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302438B - 车辆用操作检测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操作检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302438B
CN112302438B CN202010731074.8A CN202010731074A CN112302438B CN 112302438 B CN112302438 B CN 112302438B CN 202010731074 A CN202010731074 A CN 202010731074A CN 112302438 B CN112302438 B CN 11230243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nsor
value
determination
authentication
capacita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73107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302438A (zh
Inventor
清水彩佳
西佑司
锦边健
安田贵纪
中山志穗
贺川贤一郎
金田俊弘
新宫启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Aisi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Aisi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Aisin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23024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024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3024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0243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1/00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 E05B81/54Electrical circui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1/00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 E05B81/54Electrical circuits
    • E05B81/64Monitoring or sensing, e.g. by using switches or sensor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1/00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 E05B81/54Electrical circuits
    • E05B81/64Monitoring or sensing, e.g. by using switches or sensors
    • E05B81/70Monitoring or sensing, e.g. by using switches or sensors the wing position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FDEVICES FOR MOVING WINGS INTO OPEN OR CLOSED POSITION; CHECKS FOR WINGS; WING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NCERNED WITH THE FUNCTIONING OF THE WING
    • E05F15/00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 E05F15/70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with automatic actuation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Y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HINGES OR OTHER SUSPENSION DEVICES FOR DOORS, WINDOWS OR WINGS AND DEVICES FOR MOVING WINGS INTO OPEN OR CLOSED POSITION, CHECKS FOR WINGS AND WING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NCERNED WITH THE FUNCTIONING OF THE WING
    • E05Y2900/00Application of doors, windows, wings or fittings thereof
    • E05Y2900/50Application of doors, windows, wings or fittings thereof for vehicles
    • E05Y2900/53Application of doors, windows, wings or fittings thereof for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wing
    • E05Y2900/531Door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车辆用操作检测装置,具备:多个传感器电极,静电电容随着检测对象的接近而增大;控制部,通过致动器的控制使车辆的开闭体进行开闭动作;以及判定部,判定针对多个传感器电极的操作。多个传感器电极中的1个以上的传感器电极是认证传感器电极,认证传感器电极以外的传感器电极是其它传感器电极。在判定为进行了在第一操作以及第二操作中的一个操作和认证操作这两个操作的情况下控制部使开闭体向与该一个操作对应的方向动作。判定部基于进行认证传感器电极的静电电容与预先设定的第一接近判定值的大小比较的主判定的结果和基于认证传感器电极的静电电容以及其它传感器电极的静电电容的至少一方的追加判定的结果判定是否进行了认证操作。

Description

车辆用操作检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用操作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检测利用者的操作来使车门等开闭体进行开闭动作的车辆用操作检测装置,例如有日本特开2019-71246号公报所记载的装置。该文献的车辆用操作检测装置具备:静电电容根据与检测对象的间隔变化的多个传感器电极、以及基于静电电容驱动致动器使车门进行开闭动作的控制电路。多个传感器电极在车门的开闭方向上隔着间隔配置。而且,控制电路在多个传感器电极中示出静电电容变化的传感器电极在车门打开方向上依次变化的情况下,使该车门进行打开动作。另一方面,控制电路在多个传感器电极中示出静电电容变化的传感器电极在车门关闭方向上依次变化的情况下,使该车门进行关闭动作。
然而,在如上述的车辆用操作检测装置中,静电电容在利用者倚靠车门的情况下、或者因降雨而雨水等附着于车门的外表面的情况下等,也可能发生变化。因此,如上述那样的车辆用操作检测装置有在不是应使车门进行开闭动作的状况时使车门进行开闭动作的可能,在这一点上还有改善的余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因利用者的操作的误检测而使开闭体进行开闭动作的车辆用操作检测装置。
解决上述课题的车辆用操作检测装置具备:多个传感器电极,以成为列的方式设置,静电电容随着检测对象的接近而增大;控制部,通过致动器的控制使车辆的开闭体进行开闭动作;以及判定部,判定针对上述多个传感器电极的操作。上述多个传感器电极中的1个以上的传感器电极是认证传感器电极,上述认证传感器电极以外的传感器电极是其它传感器电极,在上述多个传感器电极的排列方向,与上述开闭体的打开方向对应的方向是第一方向,并且与上述开闭体的关闭方向对应的方向是第二方向。在上述多个传感器电极中示出静电电容变化的传感器电极在上述第一方向上依次切换的情况下,上述判定部判定为进行了第一操作,另一方面,在上述多个传感器电极中示出静电电容变化的传感器电极在上述第二方向上依次切换的情况下,上述判定部判定为进行了第二操作,在上述认证传感器电极的静电电容以预先决定的方式变化的情况下,上述判定部判定为进行了认证操作。在判定为进行了在上述第一操作以及上述第二操作中的一个操作和上述认证操作这两个操作的情况下,上述控制部使上述开闭体向与该一个操作对应的方向动作。上述判定部基于主判定的结果和追加判定的结果,判定是否进行了上述认证操作,其中上述主判定是进行上述认证传感器电极的静电电容与预先设定的第一接近判定值的大小比较的判定,上述追加判定是基于上述认证传感器电极的静电电容和上述其它传感器电极的静电电容的至少一方的判定。
附图说明
图1是具备一个实施方式的车辆用操作检测装置的车辆的示意图。
图2是表示图1的车辆的车门的示意结构的剖视图。
图3是表示图1的车辆所具备的车辆用操作检测装置的示意结构的示意图。
图4A是表示动态其它传感器值的变化的一个例子的图表。
图4B是表示动态其它传感器值如图4A那样变化的情况下的动态其它传感器分离值的变化的图表。
图5是对为了使图1的车辆的车门进行打开动作而由控制电路执行的处理的流程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图6是对为了判定是否进行了针对图3的车辆用操作检测装置的第一传感器电极的认证操作而由控制电路执行的处理的流程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图7是对为了判定是否进行了针对图3的车辆用操作检测装置的第三传感器电极的认证操作而由控制电路执行的处理的流程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图8是表示利用者对图3的车辆用操作检测装置进行操作的情况下的传感器电极的静电电容变化的一个例子的图表。
图9是表示水淋到图1的车窗玻璃上的情况下的传感器电极的静电电容变化的一个例子的图表。
图10是表示水淋到图1的车窗玻璃上的情况下的传感器电极的静电电容变化的一个例子的图表。
图11是表示水淋到图1的车窗玻璃上的情况下的传感器电极的静电电容变化的一个例子的图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车辆用操作检测装置(以下,也称为“检测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在汽车等车辆1的主体2的侧部形成有开口2a。另外,作为开闭体的一个例子,在主体2的侧部搭载有随着朝向车辆前后方向的移动而开闭开口2a的滑动式的车门3。车门3具备构成其下部的大致袋状的门主体4、以及从该门主体4在上下方向上进退的窗玻璃5。在门主体4设置有锁定和解锁处于关闭状态的车门3的门锁6。
在车门3设置有门驱动单元11。门驱动单元11例如将电动马达等驱动源构成为主体,经由未图示的门驱动机构使车门3进行开闭动作。在本实施方式中,门驱动单元11相当于使车门3进行开闭动作的致动器的一个例子。
另外,在车门3,例如与门锁6邻接地设置有门锁驱动单元12。该门锁驱动单元12例如将电动马达等驱动源构成为主体,并经由适当的锁驱动机构锁定和解锁门锁6。
门驱动单元11以及门锁驱动单元12分别与由微型计算机等构成的门ECU10电连接,并通过该门ECU10分别独立地控制其动作。门ECU10在从由利用者携带的便携设备亦即电子钥匙以及后述的检测装置30输入了打开动作指令信号的情况下,驱动门驱动单元11,并使车门3进行打开动作。另一方面,门ECU10在从电子钥匙以及检测装置30输入了关闭动作指令信号的情况下,驱动门驱动单元11,并使车门3进行关闭动作。
如图2所示,门主体4例如通过由金属板构成的大致碟状的门外面板21以及门内面板22的开口端彼此嵌合而形成为大致袋状。在门内面板22安装有形成车辆1的室内的设计的门饰板23。在门饰板23的上部配置有检测利用者从车辆外侧的操作的检测装置30。
接下来,对检测装置30进行说明。
如图1以及图3所示,检测装置30具备在车门3的开闭方向上隔着间隔配置的第一传感器电极31、第二传感器电极32以及第三传感器电极33。检测装置30具备与第一传感器电极31、第二传感器电极32以及第三传感器电极33连接的检测电路35、以及向门ECU10输出控制信号的控制电路36。进一步,检测装置30具备安装第一传感器电极31、第二传感器电极32、第三传感器电极33、检测电路35及控制电路36的基板37、以及收容检测装置30的构成部件的框体38。
框体38形成为长条状。框体38的长边方向上的长度比车门3的窗玻璃5的前后方向上的长度短。
第一传感器电极31、第二传感器电极32以及第三传感器电极33形成为四边形板状,这些传感器电极的与板厚方向正交的面积相互大致相等。第一传感器电极31、第二传感器电极32以及第三传感器电极33以成为列的方式沿着车辆前后方向配置成直线状。详细而言,第一传感器电极31位于车辆最前方,第三传感器电极33位于车辆最后方,第二传感器电极32位于第一传感器电极31与第三传感器电极33之间。此外,各个传感器电极31、32、33优选车辆前后方向上的长度具有与利用者的手相应的长度(例如,10cm~20cm)。
在以下的说明中,将从第一传感器电极31朝向第三传感器电极33的方向设为第一方向D1,并将从第三传感器电极33朝向第一传感器电极31的方向设为第二方向D2。多个传感器电极的排列方向中的第一方向D1为与车门3的打开方向对应的方向,第二方向D2为与车门3的关闭方向对应的方向。在多个传感器电极中,第一传感器电极31位于第二方向D2上的端部,第三传感器电极33位于第一方向D1上的端部。
第一传感器电极31、第二传感器电极32以及第三传感器电极33与接近各个传感器电极31、32、33的检测对象一起形成伪电容器。因此,对于第一传感器电极31、第二传感器电极32以及第三传感器电极33而言,检测对象越接近各个传感器电极31、32、33,则由与检测对象的位置关系确定的静电电容越大。各个传感器电极31、32、33中的检测对象的检测范围以在检测对象从车辆外侧接近时静电电容增大的方式向车辆外侧扩展。
此外,为了便于说明,在本说明书中,也将由传感器电极与检测对象的位置关系确定的静电电容仅称为“传感器电极中的静电电容”。另外,将第一传感器电极31的静电电容也称为“第一静电电容C1”,将第二传感器电极32的静电电容也称为“第二静电电容C2”,将第三传感器电极33的静电电容也称为“第三静电电容C3”。进一步,在对各个传感器电极31、32、33中的任意的传感器电极进行说明的情况下省略附图标记。
在检测装置30中,预先设定有用于判定检测对象接近传感器电极的第一接近判定值Cth1。因此,控制电路36将传感器电极的静电电容成为第一接近判定值Cth1以上的情况判定为检测对象接近传感器电极的情况,将静电电容小于第一接近判定值Cth1的情况判定为检测对象未接近传感器电极的情况。此外,第一接近判定值Cth1为正值,可以根据检测装置30中的检测灵敏度适当地设定。
检测电路35通过向第一传感器电极31、第二传感器电极32以及第三传感器电极33输出振荡信号,来使表示第一传感器电极31、第二传感器电极32以及第三传感器电极33的静电电容的信号输出。而且,检测电路35将对从第一传感器电极31、第二传感器电极32以及第三传感器电极33输出的信号分别进行A/D(模拟/数字)转换而成的信号输出至控制电路36。
控制电路36基于从检测电路35输出的信号执行各种运算处理,并将与其结果相应的控制信号输出至门ECU10。详细而言,控制电路36在由于利用者的操作而第一传感器电极31、第二传感器电极32以及第三传感器电极33的静电电容变化为满足特定的条件的情况下,将用于使车门3进行打开动作的打开动作指令信号或者用于使车门3进行关闭动作的关闭动作指令信号输出至门ECU10。
以下,对控制电路36向门ECU10输出打开动作指令信号、以及关闭动作指令信号的条件进行说明。
作为利用者的操作,本实施方式的检测装置30假定在车门3为全闭状态的情况下,在将成为检测对象的手遮在第一传感器电极31上之后,沿着第一方向D1移动(以下,也称为“滑动”。)。另外,检测装置30假定在车门3为全开状态的情况下,在将成为检测对象的手遮在第三传感器电极33上之后,在第二方向D2上滑动。换句话说,在检测装置30中,在使车门3进行打开动作的情况下,第一传感器电极31相当于认证传感器电极,第二传感器电极32以及第三传感器电极33相当于认证传感器电极以外的传感器电极亦即其它传感器电极。另外,在使车门3进行关闭动作的情况下,第三传感器电极33相当于认证传感器电极,第一传感器电极31以及第二传感器电极32相当于其它传感器电极。
在以下的说明中,将用于使车门3进行打开动作的操作设为第一操作,该第一操作是将多个传感器电极中利用者使手等接近的传感器电极沿第一方向D1切换的操作。另一方面,将用于使车门3进行关闭动作的操作设为第二操作,该第二操作是将多个传感器电极中利用者使手等接近的传感器电极沿第二方向D2切换的操作。另外,将利用者使手等接近认证传感器电极的状态维持一段时间的操作,即利用者将成为检测对象的手遮在认证传感器电极上的操作设为认证操作。此外,利用者也可以为了使车门3进行开闭动作,而使除了手以外的身体的一部分接近传感器电极、或使携带物品接近传感器电极。
而且,控制电路36在除了认证操作以外,还检测出第一操作或者第二操作的情况下,向门ECU10输出打开动作指令信号或者关闭动作指令信号。详细而言,控制电路36当在检测出认证操作之后检测出第一操作的情况下输出打开动作指令信号,当在检测出认证操作之后检测出第二操作的情况下输出关闭动作指令信号。
接下来,对由控制电路36进行的利用者的操作的检测进行说明。
控制电路36在多个传感器电极中静电电容发生变化的传感器电极沿第一方向D1切换的情况下,判定为进行了第一操作。详细而言,控制电路36在静电电容为第一接近判定值Cth1以上的传感器电极按第一传感器电极31、第二传感器电极32以及第三传感器电极33的顺序切换的情况下判定为进行了第一操作。
另一方面,控制电路36在多个传感器电极中静电电容发生变化的传感器电极沿第二方向D2切换的情况下,判定为进行了第二操作。详细而言,控制电路36在静电电容成为第一接近判定值Cth1以上的传感器电极按第三传感器电极33、第二传感器电极32以及第一传感器电极31的顺序切换的情况下,判定为进行了第二操作。
另外,控制电路36将认证传感器电极的静电电容遍及判定时间Tth成为第一接近判定值Cth1以上作为条件之一,判定为进行了认证操作。判定时间Tth可以考虑进行认证操作的利用者的便利性来设定,作为一个例子可以设为0.5秒左右的时间。
然而,在构成为仅将认证传感器电极的静电电容遍及判定时间Tth成为第一接近判定值Cth1以上作为条件判定为进行了认证操作的比较例的检测装置中,例如在由于降雨而雨水等附着于窗玻璃5的外表面的情况下,有判定为进行了认证操作的可能。而且,当在该状态下利用者等通过车门3的侧方的情况下,有判定为进行了第一操作或者第二操作,而误检测用户的操作的可能。
这里,例如在由于降雨而雨水等附着于车门3的情况下,不光认证传感器电极的静电电容,其它传感器电极的静电电容也容易变化,且容易增大。另一方面,在手等检测对象接近认证传感器电极的状态下,其它传感器电极的静电电容难以变化,且难以增大。详细而言,例如在第一传感器电极31为认证传感器电极的情况下,由于降雨,不光第一传感器电极31的静电电容,作为其它传感器电极的第二传感器电极32以及第三传感器电极33的静电电容也容易变化,且容易增大。另外,例如在第三传感器电极33为认证传感器电极的情况下,由于降雨,不光第三传感器电极33的静电电容,作为其它传感器电极的第一传感器电极31以及第二传感器电极32的静电电容也容易变化,且容易增大。
因此,控制电路36除了进行认证传感器电极的静电电容与第一接近判定值Cth1的大小比较亦即主判定以外,还进行追加判定来判定是否进行了认证操作。而且,控制电路36在主判定以及追加判定成立的情况下,判定为进行了认证操作。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控制电路36使用对从检测电路35输出的表示静电电容的信号实施低通滤波处理所得的值、以及未对该信号实施低通滤波处理的值,作为这些判定所使用的传感器电极的静电电容。具体而言,作为认证传感器电极的静电电容,使用对表示该静电电容的信号实施低通滤波处理所得的静态认证传感器值以及未实施低通滤波处理的动态认证传感器值。另外,作为其它传感器电极的静电电容,使用对表示该静电电容的信号实施低通滤波处理所得的静态其它传感器值以及未实施低通滤波处理的动态其它传感器值。
更具体而言,在第一传感器电极31是认证传感器电极的情况下,对表示第一静电电容C1的信号实施低通滤波处理所得的静态第一传感器值C1s是静态认证传感器值。未对表示第一静电电容C1的信号实施低通滤波处理的动态第一传感器值C1d是动态认证传感器值。另外,在该情况下,对表示第二静电电容C2以及第三静电电容C3的信号实施低通滤波处理所得的静态第二传感器值C2s以及静态第三传感器值C3s分别是静态其它传感器值,未对表示第二静电电容C2以及第三静电电容C3的信号实施低通滤波处理的动态第二传感器值C2d以及动态第三传感器值C3d分别是动态其它传感器值。
另一方面,在第三传感器电极33是认证传感器电极的情况下,对表示第三静电电容C3的信号实施低通滤波处理所得的静态第三传感器值C3s是静态认证传感器值,未对表示第三静电电容C3的信号实施低通滤波处理的动态第三传感器值C3d是动态认证传感器值。另外,在该情况下,对表示第一静电电容C1以及第二静电电容C2的信号实施低通滤波处理所得的静态第一传感器值C1s以及静态第二传感器值C2s分别是静态其它传感器值,未对表示第一静电电容C1以及第二静电电容C2的信号实施低通滤波处理的动态第一传感器值C1d以及动态第二传感器值C2d分别是动态其它传感器值。
控制电路36进行静态认证传感器值与第一接近判定值Cth1的大小比较作为主判定。而且,在静态认证传感器值遍及判定时间Tth为第一接近判定值Cth1以上的情况下,判定为主判定成立。
更具体而言,在第一传感器电极31为认证传感器电极的情况下,即在对车门3进行打开动作的情况下,在静态第一传感器值C1s遍及判定时间Tth为第一接近判定值Cth1以上的情况下,判定为主判定成立。另一方面,在第三传感器电极33为认证传感器电极的情况下,即在对车门3进行关闭动作的情况下,在静态第三传感器值C3s遍及判定时间Tth为第一接近判定值Cth1以上的情况下,判定为主判定成立。
控制电路36进行以下3个判定作为追加判定。在第一追加判定中,使用静态认证传感器值与静态其它传感器值的比率。在第一传感器电极31为认证传感器电极的情况下,使用静态第一传感器值C1s与静态第二传感器值C2s的比率R12(R12=C1s/C2s)、以及静态第一传感器值C1s与静态第三传感器值C3s的比率R13(R13=C1s/C3s)。另一方面,在第三传感器电极33为认证传感器电极的情况下,使用静态第三传感器值C3s与静态第一传感器值C1s的比率R31(R31=C3s/C1s)、以及静态第三传感器值C3s与静态第二传感器值C2s的比率R32(R32=C3s/C2s)。在检测装置30中预先设定有用于判定检测对象接近认证传感器电极并且检测对象未接近其它传感器电极的比率判定值Rth。
作为第一追加判定,控制电路36在第一传感器电极31为认证传感器电极的情况下,分别进行比率R12、R13与比率判定值Rth的大小比较,在第三传感器电极33为认证传感器电极的情况下,分别进行比率R31、R32与比率判定值Rth的大小比较。而且,控制电路36在比率R12、R13或者比率R31、R32遍及判定时间Tth分别为比率判定值Rth以上的情况下,判定为第一追加判定成立。
在第二追加判定中,使用动态其它传感器值、以及作为动态其它传感器值的变化量的动态其它传感器分离值。在检测装置30中,预先设定有用于判定检测对象接近传感器电极的第二接近判定值Cth2。此外,第二接近判定值Cth2为正值,与第一接近判定值Cth1相同,例如根据检测装置30中的检测灵敏度适当地设定即可。
这里,动态其它传感器分离值是从预先设定的规定时间Δt前的动态其它传感器值减去当前的动态其它传感器值所得的值。若例如如图4A所示,假定检测对象在接近传感器电极后分离的情况,则如图4B所示,动态其它传感器分离值在比动态其它传感器值延迟规定时间增大之后,成为负值。基于这样的特性,在检测装置30中预先设定有用于判定检测对象与传感器电极分离的第一分离判定值Δth1。因此,控制电路36将动态其它传感器分离值小于第一分离判定值Δth1的情况判定为检测对象与传感器电极分离的情况。另外,控制电路36将动态其它传感器分离值为第一分离判定值Δth1以上的情况判定为检测对象未与传感器电极分离的情况。此外,第一分离判定值Δth1为负值,根据检测装置30中的检测灵敏度适当地设定即可。
作为第二追加判定,控制电路36在第一传感器电极31为认证传感器电极的情况下,分别进行动态第二传感器值C2d以及动态第三传感器值C3d与第二接近判定值Cth2的大小比较,并且分别进行动态第二传感器分离值ΔC2d以及动态第三传感器分离值ΔC3d与第一分离判定值Δth1的大小比较。而且,控制电路36在动态第二传感器值C2d以及动态第三传感器值C3d遍及判定时间Tth分别小于第二接近判定值Cth2,并且动态第二传感器分离值ΔC2d以及动态第三传感器分离值ΔC3d遍及判定时间Tth分别为第一分离判定值Δth1以上的情况下,判定为第二追加判定成立。
另一方面,作为第二追加判定,控制电路36在第三传感器电极33为认证传感器电极的情况下,分别进行动态第一传感器值C1d以及动态第二传感器值C2d与第二接近判定值Cth2的大小比较,并且分别进行动态第一传感器分离值ΔC1d以及动态第二传感器分离值ΔC2d与第一分离判定值Δth1的大小比较。而且,控制电路36在动态第一传感器值C1d以及动态第二传感器值C2d遍及判定时间Tth分别小于第二接近判定值Cth2,并且动态第一传感器分离值ΔC1d以及动态第二传感器分离值ΔC2d遍及判定时间Tth分别为第一分离判定值Δth1以上的情况下,判定为第二追加判定成立。
在第三追加判定中,使用作为静态认证传感器值的变化量的静态认证传感器分离值。此外,静态认证传感器分离值为从预先设定的规定时间前的静态认证传感器值减去当前的静态认证传感器值所得的值。在检测装置30中预先设定有用于判定检测对象与传感器电极分离的第二分离判定值Δth2。此外,第二分离判定值Δth2为负值,与第一分离判定值Δth1相同,例如根据检测装置30中的检测灵敏度适当地设定即可。
作为第三追加判定,控制电路36在第一传感器电极31为认证传感器电极的情况下,在主判定中静态第一传感器值C1s遍及判定时间Tth成为第一接近判定值Cth1以上之后,进行静态第一传感器分离值ΔC1s与第二分离判定值Δth2的大小比较。另一方面,作为第三追加判定,控制电路36在第三传感器电极33为认证传感器电极的情况下,在主判定中静态第三传感器值C3s遍及判定时间Tth成为第二接近判定值Cth2以上之后,进行静态第三传感器分离值ΔC3s与第二分离判定值Δth2的大小比较。而且,控制电路36在静态第一传感器分离值ΔC1s小于第二分离判定值Δth2的情况下、或者静态第三传感器分离值ΔC3s小于第二分离判定值Δth2的情况下,判定为第三追加判定成立。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在本实施方式中,检测装置30基于多个传感器电极31、32、33中的静电电容的变化方式来判定是否进行了认证操作、第一操作以及第二操作,在这一点上可以说检测装置30具有判定部41。另外,检测装置30基于判定部41的检测结果输出用于使车门3动作的信号,在这一点上可以说检测装置具有控制部42。
接下来,参照图5所示的流程图,对为了使车门3进行打开动作而由控制电路36执行的处理的流程进行说明。
如图5所示,控制电路36判定车门3是否处于全闭位置(步骤101)。在车门3处于全闭位置的情况下(步骤101:是),控制电路36如后述那样判定是否进行了针对第一传感器电极31的认证操作(步骤102)。接着,基于步骤102的判定结果,在未进行针对第一传感器电极31的认证操作的情况下(步骤103:否),结束本处理。
另一方面,在进行了针对第一传感器电极31的认证操作的情况下(步骤103:是),控制电路36进行是否进行了第一操作的判定(步骤104)。具体而言,在静态第二传感器值C2s为第一接近判定值Cth1以上之后,静态第三传感器值C3s为第一接近判定值Cth1以上的情况下,判定为进行了第一操作。接着,在基于步骤104的判定结果,判定为进行了第一操作的情况下(步骤105:是),控制电路36朝向门ECU10输出打开动作指令信号(步骤106)。此外,在基于步骤104的判定结果,未判定为进行了第一操作的情况下(步骤105:否),结束本处理。
另外,控制电路36在车门3未处于全闭位置的情况下(步骤101:否),判定车门3是否处于全开位置(步骤107)。在车门3处于全开位置的情况下(步骤107:是),控制电路36如后述那样判定是否进行了针对第三传感器电极33的认证操作(步骤108)。接着,在基于步骤108的判定结果,未进行针对第一传感器电极31的认证操作的情况下(步骤109:否),结束本处理。此外,在车门3未处于全开位置的情况下(步骤107:否),结束本处理。
另一方面,在进行了针对第三传感器电极33的认证操作的情况下(步骤109:是),控制电路36进行是否进行了第二操作的判定(步骤110)。具体而言,当在静态第二传感器值C2s成为第一接近判定值Cth1以上之后,静态第一传感器值C1s成为第一接近判定值Cth1以上的情况下,判定为进行了第二操作。接着,在基于步骤110的判定结果,判定为进行了第二操作的情况下(步骤111:是),控制电路36朝向门ECU10输出关闭动作指令信号(步骤112)。此外,在基于步骤110的判定结果,未判定为进行了第二操作的情况下(步骤112:否),结束本处理。
接下来,参照图6所示的流程图,对为了判定是否进行了针对第一传感器电极31的认证操作而由控制电路36执行的处理的流程进行说明。
如图6所示,控制电路36获取包括静态第一传感器值C1s、动态第一传感器值C1d、静态第一传感器分离值ΔC1s、静态第二传感器值C2s、动态第二传感器值C2d、动态第二传感器分离值ΔC2d、静态第三传感器值C3s、动态第三传感器值C3d以及动态第三传感器分离值ΔC3d的各种状态量(步骤201)。接着,控制电路36判定静态第一传感器值C1s是否为第一接近判定值Cth1以上(步骤202)。在静态第一传感器值C1s小于第一接近判定值Cth1的情况下(步骤202:否),即,利用者的手未接近第一传感器电极31的情况下,控制电路36结束本处理。
另一方面,在静态第一传感器值C1s为第一接近判定值Cth1以上的情况下(步骤202:是),即,利用者的手接近第一传感器电极31的情况下,控制电路36运算比率R12、R13(步骤203)。接着,控制电路36判定是否比率R12为比率判定值Rth以上,并且比率R13为比率判定值Rth以上(步骤204),并在比率R12、R13的至少一方小于比率判定值Rth的情况下(步骤204:否),即,例如在由于降雨而雨水等淋到窗玻璃5上的情况下,结束本处理。另一方面,在比率R12为比率判定值Rth以上,并且比率R13为比率判定值Rth以上的情况下(步骤204:是),即,利用者将手遮在第二传感器电极32上的情况下,移至步骤205。
在步骤205中,控制电路36判定是否动态第二传感器值C2d小于第二接近判定值Cth2,并且动态第三传感器值C3d小于第二接近判定值Cth2。而且,控制电路36在动态第二传感器值C2d以及动态第三传感器值C3d的至少一方为第二接近判定值Cth2以上的情况下(步骤205:否),即,例如由于降雨而雨水等淋到窗玻璃5上的情况下,结束本处理。另一方面,在动态第二传感器值C2d小于第二接近判定值Cth2,并且动态第三传感器值C3d小于第二接近判定值Cth2的情况下(步骤205:是),即,利用者将手遮在第二传感器电极32上的情况下,移至步骤206。
在步骤206中,控制电路36判定是否为动态第二传感器分离值ΔC2d为第一分离判定值Δth1以上,并且动态第三传感器分离值ΔC3d为第一分离判定值Δth1以上。而且,控制电路36在动态第二传感器分离值ΔC2d以及动态第三传感器分离值ΔC3d的至少一方小于第一分离判定值Δth1的情况下(步骤206:否),即,例如由于降雨而雨水等淋到窗玻璃5上的情况下,结束本处理。另一方面,在动态第二传感器分离值ΔC2d为第一分离判定值Δth1以上,并且动态第三传感器分离值ΔC3d为第一分离判定值Δth1以上的情况下(步骤206:是),即,利用者将手遮在第二传感器电极32上的情况下,控制电路36获取第一经过时间Te1(步骤207)。第一经过时间Te1是步骤206最初被判定为肯定后的经过时间。因此,第一经过时间Te1在图6所示的一系列的处理结束之前的期间,每当执行步骤207就更新。
而且,控制电路36判定第一经过时间Te1是否为判定时间Tth以上(步骤208)。在第一经过时间Te1小于判定时间Tth的情况下(步骤208:否),控制电路36移至步骤201。另一方面,在第一经过时间Te1为判定时间Tth以上的情况下(步骤208:是),控制电路36判定静态第一传感器分离值ΔC1s是否小于第二分离判定值Δth2(步骤209)。在静态第一传感器分离值ΔC1s为第二分离判定值Δth2以上的情况下(步骤209:否),即,利用者的手未朝向第二传感器电极32与第一传感器电极31分离的情况下,控制电路36再次执行步骤209。此外,在步骤209中,在遍及规定时间持续否定判定的情况下,优选控制电路36中断针对检测装置30的操作,并结束本处理。
与此相对,控制电路36在静态第一传感器分离值ΔC1s小于第二分离判定值Δth2的情况下(步骤209:是),判定为进行了针对第一传感器电极31的认证操作(步骤210),并结束本处理。
接下来,参照图7所示的流程图,对为了判定是否进行了针对第三传感器电极33的认证操作而由控制电路36执行的处理的流程进行说明。
如图7所示,控制电路36获取包含静态第一传感器值C1s、动态第一传感器值C1d、动态第一传感器分离值ΔC1d、静态第二传感器值C2s、动态第二传感器值C2d、动态第二传感器分离值ΔC2d、静态第三传感器值C3s、动态第三传感器值C3d以及静态第三传感器分离值ΔC3s的各种状态量(步骤301)。接着,控制电路36判定静态第三传感器值C3s是否为第一接近判定值Cth1以上(步骤302)。在静态第三传感器值C3s小于第一接近判定值Cth1的情况下(步骤302:否),控制电路36结束本处理。
另一方面,在静态第三传感器值C3s为第一接近判定值Cth1以上的情况下(步骤302:是),控制电路36运算比率R31、R32(步骤303)。接着,控制电路36判定是否比率R31为比率判定值Rth以上,并且比率R32为比率判定值Rth以上(步骤304),在比率R31、R32的至少一方小于比率判定值Rth的情况下(步骤304:否),结束本处理。另一方面,在比率R31为比率判定值Rth以上,并且比率R32为比率判定值Rth以上的情况下(步骤304:是),移至步骤305。
在步骤305中,控制电路36判定是否动态第一传感器值C1d小于第二接近判定值Cth2,并且动态第二传感器值C2d小于第二接近判定值Cth2。而且,控制电路36在动态第一传感器值C1d以及动态第二传感器值C2d的至少一方为第二接近判定值Cth2以上的情况下(步骤305:否),结束本处理。另一方面,在动态第一传感器值C1d小于第二接近判定值Cth2,并且动态第二传感器值C2d小于第二接近判定值Cth2的情况下(步骤305:是),移至步骤306。
在步骤306中,控制电路36判定是否动态第一传感器分离值ΔC1d为第一分离判定值Δth1以上,并且动态第二传感器分离值ΔC2d为第一分离判定值Δth1以上。而且,控制电路36在动态第一传感器分离值ΔC1d以及动态第二传感器分离值ΔC2d的至少一方小于第一分离判定值Δth1的情况下(步骤306:否),结束本处理。另一方面,在动态第一传感器分离值ΔC1d为第一分离判定值Δth1以上,并且动态第二传感器分离值ΔC2d为第一分离判定值Δth1以上的情况下(步骤306:是),控制电路36获取第二经过时间Te2(步骤307)。第二经过时间Te2是步骤306最初被判定为肯定后的经过时间。
而且,控制电路36判定第二经过时间Te2是否为判定时间Tth以上(步骤308)。在第二经过时间Te2小于判定时间Tth的情况下(步骤308:否),控制电路36移至步骤301。另一方面,在第二经过时间Te2为判定时间Tth以上的情况下(步骤308:是),控制电路36判定静态第三传感器分离值ΔC3s是否小于第二分离判定值Δth2(步骤309)。在静态第三传感器分离值ΔC3s为第二分离判定值Δth2以上的情况下(步骤309:否),控制电路36再次执行步骤309。此外,在步骤309中,在经过规定时间持续否定判定的情况下,优选控制电路36中断针对检测装置30的操作,并结束本处理。
与此相对,控制电路36在静态第三传感器分离值ΔC3s小于第二分离判定值Δth2的情况下(步骤309:是),判定为进行了针对第三传感器电极33的认证操作(步骤310),并结束本处理。
接下来,参照图8~图11,对使位于全闭位置的车门3进行打开动作的情况下的本实施方式的作用进行说明。此外,对于使位于全开位置的车门3进行关闭动作的情况而言,也起到同样的作用,所以省略其说明。
首先,参照图8,对在使位于全闭位置的车门3进行打开动作时,利用者对检测装置30进行操作的情况进行说明。例如如该图所示,若利用者进行操作,则第一静电电容C1增大,所以在时机t1,静态第一传感器值C1s成为第一接近判定值Cth1以上。
与此相对,第二静电电容C2以及第三静电电容C3保持在较小的值几乎未发生变化。因此,静态第二传感器值C2s以及静态第三传感器值C3s分别较小,比率R12、R13分别成为比率判定值Rth以上。另外,动态第二传感器值C2d以及动态第三传感器值C3d也分别较小,动态第二传感器值C2d以及动态第三传感器值C3d分别小于第二接近判定值Cth2。由于第二静电电容C2以及第三静电电容C3几乎未变化,所以动态第二传感器分离值ΔC2d以及动态第三传感器分离值ΔC3d成为零附近的值,动态第二传感器分离值ΔC2d以及动态第三传感器分离值ΔC3d成为第一分离判定值Δth1以上。进一步,由于在从时机t1经过判定时间Tth以上的时机t2以后,第一静电电容C1缓慢地减小,所以静态第一传感器分离值ΔC1s变为绝对值较大的负值,静态第一传感器分离值ΔC1s变得小于第二分离判定值Δth2。
由此,主判定以及全部的追加判定成立,而判定为进行了认证操作。之后,由于静态第二传感器值C2s以及静态第三传感器值C3s依次增大,所以判定为进行了第一操作,车门3进行打开动作。
另一方面,假定例如由于降雨而雨水等淋到窗玻璃5上,从而第一静电电容C1、第二静电电容C2以及第三静电电容C3如图9所示那样分别变化的情况。在该情况下,由于静态第二传感器值C2s增大而比率R12减小,小于比率判定值Rth。因此,第一追加判定不成立,而判定为不是认证操作,从而车门3不进行打开动作。
另外,假定例如由于降雨而雨水等淋到窗玻璃5上,从而第一静电电容C1、第二静电电容C2以及第三静电电容C3如图10所示那样分别变化的情况。在该情况下,例如在时机t3,动态第二传感器值C2d成为第二接近判定值Cth2以上,例如在时机t4,动态第三传感器分离值ΔC3d变得小于第一分离判定值Δth1。因此,第二追加判定不成立,而判定为不是认证操作,从而车门3不进行打开动作。
另外,假定例如由于降雨而雨水等淋到窗玻璃5上,从而第一静电电容C1、第二静电电容C2以及第三静电电容C3如图11所示那样发生变化的情况。在该情况下,由于第一静电电容C1急剧地反复增大或减小的变化,所以静态第一传感器分离值ΔC1s不会成为绝对值较大的负值,静态第一传感器分离值ΔC1s不会小于第二分离判定值Δth2。因此,第三追加判定不成立,而判定为不是认证操作,从而车门3不进行打开动作。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以及效果进行说明。
(1)检测装置30在判定为与第一操作或者第二操作一起进行了认证操作的情况下使车门3进行开闭动作。换言之,检测装置30即使判定为进行了第一操作或者第二操作,但无法判定为进行了认证操作的情况下,不使开闭体进行开闭动作。因此,检测装置30能够抑制由于利用者的操作的误检测而使车门3进行开闭动作。进一步,控制电路36基于进行认证传感器电极的静电电容与第一接近判定值Cth1的大小比较的主判定的结果、以及基于认证传感器电极的静电电容和其它传感器电极的静电电容的至少一方的追加判定的结果,来判定是否进行了认证操作,所以能够抑制认证操作的误检测。
(2)将主判定设为静态认证传感器值与第一接近判定值Cth1的大小比较,控制电路36在静态认证传感器值为第一接近判定值Cth1以上的情况下,判定为进行了认证操作。这里,由于有传感器电极的静电电容由于噪声等的影响而急剧地变化的情况,所以通过在主判定中使用对表示认证传感器电极的静电电容的信号实施低通滤波处理的静态认证传感器值,能够适当地抑制认证操作的误检测。
(3)将第一追加判定设为静态认证传感器值与静态其它传感器值的比率和比率判定值Rth的大小比较,控制电路36在比率为比率判定值Rth以上的情况下,判定为进行了认证操作。
如上述那样,例如在由于降雨而雨水等附着于车门3的情况下,其它传感器电极的静电电容也容易增大,所以比率容易变小。另一方面,作为利用者的认证操作,在手等检测对象接近认证传感器电极的状态下,其它传感器电极的静电电容难以增大,所以比率容易增大。因此,通过进行比率与比率判定值Rth的大小比较作为第一追加判定,能够适当地抑制认证操作的误检测。此外,例如在利用者倚靠在车门3上的情况下,由于不仅认证传感器电极的静电电容增大,其它传感器电极的静电电容也容易增大,所以同样地能够抑制误检测。另外,由于有传感器电极的静电电容由于噪声等的影响而急剧地变化的情况,所以通过在第一追加判定中使用对表示其它传感器电极的静电电容的信号实施低通滤波处理所得的静态其它传感器值,能够适当地抑制认证操作的误检测。
(4)将第二追加判定设为动态其它传感器值与第二接近判定值Cth2的大小比较以及动态其它传感器分离值与第一分离判定值Δth1的大小比较,控制电路36在动态其它传感器值小于第二接近判定值Cth2,并且动态其它传感器分离值为第一分离判定值Δth1以上的情况下,判定为进行了认证操作。如上述那样,例如在由于降雨而雨水等附着于开闭体的情况下,其它传感器电极的静电电容容易变化,所以通过进行动态其它传感器值与第二接近判定值Cth2的大小比较以及动态其它传感器分离值与第一分离判定值Δth1的大小比较来作为第二追加判定,能够适当地抑制认证操作的误检测。
另外,在雨水等附着于车门3的情况下,有传感器电极的静电电容急剧地变化的情况,所以若实施低通滤波处理,则有其静电电容变化被除去的可能。因此,通过在第二追加判定中使用未对表示其它传感器电极的静电电容的信号实施低通滤波处理的动态其它传感器值以及作为其变化量的动态其它传感器分离值,能够适当地抑制认证操作的误检测。
(5)将第三追加判定设为静态认证传感器分离值与第二分离判定值Δth2的大小比较,控制电路36当在静态认证传感器值成为第一接近判定值Cth1以上之后,静态认证传感器分离值小于第二分离判定值Δth2的情况下,判定为进行了认证操作。
例如在由于降雨而雨水等附着于车门3的情况下,认证传感器电极的静电电容随着雨水的移动而增减,所以有判定为检测对象接近认证传感器电极后分离的可能。在这里,由于认证传感器电极的伴随着雨水等的移动的静电电容变化容易表示出急剧的变化,所以通过实施低通滤波处理,而难以检测。另一方面,由于在利用者的操作中,认证传感器电极的静电电容变化缓慢,所以即使实施低通滤波处理,也能够进行检测。因此,通过进行对表示认证传感器电极的静电电容的信号实施低通滤波处理所得的静态认证传感器分离值与第二分离判定值Δth2的大小比较来作为第三追加判定,能够适当地抑制认证操作的误检测。
本实施方式能够以如下的方式变更并实施。本实施方式以及以下的变形例能够在技术上不矛盾的范围内相互组合并实施。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第三追加判定成立,并判定为进行了认证操作之后,判定是否进行了第一操作或者第二操作,但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在判定是否进行了第一操作或者第二操作的中途对第三追加判定进行判定。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判定时间Tth可以根据利用者的喜好适当地设定,另外也可以在主判定以及第一以及第二追加判定之间设定不同的判定时间。另外,也可以对主判定以及第一以及第二追加判定的至少一个,将判定时间Tth设为零,即不对判定是否遍及判定时间成立进行判定。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在第一追加判定中使用的比率判定值Rth在比率R12、R13、R31、R32间设为不同的值。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第二追加判定中,也可以使第二接近判定值Cth2的值在成为比较对象的每个传感器电极中不同。同样地,也可以使第一分离判定值Δth1的值在成为比较对象的每个传感器电极中不同。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检测装置30具备第一传感器电极31、第二传感器电极32以及第三传感器电极33,但并不限于此,只要具备以成为列的方式设置的至少2个传感器电极,则传感器电极的数量以及配置能够适当地变更。具体而言,例如检测装置30也可以为仅具有第一传感器电极31以及第二传感器电极32的结构。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除了主判定以外,还基于第一~第三追加判定的结果判定是否进行了认证操作,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除了主判定以外,还基于第一~第三追加判定的至少一个结果来判定是否进行了认证操作。换言之,也可以控制电路36不进行第一~第三追加判定中的任意一个或者两个而判定为进行了认证操作。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利用者的操作,也可以为在车门3为全闭状态的情况下,例如在将手遮在第一传感器电极31以及第二传感器电极32双方上之后,沿着第一方向D1滑动。此外,在该情况下,第一传感器电极31以及第二传感器电极32相当于认证传感器电极。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检测装置30的设置位置能够适当地变更,例如也可以设置于主体2。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车门3设为开闭体的一个例子,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使旋转门、后门、或者通过致动器的驱动进行开闭动作的窗玻璃5开闭。此外,在该情况下,第一传感器电极31、第二传感器电极32以及第三传感器电极33优选以在开闭体的开闭方向上排列的方式配置。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控制电路36可以构成为根据计算机程序(软件)动作的一个以上的处理器、执行各种处理中的至少一部分处理的专用的硬件(专用集成电路:ASIC)等一个以上的专用的硬件电路或者包含它们的组合的电路。处理器包含CPU、以及RAM和ROM等存储器,存储器储存有构成为使CPU执行处理的程序代码或者指令。存储器,即,存储介质包含通过通用或者专用的计算机能够访问的所有的可利用的介质。

Claims (11)

1.一种车辆用操作检测装置,具备:
多个传感器电极(31、32、33),以成为列的方式设置,静电电容随着检测对象的接近而增大;
控制部(42),通过致动器的控制,使车辆的开闭体进行开闭动作;以及
判定部(41),判定针对上述多个传感器电极(31、32、33)的操作,
上述多个传感器电极(31、32、33)中的1个以上的传感器电极是认证传感器电极,上述认证传感器电极以外的传感器电极是其它传感器电极,
在上述多个传感器电极(31、32、33)的排列方向,与上述开闭体的打开方向对应的方向是第一方向(D1),并且与上述开闭体的关闭方向对应的方向是第二方向(D2),
在上述多个传感器电极(31、32、33)中示出静电电容变化的传感器电极在上述第一方向(D1)上依次切换的情况下,上述判定部(41)判定为进行了第一操作,另一方面,在上述多个传感器电极(31、32、33)中示出静电电容变化的传感器电极在上述第二方向(D2)上依次切换的情况下,上述判定部(41)判定为进行了第二操作,
在上述认证传感器电极的静电电容以预先决定出的方式变化的情况下,上述判定部(41)判定为进行了认证操作,
在判定为进行了在上述第一操作以及上述第二操作中的一个操作和上述认证操作这两个操作的情况下,上述控制部(42)使上述开闭体向与该一个操作对应的方向动作,
上述判定部(41)基于主判定的结果和追加判定的结果,判定是否进行了上述认证操作,其中上述主判定是进行上述认证传感器电极的静电电容与预先设定的第一接近判定值(Cth1)的大小比较的判定,上述追加判定是基于上述认证传感器电极的静电电容和上述其它传感器电极的静电电容中的至少一方的判定,
上述主判定是进行对表示上述认证传感器电极的静电电容的信号实施低通滤波处理所得的静态认证传感器值与上述第一接近判定值(Cth1)的大小比较的判定,
上述追加判定是进行上述静态认证传感器值与对表示上述其它传感器电极的静电电容的信号实施低通滤波处理所得的静态其它传感器值的比率、和预先设定的比率判定值(Rth)的大小比较的判定,
在上述静态认证传感器值为上述第一接近判定值(Cth1)以上,并且上述比率为上述比率判定值(Rth)以上的情况下,上述判定部(41)判定为进行了上述认证操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操作检测装置,其中,
上述追加判定是进行未对表示上述其它传感器电极的静电电容的信号实施低通滤波处理的动态其它传感器值与预先设定的第二接近判定值(Cth2)的大小比较的判定,
在上述静态认证传感器值为上述第一接近判定值(Cth1)以上,并且上述动态其它传感器值小于上述第二接近判定值(Cth2)的情况下,上述判定部(41)判定为进行了上述认证操作。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操作检测装置,其中,
上述追加判定是进行动态其它传感器分离值与预先设定的第一分离判定值(Δth1)的大小比较的判定,其中上述动态其它传感器分离值是未对表示上述其它传感器电极的静电电容的信号实施低通滤波处理的动态其它传感器值的变化量,
在上述静态认证传感器值为上述第一接近判定值(Cth1)以上,并且上述动态其它传感器分离值为上述第一分离判定值(Δth1)以上的情况下,上述判定部(41)判定为进行了上述认证操作。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操作检测装置,其中,
上述追加判定是进行静态认证传感器分离值与预先设定的第二分离判定值(Δth2)的大小比较的判定,其中上述静态认证传感器分离值是上述静态认证传感器值的变化量,
在上述静态认证传感器值成为上述第一接近判定值(Cth1)以上之后,上述静态认证传感器分离值小于上述第二分离判定值(Δth2)的情况下,上述判定部(41)判定为进行了上述认证操作。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用操作检测装置,其中,
上述追加判定是进行静态认证传感器分离值与预先设定的第二分离判定值(Δth2)的大小比较的判定,其中上述静态认证传感器分离值是上述静态认证传感器值的变化量,
在上述静态认证传感器值成为上述第一接近判定值(Cth1)以上之后,上述静态认证传感器分离值小于上述第二分离判定值(Δth2)的情况下,上述判定部(41)判定为进行了上述认证操作。
6.一种车辆用操作检测装置,具备:
多个传感器电极(31、32、33),以成为列的方式设置,静电电容随着检测对象的接近而增大;
控制部(42),通过致动器的控制,使车辆的开闭体进行开闭动作;以及
判定部(41),判定针对上述多个传感器电极(31、32、33)的操作,
上述多个传感器电极(31、32、33)中的1个以上的传感器电极是认证传感器电极,上述认证传感器电极以外的传感器电极是其它传感器电极,
在上述多个传感器电极(31、32、33)的排列方向,与上述开闭体的打开方向对应的方向是第一方向(D1),并且与上述开闭体的关闭方向对应的方向是第二方向(D2),
在上述多个传感器电极(31、32、33)中示出静电电容变化的传感器电极在上述第一方向(D1)上依次切换的情况下,上述判定部(41)判定为进行了第一操作,另一方面,在上述多个传感器电极(31、32、33)中示出静电电容变化的传感器电极在上述第二方向(D2)上依次切换的情况下,上述判定部(41)判定为进行了第二操作,
在上述认证传感器电极的静电电容以预先决定出的方式变化的情况下,上述判定部(41)判定为进行了认证操作,
在判定为进行了在上述第一操作以及上述第二操作中的一个操作和上述认证操作这两个操作的情况下,上述控制部(42)使上述开闭体向与该一个操作对应的方向动作,
上述判定部(41)基于主判定的结果和追加判定的结果,判定是否进行了上述认证操作,其中上述主判定是进行上述认证传感器电极的静电电容与预先设定的第一接近判定值(Cth1)的大小比较的判定,上述追加判定是基于上述认证传感器电极的静电电容和上述其它传感器电极的静电电容中的至少一方的判定,
上述主判定是进行对表示上述认证传感器电极的静电电容的信号实施低通滤波处理所得的静态认证传感器值与上述第一接近判定值(Cth1)的大小比较的判定,
上述追加判定是进行未对表示上述其它传感器电极的静电电容的信号实施低通滤波处理的动态其它传感器值与预先设定的第二接近判定值(Cth2)的大小比较的判定,
在上述静态认证传感器值为上述第一接近判定值(Cth1)以上,并且上述动态其它传感器值小于上述第二接近判定值(Cth2)的情况下,上述判定部(41)判定为进行了上述认证操作。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用操作检测装置,其中,
上述追加判定是进行动态其它传感器分离值与预先设定的第一分离判定值(Δth1)的大小比较的判定,其中上述动态其它传感器分离值是未对表示上述其它传感器电极的静电电容的信号实施低通滤波处理的动态其它传感器值的变化量,
在上述静态认证传感器值为上述第一接近判定值(Cth1)以上,并且上述动态其它传感器分离值为上述第一分离判定值(Δth1)以上的情况下,上述判定部(41)判定为进行了上述认证操作。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车辆用操作检测装置,其中,
上述追加判定是进行静态认证传感器分离值与预先设定的第二分离判定值(Δth2)的大小比较的判定,其中上述静态认证传感器分离值是上述静态认证传感器值的变化量,
在上述静态认证传感器值成为上述第一接近判定值(Cth1)以上之后,上述静态认证传感器分离值小于上述第二分离判定值(Δth2)的情况下,上述判定部(41)判定为进行了上述认证操作。
9.一种车辆用操作检测装置,具备:
多个传感器电极(31、32、33),以成为列的方式设置,静电电容随着检测对象的接近而增大;
控制部(42),通过致动器的控制,使车辆的开闭体进行开闭动作;以及
判定部(41),判定针对上述多个传感器电极(31、32、33)的操作,
上述多个传感器电极(31、32、33)中的1个以上的传感器电极是认证传感器电极,上述认证传感器电极以外的传感器电极是其它传感器电极,
在上述多个传感器电极(31、32、33)的排列方向,与上述开闭体的打开方向对应的方向是第一方向(D1),并且与上述开闭体的关闭方向对应的方向是第二方向(D2),
在上述多个传感器电极(31、32、33)中示出静电电容变化的传感器电极在上述第一方向(D1)上依次切换的情况下,上述判定部(41)判定为进行了第一操作,另一方面,在上述多个传感器电极(31、32、33)中示出静电电容变化的传感器电极在上述第二方向(D2)上依次切换的情况下,上述判定部(41)判定为进行了第二操作,
在上述认证传感器电极的静电电容以预先决定出的方式变化的情况下,上述判定部(41)判定为进行了认证操作,
在判定为进行了在上述第一操作以及上述第二操作中的一个操作和上述认证操作这两个操作的情况下,上述控制部(42)使上述开闭体向与该一个操作对应的方向动作,
上述判定部(41)基于主判定的结果和追加判定的结果,判定是否进行了上述认证操作,其中上述主判定是进行上述认证传感器电极的静电电容与预先设定的第一接近判定值(Cth1)的大小比较的判定,上述追加判定是基于上述认证传感器电极的静电电容和上述其它传感器电极的静电电容中的至少一方的判定,
上述主判定是进行对表示上述认证传感器电极的静电电容的信号实施低通滤波处理所得的静态认证传感器值与上述第一接近判定值(Cth1)的大小比较的判定,
上述追加判定是进行动态其它传感器分离值与预先设定的第一分离判定值(Δth1)的大小比较的判定,其中上述动态其它传感器分离值是未对表示上述其它传感器电极的静电电容的信号实施低通滤波处理的动态其它传感器值的变化量,
在上述静态认证传感器值为上述第一接近判定值(Cth1)以上,并且上述动态其它传感器分离值为上述第一分离判定值(Δth1)以上的情况下,上述判定部(41)判定为进行了上述认证操作。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用操作检测装置,其中,
上述追加判定是进行静态认证传感器分离值与预先设定的第二分离判定值(Δth2)的大小比较的判定,其中上述静态认证传感器分离值是上述静态认证传感器值的变化量,
在上述静态认证传感器值成为上述第一接近判定值(Cth1)以上之后,上述静态认证传感器分离值小于上述第二分离判定值(Δth2)的情况下,上述判定部(41)判定为进行了上述认证操作。
11.一种车辆用操作检测装置,具备:
多个传感器电极(31、32、33),以成为列的方式设置,静电电容随着检测对象的接近而增大;
控制部(42),通过致动器的控制,使车辆的开闭体进行开闭动作;以及
判定部(41),判定针对上述多个传感器电极(31、32、33)的操作,
上述多个传感器电极(31、32、33)中的1个以上的传感器电极是认证传感器电极,上述认证传感器电极以外的传感器电极是其它传感器电极,
在上述多个传感器电极(31、32、33)的排列方向,与上述开闭体的打开方向对应的方向是第一方向(D1),并且与上述开闭体的关闭方向对应的方向是第二方向(D2),
在上述多个传感器电极(31、32、33)中示出静电电容变化的传感器电极在上述第一方向(D1)上依次切换的情况下,上述判定部(41)判定为进行了第一操作,另一方面,在上述多个传感器电极(31、32、33)中示出静电电容变化的传感器电极在上述第二方向(D2)上依次切换的情况下,上述判定部(41)判定为进行了第二操作,
在上述认证传感器电极的静电电容以预先决定出的方式变化的情况下,上述判定部(41)判定为进行了认证操作,
在判定为进行了在上述第一操作以及上述第二操作中的一个操作和上述认证操作这两个操作的情况下,上述控制部(42)使上述开闭体向与该一个操作对应的方向动作,
上述判定部(41)基于主判定的结果和追加判定的结果,判定是否进行了上述认证操作,其中上述主判定是进行上述认证传感器电极的静电电容与预先设定的第一接近判定值(Cth1)的大小比较的判定,上述追加判定是基于上述认证传感器电极的静电电容和上述其它传感器电极的静电电容中的至少一方的判定,
上述主判定是进行对表示上述认证传感器电极的静电电容的信号实施低通滤波处理所得的静态认证传感器值与上述第一接近判定值(Cth1)的大小比较的判定,
上述追加判定是进行静态认证传感器分离值与预先设定的第二分离判定值(Δth2)的大小比较的判定,其中上述静态认证传感器分离值是上述静态认证传感器值的变化量,
在上述静态认证传感器值成为上述第一接近判定值(Cth1)以上之后,上述静态认证传感器分离值小于上述第二分离判定值(Δth2)的情况下,上述判定部(41)判定为进行了上述认证操作。
CN202010731074.8A 2019-07-31 2020-07-27 车辆用操作检测装置 Active CN11230243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40752 2019-07-31
JP2019140752A JP7019635B2 (ja) 2019-07-31 2019-07-31 車両用操作検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02438A CN112302438A (zh) 2021-02-02
CN112302438B true CN112302438B (zh) 2022-03-25

Family

ID=744831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731074.8A Active CN112302438B (zh) 2019-07-31 2020-07-27 车辆用操作检测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7019635B2 (zh)
CN (1) CN112302438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995432B1 (fr) 2012-09-10 2015-08-21 Continental Automotive France Procede d'ouverture/fermeture d'ouvrant en acces main libre securise par detection de mouvement de membre inferieur d'utilisateur
DE102013110506A1 (de) * 2013-07-03 2015-01-08 Huf Hülsbeck & Fürst Gmbh & Co. Kg Erfassungsverfahren für Betätigungsgesten
US9475369B2 (en) * 2013-07-17 2016-10-25 Aisin Seiki Kabushiki Kaisha Vehicle door opening and clos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JP2015130122A (ja) 2014-01-08 2015-07-16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静電容量式操作装置
JP6711009B2 (ja) * 2016-02-24 2020-06-17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操作検出装置
JP6572161B2 (ja) 2016-03-22 2019-09-04 株式会社ミツバ 操作検知装置
US9953476B2 (en) * 2016-07-07 2018-04-24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Capacitive vehicle entry control
JP6560276B2 (ja) * 2017-02-21 2019-08-14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操作検出装置
JP6876815B2 (ja) 2017-09-29 2021-05-26 アルプスアルパイン株式会社 操作入力装置及びドアハンドル
JP7043779B2 (ja) 2017-10-11 2022-03-30 株式会社アイシン 車両用操作検出装置
JP7051452B2 (ja) * 2018-01-12 2022-04-11 株式会社アイシン 車両用操作検出装置
JP6979376B2 (ja) 2018-02-28 2021-12-15 株式会社アイシン 車両用操作検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1025205A (ja) 2021-02-22
CN112302438A (zh) 2021-02-02
JP7019635B2 (ja) 2022-02-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450789B2 (en) Vehicle operation detecting device
US9065447B2 (en) Proximity switch assembly and method having adaptive time delay
US10107025B2 (en) Vehicular operation detecting apparatus
US8981602B2 (en) Proximity switch assembly having non-switch contact and method
US10038443B2 (en) Directional proximity switch assembly
US20160344386A1 (en) Proximity sensor assembly having interleaved electrode configuration
CN112302438B (zh) 车辆用操作检测装置
JP2008030646A (ja) タッチパネル装置
US11028634B2 (en) Manipulation detecting device for vehicle
JP6905887B2 (ja) 車両用操作検出装置及びスライドドア装置
CN112302439B (zh) 车辆用操作检测装置
US11959326B2 (en) Vehicle operation detection device and vehicle operation detection method
JP2009161967A (ja) 車両開閉体の駆動制御装置
JP6828534B2 (ja) 車両用操作検出装置
CN112305335A (zh) 车辆用操作检测装置
US10461746B2 (en) Proximity switch assembly and method therefor
KR100598779B1 (ko) 전자식 도어 체커 시스템
CN112298099B (zh) 车辆用操作检测装置、以及开闭体控制装置
US20230063651A1 (en) Operation device
WO2018159425A1 (ja) 入力装置
JP2022103510A (ja) 車両
CN113535009A (zh) 触摸检测装置
CN112304343A (zh) 车辆用操作检测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Aichi

Applicant after: AISIN Co.,Ltd.

Applicant after: Honda Technology & Research Industrial Corporation

Address before: Aichi

Applicant before: AISIN SEIKI Kabushiki Kaisha

Applicant before: Honda Technology & Research Industrial Corpor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