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306283A - 触摸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触摸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306283A
CN112306283A CN202010710688.8A CN202010710688A CN112306283A CN 112306283 A CN112306283 A CN 112306283A CN 202010710688 A CN202010710688 A CN 202010710688A CN 112306283 A CN112306283 A CN 11230628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uch
protrusion
display device
disposed
boundary ar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71068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S·K·金
李奎泰
金辰烈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Displa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G Displa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Display Co Ltd filed Critical LG Displa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23062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0628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8Details of the electrode shape, e.g. for enhancing the detection of touches, for generating specific electric field shapes, for enhancing display qualit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5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two or more layers of sensing electrodes, e.g. using two layers of electrodes separated by a dielectric lay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6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grid-like structure of electrodes in at least two directions, e.g. using row and column 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8Dummy elements, i.e. elements having non-functional featur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3Manufacturing, i.e. details related to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suited for touch sensitive devic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11Cross over in capacitive digitiser, i.e. details of structures for connecting electrodes of the sensing pattern where the connections cross each other, e.g. bridge structures comprising an insulating layer, or vias through substrat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12Electrode mesh in capacitive digitiser: electrode for touch sensing is formed of a mesh of very fine, normally metallic, interconnected lines that are almost invisible to see. This provides a quite large but transparent electrode surface, without need for ITO or similar transparent conductive material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06F3/04164Connections between sensors and controllers, e.g. routing lines between electrodes and connection pad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40OLEDs integrated with touch scree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1/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71/861Repair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触摸显示装置,在该触摸显示装置中,可以容易地执行检查过程和修复过程。该触摸显示装置包括:彼此间隔开的第一触摸电极和第二触摸电极;以及与第一触摸电极和第二触摸电极中的至少一个间隔开的伪导电层,并且其特征在于,布置在第一边界区域中的第一触摸电极和第二触摸电极中的至少一个的形状与布置在第二边界区域中的第一触摸电极、第二触摸电极和伪导电层中的至少一个的形状不同,从而迅速地检测出缺陷的位置并且提高检查过程和修复过程的效率。

Description

触摸显示装置
本申请要求于2019年7月30日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第10-2019-0092247号的权益,该韩国专利申请由此通过引用并入本文,如同在本文中完全阐述一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装置,并且更具体地涉及可以容易地执行检查过程和修复过程的触摸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触摸屏是可以通过使用人手或物体选择呈现在显示装置等的屏幕上的内容来输入用户命令的输入装置。这种触摸屏可以替代连接至显示装置以进行操作的单独的输入装置例如键盘或鼠标,并且因此这种触摸屏的应用范围正在逐渐地增加。触摸屏包括多个第一触摸电极和第二触摸电极,并且基于第一触摸电极与第二触摸电极之间的电容的变化来确定是否发生触摸并且准确地检测触摸位置的坐标。此处,当为了增大第一触摸电极与第二触摸电极之间的电容而缩短第一触摸电极与第二触摸电极之间的距离时,在第一触摸电极与第二触摸电极之间可能发生短路。因此,目前需要有助于针对第一触摸电极与第二触摸电极之间的短路的检查过程和修复过程的措施。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涉及基本上消除了由于现有技术的限制和缺点而导致的一个或更多个问题的触摸显示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容易地执行检查过程和修复过程的触摸显示装置。
本发明的另外的优点、目的和特征将部分地在以下描述中阐述,并且部分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查阅以下描述后将变得明显,或者可以从本发明的实践中获知。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在书面描述及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为了实现这些目的和其他优点,并且根据本发明的目的,如本文所体现和广泛描述的那样,触摸显示装置包括:被配置成彼此间隔开的第一触摸电极和第二触摸电极;以及与第一触摸电极和第二触摸电极中的至少一个间隔开的伪导电层,其中,布置在第一边界区域中的第一触摸电极和第二触摸电极中的至少一个的形状与布置在第二边界区域中的第一触摸电极、第二触摸电极和伪导电层中的至少一个的形状不同。
应当理解,本发明的前述一般描述和以下具体描述都是示例性和说明性的,并且旨在提供对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被包括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被并入本申请且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且附图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附图中: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触摸显示装置的平面图;
图2是更详细地示出图1所示的第一触摸电极和第二触摸电极的平面图;
图3是示出图2所示的第一触摸电极和第二触摸电极与伪导电层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4是示出图2所示的第一触摸电极和第二触摸电极以及伪导电层的平面图;
图5A和图5B是沿图4的线I-I'和II-II'截取的触摸显示装置的截面图;
图6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触摸显示装置的第一触摸电极和第二触摸电极以及伪导电层的平面图;
图7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又一实施方式的触摸显示装置的第一触摸电极和第二触摸电极以及伪导电层的平面图;
图8是示出图7所示的第一突出至第三突出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平面图;
图9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又一实施方式的触摸显示装置的第一触摸电极和第二触摸电极以及伪导电层的平面图;
图10是沿图1的线A-A'、B-B'和C-C'截取的示出触摸显示装置的截面图;
图11是示出应用了不同设计的根据本发明的触摸显示装置的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详细参照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在附图中示出了这些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示例。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触摸显示装置的平面图。
图1所示的触摸显示装置执行触摸感测功能和显示功能。也就是说,触摸显示装置通过以矩阵布置的子像素来显示图像,并且使用多个第一触摸电极152e和第二触摸电极154e执行触摸感测功能。
第一触摸电极152e在第一方向上以均匀的间距彼此间隔开,并且通过第一桥接器152b导电地连接至相邻的第一触摸电极152e。此处,第一桥接器152b布置在与第一触摸电极152e相同的平面上,并且因此在没有单独的接触孔的情况下被导电地连接至第一触摸电极152e。通过第一桥接器152b导电地连接的第一触摸电极152e形成沿第一方向延伸的触摸驱动线152。
第二触摸电极154e在与第一方向相交的第二方向上以均匀的间距彼此间隔开,并且通过第二桥接器154b导电地连接至相邻的第二触摸电极154e。此处,第二桥接器154b通过触摸接触孔158导电地连接至第二触摸电极154e。通过第二桥接器154b导电地连接的第二触摸电极154e形成沿第二方向延伸的触摸感测线154。尽管已经示出了其中第二触摸电极154e通过触摸接触孔158连接至第二桥接器154b的结构作为一个示例,但是第一触摸电极152e可以通过触摸接触孔158连接至第一桥接器152b,并且第二触摸电极154e可以在没有触摸接触孔158的情况下连接至第二桥接器154b。
使用触摸驱动线152和触摸感测线154、利用基于互电容(Cm)的触摸感测方法来感测用户的触摸。也就是说,当向触摸驱动线152提供用于检测触摸的触摸驱动信号时,触摸驱动线152与触摸感测线154之间的电容根据是否发生用户的触摸而变化,并且由于电容的变化、利用从触摸感测线154传输至触摸驱动电路(未示出)的触摸感测信号来确定是否发生触摸和/或确定触摸位置的坐标。
触摸驱动线152和触摸感测线154中的每一个通过布线180连接至触摸焊盘170。此处,布线180布置在基板111的左侧、右侧、下侧和上侧中的至少一侧上。例如,连接至触摸驱动线152的布线180布置在基板111的上侧、右侧和下侧上,并且连接至触摸感测线154的布线180布置在基板111的左侧上。
触摸焊盘170布置在基板111的非有源区域中。此处,当布置在基板111上的子像素包括发光层时,触摸焊盘170通过被配置成封装发光层的封装单元140被露出。
触摸焊盘170连同显示焊盘178可以布置在非有源区域中,该非有源区域布置在基板111的一侧区域和另一侧区域中的至少一个中,或者触摸焊盘170可以布置在与其中布置有显示焊盘178的非有源区域不同的另一非有源区域中。
图2是更详细地示出图1所示的第一触摸电极和第二触摸电极的平面图。
图2所示的第一触摸电极152e和第二触摸电极154e可以使用由Ta、Ti、Cu和Mo中的至少一种形成的具有优异的耐腐蚀性和耐酸性以及高导电性的触摸金属层形成为单层或多层结构。例如,第一触摸电极152e和第二触摸电极154e可以形成为三层堆叠结构,例如Ti/Al/Ti、MoTi/Cu/MoTi或Ti/Al/Mo。形成第一触摸电极152e和第二触摸电极154e的触摸金属层具有比透明导电层高的导电性,并且因此,第一触摸电极152e和第二触摸电极154e可以形成为低电阻电极。因此,第一触摸电极152e和第二触摸电极154e的电阻以及第一触摸电极152e与第二触摸电极154e之间的电容减小,并且因此,可以减小RC延迟并且可以提高触摸灵敏度。
使用触摸金属层的第一触摸电极152e和第二触摸电极154e形成为具有多个开口区域OA的网格。如果将开口区域OA应用于具有发光层的子像素SP,则开口区域OA形成为与红色(R)子像素SP、绿色(G)子像素SP和蓝色(B)子像素SP的相应发射区域交叠。网格型第一触摸电极152e和第二触摸电极154e形成为与发光区域之间的非发光区域例如堤部交叠。因此,第一触摸电极152e和第二触摸电极154e可以防止开口率和透射率的劣化。
在第一触摸电极152e和第二触摸电极154e中的每一个的至少一些区域中布置有浮置的伪导电层150。伪导电层150由与第一触摸电极152e和第二触摸电极154e相同的材料形成在与第一触摸电极152e和第二触摸电极154e相同的平面上,并且因此,伪导电层150被布置成与第一触摸电极152e和第二触摸电极154e间隔开。
因此,如图3所示,在浮置的伪导电层150与布置在浮置的伪导电层150下方的各个子像素的显示电极100之间不发生寄生电容Cp。此处,如果子像素包括发光层,则第一触摸电极152e和第二触摸电极154e以及伪导电层150与子像素的显示电极100即阴极交叠,其中在第一触摸电极152e和第二触摸电极154e以及伪导电层150与子像素的显示电极100即阴极之间插入有封装单元140。在第一触摸电极152e和第二触摸电极154e中的每一个与显示电极100之间发生寄生电容,但是在处于浮置状态的伪导电层150与显示电极100之间不发生寄生电容。因此,与其中在第一触摸电极152e和第二触摸电极154e中不布置伪导电层150的比较例相比,根据本发明的其中在第一触摸电极152e和第二触摸电极154e中布置有伪导电层150的结构可以减少在第一触摸电极152e和第二触摸电极154e中的每一个与显示电极100之间的寄生电容的发生。
伪导电层150由与第一触摸电极152e和第二触摸电极154e相同的材料形成在与第一触摸电极152e和第二触摸电极154e相同的平面上。特别地,伪导电层150以与第一触摸电极152e和第二触摸电极154e相同的方式形成为网格。在这种情况下,当在第一触摸电极152e和第二触摸电极154e之间发生电短路时,难以检测短路的位置并且难以将作为实际缺陷的第一触摸电极152e与第二触摸电极154e之间的电短路与不是实际缺陷的第一触摸电极152e或第二触摸电极154e与伪导电层150之间的短路彼此区分。因此,在本发明中,其中布置有第一触摸电极152e和第二触摸电极154e的第一边界区域BA1与其中布置有伪导电层150以及第一触摸电极152e和第二触摸电极154e的第二边界区域BA2具有不同的截面形状。
图4所示的第一触摸电极152e、第二触摸电极154e和伪导电层150分别具有突出PP1、PP2和PP3。第一触摸电极152e具有朝向在第一触摸电极152e与第二触摸电极154e之间的第一边界区域BA1以及在第一触摸电极152e与伪导电层150之间的第二边界区域BA2延伸的第一突出PP1。第二触摸电极154e具有朝向在第一触摸电极152e与第二触摸电极154e之间的第一边界区域BA1以及在第二触摸电极154e与伪导电层150之间的第二边界区域BA2延伸的第二突出PP2。伪导电层150具有朝向在第一触摸电极152e和第二触摸电极154e中的每一个与伪导电层150之间的第二边界区域BA2延伸的第三突出PP3。
此处,在第一边界区域BA1或第二边界区域BA2中的一个中选择性地形成边缘标记层160。例如,边缘标记层160可以形成在第一边界区域BA1中,如图5A所示,并且可以不形成在第二边界区域BA2中,如图5B所示。当布置在第一边界区域BA1中的第一触摸电极152e和第二触摸电极154e短路时,不执行触摸感测操作,但是相比之下,当布置在第二边界区域BA2中的第一触摸电极152e或第二触摸电极154e和处于浮置状态的伪导电层150短路时,触摸感测操作不受影响。因此,边缘标记层160形成在由于发生短路而需要修复过程的第一边界区域BA1中,而不形成在虽然发生短路但是不需要修复过程的第二边界区域BA2中。即使边缘标记层160形成在第一边界区域BA1中,布置在第一边界区域BA1中的第一突出PP1与第二突出PP2之间的距离也不会变化,并且因此,可以防止在第一突出PP1与第二突出PP2之间发生的互电容的变化。
如图5A所示,边缘标记层160布置在与第一触摸电极152e和第二触摸电极154e不同的平面上。例如,边缘标记层160由与第二桥接器154b相同的材料形成在与第二桥接器154b相同的平面上。边缘标记层160形成为与布置在第一边界区域BA1中的第一突出PP1和第二突出PP2中的至少一个交叠,其中在第一突出PP1和第二突出PP2中的至少一个与边缘标记层160之间插入有触摸绝缘膜156。其中布置有边缘标记层160的第一边界区域BA1的截面形状比第二边界区域BA2的截面形状更突出。因为由于边缘标记层160而突出的第一边界区域BA1与其中未布置有边缘标记层160的第二边界区域BA2明显地不同,因此当使用检查装备进行观察时,检查员可以容易地将第一边界区域BA1和第二边界区域BA2彼此区分开。因此,检查员可以容易地识别出布置在第一边界区域BA1中的第一触摸电极152e与第二触摸电极154e之间的电短路,并且可以容易地检测到需要修复过程的短路的位置,从而能够提高检查过程和修复过程的效率。此外,本发明可以具有诸如由于检查员的疲劳减轻而降低人工成本和改善成品率的效果。
图6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触摸显示装置的第一触摸电极和第二触摸电极的一些部分的平面图。
图6所示的触摸显示装置包括与图4所示的触摸显示装置中的元件相同的元件,只是布置在第一边界区域BA1和第二边界区域BA2中的突出PP1、PP2和PP3代替形成边缘标记层而具有不同的平面形状。因此,将省略对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触摸显示装置的与根据先前实施方式的触摸显示装置的元件相同的元件的详细描述。
布置在第一边界区域BA1和第二边界区域BA2中的一个中的突出PP1、PP2和PP3的相对侧的长度与布置在第一边界区域BA1和第二边界区域BA2中的另一个中的突出PP1、PP2和PP3的相对侧的长度不同。例如,布置在第二边界区域BA2中的突出PP1、PP2和PP3的相对侧具有倾斜形成的尖端,使得布置在第二边界区域BA2中的第一突出PP1或第二突出PP2和第三突出PP3的相对侧的长度比布置在第一边界区域BA1中的第一突出PP1和第二突出PP2的相对侧的长度长。布置在第二边界区域BA2中的第一突出PP1、第二突出PP2至第三突出PP3中的每一个的尖端的内角形成为锐角,并且布置在第一边界区域BA1中的第一突出PP1和第二突出PP2的内角形成为大于布置在第二边界区域BA2中的第一突出PP1、第二突出PP2至第三突出PP3的内角。例如,布置在第一边界区域BA1中的第一突出PP1和第二突出PP2的内角是直角。
布置在第一边界区域BA1中的第一突出PP1与第二突出PP2之间的距离d1与布置在第二边界区域BA2中的第一突出PP1或第二突出PP2与第三突出PP3之间的距离d2相同。因此,布置在第一边界区域BA1中的第一突出PP1与第二突出PP2之间的距离d1不变,并且因此,可以防止发生在布置在第一边界区域BA1中的第一突出PP1与第二突出PP2之间的互电容的变化。
这样,在根据本发明的该实施方式的触摸显示装置中,布置在第一边界区域BA1中的突出PP1和PP2的形状与布置在第二边界区域BA2中的突出PP1、PP2和PP3的形状不同。当使用检查装备进行观察时,包括有具有不同形状的突出PP1、PP2和PP3的第一边界区域BA1和第二边界区域BA2明显地不同。因此,检查员可以容易地识别出布置在第一边界区域BA1中的第一触摸电极152e与第二触摸电极154e之间的电短路,并且可以容易地检测到需要修复过程的短路的位置,从而能够提高检查过程和修复过程的效率。
图7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又一实施方式的触摸显示装置的第一触摸电极和第二触摸电极的一些部分的平面图。
图7所示的触摸显示装置包括与图4所示的触摸显示装置中的元件相同的元件,只是布置在第一边界区域BA1和第二边界区域BA2中的突出PP1、PP2和PP3代替形成边缘标记层而具有不同的长度。因此,将省略对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触摸显示装置的与根据先前实施方式的触摸显示装置的元件相同的元件的详细描述。
布置在第一边界区域BA1和第二边界区域BA2中的一个中的突出PP1、PP2和PP3的长度与布置在第一边界区域BA1和第二边界区域BA2中的另一个中的突出PP1、PP2和PP3的长度不同。例如,布置在第一边界区域BA1中的第一突出PP1的长度La1和第二突出PP2的长度La2相同。另一方面,布置在第二边界区域BA2中的第一突出PP1或第二突出PP2的长度Lb1与第三突出PP3的长度Lb2不同。例如,如图7所示,布置在第二边界区域BA2中的第一突出PP1或第二突出PP2的长度Lb1可以比第三突出PP3的长度Lb2短或长,或者如图8所示,布置在第二边界区域BA2中的第一突出PP1或第二突出PP2的长度以及第三突出PP3的长度可以在短长度Lb1与长长度Lb2之间交替地变化。
因此,布置在第一边界区域BA1中的第一突出PP1和第二突出PP2之间的空间被布置在第一边界区域BA1的中心处,但是布置在第二边界区域BA2中的第一突出PP1或第二突出PP2与第三突出PP3之间的空间被布置在第二边界区域BA2的一侧和另一侧中的至少一侧处。在这种情况下,布置在第一边界区域BA1中的第一突出PP1和第二突出PP2的距离(或第一突出PP1与第二突出PP2之间的空间)不变,并且因此,可以防止发生在第一突出PP1与第二突出PP2之间的互电容的变化。
这样,在根据本发明的该实施方式的触摸显示装置中,布置在第一边界区域BA1中的突出PP1和突出PP2的长度与布置在第二边界区域BA2中的突出PP1、PP2和PP3的长度不同。当使用检查装备进行观察时,包括有具有不同长度的突出PP1、PP2和PP3的第一边界区域BA1和第二边界区域BA2明显地不同。因此,检查员可以容易地识别出布置在第一边界区域BA1中的第一触摸电极152e与第二触摸电极154e之间的电短路缺陷,并且容易地检测到需要修复过程的缺陷的位置,从而能够提高检查过程和修复过程的效率。
图9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又一实施方式的触摸显示装置的第一触摸电极和第二触摸电极的一些部分的平面图。
图9所示的触摸显示装置包括与图4所示的触摸显示装置中的元件相同的元件,只是代替形成边缘标记层,布置在第一边界区域BA1和第二边界区域BA2中的突出PP1、PP2和PP3之间的距离d1和d2不同。因此,将省略对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触摸显示装置的与根据先前实施方式的触摸显示装置的元件相同的元件的详细描述。
布置在第一边界区域BA1和第二边界区域BA2中的一个中的突出PP1、PP2与PP3之间的距离与布置在第一边界区域BA1和第二边界区域BA2中的另一个中的突出PP1、PP2与PP3之间距离不同。例如,布置在第二边界区域BA2中的第一突出PP1或第二突出PP2与第三突出PP3之间的距离d2比布置在第一边界区域BA1中的第一突出PP1与第二突出PP2之间的距离d1长或短。在这种情况下,布置在第二边界区域BA2中的第一突出PP1或第二突出PP2和第三突出PP3的长度比布置在第一边界区域BA1中的第一突出PP1和第二突出PP2的长度短或长。因此,布置在第一边界区域BA1中的第一突出PP1和第二突出PP2的长度以及第一突出PP1与第二突出PP2之间的距离不变,并且因此,可以防止发生在第一突出PP1与第二突出PP2之间的互电容的变化。
这样,在根据本发明的该实施方式的触摸显示装置中,布置在第一边界区域BA1中的第一突出PP1与第二突出PP2之间的距离d1与布置在第二边界区域BA2中的第一突出PP1或第二突出PP2与第三突出PP3之间的距离d2不同。当使用检查装备进行观察时,包括有其间具有不同距离的突出PP1、PP2和PP3的第一边界区域BA1和第二边界区域BA2明显不同。因此,检查员可以容易地识别出布置在第一边界区域BA1中的第一触摸电极152e与第二触摸电极154e之间的电短路缺陷,并且容易地检测到需要修复过程的缺陷的位置,从而能够提高检查过程和修复过程的效率。
如图10所示,布置在第一边界区域BA1和第二边界区域BA2中的第一触摸电极152e和第二触摸电极154e以及伪导电层150直接形成在发光元件120上。图10所示的触摸显示装置的截面图适用于包括图4所示的边缘标记层160的触摸显示装置,但不限于此。也就是说,图10所示的触摸显示装置的截面图可以适用于图6至图9所示的不包括边缘标记层160的触摸显示装置。
如图10所示,触摸显示装置包括以矩阵形式布置在基板111上的子像素、封装单元140以及布置在封装单元140上的触摸电极152e和154e。
基板111由具有柔性的塑料或玻璃形成,以可折叠或可弯曲。例如,基板111由聚酰亚胺(PI)、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聚碳酸酯(PC)、聚醚砜(PES)、聚芳酯(PAR)、聚砜(PSF)或环烯烃共聚物(COC)形成。
子像素中的每一个包括:包括多个薄膜晶体管130的像素驱动电路,以及连接至像素驱动电路的发光元件120。
包括在像素驱动电路中的薄膜晶体管130包括:布置在多缓冲膜112上的半导体层134;被配置成与半导体层134交叠的栅电极132,其中在栅电极132与半导体层134之间插入有栅极绝缘膜102;以及形成在层间绝缘膜114上以与半导体层134接触的源电极136和漏电极138。此处,半导体层134由非晶半导体材料、多晶半导体材料和氧化物半导体材料中的至少一种形成。
发光元件120可以包括阳极122、形成在阳极122上的至少一个发光堆叠124以及形成在至少一个发光堆叠124上的阴极126。
阳极122导电地连接至通过像素接触孔116被露出的薄膜晶体管130的漏电极138,所述像素接触孔116形成为穿过保护膜108和像素平坦化层118。
在由堤部128准备的发射区域中,至少一个发光堆叠124形成在阳极122上。通过将空穴相关层、有机发光层和电子相关层按规定的顺序或按相反的顺序堆叠在阳极122上来形成至少一个发光堆叠124。至少一个发光堆叠124可以包括彼此相对设置的第一发光堆叠和第二发光堆叠,其中电荷产生层插入在第一发光堆叠与第二发光堆叠之间。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发光堆叠和第二发光堆叠中的一个的有机发光层产生蓝光,并且第一发光堆叠和第二发光堆叠中的另一个的有机发光层产生黄绿光,并且因此,通过第一发光堆叠和第二发光堆叠产生白光。由至少一个发光堆叠124产生的白光入射在位于至少一个发光堆叠124的上表面或下表面上的滤色器上,因此能够实现彩色图像。或相反,在没有单独的滤色器的情况下,每个发光堆叠124可以产生与每个子像素对应的彩色光,因此能够实现彩色图像。也就是说,红色子像素的发光堆叠124可以生成红光,绿色子像素的发光堆叠124可以生成绿光,并且蓝色子像素的发光堆叠124可以生成蓝光。
阴极126形成为与阳极122相对,其中在阴极126与阳极122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发光堆叠124。
封装单元140防止外部湿气或氧气渗透到易受外部湿气或氧气影响的发光元件120中。为此,封装单元140包括至少一个无机封装层和至少一个有机封装层。在本发明中,将描述具有其中将第一无机封装层142、有机封装层144和第二无机封装单元146顺序地堆叠的结构的封装单元140作为一个示例。
第一无机封装层142形成在设置有阴极126的基板111上,该阴极126形成在基板111上。第二无机封装层146形成在设置有有机封装单元144的基板111上,该有机封装单元144形成在基板111上,并且第一无机封装层142和第二无机封装层146形成为围绕有机封装层144的上表面、下表面和侧表面。
第一无机封装层142和第二无机封装层146使外部湿气或氧气到至少一个发光堆叠124的渗透最小化或者防止外部湿气或氧气到至少一个发光堆叠124的渗透。第一无机封装层142和第二无机封装层146由可以在低温下沉积的无机绝缘材料形成,例如氮化硅(SiNx)、氧化硅(SiOx)、氮氧化硅(SiON)或氧化铝(Al2O3)。因此,由于第一无机封装层142和第二无机封装层146在低温气氛中沉积,因此可以防止在沉积第一无机封装层142和第二无机封装层146的过程中对易受高温气氛影响的至少一个发光堆叠124的损坏。
有机封装层144用作缓冲层以缓解取决于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的弯曲的各层之间的应力并且增强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的平坦化性能。有机封装层144由非光敏有机绝缘材料例如聚己内酯(PCL)、丙烯酸树脂、环氧树脂、聚酰亚胺、聚乙烯或碳氧化硅(SiOC)或者光敏有机绝缘材料例如光丙烯酸形成在设置有第一无机封装层142的基板111上,该第一无机封装层142形成在基板111上。有机封装层144布置在有源区域中,而不布置在非有源区域中。为此,布置至少一个坝(dam)106以防止有机封装层144扩散到非有源区域中。至少一个坝106由与像素平坦化层118、堤部128和间隔物(未示出)中的至少一个相同的材料形成。如果设置多个坝106,则可以在坝106之间布置外部平坦化层190。外部平坦化层190由具有高平坦化功能的丙烯酸基、环氧基或硅氧烷基有机绝缘材料形成,并且因此使由坝106的高度引起的阶梯差平坦化。因此,在其间没有阶梯差的情况下,布线180均匀地形成在外部平坦化层190和坝106上,因此能够防止穿过坝106的布线180的断开或短路。此外,如果设置多个坝106,则有机封装层144延伸至坝106之间的区域,并且因此可以填充坝106之间的区域。
在封装单元140上布置有包括第一触摸电极152e和第一桥接器152b的触摸驱动线152、包括第二触摸电极154e和第二桥接器154b的触摸感测线154、伪导电层150和边缘标记层160。
边缘标记层160由与第二桥接器154b相同的材料形成在与第二桥接器154b相同的平面上(例如,在触摸缓冲膜148上)。也就是说,边缘标记层160通过相同的掩模过程与第二桥接器154b一起形成。替选地,如果第一桥接器152b布置在与第一触摸电极152e和第二触摸电极154e不同的平面上,则边缘标记层160可以由与第一桥接器152b相同的材料形成在与第一桥接器152b相同的平面上。
为了防止在第一触摸电极152e和第二触摸电极154e以及第一桥接器152b和第二桥接器154b中的每一个与阴极126之间的寄生电容的增加,可以在封装单元140上布置包括无机绝缘膜和/或有机绝缘膜的触摸缓冲膜148。
分别连接至第一触摸电极152e和第二触摸电极154e的布线180沿封装单元140的侧表面布置。如果设置有触摸缓冲膜148,则布线180与触摸缓冲膜148的侧表面接触,并且如果未设置触摸缓冲膜148,则布线180与第二无机封装层146的侧表面接触。
连接至布线180的触摸焊盘170中的每一个包括下触摸焊盘电极172和与下触摸焊盘电极172接触的上触摸焊盘电极174。下触摸焊盘电极172由与栅电极132和漏电极138中的至少一个相同的材料形成在与栅电极132和漏电极138中的至少一个相同的平面上。例如,下触摸焊盘电极172由与漏电极138相同的材料形成在与漏电极138相同的平面上,即在层间绝缘膜114上。上触摸焊盘电极174由与第一触摸电极152e和第二触摸电极154e相同的材料形成在与第一触摸电极152e和第二触摸电极154e相同的平面上。上触摸焊盘电极174导电地连接至通过焊盘接触孔176露出的下触摸焊盘电极172,焊盘接触孔176形成为穿过保护膜108、触摸缓冲膜148和触摸绝缘膜156。
虽然本发明描述了触摸显示装置具有如图1所示的矩形形状作为一个示例,但是触摸显示装置可以被设计成除了矩形之外的各种形状,以在例如可穿戴设备、柔性设备、仪表板等中使用。例如,触摸显示装置可以被设计成不同的形状,例如如图11所示的弯曲形状、斜线形状、圆形形状、椭圆形形状或多边形形状。
在这种具有不同设计的触摸显示装置中,改变触摸电极152e和154e以及布线180以对应于其中应用了不同设计的触摸显示装置的部分。例如,如图11所示,当触摸显示装置的基板111的角部区域形成为弯曲形状时,触摸电极152e和154e以及布线180沿弯曲的角部区域形成为弯曲形状。布置在角部区域中的触摸电极152e和154e的尺寸和形状彼此不同,并且布置在角部区域中的触摸电极152e和154e的尺寸小于布置在除了角部区域之外的区域中的触摸电极152e和154e的尺寸。
此外,尽管本发明描述了具有伪导电层150的第一触摸电极152e和第二触摸电极154e布置在作为显示元件的发光元件120上,但是具有伪导电层150的第一触摸电极152e和第二触摸电极154e可以布置在包括液晶元件等的显示元件上。
根据以上描述明显的是,根据本发明的触摸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布置在第一边界区域中的第一突出和第二突出中的至少一个的形状与布置在第二边界区域中的第一突出、第二突出和第三突出中的至少一个的形状不同,从而使得检查员能够容易地将第一边界区域和第二边界区域彼此区分开。因此,检查员可以容易地识别出布置在第一边界区域中的第一触摸电极与第二触摸电极之间的电短路缺陷,并且容易地检测出需要修复过程的缺陷的位置。
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明显的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在本发明中进行各种修改和变型。因此,本发明旨在覆盖本发明的修改和变型,只要它们落入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内容的范围内。
发明构思
本发明提供了以下发明构思:
1.一种触摸显示装置,包括:
发光元件,其布置在基板上;
封装单元,其布置在所述发光元件上;
第一触摸电极,其布置在所述封装单元上;
第二触摸电极,其布置在所述封装单元上并且在第一边界区域中与所述第一触摸电极间隔开;以及
伪导电层,其布置在所述封装单元上并且在第二边界区域中与所述第一触摸电极和所述第二触摸电极中的至少一个间隔开,
其中,布置在所述第一边界区域中的所述第一触摸电极和所述第二触摸电极中的至少一个的形状与布置在所述第二边界区域中的所述第一触摸电极、所述第二触摸电极和所述伪导电层中的至少一个的形状不同。
2.根据发明构思1所述的触摸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触摸电极包括布置在所述第一边界区域和所述第二边界区域中的第一突出;
所述第二触摸电极包括布置在所述第一边界区域和所述第二边界区域中的第二突出;以及
所述伪导电层包括布置在所述第二边界区域中的第三突出。
3.根据发明构思2所述的触摸显示装置,其中,布置在所述第一边界区域中的所述第一突出和所述第二突出中的至少一个比布置在所述第二边界区域中的所述第一突出、所述第二突出和所述第三突出中的至少一个更突出。
4.根据发明构思2所述的触摸显示装置,还包括布置在所述第一边界区域和所述第二边界区域之一中的边缘标记层,
其中,所述边缘标记层与所述第一突出、所述第二突出和所述第三突出中的至少一个交叠。
5.根据发明构思4所述的触摸显示装置,其中,在所述第一突出、所述第二突出和所述第三突出中的至少一个与所述边缘标记层之间插入有绝缘层的情况下,所述边缘标记层与所述第一突出、所述第二突出和所述第三突出中的至少一个交叠。
6.根据发明构思4所述的触摸显示装置,还包括:
第一桥接器,其被配置成连接所述第一触摸电极;以及
第二桥接器,其被配置成连接所述第二触摸电极并且被布置在与所述第一桥接器不同的平面上,
其中,所述边缘标记层由与所述第一桥接器和所述第二桥接器之一相同的材料形成在与所述第一桥接器和所述第二桥接器之一相同的平面上。
7.根据发明构思2所述的触摸显示装置,其中,
布置在所述第二边界区域中的所述第一突出至所述第三突出中的每一个的内角为锐角;以及
布置在所述第一边界区域中的所述第一突出和所述第二突出中的每一个的内角大于布置在所述第二边界区域中的所述第一突出至所述第三突出中的每一个的内角。
8.根据发明构思2所述的触摸显示装置,其中,布置在所述第二边界区域中的所述第一突出和所述第二突出中的每一个与所述第三突出的相对侧的长度长于布置在所述第一边界区域中的所述第一突出与所述第二突出的相对侧的长度。
9.根据发明构思2所述的触摸显示装置,其中,
布置在所述第一边界区域中的所述第一突出的长度与所述第二突出的长度相同;以及
布置在所述第二边界区域中的所述第一突出和所述第二突出中的每一个的长度与所述第三突出的长度彼此不同。
10.根据发明构思2所述的触摸显示装置,其中,
布置在所述第一边界区域中的所述第一突出和所述第二突出彼此间隔开第一距离;以及
布置在所述第二边界区域中的所述第一突出和所述第二突出中的每一个与所述第三突出彼此间隔开不同于所述第一距离的第二距离。
11.根据发明构思1所述的触摸显示装置,还包括布置在所述发光元件的阳极之间的堤部,
其中,所述第一触摸电极和所述第二触摸电极以及所述伪导电层形成为网格,所述网格被配置成与所述堤部交叠。
12.根据发明构思7所述的触摸显示装置,其中,布置在所述第一边界区域中的所述第一突出和所述第二突出中的每一个的内角是直角。
13.一种触摸显示装置,包括:
第一触摸电极,其布置在基板上;
第二触摸电极,其布置在所述基板上并且在第一边界区域中与所述第一触摸电极间隔开;以及
伪导电层,其布置在所述基板上并且在第二边界区域中与所述第一触摸电极和所述第二触摸电极中的至少一个间隔开,
其中,布置在所述第一边界区域中的所述第一触摸电极和所述第二触摸电极中的至少一个的形状与布置在所述第二边界区域中的所述第一触摸电极、所述第二触摸电极和所述伪导电层中的至少一个的形状不同。
14.根据发明构思13所述的触摸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触摸电极包括布置在所述第一边界区域和所述第二边界区域中的第一突出;
所述第二触摸电极包括布置在所述第一边界区域和所述第二边界区域中的第二突出;以及
所述伪导电层包括布置在所述第二边界区域中的第三突出。
15.根据发明构思14所述的触摸显示装置,还包括布置在所述第一边界区域和所述第二边界区域之一中的边缘标记层,
其中,所述边缘标记层与所述第一突出、所述第二突出和所述第三突出中的至少一个交叠。
16.根据发明构思14所述的触摸显示装置,其中,
布置在所述第二边界区域中的所述第一突出至所述第三突出中的每一个的内角为锐角;以及
布置在所述第一边界区域中的所述第一突出和所述第二突出中的每一个的内角大于布置在所述第二边界区域中的所述第一突出至所述第三突出中的每一个的内角。
17.根据发明构思14所述的触摸显示装置,其中,布置在所述第二边界区域中的所述第一突出和所述第二突出中的每一个和所述第三突出的相对侧的长度长于布置在所述第一边界区域中的所述第一突出和所述第二突出的相对侧的长度。
18.根据发明构思14所述的触摸显示装置,其中,
布置在所述第一边界区域中的所述第一突出的长度与所述第二突出的长度相同;以及
布置在所述第二边界区域中的所述第一突出和所述第二突出中的每一个的长度与所述第三突出的长度彼此不同。
19.根据发明构思14所述的触摸显示装置,其中,
布置在所述第一边界区域中的所述第一突出和所述第二突出彼此间隔开第一距离;以及
布置在所述第二边界区域中的所述第一突出和所述第二突出中的每一个和所述第三突出彼此间隔开不同于所述第一距离的第二距离。
20.根据发明构思13所述的触摸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基板的角部区域形成为弯曲形状或斜线形状。
21.根据发明构思20所述的触摸显示装置,还包括:连接至所述第一触摸电极和所述第二触摸电极中的至少一个的布线,
其中,所述布线、所述第一触摸电极和所述第二触摸电极中的至少一个沿所述角部区域形成为弯曲形状或斜线形状。
22.根据发明构思16所述的触摸显示装置,其中,布置在所述第一边界区域中的所述第一突出和所述第二突出中的每一个的内角是直角。

Claims (10)

1.一种触摸显示装置,包括:
发光元件,其布置在基板上;
封装单元,其布置在所述发光元件上;
第一触摸电极,其布置在所述封装单元上;
第二触摸电极,其布置在所述封装单元上并且在第一边界区域中与所述第一触摸电极间隔开;以及
伪导电层,其布置在所述封装单元上并且在第二边界区域中与所述第一触摸电极和所述第二触摸电极中的至少一个间隔开,
其中,布置在所述第一边界区域中的所述第一触摸电极和所述第二触摸电极中的至少一个的形状与布置在所述第二边界区域中的所述第一触摸电极、所述第二触摸电极和所述伪导电层中的至少一个的形状不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触摸电极包括布置在所述第一边界区域和所述第二边界区域中的第一突出;
所述第二触摸电极包括布置在所述第一边界区域和所述第二边界区域中的第二突出;以及
所述伪导电层包括布置在所述第二边界区域中的第三突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摸显示装置,其中,布置在所述第一边界区域中的所述第一突出和所述第二突出中的至少一个比布置在所述第二边界区域中的所述第一突出、所述第二突出和所述第三突出中的至少一个更突出。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摸显示装置,还包括布置在所述第一边界区域和所述第二边界区域之一中的边缘标记层,
其中,所述边缘标记层与所述第一突出、所述第二突出和所述第三突出中的至少一个交叠。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摸显示装置,其中,在所述第一突出、所述第二突出和所述第三突出中的至少一个与所述边缘标记层之间插入有绝缘层的情况下,所述边缘标记层与所述第一突出、所述第二突出和所述第三突出中的至少一个交叠。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摸显示装置,还包括:
第一桥接器,其被配置成连接所述第一触摸电极;以及
第二桥接器,其被配置成连接所述第二触摸电极并且被布置在与所述第一桥接器不同的平面上,
其中,所述边缘标记层由与所述第一桥接器和所述第二桥接器之一相同的材料形成在与所述第一桥接器和所述第二桥接器之一相同的平面上。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摸显示装置,其中,
布置在所述第二边界区域中的所述第一突出至所述第三突出中的每一个的内角为锐角;以及
布置在所述第一边界区域中的所述第一突出和所述第二突出中的每一个的内角大于布置在所述第二边界区域中的所述第一突出至所述第三突出中的每一个的内角。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摸显示装置,其中,布置在所述第二边界区域中的所述第一突出和所述第二突出中的每一个与所述第三突出的相对侧的长度长于布置在所述第一边界区域中的所述第一突出与所述第二突出的相对侧的长度。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摸显示装置,其中,
布置在所述第一边界区域中的所述第一突出的长度与所述第二突出的长度相同;以及
布置在所述第二边界区域中的所述第一突出和所述第二突出中的每一个的长度与所述第三突出的长度彼此不同。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摸显示装置,其中,
布置在所述第一边界区域中的所述第一突出和所述第二突出彼此间隔开第一距离;以及
布置在所述第二边界区域中的所述第一突出和所述第二突出中的每一个与所述第三突出彼此间隔开不同于所述第一距离的第二距离。
CN202010710688.8A 2019-07-30 2020-07-22 触摸显示装置 Pending CN11230628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9-0092247 2019-07-30
KR1020190092247A KR20210014335A (ko) 2019-07-30 2019-07-30 터치 디스플레이 장치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06283A true CN112306283A (zh) 2021-02-02

Family

ID=723394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710688.8A Pending CN112306283A (zh) 2019-07-30 2020-07-22 触摸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2) US11614815B2 (zh)
KR (1) KR20210014335A (zh)
CN (1) CN112306283A (zh)
DE (1) DE102020119456A1 (zh)
GB (2) GB259714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226709B2 (en) * 2020-03-13 2022-01-18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Touch substrate and touch screen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35292B (zh) * 2010-06-17 2014-04-21 Au Optronics Corp 感測式顯示裝置
WO2012111819A1 (ja) * 2011-02-18 2012-08-23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導電シート及びタッチパネル
JP5698103B2 (ja) * 2011-10-27 2015-04-08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導電性フイルム及びタッチパネル
TWI470504B (zh) * 2013-01-03 2015-01-21 Novatek Microelectronics Corp 觸控結構
CN104969160B (zh) * 2013-01-29 2017-08-08 夏普株式会社 输入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和电子信息设备
TW201512917A (zh) * 2013-09-23 2015-04-01 Wintek Corp 觸控面板
WO2015182473A1 (ja) * 2014-05-28 2015-12-03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ネル装置
JP6756538B2 (ja) 2016-08-03 2020-09-16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表示装置
KR102425832B1 (ko) * 2017-06-05 2022-07-29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전자 장치
KR102329084B1 (ko) * 2017-06-30 2021-11-18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및 터치 스크린 일체형 표시 장치
KR102411682B1 (ko) * 2017-11-16 2022-06-21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표시장치 및 패널
JP6467078B1 (ja) 2018-01-30 2019-02-06 ウィンボンド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半導体記憶装置
US10845902B2 (en) * 2018-03-30 2020-11-24 Sharp Kabushiki Kaisha Touch sensor for display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GB202011433D0 (en) 2020-09-09
KR20210014335A (ko) 2021-02-09
GB2597146A (en) 2022-01-19
GB2587487A (en) 2021-03-31
GB2587487B (en) 2021-11-03
US20230205342A1 (en) 2023-06-29
DE102020119456A1 (de) 2021-02-04
GB2597146A8 (en) 2022-03-02
US11614815B2 (en) 2023-03-28
US20210034185A1 (en) 2021-02-04
GB202113074D0 (en) 2021-10-27
GB2597146B (en) 2022-08-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599153B2 (en) Flexible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ouch sensor
US20230329031A1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device
US11592944B2 (en) Display device having touch sensor
KR102546310B1 (ko) 터치 센서를 가지는 표시 장치
TWI763997B (zh) 有機發光顯示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US20230376157A1 (en) Touch display device
US11231799B2 (en) Touch display device
US11294489B2 (en) Touch display device
US11675453B2 (en) Touch display device having routing lines having same resistance value and display signal lines
US11360594B2 (en) Touch display device
US20230205342A1 (en) Touch display device
KR20190076384A (ko) 터치 센서를 가지는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CN114546184A (zh) 触摸显示装置
KR20240047022A (ko) 표시장치
CN115543132A (zh) 触摸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