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319159A - 行进中陆空状态快速切换的双层桨电动飞行摩托 - Google Patents
行进中陆空状态快速切换的双层桨电动飞行摩托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319159A CN112319159A CN201910698587.0A CN201910698587A CN112319159A CN 112319159 A CN112319159 A CN 112319159A CN 201910698587 A CN201910698587 A CN 201910698587A CN 112319159 A CN112319159 A CN 11231915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lying
- unit
- arm
- propeller
- motion uni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0000033001 locomo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72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4
- 230000007480 spread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6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4
- 239000000295 fuel oi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38000010248 power gene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9000000446 fue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RZVHIXYEVGDQDX-UHFFFAOYSA-N 9,10-anthraquinone Chemical compound C1=CC=C2C(=O)C3=CC=CC=C3C(=O)C2=C1 RZVHIXYEVGDQDX-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1133 acceler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9194 climb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3139 buffer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725 suspens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41000239290 Araneae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454 recorded im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F—VEHICLES FOR USE BOTH ON RAIL AND ON ROAD; AMPHIBIOUS OR LIKE VEHICLES; CONVERTIBLE VEHICLES
- B60F5/00—Other convertible vehicles, i.e. vehicles capable of travelling in or on different media
- B60F5/02—Other convertible vehicles, i.e. vehicles capable of travelling in or on different media convertible into aircraft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43/00—Arrangements of batteries
- B62J43/10—Arrangements of batteries for propulsion
- B62J43/16—Arrangements of batteries for propulsion on motorcycles or the lik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45/00—Electrical equipment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as accessories on cy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11/00—Motorcycles, engine-assisted cycles or motor scooters with one or two wheel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13/00—Cycles convertible to, or transformable into, other types of cycles or land vehicl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15/00—Collapsible or foldable cycl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5/00—Cycles with handlebars, equipped with three or more main road wheels
- B62K5/01—Motorcycles with four or more wheel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C—AEROPLANES; HELICOPTERS
- B64C27/00—Rotorcraft; Rotors peculiar thereto
- B64C27/04—Helicopters
- B64C27/08—Helicopters with two or more roto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D—EQUIPMENT FOR FITTING IN OR TO AIRCRAFT; FLIGHT SUITS; PARACHUT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OWER PLANTS OR PROPULSION TRANSMISSIONS IN AIRCRAFT
- B64D17/00—Parachutes
- B64D17/80—Parachutes in association with aircraft, e.g. for braking thereof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两种行进中陆空状态快速切换的双层桨电动飞行摩托,方案1四大臂四螺桨辐轮兼顾骑行和飞行,另外再采用四小臂四旋桨用于空中飞行;陆地行进中先展平四旋桨起飞,再展平四螺桨辐轮共以八旋翼飞行;方案2采用四大臂四螺桨辐轮兼顾骑行和飞行,采用四小臂四螺桨辐轮也兼顾骑行和飞行;陆地行进中先展平四螺桨辐轮起飞,再展平剩余四螺桨辐轮共以八旋翼飞行。本发明的飞行摩托还能实现两轮、三轮、四轮陆地骑行,八旋翼空中载人或无人遥控飞行,特别是能实现陆地行进中升空和飞行中降落骑行。此外还能利用大臂小臂的层流翼型来提供额外升力;采用双层桨八旋翼,还有利于降低单个旋翼的转速和升力负担,提高总升力,实现升力冗余备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交通工具及飞行器领域,特别涉及两种行进中陆空状态快速切换的双层桨电动飞行摩托。
背景技术
当前,燃油摩托车、电动摩托车是一种经常使用的交通工具,给人们的出行和生活提供了很多方便,现有摩托车只能陆地骑行不能空中飞行,因此,不能应对复杂的地形环境,如道路拥堵、无桥跨越河流困难。因此需要一种兼顾陆地骑行和飞行的摩托车,与此同时,解决陆地行进中快速升空飞行和飞行中快速转为陆地骑行状态的问题。
经检索有新型专利2017212444233和发明及新型2018115569808/2017108824408所展示的飞行摩托,虽然也能兼顾陆用和飞行,但是其方案基于传统两轮摩托加装飞行螺旋桨和转臂,空中飞行时摩托车无法将下悬纵向摩托本体特别是车轮折叠收拢转换为横向,因此无法利用飞行层流来减小风阻以及提高升力,此外其摩托车轮也无法额外提供旋桨升力。同样,其旋桨也无法提供额外着地驱动力。其实最主要的是摩托车加旋桨这样的简单粗暴的方案会飞行笨拙使用不便。
此外本发明人此前申请的发明及新型专利201910254171X和2019204252423所展示的一种飞行摩托,其虽然结构小巧简单、无需额外附加螺旋桨及转臂、又能陆用和飞行的摩托。但是其不能够在兼顾上述优点的同时,解决陆地行进中快速升空飞行和飞行中快速转为陆地骑行状态的问题,此外其虽然结构小巧简单、无需额外附加螺旋桨及转臂、又能陆用和飞行的摩托,但是将螺旋桨与车轮融为一体的方案,不利于兼顾陆地骑行时的低转速高扭矩和空中飞行时与高转速低扭矩的需要。因此有必要将飞行用旋翼与陆地用车轮分离,使旋翼能更适用于高转速。此外,为了降低单个旋翼的转速和升力负担,提高总升力,实现升力冗余备份。有必要采用两层桨八旋翼来提供飞行动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两种行进中陆空状态快速切换的双层桨电动飞行摩托,以下简称飞行摩托。方案1四大臂安装四螺桨辐轮兼顾陆地骑行和空中飞行,另外再采用四小臂安装四旋桨专用于空中飞行;陆地骑行时四螺桨辐轮着地,四旋桨收拢贴合螺桨辐轮;陆地行进中先展平四旋桨起飞升空,再展平四螺桨辐轮辅以空中飞行,最终以八旋翼飞行;方案2采用四大臂安装四螺桨辐轮兼顾陆地骑行和空中飞行,采用四小臂安装四螺桨辐轮也兼顾陆地骑行和空中飞行;陆地骑行时四螺桨辐轮着地,剩余四螺桨辐轮收拢贴合螺桨辐轮的同时根据需要也着地;陆地行进中先展平四螺桨辐轮起飞升空,再展平剩余四螺桨辐轮提供旋翼升力,最终以八旋翼飞行。两种技术方案具体是这样实现的:
方案1,一种行进中陆空状态快速切换的双层桨电动飞行摩托,包括:四个螺桨辐轮1、四个旋桨2、四只大臂3、四只小臂30、四个第一驱动电机21、四个第二驱动电机22、臂轴31、展臂电驱单元32、模式切换模块321、电源及驱控单元4、线缆40、主体车架5、操纵舵6、电子油门60、座椅51;其中,所述螺桨辐轮1又包括:轮圈及轮胎101、辐叶旋桨102、轮毂103、轮轴13;所述辐叶旋桨102连接固定支撑于轮圈及轮胎101和轮毂103之间,轮毂103装配连接轮轴13;
所述四个螺桨辐轮1通过轮轴13各自连接一只大臂3,且各自独立连接一个第一驱动电机21;四个第一驱动电机21各自对应一个螺桨辐轮1,固定于轮轴13并驱动螺桨辐轮1旋转;四组螺桨辐轮1、大臂3、第一驱动电机21分组别构成左前、右前、左后、右后骑行运动单元;所述四个旋桨2各自独立连接一个第二驱动电机22,四个第二驱动电机22各自固定于一只小臂30,且各自独立连接驱动一个旋桨2旋转;四组旋桨2、小臂30、第二驱动电机22分组别构成左前、右前、左后、右后飞行运动单元;
所述左后、右后大臂3和小臂30各自通过臂轴31轴连接主体车架5,还各自通过展臂电驱单元32连接主体车架5;所述左前、右前的大臂3和小臂30各自通过臂轴31 轴连接操纵舵6,还各自通过展臂电驱单元32连接操纵舵6;
所述四个第一驱动电机21和四个第二驱动电机22通过线缆40电连接电源及驱控单元4,由电源及驱控单元4供电并驱动控制第一驱动电机21和第二驱动电机22运转;电源及驱控单元4固定安装于主体车架5;电源及驱控单元4包括:电池单元、电驱单元、控制单元三部分;其中,电池单元在充蓄电后为整车供电、在电量不足时重新充电蓄能;电驱单元输出功率驱动控制第一驱动电机21和第二驱动电机22的运行;控制单元参与对电驱单元的功率输出控制和运行控制,接收操作动作指令和输入信号,输出运行参数和控制参数;所述展臂电驱单元32电连接模式切换模块321,模式切换模块321 电连接电源及驱控单元4;用户操作模式切换模块321使展臂电驱单元32通电后驱动大臂3和小臂30收拢或展开,使其向内并合或向外展开;
所述电子油门60固定安装于操纵舵6,所述电子油门60通过线缆40电连接电源及驱控单元4;用户操作电子油门60控制和调节电源及驱控单元4的参数、运行及输出功率,以控制和调节第一驱动电机21和第二驱动电机22的转速、扭矩,从而控制和调节螺桨辐轮1和旋桨2的转速、扭矩;所述座椅51固定于主体车架5为用户提供乘坐位置。
所述飞行摩托采用陆地行驶模式时,用户操作模式切换模块321使展臂电驱单元32通电后驱动左前和右前骑行运动单元中的两只大臂3以各自对应的臂轴31为支点相向并合,使左前和右前骑行运动单元中的两个螺桨辐轮1并合成为一个整体摩托前轮;使左前和右前飞行运动单元中的两只小臂30各自向对应的大臂3折叠收拢并合,使左前和右前飞行运动单元中的两个旋桨2各自贴近大臂3以便于陆地骑行;用户操作模式切换模块321使展臂电驱单元32通电后驱动左后和右后骑行运动单元中的两只大臂3 以各自对应的臂轴31为支点相向并合,使左后和右后骑行运动单元中的两个螺桨辐轮 1并合成为一个整体摩托后轮;使左后和右后飞行运动单元中的两只小臂30各自向对应的大臂3折叠收拢并合,使左后和右后飞行运动单元中的两个旋桨2各自贴近大臂3 以便于陆地骑行;从而形成整体两轮电动摩托,以两轮方式行驶;
用户骑乘于主体车架5时,通过直接手动转动操纵舵6来控制飞行摩托在陆地行驶时的转向;通过操作电子油门60控制电源及驱控单元4,分别启停四个第一驱动电机 21,对电动摩托的的整体后轮和整体前轮进行混合驱动;分别调节四个第一驱动电机 21的功率输出及换向控制,实现对骑行运动单元中螺桨辐轮1的加减速控制;同时对四个第二驱动电机22停止供电以节省电量;
所述飞行摩托由行进中陆地行驶状态切换至空中飞行状态时,在用户骑乘于主体车架5时,用户操作模式切换模块321使所有与小臂30连接的展臂电驱单元32通电后驱动左前、右前、左后、右后飞行运动单元中的四只小臂30以各自对应的臂轴31为支点向外展开,使四个旋桨2具备最优水平飞行角度;用户操作电子油门60控制电源及驱控单元4,驱动四个第二驱动电机22并带动这四个旋桨2旋转,则四个旋桨2均产生升力;通过操作电子油门60控制并增大旋桨2的转速,飞行摩托实现陆地行进中升空;
所述飞行摩托进入空中飞行状态后,用户操作模式切换模块321使所有与大臂3连接的展臂电驱单元32通电后驱动左前、右前、左后、右后骑行运动单元中的四只大臂3以各自对应的臂轴31为支点向外展开至水平,使四个螺桨辐轮1及大臂3保持水平以利于飞行,同时对四个第一驱动电机21供电并带动这四个螺桨辐轮1旋转,则四个螺桨辐轮1的辐叶旋桨102均产生升力;因此飞行摩托由飞行运动单元中的四个旋桨 2和骑行运动单元中八个螺桨辐轮1的辐叶旋桨102共同提供飞行动力;用户通过操作电子油门60分别控制左前、右前、左后、右后飞行运动单元中的四个旋桨2和骑行运动单元中四个螺桨辐轮1的转速,使这四个位置相互之间的桨叶产生转速差和升力差,飞行摩托实现空中飞行姿态调整及转向,从而实现八旋翼空中飞行。
方案2,一种行进中陆空状态快速切换的双层桨电动飞行摩托,包括:八个螺桨辐轮1、四只大臂3、四只小臂30、四个第一驱动电机21、四个第二驱动电机22、臂轴 31、展臂电驱单元32、模式切换模块321、电源及驱控单元4、线缆40、主体车架5、操纵舵6、电子油门60、座椅51;其中,所述螺桨辐轮1又包括:轮圈及轮胎101、辐叶旋桨102、轮毂103、轮轴13;所述辐叶旋桨102连接固定支撑于轮圈及轮胎101和轮毂103之间,轮毂103装配连接轮轴13;
所述八个螺桨辐轮1中的四个螺桨辐轮1通过轮轴13各自连接一只大臂3,且各自独立连接一个第一驱动电机21;四个第一驱动电机21各自对应一个螺桨辐轮1,固定于轮轴13并驱动螺桨辐轮1旋转;四组螺桨辐轮1、大臂3、第一驱动电机21分组别构成左前、右前、左后、右后骑行运动单元;剩余四个螺桨辐轮1通过轮轴13各自连接一只小臂30,且各自独立连接一个第二驱动电机22,四个第二驱动电机22各自对应一个螺桨辐轮1,固定于轮轴13并驱动螺桨辐轮1旋转;四组螺桨辐轮1、小臂30、第二驱动电机22分组别构成左前、右前、左后、右后飞行运动单元。
所述左后、右后大臂3和小臂30各自通过臂轴31轴连接主体车架5,还各自通过展臂电驱单元32连接主体车架5;所述左前、右前的大臂3和小臂30各自通过臂轴31 轴连接操纵舵6,还各自通过展臂电驱单元32连接操纵舵6;
所述四个第一驱动电机21和四个第二驱动电机22通过线缆40电连接电源及驱控单元4,由电源及驱控单元4供电并驱动控制第一驱动电机21和第二驱动电机22运转;电源及驱控单元4固定安装于主体车架5;电源及驱控单元4包括:电池单元、电驱单元、控制单元三部分;其中,电池单元在充蓄电后为整车供电、在电量不足时重新充电蓄能;电驱单元输出功率驱动控制第一驱动电机21和第二驱动电机22的运行;控制单元参与对电驱单元的功率输出控制和运行控制,接收操作动作指令和输入信号,输出运行参数和控制参数;所述展臂电驱单元32电连接模式切换模块321,模式切换模块321 电连接电源及驱控单元4;用户操作模式切换模块321使展臂电驱单元32通电后驱动大臂3和小臂30收拢或展开,使其向内并合或向外展开;
所述电子油门60固定安装于操纵舵6,所述电子油门60通过线缆40电连接电源及驱控单元4;用户操作电子油门60控制和调节电源及驱控单元4的参数、运行及输出功率,以控制和调节第一驱动电机21和第二驱动电机22的转速、扭矩,从而控制和调节螺桨辐轮1的转速、扭矩;所述座椅51固定于主体车架5为用户提供乘坐位置。
所述飞行摩托采用陆地行驶模式时,用户操作模式切换模块321使展臂电驱单元32通电后驱动左前和右前骑行运动单元中的两只大臂3以各自对应的臂轴31为支点相向并合,使左前和右前骑行运动单元中的两个螺桨辐轮1并合成为一个整体摩托前轮;使左前和右前飞行运动单元中的两只小臂30各自向对应的大臂3折叠收拢并合,使左前和右前飞行运动单元中的两个螺桨辐轮1各自贴近大臂3以便于陆地骑行;用户操作模式切换模块321使展臂电驱单元32通电后驱动左后和右后骑行运动单元中的两只大臂3以各自对应的臂轴31为支点相向并合,使左后和右后骑行运动单元中的两个螺桨辐轮1并合成为一个整体摩托后轮;使左后和右后飞行运动单元中的两只小臂30各自向对应的大臂3折叠收拢并合,使左后和右后飞行运动单元中的两个螺桨辐轮1各自贴近大臂3以便于陆地骑行;从而形成整体两轮电动摩托,以两轮方式行驶;
用户骑乘于主体车架5时,通过直接手动转动操纵舵6来控制飞行摩托在陆地行驶时的转向;通过操作电子油门60控制电源及驱控单元4,分别启停四个第一驱动电机 21,对电动摩托的的整体后轮和整体前轮进行混合驱动;分别调节四个第一驱动电机 21的功率输出及换向控制,实现对骑行运动单元中螺桨辐轮1的加减速控制;同时对四个第二驱动电机22停止供电以节省电量;
特别的,所述飞行摩托以整体两轮方式陆地行驶时,在四组飞行运动单元中的四个螺桨辐轮1着地后,用户通过操作电子油门60控制电源及驱控单元4对四个第二驱动电机22恢复供电使其驱动这四个螺桨辐轮1以提供着地驱动力;从而八轮着地形成前四轮叠合和后四轮叠合的整体类两轮电动摩托;
所述飞行摩托由行进中陆地行驶状态切换至空中飞行状态时,在用户骑乘于主体车架5时,用户操作模式切换模块321使所有与小臂30连接的展臂电驱单元32通电后驱动左前、右前、左后、右后飞行运动单元中的四只小臂30以各自对应的臂轴31为支点向外展开,使四个螺桨辐轮1具备最优水平飞行角度;用户操作电子油门60控制电源及驱控单元4,驱动四个第二驱动电机22并带动这四个螺桨辐轮1旋转,则四个螺桨辐轮1的辐叶旋桨102均产生升力;通过操作电子油门60控制并增大螺桨辐轮1的转速,飞行摩托实现陆地行进中升空;
所述飞行摩托进入空中飞行状态后,用户操作模式切换模块321使所有与大臂3连接的展臂电驱单元32通电后驱动左前、右前、左后、右后骑行运动单元中的四只大臂3以各自对应的臂轴31为支点向外展开至水平,使四个螺桨辐轮1及大臂3保持水平以利于飞行,同时对四个第一驱动电机21供电并带动这四个螺桨辐轮1旋转,则四个螺桨辐轮1的辐叶旋桨102均产生升力;因此飞行摩托由骑行运动单元和飞行运动单元中八个螺桨辐轮1的辐叶旋桨102共同提供飞行动力;用户通过操作电子油门60分别控制左前、右前、左后、右后骑行运动单元和飞行运动单元中八个螺桨辐轮1的转速,使这四个位置相互之间的桨叶产生转速差和升力差,飞行摩托实现空中飞行姿态调整及转向,从而实现八旋翼空中飞行。
进一步地,所述的两种行进中陆空状态快速切换的单层桨电动飞行摩托,还包括:刹车系统7;其中,所述刹车系统7包括刹车手柄71、刹车装置72、传动线缆73;所述刹车手柄71固定安装于操纵舵6;所述刹车装置72各自对应一个大臂3和螺桨辐轮 1,同轴于轮轴13固定于大臂3;所述刹车装置72通过传动线缆73连接刹车手柄71;所述传动线缆73采用传动钢绳、或传动电子线缆;所述刹车装置72采用刹车盘、或刹车钳、或刹车片;用户通过操作刹车手柄71控制刹车装置72实现飞行摩托在陆地行驶模式下的刹车控制。
进一步地,所述的两种行进中陆空状态快速切换的单层桨电动飞行摩托,还包括:无线遥控装置8和无线通信单元44和/或摄像头9;所述无线通信单元44固定安装于主体车架5,电连接电源及驱控单元4;所述无线遥控装置8与无线通信单元44通过无线通信匹配连接,用户操作无线遥控装置8经无线通信单元44控制和调节电源及驱控单元4的运行参数、运行及输出功率,从而控制和调节旋桨2和/或螺桨辐轮1的转速、扭矩,以实现对飞行摩托在无人骑乘时空中飞行模式下的无线遥控控制;所述无线通信单元44采用WLAN通信模块、或蓝牙通信模块、或ZigBee通信模块、或4G/5G通信模块;所述无线遥控装置8包括手机、或飞行控制遥控器、或飞行控制网络平台;
所述摄像头9固定于主体车架5;摄像头9电连接电源及驱控单元4由其供电和控制摄像头9通电及拍摄动作;摄像头9用于记录、拍摄;摄像头9通过无线通信单元 44与无线遥控装置8实现无线通信;用于飞行摩托在无人骑乘时空中飞行模式下,实现无线遥控远端监视操作下的辅助飞行。
进一步地,所述的两种行进中陆空状态快速切换的单层桨电动飞行摩托,还包括:电子仪表装置61;所述电子仪表装置61安装于操纵舵6或主体车架5;电子仪表装置 61电连接电源及驱控单元4并由其供电;电子仪表装置61又包括:动静压传感器及仪表611、陀螺仪及仪表612、驱控数据显示单元613;动静压传感器及仪表611显示飞行高度、飞行空速、爬升及下降速率;陀螺仪及仪表612显示飞行姿态、飞行航向数据;驱控数据显示单元613显示来自于电源及驱控单元4和第一驱动电机21和第二驱动电机22的输出信号、输出运行数据参数和控制参数;为飞行摩托在有人空中骑乘飞行时,提供数据参考辅助用户驾驶飞行。
进一步地,所述的两种行进中陆空状态快速切换的单层桨电动飞行摩托,还包括:燃油发电装置10和/或踏脚支撑架52和/或降落伞100;所述燃油发电装置10固定安装于主体车架5;燃油发电装置10电连接电源及驱控单元4;燃油发电装置10主要由燃油引擎和发电机组成,通过燃烧所携带燃料,产生动力带动发电机发电,为电源及驱控单元4进行增程充电;所述踏脚支撑架52固定于主体车架5的下部,为用户骑乘时提供踏脚点;所述踏脚支撑架52采用滑橇式缓冲支撑架、或液压式缓冲支撑杆、或折叠式硬支撑脚、或轮式起落架;在所述飞行摩托由陆地停驶状态,转换至飞行状态时,即停车后展开四只大臂3和小臂30至水平预备飞行状态时,踏脚支撑架52为整车提供助力支撑,方便用户实施状态转换操作;在所述飞行摩托由空中飞行状态,降落着地时提供落地缓冲和支撑;所述降落伞100的安全绳连接主体车架5;在飞行摩托处于高空停车的危险情况下,用户操作释放、打开降落伞100,使用户及飞行摩托通过伞降避免坠毁,从而提高安全系数。
作为优选,所述展臂电驱单元32采用电动液压式伸缩挺杆、或电动螺杆式挺杆、或电动齿条式伸缩挺杆、或电机驱动式铰链;所述展臂电驱单元32分别耦合连接于左后、右后大臂3和主体车架5之间;分别耦合连接于左后、右后小臂30和主体车架5 之间;分别耦合连接于左前、右前大臂3和操纵舵6之间;分别耦合连接于左前、右前小臂30和操纵舵6之间。
作为优选,所述大臂3和小臂30为平板翼型、或平凸翼型、或双凸翼型、或凹凸翼型;为飞行摩托的空中飞行提高翼面稳定性或额外提供升力,以减小电量消耗,提高续航能力。
作为优选,所述的两种行进中陆空状态快速切换的单层桨电动飞行摩托采用陆地行驶模式时的行驶方式,包括:四轮行驶、前三点式三轮行驶、后三点式三轮行驶;
用户操作模式切换模块321使展臂电驱单元32通电后驱动左前和右前骑行运动单元中的两只大臂3以各自对应的臂轴31为支点作人字倾斜并固定;使左后和右后骑行运动单元中的两只大臂3也以各自对应的臂轴31为支点人字倾斜并固定;使左前和右前骑行运动单元中的两个螺桨辐轮1各自作为摩托左前轮和右前轮;使左后和右后骑行运动单元中的两个螺桨辐轮1各自作为摩托左后轮和右后轮;使四组飞行运动单元中的四只小臂30各自向对应的大臂3折叠收拢并合,使飞行运动单元中的旋桨2或螺桨辐轮1各自贴近大臂3以便于陆地骑行;特别的,飞行运动单元中螺桨辐轮1贴合骑行运动单元中的螺桨辐轮1的同时还着地以提供着地驱动力;从而形成四轮或类四轮电动摩托,实现四轮行驶;
或者,用户操作模式切换模块321使展臂电驱单元32通电后驱动左前和右前骑行运动单元中的两只大臂3以各自对应的臂轴31为支点相向并合;使左前和右前骑行运动单元中的两个螺桨辐轮1并合成为一个整体摩托前轮;使左后和右后骑行运动单元中的两只大臂3以各自对应的臂轴31为支点作人字倾斜并固定;使左后和右后骑行运动单元中的两个螺桨辐轮1各自作为摩托左后轮和右后轮;使四只小臂30各自向对应的大臂3折叠收拢并合,使飞行运动单元中的旋桨2或螺桨辐轮1各自贴近大臂3以便于陆地骑行;特别的,飞行运动单元中螺桨辐轮1贴合骑行运动单元中的螺桨辐轮1的同时还着地以提供着地驱动力;从而形成前三点或类前三点式三轮电动摩托,实现前三点式三轮行驶;
或者,用户操作模式切换模块321使展臂电驱单元32通电后驱动左前和右前骑行运动单元中的两只大臂3以各自对应的臂轴31为支点作人字倾斜并固定;使左前和右前骑行运动单元中的两个螺桨辐轮1各自作为摩托左前轮和右前轮;使左后和右后骑行运动单元中的两只大臂3以各自对应的臂轴31为支点相向并合;使左后、右后骑行运动单元中的两个螺桨辐轮1并合成为一个整体摩托后轮;使四组飞行运动单元中的四只小臂30各自向对应的大臂3折叠收拢并合,使飞行运动单元中的旋桨2或螺桨辐轮1 各自贴近大臂3以便于陆地骑行;特别的,飞行运动单元中螺桨辐轮1贴合骑行运动单元中的螺桨辐轮1的同时还着地以提供着地驱动力;从而形成后三点或类后三点式三轮电动摩托,实现后三点式三轮行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方案1,能实现四轮合并为两轮进行陆地骑行、实现四电机驱动着地轮、实现四旋翼骑行过程中起飞和八旋翼空中飞行;
2、本发明方案2,能实现八轮合并为类两轮进行陆地骑行、实现八电机驱动着地轮、实现四旋翼骑行过程中起飞和八旋翼空中飞行;
3、本发明方案1和2,采用了双层桨八旋翼来提供飞行动力。有利于降低单个旋翼的转速和升力负担,提高总升力,实现升力冗余备份;
4、本发明方案1和2,能够通过合并前轮和合并后轮,实现和两轮摩托相同效果的两轮行驶,与两轮电动摩托一样,骑乘方便,便于在拥挤街道穿梭;
5、本发明方案1和2,能够通过合并前轮或合并后轮,实现和三轮摩托相同效果的前三轮或后三轮行驶,与三轮电动摩托一样,骑乘方便,行驶稳定性好,便于载物;
6、本发明方案1和2,能够通过分开四轮,实现四轮行驶,与三轮电动摩托一样,骑乘方便,行驶稳定性好,便于载物;
7、本发明方案1和2,大臂和小臂采用平板翼型及其他升力翼型,能够提高翼面稳定性或额外提供升力,有利于减小电量消耗,提高续航能力;
8、本发明方案1和2,采用了螺桨辐轮,将螺旋桨融入车轮辐条位置,使螺旋桨与车轮一体化,既能展平后提供旋翼升力,也能在陆地着地提供驱动力;
9、本发明方案2,用户可根据当前动力需要采用前驱、后驱、四驱方式,相应的,小臂上螺桨辐轮在着地后,用户可采用二、四、六、八电机驱动着地轮提供驱动力,此外也可以避免多个电机故障时而无法骑行的情况;
10、本发明方案1和2,采用展臂电驱单元来电动控制大臂和小臂折叠收拢和展开,才能实现陆地行驶中在不停车的状态下升空飞行,使用方便;
11、本发明方案1和2,能够实现空中载人骑乘飞行和实现空中无人遥控飞行;
12、本发明方案1和2,采用燃油发电装置增程发电,能够解决飞行爬升耗电量大悬空能力不足的问题,能够保证飞行及陆行里程;
13、本发明方案1和2,采用摄像头能够实现记录、拍摄、或辅助飞行摩托在飞行状态下实现无线遥控远端监视操作下的无人飞行;
14、本发明方案1和2,采用降落伞,在飞行摩托处于高空停车的危险情况下,能够使用户及飞行摩托通过伞降避免坠毁,从而提高安全系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飞行摩托实施例1的飞行方案图;
图2为本发明飞行摩托实施例1的两轮方案图;
图3为本发明飞行摩托实施例1的陆地行进中切换飞行方案图;
图4为本发明飞行摩托实施例2的飞行方案图;
图5为本发明飞行摩托实施例2的类两轮方案图;
图6为本发明飞行摩托实施例2的陆地行进中切换飞行方案图;
图7为本发明飞行摩托的实施例1的四轮方案图;
图8为本发明飞行摩托的实施例1的三轮方案图;
图9为本发明飞行摩托实施例3;
图10为本发明飞行摩托实施例4;
图11为本发明飞行摩托细节补充图;
图12为本发明飞行摩托电路原理结构图。
标号说明:
螺桨辐轮1;旋桨2;大臂3;小臂30;电源及驱控单元4;主体车架5;操纵舵6;刹车系统7;无线遥控装置8;摄像头9;燃油发电装置10;降落伞100;
轮圈及轮胎101;辐叶旋桨102;轮毂103;轮轴13;第一驱动电机21;第二驱动电机22;臂轴31;展臂电驱单元32;模式切换模块321、线缆40;电池单元41、电驱单元42、控制单元43;无线通信单元44;座椅51;座椅靠背511;踏脚支撑架52;操纵舵安装轴孔53;
电子油门60;电子仪表装置61;士字竖轴62;士字横板63;动静压传感器及仪表611;陀螺仪及仪表612;驱控数据显示单元613;刹车手柄71;刹车装置72;传动线缆73;手机8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飞行摩托实施例1的飞行方案图。与此同时也是本发明方案1的车体展开飞行图。如图所示,
一种行进中陆空状态快速切换的双层桨电动飞行摩托,包括:四个螺桨辐轮1、四个旋桨2、四只大臂3、四只小臂30、四个第一驱动电机21、四个第二驱动电机22、臂轴31、展臂电驱单元32、模式切换模块321、电源及驱控单元4、线缆40、主体车架5、操纵舵6、电子油门60、座椅51;其中,所述螺桨辐轮1又包括:轮圈及轮胎 101、辐叶旋桨102、轮毂103、轮轴13;所述辐叶旋桨102连接固定支撑于轮圈及轮胎101和轮毂103之间,轮毂103装配连接轮轴13;
所述四个螺桨辐轮1通过轮轴13各自连接一只大臂3,且各自独立连接一个第一驱动电机21;四个第一驱动电机21各自对应一个螺桨辐轮1,固定于轮轴13并驱动螺桨辐轮1旋转;四组螺桨辐轮1、大臂3、第一驱动电机21分组别构成左前、右前、左后、右后骑行运动单元;所述四个旋桨2各自独立连接一个第二驱动电机22,四个第二驱动电机22各自固定于一只小臂30,且各自独立连接驱动一个旋桨2旋转;四组旋桨2、小臂30、第二驱动电机22分组别构成左前、右前、左后、右后飞行运动单元;
所述左后、右后大臂3和小臂30各自通过臂轴31轴连接主体车架5,还各自通过展臂电驱单元32连接主体车架5;所述左前、右前的大臂3和小臂30各自通过臂轴31 轴连接操纵舵6,还各自通过展臂电驱单元32连接操纵舵6。本方案中的大臂3和小臂 30为平板翼型,可以为飞行摩托的空中飞行提高翼面稳定性。
所述四个第一驱动电机21和四个第二驱动电机22通过线缆40电连接电源及驱控单元4,由电源及驱控单元4供电并驱动控制第一驱动电机21和第二驱动电机22运转;电源及驱控单元4固定安装于主体车架5;电源及驱控单元4包括:电池单元、电驱单元、控制单元三部分;其中,电池单元在充蓄电后为整车供电、在电量不足时重新充电蓄能;电驱单元输出功率驱动控制第一驱动电机21和第二驱动电机22的运行;控制单元参与对电驱单元的功率输出控制和运行控制,接收操作动作指令和输入信号,输出运行参数和控制参数;所述展臂电驱单元32电连接模式切换模块321,模式切换模块321 电连接电源及驱控单元4;用户操作模式切换模块321使展臂电驱单元32通电后驱动大臂3和小臂30收拢或展开,使其向内并合或向外展开。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展臂电驱单元32采用电机驱动式铰链,位于左后、右后骑行运动单元的电机驱动式铰链以上半扇铰链固定连接于主体车架5,以下半扇铰链固定连接于大臂3;位于左后、右后飞行运动单元的电机驱动式铰链以上半扇铰链固定连接于主体车架5,以下半扇铰链固定连接于小臂30;位于左前、右前骑行运动单元的电机驱动式铰链以上半扇铰链固定连接于操纵舵6的士字横板63的下横板,以下半扇铰链固定连接于大臂3;位于左前、右前飞行运动单元的电机驱动式铰链以上半扇铰链固定连接于操纵舵6的士字横板63的上横板,以下半扇铰链固定连接于小臂30;而各个电机驱动式铰链的电机部分则与各个臂轴31同轴线安装,通电后可驱动上、下半扇铰链开、合进而带动大臂3、小臂30开、合;且各个电机驱动式铰链各自电连接模式切换模块321,模式切换模块 321电连接电源及驱控单元4。
所述电子油门60固定安装于操纵舵6,所述电子油门60通过线缆40电连接电源及驱控单元4;用户操作电子油门60控制和调节电源及驱控单元4的参数、运行及输出功率,以控制和调节第一驱动电机21和第二驱动电机22的转速、扭矩,从而控制和调节螺桨辐轮1和旋桨2的转速、扭矩;所述座椅51固定于主体车架5为用户提供乘坐位置。具体的,电子油门60一般采用与电动摩托相同的握把式旋转手柄,方便使用习惯且易操作。
所述飞行摩托进入空中飞行状态后,用户操作模式切换模块321使所有与大臂3连接的展臂电驱单元32通电后驱动左前、右前、左后、右后骑行运动单元中的四只大臂3以各自对应的臂轴31为支点向外展开至水平,使四个螺桨辐轮1及大臂3保持水平以利于飞行,同时对四个第一驱动电机21供电并带动这四个螺桨辐轮1旋转,则四个螺桨辐轮1的辐叶旋桨102均产生升力;因此飞行摩托由飞行运动单元中的四个旋桨 2和骑行运动单元中八个螺桨辐轮1的辐叶旋桨102共同提供飞行动力;用户通过操作电子油门60分别控制左前、右前、左后、右后飞行运动单元中的四个旋桨2和骑行运动单元中四个螺桨辐轮1的转速,使这四个位置相互之间的桨叶产生转速差和升力差,飞行摩托实现空中飞行姿态调整及转向,从而实现八旋翼空中飞行。
图2为本发明飞行摩托实施例1的两轮方案图。与此同时也是本发明方案1的车体合并陆行图。如图所示,所述飞行摩托采用陆地行驶模式时,用户操作模式切换模块 321使展臂电驱单元32通电后驱动左前和右前骑行运动单元中的两只大臂3以各自对应的臂轴31为支点相向并合,使左前和右前骑行运动单元中的两个螺桨辐轮1并合成为一个整体摩托前轮;使左前和右前飞行运动单元中的两只小臂30各自向对应的大臂 3折叠收拢并合,使左前和右前飞行运动单元中的两个旋桨2各自贴近大臂3以便于陆地骑行;用户操作模式切换模块321使展臂电驱单元32通电后驱动左后和右后骑行运动单元中的两只大臂3以各自对应的臂轴31为支点相向并合,使左后和右后骑行运动单元中的两个螺桨辐轮1并合成为一个整体摩托后轮;使左后和右后飞行运动单元中的两只小臂30各自向对应的大臂3折叠收拢并合,使左后和右后飞行运动单元中的两个旋桨2各自贴近大臂3以便于陆地骑行;从而形成整体两轮电动摩托,以两轮方式行驶;
用户骑乘于主体车架5时,通过直接手动转动操纵舵6来控制飞行摩托在陆地行驶时的转向;通过操作电子油门60控制电源及驱控单元4,分别启停四个第一驱动电机 21,对电动摩托的的整体后轮和整体前轮进行混合驱动;分别调节四个第一驱动电机 21的功率输出及换向控制,实现对骑行运动单元中螺桨辐轮1的加减速控制;同时对四个第二驱动电机22停止供电以节省电量。
该图中还包括了刹车系统7;其中,所述刹车系统7包括刹车手柄71、刹车装置 72、传动线缆73;所述刹车手柄71固定安装于操纵舵6;所述刹车装置72各自对应一个大臂3和螺桨辐轮1,同轴于轮轴13固定于大臂3;或者,所述刹车装置72还各自对应一个螺桨辐轮1和小臂30,同轴于轮轴13固定于小臂30;所述刹车装置72通过传动线缆73连接刹车手柄71;所述传动线缆73采用传动钢绳、或传动电子线缆;所述刹车装置72采用刹车盘、或刹车钳、或刹车片;用户通过操作刹车手柄71控制刹车装置72实现飞行摩托在陆地行驶模式下的刹车控制动作。具体的,在实际产品中,所述刹车装置72可以采用刹车盘执行刹车动作,不仅刹车效果好,结构也相对简单,符合整车小巧轻便的发明设计思路;相应的传动线缆73采用传动钢绳连接刹车手柄 71;通过捏合刹车手柄71实现飞行摩托在陆地行驶模式下的刹车动作。
图3为本发明飞行摩托实施例1的陆地行进中切换飞行方案图。与此同时也是本发明方案1陆空状态切换图。如图所示,所述飞行摩托由行进中陆地行驶状态切换至空中飞行状态时,在用户骑乘于主体车架5时,用户操作模式切换模块321使所有与小臂 30连接的展臂电驱单元32通电后驱动左前、右前、左后、右后飞行运动单元中的四只小臂30以各自对应的臂轴31为支点向外展开,使四个旋桨2具备最优水平飞行角度;用户操作电子油门60控制电源及驱控单元4,驱动四个第二驱动电机22并带动这四个旋桨2旋转,则四个旋桨2均产生升力;通过操作电子油门60控制并增大旋桨2的转速,飞行摩托实现陆地行进中升空。
相应的,所述飞行摩托由行进中空中飞行状态切换至陆地行驶状态时,用户操作模式切换模块321使所有与大臂3连接的展臂电驱单元32通电后驱动左前和右前、左后和右后骑行运动单元中的四只大臂3及其螺桨辐轮1以各自对应的臂轴31为支点相向并合,从而形成两轮电动摩托;用户再操作电子油门60通过操作电子油门60控制并降低旋桨2转速,飞行摩托实现降落;用户再操作电子油门60通过操作电子油门60驱动螺桨辐轮1旋转,飞行摩托实现空中飞行状态到陆地行驶状态的切换;用户再操作模式切换模块321使所有与小臂30连接的展臂电驱单元32通电后驱动左前、右前、左后、右后飞行运动单元中的四只小臂30以各自对应的臂轴31为支点相向并合,带动四个旋桨2各自折叠收拢贴近大臂3以便于陆地骑行。
图4为本发明飞行摩托实施例2的飞行方案图。与此同时也是本发明方案2的车体展开飞行图。如图所示,一种行进中陆空状态快速切换的双层桨电动飞行摩托,包括:八个螺桨辐轮1、四只大臂3、四只小臂30、四个第一驱动电机21、四个第二驱动电机 22、臂轴31、展臂电驱单元32、模式切换模块321、电源及驱控单元4、线缆40、主体车架5、操纵舵6、电子油门60、座椅51;其中,所述螺桨辐轮1又包括:轮圈及轮胎101、辐叶旋桨102、轮毂103、轮轴13;所述辐叶旋桨102连接固定支撑于轮圈及轮胎101和轮毂103之间,轮毂103装配连接轮轴13;
所述八个螺桨辐轮1中的四个螺桨辐轮1通过轮轴13各自连接一只大臂3,且各自独立连接一个第一驱动电机21;四个第一驱动电机21各自对应一个螺桨辐轮1,固定于轮轴13并驱动螺桨辐轮1旋转;四组螺桨辐轮1、大臂3、第一驱动电机21分组别构成左前、右前、左后、右后骑行运动单元;剩余四个螺桨辐轮1通过轮轴13各自连接一只小臂30,且各自独立连接一个第二驱动电机22,四个第二驱动电机22各自对应一个螺桨辐轮1,固定于轮轴13并驱动螺桨辐轮1旋转;四组螺桨辐轮1、小臂30、第二驱动电机22分组别构成左前、右前、左后、右后飞行运动单元。
所述左后、右后大臂3和小臂30各自通过臂轴31轴连接主体车架5,还各自通过展臂电驱单元32连接主体车架5;所述左前、右前的大臂3和小臂30各自通过臂轴31 轴连接操纵舵6,还各自通过展臂电驱单元32连接操纵舵6。本方案中的大臂3和小臂 30为平板翼型,可以为飞行摩托的空中飞行提高翼面稳定性。
所述四个第一驱动电机21和四个第二驱动电机22通过线缆40电连接电源及驱控单元4,由电源及驱控单元4供电并驱动控制第一驱动电机21和第二驱动电机22运转;电源及驱控单元4固定安装于主体车架5;电源及驱控单元4包括:电池单元、电驱单元、控制单元三部分;其中,电池单元在充蓄电后为整车供电、在电量不足时重新充电蓄能;电驱单元输出功率驱动控制第一驱动电机21和第二驱动电机22的运行;控制单元参与对电驱单元的功率输出控制和运行控制,接收操作动作指令和输入信号,输出运行参数和控制参数;所述展臂电驱单元32电连接模式切换模块321,模式切换模块321 电连接电源及驱控单元4;用户操作模式切换模块321使展臂电驱单元32通电后驱动大臂3和小臂30收拢或展开,使其向内并合或向外展开。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中,所述展臂电驱单元32采用电机驱动式铰链,位于左后、右后骑行运动单元的电机驱动式铰链以上半扇铰链固定连接于主体车架5,以下半扇铰链固定连接于大臂3;位于左后、右后飞行运动单元的电机驱动式铰链以上半扇铰链固定连接于主体车架5,以下半扇铰链固定连接于小臂30;位于左前、右前骑行运动单元的电机驱动式铰链以上半扇铰链固定连接于操纵舵6的士字横板63的下横板,以下半扇铰链固定连接于大臂3;位于左前、右前飞行运动单元的电机驱动式铰链以上半扇铰链固定连接于操纵舵6的士字横板63的上横板,以下半扇铰链固定连接于小臂30;而各个电机驱动式铰链的电机部分则与各个臂轴31同轴线安装,通电后可驱动上、下半扇铰链开、合进而带动大臂3、小臂30开、合;且各个电机驱动式铰链各自电连接模式切换模块321,模式切换模块321电连接电源及驱控单元4。
所述电子油门60固定安装于操纵舵6,所述电子油门60通过线缆40电连接电源及驱控单元4;用户操作电子油门60控制和调节电源及驱控单元4的参数、运行及输出功率,以控制和调节第一驱动电机21和第二驱动电机22的转速、扭矩,从而控制和调节螺桨辐轮1的转速、扭矩;所述座椅51固定于主体车架5为用户提供乘坐位置。具体的,电子油门60一般采用与电动摩托相同的握把式旋转手柄,方便使用习惯且易操作。
所述飞行摩托进入空中飞行状态后,用户操作模式切换模块321使所有与大臂3连接的展臂电驱单元32通电后驱动左前、右前、左后、右后骑行运动单元中的四只大臂3以各自对应的臂轴31为支点向外展开至水平,使四个螺桨辐轮1及大臂3保持水平以利于飞行,同时对四个第一驱动电机21供电并带动这四个螺桨辐轮1旋转,则四个螺桨辐轮1的辐叶旋桨102均产生升力;因此飞行摩托由骑行运动单元和飞行运动单元中八个螺桨辐轮1的辐叶旋桨102共同提供飞行动力;用户通过操作电子油门60分别控制左前、右前、左后、右后骑行运动单元和飞行运动单元中八个螺桨辐轮1的转速,使这四个位置相互之间的桨叶产生转速差和升力差,飞行摩托实现空中飞行姿态调整及转向,从而实现八旋翼空中飞行。
图5为本发明飞行摩托实施例2的类两轮方案图。与此同时也是本发明方案2的车体合并陆行图。如图所示,所述飞行摩托采用陆地行驶模式时,用户操作模式切换模块 321使展臂电驱单元32通电后驱动左前和右前骑行运动单元中的两只大臂3以各自对应的臂轴31为支点相向并合,使左前和右前骑行运动单元中的两个螺桨辐轮1并合成为一个整体摩托前轮;使左前和右前飞行运动单元中的两只小臂30各自向对应的大臂 3折叠收拢并合,使左前和右前飞行运动单元中的两个螺桨辐轮1各自贴近大臂3以便于陆地骑行;用户操作模式切换模块321使展臂电驱单元32通电后驱动左后和右后骑行运动单元中的两只大臂3以各自对应的臂轴31为支点相向并合,使左后和右后骑行运动单元中的两个螺桨辐轮1并合成为一个整体摩托后轮;使左后和右后飞行运动单元中的两只小臂30各自向对应的大臂3折叠收拢并合,使左后和右后飞行运动单元中的两个螺桨辐轮1各自贴近大臂3以便于陆地骑行;从而形成整体两轮电动摩托,以两轮方式行驶;
用户骑乘于主体车架5时,通过直接手动转动操纵舵6来控制飞行摩托在陆地行驶时的转向;通过操作电子油门60控制电源及驱控单元4,分别启停四个第一驱动电机 21,对电动摩托的的整体后轮和整体前轮进行混合驱动;分别调节四个第一驱动电机 21的功率输出及换向控制,实现对骑行运动单元中螺桨辐轮1的加减速控制;同时对四个第二驱动电机22停止供电以节省电量。
特别的,所述飞行摩托以整体两轮方式陆地行驶时,在四组飞行运动单元中的四个螺桨辐轮1着地后,用户通过操作电子油门60控制电源及驱控单元4对四个第二驱动电机22恢复供电使其驱动这四个螺桨辐轮1以提供着地驱动力;从而八轮着地形成前四轮叠合和后四轮叠合的整体类两轮电动摩托。
该图中同样还包括了刹车系统7;其中,所述刹车系统7包括刹车手柄71、刹车装置72、传动线缆73;所述刹车手柄71固定安装于操纵舵6;所述刹车装置72各自对应一个大臂3和螺桨辐轮1,同轴于轮轴13固定于大臂3;或者,所述刹车装置72还各自对应一个螺桨辐轮1和小臂30,同轴于轮轴13固定于小臂30;所述刹车装置72 通过传动线缆73连接刹车手柄71;所述传动线缆73采用传动钢绳、或传动电子线缆;所述刹车装置72采用刹车盘、或刹车钳、或刹车片;用户通过操作刹车手柄71控制刹车装置72实现飞行摩托在陆地行驶模式下的刹车控制动作。具体的,在实际产品中,所述刹车装置72可以采用刹车盘执行刹车动作,不仅刹车效果好,结构也相对简单,符合整车小巧轻便的实用的设计思路;相应的传动线缆73采用传动钢绳连接刹车手柄 71;通过捏合刹车手柄71实现飞行摩托在陆地行驶模式下的刹车动作。
图6为本发明飞行摩托实施例2的陆地行进中切换飞行方案图。与此同时也是本发明方案2陆空状态切换图。如图所示,所述飞行摩托由行进中陆地行驶状态切换至空中飞行状态时,在用户骑乘于主体车架5时,用户操作模式切换模块321使所有与小臂 30连接的展臂电驱单元32通电后驱动左前、右前、左后、右后飞行运动单元中的四只小臂30以各自对应的臂轴31为支点向外展开,使四个螺桨辐轮1具备最优水平飞行角度;用户操作电子油门60控制电源及驱控单元4,驱动四个第二驱动电机22并带动这四个螺桨辐轮1旋转,则四个螺桨辐轮1的辐叶旋桨102均产生升力;通过操作电子油门60控制并增大螺桨辐轮1的转速,飞行摩托实现陆地行进中升空;
相应的,所述飞行摩托由行进中空中飞行状态切换至陆地行驶状态时,用户操作模式切换模块321使所有与大臂3连接的展臂电驱单元32通电后驱动左前和右前、左后和右后骑行运动单元中的四只大臂3及其螺桨辐轮1以各自对应的臂轴31为支点相向并合,从而形成两轮电动摩托;用户再操作电子油门60通过操作电子油门60控制并降低螺桨辐轮1转速,飞行摩托实现降落;用户再操作电子油门60通过操作电子油门60 驱动螺桨辐轮1旋转,飞行摩托实现空中飞行状态到陆地行驶状态的切换;用户再操作模式切换模块321使所有与小臂30连接的展臂电驱单元32通电后驱动左前、右前、左后、右后飞行运动单元中的四只小臂30以各自对应的臂轴31为支点相向并合,带动飞行运动单元中的四个螺桨辐轮1各自折叠收拢贴近大臂3的同时还着地以提供着地驱动力。
图7为本发明飞行摩托的实施例1的四轮方案图。如图所示,所述飞行摩托采用陆地行驶模式时的行驶方式还包括:四轮行驶。用户操作模式切换模块321使展臂电驱单元32通电后驱动左前和右前骑行运动单元中的两只大臂3以各自对应的臂轴31为支点作人字倾斜并固定;使左后和右后骑行运动单元中的两只大臂3也以各自对应的臂轴31为支点人字倾斜并固定;使左前和右前骑行运动单元中的两个螺桨辐轮1各自作为摩托左前轮和右前轮;使左后和右后骑行运动单元中的两个螺桨辐轮1各自作为摩托左后轮和右后轮;使四组飞行运动单元中的四只小臂30各自向对应的大臂3折叠收拢并合,使飞行运动单元中的旋桨2或螺桨辐轮1各自贴近大臂3以便于陆地骑行;特别的,如果是实施例2,则飞行运动单元中螺桨辐轮1贴近大臂3的同时还着地以提供着地驱动力;从而形成四轮或类四轮电动摩托,实现四轮行驶。在行驶时,四个第一驱动电机 21同时驱动四个车轮1,实现四轮驱动行驶;或者,只有左前和右前第一驱动电机21 驱动左前和右前车轮1,实现双轮前驱行驶;或者,只有左后和右后第一驱动电机21 驱动左后和右后车轮1,实现双轮后驱行驶。
图8为本发明飞行摩托的实施例1的三轮方案图。如图所示,所述飞行摩托采用陆地行驶模式时的行驶方式还包括:前三点式三轮行驶、后三点式三轮行驶;在图中,描述的是前三点式三轮摩托行驶方案。用户操作模式切换模块321使展臂电驱单元32通电后驱动左前和右前骑行运动单元中的两只大臂3以各自对应的臂轴31为支点相向并合;使左前和右前骑行运动单元中的两个螺桨辐轮1并合成为一个整体摩托前轮;使左后和右后骑行运动单元中的两只大臂3以各自对应的臂轴31为支点作人字倾斜并固定;使左后和右后骑行运动单元中的两个螺桨辐轮1各自作为摩托左后轮和右后轮;使四只小臂30各自向对应的大臂3折叠收拢并合,使飞行运动单元中的旋桨2或螺桨辐轮1 各自贴近大臂3以便于陆地骑行;特别的,如果是实施例2,则飞行运动单元中螺桨辐轮1贴近大臂3同时还着地以提供着地驱动力;从而形成前三点或类前三点式三轮电动摩托,实现前三点式三轮行驶;
相应的,可以想象的是,当所述飞行摩托采用后三点式三轮摩托行驶方案时,用户操作模式切换模块321使展臂电驱单元32通电后驱动左前和右前骑行运动单元中的两只大臂3以各自对应的臂轴31为支点作人字倾斜并固定;使左前和右前骑行运动单元中的两个螺桨辐轮1各自作为摩托左前轮和右前轮;使左后和右后骑行运动单元中的两只大臂3以各自对应的臂轴31为支点相向并合;使左后、右后骑行运动单元中的两个螺桨辐轮1并合成为一个整体摩托后轮;使四组飞行运动单元中的四只小臂30各自向对应的大臂3折叠收拢并合,使飞行运动单元中的旋桨2或螺桨辐轮1各自贴近大臂3 以便于陆地骑行;特别的,如果是实施例2,则飞行运动单元中螺桨辐轮1贴近大臂3 的同时还着地以提供着地驱动力;从而形成后三点或类后三点式三轮电动摩托,实现后三点式三轮行驶。在行驶时,四个第一驱动电机21同时驱动四个车轮1,实现四轮驱动行驶;或者,只有左前和右前第一驱动电机21驱动左前和右前车轮1,实现双轮前驱行驶;或者,只有左后和右后第一驱动电机21驱动左后和右后车轮1,实现双轮后驱行驶。
图9为本发明飞行摩托实施例3。如图所示,该图在图1的基础上,还包括:无线遥控装置8、无线通信单元44、摄像头9、电子仪表装置61、踏脚支撑架52、助力挺杆32;
所述无线通信单元44固定安装于主体车架5,电连接电源及驱控单元4;所述无线遥控装置8与无线通信单元44通过无线通信匹配连接,用户操作无线遥控装置8经无线通信单元44控制和调节电源及驱控单元4的运行参数、运行及输出功率,从而控制和调节螺桨辐轮1和旋桨2的转速、扭矩,以实现对飞行摩托在无人骑乘时空中飞行模式下的无线遥控控制;
所述无线通信单元44采用WLAN通信模块、或蓝牙通信模块、或ZigBee通信模块、或4G/5G通信模块;所述无线遥控装置8包括手机、或飞行控制遥控器、或飞行控制网络平台;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无线通信单元44宜采用WLAN通信模块,方便用于与用户手机进行通信连接。此外由于将无线通信单元44安装在了车尾,所以需要采用线缆40将无线通信单元44连接至电源及驱控单元4,使用户操作无线遥控装置8经无线通信单元44收发对电源及驱控单元4的无线操作指令。并且,在本实施例中,还采用了手机81作为无线遥控装备。
所述摄像头9固定于主体车架5;摄像头9电连接电源及驱控单元4由其供电和控制摄像头9通电及拍摄动作;摄像头9用于记录、拍摄;摄像头9通过无线通信单元 44与无线遥控装置8实现无线通信;用于飞行摩托在无人骑乘时空中飞行模式下,实现无线遥控远端监视操作下的辅助飞行。具体的,此处表述为两种方案,第一种是摄像头9作为单独的拍摄记录仪器用做行车拍摄记录或飞行拍摄记录,摄像头9中的记录图像无需外传至第三方;第二种是摄像头9作为辅助飞行“眼睛”,需要将摄像头9中的记录图像在线外传至第三方,即传至无线遥控装置8用于远端监视下辅助飞行。
所述电子仪表装置61安装于操纵舵6或主体车架5;电子仪表装置61电连接电源及驱控单元4并由其供电;电子仪表装置61又包括:动静压传感器及仪表611、陀螺仪及仪表612、驱控数据显示单元613;动静压传感器及仪表611显示飞行高度、飞行空速、爬升及下降速率;陀螺仪及仪表612显示飞行姿态、飞行航向数据;驱控数据显示单元613显示来自于电源及驱控单元4和第一驱动电机21和第二驱动电机22的输出信号、输出运行数据参数和控制参数;为飞行摩托在有人空中骑乘飞行时,提供数据参考辅助用户驾驶飞行。具体的,本图中电子仪表装置61所包括的动静压传感器及仪表 611、陀螺仪及仪表612、驱控数据显示单元613均安装于操纵舵6上。
所述踏脚支撑架52固定于主体车架5的下部,为用户骑乘时提供踏脚点;所述踏脚支撑架52采用滑橇式缓冲支撑架、或液压式缓冲支撑杆、或折叠式硬支撑脚、或轮式起落架;在所述飞行摩托由陆地停驶状态,转换至飞行状态时,即停车后展开四只大臂3和小臂30至水平预备飞行状态时,踏脚支撑架52为整车提供助力支撑,方便用户实施状态转换操作;在所述飞行摩托由空中飞行状态,降落着地时提供落地缓冲和支撑;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踏脚支撑架52采用了前后两组或折叠式硬支撑脚,用于为用户提供踏脚空间,以提高骑乘舒适性,并且还方便折叠。在本实施例中,座椅51 还采用了带座椅靠背511的座椅,以提高用户骑乘舒适性,以及骑乘飞行时,方便固定身体。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展臂电驱单元32除了如实施例1和2一样采用电机驱动式铰链,还可以采用电动液压式伸缩挺杆、或电动螺杆式挺杆、或电动齿条式伸缩挺杆;所述展臂电驱单元32分别耦合连接于左后、右后大臂3和主体车架5之间;分别耦合连接于左后、右后小臂30和主体车架5之间;分别耦合连接于左前、右前大臂3 和操纵舵6之间;分别耦合连接于左前、右前小臂30和操纵舵6之间。且各个展臂电驱单元32各自电连接模式切换模块321,模式切换模块321电连接电源及驱控单元4。在模式切换模块321控制展臂电驱单元32通电后驱动大臂3、小臂30相向并合或反向展开,进而提供固定助力。为飞行摩托在陆地行进中升空、飞行中降落后行进、停驶状态下展臂提供必备条件,在无需人工操作的情况下实现陆空模式快速电动切换。
此外,本图中所述大臂3和小臂30除了如实施例1和2一样采用平板翼型,为飞行摩托的空中飞行提高翼面稳定性;还可以采用平凸翼型、或双凸翼型、或凹凸翼型;为飞行摩托的空中飞行额外提供升力,以减小电量消耗,提高续航能力。
图10为本发明飞行摩托实施例4。如图所示,所述的飞行摩托,还包括:降落伞100;所述降落伞100的安全绳连接主体车架5;在飞行摩托处于高空停车的危险情况下,用户操作释放、打开降落伞100,使用户及飞行摩托通过伞降避免坠毁,从而提高安全系数。
图11为本发明飞行摩托细节补充图。如图所示,所述的飞行摩托,还包括:燃油发电装置10;所述燃油发电装置10固定安装于主体车架5;燃油发电装置10电连接电源及驱控单元4;燃油发电装置10主要由燃油引擎和发电机组成,通过燃烧所携带燃料,产生动力带动发电机发电,为电源及驱控单元4进行增程充电。
具体的,本图还描述了操纵舵6通过其士字竖轴62安装于主体车架5的操纵舵安装轴孔53;使左前、右前飞行运动单元中的两个臂轴31安装固定于操纵舵6的士字横板63的上横板;使左前、右前骑行运动单元的两个臂轴31安装固定于操纵舵6的士字横板63的下横板。
图12为本发明飞行摩托电路原理结构图。该图针对电源及驱控单元4与其他电子装置部分的电路结构予以说明。如图所示,电源及驱控单元4电源及驱控单元4包括:电池单元41、电驱单元42、控制单元43三部分;控制单元43电连接电驱单元42;电驱单元42电连接电池单元41,且电池单元41电连接燃油发电装置10;电池单元41 还电连接模式切换模块321,且模式切换模块321电连接臂展电驱单元32;无线通信单元44、电子油门60、动静压传感器及仪表611、陀螺仪及仪表612、驱控数据显示单元 613各自电连接于控制单元43。采用方案1时,四个第一驱动电机21各自电连接于电驱单元42用于各自连接驱动一个螺桨辐轮1带动其辐叶旋桨102旋转;四个第二驱动电机22各自连接驱动一个旋桨2;采用方案2时,四个第一驱动电机21各自电连接于电驱单元42用于各自连接驱动一个螺桨辐轮1带动其辐叶旋桨102旋转;四个第二驱动电机22也各自连接驱动一个螺桨辐轮1带动其辐叶旋桨102旋转;两种方案下各自最终形成双层桨八旋翼方案。
具体的,在本发明中第一驱动电机21和第二驱动电机22可以采用直流电机,相应的,电驱单元42则可以采用开关电源供应受控直流电;或者,第一驱动电机21和第二驱动电机22可以采用交流电机,相应的,电驱单元42则可以采用变频器供应受控变频交流电。
此外,燃油发电装置10燃烧燃料发电,为电池单元41充电;电池单元41充电蓄能,为电驱单元42供电,使其驱动第一驱动电机21带动车轮1旋转,以及驱动第二驱动电机22带动旋桨2或螺桨辐轮1中的辐叶旋桨102旋转;与此同时,电池单元41 也为控制单元43及其所电连接各部分仪表装置供电;控制单元43参与对电驱单元42 的功率输出控制和运行控制,通过驱控数据显示单元613输出显示运行参数和控制参数、以及电池电源41的电量、电压数据;控制单元43还接收电子油门60的操作动作指令,实现对电驱单元42的功率输出控制和运行控制;控制单元43还接收来自动静压传感器及仪表611、陀螺仪及仪表612的传感器输入信号,并通过仪表输出显示飞行高度、飞行空速、爬升及下降速率、飞行姿态、飞行航向数据。
以上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行进中陆空状态快速切换的双层桨电动飞行摩托,其特征在于,包括:四个螺桨辐轮(1)、四个旋桨(2)、四只大臂(3)、四只小臂(30)、四个第一驱动电机(21)、四个第二驱动电机(22)、臂轴(31)、展臂电驱单元(32)、模式切换模块(321)、电源及驱控单元(4)、线缆(40)、主体车架(5)、操纵舵(6)、电子油门(60)、座椅(51);其中,所述螺桨辐轮(1)又包括:轮圈及轮胎(101)、辐叶旋桨(102)、轮毂(103)、轮轴(13);所述辐叶旋桨(102)连接固定支撑于轮圈及轮胎(101)和轮毂(103)之间,轮毂(103)装配连接轮轴(13);
所述四个螺桨辐轮(1)通过轮轴(13)各自连接一只大臂(3),且各自独立连接一个第一驱动电机(21);四个第一驱动电机(21)各自对应一个螺桨辐轮(1),固定于轮轴(13)并驱动螺桨辐轮(1)旋转;四组螺桨辐轮(1)、大臂(3)、第一驱动电机(21)分组别构成左前、右前、左后、右后骑行运动单元;所述四个旋桨(2)各自独立连接一个第二驱动电机(22),四个第二驱动电机(22)各自固定于一只小臂(30),且各自独立连接驱动一个旋桨(2)旋转;四组旋桨(2)、小臂(30)、第二驱动电机(22)分组别构成左前、右前、左后、右后飞行运动单元;
所述左后、右后大臂(3)和小臂(30)各自通过臂轴(31)轴连接主体车架(5),还各自通过展臂电驱单元(32)连接主体车架(5);所述左前、右前的大臂(3)和小臂(30)各自通过臂轴(31)轴连接操纵舵(6),还各自通过展臂电驱单元(32)连接操纵舵(6);
所述四个第一驱动电机(21)和四个第二驱动电机(22)通过线缆(40)电连接电源及驱控单元(4),由电源及驱控单元(4)供电并驱动控制第一驱动电机(21)和第二驱动电机(22)运转;电源及驱控单元(4)固定安装于主体车架(5);电源及驱控单元(4)包括:电池单元、电驱单元、控制单元三部分;其中,电池单元在充蓄电后为整车供电、在电量不足时重新充电蓄能;电驱单元输出功率驱动控制第一驱动电机(21)和第二驱动电机(22)的运行;控制单元参与对电驱单元的功率输出控制和运行控制,接收操作动作指令和输入信号,输出运行参数和控制参数;所述展臂电驱单元(32)电连接模式切换模块(321),模式切换模块(321)电连接电源及驱控单元(4);用户操作模式切换模块(321)使展臂电驱单元(32)通电后驱动大臂(3)和小臂(30)收拢或展开,使其向内并合或向外展开;
所述电子油门(60)固定安装于操纵舵(6),所述电子油门(60)通过线缆(40)电连接电源及驱控单元(4);用户操作电子油门(60)控制和调节电源及驱控单元(4)的参数、运行及输出功率,以控制和调节第一驱动电机(21)和第二驱动电机(22)的转速、扭矩,从而控制和调节螺桨辐轮(1)和旋桨(2)的转速、扭矩;所述座椅(51)固定于主体车架(5)为用户提供乘坐位置;
所述飞行摩托采用陆地行驶模式时,用户操作模式切换模块(321)使展臂电驱单元(32)通电后驱动左前和右前骑行运动单元中的两只大臂(3)以各自对应的臂轴(31)为支点相向并合,使左前和右前骑行运动单元中的两个螺桨辐轮(1)并合成为一个整体摩托前轮;使左前和右前飞行运动单元中的两只小臂(30)各自向对应的大臂(3)折叠收拢并合,使左前和右前飞行运动单元中的两个旋桨(2)各自贴近大臂(3)以便于陆地骑行;用户操作模式切换模块(321)使展臂电驱单元(32)通电后驱动左后和右后骑行运动单元中的两只大臂(3)以各自对应的臂轴(31)为支点相向并合,使左后和右后骑行运动单元中的两个螺桨辐轮(1)并合成为一个整体摩托后轮;使左后和右后飞行运动单元中的两只小臂(30)各自向对应的大臂(3)折叠收拢并合,使左后和右后飞行运动单元中的两个旋桨(2)各自贴近大臂(3)以便于陆地骑行;从而形成整体两轮电动摩托,以两轮方式行驶;
用户骑乘于主体车架(5)时,通过直接手动转动操纵舵(6)来控制飞行摩托在陆地行驶时的转向;通过操作电子油门(60)控制电源及驱控单元(4),分别启停四个第一驱动电机(21),对电动摩托的的整体后轮和整体前轮进行混合驱动;分别调节四个第一驱动电机(21)的功率输出及换向控制,实现对骑行运动单元中螺桨辐轮(1)的加减速控制;同时对四个第二驱动电机(22)停止供电以节省电量;
所述飞行摩托由行进中陆地行驶状态切换至空中飞行状态时,在用户骑乘于主体车架(5)时,用户操作模式切换模块(321)使所有与小臂(30)连接的展臂电驱单元(32)通电后驱动左前、右前、左后、右后飞行运动单元中的四只小臂(30)以各自对应的臂轴(31)为支点向外展开,使四个旋桨(2)具备最优水平飞行角度;用户操作电子油门(60)控制电源及驱控单元(4),驱动四个第二驱动电机(22)并带动这四个旋桨(2)旋转,则四个旋桨(2)均产生升力;通过操作电子油门(60)控制并增大旋桨(2)的转速,飞行摩托实现陆地行进中升空;
所述飞行摩托进入空中飞行状态后,用户操作模式切换模块(321)使所有与大臂(3)连接的展臂电驱单元(32)通电后驱动左前、右前、左后、右后骑行运动单元中的四只大臂(3)以各自对应的臂轴(31)为支点向外展开至水平,使四个螺桨辐轮(1)及大臂(3)保持水平以利于飞行,同时对四个第一驱动电机(21)供电并带动这四个螺桨辐轮(1)旋转,则四个螺桨辐轮(1)的辐叶旋桨(102)均产生升力;因此飞行摩托由飞行运动单元中的四个旋桨(2)和骑行运动单元中八个螺桨辐轮(1)的辐叶旋桨(102)共同提供飞行动力;用户通过操作电子油门(60)分别控制左前、右前、左后、右后飞行运动单元中的四个旋桨(2)和骑行运动单元中四个螺桨辐轮(1)的转速,使这四个位置相互之间的桨叶产生转速差和升力差,飞行摩托实现空中飞行姿态调整及转向,从而实现八旋翼空中飞行。
2.一种行进中陆空状态快速切换的双层桨电动飞行摩托,其特征在于,包括:八个螺桨辐轮(1)、四只大臂(3)、四只小臂(30)、四个第一驱动电机(21)、四个第二驱动电机(22)、臂轴(31)、展臂电驱单元(32)、模式切换模块(321)、电源及驱控单元(4)、线缆(40)、主体车架(5)、操纵舵(6)、电子油门(60)、座椅(51);其中,所述螺桨辐轮(1)又包括:轮圈及轮胎(101)、辐叶旋桨(102)、轮毂(103)、轮轴(13);所述辐叶旋桨(102)连接固定支撑于轮圈及轮胎(101)和轮毂(103)之间,轮毂(103)装配连接轮轴(13);
所述八个螺桨辐轮(1)中的四个螺桨辐轮(1)通过轮轴(13)各自连接一只大臂(3),且各自独立连接一个第一驱动电机(21);四个第一驱动电机(21)各自对应一个螺桨辐轮(1),固定于轮轴(13)并驱动螺桨辐轮(1)旋转;四组螺桨辐轮(1)、大臂(3)、第一驱动电机(21)分组别构成左前、右前、左后、右后骑行运动单元;剩余四个螺桨辐轮(1)通过轮轴(13)各自连接一只小臂(30),且各自独立连接一个第二驱动电机(22),四个第二驱动电机(22)各自对应一个螺桨辐轮(1),固定于轮轴(13)并驱动螺桨辐轮(1)旋转;四组螺桨辐轮(1)、小臂(30)、第二驱动电机(22)分组别构成左前、右前、左后、右后飞行运动单元。
所述左后、右后大臂(3)和小臂(30)各自通过臂轴(31)轴连接主体车架(5),还各自通过展臂电驱单元(32)连接主体车架(5);所述左前、右前的大臂(3)和小臂(30)各自通过臂轴(31)轴连接操纵舵(6),还各自通过展臂电驱单元(32)连接操纵舵(6);
所述四个第一驱动电机(21)和四个第二驱动电机(22)通过线缆(40)电连接电源及驱控单元(4),由电源及驱控单元(4)供电并驱动控制第一驱动电机(21)和第二驱动电机(22)运转;电源及驱控单元(4)固定安装于主体车架(5);电源及驱控单元(4)包括:电池单元、电驱单元、控制单元三部分;其中,电池单元在充蓄电后为整车供电、在电量不足时重新充电蓄能;电驱单元输出功率驱动控制第一驱动电机(21)和第二驱动电机(22)的运行;控制单元参与对电驱单元的功率输出控制和运行控制,接收操作动作指令和输入信号,输出运行参数和控制参数;所述展臂电驱单元(32)电连接模式切换模块(321),模式切换模块(321)电连接电源及驱控单元(4);用户操作模式切换模块(321)使展臂电驱单元(32)通电后驱动大臂(3)和小臂(30)收拢或展开,使其向内并合或向外展开;
所述电子油门(60)固定安装于操纵舵(6),所述电子油门(60)通过线缆(40)电连接电源及驱控单元(4);用户操作电子油门(60)控制和调节电源及驱控单元(4)的参数、运行及输出功率,以控制和调节第一驱动电机(21)和第二驱动电机(22)的转速、扭矩,从而控制和调节螺桨辐轮(1)的转速、扭矩;所述座椅(51)固定于主体车架(5)为用户提供乘坐位置;
所述飞行摩托采用陆地行驶模式时,用户操作模式切换模块(321)使展臂电驱单元(32)通电后驱动左前和右前骑行运动单元中的两只大臂(3)以各自对应的臂轴(31)为支点相向并合,使左前和右前骑行运动单元中的两个螺桨辐轮(1)并合成为一个整体摩托前轮;使左前和右前飞行运动单元中的两只小臂(30)各自向对应的大臂(3)折叠收拢并合,使左前和右前飞行运动单元中的两个螺桨辐轮(1)各自贴近大臂(3)以便于陆地骑行;用户操作模式切换模块(321)使展臂电驱单元(32)通电后驱动左后和右后骑行运动单元中的两只大臂(3)以各自对应的臂轴(31)为支点相向并合,使左后和右后骑行运动单元中的两个螺桨辐轮(1)并合成为一个整体摩托后轮;使左后和右后飞行运动单元中的两只小臂(30)各自向对应的大臂(3)折叠收拢并合,使左后和右后飞行运动单元中的两个螺桨辐轮(1)各自贴近大臂(3)以便于陆地骑行;从而形成整体两轮电动摩托,以两轮方式行驶;
用户骑乘于主体车架(5)时,通过直接手动转动操纵舵(6)来控制飞行摩托在陆地行驶时的转向;通过操作电子油门(60)控制电源及驱控单元(4),分别启停四个第一驱动电机(21),对电动摩托的的整体后轮和整体前轮进行混合驱动;分别调节四个第一驱动电机(21)的功率输出及换向控制,实现对骑行运动单元中螺桨辐轮(1)的加减速控制;同时对四个第二驱动电机(22)停止供电以节省电量;
所述飞行摩托由行进中陆地行驶状态切换至空中飞行状态时,在用户骑乘于主体车架(5)时,用户操作模式切换模块(321)使所有与小臂(30)连接的展臂电驱单元(32)通电后驱动左前、右前、左后、右后飞行运动单元中的四只小臂(30)以各自对应的臂轴(31)为支点向外展开,使四个螺桨辐轮(1)具备最优水平飞行角度;用户操作电子油门(60)控制电源及驱控单元(4),驱动四个第二驱动电机(22)并带动这四个螺桨辐轮(1)旋转,则四个螺桨辐轮(1)的辐叶旋桨(102)均产生升力;通过操作电子油门(60)控制并增大螺桨辐轮(1)的转速,飞行摩托实现陆地行进中升空;
所述飞行摩托进入空中飞行状态后,用户操作模式切换模块(321)使所有与大臂(3)连接的展臂电驱单元(32)通电后驱动左前、右前、左后、右后骑行运动单元中的四只大臂(3)以各自对应的臂轴(31)为支点向外展开至水平,使四个螺桨辐轮(1)及大臂(3)保持水平以利于飞行,同时对四个第一驱动电机(21)供电并带动这四个螺桨辐轮(1)旋转,则四个螺桨辐轮(1)的辐叶旋桨(102)均产生升力;因此飞行摩托由骑行运动单元和飞行运动单元中八个螺桨辐轮(1)的辐叶旋桨(102)共同提供飞行动力;用户通过操作电子油门(60)分别控制左前、右前、左后、右后骑行运动单元和飞行运动单元中八个螺桨辐轮(1)的转速,使这四个位置相互之间的桨叶产生转速差和升力差,飞行摩托实现空中飞行姿态调整及转向,从而实现八旋翼空中飞行。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任一所述的一种行进中陆空状态快速切换的双层桨电动飞行摩托,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刹车系统(7);其中,所述刹车系统(7)包括刹车手柄(71)、刹车装置(72)、传动线缆(73);所述刹车手柄(71)固定安装于操纵舵(6);所述刹车装置(72)各自对应一个大臂(3)和螺桨辐轮(1),同轴于轮轴(13)固定于大臂(3);所述刹车装置(72)通过传动线缆(73)连接刹车手柄(71);所述传动线缆(73)采用传动钢绳、或传动电子线缆;所述刹车装置(72)采用刹车盘、或刹车钳、或刹车片;用户通过操作刹车手柄(71)控制刹车装置(72)实现飞行摩托在陆地行驶模式下的刹车控制。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任一所述的一种行进中陆空状态快速切换的双层桨电动飞行摩托,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无线遥控装置(8)和无线通信单元(44)和/或摄像头(9);所述无线通信单元(44)固定安装于主体车架(5),电连接电源及驱控单元(4);所述无线遥控装置(8)与无线通信单元(44)通过无线通信匹配连接,用户操作无线遥控装置(8)经无线通信单元(44)控制和调节电源及驱控单元(4)的运行参数、运行及输出功率,从而控制和调节旋桨(2)和/或螺桨辐轮(1)的转速、扭矩,以实现对飞行摩托在无人骑乘时空中飞行模式下的无线遥控控制;所述无线通信单元(44)采用WLAN通信模块、或蓝牙通信模块、或ZigBee通信模块、或4G/5G通信模块;所述无线遥控装置(8)包括手机、或飞行控制遥控器、或飞行控制网络平台;
所述摄像头(9)固定于主体车架(5);摄像头(9)电连接电源及驱控单元(4)由其供电和控制摄像头(9)通电及拍摄动作;摄像头(9)用于记录、拍摄;摄像头(9)通过无线通信单元(44)与无线遥控装置(8)实现无线通信;用于飞行摩托在无人骑乘时空中飞行模式下,实现无线遥控远端监视操作下的辅助飞行。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任一所述的一种行进中陆空状态快速切换的双层桨电动飞行摩托,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子仪表装置(61);所述电子仪表装置(61)安装于操纵舵(6)或主体车架(5);电子仪表装置(61)电连接电源及驱控单元(4)并由其供电;电子仪表装置(61)又包括:动静压传感器及仪表(611)、陀螺仪及仪表(612)、驱控数据显示单元(613);动静压传感器及仪表(611)显示飞行高度、飞行空速、爬升及下降速率;陀螺仪及仪表(612)显示飞行姿态、飞行航向数据;驱控数据显示单元(613)显示来自于电源及驱控单元(4)和第一驱动电机(21)和第二驱动电机(22)的输出信号、输出运行数据参数和控制参数;为飞行摩托在有人空中骑乘飞行时,提供数据参考辅助用户驾驶飞行。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任一所述的一种行进中陆空状态快速切换的双层桨电动飞行摩托,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燃油发电装置(10)和/或踏脚支撑架(52)和/或降落伞(100);所述燃油发电装置(10)固定安装于主体车架(5);燃油发电装置(10)电连接电源及驱控单元(4);燃油发电装置(10)主要由燃油引擎和发电机组成,通过燃烧所携带燃料,产生动力带动发电机发电,为电源及驱控单元(4)进行增程充电;所述踏脚支撑架(52)固定于主体车架(5)的下部,为用户骑乘时提供踏脚点;所述踏脚支撑架(52)采用滑橇式缓冲支撑架、或液压式缓冲支撑杆、或折叠式硬支撑脚、或轮式起落架;在所述飞行摩托由陆地停驶状态,转换至飞行状态时,即停车后展开四只大臂(3)和小臂(30)至水平预备飞行状态时,踏脚支撑架(52)为整车提供助力支撑,方便用户实施状态转换操作;在所述飞行摩托由空中飞行状态,降落着地时提供落地缓冲和支撑;所述降落伞(100)的安全绳连接主体车架(5);在飞行摩托处于高空停车的危险情况下,用户操作释放、打开降落伞(100),使用户及飞行摩托通过伞降避免坠毁,从而提高安全系数。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任一所述的一种行进中陆空状态快速切换的双层桨电动飞行摩托,其特征在于,所述展臂电驱单元(32)采用电动液压式伸缩挺杆、或电动螺杆式挺杆、或电动齿条式伸缩挺杆、或电机驱动式铰链;所述展臂电驱单元(32)分别耦合连接于左后、右后大臂(3)和主体车架(5)之间;分别耦合连接于左后、右后小臂(30)和主体车架(5)之间;分别耦合连接于左前、右前大臂(3)和操纵舵(6)之间;分别耦合连接于左前、右前小臂(30)和操纵舵(6)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任一所述的一种双层桨陆空电动飞行摩托,其特征在于,所述大臂(3)和小臂(30)为平板翼型、或平凸翼型、或双凸翼型、或凹凸翼型;为飞行摩托的空中飞行提高翼面稳定性或额外提供升力,以减小电量消耗,提高续航能力。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任一所述的一种行进中陆空状态快速切换的双层桨电动飞行摩托,其特征在于,所述飞行摩托采用陆地行驶模式时的行驶方式包括:四轮行驶、前三点式三轮行驶、后三点式三轮行驶;
用户操作模式切换模块(321)使展臂电驱单元(32)通电后驱动左前和右前骑行运动单元中的两只大臂(3)以各自对应的臂轴(31)为支点作人字倾斜并固定;使左后和右后骑行运动单元中的两只大臂(3)也以各自对应的臂轴(31)为支点人字倾斜并固定;使左前和右前骑行运动单元中的两个螺桨辐轮(1)各自作为摩托左前轮和右前轮;使左后和右后骑行运动单元中的两个螺桨辐轮(1)各自作为摩托左后轮和右后轮;使四组飞行运动单元中的四只小臂(30)各自向对应的大臂(3)折叠收拢并合,使飞行运动单元中的旋桨(2)或螺桨辐轮(1)各自贴近大臂(3)以便于陆地骑行;或者,飞行运动单元中螺桨辐轮(1)贴合骑行运动单元中的螺桨辐轮(1)的同时还着地以提供着地驱动力;从而形成四轮或类四轮电动摩托,实现四轮行驶;
或者,用户操作模式切换模块(321)使展臂电驱单元(32)通电后驱动左前和右前骑行运动单元中的两只大臂(3)以各自对应的臂轴(31)为支点相向并合;使左前和右前骑行运动单元中的两个螺桨辐轮(1)并合成为一个整体摩托前轮;使左后和右后骑行运动单元中的两只大臂(3)以各自对应的臂轴(31)为支点作人字倾斜并固定;使左后和右后骑行运动单元中的两个螺桨辐轮(1)各自作为摩托左后轮和右后轮;使四只小臂(30)各自向对应的大臂(3)折叠收拢并合,使飞行运动单元中的旋桨(2)或螺桨辐轮(1)各自贴近大臂(3)以便于陆地骑行;或者,飞行运动单元中螺桨辐轮(1)贴合骑行运动单元中的螺桨辐轮(1)的同时还着地以提供着地驱动力;从而形成前三点或类前三点式三轮电动摩托,实现前三点式三轮行驶;
或者,用户操作模式切换模块(321)使展臂电驱单元(32)通电后驱动左前和右前骑行运动单元中的两只大臂(3)以各自对应的臂轴(31)为支点作人字倾斜并固定;使左前和右前骑行运动单元中的两个螺桨辐轮(1)各自作为摩托左前轮和右前轮;使左后和右后骑行运动单元中的两只大臂(3)以各自对应的臂轴(31)为支点相向并合;使左后、右后骑行运动单元中的两个螺桨辐轮(1)并合成为一个整体摩托后轮;使四组飞行运动单元中的四只小臂(30)各自向对应的大臂(3)折叠收拢并合,使飞行运动单元中的旋桨(2)或螺桨辐轮(1)各自贴近大臂(3)以便于陆地骑行;或者,飞行运动单元中螺桨辐轮(1)贴合骑行运动单元中的螺桨辐轮(1)的同时还着地以提供着地驱动力;从而形成后三点或类后三点式三轮电动摩托,实现后三点式三轮行驶。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行进中陆空状态快速切换的双层桨电动飞行摩托,其特征在于,所述飞行摩托以整体两轮方式陆地行驶时,在四组飞行运动单元中的四个螺桨辐轮(1)着地后,用户通过操作电子油门(60)控制电源及驱控单元(4)对四个第二驱动电机(22)恢复供电使其驱动这四个螺桨辐轮(1)以提供着地驱动力;从而八轮着地形成前四轮叠合和后四轮叠合的整体类两轮电动摩托。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698587.0A CN112319159A (zh) | 2019-07-31 | 2019-07-31 | 行进中陆空状态快速切换的双层桨电动飞行摩托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698587.0A CN112319159A (zh) | 2019-07-31 | 2019-07-31 | 行进中陆空状态快速切换的双层桨电动飞行摩托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319159A true CN112319159A (zh) | 2021-02-05 |
Family
ID=743194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698587.0A Pending CN112319159A (zh) | 2019-07-31 | 2019-07-31 | 行进中陆空状态快速切换的双层桨电动飞行摩托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2319159A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232468A (zh) * | 2021-04-29 | 2021-08-10 | 广州车芝电器有限公司 | 一种飞行器 |
US11772440B2 (en) * | 2018-06-04 | 2023-10-03 | Ali Salem | Multi-purpose wheels for use in multi-purpose vehicles |
-
2019
- 2019-07-31 CN CN201910698587.0A patent/CN112319159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1772440B2 (en) * | 2018-06-04 | 2023-10-03 | Ali Salem | Multi-purpose wheels for use in multi-purpose vehicles |
CN113232468A (zh) * | 2021-04-29 | 2021-08-10 | 广州车芝电器有限公司 | 一种飞行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213466B (zh) | 飞行车轮系统以及运用飞行车轮系统的飞行车 | |
CN105730170B (zh) | 四涵道垂直起降飞行汽车 | |
CN105059072B (zh) | 一种水陆空三栖滑板车 | |
CN101885295A (zh) | 陆空两用飞行器 | |
CN108116668B (zh) | 陆空两用全电多旋翼载人飞行器 | |
CN112319160A (zh) | 行进中陆空状态快速切换的单层桨电动飞行摩托 | |
CN102730192B (zh) | 一种可垂直起降的飞行器 | |
CN105691532A (zh) | 一种带有手刹系统的双轮自平衡电动车 | |
CN205523489U (zh) | 四涵道垂直起降飞行汽车 | |
CN106166928A (zh) | 电动载人水陆空直升飞航车 | |
CZ307406B6 (cs) | Systém elektropohonu vírníku | |
CN112319159A (zh) | 行进中陆空状态快速切换的双层桨电动飞行摩托 | |
CN105730168B (zh) | 三涵道垂直起降飞行汽车 | |
CN204979012U (zh) | 一种双轮自平衡车 | |
CN104407621B (zh) | 电动陆空两用飞行器 | |
CN207000076U (zh) | 陆空两用四轴旋翼机 | |
CN211000800U (zh) | 行进中陆空状态快速切换的单层桨电动飞行摩托 | |
CN210941215U (zh) | 行进中陆空状态快速切换的双层桨电动飞行摩托 | |
CN210941214U (zh) | 单层桨陆空电动飞行摩托 | |
CN210941216U (zh) | 双层桨陆空电动飞行摩托 | |
CN111761993A (zh) | 一种陆空电动飞行摩托 | |
CN201989946U (zh) | 小型双轮折叠翼飞机 | |
RU2543471C2 (ru) | Универсальный автожир | |
CN107117243B (zh) | 智能座驾机器人 | |
RU204326U1 (ru) | Автомобиль легковой с летными эксплуатационными свойствами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2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