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219184A - 按键及应用其的键盘 - Google Patents

按键及应用其的键盘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219184A
CN103219184A CN2013100863590A CN201310086359A CN103219184A CN 103219184 A CN103219184 A CN 103219184A CN 2013100863590 A CN2013100863590 A CN 2013100863590A CN 201310086359 A CN201310086359 A CN 201310086359A CN 103219184 A CN103219184 A CN 10321918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rod
keycap
snap
holding section
strutting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08635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219184B (zh
Inventor
蔡温育
李皓光
苏峰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rfon 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Darfon 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rfon 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filed Critical Darfon 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086359.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219184B/zh
Publication of CN1032191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191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2191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1918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关于一种按键及键盘。按键包括键帽、卡合结构、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第一连杆及第二连杆。键帽位于卡合结构之上。第一支撑件与第二支撑件的一端可活动地与键帽连接,另一端可活动地与卡合结构连接。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分别设置于第一支撑件与第二支撑件的外侧。部份的第一连杆与部份的第二连杆可滑动地设置在卡合结构上。另一部分的第一连杆与另一部分的第二连杆枢接于键帽。当键帽未被按压时,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限制卡合结构至键帽的高度,第一支撑件及第二支撑件位于第一连杆及第二连杆之间且不与第一连杆及第二连杆重叠。本发明利用两个设置于支撑件外侧的连杆限制并调整按键的高度,更加精细的调整按键的高度和倾斜度。

Description

按键及应用其的键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按键及应用其的键盘,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以连杆限制高度的按键及应用其的键盘。
背景技术
传统的剪刀脚按键结构中,多使用两个相对的支撑件来架高键帽,并使键帽可随着支撑件的移动而直上直下运动。由于支撑件同时具有带动及固定键帽的功能,结构较为复杂,微小的尺寸误差便可能使按键高度不均,产生倾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有关于一种按键及应用其的键盘,藉由两相对的连杆来限制按键的高度。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出一种按键。按键包括键帽、卡合结构、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第一连杆及第二连杆。第一支撑件与第二支撑件的两端分别可活动地与该键帽及该卡合结构连接。第一连杆设置于第一支撑件的外侧,且具有第一端部、第二端部及第三端部,第三端部介于第一端部及第二端部之间,第一端部与第二端部分别可滑动地设置在卡合结构上,第三端部枢接于键帽。第二连杆设置于第二支撑件的外侧,且具有第四端部、第五端部及第六端部,第六端部介于第四端部及第五端部之间,第四端部与第五端部分别可滑动地设置在卡合结构上,第六端部枢接于键帽。当键帽未被按压时,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限制卡合结构至键帽的高度,第一支撑件及第二支撑件位于第一连杆及第二连杆之间且不与第一连杆及第二连杆重叠。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出一种键盘。键盘包括壳体、基板以及多个设置于壳体上的按键。该多个按键的其中之一包括键帽、卡合结构、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第一连杆及第二连杆。卡合结构设置于基板上。第一支撑件与第二支撑件的两端分别可活动地与该键帽及该卡合结构连接。第一连杆设置于第一支撑件的外侧,且具有第一端部、第二端部及第三端部,第三端部介于第一端部及第二端部之间,第一端部与第二端部分别可滑动地设置在卡合结构上,第三端部枢接于键帽。第二连杆设置于第二支撑件的外侧,且具有第四端部、第五端部及第六端部,第六端部介于第四端部及第五端部之间,第四端部与第五端部分别可滑动地设置在卡合结构上,第六端部枢接于键帽。当键帽未被按压时,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限制卡合结构至键帽的高度,第一支撑件及第二支撑件位于第一连杆及第二连杆之间且不与第一连杆及第二连杆重叠。
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所揭露的按键,利用两个设置于支撑件外侧的连杆限制并调整按键的高度。由于连杆的结构简单,改变尺寸方便而且容易,同时连杆与卡合结构所夹的角度较大,调整的放大率较接近1,能够更加精细的调整按键的高度,降低按键的倾斜度。
关于本发明的优点与精神可以藉由以下的实施方式及附图得到进一步的了解。
附图说明
图1绘示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键盘的示意图。
图2A绘示图1的键盘其中一个按键的立体分解图;图2B及图2C绘示图2A的按键的连杆及卡合部相互组设时于不同作动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3A及图3B绘示图2A的按键于不同作动状态下的侧视剖面图。
图4绘示依照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按键的侧视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其绘示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键盘100的示意图。键盘100包括壳体110、基板(未绘示)以及数个按键120。基板设置于壳体110内,按键120设置于壳体110上。
请参照图2A至图3B。图2A绘示图1中其中一个按键120的立体分解图,图2B及图2C绘示图2A的按键120的第一连杆124、第二连杆125及第一卡合部1221、第二卡合部1222、第四卡合部1224、第五卡合部1225相互组设时于不同作动状态下的示意图,图3A及图3B绘示图2A的按键于不同作动状态下的侧视剖面图。按键120包括键帽121、卡合结构122、第一支撑件123a、第二支撑件123b、第一连杆124以及第二连杆125。键帽121位于卡合结构122之上。卡合结构122设置于键盘100的基板上。第一支撑件123a与第二支撑件123b架起键帽121,并使键帽121可相对于卡合结构122上下移动。
第一支撑件123a与第二支撑件123b的一端以可活动的方式与键帽121连接,另一端则以可活动的方式与卡合结构122连接,可活动的连接方式例如是转动连接或滑动连接。本例中,如图2A所示,第一支撑件123a与第二支撑件123b为交错叠合的剪刀脚结构,其与键帽121连接的一端可以自由转动,与卡合结构122则可自由滑动,但本发明并不限制于此形状。在其它实施例中,可采用两个支撑件分离而不重叠的剪刀脚结构,甚至不用剪刀脚结构,只要能够连接键帽与卡合结构,并带动键帽相对卡合结构上下移动的设计皆可作为本发明的支撑件。
如图2A所示,第一连杆124的形状类似ㄇ字,且具有第一端1241、第二端1242与第三端1243。请同时参照图2B及图3A,当按键120组合时,第一连杆124的第一端1241勾设于卡合结构122上的第一卡合部1221,第二端1242则勾设于卡合结构122上的第二卡合部1222。第一卡合部1221与第二卡合部1222形状为一倒L形,第一连杆124与第二连杆125便勾设于此倒L形状卡合部的缺口部份。另外,由于第一卡合部1221与第二卡合部1222朝卡合结构122的中心延伸,第一连杆124可自由的向内侧的两支撑件(123a,123b)方向滑动。第一连杆124的第三端1243枢接于键帽121的第三卡合部1213。本例中,第一连杆124的第三端1243系与键帽121上的两个第三卡合部1213枢接(图2A),且此两个第三卡合部1213位于键帽121同侧的两个角落,但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三卡合部1213在键帽121上的位置与数量可依需求调整。
第二连杆125的形状与第一连杆125相同,并具有第四端1254、第五端1255与第六端1256。相似的,第二连杆125的第四端1254勾设于卡合结构122的第四卡合部1224,第五端1255勾设于卡合结构122上的第五卡合部1225,第六端1256则枢接于键帽121上的两个第六卡合部1216。第六卡合部1216在键帽121上的位置与数量可依需求调整,第二连杆125可自由的朝两支撑件(123a,123b)的方向滑动。
本例中,如图2A所示,卡合结构122上的卡合部(第一卡合部1221、第二卡合部1222、第四卡合部1224、第五卡合部1225)的开口以朝按键120中心为例,然亦可将卡合部的开口设置成朝按键外侧,本发明并不对此限制。
此外,图2A所示的第一连杆124与第二连杆125可转动的枢接于键帽121上,以便于按压键帽121时滑动。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将连杆与键帽设计成一体成形,并采用软性材质的连杆,在按压键帽时连杆可挠曲而同样在卡合结构上滑动。
为避免干扰第一支撑件123a与第二支撑件123b的做动,第一连杆124与第二连杆125分别设置于第一支撑件123a与第二支撑件123b的外侧。以下以图2B、图2C、图3A及图3B说明按键120的做动流程,其中图2B及图2C中省略键帽121。
请同时参照图2B及图3A,其绘示键帽121未受按压时按键120的上视图与剖面图。当键帽121未被按压时,第一支撑件123a、第二支撑件123b、第一连杆124及第二连杆125的两端各分别连接键帽121与卡合结构122,也就是说此四者皆可以用以架高键帽121与限制按键120高度。本发明的按键120透过变更第一连杆124及第二连杆125的尺寸来调整按键120的高度。
如图3A所示,为使按键120受力平均与保持手感,第一支撑件123a及第二支撑件123b交错设置,与卡合结构122的夹角θ1较小,一般约为15°。如果要藉由改变支撑件的长度调整按键的高度,其放大率约为sin15°(=0.259),需要对支撑件进行较大的改动才会影响按键的高度。由于支撑件的结构较为复杂,对其修改不但较为费时费力,制程上的公差也较大,若两支撑件不对称甚至会造成键帽倾斜。反之,本发明于支撑件的外侧设置两个相对连杆(第一连杆124与第二连杆125),可获得与卡合结构122较大的夹角。本例中第一连杆124与卡合结构122的夹角θ2约为80°,放大率为sin80°(=0.985)。因此,能够细微的调整按键高度,并维持按键120的水平。一实施例中,按键的倾斜度(tilt)低于0.15,相较于习知剪刀脚按键0.3的倾斜度降低了50%。
请同时参照图2C与图3B,其绘示键帽121压下时按键120的上视图与剖面图。当键帽121受压时,第一支撑件123a、第二支撑件123b以及第一连杆124、第二连杆125可沿着卡合结构122的y轴方向滑动,使键帽121能够向下移动。由于卡合结构122上的卡合部(第一卡合部1221、第二卡合部1222、第四卡合部1224、第五卡合部1225)的顶端设计较长,第一连杆124与第二连杆125不会因滑动而脱离此些卡合部。
在上述说明中,以连杆勾设于倒L形的卡合部为例,然卡合部的形状并非限制于此。请参照图4,其绘示依照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按键220的侧视剖面图。本例中,与第一连杆224勾设的第一卡合部2221为倒勾形,底部较高且具有略为向下倾斜的开口,卡合结构222上的其他卡合部亦可如此设计,以使第一连杆224更流畅的滑动。如此一来,第一连杆224与卡合结构222所夹的角度θ2便可更大(例如接近90°),取得接近1的放大率,而不会干扰键帽221的做动。
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所揭露的按键,利用两个设置于支撑件外侧的连杆限制并调整按键的高度。由于连杆的结构简单,改变尺寸方便而且容易,同时连杆与卡合结构所夹的角度较大,调整的放大率较接近1,能够更加精细的调整按键的高度,降低按键的倾斜度。
综上所述,虽然本发明已以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权利要求的范围所界定者为准。

Claims (9)

1.一种按键,其特征在于包括:
键帽;
卡合结构;
第一支撑件,该第一支撑件的两端分别可活动地与该键帽及该卡合结构连接;
第二支撑件,该第二支撑件的两端分别可活动地与该键帽及该卡合结构连接;
第一连杆,设置于该第一支撑件的外侧,该第一连杆具有第一端部、第二端部及第三端部,该第三端部介于该第一端部及该第二端部之间,该第一端部与该第二端部分别可滑动地设置在该卡合结构上,该第三端部枢接于该键帽;以及
第二连杆,设置于该第二支撑件的外侧,该第二连杆具有第四端部、第五端部及第六端部,该第六端部介于该第四端部及该第五端部之间,该第四端部与该第五端部分别可滑动地设置在该卡合结构上,该第六端部枢接于该键帽,
其中,当该键帽未被按压时,该第一连杆与该第二连杆限制该卡合结构至该键帽的高度,该第一支撑件及该第二支撑件位于该第一连杆及该第二连杆之间且不与该第一连杆及该第二连杆重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支撑件的一端可滑动地设置于该卡合结构及该键帽的其中之一,该第一支撑件的另一端枢接于该卡合结构及该键帽的其中之另一,该第二支撑件的一端可滑动地设置于该卡合结构及该键帽的其中之一,该第二支撑件的该另一端枢接于该卡合结构及该键帽的其中之另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其特征在于:该卡合结构包括第一卡合部、第二卡合部、第四卡合部及第五卡合部,该键帽具有第三卡合部及第六卡合部,该第一连杆的该第一端部及该第二端部分别可滑动地设置在该卡合结构的该第一卡合部及该第二卡合部中,该第一连杆的该第三端部枢接于该键帽的该第三卡合部,第二连杆的该第三端部及该第四端部分别可滑动地设置在该卡合结构的该第四卡合部及该第五卡合部中,该第二连杆的该第六端部枢接于该键帽的该第六卡合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按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连杆的该第三端部可转动的连接于该键帽的该第三卡合部,该第二连杆的该第六端部可转动的连接于该键帽的该第六卡合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按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卡合部和该第二卡合部的形状都为倒L字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连杆及该第二连杆的材质为软性材料,且该第一连杆、该第二连杆及该键帽一体成型。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按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连杆和该第二连杆的形状都为ㄇ字型。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其特征在于:当该键帽未被按压时,该第一连杆或该第二连杆与该卡合结构所夹的角度大于或等于80度。
9.一种键盘,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
基板,基板设置于壳体内;以及
复数个按键,设置于该壳体上,该复数个按键的其中之一按键为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按键,该卡合结构设置于该基板上。
CN201310086359.0A 2013-03-19 2013-03-19 按键及应用其的键盘 Active CN10321918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086359.0A CN103219184B (zh) 2013-03-19 2013-03-19 按键及应用其的键盘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086359.0A CN103219184B (zh) 2013-03-19 2013-03-19 按键及应用其的键盘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19184A true CN103219184A (zh) 2013-07-24
CN103219184B CN103219184B (zh) 2016-03-02

Family

ID=488168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086359.0A Active CN103219184B (zh) 2013-03-19 2013-03-19 按键及应用其的键盘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219184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94394A (zh) * 2014-01-28 2014-05-14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按键结构及键盘
CN106328397A (zh) * 2015-07-03 2017-01-11 孔繁荣 升降弹性体及按键
CN112289613A (zh) * 2019-07-22 2021-01-29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按键
CN114267553A (zh) * 2020-09-16 2022-04-01 重庆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按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004394Y (zh) * 2006-10-10 2008-01-09 达方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按键结构
CN101794674A (zh) * 2010-03-11 2010-08-04 黎柏松 键盘、键升降开关装置及其各自的组装工艺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004394Y (zh) * 2006-10-10 2008-01-09 达方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按键结构
CN101794674A (zh) * 2010-03-11 2010-08-04 黎柏松 键盘、键升降开关装置及其各自的组装工艺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94394A (zh) * 2014-01-28 2014-05-14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按键结构及键盘
CN106328397A (zh) * 2015-07-03 2017-01-11 孔繁荣 升降弹性体及按键
CN112289613A (zh) * 2019-07-22 2021-01-29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按键
CN112289613B (zh) * 2019-07-22 2023-02-14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按键
CN114267553A (zh) * 2020-09-16 2022-04-01 重庆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按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19184B (zh) 2016-03-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19184A (zh) 按键及应用其的键盘
US7319202B2 (en) Key switch device
CN104409259B (zh) 键盘装置及其按键
US20140174900A1 (en) Keyswitch structure and balance link thereof
US20060102296A1 (en) Multi-link telescopic cover
CN103681051B (zh) 薄型化按键及键盘
KR102462152B1 (ko) 스테빌라이저
US20190103237A1 (en) Keypad
JP2007035461A (ja) 電気部品
CN103681063A (zh) 一种键盘按键
JP3204640U (ja) ボタン構造
CN103179827B (zh) 具有多角度限位功能的滑盖装置
KR101725389B1 (ko) 접이식 삼각자
US6791037B1 (en) Multi-direction switch
TWI523053B (zh) 按鍵及應用其之鍵盤
CN209826493U (zh) 一种可伸缩的毛巾架
CN208256540U (zh) 用于按键开关的按压件及按键开关
TWI588855B (zh) 多方向開關裝置
JPH01183020A (ja) 押釦スイッチ
CN216653352U (zh) 摇杆组件、游戏手柄及电子设备
CN216619037U (zh) 一种屏幕线性移动装置及移动终端
TWI555049B (zh) 電子裝置
JP2014115747A (ja) ジョイスティック
CN103151205A (zh) 一种键盘按键
CN201674738U (zh) 数据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