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334740A - 物理量检测装置 - Google Patents

物理量检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334740A
CN112334740A CN201980030705.9A CN201980030705A CN112334740A CN 112334740 A CN112334740 A CN 112334740A CN 201980030705 A CN201980030705 A CN 201980030705A CN 112334740 A CN112334740 A CN 11233474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hysical quantity
press
quantity detection
flange
main pass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3070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334740B (zh
Inventor
上之段晓
三木崇裕
河野务
矢口昭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Astem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Automotive System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Automotive Systems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Automotive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123347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347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3347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3474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FMEASURING VOLUME, VOLUME FLOW, MASS FLOW OR LIQUID LEVEL; METERING BY VOLUME
    • G01F1/00Measuring the volume flow or mass flow of fluid or fluent solid material wherein the fluid passes through a meter in a continuous flow
    • G01F1/68Measuring the volume flow or mass flow of fluid or fluent solid material wherein the fluid passes through a meter in a continuous flow by using thermal effects
    • G01F1/684Structural arrangements; Mounting of elements, e.g. in relation to fluid flow
    • G01F1/6842Structural arrangements; Mounting of elements, e.g. in relation to fluid flow with means for influencing the fluid flow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FMEASURING VOLUME, VOLUME FLOW, MASS FLOW OR LIQUID LEVEL; METERING BY VOLUME
    • G01F1/00Measuring the volume flow or mass flow of fluid or fluent solid material wherein the fluid passes through a meter in a continuous flow
    • G01F1/68Measuring the volume flow or mass flow of fluid or fluent solid material wherein the fluid passes through a meter in a continuous flow by using thermal effects
    • G01F1/684Structural arrangements; Mounting of elements, e.g. in relation to fluid flow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FMEASURING VOLUME, VOLUME FLOW, MASS FLOW OR LIQUID LEVEL; METERING BY VOLUME
    • G01F1/00Measuring the volume flow or mass flow of fluid or fluent solid material wherein the fluid passes through a meter in a continuous flow
    • G01F1/68Measuring the volume flow or mass flow of fluid or fluent solid material wherein the fluid passes through a meter in a continuous flow by using thermal effects
    • G01F1/684Structural arrangements; Mounting of elements, e.g. in relation to fluid flow
    • G01F1/688Structural arrangements; Mounting of elements, e.g. in relation to fluid flow using a particular type of heating, cooling or sensing element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FMEASURING VOLUME, VOLUME FLOW, MASS FLOW OR LIQUID LEVEL; METERING BY VOLUME
    • G01F15/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apparatus of groups G01F1/00 - G01F13/00 insofar as such details or appliances are not adapted to particular types of such apparatus
    • G01F15/18Supports or connecting means for met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asuring Volume Flow (AREA)

Abstract

本发明获得使向主通路的安装位置的偏差降低的物理量检测装置。本发明的物理量检测装置(20)是插入到主通路(22)内部地配置的物理量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用于固定在所述主通路(22)的座面(103)上的凸缘(211),在所述凸缘(211)上具备用于进行与所述座面(103)侧的定位的压入部(281)。

Description

物理量检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例如涉及一种检测内燃机的吸入空气的物理量的物理量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揭示了如下的物理量检测装置的构成:测量部从进气通路的内壁朝向通路中心突出,并经由物理量检测装置的凸缘螺纹紧固在在进气管(主通路)的安装座面上,在该测量部内配置有用于取入流体的副通路,电路基板以横跨所述弯曲的副通路的方式配置。
进一步地,除此之外,近年来提出了以下述为目的的物理量检测装置:通过具有将副通路的流体向排出口和副通路分支的构成,将侵入副通路的污损物分离并从排出口排出,由此来降低污损物到达传感部的数量,从而提高传感器的耐污损性。
此外,在专利文献2中揭示了在进气管(主通路)的安装座面设置突起形状,并在凸缘设置避免与所述突起形状干涉的凹陷形状的物理量检测装置的构成。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6-18649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13-20558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上述的专利文献1记载的装置的情况下,由于具有在副通路内分支的构成,因此容易受到将装置安装在进气通路上的安装位置的偏差的影响,结果就成为容易遭受通过检测部的空气流量的变化的构成。因此,传感器检测精度恐怕会因安装位置的不同而劣化。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物理量检测装置,能够通过降低具有副通路的物理量检测装置的安装位置的偏差,使得流量检测精度高精度化。
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手段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本发明的物理量检测装置是插入到主通路内部地配置的物理量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用于固定在所述主通路的座面上的凸缘;将在所述主通路中流动的被测量气体的一部分取入的副通路;测量在所述副通路中流动的所述被测量气体的流量的流量检测部;控制所述流量检测部的电子部件;以及装配所述流量检测部以及所述电子部件的基板,在所述凸缘上具备用于进行与所述主通路的座面侧的定位的压入部。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通过将物理量检测装置沿固定方向固定在主通路的座面上,能够抑制安装位置的偏差,使得流量检测精度高精度化。
与本发明关联的进一步的特征根据本说明书的叙述、附图而变得明确。另外,上述以外的技术问题、构成和效果通过以下的实施方式的说明而变得明确。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将本发明的物理量检测装置用于内燃机控制系统的一个实施例的系统图。
图2A是物理量检测装置的主视图。
图2B是物理量检测装置的后视图。
图2C是物理量检测装置的左侧视图。
图2D是物理量检测装置的右侧视图。
图2E是物理量检测装置的俯视图。
图2F是物理量检测装置的仰视图。
图2G是说明图2F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图。
图3A是示出物理量检测装置的盖被拆卸后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3B是图3A的IIIB-IIIB线剖面图。
图4A是物理量检测单元的整体立体图。
图4B是物理量检测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图5A是物理量检测单元的主视图。
图5B是图5A的VB-VB线剖面图。
图6A是主通路的主视图。
图6B是主通路的俯视图。
图7是图5A的VII-VII线剖面图。
图8是图7的VIII-VIII线剖面图。
图9A是说明压入部的一例的图8的IX部放大图。
图9B是说明压入部的一例的图8的IX部放大图。
图10A是图2D的X-X线剖面图。
图10B是说明与图2D的X-X线剖面对应的另一实施例的图。
图10C是说明与图2D的X-X线剖面对应的另一实施例的图。
图10D是说明与图2D的X-X线剖面对应的另一实施例的图。
图11是说明与图5A对应的另一实施例的图。
图12是说明与图5A对应的另一实施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说明的用于实施发明的方式(下面称为实施例)解决了作为实际的产品而要求的各种技术问题,特别是解决为了用作检测车辆的吸入空气的物理量的检测装置而期望的各种各样的技术问题,起到各种效果。下述实施例所解决的各种各样的技术问题之一是在所述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这栏中记载的内容,另外,下述实施例所起到的各种效果之一是在发明效果这栏中记载的效果。关于下述实施例所解决的各种各样的技术问题,进一步地关于通过下述实施例而起到的各种效果,在下述实施例的说明中进行叙述。因此,在下述实施例中叙述的实施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效果还记载了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这栏、发明效果这栏的内容以外的内容。
在以下的实施例中,即使图号不同,相同附图标记也表示相同的构成,达到相同的作用效果。关于已经说明的构成,有时在图中仅附加附图标记,省略说明。
图1是示出将本发明的物理量检测装置用于电子燃料喷射方式的内燃机控制系统1的一个实施例的系统图。基于具备发动机气缸11与发动机活塞12的内燃机10的动作,将吸入空气作为被测量气体2而从空气滤清器21吸入,经由作为主通路22的例如进气体、节气门体23与进气歧管24引导到发动机气缸11的燃烧室。引导到燃烧室的吸入空气即被测量气体2的物理量由本发明的物理量检测装置20检测,基于该检测出的物理量,从燃料喷射阀14供给燃料,与被测量气体2一起以混合气体的状态被引导到燃烧室。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燃料喷射阀14设置于内燃机的进气口,喷射到进气口的燃料与被测量气体2一起构成混合气体,经由进气阀15被引导到燃烧室,进行燃烧而产生机械能。
引导到燃烧室的燃料和空气成为燃料与空气的混合状态,通过火花塞13的火花引燃,爆炸性地燃烧,产生机械能。将燃烧后的气体从排气阀16引导到排气管,作为废气3从排气管排出到车外。引导到所述燃烧室的吸入空气即被测量气体2的流量通过基于油门踏板的操作而其开度变化的节气门阀25来控制。基于引导到所述燃烧室的吸入空气的流量来控制燃料供给量,司机控制节气门阀25的开度而控制引导到所述燃烧室的吸入空气的流量,从而能够控制内燃机所产生的机械能。
<内燃机控制系统的控制的概要>
由物理量检测装置20检测从空气滤清器21引入并流过主通路22的吸入空气即被测量气体2的流量、温度、湿度、压力等物理量,从物理量检测装置20将表示吸入空气的物理量的电信号输入到控制装置4。另外,将对节气门阀25的开度进行测量的节气门角度传感器26的输出输入到控制装置4,为了进一步地对内燃机的发动机活塞12、进气阀15、排气阀16的位置和状态、以及内燃机的旋转速度进行测量,将旋转角度传感器17的输出输入到控制装置4。为了根据废气3的状态而对燃料量与空气量的混合比的状态进行测量,将氧传感器28的输出输入到控制装置4。
控制装置4基于物理量检测装置20的输出即吸入空气的物理量以及基于旋转角度传感器17的输出而测量出的内燃机的旋转速度,运算燃料喷射量、点火时间。基于这些运算结果,控制从燃料喷射阀14供给的燃料量,并且控制由火花塞13进行点火的点火时间。燃料供给量、点火时间实际上进一步地基于由物理量检测装置20检测出的温度、节气门角度的变化状态、发动机旋转速度的变化状态、由氧传感器28测量出的空燃比的状态来极为细致地进行控制。控制装置4进一步地在内燃机的怠速运行状态下,通过怠速空气控制阀体27控制绕过节气门阀25的空气量,控制怠速运行状态下的内燃机的旋转速度。
作为内燃机的主要控制量的燃料供给量、点火时间均是将物理量检测装置20的输出作为主参数来运算的。因此,提高物理量检测装置20的检测精度、抑制随时间变化、提高可靠性对于提高车辆的控制精度、确保可靠性是重要的。
特别是近年来,关于车辆的节省油耗的要求非常高,另外,关于废气净化的要求也非常高。为了满足这些要求,由物理量检测装置20检测的吸入空气的物理量的检测精度的提高是极为重要的。另外,物理量检测装置20维持高的可靠性也很关键。
搭载有物理量检测装置20的车辆在温度、湿度的变化大的环境中使用。关于物理量检测装置20,期望还考虑针对其使用环境中的温度、湿度的变化的应对措施、针对尘埃、污染物质等的应对措施。
另外,物理量检测装置20装载于受到来自内燃机的发热的影响的进气管中。因此,内燃机的发热经由进气管传到物理量检测装置20。物理量检测装置20通过与被测量气体进行传热来检测被测量气体的流量,所以,尽可能抑制来自外部的热的影响很重要。
搭载于车的物理量检测装置20如在下面说明的那样,并非仅仅解决在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这栏中记载的技术问题、起到在发明效果这栏中记载的效果,还如在下面说明的那样,充分考虑所述各种各样的技术问题,解决作为产品而要求的各种各样的技术问题,起到各种各样的效果。物理量检测装置20所解决的具体技术问题、所起到的具体效果在以下的实施例的记载中进行说明。
<物理量检测装置的外观结构>
图2A至图2G是示出物理量检测装置的外观的图。此外,在以下说明中,设为被测量气体沿着主通路的中心轴流动。
物理量检测装置20具备外壳201和安装在外壳201上的盖202。外壳201通过将合成树脂制材料注射成型而构成,盖202由例如由铝合金等导电性材料构成的板状构件构成。盖202形成为薄板状,具有宽阔平坦的冷却面。
外壳201具有用于将物理量检测装置20固定在主通路22上的凸缘211、从凸缘211突出并且为了进行与外部设备的电连接而从进气体露出到外部的连接器212、以及从凸缘211以朝向主通路22的中心突出的方式延伸的测量部213。
测量部213成为从凸缘211朝向主通路22的中心延伸的薄且长的形状,具有宽度宽的正面221与背面222、以及宽度窄的一对侧面223、224。测量部213在将物理量检测装置20安装于主通路22的状态下,从主通路22的内壁朝向主通路22的通路中心地突出。然后,正面221与背面222沿着主通路22的中心轴平行地配置,在测量部213的宽度窄的侧面223、224中,将测量部213的短边方向一侧的侧面223与主通路22的上游侧相对配置,将测量部213的短边方向另一侧的侧面224与主通路22的下游侧相对配置。
如图2F所示,在测量部213中,测量部213的正面221沿着短边方向从一侧的侧面223至另一侧的侧面224是平坦的,相对于此,测量部213的背面222的角部做成倒角,并且随着从短边方向中间位置移动至另一侧的侧面224而向逐渐接近正面221的方向倾斜,剖面形状成为所谓的流线型。因此,能够将从主通路22的上游流过来的被测量气体2沿着正面221以及背面222顺利地引导至下游,从而能够减小对被测量气体2的流体阻力。
如图2A以及图2B所示,测量部213的顶端部构成为:测量部213的下表面形成为阶差状,具有在将物理量检测装置20安装于主通路22的状态下配置在主通路22的上游侧的一侧的下表面226和配置在主通路22的下游侧的另一侧的下表面227,另一侧的下表面227比一侧的下表面226更突出,将一侧的下表面226和另一侧的下表面227之间连结的阶差面228朝向主通路22的上游侧地相对配置。并且,在测量部213的阶差面228上开口地设置有用于将吸入空气等被测量气体2的一部分取入至测量部213内的副通路的入口231。并且,在测量部213的短边方向另一侧的侧面224上且与阶差面228相对的位置处,开口地设置有第1出口232以及第2出口233,它们用于使取入到测量部213内的副通路的被测量气体2返回主通路22。
也就是说,测量部213具有第1壁部(一侧的侧面223)和第2壁部(阶差面228),该第1壁部朝向主通路22中的被测量气体2的流动方向上游侧相对配置,该第2壁部在比第1壁部更靠测量部213的顶端部侧且更靠主通路22中的被测量气体2的流动方向下游侧的位置处、朝向被测量气体2的流动方向上游侧相对配置,并且副通路的入口231开口。
物理量检测装置20的副通路的入口231设置于从凸缘211朝向主通路22的中心方向延伸的测量部213的顶端部,所以,物理量检测装置20能够将不是主通路22的内壁面附近、而是远离内壁面的接近中心的部分的气体引入到副通路。因此,物理量检测装置20能够测定从主通路22的内壁面离开的部分的气体的流量,能够抑制由热等的影响导致的测量精度的下降。
在主通路22的内壁面附近,容易受到主通路22的温度的影响,变成被测量气体2的温度相对于气体的本来的温度不同的状态,变得与主通路22内的主气体的平均状态不同。特别是在主通路22是发动机的进气体的情况下,受到来自发动机的热的影响,维持于高温的情况较多。因此,主通路22的内壁面附近的气体相对于主通路22的本来的气温较高的情况较多,成为使测量精度下降的原因。另外,在主通路22的内壁面附近,流体阻力大,与主通路22的平均流速相比流速变低。因此,如果将主通路22的内壁面附近的气体作为被测量气体2引入到副通路,则流速相对于主通路22的平均流速的下降有可能会导致测量误差。
物理量检测装置20将入口231设置于从凸缘211朝向主通路22的中心延伸的薄且长的测量部213的顶端部,所以,能够降低与内壁面附近的流速下降相关的测量误差。另外,物理量检测装置20不仅将入口231设置于从凸缘211朝向主通路22的中心延伸的测量部213的顶端部,还将副通路的第1出口232和第2出口233设置于测量部213的顶端部,所以,能够进一步地降低测量误差。
关于物理量检测装置20,测量部213成为沿着从主通路22的内壁朝向中心的轴而较长地延伸的形状,但侧面223、224的宽度如图2C和图2D所示,成为窄的形状。由此,物理量检测装置20能够相对于被测量气体2将流体阻力抑制为小的值。
<温度检测部的结构>
如图2B所示,物理量检测装置20在测量部213的顶端部设有作为温度检测部的进气温度传感器203。进气温度传感器203向测量部213的外部露出地设置。进气温度传感器203设置在测量部213的侧面223与阶差面228之间的位置,配置于在被测量气体2的流动方向上比测量部213的一侧的侧面223更靠下游侧且比测量部213的阶差面228更靠上游侧的位置。测量部213的阶差面228上开口地设置有副通路的入口231,进气温度传感器203配置在比副通路的入口231更靠被测量气体的流动方向上游侧的位置。
进气温度传感器203向测量部213的外部露出地设置,且配置在比副通路的入口231更靠上游侧的位置,因此相比于将进气温度传感器203配置在测量部213的副通路内的情况,无需担心对设置在副通路内的流量传感器205的流量测量产生影响。
如图2F所示,进气温度传感器203由轴向引线部件构成,该轴向引线部件具有圆柱状的传感器主体203a以及从传感器主体203a的轴向两端部朝向相互间隔开的方向突出的一对引线203b。进气温度传感器203经由引线203b装配于测量部213内的电路基板207,一对引线203b从测量部213的一侧的下表面226突出,传感器主体203a配置在与测量部213的阶差面228相对的位置。进气温度传感器203配置为以下朝向:即沿着测量部213的一侧的下表面226平行并且沿着被测量气体2的流动方向。
进气温度传感器203以传感器主体203a通过一对引线203b支承的状态向测量部213的外部露出,因此在测量部213上设置用于保护进气温度传感器203的保护件202a。保护件202a从测量部213的一侧的下表面226突出,比进气温度传感器203更靠测量部213的正面侧地与测量部213的正面侧相对配置。在本实施例中,构成为使盖202的一部分比测量部213的下表面226更突出。进气温度传感器203向测量部213的外部露出,因此若保持原样,则例如在物理量检测装置20的搬运时、将物理量检测装置20安装于主通路22的作业时,恐怕会与其他物体接触,对其检测性能造成影响。在物理量检测装置20中,使保护件202a在测量部213的正面侧与进气温度传感器203相对配置,因此能够对搬运时、作业时等进气温度传感器203与其他物体直接接触的情况防患于未然。
保护件202a的突出长度可以任意选择。例如,在进气温度传感器203配置于较大程度地远离测量部213的一侧的下表面226的位置的情况下,以保护件202a的顶端至少配置至与进气温度传感器203相同的位置的方式设定保护件202a的突出长度。此外,在进气温度传感器203配置在测量部213的一侧的下表面226附近位置的情况下,相比于配置在较大程度地远离下表面226的位置的情况,与其他物体接触的可能性较低,因此也可以不设置保护件。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物理量检测装置20,进气温度传感器203没有配置在比测量部213的一侧的侧面223更靠上游侧的位置,而是配置在比测量部213的一侧的侧面223更靠下游侧且比测量部213的阶差面228更靠上游侧的位置,因此,除了从上游笔直地流过来的被测量气体2之外,分离流也能接触到进气温度传感器203。因此,能够提高进气温度传感器203的散热性。
<凸缘的结构>
物理量检测装置20的测量部213从设置于主通路22的安装孔31插入到圆筒体30的内部,凸缘211与座面103抵接,并通过螺钉固定在主通路22的安装基座102上(参照图4)。凸缘211具有由规定的板厚构成的俯视时大致矩形的形状,如图2E以及图2F,在对角线上的角部,成对地设置有固定部241。固定部241具有贯通凸缘211的贯通孔242。通过将未图示的固定螺钉插通到固定部241的贯通孔242并拧入到主通路22的螺纹孔104,使得凸缘211固定于主通路22的安装基座102。此外,在凸缘211上,具备具有凹陷形状的凹部槽90、凹部槽91以及凹部槽92。关于实施例,在后面进行说明。
如图2E所示,多个肋部设置于凸缘211的上表面。肋部具有将固定部241与连接器212之间直线地连接的第1肋部243、围绕固定部241的贯通孔242的周围的剖面锥形形状的第2肋部244、沿着凸缘211的外周部地设置的第3肋部245以及在凸缘211的对角线上并且在与第1肋部243交叉的方向上延伸的第4肋部246。
第1肋部243直线地设置在对主通路22作用螺纹固定力的固定部241与因立体形状而刚性较高的连接器212之间,所以,对凸缘的刚性进行加强的凸缘加强效果高。因此,与不具有第1肋部243的情况相比,能够使凸缘211的厚度变薄,能够实现外壳整体的轻质化,另外,在外壳201的成型时,能够降低构成凸缘211的树脂的收缩的影响。
图2G示出对图2F的另一实施例进行说明的图,示出在贯通孔242中设置金属制的轴套280的一例。如前所记载,固定螺钉插通凸缘211的贯通孔242并拧入主通路22的安装基座102的螺纹孔104,由此固定物理量检测装置20。然而,由于凸缘211使用树脂材料,因此在螺合的情况下,有时会产生蠕变现象从而产生螺钉的松动。因此,通过设置轴套280并螺合,能够降低螺钉的松动。此外,关于螺钉,可以是螺栓,也可以是自攻螺钉。
<凸缘的固定结构>
图4A是物理量检测单元的外观立体图,图4B是图4A所示的物理量检测单元的分解立体图,图5A是物理量检测单元的主视图,图5B是图5A的VB-VB线剖面图。
物理量检测单元由物理量检测装置20和主通路22构成。物理量检测装置20以物理量检测装置20的测量部213从设置在主通路22的安装孔31插入到主通路22的内部的状态安装于主通路22。
图6A是主通路的主视图,图6B是主通路的俯视图。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有时将圆筒体30的中心轴称为X轴,将与X轴正交并通过安装孔31的圆筒体30的径向的轴称为Z轴,将与X轴和Y轴正交的圆筒体30的径向的轴称为Y轴。
主通路22例如由合成树脂制的圆筒体30构成。安装孔31在圆筒体30的筒壁上开口形成。安装孔31具有由沿着圆筒体30的X轴的方向的长边和沿着圆筒体30的Y轴的方向的短边形成的俯视时大致矩形。在安装孔31的周围设置有用于固定物理量检测装置20的凸缘211的安装基座102。
安装基座102与圆筒体30一体地形成,在安装基座102的Z轴方向顶端设置有与物理量检测装置20的凸缘211的下表面相对的座面103。在安装基座102的座面103分别成对地设置有供未图示的固定螺钉拧入的螺纹孔104和插入凸缘211的下表面的凹部槽90的突起部105。
一对螺纹孔104形成在隔着安装孔31在圆筒体30的Y轴方向上相互分开、且在圆筒体30的X轴方向上相互分离的位置。并且,一对突起部105形成在隔着安装孔31、从将一对螺纹孔104相互连结的直线起在Y轴方向上相互分离的位置。在本实施例中,突起部105形成在隔着安装孔31与螺纹孔104相对的位置。如图7所示,突起部105具有沿着X轴方向的长壁面和沿着Y轴方向的短壁面。此外,在安装基座102的座面103上还设置有另一对突起部106。突起部106形成在螺纹孔104与突起部105之间的中间位置。
安装基座102以及突起部105通过在长边方向上与配置在凸缘211上的凹部槽90、凹部槽92面接触,能够确保固定部位数量,从而提高物理量检测装置20的共振点,提高耐振动性能。
此外,突起部106是辅助性用于安装物理量检测装置20时的定位用的部件,其配置为,虽然在长边方向上不与凸缘211上配置的凹部槽91面接触,但会在贯通孔242的公差以及安装位置的偏差内的范围内与凹部槽91的侧壁接触。由此,能够降低将物理量检测装置20安装于座面103时的偏差。但是,突起部106不是设置所必须的构成要素,因此图7之后从图中省略。
图7是图5A的VII-VII线剖面图,图8是图7的VIII-VIII线剖面图,示出凸缘211与座面103的位置关系。
在凸缘211的下表面设置有凹部槽90、凹部槽91以及凹部槽92。
凹部槽90、凹部槽91以及凹部槽92配置在与安装基座102的突起部105、突起部106以及固定部241对应的位置。
凹部槽90具有向凸缘211的侧面开口的槽形状。凹部槽90具有在测量部213的短边方向上相互分离地相对的一对槽侧壁面和沿着测量部213的短边方向在这一对槽侧壁面之间横跨的槽底壁面。在将物理量检测装置20安装到主通路22时,凹部槽90被保持为突起部105从凸缘211的下表面向上表面插入,且槽侧壁面和槽底壁面分别与突起部105的短壁面和长壁面相对的状态。
在凹部槽90的槽底壁面设置有供突起部105压入的压入部281。压入部281从凹部槽90的槽底壁面突出。通过将测量部213插入安装孔31,并将外壳201按压到主通路22的安装基座102直至凸缘211的下表面与座面103接触为止(图9A以及图9B所示的插入方向),由此,突起部105被插入凹部槽90。压入部281与插入到凹部槽90的突起部105的长壁面接触,并向压塌方向塑性变形,从而成为突起部105被压入的状态,对突起部105进行固定。压入部281具有在将物理量检测装置20安装至主通路22时与突起部105接触并压塌的挤压肋结构。压入部281始终以被压入而压塌为前提,因此压入的程度为轻度压入也可以,塑性变形而使用。
由于前述记载的固定效果,能够在将物理量检测装置20安装至主通路22时将其约束于安装基座102,从而能够大幅度降低安装位置的偏差。通过这样降低物理量检测装置20的安装位置的偏差,结果是,能够提高流量检测精度。
此外,作为物理量检测装置20与主通路22面接触的部位,除了凹部槽90的槽侧壁面与突起部105的短壁面之间、以及座面103与固定部241之间以外,还能使压入部281与突起部105的长壁面之间面接触。因此,能够进一步确保固定部位数量,从而提高物理量检测装置20的共振点,提高耐振动性能。
图9A以及图9B是说明压入部的一例的图8的IX部放大图。
压入部281具有相对于将物理量检测装置20安装至主通路22的插入方向切去底部的毛边形状。在图9A所示的例子中,压入部281具有第1倾斜面281a和第2倾斜面281b,该第1倾斜面281a随着从凸缘211的下表面向上表面移动而从凹部槽90的槽底壁面逐渐突出,该第2倾斜面281b随着从第1倾斜面281a的顶点进一步向凸缘211的上表面移动而向凹部槽90的槽底壁面逐渐凹入。并且,通过插入突起部105,第1倾斜面281a与第2倾斜面281b之间的顶点部位会向压塌方向塑性变形而被压入。
此外,在图9B所示的例子中,具有随着从凸缘211的下表面向上表面移动而逐渐凹入的底切面281c。并且,通过插入突起部105,底切面281c的顶点部位会向压塌方向塑性变形而被压入。由此,能够在压入时高效地使突起部105压塌,并且使其难以拔出。
例如,主通路22的树脂材料使用GF30,物理量检测装置20的凸缘211的树脂材料使用GF40。这样一来,即使在物理量检测装置20与主通路22之间存在树脂强度的差异,由于形状设计为压入部281利用了在形状上比凹部槽90更脆弱的部位,因此无论树脂材料的组合如何,压入部281都能够使突起部105压入并固定。
此外,突起部105是在模具的脱离方向上一体成型的,不需要滑块等复杂的模具结构。在本实施例中,形成凸缘211的部分模具在测量部213的宽度方向(X轴方向)上滑动开闭。因此,能够不使用滑块等地对具有嵌合形状的压入部281的凹部槽90进行模具成型。由此,能够降低模具的成本。此外,考虑磨耗、维护性也可以用镶块来应对。
图10A是图2D的X-X线剖面,图10B至图10D是说明与图10A对应的另一实施例的图。
如图10A所示,压入部281优选在与直线连结凸缘211的贯通孔242之间而得的线交叉的方向上分离地配置。由此,能够防止在将具有菱形形状的凸缘211安装至安装基座102时物理量检测装置20沿着包含主通路22的X轴和Y轴的平面旋转,从而高效地约束旋转偏差。
在本实施例中示出了菱形形状的凸缘211的一例,但凸缘211的形状也可以是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椭圆形状。例如,在凸缘211为圆形的情况下,通过仅设置一个压入部281,能够约束物理量检测装置20相对于主通路22在旋转方向上的位置偏移。因此,无论凸缘211的形状如何,都能够获得固定效果。
此外,如图10A所示,虽然在本实施例中将压入部281配置在凹部槽90的槽底壁面,但不限于该构成。例如,也可以如图10B、图10C所示那样将压入部282、283设置在凹部槽90的一对槽侧壁面中的某一方槽侧壁面上而非凹部槽90的槽底面上。并且,虽然未特意图示,但也可以在凹部槽90的一对槽侧壁面双方而非凹部槽90的槽底面设置压入部。此外,也可以如图10D所示那样在凹部槽90的槽底面设置压入部285,同时在凹部槽90的一对槽侧壁面双方设置压入部283、284。
假定在为了将凸缘211固定于安装基座102而使螺钉右转拧入安装基座102的螺纹孔104的情况下,有时物理量检测装置20也同样因螺合时的转矩而相对于主通路22向右转的方向被施力地安装于主通路22。在该情况下,如图10B所示,通过在与紧固螺钉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上配置压入部282,能够高效地降低旋转方向的安装位置的偏差。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将压入部配置在凹部槽90的槽底壁面或槽侧壁面,但例如也可以在凹部槽90的基础上、或者代替凹部槽90而设置在其他凹部槽即凹部槽91的槽侧壁面、凹部槽92的槽侧壁面,与凹部槽90的情况同样,能够获得将物理量检测装置20安装至主通路22时的偏差降低效果。因此,压入部的设置位置只要配置在凸缘211内即可,关于设置数量则只要在一处以上即可。
例如,在物理量检测装置20的制造时,在将第二压入部配置在凹部槽91的槽底壁面、槽侧壁面而实施定位的情况下,能够进一步降低输出特性时的安装位置的偏差,从而能够实施更高精度的流量调整。此外,通过使设置在凹部槽91的第二压入部的嵌合公差小于设置在凹部槽90的第一压入部的公差,还能够兼顾物理量检测装置20的制造时的制造偏差提高和向车辆侧的主通路22的安装性。
图11是说明与图5A对应的另一实施例的图,图12是说明与图5A对应的另一实施例的图,示出物理量检测装置20未螺纹固定于主通路22的壳体。
例如,图11所示的实施例示出通过熔敷件109将凸缘211与安装基座102接合的情况。在使用熔敷件109的情况下,在将主通路22定位至物理量检测装置20时,也存在安装位置的偏差。因此,也可以在通过压入部将凸缘211定位固定在安装基座102的座面103上的状态下,使用熔敷件109进行固定。此外,熔敷件109是将振动熔敷、激光熔敷等树脂彼此熔融而接合的部件。
例如,图12所示的实施例示出用卡扣110将凸缘211与安装基座102固定的情况。在使用卡扣110的情况下,在将物理量检测装置20定位至主通路22时,也存在安装位置的偏差。因此,也可以在通过压入部将凸缘211定位固定在安装基座102的座面103上的状态下,通过卡扣110进行固定。
此外,在将物理量检测装置20固定至主通路22的方法中,也可以以螺合部位为一点,并组合除此以外的固定手段即熔敷件109、卡扣110、其他的压入销等。根据本实施方式,只要在通过压入部将物理量检测装置20的凸缘211定位到安装基座102的座面103上之后,能够将物理量检测装置20固定至主通路22即可,可以组合多种固定方法。
<连接器的结构>
如图2E所示,连接器212在其内部设置有4根外部端子247与校正用端子248。外部端子247是用于输出物理量检测装置20的测量结果即流量、温度等物理量的端子以及用于供给用于物理量检测装置20进行动作的直流电力的电源端子。校正用端子248是用于进行所生产的物理量检测装置20的测量、求出与各个物理量检测装置20相关的校正值、并将校正值存储到物理量检测装置20内部的存储器的端子,在其后的物理量检测装置20的测量动作中,使用表示所述存储于存储器中的校正值的校正数据,不使用该校正用端子248。因此,在外部端子247与其他外部设备的连接中,为了避免校正用端子248造成妨碍,校正用端子248呈与外部端子247不同的形状。在该实施例中,校正用端子248呈比外部端子247短的形状,即使将针对连接到外部端子247的外部设备的连接端子插入到连接器212,也不会成为连接的障碍。
<外壳的结构>
图3A是盖被拆卸后的状态的外壳的主视图,图3B是图3A的IIIB-IIIB线剖面图。另外,在图3A以及图3B中,省略了对电路基板207进行密封的热熔粘接剂。
外壳201内设置有用于在测量部213内形成副通路234的副通路槽250和用于容纳电路基板207的电路室235。电路室235和副通路槽250在测量部213的正面凹陷设置,并在测量部213的短边方向一侧和另一侧分开配置。电路室235配置在主通路22中的被测量气体2的流动方向上游侧的位置,副通路234配置在比电路室235更靠主通路22中的被测量气体2的流动方向下游侧的位置。
具备用于测量流过主通路22的被测量气体2的流量的流量传感器的芯片封装体208以装配于电路基板207的状态容纳在外壳201中。芯片封装体208以芯片封装体208的一部分从电路基板207的端部向侧方突出的状态固定在电路基板207的基板面上。芯片封装体208以在副通路234和电路室235之间横跨的方式配置。
副通路槽250通过与盖202的协作而形成副通路234。副通路234沿着测量部的突出方向(长边方向)延伸地设置。形成副通路234的副通路槽250具有第1副通路槽251以及在第1副通路槽251的中途分支的第2副通路槽252。第1副通路槽251横跨在测量部213的阶差面228上开口的入口231、和在测量部213的另一侧的侧面且与阶差面228相对的位置开口的第1出口232之间地、沿着测量部213的短边方向延伸地形成。入口231朝向主通路22中的被测量气体2的流动方向上游侧地相对配置。第1副通路槽251构成第1副通路,该第1副通路从入口231取入在主通路22内流动的被测量气体2,并使该取入的被测量气体2从第1出口232返回主通路22。第1副通路从入口231沿着主通路22内的被测量气体2的流动方向延伸,连续到第1出口232为止。
第2副通路槽252在第1副通路槽251的中途位置处分支,沿着测量部213的长边方向朝向测量部213的基端部侧(凸缘侧)延伸。然后,在测量部213的基端部处朝向测量部213的短边方向另一侧折弯,U形转弯并再次沿着测量部213的长边方向朝向测量部213的顶端部延伸。然后,在第1出口232的近前处朝向测量部213的短边方向另一侧折弯,以连续到在测量部213的另一侧的侧面224开口的第2出口233的方式设置。第2出口233朝向主通路22中的被测量气体2的流动方向下游侧地相对配置。第2出口233具有与第1出口232大致等同或者稍大的开口面积,形成于比第1出口232更靠近测量部213的长边方向基端部侧的位置。
第2副通路槽252构成第2副通路,该第2副通路使从第1副通路分支而流入的被测量气体2通过并从第2出口233返回主通路22。第2副通路具有沿测量部213的长度方向往复的路径。即,第2副通路具有在第1副通路的中途分支、朝向测量部213的基端部侧延伸、在测量部213的基端部侧折回而朝向测量部213的顶端部侧延伸、并与第2出口233相连的路径,该第2出口233在比入口231更靠主通路22内的被测量气体2的流动方向下游侧,朝向被测量气体2的流动方向下游侧相对配置。流量传感器205设置在第2副通路槽252的中途位置。第2副通路槽252能够确保第2副通路的通路长度更长,在主通路内产生脉动的情况下,能够减小对流量传感器205的影响。
根据上述构成,能够沿着测量部213的延伸方向形成副通路234,能够确保副通路234的长度足够长。由此,物理量检测装置20能够具备足够长度的副通路234。因此,物理量检测装置20能够将流体阻力抑制为较小的值,并且能够高精度地测量被测量气体2的物理量。
由于第1副通路槽251从入口231到第1出口232沿测量部213的短边方向延伸设置,因此,能够将从入口231进入第1副通路内的尘埃等异物直接从第1出口232排出,能够防止异物侵入第2副通路,能够防止对第2副通路内的流量传感器205造成影响。
关于第1副通路槽251的入口231与第1出口232,入口231具有大于第1出口232的开口面积。通过使入口231的开口面积大于第1出口232,从而还能够将流入到第1副通路的被测量气体2可靠地引导到在第1副通路的中途分支的第2副通路。
在第1副通路槽251的入口231处,在长边方向中央位置处设置有突起部253。突起部253将入口231的大小在长边方向上进行2等分,使各自的开口面积小于第1出口232和第2出口233。突起部253将能够从入口231侵入到第1副通路的异物的大小限制为小于第1出口232和第2出口233的物体,能够防止由于异物而堵塞住第1出口232、第2出口233。
<各传感器的配置位置>
如图3A所示,电路室235设置在测量部213的短边方向一侧,容纳电路基板207。电路基板207具有沿着测量部的长边方向延伸的长方形状,在其表面装配有芯片封装体208、压力传感器204以及温湿度传感器206。
芯片封装体208装配在电路基板207上。芯片封装体208上装配有流量传感器205以及驱动流量传感器205的电子部件即LSI。芯片封装体208以流量传感器205被配置在第2副通路槽252内的方式,以芯片封装体208的一部分在电路基板207的长边方向中央位置从电路基板207向短边方向另一侧突出的状态装配。
压力传感器204相比芯片封装体208装配于电路基板207的长边方向基端部侧,温湿度传感器206相比芯片封装体208装配于电路基板207的长边方向顶端侧。然后,将进气温度传感器203的引线203b连接到电路基板207的表面。进气温度传感器203装配成引线连接到相比温湿度传感器206更靠电路基板207的长边方向顶端侧的位置,传感器主体203a配置于从电路基板207在长边方向上鼓出而露出到测量部213的外部的位置。
在测量部213处,沿着其长边方向从基端部侧朝向顶端部侧(朝向测量部213的突出方向),依次配置有(1)压力传感器204、(2)流量传感器205、(3)温湿度传感器206、(4)进气温度传感器203。压力传感器204检测被测量气体2的压力,流量传感器205检测被测量气体2的流量。温湿度传感器206检测被测量气体2的湿度,进气温度传感器203检测被测量气体的温度。
根据本实施例,由于将电路基板207配置成沿测量部213的长边方向延伸,所以能够确保距凸缘211的热传导距离直到主通路22的中心轴附近。而且,由于将(1)~(4)的各传感器从测量部213的基端部朝向顶端部按照热影响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配置,所以能够确保各传感器的传感器性能。另外,通过将电路基板207配置在测量部213的短边方向一侧,能够促进对空气的热传导率。
<盖的结构>
盖202例如由铝合金、不锈钢合金等的金属制的导电性材料构成。盖202具有覆盖测量部213的正面的平板形状,通过粘接剂固定于测量部213。盖202覆盖测量部213的电路室235,此外,通过与测量部213的副通路槽250的协作而构成副通路234。盖202通过在与规定的连接器终端214之间夹设导电性的中间构件而与接地电连接,具有静电消除功能。
以上,关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叙述,但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本发明的精神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设计变更。例如,上述实施方式是为了容易理解地说明本发明而详细进行了说明,不一定限定于具备所说明的全部构成。另外,能够将某个实施方式的构成的一部分置换成其他实施方式的构成,另外,还能够对某个实施方式的构成添加其他实施方式的构成。进一步地,关于各实施方式的构成的一部分,能够追加、删除、置换其他构成。
符号的说明
1 内燃机控制系统
2 被测量气体
20 物理量检测装置
22 主通路
90 凹部槽
91 凹部槽
92 凹部槽
100 轴套
102 安装基座
103 座面
104 螺纹孔
105 突起部
106 突起部
107 侧壁
108 侧壁
109 熔敷件
110 卡扣
201 外壳
202 盖
203 进气温度传感器
204 压力传感器
205 流量传感器
206 温湿度传感器
207 电路基板
208 芯片封装体
211 凸缘
212 连接器
213 测量部
214 连接器终端
215 肋部(电路室底面)
221 正面
222 背面
223 一侧的侧面
224 另一侧的侧面
226 一侧的下表面
227 另一侧的下表面
228 阶差面
231 入口
232 第1出口
233 第2出口
234 副通路
235 电路室
237 肋部(电路室底面)
238 定位用的凹槽
241 固定部
242 贯通孔
243 第1肋部
244 第2肋部
245 第3肋部
246 第4肋部
247 外部端子
248 校正用端子
281~285 压入部。

Claims (13)

1.一种物理量检测装置,其具有:固定在主通路的座面上的凸缘;以及从该凸缘突出并从所述主通路的安装孔插入到所述主通路内地配置的测量部,物理量检测装置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凸缘上设置有供从所述主通路的座面突出的突起部压入的压入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理量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凸缘上设置有多个螺纹孔,所述凸缘通过固定螺钉螺合固定在所述座面上,所述压入部在与将所述多个螺纹孔相互连结的线交叉的方向上分离地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理量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入部发生塑性变形而被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物理量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入部具有与所述突起部接触而被压塌的挤压肋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物理量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入部形成于所述凸缘上形成的槽的侧面中的、与所述固定螺钉的旋转相反的方向的侧面。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物理量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入部在与对所述固定螺钉进行紧固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上抵接地配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物理量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多个所述压入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物理量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入部相对于所述测量部的插入方向具备毛边形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物理量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入部的形状是在模具的脱离方向上一体成型的。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理量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缘被相对于所述座面熔敷。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理量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缘通过卡扣相对于所述座面固定。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物理量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入部具备在传感器的制造时使用的第二压入部。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物理量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压入部比所述压入部的嵌合公差小。
CN201980030705.9A 2018-07-06 2019-06-19 物理量检测装置 Active CN11233474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29128 2018-07-06
JP2018129128 2018-07-06
PCT/JP2019/024211 WO2020008875A1 (ja) 2018-07-06 2019-06-19 物理量検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34740A true CN112334740A (zh) 2021-02-05
CN112334740B CN112334740B (zh) 2024-04-09

Family

ID=690602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30705.9A Active CN112334740B (zh) 2018-07-06 2019-06-19 物理量检测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231307B2 (zh)
JP (1) JP6893285B2 (zh)
CN (1) CN112334740B (zh)
DE (1) DE112019002312T5 (zh)
WO (1) WO202000887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003891B2 (ja) * 2018-10-30 2022-01-21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基板用コネクタ及び基板用コネクタのハウジングの製造方法
CN115792134B (zh) * 2023-01-06 2023-04-14 江苏科诺锅炉有限公司 一种蒸汽锅炉烟气检测装置

Citation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182516A (ja) * 1997-12-22 1999-07-06 Nikkei Products:Kk 飾り棚
JP2002062174A (ja) * 2000-08-22 2002-02-28 Hitachi Ltd 電子部品を保護する箱体
JP2002305846A (ja) * 2001-01-22 2002-10-18 Denso Corp 直流モータ
US20030039527A1 (en) * 2000-01-18 2003-02-27 Volker Schatz Connecting element in the form of a screw, nut or washer for a screw connection, and method for the tightening thereof
JP2004205373A (ja) * 2002-12-25 2004-07-22 Noritz Corp センサ装着装置およびその取付構造
JP2004239287A (ja) * 2003-02-03 2004-08-26 Burest Kogyo Kenkyusho Co Ltd ブロック敷設用ベース
CN1688842A (zh) * 2002-08-10 2005-10-26 郑昌録 管用装配夹具
CN101319952A (zh) * 2007-06-06 2008-12-10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吸入空气流量测量装置
CN101384885A (zh) * 2006-03-03 2009-03-11 曼·胡默尔有限公司 将空气流量计安置在流道上的布置结构
US20120103107A1 (en) * 2010-11-01 2012-05-03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Flow rate measuring apparatus
CN102620784A (zh) * 2011-01-28 2012-08-01 贺利氏传感技术有限公司 在盖中具有流体透过部的流体传感器以及作为中间产品的传感器探头
CN102650308A (zh) * 2011-02-17 2012-08-29 马格纳斯泰尔汽车技术两合公司 将材料固定在构件上的装置
JP2013205582A (ja) * 2012-03-28 2013-10-07 Enplas Corp 光レセプタクル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光モジュール
CN203856879U (zh) * 2014-04-21 2014-10-01 时仲波 一种旋转自锁式铰链机构及由其构成的双头夹具
JP2014185866A (ja) * 2013-03-21 2014-10-02 Hitachi Automotive Systems Ltd 熱式流量計
US20160097661A1 (en) * 2014-10-03 2016-04-0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Flow rate measurement device
JP2016186499A (ja) * 2016-06-27 2016-10-27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熱式流量計
US20180045239A1 (en) * 2015-04-09 2018-02-15 Ningbo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 Development Co., Ltd Tolerance absorber sleeve and assembly
CN207338712U (zh) * 2017-11-13 2018-05-08 公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分体式单边插套及插座
CN108139249A (zh) * 2015-10-30 2018-06-08 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物理量检测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80372A (en) * 1997-01-10 1999-03-09 Integrated Sensor Solutions Media compatible pressure sensor device utilizing self-aligned components which fit together without the need for adhesives
DE10345584A1 (de) * 2003-09-29 2005-04-28 Bosch Gmbh Robert Leiterplatte mit Kunststoffteil zur Aufnahme einer Messeinrichtung
DE102004063546A1 (de) * 2004-12-30 2006-07-13 Emitec Gesellschaft Für Emissionstechnologie Mbh Wabenkörper mit zumindest teilweise keramischer Wabenstruktur und Aufnahme für Messfühler
US7383737B1 (en) * 2007-03-29 2008-06-10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Capacitive pressure sensor
JP5087475B2 (ja) 2008-06-11 2012-12-05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空気流量測定装置
JP5675708B2 (ja) 2012-06-15 2015-02-25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熱式流量計
JP5971221B2 (ja) * 2013-10-04 2016-08-17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空気流量測定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182516A (ja) * 1997-12-22 1999-07-06 Nikkei Products:Kk 飾り棚
US20030039527A1 (en) * 2000-01-18 2003-02-27 Volker Schatz Connecting element in the form of a screw, nut or washer for a screw connection, and method for the tightening thereof
JP2002062174A (ja) * 2000-08-22 2002-02-28 Hitachi Ltd 電子部品を保護する箱体
JP2002305846A (ja) * 2001-01-22 2002-10-18 Denso Corp 直流モータ
CN1688842A (zh) * 2002-08-10 2005-10-26 郑昌録 管用装配夹具
JP2004205373A (ja) * 2002-12-25 2004-07-22 Noritz Corp センサ装着装置およびその取付構造
JP2004239287A (ja) * 2003-02-03 2004-08-26 Burest Kogyo Kenkyusho Co Ltd ブロック敷設用ベース
CN101384885A (zh) * 2006-03-03 2009-03-11 曼·胡默尔有限公司 将空气流量计安置在流道上的布置结构
CN101319952A (zh) * 2007-06-06 2008-12-10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吸入空气流量测量装置
US20080302173A1 (en) * 2007-06-06 2008-12-11 Takayuki Saito Intake air mass flow measurement device
US20120103107A1 (en) * 2010-11-01 2012-05-03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Flow rate measuring apparatus
CN102620784A (zh) * 2011-01-28 2012-08-01 贺利氏传感技术有限公司 在盖中具有流体透过部的流体传感器以及作为中间产品的传感器探头
CN102650308A (zh) * 2011-02-17 2012-08-29 马格纳斯泰尔汽车技术两合公司 将材料固定在构件上的装置
JP2013205582A (ja) * 2012-03-28 2013-10-07 Enplas Corp 光レセプタクル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光モジュール
US20150071593A1 (en) * 2012-03-28 2015-03-12 Enplas Corporation Optical receptacle and optical module comprising same
JP2014185866A (ja) * 2013-03-21 2014-10-02 Hitachi Automotive Systems Ltd 熱式流量計
CN203856879U (zh) * 2014-04-21 2014-10-01 时仲波 一种旋转自锁式铰链机构及由其构成的双头夹具
US20160097661A1 (en) * 2014-10-03 2016-04-0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Flow rate measurement device
US20180045239A1 (en) * 2015-04-09 2018-02-15 Ningbo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 Development Co., Ltd Tolerance absorber sleeve and assembly
CN108139249A (zh) * 2015-10-30 2018-06-08 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物理量检测装置
JP2016186499A (ja) * 2016-06-27 2016-10-27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熱式流量計
CN207338712U (zh) * 2017-11-13 2018-05-08 公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分体式单边插套及插座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12019002312T5 (de) 2021-02-25
US11231307B2 (en) 2022-01-25
US20210239500A1 (en) 2021-08-05
JP6893285B2 (ja) 2021-06-23
CN112334740B (zh) 2024-04-09
WO2020008875A1 (ja) 2020-01-09
JPWO2020008875A1 (ja) 2021-05-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198955B2 (ja) 物理量検出装置
US11079262B2 (en) Physical quantity detection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US10260921B2 (en) Thermal flow meter
JP6786606B2 (ja) 物理量検出装置
US20200200613A1 (en) Physical quantity detection device
CN112334740B (zh) 物理量检测装置
US11112286B2 (en) Thermal flowmeter
US11268920B2 (en) Physical quantity detection device
JP2019066329A (ja) 物理量検出装置
WO2020003809A1 (ja) 物理量検出装置
US11353350B2 (en) Physical quantity detection device
JP7049277B2 (ja) 物理量検出装置
WO2020003808A1 (ja) 物理量検出装置
US20220397437A1 (en) Physical Quantity Detection Device
WO2020202723A1 (ja) 物理量検出装置
US11307072B2 (en) Physical quantity detection device
JP6775629B2 (ja) 物理量検出素子
CN117242321A (zh) 物理量检测装置
JP2019207173A (ja) 回路パッケージおよび流量測定装置
WO2019064908A1 (ja) 物理量検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Ibaraki

Applicant after: Hitachi astemo Co.,Ltd.

Address before: Ibaraki

Applicant before: HITACHI AUTOMOTIVE SYSTEMS, 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