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319359A - 一种汽车尾灯的安装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车尾灯的安装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319359A
CN112319359A CN202011195826.XA CN202011195826A CN112319359A CN 112319359 A CN112319359 A CN 112319359A CN 202011195826 A CN202011195826 A CN 202011195826A CN 112319359 A CN112319359 A CN 11231935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lf
vehicle body
tail lamp
adjusting
outer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19582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319359B (zh
Inventor
刘昭
刘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Leapmoto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Leapmoto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Leapmoto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Leapmoto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195826.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319359B/zh
Publication of CN1123193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1935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31935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1935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QARRANGEMENT OF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 B60Q1/00Arrangement of optical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 B60Q1/26Arrangement of optical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the devices being primarily intended to indicate the vehicle, or parts thereof, or to give signals, to other traffic
    • B60Q1/30Arrangement of optical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the devices being primarily intended to indicate the vehicle, or parts thereof, or to give signals, to other traffic for indicating rear of vehicle, e.g. by means of reflecting surfaces
    • B60Q1/302Arrangement of optical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the devices being primarily intended to indicate the vehicle, or parts thereof, or to give signals, to other traffic for indicating rear of vehicle, e.g. by means of reflecting surfaces mounted in the vicinity, e.g. in the middle, of a rear window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ighting Device Outwards From Vehicle And Optical Sign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尾灯的安装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先将尾灯放进车身的安装槽内,尾灯的外壳体底面设置若干调节螺栓,调节螺栓与外壳体螺纹连接的深度为h1,调节螺栓端部穿过安装槽内的螺栓通孔后与紧固螺母螺纹连接;用测量工具检测外壳体表面与车身表面的高度差∆h;如果∆h小于等于外壳体表面与车身表面允许的高度差,则结束安装,否则,取出尾灯,并修正调节螺栓与外壳体螺纹连接的深度,修正量为∆h,修正后的深度为h2,h2=h1+∆h;重新将尾灯放进车身的安装槽内,使螺纹固定段穿过车身的安装槽内对应的螺栓通孔后与紧固螺母螺纹连接。本发明可方便地使尾灯组件的塑料壳体表面和车身表面的高度一致,并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制造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汽车尾灯的安装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尾灯的安装方法。
背景技术
在电动汽车制造时,我们需要时车身的外表面与汽车的尾灯组件的塑料壳体表面具有相同的高度,避免因高度差影响整车的外观。可以理解的是,尾灯组件的塑料壳体的尺寸精度较高,相应的形状偏差较小,而钣金成型的白车身的尺寸精度较低,相应的形状偏差较大。为此,在现有技术中,人们通常采用如下两种方法实现尾灯组件与车身外表的高度一致。第一种方法是采用高精度的模具加工成型高精度的白车身,以确保白车身具有较高的尺寸精度和较小的形状偏差。但是该方法存在工艺复杂、制造成本高等缺陷:第二种方法是适当地增大白车身用于装配尾灯组件的型腔的深度尺寸,在装配尾灯组件时,如果车身外表面高于尾灯组件的塑料壳体表面,可通过钣金工艺手工敲击车身表面的方法,矫正车身表面的高度。但是该方法存在对操作人员的技术要求高,车身表面容易因敲击出现瑕疵,从而影响整车外观的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汽车尾灯的安装方法,既可方便地确定尾灯组件的塑料壳体表面和车身表面的高度差,又可方便地使尾灯组件的塑料壳体表面和车身表面的高度一致,从而确保整车的美观度,并提高生产效率,有利降低制造成本。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汽车尾灯的安装方法,所述尾灯包括外壳体、设置在外壳体内的发光组件,车身上设有用于安装尾灯的安装槽,包括如下步骤:
a. 将尾灯放进车身的安装槽内,所述尾灯的外壳体底面设置至少三个轴线与X方向平行的调节螺栓,此时调节螺栓与外壳体螺纹连接的深度为h1,所述调节螺栓的端部设有缩小的螺纹固定段,所述螺纹固定段穿过车身的安装槽内对应的螺栓通孔后与紧固螺母螺纹连接;
b. 用测量工具检测外壳体表面与车身表面的高度差∆h;
c. 如果∆h小于等于外壳体表面与车身表面允许的高度差,则结束安装,否则,取出尾灯,并修正调节螺栓与外壳体螺纹连接的深度,修正量为∆h,修正后的深度为h2,并且h2=h1+∆h;
d. 重新将尾灯放进车身的安装槽内,使螺纹固定段穿过车身的安装槽内对应的螺栓通孔后与紧固螺母螺纹连接。
首先,本发明在尾灯的外壳体底面螺纹连接至少三个调节螺栓,这样,当我们将尾灯安装到车身的安装槽内时,可用测量工具检测外壳体表面与车身表面的高度差∆h,然后相应地修正调节螺栓与外壳体螺纹连接的深度,并重新将尾灯安装到车身的安装槽内,进而改变尾灯在安装槽内的位置,以确保外壳体表面与车身表面的高度保持一致,此时,调节螺栓的螺纹固定段穿过车身的安装槽内对应的螺栓通孔后与紧固螺母螺纹连接,从而使尾灯可靠地固定在车身的安装槽内。
需要说明的是,我们应使调节螺栓与外壳体螺纹连接的深度可正、反两个方向调节,当∆h为正值时,外壳体表面高于车身表面,我们只需加深调节螺栓与外壳体螺纹连接的深度,即可降低外壳体表面的高度,从而使外壳体表面高与车身表面齐平;当∆h为负值时,外壳体表面低于车身表面,我们只需使调节螺栓与外壳体螺纹连接的深度变浅,即可增加外壳体表面的高度,从而使外壳体表面与车身表面齐平。
也就是说,本发明只需调整调节螺栓的连接深度,即可确保外壳体表面与车身表面齐平,从而确保整车的美观度,并且方法简单,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制造成本。
作为优选,在调节螺栓与外壳体连接的根部设有径向外凸的法兰盘,调节螺栓与外壳体连接一端套设有若干厚度为h3的调节垫片,如果步骤b中的高度差∆h为正值,在步骤c中,去除n个套设在调节螺栓上的调节垫片,并且n =∆h/h3;如果步骤b中的高度差∆h为负值,在步骤c中,增加n个套设在调节螺栓上的调节垫片,并且n =∆h/h3。
在本方案中,我们可通过简单地增减调节垫片的数量,即可方便地调整调节螺栓的连接深度。当然,我们可尽量减小调节垫片的厚度,以便最大限度地减小调节后的实际高度与所需高度之间的偏差。
作为优选,所述外壳体上设有调节螺柱,调节螺柱内嵌设有正多棱柱形的调节螺母,所述调节螺栓与调节螺母螺纹连接。
正多棱柱形的调节螺母有利于提升调节螺母与调节螺柱的结合强度,避免调节螺母产生转动。可以理解的是,调节螺栓可与调节螺母进行多次反复调节,避免出现滑牙现象,确保尾灯在车身安装槽内的可靠连接。
作为优选,尾灯的外壳体表面与车身表面的允许高度差为h0,并且0.5h0≤h3≤h0,当n等于n1+δ时,其中的n1为整数,δ为小数,如果δ≤0.4,则n=n1;如果δ≥0.5,则n=n1+1。
可以理解的是,当我们减小调节垫片的厚度时,可提升外壳体高度调节的精度,但是需要增加调节垫片的数量,增加调节的复杂程度。为此,本发明使调节垫片的厚度控制在如下范围内:0.5h0≤h3≤h0,当余数δ≤0.4时,使n=n1;当余数δ≥0.5,使n=n1+1,从而在确保调节精度的前提下,简化调节方法。
作为优选,所述测量工具包括前端可插入尾灯外壳体与车身安装槽之间的配合缝隙内的插杆、设置在插杆尾端的内齿轮、与内齿轮同轴连接的表头,所述插杆上还设有半圆形的外齿圈,所述外齿圈的中心转动连接在插杆的中部,所述内齿轮与外齿圈啮合,在步骤b中,当∆h=0时,插杆与外齿圈底边垂直,当∆h≠0时,所述表头显示∆h。
测量时,我们可将插杆插入尾灯外壳体与车身安装槽之间的配合缝隙内,并使外齿圈底边贴靠配合缝隙一侧的尾灯外壳体表面与另一侧的车身表面。当尾灯外壳体表面与车身表面齐平、即∆h=0时,插杆与外齿圈底边处于垂直状态;当尾灯外壳体表面与车身表面存在高度差、即∆h≠0时,外齿圈产生转动,从而带动内齿轮转动,此时,与内齿轮同轴连接的数字式表头即可显示相应的高度差∆h。
需要说明的是,当尾灯外壳体表面高于车身表面、即∆h为正值时,表头的指针顺时针转动;当尾灯外壳体表面低于车身表面、即∆h为负值时,表头的指针逆时针转动,从而可方便地判断尾灯外壳体表面的高低。
此外,由于外齿圈与内齿轮之间可形成较大的传动比,因此可放大表头指针的转动,从而有利于提升表头的显示精度。
作为优选,所述外齿圈的两侧与插杆的上端之间分别连接有拉簧,从而使所述外齿圈弹性定位在底边与插杆垂直的状态。
插杆两侧的拉簧可使外齿圈弹性定位在底边与插杆垂直的状态。当测试完毕后,拉簧可使外齿圈自动复位,从而方便操作。
作为优选,所述插杆的中部固设有管状的转动轴,转动轴内设有可转动的自锁轴,外齿圈的中心设有套筒,所述套筒可转动地套设在转动轴上,所述转动轴的圆周面上设有V形槽和扇形槽,V形槽与套筒内侧壁之间形成容纳空腔,在容纳空腔内设有可自由活动的自锁滚珠,在自锁轴上设有可转动地位于扇形槽内的径向拨杆,所述自锁滚珠套设在径向拨杆上,所述自锁轴与转动轴之间设有弹性定位结构,从而使自锁轴弹性地定位在起始位置,此时的径向拨杆、自锁滚珠位于V形槽的正中位置,在步骤b中,当∆h≠0时,外齿圈带动套筒相对转动轴正向转动,此时将自锁轴在相反方向上转动,径向拨杆带动自锁滚珠转动并紧密贴靠V形槽和套筒的内侧壁,自锁滚珠使套筒相对转动轴反向自锁。
在本方案中,V形槽与套筒内侧壁之间形成可容纳自锁滚珠的容纳空腔,并且自锁滚珠可在容纳空腔内自由活动,而外齿圈通过套筒与固设在插杆上的转动轴转动连接,因此,当插杆插入尾灯外壳体与车身安装槽之间的配合缝隙内、并且尾灯外壳体表面与车身表面之间存在高度差时,外齿圈会发生转动,表头则显示相应的高度差∆h。此时,我们可相应地转动设置在转动轴内的自锁轴,自锁轴通过径向拨杆带动自锁滚珠在容纳空腔内转动,进而使自锁滚珠紧密贴靠V形槽与套筒内侧壁,此时的自锁滚珠、V形槽、套筒内侧壁即构成一个超越式离合器结构,从而有有效地避免外齿圈发生反向转动,有利于表头指针的定位,方便操作人员读取测量数据。当测量完毕后,只需反向转动自锁轴,使自锁滚珠回复到容纳空腔中部,此时的自锁滚珠即可在容纳空腔内自由活动。
可以理解的是,我们可根据外齿圈的转动方向相应地调整自锁转轴的转动方向,从而使自锁滚珠分别定位在V形槽的两侧。
需要说明的是,我们可在自锁轴上径向地设置盲孔,盲孔内设有弹簧,盲孔的开口处设置定位钢珠,而转动轴内侧壁上设置圆锥形的凹坑,压簧使定位钢珠弹性地定位在凹坑内,从而在自锁轴与转动轴之间形成弹性定位结构。当我们转动自锁轴时,圆锥形的凹坑即可对定位钢珠形成挤压,使定位钢珠回退到盲孔内,此时的自锁轴即可相对转动轴转动;当定位钢珠落入凹坑内时,压簧推挤定位钢珠,从而可避免自锁轴相对转动轴自由转动,确保自锁轴定位在起始位置。
作为优选,所述自锁轴伸出转动轴的外端设有径向的转动手柄,所述转动手柄的外端设有定位重锤,当自锁轴定位在起始位置时,转动手柄竖直向上。
径向的转动手柄方便自锁轴的转动,特别是,在转动手柄的外端设有定位重锤,因此,当自锁轴定位在起始位置时,定位重锤的重力位于经过自锁轴的转动中心的竖直线上,也就是说,此时的定位重锤、转动手柄处于不稳定平衡状态。当我们转动转动手柄时,重锤偏离经过自锁轴的转动中心的竖直线,此时的重锤、转动手柄可自动定位,进而确保自锁滚珠紧密贴靠V形槽与套筒内侧壁。
因此,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既可方便地确定尾灯组件的塑料壳体表面和车身表面的高度差,又可方便地使尾灯组件的塑料壳体表面和车身表面的高度一致,从而确保整车的美观度,并提高生产效率,有利降低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是尾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是尾灯通过调节螺栓与车身的一种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是测量工具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5是套筒和转动轴的一种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中:1、车身 11、安装槽 111、安装通孔 2、尾灯 21、外壳体 211、调节螺柱212、调节螺母 3、调节螺栓 31、螺纹固定段 32、紧固螺母 33、法兰盘 4、调节垫片5、插杆 51、转动轴 511、V形槽 512、扇形槽 52、自锁轴 521、径向拨杆 53、转动手柄 54、定位重锤 6、内齿轮 61、表头 7、外齿圈 71、套筒 72、定位凸起 8、拉簧9、自锁滚珠。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汽车尾灯的安装方法,其中的尾灯2包括塑料制成的外壳体21、设置在外壳体内的发光组件(图中未示出),相应地,在钣金制成的车身1上设有用于安装尾灯的安装槽11,本发明的安装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将外壳体表面与车身表面允许的高度差设为h0,在尾灯的外壳体外侧底面设置至少三个调节螺栓3,其优选值为3,车身的安装槽内则设置对应的螺栓通孔111。调节螺栓一端与外壳体螺纹连接,调节螺栓远离外壳体的另一端设有缩小的螺纹固定段31,从而使调节螺栓的端部成为阶梯轴,调节螺栓的轴线与汽车的X方向平行,此时调节螺栓与外壳体之间具有一个起始的螺纹连接深度h1。然后将尾灯放进车身的安装槽内,调节螺栓的螺纹固定段穿过车身的安装槽内对应的螺栓通孔后与紧固螺母32螺纹连接;
b. 用测量工具检测外壳体表面与车身表面的高度差∆h。当外壳体表面高于车身表面时,∆h为正值。当外壳体表面低于车身表面时,∆h为负值;
c. 如果∆h≤h0,说明安装符合设计要求,则结束尾灯的安装,继而可重复步骤a、步骤b,以开始后续尾灯的安装。如果∆h>h0,说明安装不符合设计要求,则取出尾灯,修正调节螺栓与外壳体螺纹连接的深度,修正量为∆h,修正后的深度为h2,并且h2=h1+∆h;
d. 重新将尾灯放进车身的安装槽内,使调节螺栓的螺纹固定段穿过车身的安装槽内对应的螺栓通孔后与紧固螺母螺纹连接。
由于在尾灯的外壳体底面螺纹连接至少三个调节螺栓,因此,可确保尾灯的平稳可靠定位和固定。
可以理解的是,我们可通过分别修正每个调节螺栓与外壳体螺纹连接的深度,进而改变尾灯在安装槽内的高低、位置、状态等,以确保尾灯与车身装配的协调一致,进而提升整车的美观度。
需要说明的是,当∆h为正值时,说明外壳体表面高于车身表面,此时,调节螺栓与外壳体螺纹连接的深度为h2=h1+∆h,即增加了螺纹连接的深度,相应地,调节螺栓的外露部分长度缩短,因此,安装后尾灯的高度下降;当∆h为负值时,说明外壳体表面低于车身表面,此时,调节螺栓与外壳体螺纹连接的深度为h2=h1+∆h,即减少了螺纹连接的深度,相应地,调节螺栓的外露部分长度增加,因此,安装后尾灯的高度增加。进而确保外壳体表面与车身表面的高度一致。
此外,本实施例中的X方向为本领域所指的车身前后方向(长度方向)。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我们可在调节螺栓与外壳体连接的根部设置径向外凸的法兰盘33,以确保调节螺栓在外壳体上的轴向限位。此外,我们可在调节螺栓与外壳体连接一端套设若干厚度为h3的调节垫片4,当我们将调节螺栓拧紧固定在外壳体上时,法兰盘压紧调节垫片,从而可准确限定调节螺栓与外壳体的起始螺纹连接深度h1。
这样,如果步骤b中的高度差∆h为正值,在步骤c中,我们可去除n个套设在调节螺栓上的调节垫片,并且使n =∆h/h3,从而可增加调节螺栓与外壳体螺纹连接的深度;如果步骤b中的高度差∆h为负值,在步骤c中,我们可在调节螺栓上再套设n个调节垫片,即增加套设在调节螺栓上的调节垫片的数量,并且使n =∆h/h3,从而减小调节螺栓与外壳体螺纹连接的深度。
可以理解的是,我们可尽量减小调节垫片的厚度h3,以便最大限度地减小调节后的实际高度与所需高度之间的偏差。
进一步地,我们可在外壳体的外侧设置调节螺柱211,在调节螺柱内嵌设正多棱柱形的调节螺母212,而调节螺栓螺纹连接在调节螺母上。需要说明的是,塑胶制成的外壳体可通过注塑成型工艺制成,而调节螺母作为镶嵌件可与外壳体一起成型,既方便加工,又可使正多棱柱形的调节螺母与调节螺柱可靠结合,避免调节螺母产生转动。此外,调节螺栓可与调节螺母进行多次反复调节,避免出现滑牙现象,确保尾灯在车身安装槽内的可靠连接。
更进一步地,我们可使调节垫片的厚度h3小于允许高度差h0,以便于通过调节垫片精确调节外壳体表面与车身表面的高度差,具体地,我们可将调节垫片的厚度h3可允许高度差h0的关系控制在如下范围:0.5h0≤h3≤h0,这样,当n刚好为整数时,我们只需增减相应数量的调节垫片即可;当n有余数、即n等于n1+δ,其中的n1为整数,δ为小数时,如果δ≤0.4,则我们用n1替代n,即此时的n=n1;如果δ≥0.5,则使n=n1+1。该方法可确保修正后的外壳体表面相对车身表面的高度差远小于允许高度差。
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如图4所示,测量工具包括前端可插入尾灯外壳体与车身安装槽之间的配合缝隙内的插杆5、可转动地设置在插杆尾端的内齿轮6、与内齿轮同轴连接的数字式表头61。此外,在插杆上还设有可转动的半圆形的外齿圈7,也就是说,外齿圈包括具有内齿的半圆形齿条、以及连接在半圆形齿条两端之间的平直的底边。位于底边上的外齿圈的中心转动连接在插杆的中部,内齿轮与外齿圈啮合。这样,在步骤b中,我们可将插杆插入尾灯外壳体与车身安装槽之间的配合缝隙内,直至外齿圈的底边分别贴靠尾灯外壳体表面与车身在安装槽边缘处的表面。当外壳体表面与车身表面齐平、即∆h=0时,插杆与外齿圈底边垂直,当∆h≠0时,外齿圈会产生微小的转动,从而带动内齿轮转动,此时,与内齿轮同轴连接的数字式表头即可显示相应的高度差∆h。
需要说明的是,表头可采用诸如千分表所用的数字式表头,表头的刻度可直接显示高度差∆h。此外,当尾灯外壳体表面高于车身表面、即∆h为正值时,表头的指针顺时针转动;当尾灯外壳体表面低于车身表面、即∆h为负值时,表头的指针逆时针转动,从而可方便地判断尾灯外壳体表面的高低。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外齿圈与内齿轮之间可形成较大的传动比,因此可放大表头指针的转动,从而有利于提升表头的显示精度。
进一步地,我们可在外齿圈的两侧与插杆的上端之间对称地设置拉簧8,从而使外齿圈弹性定位在底边与插杆垂直的起始状态。测试时,外齿圈可克服拉簧的弹力而转动。当测试完毕后,拉簧可使外齿圈自动复位至起始状态,从而方便后续的操作。
可以理解的是,尾灯外壳体表面和车身外表面通常为曲面。更进一步地,我们还可在外齿圈的底边设置两个定位凸起72,两个定位凸起对称地设置在靠近插杆的两侧。这样需要检测高度差时,我们可将插杆插入尾灯外壳体与车身安装槽之间的配合缝隙内,直至外齿圈两侧的定位凸起分别抵靠尾灯外壳体表面和车身外表面,以便准确地测量出配合缝隙两侧尾灯外壳体表面与车身外表面之间的高度差,避免因外齿圈底边抵靠在尾灯外壳体与车身上远离配合缝隙的凸起表面上造成测量误差。
为了方便测量工具的读数,如图4、图5所示,我们可在插杆的中部固设与插杆垂直的管状转动轴51,转动轴内设有可转动的自锁轴52,外齿圈的中心设有套筒71,套筒可转动地套设在转动轴上。此外,转动轴的外圆周面上设有V形槽511和扇形槽512,扇形槽沿转动轴的周向延伸,并且贯通转动轴的内孔和外侧的V形槽,其中V形槽的两个倾斜侧面对称设置,从而在V形槽与套筒内侧壁之间形成中间大、两侧小的容纳空腔。另外,在容纳空腔内设置自锁滚珠9,具体地,自锁滚珠与容纳空腔的中部有空隙,从而使自锁滚珠可自由活动,而容纳空腔的两侧小于自锁滚珠。当自锁滚珠向两侧移动时,自锁滚珠即可贴靠V形槽的倾斜侧面与套筒内侧壁。
还有,我们需要在自锁轴上设置可转动地位于扇形槽内的径向拨杆521,自锁滚珠套设在径向拨杆上,从而使自锁滚珠可沿着径向拨杆移动。自锁轴与转动轴之间可设置弹性定位结构,从而使自锁轴弹性地定位在起始位置,此时的径向拨杆、自锁滚珠位于V形槽的正中位置(即容纳空腔的中部),此时的自锁滚珠、V形槽、套筒内侧壁即构成一个双向的超越式离合器结构。这样,在步骤b中, 如果∆h≠0,当外齿圈带动套筒相对转动轴正向转动时,检测人员手动将自锁轴在相反方向上转动,径向拨杆带动自锁滚珠沿着V形槽一侧的倾斜侧面移动至容纳空腔较小的一侧,自锁滚珠即可紧密贴靠V形槽侧面和套筒的内侧壁,自锁滚珠使套筒相对转动轴反向自锁。
与此同理,当外齿圈带动套筒相对转动轴反向转动时,检测人员手动将自锁轴在相反方向上转动,径向拨杆带动自锁滚珠沿着V形槽另一侧的倾斜侧面移动至容纳空腔较小的另一侧,自锁滚珠即可紧密贴靠V形槽侧面和套筒的内侧壁,自锁滚珠使套筒相对转动轴正向自锁。
由于超越式离合器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详细的描述。
需要说明的是,我们可在自锁轴上径向地设置盲孔,盲孔内设有弹簧,盲孔的开口处设置定位钢珠,而转动轴内侧壁上设置圆锥形的凹坑,压簧使定位钢珠弹性地定位在凹坑内,从而在自锁轴与转动轴之间形成弹性定位结构。当我们转动自锁轴时,圆锥形的凹坑即可对定位钢珠形成挤压,使定位钢珠回退到盲孔内,此时的自锁轴即可相对转动轴转动;当定位钢珠落入凹坑内时,压簧推挤定位钢珠,从而可避免自锁轴相对转动轴自由转动,确保自锁轴定位在起始位置。
为方便自锁轴的转动,我们还可在自锁轴伸出转动轴的外端设置径向的转动手柄53,并在转动手柄的外端设置定位重锤54。这样,当自锁轴定位在起始位置时,转动手柄竖直向上,此时定位重锤的重力位于经过自锁轴的转动中心的竖直线上,也就是说,此时的定位重锤、转动手柄处于不稳定平衡状态。当我们转动转动手柄、从而带动自锁轴转动时,重锤偏离经过自锁轴的转动中心的竖直线,此时的重锤、转动手柄可自动定位,进而确保自锁滚珠紧密贴靠V形槽与套筒内侧壁。

Claims (8)

1.一种汽车尾灯的安装方法,所述尾灯包括外壳体、设置在外壳体内的发光组件,车身上设有用于安装尾灯的安装槽,其特征是,包括如下步骤:
a. 将尾灯放进车身的安装槽内,所述尾灯的外壳体底面设置至少三个轴线与X方向平行的调节螺栓,此时调节螺栓与外壳体螺纹连接的深度为h1,所述调节螺栓的端部设有缩小的螺纹固定段,所述螺纹固定段穿过车身的安装槽内对应的螺栓通孔后与紧固螺母螺纹连接;
b. 用测量工具检测外壳体表面与车身表面的高度差∆h;
c. 如果∆h小于等于外壳体表面与车身表面允许的高度差,则结束安装,否则,取出尾灯,并修正调节螺栓与外壳体螺纹连接的深度,修正量为∆h,修正后的深度为h2,并且h2=h1+∆h;
d. 重新将尾灯放进车身的安装槽内,使螺纹固定段穿过车身的安装槽内对应的后与紧固螺母螺纹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尾灯的安装方法,其特征是,在调节螺栓与外壳体连接的根部设有径向外凸的法兰盘,调节螺栓与外壳体连接一端套设有若干厚度为h3的调节垫片,如果步骤b中的高度差∆h为正值,在步骤c中,去除n个套设在调节螺栓上的调节垫片,并且n =∆h/h3;如果步骤b中的高度差∆h为负值,在步骤c中,增加n个套设在调节螺栓上的调节垫片,并且n =∆h/h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尾灯的安装方法,其特征是,所述外壳体上设有调节螺柱,调节螺柱内嵌设有正多棱柱形的调节螺母,所述调节螺栓与调节螺母螺纹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尾灯的安装方法,其特征是,尾灯的外壳体表面与车身表面的允许高度差为h0,并且0.5h0≤h3≤h0,当n等于n1+δ时,其中的n1为整数,δ为小数,如果δ≤0.4,则n=n1;如果δ≥0.5,则n=n1+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尾灯的安装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测量工具包括前端可插入尾灯外壳体与车身安装槽之间的配合缝隙内的插杆、设置在插杆尾端的内齿轮、与内齿轮同轴连接的表头,所述插杆上还设有半圆形的外齿圈,所述外齿圈的中心转动连接在插杆的中部,所述内齿轮与外齿圈啮合,在步骤b中,当∆h=0时,插杆与外齿圈底边垂直,当∆h≠0时,所述表头显示∆h。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汽车尾灯的安装方法,其特征是,所述外齿圈的两侧与插杆的上端之间分别连接有拉簧,从而使所述外齿圈弹性定位在底边与插杆垂直的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汽车尾灯的安装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插杆的中部固设有管状的转动轴,转动轴内设有可转动的自锁轴,外齿圈的中心设有套筒,所述套筒可转动地套设在转动轴上,所述转动轴的圆周面上设有V形槽和扇形槽,V形槽与套筒内侧壁之间形成容纳空腔,在容纳空腔内设有可自由活动的自锁滚珠,在自锁轴上设有可转动地位于扇形槽内的径向拨杆,所述自锁滚珠套设在径向拨杆上,所述自锁轴与转动轴之间设有弹性定位结构,从而使自锁轴弹性地定位在起始位置,此时的径向拨杆、自锁滚珠位于V形槽的正中位置,在步骤b中,当∆h≠0时,外齿圈带动套筒相对转动轴正向转动,此时将自锁轴在相反方向上转动,径向拨杆带动自锁滚珠转动并紧密贴靠V形槽和套筒的内侧壁,自锁滚珠使套筒相对转动轴反向自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汽车尾灯的安装方法,其特征是,所述自锁轴伸出转动轴的外端设有径向的转动手柄,所述转动手柄的外端设有定位重锤,当自锁轴定位在起始位置时,转动手柄竖直向上。
CN202011195826.XA 2020-10-30 2020-10-30 一种汽车尾灯的安装方法 Active CN11231935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95826.XA CN112319359B (zh) 2020-10-30 2020-10-30 一种汽车尾灯的安装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95826.XA CN112319359B (zh) 2020-10-30 2020-10-30 一种汽车尾灯的安装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19359A true CN112319359A (zh) 2021-02-05
CN112319359B CN112319359B (zh) 2021-12-21

Family

ID=743232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195826.XA Active CN112319359B (zh) 2020-10-30 2020-10-30 一种汽车尾灯的安装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319359B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104906A1 (de) * 2001-02-03 2002-08-08 Reitter & Schefenacker Gmbh Befestigungsvorrichtung für Heckleuchten von Fahrzeugen, vorzugsweise von Kraftfahrzeugen
CN2511537Y (zh) * 2001-12-19 2002-09-18 许慰 汽车车灯固定结构
US20050135111A1 (en) * 2003-12-17 2005-06-23 Guide Corporation (A Delaware Corporation) Adjustable rear lamp
CN101925487A (zh) * 2007-12-05 2010-12-22 伯尔霍夫连接技术有限公司 调整元件
CN203864548U (zh) * 2014-05-30 2014-10-08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组合后灯的安装结构
DE102013014760A1 (de) * 2013-09-05 2015-03-05 Audi Ag Fahrzeugleuchte, insbesondere Fahrzeugrückleuchte, mit einstellbarer Befestigung
CN206290560U (zh) * 2015-11-13 2017-06-30 A·雷蒙德公司 一种能调节的定位元件
CN110836354A (zh) * 2019-10-31 2020-02-25 浙江嘉利(丽水)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尾灯及其安装方法
CN111565973A (zh) * 2017-12-05 2020-08-21 大众汽车股份公司 用于交通工具灯的安装模块
CN111791794A (zh) * 2020-07-10 2020-10-20 上海元城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前大灯安装结构及前大灯安装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104906A1 (de) * 2001-02-03 2002-08-08 Reitter & Schefenacker Gmbh Befestigungsvorrichtung für Heckleuchten von Fahrzeugen, vorzugsweise von Kraftfahrzeugen
CN2511537Y (zh) * 2001-12-19 2002-09-18 许慰 汽车车灯固定结构
US20050135111A1 (en) * 2003-12-17 2005-06-23 Guide Corporation (A Delaware Corporation) Adjustable rear lamp
CN101925487A (zh) * 2007-12-05 2010-12-22 伯尔霍夫连接技术有限公司 调整元件
DE102013014760A1 (de) * 2013-09-05 2015-03-05 Audi Ag Fahrzeugleuchte, insbesondere Fahrzeugrückleuchte, mit einstellbarer Befestigung
CN203864548U (zh) * 2014-05-30 2014-10-08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组合后灯的安装结构
CN206290560U (zh) * 2015-11-13 2017-06-30 A·雷蒙德公司 一种能调节的定位元件
CN111565973A (zh) * 2017-12-05 2020-08-21 大众汽车股份公司 用于交通工具灯的安装模块
CN110836354A (zh) * 2019-10-31 2020-02-25 浙江嘉利(丽水)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尾灯及其安装方法
CN111791794A (zh) * 2020-07-10 2020-10-20 上海元城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前大灯安装结构及前大灯安装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19359B (zh) 2021-12-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138186Y (zh) 一种直立式齿轮内花键棒间距检具
CN111059985B (zh) 一种盘齿轮花键齿顶圆直径的测量检具及方法
CN112319359B (zh) 一种汽车尾灯的安装方法
CN202048866U (zh) 一种大功率柴油机斜齿圆柱齿轮径向跳动的检测工具
CN203100657U (zh) 螺母收口槽深度尺寸的检测装置
CN112518310A (zh) 一种实现齿盘高精度同轴度校准装置及方法
CN109029981B (zh) 内齿轮双面啮合测量装置及测量方法
CN211262102U (zh) 用于狭窄空间下同轴度测量工装
CN108267064B (zh) 一种半圆孔检具及半圆孔尺寸测量方法
CN212363033U (zh) 一种玻璃钢法兰制作用检测装置
CN110671994A (zh) 一种用于检测奇数齿轮齿根圆直径的检具及方法
CN112857775B (zh) 一种汽车零配件螺母安装检测设备
CN209737000U (zh) 一种应对细短轴的同轴度调节机构
US11583985B2 (en) Combination tool for tensioned fasteners
CN210570320U (zh) 自行车前变速器在线组装检测量具
CN220018427U (zh) 一种斜齿片齿轮的双基准单键对称度检具
CN214350769U (zh) 一种实现齿盘高精度同轴度校准装置
CN111157331A (zh) 一种布氏硬度计检测用压痕测量装置
CN111692946A (zh) 汽轮机转子靠背轮螺栓伸长量测量装置及测量方法
CN110887428A (zh) 汽车变速器输入轴垫片的选配方法
CN206399347U (zh) 一种同轴度检具
CN219531925U (zh) 一种用于检测输入轴同轴度的检具
CN110726635A (zh) 基于应变片的同轴度调整系统及同轴度降维调整方法
CN116576095B (zh) 一种隔膜压缩机与电机对中调整方法
CN220660621U (zh) 一种锁紧盘装配用的矫正固位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310051 1st and 6th floors, no.451 Internet of things street, Binjiang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Zhejiang Zero ru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310051 1st and 6th floors, no.451 Internet of things street, Binjiang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ZHEJIANG LEAPMOTOR TECHNOLOGY Co.,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