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352196B - 电子设备和投影仪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和投影仪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352196B
CN112352196B CN201980035406.4A CN201980035406A CN112352196B CN 112352196 B CN112352196 B CN 112352196B CN 201980035406 A CN201980035406 A CN 201980035406A CN 112352196 B CN112352196 B CN 11235219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duct
liquid crystal
dust
blower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3540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352196A (zh
Inventor
川濑亮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NEC Display Solution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NEC Display Solution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NEC Display Solutions Ltd filed Critical Sharp NEC Display Solutions Ltd
Publication of CN1123521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521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3521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5219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9/00Details of colour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9/12Picture reproducers
    • H04N9/31Projection devices for colour picture display, e.g. using electronic spatial light modulators [ESLM]
    • H04N9/3141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H04N9/3144Cooling system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00Projectors or projection-type view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005Projectors using an electronic spatial light modulator but not peculiar thereto
    • G03B21/006Projectors using an electronic spatial light modulator but not peculiar thereto using LCD'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00Projectors or projection-type view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14Details
    • G03B21/145Housing details, e.g. position adjustments thereof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00Projectors or projection-type view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14Details
    • G03B21/16Cooling; Preventing overheat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00Projectors or projection-type view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14Details
    • G03B21/20Lamp housings
    • G03B21/2006Lamp hous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light source
    • G03B21/2033LED or laser light sourc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00Projectors or projection-type view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14Details
    • G03B21/20Lamp housings
    • G03B21/2066Reflectors in illumination beam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954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for display panels
    • H05K7/20972Forced ventilation, e.g. on heat dissipaters coupled to componen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Projection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用于将从用于冷却安装在照射光学系统(101)上的液晶面板(102)的送风机(103)吹出的空气引导到液晶面板(102)的第一管道(104)、用于在从送风机(103)吹出的空气的相反方向上引导经过液晶面板(102)的空气的第二管道(105)、用于从经过第二管道(105)的空气中去除热量的散热器(106)和用于保持送风机(103)的送风机保持单元(107)被设置在防尘壳体(108)中,第二管道被形成为由至少防尘壳体(108)的顶表面的内壁和送风机保持单元(107)的顶表面包围,送风机保持单元(107)形成用于将已由散热器(106)去除了热量的空气引导到送风机(103)的空气入口的第三管道,该第三管道是沿着防尘壳体(108)的顶表面而形成的空间。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和投影仪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设备和投影仪。
背景技术
构成用于投影图像的投影型显示设备的主模块包括诸如灯、激光器和LED(发光二极管)的光源、照射光学系统、投影透镜、电子基板和电源。用于使用诸如DMD(数字反射镜设备)或液晶面板的光学调制器来产生图像的光学电子部件被安装在照射光学系统上。响应于外部视频信号,电子基板产生用于驱动光学调制器的驱动信号。强光被从灯或激光器/LED的光源发送到照射光学系统并且通过每个光学部件来照射光学调制器。投影透镜放大从光学调制器发出的光并且将其投射在屏幕上。
在这些过程中,电子部件由于电阻而产生热量,产生了由于光吸收而导致的光学部件温度上升。必须操作每个部件从而不超过允许温度以实现所期望的性能。因此,在设备中安装了多个冷却风扇,来自冷却风扇的送风机冷却每个部件,以防止温度增加从而不超过允许温度。进一步地,由于液晶面板的寿命是根据温度确定的,所以有必要进一步降低温度。
例如,在投影透镜的两侧分别布置了一对风扇,考虑用于执行冷却的装置(例如,参见专利文件1)。
在显示设备的冷却中,有必要防止灰尘与冷却空气一起从外部进入设备并且附着到光学部件等以引起亮度劣化。因此,通常光学部件由盒子包围,盒子的配合部用诸如软金属(诸如垫子或橡胶或铜)的填料密封,并且具有防止灰尘流入的结构。强光被发送到所包封的盒子中。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件1:专利第3467697号
发明内容
[要由本发明解决的问题]
在如上所述的密封结构中,当试图冷却照射光学系统时,从送风机到照射光学系统的冷却管道与照射光学系统之间的间隙以及对循环管道与照射光学系统之间的间隙的密封是必需的,并且所有循环路径都需要封闭结构。因此,如果具有许多密封部分的密封形状复杂,则增加灰尘进入点导致性能劣化,同样,存在包括冷却结构的照射光学系统的尺寸增加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和一种投影仪以解决上述问题。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电子设备,包括:
照射光学系统,该照射光学系统向投影透镜输出光;
多个送风机,该多个送风机冷却安装在照射光学系统上的液晶面板;
第一管道,该第一管道将从多个送风机吹出的空气引导到液晶面板;
第二管道,该第二管道在与从多个送风机吹出的空气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上引导经过液晶面板的空气;
散热器,该散热器从已经过第二管道的空气中去除热量;和
送风机保持构件,该送风机保持构件保持多个送风机,其中
照射光学系统、多个送风机、第一管道、第二管道、散热器和送风机保持构件被设置在防尘壳体中,
第二管道被形成为由至少防尘壳体的顶表面的内壁和送风机保持构件的顶表面包围并且沿着防尘壳体的顶表面而形成,
送风机保持构件形成用于将已由散热器去除了热量的空气引导到多个送风机的空气入口的第三管道。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投影仪,包括:
电子设备,包括:
照射光学系统,该照射光学系统向投影透镜输出光;
多个送风机,该多个送风机冷却安装在照射光学系统上的液晶面板;
第一管道,该第一管道将从多个送风机吹出的空气引导到液晶面板;
第二管道,该第二管道在与从多个送风机吹出的空气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上引导经过液晶面板的空气;
散热器,该散热器从已经过第二管道的空气中去除热量;和
送风机保持构件,该送风机保持构件保持多个送风机,其中
照射光学系统、多个送风机、第一管道、第二管道、散热器和送风机保持构件被设置在防尘壳体中,
第二管道被形成为由至少防尘壳体的顶表面的内壁和送风机保持构件的顶表面包围并且沿着防尘壳体的顶表面而形成,
送风机保持构件形成用于将已由散热器去除了热量的空气引导到多个送风机的空气入口的第三管道,
光源,其中
电子设备接收来自光源的光并且调制入射光。
[本发明的效果]
如上所述,在本发明中,能够在密封结构中执行高效的冷却。
附图说明
图1是图示本发明的电子设备的第一实施例的图。
图2是图示本发明的电子设备的第二实施例的图。
图3是图示此实施例中的投影仪111的外观的示例的图。
图4是图示图2中所示的风扇的外观的示例的图。
图5是从A方向观察的图4中所示的风扇的平面图。
图6是图示用于将从图2中所示的风扇吹出的冷却空气引导到液晶面板的冷却管道的构造的示例的平面图。
图7是从投影仪的侧面方向观察的图6中所示的风扇、冷却管道和照射光学系统的侧视图。
图8是从照射光学系统的侧面观察的图2中所示的风扇的布置的图。
图9是图示图6中所示的冷却管道的结构的示例的图。
图10是图示图6中所示的冷却管道的结构的示例的图。
图11是图示图6中所示的冷却管道的结构的示例的图。
图12是图示图2中所示的投影仪中设置的风扇与散热器之间的位置关系的示例的图。
图13是图示本发明的电子设备的第三实施例的图。
图14是图示将从图13中所示的风扇吹出的冷却空气引导到液晶面板的冷却管道的构造的示例的平面图。
图15是从投影仪的侧面方向观察的图14中所示的风扇、冷却管道和照射光学系统的侧视图。
图16是从照射光学系统的侧面观察的图13中所示的风扇的布置的图。
图17是图示图13中所示的投影仪中设置的风扇与散热器之间的位置关系的示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将在下面参考本发明的附图实施例对此进行描述。
(第一实施例)
图1是图示本发明的电子设备的第一实施例的图。如图1中所示,此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100具有照射光学系统101、液晶面板102、送风机103、第一管道104、第二管道105、散热器106和送风机保持单元107。照射光学系统101投射光。送风机103冷却安装在照射光学系统101上的液晶面板102。第一管道104将从送风机103吹出的空气引导到液晶面板102。第二管道105在与从送风机103吹出的空气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上引导经过液晶面板102的空气。散热器106去除经过第二管道105的空气热量。送风机保持单元107是保持送风机103的送风机保持构件,并且将由散热器106去除热量的空气引导到送风机103 的空气入口。这些部件中的每一个均被收容在具有密封结构的防尘壳体108中。
因此,在防尘壳体108中,使用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将从送风机 103吹出以用于冷却液晶面板102的空气引导到散热器106,使由散热器106去除热量的空气循环到送风机103的空气入口。因此,能够在密封结构中执行高效的冷却。
(第二实施例)
图2是图示本发明的电子设备的第二实施例的图。如图2中所示,作为此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的投影仪111具有照射光学系统112和光源单元113。
用于向投影透镜121输出光的照射光学系统112具有作为交叉二向色棱镜的XDP122、三个液晶面板123-125、反射镜126、场透镜127、反射镜128、中继透镜129、反射镜130、中继透镜131、彩色滤光器 132、场透镜133、彩色滤光器134、场透镜135、作为偏振分束器的 PBS(偏振分束器)136以及用于调整照射均匀性的积分器137。光源单元113包括透镜138、DM 139、透镜140、磷光体141、透镜142、透镜143和激光器144。照射光学系统112和光源单元113的每个部件与一般投影仪的每个部件相同。
来自激光器144的光使用构成光源单元113的其他部件来输出。另外,在此实施例中,在经过积分器137、PBS 136和场透镜135的光之中,蓝光被彩色滤光器134反射,经过场透镜127并且被反射镜126 反射。另外,在已通过积分器137、PBS 136和场透镜135的光之中,绿光经过彩色滤光器134和场透镜133并且被彩色滤光器132反射。另外,在已经过积分器137、PBS 136和场透镜135的光之中,红光经过彩色滤光器134、场透镜133、彩色滤光器132和中继透镜131,被反射镜130反射,经过中继透镜129并且被反射镜128反射。因此,液晶面板123对蓝光进行调制。进一步地,液晶面板124对绿光进行调制。进一步地,液晶面板125对红光进行调制。
在这样的3LCD的布置中,照射光学系统112的平面形状在液晶面板123和液晶面板125面对长边的方向上是矩形。
作为送风机的风扇203至205被设置成分别冷却液晶面板 123-125。风扇203至205沿着第一方向并排布置,在该第一方向上液晶面板123至125中的液晶面板123和液晶面板125在与设置有液晶面板123至125的投影透镜121的一侧的相反侧彼此面对。风扇203 至205也被布置为使得它们相应的入口彼此面对。附带地,当构成照射光学系统112的部件被收容在能够存储其布局的一个长方体(图2 中所示的照射光学系统112的虚线)或具有与其相对应的形状的外壳中时,风扇203至205被设置在面对其上设置有外壳的投影透镜121 的表面的表面侧。在那种情况下,风扇203至205可以被设置在外壳内或者可以被设置在外壳外部。
进一步地,散热器211被设置在风扇203至205的与照射光学系统112的一侧的相反侧。散热器211从由风扇203-205吸入的吸入空气中去除热量。照射光学系统112、风扇203-205和散热器211被收容在维持密封状态的防尘壳体150中。此外,散热器211连接到设置在防尘壳体150的外部上的用于热辐射的散热器212、213。散热器211和用于热辐射的散热器212、213经由热管214连接,该热管214经过防尘壳体150的在与从风扇203至205吹出的空气的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彼此面对的两个表面。不用说,在防尘壳体150的表面上热管214穿透的那个部分中进行密封。通过此连接,散热器211吸收的热量(去除热量)通过热管214被传递到散热器212、213,并且被传递到散热器212、213的热量被释放到外部。
在图2中,未示出用于将从风扇203至205吹出的空气分别引导到液晶面板123至125的冷却管道以及用于将经过液晶面板123至125 的空气引导到散热器211的高温空气管道。将参考要稍后描述的图7 对这些进行描述。
图3是图示此实施例中的投影仪111的外观的示例的图。如图3 中所示,防尘壳体150被设置在投影仪111内部。照射光学系统112、风扇203至风扇205和散热器211被收容在防尘壳体150中。进一步地,防尘壳体150具有上外壳和下外壳被耦合以便将投影透镜121夹在中间的结构。进一步地,上外壳与下外壳之间的耦合部在平坦部处使用填料来耦合,而在凸部和凹部处使用缓冲材料来耦合。
图4是图示图2中所示的风扇203的外观的示例的图。图5是从 A方向观察的图4中所示的风扇203的平面图。附带地,相同情况适用于图2中所示的风扇204、205。如图4和图5中所示,此实施例中的风扇203是从风扇203的侧表面执行空气吸入的送风机风扇,在与吸入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吹出。也就是说,风扇203是以高静压为特征的空气吸入方向和吹出方向垂直的送风机风扇。附带地,在图5中所示的示例中,作为从风扇203的两侧执行空气吸入的示例,可以从仅一侧执行空气吸入。
附带地,单独地控制风扇203至205的旋转,并且旋转速度可以彼此不同。此旋转速度可以基于液晶面板123至125中的光调制的操作被预先设定,可以是测量液晶面板123至125的温度并且基于实测温度被控制的旋转速度,或者可以是基于液晶面板123至125的使用时段被控制的旋转速度。
图6是图示用于将从图2中所示的风扇203至205吹出的冷却空气引导到液晶面板123至125的冷却管道的构造的示例的平面图。如图6中所示,从抽吸已由散热器211去除了热量的空气的风扇203至 205吹出的冷却空气经过设置在冷却管道304中的相应空间并且被分别引导到LCD冷却开口301至303以用于冷却液晶面板123至125。在图6中,未示出用于将经过液晶面板123至125的空气引导到散热器 211的高温空气通道。
附带地,以能够保证预定吸入量的间隔布置风扇203至205。进一步地,可以在风扇203至205中的每一个之间设置分隔板。进一步地,当风扇203至205从两侧执行空气吸入时,可以基于来自一侧的空气吸入容量与来自另一侧的空气吸入容量的比率来确定分隔板的位置。具体地,例如,当来自风扇203至205的左侧表面的空气吸入容量大于来自右侧表面的空气吸入容量时,在左侧从风扇203至205的左侧表面到分隔板的距离可以长于在右侧从风扇203至205的右侧表面到分隔板的距离。
另外,风扇203至205的相应空气出口相对于冷却管道304的位置,即从风扇203至205的空气出口到冷却管道304的接受器的距离,优选地彼此相等。
进一步地,如图6中所示,由于如图2中所示的那样布置液晶面板123至125,所以如图6中所示,用于冷却液晶面板123至125的 LCD冷却开口301至303分别被布置在与风扇203至205相距彼此不同的距离处。也就是说,如图6中所示,在风扇203至205当中,从被设置在中央的风扇204的空气出口到LCD冷却开口302(液晶面板 124)的距离短于从风扇203的空气出口到LCD冷却开口301(液晶面板123)的距离和从风扇205的空气出口到LCD冷却开口303(液晶面板125)的距离。
图7是从投影仪111的侧面方向观察的图6中所示的风扇204、冷却管道304和照射光学系统112的侧视图。如图7中所示,冷却管道304被设置在照射光学系统112的底部。从风扇204吹出的冷却空气通过冷却管道304从LCD冷却开口302冷却液晶面板124。高温空气管道305,即第二管道,以在与从风扇204吹出的空气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上将经过液晶面板124的空气引导到散热器211。散热器211从已经过高温空气管道305的空气中去除热量。送风机保持单元306是送风机保持构件,该送风机保持构件收容并保持风扇203,并且将已由散热器211去除了热量的空气引导到风扇203的空气入口。在这里,高温空气管道305是由防尘壳体150和照射光学系统112包围的空间并且送风机保持单元306沿着防尘壳体150的顶表面而形成。也就是说,高温空气管道305是至少由防尘壳体150的顶表面的内壁和送风机保持单元306的顶表面包围的空间,即沿着防尘壳体150的顶表面而形成的空间。照射光学系统112、冷却管道304、风扇204、送风机保持单元306和散热器211被收容在防尘壳体150中。进一步地,散热器 211可以由送风机保持单元306保持。风扇204的高度h3可以具有与散热器211的高度h4相同的高度。
进一步地,优选地使从防尘壳体150的底表面到照射光学系统112 的顶表面的高度h5具有与从防尘壳体150的底表面到送风机保持单元 306的顶表面的高度h6相同的高度。因此,能够充分地保证高温空气管道305的流路(高度),以实现循环冷却系统的小型化。进一步地,由于高温空气管道305的底表面由照射光学系统112的顶表面和送风机保持单元306的顶表面构成,所以高度h5与高度h6相同,高温空气管道305的底表面变成平坦表面,能够使高温空气的流动损失最小化。也就是说,优选的是高度h5和h6之间的差小于预设范围(长度),使得高温空气管道305的底表面基本上平坦(短)。进一步地,在图7 中,尽管示出了具有底表面的送风机保持单元306的构造,但是由于送风机保持单元306旨在形成要稍后描述的“第三管道”,所以底表面的存在与否不受限制。
图8是从照射光学系统112的侧面观察的图2中所示的风扇203 至205的布置的图。如图8中所示,优选的是风扇203至205具有空气出口的相同高度h1。风扇203至205也可以使它们自己的高度h2彼此相同。
图9至图11是图示图6中所示的冷却管道304的结构的示例的图。图9是在组装上外壳和下外壳之前的冷却管道304的立体图。图10是在组装上外壳和下外壳之前的冷却管道304的平面图。图11是在组装上外壳和下外壳之后的冷却管道304的立体图。图9中所示的上外壳和下外壳是通过依照虚线装配爪的部分而组装的。如图9至图11中所示,在冷却管道304中,单独地设置从风扇203至205中的每一个吹出的冷却空气经过的空间。
图12是图示图2中所示的投影仪111中设置的风扇与散热器之间的位置关系的示例的图。如图12中所示,图2中所示的投影仪111除了包括设置在防尘壳体150内部的风扇203至205之外还包括在防尘壳体150外部的风扇215至217。风扇215用于冷却用于散热的散热器 212,并且将冷却空气吹向用于散热的散热器212。风扇216用于冷却用于散热的散热器213,并且消散从用于散热的散热器213产生的热量。风扇217用于冷却光源单元113,并且带走从光源单元113产生的热量。
因此,本实施例的投影仪111,在垂直地布置经过积分器和PBS 的光轴方向及投影图像的投影方向的3LCD的光学照射系统中,具有密封结构,在所述密封结构中用于分别冷却三个LCD(液晶面板)的多个风扇被沿着照射光学系统112的长边布置。投影仪111以紧凑循环冷却构造为特征,该紧凑循环冷却构造使空气在具有密封结构的防尘壳体150中循环。在投影仪111中,将照射光学系统112,用于冷却被设置在照射光学系统中的液晶面板123-125的风扇203-205,冷却管道304和散热器211被设置在密封结构的防尘壳体150中。在投影仪 111中,冷却管道304被设置在照射光学系统112的底部,风扇203至 205被设置在与设置有照射光学系统112的投影透镜121的一侧的相反侧。进一步地,在投影仪111中,在防尘壳体150中设置照射光学系统至积分器137。
进一步地,此实施例中的投影仪111通过冷却管道304来吹从风扇203至205吹出的空气,冷却液晶面板123至125和外围光学部件,并且通过形成在防尘壳体150中的高温空气管道305吹出的空气具有在散热器211中被去除的热量并且被抽吸到风扇203至205中。这时,设置隔板使得从其已去除了热量的空气在冷却外围光学部件之后不与液晶面板123至125和高温空气混合。例如,如图7中所示,送风机保持单元306可以覆盖除与散热器211的高温空气接触的表面以外的表面。进一步地,设置了风扇203至205在送风机保持单元306中的吸入空气和在热量去除之后经过冷却管道304的空气不混合的隔板。例如,可以设置隔板以填充风扇203至205与送风机保持单元306之间的间隙。关于防尘壳体150,有必要使用填料等来密封使得灰尘不会进入,因为冷却管道304和送风机保持单元306的隔板采用防尘结构,所以诸如填料的密封是不必要的。
进一步地,由于整个防尘壳体150是管道的一部分,所以能够使由防尘壳体150中的底表面和顶表面及送风机保持单元306形成的高温空气管道305小型化而没有重叠隔板。进一步地,送风机保持单元 306具有保持风扇203至205的功能以及使在冷却液晶面板123至125 之后经过高温空气管道305的高温空气与通过散热器211去除的空气隔离的功能。进一步地,在积分器和PBS经过的光轴方向及投影图像的投影方向垂直地设置的3LCD的光学照射系统中,用于分别冷却三个LCD(液晶面板)的风扇203至205沿着照射光学系统112的长边设置,使得能够保证风扇203至205的大吸入面积,吸入空气的损失小,流道的长度短,并且压力损失小。进一步地,也能够分别广泛地保证冷却管道304的宽度,并且损失小。因此,因为提高了吸入空气效率和冷却管道效率,所以改进了冷却效率。
此外,在防尘壳体150的两侧设置了用于散热的散热器212、213。因此,设置在防尘壳体150中的用于热接收的散热器211执行高温空气的热量去除,热量通过热管214被传递到散热器212、213,散热器 212、213被冷却并且热量被排出在设备外部。散热器211经由热管214 在两端被连接到散热器212、213,并且也被热连接。通过将散热器212、 213连接到散热器211的两端,由于散热器211接收的热量被传递到两侧,所以获得了与当管的数量变成双倍时相同的效果。由于热量具有从高到低传送的特性,所以当点处于与由于散热器211中的温度斑而导致的高温在上游的点相比的温度更低的温度下时效率降低。通过将散热器212、213连接到散热器211的两侧,能够防止由温度斑而导致的效率降低。
进一步地,通过将零件设置到防尘壳体150中的积分器137,能够在相同的冷却流中冷却诸如PBS的需要冷却的零件并且减少零件数。进一步地,促进了光源单元113和照射光学系统112的对准,能够改进防尘性能结构,并且减少部件数。
进一步地,从用于LCD的冷却风扇吹出的冷却空气通过冷却管道冷却诸如LCD的光学部件。通常,冷却管道和风扇支持器由具有隔振的昂贵材料制成以减少当时产生的风噪声。用于LCD的冷却风扇对噪声值有很大影响。在此实施例中,风扇203至205、冷却管道304和送风机保持单元306被设置在防尘壳体150中,并且防尘壳体150屏蔽噪声,从而减小噪声值。进一步地,因为防尘壳体150屏蔽噪声,所以能够采用便宜材料作为冷却管道304和送风机保持单元306并且降低部件成本。
如上所述,通过提高冷却效率来延长液晶面板123至125的寿命,并且也能够降低风扇203至205的旋转速度,这使得有可能减小烦人的噪声值。该结构由于具有上述两个作用的送风机保持单元306和防尘壳体150而变得简单,并且能够减小整个装置的尺寸。进一步地,通过执行防尘壳体150的密封,没有必要密封内部零件。因此,通过减少零件数,能够实现所使用的所有部件的成本降低。此外,也能够降低制造成本。
(第三实施例)
图13是图示本发明的电子设备的第三实施例的图。如图13中所示,作为此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的投影仪411具有照射光学系统112 和光源单元113。照射光学系统112和光源单元113与第二实施例中的照射光学系统和光源单元相同。
作为送风机的风扇503-506被设置成分别冷却液晶面板123-125。风扇503至506沿着第一方向并排布置,在该第一方向上液晶面板123 至125中的液晶面板123和液晶面板125在与设置有液晶面板123至 125的投影透镜121的一侧的相反侧彼此面对。风扇503-506也被布置为使得它们相应的入口彼此面对。附带地,当构成照射光学系统112 的部件被收容在具有一个长方体或能够存储其布局的对应形状的外壳 (图13中所示的照射光学系统112的虚线)中时,风扇503至506被设置在面对其上设置有外壳的投影透镜121的表面的表面侧。在那种情况下,风扇503-506可以被设置在外壳内或者可以被设置在外壳外部。风扇503-506的外部形状与第二实施例的风扇的外部形状相同并且与图4和图5中所示的风扇203的外部形状相同。
进一步地,散热器211被设置在风扇503至506的与照射光学系统112的一侧的相反侧。散热器211从由风扇503-506吸入的吸入空气中去除热量。照射光学系统112、风扇503-506和散热器211被收容在维持密封状态的防尘壳体150中。散热器211-213和热管214与第二实施例中的散热器和热管相同。
在图13中,未示出用于将从风扇503至506吹出的空气分别引导到液晶面板123至125的冷却管道以及用于将经过液晶面板123至125 的空气引导到散热器211的高温空气管道。将参考要稍后描述的图15 对这些进行描述。
附带地,单独地控制风扇503至506的旋转,并且这些风扇中的每一个的旋转速度可以彼此不同。此旋转速度可以基于液晶面板123 至125中的光调制的操作被预先设置,可以是测量液晶面板123至125 的温度并且基于实测温度被控制的旋转速度,或者可以是基于液晶面板123至125的使用时段被控制的旋转速度。
图14是图示将从图13中所图示的风扇503至506吹出的冷却空气引导到液晶面板123至125的冷却管道的构造的示例的平面图。如图14中所示,从抽吸已由散热器211去除了热量的空气的风扇503至 506吹出的冷却空气经过设置在作为第一管道的冷却管道304中的相应空间,并且被分别引导到LCD冷却开口301至303以用于冷却液晶面板123至125。在图14中所示的示例中,从风扇503吹出的冷却空气被引导到设置用于冷却液晶面板123的LCD冷却开口301。进一步地,从风扇504、505吹出的冷却空气被引导到设置用于冷却液晶面板124 的LCD冷却开口302。进一步地,从风扇506吹出的冷却空气被引导到设置用于冷却液晶面板125的LCD冷却开口303。在图14中,未示出用于将经过液晶面板123至125的空气引导到散热器211的高温空气管道。进一步地,或者从风扇504吹出的那些冷却空气被引导到 LCD冷却开口301,从风扇505吹出的冷却空气可以被引导到LCD冷却开口303。
附带地,以能够保证预定吸入量的间隔布置风扇503至506。进一步地,可以在风扇503至506中的每一个之间设置隔板。进一步地,当风扇503至506从两侧执行空气吸入时,可以基于来自一侧的空气吸入容量与来自另一侧的空气吸入容量的比率来确定分隔板的位置。具体地,例如,当来自风扇503至506的左侧表面的空气吸入容量大于来自右侧表面的空气吸入容量时,在左侧从风扇503至506的左侧表面到分隔板的距离可以长于在右侧从风扇503至506的右侧表面到分隔板的距离。
另外,风扇503-506的相应空气出口相对于冷却管道304的位置,即从风扇503-506的空气出口到冷却管道304的接受器的距离,优选地彼此相等。
进一步地,如图14中所示,由于如图13中所示的那样设置液晶面板123至125,所以如图14中所示,用于冷却液晶面板123至125 的LCD冷却开口301至303分别被设置在与风扇503到506相距彼此不同的距离处。也就是说,如图14中所示,在风扇503到506当中,从用于冷却液晶面板124的风扇504、505的空气出口到LCD冷却开口302(液晶面板124)的距离短于从风扇503的空气出口到LCD冷却开口301(液晶面板123)的距离和从风扇506的空气出口到LCD 冷却开口303(液晶面板125)的距离。
图15是从投影仪411的侧面方向观察的图14中所示的风扇504、冷却管道304和照射光学器件112的侧视图。如图15中所示,冷却管道304被设置在照射光学系统112的底部。从风扇504吹出的冷却空气通过冷却管道304从LCD冷却开口302冷却液晶面板124。作为第二管道的高温空气管道305在与从风扇504吹出的空气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上将经过液晶面板124的空气引导到散热器211。散热器211从已经过高温空气管道305的空气中去除热量。送风机保持单元606是收容并保持风扇504并且将已由散热器211去除了热量的空气引导到风扇504的空气入口的送风机保持构件。在这里,高温空气管道305是由防尘壳体150、照射光学系统112和送风机保持单元606包围的空间并且沿着防尘壳体150的顶表面、防尘壳体150的内壁的顶表面和送风机保持单元606的顶表面而形成。高温空气管道305是由至少防尘壳体150和送风机保持单元606包围的空间并且沿着防尘壳体150的顶表面、防尘壳体150的顶表面的内壁的顶表面和送风机保持单元606 的顶表面而形成。进一步地,用于将由散热器211去除热量的空气引导到风扇504的空气入口的第三管道是由送风机保持单元606的内壁和防尘壳体150的底表面的内壁包围的空间。照射光学系统112、冷却管道304、风扇504、送风机保持单元606和散热器211被收容在防尘壳体150中。进一步地,散热器211由送风机保持单元606包围,以便将经过高温空气管道305的空气引导到送风机保持单元606;空气总是经过散热器211。进一步地,散热器211可以由送风机保持单元606 保持。风扇504的高度h3可以是与散热器211的高度h4相同的高度。附带地,在图15中,用点填充的区域是第三管道607。
进一步地,优选的是从照射光学系统112的顶表面到防尘壳体150 的顶表面的高度h8和从送风机保持单元606的顶表面到防尘壳体150 的顶表面的高度h7是基本上相同的高度。因此,能够充分地保证高温空气管道305的流路(高度),以实现循环冷却系统的小型化。也就是说,高度h8和h7之间的差被优选地设定为小于(短于)预设范围(长度),使得能够充分地保证高温空气管道305的流路(高度)。进一步地,优选的是从防尘壳体150的底表面到照射光学系统112的顶表面的高度h5和从防尘壳体150的底表面到送风机保持单元606的顶表面的高度h6是基本上相同的高度。由于高温空气管道305的底表面由照射光学系统112的顶表面和送风机保持单元606的顶表面组成并且高度h5与h6相同,使得高温空气管道305的底表面变成平坦表面,所以能够使高温空气的流动损失最小化。也就是说,优选的是高度h5和h6之间的差小于预设范围(长度),使得高温空气管道305 的底表面基本上平坦(短)。
图16是从照射光学系统112的侧面观察的图13中所示的风扇503 至506的布置的图。如图16中所示,优选的是风扇503至506的空气出口具有相同的高度h1。风扇503-506也可以使它们自己的高度h2彼此相同。
图17是图示图13中所示的投影仪411中设置的风扇与散热器之间的位置关系的示例的图。如图17中所示,图13中所图示的投影仪 411除了包括设置在防尘壳体150内部的风扇503至506之外还包括在防尘壳体150外部的风扇215至217。风扇215、216、散热器212、213和热管214与第二实施例中的风扇、散热器和热管相同。
因此,本实施例的投影仪411,在垂直地布置经过积分器和PBS 的光轴方向及投影图像的投影方向的3LCD的光学照射系统中,具有密封结构,在所述密封结构中用于分别冷却三个LCD(液晶面板)的多个风扇被沿着照射光学系统112的长边布置。投影仪411以紧凑循环冷却构造为特征,该紧凑循环冷却构造使空气在具有密封结构的防尘壳体150中循环。在投影仪411中,照射光学系统112、用于冷却设置在照射光学系统中的液晶面板123-125的风扇503-506、冷却管道304 和散热器211被设置在在密封结构的防尘壳体150中。在投影仪411 中,冷却管道304被设置在照射光学系统112的底部,风扇503至506 被设置在与设置有照射光学系统112的投影透镜121的一侧的相反侧,并且散热器211被设置在风扇503至506后面。进一步地,投影仪411 在防尘壳体150中设置照射光学系统至积分器137。
进一步地,在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投影仪411中,从风扇503 至506吹出的空气流过冷却管道304并且冷却液晶面板123至125和外围光学部件以流过形成在防尘壳体150中的高温空气管道305,在散热器211中被去除热量,并且被抽吸到风扇503至506中。此时,隔板被设置为使得已去除了热量的空气在冷却液晶面板123至125和外围光学部件之后不与高温空气混合。例如,如图15中所示,送风机保持单元606可以覆盖除与散热器211的高温空气接触的表面以外的表面。也就是说,如图15中所示,用于将风扇503至506保持在防尘壳体150中的送风机保持单元606被设置为已经过液晶面板123至125 的空气流过的高温空气管道305与已通过使用散热器211去除了热量的空气流过的第三管道之间的隔板。进一步地,设置了风扇503至506 在送风机保持单元606中的吸入空气和流过冷却管道304的已去除了热量的空气不混合的隔板。例如,隔板可以被设置成填充风扇503至 506与送风机保持单元606之间的间隙。关于防尘壳体150,有必要使用填料等来密封使得灰尘不会进入,因为冷却管道304和送风机保持单元606的隔板具有防尘结构,所以诸如填料的密封是不必要的。
进一步地,由于整个防尘壳体150是管道的一部分,所以能够使由防尘壳体150的顶表面和送风机保持单元606的顶表面形成的高温空气管道305小型化而没有重叠隔板。此外,送风机保持单元606用来保持风扇503至506并且也用来形成第三管道以用于将已使用散热器211去除了热量的空气引导到风扇503至506的空气入口。因此,没有必要单独地设置诸如仅用于构成第三管道的隔板的构件并且能够减小装置的尺寸。进一步地,除了保持风扇503至506的功能之外,送风机保持单元606还具有使在冷却液晶面板123至125之后经过高温空气管道305的高温空气与已通过散热器211去除了热量的空气隔离的功能。此外,在积分器和PBS经过的光轴方向及投影图像的投影方向垂直地设置的3LCD的光学照射系统中,用于分别冷却三个LCD (液晶面板)的风扇503至506沿着照射光学系统112的长边设置,使得能够保证风扇503至506的大吸入面积,吸入空气的损失小,流道的长度短,并且压力损失小。进一步地,也能够分别广泛地保证冷却管道304的宽度,损失小。因此,提高了吸入空气和冷却管道两者的效率,并且改进了冷却效率。
此外,类似于第二实施例,在防尘壳体150的两侧设置了用于散热的散热器212、213。因此,获得了与第二实施例中描述的效果相同的效果。进一步地,如在第二实施例中一样,通过在防尘壳体150中设置零件到积分器137,能够在相同冷却流中冷却诸如PBS的需要冷却的零件并且能够减少零件数。进一步地,促进了光源单元113和照射光学系统112的对准,并且能够改进防尘性能结构并且减少部件数。
进一步地,从用于LCD的冷却风扇吹出的冷却空气通过冷却管道冷却诸如LCD的光学部件。通常,冷却管道和风扇保持器由具有隔振的昂贵材料制成以减少当时产生的风噪声。用于LCD的冷却风扇对噪声值有很大影响。在此实施例中,风扇503至506、冷却管道304和送风机保持单元606被设置在防尘壳体150中,并且防尘壳体150屏蔽噪声,从而减小噪声值。在这里,从减小风扇噪音的效果的观点看,防尘壳体150优选地由金属制成。进一步地,因为防尘壳体150屏蔽噪声,所以能够使用便宜材料作为冷却管道304和送风机保持单元606 并且能够降低部件成本。
如上所述,通过提高冷却效率来延长液晶面板123至125的寿命,并且也能够降低风扇503至506的旋转速度,这使得有可能减小烦人的噪声值。通过具有上述作用(功能),简化了送风机保持单元606 和防尘壳体150的结构,能够减小整个装置的尺寸。进一步地,通过执行防尘壳体150的密封,没有必要密封内部零件。因此,通过减少零件数,能够降低所使用的所有部件的成本。此外,也能够降低制造成本。
在第二实施例中,作为示例已描述了风扇的数目为三个的情况,在第三实施例中,作为示例已描述了风扇的数目为四个的情况,数目不限于这些,而是可以为五个或更多个。
本申请要求基于2018年5月25日提交的国际申请 PCT/JP2018/020196的优先权,并且将其所有公开内容并入本文中。

Claims (17)

1.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照射光学系统,所述照射光学系统向投影透镜输出光;
多个送风机,所述多个送风机冷却安装在所述照射光学系统上的液晶面板;
第一管道,所述第一管道将从所述多个送风机吹出的空气引导到所述液晶面板;
第二管道,所述第二管道在与从所述多个送风机吹出的所述空气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上引导经过所述液晶面板的所述空气;
散热器,所述散热器从已经过所述第二管道的所述空气中去除热量;
所述第二管道对吹入所述散热器的所述空气进行引导,以及
送风机保持构件,所述送风机保持构件保持所述多个送风机,其中
所述照射光学系统、所述多个送风机、所述第一管道、所述第二管道、所述散热器和所述送风机保持构件被设置在防尘壳体中,
所述第二管道被形成为由至少所述防尘壳体的顶表面的内壁和所述送风机保持构件的顶表面包围并且沿着所述防尘壳体的所述顶表面形成,
所述送风机保持构件形成用于将已由所述散热器去除了热量的所述空气引导到所述多个送风机的空气入口的第三管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所述第三管道是由所述送风机保持构件的内壁和所述防尘壳体的底表面的内壁包围的空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所述散热器被连接到设置在所述防尘壳体的外部的用于散热的散热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所述散热器经由热管被连接到用于散热的两个所述散热器,所述热管穿透所述防尘壳体的两个表面中的每一个,所述两个表面在与从所述多个送风机吹出的所述空气的所述方向垂直的方向上面对。
5.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所述照射光学系统包括调整照射均匀性的积分器。
6.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所述多个送风机中的每一个是送风机风扇。
7.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所述多个送风机中的每一个的高度和所述散热器的高度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所述多个送风机冷却安装在所述照射光学系统上的三个所述液晶面板中的每一个,被设置在与设置有所述照射光学系统的所述投影透镜的一侧的相反侧,并且沿着面对三个所述液晶面板中的两个所述液晶面板的第一方向被并排布置,
所述第一管道将从所述多个送风机吹出的所述空气分别引导到三个所述液晶面板。
9.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所述多个送风机中的每一个的空气出口的高度彼此相同。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在所述多个送风机当中,从用于冷却除三个所述液晶面板中的彼此面对的两个所述液晶面板以外的所述液晶面板的所述送风机的空气出口到要由所述送风机冷却的所述液晶面板的距离短于从其他送风机的空气出口分别到要被冷却的所述液晶面板的距离。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所述多个送风机中的每一个的所述空气出口在与第一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位置彼此相同。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以能够保证预定吸入量的间隔设置所述多个送风机。
13.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所述防尘壳体由金属制成。
14.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所述送风机的数目是三个,三个所述送风机中的每一个冷却三个所述液晶面板中的每一个。
15.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从所述防尘壳体的底表面的内壁到所述照射光学系统的顶表面的距离与从所述防尘壳体的所述底表面的所述内壁到所述送风机保持构件的所述顶表面的距离之间的差短于预定长度。
16.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从所述防尘壳体的所述顶表面的所述内壁到所述照射光学系统的顶表面的距离与从所述防尘壳体的所述顶表面的所述内壁到所述送风机保持构件的所述顶表面的距离之间的差短于预定长度。
17.一种投影仪,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以及
光源,其中
所述电子设备接收来自所述光源的光并且调制入射的所述光。
CN201980035406.4A 2018-05-25 2019-05-23 电子设备和投影仪 Active CN11235219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PCT/JP2018/020196 2018-05-25
PCT/JP2018/020196 WO2019225013A1 (ja) 2018-05-25 2018-05-25 電子機器およびプロジェクタ
PCT/JP2019/020391 WO2019225679A1 (ja) 2018-05-25 2019-05-23 電子機器およびプロジェク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52196A CN112352196A (zh) 2021-02-09
CN112352196B true CN112352196B (zh) 2022-05-10

Family

ID=68616096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93812.1A Pending CN112352195A (zh) 2018-05-25 2018-05-25 电子设备和投影仪
CN201980035406.4A Active CN112352196B (zh) 2018-05-25 2019-05-23 电子设备和投影仪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93812.1A Pending CN112352195A (zh) 2018-05-25 2018-05-25 电子设备和投影仪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2) US20210203891A1 (zh)
JP (2) JP7036915B2 (zh)
CN (2) CN112352195A (zh)
WO (2) WO201922501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52195A (zh) 2018-05-25 2021-02-09 夏普Nec显示器解决方案株式会社 电子设备和投影仪
US20210298199A1 (en) * 2020-03-17 2021-09-23 Nvidia Corporation Blower design for a graphics processing unit
JP7363868B2 (ja) 2021-08-27 2023-10-1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プロジェクターおよび画像形成ユニット
JP7371672B2 (ja) 2021-08-27 2023-10-3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プロジェクター
WO2024058113A1 (ja) * 2022-09-12 2024-03-21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投写型画像表示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152009A (ja) * 1993-11-26 1995-06-16 Sanyo Electric Co Ltd 液晶プロジェクタ
US6290360B1 (en) * 1997-11-20 2001-09-18 Hitachi, Ltd. Liquid crystal projector, and projection lens unit, optical unit and cooling system for the same
JP2010107631A (ja) * 2008-10-29 2010-05-13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投写型表示装置
CN103959163A (zh) * 2011-11-07 2014-07-30 日立麦克赛尔株式会社 投影型影像显示装置
CN106104179A (zh) * 2014-03-17 2016-11-09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冷却装置、投影仪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43862B1 (en) * 1998-11-20 2002-02-05 Minolta Co., Ltd. Projecting image display device
US6459580B1 (en) * 2001-02-07 2002-10-01 Compaq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Group, Lp Cooling system for removing heat from an object
JP3467697B2 (ja) 2001-05-16 2003-11-1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電気光学装置の冷却装置およびプロジェクタ
JP2008026422A (ja) * 2006-07-18 2008-02-07 Sharp Corp 冷却装置及び投射型画像表示装置
CN101281355B (zh) * 2007-04-05 2011-07-27 三洋科技中心(深圳)有限公司 投影机以及用于降低投影机内温度的组件
TW200848909A (en) * 2007-06-08 2008-12-16 Coretronic Corp Projection device
CN101666964B (zh) * 2008-09-01 2011-11-30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投影机
US20100302463A1 (en) 2009-05-27 2010-12-02 Sanyo Electric Co., Ltd. Projection video display device
CN102033395B (zh) * 2009-09-29 2013-04-03 三洋科技中心(深圳)有限公司 投影式显示装置
JP5609213B2 (ja) * 2010-04-01 2014-10-2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晶プロジェクター
US20130242271A1 (en) * 2010-12-10 2013-09-19 Shinichirou Jougo Projection display device
KR20120131359A (ko) * 2011-05-25 2012-12-0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릴레이 렌즈들이 생략된 영상투사장치
CN106462042B (zh) 2014-04-30 2018-08-31 Nec显示器解决方案株式会社 用于冷却照明光学系统的结构和投影显示设备
JP2016057446A (ja) 2014-09-09 2016-04-21 ソニー株式会社 投射型表示装置および光学系ユニット
CN207181929U (zh) * 2015-03-31 2018-04-03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投影仪
JP2016200656A (ja) * 2015-04-08 2016-12-0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プロジェクター
JP6578715B2 (ja) * 2015-04-08 2019-09-2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プロジェクター
CN106200227B (zh) * 2015-05-26 2018-02-27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投影仪
JP2016218383A (ja) 2015-05-26 2016-12-2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プロジェクター
JP2019020561A (ja) 2017-07-14 2019-02-07 Necディスプレイ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プロジェクターおよびプロジェクターの配線方法
CN112352195A (zh) 2018-05-25 2021-02-09 夏普Nec显示器解决方案株式会社 电子设备和投影仪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152009A (ja) * 1993-11-26 1995-06-16 Sanyo Electric Co Ltd 液晶プロジェクタ
US6290360B1 (en) * 1997-11-20 2001-09-18 Hitachi, Ltd. Liquid crystal projector, and projection lens unit, optical unit and cooling system for the same
JP2010107631A (ja) * 2008-10-29 2010-05-13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投写型表示装置
CN103959163A (zh) * 2011-11-07 2014-07-30 日立麦克赛尔株式会社 投影型影像显示装置
CN106104179A (zh) * 2014-03-17 2016-11-09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冷却装置、投影仪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10203891A1 (en) 2021-07-01
JP7036915B2 (ja) 2022-03-15
WO2019225679A1 (ja) 2019-11-28
US20210208489A1 (en) 2021-07-08
CN112352196A (zh) 2021-02-09
CN112352195A (zh) 2021-02-09
JPWO2019225013A1 (ja) 2021-06-10
JPWO2019225679A1 (ja) 2021-06-10
WO2019225013A1 (ja) 2019-11-28
US11330234B2 (en) 2022-05-10
JP7036911B2 (ja) 2022-03-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352196B (zh) 电子设备和投影仪
US7237906B2 (en) Projection-type image display apparatus
US7806532B2 (en) Projector for projecting an optical image formed by light modulated by a light modulating device
WO2002093252A1 (fr) Systeme de refroidissement pour dispositif electro-optique et projecteur
US11009782B2 (en) Projection-type display device
US9872001B2 (en) Projector
JP4046119B2 (ja) 照明装置、プロジェクタ
US20030189695A1 (en) Rear projector
US9470960B2 (en) Projector
JP2006208488A (ja) リアプロジェクタ
JP2009133988A (ja) プロジェクタ
CN112424689B (zh) 电子设备和投影仪
US11953815B2 (en) Projector
JP5900008B2 (ja) プロジェクター
JP2006072138A (ja) リアプロジェクタ
JP2000147652A (ja) 投写型表示装置
JP2013182145A (ja) プロジェクター
JP2008268333A (ja) プロジェク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