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289613B - 按键 - Google Patents
按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289613B CN112289613B CN201910659896.7A CN201910659896A CN112289613B CN 112289613 B CN112289613 B CN 112289613B CN 201910659896 A CN201910659896 A CN 201910659896A CN 112289613 B CN112289613 B CN 112289613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upporting piece
- connecting rod
- supporting
- key
- suppor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7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 H01H13/702—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with contacts carried by or formed from layers in a multilayer structure, e.g. membrane switches
- H01H13/705—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with contacts carried by or formed from layers in a multilayer structure, e.g. membrane switches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 mounting or arrangement of operating parts, e.g. push-buttons or key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7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 H01H13/702—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with contacts carried by or formed from layers in a multilayer structure, e.g. membrane switches
- H01H13/705—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with contacts carried by or formed from layers in a multilayer structure, e.g. membrane switches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 mounting or arrangement of operating parts, e.g. push-buttons or keys
- H01H13/7057—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with contacts carried by or formed from layers in a multilayer structure, e.g. membrane switches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 mounting or arrangement of operating parts, e.g. push-buttons or keys characterised by the arrangement of operating parts in relation to each other, e.g. pre-assembled groups of keys
Landscapes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关于一种按键,包含底板、键帽、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第一连杆、第三支撑件、第四支撑件以及第二连杆。键帽相对底板设置。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第三支撑件与第四支撑件皆设置于键帽与底板之间。第一连杆的相对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一支撑件与第二支撑件。第一支撑件与第三支撑件相互抵接,使得第一支撑件与第三支撑件可同步转动。第二支撑件与第四支撑件相互抵接,使得第二支撑件与第四支撑件可同步转动。第二连杆的相对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三支撑件与第四支撑件。本发明可藉由调整连杆长度来调整两个支撑件之间的距离以适用于不同尺寸的按键。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按键,尤其涉及一种可藉由调整连杆长度来调整尺寸的按键。
背景技术
就目前个人计算机的使用习惯而言,键盘为不可或缺的输入设备之一。键盘由多个按键组成,用以输入文字、符号或数字。按键通常包含底板、键帽以及设置于键帽与底板之间的支撑装置,使得键帽可伴随支撑装置相对底板于未按压位置与按压位置之间移动。一般而言,键盘上大多设置有不同尺寸的按键。因此,于开发键盘时,便需根据不同尺寸的按键设计对应的支撑装置,使得支撑装置的模具种类繁杂且模具数量增加,进而增加制造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按键,其可藉由调整连杆长度来调整尺寸,以解决上述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本发明提出一种按键,包含:
底板;
键帽,相对该底板设置;
第一支撑件,设置于该键帽与该底板之间;
第二支撑件,设置于该键帽与该底板之间;
第一连杆,该第一连杆的相对两端分别连接于该第一支撑件与该第二支撑件;
第三支撑件,设置于该键帽与该底板之间且与该第一支撑件相对,该第一支撑件与该第三支撑件相互抵接,使得该第一支撑件与该第三支撑件同步转动;
第四支撑件,设置于该键帽与该底板之间且与该第二支撑件相对,该第二支撑件与该第四支撑件相互抵接,使得该第二支撑件与该第四支撑件同步转动;以及
第二连杆,该第二连杆的相对两端分别连接于该第三支撑件与该第四支撑件。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一支撑件具有第一卡合片,该第三支撑件具有第一卡合部,该第一卡合片卡入该第一卡合部,使得该第一支撑件与该第三支撑件相互抵接;该第二支撑件具有第二卡合部,该第四支撑件具有第二卡合片,该第二卡合片卡入该第二卡合部,使得该第二支撑件与该第四支撑件相互抵接。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键帽具有多个第一卡槽与多个第二卡槽,该多个第一卡槽与该多个第二卡槽相对,该第一连杆卡入该多个第一卡槽,该第二连杆卡入该多个第二卡槽。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一支撑件具有多个第一限位部,该多个第一限位部错位排列,该第二支撑件具有多个第二限位部,该多个第二限位部错位排列,该第一连杆的相对两端分别夹置于该多个第一限位部之间及该多个第二限位部之间;该第三支撑件具有多个第三限位部,该多个第三限位部错位排列,该第四支撑件具有多个第四限位部,该多个第四限位部错位排列,该第二连杆的相对两端分别夹置于该多个第三限位部之间及该多个第四限位部之间。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一连杆的相对两端分别可滑动地夹置于该多个第一限位部之间及该多个第二限位部之间;该第二连杆的相对两端分别可滑动地夹置于该多个第三限位部之间及该多个第四限位部之间。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每个该第一限位部具有第一卡槽,每个该第二限位部具有第二卡槽,该第一连杆的相对两端分别卡入该第一卡槽与该第二卡槽;每个该第三限位部具有第三卡槽,每个该第四限位部具有第四卡槽,该第二连杆的相对两端分别卡入该第三卡槽与该第四卡槽。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一连杆的相对两端分别可转动地夹置于该第一卡槽与该第二卡槽,该第二连杆的相对两端分别可转动地夹置于该第三卡槽与该第四卡槽。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一支撑件与该第四支撑件结构相同,该第二支撑件与该第三支撑件结构相同。
综上所述,本发明可藉由相抵接的支撑件的同步转动,保持键帽相对于底板平行上升或下降,而不易发生键帽歪斜。本发明还可藉由调整连杆(第一连杆、第二连杆)长度来调整两个支撑件之间的距离(第一支撑件与第二支撑件之间的距离、第三支撑件与第四支撑件之间的距离),以适用于不同尺寸的按键。因此,于开发键盘时,可针对不同尺寸的按键以具有对应长度的连杆连接两个支撑件。藉此,即可有效简化支撑件的模具种类且减少支撑件的模具数量,进而降低制造成本。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按键的立体图;
图2为图1中的按键的爆炸图;
图3为图1中的按键于另一视角的爆炸图;
图4为图1中的按键移除键帽后的立体图;
图5为图1中的按键移除底板与电路板后的立体图;
图6为图1中的按键沿X-X线的剖面图;
图7为图6中的键帽被按压时的剖面图;
图8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按键的立体图;
图9为图8中的按键的爆炸图;
图10为图8中的按键于另一视角的爆炸图;
图11为图8中的按键移除键帽后的立体图;
图12为图8中的按键移除底板与电路板后的立体图;
图13为图8中的按键沿Y-Y线的剖面图;
图14为图13中的键帽被按压时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发明的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图式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后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发明。
请参阅图1至图7,图1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按键1的立体图,图2为图1中的按键1的爆炸图,图3为图1中的按键1于另一视角的爆炸图,图4为图1中的按键1移除键帽12后的立体图,图5为图1中的按键1移除底板10与电路板26后的立体图,图6为图1中的按键1沿X-X线的剖面图,图7为图6中的键帽12被按压时的剖面图。
如图1至图7所示,按键1包含底板10、键帽12、第一支撑件14、第二支撑件16、第一连杆18、第三支撑件20、第四支撑件22、第二连杆24以及电路板26。于实际应用中,电路板26可为一薄膜电路板,但不以此为限。电路板26设置于底板10上。于实际应用中,可将一弹性件(未绘示于图中)设置于电路板26上。在键帽12被用户按压后,弹性件即会提供键帽12一弹性回复力,使键帽12回复至按压前的位置。上述弹性件可为一橡胶圆突(rubber dome),但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例中,电路板26还可设置于底板10下方,其中,于实际应用中,底板10在按键1的中部位置设置镂空区,以便电路板26中的弹性件可与键帽12抵接,在此不再赘述。
键帽12相对底板10设置。第一支撑件14、第二支撑件16、第三支撑件20与第四支撑件22皆设置于键帽12与底板10之间,其中第三支撑件20与第一支撑件14相对,且第四支撑件22与第二支撑件16相对。第一连杆18的相对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一支撑件14与第二支撑件16,且第二连杆24的相对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三支撑件20与第四支撑件22。第一支撑件14与第三支撑件20相互抵接,使得第一支撑件14与第三支撑件20可同步转动。第二支撑件16与第四支撑件22相互抵接,使得第二支撑件16与第四支撑件22可同步转动。藉此,键帽12即可伴随第一支撑件14、第二支撑件16、第三支撑件20与第四支撑件22相对底板10于未按压位置(如图6所示)与按压位置(如图7所示)之间移动。
于此实施例中,第一支撑件14可具有第一卡合片140,第二支撑件16可具有第二卡合部160,第三支撑件20可具有第一卡合部200,且第四支撑件22可具有第二卡合片220。于组装第一支撑件14与第三支撑件20时,可将第一卡合片140卡入第一卡合部200,使得第一支撑件14与第三支撑件20相互抵接。于组装第二支撑件16与第四支撑件22时,可将第二卡合片220卡入第二卡合部160,使得第二支撑件16与第四支撑件22相互抵接。藉此,当键帽12被按压时,第一支撑件14与第三支撑件20即会相互驱动转动,且第二支撑件16与第四支撑件22即会相互驱动转动。于此实施例中,第一卡合部200与第二卡合部160可设计为C字形,使得第一卡合部200与第一卡合片140形成类似齿轮的卡合结构,且第二卡合部160与第二卡合片220亦形成类似齿轮的卡合结构。藉此,第一支撑件14与第三支撑件20可更稳定且更顺畅地相互驱动转动,且第二支撑件16与第四支撑件22可更稳定且更顺畅地相互驱动转动。
于此实施例中,第一支撑件14可具有一第一滑动部142以及两个第一枢轴144,第二支撑件16可具有一第二滑动部162以及两个第二枢轴164,第三支撑件20可具有一第三滑动部202以及两个第三枢轴204,且第四支撑件22可具有一第四滑动部222以及两个第四枢轴224。键帽12可具有对应第一滑动部142的第一滑槽120、对应第二滑动部162的第二滑槽122、对应第三滑动部202的第三滑槽124以及对应第四滑动部222的第四滑槽126。底板10可具有对应两个第一枢轴144的两个第一枢接孔100、对应两个第二枢轴164的两个第二枢接孔102、对应两个第三枢轴204的两个第三枢接孔104以及对应两个第四枢轴224的两个第四枢接孔106。
第一滑动部142可滑动地设置于键帽12的第一滑槽120中,且第一枢轴144可转动地连接于底板10的第一枢接孔100,使得第一支撑件14可相对键帽12与底板10转动。第二滑动部162可滑动地设置于键帽12的第二滑槽122中,且第二枢轴164可转动地连接于底板10的第二枢接孔102,使得第二支撑件16可相对键帽12与底板10转动。第三滑动部202可滑动地设置于键帽12的第三滑槽124中,且第三枢轴204可转动地连接于底板10的第三枢接孔104,使得第三支撑件20可相对键帽12与底板10转动。第四滑动部222可滑动地设置于键帽12的第四滑槽126中,且第四枢轴224可转动地连接于底板10的第四枢接孔106,使得第四支撑件22可相对键帽12与底板10转动。
于此实施例中,键帽12可具有多个第一卡槽128与多个第二卡槽130,其中第一卡槽128与第二卡槽130相对。第一连杆18可卡入第一卡槽128,且第二连杆24可卡入第二卡槽130,使得第一连杆18与第二连杆24可转动地固定于键帽12上。
于此实施例中,第一支撑件14可具有第一限位槽146,第二支撑件16可具有第二限位槽166,第三支撑件20可具有第三限位槽206,且第四支撑件22可具有第四限位槽226。键帽12可具有对应第一限位槽146的第一限位块132、对应第二限位槽166的第二限位块134、对应第三限位槽206的第三限位块136以及对应第四限位槽226的第四限位块138。第一限位块132相对滑动地插入对应的第一限位槽146,使得当第一支撑件14相对于键帽12水平滑动时,第一限位块132相对滑动于第一限位槽146中。第二限位块134相对滑动地插入对应的第二限位槽166,使得当第二支撑件16相对于键帽12水平滑动时,第二限位块134相对滑动于第二限位槽166中。第三限位块136相对滑动地插入对应的第三限位槽206,使得当第三支撑件20相对于键帽12水平滑动时,第三限位块136相对滑动于第二限位槽166中。第四限位块138相对滑动地插入对应的第四限位槽226,使得当第四支撑件22相对于键帽12水平滑动时,第四限位块138相对滑动于第四限位槽226中。
此外,当第一连杆18卡入第一卡槽128时,第一限位块132与第二限位块134位于第一连杆18的相对两侧,使得第一连杆18限位于第一限位块132与第二限位块134之间,如图5所示。同理,当第二连杆24卡入第二卡槽130时,第三限位块136与第四限位块138位于第二连杆24的相对两侧,使得第二连杆24限位于第三限位块136与第四限位块138之间,如图5所示。
于此实施例中,第一支撑件14可具有多个第一限位部148,且多个第一限位部148错位排列;第二支撑件16可具有多个第二限位部168,且多个第二限位部168错位排列;第三支撑件20可具有多个第三限位部208,且多个第三限位部208错位排列;第四支撑件22可具有多个第四限位部228,且多个第四限位部228错位排列。第一连杆18的相对两端分别可滑动地夹置于多个第一限位部148之间及多个第二限位部168之间,且第二连杆24的相对两端分别可滑动地夹置于多个第三限位部208之间及多个第四限位部228之间。藉此,当键帽12被按压时,第一支撑件14与第二支撑件16即会相对键帽12与第一连杆18转动且滑动。同理,当键帽12被按压时,第三支撑件20与第四支撑件22即会相对键帽12与第二连杆24转动且滑动。
本发明可藉由调整第一连杆18的长度来调整第一支撑件14与第二支撑件16之间的距离,且藉由调整第二连杆24的长度来调整第三支撑件20与第四支撑件22之间的距离,以适用于不同尺寸的按键。因此,于开发键盘时,可针对不同尺寸的按键以具有对应长度的第一连杆18与第二连杆24连接第一支撑件14、第二支撑件16、第三支撑件20与第四支撑件22。藉此,即可有效简化支撑件的模具种类且减少支撑件的模具数量,进而降低制造成本。此外,第一支撑件14与第四支撑件22可具有相同结构,使得第一支撑件14与第四支撑件22可藉由同一模具制造。同理,第二支撑件16与第三支撑件20可具有相同结构,使得第二支撑件16与第三支撑件20可藉由同一模具制造。藉此,即可进一步降低制造成本。于另一实施例中,第一连杆18与第二连杆24可为伸缩杆,使得第一连杆18与第二连杆24可根据不同尺寸的按键来调整长度。
请参阅图8至图14,图8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按键1'的立体图,图9为图8中的按键1'的爆炸图,图10为图8中的按键1'于另一视角的爆炸图,图11为图8中的按键1'移除键帽12后的立体图,图12为图8中的按键1'移除底板10与电路板26后的立体图,图13为图8中的按键1'沿Y-Y线的剖面图,图14为图13中的键帽12被按压时的剖面图。需说明的是,图8-14中与图1-7中所示相同标号的元件,其作用原理大致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按键1'与上述的按键1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按键1'的键帽12不具有上述第一卡槽128与第二卡槽130,亦即,按键1'的第一连杆18与第二连杆24并非固定于键帽12上。此外,于按键1'中,第一支撑件14的每一个第一限位部148可具有第一卡槽150,第二支撑件16的每一个第二限位部168可具有第二卡槽170,第三支撑件20的每一个第三限位部208具有第三卡槽210,且第四支撑件22的每一个第四限位部228具有第四卡槽230。因此,可将第一连杆18的相对两端分别卡入第一卡槽150与第二卡槽170,使得第一连杆18的相对两端分别可转动地夹置于多个第一限位部148之间及多个第二限位部168之间;可将第二连杆24的相对两端分别卡入第三卡槽210与第四卡槽230,使得第二连杆24的相对两端分别可转动地夹置于多个第三限位部208之间及多个第四限位部228之间。藉此,当键帽12被按压时,第一支撑件14与第二支撑件16即会藉由第一连杆18的连动相对键帽12转动且滑动。同理,当键帽12被按压时,第三支撑件20与第四支撑件22即会藉由第二连杆24的连动相对键帽12转动且滑动。
此外,当第一连杆18固定于第一支撑件14与第二支撑件16上时,第一滑动部142与第二滑动部162位于第一连杆18的相对两侧,使得第一连杆18限位于第一滑动部142与第二滑动部162之间,如图10与图12所示。同理,当第二连杆24固定于第三支撑件20与第四支撑件22时,第三滑动部202与第四滑动部222位于第二连杆24的相对两侧,使得第二连杆24限位于第三滑动部202与第四滑动部222之间,如图10与图12所示。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较佳的,第一支撑件14与第四支撑件22结构相同,第二支撑件16与第三支撑件18结构相同,其组装形成按键时分别旋转对称,这样,可以减少模具数量,降低生产成本。
综上所述,本发明可藉由相抵接的支撑件的同步转动,保持键帽相对于底板平行上升或下降,不易发生键帽歪斜。本发明还可藉由调整连杆(第一连杆、第二连杆)长度来调整两个支撑件之间的距离(第一支撑件与第二支撑件之间的距离、第三支撑件与第四支撑件之间的距离),以适用于不同尺寸的按键。因此,于开发键盘时,可针对不同尺寸的按键以具有对应长度的连杆连接两支撑件。藉此,即可有效简化支撑件的模具种类且减少支撑件的模具数量,进而降低制造成本。
藉由以上较佳具体实施例的详述,是希望能更加清楚描述本发明的特征与精神,而并非以上述所揭露的较佳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加以限制。相反地,其目的是希望能涵盖各种改变及具相等性的安排于本发明所欲申请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因此,本发明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应该根据上述的说明作最宽广的解释,以致使其涵盖所有可能的改变以及具相等性的安排。
Claims (7)
1.一种按键,其特征在于,包含:
底板;
键帽,相对该底板设置;
第一支撑件,设置于该键帽与该底板之间;
第二支撑件,设置于该键帽与该底板之间;
第一连杆,该第一连杆的相对两端分别连接于该第一支撑件与该第二支撑件;
第三支撑件,设置于该键帽与该底板之间且与该第一支撑件相对,该第一支撑件与该第三支撑件相互抵接,使得该第一支撑件与该第三支撑件同步转动;
第四支撑件,设置于该键帽与该底板之间且与该第二支撑件相对,该第二支撑件与该第四支撑件相互抵接,使得该第二支撑件与该第四支撑件同步转动;以及
第二连杆,该第二连杆的相对两端分别连接于该第三支撑件与该第四支撑件;
其中,该第一连杆及该第二连杆的尺寸可调,该第一支撑件与该第四支撑件具有相同结构,该第二支撑件与该第三支撑件具有相同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支撑件具有第一卡合片,该第三支撑件具有第一卡合部,该第一卡合片卡入该第一卡合部,使得该第一支撑件与该第三支撑件相互抵接;该第二支撑件具有第二卡合部,该第四支撑件具有第二卡合片,该第二卡合片卡入该第二卡合部,使得该第二支撑件与该第四支撑件相互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其特征在于,该键帽具有多个第一卡槽与多个第二卡槽,该多个第一卡槽与该多个第二卡槽相对,该第一连杆卡入该多个第一卡槽,该第二连杆卡入该多个第二卡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支撑件具有多个第一限位部,该多个第一限位部错位排列,该第二支撑件具有多个第二限位部,该多个第二限位部错位排列,该第一连杆的相对两端分别夹置于该多个第一限位部之间及该多个第二限位部之间;该第三支撑件具有多个第三限位部,该多个第三限位部错位排列,该第四支撑件具有多个第四限位部,该多个第四限位部错位排列,该第二连杆的相对两端分别夹置于该多个第三限位部之间及该多个第四限位部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按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连杆的相对两端分别可滑动地夹置于该多个第一限位部之间及该多个第二限位部之间;该第二连杆的相对两端分别可滑动地夹置于该多个第三限位部之间及该多个第四限位部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按键,其特征在于,每个该第一限位部具有第一卡槽,每个该第二限位部具有第二卡槽,该第一连杆的相对两端分别卡入该第一卡槽与该第二卡槽;每个该第三限位部具有第三卡槽,每个该第四限位部具有第四卡槽,该第二连杆的相对两端分别卡入该第三卡槽与该第四卡槽。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按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连杆的相对两端分别可转动地夹置于该第一卡槽与该第二卡槽,该第二连杆的相对两端分别可转动地夹置于该第三卡槽与该第四卡槽。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659896.7A CN112289613B (zh) | 2019-07-22 | 2019-07-22 | 按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659896.7A CN112289613B (zh) | 2019-07-22 | 2019-07-22 | 按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289613A CN112289613A (zh) | 2021-01-29 |
CN112289613B true CN112289613B (zh) | 2023-02-14 |
Family
ID=744190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659896.7A Active CN112289613B (zh) | 2019-07-22 | 2019-07-22 | 按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2289613B (zh)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1655604U (zh) * | 2010-04-12 | 2010-11-24 |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 按键及键盘 |
CN103065841A (zh) * | 2012-12-28 | 2013-04-24 |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 按键结构及其平衡杆 |
CN103219184A (zh) * | 2013-03-19 | 2013-07-24 |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 按键及应用其的键盘 |
CN103681051A (zh) * | 2013-11-21 | 2014-03-26 |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 薄型化按键及键盘 |
CN104091712A (zh) * | 2014-06-27 | 2014-10-08 |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 按键结构 |
US10141135B1 (en) * | 2017-11-03 | 2018-11-27 | Primax Electronics Ltd | Keyboard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587337B (zh) * | 2015-07-08 | 2017-06-11 | 達方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 按鍵及其鍵盤 |
-
2019
- 2019-07-22 CN CN201910659896.7A patent/CN112289613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1655604U (zh) * | 2010-04-12 | 2010-11-24 |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 按键及键盘 |
CN103065841A (zh) * | 2012-12-28 | 2013-04-24 |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 按键结构及其平衡杆 |
CN103219184A (zh) * | 2013-03-19 | 2013-07-24 |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 按键及应用其的键盘 |
CN103681051A (zh) * | 2013-11-21 | 2014-03-26 |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 薄型化按键及键盘 |
CN104091712A (zh) * | 2014-06-27 | 2014-10-08 |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 按键结构 |
US10141135B1 (en) * | 2017-11-03 | 2018-11-27 | Primax Electronics Ltd | Keyboard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289613A (zh) | 2021-01-2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5828015A (en) | Low profile keyboard keyswitch using a double scissor movement | |
US6723935B1 (en) | Keyswitch device and keyboard device | |
US5562203A (en) | Keyswitch | |
US6781077B2 (en) | Keyswitch and actuator structure | |
CN110504122B (zh) | 按键 | |
CN112289613B (zh) | 按键 | |
TW202103197A (zh) | 按鍵 | |
US10971314B2 (en) | Key switch | |
CN111223701B (zh) | 按键结构 | |
US7131781B2 (en) | Keyboards | |
US11481048B2 (en) | Touchpad mechanism | |
JPH05225858A (ja) | キースイッチ装置 | |
CN113284753B (zh) | 按键 | |
JP3352680B2 (ja) | キースイッチ装置 | |
WO2002055899A2 (en) | Spring | |
US11798759B2 (en) | Keyboard device | |
CN113012965B (zh) | 按键 | |
JPH11345535A (ja) | キ―スイッチ | |
JP3352677B2 (ja) | キースイッチ装置 | |
JP3392843B2 (ja) | キースイッチ装置 | |
JP3352678B2 (ja) | キースイッチ装置 | |
JP3151662B2 (ja) | キーボードにおけるキー構造 | |
JP4081091B2 (ja) | 押ボタンスイッチの製造方法 | |
JP2003115233A (ja) | キースイッチ装置 | |
JP2001126581A (ja) | キースイッチ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