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322660B - 一种从非神经细胞转化制备保留年龄特征的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从非神经细胞转化制备保留年龄特征的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322660B
CN112322660B CN201910716166.6A CN201910716166A CN112322660B CN 112322660 B CN112322660 B CN 112322660B CN 201910716166 A CN201910716166 A CN 201910716166A CN 112322660 B CN112322660 B CN 11232266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ells
dopaminergic neurons
gene
transdifferentiation
c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71616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322660A (zh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Yisaiteng Bio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Yisaiteng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Yisaiteng Bio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Yisaiteng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716166.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322660B/zh
Publication of CN1123226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226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3226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2266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15/00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DNA or RNA concerning genetic engineering, vectors, e.g. plasmids, or their isolation, preparation or purification; Use of hosts therefor
    • C12N15/09Recombinant DNA-technology
    • C12N15/63Introduction of foreign genetic material using vectors; Vectors; Use of hosts therefor; Regulation of expression
    • C12N15/79Vectors or express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ukaryotic hosts
    • C12N15/85Vectors or express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ukaryotic hosts for animal cells
    • C12N15/86Viral vecto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5/00Undifferentiated human, animal or plant cells, e.g. cell lines; Tissues; Cultivation or maintenance thereof; Culture media therefor
    • C12N5/06Animal cells or tissues; Human cells or tissues
    • C12N5/0602Vertebrate cells
    • C12N5/0618Cells of the nervous system
    • C12N5/0619Neur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G01N33/48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Haemocytometers
    • G01N33/50Chem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Testing involving biospecific ligand binding methods; Immunological testing
    • G01N33/5005Chem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Testing involving biospecific ligand binding methods; Immunological testing involving human or animal cells
    • G01N33/5008Chem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Testing involving biospecific ligand binding methods; Immunological testing involving human or animal cells for testing or evaluating the effect of chemical or biological compounds, e.g. drugs, cosmetics
    • G01N33/5044Chem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Testing involving biospecific ligand binding methods; Immunological testing involving human or animal cells for testing or evaluating the effect of chemical or biological compounds, e.g. drugs, cosmetics involving specific cell types
    • G01N33/5058Neurological cel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2503/00Use of cells in diagnostics
    • C12N2503/02Drug screen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2506/00Differentiation of animal cells from one lineage to another; Differentiation of pluripotent cells
    • C12N2506/45Differentiation of animal cells from one lineage to another; Differentiation of pluripotent cells from artificially 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2510/00Genetically modified cel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2740/00Reverse transcribing RNA viruses
    • C12N2740/00011Details
    • C12N2740/10011Retroviridae
    • C12N2740/15011Lentivirus, not HIV, e.g. FIV, SIV
    • C12N2740/15041Use of virus, viral particle or viral elements as a vector
    • C12N2740/15043Use of virus, viral particle or viral elements as a vector viral genome or elements thereof as genetic vecto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2800/00Nucleic acids vectors
    • C12N2800/10Plasmid DNA
    • C12N2800/106Plasmid DNA for vertebrates
    • C12N2800/107Plasmid DNA for vertebrates for mammalian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500/00Screening for compounds of potential therapeutic value
    • G01N2500/10Screening for compounds of potential therapeutic value involving cell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Cell Bi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Neurolog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mat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Urology & Nephrology (AREA)
  • Neurosurgery (AREA)
  • Toxic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Tropical Medicine & Parasitology (AREA)
  • Virolog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Plant Pathology (AREA)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Micro-Organis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从非神经细胞转化制备保留年龄特征的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方法。本发明的制备方法优化了关键的细胞直接转分化基因组合及调控表达水平的启动子,包装可以高效感染各种年龄供体源细胞的病毒,并采用合适的包被基质促进供体源细胞及转化后的神经细胞贴壁生长,并利用含有可以促进转分化的小分子化合物与生长因子的诱导分化培养液,在10‑14天内经过若干次更换分化培养液后转分化得到大量的多巴胺能神经元,最后经过分离纯化获得高纯度的多巴胺能神经元。

Description

一种从非神经细胞转化制备保留年龄特征的多巴胺能神经元 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帕金森氏症的研究和治疗领域,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与之相关的一种从非神经细胞转化制备保留年龄特征的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方法。
背景技术
帕金森氏症(Parkinson disease,P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其通常损伤患者的运动技能、语言和其他功能(Jankovic,J.Neurol.Neurosurg.Psychiatr.2008,79(4):368-76)。帕金森氏症在临床上的主要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姿势步态障碍等。
在帕金森氏症早期开始受到侵袭而发生持续退行性病变和死亡的主要亚型神经细胞为多巴胺能神经元,这一病理过程与PD患者的各种症状密切相关。采用多巴胺能神经元作为细胞病理模型对深入研究PD发病机制、筛选研发有效的治疗药物以及开发基因疗法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以及极为可观的市场需求。
对于神经细胞的获取而言,动物神经细胞体外分离培养技术相对成熟,但当前主要限于胚胎或初生鼠类细胞,存在年龄不匹配、种属不匹配等问题,而且难以分离获得纯度较高的多巴胺能神经元。此外,通过常规技术方法难以分离制备及培养人源性神经细胞,且其往往涉及伦理与法律问题。
由2012年诺贝尔医学或生理学奖得主山中伸弥等人提出的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PSC)技术虽然解决了无法获得人源性亚神经细胞的难题,但iPSC诱导技术方法较为复杂,分离及鉴定过程繁琐,获得细胞的时间较长(6-7个月),而且在制备过程中细胞被重设至胚龄特征,从而失去了PD病理模型细胞所迫切需要的疾病年龄及关键病理特征。虽然iPSC诱导亚型神经细胞在PD等神经退行疾病的治疗领域应用前景较大,但由于现代技术的限制以及神经细胞的修复特征,在短时期内将其用于修复神经退行性疾病损伤还有诸多无法解决的问题。而在机制研究及新药筛选领域,iPSC诱导的神经细胞由于失去了发病年龄以及关键的病理特征,其实际应用效果也有待深入评估验证。基于iPSC技术制备多巴胺能神经元的相关专利可参见例如WO2012050627A2,其公开的全部内容通过参照整体并入本文。
进一步地,研究人员还发现了一种基于iPSC-神经干细胞(iNSC)或神经前体细胞(如,iNPC或iDP等)的细胞重编程技术,通过控制iPSC中4种转录因子的表达时间,使得供体源细胞不能逆分化至最终iPSC阶段,而是稳定停留在中间的某个阶段,例如iNSC、iNPC或iDP阶段。与iPSC类似,iNSC及iDP等诱导细胞在其合适培养条件可以持续自我更新及增殖培养,也可以在分化条件下分化至所需的功能细胞类型。虽然这种技术无需经过iPSC阶段,但必须经过NSC的自我更新及快速增殖阶段,故供体源细胞的年龄相关特征也相应地发生重设。因此在实际应用中,类似于iPSC技术,该技术制备得到的细胞同样失去了PD病理模型细胞所迫切需要的疾病年龄特征。上述细胞重编程技术的相关专利可参见例如US20160256495A1,其公开的全部内容通过参照整体并入本文。
直接转分化技术(直接细胞重编程技术)是在iPSC技术基础上快速发展崛起的一种新兴生物技术,即,在特定的培养条件下,利用特定的基因组合等促使不同细胞类型之间互相直接转换。目前利用这一技术已可从多种体细胞直接转分化得到若干特化亚型神经元,包括多巴胺能神经元、运动神经元以及抑制性中间神经元等。该技术的独特优势在于所生成的患者功能性神经细胞保留了母细胞的年龄相关特征以及患者脑中同类神经细胞受到疾病影响的关键病理特征,因此在PD等年龄相关疾病的病理机制研究、新药筛选、药物研发及基因疗法开发方面具有引人瞩目的应用前景。相应地,由此生成的正常人功能性神经细胞则保留了母细胞的年龄特征及正常的生理功能特征,可以用于药物的毒性分析测试等。
然而,上述技术的普遍缺点在于转化效率低、分离纯化收率低、难以获得大量高纯度的亚型神经元。以多巴胺能神经元为例,目前已报道的直接转分化技术主要用于由小鼠成纤维细胞或人胚胎成纤维细胞等转化生成多巴胺能神经元,该过程的转化效率以及产品纯度均很低;当用于由成年人或老年人皮肤成纤维细胞转分化制备多巴胺能神经元时,上述问题尤为显著。以Caiazzo等人之前发表的文章(Direct generation of functionaldopaminergic neurons from mouse and human fibroblasts,Nature,2011)为例,当其采用的供体源细胞为鼠胚胎细胞时,转分化效率仅为18%;而当采用人胚胎细胞或成年人皮肤成纤维细胞时,转分化效率分别进一步降至6%和3%,上述极低的转分化效率难以满足实际应用需求。相关现有技术文献及技术细节可参见以下表1。
表1.已报道的直接转分化多巴胺能神经元技术比较
Figure BSA0000187216240000021
综上所述,PD是典型的年龄相关疾病,其致病基因的表达以及病原蛋白质的堆积等与年龄特征密切相关,因此,具有年龄特征以及病理特征的多巴胺能神经元将是研究PD的理想细胞模型。尽管需求极大,但市场上仍无可以高效率、高纯度制备正常人或PD患者发病阶段多巴胺能神经元的相关技术与产品。因此本领域中迫切需要研发一种可以高效率、高纯度制备保留年龄特征的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方法。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旨在采用直接转分化技术将各种年龄的PD患者或正常人的皮肤成纤维细胞等非神经细胞高效转化为高纯度的、保留相应年龄/病理特征的多巴胺能神经元。上述通过直接转分化技术获取的功能细胞不仅可保留供体源细胞的年龄特征,还可保留PD患者受影响功能细胞的关键病理特征(当供体源细胞来源于PD患者时),因而在疾病机理研究与新药筛选研发方面具有独特的应用前景。
基于上述目的,在第一方面中,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从非神经细胞转化制备保留年龄特征的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1)构建含有细胞转分化基因组合的病毒载体,并通过转染细胞进行病毒包装;
2)培养供体源细胞,并用经包装的病毒感染经培养的供体源细胞;
3)在诱导分化培养液中诱导所述供体源细胞直接转分化为多巴胺能神经元;以及
4)分离纯化所得的多巴胺能神经元,
其中,所述细胞转分化基因组合包含以下基因的组合:(1)选自NGN1、NGN2和ASCL1中的至少一种基因;(2)选自EN1、FOXA2、LMX1A、LMX1B和NURR1中的至少两种基因;以及任选的(3)选自SOX4和SOX11中的至少一种基因。
在进一步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基因为来源于人或小鼠等其它任何种属的同源基因。
在进一步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病毒载体可选自逆转录病毒载体、慢病毒载体或AAV病毒载体,且各载体中调控表达水平的启动子可选自CMV、CAG、EF1α、PGK、TRE Tight、TRE3G中的任何一种或多种。优选地,所述启动子选自CMV。
在进一步的实施方式中,在病毒载体的构建过程中可以通过不同来源的2A序列(例如,T2A、E2A、P2A、F2A等)或IRES序列来连接上述基因,并可任选地进一步引入绿色或红色荧光报告基因,以便于确定病毒包装质量和滴度、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测定细胞纯度以及用于后续各种具体应用分析等。
在进一步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供体源细胞可以是任何年龄的正常人或患者的皮肤成纤维细胞或其它非神经细胞,如各种干细胞、肺成纤维细胞、包皮成纤维细胞、胶质细胞等。优选地,所述供体源细胞为正常人或患者的皮肤成纤维细胞。
在进一步的实施方式中,在培养供体源细胞的过程中采用合适的包被基质对培养皿等培养容器进行预包被,所述合适的包被基质可选自层粘连蛋白(laminin)、明胶(gelatin)、纤连蛋白(fibronectin)、Matrigel中的至少一种。优选地,所述包被基质为Matrigel。
在进一步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诱导分化培养液含有特定的促进转分化的小分子化合物以及生长因子的组合,所述促进转分化的小分子化合物包含佛司可林(FSK)、cAMP、双丁酰环腺苷酸(DB-cAMP)、RA、LDN-193189(LDN)、SB431542、CHIR99021中的一种以上,优选两种以上;所述生长因子包含bFGF2、FGF8、GDNF中的一种以上。优选地,所述小分子化合物为佛司可林和/或LDN-193189。优选地,所述生长因子为bFGF2。
在进一步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分离纯化是采用本领域常用的消化方法(如胰蛋白酶法等)将转分化后的细胞消化并重悬为单细胞悬浮液,用细胞滤器、流式细胞仪或在明胶包被的培养皿上差异性贴壁等方法分离得到高纯度的多巴胺能神经元。
在第二方面中,本发明提供了采用第一方面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保留年龄特征的多巴胺能神经元。
在第三方面中,本发明提供了在二方面中所述的保留年龄特征的多巴胺能神经元在建立用于筛选PD治疗药物的方法中的用途。
本发明的其它方面由于本文的公开内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
此外,应当理解,在本发明的范围内,本发明的上述各技术特征和在下文(如实施例)中具体描述的各技术特征之间均可互相组合,从而构成新的或优选的技术方案。限于篇幅,在此不再一一累述。
附图说明
图1.为病毒包装时,293T细胞共转染包装质粒以及携带绿色荧光蛋白和目标基因的表达质粒后的转染效率示意图。在293T细胞中质粒转染40小时左右后,几乎所有细胞均表达较高水平的绿色荧光报告基因,转染效率高于90%。图中显示比例尺为50μm。缩写含义(下同):GFP:绿色荧光蛋白;BF:明场图像;Merge:合并后图像。
图2.为人皮肤成纤维细胞感染病毒前后的显微示意图。在66岁正常人的皮肤成纤维细胞中,病毒感染72小时以后,大部分细胞均显示较强的绿色荧光,表明GFP阳性细胞中转化基因表达水平较高,有利于后续高效地转分化为目标神经元。图中白色箭头显示少数未感染病毒或GFP弱表达的皮肤成纤维细胞。图中显示比例尺为50μm。
图3.为人皮肤成纤维细胞感染病毒并在诱导分化培养液中培养共8天后的细胞形态变化示意图。感染了选定基因组合的GFP阳性的皮肤成纤维细胞在特定的诱导分化培养液中逐渐发生形态变化,在感染病毒后第3天左右胞体开始缩小、隆圆,第8天左右长出神经突起(如红色箭头所示),形成明显的神经元形态,转化效率达90%以上。白色箭头显示少数未感染病毒或GFP弱表达的未能转化的皮肤成纤维细胞。图中显示比例尺为50μm。
图4.为诱导生成的人多巴胺能神经元经分离纯化以后的示意图。在感染病毒后第10-14天期间,大部分GFP阳性细胞完全转化为神经元,未转化的皮肤细胞经过分离去除后,神经元的纯度达到99%。图中显示比例尺为50μm。
图5.为分析包被基质对转化效率影响的示意图。选择4种包被基质,即,层粘连蛋白(L)、明胶(G)、纤连蛋白(F)、Matrigel(M),按不同的组合分别加入培养皿中包被过夜,在转分化第10天用荧光显微镜每组分别随机选取5-10个20x视野,统计各视野中GFP阳性的神经细胞数目,然后计算相对于数目最多组的相对转化率以进行对比分析。由图可见,不含包被基质的实验组(-LGFM)几乎没有多巴胺能神经元生成,而以上4种基质单独包被或以≥2种的组合包被均可以获得不同程度的转化效果。
图6.为分析小分子化合物及生长因子的组合对转化效率影响的示意图。选择FSK、RA、LDN、SB431542(SB)、CHIR99021(CHIR)等小分子化合物以及bFGF2、FGF8、GDNF等生长因子,按不同组合加入诱导分化培养液中,在第10天用荧光显微镜每组分别随机选取5-10个20x视野,统计各视野中GFP阳性的神经细胞数目,然后计算相对于数目最多组的相对转化率以进行对比分析。由图可见,在诱导分化培养液中加入以上各种成分时转化效率最高,去掉FSK、LDN或bFGF2后对转化效率的影响最大。
图7.为诱导生成的人多巴胺能神经元表达一般神经元特征蛋白质Tuj1及MAP2的示意图。其中:A)转化生成的人多巴胺能神经元特异性地表达Tuj1;B)转化生成的人多巴胺能神经元特异性地表达MAP2。GFP阳性细胞为转化生成的人多巴胺能神经元。GFP阴性、HST阳性的共培养的小鼠胶质细胞中Tuj1或MAP2染色均为阴性,表明抗体特异性强。图中显示比例尺为50μm。
图8.为诱导生成的人多巴胺能神经元表达神经元突触蛋白SYN1的示意图。GFP阳性细胞为转化生成的人多巴胺能神经元,其明显表达了神经突触蛋白SYN1。GFP阴性、HST阳性的共培养的小鼠胶质细胞中SYN1染色为阴性,表明抗体特异性强。图中显示比例尺为50μm。
图9.为诱导生成的人多巴胺能神经元表达多巴胺能神经元特征性蛋白质TH及DAT的示意图。其中:A)转化生成的人多巴胺能神经元特异性地表达TH;B)转化生成的人多巴胺能神经元特异性地表达DAT。GFP阳性细胞为转化生成的人多巴胺能神经元。GFP阴性、HST阳性的共培养的小鼠胶质细胞中TH或DAT染色均为阴性,表明抗体特异性强。图中显示比例尺为50μm。
图10.为诱导生成的人多巴胺能神经元表达多巴胺能神经元特征性蛋白质VMAT2及DDC的示意图。其中:A)转化生成的人多巴胺能神经元特异性地表达VMAT2;B)转化生成的人多巴胺能神经元特异性地表达DDC。GFP阳性细胞为转化生成的人多巴胺能神经元。GFP阴性、HST阳性的共培养的小鼠胶质细胞中VMAT2或DDC染色均为阴性,表明抗体特异性强。图中显示比例尺为50μm。
图11.为人NGN1基因及蛋白质序列。小鼠或其它种属的NGN1同源基因在本发明直接转分化制备方法中也有与之类似的效果。
图12.为人NGN2基因及蛋白质序列。小鼠或其它种属的NGN2同源基因在本发明直接转分化制备方法中也有与之类似的效果。
图13.为人ASCL1基因及蛋白质序列。小鼠或其它种属的ASCL1同源基因在本发明直接转分化制备方法中也有与之类似的效果。
图14.为人SOX4基因及蛋白质序列。小鼠或其它种属的SOX4同源基因在本发明直接转分化制备方法中也有与之类似的效果。
图15.为人SOX11基因及蛋白质序列。小鼠或其它种属的SOX11同源基因在本发明直接转分化制备方法中也有与之类似的效果。
图16.为人EN1基因及蛋白质序列。小鼠或其它种属的EN1同源基因在本发明直接转分化制备方法中也有与之类似的效果。
图17.为人FOXA2基因及蛋白质序列。小鼠或其它种属的FOXA2同源基因在本发明直接转分化制备方法中也有与之类似的效果。
图18.为人LMX1A基因及蛋白质序列。小鼠或其它种属的LMX1A同源基因在本发明直接转分化制备方法中也有与之类似的效果。
图19.为人LMA1B基因及蛋白质序列。小鼠或其它种属的LMA1B同源基因在本发明直接转分化制备方法中也有与之类似的效果。
图20.为人NURR1基因及蛋白质序列。小鼠或其它种属的NURR1同源基因在本发明直接转分化制备方法中也有与之类似的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为制备保留年龄特征的多巴胺能神经元,本发明根据直接转分化的技术原理,在供体源细胞中通过病毒导入能够决定神经细胞命运及其亚型的关键基因组合,并在适当的转化培养条件下诱导转化生成功能性的多巴胺能神经元。
具体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从非神经细胞转化制备保留年龄特征的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1)构建含有细胞转分化基因组合的病毒载体,并通过转染细胞进行病毒包装;
2)培养供体源细胞,并用经包装的病毒感染经培养的供体源细胞;
3)在诱导分化培养液中诱导所述供体源细胞直接转分化为多巴胺能神经元;以及
4)分离纯化所得的多巴胺能神经元,
其中,所述细胞转分化基因组合包含以下基因的组合:(1)选自NGN1、NGN2和ASCL1中的至少一种基因;(2)选自EN1、FOXA2、LMX1A、LMX1B和NURR1中的至少两种基因;以及任选的(3)选自SOX4和SOX11中的至少一种基因。
其中,NGN1、NGN2和ASCL1基因在SOX4或SOX11的协同作用下对于神经系统发育过程中不同类型神经细胞的分化起决定性的作用,而EN1、FOXA2、LMX1A、LMX1B和NURR1五种基因对特定亚型多巴胺能神经元的特化起决定性的作用。上述基因的各种有效组合可以诱导产生本发明所述的多巴胺能神经元。需要重点强调的是,在上述基因组合中发挥协同作用的SOX4或SOX11可以显著性地使转化效率提高至70%以上,该技术效果是预料不到的。
上述各基因及其蛋白质序列可参见说明书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表以及附图图11-20。
对于上述制备方法,在实际制备应用中可具体包含如下步骤:
a.将上述基因分别构建入商售或自有的逆转录病毒载体、慢病毒载体或AAV病毒载体中,各载体中调控表达水平的启动子可以是CMV,CAG,EF1α,PGK,TRE Tight,TRE3G中的任何一种或多种。同时可以通过不同来源的2A序列(例如,T2A、E2A、P2A、F2A等)或IRES序列来连接上述基因,并可任选地进一步引入绿色或红色荧光报告基因,以便于确定病毒包装质量和滴度,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测定细胞纯度以及用于后续各种具体应用分析。
b.通过细胞转染将上述基因载体分别包装成相应的逆转录病毒、慢病毒或AAV病毒,测定各种病毒的滴度,确定感染供体源细胞的病毒用量,使各种病毒感染率达到50%~100%。
c.将供体源细胞按适当密度接种于层粘连蛋白、明胶、纤连蛋白、Matrigel中的至少一种所预包被的培养皿中。所述供体源细胞可以是任何年龄的正常人或患者的皮肤成纤维细胞或其它非神经细胞,如各种干细胞、肺成纤维细胞、包皮成纤维细胞、胶质细胞等。优选地,所述供体源细胞为正常人或患者的皮肤成纤维细胞。
d.加入适量的病毒进行感染,一段时间(例如24小时)后更换为新鲜的源细胞培养液。
e.确定含有促进转分化的小分子化合物与生长因子的特定诱导分化培养液:在含有0.5%-2%B27,0.5%-2%N2的DMEM/F12/Neurobasal(1∶1∶1或2∶2∶1)基础液中,加入1-20μM FSK,0.1-5μM RA,0.1-1μM LDN,1-10μM SB431542,1-10μM CHIR99021中的一种以上,以及1-200ng/mL bFGF2、FGF8、GDNF中的一种以上的组合。
f.在供体源细胞感染病毒后定期(例如第3、5、7、10天;或每天;或其它不同间隔时间)更换诱导分化培养液。
g.在第10-14天分离纯化带有荧光的多巴胺能神经元,用荧光显微镜分别计数总细胞及神经细胞以确定其纯度。
h.将部分纯化后的多巴胺能神经元接种在预先包被好的培养皿中,用多巴胺能神经细胞培养液继续培养以供鉴定,余下冻存于适于神经细胞的冻存液备储存、运输。
i.对以上制备得到的多巴胺能神经元进行特征鉴定,该鉴定可包含例如以下方面:
A.一般神经元表达的特征蛋白质:Tuj1、MAP2、NeuN,Tau等;
B.神经元突触蛋白质:Synapsin 1(SYN1);
C.多巴胺能神经元特征蛋白质:TH、DAT、DDC、VMAT2等。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具体制备方法仅为更好地阐释本发明,而非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制备需求选择性地调整其中部分步骤的顺序,以及省略其中部分步骤。此外,其中相应步骤中的试剂、时间、浓度以及其他参数等均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这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均是显而易见的。
由上文可知,本发明的制备方法优化了关键的细胞直接转分化基因组合及调控表达水平的启动子,包装可以高效感染各种年龄供体源细胞的病毒,并采用合适的包被基质促进供体源细胞及转化后的神经细胞贴壁生长,并利用含有可以促进转分化的小分子化合物与生长因子的诱导分化培养液,在10-14天内经过若干次更换分化培养液后转分化得到大量的多巴胺能神经元,最后经过分离纯化获得高纯度的多巴胺能神经元。
本发明制备方法所具有的独特优势列举如下:
1.简单:供体源细胞感染病毒以后,只需更换诱导分化培养液若干次(例如4次)即可,无需进行繁琐操作;
2.快速:仅需10-14天即可获得大量目标产品;
3.成本低:相比于iPSC技术,无需长期每日更换昂贵的培养液(iPSC的培养液非常昂贵);
4.转化效率高,对感染病毒(GFP阳性)的各种年龄皮肤细胞的转化效率高达90%以上;
5.收率高:仅需1-2个100mm培养皿即可获得百万数量级的经纯化多巴胺能神经细胞;
6.分离纯化简单、产品纯度高,经纯化的多巴胺能神经细胞可达90%以上纯度;
7.制得的多巴胺能神经细胞符合PD患者的发病年龄与病理特征;
8.制得的多巴胺能神经细胞可以有效冻存、复苏,液氮冻存可达半年以上,复苏存活率达到90%;
9.制得的多巴胺能神经细胞可以短期或长期培养,最长可培养3个月以上;
10.制得的多巴胺能神经细胞适用于作为细胞病理模型,研究发病机制、药物作用机制、筛选研发药物及开发基因疗法,或用于化合物毒性测试等;
11.可用于快速建立大样本正常及患者人群的多巴胺能神经细胞库,用以支持大数据分析以及精准疗法开发。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实施例
实施例1从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快速、高效地制备高纯度的多巴胺能神经元
1.材料
1)细胞:用于病毒包装的293T细胞购自和元生物技术(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人皮肤成纤维细胞AG08517购自Genetic Cell Repository(Coriell Institute for MedicalResearch,NJ,USA)。将293T及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用含10-20%FBS及1×P/S双抗的高糖DMEM培养液进行培养。
2)仪器设备与试剂:
A.CO2细胞培养箱(Thermo BB15);超净工作台(苏州净化,SW-CJ-2FD);荧光显微镜(Thermo EVOS M5000);超低温冰箱(Thermo 900系列-902);高速冷冻离心机(湘仪TGL-20M);常温高速离心机(Eppendorf5424);
B.智能高压蒸汽灭菌器(上海申安LDZM-80KCS);美国SHELLAB干燥箱(CE3F-2);电热数显恒温水浴锅(力辰HH-2);
C.BIO-RAD梯度PCR仪(S 1000);BIO-RAD电泳仪(PowerPac HC);紫外割胶分析仪(君意JY02);隔水式培养箱(上海一恒GHP-9080);恒温振荡器(上海一恒,THZ-98C);
D.DMEM,F12(Hyclone);FBS,Neurobasal,B27,N2,胰蛋白酶,DMSO(Invitrogen);明胶,纤连蛋白,层粘连蛋白,Matrigel(BD);佛司可林,RA,LDN-193189.HCl,CHIR99021,SB431542(Selleck);bFGF2,FGF8,GDNF(Peprotech);Lipofectamine2000(Invitrogen);PEI(Polysciences);系列DNA限制性内切酶(Neb),QIAGEN Plasmid Midi试剂盒(100),Zymoclean Gel DNA回收试剂盒,60mm培养皿,100mm培养皿,24-MTP,48-MTP,96-MTP,细胞冻存管(康宁);其它化学试剂(Sigma)等。
2.制备方法
1)质粒构建:将NGN2、ASCL1、LMX1B、NURR1及SOX11基因分别构建入慢病毒载体,载体中调控基因表达水平的启动子采用CMV。同时通过IRES序列引入绿色荧光报告基因,以便于确定病毒包装质量和滴度,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测定细胞纯度及用于后续各种具体应用。
2)病毒包装:将携有上述基因的各质粒与pRSV、pMDLg及pVSV-G按本领域常用比例与转染试剂PEI混合,加入24小时前预种的293T细胞中转染过夜,更换新鲜培养液,24小时后收集含有病毒的上清液并加入新鲜培养液,再24小时后重复收集一次,合并两次病毒液后用0.45μm的滤器过滤除去死细胞及其碎片,加入凝聚胺至终浓度1-12μg/mL,用少量测定病毒滴度,其余储存于4℃冰箱备用。质粒转染效率可以通过随机选择5-10个20x视野,分别统计各视野中的总细胞数以及GFP阳性细胞数,计算各视野GFP阳性细胞比例,然后取平均值而获得。在293T细胞中40小时左右质粒转染效率高达90%,参见附图图1,可以确保获得高滴度的病毒液。
3)皮肤成纤维细胞培养及感染:先用DMEM或PBS按1∶50至1∶2000间的任何比例稀释Matrigel,并加入0.1-20μg/mL层粘连蛋白,预包被培养皿过夜。然后将皮肤成纤维细胞按适当密度预种于培养皿中过夜。在皮肤成纤维细胞培养液中加入适量的携有基因的病毒,混匀后在培养箱中继续培养过夜,将含病毒的培养液直接吸入含有消毒液的废液瓶,在细胞培养皿中沿壁迅速小心加入新鲜的皮肤成纤维细胞培养液。病毒感染率可以通过随机选择5-10个20x视野,分别统计各视野中的总细胞数以及GFP阳性细胞数,计算各视野GFP阳性细胞比例,然后取平均值而获得。通过在成年或老年皮肤成纤维细胞中调整病毒用量,可使病毒感染率在72小时左右高达70%以上,参见附图图2,从而确保感染病毒的细胞可高效地转化为多巴胺能神经元。
4)直接诱导转分化:感染48小时后,将培养液直接吸入含有消毒液的废液瓶,在细胞培养皿中沿壁小心加入含有促进转分化的小分子化合物与生长因子的诱导分化培养液。然后间隔1-2天换液。所述诱导分化培养液的组成为:在含有0.5%-2%B27、0.5%-2%N2的DMEM/F12/Neurobasal(1∶1∶1或2∶2∶1)基础液中,加入1-20μM FSK、0.1-5μM RA、1-10μMSB431542和0.1-1μM LDN,以及1-200ng/mL bFGF2、FGF8和GDNF。
5)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分离纯化:10天左右即可看到大量转化的多巴胺能神经元,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更为清晰。采用细胞滤器及在明胶包被的培养皿上差异性贴壁进行分离纯化。纯化后的多巴胺能神经元通过细胞计数器和荧光显微镜分别统计获得总细胞数及GFP阳性的神经细胞数目,三次重复计算得出纯度高达99%,转化效率高达90%,参见附图图4。将少量纯化后的多巴胺能神经元接种在预先包被好的培养皿中用多巴胺能神经细胞培养液继续培养以供鉴定。
6)冻存及运输:按照常规细胞冻存方法操作,将多巴胺能神经元按每管50万或100万个细胞冻存于适于神经细胞的专用冻存液备储存、运输。
3.表征
在适宜的时间(如15dpi、20dpi或培养期间其它任何时间),采用4%PFA在室温下固定小鼠皮层胶质细胞预先包被的盖玻片上培养的多巴胺能神经元10-20分钟后,用含有0.1-0.2%Triton X-100及3-5%BSA的PBS缓冲液封闭约0.5-2小时。然后在同样的缓冲液中稀释待分析特征蛋白质的抗体,将其加入细胞中并于4℃下孵育过夜,洗涤5分钟2-3次后,加入经稀释的带有荧光素的相应二抗,在室温下孵育0.5-1小时,洗涤5分钟2-3次后,再用1μg/mL Hoechst33258(HST)室温共染10分钟,洗涤后用载玻片封片处理。采用EVOS荧光显微镜或共聚焦荧光显微镜,分析多巴胺能神经元有无表达一般神经元特征蛋白质(Tuj1及MAP2)、神经突触蛋白质(SYN1)、多巴胺能神经元特征蛋白质(TH、DAT、VMAT2、DDC)等。抗体来源及稀释度参见表2,分析结果分别参见附图图7(Tuj1及MAP2)、图8(SYN1)、图9(TH及DAT)以及图10(VMAT2及DDC)。上述结果表明,采用实施例1技术制备的多巴胺能神经元不仅表达了一般神经元的特征蛋白质、神经突触蛋白质,还特异性地表达了多巴胺能神经元的特征蛋白质。
表2.多巴胺能神经元鉴定分析抗体来源及稀释比例
检测蛋白质 公司 产品号 稀释度
Tuj Covance PRB-435P 1∶1000
MAP2 Sigma M4403 1∶300
SYN1 Cell Signaling 5297S 1∶200
TH GeneTex GTX113016 1∶1000
DAT Millipore MAB369 1∶500
VMAT2 Millipore AB1598P 1∶100
DDC Abcam ab3905 1∶200
实施例2从人胚胎肺成纤维细胞快速、高效地制备高纯度的多巴胺能神经元
1.材料
人胚胎肺成纤维细胞MRC-5购自和元生物技术(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其余材料同实施例1(略)。
2.制备方法
1)质粒构建:将ASCL1、LMX1a、NURR1及SOX4基因分别构建入逆转录病毒载体,载体中调控基因表达水平的启动子采用CMV。同时通过T2A序列引入绿色荧光报告基因,以便于确定病毒包装质量和滴度,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测定细胞纯度及用于后续各种具体应用。
2)病毒包装:将携有上述基因的各质粒与pGP及pVSV-G按本领域常用比例与转染试剂Lipofectamine2000混合,加入24小时前预种的293T细胞中转染过夜,更换新鲜培养液,24小时后收集含有病毒的上清液并加入新鲜培养液,再24小时后重复收集一次,合并两次病毒液后用0.45μm的滤器过滤除去死细胞及其碎片,加入凝聚胺至终浓度1-12μg/mL,用少量测定病毒滴度,其余储存于4℃冰箱备用。质粒转染效率可以通过随机选择5-10个20x视野,分别统计各视野中的总细胞数以及GFP阳性细胞数,计算各视野GFP阳性细胞比例,然后取平均值而获得。在293T细胞中40小时左右质粒转染效率高达90%。
3)MRC-5成纤维细胞培养及感染:先用0.1-20μg/mL层粘连蛋白与纤连蛋白预包被培养皿过夜。然后将MRC-5成纤维细胞按适当密度预种于培养皿中过夜。在MRC-5成纤维细胞培养液中加入适量的携有基因的病毒,混匀后在培养箱中继续培养过夜,将含病毒的培养液直接吸入含有消毒液的废液瓶,在细胞培养皿中沿壁迅速小心加入新鲜的MRC-5成纤维细胞培养液。病毒感染率可以通过随机选择5-10个20x视野,分别统计各视野中的总细胞数以及GFP阳性细胞数,计算各视野GFP阳性细胞比例,然后取平均值而获得。通过在MRC-5成纤维细胞中调整病毒用量,可使病毒感染率在72小时左右高达70%。
4)直接诱导转分化:感染48小时后,将培养液直接吸入含有消毒液的废液瓶,在细胞培养皿中沿壁小心加入含有促进转分化的小分子化合物与生长因子的诱导分化培养液。然后间隔1-2天换液。所述诱导分化培养液的组成为:在含有0.5%-2%B27、0.5%-2%N2的DMEM/F12/Neurobasal(1∶1∶1或2∶2∶1)基础液中,加入1-20μM FSK和0.1-1μM LDN,以及1-200ng/mL GDNF。
5)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分离纯化:10天左右即可看到大量转化的多巴胺能神经元,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更为清晰。采用细胞滤器及在明胶包被的培养皿上差异性贴壁进行分离纯化。纯化后的多巴胺能神经元通过细胞计数器和荧光显微镜分别统计获得总细胞数及GFP阳性的神经细胞数目,三次重复计算得出纯度高达90%,转化效率高达90%。将少量纯化后的多巴胺能神经元接种在预先包被好的培养皿中用多巴胺能神经细胞培养液继续培养以供鉴定。
3.表征
采用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法,采用EVOS荧光显微镜或共聚焦荧光显微镜,分析制得的多巴胺能神经元有无表达一般神经元特征蛋白质(Tuj1及MAP2)、神经突触蛋白质(SYN1)以及多巴胺能神经元特征蛋白质(TH、DAT、VMAT2、DDC)等。分析结果同样表明,采用实施例2技术制备的多巴胺能神经元不仅表达了一般神经元的特征蛋白质、神经突触蛋白质,还特异性地表达了多巴胺能神经元的特征蛋白质。
实施例3从人包皮成纤维细胞快速、高效地制备高纯度的多巴胺能神经元
1.材料
人包皮成纤维细胞BJ(CRL-2522)购自美国ATCC公司。其余材料同实施例1(略)。
2.制备方法
1)质粒构建:将NGN1、ASCL1、EN1、LMX1B、NURR1及SOX11基因分别构建入慢病毒载体,载体中调控ASCL1基因表达水平的启动子采用CMV,调控其它基因表达水平的启动子采用PGK。同时在ASCL1基因终止密码子前通过T2A序列引入绿色荧光报告基因,以便于确定病毒包装质量和滴度,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测定细胞纯度及用于后续各种具体应用。
2)病毒包装:将携有上述基因的各质粒与pRSV、pMDLg及pVSV-G按本领域常用比例与转染试剂PEI混合,加入24小时前预种的293T细胞中转染过夜,更换新鲜培养液,24小时后收集含有病毒的上清液并加入新鲜培养液,再24小时后重复收集一次,合并两次病毒液后用0.45μm的滤器过滤除去死细胞及其碎片,加入凝聚胺至终浓度1-12μg/mL,用少量测定病毒滴度,其余储存于4℃冰箱备用。质粒转染效率可以通过随机选择5-10个20x视野,分别统计各视野中的总细胞数以及GFP阳性细胞数,计算各视野GFP阳性细胞比例,然后取平均值而获得。在293T细胞中40小时左右质粒转染效率高达90%。
3)BJ成纤维细胞培养及感染:先用DMEM或PBS按1∶50至1∶2000间的任何比例稀释Matrigel,预包被培养皿过夜。然后将BJ成纤维细胞按适当密度预种于培养皿中过夜。在BJ成纤维细胞培养液中加入适量的携有基因的病毒,混匀后在培养箱中继续培养过夜,将含病毒的培养液直接吸入含有消毒液的废液瓶,在细胞培养皿中沿壁迅速小心加入新鲜的BJ成纤维细胞培养液。病毒感染率可以通过随机选择5-10个20x视野,分别统计各视野中的总细胞数以及GFP阳性细胞数,计算各视野GFP阳性细胞比例,然后取平均值而获得。通过在BJ成纤维细胞中调整病毒用量,可使病毒感染率在72小时左右高达70%。
4)直接诱导转分化:感染48小时后,将培养液直接吸入含有消毒液的废液瓶,在细胞培养皿中沿壁小心加入含有促进转分化的小分子化合物与生长因子的诱导分化培养液。然后间隔1-2天换液。所述诱导分化培养液的组成为:在含有0.5%-2%B27、0.5%-2%N2的DMEM/F12/Neurobasal(1∶1∶1或2∶2∶1)基础液中,加入1-20μM FSK和0.1-1μM LDN,以及1-200ng/mL bFGF2、FGF8和GDNF。
5)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分离纯化:10天左右即可看到大量转化的多巴胺能神经元,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更为清晰。采用细胞滤器及流式细胞仪进行分离纯化。纯化后的多巴胺能神经元通过细胞计数器和荧光显微镜分别统计获得总细胞数及GFP阳性的神经细胞数目,三次重复计算得出纯度高达90%,转化效率高达90%。将少量纯化后的多巴胺能神经元接种在预先包被好的培养皿中用多巴胺能神经细胞培养液继续培养以供鉴定。
3.表征
采用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法,采用EVOS荧光显微镜或共聚焦荧光显微镜,分析制得的多巴胺能神经元有无表达一般神经元特征蛋白质(Tuj1及MAP2)、神经突触蛋白质(SYN1)以及多巴胺能神经元特征蛋白质(TH、DAT、VMAT2、DDC)等。分析结果同样表明,采用实施例3技术制备的多巴胺能神经元不仅表达了一般神经元的特征蛋白质、神经突触蛋白质,还特异性地表达了多巴胺能神经元的特征蛋白质。
实施例4包被基质的选择研究
一般的细胞培养皿在没有预先包被的情况下对皮肤成纤维细胞的贴壁生长没有明显影响,可是在感染病毒后,细胞会从玻璃介质上脱落,因此应针对所用培养皿选择合适的包被条件以促进细胞在转分化过程中的贴壁生长。重要的是,包被基质的选择对转分化期间诱导生成的神经细胞的贴壁生长、存活至关重要,是提高转化效率的重要前提。
因此,本实施例选择了4种成纤维细胞或神经细胞的包被基质:层粘连蛋白(L)、明胶(G)、纤连蛋白(F)、Matrigel(M),按不同的组合分别加入培养皿中包被过夜,在转分化第10天用荧光显微镜每组分别随机选取5-10个20x视野,统计各视野中GFP阳性的神经细胞数目,然后计算相对于数目最多组的相对转化率以进行对比分析。由图5可见,不含包被基质的实验组(-LGFM)几乎没有多巴胺能神经元生成,而以上4种基质单独包被或以≥2种的组合包被均可以获得不同程度的转化率。在单独包被的情况下,Matrigel相比其它包被基质导致了最高的转化效率。因此,在实际制备过程中可以参考成本、效率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包被基质。
实施例5诱导分化培养液中小分子化合物和生长因子的选择研究
本实施例考察了不同小分子化合物以及生长因子对转分化效率的影响。按实施例1所述条件进行转分化实验,选择FSK、RA、LDN、SB431542(SB)、CHIR99021(CHIR)等小分子化合物以及bFGF2、FGF8、GDNF等生长因子,按不同组合加入诱导分化培养液中,在第10天用荧光显微镜每组分别随机选取5-10个20x视野,统计各视野中GFP阳性的神经细胞数目,然后计算相对于数目最多组的相对转化率以进行对比分析。由图6可见,在诱导分化培养液中加入以上全部成分(ALL)时转化效率最高,去掉FSK、LDN或bFGF2后对转化效率的影响最大。因此,在实际制备过程中可以参考成本、效率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小分子化合物及生长因子组合。
实施例6多巴胺能神经元在PD新药筛选中的应用
先将若干96孔培养板按上述方法预包被过夜,取出一管冻存神经细胞,在水浴中小心快速解冻复苏,按适当密度接种后,把预先准备好的待筛选化合物加入预先设计好的各孔中(应含溶剂对照、阳性对照等),轻轻混匀后,放回细胞培养箱中,培养适当时间后,按照适宜的方法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确定有效化合物。最优活性化合物可以进一步采用多巴胺能神经元来研究其作用机制、明确主要作用靶点、优化结构以改善成药性、并利用作用靶点开发潜在的基因疗法等。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的详细说明,然而,应当理解的是,以上所述实施例无意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Figure ISA0000187216260000011
Figure ISA0000187216260000021
Figure ISA0000187216260000031
Figure ISA0000187216260000041
Figure ISA0000187216260000051
Figure ISA0000187216260000061
Figure ISA0000187216260000071
Figure ISA0000187216260000081
Figure ISA0000187216260000091
Figure ISA0000187216260000101
Figure ISA0000187216260000111
Figure ISA0000187216260000121
Figure ISA0000187216260000131
Figure ISA0000187216260000141
Figure ISA0000187216260000151
Figure ISA0000187216260000161
Figure ISA0000187216260000171
Figure ISA0000187216260000181
Figure ISA0000187216260000191
Figure ISA0000187216260000201
Figure ISA0000187216260000211
Figure ISA0000187216260000221

Claims (8)

1.一种从非神经细胞的供体源细胞转化制备保留供体源细胞年龄特征的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1)构建含有细胞转分化基因组合的病毒载体,并通过转染细胞进行病毒包装;
2)培养供体源细胞,并用经包装的病毒感染经培养的供体源细胞;
3)在诱导分化培养液中诱导所述供体源细胞直接转分化为多巴胺能神经元;以及
4)分离纯化所得的多巴胺能神经元,
其中,所述细胞转分化基因组合包含以下基因的组合:(1)选自NGN1、NGN2和ASCL1中的至少一种基因;(2)选自EN1、FOXA2、LMX1A、LMX1B和NURR1中的至少两种基因;以及(3)选自SOX4和SOX11中的至少一种基因;
所述病毒载体选自逆转录病毒载体或慢病毒载体;
其中所述供体源细胞为任何年龄的正常人或患者的皮肤成纤维细胞或肺成纤维细胞或包皮成纤维细胞;
其中所述诱导分化培养液含有促进转分化的小分子化合物以及生长因子的组合,所述促进转分化的小分子化合物包含佛司可林、环磷酸腺苷、双丁酰环腺苷酸、视黄酸、LDN-193189、SB431542、CHIR99021中的一种以上;所述生长因子包含bFGF2、FGF8、GDNF中的一种以上。
2.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基因为来源于人和小鼠及其同源基因。
3.权利要求1-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载体中调控表达水平的启动子选自CMV、CAG、EF1α、PGK、TRETight、TRE3G中的任何一种或多种。
4.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在病毒载体的构建过程中可通过不同来源的2A序列或IRES序列来连接上述基因,并可任选地进一步引入荧光报告基因。
5.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在培养供体源细胞的过程中采用合适的包被基质对培养容器进行预包被,所述合适的包被基质选自层粘连蛋白、明胶、纤连蛋白、基质胶中的至少一种。
6.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分离纯化是将转分化后的细胞消化并重悬为单细胞悬浮液,用细胞滤器、流式细胞仪或在明胶包被的培养皿上差异性贴壁方法以分离得到高纯度的多巴胺能神经元。
7.采用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制备得到的保留年龄特征的多巴胺能神经元。
8.权利要求7所述的保留年龄特征的多巴胺能神经元在建立用于筛选帕金森氏症治疗药物的方法中的用途。
CN201910716166.6A 2019-08-05 2019-08-05 一种从非神经细胞转化制备保留年龄特征的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方法 Active CN11232266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16166.6A CN112322660B (zh) 2019-08-05 2019-08-05 一种从非神经细胞转化制备保留年龄特征的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16166.6A CN112322660B (zh) 2019-08-05 2019-08-05 一种从非神经细胞转化制备保留年龄特征的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22660A CN112322660A (zh) 2021-02-05
CN112322660B true CN112322660B (zh) 2022-03-04

Family

ID=743195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716166.6A Active CN112322660B (zh) 2019-08-05 2019-08-05 一种从非神经细胞转化制备保留年龄特征的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32266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43711B (zh) * 2021-11-05 2022-07-01 宁波易赛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从非神经元细胞转化制备中型棘突神经元的方法及用途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652128A1 (en) * 2010-12-13 2013-10-23 Ospedale San Raffaele S.r.l. Method to generate dopaminergic neurons from mouse and human cells
CN103031335A (zh) * 2011-10-09 2013-04-10 李川源 直接从人成纤维细胞诱导产生多巴胺样神经元的方法及应用
KR101816103B1 (ko) * 2015-04-13 2018-01-08 고려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소분자 화합물을 이용한 인간 섬유아세포를 신경줄기세포로 직접 전환하는 방법
CN108060120B (zh) * 2016-11-07 2022-11-04 云南济慈再生医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用于分化的细胞重编程的小分子化合物组合、试剂盒及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22660A (zh) 2021-02-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644851B2 (ja) 幹細胞微粒子
CN110396499B (zh) 一种诱导神经干细胞的方法及其应用
US20160237403A1 (en) Method of producing retinal pigment epithelial cell
Barretto et al. ASCL1-and DLX2-induced GABAergic neurons from hiPSC-derived NPCs
JP2016507550A (ja) 微粒子の製造方法
JP2016513095A (ja) 幹細胞微粒子及びmiRNA
JP2015529450A (ja) 幹細胞微粒子
WO2011091048A1 (en) Direct conversion of cells to cells of other lineages
Bansal et al. Chemical induced conversion of mouse fibroblasts and human 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 into skeletal muscle-like cells
Hook et al. Non-immortalized human neural stem (NS) cells as a scalable platform for cellular assays
CN112322660B (zh) 一种从非神经细胞转化制备保留年龄特征的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方法
CN112322659B (zh) 一种从非神经细胞转化制备保留年龄特征的基底前脑胆碱能神经元的方法
Akter et al. Generation of highly pure motor neurons from human 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
CN108865997B (zh) 一种用于体外培养星形胶质细胞的培养基及培养方法
Sepehrimanesh et al. Direct conversion of adult fibroblasts into motor neurons
US20200140812A1 (en) Novel methods for the generation and use of human induced neural border stem cells
Itoh Culture of oligodendrocyte precursor cells (NG2+/O1−) and oligodendrocytes (NG2−/O1+) from embryonic rat cerebrum
Wu et al. Transcription factor-mediated differentiation of motor neurons from human pluripotent stem cells
CN114262688B (zh) 一种从非神经细胞转化制备保留年龄特征的抑制性中间神经元的方法
CN113943711B (zh) 从非神经元细胞转化制备中型棘突神经元的方法及用途
CN114262687A (zh) 一种从非神经细胞转化制备保留年龄特征的人源性背根节神经元的方法
CN113621581B (zh) Tert过表达星形胶质细胞培养液及在促进髓鞘形成中的应用
CN113337469B (zh) 星形胶质细胞亚群及其分离纯化方法和应用
Chen et al. Preparation of astrocytes by directed differentiation of pluripotent stem cells and somatic cell transdifferentiation
CN107250350A (zh) 持续维持运动神经元前驱细胞生长的方法及医药组合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