CN112360628A - 静音发电机组 - Google Patents

静音发电机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360628A
CN112360628A CN202011249065.1A CN202011249065A CN112360628A CN 112360628 A CN112360628 A CN 112360628A CN 202011249065 A CN202011249065 A CN 202011249065A CN 112360628 A CN112360628 A CN 11236062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inlet
air
silencing
noise
generator s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24906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360628B (zh
Inventor
严天雄
杨林
黄灿
余千英
刘进伟
吴晓佳
宾成胜
曾嘉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Wanon Electric & Machin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Wanon Electric & Machin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Wanon Electric & Machine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Wanon Electric & Machin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249065.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360628B/zh
Publication of CN1123606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6062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36062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6062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B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 F02B77/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2B77/11Thermal or acoustic insulation
    • F02B77/13Acoustic insul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1/00Air cool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11/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1P1/00 - F01P9/00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11/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1P1/00 - F01P9/00
    • F01P11/12Filtering, cooling, or silencing cooling-ai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B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 F02B63/00Adaptations of engines for driving pumps, hand-held tools or electric generators; Portable combinations of engines with engine-driven devices
    • F02B63/04Adaptations of engines for driving pumps, hand-held tools or electric generators; Portable combinations of engines with engine-driven devices for electric generators
    • F02B63/044Adaptations of engines for driving pumps, hand-held tools or electric generators; Portable combinations of engines with engine-driven devices for electric generators the engine-generator unit being placed on a frame or in an hous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B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 F02B63/00Adaptations of engines for driving pumps, hand-held tools or electric generators; Portable combinations of engines with engine-driven devices
    • F02B63/04Adaptations of engines for driving pumps, hand-held tools or electric generators; Portable combinations of engines with engine-driven devices for electric generators
    • F02B63/044Adaptations of engines for driving pumps, hand-held tools or electric generators; Portable combinations of engines with engine-driven devices for electric generators the engine-generator unit being placed on a frame or in an housing
    • F02B2063/045Frames for generator-engine se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Exhaust Silenc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静音发电机组,包括发电机、发动机、隔声罩和消声系统,隔声罩上设有进风口和排风口,消声系统包括设置于进风口的进风侧消声装置或/和设置于排风口的排风侧消声装置;还包括风扇,所述风扇提供空气从进风口进入隔声罩并从排风口排出的动力;本发明在隔声罩上的进风口和排风口内侧分别对应设置进风侧消声装置和排风侧消声装置,能够保证引进空气的同时,对内部噪声的外传具有阻隔、吸收或者反射作用,从而达到降噪的目的,能够较好的将噪声较大部分的消除和隔离,在现有的基础上将噪声降至要求的标准之内,符合环保要求,同时,还能保证发电机组的通风冷却效果,从而使得发电机组能够正常使用。

Description

静音发电机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电机组的附属部件及发电机组本身,特别涉及一种静音发电机组。
背景技术
发电机组作为备用电源,在国民生产及生活的各个领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发电机组根据不同需要具有各种不同的型号以及动力。比如柴油发电机组,启动后其产生的噪声也达到了100dB(A)以上,对环境产生噪声污染,从而影响其普及使用。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柴油发电机组外部均罩有隔声罩,通过隔声罩尽量降低向外传播的噪声,以实现降低发电机组的噪声。但发电机组的运行会产生较大的热量,隔声罩在降低噪声的条件下会制约热量的散发,因此,为了保证隔声罩内部的发电机组不出现温度过高,通常在隔声罩表面开有进风口和排风口,形成强制通风,形成散热并确保发电机组正常运行。但开进风口和排风口后,使得隔声罩降噪效果相对变差,而进风口和排风口本身在通风过程中也会产生噪声,会与发电机组的噪声叠加,形成噪声污染。这种结构设置,使得发电机组噪声不能或者非常不容易降低至标准之内,因而,如何有效降低发电机组噪声至标准之内,也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因此,需要对现有的隔声系统进行改进,能够较好的将噪声较大部分的消除和隔离,在现有的基础上将噪声降至要求的标准之内,符合环保要求,同时,还能保证发电机组的通风冷却效果,从而使得发电机组能够正常使用。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静音发电机组,能够较好的将噪声较大部分的消除和隔离,在现有的基础上将噪声降至要求的标准之内,符合环保要求,同时,还能保证发电机组的通风冷却效果,从而使得发电机组能够正常使用。
本发明的静音发电机组,包括发电机、发动机、隔声罩和消声系统,所述隔声罩上设有进风口和排风口,所述消声系统包括设置于进风口或/和排风口的消声装置;
还包括风扇,所述风扇提供空气从进风口进入隔声罩并从排风口排出的动力;
隔声罩的结构属于现有技术,包括顶部、前后端板和左右侧板形成整体的外罩结构,并用于罩在发电机组外部,在此不再赘述;外罩结构设有进风口,用于强制引入流动空气满足发电机组冷却以及发动机运行的需要,排风口则用于将冷却后的冷却风引出隔声罩,形成发动机的持续运行以及发电机组的持续冷却;进风口以及排风口的布置一般需要保证冷却风能够贯穿整个机组,在此不再赘述;
实际使用时,进风口和排风口分别设有消声装置,分别为进风侧消声装置和排风侧消声装置;
进风侧消声装置可采用现有的能够消声的所有机械结构,比如可以是消声器(发动机)的原理、吸音材料的吸音、枪支消声器的原理等等,能够保证引进空气的同时,对内部噪声的外传具有阻隔、吸收或者反射作用,从而达到降噪的目的;排风侧消声装置也采用同样的机械结构即可,在此不再赘述;
当然,进风侧消声装置与进风口之间需要设置将进风导流至进风侧消声装置的进风导流罩,同时防止噪声通过缝隙传出,如图所示,进风口处位于隔声罩内侧壁固定有导流罩,该导流罩与进风侧消声装置无缝对接或者搭接固定(还可通过密封条、密封胶形成密封),以保证具有较好的导流以及隔音效果;排风口与排风侧消声装置之间也可根据需要采用排风导流罩结构,在此不再赘述;
风扇的安装位置不进行限定,可以安装在排风口附近等位置,一般位于发电机组散热器附近,使得强制引进的风用于发动机运行以外均用于冷却散热,同时,方便排风口排出,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所述消声装置由消声单元并列排列组成,相邻所述消声单元之间对应形成风道;如图所示,为了保证整体外观以及结构的紧凑性,一般条件下,所述进风侧消声装置设置于进风口的内侧和排风侧消声装置设置于排风口的内侧,当然也可以设置于外侧、以及直接贯穿于进风口或者排风口(内外两侧均具有分布,比如穿过进风口或者排风口);所述进风侧消声装置由进风侧消声装置的消声单元并列排列组成,相邻所述进风侧消声装置的消声单元之间对应形成进风通道;进风通道与进风口连通(可通过进风导风罩)用于引进进风,同时,进风侧消声装置的消声单元对发电机组向外传出的噪声进行吸收、隔离或者反射,可明显降低环境噪声;进风侧消声装置的消声单元由具有吸收噪声、隔离噪声或者反射噪声的结构组成,在此不再赘述;
所述排风侧消声装置由排风侧消声装置的消声单元并列排列组成,排风侧消声装置的消声单元之间对应形成排风通道,同理,排风侧消声装置的消声单元可与进风侧消声装置的消声单元结构上相一致(也可以是另外的消声结构),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所述消声装置还包括消声外壳,所述消声外壳与消声单元共同围成所述风道;即能保证消声装置的整体性,还能保证约束送风至设定的位置。
进一步,所述消声单元为弯折结构或直板结构,所述风道相应的为弯折风道或直风道;如图所示,所述进风侧消声装置的消声单元为弯折结构,所述进风通道相应的为弯折进风通道;连续迂回的弯折结构指的是在进风方向上进风侧消声装置的消声单元呈弯折结构,该弯折结构可以呈V形、C形、S形、Z形弯折,也可以是V形、C形、S形、Z形混合型弯折,当然,也可以是其他形状的迂回弯折或者一次折弯,均能具有期待的效果,在此不再赘述;弯折结构的弯折部具有对噪声的反射、阻隔作用,从而可大幅度降低噪声,同时,合理控制弯折进风通道的通过面积,能够保证进风量满足发动机的运行需要和发电机组的冷却;同时,所述进风侧消声装置与进风口对接连通,且端部面积应等于或者大于进风口通风面积,即进风侧消声装置将进风口全部覆盖,为达到这个目的,可将隔声罩开有进风口的侧壁全部安装所述进风侧消声装置,以达到全面降噪并保证进风量的目的;
如图所示,所述排风侧消声装置的消声单元为直板形结构,所述排风通道对应为直排风通道;本实施例中,排风侧消声装置的消声单元水平并列排列设置形成类似于栅格结构,相邻排气侧消声片的距离为110mm;如图所示,排风口位于隔声罩顶部,并在横向上布满隔声罩顶板,为保证顶部强度,可采用单元式设计,在此不再赘述;排风口采用方格式栅板结构,也可以是平行四边形栅格或者圆孔形,均可实现本发明目的,整体强度较好;排风侧消声装置位于排风口内侧(下部),顶部排风本身具有降噪效果,直排风通道能够保证排风的顺畅性,利于发电机组的正常运行。
进一步,所述消声装置包括对应于进风口设置的进风侧消声装置,所述进风侧消声装置的相邻消声单元之间则形成进风通道;
所述进风侧消声装置的数量与进风口数量相对应,或者,每一进风口设置有超过一个进风侧消声装置;每一进风侧消声装置的进风通道长度可设定为不同,且进风通道的送风角度可设定为不同;由于隔声罩内设置有发动机和发电机,因而内部结构相对较为复杂;同时,进风口为了适应于不同的进风要求可能是多个,与不同位置的进风口相对应的进风侧消声装置由于起到的引风、冷却作用则所需要的风道长度具体有不同,不但具有直接的针对性引风,还能避免没有必要的成本浪费;比如,隔声罩靠下的位置与发电机对应,由于发电机向前占有较大的位置,此处的进风侧消声装置则需要较短的进风通道;由此,不同的进风侧消声装置的进风通道长度可以不同;
进一步,所述进风侧消声装置具有两个以上的进风通道,不同所述进风通道的长度可设定为不同,且不同进风通道的送风角度可设定为不同;
当然,所述排风侧消声装置也同样具有两个以上排风风道,不同所述排风通道的长度可设定为不同,且不同排风通道的进风角度可设定为不同;同一进风侧消声装置的进风通道和同一排风侧消声装置的进风通道在长度上也可以不同,具有较好的结构上的适应性。
进一步,所述进风口为两个,分别为上进风口和下进风口,所述上进风口和下进风口在竖直方向上沿上下排列;所述进风侧消声装置为两个,分别为对应于所述上进风口和下进风口的上进风侧消声装置和下进风侧消声装置;如图所示,上进风侧消声装置和下进风侧消声装置上下衔接,可以为固定连接的一体,全面覆盖上进风口和下进风口,保证全面降噪并确保通过效果;
如图所示,上进风口和下进风口均位于隔声罩的前端板(前后以进风流动方向为基准)上并上下排列;采用两个进风口结构,可基本上具有针对性的引进进风,分别用于冷却发电机组的不同部位以及发动机的运行需要,同时,避免开较大的进风口而增加噪声的传出。
进一步,所述消声单元包括两个穿孔板,所述两个穿孔板之间形成夹层,所述夹层内填充吸声材料;穿孔板为现有的结构,即板上开有穿孔,利于噪声进入内部并由吸声材料吸收,从而减少噪声的传出,同时,板面还会对噪声形成阻隔和反射;设定开孔孔径以及开孔率,可合理配合吸声和反射噪声的量,从而达到较佳的降噪效果;
进一步,所述进风侧消声装置的消声单元为S形或者Z形弯折结构,所述相邻两个进风侧消声装置的消声单元之间的进风通道相应的为S形或者Z形弯折进风通道;S形或者Z形弯折结构可以是多个连续的S形或者Z构成,也可以是混合形成,如图所示,本实施例选择Z形弯折结构,穿孔板直接采用型材,制造简单方便,并且具有较好的阻隔、反射效果,同时,对进风噪声具有较好的吸收效果,且选择合理的折弯角度,既能够保证较好的通过效果,还能保证对噪声形成阻隔和反射;
所述S形或者Z形弯折进风通道的末端与设定的送风方向一致;设定的送风方向是指根据需要的出风方向进行设计,如图所示,上Z形进风通道和下Z形进风通道的出风方向可根据需要进行设定(上Z形进风通道和下Z形进风通道的出风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通过调整上Z形进风通道和下Z形进风通道出风口的折弯方向即可,使得其出风方向向着冷却发电机以及供发动机运行使用,比如,上Z形进风通道的出口可弯折向发动机空气过滤器,以保证足够的发动机运行消耗的空气,下Z形进风通道可以弯折向发电机,以保证有足够的风量冷却发电机,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所述消声系统还包括设置于隔声罩内侧壁的隔音层,所述隔音层包括吸声材料和将吸声材料固定于隔声罩内侧壁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为穿孔板;通常的结构是利用固定板将吸声材料直接压紧在隔声罩内侧壁,固定板的固定可采用螺栓等现有的机械连接结构,在此不再赘述;固定板为具有设定穿孔直径以及穿孔率的穿孔板,吸声材料在吸声的同时,穿孔板具有反射和阻隔效果;隔音层的设置一般需要避开进风口、排风口以及隔声罩内壁设置的其他部件,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所述上进风口的流通面积大于下进风口的流通面积,该结构的设置使得上进风口的进风大部分用于冷却整机以及发动机运行,下进风口的进风大部分直接用于冷却发电机;即上进风口保证机组有良好的散热和发动机的空滤器进气,下进风口为了给发电机提供风量,进风的作用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因而,可根据需要开设进风口大小,从而减少噪声流出面积,进一步降低整机噪声;制造安装时,考虑到发电机组的整体结构,上进风侧消声装置和下进风侧消声装置的结构也有所不同,为适应性设计,如图所示,上进风侧消声装置靠上的部位向内延伸至发动机的空滤器,以使得上部进风能够部分的进空滤器,靠下的部位则较靠上的部位较短形成台阶结构,用于部分冷却风冷却整机需要;下进风侧消声装置的内侧出气端正对发电机,以达到具有针对性的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为了保证机组良好的散热性能,上进风口和下进风口面积之和为发电机组散热器出风口面积的1.2-1.5倍,优选1.4倍,发电机组散热器为发电机组现有的散热部件,一般位于发电机组的末端(根据进风方向);下进风口面积为发电机(位于机组靠下的位置)冷却风进风口面积的1-1.2倍,优选1.1倍,以保证充足的冷却风,同时,考虑降噪。
进一步,所述进风口为上下排列的百叶窗结构,这里的百叶窗结构指的是类似于百叶窗且叶片相对固定的结构,叶片倾斜设置以保证具有足够的进风通道面积和对机内噪声具有一定的阻隔反射效果;所述百叶窗的叶片倾斜角度不大于105°,优选为在向内的方向上,向上相对于竖直平面的倾斜角度为105°,且百叶窗结构本身对噪声具有一定的阻隔和反射效果,较小的倾斜角度能够保证进风的顺畅性,利于减小进风噪声;所述进风侧消声装置的消声单元在水平方向并列排列,与百叶窗结构的叶片形成空间上的垂直交叉设置,利于阻隔、反射以及吸收噪声,减少噪声通过通道;两个进风侧消声装置的消声单元之间的距离为进风侧消声装置的消声单元两端直线距离的5%-7%,优选7%,保证进风的通畅;所述进气消声单元的S形或者Z形弯折角度为100°-110°,如图所示,优选的为Z形弯折结构且弯折角度为105°;当采用S形弯折时,则通过切线确定弯折角度,在此不再赘述,合理的弯折角度能够保证进风较小的进风阻力,同时,还能够形成对噪声的阻隔以及反射。
进一步,所述进风侧消声装置的消声单元和排风侧消声装置的消声单元的穿孔板的穿孔孔径不大于2mm,穿孔率不低于20%,优选孔径为2mm,穿孔率为23%;所述隔音层的穿孔板的穿孔孔径不大于2mm,穿孔率不低于20%,优选孔径为2mm,穿孔率为23%;。
进一步,所述隔声罩内侧壁固定有加强肋板,所述隔音层避开所述加强肋板以隔音层单元的方式填充固定于所述隔声罩内壁的加强肋板之间;一般采用将固定板直接通过螺栓等机械结构固定在加强肋板上,将吸声材料直接填充在加强肋板之间,整体结构简单完整,具有较好的降噪隔音效果,同时,加强肋板与隔音层之间还具有相互加强的效果;当然,加强肋板之间的空间并不要求一致,针对不同大小的空间将隔音层单元进行裁剪设计,在此不再赘述;
隔音层以及进风侧消声装置的消声单元和排风侧消声装置的消声单元的吸声材料选用厚度为50mm,密度为45kg/m3,表面为亮膜类型的聚酯纤维,当然,也可采用其他具有吸声且最好具有防火效果的材料,在此不再赘述;由于吸声材料的厚度为50mm,加上常规厚度的穿孔板后,所述隔音层以及进风侧消声装置的消声单元和排风侧消声装置的消声单元的厚度约为50mm,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中,隔声罩内靠前形成进气消声单空间,中部形成动力安装空间,发电机组的散热器靠后的空间形成排气消声空间,整体隔声罩安装了隔音层后内部形成较大的谐振腔,发动机的消声器位于排气消声空间内,所述排风口位于排气消声空间的顶部,消声器的排气管可穿过排风口,谐振腔主要消低频噪声,吸声材料(包括进风侧消声装置、排风侧消声装置和隔音层)主要吸中高频噪声;对于隔音层来说,固定板(穿孔板)、吸声材料、隔声罩板(前后端板和两个侧面板、顶板)组合形成若干个阻抗复合式消声结构,能够兼顾低频和中高频的消声作用,有效消除整个罩内混响,进而有效降低机组全频段的噪声。
进一步,所述进风侧消声装置设置于进风口的内侧;所述消声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排风口内侧的排风侧消声装置,所述排风侧消声装置的消声单元为直板结构,相邻消声单元之间的风道则为直排风通道;整体结构紧凑,外观性好;同时,直排风通道利于保证排风的顺畅性,以保证隔声罩内的整体散热效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的静音发电机组,在隔声罩上的进风口和排风口内侧设置进风侧消声装置或/和排风侧消声装置,能够保证引进空气的同时,对内部噪声的外传具有阻隔、吸收或者反射作用,从而达到降噪的目的,能够较好的将噪声较大部分的消除和隔离,在现有的基础上将噪声降至要求的标准之内,符合环保要求,同时,还能保证发电机组的通风冷却效果,从而使得发电机组能够正常使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发电机组剖面示意图;
图2为发电机组外观轴测图;
图3为进风侧消声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沿A-A向剖视图;
图5为图4B处放大图;
图6为排风侧消声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沿C-C向剖视图;
图8为图7D处放大图;
图9为隔声罩内部结构示意图(局部);
图10为安装后的隔音层剖视图;
图11为进风口结构示意图(局部);
图12为排风口结构示意图(局部)。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静音发电机组,包括发电机10、发动机12、隔声罩1和消声系统,所述隔声罩1上设有进风口和排风口6,所述消声系统包括设置于进风口或/和排风口的消声装置;
还包括风扇,所述风扇提供空气从进风口进入隔声罩并从排风口排出的动力;
隔声罩1的结构属于现有技术,包括顶部、前后端板和左右侧板形成整体的外罩结构,并用于罩在发电机组外部,在此不再赘述;外罩结构设有进风口,用于强制引入流动空气满足发电机组冷却以及发动机运行的需要,排风口则用于将冷却后的冷却风引出隔声罩,形成发动机的持续运行以及发电机组的持续冷却;进风口以及排风口的布置一般需要保证冷却风能够贯穿整个机组,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1所示,实际使用时,进风口和排风口分别设有消声装置,分别为进风侧消声装置和排风侧消声装置;
当然,进风侧消声装置与进风口之间需要设置将进风导流至进风侧消声装置的进风导流罩,同时防止噪声通过缝隙传出,如图所示,进风口处位于隔声罩内侧壁固定有导流罩,该导流罩与进风侧消声装置无缝对接或者搭接固定(还可通过密封条、密封胶形成密封),以保证具有较好的导流以及隔音效果;排风口与排风侧消声装置之间也可根据需要采用排风导流罩结构,在此不再赘述;
风扇的安装位置不进行限定,可以安装在排风口附近等位置,一般位于发电机组散热器附近,使得强制引进的风用于发动机运行以外均用于冷却散热,同时,方便排风口排出,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所述消声装置由消声单元并列排列组成,相邻所述消声单元4之间对应形成风道;如图所示,为了保证整体外观以及结构的紧凑性,一般条件下,所述进风侧消声装置设置于进风口的内侧,即进风先通过进风口后在通过进风消声装置,排风侧消声装置设置于排风口的内侧,即排风先经过排风消声装置,再经过排风口,与隔声罩本身并不必须具有方位关系;即进风侧消声装置和排风侧消声装置均位于隔声罩内部,并分别与进风口和排风口相衔接;进风侧消声装置可采用现有的能够消声的所有机械结构,比如可以是消声器(发动机)的原理、吸音材料的吸音、枪支消声器的原理等等,能够保证引进空气的同时,对内部噪声的外传具有阻隔、吸收或者反射作用,从而达到降噪的目的;排风侧消声装置也采用同样的机械结构即可,在此不再赘述;
实际使用时,进风侧消声装置可以设置于进风口外侧和排风侧消声装置可以设置在进风口外侧,也可以是进风侧消声装置布置于进风口的内外两侧和排风侧消声装置布置于排风口的内外两侧;这里的内侧和外侧是相对于隔声罩的内外方向而言,与隔声罩本身并不必须具有方位关系,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进风口和排风口均位于隔声罩上,而进风消声装置和排风消声装置均位于隔声罩内侧并固定,固定方式则是一般采用现有的机械手段直接固定于隔声罩上,在此不再赘述。
当然,进风侧消声装置与进风口之间需要设置将进风导流至进风侧消声装置的进风导流罩,同时防止噪声通过缝隙传出,如图所示,进风口处位于隔声罩内侧壁固定有导流罩,该导流罩与进风侧消声装置无缝对接或者搭接固定(还可通过密封条、密封胶形成密封),以保证具有较好的导流以及隔音效果;排风口与排风侧消声装置之间也可根据需要采用排风导流罩结构,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进风口为两个,相应的进风侧消声装置也为两个,本实施例以上进风口相对应的上进风侧消声装置为例进行说明;
如图所示,所述进风侧消声装置由进风侧消声装置的消声单元401并列排列组成,相邻所述进风侧消声装置的消声单元401之间对应形成进风通道;进风通道与进风口连通(可通过进风导风罩)用于引进进风,同时,进风侧消声装置的消声单元对发电机组向外传出的噪声进行吸收、隔离或者反射,可明显降低环境噪声;进风侧消声装置的消声单元由具有吸收噪声、隔离噪声或者反射噪声的结构组成,在此不再赘述;
所述排风侧消声装置7由排风侧消声装置的消声单元701并列排列组成,排风侧消声装置的消声单元之间对应形成排风通道,同理,排风侧消声装置的消声单元可与进风侧消声装置的消声单元结构上相一致(也可以是另外的消声结构),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所述消声装置还包括消声外壳,所述消声外壳与消声单元共同围成所述风道;即能保证消声装置的整体性,还能保证约束送风至设定的位置;如图所示,进风侧消声装置4、5和排风侧消声装置7分别设有消声外壳,与消声单元401(进风侧消声装置5的消声单元与进风侧消声装置4的消声单元结构类似,可能弯折方向具有不同)和消声单元701分别组合成完整的消声装置,可以只有位于消声单元两侧的侧板即可实现目的,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所述消声单元为弯折结构或直板结构,所述风道相应的为弯折风道或直风道;如图所示,进风侧消声装置的消声单元401为弯折结构,所述进风通道相应的为弯折进风通道;弯折结构指的是在进风方向上进风侧消声装置的消声单元呈弯折结构,该弯折结构可以呈V形、C形、S形、Z形弯折,也可以是V形、C形、S形、Z形混合型弯折,当然,也可以是其他形状的迂回弯折或者一次折弯,均能具有期待的效果,在此不再赘述;弯折结构的弯折部具有对噪声的反射、阻隔作用,从而可大幅度降低噪声,同时,合理控制弯折进风通道的通过面积,能够保证进风量满足发动机的运行需要和发电机组的冷却;同时,所述进风侧消声装置与进风口对接连通,且端部面积应等于或者大于进风口通风面积,即进风侧消声装置将进风口全部覆盖,为达到这个目的,可将隔声罩开有进风口的侧壁全部安装所述进风侧消声装置,以达到全面降噪并保证进风量的目的;
如图所示,所述排风侧消声装置7的消声单元701为直板形结构,所述排风通道对应为直排风通道;本实施例中,排风侧消声装置7的消声单元701水平并列排列设置形成类似于栅格结构,相邻排气侧消声片的距离为110mm;如图所示,排风口位于隔声罩顶部,并在横向上布满隔声罩顶板,为保证顶部强度,可采用单元式设计,在此不再赘述;排风口采用方格式栅板结构,也可以是平行四边形栅格或者圆孔形,均可实现本发明目的,整体强度较好;排风侧消声装置位于排风口内侧(下部),顶部排风本身具有降噪效果,直排风通道能够保证排风的顺畅性,利于发电机组的正常运行。
本实施例中,进一步,所述消声装置包括对应于进风口设置的进风侧消声装置,所述进风侧消声装置的相邻消声单元之间则形成进风通道;
所述进风侧消声装置的数量与进风口数量相对应,或者,每一进风口设置有超过一个进风侧消声装置;每一进风侧消声装置的进风通道长度可设定为不同,且进风通道的送风角度可设定为不同;由于隔声罩内设置有发动机和发电机,因而内部结构相对较为复杂;同时,进风口为了适应于不同的进风要求可能是多个,与不同位置的进风口相对应的进风侧消声装置(一个或几个)由于起到的引风、冷却作用则所需要的风道长度具体有不同,不但具有直接的针对性引风,还能避免没有必要的成本浪费;比如,隔声罩靠下的位置与发电机对应,由于发电机向前占有较大的位置,此处的进风侧消声装置则需要较短的进风通道;由此,不同的进风侧消声装置的进风通道长度可以不同;
本实施例中,所述进风侧消声装置具有两个以上的进风通道,不同所述进风通道的长度可设定为不同,且不同进风通道的送风角度可设定为不同;可针对需要冷却的部位以及需要送风的部位(比如空滤器)则设定不同的进风通道长度,有利于有针对性的形成送风;
当然,所述排风侧消声装置具有两个以上排风风道,不同所述排风通道的长度可设定为不同,且不同排风通道的进风角度可设定为不同;同一排风侧消声装置的进风通道在长度上也可以不同,具有较好的结构上的适应性。
本实施例中,所述进风口为两个,分别为上进风口2和下进风口3,所述上进风口2和下进风口3在竖直方向上沿上下排列;所述进风侧消声装置为两个,分别为对应于所述上进风口2和下进风口3的上进风侧消声装置4和下进风侧消声装置5;如图所示,上进风侧消声装置4和下进风侧消声装置5上下衔接,可以为固定连接的一体,全面覆盖上进风口和下进风口,保证全面降噪并确保通过效果;
如图所示,上进风口2和下进风口3均位于隔声罩1的前端板101(前后以进风流动方向为基准,如图1箭头所示方向)上并上下排列;采用两个进风口结构,可基本上具有针对性的引进进风,分别用于冷却发电机组的不同部位以及发动机的运行需要,同时,避免开较大的进风口而增加噪声的传出。
本实施例中,以上进风侧消声装置4的消声单元401为例(下进风侧消声装置的消声单元结构相同,仅仅是在通风长度和外形尺寸上具有区别,或者,进风通道的弯折方向不同,但不影响通过上进风侧消声装置的结构说明而对下进风侧消声装置结构的理解),所述消声单元包括两个穿孔板,所述两个穿孔板之间形成夹层,所述夹层内填充吸声材料;如图4、5所示,所述进风侧消声装置4的消声单元401包括两个穿孔板4011、4012,所述两个穿孔板4011、4012之间形成夹层,所述夹层内填充吸声材料4013;如图7、8所示,排风侧消声装置的消声单元701两个穿孔板7011、7012,所述两个穿孔板7011、7012之间形成夹层,所述夹层内填充吸声材料7013;穿孔板为现有的结构,即板上开有穿孔,利于噪声进入内部并由吸声材料吸收,从而减少噪声的传出,同时,板面还会对噪声形成阻隔和反射;设定开孔孔径以及开孔率,可合理配合吸声和反射噪声的量,从而达到较佳的降噪效果;
所述进风侧消声装置的消声单元401为S形或者Z形弯折结构,所述相邻两个进风侧消声装置的消声单元401之间的进风通道相应的为S形或者Z形弯折进风通道;S形或者Z形弯折结构可以是多个连续的S形或者Z构成,也可以是混合形成,在此不再赘述;如图所示,本实施例选择Z形弯折结构,则进风通道也为Z形,穿孔板直接采用型材,制造简单方便,并且具有较好的阻隔、反射效果,同时,对进风噪声具有较好的吸收效果,且选择合理的折弯角度,既能够保证较好的通过效果,还能保证对噪声形成阻隔和反射;
本实施例中,上进风侧消声装置的相邻两个进风侧消声装置的消声单元401之间则形成上Z形进风通道,下进风侧消声装置的相邻两个进风侧消声装置的消声单元之间则形成下Z形进风通道,由于是Z形进风通道,因而,上Z形进风通道和下Z形进风通道的出风方向可根据需要进行设定(上Z形进风通道和下Z形进风通道的出风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通过调整上Z形进风通道和下Z形进风通道出风口的折弯方向即可,使得其出风方向向着冷却发电机以及供发动机运行使用,比如,上Z形进风通道的出口可弯折向发动机空气过滤器,以保证足够的发动机运行消耗的空气,下Z形进风通道可以弯折向发电机,以保证有足够的风量冷却发电机,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所述消声系统还包括设置于隔声罩内侧壁的隔音层15,所述隔音层15包括吸声材料1502和将吸声材料1502固定于隔声罩内侧壁的固定板1501,所述固定板1501为穿孔板;通常的结构是利用固定板1501将吸声材料直接压紧在隔声罩1内侧壁,固定板1501的固定可采用螺栓等现有的机械连接结构,在此不再赘述;固定板为具有设定穿孔直径以及穿孔率的穿孔板,吸声材料在吸声的同时,穿孔板具有反射和阻隔效果;隔音层的设置一般需要避开进风口、排风口以及隔声罩内壁设置的其他部件,在此不再赘述;该结构改变了现有技术胶粘的吸声材料固定方式,避免了机组内温度过高导致的吸声材料脱落的问题。
本实施例中,所述上进风口2的流通面积大于下进风口3的流通面积,该结构的设置使得上进风口2的进风大部分用于冷却整机以及发动机运行,下进风口3的进风大部分直接用于冷却发电机;即上进风口保证机组有良好的散热和发动机12的空滤器11进气,下进风口3为了给发电机10提供冷却风量,进风的作用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因而,可根据需要开设进风口大小,从而减少噪声流出面积,进一步降低整机噪声;制造安装时,考虑到发电机组的整体结构,上进风侧消声装置和下进风侧消声装置的结构也有所不同,为适应性设计,如图所示,上进风侧消声装置靠上的部位向内延伸至发动机12的空滤器11,以使得上部进风能够部分的进空滤器,靠下的部位则较靠上的部位较短形成台阶结构,用于部分冷却风冷却整机需要;下进风侧消声装置的内侧出气端正对发电机,以达到具有针对性的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所示,上进风口2内侧设有与上进风侧消声装置4相衔接的上导流罩8,下进风口3内侧设有与下进风侧消声装置5相衔接的上导流罩9,形成全程相对密闭的导风降噪系统;
为了保证机组良好的散热性能,上进风口2和下进风口3面积之和为发电机组散热器出风口面积的1.2-1.5倍,优选1.4倍,发电机组散热器为发电机组现有的散热部件,一般位于发电机组的末端(根据进风方向);下进风口面积为发电机(位于机组靠下的位置)冷却风进风口面积的1-1.2倍,优选1.1倍,以保证充足的冷却风,同时,考虑降噪。
本实施例中,所述进风口(包括上进风口2和下进风口3)为上下排列的百叶窗结构,这里的百叶窗结构指的是类似于百叶窗且叶片相对固定的结构,叶片倾斜设置以保证具有足够的进风通道面积和对机内噪声具有一定的阻隔反射效果;所述百叶窗的叶片倾斜角度不大于105°,优选为在向内的方向上,向上相对于竖直平面的倾斜角度为105°,相邻叶片之间的间距20-28mm,优选25mm,叶片采用常规的叶片,厚度2mm,百叶窗结构本身对噪声具有一定的阻隔和反射效果,较小的倾斜角度能够保证进风的顺畅性,同时较小的片间距易于隔断噪声,保证整体的降噪效果;
所述进风侧消声装置的消声单元401(包括上进风侧消声装置的进风侧消声装置的消声单元和下进风侧消声装置的进风侧消声装置的消声单元,此处仅以上进风侧消声装置的进风侧消声装置的消声单元401进行说明)在水平方向并列排列,与百叶窗结构的叶片形成空间上的垂直交叉设置,利于阻隔、反射以及吸收噪声,减少噪声通过通道;两个进风侧消声装置的消声单元之间的距离为进风侧消声装置的消声单元两端直线距离的5%-7%,优选7%,保证进风的通畅;所述进气消声单元的S形或者Z形弯折角度为100°-110°,如图所示,优选的为Z形弯折结构且弯折角度为105°;当采用S形弯折时,则通过切线确定弯折角度,在此不再赘述,合理的弯折角度能够保证进风较小的进风阻力,同时,还能够形成对噪声的阻隔以及反射。
本实施例中,所述进风侧消声装置的消声单元401和排风侧消声装置的消声单元701的穿孔板的穿孔孔径不大于2mm,穿孔率不低于20%,优选孔径为2mm,穿孔率为23%;所述隔音层15的穿孔板的穿孔孔径不大于2mm,穿孔率不低于20%,优选孔径为2mm,穿孔率为23%。
本实施例中,所述隔声罩1内侧壁固定有加强肋板102,所述隔音层15避开所述加强肋板102以隔音层单元的方式填充固定于所述隔声罩内壁的加强肋板102之间;一般采用将固定板1501直接通过螺栓等机械结构固定在加强肋板102上(多个隔音层单元可采用一共同的整体板直接固定,固定板的数量并不必然要求与隔音层单元相对应),将吸声材料直接填充在加强肋板之间的空间103,整体结构简单完整,具有较好的降噪隔音效果,同时,加强肋板与隔音层之间还具有相互加强的效果;当然,加强肋板之间的空间103并不要求一致,针对不同大小的空间将隔音层单元进行裁剪设计,在此不再赘述;
隔音层15以及进风侧消声装置的消声单元和排风侧消声装置的消声单元的吸声材料选用厚度为50mm,密度为45kg/m3,表面为亮膜类型的聚酯纤维,当然,也可采用其他具有吸声且最好具有防火效果的材料,在此不再赘述;由于吸声材料的厚度为50mm,加上常规厚度的穿孔板后,所述隔音层以及进风侧消声装置的消声单元和排风侧消声装置的消声单元的厚度约为50mm,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中,隔声罩内靠前形成进气消声单空间,中部形成动力安装空间,发电机组的散热器13靠后的空间形成排气消声空间,整体隔声罩安装了隔音层后内部形成较大的谐振腔,发动机12的消声器14位于排气消声空间内,散热器13来风还可以对消声器以及消声器排气管进行冷却,所述排风口6位于排气消声空间的顶部,消声器14的排气管可穿过排风口,使得排风全面冷却消声器以及排气管;谐振腔主要消低频噪声,吸声材料(包括进风侧消声装置、排风侧消声装置和隔音层)主要吸中高频噪声;对于隔音层来说,固定板(穿孔板)、吸声材料、隔声罩板(前后端板和两个侧面板、顶板)组合形成若干个阻抗复合式消声结构,能够兼顾低频和中高频的消声作用,有效消除整个罩内混响,进而有效降低机组全频段的噪声。
本实施例中,所述进风侧消声装置设置于进风口的内侧;所述消声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排风口内侧的排风侧消声装置,所述排风侧消声装置的消声单元为直板结构,相邻消声单元之间的风道则为直排风通道;整体结构紧凑,外观性好;同时,直排风通道利于保证排风的顺畅性,以保证隔声罩内的整体散热效果。
本发明的发电机组,隔声罩外罩于所述发电机组并固定在发电机组的底座上,形成一整体结构,发电机组包括发动机和由发动机驱动的发电机,属于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本发明的消声系统用于发电机组后,保证发电机组的散热良好,同时,空载工况下隔声量比现有技术提高15.8分贝左右,其他负载隔声量比现有技术提高13分贝左右,隔声效果显著,满足环境对机组的噪声要求。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11)

1.一种静音发电机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发电机、发动机、隔声罩和消声系统,所述隔声罩上设有进风口和排风口,所述消声系统包括设置于进风口或/和排风口的消声装置;
还包括风扇,所述风扇提供空气从进风口进入隔声罩并从排风口排出的动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音发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消声装置由消声单元并列排列组成,相邻所述消声单元之间对应形成风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静音发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消声装置还包括消声外壳,所述消声外壳与消声单元共同围成所述风道。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静音发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消声单元为弯折结构或直板结构,所述风道相应的为弯折风道或直风道。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静音发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消声装置包括对应于进风口设置的进风侧消声装置,所述进风侧消声装置的相邻消声单元之间则形成进风通道;
所述进风侧消声装置的数量与进风口数量相对应,或者,每一进风口设置有超过一个进风侧消声装置;每一进风侧消声装置的进风通道长度可设定为不同,且进风通道的送风角度可设定为不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静音发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侧消声装置具有两个以上的进风通道,不同所述进风通道的长度可设定为不同,且不同进风通道的送风角度可设定为不同。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静音发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消声单元包括两个穿孔板,所述两个穿孔板之间形成夹层,所述夹层内填充吸声材料;所述进风侧消声装置的消声单元为S形或者Z形弯折结构,所述进风通道相应的为S形或者Z形弯折进风通道;
所述S形或者Z形弯折进风通道的末端与设定的送风方向一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音发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消声系统还包括设置于隔声罩内侧壁的隔音层,所述隔音层包括吸声材料和将吸声材料固定于隔声罩内侧壁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为穿孔板。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静音发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为两个,分别为上进风口和下进风口,所述上进风口和下进风口在竖直方向上沿上下排列;所述进风侧消声装置为两个,分别为对应于所述上进风口和下进风口的上进风侧消声装置和下进风侧消声装置;所述上进风口的流通面积大于下进风口的流通面积。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静音发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为上下排列的百叶窗结构,所述百叶窗的叶片倾斜角度不大于105°,所述进风侧消声装置的消声单元在水平方向并列排列;所述进风侧消声装置的相邻两个消声单元之间的距离为所述消声单元两端直线距离的5%-7%;所述进风侧消声装置的消声单元的S形或者Z形弯折角度为100°-110°。
1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静音发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侧消声装置设置于进风口的内侧;
所述消声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排风口内侧的排风侧消声装置,所述排风侧消声装置的消声单元为直板结构,相邻消声单元之间的风道则为直排风通道。
CN202011249065.1A 2020-11-10 2020-11-10 静音发电机组 Active CN11236062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49065.1A CN112360628B (zh) 2020-11-10 2020-11-10 静音发电机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49065.1A CN112360628B (zh) 2020-11-10 2020-11-10 静音发电机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60628A true CN112360628A (zh) 2021-02-12
CN112360628B CN112360628B (zh) 2022-05-10

Family

ID=745095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249065.1A Active CN112360628B (zh) 2020-11-10 2020-11-10 静音发电机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360628B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076592A (ja) * 2003-09-03 2005-03-24 Denyo Co Ltd 防音型エンジン駆動作業機
CN2918755Y (zh) * 2006-06-16 2007-07-04 北京工业大学 发电机组静音箱装置
US20110204651A1 (en) * 2008-10-28 2011-08-25 Yanmar Co., Ltd. Engine Generator
CN102322341A (zh) * 2011-08-29 2012-01-18 广州威能机电有限公司 带新型散热系统的低噪声发电机组
JP2014001674A (ja) * 2012-06-18 2014-01-09 Hokuetsu Kogyo Co Ltd エンジン駆動作業機
CN205955831U (zh) * 2016-08-19 2017-02-15 济南吉美乐电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降噪和散热结构的小型静音发电机组
CN207609479U (zh) * 2017-12-08 2018-07-13 厦门彼奥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柴油发电机组散热消音装置
CN110500182A (zh) * 2019-08-29 2019-11-26 重庆隆鑫通航发动机制造有限公司 发电机组
CN210948892U (zh) * 2019-10-30 2020-07-07 北京玉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拆装静音型柴油发电机组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076592A (ja) * 2003-09-03 2005-03-24 Denyo Co Ltd 防音型エンジン駆動作業機
CN2918755Y (zh) * 2006-06-16 2007-07-04 北京工业大学 发电机组静音箱装置
US20110204651A1 (en) * 2008-10-28 2011-08-25 Yanmar Co., Ltd. Engine Generator
CN102322341A (zh) * 2011-08-29 2012-01-18 广州威能机电有限公司 带新型散热系统的低噪声发电机组
JP2014001674A (ja) * 2012-06-18 2014-01-09 Hokuetsu Kogyo Co Ltd エンジン駆動作業機
CN205955831U (zh) * 2016-08-19 2017-02-15 济南吉美乐电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降噪和散热结构的小型静音发电机组
CN207609479U (zh) * 2017-12-08 2018-07-13 厦门彼奥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柴油发电机组散热消音装置
CN110500182A (zh) * 2019-08-29 2019-11-26 重庆隆鑫通航发动机制造有限公司 发电机组
CN210948892U (zh) * 2019-10-30 2020-07-07 北京玉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拆装静音型柴油发电机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60628B (zh) 2022-05-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410698B2 (ja) 電子機器収容箱
CN112360628B (zh) 静音发电机组
CN110894669A (zh) 一种洗衣机烘干风道的消音结构、洗衣机
CN215633351U (zh) 发电机组静音隔声系统及发电机组
CN113775572A (zh) 一种高速高压离心鼓风机降噪结构及其降噪方法
CN110821545A (zh) 一种隧道用自消声型轴流风机通风系统
CN218563753U (zh) 一种柴油发电机组的静音箱
CN215109662U (zh) 一种离心式消防排烟风机
CN211144922U (zh) 一种用于风机的组装式隔音降噪装置
CN202250383U (zh) 一种自动控制的防音型柴油发电机组
CN212583819U (zh) 一种超静音低噪声发电机组
CN211342993U (zh) 一种隧道用自消声型轴流风机通风系统
CN212615634U (zh) 一种大风量尾排低流阻管式消声房
CN205348870U (zh) 一种可移动静音发电机房
CN212047798U (zh) 一种船舶舱室防火回风消音装置
CN114215707A (zh) 消声装置和风力发电机组
CN211948975U (zh) 夹墙式消声器
CN113606170A (zh) 一种户内变电站侧墙风机降噪装置
CN111332413A (zh) 一种船舶舱室防火回风消音装置
CN216342926U (zh) 一种风机系统
CN218033949U (zh) 冰箱压机舱和冰箱
JP2008122023A (ja) 消音装置
CN220083302U (zh) 一种阻抗复合式通风消声器
WO2024098541A1 (zh) 一种消声风道装置及充电桩
CN217690487U (zh) 一种用于降低烟风道噪声的高效消音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