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302227A - 一种带有拉结支架的空心叠合板 - Google Patents

一种带有拉结支架的空心叠合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302227A
CN112302227A CN202011415014.1A CN202011415014A CN112302227A CN 112302227 A CN112302227 A CN 112302227A CN 202011415014 A CN202011415014 A CN 202011415014A CN 112302227 A CN112302227 A CN 11230222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fabricated
equal
drawknot
bottom plate
steel bar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41501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焱
丁艳涛
吴建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11415014.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302227A/zh
Publication of CN1123022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0222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5/00Floors; Floor construction with regard to insulation; Connectio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E04B5/16Load-carrying floor structures wholly or partly cast or similarly formed in situ
    • E04B5/17Floor structures partly formed in situ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Of Tubular Articles Or Embedded Moulded Art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有拉结支架的空心叠合板及其制作方法,属于一般建筑物构造领域。该叠合板包括底部预制件(1)与上部叠合层(2),预制件为长条形,预制件的底板(3)中双向配置底板钢筋(4),在每条预制件的上部布置3行或3行以上、5列或5列以上的填充体(5),在至少两道纵向实心肋中预埋拉结支架(8),将2条或2条以上的预制件并联在一起,相邻预制件之间的底板钢筋在拼缝区(11)互相搭接,叠合板的上部钢筋(13)安放在拉结支架的上面,浇筑混凝土形成叠合板。本发明的叠合板自重轻、适用跨度大、便于运输与安装,本发明具有很好的经济性和适用性,对建筑技术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Description

一种带有拉结支架的空心叠合板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空心楼盖结构,尤其是一种带有拉结支架的空心叠合板及其制作方法,属于一般建筑物构造领域。
(二)背景技术
装配式建筑有着工厂化生产程度高、施工速度快、综合成本低的特点,该种结构形式目前正获得国家大力推广。
对于跨度在5m以下的装配式楼盖,普通的叠合板就可以解决;但是在跨度5m以上,尤其是跨度超过7m的楼盖,若采用普通的实心楼盖则结构的自重大、抗震性能差,且综合经济指标较低。对于楼盖结构而言,无论现浇还是叠合结构,空心化就是解决大跨度问题的一种技术手段。
2004年前,传统叠合楼盖最大跨度不超过6m,后来徐有邻、王晓峰等提出“预应力双向叠合楼盖”(CN2642887Y)。之后,高连玉、吴顺红等提出“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CN2706530)、“蜂窝孔式肋架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叠合板”(CN102995805A)和“一种箱式预应力混凝土轻型叠合板”(CN203603332U)。但以上技术分别存在:其分别存在预制件宽度小、自重大或者相邻预制件之间连接性能差、仅适用于单向板等缺陷。
2017年,本人分别提出“一种宽幅空心叠合板”(CN107254930A)和“一种预应力空心叠合板”(CN107313539A)的技术,克服了预制件宽度小、自重大和不太适用于双向板的缺陷。但是在数十次的构件验证试验中,本人发现CN107254930A和CN107313539A存在新的问题:1、与传统叠合板预制件顶部同叠合层全截面接触不同,空心叠合板中预制与现浇的混凝土仅在填充体间的实心肋接触,接触面积小,若新旧混凝土间的粘结力不足,试验时构件会在水平方向沿接触面产生劈裂裂缝,导致构件的承载能力下降;若采用传统叠合板中将预制件表面拉毛的处理方式,一是由于填充体的影响拉毛不好操作,二是即使能够拉毛但抗劈裂效果有限。2、由于空心板叠合板比传统叠合板跨度更大,即便预制件相对更厚,但由于实心肋占总面积的比例很小,预制件在吊装的运输时刚度偏弱。3、预制件中填充体的强度很低,多块预制件层叠运输时,填充体容易损坏。
这种情况下,开发一种克服上述缺陷的叠合板技术,已成为当前装配式叠合楼盖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三)发明内容
在现有装配式叠合楼盖技术中,存在:1、预制件跨度小、自重大、刚度小;2、预制构件宽度小;3、相邻预制件之间连接性能差,不适用于双向板;4、空心预制件与叠合层新旧混凝土结合性能差、填充体容易损坏等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有拉结支架的空心叠合板。
为实现上述目的,在现有技术和数十次构件实验的基础上,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有拉结支架的空心叠合板,该叠合板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包括底部的预制件与上部的叠合层,预制件为长条形,每条预制件的宽度≥1800mm且≤3500mm,长度≥5000mm且≤10000mm,预制件的底板混凝土厚度≥40mm且≤65mm,底板中双向配置底板钢筋,在每条预制件的上部布置3行或3行以上、5列或5列以上的轻质材料的填充体,预制件内相邻填充体之间或填充体边缘是混凝土纵向实心肋或横向实心肋,在至少两道纵向实心肋中预埋由金属制成的拉结支架,每道拉结支架由一根水平杆和多片人字形支腿构成,水平杆顶部超过填充体顶部的高度,用焊接或绑扎方式将水平杆与支腿顶部连接在一起,支腿下部锚固在预制件的混凝土中,将2条或2条以上的预制件并联在一起,相邻预制件之间的底板钢筋在拼缝区互相搭接,预制件除拼缝区之外的底板钢筋的伸出段都锚入周圈的梁或墙支座中,叠合板的上部钢筋安放在拉结支架上面,绑扎上部钢筋,浇筑叠合层混凝土,叠合层混凝土最小厚度≥40mm且≤100mm,形成叠合板。每条预制件的宽度≥1800mm且≤3500mm,可以减少楼板中预制件的数量,降低拼缝区费用在总造价中所占的比例。预制件长度≥5000mm且≤10000mm,使得叠合板能适用于大跨度且满足正常运输要求。在每条预制件的上部布置3行或3行以上、5列或5列以上的轻质材料的填充体,每条预制件内相邻填充体之间或边缘的纵向实心肋和横向实心肋,既能提高预制件的空心率,又能保证有足够的实心肋参与结构受力。填充体可以预先安置在预制件上,也可以等预制件混凝土成型硬化后再嵌入。本人在构件实验中发现,越靠近拼缝区,预制件与叠合层之间越容易出现水平劈裂裂缝,因此拼缝区附近的实心肋属于薄弱部位,应采取专门措施加强拉结;在预制件靠至少两道纵向实心肋中预埋由金属制成的拉结支架,每道拉结支架由一根水平杆和多片人字形支腿构成,支腿下部锚固在预制件中,上部锚固在后浇叠合层中,支腿的主要作用是加强新旧混凝土的拉结防止劈裂裂缝的产生;人字形支腿下部混凝土硬化后,人字形构造具有三角形的稳定性,伸出预制件的支腿与水平杆结合后形成一种空间桁架结构,既增强了预制件的刚度,又在水平杆上形成线状分部的多处吊点,便于预制件的吊装和运输;多个三角形支腿让水平杆能承受较大的竖向力,实现多片预制件的层叠运输,水平杆顶部超过填充体顶部的高度,当填充体预先埋设时,无需采用专门技术措施就能对脆弱的填充体提供保护。在现场施工中,将2条或2条以上的预制件并联在一起,将叠合板上部钢筋安放在拉结支架上面再绑扎,拉结支架又起着钢筋马镫或架立筋的作用,可以节省相关的材料费和制作费。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预制件的部分横向实心肋中预埋拉结支架。在预制件横向实心肋中预埋拉结支架,其拉结效果虽不如纵向实心肋,但当预制件宽度超过2500mm时,对填充体的保护作用以及实现多片预制件的层叠运输的效果还是比较显著。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预制件的部分纵向实心肋或横向实心肋中预埋拉结钢筋棍,拉结钢筋棍在预制件混凝土中的埋设深度和外露长度都≥30mm。本发明要解决的核心技术问题是空心预制件与叠合层混凝土因拉结力不足而产生的劈裂现象,在实心肋中预埋拉结支架能解决这一问题,但是拉结支架的成本相对较高安装也稍显复杂,当配置一部分拉结支架且顺带解决预制件的吊装、运输以及填充体的保护问题后,为了进一步提高抗劈裂能力,预埋拉结钢筋棍防止水平剪切破坏就是一个便宜、简单、高效的技术方案,钢筋棍仅起一个销栓作用,故无论预埋还是外露都不必太长只要≥30mm就可以了。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叠合板为双向板时,相邻预制件拼缝区的后浇带宽度≥100mm且≤250mm,在拼缝区内,相邻预制件之间的底板钢筋向上弯起,在底板钢筋弯折处设置2根压筋以加强锚固。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预制件的全部或部分纵向底板钢筋为高强预应力筋。采用预应力筋后,既能减少钢筋用量降低预制件的造价,还能提高叠合板正常使用过程中的抗裂能力,使得结构的耐久性更好。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预制件成型过程中其上预留与填充体大小、形状相吻合的槽口,预制件成型后,将填充体嵌入槽口中。采用填充体后嵌入的技术方案,可以避免出现预制件在制作、运输和吊装中发生填充体破损的现象,在现场施工中,叠合板中需要预埋的管线、灯头等可以安装在填充体下部混凝土最薄的区域,减少混凝土切割、开洞的工作量;当管线等与填充体位置发生冲突时,在易切割钻孔的填充体上进行相应处理,可以方便管线施工。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填充体预先安放时,其主材为聚苯泡沫或硬质塑料,填充体的上下表面周圈有倒角,填充体的中部有一个竖向漏浆孔,漏浆孔的上端为上大下小的漏斗形,下端为上小下大的倒漏斗形。填充体的上下表面周圈倒角,一方面消除应力集中、不出现厚度突变的现象;另一方面在填充体上部的混凝土为一个拱形盖,可以大大增强楼面承受集中荷载的能力,填充体下部的切角或倒角可以方便混凝土的浇筑。在填充体中部开一个竖向漏浆孔,漏浆孔的上漏斗大大加快混凝土流入漏浆孔的速度;而下漏斗则可以保证混凝土中的粗骨料能迅速且无障碍地流到填充体的下部,保证混凝土浇筑密实。
本发明一种带有拉结支架的空心叠合板的制作方法是:该叠合板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包括底部的预制件与上部的叠合层,预制件为长条形,每条预制件的宽度≥1800mm且≤3500mm,长度≥5000mm且≤10000mm,预制件的底板混凝土厚度≥40mm且≤65mm,底板中双向配置底板钢筋,在每条预制件的上部布置3行或3行以上、5列或5列以上的轻质材料的填充体,预制件内相邻填充体之间或填充体边缘是混凝土纵向实心肋或横向实心肋,在至少两道纵向实心肋中预埋由金属制成的拉结支架,每道拉结支架由一根水平杆和多片人字形支腿构成,水平杆顶部超过填充体顶部的高度,用焊接或绑扎方式将水平杆与支腿顶部连接在一起,支腿下部锚固在预制件的混凝土中,将2条或2条以上的预制件并联在一起,相邻预制件之间的底板钢筋在拼缝区互相搭接,预制件除拼缝区之外的底板钢筋的伸出段都锚入周圈的梁或墙支座中,叠合板的上部钢筋安放在拉结支架上面,绑扎上部钢筋,浇筑叠合层混凝土,叠合层混凝土最小厚度≥40mm且≤100mm,形成叠合板。
本发明一种带有拉结支架的空心叠合板的制作方法特征在于在预制件的部分横向实心肋中预埋拉结支架,在预制件的部分纵向实心肋或横向实心肋中预埋拉结钢筋棍,拉结钢筋棍在预制件混凝土中的埋设深度和外露长度都≥30mm。
本发明一种带有拉结支架的空心叠合板的制作方法特征在于叠合板为双向板时,相邻预制件拼缝区的后浇带宽度≥100mm且≤250mm,在拼缝区内,相邻预制件之间的底板钢筋向上弯起,在底板钢筋弯折处设置2根压筋以加强锚固。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首先克服了传统实心叠合板适用跨度小、预制件自重大的缺点,与CN107254930A和CN107313539A等现有技术相比,效果也十分明显:1、拉结支架解决了解决了空心叠合板预制件与叠合层之间越容易出现水平劈裂裂缝的问题;2、拉结支架增大了预制件的刚度方便构件的运输;3、在拉结支架水平杆上形成线状分部的多处吊点,便于预制件的吊装;4、拉结支架的存在增大了对填充体的保护力度;5、拉结支架能作为后期施工上部钢筋的架立筋,可节省相关的人力物力。
本发明的一种带有拉结支架的空心叠合板中预制构件的自重轻、预制与叠合层混凝土结合性好,适用跨度大、可适用于双向板、便于运输与安装。本发明具有很好的经济性和适用性,对建筑技术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四)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叠合板的平面图
图2是本发明叠合板竖向剖面构造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叠合板中单条预制件的平面图
图4是图3中预制件的A-A剖面图
图5是本发明叠合板中拉结支架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叠合板拼缝区局部大样图
图7是预制件中填充体后嵌入示意图
图8是填充体竖向剖面构造示意图
图9是填充体俯视图
图中:1.预制件,2.叠合层,3.底板,4.底板钢筋,5.填充体,6.纵向实心肋,7.横向实心肋,8.拉结支架,9.一根水平杆,10.支腿,11.拼缝区,12.支座,13.上部钢筋,14.拉结钢筋棍,15.压筋,16.预应力筋,17.槽口,18.漏浆孔。
(五)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是按照以下方式实现:
在图1-图7所示实施例中,一种带有拉结支架的空心叠合板,该叠合板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包括底部的预制件(1)与上部的叠合层(2),预制件为长条形,每条预制件的宽度≥1800mm且≤3500mm,长度≥5000mm且≤10000mm,预制件的底板(3)混凝土厚度≥40mm且≤65mm,底板中双向配置底板钢筋(4),在每条预制件的上部布置3行或3行以上、5列或5列以上的轻质材料的填充体(5),预制件内相邻填充体之间或填充体边缘是混凝土纵向实心肋(6)或横向实心肋(7),在至少两道纵向实心肋中预埋由金属制成的拉结支架(8),每道拉结支架由一根水平杆(9)和多片人字形支腿(10)构成,水平杆顶部超过填充体顶部的高度,用焊接或绑扎方式将水平杆与支腿顶部连接在一起,支腿下部锚固在预制件的混凝土中,将2条或2条以上的预制件并联在一起,相邻预制件之间的底板钢筋在拼缝区(11)互相搭接,预制件除拼缝区之外的底板钢筋的伸出段都锚入周圈的梁或墙支座(12)中,叠合板的上部钢筋(13)安放在拉结支架上面,绑扎上部钢筋,浇筑叠合层混凝土,叠合层混凝土最小厚度≥40mm且≤100mm,形成叠合板。
在图1、图3-图7所示实施例中,在预制件(1)的部分横向实心肋(7)中预埋拉结支架(8)。
在图3、图4所示实施例中,在预制件(1)的部分纵向实心肋(6)或横向实心肋(7)中预埋拉结钢筋棍(14),拉结钢筋棍在预制件混凝土中的埋设深度和外露长度都≥30mm。
在图1、图6所示实施例中,叠合板为双向板时,相邻预制件(1)拼缝区(11)的后浇带宽度≥100mm且≤250mm,在拼缝区内,相邻预制件之间的底板钢筋(4)向上弯起,在底板钢筋弯折处设置2根压筋(15)以加强锚固。
在图3、图4所示实施例中,预制件(1)的全部或部分纵向底板钢筋(4)为高强预应力筋(16)。
在图1-图4、图7所示实施例中,在预制件(1)成型过程中其上预留与填充体(5)大小、形状相吻合的槽口(17),预制件成型后,将填充体嵌入槽口中。
在图8、图9所示实施例中,填充体(5)预先安放时,其主材为聚苯泡沫或硬质塑料,填充体的上下表面周圈有倒角,填充体的中部有一个竖向漏浆孔(18),漏浆孔的上端为上大下小的漏斗形,下端为上小下大的倒漏斗形。
在图1-图7所示实施例中,一种带有拉结支架的空心叠合板的制作方法是:该叠合板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包括底部的预制件(1)与上部的叠合层(2),预制件为长条形,每条预制件的宽度≥1800mm且≤3500mm,长度≥5000mm且≤10000mm,预制件的底板(3)混凝土厚度≥40mm且≤65mm,底板中双向配置底板钢筋(4),在每条预制件的上部布置3行或3行以上、5列或5列以上的轻质材料的填充体(5),预制件内相邻填充体之间或填充体边缘是混凝土纵向实心肋(6)或横向实心肋(7),在至少两道纵向实心肋中预埋由金属制成的拉结支架(8),每道拉结支架由一根水平杆(9)和多片人字形支腿(10)构成,水平杆顶部超过填充体顶部的高度,用焊接或绑扎方式将水平杆与支腿顶部连接在一起,支腿下部锚固在预制件的混凝土中,将2条或2条以上的预制件并联在一起,相邻预制件之间的底板钢筋在拼缝区(11)互相搭接,预制件除拼缝区之外的底板钢筋的伸出段都锚入周圈的梁或墙支座(12)中,叠合板的上部钢筋(13)安放在拉结支架上面,绑扎上部钢筋,浇筑叠合层混凝土,叠合层混凝土最小厚度≥40mm且≤100mm,形成叠合板。
在图1、图3-图7所示实施例中,一种带有拉结支架的空心叠合板的制作方法是:在预制件(1)的部分横向实心肋(7)中预埋拉结支架(8),在预制件的部分纵向实心肋或横向实心肋中预埋拉结钢筋棍(14),拉结钢筋棍在预制件混凝土中的埋设深度和外露长度都≥30mm。
在图1、图6所示实施例中,一种带有拉结支架的空心叠合板的制作方法是:叠合板为双向板时,相邻预制件(1)拼缝区(11)的后浇带宽度≥100mm且≤250mm,在拼缝区内,相邻预制件之间的底板钢筋(4)向上弯起,在底板钢筋弯折处设置2根压筋(15)以加强锚固。

Claims (10)

1.一种带有拉结支架的空心叠合板,该叠合板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包括底部的预制件(1)与上部的叠合层(2),其特征在于预制件为长条形,每条预制件的宽度≥1800mm且≤3500mm,长度≥5000mm且≤10000mm,预制件的底板(3)混凝土厚度≥40mm且≤65mm,底板中双向配置底板钢筋(4),在每条预制件的上部布置3行或3行以上、5列或5列以上的轻质材料的填充体(5),预制件内相邻填充体之间或填充体边缘是混凝土纵向实心肋(6)或横向实心肋(7),在至少两道纵向实心肋中预埋由金属制成的拉结支架(8),每道拉结支架由一根水平杆(9)和多片人字形支腿(10)构成,水平杆顶部超过填充体顶部的高度,用焊接或绑扎方式将水平杆与支腿顶部连接在一起,支腿下部锚固在预制件的混凝土中,将2条或2条以上的预制件并联在一起,相邻预制件之间的底板钢筋在拼缝区(11)互相搭接,预制件除拼缝区之外的底板钢筋的伸出段都锚入周圈的梁或墙支座(12)中,叠合板的上部钢筋(13)安放在拉结支架上面,绑扎上部钢筋,浇筑叠合层混凝土,叠合层混凝土最小厚度≥40mm且≤100mm,形成叠合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拉结支架的空心叠合板,其特征在于在预制件(1)的部分横向实心肋(7)中预埋拉结支架(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拉结支架的空心叠合板,其特征在于在预制件(1)的部分纵向实心肋(6)或横向实心肋(7)中预埋拉结钢筋棍(14),拉结钢筋棍在预制件混凝土中的埋设深度和外露长度都≥3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拉结支架的空心叠合板,其特征在于叠合板为双向板时,相邻预制件(1)拼缝区(11)的后浇带宽度≥100mm且≤250mm,在拼缝区内,相邻预制件之间的底板钢筋(4)向上弯起,在底板钢筋弯折处设置2根压筋(15)以加强锚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拉结支架的空心叠合板,其特征在于预制件(1)的全部或部分纵向底板钢筋(4)为高强预应力筋(16)。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拉结支架的空心叠合板,其特征在于在预制件(1)成型过程中其上预留与填充体(5)大小、形状相吻合的槽口(17),预制件成型后,将填充体嵌入槽口中。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拉结支架的空心叠合板,其特征在于填充体(5)预先安放时,其主材为聚苯泡沫或硬质塑料,填充体的上下表面周圈有倒角,填充体的中部有一个竖向漏浆孔(18),漏浆孔的上端为上大下小的漏斗形,下端为上小下大的倒漏斗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拉结支架的空心叠合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叠合板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包括底部的预制件(1)与上部的叠合层(2),预制件为长条形,每条预制件的宽度≥1800mm且≤3500mm,长度≥5000mm且≤10000mm,预制件的底板(3)混凝土厚度≥40mm且≤65mm,底板中双向配置底板钢筋(4),在每条预制件的上部布置3行或3行以上、5列或5列以上的轻质材料的填充体(5),预制件内相邻填充体之间或填充体边缘是混凝土纵向实心肋(6)或横向实心肋(7),在至少两道纵向实心肋中预埋由金属制成的拉结支架(8),每道拉结支架由一根水平杆(9)和多片人字形支腿(10)构成,水平杆顶部超过填充体顶部的高度,用焊接或绑扎方式将水平杆与支腿顶部连接在一起,支腿下部锚固在预制件的混凝土中,将2条或2条以上的预制件并联在一起,相邻预制件之间的底板钢筋在拼缝区(11)互相搭接,预制件除拼缝区之外的底板钢筋的伸出段都锚入周圈的梁或墙支座(12)中,叠合板的上部钢筋(13)安放在拉结支架上面,绑扎上部钢筋,浇筑叠合层混凝土,叠合层混凝土最小厚度≥40mm且≤100mm,形成叠合板。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拉结支架的空心叠合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预制件(1)的部分横向实心肋(7)中预埋拉结支架(8),在预制件的部分纵向实心肋或横向实心肋中预埋拉结钢筋棍(14),拉结钢筋棍在预制件混凝土中的埋设深度和外露长度都≥30mm。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拉结支架的空心叠合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叠合板为双向板时,相邻预制件(1)拼缝区(11)的后浇带宽度≥100mm且≤250mm,在拼缝区内,相邻预制件之间的底板钢筋(4)向上弯起,在底板钢筋弯折处设置2根压筋(15)以加强锚固。
CN202011415014.1A 2020-12-07 2020-12-07 一种带有拉结支架的空心叠合板 Pending CN11230222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415014.1A CN112302227A (zh) 2020-12-07 2020-12-07 一种带有拉结支架的空心叠合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415014.1A CN112302227A (zh) 2020-12-07 2020-12-07 一种带有拉结支架的空心叠合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02227A true CN112302227A (zh) 2021-02-02

Family

ID=744873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415014.1A Pending CN112302227A (zh) 2020-12-07 2020-12-07 一种带有拉结支架的空心叠合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302227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313539B (zh) 一种预应力空心叠合板
CN210975404U (zh) 复合装配式路面板
CN108222347A (zh) 一种带平面桁架临时支撑的装配式大模块焊接叠合梁板
CN105064198A (zh) 半预制装配式波形钢腹板组合箱梁及其制备方法
CN218970388U (zh) 一种轻薄叠合楼板与成型钢筋桁架组合结构
CN110644662A (zh) 一种基于受力的预制无梁楼盖叠合板及其拆分方法
CN111877622B (zh) 一种全装配式混凝土楼盖板缝蝶型连接节点
CN112878563A (zh) 一种带有钢筋桁架的空心叠合板
CN111980263A (zh) 一种预制复合底板混凝土叠合板混合式连接结构及施工方法
CN214144326U (zh) 一种带有拉结支架的空心叠合板
CN110905112A (zh) 一种预制型钢混凝土叠合板及施工工艺
CN112302227A (zh) 一种带有拉结支架的空心叠合板
CN215167014U (zh) 一种带有钢筋桁架的空心叠合板
CN212533705U (zh) 预制混凝土桥面板湿接缝连接结构
CN107254930B (zh) 一种宽幅空心叠合板
CN114215249A (zh) 一种分离式接缝连接的带抗剪槽键uhpc-nc叠合板及其施工方法
CN102003005A (zh) 一种钢筋混凝土叠合空心楼盖
CN111705987A (zh) 一种大跨度预制带肋预应力空心双向叠合板
CN112411366A (zh) 预制混凝土桥面板湿接缝连接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11058562A (zh) 一种叠合楼板结构及其施工工艺
CN218149157U (zh) 一种预应力混凝土钢管桁架叠合板
CN219451218U (zh) 预制混凝土楼面叠合板
CN219863582U (zh) 装配式自承力预应力叠承板
CN214144322U (zh) 一种填充体后嵌式的空心预制件
CN219491436U (zh) 装配式楼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