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306204B - 散热模组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散热模组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306204B
CN112306204B CN202011374767.2A CN202011374767A CN112306204B CN 112306204 B CN112306204 B CN 112306204B CN 202011374767 A CN202011374767 A CN 202011374767A CN 112306204 B CN112306204 B CN 11230620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n blade
fan
assembly
rotor
blade grou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37476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306204A (zh
Inventor
周松林
董华君
郭联明
焦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Beij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Beijing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374767.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306204B/zh
Publication of CN1123062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062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3062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0620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20Cooling means
    • G06F1/203Cooling mean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e.g. for laptop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10/00Energy efficient computing, e.g. low power processors, power management or thermal manag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散热模组及电子设备,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其中,散热模组包括风扇组件,用于产生气流;导流组件,用于将所述气流引导至所述散热模组之外的环境;以及,降噪结构,至少形成于所述风扇组件,用于在所述风扇组件产生气流的过程中降低噪音。

Description

散热模组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散热模组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笔记本电脑以其体积小和便于携带等特点,已经成为人们工作和娱乐不可缺少的电子设备之一。
风扇是笔记本电脑的关键散热部件,当笔记本电脑的使用时间较长时,或者用户操作的程序较多等情况下,笔记本电脑的发热量会增加,而风扇会根据笔记本电脑的发热量自动提高转数,以增加散热风量。但现有的风扇存在噪声较大,静音特性较差的问题,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散热模组,该散热模组包括:风扇组件,用于产生气流;
导流组件,用于将所述气流引导至所述散热模组之外的环境;以及,
降噪结构,至少形成于所述风扇组件,用于在所述风扇组件产生气流的过程中降低噪音。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变更实施方式中,所述降噪结构至少包括形成于所述风扇组件的导流部和/或加强部。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变更实施方式中,所述风扇组件包括转子及沿所述转子周向分布设置的第一扇叶组,所述第一扇叶组包括间隔布置的多个第一扇叶,所述降噪结构至少设置于所述第一扇叶远离所述转子的第一端。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变更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扇叶组还包括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套设于所述转子,以利用所述转子提供的动力带动所述第一扇叶组转动,所述第一扇叶的第一端设有第一导流部,所述第一导流部形成所述降噪结构。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变更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扇叶通过所述第一导流部与其相邻的第一扇叶连接,所述多个第一扇叶上的第一导流部形成所述第一扇叶组的第二固定部;且/或,
所述第一导流部垂直于所述第一扇叶设置;且/或,
所述第一扇叶与其上设置的第一导流部的接触面积大于所述第一导流部与所述第一扇叶的相邻扇叶的接触面积;
所述第一导流部远离所述第一端的一侧朝向所述第一端呈流线形设置。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变更实施方式中,所述风扇组件包括转子及沿所述转子周向分布设置的第二扇叶组和第三扇叶组,所述第二扇叶组包括间隔布置的多个第二扇叶,所述第三扇叶组包括间隔布置的多个第三扇叶;
所述风扇组件还包括加强部,所述加强部套设于所述转子,以利用所述转子提供的动力带动所述第二扇叶组和第三扇叶组转动,所述第二扇叶组和所述第三扇叶组对应设置于所述加强部的两侧,所述加强部形成所述降噪结构;或,
所述风扇组件还包括加强部和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二固定部套设于所述转子,所述加强部套接于所述第二固定部,以利用所述转子提供的动力带动所述第二扇叶组和第三扇叶组转动,所述第二扇叶组和所述第三扇叶组对应设置于所述加强部的两侧,所述加强部形成所述降噪结构;或,
所述风扇组件还包括加强部、第二固定部和第三固定部,所述第二固定部、加强部和第三固定部层叠套设于所述转子,以利用所述转子提供的动力带动所述第二扇叶组和第三扇叶组转动,所述第二扇叶组和所述第三扇叶组对应设置于所述加强部的两侧,所述加强部形成所述降噪结构。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变更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扇叶组和所述第三扇叶组非对称设置于所述加强部的两侧;或,
所述散热模组还包括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所述加强部靠近所述第二进风口设置,以增大所述第二扇叶组产生的气流量。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变更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扇叶与所述第三扇叶的扇叶形态不同;且/或,
所述第二扇叶的第二端设有第二导流部,所述第二导流部与所述加强部形成所述降噪结构,或,
所述第三扇叶的第三端设有第三导流部,所述第三导流部与所述加强部形成所述降噪结构,或,
所述第二扇叶的第二端设有第二导流部,所述第三扇叶的第三端设有第三导流部,所述第二导流部、所述第三导流部与所述加强部形成所述降噪结构。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变更实施方式中,还包括:
防尘结构,至少形成于所述风扇组件和/或导流组件,用于避免灰尘在所述风扇组件或所述导流组件中堆积。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上述的散热模组。
本申请提供的散热模组及电子设备,通过设置风扇组件能够在其旋转运行的过程中产生气流,并通过导流组件可将气流引导至散热模组以外的环境,以实现对电子设备内部的通风散热,以提高电子设备的性能及使用寿命,通过设置形成于风扇组件的降噪结构,能够在风扇组件旋转以产生气流的过程中降低其产生的噪音,提高散热模组的静音性能,同时可提高用户对于电子设备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通过参考附图阅读下文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易于理解。在附图中,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示出了本申请的若干实施方式,相同或对应的标号表示相同或对应的部分,其中:
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散热模组中风扇组件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示意性地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散热模组中风扇组件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3示意性地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散热模组中导流部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示意性地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散热模组中风扇组件第三种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意性地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散热模组中图4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6示意性地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散热模组中图4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7示意性地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散热模组中防尘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示意性地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散热模组1、风扇组件11、第一扇叶组111、第一扇叶111a、第二扇叶组112、第二扇叶112a、第三扇叶组113、第三扇叶113a、转子114、导流组件12、降噪结构13、导流部131、加强部132、第一进风口14、第二进风口15、电子设备2、上面板201、下面板202、防尘结构1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申请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实施例一
参考附图1-附图8,本发明的实施例一提出一种散热模组,该散热模组1包括:
风扇组件11,用于产生气流;
导流组件12,用于将所述气流引导至所述散热模组1之外的环境;以及,
降噪结构13,至少形成于所述风扇组件11,用于在所述风扇组件11产生气流的过程中降低噪音。
具体的,本实施例提出的散热模组1的结构主要包括:风扇组件11和导流组件12,其中的风扇组件11为电子设备2散热的主要部件,其结构可以有多种具体的设置形式,此处不作具体限定;风扇组件11能够在转子提供的动力下使扇叶旋转而产生气流,并通过导流组件12能够用于传导气流,以将低温气流传导至散热组件之外的高温环境,以对高温环境的通风散热,实现快速降温;导流组件12可以为风扇组件11的壳体结构,且可对应设置至少一个进风口和出风口,以实现对气流的传导。在风扇组件11运行时,由于气流不够顺畅等原因会造成风扇组件11产生的噪音较大的问题,为提高风扇组件11的静音效果,降低其产生的噪音,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中,散热模组1还包括降噪结构13,该降噪结构13可以为形成于风扇组件11上的结构,通过增设降噪结构13能够在风扇组件11产生气流的过程中降低其产生的噪音,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降噪结构13的具体结构以及降噪原理将在后文进行详述。
根据上述所列,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一种散热模组1,通过设置风扇组件11能够在其旋转运行的过程中产生气流,并通过导流组件12可将气流引导至散热模组1以外的环境,以实现对外部环境的通风散热,通过设置形成于风扇组件11的降噪结构13,能够在风扇组件11旋转以产生气流的过程中降低其产生的噪音,提高散热模组1的静音性能,同时可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进一步的,参考附图1-附图6,在具体实施中,所述降噪结构13至少包括形成于所述风扇组件11的导流部131和/或加强部132。
具体的,为了实现对风扇组件11的降噪效果,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中,可以通过在风扇组件11上设置导流部131,用于在风扇组件11运行的过程中引导、传导气流,或可以通过在风扇组件11上设置加强部132,用于在加强风扇组件11的强度的同时,降低其产生的噪音,或者最优的,还可以在风扇组件11上同时设置导流部131和加强部132,以实现在风扇组件11产生气流的过程中降低噪音的效果,其中的导流部131和加强部132的具体结构将在后文进行详述。
进一步的,参考附图1-附图3,在具体实施中,所述风扇组件11包括转子114及沿所述转子114周向分布设置的第一扇叶组111,所述第一扇叶组111包括间隔布置的多个第一扇叶111a,所述降噪结构13至少设置于所述第一扇叶111a远离所述转子114的第一端。
具体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中,风扇组件11可以为单层扇叶结构,具体可包括转子114以及沿转子114周向分布的第一扇叶组111,转子114为电机的旋转部分,能够带动第一扇叶组111转动以产生气流;第一扇叶组111包括间隔布置的多个第一扇叶111a,每个第一扇叶111a的一端靠近转子114,另一端即第一扇叶111a的第一端为远离转轴的一端,上述的降噪结构13至少设置于第一扇叶111a的第一端,能够用于引导第一扇叶111a的第一端的至少部分气流,以使第一扇叶111a的第一端的气流更加顺畅。
进一步的,在具体实施中,所述第一扇叶组111还包括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套设于所述转子114,以利用所述转子114提供的动力带动所述第一扇叶组111转动,所述第一扇叶111a的第一端设有第一导流部,所述第一导流部形成所述降噪结构13。
具体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中,第一扇叶组111还包括用于固定多个第一扇叶111a以及与转子114连接的第一固定部,第一固定部套设在转子114的外部,多个第一扇叶111a轴向设置在第一固定部的圆周面上,能够利用转子114提供的动力带动第一扇叶组111的多个第一扇叶111a转动以形成气流。根据扇叶空气动力学流场分析,在风扇组件11旋转时,扇叶的背面会存在不愿脱离的湍流,影响风扇组件11气流的流畅性,而增大其产生噪音,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中,第一扇叶111a包括相对的两端,其一端与第一固定部连接,另一端即为第一端,设置有第一导流部,该第一导流部能够起到引流、导流的作用,能够破坏第一扇叶111a的背风面存在的湍流,引导气流平缓离开第一扇叶111a,使气流更加流畅,提高第一风扇组件11的性能,降低第一风扇组件11运转产生气流过程中的噪音。
进一步的,参考附图1,在具体实施中,所述第一扇叶111a通过所述第一导流部与其相邻的第一扇叶111a连接,所述多个第一扇叶111a上的第一导流部形成所述第一扇叶组111的第二固定部;且/或,
所述第一导流部垂直于所述第一扇叶111a设置;且/或,
所述第一扇叶111a与其上设置的第一导流部的接触面积大于所述第一导流部131与所述第一扇叶111a的相邻扇叶的接触面积;
所述第一导流部远离所述第一端的一侧朝向所述第一端呈流线形设置。
具体的,如上述的设置在第一扇叶111a的第一端的第一导流部形成降噪结构13,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中,参考附图1,第一扇叶111a可以通过设置在其第一端的第一导流部131和与其相邻的第一扇叶111a连接,即第一导流部能够形成第一扇叶组111的第二固定部,其与第一固定部同轴,且半径大于第一固定部,起到第一扇叶组111的多个第一扇叶111a的第一端之间的连接作用,能够在提高降噪效果的同时,提高第一扇叶组111整体的强度;且/或,参考附图2,第一导流部设置于第一扇叶111a的第一端的同时可垂直于第一扇叶111a设置,即与第一扇叶111a的连接面相切,能够起到对第一扇叶111a背风面存在的湍流的引导作用;且/或,参考附图3,第一扇叶111a与其上设置的第一导流部的接触面积可设置为大于该第一导流部131与第一扇叶111a的相邻扇叶的接触面积,能够通过第一导流部将停留在第一扇叶111a的背风面的气流有效的向与其相邻的第一扇叶111a的迎风面引导,且通过第一扇叶组111的旋转,能够将该部分气流甩出相邻两个第一扇叶111a之间,避免第一扇叶111a的背风面存在湍流,提高气流的顺畅性。为起到有效的引导气流以及降低噪声的效果,上述的第一导流部131的形状具体可以设置为:第一导流部远离第一端的一侧朝向第一端呈流线形设置,可以为附图3所示的类似“鲨鱼鳍”的结构,但不限于此,具有流线形的表面能够起到良好的引导气流的作用,关于流线形结构的具体参数,在设计时可进行空气动力学流场分析,对多种结构进行分析比较,选择导流效果优异的第一导流部形状。
进一步的,参考附图4-附图6,在具体实施中,风扇组件11还可以设置为具有双层扇叶的结构,具体为:风扇组件11包括转子114及沿所述转子114周向分布设置的第二扇叶组112和第三扇叶组113,所述第二扇叶组112包括间隔布置的多个第二扇叶112a,所述第三扇叶组113包括间隔布置的多个第三扇叶113a。
具体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中,风扇组件11设置为由转子114以及第二扇叶组112和第三扇叶组113构成的双层扇叶结构,第二扇叶组112和第三扇叶组113分别沿转子114的周向分布,转子114提供的动力可同时带动第二扇叶组112和第三扇叶组113旋转以产生气流;其中的第二扇叶组112包括多个间隔布置的第二扇叶112a,第三扇叶组113包括间隔布置的多个第三扇叶113a,第二扇叶112a与第三扇叶113a的结构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第二扇叶112a和第三扇叶113a的数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对应的第二扇叶组112和第三扇叶组113在转子114的带动下产生的气流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进一步的,参考附图4,在具体实施中,为提高设置为双层扇叶结构的风扇组件11的降噪效果,其第一种结构形式可以为:风扇组件11还包括加强部132,所述加强部132套设于所述转子114,以利用所述转子114提供的动力带动所述第二扇叶组112和第三扇叶组113转动,所述第二扇叶组112和所述第三扇叶组113对应设置于所述加强部132的两侧,所述加强部132形成所述降噪结构13。
具体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中,风扇组件11还包括加强部132,该加强部132可以设置为圆盘状结构,且套设在转子114的外部,第二扇叶组112包含的多个第二扇叶112a以及第三扇叶组113包含的多个第三扇叶113a分别布置在加强部132的两侧,加强板能够利用转子114提供的动力同时带动第二扇叶组112和第三扇叶组113转动;其中,第二扇叶组112包含的多个第二扇叶112a以及第三扇叶组113包含的多个第三扇叶113a可以与加强环一体成型设置,但不限于此。该加强部132形成降噪结构13,首先,通过设置加强部132能够用于固定第二扇叶组112包含的多个第二扇叶112a以及第三扇叶组113包含的多个第三扇叶113a,将第二扇叶组112和第三扇叶组113集成化,从而能够提高风扇组件11整体的强度;其次,能够在第二扇叶组112和第三扇叶组113对应的进风口分别进风时,在中部起到分隔作用,将气流分隔开,避免两个方向的气流在风扇组件11的中部汇集时相互冲撞,能够使气流更加顺畅,没有混流产生,从而降低噪音,提高风扇组件11的静音程度。
进一步的,在具体实施中,为提高设置为双层扇叶结构的风扇组件11的降噪效果,其第二种结构形式可以为:风扇组件11还包括加强部132和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二固定部套设于所述转子114,所述加强部132套接于所述第二固定部,以利用所述转子114提供的动力带动所述第二扇叶组112和第三扇叶组113转动,所述第二扇叶组112和所述第三扇叶组113对应设置于所述加强部132的两侧,所述加强部132形成所述降噪结构13。
具体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中,风扇组件11还包括加强部132和第二固定部,其中第二固定部套设于转子114,加强部132套接于第二固定部,实现间接连接,并将第二扇叶组112包含的多个第二扇叶112a以及第三扇叶组113包含的多个第三扇叶113a分别布置在加强部132的两侧,仍能够通过转子114提供的动力带动第二扇叶组112和第三扇叶组113转动以产生气流;通过设置第二固定部间接实现加强部132与转子114的连接,能够调节加强部132在转子114轴向上的偏移量,从而能够调节第二扇叶组112和第三扇叶组113分别对应的进风口的进风量。
进一步的,在具体实施中,为提高设置为双层扇叶结构的风扇组件11的降噪效果,其第三种结构形式可以为:风扇组件11还包括:加强部132、第二固定部和第三固定部,所述第二固定部、加强部132和第三固定部层叠套设于所述转子114,以利用所述转子114提供的动力带动所述第二扇叶组112和第三扇叶组113转动,所述第二扇叶组112和所述第三扇叶组113对应设置于所述加强部132的两侧,所述加强部132形成所述降噪结构13。
具体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中,风扇组件11还可包括第二固定部、第三固定部以及加强部132,第二固定部、加强部132和第三固定部层叠套设于转子114,并将第二扇叶组112包含的多个第二扇叶112a以及第三扇叶组113包含的多个第三扇叶113a分别布置在加强部132的两侧,以利用所述转子114提供的动力带动所述第二扇叶组112和第三扇叶组113转动;或者还可以设置为:第二固定部和第三固定部套设于转子114,加强部132套设于第二固定部和第三固定部的外部;通过设置第二固定部和第三固定部间接实现加强部132与转子114的连接,能够调节加强部132在转子114轴向上的偏移量,从而能够调节第二扇叶组112和第三扇叶组113分别对应的进风口的进风量。风扇组件11不限于上述几种结构形式,此处不作一一赘述。
进一步的,参考附图4和附图5,在具体实施中,所述第二扇叶组112和所述第三扇叶组113非对称设置于所述加强部132的两侧;或,
所述散热模组1还包括第一进风口14和第二进风口15,所述加强部132靠近所述第二进风口15设置,以增大所述第二扇叶组112产生的气流量。
具体的,根据散热需要,第二扇叶组112和第三扇叶组113可提供不同大小的气流量,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中,可以通过第二扇叶组112和第三扇叶组113非对称设置在加强部132两侧的方式实现二者提供的气流量不同,这里的非对称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例如:可以采用不同数量的第二扇叶112a和第三扇叶113a,还可以采用不同扇叶形态的第二扇叶112a和第三扇叶113a,或者还可以采用在风扇组件11轴向上高度不同的第二扇叶112a和第三扇叶113a,不限于此,此处不作一一赘述;散热模组1包括第一进风口14和第二进风口15,第二扇叶组112和第三扇叶组113分别对应于第一进风口14和第二进风口15,除上述的采用将第二扇叶组112和第三扇叶组113非对称设置的方式以外,还可以通过调节加强部132在第一进风口14和第二进风口15之间的位置实现第二扇叶组112和第三扇叶组113提供的气流量不同的效果,例如:可以将加强部132靠近第二进风口15设置,从而可增大加强部132与第一进风口14之间的距离,进而能够增大第二扇叶组112产生的气流量,例如:第一进风口14和第二进风口15可以分别为设置在笔记本电脑上面板201(键盘侧)和下面板202(后盖侧)的两个进风口,由于第一进风口14的大小小于第二进风口15的大小,可以通过增大加强部132与第一进风口14之间的距离来提高第一进风口14的进风量;第一进风口14和第二进风口15的大小可以不同,第一进风口14和第二进风口15可设置在导流组件12上,且可设置在两个相对的表面上,具体可以是竖直方向上的上下两个进风口,或者使水平方向上的左右两个进风口,导流组件12引导气流流出的方向可以不同于气流进入散热模组1的方向。
进一步的,参考附图4和附图5,在具体实施中,所述第二扇叶112a与所述第三扇叶113a的扇叶形态不同;且/或,
所述第二扇叶112a的第二端设有第二导流部131,所述第二导流部131与所述加强部132形成所述降噪结构13,或,
所述第三扇叶113a的第三端设有第三导流部131,所述第三导流部131与所述加强部132形成所述降噪结构13,或,
所述第二扇叶112a的第二端设有第二导流部131,所述第三扇叶113a的第三端设有第三导流部131,所述第二导流部131、第三导流部131与所述加强部132形成所述降噪结构13。
具体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中,第二扇叶112a和第三扇叶113a可以选用不用扇叶形态的扇叶,例如:扇叶形态可以根据第一进风口14和第二进风口15不同风阻的进风环境进行选择,以第一进风口14的风阻大于第二进风口15的风阻为例,第二扇叶112a可以选用高风压的扇叶形态,第三扇叶113a可以选用高流量的扇叶形态,以对抗不同风阻的进风环境,或者还可以根据降噪要求进行选择,以第一进风口14和第二进风口15可以分别为设置在笔记本电脑上面板201(键盘侧)和下面板202(后盖侧)的两个进风口为例,在使用时上面板201更加靠近于用户,因此对于靠近上面板201的第二扇叶组112的降噪要求较高,第二扇叶112a可以选择降噪效果优于第三扇叶113a的扇叶形态;且/或,可以在第二扇叶112a远离转子114的第二端设置第二导流部131,第二导流部131起到与第一导流部131同样的引流、导流效果,第二导流部131与加强部132共同形成降噪结构13,或,第三扇叶113a远离转子114的第三端设置第三导流部131,第三导流部131起到与第一导流部131同样的引流、导流效果,第三导流部131与加强部132形成降噪结构13,或,最优的可以在第二扇叶112a的第二端设置第二导流部131的同时,在第三扇叶113a的第三端设置第三导流部131,通过第二导流部131、第三导流部131与加强部132共同形成降噪结构13,以增强降噪效果。
进一步的,参考附图7,在具体实施中,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散热模组1还包括:防尘结构16,至少形成于所述风扇组件11和/或导流组件12,用于避免灰尘在所述风扇组件11或所述导流组件12中堆积。
具体的,由于在风扇组件11运转的过程中,会有大量灰尘聚集在导流组件12内部,灰尘的距离会影响散热模组1的散热效果,为避免灰尘的堆积,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中,散热模组1还包括防尘结构16,该防尘结构16可以形成于风扇组件11上,或者形成在导流组件12内,或者同时形成于风扇组件11和导流组件12,以提高防尘效果,避免灰尘在风扇组件11或者导流组件12内堆积;具体的防尘结构16的防尘方式可以通过去除导流组件12内以及风扇组件11上的静电的方式去除。
具体的,所述防尘结构16至少包括形成于所述风扇组件11和/或导流组件12的静电导出结构,能够将风扇组件11的扇叶上和/或导流组件12内部产生的静电向散热模组1以外传导,从而可除散热模组1内部的静电,使灰尘不易粘附在扇叶或者导流组件12内部,即可有效避免灰尘在风扇组件11或所述导流组件12中堆积;或防尘结构16还可包括设置于散热模组1的进风口的过滤结构,能够在外部空气进入导流组件12时即起到对气体中灰尘的过滤除尘的效果,当灰尘阻隔在散热模组1的外部,可有效避免灰尘在风扇组件11或导流组件12中堆积。
进一步的,所述导流组件12可以包括第一壳体及盖合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二壳体,所述风扇组件11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形成的容置空间内,所述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或所述风扇组件11上形成有静电导出结构。
具体的,静电导出结构具有多种具体的设置形式,其第一种形成方式为:所述第一壳体环绕所述风扇组件11的侧框设置有第一导电层,所述第一导电层连接所述散热模组1的接地端,形成所述静电导出结构;且/或,所述第一壳体和/或第二壳体靠近所述风扇模组的内表面设置有第二导电层,所述第二导电层连接所述散热模组1的接地端,形成所述静电导出结构;且/或,所述风扇组件11的扇叶上设置有第三导电层,所述第三导电层连接所述散热模组1的接地端,形成所述静电导出结构。
第一壳体环绕风扇组件11的侧框通常采用非金属材料制成,可降低制造成本,以及便于加工,当风扇组件11仅侧框为绝缘材料制作时,静电导出结构可以由设置于侧框结构的第一导电层,且该第一导电层连接散热模组1的接地端形成,通过在侧框结构设置第一导电层,能够使风扇组件11的至少侧框结构具有导电性能,通过连接接地端能够消除第一导电层、即侧框部分的静电,从而能够消除对灰尘的吸附作用;且/或,静电导出结构还可以由在第一壳体和/或第二壳体靠近风扇模组的内表面设置的第二导电层,并将第二导电层连接散热模组1的接地端形成,可使导流组件12的内部形成导体,通过连接接地端可将导流组件12的内产生的静电导出并消除,使导流组件12形成静电屏蔽腔,能够避免静电在导流组件12内部的堆积;且/或,静电导出结构还可以由形成于风扇组件11的扇叶上的第三导电层,并将第三导电层与散热模组1的接地端连接,可将风扇组件11的扇叶上产生的静电消除,减少灰尘在扇叶上的堆积,可提高风扇组件11的性能以及散热效果。最优的,静电导出结构可以包括与散热模组1的接地端连接的第一导电层、第二导电层以及第三导电层,以使散热模组1形成整体的静电屏蔽结构,从而可提高散热模组1的EMI(电磁干扰)性能,避免灰尘聚集对散热模组1的不良影响。
具体的,上述的第一导电层、所述第二导电层或所述第三导电层中的至少之一为导电薄膜;且/或,所述第一导电层、所述第二导电层或所述第三导电层中的至少之一通过真空溅镀方式形成于对应的第一壳体、第二壳体或风扇组件11的扇叶。
具体的,静电导出结构具有多种具体的设置形式,其第二种形成方式为:所述第一壳体和/或所述第二壳体朝向所述风扇组件11的内表面采用导电材料制成,所述内表面通过导电结构与所述散热模组1的接地端连接,形成所述静电导出结构。
可以将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中的一个朝向风扇组件11的内表面采用导电材料制成,或者将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朝向风扇组件11的内表面均采用导电材料制成,以使防尘结构16的内侧表面至少部分具有导电性能,并将导电材料与散热模组1的接地端连接,从而可使防尘结构16的内侧表面至少部分的静电被消除,消除静电后可以有效避免对灰尘的吸引和粘附,起可靠的防尘效果。当然,静电导出结构不限于上述两种形成方式,此处不作一一赘述。
具体的,导流组件12的气流出口处设置有散热鳍片组,所述散热鳍片组包括多个平行且间隔设置的散热鳍片;可以将导热管的一端组合接触于发热源(CPU),导热管的另一端组合接触于散热鳍片组,以将热量传导至该散热鳍片组,并将该散热鳍片组设置于导流组件12的气流出口处,可以借由风扇组件11运转中形成的气流加速散热鳍片进行散热,提高对电子设备内部的散热降温效果;具体的散热鳍片组可以包括多个平行且间隔设置的散热鳍片结构,相邻的散热鳍片之间能够形成出风通道,可提高风扇组件11对于散热鳍片组的散热效果和效率。
上述的散热模组1的接地端可以为散热鳍片组连接地线的接地端,或者还可以为风扇组件11的电路板连接地线的接地端,但不限于此。
实施例二
参考附图8,本发明的实施例二提出一种电子设备2,该电子设备2包括:上述的散热模组1。
具体的,电子设备2可以为笔记本电脑、机箱等设备,散热模组1可以设置在电子设备2的内部,以实现对电子设备2散热降温的作用,提高电子设备2的运行状态以及使用寿命。
根据上述所列,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一种电子设备2,通过设置风扇组件11能够在其旋转运行的过程中产生气流,并通过导流组件12可将气流引导至散热模组1以外的环境,以实现对电子设备2内部的通风散热,以提高电子设备2的性能及使用寿命,通过设置形成于风扇组件11的降噪结构13,能够在风扇组件11旋转以产生气流的过程中降低其产生的噪音,提高散热模组1的静音性能,同时可提高用户对于电子设备2的使用体验。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术语“连接”、“安装”、“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8)

1.一种散热模组,包括:
风扇组件,用于产生气流;
导流组件,用于将所述气流引导至所述散热模组之外的环境;以及,
降噪结构,至少形成于所述风扇组件,用于在所述风扇组件产生气流的过程中降低噪音;
所述风扇组件包括转子及沿所述转子周向分布设置的第一扇叶组,所述第一扇叶组包括间隔布置的多个第一扇叶,所述降噪结构至少设置于所述第一扇叶远离所述转子的第一端;
所述第一扇叶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一导流部,所述第一导流部形成所述降噪结构;
其中,所述散热模块还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所述第一扇叶通过所述第一导流部与其相邻的第一扇叶连接,所述多个第一扇叶上的第一导流部形成所述第一扇叶组的第二固定部;
所述第一导流部垂直于所述第一扇叶设置;
所述第一扇叶与其上设置的第一导流部的接触面积大于所述第一导流部与所述第一扇叶的相邻扇叶的接触面积;
所述第一导流部远离所述第一端的一侧朝向所述第一端呈流线形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模组,所述第一扇叶组还包括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套设于所述转子,以利用所述转子提供的动力带动所述第一扇叶组转动,所述第一扇叶的第一端设有第一导流部,所述第一导流部形成所述降噪结构。
3.一种散热模组,包括:
风扇组件,用于产生气流,所述风扇组件包括转子及沿所述转子周向分布设置的第二扇叶组和第三扇叶组,所述第二扇叶组包括间隔布置的多个第二扇叶,所述第三扇叶组包括间隔布置的多个第三扇叶;
导流组件,用于将所述气流引导至所述散热模组之外的环境;以及,
降噪结构,至少形成于所述风扇组件,用于在所述风扇组件产生气流的过程中降低噪音,其中,所述降噪结构至少包括形成于所述风扇组件的导流部和/或加强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模组,
所述风扇组件包括转子及沿所述转子周向分布设置的第二扇叶组和第三扇叶组,所述第二扇叶组包括间隔布置的多个第二扇叶,所述第三扇叶组包括间隔布置的多个第三扇叶;
所述风扇组件还包括加强部,所述加强部套设于所述转子,以利用所述转子提供的动力带动所述第二扇叶组和第三扇叶组转动,所述第二扇叶组和所述第三扇叶组对应设置于所述加强部的两侧,所述加强部形成所述降噪结构;或,
所述风扇组件还包括加强部和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二固定部套设于所述转子,所述加强部套接于所述第二固定部,以利用所述转子提供的动力带动所述第二扇叶组和第三扇叶组转动,所述第二扇叶组和所述第三扇叶组对应设置于所述加强部的两侧,所述加强部形成所述降噪结构;或,
所述风扇组件还包括加强部、第二固定部和第三固定部,所述第二固定部、加强部和第三固定部层叠套设于所述转子,以利用所述转子提供的动力带动所述第二扇叶组和第三扇叶组转动,所述第二扇叶组和所述第三扇叶组对应设置于所述加强部的两侧,所述加强部形成所述降噪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散热模组,所述第二扇叶组和所述第三扇叶组非对称设置于所述加强部的两侧;或,
所述散热模组还包括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所述加强部靠近所述第二进风口设置,以增大所述第二扇叶组产生的气流量。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散热模组,所述第二扇叶与所述第三扇叶的扇叶形态不同;且/或,
所述第二扇叶的第二端设有第二导流部,所述第二导流部与所述加强部形成所述降噪结构,或,
所述第三扇叶的第三端设有第三导流部,所述第三导流部与所述加强部形成所述降噪结构,或,
所述第二扇叶的第二端设有第二导流部,所述第三扇叶的第三端设有第三导流部,所述第二导流部、所述第三导流部与所述加强部形成所述降噪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散热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防尘结构,至少形成于所述风扇组件和/或导流组件,用于避免灰尘在所述风扇组件或所述导流组件中堆积。
8.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2或3-7中任一所述的散热模组。
CN202011374767.2A 2020-11-30 2020-11-30 散热模组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11230620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74767.2A CN112306204B (zh) 2020-11-30 2020-11-30 散热模组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74767.2A CN112306204B (zh) 2020-11-30 2020-11-30 散热模组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06204A CN112306204A (zh) 2021-02-02
CN112306204B true CN112306204B (zh) 2023-08-18

Family

ID=744874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374767.2A Active CN112306204B (zh) 2020-11-30 2020-11-30 散热模组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30620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57759B (zh) * 2020-08-11 2022-07-01 常熟市绿一电器配件制造有限公司 微小通道热挤压模具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CN113719472B (zh) * 2021-09-29 2023-03-21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散热风扇及电子设备
JP7268117B1 (ja) 2021-11-11 2023-05-02 レノボ・シンガポール・プライベート・リミテッド 電子機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137594Y (zh) * 2007-10-12 2008-10-22 苏州聚力电机有限公司 风扇框导流结构改良
CN101749282B (zh) * 2008-12-22 2015-04-29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风扇、采用该风扇的散热模组和计算机以及降低风扇噪音的方法
CN205605493U (zh) * 2016-03-11 2016-09-28 东莞市富士多实业投资有限公司 一种电脑散热风扇
CN205937237U (zh) * 2016-07-05 2017-02-08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散热组件及高效散热烹饪器具
CN106285901B (zh) * 2016-11-08 2018-10-16 吉林大学 一种基于猫头鹰翼羽开发的车用发动机散热风扇
CN207795681U (zh) * 2018-01-13 2018-08-31 广东美的环境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轴流扇叶、轴流风机扇叶组件、轴流风机风道组件
CN110886690A (zh) * 2019-12-10 2020-03-17 江西卡帕气体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对流散热且降噪的空压机箱体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06204A (zh) 2021-02-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306204B (zh) 散热模组及电子设备
US7520314B2 (en) Heat dissipation apparatus
JP2023544964A (ja) 脱毛装置
CN108321965B (zh) 无刷吸尘器电机端盖
CN114810639A (zh) 风机及洗地机
US10371161B2 (en) Impeller and centrifugal fan with same
CN113027791A (zh) 电风机及具有其的吸尘器
JP2018113321A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CN211692882U (zh) 电风机及具有其的吸尘器
CN212536105U (zh) 一种离心风机和空调装置
CN110630538A (zh) 风扇
CN210839705U (zh) 散热装置及手持终端设备
CN115562450B (zh) 终端
CN114922834A (zh) 风机及洗地机
CN214474850U (zh) 散热模组及电子设备
CN218514740U (zh) 风扇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1386018A (zh) 电子设备的散热组件和电子设备
CN220850064U (zh) 离心风扇、充电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17354846U (zh) 风机及洗地机
CN217721756U (zh) 一种电设备通风结构
CN109975766A (zh) 雷达散热组件及雷达
CN221023307U (zh) 一种充电桩复合型风道
CN220986066U (zh) 一种逆变器散热结构及逆变器
CN217354847U (zh) 风机及洗地机
CN219893462U (zh) 一种散热机构及电加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