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335106A - 蓄电装置 - Google Patents

蓄电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335106A
CN112335106A CN201980039574.0A CN201980039574A CN112335106A CN 112335106 A CN112335106 A CN 112335106A CN 201980039574 A CN201980039574 A CN 201980039574A CN 112335106 A CN112335106 A CN 11233510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storage
axis direction
storage device
storage elements
exten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3957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西村洋介
长绳伸之
吉冈健太
岁冈芳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S Yuasa International Ltd
Original Assignee
GS Yuasa International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S Yuasa International Ltd filed Critical GS Yuasa International Ltd
Publication of CN1123351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3510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11/00Hybrid capacitors, i.e. capacitors having different positive and negative electrodes; Electric double-layer [EDL] capacitors; Processes for the manufacture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G11/74Terminals, e.g. extensions of current collectors
    • H01G11/76Terminals, e.g. extensions of current collecto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integration in multiple or stacked hybrid or EDL capaci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72Means for preventing undesired use or discharge
    • H01M50/584Means for preventing undesired use or discharge for preventing incorrect connections inside or outside the batteries
    • H01M50/59Means for preventing undesired use or discharge for preventing incorrect connections inside or outside the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tection means
    • H01M50/593Spacers; Insulating plat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11/00Hybrid capacitors, i.e. capacitors having different positive and negative electrodes; Electric double-layer [EDL] capacitors; Processes for the manufacture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G11/10Multiple hybrid or EDL capacitors, e.g. arrays or modu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11/00Hybrid capacitors, i.e. capacitors having different positive and negative electrodes; Electric double-layer [EDL] capacitors; Processes for the manufacture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G11/78Cases; Housings; Encapsulations; Mountings
    • H01G11/82Fixing or assembling a capacitive element in a housing, e.g. mounting electrodes, current collectors or terminals in containers or encapsul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04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 H01M50/207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01M50/209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adapted for prismatic or rectangular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18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H01M50/22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the casings or racks
    • H01M50/222Inorganic material
    • H01M50/224Meta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18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H01M50/22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the casings or racks
    • H01M50/227Organic materi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18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H01M50/22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the casings or racks
    • H01M50/231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the casings or racks having a layered struc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62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with fastening means, e.g. locks
    • H01M50/264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with fastening means, e.g. lock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e.g. straps, tie rods or peripheral fram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11/00Hybrid capacitors, i.e. capacitors having different positive and negative electrodes; Electric double-layer [EDL] capacitors; Processes for the manufacture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G11/10Multiple hybrid or EDL capacitors, e.g. arrays or modules
    • H01G11/12Stacked hybrid or EDL capaci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5Solid structures for heat exchange or heat conduction
    • H01M10/6554Rods or plates
    • H01M10/6555Rods or plates arranged between the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5Solid structures for heat exchange or heat conduction
    • H01M10/6556Solid parts with flow channel passages or pipes for heat exchange
    • H01M10/6557Solid parts with flow channel passages or pipes for heat exchange arranged between the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89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spacing elements or positioning means within frames, racks or packs
    • H01M50/291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spacing elements or positioning means within frames, racks or pack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 Electric Double-Layer Capacitor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在本实施方式中,蓄电装置具备:沿第一方向排列的多个蓄电元件;以及框架,其沿所述多个蓄电元件配置;所述多个蓄电元件分别具有朝向与所述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的外表面,所述框架具有:第一部位,其沿所述外表面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延伸;以及第二部位,其从所述第一部位的至少一部分朝向所述蓄电装置所设置的对置面而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延伸。

Description

蓄电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蓄电装置,其具备沿规定方向排列的多个蓄电元件与沿该多个蓄电元件配置的框架。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一种电池系统,其具备沿规定方向排列的多个蓄电元件与沿该多个蓄电元件配置的框架(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具体而言,该电池系统如图8所示,具备层叠的多个电池单元102、配置于多个电池单元102的两端的一对端板140、以及配置于多个电池单元102的两侧面的连结杆143。连结杆143为带状,将使电池单元102的层叠方向上的两端向内侧弯折而设置的弯折片固定于端板140。由此,多个电池单元102以层叠状态被固定。
然而,在设置电池系统(蓄电装置)的情况下,若电池单元102以离开与该电池单元102的底面对置的对置面的状态使电池系统(蓄电装置)的两端固定,则有电池系统中的位于两端之间的中央部分与电池系统的两端相比下沉、即电池系统挠曲的隐患。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17025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将要解决的课题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蓄电装置,其在设置了具备多个蓄电元件的蓄电装置时,即使在蓄电元件离开与蓄电元件的朝向与蓄电元件的排列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外表面对置的对置面的状态下固定蓄电装置的两端,也难以挠曲。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具备:
沿第一方向排列的多个蓄电元件;以及
框架,其沿所述多个蓄电元件配置;
所述多个蓄电元件分别具有朝向与所述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的外表面,
所述框架具有:
第一部位,其沿所述外表面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延伸;以及
第二部位,其从所述第一部位的至少一部分朝向所述蓄电装置所设置的对置面而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延伸。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所述蓄电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用于说明所述蓄电装置配置于设置面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4是图3的IV-IV位置处的剖面图。
图5是图3的V-V位置处的剖面图。
图6是变形例的蓄电装置中的框架的侧视图。
图7是变形例的蓄电装置中的框架的侧视图。
图8是用于说明以往的蓄电装置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具备:
沿第一方向排列的多个蓄电元件;以及
框架,其沿所述多个蓄电元件配置;
所述多个蓄电元件分别具有朝向与所述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的外表面,
所述框架具有:
第一部位,其沿所述外表面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延伸;以及
第二部位,其从所述第一部位的至少一部分朝向所述蓄电装置所设置的对置面而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延伸。
根据该构成,在设置了蓄电装置时,第二部位从第一部位朝向与蓄电元件的外表面以隔开间隔的状态对置的对置面延伸,因此在蓄电装置挠曲时或者将要挠曲时,第二部位抵接于对置面,使得蓄电装置被支承,由此可抑制蓄电装置的挠曲。即,蓄电装置变得难以挠曲。
在所述蓄电装置中,
也可以是,所述第二部位从所述第一部位的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整个区域朝向所述对置面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延伸。
根据该构成,第二部位能够在第一方向上的较大范围内支承蓄电装置,因此蓄电装置更难以挠曲。并且,在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部位的第一方向的整个区域中,沿与该第一方向正交的方向(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部位连续,因此也能够确保框架的刚性,蓄电装置变得更难以挠曲。
在所述蓄电装置中,
也可以是,所述框架以沿与所述第一方向以及所述第二方向正交的第三方向排列的方式设有一对。
根据该构成,框架以沿第三方向排列的方式设有一对,因此第二部位在沿第三方向隔开间隔的多个位置支承蓄电装置,从而能够抑制蓄电装置沿着蓄电元件的与第一方向正交的面的松动、摇晃。
在所述蓄电装置中,
也可以是,具备终端部件,该终端部件在所述多个蓄电元件中的位于最远端的蓄电元件的外侧与该蓄电元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排列,
所述终端部件具有:
主体部,其从所述第一方向观察时与所述位于最远端的蓄电元件对置;以及
延伸突出部,从所述主体部沿所述第二方向至少延伸至所述第二部位的前端。
根据该构成,通过将终端部件的延伸突出部固定于规定的面,能够以各蓄电元件与对置面隔开间隔的状态固定蓄电装置,即,即使不使用其他部件等,也能够通过蓄电装置单体在各蓄电元件离开对置面的状态下设置(固定)该蓄电装置。
在所述蓄电装置中,
也可以是,所述框架包括具有导电性的连接部件和绝缘体,
在所述多个蓄电元件与所述连接部件之间配置有所述绝缘体。
根据该构成,通过在蓄电元件与具有导电性的连接部件之间配置绝缘体,能够实现绝缘。
通过以上,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提供如下蓄电装置,其在设置了具备多个蓄电元件的蓄电装置时,即使在蓄电元件离开与蓄电元件的朝向与蓄电元件的排列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外表面对置的对置面的状态下固定蓄电装置的两端,也难以挠曲。
以下,一边参照图1~图5,一边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各构成部件(各构成要素)的名称是本实施方式中名称,有时与背景技术中的各构成部件(各构成要素)的名称不同。
如图1以及图2所示,蓄电装置具备沿规定方向排列的多个蓄电元件2和沿多个蓄电元件2配置的框架7。本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1具备在规定方向上与蓄电元件2相邻的邻接部件3、配置于多个蓄电元件2的两侧的一对终端部件40、将不同的蓄电元件2彼此可导通地连接的汇流条6、以及进行多个蓄电元件2的输入输出的外部输入输出用端子49。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框架7与一对终端部件40一同构成保持多个蓄电元件2的保持部件4。
多个蓄电元件2的各个是一次电池、二次电池、电容器等。本实施方式的蓄电元件2是可充放电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更具体而言,蓄电元件2是利用了伴随着锂离子的移动而产生的电子移动的锂离子二次电池。该蓄电元件2是所谓的方形的锂离子二次电池。
多个蓄电元件2分别具有电极体、将电极体与电解液一同收容的壳体21、以及至少一部分在壳体21的外侧露出的外部端子22(参照图2)。
壳体21具有:具有开口的壳体主体211;以及板状的盖板216,将壳体主体211的开口封堵(封闭)。本实施方式的壳体主体211为有底方筒状,壳体21为扁平的立方体形状。壳体主体211具备矩形板状的封堵部212和连接于封堵部212的周缘的筒状的主干部(周壁)213。主干部213具有扁平的方筒形状。该主干部213具有从封堵部212的周缘中的长边延伸的一对长壁部214、以及从封堵部212的周缘中的短边延伸的一对短壁部215。短壁部215将一对长壁部214的对应的端部彼此分别连接,从而形成扁平的方筒状的主干部213。盖板216是封堵壳体主体211的开口的矩形板状的部件。在该盖板216隔开间隔地配置有一对外部端子22。
在本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1中,多个蓄电元件2以使壳体21(壳体主体211)的长壁部214彼此相互对置的状态排列。
以下,将多个蓄电元件2排列的规定方向(第一方向)设为正交坐标系的X轴,将壳体主体211的短壁部215对置的方向(第三方向)设为正交坐标系的Y轴,将封堵部212的外表面所朝向的方向(第二方向)设为正交坐标系的Z轴。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1如图3~图5所示,设置于设置面S1。本实施方式的设置面S1包含在设置了蓄电装置1的状态下多个蓄电元件2的外表面(例如封堵部212的外表面)以隔开间隔的状态所对置的对置区域(对置面)S2、以及供蓄电装置1的X轴方向上的两端固定的设置区域S3。本实施方式的设置面S1是水平面。
邻接部件3配置于在X轴方向上相邻的两个蓄电元件2之间(例如各蓄电元件2之间的各个)、或者X轴方向的最远端的蓄电元件2与相对于该蓄电元件2在X轴方向上排列的部件(在本实施方式的例子中是保持部件4的一部分)之间(参照图2)。该邻接部件3由具有树脂等绝缘性的部件构成。另外,邻接部件3在与邻接的蓄电元件2之间形成多个供该蓄电元件2的温度调整用的流体能够流通的流路35(参照图5)。本实施方式的多个流路35中的至少一个流路35从形成于Z轴方向上的邻接部件3的另一侧的端部位置(与蓄电元件2的封堵部212对应的位置)的开口(入口)35a延伸至形成于Y轴方向上的邻接部件3的一侧以及另一侧的端部位置(与蓄电元件2的各短壁部215对应的位置)的开口(出口)35b。该流路35在长度方向的中途位置弯曲。
保持部件4通过包围多个蓄电元件2与多个邻接部件3的周围,将这多个蓄电元件2以及多个邻接部件3汇集保持(参照图1)。另外,保持部件4包含在X轴方向上配置于多个蓄电元件2的两侧的一对终端部件40和沿X轴方向配置的框架7。
一对终端部件40的各个配置为在与配置于X轴方向的端部的蓄电元件2之间夹住邻接部件3(参照图2)。换言之,在多个蓄电元件2中的位于最远端的蓄电元件2的外侧与该蓄电元件2在X轴方向上排列。这一对终端部件40的各个具有沿Y-Z面(包含Y轴与Z轴的面)扩展且从X轴方向观察时与蓄电元件2重叠的部位即终端部件主体(主体部)41、以及从终端部件主体41延伸的延伸设置部(延伸突出部)42。
终端部件主体41是从X轴方向观察时位于最远端的蓄电元件2所对置的部位。本实施方式的终端部件主体41是与蓄电元件2对应的矩形状的部位。
延伸设置部42是从终端部件主体41沿Z轴方向延伸的部位。本实施方式的延伸设置部42是从矩形状的终端部件主体41中的与蓄电元件2的封堵部212对应的边41A沿Z轴方向延伸、并且以越靠Z轴方向上的另一侧越向X轴方向的外侧扩展的方式延伸的部位。因此,本实施方式的延伸设置部42的位于Z轴方向上的另一侧的端缘,位于比蓄电元件2的封堵部212靠Z轴方向上的另一侧(参照图3~图5)。
本实施方式的终端部件40具有沿Y轴方向隔开间隔地配置的两个延伸设置部42。两个延伸设置部42分别具有沿Z轴方向贯通的孔420(参照图1)。例如在螺栓421插通于该孔420的状态下,将该螺栓421拧入设于设置区域S3的螺孔,从而将两个延伸设置部42固定于设置区域S3,由此,在蓄电装置1的X轴方向上的两端(终端部件主体41)在Z轴方向上离开设置区域S3的状态下,蓄电装置1被固定于设置区域S3(参照图3~图5)。
框架7例如包含沿多个蓄电元件2配置的连接部件43、以及配置于连接部件43与多个蓄电元件2之间的绝缘体5(参照图1)。在本实施方式的框架7中,连接部件43的材质与绝缘体5的材质不同。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框架7中,连接部件43与绝缘体5独立。
连接部件43例如由金属等具有导电性的部件构成。本实施方式的连接部件43独立于终端部件40,利用固定部件45固定(连结)于终端部件40。在本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1中,一对连接部件43设为沿Y轴方向排列,并且将一对终端部件40中的Y轴方向这两方的端部彼此连接。
一对连接部件43在Y轴方向上配置于多个蓄电元件2的两侧(参照图2)。这一对连接部件43的各个沿多个蓄电元件2配置。另外,一对连接部件43的各个具有沿多个蓄电元件2各自的短壁部215在X轴方向上延伸的连接部件主体44、沿多个蓄电元件2各自的封堵部212延伸的第一延伸设置部46、以及从第一延伸设置部46沿Z轴方向延伸的第二延伸设置部47。而且,一对连接部件43的各个具有从连接部件主体44的X轴方向的各端部沿终端部件40中的朝向X轴方向的外侧的面在Y轴方向上延伸的被连结部48。
连接部件主体44具有沿Z轴方向隔开间隔而分别沿X轴方向延伸的一对梁部441、分别沿Z轴方向延伸且将一对梁部441的对应(在Z轴方向上对置)的端部彼此连接的一对端部连接部442、以及分别沿Z轴方向延伸且将一对梁部441的X轴方向的中途位置处的在Z轴方向上对置的部位彼此连接的多个中间连接部443。多个中间连接部443沿X轴方向隔开间隔地配置。换言之,连接部件主体44是覆盖多个蓄电元件2的短壁部215并且设有沿Y轴方向贯通的多个窗(开口部)的部位。
一对梁部441包括:第一梁部441A,其沿由蓄电元件2的盖板216与短壁部215构成的壳体21的第一角部21A延伸;以及第二梁部441B,其沿由蓄电元件2的封堵部212与短壁部215构成的壳体21的第二角部21B延伸(参照图4、图5)。
第一梁部441A具有沿各蓄电元件2的壳体21的第一角部21A中的盖板216在X轴方向上延伸的第一部位4411、以及沿各蓄电元件2的壳体21的第一角部21A中的短壁部215在X轴方向上延伸的第二部位4412。该第一梁部441A的沿着Y-Z面的剖面形状为L字状。
第二梁部441B沿各蓄电元件2的壳体21的第二角部21B中的短壁部215在X轴方向上延伸。
本实施方式的第一延伸设置部46从连接部件主体44的Z轴方向的另一侧的端部(例如第二梁部441B的Z轴方向的另一侧的端部)向Y轴方向上的内侧延伸,并且也在X轴方向上延伸(参照图2)。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第一延伸设置部46从连接部件主体44的Z轴方向的另一侧的端部的X轴方向上的整个区域延伸。而且,在本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1中,第一延伸设置部46在Y轴方向上分别设于一对连接部件43,并且一对连接部件43配置于多个蓄电元件2的Y轴方向上的两侧,因此一对第一延伸设置部46覆盖蓄电元件2的封堵部212中的Y轴方向上的两端部(配置于Y轴方向上的两外侧的端部)(参照图4、图5)。
第二延伸设置部47从第一延伸设置部46的X轴方向上的至少一部分沿Z轴方向延伸(参照图2)。另外,第二延伸设置部47沿Z轴方向延伸指的是第二延伸设置部47的延伸突出方向包含Z轴方向成分。本实施方式的第二延伸设置部47从第一延伸设置部46的X轴方向上的整个区域延伸到Z轴方向上的另一侧的位置。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第二延伸设置部47包含与第一延伸设置部46连续且以相对于Z轴方向倾斜的状态沿Z轴方向延伸的倾斜部位470、以及与倾斜部位470连续且以与Z轴方向平行地延伸的平行部位471。本实施方式的倾斜部位470以越靠位于Z轴方向上的另一侧的部位越位于Y轴方向上的内侧的方式倾斜(参照图4、图5)。另外,倾斜部位470为平板状。本实施方式的平行部位471的Z轴方向上的前端在Z轴方向上位于比终端部件40的延伸设置部42的前端(位于Z轴方向上的另一侧的前端)靠内侧(一侧)。
绝缘体5具有绝缘性,配置于连接部件43与多个蓄电元件2之间(参照图2)。另外,绝缘体5在Y轴方向上在多个蓄电元件2的两侧配置一对。这一对绝缘体5的各个沿多个蓄电元件2配置。而且,一对绝缘体5的各个将连接部件43中的至少与多个蓄电元件2对置的区域覆盖。具体而言,各绝缘体5具有将连接部件主体44中的朝向各蓄电元件2的面覆盖的主体覆盖部50、从主体覆盖部50沿多个蓄电元件2各自的封堵部212延伸的第一覆盖部(第一部位)51、以及从第一覆盖部51沿Z轴方向延伸的第二覆盖部(第二部位)52。
一对主体覆盖部50具有实现一对梁部441与蓄电元件2之间的绝缘的一对梁部覆盖部53、实现一对端部连接部442与蓄电元件2的绝缘的一对端部覆盖部54、以及实现多个中间连接部443与蓄电元件2的绝缘的多个中间覆盖部55。各覆盖部53、54、55具有与连接部件43的梁部441、端部连接部442、中间连接部443对应的形状。
一对梁部覆盖部53中的覆盖第一梁部441A的梁部覆盖部即盖板侧覆盖部53A具有:第一内侧部531,在第一梁部441A的内侧(蓄电元件2侧)从第一部位4411与第二部位4412的边界位置朝向Y轴方向的内侧延伸,并且沿X轴方向延伸,从而将第一部位4411中的朝向盖板216侧的面覆盖;第二内侧部532,从第一内侧部531的Y轴方向的前端(Y轴方向的内侧的端部)向Z轴方向的一侧延伸,并且沿X轴方向延伸,从而将第一部位4411的Y轴方向的前端面覆盖;以及第三内侧部533,从第一内侧部531的Y轴方向的外侧的端部(第一部位4411与第二部位4412的边界位置)向Z轴方向的另一侧延伸,并且在X轴方向上延伸,从而将第二部位4412中的朝向短壁部215侧的面覆盖。一对梁部覆盖部53中的覆盖第二梁部441B的梁部覆盖部即封堵部侧覆盖部53B具有在第二梁部441B的内侧(蓄电元件2侧)沿Z轴方向延伸的第四内侧部534等。
一对端部覆盖部54的各个沿Z轴方向延伸且覆盖端部连接部442中的朝向蓄电元件2侧的面。多个中间覆盖部55的各个沿Z轴方向延伸且覆盖中间连接部443中的朝向蓄电元件2侧的面(参照图2)。
第一覆盖部51是将连接部件43中的朝向各蓄电元件2的封堵部212的面覆盖的部位。具体而言,是将第一延伸设置部46中的朝向各蓄电元件2的封堵部212的面覆盖的部位。另外,第一覆盖部51与主体覆盖部50的Z轴方向上的端部连续,并且沿Y轴方向延伸。(参照图2、图4、图5)。本实施方式的第一覆盖部51从主体覆盖部50(例如第四内侧部534)的Z轴方向的另一侧的端部的X轴方向上的整个区域延伸(参照图4、图5)。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第一覆盖部51将蓄电元件2的封堵部212中的位于Y轴方向上的外侧的端部覆盖。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1中,第一覆盖部51在Y轴方向上分别设于一对绝缘体5,因此一对第一覆盖部51覆盖蓄电元件2的封堵部212中的Y轴方向上的两端部。
第二覆盖部52是将第二延伸设置部47中的朝向Z轴方向的内侧的面覆盖的部位。另外,第二覆盖部52与第一覆盖部51的Y轴方向上的端部连续,并且沿Z轴方向延伸。而且,第二覆盖部52从第一覆盖部51的X轴方向上的至少一部分沿Z轴方向延伸。本实施方式的第二覆盖部52从第一覆盖部51的X轴方向上的整个区域延伸至Z轴方向上的另一侧(参照图2)。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第二覆盖部52比终端部件40的延伸设置部42的前端(位于Z轴方向上的另一侧的前端)延伸至Z轴方向上的一侧的位置(参照图4、图5)。而且,本实施方式的第二覆盖部52具有与第一覆盖部51连续且以相对于Z轴方向倾斜的状态沿Z轴方向延伸的倾斜部位520、与倾斜部位520连续且与Z轴方向平行地延伸的平行部位521、以及与平行部位521连续且向Y轴方向上的两侧延伸的前端部位522。本实施方式的第二覆盖部52与设置面S1(对置区域S2)一同划分在X轴方向上向各流路35引导流体的引导流路38。
倾斜部位520覆盖第二延伸设置部47的倾斜部位470的朝向Z轴方向上的一侧的面。本实施方式的倾斜部位520以越靠位于Z轴方向上的另一侧的部位越位于Y轴方向上的内侧的方式倾斜。另外,倾斜部位520为平板状。平行部位521覆盖第二延伸设置部47的平行部位471的Y轴方向上的内侧的面。前端部位522从平行部位521的Z轴方向上的外侧(另一侧)的端缘延伸。另外,前端部位522覆盖第二延伸设置部47的平行部位471的前端面(例如朝向Z轴方向上的另一侧的面)。而且,前端部位522的延伸突出侧的端面(前端面)是平坦的面。在本实施方式的前端部位522以蓄电元件2的封堵部212离开对置区域S2的状态使蓄电装置1的X轴方向上的两端(一对终端部件40)固定于设置区域S3的状态下,前端部位522抵接于对置区域S2(参照图3~图5)。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前端部位522间接地抵接于对置区域S2。具体而言,经由密封部件8间接地抵接于对置区域S2。密封部件8的材质例如比绝缘体5的材质柔软。
在本实施方式中,框架7利用连接部件43的第一延伸设置部46与绝缘体5的第一覆盖部51构成第一部位,利用连接部件43的第二延伸设置部47与绝缘体5的第二覆盖部52构成第二部位。
在以上的保持部件4中,终端部件40的延伸设置部42至少延伸至绝缘体5的第二覆盖部52的前端(前端部位522)。在本实施方式的保持部件4中,延伸设置部42比第二覆盖部52的前端(前端部位522)延伸Z轴方向上的另一端侧的位置。
汇流条6为金属等具有导电性的板状的部件(参照图1)。汇流条6使蓄电元件2的外部端子22彼此、或者蓄电元件2的外部端子22与外部输入输出用端子49导通。汇流条6在蓄电装置1中设置多个(与多个蓄电元件2的数量以及外部输入输出用端子49的数量对应的数量)。本实施方式的多个汇流条6将蓄电装置1所含的多个蓄电元件2全部以串联的方式连接(导通)。
根据以上的蓄电装置1,在设置了蓄电装置1时,第二覆盖部52从第一覆盖部51朝向与蓄电元件2的封堵部212的外表面以隔开间隔的状态对置的对置区域S2而沿Z轴方向延伸,因此在蓄电装置1挠曲时或者蓄电装置1将要挠曲时,第二覆盖部52抵接于对置区域S2,使得蓄电装置1被支承,由此,蓄电装置1难以挠曲。并且,在本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1中,由于第二覆盖部52在X轴方向的整个区域中从第一覆盖部51沿Z轴方向延伸,因此第二覆盖部52在X轴方向上的较大范围内支承蓄电装置1,因此蓄电装置1更难以挠曲。而且,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1,在沿X轴方向延伸的第一延伸设置部46的X轴方向的整个区域中,沿Z轴方向延伸的第二延伸设置部47连续,因此也能够确保框架7(例如连接部件43)的刚性。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1中,框架7(例如绝缘体5)沿Y轴方向排列地设有一对,因此第二覆盖部52在沿Y轴方向排列的两个位置支承蓄电装置1,从而能够抑制蓄电装置1沿着蓄电元件2的与X轴方向正交的面(Y-Z面)的松动、摇晃。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1中,通过将终端部件40的一对延伸设置部42固定于设置区域S3,能够以各蓄电元件2的封堵部212与对置区域S2隔开间隔的状态将蓄电装置1的两端固定于设置区域S3,即,即使不使用其他部件等,也能够通过蓄电装置1单体在各蓄电元件2离开对置区域S2的状态下设置(固定)该蓄电装置1。
在本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1中,引导流路38由绝缘体5的第二覆盖部52以及设置面S1(对置区域S2)划分,并且第二覆盖部52具有倾斜部位520,因此引导流路38的Z轴方向上的一侧的部位的Y轴方向上的宽度对应于倾斜部位520的倾斜(越靠Z轴方向上的一侧的部位越在Y轴方向上扩展那样的倾斜)而扩宽,由此,能够将形成于蓄电元件2与邻接部件3之间的流路35的入口35a配置于Y轴方向上的更宽的范围内。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1中,框架7(例如前端部位522)经由密封部件8间接地抵接于对置区域S2,并且密封部件8的材质比框架7(例如绝缘体5)的材质柔软,从而即使对置区域S2的表面具有凹凸形状、框架7间接地抵接于对置区域S2的部位(例如前端部位522)的表面具有凹凸形状、框架7间接地抵接于对置区域S2的部位(例如前端部位522)的表面相对于对置区域S2的表面倾斜,框架7也会可靠地紧密接触于对置区域S2。
另外,本发明的蓄电装置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而是当然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加入各种变更。例如能够对某一实施方式的构成追加其他实施方式的构成,另外,能够将某一实施方式的构成的一部分置换为其他实施方式的构成。而且,能够删除某一实施方式的构成的一部分。
例如框架7包含由金属等具有导电性的部件构成的连接部件43、以及由树脂等具有绝缘性的部件构成的绝缘体5,但也可以包含具有导电性的骨架部件和覆盖该骨架部件的表面的绝缘性被膜。另外,框架7只要包含具有导电性的部件以及具有绝缘性的部件的至少一方即可。
另外,框架7的形状只要是具有沿多个蓄电元件2的封堵部212X轴方向延伸的第一部位、以及从该第一部位的X轴方向上的至少一部分朝向对置区域S2并沿Z轴方向延伸的第二部位的形状即可,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的形状。以下,关于框架7的形状的变形例,列举包含具有导电性的骨架部件和覆盖该骨架部件的表面的绝缘性被膜的框架7进行说明。
例如在框架7中,第二部位也可以从第一部位的X轴方向上的一部分延伸。如图6所示,框架7也可以具有沿蓄电元件2的短壁部215在X轴方向上延伸的主体部位70、沿蓄电元件2的封堵部212在X轴方向上延伸的第一部位71、以及从第一部位71的X轴方向上的一部分(例如X轴方向上的中央区域)沿Z轴方向延伸的第二部位72。即使是第二部位72仅从第一部位71的X轴方向上的一部分延伸的构成,在以各蓄电元件2离开对置区域S2的状态设置了蓄电装置1时,也由于在沿X轴方向离开蓄电装置1的两端而容易挠曲的X轴方向上的中央区域,使第二覆盖部52从第一覆盖部51沿Z轴方向延伸而支承蓄电装置1,因此可靠地抑制了蓄电装置1的挠曲。
另外,在框架7中,第二部位72也可以从第一部位71的X轴方向上的多个位置延伸。例如如图7所示,第二部位72也可以从第一部位71的X轴方向上的多个位置(例如两个位置)分别一个一个地沿Z轴方向延伸。一对第二延伸设置部47也可以分别为同一形状,并且隔着主体部位70的X轴方向上的中心轴C大致对称地配置。即使是第二部位72仅从第一部位71的X轴方向上的一部分延伸的构成,在以各蓄电元件2离开对置区域S2的状态设置了蓄电装置1时,也由于第二部位72从第一部位71沿Z轴方向延伸而在X轴方向上的多个位置支承蓄电装置1,从而抑制了蓄电装置1的挠曲。
而且,框架7也可以不具有主体部位70。在该情况下,由第一部位71以及第二部位72构成的框架7也可以在各蓄电元件2的相对于封堵部212的Z轴方向上的另一侧以沿Y轴方向排列的方式设有多个,也可以以沿X轴方向排列的方式设有多个。
第二部位72也可以是从X轴方向观察时为阶梯状或弯曲的形状。另外,第二部位72也可以具有倾斜部位或者平行部位中的一方。在第二部位72仅包含平行部位的情况下,例如也可以从第一部位71的位于Y轴方向上的内侧的端部与Z轴方向平行地延伸。
连接部件43的形状与绝缘体5的形状可以相对应(可以大致相同),也可以不同。例如在图6以及图7的框架7中,绝缘体5的第二覆盖部52也可以延伸至比连接部件43的第二延伸设置部47的位于Z轴方向上的另一侧的前端更靠Z轴方向上的另一侧的位置。另外,连接部件43的Z轴方向上的尺寸可以比上述实施方式的连接部件43的Z轴方向上的尺寸短,例如也可以是配置为将多个蓄电元件2的短壁部215覆盖的带状(条状,纵长的板状)。在该情况下,绝缘体5也可以具有沿多个蓄电元件2的封堵部212在X轴方向上延伸的第一覆盖部51、以及从第一覆盖部51的X轴方向上的至少一部分朝向对置区域S2并沿Z轴方向延伸的第二覆盖部52。即,在连接部件43为带状等的情况下,绝缘体5也可以构成框架7的第一部位、第二部位。另外,绝缘体5的Z轴方向上的尺寸也可以比连接部件43的Z轴方向上的尺寸短,在该情况下,连接部件43也可以构成框架7的第一部位、第二部位。例如连接部件43的第二延伸设置部47也可以朝向对置区域S2而沿Z轴方向延伸。
在蓄电装置1的设置状态下,框架7的第二部位72也可以不抵接于对置区域S2。在这种情况下,也是在设置蓄电装置1时,第二部位72从第一部位71朝向对置区域S2延伸,因此在蓄电装置1挠曲时,第二部位72抵接于对置区域S2而使得蓄电装置1被支承,由此可抑制蓄电装置1的挠曲。即,蓄电装置变得难以挠曲。
在蓄电装置1的设置状态下,框架7(上述实施方式的绝缘体5的前端部位522)也可以直接抵接于对置区域S2。另外,蓄电装置1的两端也可以利用终端部件40以外的位置固定于设置区域S3。而且,蓄电装置1的两端也可以利用与蓄电装置1所含的部件不同的固定部件固定于设置区域S3。在设置面S1上,对置区域S2的Z轴方向上的位置可以与设置区域S3的Z轴方向上的位置不同,例如也可以在对置区域S2与设置区域S3之设有台阶。另外,设置区域S3也可以向与对置区域S2延伸的方向不同的方向延伸。而且,设置区域S3也可以不与对置区域S2连续。例如也可以是,对置区域S2为水平面(地板面),并且设置区域S3为壁面。
终端部件40也可以通过螺栓421以外的固定部件、焊接等固定于设置区域S3。另外,终端部件40可以仅设有一个,也可以设有三个以上的多个。终端部件40的延伸设置部42相对于一个终端部件主体41可以设有一个或者三个以上的多个。例如延伸设置部42也可以从终端部件主体41中的与蓄电元件2的封堵部212对应的边41A的整个区域延伸。终端部件40的延伸设置部42只要至少从终端部件主体41沿Z轴方向延伸至第二覆盖部52的Z轴方向上的前端(例如前端部位522)即可。
由绝缘体5与设置面S1划分的空间除了用作引导流路38以外,也可以用作配置将构成蓄电装置1的各部件彼此或者该各部件与外部连接的布线的区域。
蓄电装置1所含的蓄电元件2的数量并不局限于多个,也可以是一个。换言之,蓄电装置1所含的蓄电元件2的数量为至少一个即可。
附图标记说明
1…蓄电装置,2…蓄电元件,20…电极体,21…壳体,21A…第一角部,21B…第二角部,22…外部端子,211…壳体主体,212…封堵部,213…主干部,214…长壁部,215…短壁部,216…盖板,217…气体排出阀,3…邻接部件,315…螺栓,35…流路,35a…入口(开口),35b…出口(开口),38…引导流路,4…保持部件,40…终端部件,41…终端部件主体,41A…边,42…延伸设置部,420…孔,421…螺栓,43…连接部件,44…连接部件主体,441…梁部,441A…第一梁部,441B…第二梁部,4411…第一部位,4412…第二部位,442…端部连接部,443…中间连接部,45…固定部件,46…第一延伸设置部,47…第二延伸设置部,470…倾斜部位,471…平行部位,48…被连结部,49…外部输入输出用端子,5…绝缘体,50…主体覆盖部,51…第一覆盖部(第一部位),52…第二覆盖部(第二部位),520…倾斜部位,521…平行部位,522…前端部位,53…梁部覆盖部(覆盖部),53A…盖板侧覆盖部,53B…封堵部侧覆盖部,531…第一内侧部,532…第二内侧部,533…第三内侧部,534…第四内侧部,54…端部覆盖部(覆盖部),55…中间覆盖部(覆盖部),6…汇流条,7…框架,70…主体部位,71…第一部位,72…第二部位,8…密封部件,102…电池单元,140…端板,143…连结杆,S1…设置面,S2…对置区域,S3…设置区域,C…中心轴。

Claims (5)

1.一种蓄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沿第一方向排列的多个蓄电元件;以及
框架,其沿所述多个蓄电元件配置;
所述多个蓄电元件分别具有朝向与所述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的外表面,
所述框架具有:
第一部位,其沿所述外表面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延伸;以及
第二部位,其从所述第一部位的至少一部分朝向所述蓄电装置所设置的对置面而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部位从所述第一部位的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整个区域朝向所述对置面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蓄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框架以沿与所述第一方向以及所述第二方向正交的第三方向排列的方式设有一对。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终端部件,该终端部件在所述多个蓄电元件中的位于最远端的蓄电元件的外侧与该蓄电元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排列,
所述终端部件具有:
主体部,其从所述第一方向观察时与所述位于最远端的蓄电元件对置;以及
延伸突出部,从所述主体部沿所述第二方向至少延伸至所述第二部位的前端。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框架包括具有导电性的连接部件和绝缘体,
在所述多个蓄电元件与所述连接部件之间配置有所述绝缘体。
CN201980039574.0A 2018-06-22 2019-06-21 蓄电装置 Pending CN11233510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18854 2018-06-22
JP2018-118854 2018-06-22
PCT/JP2019/024701 WO2019245029A1 (ja) 2018-06-22 2019-06-21 蓄電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35106A true CN112335106A (zh) 2021-02-05

Family

ID=689838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39574.0A Pending CN112335106A (zh) 2018-06-22 2019-06-21 蓄电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876251B2 (zh)
JP (1) JP7373133B2 (zh)
CN (1) CN112335106A (zh)
DE (1) DE112019003141T5 (zh)
WO (1) WO2019245029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125369B2 (ja) 2007-09-28 2013-01-23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バッテリユニット
JP5334420B2 (ja) 2008-01-16 2013-11-06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バッテリシステム
US8465866B2 (en) 2010-04-21 2013-06-18 Samsung Sdi Co., Ltd. Battery module including a pressure control unit
KR20150024724A (ko) 2013-08-27 2015-03-09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배터리 팩
JP6184938B2 (ja) 2014-12-25 2017-08-23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蓄電モジュールが搭載される電動車両
US20170365827A1 (en) * 2015-03-31 2017-12-21 Sanyo Electric Co., Ltd. Battery system
JP6449107B2 (ja) 2015-06-04 2019-01-09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蓄電装置
JP6646427B2 (ja) * 2015-12-15 2020-02-14 豊田鉄工株式会社 電池ケース
JP6310990B1 (ja) 2016-10-26 2018-04-1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バッテリモジュール固定構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9245029A1 (ja) 2021-08-02
US11876251B2 (en) 2024-01-16
US20210265691A1 (en) 2021-08-26
WO2019245029A1 (ja) 2019-12-26
JP7373133B2 (ja) 2023-11-02
DE112019003141T5 (de) 2021-04-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039610B (zh) 蓄电装置及盖部件
CN105322112B (zh) 蓄电装置
CN106340601B (zh) 蓄电装置及隔板
JP2018200790A (ja) バスバモジュール及び電源装置
CN105322111B (zh) 蓄电装置
CN109390521B (zh) 蓄电装置、移动体及蓄电系统
CN107104217B (zh) 蓄电装置
CN105655508B (zh) 蓄电装置
JP6629140B2 (ja) 蓄電モジュール
KR20150034618A (ko) 축전 장치
CN109980143B (zh) 蓄电装置
JP2017076542A (ja) 電池パック
CN107104209B (zh) 蓄电装置
JP2018049786A (ja) 蓄電装置
JP7276717B2 (ja) 蓄電装置
JP6631869B2 (ja) 蓄電装置
CN112335106A (zh) 蓄电装置
JP7324428B2 (ja) 蓄電装置
CN106953134B (zh) 蓄电装置
CN114467221A (zh) 蓄电装置
JP6718347B2 (ja) 蓄電装置
CN109638185B (zh) 蓄电装置
JP2019220419A (ja) 蓄電装置
JP7202538B2 (ja) 蓄電装置
JP2022148373A (ja) 蓄電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