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310343A - 一种负极片及含有该负极片的锂离子电池 - Google Patents

一种负极片及含有该负极片的锂离子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310343A
CN112310343A CN202011207689.7A CN202011207689A CN112310343A CN 112310343 A CN112310343 A CN 112310343A CN 202011207689 A CN202011207689 A CN 202011207689A CN 112310343 A CN112310343 A CN 11231034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ating
area
region
negative electrode
active materi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20768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保海
彭冲
李俊义
徐延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hai Cosmx Batt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hai Cosmx Batt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hai Cosmx Batt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hai Cosmx Batt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207689.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310343A/zh
Publication of CN1123103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1034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13Electrodes for 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e.g. for lithium-accumulators;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01M10/0525Rocking-chair batteries, i.e. batteries with lithium insertion or intercalation in both electrodes; Lithium-ion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13Electrodes for 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e.g. for lithium-accumulators;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4/139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2004/021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e.g. porosity, surface area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2004/026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polarity
    • H01M2004/027Negative electrod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负极片及含有该负极片的锂离子电池。负极片包括集流体,以及位于集流体涂覆区的涂层;所述涂层包括第一涂覆区和第二涂覆区;第一涂覆区位于所述集流体涂覆区的表面,第一涂覆区与集流体涂覆区的接触面完全覆盖所述集流体涂覆区;第二涂覆区位于第一涂覆区之上,其包括区域E和区域E’,所述区域E和区域E’分别位于第一涂覆区的长边侧,所述区域E和区域E’彼此独立或者至少存在一个交点;第一涂覆区和第二涂覆区中均含有活性物质。本发明在不同区域涂覆不同动力学性能的负极活性物质,充分发挥每个区域的作用,充分解决负极边缘区域析锂问题,提高锂离子电池的续航能力,解决循环膨胀及电芯变形问题,降低安全风险。

Description

一种负极片及含有该负极片的锂离子电池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负极片及含有该负极片的锂离子电池。
背景技术
随着锂离子电池技术的迅速发展,锂离子电池在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等便携式移动电子设备上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但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变快,当前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和充电速度仍无法满足各种消费电子产品对锂离子电池的需求。因此,在提高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的同时提升锂离子电池的充电速度成为当今锂离子电池行业研究的重点。但是目前拆解电芯发现锂离子电池负极片边缘区域析锂情况(边缘析锂)比负极片本体区域更严重,并且充电倍率越大边缘析锂现象表现得越明显,这导致在长期循环过程中电芯会出现底部和顶部鼓包,导致电芯锅盖变形引发安全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负极片及包含该负极片的锂离子电池,可以解决由负极极片边缘区域析锂导致在长期循环过程中电芯会出现底部和顶部鼓包,以及电芯锅盖变形引发的安全问题。本发明主要是通过调整锂电池负极极片边缘区域(即第二涂覆区)和本体区域(即第一涂覆区)活性物质的粒径及活性物质的离子扩散系数,改善锂电池负极片的边缘析出锂而形成锂枝晶,产生安全隐患的问题,在不降低能量密度的前提下提高锂离子电池循环寿命,改善循环膨胀和安全问题。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负极片,包括集流体,以及位于集流体涂覆区的涂层;所述涂层包括第一涂覆区和第二涂覆区;
其中,所述第一涂覆区位于所述集流体涂覆区的表面,第一涂覆区与集流体涂覆区的接触面完全覆盖所述集流体涂覆区;
所述第二涂覆区位于第一涂覆区之上,其包括区域E和区域E’,所述区域E和区域E’分别位于第一涂覆区的长边侧,所述区域E和区域E’彼此独立或者至少存在一个交点;
所述第一涂覆区和第二涂覆区中均含有活性物质。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案,所述集流体还包括空白区,所述空白区用于焊接极耳。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案,所述区域E和区域E’与第一涂覆区的交界面至少具有一个斜面。根据本发明,所述斜面是指与集流体表面或与涂覆区外表面不平行的面。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案,所述斜面可以为平滑和/或非平滑(例如曲面或阶梯面)的斜面。又如,所述斜面可以与第一涂覆区具有清晰的边界,或者也可以与第一涂覆区相互渗透。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案,所述区域E和区域E’可以对称或非对称设置在第一涂覆区的长边侧,优选为对称设置。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案,所述区域E和区域E’的最大宽度之和小于或等于第一涂覆区的最大宽度。其中,所述第一涂覆区的最大宽度等于集流体涂覆区或负极片的宽度。当第一涂覆区的最大宽度等于负极片的宽度时,意味着集流体涂覆区宽度等于负极片的宽度,在集流体涂覆区宽度的延伸区无空白集流体存在。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案,所述区域E和区域E’的长度与第一涂覆区的长度相等。
例如,沿第一涂覆区的宽边侧的横截面,区域E和区域E’的形状可以为三角形,第一涂覆区的形状可以为三角形、梯形、五边形或六边形。
优选地,三角形区域E的水平直角边位于第一涂覆区(或负极片)的边缘与第一涂覆区(或负极片)的中线之间。优选地,三角形区域E’的水平直角边位于第一涂覆区(或负极片)的另一边缘与第一涂覆区(或负极片)的中线之间。其中,所述边缘意指从负极片的长边向负极片中线延伸0-15mm的区域,例如5-10mm。其中,所述中线意指与负极片的与两条长边等距的中线。
基于本领域人员的一般理解,所述集流体优选为规则形状的集流体,例如其形状为矩形。
例如,所述区域E和区域E’可以相交于点、线或面。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案,所述区域E和区域E’的最大厚度(即三角形区域E和E’的竖直直角边)可以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涂覆区的最大厚度。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案,沿第一涂覆区的宽边侧的横截面,所述第一涂覆区、区域E和区域E’围成表面平整或近似平整的矩形区或近似矩形区。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将第一涂覆区的活性物质记为第一负极活性物质,将第二涂覆区的活性物质记为第二负极活性物质。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案,所述第一负极活性物质和第二负极活性物质相同或不同,优选不同。例如均可以选自下述物质中的一种、两种或更多种:钛酸锂、碳材料、以及所述碳材料和硅的混合物;其中,所述碳材料选自人造石墨、天然石墨、中间相碳微球、软碳、硬碳、有机碳聚合物的一种、两种或更多种。示例性地,第一负极活性物质为石墨,第二负极活性物质为硬碳;或者第一负极活性物质石墨,第二负极活性物质为硬碳和石墨的混合物。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第一负极活性物质的中值粒径D50大于第二负极活性物质的中值粒径D50。优选地,第一负极活性物质的中值粒径D50的取值范围为12μm≤D50≤17μm,例如为12μm、13μm、14μm、15μm、16μm、17μm;优选地,第二负极活性物质的中值粒径D50的取值范围为5μm≤D50≤10μm,例如为5μm、6μm、7μm、8μm、8μm、10μm;
且所述第二负极活性物质的中值粒径D50小于第一负极活性物质的中值粒径D50
示例性地,所述第一负极活性物质为D50=14μm的石墨,第二负极活性物质为D50=8μm的石墨;或者,所述第一负极活性物质为D50=12μm的石墨,第二负极活性物质为D50=8μm的石墨;或者,所述第一负极活性物质为D50=14μm的石墨,第二正极活性物质为D50=6μm的石墨。
例如,所述第二负极活性物质的粒径分布可以包括:3μm<D10<6μm,5μm≤D50≤10μm,12μm<D90<16μm;例如,所述第一负极活性物质粒径分布可以包括:5μm<D10<8μm,12μm≤D50≤17μ,22μm<D90<27μm。第二涂覆区涂覆粒径较小的电极活性物质的区域更便于锂离子在电极材料内部的移动,且因此呈现出更好的离子扩散动力学性能。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实施方案,所述第一涂覆区和第二涂覆区还含有导电剂。优选地,所述第二涂覆区中导电剂的含量大于第一涂覆区中导电剂的含量,以增强第二涂覆区的离子扩散动力学性能。例如,两个涂覆区中,所述导电剂相同或不同;比如,所述导电剂可以选自下述物质中的一种、两种或更多种:导电炭黑、碳纤维、科琴黑、乙炔黑、碳纳米管和石墨烯。例如,所述导电剂与同涂覆区内的负极活性物质的质量比为(0.1-5)∶100,优选(0.5-3)∶100。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案,所述区域E和区域E’中还含有相同或不同的粘结剂。例如,所述粘结剂选自下述物质中的一种、两种或更多种:乙烯、羧甲基纤维素钠、丁苯胶乳、聚四氟乙烯、聚氧化乙烯。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对所述负极片的长度没有特殊限制,优选为800mm~1700mm,优选882~1000mm。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案,所述区域E和/或区域E’的最大厚度为100μm~180μm,优选为105μm~150μm。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案,所述负极片的宽度可以根据电芯的宽度而定,可以为10mm~150mm,优选为50mm~100mm。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案,所述集流体选自铜箔。
根据本发明示例性的方案,所述负极片包括集流体,以及位于集流体涂覆区的涂层;所述涂层包括第一涂覆区和第二涂覆区;
其中,所述第一涂覆区位于所述集流体涂覆区的表面,第一涂覆区与集流体涂覆区的接触面完全覆盖所述集流体涂覆区;
所述第二涂覆区位于第一涂覆区之上,其包括区域E和区域E’,所述区域E和区域E’分别位于第一涂覆区的长边侧,所述区域E和区域E’彼此独立;
所述区域E和区域E’与第一涂覆区的交界面至少具有一个斜面;
沿第一涂覆区的宽边侧的横截面,区域E和区域E’的形状为三角形,第一涂覆区的形状为三角形或梯形;
三角形区域E的水平直角边位于第一涂覆区(或负极片)的边缘与第一涂覆区(或负极片)的中线之间;三角形区域E’的水平直角边位于第一涂覆区(或负极片)的另一边缘与第一涂覆区(或负极片)的中线之间;
所述区域E和区域E’的最大厚度(即三角形区域E和E’的竖直直角边)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涂覆区的最大厚度;
所述第一涂覆区和第二涂覆区中均含有活性物质,将第一涂覆区的活性物质记为第一活性物质,将第二涂覆区的活性物质记为第二活性物质;
第一活性物质的动力学性能弱于第二活性物质;
和/或,所述第一活性物质的中值粒径D50大于第二活性物质的中值粒径D50
和/或,所述第一涂覆区和第二涂覆区还含有导电剂,所述第二涂覆区中导电剂的含量大于第一涂覆区中导电剂的含量。
本发明还提供上述负极片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第一负极活性物质浆料涂覆于第一涂覆区上,将第二负极活性物质浆料涂覆于第二涂覆区上,干燥,得到所述负极片;
所述第一涂覆区、第二涂覆区、第一负极活性物质和第二负极活性物质具有如上文所述的含义。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案,所述第一负极活性物质浆料含有第一负极活性物质、导电剂和粘结剂。其中,第一负极活性物质、导电剂和粘结剂的质量比按照本领域已知配比。优选地,所述第一负极活性物质浆料的固含量为40-45%。优选地,所述第一负极活性物质浆料由本领域已知方法制备得到。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案,所述第二负极活性物质浆料含有第二负极活性物质、导电剂和粘结剂。其中,第二负极活性物质、导电剂和粘结剂的质量比按照本领域已知配比。优选地,所述第二负极活性物质浆料的固含量为40-45%。优选地,所述第二负极活性物质浆料由本领域已知方法制备得到。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案,所述第一负极活性物质浆料和第二负极活性物质浆料中还含有第一溶剂。例如,所述第一溶剂为去离子水。
本发明中所述的“负极”指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的电极;在某些情况下(比如电解池中),其又被称为“阳极”。
本发明还提供上述负极片在电化学器件中的应用。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电化学器件,其含有所述负极片。优选地,所述电化学器件为电化学电池,优选为锂离子电池。
本发明还提供上述锂离子电池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上述负极片、正极片、隔膜和电解液组装,形成锂离子电池。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案,所述正极片由正极浆料涂覆到集流体上、经干燥制备得到。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案,所述正极浆料中含有正极活性材料、导电剂和粘结剂。其中,所述正极活性材料可以选自钴酸锂、三元材料、锰酸锂、磷酸锰铁锂、磷酸钒锂、磷酸钒氧锂、磷酸铁锂、钛酸锂和含锂锰基材料等中的至少一种,示例性为钴酸锂。其中,所述导电剂和粘结剂具有如上文所述的含义。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案,所述正极浆料中含有第二溶剂,例如所述第二溶剂为NMP。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案,所述正极浆料的固含量为70-75%。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案,所述电解质可以选自本领域已知的适用于锂离子电池的电解质。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案,所述组装可以为本领域已知组装方法。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发明人发现,负极极片边缘区域析锂,并且充电倍率越大边缘析锂现象表现得越明显,这导致在长期循环过程中电芯会出现底部和顶部鼓包,导致电芯锅盖变形引发安全问题。锂离子电池负极极片边缘析锂的根本原因是负极片的宽度一般比正极片宽3~5mm(即负极片盖过正极片每一侧1.5~2.5mm,也就是所说的负极对正极的overhang区域),负极overhang区域没有正极对应,在充电过程中负极overhang区域不发生嵌锂反应,由此在负极片边缘形成嵌锂区域和非嵌锂区域,以及两者之间的过渡区域。锂离子在负极片边缘的分布,由嵌锂区域、过渡区域到非嵌锂区域依次降低,由自由扩散定律可知,负极活性物质中的锂离子会由高浓度向低浓度自由扩散,直到达到边缘区域锂离子浓度平衡位置;在放电时嵌锂的负极会脱出锂离子经过电解液隔膜随后嵌入到正极;但是负极overhang区域没有正极对应,在放电过程中由于没有驱动力的存在便不会直接发生脱锂反应,随着放电时间的延长负极边缘嵌锂区域的锂离子浓度降低,非嵌锂区域的锂离子浓度高,此时由自由扩散定律可知,在浓度差的驱动下锂离子就会由非嵌锂区域向嵌锂区域扩散,随后发生脱离嵌入到正极。由此机理分析可知要想解决负极片边缘析锂就需要保证在充放电过程中锂离子在负极边缘区域自由扩散,改善负极边缘析锂,优选通过本发明中负极片边缘(即第二涂覆区)的负极活性物质的粒径小于本体(即第一涂覆区)活性物质,使边缘区域负极活性物质的离子自由扩散速度大于本体活性物质的离子自由扩散速度。
本发明在不同区域涂覆不同动力学性能的负极活性物质,可以充分发挥每个区域的作用,充分解决负极边缘区域析锂问题,提高锂离子电池的续航能力,解决循环膨胀及电芯变形问题,降低安全风险。
另外,还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能量密度和快充能力兼顾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负极片的正视图。
图2为一种负极片的俯视图(a)和截面图(b)。
图3为常规结构的负极片。
附图标记:1-第二涂覆区,2-第一涂覆区,3-空白区,E-区域E,E’-区域E’。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更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下列实施例仅为示例性地说明和解释本发明,而不应被解释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凡基于本发明上述内容所实现的技术均涵盖在本发明旨在保护的范围内。
除非另有说明,以下实施例中使用的原料和试剂均为市售商品,或者可以通过已知方法制备。
【负极片】
如图1所示结构的负极片,包括集流体,以及位于集流体涂覆区(即图1中的bc段)的涂层;涂层包括第一涂覆区2和第二涂覆区1;
其中,第一涂覆区2位于集流体涂覆区的表面,第一涂覆区2与集流体涂覆区的接触面完全覆盖集流体涂覆区;
第二涂覆区1位于第一涂覆区2之上,其包括区域E和区域E’,区域E和区域E’分别位于第一涂覆区2的长边侧,区域E和区域E’彼此独立;
第一涂覆区2和第二涂覆区1中均含有活性物质。
集流体还包括空白区3,即图1中的ab段,空白区3用于焊接极耳。
区域E和区域E’对称设置在第一涂覆区2的长边侧。区域E和区域E’的长度与第一涂覆区2的长度相等。第一涂覆区2的最大宽度等于集流体涂覆区(或负极片)的宽度。
如图2中的(a)和(b)所示,负极片的涂布方向与集流体的长边侧平行,在垂直于涂布方向的集流体涂覆区的截面(即沿第一涂覆区的宽边侧的横截面)上,区域E和区域E’的形状为三角形(如图2中(b)所示结构(1)-(4)),第一涂覆区2的形状为三角形(如图2中(b)所示结构(2))、梯形(如图2中(b)所示结构(4))、五边形(如图2中(b)所示结构(1))、或六边形(如图2中(b)所示结构(3))。
三角形区域E的水平直角边位于第一涂覆区(或负极片)的边缘与第一涂覆区(或负极片)的中线之间,三角形区域E’的水平直角边位于第一涂覆区(或负极片)的另一边缘与第一涂覆区(或负极片)的中线之间。即M点和M’点可以在距离极片边缘5mm至中线位置之间自由移动。其中,边缘意指从负极片的长边向负极片中线延伸0-15mm,优选5-10mm的区域;如图1所示,de段所指的宽度,即为边缘区域,但本发明中所述的极片结构动力学性能更优的活性物质涂覆位置不限于本发明中所述的边缘区域。其中,中线意指与负极片的两条长边的对称轴线。极片的宽度由电芯型号而定,如466484型号,负极片的宽度为78mm,其中心位置为39mm,即三角形区域的M点、M’点可以在距离极片边缘5mm~39mm之间自由移动。
区域E和区域E’与第一涂覆区2的交界面至少具有一个斜面,即至少具有三角形斜边(即MN、M’N’)形成的斜面。斜面为平滑和/或非平滑(例如曲面或阶梯面)的斜面。又如,该斜面与第一涂覆区具有清晰的边界,或者与第一涂覆区相互渗透。
区域E和区域E’的最大厚度(即三角形区域E和E’的竖直直角边)小于(如图2中(b)所示结构(1)和(3))或等于(如图2中(b)所示结构(2)和(4))第一涂覆区的最大厚度。即三角形区域的N点、N’点可以在极片涂膏厚度方向的自由移动;如极片的涂覆厚度为150μm,则三角形区域的N点、N’点的移动位置大于0且不超过150μm,等于150μm时,第二涂覆区的厚度与第一涂覆区的最大厚度相等。
沿第一涂覆区的宽边侧的横截面,第一涂覆区2、区域E和区域E’围成表面平整或近似平整的矩形区或近似矩形区。
将第一涂覆区2的活性物质记为第一负极活性物质,将第二涂覆区1的活性物质记为第二负极活性物质,第一负极活性物质的中值粒径D50大于第二负极活性物质的中值粒径D50。第二涂覆区涂覆粒径较小的电极活性物质的区域更便于锂离子在电极材料内部的移动,且因此呈现出更好的离子扩散动力学性能。
第一负极活性物质和第二负极活性物质相同或不同,可以选自下述物质中的一种、两种或更多种:钛酸锂、碳材料、以及所述碳材料和硅的混合物;其中,碳材料选自人造石墨、天然石墨、中间相碳微球、软碳、硬碳、有机聚合物化合物碳中的一种、两种或更多种。
第一涂覆区和第二涂覆区还含有导电剂。优选地,第二涂覆区中导电剂的含量大于第一涂覆区中导电剂的含量,以增强第二涂覆区的离子扩散动力学性能。例如,导电剂选自下述物质中的一种、两种或更多种:导电炭黑、碳纤维、科琴黑、乙炔黑、碳纳米管和石墨烯。
区域E和区域E’中还含有相同或不同的粘结剂。例如,粘结剂选自下述物质中的一种、两种或更多种:乙烯、羧甲基纤维素钠、丁苯胶乳、聚四氟乙烯、聚氧化乙烯。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并非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下述实施例中,主要通过调整负极活性物质的粒径大小、负极活性物质的种类、负极极片中的导电剂的含量来改进负极极片的动力学性能。下述实施例以图2中的结构(4)为例制备负极片及其锂离子电池,但是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负极片结构适用图2中其他三种截面结构,可以达到与结构(4)至少相同的效果。
实施例1-9和对比例1-4
下述实施例和对比例中,正极片采用本领域公知方法进行制备,具体详见下述制备过程。
实施例1
负极片的制备方法:
(1)制备浆料
负极浆料:
制备第一活性物质浆料:将第一负极活性物质、导电炭黑和粘结剂羧甲基纤维素钠按照97.4∶1.5∶1.1的质量比加入到搅拌罐中,按照公知的配料工艺加入去离子水配成第一负极活性物质浆料,第一活性物质浆料的固含量为40%~45%;
制备第二活性物质浆料:将第二负极活性物质、导电炭黑和粘结剂羧甲基纤维素钠按照97.4∶1.5∶1.1的质量比加入到搅拌罐中,按照公知的配料工艺加入去离子水配成第二负极活性物质浆料,第二活性物质浆料的固含量为40%~45%;
(2)负极分区域涂布
使用涂布机进行涂覆,将第一活性物质浆料涂覆在第一涂覆区域,将第二活性物质浆料涂覆在第二涂覆区域,制备得到如图(2)所示结构(4)的负极片。需要说明的是,结构(4)为示意性图示而非按严格比例示出,各涂覆区的尺寸以下述描述为准:所示极片的长度为96.9cm,第一涂覆区的最大厚度为105μm,涂覆的最大宽度NN’为78mm;第二涂覆区中区域E和区域E’完全对称,最大厚度为105μm,宽度(即水平直角面的宽度)均为30mm。将制备的负极片在100℃温度下烘干,即得到负极片。
制备锂离子电池:
(3)正极涂布
以钴酸锂为正极活性材料,然后和导电炭黑和聚偏氟乙烯按照97.2∶1.5∶1.3的质量比加入到搅拌罐中,加入NMP溶剂,按照公知的配料工艺进行充分搅拌,过200目的筛网,配成正极浆料,正极浆料的固含量为70%~75%。
利用涂布机将正浆料按照公知的涂布方式涂覆到铝箔上,在120℃温度下烘干,即得到正极片。
(4)组装电芯:
将上述制备的负极片与正极片及隔膜一起卷绕形成卷芯,用铝塑膜包装,烘烤去除水分后注入电解液,电解液的制备过程为:碳酸丙烯酯(PC)、碳酸乙烯酯(EC)、碳酸二甲酯(DMC)、碳酸甲乙酯(EMC)按照重量比约为1∶1∶0.5∶1混合而成的溶剂中,加入LiPF6混合均匀,其中LiPF6的浓度约为1mol/L,混合均匀得到电解液。采用热压化成工艺化成即可得到电芯。
实施例2-9
如表1所示,实施例2-9与实施例1的差异主要在于:采用不同的负极活性材料(实施例2~3)、不同粒径大小的活性物质(实施例4~6)、添加不同含量的导电剂(实施例7~9)。
对比例1-4
对比例1至3的负极片采用公知的锂离子电池负极单层涂布方式,正常涂布如图3所示。对比例4的负极片制备参照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第一涂覆区和第二涂覆区的负极活性物质不同。
将各实施例和对比例制备的负极片压实相同,并将组装成型号为426484的软包电芯,在25℃下进行0.2C/0.2C充放电测试其能量密度,对制成每种的软包电芯在25℃条件下进行1.5C充电/0.7C放电,并在不同循环次数下拆解电池确认电池负极极片边缘析锂情况,拆解结果和能量密度、以及负极极片分层涂布情况及循环过程中负极片边缘析锂情况,具体请参见表1。
Figure BDA0002757176080000131
表1中,负极片边缘析锂程度用0、1、2、3、4、5来表示,0代表不析锂,5代表严重析锂,1、2、3、4代表不同的析锂程度,数字越大代表析锂程度越严重。
从表1中可以看出,采用本发明的电芯在不降低电池能量密度的条件下有效改善锂电池负极极片的边缘析出锂而形成锂枝晶的问题,降低安全隐患,提高电芯的安全性能。提高锂离子电池循环寿命,改善循环膨胀,同时提高电池的快充性能。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预期,当以其他本领域常规的导电剂、粘结剂、电解液替换实施例中所用的导电剂、粘结剂、电解液,或者将上述三类实施例任意组合,均至少能够得到与实施例相当的技术效果。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负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片包括集流体,以及位于集流体涂覆区的涂层;所述涂层包括第一涂覆区和第二涂覆区;
其中,所述第一涂覆区位于所述集流体涂覆区的表面,第一涂覆区与集流体涂覆区的接触面完全覆盖所述集流体涂覆区;
所述第二涂覆区位于第一涂覆区之上,其包括区域E和区域E’,所述区域E和区域E’分别位于第一涂覆区的长边侧,所述区域E和区域E’彼此独立或者至少存在一个交点;
所述第一涂覆区和第二涂覆区中均含有活性物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流体还包括空白区,所述空白区用于焊接极耳。
优选地,所述区域E和区域E’与第一涂覆区的交界面至少具有一个斜面。
优选地,所述斜面为平滑和/或非平滑的斜面。优选地,所述斜面与第一涂覆区具有清晰的边界,或者与第一涂覆区相互渗透。
优选地,所述区域E和区域E’对称或非对称设置在第一涂覆区的长边侧,优选为对称设置。
优选地,所述区域E和区域E’的最大宽度之和小于或等于第一涂覆区的最大宽度;所述第一涂覆区的最大宽度等于集流体涂覆区或负极片的宽度。
优选地,所述区域E和区域E’的长度与第一涂覆区的长度相等。
优选地,沿第一涂覆区的宽边侧的横截面,区域E和区域E’的形状为三角形,第一涂覆区的形状为三角形、梯形、五边形或六边形。
优选地,所述区域E和区域E’相交于点、线或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负极片,其特征在于,三角形区域E的水平直角边位于第一涂覆区或负极片的边缘与第一涂覆区或负极片的中线之间。优选地,三角形区域E’的水平直角边位于第一涂覆区或负极片的另一边缘与第一涂覆区(或负极片)的中线之间。其中,所述边缘意指从负极片的长边向负极片中线延伸0-15mm的区域。其中,所述中线意指与负极片的与两条长边等距的中线。
优选地,所述区域E和区域E’的最大厚度(即三角形区域E和E’的竖直直角边)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涂覆区的最大厚度。
优选地,沿第一涂覆区的宽边侧的横截面,所述第一涂覆区、区域E和区域E’围成表面平整或近似平整的矩形区或近似矩形区。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负极片,其特征在于,将第一涂覆区的活性物质记为第一负极活性物质,将第二涂覆区的活性物质记为第二负极活性物质。
优选地,所述第一负极活性物质和第二负极活性物质相同或不同,优选不同,优选第一正极活性物质的动力学性能弱于第二正极活性物质。例如均选自下述物质中的一种、两种或更多种:钛酸锂、碳材料、以及所述碳材料和硅的混合物;其中,所述碳材料选自人造石墨、天然石墨、中间相碳微球、软碳、硬碳、有机碳聚合物中的一种、两种或更多种。
和/或,优选所述第一负极活性物质的中值粒径D50大于第二负极活性物质的中值粒径D50。优选地,第一负极活性物质的中值粒径D50的取值范围为12μm≤D50≤17μm,第二负极活性物质的中值粒径D50的取值范围为5μm≤D50≤10μm,且所述第二负极活性物质的中值粒径D50小于第一负极活性物质的中值粒径D50
和/或,优选所述第一涂覆区和第二涂覆区还含有导电剂。优选地,所述第二涂覆区中导电剂的含量大于第一涂覆区中导电剂的含量。例如,两个涂覆区中,所述导电剂相同或不同;比如,所述导电剂选自下述物质中的一种、两种或更多种:导电炭黑、碳纤维、科琴黑、乙炔黑、碳纳米管和石墨烯。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负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区域E和区域E’中还含有相同或不同的粘结剂。
优选地,所述负极片的长度为800mm~1700mm,优选882~1000mm。
优选地,所述区域E和/或区域E’的最大厚度为100μm~180μm,优选为105μm~150μm。
优选地,所述负极片的宽度为10mm~150mm,优选为50mm~100mm。
优选地,所述集流体选自铜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片包括集流体,以及位于集流体涂覆区的涂层;所述涂层包括第一涂覆区和第二涂覆区;
其中,所述第一涂覆区位于所述集流体涂覆区的表面,第一涂覆区与集流体涂覆区的接触面完全覆盖所述集流体涂覆区;
所述第二涂覆区位于第一涂覆区之上,其包括区域E和区域E’,所述区域E和区域E’分别位于第一涂覆区的长边侧,所述区域E和区域E’彼此独立;
所述区域E和区域E’与第一涂覆区的交界面至少具有一个斜面;
沿第一涂覆区的宽边侧的横截面,区域E和区域E’的形状为三角形,第一涂覆区的形状为三角形或梯形;
三角形区域E的水平直角边位于第一涂覆区或负极片的边缘与第一涂覆区或负极片的中线之间;三角形区域E’的水平直角边位于第一涂覆区或负极片的另一边缘与第一涂覆区或负极片的中线之间;
所述区域E和区域E’的最大厚度(即三角形区域E和E’的竖直直角边)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涂覆区的最大厚度;
所述第一涂覆区和第二涂覆区中均含有活性物质,将第一涂覆区的活性物质记为第一活性物质,将第二涂覆区的活性物质记为第二活性物质;
第一活性物质的动力学性能弱于第二活性物质;
和/或,所述第一活性物质的中值粒径D50大于第二活性物质的中值粒径D50
和/或,所述第一涂覆区和第二涂覆区还含有导电剂,所述第二涂覆区中导电剂的含量大于第一涂覆区中导电剂的含量。
7.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负极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将第一负极活性物质浆料涂覆于第一涂覆区上,将第二负极活性物质浆料涂覆于第二涂覆区上,干燥,得到所述负极片。
8.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负极片在电化学器件中的应用。
9.一种电化学器件,其含有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负极片。优选地,所述电化学器件为电化学电池,优选为锂离子电池。
10.锂离子电池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将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负极片、正极片、隔膜和电解液组装,形成锂离子电池。
CN202011207689.7A 2020-11-02 2020-11-02 一种负极片及含有该负极片的锂离子电池 Pending CN11231034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07689.7A CN112310343A (zh) 2020-11-02 2020-11-02 一种负极片及含有该负极片的锂离子电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07689.7A CN112310343A (zh) 2020-11-02 2020-11-02 一种负极片及含有该负极片的锂离子电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10343A true CN112310343A (zh) 2021-02-02

Family

ID=743324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207689.7A Pending CN112310343A (zh) 2020-11-02 2020-11-02 一种负极片及含有该负极片的锂离子电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310343A (zh)

Cited B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66954A (zh) * 2021-03-12 2021-07-02 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负极片及其应用
CN113140695A (zh) * 2021-04-22 2021-07-20 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电芯及电池
CN113410425A (zh) * 2021-06-21 2021-09-17 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电芯及电池
CN113675372A (zh) * 2021-07-13 2021-11-19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化学装置及电子装置
CN114122315A (zh) * 2021-11-22 2022-03-01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化学装置和电子装置
CN114497439A (zh) * 2022-01-07 2022-05-13 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负极片及包括该负极片的电池
CN114497441A (zh) * 2022-01-07 2022-05-13 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负极片及包括该负极片的电池
CN114512635A (zh) * 2022-01-13 2022-05-17 岚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和电动汽车
CN114566730A (zh) * 2022-03-05 2022-05-31 贺州学院 利用废旧锰酸锂电池制备正极复合材料的方法
CN114597335A (zh) * 2022-03-02 2022-06-07 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负极片及包括该负极片的电池
CN116230857A (zh) * 2023-05-08 2023-06-06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正极极片、电池以及用电设备
CN116364851A (zh) * 2023-05-25 2023-06-30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极组件、二次电池及用电装置
CN116525766A (zh) * 2023-06-27 2023-08-01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二次电池及用电装置
WO2023202238A1 (zh) * 2022-04-22 2023-10-26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负极极片、二次电池、电池模块、电池包及用电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166353A (ja) * 2003-12-01 2005-06-23 Nissan Motor Co Ltd 二次電池、組電池、複合組電池、車輌、及び、二次電池の製造方法
JP2011216295A (ja) * 2010-03-31 2011-10-27 Panasonic Corp 円筒型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
US20180261827A1 (en) * 2017-03-08 2018-09-13 Ricoh Company, Ltd. Electrode, electrode element, nonaqueous electrolytic power storage device
CN109980177A (zh) * 2019-03-29 2019-07-05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极极片和包含所述电极极片的电化学装置
JP2020087856A (ja) * 2018-11-30 2020-06-04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用の電極及び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用の電極の製造装置
CN112086621A (zh) * 2020-09-29 2020-12-15 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负极片及包括该负极片的叠片式锂离子电池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166353A (ja) * 2003-12-01 2005-06-23 Nissan Motor Co Ltd 二次電池、組電池、複合組電池、車輌、及び、二次電池の製造方法
JP2011216295A (ja) * 2010-03-31 2011-10-27 Panasonic Corp 円筒型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
US20180261827A1 (en) * 2017-03-08 2018-09-13 Ricoh Company, Ltd. Electrode, electrode element, nonaqueous electrolytic power storage device
JP2020087856A (ja) * 2018-11-30 2020-06-04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用の電極及び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用の電極の製造装置
CN109980177A (zh) * 2019-03-29 2019-07-05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极极片和包含所述电极极片的电化学装置
CN112086621A (zh) * 2020-09-29 2020-12-15 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负极片及包括该负极片的叠片式锂离子电池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连芳: "《电化学储能器件及关键材料》", 30 June 2019, 冶金工业出版社 *

Cited B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66954B (zh) * 2021-03-12 2023-02-28 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负极片及其应用
CN113066954A (zh) * 2021-03-12 2021-07-02 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负极片及其应用
CN113140695A (zh) * 2021-04-22 2021-07-20 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电芯及电池
CN113410425A (zh) * 2021-06-21 2021-09-17 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电芯及电池
CN113675372A (zh) * 2021-07-13 2021-11-19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化学装置及电子装置
CN114122315A (zh) * 2021-11-22 2022-03-01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化学装置和电子装置
CN114497439A (zh) * 2022-01-07 2022-05-13 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负极片及包括该负极片的电池
CN114497441A (zh) * 2022-01-07 2022-05-13 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负极片及包括该负极片的电池
CN114497441B (zh) * 2022-01-07 2024-04-26 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负极片及包括该负极片的电池
CN114512635A (zh) * 2022-01-13 2022-05-17 岚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和电动汽车
CN114597335A (zh) * 2022-03-02 2022-06-07 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负极片及包括该负极片的电池
WO2023165339A1 (zh) * 2022-03-02 2023-09-07 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负极片和电池
CN114566730B (zh) * 2022-03-05 2024-02-06 贺州学院 利用废旧锰酸锂电池制备正极复合材料的方法
CN114566730A (zh) * 2022-03-05 2022-05-31 贺州学院 利用废旧锰酸锂电池制备正极复合材料的方法
WO2023202238A1 (zh) * 2022-04-22 2023-10-26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负极极片、二次电池、电池模块、电池包及用电装置
CN116230857A (zh) * 2023-05-08 2023-06-06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正极极片、电池以及用电设备
CN116364851A (zh) * 2023-05-25 2023-06-30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极组件、二次电池及用电装置
CN116364851B (zh) * 2023-05-25 2023-09-12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极组件、二次电池及用电装置
CN116525766A (zh) * 2023-06-27 2023-08-01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二次电池及用电装置
CN116525766B (zh) * 2023-06-27 2023-09-26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二次电池及用电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310343A (zh) 一种负极片及含有该负极片的锂离子电池
CN111540881B (zh) 一种负极片、制备方法及包含其的锂离子电池
CN111969214B (zh) 一种异型结构的正极片及包括该正极片的锂离子电池
CN112310344A (zh) 一种正极片及含有该正极片的锂离子电池
CN111540879B (zh) 一种正极片、制备方法及包含其的锂离子电池
CN112086621B (zh) 一种负极片及包括该负极片的叠片式锂离子电池
CN104009252B (zh) 一种钠离子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11916666B (zh) 一种异型结构的负极片及包括该负极片的锂离子电池
US20200067125A1 (en) Negative electrode plate and secondary battery
CN105958000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复合隔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7749464A (zh) 一种高能量密度锂离子动力电池
CN105849954A (zh) 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负极
CN106299329B (zh) 一种高容量钛系负极材料及其组成的锂离子动力电池
CN110556538B (zh) 正极片及锂离子电池
CN113410425A (zh) 电芯及电池
CN112820855B (zh) 极片及电池
CN113078291A (zh) 一种负极片、其制备方法及电池
US20040234856A1 (en) Lithium ion secondary battery
CN104659407A (zh) 一种锂硫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13871571B (zh) 负极片、电芯及电池
US20110236748A1 (en) Current collector for non-aqueous electrolyte secondary battery, electrode, non-aqueous electrolyte secondary battery,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CN112289592A (zh) 锂离子电容器及其制备方法
CN106711428A (zh) 一种富锂三元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5470559A (zh) 一种高能量密度的锂离子电池
CN102593416A (zh) 锂二次电池及其负极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