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319275A -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地埋式充电桩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地埋式充电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319275A
CN112319275A CN202011238441.7A CN202011238441A CN112319275A CN 112319275 A CN112319275 A CN 112319275A CN 202011238441 A CN202011238441 A CN 202011238441A CN 112319275 A CN112319275 A CN 11231927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rging pile
fixedly connected
installation shell
pile body
new energ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23844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小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11238441.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319275A/zh
Publication of CN1123192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19275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3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charging stations
    • B60L53/31Charging colum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2Electric charging sta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iles And Underground Anch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地埋式充电桩,包括埋在土地内的安装壳,所述安装壳内滑动连接有底座,所述底座上安装有充电桩本体,所述安装壳的上端贯穿设有第一通槽和第二通槽,所述充电桩本体的上端贯穿第二通槽设置,且所述充电桩本体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与安装壳相抵的防雨板,所述安装壳的内底部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杆,两个所述固定杆的上端均固定连接有导向杆,所述第一通槽内滑动连接有下压块,所述下压块的底部设有两个导向槽。本发明结构合理,可以对汽车轮胎进行限位,使其移动至方便充电的位置不再移动,实现对汽车和充电桩本体的保护,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对汽车轮胎限位的同时,也可以将充电桩本体升起,从而方便充电。

Description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地埋式充电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地埋式充电桩。
背景技术
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及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充电汽车的使用量越来越大,汽车充电桩的设置区域更加广泛,一般的住宅区均会设置充电桩,因此充电桩成为了现代社区不可或缺的电力设备;
而目前大多的充电桩是始终设置的地面上的,不管是否使用均会受到日晒风吹雨打;其次,对于一些技术不好的新手司机,在进行倒车使充电口靠近充电桩时,可能会碰撞到充电桩,不仅会造成充电桩的损坏,也会导致汽车损坏,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我们设计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地埋式充电桩来解决以上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地埋式充电桩,其可以对汽车轮胎进行限位,使其移动至方便充电的位置不再移动,实现对汽车和充电桩本体的保护,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对汽车轮胎限位的同时,也可以将充电桩本体升起,从而方便充电。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地埋式充电桩,包括埋在土地内的安装壳,所述安装壳内滑动连接有底座,所述底座上安装有充电桩本体,所述安装壳的上端贯穿设有第一通槽和第二通槽,所述充电桩本体的上端贯穿第二通槽设置,且所述充电桩本体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与安装壳相抵的防雨板,所述安装壳的内底部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杆,两个所述固定杆的上端均固定连接有导向杆,所述第一通槽内滑动连接有下压块,所述下压块的底部设有两个导向槽,两个所述导向杆分别延伸至相对的导向槽内并与其滑动连接,所述下压块的上端设有斜面,所述下压块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挡板,所述挡板位于斜面的高端,所述安装壳的内底部固定连接有两个中空杆,两个所述中空杆内均滑动连接有活塞,两个所述活塞的上端均固定连接有竖杆,两个所述竖杆均贯穿相对的中空杆的上端并与其滑动连接,两个所述竖杆的上端均与底座的底部固定连接,两个所述活塞与相对的中空杆的内底部之间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两个所述中空杆上均设有阻尼机构,所述底座上安装有与阻尼机构相连接的第一齿条板,所述第一齿条板与下压块之间设有传动机构,所述第一齿条板与安装壳的内顶部之间固定连接有气囊,所述气囊与安装壳和防雨板之间设有吹灰机构。
优选地,所述斜面的低端与充电桩本体相背设置,且所述挡板与下压块一体成型。
优选地,所述阻尼机构包括贯穿设置在两个中空杆上的多个第一通孔,两个所述中空杆的外壁均设有与其滑动连接套管,两个所述套管上贯穿设有与多个第一通孔相对的多个第二通孔,两个所述套管通过连接杆相连接,靠近所述第一齿条板的套管上固定连接有磁块,所述第一齿条板上固定连接有铁磁杆,所述铁磁杆与磁块相抵,两个所述中空杆的外壁均固定连接有限位环。
优选地,所述第一通孔的内径大于第二通孔的内径。
优选地,所述中空杆的外壁呈矩形形状,且所述套管为矩形框。
优选地,所述传动机构包括安装在安装壳内的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上固定连接有与其共轴的第二齿轮,所述下压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齿条板,所述第二齿条板与第二齿轮相啮合,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一齿条板相啮合。
优选地,所述气囊上安装有两个进气单向阀。
优选地,所述吹灰机构包括设置在安装壳上端的矩形框凹槽,所述矩形框凹槽与防雨板相对设置,所述矩形框凹槽内设有矩形框管,所述矩形框管与充电桩本体相背的一面贯穿设有多个吹气孔,所述矩形框管通过软管与气囊相连接,所述软管上安装有出气单向阀,所述矩形框管与矩形框凹槽的内底部之间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二弹簧。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为:
1、驾驶员驾驶车辆后退并移动至下压块上直至不便后退,此时车轮与挡板相抵,通过挡板可以对车轮进行限位,使其不会再向后移动,进而不会对充电桩本体造成损伤,有效的避免经济损失。
2、下压块向下移动,则气囊被压缩可以将空气挤压到矩形框管内,最终通过吹气孔吹出,如此可以对凸边边缘上的灰尘等杂物进行清理,防止其落在安装壳内,从而减少安装壳内灰尘的堆积,可以对安装壳进行保护。
3、下压块向下移动,在传动机构的作用下,可以实现充电桩本体向上移动,通过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配合,可以实现充电桩本体向上移动先快后慢,如此可以减少充电桩本体的振动,实现对充电桩本体的保护。
4、在活塞下移的过程中会将中空杆内的空气通过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排出,通过第二通孔可以阻碍空气排出的量,从而使得充电桩本体缓慢的下移,如此可以对充电桩本体保护;而此时的充电桩本体不再使用已经回收至安装壳内,使其不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实现对充电桩本体的保护。
综上所述,本发明结构合理,可以对汽车轮胎进行限位,使其移动至方便充电的位置不再移动,实现对汽车和充电桩本体的保护,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对汽车轮胎限位的同时,也可以将充电桩本体升起,从而方便充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地埋式充电桩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地埋式充电桩中阻尼机构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A处结构放大图。
图中:1土地、2安装壳、3固定杆、4导向杆、5导向槽、6下压块、7斜面、8挡板、9第二齿条板、10第一齿轮、11第二齿轮、12第一齿条板、13充电桩本体、14底座、15中空杆、16竖杆、17活塞、18限位环、19第一弹簧、20铁磁杆、21磁块、22第一通孔、23套管、24第二通孔、25连接杆、26气囊、27防雨板、28进气单向阀、29矩形框凹槽、30第二弹簧、31矩形框管、32吹气孔、33出气单向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参照图1-3,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地埋式充电桩,包括埋在土地1内的安装壳2,安装壳2内滑动连接有底座14,底座14上安装有充电桩本体13,安装壳2的上端贯穿设有第一通槽和第二通槽,充电桩本体13的上端贯穿第二通槽设置,且充电桩本体13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与安装壳2相抵的防雨板27,安装壳2的上端设有凸边,凸边与防雨板27相抵,则矩形框凹槽29设置在凸边的上端。
安装壳2的内底部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杆3,两个固定杆3的上端均固定连接有导向杆4,固定杆3的外径大于导向杆4的外径,则固定杆3和导向杆4的数量均不限于两个;第一通槽内滑动连接有下压块6,下压块6的底部设有两个导向槽5,两个导向杆4分别延伸至相对的导向槽5内并与其滑动连接,如此可以保证下压块6稳定的上下移动。
下压块6的上端设有斜面7,便于车轮移动至下压块6上;下压块6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挡板8,挡板8位于斜面7的高端,斜面7的低端与充电桩本体13相背设置,且挡板8与下压块6一体成型,通过挡板8可以对车轮进行限位,使其不会再向后移动。
安装壳2的内底部固定连接有两个中空杆15,中空杆15的数量不限于两个;两个中空杆15内均滑动连接有活塞17,两个活塞17的上端均固定连接有竖杆16,两个竖杆16均贯穿相对的中空杆15的上端并与其滑动连接,两个竖杆16的上端均与底座14的底部固定连接,两个活塞17与相对的中空杆15的内底部之间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19,第一弹簧19用于活塞17的复位。
两个中空杆15上均设有阻尼机构,阻尼机构包括贯穿设置在两个中空杆15上的多个第一通孔22,两个中空杆15的外壁均设有与其滑动连接套管23,两个套管23上贯穿设有与多个第一通孔22相对的多个第二通孔24,第一通孔22的内径大于第二通孔24的内径;两个套管23通过连接杆25相连接,靠近第一齿条板12的套管23上固定连接有磁块21,第一齿条板12上固定连接有铁磁杆20,铁磁杆20与磁块21相抵,两个中空杆15的外壁均固定连接有限位环18;中空杆15的外壁呈矩形形状,且套管23为矩形框,如此可以保证第一通孔22与第二通孔24正相对,不会发生错位。
底座14上安装有与阻尼机构相连接的第一齿条板12,第一齿条板12与下压块6之间设有传动机构,传动机构包括安装在安装壳2内的第一齿轮10,第一齿轮10上固定连接有与其共轴的第二齿轮11,下压块6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齿条板9,第二齿条板9与第二齿轮11相啮合,第一齿轮10与第一齿条板12相啮合,第一齿轮10的直径大于第二齿轮11的直径。
第一齿条板12与安装壳2的内顶部之间固定连接有气囊26,气囊26上安装有两个进气单向阀28;气囊26与安装壳2和防雨板27之间设有吹灰机构,吹灰机构包括设置在安装壳2上端的矩形框凹槽29,矩形框凹槽29与防雨板27相对设置,矩形框凹槽29内设有矩形框管31,矩形框管31与充电桩本体13相背的一面贯穿设有多个吹气孔32,矩形框管31通过软管与气囊26相连接,软管上安装有出气单向阀33,矩形框管31与矩形框凹槽29的内底部之间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二弹簧30,可以吹走凸边边缘上的灰尘,防止防雨板27上升时,灰尘进入安装壳2内。
本发明中,当新能源汽车进行充电时,驾驶员驾驶车辆后退并移动至下压块6上直至不便后退,此时车轮与挡板8相抵,通过挡板8可以对车轮进行限位,使其不会再向后移动,进而不会对充电桩本体13造成损伤,避免经济损失;当汽车的一个或两个后车轮压在下压块6上时,在汽车的重力下,下压块6向下移动,下压块6向下移动带动第二齿条板9向下移动,第二齿条板9移动带动第二齿轮11和第一齿轮10转动,第一齿轮10转动带动第一齿条板12、底座14和充电桩本体13向上移动,则气囊26被压缩,当防雨板27不与凸边相抵时,则矩形框管31不再被限位,在第二弹簧30的作用下,矩形框管31向上移动且吹气孔32与凸边的上端相抵,则气囊26被压缩可以将空气挤压到矩形框管31内,最终通过吹气孔32吹出,如此可以对凸边边缘上的灰尘等杂物进行清理,防止其落在安装壳2内,从而减少安装壳2内灰尘的堆积,可以对安装壳2进行保护;
第一齿条板12向上移动带动铁磁杆20向上移动,进而实现磁块21和两个套管23向上移动,如此第一通孔22完全露出,会有大量空气通过第一通孔22进入中空杆15内,如此使得中空杆15内不会出现负压,不会阻碍底座14和充电桩本体13向上移动;当套管23与限位环18相抵时,则铁磁杆20会与磁块21分离,两个套管23因重力落下,此时第一通孔22再次与第二通孔24相对,由于第二通孔24的内径小于第一通孔22的内径,因此进入中空杆15内的空气量减小,从而对活塞17的上移起到阻碍,如此底座14和充电桩本体13向上移动的速度降低,相应的汽车和下压块6向下移动的速度降低,直至下压块6与固定杆3相抵,此时充电桩本体13完全伸出,驾驶员可以进行充电工作;下压块6与固定杆3相抵,固定杆3可以对下压块6进行支撑,进而实现对汽车的支撑;
当汽车充电完成后,汽车离开下压块6,在充电桩本体13和底座14的重力下,以及第一弹簧19的拉力下,充电桩本体13和底座14向下移动,如此可以通过传动机构可以实现下压块6向上移动,直至防雨板27与凸边的上端相抵,此时矩形框管31再次被挤压到矩形框凹槽29内,则气囊26被拉伸,通过进气单向阀28可以向气囊26内进气,使其内部不会产生负压,以便于再次使用;
在活塞17下移的过程中会将中空杆15内的空气通过第一通孔22和第二通孔24排出,通过第二通孔24可以阻碍空气排出的量,从而使得充电桩本体13缓慢的下移,如此可以对充电桩本体13保护;
而此时的充电桩本体13不再使用已经回收至安装壳2内,使其不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实现对充电桩本体13的保护。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地埋式充电桩,包括埋在土地(1)内的安装壳(2),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壳(2)内滑动连接有底座(14),所述底座(14)上安装有充电桩本体(13),所述安装壳(2)的上端贯穿设有第一通槽和第二通槽,所述充电桩本体(13)的上端贯穿第二通槽设置,且所述充电桩本体(13)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与安装壳(2)相抵的防雨板(27),所述安装壳(2)的内底部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杆(3),两个所述固定杆(3)的上端均固定连接有导向杆(4),所述第一通槽内滑动连接有下压块(6),所述下压块(6)的底部设有两个导向槽(5),两个所述导向杆(4)分别延伸至相对的导向槽(5)内并与其滑动连接,所述下压块(6)的上端设有斜面(7),所述下压块(6)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挡板(8),所述挡板(8)位于斜面(7)的高端,所述安装壳(2)的内底部固定连接有两个中空杆(15),两个所述中空杆(15)内均滑动连接有活塞(17),两个所述活塞(17)的上端均固定连接有竖杆(16),两个所述竖杆(16)均贯穿相对的中空杆(15)的上端并与其滑动连接,两个所述竖杆(16)的上端均与底座(14)的底部固定连接,两个所述活塞(17)与相对的中空杆(15)的内底部之间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19),两个所述中空杆(15)上均设有阻尼机构,所述底座(14)上安装有与阻尼机构相连接的第一齿条板(12),所述第一齿条板(12)与下压块(6)之间设有传动机构,所述第一齿条板(12)与安装壳(2)的内顶部之间固定连接有气囊(26),所述气囊(26)与安装壳(2)和防雨板(27)之间设有吹灰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地埋式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面(7)的低端与充电桩本体(13)相背设置,且所述挡板(8)与下压块(6)一体成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地埋式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机构包括贯穿设置在两个中空杆(15)上的多个第一通孔(22),两个所述中空杆(15)的外壁均设有与其滑动连接套管(23),两个所述套管(23)上贯穿设有与多个第一通孔(22)相对的多个第二通孔(24),两个所述套管(23)通过连接杆(25)相连接,靠近所述第一齿条板(12)的套管(23)上固定连接有磁块(21),所述第一齿条板(12)上固定连接有铁磁杆(20),所述铁磁杆(20)与磁块(21)相抵,两个所述中空杆(15)的外壁均固定连接有限位环(18)。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地埋式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22)的内径大于第二通孔(24)的内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地埋式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杆(15)的外壁呈矩形形状,且所述套管(23)为矩形框。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地埋式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包括安装在安装壳(2)内的第一齿轮(10),所述第一齿轮(10)上固定连接有与其共轴的第二齿轮(11),所述下压块(6)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齿条板(9),所述第二齿条板(9)与第二齿轮(11)相啮合,所述第一齿轮(10)与第一齿条板(12)相啮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地埋式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26)上安装有两个进气单向阀(28)。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地埋式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吹灰机构包括设置在安装壳(2)上端的矩形框凹槽(29),所述矩形框凹槽(29)与防雨板(27)相对设置,所述矩形框凹槽(29)内设有矩形框管(31),所述矩形框管(31)与充电桩本体(13)相背的一面贯穿设有多个吹气孔(32),所述矩形框管(31)通过软管与气囊(26)相连接,所述软管上安装有出气单向阀(33),所述矩形框管(31)与矩形框凹槽(29)的内底部之间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二弹簧(30)。
CN202011238441.7A 2020-11-09 2020-11-09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地埋式充电桩 Withdrawn CN11231927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38441.7A CN112319275A (zh) 2020-11-09 2020-11-09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地埋式充电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38441.7A CN112319275A (zh) 2020-11-09 2020-11-09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地埋式充电桩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19275A true CN112319275A (zh) 2021-02-05

Family

ID=743164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238441.7A Withdrawn CN112319275A (zh) 2020-11-09 2020-11-09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地埋式充电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319275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19781A (zh) * 2021-05-21 2021-07-16 广州市荔湾区恶先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地埋式新能源充电桩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19781A (zh) * 2021-05-21 2021-07-16 广州市荔湾区恶先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地埋式新能源充电桩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319275A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地埋式充电桩
CN213292013U (zh) 一种用于新能源充电桩的充电枪
CN212195153U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充电桩防护机构
CN115056671B (zh) 一种可实现多端口输出的充电桩
CN219191963U (zh) 一种充电桩防盗底座
CN212643392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减震器
CN210416286U (zh) 一种具有防撞击功能的充电桩
CN113650512A (zh) 一种地下停车场用新能源汽车充电桩
CN113147459A (zh) 一种多功能防撞充电桩
CN208734156U (zh) 回旋升降型汽车车库
CN107776414B (zh) 一种具有雨天充电功能的智能型太阳能汽车
CN111469693A (zh) 一种用于汽车充电的地下充电桩
CN109677293A (zh) 一种智能充电桩
CN218141094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用防护装置
CN220594687U (zh) 一种防撞击的充电桩
CN215621497U (zh) 一种新能源交通汽车用防雨充电桩
CN216993952U (zh) 一种停车场用充电桩
CN214929104U (zh) 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高效充电桩
CN221049526U (zh) 一种智能自动充储电桩
CN109823208A (zh) 一种充电桩系统
CN113320420B (zh) 一种节能环保的小区充电站
CN219969441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装置
CN216467398U (zh) 一种具有防撞性能的稳定型充电桩
CN220842249U (zh) 一种用于室外的遮雨充电站
CN217897609U (zh) 一种汽车行李箱盖缓冲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