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293605A - 具有促进鱼类的消化、免疫活性以及生长效果的ep膨化发酵配合饲料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具有促进鱼类的消化、免疫活性以及生长效果的ep膨化发酵配合饲料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293605A
CN112293605A CN201911120054.0A CN201911120054A CN112293605A CN 112293605 A CN112293605 A CN 112293605A CN 201911120054 A CN201911120054 A CN 201911120054A CN 112293605 A CN112293605 A CN 11229360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eed
lactobacillus
expanded
fish
compound fe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12005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相钟
李慧譞
李承协
金米姬
秋金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aders Bio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aders Bi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aders Bio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Leaders Bio Technolog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22936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9360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KFODDER
    • A23K50/00Feeding-stuff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nimals
    • A23K50/80Feeding-stuff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nimals for aquatic animals, e.g. fish, crustaceans or mollusc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KFODDER
    • A23K10/00Animal feeding-stuffs
    • A23K10/10Animal feeding-stuffs obtained by microbiological or biochemical processes
    • A23K10/12Animal feeding-stuffs obtained by microbiological or biochemical processes by fermentation of natural products, e.g. of vegetable material, animal waste material or biomas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KFODDER
    • A23K40/00Shaping or working-up of animal feeding-stuff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Zoology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Birds (AREA)
  • Insects & Arthropod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arine Sciences & Fisherie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Physiology (AREA)
  • Feed For Specific Animals (AREA)
  • Fodder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具有促进鱼类的消化、免疫活性以及生长效果的EP膨化发酵配合饲料及其制造方法。上述制造方法,包括:第一步骤,混合包含乳杆菌属菌株一种以上的有效微生物培养液和低聚糖来制造混合液;第二步骤,在所述混合液加入一般的鱼类用EP膨化饲料进行搅拌以吸附所述混合液,从而制造吸附物;以及第三步骤,在密封状态下,在25至32℃下使所述吸附物后熟发酵24至48小时,从而制造EP膨化发酵配合饲料。根据本发明,提供通过改善现有EP膨化饲料的缺点,从而蛋白质含量、消化率以及免疫力被提高的具有促进鱼类的消化、免疫活性以及生长效果的EP膨化发酵配合饲料及其制造方法。

Description

具有促进鱼类的消化、免疫活性以及生长效果的EP膨化发酵 配合饲料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促进鱼类的消化、免疫活性以及生长效果的EP膨化发酵配合饲料及其制造方法,更加详细而言,涉及通过在现有EP膨化饲料中吸附包含乳杆菌属菌株的有效微生物进行发酵的方法,从而提高蛋白质含量、消化率以及免疫力的具有促进鱼类的消化、免疫活性以及生长效果的EP膨化发酵配合饲料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在养殖场的鱼类水产养殖中,作为用于养殖鱼类的饲料,被分为生物饲料(MP)、湿饲料(MR:Moisture Pellet)、压缩干饲料(EP:Extruded Pellet)、半湿饲料(SEP:SoftExtruded Pellet)、EP膨化饲料。
在养殖现场,生物饲料是指生物饲料和MP饲料的合称,配合饲料包括压缩干饲料(EP)、半湿饲料(SEP)、EP膨化饲料(浮在水面上的饲料)。配合饲料具有在给饵时流失量少且能够保护育苗,供应饲料时的稳定性和水质保护效果高的特点。
其中,EP膨化饲料具有浮在水面12小时左右且饲料不会被泡开的优点,因此,具有渔民们在配合饲料时多使用EP膨化饲料的趋势。
然而,所述EP膨化饲料在制造饲料时产生高温度导致营养被破坏,具有饲料效率性以及消化能力低的问题,因此,在现有的偏口鱼养殖场中回避所述EP膨化饲料的使用。
生物饲料是粉碎生肉进行颗粒化的饲料,虽然饲料效率性或者消化能力等方面高,然而在给饵时,30%左右的饲料被泡在水里,由此具有水质环境会恶化2至5倍,而且在使用时因未检查食品安全性等而疾病发生率高的问题。尤其,该类疾病的主要原因是基于病原菌细菌、病菌以及寄生虫等的感染,最近针对生物饲料的使用,从2022年开始有义务禁止使用生物饲料。
为此,作为能够代替生物饲料的EP配合饲料,开发出包含抗生素的EP配合饲料,然而,现有的EP配合饲料因无节制地乱用抗生素以及过多地喂食饲料,导致抗生素堆积在鱼类体内而引起如下问题:威胁人类身体健康、抗生素耐性菌株的扩散、在出口活鱼体内检查出抗生素而影响出口等。
为此,虽然对含天然生药材等来代替抗生素的EP配合饲料进行了多种研究,然而,由于利用昂贵的天然生药材导致EP配合饲料的成本变高,而且,实用性受限,尤其,现有的EP配合饲料其蛋白质含量低且消化率低,因此作为生物饲料的代替品依旧存在局限性。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大韩民国授权专利第10-1423293号“调整蛋白质原料的生物饲料代替用牙鲆高效率EP饲料组合物”
专利文献2:大韩民国授权专利第10-1302299号“鳗鱼用EP饲料”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完善现有EP膨化饲料的缺点,提高蛋白质含量、消化率以及免疫力的具有促进鱼类的消化、免疫活性以及生长效果的EP膨化发酵配合饲料及其制造方法。
为了达成所述目的,本发明的具有促进鱼类的消化、免疫活性以及生长效果的EP膨化发酵配合饲料的制造方法,其包括:第一步骤,混合包含乳杆菌属菌株一种以上的有效微生物培养液和低聚糖来制造混合液;第二步骤,在所述混合液加入一般的鱼类用EP膨化饲料进行搅拌以吸附所述混合液,从而制造吸附物;以及第三步骤,在密封状态下,在25至32℃下使所述吸附物后熟发酵24至48小时,从而制造EP膨化发酵配合饲料。
另外,所述第一步骤的混合液由80至90重量%的所述有效微生物培养液和10至20重量%的所述低聚糖组成。
另外,所述第二步骤的吸附物是在每20kg的所述一般的鱼类用EP膨化饲料加入1至3L的所述混合液来制造。
作为本发明的其他发明,具有促进鱼类的消化、免疫活性以及生长效果的EP膨化发酵配合饲料是由所述制造方法制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课题并不局限于以上所提及的技术课题,针对尚未提及的其他技术课题,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从以下记载明确理解得到。
在本发明中,为了改善现有EP膨化饲料的低的蛋白质含量以及低消化率的缺点,导入对病原菌具有高的抗菌能力的特定有效微生物以及导入后熟发酵过程,从而使现有EP膨化饲料如湿饲料般变软而缩短消化时间,而且经过长时间的发酵,营养吸收率被提升,从而能够提供具有促进鱼类的消化、免疫活性以及生长效果的EP膨化发酵配合饲料。
同时,无需另外加入抗生素也能预防疾病,因此更加经济,而且能够稳定实用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具有促进鱼类的消化、免疫活性以及生长效果的EP膨化发酵配合饲料的制造工序图。
图2是比较各个同种菌株的过氧化氢生成能力的图表。
图3是以同种菌株为对象,在各上层液处理过氧化氢酶以及未处理群中作为病原菌的格氏乳杆菌(L.garvieae)的抗菌能力比较图表。
图4是以混合菌株为对象,随着盐浓度的菌生长程度的图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以及实验例,对于能够混淆本发明的要旨的公知功能以及构成,省略对其的详细说明。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促进鱼类的消化、免疫活性以及生长效果的EP膨化发酵配合饲料的制造方法,现有的一般的鱼类用EP配合饲料是进一步含有抗生素或者天然生药材等而实用性受限,尤其,现有EP膨化饲料由于蛋白质含量低,且消化率低,因此作为生物饲料的代替品使用时存在问题。为此,为了完善所述一般的鱼类用EP膨化饲料的缺点,使其具有与生物饲料类似的功效的同时,无需另外进一步导入抗生素也能预防疾病,从而经济的同时可以稳定实用化,由此可以解决现场渔民对配合饲料的质量的不确信,为此,本发明的发明人经多次研究结果,发现首先依旧使用现有一般的鱼类用EP膨化饲料,在此基础上加入由有效微生物培养液和低聚糖组成的混合液加入所述现有一般的鱼类用EP膨化饲料进行搅拌,使所述混合液吸附在所述饲料中,然后仅经后熟发酵步骤制造饲料时可以获得本发明所要求的所述效果。
更加具体地,如图1所示,包括:混合液制造步骤S10;吸附物制造步骤S20以及具有促进鱼类的消化、免疫活性以及生长效果的EP膨化发酵配合饲料制造步骤S30,针对此进行具体说明为如下所述。
<本发明的具有促进鱼类的消化、免疫活性以及生长效果的EP膨化发酵配合饲料的制造步骤>
1.第一步骤:混合液的制造S10
在本步骤中,混合包含乳杆菌属菌株一种以上的有效微生物培养液和低聚糖来制造混合液。
说明的话,作为所述有效微生物使用乳杆菌属菌株一种以上,所述乳杆菌属菌株附着在肠内,阻碍病原菌附着在消化道上皮上,阻止疾病的发生,而且通过由有效微生物生成的微生物代谢物质中的抗生物质,具有杀灭鱼类病原菌或者抑制鱼类病原菌的繁殖的高的抗菌能力,优选使用帕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farraginis)、副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鼠李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罗伊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reuteri)、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异型腐酒乳杆菌(Lactobacillus heterohiochii)、短乳杆菌(Lactobacillus brevis)、保加利亚乳杆菌(Lactobacillus bulgaricus)、唾液乳杆菌(Lactobacillus salivarius)、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 fermentum)中的一种以上,更加优选为,使用以相同含量混合所述帕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farraginis)以及副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两种菌株的混合菌株时,最有利于疾病的预防。对于所述菌株,任何人皆可从韩国生命工学研究所、韩国微生物保藏中心等容易购买得到。
如上所述菌株相比其他菌株,也相比同种菌株,对于在海鱼中频繁发生的主要病原菌(迟缓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 sp.)、弧菌属(Vibrio sp.)、鳗败血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nguilliseptica)等)具有高的抗菌能力,还具有抗盐性,在鱼类的肠内具有高的生存率,尤其,所述副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paracasei)、帕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farraginis)在同种菌株之间也具有最高的抗菌能力以及抗盐性。
在本说明书中,所谓培养液可以是指如下物质,即包含培养菌株的培养基内包含的所有物质,例如,可以是指包含作为菌株培养的结果的代谢物或者分泌物的物质或者其粉碎物质,菌株本身也可以包含在培养液内。另外,所述培养液可以是根据本领域一般所采用的方法进行培养。
作为所述培养基,可以使用一般的培养基,较佳为,利用TSA(胰酶大豆琼脂;Trytic Soy Agar)培养基在25至35℃下培养所述有效微生物菌株24至48小时,由此准备1.5×107CFU/ml以上浓度的有效微生物混合培养液,更加优选为,可以在所述培养基以等量接种所有的所述有效微生物菌株之后,在25至35℃下以0.05至0.4vvm(vol/vol/min.)的换气量和100至200rpm(rotary/min)的搅拌速度、以0.1至1kgf/cm2的内压培养24至48小时,所述培养基的pH最佳为6.0至9.0。
所述低聚糖是为了提高鱼类的摄入方便性而添加的,其种类优选适用低聚果糖、大豆低聚糖、低聚麦芽糖、低聚半乳糖、阿洛酮糖低聚糖、葡萄糖、糖浆、果糖中的一种以上,更加优选为,最适合使用阿洛酮糖低聚糖。
换句而言,所述阿洛酮糖低聚糖多作为被称作葡萄糖、果糖、糖浆等的营养调味料的物质的替代剂来使用,其相比其他调味料,具有与自然状态的砂糖接近的味道,而且卡路里低,所述阿洛酮糖低聚糖具有与砂糖接近的干净的味道,而且卡路里仅是砂糖(每克4kcal)的约5%,因此,周知是几乎作为零卡路里的调味料使用的物质。
为此,为了保持所述配合饲料的有效成分,并在卡路里几乎没有变化的情况下,提升味道来提高鱼类的摄入率,本发明最适合使用阿洛酮糖低聚糖。
在本步骤中,混合如上所述有效微生物培养液和所述低聚糖来组成混合液形态,优选地,以混合液总重量为基准,由80至90重量%的所述有效微生物培养液以及10至20重量%的所述低聚糖组成。即,当所述有效微生物培养液的含量不足80重量%时,其含量过少而无法适当地预防疾病,因此始终存在可能会暴露在鱼类病原菌中的问题,当超过90重量%时,低聚糖的含量相对过低,因此可能会存在鱼类的摄入方便性降低的问题。
同时,当所述低聚糖的含量不足10重量%时,也可能会存在鱼类的摄入方便性降低的问题,当超过20重量%时,低聚糖的含量相对过多,因此可能会存在制造以下吸附物时无法顺利吸附在一般的鱼类用EP膨化饲料中的问题。
2.第二步骤:吸附物的制造S20
在本步骤中,在由所述第一步骤制造的混合液中加入一般的鱼类用EP膨化饲料,搅拌2至5分钟来制造吸附物。
说明的话,此处,所谓一般的鱼类用EP膨化饲料是在养殖业中公知并使用的饲料,通过调整水分、温度、压力以使饲料内的淀粉糊化,并通过表面处理饲料膨化中所需的物质进行加工,由此其密度变低或者被膨胀,从而在水面上漂浮约12小时,该种饲料具有鱼类对粗蛋白质的体内吸收率稍低,且消化率低的缺点。即便如此,目前的养殖业中,由于该种饲料水质污染度低,且准确确认饲料效率性,因此依赖于所述EP膨化饲料。
为此,如本步骤所述,依旧使用所述一般的鱼类用EP膨化饲料,并使所述饲料吸附所述混合液,从而完善所述现有EP膨化饲料的缺点,此时,在搅拌器内每20kg所述一般的鱼类用EP膨化饲料加入1至3L的所述混合液,并以200至500rpm的速度搅拌2至5分钟,使所述混合液吸附在所述一般的鱼类用EP膨化饲料中以制造出吸附物,由此制造出具有37至52重量%的含水量的吸附物。换句而言,当所述混合液超过3L时,所述吸附物的含水量超过52重量%,因此,EP膨化饲料本身的形状发生变形而有可能产生水质恶化问题,需要重新进行成型的麻烦,当含量不足1L时,在一般的EP膨化饲料中不能顺利吸附所述混合液而无法适当地预防疾病,始终存在可能会暴露于鱼类病原菌中的问题,从而可能存在无法获得本发明所要求的效果的问题。
另外,当所述搅拌时间或者搅拌速度超过所述条件时,因过度的吸附状态而导致需要重新成型的麻烦,或者没有顺利吸附所述混合液而可能存在无法获得本发明所要求的效果的问题,因此,尽量保持所述搅拌时间或者搅拌速度为最优选。
另外,所述吸附物的含水量超过52重量%而过分变多,导致鱼类不方便摄入,因此无法作为饲料来使用,或者需要另外进行干燥过程,由此导致有效微生物被破坏等问题,当所述吸附物的含水量不足37重量%时,在进行以下后熟发酵时不能顺利完成发酵,因此可能存在无法获得本发明所要求的效果的问题。
3.第三步骤:最终EP膨化发酵配合饲料的制造S30
在本步骤中,在密封状态下,在25至30℃下使所述吸附物后熟发酵24至48小时,从而最终制造出本发明的EP膨化发酵配合饲料。
说明的话,依旧使用所述吸附物时,虽然因含有有效微生物和低聚糖,无需另外添加抗生素也能预防鱼类的疾病以及提高鱼类的摄入方便性,然而依旧存在降低消化率的问题。
为此,所述吸附物必须经过后熟发酵过程来使用,此时,所述后熟发酵需要在25至30℃下进行24至48小时,而且为了避免与空气接触,所述后熟发酵过程需要完全密封。
换句而言,当超过所述温度以及时间进行过度发酵时,所述有效微生物被破坏或者因过分发酵,反而会降低鱼类的摄入率,当发酵不足时,消化率依旧被降低,因此难以看作是对现有鱼类用EP膨化饲料的缺点进行了完善。
以下,举出实施例以及实验例来更加详细说明本发明,然而该实施例以及实验例仅是用于说明的目的,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本发明的EP膨化发酵配合饲料1的制造
准备由帕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farraginis)KACC91710P培养液(在MRS肉汤(broth)中进行培养)组成的有效微生物培养液之后,在900mL的该有效微生物培养液中加入100mL的阿洛酮糖低聚糖,制造出1L的混合液。
在如上制造的1L的混合液中加入20kg的W公司的偏口鱼用EP膨化饲料,并放入如波轮的搅拌器内,以500rmp的搅拌速度搅拌5分钟,使所述混合液充分吸附到所述EP膨化饲料中,由此制造出含有37%的含水量的吸附物。
将如上制造的所述吸附物在25℃下后熟发酵48小时,由此制造出本发明的EP膨化发酵配合饲料1。
<实施例2>本发明的EP膨化发酵配合饲料2的制造
利用与所述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来制造,其中,将所述单一菌株由混合菌株来代替,所述混合菌株是将副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培养液(在MRS肉汤中进行培养)和帕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farraginis)培养液(在MRS肉汤中进行培养)以1:1的重量比进行混合的混合菌株,使用由所述混合菌株组成的有效微生物培养液并在30℃下后熟发酵24小时,由此制造出本发明的EP膨化发酵配合饲料2。
<比较例1>EP膨化发酵配合饲料3的制造
利用与所述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来制造,其中,使用现有EM微生物(包含酵母菌属菌株)来代替所述有效微生物,由此制造出EP膨化发酵配合饲料3。
<比较例2>EP膨化发酵配合饲料4的制造
利用与所述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来制造,其中,在制造所述混合液时,在750mL的该有效微生物培养液中加入250mL的阿洛酮糖低聚糖进行混合,由此制造出EP膨化发酵配合饲料4。
<比较例3>EP膨化发酵配合饲料5的制造
利用与所述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来制造,其中,在制造所述混合液时,在950mL的该有效微生物培养液中加入50mL的阿洛酮糖低聚糖进行混合,由此制造出EP膨化发酵配合饲料5。
<比较例4>EP膨化发酵配合饲料6的制造
利用与所述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来制造,其中,在5L的所述混合液中加入20kg的所述W公司的偏口鱼用EP膨化饲料,由此制造出吸附物的含水量为60重量%的EP膨化发酵配合饲料6。
<比较例5>EP膨化发酵配合饲料7的制造
利用与所述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来制造,其中,在0.7L的所述混合液中加入20kg的所述W公司的偏口鱼用EP膨化饲料,由此制造出吸附物的含水量为30重量%的EP膨化发酵配合饲料7。
<实验例1>确认各个乳杆菌属同种菌株对鱼类病原菌的抗菌活性
1.实验方法
分别将5uL的在MRS肉汤中培养的四种菌株分别接种到MRS琼脂中,并在室温下干燥30分钟之后,在37℃进行了培养。然后,为了确认鱼类病原性微生物对该菌株的抗菌效果,在37℃下在TSB中培养作为在海鱼中频繁发生的主要鱼类病原性微生物的格氏乳杆菌(L.garvieae)、副乳房链球菌(S.parauberis)、迟缓爱德华氏菌(E.tarda)以及杀鲑气单胞菌(A.salmonicida)之后,在新鲜的软琼脂(soft agar)5mL里分别接种100uL,然后分株到培养有所述菌株的各个盘中,并在37℃下培养24小时之后,测定在所述菌株群体周围产生的清除区(clear zone),由此确认了抗菌效果。
2.实验结果
【表1】
Figure BDA0002275210030000091
如在所述表1中示出的所述实验结果,确认到即便是相同的乳杆菌属的各个同种菌株,也对鱼类病原性微生物显示稍有差异的抗菌效果,在所有的乳酸菌属菌株中皆显示抗菌活性,其中,抗菌活性最强的两种菌株为副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和帕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farraginis)。
<实验例2>确认乳杆菌属的各个同种菌株的抗菌机理(过氧化氢生成能力)
1.实验方法
为了确认所述实验例1的抗菌效果,使用的病原体为格氏乳杆菌(L.garvieae),并使该培养液在TSB漂浮以使其在OD600nm中为0.2,然后在微量滴定板(micro titer plate)分别在过氧化氢酶(catalase)(1mg/mL)处理群和未处理群中添加100uL,然后每隔1小时确认格氏乳杆菌(L.garvieae)的生长,并确认6小时。
2.实验结果
如在图2、3中示出的所述实验结果,在过氧化氢酶处理群和未处理群中,酒乳杆菌(L.vini)和副干酪乳杆菌(L.paracacei)的上层液对格氏乳杆菌(L.garvieae)的生长未显示大的差异,而帕氏乳杆菌(L.parafarraginis)和L.farraginis在两个群中对作为病原菌的格氏乳杆菌(L.garvieae)的生长显示明显的差异。换句而言,可以确认到作为乳杆菌属同种菌株的4种菌株在过氧化氢生成能力中有差异,其与抗菌效果有密切的联系。
<实验例3>确认乳杆菌属混合菌株的抗盐性
1.实验方法
为了确认各个盐(NaCl)浓度的菌生长程度,在100mL的LB肉汤(酵母膏;Yeastextract 0.5%,胰蛋白胨;Tryptone 1%)中加入3‰、3.5‰、4‰、5‰、10‰的NaCl,然后加入500uL的在实验一天前被放大的混合菌株(以L.farraginis:L.parafarraginis=1:1混合),总共培养3日之后,通过测定光密度(Optical density)(600nm)来计算(counting)菌数,由此分析出随着盐浓度变化的菌生长。
2.实验结果
如在图4示出的所述实验结果,可以确认到所述混合菌株对盐浓度有高的耐性,因此适合作为鱼类用饲料的材料来使用。
<实验例4>确认乳杆菌属混合菌株在鱼类肠内的生存性-胆汁酸的耐性
1.实验方法
为了以混合菌株为对象确认其在鱼类肠内生存性,确认了牛在消化时分泌的胆汁酸的耐性,所述混合菌株是混合了四种所述试验例1中的乳杆菌属菌株。
此时,在牛的胆囊中利用注射器提取胆汁酸之后,测定了胆汁酸的pH值,离心分离1mL的所述混合菌株之后,扔掉上层液,使其在1mL的胆汁酸中浮动,在30℃下预培养(preculture)2小时之后,分别取100uL涂抹在MRS和PDA平板培养基,经24hr之后,比较群体数,并调查了混合菌株的生存力。
2.实验结果
【表2】
Figure BDA0002275210030000111
如在所述表2示出的所述实验结果,可以确认到所述混合菌株可以在胆汁酸内生存,而且耐胆汁性优秀。换句而言,在使有胃的鱼类口服所述混合菌株时,所述混合菌株在胆汁酸内显示耐性,被看作是微生物附着在肠内,因此,预测到在鱼类肠内生存性也高。
<实验例5>对各个微生物种类的饲料的成分分析
1.实验方法
以所述实施例1的EP膨化发酵配合饲料1和比较例1的EP膨化发酵配合饲料2为对象,委托给成分分析机关,检查了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粗灰分、钙、磷的含量。
2.实验结果
【表3】
Figure BDA0002275210030000112
如在所述表3示出的所述实验结果,确认到比较例1是使用现有公知的EM微生物(酵母菌属菌株)的EP膨化饲料,即便对其进行后熟发酵,其粗蛋白质的含量显示40.89%,与此相反地,实施例1是对吸附有含有有效微生物培养液的混合液的EP膨化饲料进行后熟发酵,从而粗蛋白质的含量显示45.60%,因此实施例1相比比较例1,整体成分有所提升,其中,所述有效微生物培养液包含本发明中使用的抗菌力最高的Lactobacillusfarraginis。尤其,粗蛋白质的含量上升很多,因此,可以确认到通过本发明的特定制造步骤可以解决现有具有低的粗蛋白质含量的现有EP膨化饲料的问题。
<实验例6>确认各个后熟发酵条件的EP膨化发酵配合饲料的增重率以及饲料效率
1.实验方法
以在种苗场生产的100至200g的偏口鱼30只为对象,分别给饵2周,确认了各个后熟发酵条件的EP膨化发酵配合饲料的增重率以及饲料效率。喂饲料是一天两次(上午9点,下午5点),而且喂到接近饱腹。为了向养殖水槽顺利供应氧气,在各个养殖水槽设置气泡石,将水温管理为保持19至24℃。
此时,各个饲料是通过将该制造步骤与实施例1设为相同,仅将后熟发酵温度以及时间设为不同来制造的。
2.实验结果
【表4】
后熟发酵条件 增重率(%) 饲料效率(%)
在20℃下50小时 50% 55%
在25℃下48小时 90% 85%
在30℃下24小时 92% 90%
在33℃下20小时 45% 50%
如所述表4所示,确认到即便是相同的EP膨化发酵配合饲料,随着后熟发酵条件,在鱼类的增重率和饲料效率中显示大的差异。换句而言,当为在本发明的实施例1或者实施例2中制造的EP膨化发酵配合饲料时,其是将现有EP膨化饲料在特定条件的25至30℃下后熟发酵24至48小时的饲料,其相比未进行后熟发酵的现有EP膨化饲料(增重率:79%,饲料效率:68.39%),显示显著高的增重率和饲料效率,因此,可以确认到本发明的EP膨化发酵配合饲料1、2皆增进鱼类的消化率。
与此相反地,当超过该条件进行后熟发酵时,由于发酵条件不符合而产生EP膨化发酵配合饲料内含有的有效微生物被破坏或者饲料本身发生腐败等的问题,因此,可以确认到相比未进行后熟发酵的现有EP膨化饲料,增重率以及饲料效率被进一步降低。由此,可以确认到在进行后熟发酵时,最重要的是必须在25至30℃下进行24至48小时。
<实验例7>确认使用实施例1、2的EP膨化发酵配合饲料以及比较例1至5的EP膨化 发酵配合饲料时的死亡率、增重率、饲料效率
1.实验方法
以在种苗场生产的100至200g的偏口鱼30只为对象,分别给饵2周,确认了实施例1、2以及比较例1至5的EP膨化发酵配合饲料的死亡率、增重率、饲料效率。喂饲料是一天两次(上午9点,下午5点),而且喂到接近饱腹。为了向养殖水槽顺利供应氧气,在各个养殖水槽设置气泡石,将水温管理为保持19至24℃。
此时,作为对照群,使用了现有EP膨化饲料(偏口鱼用W公司饲料)。
2.实验结果
【表5】
死亡率(%) 增重率(%) 饲料效率(%)
对照群 30% 79% 68.39%
实施例1 8% 90% 85%
实施例2 5% 92% 90%
比较例1 15% 60% 55%
比较例2 50% 82% 85%
比较例3 8% 75% 65%
比较例4 20% 50% 45%
比较例5 25% 45% 40%
如在上述表5示出的所述实验结果,实施例1的EP膨化发酵配合饲料1和实施例2的EP膨化发酵配合饲料2相比对照群,其死亡率、增重率、饲料效率皆提升较高,因此,可以确认到可以改善现有EP膨化饲料的低的粗蛋白质以及低的消化率的缺点,并进一步提高免疫力,从而可以充分作为鱼类生长用饲料来使用,而且可以充分代替生物饲料来使用。
与此相反地,当为比较例1的EP膨化发酵配合饲料3时,使用了与实施例1不同的现有EM微生物,因此确认到对其进行后熟发酵时,其条件不符合而相比对照群,饲料效率反而被降低,导致增重率也降低。当为比较例2的EP膨化发酵配合饲料4时,确认到阿洛酮糖低聚糖的含量相对较多而在一般的鱼类用EP膨化饲料中无法顺利吸附有效微生物培养液,而且有效微生物培养液的含量相对较少而暴露在鱼类病原菌中,死亡率高。当为比较例3的EP膨化发酵配合饲料5时,确认到阿洛酮糖低聚糖的含量相对较少而鱼类的摄入方便性被降低,显示增重率以及饲料效率与现有EP膨化饲料(对照群)类似。
当为比较例4的EP膨化发酵配合饲料6时,由有效微生物和阿洛酮糖低聚糖组成的吸附物本身含有高的含水量,因此喂给鱼类时,饲料形态发生变形而偏口鱼不容易摄入,当为比较例5的EP膨化发酵配合饲料7时,由有效微生物和阿洛酮糖低聚糖组成的吸附物本身含有的含水量过低而无法顺利完成发酵,因此确认到增重率以及饲料效率也发生降低。
如上所述,在本发明中可以提供通过导入对病原菌具有高的抗菌能力的特定有效微生物以及后熟发酵过程,相对改善现有EP膨化饲料的低的蛋白质含量以及消化率的缺点,同时提高免疫活性的EP膨化发酵配合饲料,同时,无需另外加入抗生素也能预防疾病,因此更加经济,而且能够稳定实用化。
上述本发明是以优选实施例为中心进行了观察,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发明的本质上的技术范围内体现与所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不同形态的实施例。其中,本发明的本质上的技术范围是记载在权利要求范围中,而且应理解与其等同范围内的所有区别皆包含在本发明。

Claims (5)

1.一种具有促进鱼类的消化、免疫活性以及生长效果的EP膨化发酵配合饲料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步骤,混合包含乳杆菌属菌株一种以上的有效微生物培养液和低聚糖来制造混合液;
第二步骤,在所述混合液加入一般的鱼类用EP膨化饲料进行搅拌以吸附所述混合液,制造吸附物;以及
第三步骤,在密封状态下,在25至32℃下使所述吸附物后熟发酵24至48小时,制造EP膨化发酵配合饲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促进鱼类的消化、免疫活性以及生长效果的EP膨化发酵配合饲料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步骤的混合液由80至90重量%的所述有效微生物培养液和10至20重量%的所述低聚糖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促进鱼类的消化、免疫活性以及生长效果的EP膨化发酵配合饲料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步骤的吸附物是在每20kg的所述一般的鱼类用EP膨化饲料加入1至3L的所述混合液来制造。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促进鱼类的消化、免疫活性以及生长效果的EP膨化发酵配合饲料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步骤的所述乳杆菌属菌株为帕氏乳杆菌、副干酪乳杆菌、干酪乳杆菌、植物乳杆菌、鼠李糖乳杆菌、罗伊氏乳杆菌、嗜酸乳杆菌、异型腐酒乳杆菌、短乳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唾液乳杆菌、发酵乳杆菌中的任一种以上。
5.一种具有促进鱼类的消化、免疫活性以及生长效果的EP膨化发酵配合饲料,其由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的制造方法制造。
CN201911120054.0A 2019-07-25 2019-11-15 具有促进鱼类的消化、免疫活性以及生长效果的ep膨化发酵配合饲料及其制造方法 Pending CN11229360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20190090030 2019-07-25
KR10-2019-0090030 2019-07-25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93605A true CN112293605A (zh) 2021-02-02

Family

ID=743362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120054.0A Pending CN112293605A (zh) 2019-07-25 2019-11-15 具有促进鱼类的消化、免疫活性以及生长效果的ep膨化发酵配合饲料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293605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91680A (zh) * 2022-05-20 2022-08-12 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 一种提高草食性及杂食性水产动物健康和生长的预消化饲料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33539A (en) * 1995-09-01 1998-03-31 Research Institute For Production Development Bait for fishes and shellfishes
CN101088362A (zh) * 2006-06-13 2007-12-19 上海创博生态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发酵产物吸附蛋白生产的鱼虾类诱食剂及制备方法
JP2008194001A (ja) * 2007-02-15 2008-08-28 Nagase & Co Ltd 魚類成長促進剤ならびにそれを用いた餌料組成物および養殖魚の生産方法
CN103039699A (zh) * 2013-01-05 2013-04-17 湖南省微生物研究所 一种混合菌发酵饲料及其制备和应用方法
CN103222540A (zh) * 2013-04-28 2013-07-31 河南科技大学 一种复合微生态鱼类饲料添加剂及其制备工艺
CN104323029A (zh) * 2014-11-05 2015-02-04 集美大学 一种复合型石斑鱼用肠道健康调节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6260792A (zh) * 2016-10-22 2017-01-04 李磊 一种预防草鱼亲鱼肠炎的微生态饲料及其使用方法
CN108077654A (zh) * 2017-12-28 2018-05-29 广州海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鱼用发酵冷制粒饲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0037200A (zh) * 2019-05-06 2019-07-23 广州普熙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养殖鱼用生物发酵膨化颗粒饲料的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33539A (en) * 1995-09-01 1998-03-31 Research Institute For Production Development Bait for fishes and shellfishes
CN101088362A (zh) * 2006-06-13 2007-12-19 上海创博生态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发酵产物吸附蛋白生产的鱼虾类诱食剂及制备方法
JP2008194001A (ja) * 2007-02-15 2008-08-28 Nagase & Co Ltd 魚類成長促進剤ならびにそれを用いた餌料組成物および養殖魚の生産方法
CN103039699A (zh) * 2013-01-05 2013-04-17 湖南省微生物研究所 一种混合菌发酵饲料及其制备和应用方法
CN103222540A (zh) * 2013-04-28 2013-07-31 河南科技大学 一种复合微生态鱼类饲料添加剂及其制备工艺
CN104323029A (zh) * 2014-11-05 2015-02-04 集美大学 一种复合型石斑鱼用肠道健康调节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6260792A (zh) * 2016-10-22 2017-01-04 李磊 一种预防草鱼亲鱼肠炎的微生态饲料及其使用方法
CN108077654A (zh) * 2017-12-28 2018-05-29 广州海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鱼用发酵冷制粒饲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0037200A (zh) * 2019-05-06 2019-07-23 广州普熙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养殖鱼用生物发酵膨化颗粒饲料的制备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91680A (zh) * 2022-05-20 2022-08-12 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 一种提高草食性及杂食性水产动物健康和生长的预消化饲料
CN114891680B (zh) * 2022-05-20 2023-09-15 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 一种提高草食性及杂食性水产动物健康和生长的预消化饲料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845709B1 (ko) 락토바실러스 플란타룸 kcc―26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조성물
TWI702914B (zh) 新穎芽孢枯草桿菌菌株及使用其製備發酵大豆產物的方法
KR100828114B1 (ko) 집파리 유충의 에탄올 추출물을 유효성분으로 하는 항미생물용 사료 첨가제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16083262A (zh) 有水产病原菌拮抗特性的植物乳杆菌菌株及其制剂的制备及应用
CN112868932A (zh) 一种提高消化特性、缓解屎臭味的纯肉猫粮及其制备方法
WO2004089109A1 (ja) 飼料組成物
KR101873899B1 (ko) 락토바실러스 살리바리우스 cjls1511, 상기 균 또는 이의 사균체를 포함하는 동물 사료 첨가제 조성물, 및 상기 사균체의 제조 방법
CN111616259A (zh) 一种充分发挥吸附物料作用的发酵型干饲料的生产方法
Khadieva et al. New Bacillus subtilis strains as promising probiotics
KR102130646B1 (ko) 신규한 락토바실러스 살리바리우스 및 이를 유효성분으로 포함하는 양식 어류 및 갑각류용 사료첨가제
KR101873898B1 (ko) 신규한 락토바실러스 속 미생물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동물 사료용 조성물
EP1862080A1 (en) Protease-resistant bacteriocins produced by lactic acid bacteria and their use in livestock
KR101427187B1 (ko) 미생물 생균제를 유효성분으로 함유하는 친환경 미생물 제제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KR100287825B1 (ko) 가축용 복합 미생물 제제
KR102611484B1 (ko) 다기능 어류용 생균제 및 이의 용도
KR101854705B1 (ko) 알파글루코시다아제 저해제를 다량 생산하는 바실러스 리케니포르미스 ny1505 균주
KR20190098465A (ko) 효모를 이용하여 이취가 개선된 발효 조성물의 제조방법
CN112293605A (zh) 具有促进鱼类的消化、免疫活性以及生长效果的ep膨化发酵配合饲料及其制造方法
KR101186150B1 (ko) 신규 바실러스속 프로바이오틱스 균주
KR100803532B1 (ko) 내산성, 내담즙성의 적응력이 강하고, 병원성 미생물의 생육을 억제하고, 알파-갈락토시데이지 효소를 생산하는 락토바실러스 살리바리우스 에스피 살리바리우스 df20(kctc10942bp) 미생물
KR20180100026A (ko) 발효 구아밀(Guar meal) 제조방법
RU2346463C2 (ru) Способ получения биологически активной кормовой добавки
KR101034467B1 (ko) 밀기울과 곤약의 효소가수 분해물 함유 미생물 배양용 배지
CN110036958B (zh) 一种调节克氏原螯虾肠道菌群生态系统的养殖方法
CN107981065B (zh) 复合菌液、应用其的发酵饲料及其在制备用于改善断奶仔猪肠道健康的饲料中的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202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