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287458B - 一种解决车身型面高光不一致的设计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解决车身型面高光不一致的设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287458B
CN112287458B CN202011183910.XA CN202011183910A CN112287458B CN 112287458 B CN112287458 B CN 112287458B CN 202011183910 A CN202011183910 A CN 202011183910A CN 112287458 B CN112287458 B CN 11228745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ighlight
view
profile
vehicle body
bump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18391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287458A (zh
Inventor
吴志刚
李洪亮
邱艺雯
安晨然
黄太强
苗博
杨海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feng Commercial Vehic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feng Commercial Vehic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feng Commercial Vehic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feng Commercial Vehic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183910.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287458B/zh
Publication of CN1122874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874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28745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8745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10Geometric CAD
    • G06F30/15Vehicle, aircraft or watercraft desig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Analysis (AREA)
  •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AREA)
  • Pure & Applied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解决车身型面高光不一致的设计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找出车身正侧视图主造型特征;找出车身正前视图主造型特征;找出车身两个视图之间的过渡特征;从正侧视图分析主造型特征高光走势;从正前视图分析主造型特征高光走势;分别将光源从车身坐标的X、Y、Z三个方向查看正前视图、正侧视图对应的型面高光情况,要求高光与特征线趋势一致,且高光弧度饱满,以高光凸凹两个维度为评判标准,不可出现凸凹起伏,只可出现单凸、单凹分布,高光疏密均匀,部件间高光顺畅无突变。本发明从型面高光调整引起型面偏差很小,不会导致零件内部结构的变化,造成工程布置和结构的更改。

Description

一种解决车身型面高光不一致的设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车身外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解决车身型面高光不一致的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对于型面高光评价和控制一般要求满足以下几个方面:(1)、A面初期阶段,应该规划车身基础型面的高光走势,即型面(A面)高光走势与造型特征线趋于一致的规范;(2)、对于型面高光走势与控制点对应的关系,要求光影变化与控制点的个数与排布、移动方向形成设计规范;(3)、由于调整高光导致型面的偏差要求在合理范围内,避免造成型面变化大引起内部结构更改。现有技术存在以下缺陷:1、行业内还没有形成高光走势与造型特征一致性的规范,后期阶段一旦重新调整高光,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2、现有控制点调整技术工作效率低,型面质量不可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解决车身型面高光不一致的设计方法。在造型设计阶段,根据车身造型特征规划型面高光走势,基于ICEMSURF三维软件对型面控制点的进行科学、高效排布,得出符合型面高光要求的设计方法。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解决车身型面高光不一致的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找出车身正侧视图主造型特征;找出车身正前视图主造型特征;找出车身两个视图之间的过渡特征;从正侧视图分析主造型特征高光走势;从正前视图分析主造型特征高光走势;分别将光源从车身坐标的X、Y、Z三个方向查看正前视图、正侧视图对应的型面高光情况,要求高光与特征线趋势一致,且高光弧度饱满,以高光凸凹两个维度为评判标准,不可出现凸凹起伏(即对应型面的饱满度),只可出现单凸、单凹分布,高光疏密均匀,部件间高光顺畅无突变。
进一步地,所述正侧视图主造型特征包括车门、踏步护罩的轮廓线,侧围腰线。
进一步地,所述正前视图主造型特征包括前面罩、保险杠、前顶盖的轮廓线。
进一步地,所述过渡特征包括前面罩与侧围腰线,保险杠与踏步护罩、车门裙板的特征衔接关系。
进一步地,上述步骤中,所述从正侧视图分析主造型特征高光走势包括调整车门、侧围、踏步护罩型面的弧度1-3mm;调整型面控制点使高光由车前向车后逐步呈上扬的趋势。
进一步地,上述步骤中,所述从正前视图分析主造型特征高光走势包括调整前面罩、保险杠,前顶盖型面的弧度2-4mm;调整保险杠、前面罩、前顶盖型面对称性,达到高阶连续;调整型面控制点使高光由中间向两端逐步呈上扬趋势。
进一步地,上述步骤基于ICEM SURF三维软件平台。
进一步地,上述步骤中,具体包括:将光源从车身坐标的X方向查看正前视图高光情况,对保险杠、前面罩、前顶盖高光与特征线趋势是否一致检查;再单凸单凹检查,高光疏密均匀,若ok,则进行下一步操作;将光源从车身坐标的Z方向查看正前视图高光情况,对保险杠、前面罩、前顶盖高光与特征线趋势是否一致检查;再单凸单凹检查,高光疏密均匀,若ok,则进行将光源从车身坐标的Y方向查看正侧视图高光情况。
进一步地,上述步骤中,还包括:将光源从车身坐标的Y方向查看正侧视图高光情况,对车门、侧围、踏步护罩高光与特征线趋势是否一致检查;再单凸单凹检查,高光疏密均匀;对车门、侧围、踏步护罩过渡区域部件型面外侧板、前挡玻璃、前侧顶、保险杠侧端部位高光顺畅突变情况,从高光疏密分布均匀、无畸变型(无急剧和压缩等情况)两个维度来判定,若ok,则进行将光源从车身坐标的Z方向查看正侧视图高光情况。
进一步地,上述步骤中,还包括:将光源从车身坐标的Z方向查看正侧视图高光情况,对车门、侧围、踏步护罩高光与特征线趋势是否一致检查;再单凸单凹检查,高光疏密均匀;对车门、侧围、踏步护罩过渡区域部件型面外侧板、前挡玻璃、前侧顶、保险杠侧端部位高光顺畅突变情况,从高光疏密分布均匀、无畸变型(无急剧和压缩等情况)两个维度来判定,完成整个外观型面质量的检测即高光的检测。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从设计方法上看,提供了多种型面控制点排布方式与型面高光走势的关系,高效、可靠,节省了人力,缩短项目周期。
2、从设计流程上来看,规划高光先后顺序,从车身造型特征线走势-高光走势规划-调整高光-实施效果评判标准,一方面有利于设计工作有序可循,避免半路返工。
3、从型面高光调整引起型面偏差很小,不会导致零件内部结构的变化,造成工程布置和结构的更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更改后高光走势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2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2更改后高光走势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3步骤一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3步骤二、三、四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3步骤五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3步骤五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3步骤六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便于清楚地了解本发明,但它们不对本发明构成限定。
本发明一种解决车身型面高光不一致的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明确车身造型特征:找出正侧视图主造型特征;找出正前视图主造型特征;找出两个视图之间的过渡特征。
2、分析车身主造型特征走势:正侧围上主造型特征,如腰线、轮廓线,由于设计风格多为运动型为主造型风格,主造型特征走势一般由车前往车后逐步上扬多主,其次是与地平面平行;其次正视图上主造型特征,一般多见于前面罩、保险杠特征的连贯,面罩、保险杠型面存在Z向配合弧度,两者格栅特征整体性设计,主造型特征走势多见于面罩、保险杠特征由上逐步向下收缩或由上向下垂直分布;正前视图与正侧视图过渡造型特征,多见于前面罩与侧围腰线、保险杠特征与踏步护罩、车门裙板的特征衔接关系,造型特征走势多见于前面罩与侧围(车门为主)大弧度圆角过渡;保险杠侧端型面与车门裙板、踏步护罩型面曲率连续的配合。
3、规划车身高光走势:从正前视图分析主要部件(前面罩、保险杠,前顶盖)型面的高光走势,需要遵循两个要素:调整3个部件型面的弧度优选的2mm。调整保险杠、前面罩、前顶型面对称性,达到高阶连续。调整型面控制点使高光由中间向两端逐步呈上扬趋势,类似前面罩高光调整方法。从正侧视图分析主要部件(车门、侧围、踏步护罩)型面的高光走势:调整3个部件型面的弧度优选的1.5mm。调整型面控制点使高光由车前向车后逐步呈上扬的趋势,类似前面罩高光调整方法。
4、检查各系统部件高光走势一致性:
分别将光源从车身坐标的X、Y、Z三个方向查看正前视图、正侧视图对应的型面高光情况,要求高光与特征线趋势一致,且高光弧度饱满,以高光凸凹两个维度为评判标准,不可出现凸凹起伏(即对应型面的饱满度),只可单凸、单凹分布,高光疏密均匀,部件间高光顺畅无突变。
将光源从车身坐标的X方向查看正前视图高光情况,对保险杠、前面罩、前顶盖高光与特征线趋势是否一致检查,其次是单凸单凹检查,高光疏密均匀,若ok,则可以进行下一步操作。
将光源从车身坐标的Z方向查看正前视图高光情况,对保险杠、前面罩、前顶盖高光与特征线趋势是否一致检查,其次是单凸单凹检查,高光疏密均匀,若ok,则可以进行下一步操作。
将光源从车身坐标的Y方向查看正侧视图高光情况,对车门、侧围、踏步护罩高光与特征线趋势是否一致检查,其次是单凸单凹检查,高光疏密均匀;对车门、侧围、踏步护罩过渡区域部件型面(外侧板、前挡玻璃、前侧顶、保险杠侧端部位)高光顺畅突变情况,可以从高光疏密分布均匀、无畸变型(无急剧和压缩等情况)两个维度来判定,若ok,则可以进行下一步操作。
将光源从车身坐标的Z方向查看正侧视图高光情况,对车门、侧围、踏步护罩高光与特征线趋势是否一致检查,其次是单凸单凹检查,高光疏密均匀;对车门、侧围、踏步护罩过渡区域部件型面(外侧板、前挡玻璃、前侧顶、保险杠侧端部位)高光顺畅突变情况,可以从高光疏密分布均匀、无畸变型(无急剧和压缩等情况)两个维度来判定。
完成整个外观型面质量的检测即高光的检测。
本发明实施例1:
如图1所示,前面罩与保险杠型面高光走势没有关联,面罩系统呈现由中部平直然后向两端下行,保险杠由中部下凹向两端逐渐下行,而更改后高光走势趋于一致(如图2所示)。
实施例2:
D320侧围系统型面高光走势从车前向车后逐渐下行(如图3所示),从造型理念上讲,高光走势与主造型特征线(腰线、侧面轮廓线)走势应一致,譬如,正侧围高光应该与侧顶、侧窗下沿主造型特征线呈现上扬的趋势保持一致(如图4所示);从型面感受上讲,光影随车身特征流动翻转自如、规律有序,绚烂多彩,型面品质感受好,而后图明显优于前者。
实施例3:
第一步:以面罩基础面为例,初始光影如图5所示(往后每一步光源为Z向,Z向光源对型面质量高光检查很重要),根据光影效果显示U\V平直既无弧度,又无特征变化,型面设计规则要求U、V方向均需弧度,确保外观部件的型面饱满、有力。
第二步:如图6光影,根据型面U向横排两个控制点(select)沿Z向往上拉,上拉向量大小可根据光影变化情况及造型设计师对光影的预期进行酌情定值,控制点向量呈整体衰减变化,V向平整弧度为1mm(控制点排布2×3),根据型面设计规则要求U、V方向均需弧度。
第三步:将黄色圈内两点控制点沿Z向往上拉,上拉向量大小可根据光影变化情况及造型设计师对光影的预期进行酌情定值,控制点附近光影变化较大,光影上翘逐步向中间衰减。
第四步:如图6所示,将绿色圈内两点控制点沿Z向往上拉,上拉向量大小可根据光影变化情况及造型设计师对光影的预期进行酌情定值,中间区域控制点附近光影变化较大,上、下两端光影受影响较小,进而得出最终效果。
第五步:如图7、图8所示,由于面罩两侧存在外侧板,面差为0mm,造型特征连贯,而两侧光影沿Z向更加上扬,因此首先可以利用GLOBAL EXTRAP延伸中间型面,修建型面。
第六步:如图9所示,调整两侧外侧板高光,使其上扬。将紫色圈内三个控制点(V向)沿Z向往上拉,上拉向量根据造型预期酌情设定,左边V向两竖排控制点附近光影变化较小,光影上翘逐步向中间衰减。

Claims (7)

1.一种解决车身型面高光不一致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找出车身正侧视图主造型特征;找出车身正前视图主造型特征;找出车身两个视图之间的过渡特征;从正侧视图分析主造型特征高光走势;从正前视图分析主造型特征高光走势;分别将光源从车身坐标的X、Y、Z三个方向查看正前视图、正侧视图对应的型面高光情况,要求高光与特征线趋势一致,且高光弧度饱满,以高光凸凹两个维度为评判标准,不可出现凸凹起伏,只可出现单凸、单凹分布,高光疏密均匀,部件间高光顺畅无突变;
具体包括:将光源从车身坐标的X方向查看正前视图高光情况,对保险杠、前面罩、前顶盖高光与特征线趋势是否一致检查;再单凸单凹检查,高光疏密均匀,若ok,则进行下一步操作;将光源从车身坐标的Z方向查看正前视图高光情况,对保险杠、前面罩、前顶盖高光与特征线趋势是否一致检查;再单凸单凹检查,高光疏密均匀,若ok,则进行将光源从车身坐标的Y方向查看正侧视图高光情况;
将光源从车身坐标的Y方向查看正侧视图高光情况,对车门、侧围、踏步护罩高光与特征线趋势是否一致检查;再单凸单凹检查,高光疏密均匀;对车门、侧围、踏步护罩过渡区域部件型面外侧板、前挡玻璃、前侧顶、保险杠侧端部位高光顺畅突变情况,从高光疏密分布均匀、无畸变型两个维度来判定,若ok,则进行将光源从车身坐标的Z方向查看正侧视图高光情况;
将光源从车身坐标的Z方向查看正侧视图高光情况,对车门、侧围、踏步护罩高光与特征线趋势是否一致检查;再单凸单凹检查,高光疏密均匀;对车门、侧围、踏步护罩过渡区域部件型面外侧板、前挡玻璃、前侧顶、保险杠侧端部位高光顺畅突变情况,从高光疏密分布均匀、无畸变型两个维度来判定,完成整个外观型面质量的检测即高光的检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解决车身型面高光不一致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正侧视图主造型特征包括车门、踏步护罩的轮廓线,侧围腰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解决车身型面高光不一致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正前视图主造型特征包括前面罩、保险杠、前顶盖的轮廓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解决车身型面高光不一致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特征包括前面罩与侧围腰线,保险杠与踏步护罩、车门裙板的特征衔接关系。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解决车身型面高光不一致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步骤中,所述从正侧视图分析主造型特征高光走势包括调整车门、侧围、踏步护罩型面的弧度1-3mm;调整型面控制点使高光由车前向车后逐步呈上扬的趋势。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解决车身型面高光不一致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步骤中,所述从正前视图分析主造型特征高光走势包括调整前面罩、保险杠,前顶盖型面的弧度2-4mm;调整保险杠、前面罩、前顶盖型面对称性,达到高阶连续;调整型面控制点使高光由中间向两端逐步呈上扬趋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解决车身型面高光不一致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步骤基于ICEMSURF三维软件平台。
CN202011183910.XA 2020-10-29 2020-10-29 一种解决车身型面高光不一致的设计方法 Active CN11228745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83910.XA CN112287458B (zh) 2020-10-29 2020-10-29 一种解决车身型面高光不一致的设计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83910.XA CN112287458B (zh) 2020-10-29 2020-10-29 一种解决车身型面高光不一致的设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87458A CN112287458A (zh) 2021-01-29
CN112287458B true CN112287458B (zh) 2022-06-24

Family

ID=743523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183910.XA Active CN112287458B (zh) 2020-10-29 2020-10-29 一种解决车身型面高光不一致的设计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287458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17489A (zh) * 2018-05-17 2018-10-30 中南大学 一种高速列车头部外形参数化方法
CN110186631A (zh) * 2019-05-31 2019-08-30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车身弯曲刚度测量系统及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92042A (zh) * 2014-11-24 2015-03-04 大连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模型数据库的快速3d车身造型方法
CZ2018147A3 (cs) * 2018-03-23 2019-10-02 Varroc Lighting Systems, s.r.o. Světelné zařízení pro motorové vozidlo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17489A (zh) * 2018-05-17 2018-10-30 中南大学 一种高速列车头部外形参数化方法
CN110186631A (zh) * 2019-05-31 2019-08-30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车身弯曲刚度测量系统及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Vassberg J 等.Development of a common research model for applied CFD validation studies.《26th AIAA applied aerodynamics conference》.2008, *
吴怡文等.基于ICEM surf的汽车A级曲面评价方法.《汽车技术》.2011,(第12期), *
张远骏.车身外饰件高级曲面质量评价方法.《重型汽车》.2010,(第02期), *
王波 等.汽车造型设计中曲面高光的研究——以马自达为例.《装饰》.2020,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87458A (zh) 2021-01-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569621B (zh) 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多维曲面玻璃幕墙设计加工及安装方法
CN106599515B (zh) 基于stl网格特征识别的汽车覆盖件板料冲压工艺优选方法
CN111008423B (zh) 一种双曲面幕墙的优化设计方法
CN106156383A (zh) 一种参数化气动外形数模及结构网格自动生成方法
CN105574301A (zh) 汽车覆盖件拉延模设计方法
CN104200054A (zh) 一种用于汽车覆盖件模具的间隙设计方法
CN112287458B (zh) 一种解决车身型面高光不一致的设计方法
CN107127597A (zh) 车顶加工定位辅助工装及基于该工装的车顶整体加工方法
CN112541224B (zh) 一种汽车典型零部件的逆向构建方法及系统
CN113642100A (zh) 一种修边刀块的设计方法及设计装置
CN100388290C (zh) 一种快速建立车身概念设计几何模型的方法
CN106184610A (zh) 一种艉柱及尾鳍安装方法
CN111159816A (zh) 一种基于ffd方法的飞翼布局外形与网格一致变形构造方法
CN108509748B (zh) 一种飞机装配型架内型板快速设计方法
CN108170903B (zh) 一种基于曲率映射的双曲面零件回弹补偿方法
CN113742835A (zh) 一种双曲面幕墙的新型优化设计方法
CN211341560U (zh) 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弧形铝板结构
CN110973859B (zh) 一种家装设计中定制厨柜的台面、前后挡水生成的方法
CN113867267A (zh) 基于bim球壳结构找型构造钢管数字化加工系统及方法
CN117910146B (zh) 压板槽和加强筋的设计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394399A (zh) 一种厚板蒙皮类零件模具
CN117057018B (zh) 一种基于bim的室内装修设计管理系统
CN109214047B (zh) 一种基于ug的空心静子叶片造型方法
CN112560171B (zh) 一种基于AutoCAD的轮胎半部件自动正包设计方法
CN113066167B (zh) 一种轮胎三维字体建模方法和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