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328116B - 触控结构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触控结构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328116B CN112328116B CN202011280756.8A CN202011280756A CN112328116B CN 112328116 B CN112328116 B CN 112328116B CN 202011280756 A CN202011280756 A CN 202011280756A CN 112328116 B CN112328116 B CN 112328116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ub
- conductive
- touch
- fracture
- lay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4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1
- 239000011241 protective lay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6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5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5
- 238000000059 pattern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2310 reflectomet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ZOKXTWBITQBERF-UHFFFAOYSA-N Molybdenum Chemical compound [Mo] ZOKXTWBITQBERF-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52581 Si3N4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RTAQQCXQSZGOHL-UHFFFAOYSA-N Titanium Chemical compound [Ti] RTAQQCXQSZGOHL-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10272 inorganic materi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147 inorgan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368 organ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TWNQGVIAIRXVLR-UHFFFAOYSA-N oxo(oxoalumanyloxy)alumane Chemical compound O=[Al]O[Al]=O TWNQGVIAIRXVL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806 packaging method and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054 sign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HQVNEWCFYHHQES-UHFFFAOYSA-N silicon nitride Chemical compound N12[Si]34N5[Si]62N3[Si]51N64 HQVNEWCFYHHQES-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936 titaniu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19 tita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0583 Nd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202 Polyethylene glyco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642 Polyim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aluminium Chemical compound [Al]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UBSJOWMHLJZVDJ-UHFFFAOYSA-N aluminum neodymium Chemical compound [Al].[Nd] UBSJOWMHLJZVDJ-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38 encap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30 etc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4509 gene ex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760 hair shin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223 polyethylene glycol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721 polyimid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KKEYFWRCBNTPAC-UHFFFAOYSA-L terephthalate(2-) Chemical compound [O-]C(=O)C1=CC=C(C([O-])=O)C=C1 KKEYFWRCBNTPAC-UHFFFAOYSA-L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2—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opto-electronic means
- G06F3/042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opto-electronic means by interrupting or reflecting a light beam, e.g. optical touch-screen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3—Manufacturing, i.e. details related to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suited for touch sensitive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公开一种触控结构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涉及触控技术领域,用于改善显示画面出现mura现象的问题。触控结构包括第一导电网格层,第一导电网格层包括:多个第一格,第一格为由多条第一导电线构成的多边形;多个第一格中至少部分第一导电线具有第一断口,所有第一断口在多个第一格中至少分隔出多条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触控电极;多个第一遮挡部,每个第一遮挡部与一个第一断口对应设置;第一断口在第一参考面上的正投影位于第一遮挡部在第一参考面的正投影范围之内;并且,第一遮挡部不连通第一导电线中被第一断口分隔开的两条第一子导电线。本发明提供的触控结构,改善了显示画面出现mura现象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触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触控结构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金属网格结构具有信号传递速度快、能大幅度降低电阻电容延迟等优异性能,因此,金属网格结构被广泛的应用于触控技术领域中。
相关技术中,通过对整面的金属网格中的部分网格线进行切割,得到多个呈网格状的触控电极。然而,在被切割的部分网格线中,切割形成的断口区域和除该断口区域以外的其它区域对发光器件发出的光以及外界环境光的反射效果不同,例如,该断口区域不反射光,而除该断口区域以外的其它区域容易反射光,从而使得显示画面容易出现mura(即显示画面亮度不均匀)现象,影响显示装置的光学品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触控结构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用于改善显示画面出现mura现象的问题,提高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和光学品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提供一种触控结构。触控结构包括第一导电网格层,第一导电网格层包括:多个第一格,第一格为由多条第一导电线构成的多边形;多个第一格中至少部分第一导电线具有第一断口,所有第一断口在多个第一格中至少分隔出多条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触控电极;多个第一遮挡部,每个第一遮挡部与一个第一断口对应设置;其中,以垂直于第一导电网格层所在的平面且平行于第一断口所在的第一导电线的平面为第一参考面,第一断口在第一参考面上的正投影位于第一遮挡部在第一参考面的正投影范围之内;并且,第一遮挡部不连通第一导电线中被第一断口分隔开的两条第一子导电线。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遮挡部与所述两条第一子导电线均不相连;或者,第一遮挡部与所述两条第一子导电线中的一条第一子导电线相连,且第一遮挡部与所述两条第一子导电线中的另一条第一子导电线不相连。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遮挡部包括:第一子遮挡部,位于第一断口的第一侧,第一子遮挡部与所述两条第一子导电线中的一条第一子导电线相连,且第一子遮挡部与所述两条第一子导电线中的另一条第一子导电线不相连;和,第二子遮挡部,位于第一断口相对第一侧的第二侧,第二子遮挡部与所述两条第一子导电线中的另一条第一子导电线相连,且第二子遮挡部与第一子遮挡部以及所述两条第一子导电线中的一条第一子导电线均不相连。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子遮挡部和第二子遮挡部均呈L型,且第一子遮挡部的两条边分别与第二子遮挡部的两条边平行。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子遮挡部包括彼此相连的第一直线段和第二直线段,第一直线段远离第二直线段的端部与所述两条第一子导电线中的一条第一子导电线相连,且第一直线段与所述两条第一子导电线中的一条第一子导电线之间呈第一预设角度设置;第二子遮挡部包括彼此相连的第三直线段和第四直线段,第三直线段远离第四直线段的端部与所述两条第一子导电线中的另一条第一子导电线相连,且第三直线段与所述两条第一子导电线中的另一条第一子导电线之间呈第二预设角度设置;其中,第一预设角度大于0度且小于180度,第二预设角度大于0度且小于180度,第二直线段在第一参考面的正投影与第四直线段在第一参考面的正投影相连或部分重叠。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有第一断口在多个第一格中还分隔出多个触控电极部,多个触控电极部沿与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排列成多列,每列触控电极部中的任意相邻的两个触控电极部之间设置有一条第一触控电极;触控结构还包括:第一绝缘层,位于第一导电网格层的一侧;多个桥连电极,位于第一绝缘层远离第一导电网格层的一侧,其中,每个桥连电极通过第一绝缘层上的过孔连接一列触控电极部中相邻的两个触控电极部,以形成多条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触控电极。
在一些实施例中,触控结构还包括:保护层,保护层位于第一导电网格层远离第一绝缘层的一侧,或者,保护层位于多个桥连电极远离第一绝缘层的一侧;多个绑定电极,设置于保护层远离第一绝缘层的一侧;其中,一部分绑定电极通过保护层上的过孔与多个第一触控电极一一对应连接,另一部分绑定电极通过保护层上的过孔与多个第二触控电极一一对应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触控结构还包括:第二绝缘层,位于第一导电网格层的一侧;第二导电网格层,位于第二绝缘层远离第一导电网格层的一侧,第二导电网格层包括:多个第二格,第二格为由多条第二导电线构成的多边形;多个第二格中至少部分第二导电线具有第二断口,所有第二断口在多个第二格中至少分隔出多条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三触控电极;多个第二遮挡部,每个第二遮挡部与一个第二断口对应设置;其中,以垂直于第二导电网格层所在的平面且平行于第二断口所在的第二导电线的平面为第二参考面,第二断口在第二参考面上的正投影位于第二遮挡部在第二参考面的正投影范围之内;并且,第二遮挡部不连通第二导电线中被第二断口分隔开的两条第二子导电线。
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触控结构,位于显示面板的显示侧。
又一方面,提供一种触控结构的制作方法。该制作方法包括:形成第一金属层;图案化第一金属层,以形成第一导电网格层,第一导电网格层包括多个第一格和多个第一遮挡部;其中,第一格为由多条第一导电线构成的多边形;多个第一格中至少部分第一导电线具有第一断口,所有第一断口在多个第一格中至少分隔出多条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触控电极;每个第一遮挡部与一个第一断口对应设置;以垂直于第一导电网格层所在的平面且平行于第一断口所在的第一导电线的平面为第一参考面,第一断口在第一参考面上的正投影位于第一遮挡部在第一参考面的正投影范围之内;并且,第一遮挡部不连通第一导电线中被第一断口分隔开的两条第一子导电线。
本发明提供的触控结构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触控结构,每个第一遮挡部与一个第一断口对应设置,且第一断口在第一参考面上的正投影位于第一遮挡部在第一参考面的正投影范围之内。这样,当光线由第一断口所在的第一导电线的一侧照射至该第一导电线时,第一遮挡部能够将照射至第一断口处的光线反射出去,从而改善了因设置有第一断口的第一导电线不同位置处对光线的反射情况不同,导致采用该触控结构的显示装置的显示画面出现mura现象的问题,提高了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和光学品质。
本发明提供的触控结构的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所能实现的有益效果,与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触控结构所能达到的有益效果相同,在此不做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的附图,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此外,以下描述中的附图可以视作示意图,并非对本发明实施例所涉及的产品的实际尺寸、方法的实际流程、信号的实际时序等的限制。
图1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一种触控结构的结构图;
图2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一种第一遮挡部的结构图;
图3A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另一种第一遮挡部的结构图;
图3B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再一种第一遮挡部的结构图;
图4A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另一种触控结构的结构图;
图4B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再一种触控结构的结构图;
图5A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又一种触控结构的结构图;
图5B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又一种触控结构的结构图;
图6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又一种触控结构的结构图;
图7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一种第二导电网格层的结构图;
图8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图;
图9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一种触控结构的制作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所提供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除非上下文另有要求,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comprise)”及其其他形式例如第三人称单数形式“包括(comprises)”和现在分词形式“包括(comprising)”被解释为开放、包含的意思,即为“包含,但不限于”。在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one embodiment)”、“一些实施例(some embodiments)”、“示例性实施例(exemplary embodiments)”、“示例(example)”、“特定示例(specific example)”或“一些示例(some examples)”等旨在表明与该实施例或示例相关的特定特征、结构、材料或特性包括在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示不一定是指同一实施例或示例。此外,所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以任何适当方式包括在任何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
以下,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描述一些实施例时,可能使用了“耦接”和“连接”及其衍伸的表达。例如,描述一些实施例时可能使用了术语“连接”以表明两个或两个以上部件彼此间有直接物理接触或电接触。又如,描述一些实施例时可能使用了术语“耦接”以表明两个或两个以上部件有直接物理接触或电接触。然而,术语“耦接”或“通信耦合(communicatively coupled)”也可能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部件彼此间并无直接接触,但仍彼此协作或相互作用。这里所公开的实施例并不必然限制于本文内容。
本文中“适用于”或“被配置为”的使用意味着开放和包容性的语言,其不排除适用于或被配置为执行额外任务或步骤的设备。
另外,“基于”的使用意味着开放和包容性,因为“基于”一个或多个所述条件或值的过程、步骤、计算或其他动作在实践中可以基于额外条件或超出所述的值。
如本文所使用的那样,“约”、“近似”、“大致”包括所阐述的值以及处于特定值的可接受偏差范围内的平均值,其中所述可接受偏差范围如由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考虑到正在讨论的测量以及与特定量的测量相关的误差(即,测量系统的局限性)所确定。
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控结构100。如图1所示,该触控结构100包括第一导电网格层1。第一导电网格层1包括多个第一格11和多个第一遮挡部15。其中,第一格11为由多条第一导电线12构成的多边形。多个第一格11中至少部分第一导电线12具有第一断口13,所有第一断口13在多个第一格11中至少分隔出多条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第一触控电极14。每个第一遮挡部15与一个第一断口13对应设置。其中,以垂直于第一导电网格层1所在的平面且平行于第一断口13所在的第一导电线12的平面为第一参考面P1,第一断口13在第一参考面P1上的正投影位于第一遮挡部15在第一参考面P1的正投影范围之内。并且,第一遮挡部15不连通第一导电线12中被第一断口13分隔开的两条第一子导电线121。
其中,第一格11可以是由四条第一导电线12构成的矩形(如图1所示);或者,第一格11可以是由四条第一导电线12构成的菱形(如图4B所示);再或者,第一格11还可以是由六条第一导电线12构成的六边形。可以理解,该第一格11的形状并不限制于此,也即,在第一格11不设置第一断口13的情况下,该第一格11可以为任意形状的封闭图形。
在上述触控结构中,每个第一遮挡部15与一个第一断口13对应设置,且第一断口13在第一参考面P1上的正投影位于第一遮挡部15在第一参考面P1的正投影范围之内。因此,参见图2,当光线Z由第一断口13所在的第一导电线12的一侧照射至该第一导电线12时,可以利用第一遮挡部15将照射至第一断口13处的光线反射出去,从而改善了因设置有第一断口13的第一导电线12不同位置处对光线Z的反射情况不同,导致采用该触控结构的显示装置出现mura的问题。光线Z可以为显示装置中的发光器件发出的光线,或者光线Z还可以为外界环境光线。
在一些示例中,多个第一格11的材料与多个第一遮挡部15的材料相同。即,第一导电线12的材料与第一遮挡部15的材料相同。这样,第一导电线12对光线的反射率与第一遮挡部15对光线的反射率相同,使得第一遮挡部15对光线的反射效果与第一导电线12中被第一断口13分隔开的两个第一子导电线121对光线的反射效果相同,从而进一步改善了显示装置的显示画面容易出现mura现象的问题,使得显示画面的显示亮度更加均匀,有效的提高了显示装置的光学品质。
基于此,第一格11的材料和第一遮挡部15的材料可以为金属,即第一导电网格层1可以为金属网格层。例如,第一导电网格层1可以是单层金属网格层,此时第一导电网格层1可以为钼金属网格层。又例如,第一导电网格层1也可以具有三层结构,此时,第一导电网格层1可以包括依次叠加的钛金属层、铝金属层和钛金属层,或者,第一导电网格层1可以包括依次叠加的钼金属层,铝钕合金层,钼金属层。通过将第一导电网格层1设置为金属网格层,使得该第一导电网格层1能够具有较快的信号传输速度。
在另一些示例中,多个第一格11的材料与多个第一遮挡部15的材料不同,但第一格11对光线的反射率与第一遮挡部15对光线的反射率大致相同。其中,第一格11对光线的反射率与第一遮挡部15对光线的反射率大致相同,例如可以是第一格11的反射率与第一遮挡部15的反射率的差值,小于第一格11(或者第一遮挡部15)的反射率的五分之一,又例如可以是第一格11的反射率与第一遮挡部15的反射率的差值,小于第一格11(或者第一遮挡部15)的反射率的十分之一。
值得说明的是,在该触控结构100中,由于设置有第一遮挡部15,使得第一断口13在第一导电线12上的设计位置可以较为灵活。例如,可以设置多个第一断口13在同一个第一参考面P1上的正投影不重叠,或者也可以设置多个第一断口13在同一个第一参考面P1上的正投影重叠或者部分重叠。其中,当多个第一断口13在同一个第一参考面P1上的正投影重叠或部分重叠时,由于与多个第一断口13对应的各个第一遮挡部15可以将照射至第一断口13处的光线反射出去,使得采用该触控结构100的显示装置在显示画面时不容易出现明暗相间的条纹。
此外,上述第一遮挡部15仅用于对相应的第一断口13进行遮挡,不会连通第一导电线12中的被第一断口13所分隔开的两条第一子导电线121,也即第一导电线12中被第一断口13分隔开的两条第一子导电线之间不会发生短路。下面以一些示例来对第一遮挡部15的结构进行描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A所示,第一遮挡部15与两条第一子导电线121均不相连。即第一遮挡部15与第一导电线12中被对应的第一断口13分隔开的两条第一导电线121均不相连。通过这样设置,不仅可以使第一遮挡部15更好地反射照射至第一断口13的光线,且由于第一遮挡部15与任一第一子导电线121均不相连,从而使得两条第一子导电线121之间的距离较大,进而使得相邻的两个第一触控电极14之间的距离较大,有利于减小相邻的两个第一触控电极14之间的相互影响。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B所示,第一导电线12被第一断口13分隔成两条第一子导电线121,该第一断口13所对应的第一遮挡部15与两条第一子导电线121中的一条第一子导电线121相连,且第一遮挡部15与两条第一子导电线121中的另一条第一子导电线121不相连。通过这样设置,使得第一遮挡部15能够在反射照射至第一断口13的光线的同时,又不会将第一导电线12中被第一断口13分隔开的两条第一子导电线121连接在一起,从而保证了第一导电线12中被第一断口13分隔开的两条第一子导电线121之间不会发生短路,也避免了相邻的两个第一触控电极14连接在一起。
图3A和图3B仅示出了第一遮挡部15为一个整体,且第一遮挡部15位于第一断口13的一侧时的两种可能的设计方式。可以理解,当第一遮挡部15为一个整体时,只要第一断口13在第一参考面P1上的正投影位于第一遮挡部15在第一参考面P1的正投影范围之内,第一遮挡部15还可以穿过第一断口13,使得一部分第一遮挡部15位于第一断口13的一侧,另一部分第一遮挡部15位于第一断口13的另一侧。当然,本发明所提供的第一遮挡部15的结构并不限制于此。
例如,在又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一导电线12被第一断口13分隔成两条第一子导电线121。该第一断口13所对应的第一遮挡部15可以包括第一子遮挡部151和第二子遮挡部152。其中,第一子遮挡部151位于第一断口13的第一侧,第一子遮挡部151与两条第一子导电线121中的一条第一子导电线121相连,且第一子遮挡部151与两条第一子导电线121中的另一条第一子导电线121不相连。第二子遮挡部151位于第一断口13相对第一侧的第二侧,第二子遮挡部152与两条第一子导电线121中的另一条第一子导电线121相连,且第二子遮挡部152与第一子遮挡部151以及两条第一子导电线121中的一条第一子导电线121均不相连。
通过这样设置,当光线Z由第一导电线12的一侧照射至该第一导电线12的第一断口13时,光线Z更容易被第一子遮挡部151和第二子遮挡部152反射出去,从而进一步改善因设置有第一断口13的第一导电线12不同位置对侧面照射而来的光线Z的反射情况不同,导致采用触控结构的显示画面出现mura现象的问题。
示例性的,参见图2,第一子遮挡部151和第二子遮挡部152均呈L型,且第一子遮挡部151的两条边分别于第二子遮挡部152的两条边平行。
示例性的,参见图2,第一子遮挡部151包括彼此相连的第一直线段151a和第二直线段151b,第一直线段151a远离第二直线段151b的端部与两条第一子导电线121中的一条第一子导电线121相连,且第一直线段151a与两条第一子导电线121中的一条第一子导电线121之间呈第一预设角度α1设置。第二子遮挡部152包括彼此相连的第三直线段152a和第四直线段152b,第三直线段152a远离第四直线段152b的端部与两条第一子导电线121中的另一条第一子导电线121相连,且第三直线段152a与两条第一子导电线121中的另一条第一子导电线121之间呈第二预设角度α2设置。其中,第一预设角度α1大于0度且小于180度,第二预设角度α2大于0度且小于180度,第二直线段151b在第一参考面P1的正投影与第四直线段152b在第一参考面P1的正投影相连或部分重叠。
通过这样设置,使得第一子遮挡部151和第二子遮挡部152能够较好的反射从第一导电线12一侧照射至第一断口13的光线,有效的改善了因设置有第一断口13的第一导电线12不同位置处对光线Z的反射情况不同,导致采用该触控结构的显示装置出现mura的问题。
可选的,第一预设角度α1和第二预设角度α2相等,且均等于90°,第二直线段151b与第四直线段152b分别平行于两条第一子导电线121。这样,当一束光线Z照射至第二直线段151b、第四直线段152b和两条第一子导电线121时,该束光线Z均能够被反射回去,且具有相同的反射角度。从而能够进一步改善因第一导电线12上设置第一断口13,使得第一导电线12不同位置对光线的反射情况不同的问题,有效的改善了显示装置的显示画面出现mura现象的问题。同时,这样设置还能够使第一遮挡部15的结构更加简单,方便制作。当触控结构100应用至显示装置中时,第一遮挡部15还不容易遮挡周边的像素,有利于提高采用该触控结构100的显示装置的开口率。
需要说明的是,图2仅示出了一种第一遮挡部15包括第一子遮挡部151和第二子遮挡部152,且第一子遮挡部151和第二子遮挡部152分别位于第一断口13的两侧时的可能的设计方式。可以理解,本发明所提供的第一遮挡部15的结构并不限制于此。例如,第一子遮挡部151和第二子遮挡部152可以设置在第一断口13的同一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A和图4B所示,所有第一断口13在多个第一格11中还可以分隔出多个触控电极部16,多个触控电极部16沿与第一方向X交叉的第二方向Y排列成多列,每列触控电极部16中的任意相邻的两个触控电极部16之间设置有一条第一触控电极14。
此时,如图5A所示,触控结构100还可以包括第一绝缘层2和多个桥连电极3。第一绝缘层2位于第一导电网格层1的一侧。多个桥连电极3位于第一绝缘层2远离第一导电网格层1的一侧。其中,每个桥连电极3通过第一绝缘层2上的过孔连接任意一列触控电极部16中相邻的两个触控电极部16,以形成多条沿第二方向Y延伸的第二触控电极17。
其中,第一绝缘层2的材料可以是氮化硅、三氧化二铝等无机材料,也可以是树脂等有机材料。桥连电极3的材料可以与第一导电网格层1的材料相同。
这样,第一导电网格层1上不仅包含多个第一触控电极14,还包括多个第二触控电极17。示例性的,第一触控电极14可以为触控驱动电极,第二触控电极17可以为触控感应电极。或者,第一触控电极14可以为触控感应电极,第二触控电极17可以为触控驱动电极。
由于,第一触控电极14与第二触控电极17同时处于第一导电网格层1中,从而使得第一触控电极14和第二触控电极17可以通过一次图形化工艺得到,简化了制作触控结构100的工艺流程,降低了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触控结构100还可以包括保护层4和多个绑定电极5。其中,在一些示例中,如图5A所示,保护层4可以位于第一导电网格层1远离第一绝缘层2的一侧。多个绑定电极5位于保护层4远离第一导电网格层1的一侧。此时,参见图4A和图5A,一部分绑定电极5可以通过保护层4上的过孔与多个第一触控电极14一一对应连接,另一部分绑定电极5可以通过保护层4上的过孔与多个第二触控电极17一一对应连接。
或者,在另一些示例中,如图5B所示,保护层4还可以位于多个桥连电极3远离第一绝缘层2的一侧。多个绑定电极5位于保护层4远离第一导电网格层1的一侧。此时,参见图4A和图5B,一部分绑定电极5可以通过保护层4上的过孔和第一绝缘层2上的过孔与多个第一触控电极14一一对应连接。另一部分绑定电极5可以通过保护层4上的过孔和第一绝缘层2上的过孔与多个第二触控电极17一一对应连接。
其中,保护层4的材料可以是氮化硅、三氧化二铝等无机材料,也可以是树脂等有机材料。绑定电极5的材料可以与第一导电网格层1的材料相同。
通过这样设置,当触控结构100应用于显示装置,并与显示装置中的柔性电路板电连接时,可以是触控结构100中的绑定电极5与柔性电路板电连接。此时,由于绑定电极5中的一部分与多个第一触控电极14一一对应连接,另一部分与多个第二触控电极17一一对应连接,因而多个第一触控电极14和多个第二触控电极17均可以通过该绑定电极5与柔性电路板的电路电连接,从而与柔性电路板上的触控芯片电连接,实现触控信号的发送和接收。
需要说明的是,触控结构100中触控感应电极和触控驱动电极可以位于同一层,即第一触控电极14和第二触控电极17均位于第一导电网格层1中。
此外,触控结构100中触控感应电极和触控驱动电极也可以位于不同层。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和图7所示,触控结构100可以在包括第一导电网格层1的基础上,还包括第二绝缘层6和第二导电网格层7。其中,第二绝缘层6位于第一导电网格层1的一侧。第二导电网格层7位于第二绝缘层6远离第一导电网格层1的一侧。第二导电网格层7包括多个第二格71和多个第二遮挡部75。其中,第二格71为由多条第二导电线72构成的多边形。多个第二格71中至少部分第二导电线72具有第二断口73,所有第二断口73在多个第二格71中至少分隔出多条沿第二方向Y延伸的第三触控电极74。每个第二遮挡部75与一个第二断口73对应设置。其中,以垂直于第二导电网格层7所在的平面且平行于第二断口73所在的导电线72的平面为第二参考面P2,第二断口73在第二参考面P2上的正投影位于第二遮挡部75在第二参考面P2的正投影范围之内。并且,第二遮挡部75不连通第二导电线72中被第二断口73分隔开的两条第二子导电线721。
这样,位于第二导电网格层7中的第三触控电极74和位于第一导电网格层1中的第一触控电极14可以分别用做触控驱动电极和触控感应电极。同时,由于每个第二遮挡部75与一个第二断口73对应设置,且第二断口73在第二参考面P2上的正投影位于第二遮挡部75在第二参考面P2的正投影范围之内,因此当光线从第二断口73所在的第二导电线72的一侧照射至该第二导电线72上时,照射至第二断口73的光线能够被第二遮挡部75反射,进而改善了因第二导电线72不同位置处对光线的反射情况不同,导致采用触控结构100的显示装置出现mura现象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对第二遮挡部75的形状结构并不作限定,可选的,第二遮挡部75的结构可以与第一遮挡部15的结构相同(例如图1和图7所示的情况)。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有第一断口13在多个第一格11中还可以分隔出多个第一虚拟电极部8(如图4B所示)。所有第二断口在多个第二格中还可以分隔出多个第二虚拟电极部。本实施例对第一虚拟电极部的位置和第二虚拟电极部的位置不作限定。示例性的,第一虚拟电极部可以位于任意相邻的两个第一触控电极之间,或者,第一虚拟电极部还可以位于相邻的两个触控电极部之间。第二虚拟电极部可以位于任意相邻的两个第三触控电极之间。
示例性的,第一虚拟电极部可以位于第一触控电极的内部,或位于触控电极部的内部。第二虚拟电极部也可以位于第三触控电极的内部。其中,第一虚拟电极部与第一触控电极和触控电极部之间均相互绝缘。第二虚拟电极部与第三触控电极之间也相互绝缘。
通过设置第一虚拟电极部和第二虚拟电极部,能够提高触控结构100透光的均一性,同时,当第一虚拟电极部位于相邻的两个第一触控电极之间,或相邻的两个触控电极部之间时,第一虚拟电极部可以调节相邻的两个第一触控电极或相邻的两个触控电极部之间的距离,减小相邻的两条第一触控电极之间或相邻的两个触控电极部之间的相互影响。当第二虚拟电极部位于相邻的两个第三触控电极之间时,第二虚拟电极部可以调节相邻的两个第三触控电极之间的距离,减小相邻的两条第三触控电极之间的相互影响。
本发明一些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300。如图8所示,显示装置300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触控结构100和显示面板200。触控结构200位于显示面板200的显示侧。
其中,显示面板200可以是LED显示面板,或者OLED显示面板,也可以是LCD显示面板。当触控结构100设置在OLED显示面板的显示侧时,可以通过FMLOC(Flexible Multi-Layer On Cell,柔性多层结构)工艺设计触控结构100。FMLOC工艺是在显示面板的封装层上直接制作金属网格电极层,从而实现触控功能,无需通过在显示面板的显示侧外挂TSP(Touch Screen PaneL,触摸屏面板)来实现触控功能。
示例性的,在显示面板为OLED显示面板时,可以先制作阵列基板,然后在阵列基板上依次制作发光器件和封装层,以完成显示面板的制作。之后可以在封装层上直接制作上述触控结构。
其中,阵列基板例如可以包括基板以及位于基板上的驱动电路结构,基板的材料例如可以是PI((Polyimide,聚酰亚胺)、PET(polyethylene glycol terephthalate,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驱动电路结构可以用于驱动上述发光器件发光。
其中,显示装置300例如可以是电视、数码相机、手机、手表、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导航仪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部件。
本发明所提供的显示装置所能实现的有益效果,与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触控结构100所能达到的有益效果相同,在此不做赘述。
本发明一些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制造方法,用于制造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触控结构100。如图9所示,该制作方法包括:
S1、形成第一金属层91。
S2、图案化第一金属层91,以形成第一导电网格层1,第一导电网格层1包括多个第一格11和多个第一遮挡部15。
其中,第一导电网格层1可以包括多个第一格11和多个第一遮挡部15。多个第一格11为由多条第一导电线12构成的多边形。多个第一格11中至少部分第一导电线12具有第一断口13,所有第一断口13在多个第一格11中至少分隔出多条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第一触控电极14。每个第一遮挡部15与一个第一断口13对应设置。以垂直于第一导电网格层1且平行于第一断口13所在的第一导电线12的平面为第一参考面P1,第一断口13在第一参考面P1上的正投影位于第一遮挡部15在第一参考面P1的正投影范围之内。并且,第一遮挡部15不连通第一导电线12中被第一断口13分隔开的两条第一子导电线121。
利用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制作方法制作而成的触控结构中,每个第一遮挡部15与一个第一断口13对应设置,第一断口13在第一参考面P1上的正投影位于第一遮挡部15在第一参考面P1的正投影范围之内,因此当光线由第一断口13所在的第一导电线12的一侧照射至该第一导电线12时,可以利用第一遮挡部15将照射至第一断口13处的光线反射出去,从而改善了因设置有第一断口13的第一导电线12不同位置处对光线的反射情况不同,导致采用该触控结构的显示装置出现mura的问题。
在本发明所提供的制作方法中,多个第一格11和多个第一遮挡部15均是由第一金属层91图案化形成,即多个第一遮挡部15和多个第一格同层且材料,这样使得第一遮挡部15和第一格11中的第一导电线12对光线的反射率相同,使得多个第一遮挡部15能够更好的反射照射至第一导电线12的第一断口13处的光线,提高显示装置显示效果的均一性。
其中,示例性的,图案化的方式包括曝光,刻蚀,剥离等工艺。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S1之前,参见图5A,该制作方法还可以包括:
形成一层第二金属层92,刻蚀第二金属层92以形成多个桥连电极3。
然后,形成一层具有多个过孔的第一绝缘层2。
或者,上述步骤形成多个桥连电极3和第一绝缘层2的步骤还可以在S2之后,此时,参见图5B,制作方法还包括:
形成一层具有多个过孔的第一绝缘层2。
然后,形成一层第二金属层92,图案化第二金属层92以形成多个桥连电极3。
其中,多个桥连电极3和第一绝缘层2为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多个桥连电极3和第一绝缘层2。
示例性的,在形成第一导电网格1和多个桥连电极3之后,该制作方法还可以包括:
形成一层具有多个过孔的保护层4。其中,保护层4可以位于第一导电网格层1远离第一绝缘层2的一侧,或者,保护层4位于多个桥连电极3远离第一绝缘层2的一侧。
示例性的,在形成保护层4之后,该制作方法还包括:
形成一层第三金属层93,图案化第三金属层93以形成多个绑定电极5。绑定电极5位于保护层4远离第一绝缘层2的一侧。
其中,保护层4和多个绑定电极5为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保护层4和多个绑定电极5。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在S2之后,参见图6,制作方法还可以包括:
形成一层第二绝缘层6。
沉积一层第四金属层94,图案化第四金属层94,以形成第二导电网格层7,第二导电网格层7包括多个第二格71和多个第二遮挡部75。
其中,第二绝缘层6和第二导电网格层7为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第二绝缘层6和第二导电网格层7。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触控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导电网格层,所述第一导电网格层包括:
多个第一格,第一格为由多条第一导电线构成的多边形;所述多个第一格中至少部分第一导电线具有第一断口,所有所述第一断口在所述多个第一格中至少分隔出多条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触控电极;
多个第一遮挡部,每个所述第一遮挡部与一个所述第一断口对应设置;其中,以垂直于所述第一导电网格层所在的平面且平行于所述第一断口所在的第一导电线的平面为第一参考面,所述第一断口在所述第一参考面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遮挡部在所述第一参考面的正投影范围之内;并且,所述第一遮挡部不连通所述第一导电线中被所述第一断口分隔开的两条第一子导电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遮挡部与所述两条第一子导电线均不相连;或者,
所述第一遮挡部与所述两条第一子导电线中的一条所述第一子导电线相连,且所述第一遮挡部与所述两条第一子导电线中的另一条所述第一子导电线不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遮挡部包括:
第一子遮挡部,位于所述第一断口的第一侧,所述第一子遮挡部与所述两条第一子导电线中的一条所述第一子导电线相连,且所述第一子遮挡部与所述两条第一子导电线中的另一条所述第一子导电线不相连;和,
第二子遮挡部,位于所述第一断口相对所述第一侧的第二侧,所述第二子遮挡部与所述两条第一子导电线中的另一条所述第一子导电线相连,且所述第二子遮挡部与所述第一子遮挡部以及所述两条第一子导电线中的一条所述第一子导电线均不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子遮挡部和所述第二子遮挡部均呈L型,且所述第一子遮挡部的两条边分别与所述第二子遮挡部的两条边平行。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子遮挡部包括彼此相连的第一直线段和第二直线段,所述第一直线段远离所述第二直线段的端部与所述两条第一子导电线中的一条所述第一子导电线相连,且所述第一直线段与所述两条第一子导电线中的一条所述第一子导电线之间呈第一预设角度设置;
所述第二子遮挡部包括彼此相连的第三直线段和第四直线段,所述第三直线段远离所述第四直线段的端部与所述两条第一子导电线中的另一条所述第一子导电线相连,且所述第三直线段与所述两条第一子导电线中的另一条所述第一子导电线之间呈第二预设角度设置;
其中,所述第一预设角度大于0度且小于180度,所述第二预设角度大于0度且小于180度,所述第二直线段在所述第一参考面的正投影与所述第四直线段在所述第一参考面的正投影相连或部分重叠。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触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有所述第一断口在所述多个第一格中还分隔出多个触控电极部,所述多个触控电极部沿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排列成多列,每列所述触控电极部中的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触控电极部之间设置有一条所述第一触控电极;
所述触控结构还包括:
第一绝缘层,位于所述第一导电网格层的一侧;
多个桥连电极,位于所述第一绝缘层远离所述第一导电网格层的一侧,其中,每个桥连电极通过所述第一绝缘层上的过孔连接一列所述触控电极部中相邻的两个所述触控电极部,以形成多条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触控电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触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结构还包括:
保护层,所述保护层位于所述第一导电网格层远离所述第一绝缘层的一侧,或者,所述保护层位于所述多个桥连电极远离所述第一绝缘层的一侧;
多个绑定电极,设置于所述保护层远离所述第一绝缘层的一侧;其中,一部分所述绑定电极通过所述保护层上的过孔与多个所述第一触控电极一一对应连接,另一部分所述绑定电极通过所述保护层上的过孔与多个所述第二触控电极一一对应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触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结构还包括:
第二绝缘层,位于所述第一导电网格层的一侧;
第二导电网格层,位于所述第二绝缘层远离所述第一导电网格层的一侧,所述第二导电网格层包括:
多个第二格,第二格为由多条第二导电线构成的多边形;所述多个第二格中至少部分第二导电线具有第二断口,所有所述第二断口在所述多个第二格中至少分隔出多条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三触控电极;
多个第二遮挡部,每个所述第二遮挡部与一个所述第二断口对应设置;其中,以垂直于所述第二导电网格层所在的平面且平行于所述第二断口所在的第二导电线的平面为第二参考面,所述第二断口在所述第二参考面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二遮挡部在所述第二参考面的正投影范围之内;并且,所述第二遮挡部不连通所述第二导电线中被所述第二断口分隔开的两条第二子导电线。
9.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显示面板;
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触控结构,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侧。
10.一种触控结构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形成第一金属层;
图案化所述第一金属层,以形成第一导电网格层,所述第一导电网格层包括多个第一格和多个第一遮挡部;
其中,所述第一格为由多条第一导电线构成的多边形;所述多个第一格中至少部分第一导电线具有第一断口,所有所述第一断口在所述多个第一格中至少分隔出多条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触控电极;
每个所述第一遮挡部与一个所述第一断口对应设置;以垂直于所述第一导电网格层所在的平面且平行于所述第一断口所在的第一导电线的平面为第一参考面,所述第一断口在所述第一参考面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遮挡部在所述第一参考面的正投影范围之内;并且,所述第一遮挡部不连通所述第一导电线中被所述第一断口分隔开的两条第一子导电线。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280756.8A CN112328116B (zh) | 2020-11-16 | 2020-11-16 | 触控结构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280756.8A CN112328116B (zh) | 2020-11-16 | 2020-11-16 | 触控结构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328116A CN112328116A (zh) | 2021-02-05 |
CN112328116B true CN112328116B (zh) | 2024-03-15 |
Family
ID=743187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1280756.8A Active CN112328116B (zh) | 2020-11-16 | 2020-11-16 | 触控结构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2328116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735186A (zh) * | 2021-07-02 | 2023-03-03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触控基板及触控显示面板 |
CN116048292A (zh) * | 2021-10-27 | 2023-05-02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触控结构、显示基板及显示面板 |
CN114265516B (zh) * | 2021-12-17 | 2023-06-27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093616A (zh) * | 2015-08-04 | 2015-11-25 |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Va型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结构 |
CN105117081A (zh) * | 2015-08-14 | 2015-12-02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触控基板及其制造方法、触摸显示装置 |
JP2017079056A (ja) * | 2015-10-21 | 2017-04-27 | ティーピーケイ タッチ ソリューションズ(シアメン)インコーポレーテッド | タッチパネ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CN107957821A (zh) * | 2018-01-02 | 2018-04-24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触控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
CN109976568A (zh) * | 2018-05-16 | 2019-07-05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触控面板、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
CN110262682A (zh) * | 2019-04-26 | 2019-09-20 | 昆山工研院新型平板显示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 触控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CN110618764A (zh) * | 2019-08-30 | 2019-12-27 |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
CN111651094A (zh) * | 2020-06-29 | 2020-09-11 | 合肥鑫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触控基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9052766B2 (en) * | 2013-02-14 | 2015-06-09 | Synaptics Incorporated | Mesh sensor design for reduced visibility in touch screen devices |
-
2020
- 2020-11-16 CN CN202011280756.8A patent/CN112328116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093616A (zh) * | 2015-08-04 | 2015-11-25 |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Va型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结构 |
CN105117081A (zh) * | 2015-08-14 | 2015-12-02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触控基板及其制造方法、触摸显示装置 |
JP2017079056A (ja) * | 2015-10-21 | 2017-04-27 | ティーピーケイ タッチ ソリューションズ(シアメン)インコーポレーテッド | タッチパネ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CN107957821A (zh) * | 2018-01-02 | 2018-04-24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触控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
CN109976568A (zh) * | 2018-05-16 | 2019-07-05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触控面板、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
CN110262682A (zh) * | 2019-04-26 | 2019-09-20 | 昆山工研院新型平板显示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 触控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CN110618764A (zh) * | 2019-08-30 | 2019-12-27 |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
CN111651094A (zh) * | 2020-06-29 | 2020-09-11 | 合肥鑫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触控基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328116A (zh) | 2021-02-0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2328116B (zh) | 触控结构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 |
KR102437633B1 (ko) | 디스플레이 패널, 디스플레이 스크린 및 디스플레이 단말기 | |
CN106919290B (zh) |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 |
CN111651094B (zh) | 触控基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 |
US20160085339A1 (en) | Touch panel substrat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 |
CN109388294B (zh) | 触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 |
CN111352531A (zh) | 触控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和触控显示装置 | |
KR101448836B1 (ko) | 단면 터치패널 구조 및 단면 터치패널 구조의 제조방법 | |
CN105814529A (zh) | 触摸屏、显示装置及触摸屏的制造方法 | |
CN115857733A (zh) | 触控显示面板及电子装置 | |
US11921963B2 (en) | Touch structure, touch display structure, and touch display device | |
CN108089748A (zh) | 柔性触控面板及柔性oled显示面板 | |
US10983651B2 (en) | Touch substrate, touch panel and touch display device | |
KR20160022925A (ko) | 용량성 터치 감지 디스플레이 디바이스용 전극 매트릭스 | |
US20230147261A1 (en) | Display panel,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the display panel | |
CN115485649A (zh) | 触控结构、触控显示面板及电子装置 | |
CN115220605A (zh) | 触控基板、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 |
WO2021196076A1 (zh) | 触控结构、触控显示面板及电子装置 | |
CN107046041B (zh) | 柔性阵列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柔性显示装置 | |
CN112433632B (zh) |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 |
CN114843420A (zh) | 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以及显示装置 | |
CN116830070A (zh) | 触控结构、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WO2021196082A1 (zh) | 触控结构、触控显示面板及电子装置 | |
CN116048292A (zh) | 触控结构、显示基板及显示面板 | |
WO2021227196A1 (zh) | 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