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313466A - 传热板和垫圈 - Google Patents

传热板和垫圈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313466A
CN112313466A CN201980042816.1A CN201980042816A CN112313466A CN 112313466 A CN112313466 A CN 112313466A CN 201980042816 A CN201980042816 A CN 201980042816A CN 112313466 A CN112313466 A CN 11231346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transfer
gasket
section
transfer plate
inner ed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4281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313466B (zh
Inventor
F·布洛姆格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lfa Laval Corporate AB
Original Assignee
Alfa Laval Corporate AB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fa Laval Corporate AB filed Critical Alfa Laval Corporate AB
Publication of CN1123134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134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31346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1346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9/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plate-like or laminated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 F28D9/0031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plate-like or laminated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the conduit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being formed by paired plates touching each other
    • F28D9/0043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plate-like or laminated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the conduit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being formed by paired plates touching each other the plates having openings therein for circulation of at least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from one conduit to another
    • F28D9/005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plate-like or laminated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the conduit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being formed by paired plates touching each other the plates having openings therein for circulation of at least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from one conduit to another the plates having openings therein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3/00Plate-like or laminated elements; Assemblies of plate-like or laminated elements
    • F28F3/02Elements or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recesses, with corrugations
    • F28F3/04Elements or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recesses, with corrugations the means being integral with the element
    • F28F3/042Elements or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recesses, with corrugations the means being integral with the element in the form of local deformations of the element
    • F28F3/046Elements or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recesses, with corrugations the means being integral with the element in the form of local deformations of the element the deformations being linear, e.g. corrug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3/00Plate-like or laminated elements; Assemblies of plate-like or laminated elements
    • F28F3/08Elements constructed for building-up into stacks, e.g. capable of being taken apart for cleaning
    • F28F3/086Elements constructed for building-up into stacks, e.g. capable of being taken apart for cleaning having one or more openings therein forming tubular heat-exchange passag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3/00Plate-like or laminated elements; Assemblies of plate-like or laminated elements
    • F28F3/08Elements constructed for building-up into stacks, e.g. capable of being taken apart for cleaning
    • F28F3/10Arrangements for sealing the margi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 Gasket Se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传热板(2)和垫圈(5)。传热板(2)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端口孔区(44)和相反的前侧(4)和后侧(6),第一平面(38)和第二平面(40)限定传热板(2)的延伸部分。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端口孔区(44)中的每个包括由传热板(2)的环形第一内缘(50)限定的第一端口孔(48),所述第一内缘(50)由第一区段(52)和第二区段(54)组成。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端口孔区(44)中的每个进一步包括沿着所述第一内缘(50)的第一区段(52)和第二区段(54)延伸的环形第一内部端口部分(56)。传热板(2)的特征在于,第一内部端口部分(56)如从传热板(2)的前侧(4)看到的那样包括沿着第一内缘(50)的第二区段(54)的数量>1的第一支承突出部(62),所述数量的第一支承突出部(62)中的每个包括在第一平面(38)上延伸的第一顶部部分(64),并且传热板(2)在第一内部端口部分(56)内并且在所述数量的第一支承突出部(62)外部距第一平面(38)和第二平面(40)≠0的距离延伸。

Description

传热板和垫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传热板,该传热板包括至少一个端口孔区,端口孔区包括由传热板的环形内缘限定的端口孔,其中,位于传热板的一侧上的垫圈槽围绕端口孔完全地延伸,并且位于传热板的另一侧上的垫圈槽围绕端口孔仅部分地延伸。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在板换热器中的两个相邻的传热板之间密封的垫圈,该垫圈包括布置成在传热板中围绕两个重叠的端口孔密封的至少一个环形垫圈部件。
背景技术
板换热器(PHE)典型地由两个端板组成,在这两个端板中间,许多传热板以对准方式(即,成堆或成组)布置。PHE的传热板可以属于相同类型或不同类型,并且PHE的传热板可以按不同方式堆叠。在一些PHE中,传热板堆叠成一个传热板的前侧和后侧分别面向另一个传热板的后侧和前侧,并且每隔一个传热板相对于传热板的剩余部分而倒置地转动。典型地,这被称为传热板相对于彼此而“旋转”。在其它PHE中,传热板堆叠成一个传热板的前侧和后侧分别面向另一个传热板的前侧和后侧,并且每隔一个传热板相对于传热板的剩余部分而倒置地转动。典型地,这被称为传热板相对于彼此而“翻转”。
在一种类型的众所周知的PHE(所谓的垫圈式PHE)中,垫圈布置于传热板中的垫圈槽之间,传热板包括波纹状部,诸如,波纹状或波状内缘和外缘。端板以及因此传热板被某种拧紧器件朝向彼此挤压,由此,传热板的中的每个的波纹状部与相邻的传热板的波纹状部邻接,并且垫圈在传热板之间密封。垫圈在传热板之间限定平行的流动通道,一个通道位于每一对传热板之间。起初不同的温度的两种流体能够流过每隔一个的通道,以便从一种流体传热到另一种流体。
流体分别通过入口端口和出口端口进入和退出通道,入口端口和出口端口延伸穿过PHE并且由传热板中的相应的对准的端口孔和围绕端口孔完全地或部分地密封的垫圈形成。传热板中的端口孔典型地由传热板的波纹状内缘限定,并且围绕端口孔完全地或部分地延伸的垫圈槽典型地紧接地布置于波纹状内缘外部。入口端口和出口端口分别与PHE的入口和出口连通,以便将流体供给到PHE和从PHE供给流体。
使得外缘和内缘为波纹状的目的是,如上文中所提到的,在PHE中的传热板之间提供支承点,以防止传热板的偏转,其可能导致PHE泄漏。
如上所述,在垫圈式PHE中,传热板中的每个的波纹状部与相邻的传热板的波纹状部邻接,而垫圈在传热板之间密封。例如,传热板中的每个的外缘和内缘的波纹状部分别与相邻的传热板的外缘和内缘的波纹状部邻接。这意味着,例如,板组的第十传热板的外缘和内缘将分别交替地与第九传热板和第十一个传热板的外缘和内缘邻接,并且在中间根本不存在传热板。这将导致传热板之间的空隙。在位于传热板的波纹状或波状内缘之间的如此形成的空隙中,来自流过PHE的入口端口和出口端口的流体的纤维和颗粒可能被夹在邻接的传热板之间。这尤其在清洁应用或卫生应用中可能成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提供解决上文中所提到的问题的传热板和垫圈。本发明的基本概念是设计传热板和垫圈,以致于未在包含多个这样的传热板和垫圈的板组中形成上文中所提到的种类的空隙。根据本发明的传热板和垫圈在所附权利要求中限定并且在下文中讨论。
根据本发明的传热板(其在本文中也仅仅被称为“板”)包括外缘部分、至少一个第一端口孔区以及相反的前侧和后侧。外缘部分包括波纹状部,波纹状部在限定传热板的延伸部分的第一平面与第二平面之间并且在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上延伸。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彼此平行并且平行于在第一平面与第二平面之间延伸的中间平面。传热板的前侧和后侧分别面向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端口孔区中的每个包括由传热板的环形第一内缘限定的第一端口孔。所述第一内缘由第一区段和第二区段组成,该第一区段是第一内缘的25-65%。传热板进一步包括:位于传热板的前侧上的前垫圈槽,其沿着所述第一内缘的第一区段延伸;和位于传热板的后侧上的后垫圈槽,其沿着所述第一内缘的第一区段和第二区段延伸。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端口孔区中的每个进一步包括沿着所述第一内缘的第一区段和第二区段延伸的环形第一内部端口部分、部分地或完全地包围第一内部端口部分的第一中间端口部分以及部分地或完全地包围第一中间端口部分的第一外部端口部分。前垫圈槽和后垫圈槽在第一内部端口部分、第一中间端口部分以及第一外部端口部分内延伸。
传热板的特征在于,第一内部端口部分如包括从传热板的前侧看到的那样沿着第一内缘的第二区段的数量≥1的第一支承突出部。所述数量的第一支承突出部中的每个包括在第一平面上延伸的第一顶部部分。而且,传热板在第一内部端口部分内并且在所述数量的第一支承突出部外部距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0的距离延伸。
表达“前侧”和“后侧”仅用于在传热板的相反侧之间进行区分,并且未对板侧强加例如关于PHE中的取向的任何具体特性或要求。前侧也能够一样被称为后侧,并且反之亦然。
传热板的外缘部分的波纹状部包括交替地布置的脊部和谷部,所述脊部和谷部布置成与PHE中的相邻的传热板的脊部和谷部邻接。传热板的外缘部分可以包括沿着其完整的延伸部分或其延伸部分的仅一个或多个部分的波纹状部。
中间平面可以但不必布置于第一平面与第二平面之间的一半上,其中,布置有传热板的“极点”。
如本文中所使用的“环形”不一定意指“圆形”,而是涵盖所有“封闭”形式,诸如,卵形、三角形等等。
传热板的第一内缘的第一区段和第二区段两者是连续的。
前垫圈槽也可能沿着传热板的第一内缘的第二区段的至少部分延伸或可能并非如此。
第一内部端口部分沿着传热板的第一内缘的完整的第一区段和第二区段延伸,即,围绕第一端口孔延伸,以便完全地包围第一端口孔。
例如,根据本发明的传热板可以是矩形或圆形的。矩形或基本上矩形的传热板意味着具有两个相反的平行的长边和两个相反的平行的短边的传热板,有可能设有:凹陷部,其接纳引导杆和承载杆,引导杆和承载杆用于如众所周知的那样将板安装于PHE中;和经裁切的拐角或未经裁切的拐角。
典型地,在基本上矩形的传热板的情况下,传热板的第一内缘的第一区段在第一端口孔与短边中的最近的一个之间并且在第一端口孔与长边中的最近的一个之间至少部分地延伸。
表达“如从传热板的前侧看到的”在此意味着当在一定距离处观察传热板的前侧时,传热板呈现出的状态。
第一支承突出部中的一个或多个可以延伸到第一中间端口部分中,并且也有可能延伸到第一外部端口部分中。
如上所述,传热板的第一内部端口部分包括沿着第一内缘的第二区段的许多第一支承突出部,并且这些第一支承突出部的第一顶部部分在第一平面上延伸。这意味着,在该传热板在PHE中适当地布置于根据本发明的两个相邻的传热板之间时,传热板的第一支承突出部可以与面向所讨论的传热板的前侧的相邻的传热板的相应的支承突出部邻接。而且,如上所述,传热板的除了第一支承突出部以外的完整的第一内部端口部分从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以≠0的距离(即,在第一平面与第二平面之间)延伸。这意味着,当在PHE中适当地布置于根据本发明的两个相邻的传热板之间时,传热板可以与面向在完整的第一内部端口部分内的传热板的后侧的相邻的传热板分离,并且可以在除了在第一支承突出部处以外的完整的第一内部端口部分内面向传热板的前侧的相邻的传热板分离。结果,在所讨论的传热板的第一内部端口部分内的,与相邻的传热板的接触可能非常有限。这意味着,来自流过PHE的流体的纤维和颗粒的被夹在传热板与相邻的传热板之间的风险可能相对非常小。这尤其在清洁应用或卫生应用中是巨大优势。而且,这意味着,前垫圈槽和后垫圈槽可以被允许接近第一内缘而延伸,接近第一内缘而延伸可以使得传热板在面积上更高效。
传热板可以在第一内部端口部分内并且在外部所述数量的第一支承突出部在与第一内缘相同的平面上沿着第一内缘延伸。因而,传热板的有可能除了第一支承突出部以外的完整的第一内部端口部分可以与第一内缘“齐平”地延伸。第一内缘以及因而传热板可以在第一内部端口部分内并且在所述数量的第一支承突出部外部沿着其延伸部分在不同平面上延伸,并且这些平面可能平行于中间平面或可能并非如此。因而,第一内部端口部分和第一内缘可以在所述数量的第一支承突出部外部与从中心轴线延伸穿过第一端口孔的中心的无穷假想直线成一直线,该中心轴线垂直于中间平面。这样的假想直线可能平行于中间平面或可能并非如此。该实施例可以更进一步降低来自流过PHE的流体的纤维和颗粒被夹在传热板与相邻的传热板之间的风险。
传热板的第一内部端口部分可以具有不同设计,如从第一端口孔内部观察的那样为波状和/或倾斜的。根据本发明的传热板的一个实施例,第一内部端口部分基本上是平面的,并且沿着第一内缘的完整的第一区段在中间平面上延伸。这意味着,第一端口孔将至少沿着限定第一端口孔的第一内缘的第一区段被平面板边缘环绕,从卫生观点看,这可以是最佳的。这样的设计也可以在机械上简单易行,并且允许垫圈的在机械上不复杂的设计与传热板一起使用。
传热板可以使得所述数量的第一支承突出部的第一顶部部分中的每个从第一内缘延伸。这意味着,所述数量的第一支承突出部的第一顶部部分中的每个包括第一内缘的相应的部件,因而,相应的部件在第一平面上延伸。从卫生观点看,这样的设计可以是最佳的。该设计也可以在机械上简单易行,并且允许垫圈的在机械上不复杂的设计与传热板一起使用。
传热板的第一中间端口部分可以如从传热板的前侧看到的那样包括沿着第一内缘的第一区段的数量≥1的定位突出部和数量≥1的定位凹陷部。定位突出部可以延伸到布置于中间平面与第一平面之间的第四平面,并且定位凹陷部可以延伸到布置于中间平面与第二平面之间的第三平面。定位突出部和凹陷部可能交替地布置或可能并非如此。而且,定位突出部和凹陷部可能全都布置于距第一内缘的相同距离处或可能并非如此。如名称所指示的,定位突出部可以布置成将垫圈正确地定位并且维持于前垫圈槽中,而定位凹陷部可以布置成将垫圈正确地定位并且维持于后垫圈槽中。
传热板的第一中间端口部分可以如从传热板的前侧看到的那样包括沿着第一内缘的第二区段的数量≥1的定位凹陷部。这些定位凹陷部可以延伸到布置于中间平面与第二平面之间的第五平面。该第五平面可能与第三平面相同或可能并非如此。而且,这些定位凹陷部可能全都布置于距第一内缘的相同距离处或可能并非如此。如名称所指示的,定位凹陷部可以布置成将垫圈正确地定位并且维持于后垫圈槽中。
沿着第一内缘的第二区段的第一支承突出部的数量可以>1,并且第一内部端口部分可以在第一支承突出部中的两个相邻的第一支承突出部之间,在中间平面与第二平面之间(即,在中间平面与第二平面之间的体积中)延伸。第一内部端口部分可以例如远离中间平面而弯曲或弯折,以便提高传热板强度。第一内部端口部分可以从第一内缘的第一区段到第一支承突出部中的最外面的第一支承突出部基本上是平面的并且在中间平面上延伸,或备选地在中间平面与第二平面之间(即,在中间平面与第二平面之间的体积中)延伸。
传热板可以设计成使得第一外部端口部分基本上是平面的,并且沿着第一内缘的完整的第一区段和第二区段在中间平面上延伸。这样的设计可以在机械上简单易行,并且允许垫圈的在机械上不复杂的设计与传热板一起使用。
传热板可以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个第二端口孔区。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端口孔区中的每个包括由传热板的环形第二内缘限定的第二端口孔。所述第二内缘由第一区段和第二区段组成,该第一区段是第二内缘的25-65%。前垫圈槽沿着所述第二内缘的第一区段和第二区段延伸。后垫圈槽沿着所述第二内缘的第一区段延伸。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端口孔区中的每个进一步包括:环形第二内部端口部分,其沿着所述第二内缘的第一区段和第二区段延伸,第二中间端口部分,其部分地或完全地包围第二内部端口部分;以及第二外部端口部分,其部分地或完全地包围第二中间端口部分。前垫圈槽和后垫圈槽在第二内部端口部分、第二中间端口部分以及第二外部端口部分内延伸。第二内部端口部分如从传热板的后侧看到的那样包括沿着第二内缘的第二区段的数量≥1的第二支承突出部。所述数量的第二支承突出部中的每个包括在第二平面上延伸的第二顶部部分。传热板在第二内部端口部分内并且在外部所述数量的第二支承突出部距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0的距离延伸。
传热板的第二内缘的第一区段和第二区段两者是连续的。
后垫圈槽也可能沿着传热板的第二内缘的第二区段的至少部分延伸或可能并非如此。
第二内部端口部分沿着传热板的第二内缘的完整的第一区段和第二区段延伸,即,围绕第二端口孔延伸,以便完全地包围第二端口孔。
典型地,在基本上矩形的传热板的情况下,传热板的第二内缘的第一区段至少部分地在第二端口孔与短边中的最近的一个之间并且在第二端口孔与长边中的最近的一个之间延伸。
表达“如从传热板的后侧看到的”在此意味着当在一定距离处观察传热板的后侧时,传热板呈现出的状态。
第二支承突出部中的一个或多个可以延伸到第二中间端口部分中,并且也有可能延伸到第二外部端口部分中。
由于第二支承突出部的第二顶部部分在第二平面上延伸,因而在该传热板在PHE中适当地布置于根据本发明的两个相邻的传热板之间时,传热板的第二支承突出部可以与面向所讨论的传热板的后侧的相邻的传热板的相应的支承突出部邻接。而且,由于除了第二支承突出部以外的完整的第二内部端口部分距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一定距离延伸,因而当在PHE中适当地布置于与根据本发明的两个相邻的传热板之间时,传热板可以在完整的第二内部端口部分内与面向传热板的前侧的相邻的传热板分离,并且可以在除了在第二支承突出部处以外的完整的第二内部端口部分内与面向传热板的后侧的相邻的传热板分离。结果,在所讨论的传热板的第二内部端口部分内,与相邻的传热板的接触可能非常有限。这意味着,来自流过PHE的流体的纤维和颗粒被夹在传热板与相邻的传热板之间的风险可能相对非常小。再者,这尤其在清洁应用或卫生应用中是巨大优势。而且,这意味着,前垫圈槽和后垫圈槽可以被允许接近第二内缘而延伸,接近第二内缘而延伸可以使得传热板在面积上更高效。
前垫圈槽可以成形于一个或多个件中。这同样适用于后垫圈槽。
传热板可以在第二内部端口部分内并且在外部所述数量的第二支承突出部在与第二内缘相同的平面上沿着第二内缘延伸。因而,传热板的有可能除了第二支承突出部以外的完整的第二内部端口部分,可以与第二内缘“齐平”而延伸。第二内缘以及因而传热板可以在第二内部端口部分内并且在外部所述数量的第二支承突出部,沿着其延伸部分在不同平面上延伸,并且这些平面可能平行于中间平面或可能并非如此。因而,第二内部端口部分和第二内缘可以在所述数量的第二支承突出部外部与从中心轴线延伸穿过第二端口孔的中心的无穷假想直线成一直线,该中心轴线垂直于中间平面。这样的假想直线可能平行于中间平面或可能并非如此。该实施例可以更进一步降低来自流过PHE的流体的纤维和颗粒被夹在传热板与相邻的传热板之间的风险。
第二端口孔区可以具有与第一端口孔区的上文的可能的特征对应的其它特征。
传热板可以使得传热板的纵向中心轴线和横向中心轴线(其平行于中间平面并且彼此垂直而延伸)限定第一板区、第二板区、第三板区以及第四板区。第一板区和第二板区布置于横向中心轴线的同一侧上,并且第一板区和第三板区布置于纵向中心轴线的同一侧上。第一板区和第三板区可以各自包括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端口孔区中的一个,并且第二板区和第四板区可以各自包括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端口孔区中的一个。第一端口孔区和第二端口孔区可以关于横向中心轴线和纵向中心轴线而对称地布置。通过该设计,传热板可以与板组中的根据本发明的其它传热板一起布置,其中,传热板相对于彼此而“旋转”,或其中,传热板相对于彼此而“翻转”。
第一板区和第三板区的第一端口孔区具有在权利要求1中规定的特征和可能在权利要求2-8中规定的特征。它们可以类似地或不同地设计。对应地,第二板区和第四板区的第二端口孔区具有在权利要求9中规定的特征和可能在权利要求10中规定的特征。它们可以类似地或不同地设计。
根据本发明的垫圈布置成用于在板换热器中的两个相邻的传热板(例如,根据本发明的两个传热板)之间密封。垫圈包括构造成与传热板中的相应的一个邻接的相反的前侧和后侧。而且,垫圈包括构造成在传热板中围绕两个重叠的端口孔密封的至少一个环形垫圈部件。环形垫圈部件的内缘由第一区段和第二区段组成,该第一区段是内缘的25-65%。环形垫圈部件包括:环形内垫圈部分,其限定环形垫圈部件的内缘,并且沿着环形垫圈部件的内缘的第一区段和第二区段延伸;中间垫圈部分,其部分地或完全地包围内垫圈部分;以及外部垫圈部分,其部分地或完全地包围中间垫圈部分。垫圈的特征在于,内垫圈部分沿着除了在沿着内缘的第二区段的数量≥1的位置处以外的完整的内缘具有最大厚度t1。在所述位置中的每个处,内垫圈部分包括从前侧突出的突出部和从后侧突出的突出部,以便对内垫圈部分赋予最大厚度t2,t2>t1。
应当强调,权利要求和概要描述处于无负载并且不变形的状态的垫圈。
两个平行的参考平面限定垫圈的延伸部分,即,垫圈并非越过这些参考平面延伸。垫圈的前侧面向参考平面中的一个,而垫圈的后侧面向参考平面中的另一个。突出部的相应的顶部部分可以在参考平面中的每一个上延伸。
表达“前侧”和“后侧”仅用于在垫圈的相反侧之间进行区分,并且未对垫圈强加例如关于相邻的传热板之间的取向的任何具体特性或要求。前侧也能够仅仅被称为后侧,并且反之亦然。
环形垫圈部件的内缘的第一区段和第二区段两者是连续的。
环形垫圈部件的中间垫圈部分和外部垫圈部分可以是连续或间断的。
内垫圈部分沿着环形垫圈部件的内缘的完整的第一区段和第二区段延伸。
所述位置中的每个处的突出部可以对准,并且可以具有类似的形状和尺寸。而且,突出部中的全部或一些可以具有类似的形状和尺寸。
突出部中的一个或多个可以延伸到中间垫圈部分中,并且也有可能延伸到外部垫圈部分中。
垫圈的厚度垂直于参考平面并且垂直于垫圈的纵向延伸部分而测量。最大厚度意味着,在垫圈最厚的情况下测量垫圈的厚度。
由于环形垫圈部件包括布置成与相邻的传热板中的相应的一个邻接的从垫圈的相反的两侧延伸的成对布置的突出部,因而如稍后将更详细地描述的,环形垫圈部分可以完全地填充根据本发明的两个相邻的传热板之间的空间。从卫生观点看,这是有益的。
取决于垫圈的设计,环形垫圈部件的内部垫圈部分和外部垫圈部分中的一个可以布置成变形以在相邻的板之间密封,而另一个可以布置成在大体上不变形的情况下将垫圈适当地定位并且维持于相邻的板之间。
垫圈可以具有不同横截面。作为示例,环形垫圈部件的内部垫圈部分和/或外部垫圈部分可以具有平面后侧和尖锐前侧。作为另一示例,环形垫圈部件的内部垫圈部分和/或外部垫圈部分可以具有平面并且有可能具有平行的后侧和前侧。而且,后侧和/或前侧能够设有沿着垫圈沿着其完整的延伸部分或其延伸部分的仅部分延伸的一个或多个珠。
根据本发明的垫圈的一个实施例,内垫圈部分具有基本上恒定的横截面沿着内缘的完整的第一区段。这可以实现相对地在结构上不复杂的垫圈,并且还实现传热板的简单易行的不复杂的设计与垫圈一起使用。
外部垫圈部分可以具有基本上恒定的横截面和沿着其完整的延伸部分的最大厚度t3。
t1、t2以及t3可以沿着垫圈恒定或变化。
环形垫圈部件的中间垫圈部分可以沿着其完整的延伸部分具有≤t3的厚度,并且沿着其延伸部分的至少部分具有<t3的厚度。这样的设计可以促进垫圈在相邻的传热板之间的正确定位和固持。
沿着内缘的第二区段的增大的最大厚度的位置的数量可以>1。而且,垫圈部分的最大厚度可以在位置中的两个相邻的位置之间相对于沿着内缘的第一区段的内垫圈部分的最大厚度而局部地减小。
垫圈可以设计成使得在垫圈的前侧与后侧之间延伸的内垫圈部分的内表面沿着内缘的第二区段的至少部分凸出,即,向外鼓起。垫圈的这样的圆状内表面可以促进流过PHE的流体进入传热板之间的通道中并且防止来自流体的纤维和颗粒被夹在垫圈处。
根据本发明的传热板和根据本发明的垫圈可以形成一个单元,其中,垫圈的环形垫圈部件布置于传热板的后垫圈槽中,其中,垫圈前侧接触传热板。环形垫圈部件的内垫圈部分、中间垫圈部分以及外部垫圈部分分别接合传热板的第一内部端口部分、第一中间端口部分以及第一外部端口部分,由此,环形垫圈部件完全地包围第一端口孔。而且,环形垫圈部件的第一内缘的第一区段和第二区段分别沿着传热板的第一内缘的第一区段和第二区段延伸,以致于从垫圈前侧突出的突出部被接纳于由第一支承突出部形成的凹陷部的相应的凹陷部中。
本发明的再一些其它目标、特征、方面以及优点将从下文的详述以及从附图显现。
附图说明
现在将参考所附示意图而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其中:
图1是传热板的示意平面图,
图2示出如从板组的外部看到的板组中的相邻的传热板的邻接的外缘,
图3a是图1中的板的第一端口孔区的示意平面图,
图3b是图3a中的第一端口孔区的第一部分的示意透视图,
图3c是从第一端口孔内部看到的图3b中的第一端口孔区的第一部分的示意图,
图3d是图3a中的第一端口孔区的第二部分的示意透视图,
图3e示意性地示出从侧面看到的图3d中的第一端口孔区的第二部分和在图3a中的A-A处截取的第一端口孔区的横截面,
图4a是图1中的板的第二端口孔区的示意平面图,
图4b是图4a中的第二端口孔区的第一部分的示意透视图,
图4c是从第二端口孔内部看到的图4b中的第二端口孔区的第一部分的示意图,
图4d是图4a中的第二端口孔区的第二部分的示意透视图,
图4e示意性地示出从侧面看到的图4d中的第二端口孔区的第二部分和在图4a中的B-B处截取的第二端口孔区的横截面,
图5是设有垫圈的图1中的传热板的示意平面图,
图6a是图5中的垫圈的处于无负载条件的环形垫圈部件,
图6b是图5中的垫圈的处于无负载条件的半环形垫圈部件,
图6c是图6a中的环形垫圈部件的在C-C处截取的示意横截面和图6b中的半环形垫圈部件在D-D处截取的示意横截面,
图6d是图6a中的环形垫圈部件的沿着线E-E和线F-F截取的示意横截面,
图6e是图6a中的环形垫圈部件的在H-H处截取的示意横截面,
图6f示意性地示出图6a中的环形垫圈部件的如从被环形垫圈部件包围的区看到的部分,
图7a是示出图2中的板组的部分的示意透视图,
图7b示意性地示出图7a中的板组部件的如从端口孔内部观察的子部分,
图8a是示出图2中的板组的另一部分的示意透视图,
图8b示意性地示出图8a中的板组部件的如从端口孔内部观察的子部分,以及
图9是图7a和图8a中的分别在J-J和K-K处截取的板组部件的示意横截面。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如通过引言的方式描述的垫圈式板换热器的传热板2a。垫圈式PHE(其未全部示出)包括成组的如传热板2a那样的传热板2,即,成组的通过垫圈而分离的类似的传热板,垫圈也是类似的,并且将在下文中更详细地描述。在板组中,各自具有前侧4(在图1中示出)和后侧6(在图1中不可见,但在图2中指示)的传热板布置成一个传热板的前侧4面向邻近的传热板的前侧4,并且每隔一个传热板相对于参考取向(在图1中示出)倒置地转动。
传热板2a是基本上矩形的不锈钢片材。传热板2a包括两个相反的长边8、10和两个相反的短边12、14。传热板进一步具有:纵向中心轴线16,其平行于长边8、10并且在长边8、10之间的一半上延伸;和横向中心轴线18,其平行于短边12、14并且在短边12、14之间的一半上延伸,并且因而垂直于纵向中心轴线16。纵向中心轴线和横向中心轴线分别将传热板2a分成四个同样大的第一板区20,第二板区22,第三板区24以及第四板区26。第一板区20和第二板区22布置于横向中心轴线18的同一侧上,而第一板区20和第三板区24布置于纵向中心轴线16的同一侧上。
传热板2a在挤压工具中以常规方式被挤压,以被赋予期望的结构,更特别地,传热板的不同部分内的不同波纹状图案。波纹状图案针对相应的板部分的具体功能而优化。因此,传热板2a包括两个分布区28,这些分布区28各自设有适于横过传热板的优化的流体分布的分布图案。而且,传热板2a包括传热区30,传热区30布置于分布区28之间,并且设有适于在传热板的相反的两侧上流动的两种流体之间的优化的传热的传热图案。此外,传热板2a包括沿着传热板2a的外缘34延伸的外缘部分32。外缘部分32包括波纹状部36,波纹状部36使得外缘部分更硬并且因而使得传热板2a更耐变形。而且,波纹状部36形成支承结构,因为,波纹状部36布置成与PHE的板组中的相邻的传热板的波纹状部邻接。取决于分布图案和传热图案的设计,传热板2a可能布置成分别与也位于分布区28和传热区30内的相邻的传热板邻接或可能并非如此。然而,在本文中未对此进一步进行讨论。而且,如从前侧4看到的,传热板2a包括前垫圈槽27,并且如从后侧6看到的,传热板2a包括后垫圈槽39(在图1中不可见,但在图7a和图8a中指示)。前垫圈槽和后垫圈槽部分地彼此对准并且布置成接纳相应的垫圈。
参考示出板组的传热板2a与两个相邻的传热板2b和传热板2c之间的接触的图2,波纹状部36在第一平面38与第二平面40之间延伸并且在第一平面38和第二平面40上延伸,第一平面38和第二平面40平行于图1的附图平面。中间平面42在第一平面38与第二平面40之间的一半上延伸,并且前垫圈槽27和后垫圈槽39的相应的底部在该中间平面42上(即,在所谓的半平面上)延伸。
再次参考图1,第一板区20、第二板区22、第三板区24以及第四板区26各自包括端口孔区。端口孔区具有两个不同构造,第一端口孔区44具有第一构造并且第二端口孔区46具有第二构造。第一板区20和第三板区24中的每个包括第一端口孔区44,并且第二板区22和第四板区26中的每个包括第二端口孔区46。
现在将参考图3a-3e而更详细地描述第一板区20的第一端口孔区44。第一端口孔区44包括由传热板2a的环形第一内缘50限定的第一端口孔48。第一内缘50由“外部”第一区段52和“内部”第二区段54组成,第一区段与第二区段之间的边界在图3a中以虚直线示出。如从图3a清楚可见的,第一区段52构成第一内缘50的大约50%,并且分别在传热板2a的长边8和短边12与第一端口孔48之间延伸。另外,第一端口孔区44包括:环形第一内部端口部分56,其沿着第一内缘50的第一区段52和第二区段54延伸;环形第一中间端口部分58,包围第一内部端口部分56;以及环形第一外部端口部分60,包围第一中间端口部分58。第一内部端口部分56、中间端口部分58以及外部端口部分60之间的边界在图3a中以虚线圆示出,第一内部端口部分56从第一内缘50延伸到最里面的虚线圆。沿着第一内缘50的第一区段52,第一内部端口部分56是平面,并且在中间平面42上延伸(在图2和图3c中示出)。前垫圈槽27和后垫圈槽39(图7a和图8a)分别在第一内部端口部分56、中间端口部分58以及外部端口部分60内延伸。
如从传热板2a的前侧4看到的,第一内部端口部分56包括沿着第一内缘50的第二区段54分开布置的两个第一支承突出部62。如从图3c(其示出如从第一端口孔48内部观察的那样沿着第一内缘50的第二区段54的第一端口孔区44)清楚可见的,第一支承突出部62中的每个包括在第一平面38上延伸的第一顶部部分64。如从图3a清楚可见的,第一支承突出部62布置于传热板的恰好第一个内缘50处,以致于第一顶部部分64从此处延伸。
如将在下文中进一步讨论的,仅第一内部端口部分56的第一支承突出部62布置成接触板组中的相邻的传热板。因而,完整的第一内部端口部分56分别在第一支承突出部62外部距第一平面38和第二平面40≠0的距离延伸。如从图3b和图3c清楚可见的,在第一支承突出部62之间,并且在第一支承突出部62的相应的外部上的位置X处,第一内部端口部分56从中间平面42脱离,以便在布置于中间平面与第二平面40之间的第三平面66上延伸,以加固第一内部端口部分。
如从传热板2a的前侧4看到的,第一中间端口部分58包括多个定位突出部68和多个定位凹陷部70,多个定位突出部68和多个定位凹陷部70沿着传热板2a的第一内缘50的第一区段52交替地布置。如图3a、图3d以及图3e中所示出的,定位突出部68是弯曲以便依随第一内缘50并且从中间平面42延伸到布置于中间平面与第一平面38之间的第四平面72的伸长脊部。类似地,定位凹陷部70是弯曲以便依随第一内缘50并且从中间平面42延伸到布置于中间平面与第二平面40之间的第三平面66的伸长谷部。第三平面66和第四平面72布置于距中间平面42的相同距离上。
而且,如从传热板2a的前侧4看到的,第一中间端口部分58进一步包括沿着传热板2a的第一内缘50的第二区段54的多个定位凹陷部74。如图3a、图3b以及图3c中所示出的,定位凹陷部74从中间平面42延伸到第三平面66,并且定位凹陷部74的相应的底部在位置X处进入与其齐平的第一内部端口部分56中。
第一外部端口部分60是平面,并且在中间平面42上延伸。
除了下者之外,上文的描述也对第三板区24的第一端口孔区44有效:其第一内缘的第一区段分别在其长边8和短边14与第一端口孔之间延伸。
现在将参考图4a-4e而更详细地描述第二板区22的第二端口孔区46。第二端口孔区46包括由传热板2a的环形第二内缘78限定的第二端口孔76。第二内缘78由“外部”第一区段80和“内部”第二区段82组成,第一区段与第二区段之间的边界在图4a中以虚直线示出。如从图4a清楚可见的,第一区段80构成第二内缘78的大约50%并且分别在传热板2a的长边10与短边12与第二端口孔76延伸。而且,第二端口孔区46包括:环形第二内部端口部分84,其沿着第二内缘78的第一区段80和第二区段82延伸;环形第二中间端口部分86,其包围第二内部端口部分84;以及环形第二外部端口部分88,其包围第二中间端口部分86。第二内部端口部分84、中间端口部分86以及外部端口部分88之间的边界在图4a中以虚线圆示出,第二内部端口部分84从第二内缘78延伸到最里面的虚线圆。沿着第一内缘78的第一区段80,第二内部端口部分84是平面,并且在中间平面42上延伸(在图2和图4c中示出)。前垫圈槽27和后垫圈槽39(图7a和图8a)分别在第一内部端口部分84、中间端口部分86以及外部端口部分88内延伸。
如从传热板2a的后侧6看到的,第二内部端口部分84包括沿着第二内缘78的第二区段82分开布置的两个第二支承突出部90。如从图4c(其示出如从第二端口孔76内部观察的那样沿着第二内缘78的第二区段82的第二端口孔区46)清楚可见的,第二支承突出部90中的每个包括在第二平面40上延伸的第二顶部部分92。如从图4a清楚可见的,第二支承突出部90布置于传热板的恰好第二个内缘78处,以致于第二顶部部分92从此处延伸。
如将在下文中进一步讨论的,仅第二内部端口部分84的第二支承突出部90布置成接触板组中的相邻的传热板。因而,完整的第二内部端口部分84在第二支承突出部90外部分别距第一平面38和第二平面40≠0的距离延伸。如从图4b和图4c清楚可见的,在第二支承突出部90之间,并且在第二支承突出部90的相应的外部上的位置Y处,第二内部端口部分84从中间平面42脱离,以便在布置于中间平面与第一平面38之间的第四平面72上延伸,以加固第二内部端口部分。
如从传热板2a的后侧6看到的,第二中间端口部分86包括沿着传热板2a的第二内缘78的第二区段80交替地布置的多个定位突出部94和多个定位凹陷部96。如图4a、图4d以及图4e中所示出的,定位突出部94是弯曲以便依随第二内缘78并且从中间平面42延伸到布置于中间平面与第二平面40之间的第三平面66的伸长脊部。类似地,定位凹陷部96是弯曲以便依随第二内缘78并且从中间平面42延伸到布置于中间平面与第一平面38之间的第四平面72的伸长谷部。
而且,如从传热板2a的后侧6看到的,第二中间端口部分86进一步包括沿着传热板2a的第二内缘78的第二区段82的多个定位凹陷部98。如图4a、图4b以及图4c中所示出的,定位凹陷部98从中间平面42延伸到第四平面72,并且定位凹陷部98的相应的底部在位置Y处进入与其齐平的第二内部端口部分84中。
第二外部端口部分88是平面,并且在中间平面42上延伸。
除了下者之外,上文的描述也对第四板区26的第二端口孔区46有效:其第二内缘的第一区段分别在其长边10与短边14与第二端口孔之间延伸。
如从图1清楚可见的,四个端口孔48和76布置于传热板2a的四个拐角中的相应的一个处,并且第一端口孔区44和第二端口孔区46分别关于横向中心轴线18和纵向中心轴线16而对称地布置。第一板区20的第一端口孔区44在横向中心轴线18上是第三板区24的第一端口孔区44的镜面反射,并且在纵向中心轴线16上是第二板区22的第二端口孔区46的“反转”。以对应的方式,第二板区22和第四板区26的端口孔区46是彼此的镜像,并且第四板区26的端口孔区46和第三板区24的第一端口孔区44是彼此的“反转”。
如前所述,上述的种类的传热板布置成与每两个相邻的传热板之间的一个垫圈5对准以形成板组。图5示出设于上述的传热板2a的前垫圈槽27(图1)中的这样的垫圈5a。垫圈5a在图6a-f中更详细地示出。垫圈5a包括前侧7、相反的后侧9以及两个环形垫圈部件11(图5)。环形垫圈部件11布置成分别在传热板2a的第二板区22和第四板区26内包围端口孔中的相应的一个。垫圈5a进一步包括如下的两个半环形垫圈部件13(图5):布置成仅仅部分地包围端口孔中的中的相应的一个,更特别地分别在传热板2a的第一板区20和第三板区24内仅沿着其第一内缘50(图3a)的第一区段52延伸。环形垫圈部件11和半环形垫圈部件13分别在图6a和图6b中更详细地示出。
环形垫圈部件11是类似的。在下文中,将参考图6a和图6c-6f而描述其中的一个。环形垫圈部件11包括由“外部”第一区段17和“内部”第二区段19组成的内缘15,第一区段与第二区段之间的边界在图6a中以虚直线示出。如从图6a清楚可见的,第一区段17构成内缘15的大约50%。而且,环形垫圈部件11包括:环形内垫圈部分21,其转而包括内缘15;中间垫圈部分23,其部分地包围内垫圈部分21;以及外部垫圈部分25,其包围中间垫圈部分23。如从图6a清楚可见的,中间垫圈部分23和外部垫圈部分25是间断的。在内部垫圈部分21、中间垫圈部分23以及外部垫圈部分25之间的边界在图6a中以虚线圆示出,内垫圈部分21从内缘15延伸到最里面的虚线圆,并且在图6c-6e中以竖直虚直线示出。
沿着内缘15的第一区段17和沿着中间垫圈部分23的环形垫圈部件11的横截面基本上恒定并且在图6c中示出。沿着内缘15的第一区段17,内垫圈部分21和环形垫圈部件11具有最大厚度tα,中间垫圈部分23具有最大厚度tβ,并且外部垫圈部分25具有最大厚度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2
,tα>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2A
>tβ。沿着内缘15的第二区段19的环形垫圈部件11的横截面变化,图6d示出图6a中的E-E和F-F处的横截面,并且图6e示出图6a中的H-H处的横截面。图6e的左侧(即,内垫圈部分21的横截面)也示出图6a中的I-I和G-G处的横截面。
如从图6a和图6d以及清楚可见的,图6f(其示出环形垫圈部件沿着内缘15的第二区段19),在沿着内缘15的第二区段19的两个分离的位置L中的每个处,内垫圈部分21包括两个对准的突出部29、31,突出部29、31分别从垫圈5a的相反的前侧7和后侧9突出,以便对内垫圈部分21赋予局部地增大的>tα的厚度。在突出部29、31之间,并且在突出部29、31的相应的外部上的位置Z处,内垫圈部分21的最大厚度局部地减小,以便<tα。如从图6d和图6f清楚可见的,在突出部29、31内,内垫圈部分21的最大厚度沿着内缘15的第二区段19变化,以便最大的tµ位于突出部的中心处,并且最小的tπ位于突出部的恰好边界处,tπ仅仅略大于tα。因而,突出部29、31的边界由超过tα的内垫圈部分21的最大厚度限定。中间垫圈部分23具有最大厚度tβ,并且外部垫圈部分25具有最大厚度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2AA
,tµ>tπ>tα>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2AAA
>tβ。如从清楚可见的图6e和图6f,在图6a中的G-G、H-H以及I-I处(其中,内垫圈部分21是最薄的),内垫圈部分21和环形垫圈部件11具有最大厚度tΩ。而且在图6a中的H-H处,中间垫圈部分23具有最大厚度tβ,并且外部垫圈部分25具有最大厚度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3
,tα>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3A
>tΩ>tβ。
因而,内垫圈部分21具有沿着除了突出部29、31以外的完整的内缘15的最大厚度t1,并且t1在tΩ与tα之间变化。而且,内垫圈部分21具有突出部29、31内的最大厚度t2,并且t2在tπ与tµ之间变化,t2>t1。外部垫圈部分25沿着基本上其整个延伸部分具有恒定横截面,并且因而具有恒定最大厚度t3=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3AA
。类似地,中间垫圈部分23沿着基本上其整个延伸部分具有恒定横截面,并且因而具有恒定最大厚度tβ<t3。
如图6a、图6d以及图6e中所示出的,在垫圈5a的前侧7与后侧9之间延伸的内垫圈部分21的内表面33沿着内缘15的第二区段19的至少部分凸出或向外鼓起。
垫圈5a的半环形垫圈部件13是类似的。在下文中,将参考图6b和图6c而描述其中的一个。如图6b中所示出的,半环形垫圈部件13包括半环形内垫圈部分35、半环形中间垫圈部分37以及半环形外部垫圈部分41,这些垫圈部分沿着彼此延伸,其中,中间垫圈部分布置于中间。内部垫圈部分35、中间垫圈部分37以及外部垫圈部分41之间的边界在图6b中以虚半圆示出。
沿着中间垫圈部件41的半环形垫圈部件13的横截面基本上恒定,并且类似于沿着中间垫圈部件23的环形垫圈部件11的横截面。该横截面因此在图6c中示出并且未进一步讨论。
环形垫圈部件11和半环形垫圈部件13外部的垫圈5a的横截面与半环形垫圈部件13的内垫圈部分35的横截面基本上相同。
在下文的描述的情境下,将理解,如从前侧看到的传热板的突出部和凹陷部分别是如从后侧看到的传热板的凹陷部和突出部,并且反之亦然。而且,在下文的描述中,“传热板”也仅仅被称为“板”。
参考图7a、图7b、图8a、图8b以及图9,在图2中所部分地示出的板组中,如图5中所示出的,垫圈5a布置于板2a上,其中,垫圈5a的后侧9接触板2a的前垫圈槽27的底部。(垫圈5a设有向外突出的扣紧器件,扣紧器件在图5中还未适当地围绕板边缘布置)。垫圈5a的环形垫圈部件11以导致下者的方式围绕板2a的第二端口孔76中的相应的一个布置(图4a和图6a):环形垫圈部件11的内缘15的第一区段17沿着板2a的第二内缘78的第一区段80延伸。类似地,环形垫圈部件11的内缘15的第二区段19沿着板2a的第二内缘78的第二区段82延伸。于是,由于板2a和垫圈5a的设计和措施适于彼此,因而板2a的第二内部端口部分84、第二中间端口部分86以及第二外部端口部分将分别与垫圈5a的内部垫圈部分21、中间垫圈部分23以及外部垫圈部分25对准。而且,板2a的如从其前侧看到的突出部和凹陷部分别将与垫圈5a的如从其后侧9看到的凹陷部和突出部接合。例如,如图8b(其示出沿着内缘15的第二区段19的环形垫圈部分11中的一个和第二内部板边缘78的第二区段82)中所示出的,环形垫圈部件11的突出部31将被接纳于由板2a的第二支承突出部90形成的凹陷部中的相应的一个中。而且,如图9中所示出的,由板2a的定位凹陷部96形成的突出部将被接纳于在以中间垫圈部分23的相对小的厚度内部垫圈部分21与外部垫圈部分25之间在环形垫圈部件11的后侧9中形成的槽中。
而且,垫圈5a的半环形垫圈部件13围绕板2a的第一端口孔48中的相应的一个布置,以便沿着板2a的第一内缘50的第一区段52延伸(图3a和图6b)。于是,板2a的第一内部端口部分56、第一中间端口部分58以及第一外部端口部分60分别将与垫圈5a的内部垫圈部分35、中间垫圈部分、37以及外部垫圈部分41对准。板2a的定位突出部68将被接纳于以中间垫圈部分37的相对小的厚度在内部垫圈部分35与外部垫圈部分41之间在半环形垫圈部件13的后侧9中形成的槽中。
板2b布置于垫圈5a的顶部上,相对于传热板2a而“翻转”,以致于垫圈5a的前侧7接触传热板2b的前垫圈槽27的底部,并且板2b的如从其前侧看到的突出部和凹陷部分别与垫圈5a的如从其前侧7看到的凹陷部和突出部接合。如从图7b(其示出第二内部板边缘50的第二区段54和沿着内缘15的第二区段19的环形垫圈部分11中的一个)清楚可见的,板2a的第一支承突出部62与板2b的第一支承突出部62中的相应的一个邻接。
另一垫圈5b面向板2a的后侧6,其中,垫圈5b的前侧7接触板2a的后垫圈槽39的底部。而且,垫圈5b布置成使得垫圈5b的环形垫圈部件11布置成围绕板2a的第一端口孔48中的相应的一个,并且垫圈5b的半环形垫圈部件13布置成围绕板2a的第一端口孔76中的相应的一个。板2a的如从其后侧看到的突出部和凹陷部分别与垫圈5b的如从其前侧7看到的凹陷部和突出部接合。
板2c面向垫圈5b,并且板2c相对于板2a而“翻转”,以致于垫圈5b的后侧9接触传热板2c的后垫圈槽39的底部,并且板2c的如从其后侧看到的突出部和凹陷部分别与垫圈5b的如从其后侧9看到的凹陷部和突出部接合。如从图8b清楚可见的,板2a的第二支承突出部90与板2c的第二支承突出部90中的相应的一个邻接。
图7a-b、图8a-b以及图9示出板组,板组在PHE的端板之间被拧紧,并且垫圈由此适当地变形,以便在板之间密封。如从板组的上文的描述和附图清楚可见的,除了在第一支承突出部62和第二支承突出部90处以外,板2a在其第一内部端口部分56和第二内部端口部分84内与板2b和板2c分离。垫圈5a、5b的环形垫圈部件11填充完全地位于第一内部端口部分56和第二内部端口部分84的区中的板之间的空间。垫圈5a、5b的半环形垫圈部件13沿着板的第一内缘50和第二内缘78的第一区段52、80填充完全地位于第一内部端口部分56和第二内部端口部分84的区中的板之间的空间。由此,将在PHE中被处置的流体的纤维和颗粒不会在流过PHE时容易被卡住。为了更进一步降低纤维和颗粒在流过PHE时被卡住的风险,如先前所描述的,环形垫圈部分沿着其内缘的至少部分向外鼓起。而且,位于板的第一内部端口部分和第二内部端口部分内的第一支承突出部62和第二支承突出部90将产生必要的板支承,以防止板的偏转。
本发明的上述的实施例应当仅仅被视为示例。本领域技术人员认识到,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所讨论的实施例能够按许多方式变更。
板组中的板和垫圈不需要是完全相同的。只要并非完全相同的板和垫圈具有根据独立权利要求的特征,本发明的板和垫圈就能够与这些板和垫圈组合。而且,板组中的板不需要交替地“翻转”相对于彼此而,而是能够改为相对于彼此而交替地“旋转”。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环形垫圈部件的内垫圈部分具有变化的横截面,而中间垫圈部件和外部垫圈部件具有基本上均匀的横截面。中间垫圈部分和外部垫圈部分中的一个或两者也可能具有变化的横截面。例如,中间垫圈部分可能具有变化的厚度,以便不在内部垫圈部分与外部垫圈部分之间限定连续的槽,而更确切地说,多个分离的槽匹配传热板的定位突出部和凹陷部。
在本发明的范围内,不同横截面的垫圈是可能的。附图中所示出的垫圈沿着其延伸部分的部件设有位于其前侧上的珠和位于其后侧上的珠,以改进垫圈的密封能力。在本发明的备选实施例中,能够部分地/完全地省略这些珠。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环形垫圈部分与垫圈的剩余部分一起布置成单件。根据备选实施例,环形垫圈部分能够形成为与垫圈的剩余部分分离的端口垫圈。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环形垫圈部件11和半环形垫圈部件13一直延伸到传热板的第一内缘和第二内缘。备选地,环形垫圈部件和半环形垫圈部件能够在传热板的第一内缘和第二内缘内延伸。
支承突出部和定位突出部以及凹陷部的数量不需要如所描述的实施例中那样,而是可能更多或更少。而且,支承突出部和定位突出部以及凹陷部的设计可能不断地变化。而且,支承突出部不需要一直到延伸板内缘。
定位突出部和凹陷部能够定位于距传热板的第一内缘和第二内缘的更大或更小的距离上,并且垫圈能够相应地设计。
上述的垫圈包括环形垫圈部件和半环形垫圈部件,环形垫圈部件和半环形垫圈部件具有:内垫圈部分,其布置成在两个相邻的传热板之间密封;和外部垫圈部分,其布置成维持垫圈正确地定位于板间。根据本发明的备选实施例,环形垫圈部件和半环形垫圈部件具有内垫圈部分,内垫圈部分布置成填充完全地位于第一内部端口部分和第二内部端口部分的区中的板之间的空间,而未大体上变形。这样的内垫圈部分能够如上述的环形垫圈部件和半环形垫圈部件的外部垫圈部分那样设计。而且,根据该备选实施例,环形垫圈部件和半环形垫圈部件具有布置成变形以便在板间密封的外部垫圈部分。这样的外部垫圈部分能够如上述的环形垫圈部件和半环形垫圈部件的内垫圈部分那样设计。当然,对于这样的备选垫圈,应当适当地重新设计将与垫圈一起使用的传热板。
板的第一内缘和第二内缘的第一区段和第二区段和环形垫圈部件的内缘的第一区段和第二区段通过半环形垫圈部件的设计(更特别地,半环形垫圈部件布置成环绕多少端口孔)而限定。这在图5中以笔直虚线示出,从而标记半环形垫圈部件在何处离开板内缘,半环形垫圈部件在何处离开板内缘确定第一区段和第二区段的延伸部分。因此,板的第一内缘和第二内缘的第一区段和第二区段以及环形垫圈部件的内缘的第一区段和第二区段的不同延伸部分是可能的。
而且,内部端口部分、中间端口部分以及外部端口部分和内部垫圈部分、中间垫圈部分以及外部垫圈部分不需要沿着其全长具有均匀宽度。
最后,根据本发明的备选实施例,传热板的第一支承突出部和第二支承突出部也延伸穿过第一中间端口部分和第二中间端口部分并且穿过第一外部端口部分和第二外部端口部分,以便连接到传热板的波纹状图案的脊部和谷部。而且,传热板不包括定位突出部并且不包括定位凹陷部。作为替代,沿着传热板的第一内缘和第二内缘的第一区段,第一中间端口部分和第二中间端口部分与第一内部端口部分和第二内部端口部分以及第一外部端口部分和第二外部端口部分齐平而(即,在与其相同的平面上)延伸。而且,沿着传热板的第一内缘和第二内缘的第一区段,第一内部端口部分和第二内部端口部分、第一中间端口部分和第二中间端口部分以及第一外部端口部分和第二外部端口部分并非平面,而是如从端口孔的相应的中心看到的那样改为波纹状或波浪状,同时仍然在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内延伸,而非在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上或越过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延伸。根据该备选实施例的垫圈具有适于传热板的设计。因此,环形垫圈部件的从垫圈的前侧和后侧突出的突出部也延伸穿过中间垫圈部分和外部垫圈部分。而且,在任何珠外部,内部垫圈部分、中间垫圈部分以及外部垫圈部分具有基本上类似的最大厚度,以致于中间垫圈部分与内部垫圈部分和外部垫圈部分基本上齐平而延伸。因此,中间垫圈部分未在内部垫圈部分与外部垫圈部分之间形成槽。为了对垫圈进行准确定位和安全固持,垫圈能够设有与图5中所示出的垫圈扣紧器件类似的额外的垫圈扣紧器件和/或不同种类的垫圈扣紧器件。例如,不同种类的这样的垫圈扣紧器件能够是从环形垫圈部件和半环形垫圈部件向外延伸的突出部,该突出部能够在突出部的位置处具有等于或略小于两个相邻的传热板之间的距离的厚度。这些突出部能够布置成与相邻的传热板的相反的波纹状部邻接,以便防止垫圈被吸入到端口孔中。而且,沿着半环形垫圈部件和沿着其相应的内缘的第一区段的环形垫圈部件,垫圈的前侧和后侧是波浪状的,以使得垫圈在两个相邻的传热板之间适当地密封。
应当强调,属性第一、第二、第三等等在本文中仅仅用于在相同种类的类别之间进行区分,而不是用于表达在类别之间的任何种类的相互顺序。
应当强调,与本发明无关的细节的描述已省略,并且附图只是示意性的,而不是按比例绘制。还应当说,附图中的一些与其它附图相比而已更大程度地简化。因此,一些构件可在一个附图中示出,而在另一附图中忽略或简化。
附图标记清单:
2、2a、2b、2c. 传热板
4. 板前侧
5、5a、5b、5c. 垫圈
6. 板后侧
7. 前垫圈侧
8. 长边
9. 后垫圈侧
10. 长边
11. 环形垫圈部件
12. 短边
13. 半环形垫圈部件
14. 短边
15. 内缘
16. 纵向中心轴线
17. 第一区段
18. 横向中心轴线
19. 第二区段
20. 第一板区
21. 内垫圈部分
22. 第二板区
23. 中间垫圈部分
24. 第三板区
25. 外部垫圈部分
26. 第四板区
27. 前垫圈槽
28. 分布区
29. 突出部
30. 传热区
31. 突出部
32. 外缘部分
33. 内表面
34. 外部板边缘
35. 内垫圈部分
36. 波纹状部
37. 中间垫圈部分
38. 第一平面
39. 后垫圈槽
40. 第二平面
41. 外部垫圈部分
42. 中间平面
44. 第一端口孔区
46. 第二端口孔区
48. 第一端口孔
50. 第一内缘
52. 第一区段
54. 第二区段
56. 第一内部端口部分
58. 第一中间部分
60. 第一外部部分
62. 第一支承突出部
64. 第一顶部部分
66. 第三平面
68. 定位突出部
70. 定位凹陷部
72. 第四平面
74. 定位凹陷部
76. 第二端口孔
78. 第二内缘
80. 第一区段
82. 第二区段
84. 第二内部端口部分
86. 第二中间端口部分
88. 第二外部端口部分
90. 第二支承突出部
92. 第二顶部部分
94. 定位突出部
96. 定位凹陷部
98. 定位凹陷部。

Claims (17)

1. 一种传热板(2),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端口孔区(44)和相反的前侧(4)和后侧(6)以及外缘部分(32),所述外缘部分(32)包括波纹状部(36),所述波纹状部(36)在第一平面(38)与第二平面(40)之间并且在第一平面(38)和第二平面(40)上延伸,所述第一平面(38)和第二平面(40)限定所述传热板(2)的延伸部分,所述第一平面(38)和第二平面(40)彼此平行并且平行于在所述第一平面(38)与所述第二平面(40)之间延伸的中间平面(42),所述传热板(2)的前侧(4)和后侧(6)分别面向所述第一平面(38)和第二平面(40),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端口孔区(44)中的每个包括由所述传热板(2)的环形第一内缘(50)限定的第一端口孔(48),所述第一内缘(50)由第一区段(52)和第二区段(54)组成,所述第一区段(52)是所述第一内缘(50)的25-65%,位于所述传热板(2)的前侧(4)上的前垫圈槽(27)沿着所述第一内缘(50)的第一区段(52)延伸,并且位于所述传热板(2)的后侧(6)上的后垫圈槽(39)沿着所述第一内缘(50)的第一区段(52)和所述第二区段(54)延伸,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端口孔区(44)中的每个进一步包括沿着所述第一内缘(50)的第一区段(52)和第二区段(54)延伸的环形第一内部端口部分(56)、包围所述第一内部端口部分(56)的第一中间端口部分(58)以及包围所述第一中间端口部分(58)的第一外部端口部分(60),所述前垫圈槽(27)和所述后垫圈槽(39)在所述第一内部端口部分(56)、所述中间端口部分(8)以及所述外部端口部分(60)内延伸,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内部端口部分(56)如从所述传热板(2)的前侧(4)看到的那样包括沿着所述第一内缘(50)的第二区段(54)的数量≥1的第一支承突出部(62),所述数量的第一支承突出部(62)中的每个包括在所述第一平面(38)上延伸的第一顶部部分(64),并且
所述传热板(2)在所述第一内部端口部分(56)内并且在所述数量的第一支承突出部(62)外部距所述第一平面(38)和第二平面(40)≠0的距离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热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传热板在所述第一内部端口部分(56)内并且在所述数量的第一支承突出部(62)外部,在与所述第一内缘(50)相同的平面上沿着所述第一内缘(50)延伸。
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传热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部端口部分(56)基本上是平面的,并且在所述中间平面(42)上沿着所述第一内缘(50)的完整的第一区段(52)延伸。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传热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数量的第一支承突出部(62)的第一顶部部分(64)中的每个从所述第一内缘(50)延伸。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传热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中间端口部分(58)如从所述传热板(2)的前侧(4)看到的那样包括沿着所述第一内缘(50)的第一区段(52)的数量≥1的定位突出部(68)和数量≥1的定位凹陷部(70)。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传热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中间端口部分(58)如从所述传热板(2)的前侧(4)看到的那样包括沿着所述第一内缘(50)的第二区段(54)的数量≥1的定位凹陷部(74)。
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传热板(2),其特征在于,沿着所述第一内缘(50)的第二区段(54)的第一支承突出部(62)的数量>1,并且其中,位于所述第一支承突出部(62)中的两个相邻的第一支承突出部(62)之间的第一内部端口部分(56)在所述中间平面(42)与所述第二平面(40)之间延伸。
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传热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部端口部分(60)基本上是平面的,并且在所述中间平面(42)上沿着所述第一内缘(50)的完整的第一区段(52)和第二区段(54)延伸。
9.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传热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传热板包括至少一个第二端口孔区(46),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端口孔区(46)中的每个包括由所述传热板(2)的环形第二内缘(78)限定的第二端口孔(76),所述第二内缘(78)由第一区段(80)和第二区段(82)组成,所述第一区段(80)是所述第二内缘(78)的25-65%,所述前垫圈槽(27)沿着所述第二内缘(78)的第一区段(80)和第二区段(82)延伸,并且所述后垫圈槽(39)沿着所述第二内缘(78)的第一区段(80)延伸,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端口孔区(46)中的每个进一步包括沿着所述第二内缘(78)的第一区段(80)和第二区段(82)延伸的环形第二内部端口部分(84)、包围所述第二内部端口部分(84)的第二中间端口部分(86)以及包围所述第二中间端口部分(86)的第二外部端口部分(88),所述前垫圈槽(27)和所述后垫圈槽(39)在所述第二内部端口部分(84)、所述中间端口部分(86)以及所述外部端口部分(88)内延伸,其中,
所述第二内部端口部分(84)如从所述传热板(2)的后侧(6)看到的那样包括沿着所述第二内缘(78)的第二区段(82)的数量≥1的第二支承突出部(90),所述数量的第二支承突出部(90)中的每个包括在所述第二平面(40)上延伸的第二顶部部分(92),并且
所述传热板(2)在所述第二内部端口部分(84)内并且在所述数量的第二支承突出部(90)外部距所述第一平面(38)和第二平面(40)≠0的距离延伸。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传热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传热板在所述第二内部端口部分(84)内并且在外部所述数量的第二支承突出部(90),在与所述第二内缘(78)相同的平面上沿着所述第二内缘(78)延伸。
11.根据权利要求9-10中任一项所述的传热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传热板(2)的平行于所述中间平面(42)且彼此垂直而延伸的纵向中心轴线(16)和横向中心轴线(18)限定第一板区(20)、第二板区(22)、第三板区(24)以及第四板区(26),其中,所述第一板区(20)和所述第二板区(22)布置于所述横向中心轴线(18)的同一侧上,并且所述第一板区(20)和所述第三板区(24)布置于所述纵向中心轴线(16)的同一侧上,其中,所述第一板区(20)和所述第三板区(24)各自包括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端口孔区(44)中的一个,并且所述第二板区(22)和所述第四板区(26)各自包括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端口孔区(46)中的一个,其中,所述第一端口孔区(44)和所述第二端口孔区(46)关于所述横向中心轴线(18)和所述纵向中心轴线(16)对称地布置。
12.一种用于在板换热器中的两个相邻的传热板(2)之间密封的垫圈(5),所述垫圈包括构造成与所述传热板(2)中的相应的一个邻接的相反的前侧(7)和后侧(9)以及构造成在所述传热板(2)中围绕两个重叠的端口孔(48、76)密封的至少一个环形垫圈部件(11),所述环形垫圈部件(11)的内缘(15)由第一区段(17)和第二区段(19)组成,所述第一区段(17)是所述内缘(15)的25-65%,所述环形垫圈部件(11)包括限定所述环形垫圈部件(11)的内缘(15)的第一区段(17)和第二区段(19)并且沿着所述第一区段(17)和第二区段(19)延伸的环形内垫圈部分(21)、包围所述内垫圈部分(21)的中间垫圈部分(23)以及包围所述中间垫圈部分(23)的外部垫圈部分(25),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垫圈部分(21)具有沿着除了在沿着所述内缘(15)的第二区段(19)的数量≥1的位置(L)处之外的完整内缘的最大厚度t1,其中,所述内垫圈部分(21)在所述位置(L)中的每个处包括从所述前侧(7)突出的突出部(29)和从所述后侧(9)突出的突出部(31),以便赋予所述内垫圈部分(21)最大厚度t2,t2>t1。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垫圈(5),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垫圈部分(21)沿着所述内缘(15)的完整的第一区段(17)具有基本上恒定的横截面。
14.根据权利要求12-13中任一项所述的垫圈(5),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垫圈部分(25)沿着其完整的延伸部分具有基本上恒定的横截面和最大厚度t3。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垫圈(5),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垫圈部分(23)沿着其完整的延伸部分具有≤t3的厚度并且沿着其延伸部分的至少一部分具有<t3的厚度。
16.根据权利要求12-15中任一项所述的垫圈(5),其特征在于,沿着所述内缘(15)的第二区段(19)的位置(L)的所述数量>1,并且其中,所述内垫圈部分(21)的最大厚度在所述位置(L)中的两个相邻的位置之间沿着所述内缘(15)的第一区段(17)相对于所述内垫圈部分(21)的最大厚度而局部地减小。
17.根据权利要求12-16中任一项所述的垫圈(5),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垫圈(5)的前侧(7)与后侧(9)之间延伸的内垫圈部分(21)的内表面(33)沿着所述内缘(15)的第二区段(19)的至少一部分凸出。
CN201980042816.1A 2018-06-28 2019-06-17 传热板和垫圈 Active CN11231346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18180285.1 2018-06-28
EP18180285.1A EP3587984B1 (en) 2018-06-28 2018-06-28 Heat transfer plate and gasket
PCT/EP2019/065885 WO2020002027A1 (en) 2018-06-28 2019-06-17 Heat transfer plate and gasket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13466A true CN112313466A (zh) 2021-02-02
CN112313466B CN112313466B (zh) 2022-07-05

Family

ID=628149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42816.1A Active CN112313466B (zh) 2018-06-28 2019-06-17 传热板和垫圈

Country Status (11)

Country Link
US (1) US11156405B2 (zh)
EP (1) EP3587984B1 (zh)
JP (1) JP7108056B2 (zh)
KR (1) KR102432036B1 (zh)
CN (1) CN112313466B (zh)
BR (1) BR112020024192B1 (zh)
DK (1) DK3587984T3 (zh)
ES (1) ES2842329T3 (zh)
PL (1) PL3587984T3 (zh)
RU (1) RU2752221C1 (zh)
WO (1) WO202000202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K180492B1 (en) * 2019-11-04 2021-05-27 Danfoss As Plate-type heat exchanger
CN111895848A (zh) * 2020-06-11 2020-11-06 扬州派斯特换热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板式换热器的耐油防腐高分子密封垫片
EP4001816A1 (en) * 2020-11-23 2022-05-25 Alfa Laval Corporate AB Gasket arrangement, heat transfer plate, kit and assembly
DK4015960T3 (da) * 2020-12-15 2023-08-07 Alfa Laval Corp Ab Varmevekslerplade
EP4015961B1 (en) * 2020-12-15 2023-05-10 Alfa Laval Corporate AB Heat transfer plate
US20230028911A1 (en) * 2021-07-20 2023-01-26 WCR Inc. Plate Heat Exchanger Gaske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041676A (ja) * 1999-08-02 2001-02-16 Hitachi Ltd プレート式熱交換器
CN1963373A (zh) * 2006-12-04 2007-05-16 江苏唯益换热器有限公司 换热板和板式换热器
SE0850140A1 (sv) * 2008-12-16 2010-06-17 Alfa Laval Corp Ab Platta och packning till en plattvärmeväxlare
CN103217049A (zh) * 2012-01-18 2013-07-24 杭州三花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板式换热器及其板片
CN104296586A (zh) * 2013-07-15 2015-01-21 杭州三花研究院有限公司 换热器板片、换热器换热单元以及换热器
CN204359189U (zh) * 2014-12-24 2015-05-27 许金针 一种可提高抗折强度和密封性能的换热板片
CN204438867U (zh) * 2014-12-30 2015-07-01 浙江峰煌热交换器有限公司 一种对角双分配器型板式换热器
CN106716043A (zh) * 2014-09-26 2017-05-24 阿尔法拉瓦尔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板式换热器的端口孔垫片、板组及具有此端口孔垫片的板式换热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129405A (en) 1966-03-21 1968-10-02 Apv Co Ltd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heat transfer plates
US3760873A (en) 1972-02-24 1973-09-25 Apv Co Ltd Plate heat exchangers
GB1460422A (en) 1973-08-16 1977-01-06 Apv Co Ltd Heat exchanger plates
GB1458929A (en) 1974-12-20 1976-12-15 Apv Co Ltd Plate heat exchangers
GB2028996B (en) 1978-08-30 1982-12-22 Apv Co Ltd Plate-type heat transfer apparatus
GB2071303B (en) 1980-03-10 1983-12-21 Apv Co Ltd Heat transfer apparatus
SU1343233A1 (ru) 1985-07-10 1987-10-07 Одесский Технологический Институт Холодильной Промышленности Насадка контактного теплообменного аппарата
DK0526679T3 (da) * 1991-07-08 1996-01-22 Apv Baker As Varmeveksler med flervæggede pladeelementer
JPH06300475A (ja) 1993-04-20 1994-10-28 Hisaka Works Ltd プレート式熱交換器用ガスケット
SE502984C2 (sv) * 1993-06-17 1996-03-04 Alfa Laval Thermal Ab Plattvärmeväxlare med speciellt utformade portpartier
IT1276990B1 (it) * 1995-10-24 1997-11-03 Tetra Laval Holdings & Finance Scambiatore di calore a piastre
JPH11210885A (ja) 1998-01-20 1999-08-03 Marusan:Kk 積層構造ガスケット
DE10035776C1 (de) * 2000-07-22 2001-12-13 Gea Ecoflex Gmbh Plattenwärmetauscher
SE519570C2 (sv) 2001-07-09 2003-03-11 Alfa Laval Corp Ab Värmeöverföringsplatta med flödesavgränsare; plattpaket och plattvärmeväxlare
SE524783C2 (sv) * 2003-02-11 2004-10-05 Alfa Laval Corp Ab Plattpaket, plattvärmeväxlare och plattmodul
JP4416076B2 (ja) 2003-09-30 2010-02-17 株式会社日阪製作所 接合型プレート式熱交換器
KR200344180Y1 (ko) 2003-12-24 2004-03-10 임혁 판형 열교환기에서의 전열판과 가스켓의 결합구조
SE528847C2 (sv) * 2005-01-28 2007-02-27 Alfa Laval Corp Ab Packningsaggregat för plattvärmeväxlare
KR100581843B1 (ko) 2005-05-09 2006-05-22 대원열판(주) 판형열교환기의 전열판과 가스켓의 결합구조
JP4283786B2 (ja) * 2005-06-10 2009-06-24 株式会社日阪製作所 溶接型プレート式熱交換器用リングガスケット
SE531472C2 (sv) 2005-12-22 2009-04-14 Alfa Laval Corp Ab Värmeväxlare med värmeöverföringsplatta med jämn lastfördelning på kontaktpunkter vid portområden
SE530011C2 (sv) * 2006-06-05 2008-02-05 Alfa Laval Corp Ab Värmeväxlarplatta och plattvärmeväxlare
FR2910607B1 (fr) * 2006-12-21 2009-02-06 Alfa Laval Vicard Soc Par Acti Echangeur thermique a plaques
SE532344C2 (sv) * 2007-12-21 2009-12-22 Alfa Laval Corp Ab Packningsstöd i värmeväxlare och värmeväxlare innefattande packningsstöd
ES2544483T5 (es) * 2008-04-04 2022-02-16 Alfa Laval Corp Ab Un intercambiador de calor de placas
SE533310C2 (sv) * 2008-11-12 2010-08-24 Alfa Laval Corp Ab Värmeväxlarplatta och värmeväxlare innefattande värmeväxlarplattor
ITVR20090014A1 (it) * 2009-02-16 2010-08-17 Luca Cipriani Struttura di piastra per scambiatore di calore a piastre
EP3182048A1 (en) * 2015-12-16 2017-06-21 Alfa Laval Corporate AB Porthole gasket, assembly for a heat exchanger and heat exchanger comprising such an assembly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041676A (ja) * 1999-08-02 2001-02-16 Hitachi Ltd プレート式熱交換器
CN1963373A (zh) * 2006-12-04 2007-05-16 江苏唯益换热器有限公司 换热板和板式换热器
SE0850140A1 (sv) * 2008-12-16 2010-06-17 Alfa Laval Corp Ab Platta och packning till en plattvärmeväxlare
CN103217049A (zh) * 2012-01-18 2013-07-24 杭州三花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板式换热器及其板片
CN104296586A (zh) * 2013-07-15 2015-01-21 杭州三花研究院有限公司 换热器板片、换热器换热单元以及换热器
CN106716043A (zh) * 2014-09-26 2017-05-24 阿尔法拉瓦尔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板式换热器的端口孔垫片、板组及具有此端口孔垫片的板式换热器
CN204359189U (zh) * 2014-12-24 2015-05-27 许金针 一种可提高抗折强度和密封性能的换热板片
CN204438867U (zh) * 2014-12-30 2015-07-01 浙江峰煌热交换器有限公司 一种对角双分配器型板式换热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0002027A1 (en) 2020-01-02
JP2021528625A (ja) 2021-10-21
DK3587984T3 (da) 2021-02-08
KR102432036B1 (ko) 2022-08-12
BR112020024192A2 (pt) 2021-03-02
ES2842329T3 (es) 2021-07-13
KR20210022738A (ko) 2021-03-03
BR112020024192B1 (pt) 2022-10-04
US20210247144A1 (en) 2021-08-12
CN112313466B (zh) 2022-07-05
PL3587984T3 (pl) 2021-04-06
EP3587984A1 (en) 2020-01-01
EP3587984B1 (en) 2020-11-11
RU2752221C1 (ru) 2021-07-23
JP7108056B2 (ja) 2022-07-27
US11156405B2 (en) 2021-10-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313466B (zh) 传热板和垫圈
DK2561302T3 (en) PLATE HEAT EXCHANGE PLATE AND PLATE HEAT EXCHANGE
EP1261832B1 (en) Plate pack for use in a plate heat exchanger
JP6487338B2 (ja) 取付手段、ガスケット装置、およびアセンブリ
RU2641420C1 (ru) Крепежное средство прокладки для пластины теплообменника, прокладочное средство для пластины теплообменника, пластина теплообменника и узел пластины теплообменника
RU2696842C1 (ru) Прокладка проходного отверстия и узел для теплообменника
JP7128964B2 (ja) 伝熱板
EP3627087B1 (en) Plate type heat exchanger
EP3647710B1 (en) Plate type heat exchanger
JP7278489B2 (ja) プレート式熱交換器のためのガスケットおよび組立体
KR102514787B1 (ko) 열 전달 플레이트
CA3200101C (en) Heat transfer plate
JP7152609B2 (ja) プレート熱交換器用の伝熱プレートとカセット
JP2024516446A (ja) 取り付け手段および伝熱プレート
CN117355717A (zh) 附接器件和传热板
JPH08271171A (ja) プレート式熱交換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