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910146B - 压板槽和加强筋的设计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压板槽和加强筋的设计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910146B
CN117910146B CN202410308642.1A CN202410308642A CN117910146B CN 117910146 B CN117910146 B CN 117910146B CN 202410308642 A CN202410308642 A CN 202410308642A CN 117910146 B CN117910146 B CN 11791014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ing plate
groove
arrangement
die
machine to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30864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910146A (zh
Inventor
杨冬冬
谢晖
易建业
何蕤
陈茹
彭栋
姚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 Hua Laboratory
Original Assignee
Ji Hua Laborator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 Hua Laboratory filed Critical Ji Hua Laboratory
Priority to CN202410308642.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910146B/zh
Publication of CN1179101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9101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91014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91014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haping Metal By Deep-Drawing,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模具设计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压板槽和加强筋的设计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从冲压模具的模具设计图中识别得到机床T形槽位置,根据模具尺寸数据、机床T形槽位置、压板槽排布数量计算公式和距离阈值,确定压板槽的排布数量和排布位置,基于模具设计图、模具尺寸数据、机床T形槽位置、加强筋排布数量计算公式和最小距离,计算加强筋的排布数量、排布位置和高度,利用上述数据,在压板槽基板生成压板槽和加强筋,通过模具设计图、模具尺寸数据和机床T形槽位置,结合压板槽排布数量计算公式和距离阈值、加强筋排布数量计算公式和最小距离,生成压板槽和加强筋,提高了压板槽和加强筋的设计效率。

Description

压板槽和加强筋的设计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模具设计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压板槽和加强筋的设计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汽车覆盖件冲压模具上、下模前后部分主要由起重吊耳、压板槽和压板槽周边的加强筋等组成,压板槽用于将模具装夹到机床的上、下工作台上。压板槽的位置必须与所使用的机床完全匹配,同时必须考虑压板槽周边的强度,以保证模具固定牢靠。
现有模具设计过程中,需要人工测量机床的T形槽尺寸、模具长宽等尺寸,估算模具的重量并计算出需要布置的压板槽数量,然后逐个将压板槽调入模具装配模型中去并逐个调整到合适的T形槽位置上,调整完成后还需执行创建实体、布尔运算、移动选择、镜像、提取线面等一系列繁琐的3D建模步骤,需要人工进行频繁的重复性的复杂操作,工作量大,设计效率低下。
因此,为了解决传统的压板槽和加强筋的设计方法因使用人工方法而费时费力的技术问题,亟需一种压板槽和加强筋的设计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压板槽和加强筋的设计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通过模具设计图、模具尺寸数据和机床T形槽位置,结合预设的压板槽排布数量计算公式、预设的距离阈值、预设的加强筋排布数量计算公式和预设的最小距离,生成压板槽和加强筋,解决传统的压板槽和加强筋的设计方法因使用人工方法而费时费力的问题,能够快速生成压板槽和加强筋,省去了大量的人工操作,提高了压板槽和加强筋的设计效率。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压板槽和加强筋的设计方法,包括步骤:
获取汽车覆盖件冲压模具的模具设计图及模具尺寸数据;
从所述模具设计图中识别得到机床T形槽位置;
根据所述机床T形槽位置和所述模具尺寸数据,结合预设的压板槽排布数量计算公式和预设的距离阈值,确定压板槽排布数量和压板槽排布位置;
基于所述模具设计图、所述机床T形槽位置和所述模具尺寸数据,结合预设的加强筋排布数量计算公式和预设的最小距离,计算得到加强筋排布数量、加强筋排布位置和加强筋高度;
根据所述压板槽排布数量、所述压板槽排布位置、所述加强筋排布数量、所述加强筋排布位置和所述加强筋高度,在所述机床T形槽位置的上方的压板槽基板生成压板槽和加强筋。
本申请提供的压板槽和加强筋的设计方法可以实现对压板槽和加强筋进行设计,通过模具设计图、模具尺寸数据和机床T形槽位置,结合预设的压板槽排布数量计算公式、预设的距离阈值、预设的加强筋排布数量计算公式和预设的最小距离,生成压板槽和加强筋,解决传统的压板槽和加强筋的设计方法因使用人工方法而费时费力的问题,能够快速生成压板槽和加强筋,省去了大量的人工操作,提高了压板槽和加强筋的设计效率。
可选地,从所述模具设计图中识别得到机床T形槽位置,包括:
从所述模具设计图中提取得到机床的工作台模型;
从所述工作台模型中识别得到所述机床的T形槽;
以所述工作台模型投影在垂直于冲压方向的平面的中心为机床坐标系原点,确定所述T形槽在机床坐标系的位置坐标,得到所述机床T形槽位置。
可选地,根据所述机床T形槽位置和所述模具尺寸数据,结合预设的压板槽排布数量计算公式和预设的距离阈值,确定压板槽排布数量和压板槽排布位置,包括:
根据所述机床T形槽位置,确定压板槽初步排布位置;
基于所述模具尺寸数据,结合所述预设的压板槽排布数量计算公式,计算得到所述压板槽排布数量;
从所述压板槽初步排布位置中筛选出与顶杆孔的距离大于所述预设的距离阈值的对应于所述压板槽排布数量的位置点,得到所述压板槽排布位置。
本申请提供的压板槽和加强筋的设计方法可以实现对压板槽和加强筋进行设计,通过模具尺寸数据、机床T形槽位置和预设的压板槽设计准则,计算得到压板槽排布数量及压板槽排布位置,通过压板槽排布数量及压板槽排布位置,可构建出压板槽,有利于提高压板槽的设计效率。
可选地,基于所述模具尺寸数据,结合所述预设的压板槽排布数量计算公式,计算得到所述压板槽排布数量,包括:
从所述模具尺寸数据中提取得到所述汽车覆盖件冲压模具的下模座总长度;
根据所述下模座总长度,结合所述预设的压板槽排布数量计算公式,计算得到所述压板槽排布数量。
可选地,基于所述模具设计图、所述机床T形槽位置和所述模具尺寸数据,结合预设的加强筋排布数量计算公式和预设的最小距离,计算得到加强筋排布数量、加强筋排布位置和加强筋高度,包括:
根据所述机床T形槽位置和所述模具尺寸数据中的下模座总长度,结合所述预设的加强筋排布数量计算公式,计算得到所述加强筋排布数量;
根据所述加强筋排布数量,结合所述预设的最小距离,确定所述加强筋排布位置;
基于所述模具设计图、所述模具尺寸数据和所述加强筋排布位置,确定所述加强筋高度。
本申请提供的压板槽和加强筋的设计方法可以实现对压板槽和加强筋进行设计,通过机床T形槽位置、模具设计图、模具尺寸数据、下模座总长度、加强筋排布数量计算公式和压板槽与加强筋的距离关系,设计加强筋排布数量、加强筋排布位置和加强筋高度,通过加强筋排布数量、加强筋排布位置和加强筋高度,可构建出加强筋,有利于提高加强筋的设计效率。
可选地,所述加强筋高度包括上模座加强筋高度和下模座加强筋高度;基于所述模具设计图、所述模具尺寸数据和所述加强筋排布位置,确定所述加强筋高度,包括:
确定所述模具尺寸数据中的下模座高度为所述下模座加强筋高度;
从所述模具设计图的冲压模具本体模型中提取得到上模座的下轮廓线;
在所述上模座的加强筋排布位置构建与竖坐标轴平行的平行直线;
根据所述下轮廓线和所述平行直线的交点,确定所述上模座加强筋高度。
可选地,根据所述压板槽排布数量、所述压板槽排布位置、所述加强筋排布数量、所述加强筋排布位置和所述加强筋高度,在所述机床T形槽位置的上方的压板槽基板生成压板槽和加强筋,包括:
在所述模具设计图的下模座和上模座分别设置压板槽基板;
根据所述压板槽排布数量和所述压板槽排布位置,在所述压板槽基板中位于所述机床T形槽位置上方的位置生成压板槽;
基于所述加强筋排布数量、所述加强筋排布位置和所述加强筋高度,在所述压板槽基板对应的位置生成加强筋。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压板槽和加强筋的设计装置,用于对压板槽和加强筋进行设计,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汽车覆盖件冲压模具的模具设计图及模具尺寸数据;
识别模块,用于从所述模具设计图中识别得到机床T形槽位置;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机床T形槽位置和所述模具尺寸数据,结合预设的压板槽排布数量计算公式和预设的距离阈值,确定压板槽排布数量和压板槽排布位置;
计算模块,用于基于所述模具设计图、所述机床T形槽位置和所述模具尺寸数据,结合预设的加强筋排布数量计算公式和预设的最小距离,计算得到加强筋排布数量、加强筋排布位置和加强筋高度;
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压板槽排布数量、所述压板槽排布位置、所述加强筋排布数量、所述加强筋排布位置和所述加强筋高度,在所述机床T形槽位置的上方的压板槽基板生成压板槽和加强筋。
该压板槽和加强筋的设计装置,通过模具设计图、模具尺寸数据和机床T形槽位置,结合预设的压板槽排布数量计算公式、预设的距离阈值、预设的加强筋排布数量计算公式和预设的最小距离,生成压板槽和加强筋,解决传统的压板槽和加强筋的设计方法因使用人工方法而费时费力的问题,能够快速生成压板槽和加强筋,省去了大量的人工操作,提高了压板槽和加强筋的设计效率。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所述处理器可执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运行如前文所述压板槽和加强筋的设计方法中的步骤。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运行如前文所述压板槽和加强筋的设计方法中的步骤。
有益效果:本申请提供的压板槽和加强筋的设计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通过模具设计图、模具尺寸数据和机床T形槽位置,结合预设的压板槽排布数量计算公式、预设的距离阈值、预设的加强筋排布数量计算公式和预设的最小距离,生成压板槽和加强筋,解决传统的压板槽和加强筋的设计方法因使用人工方法而费时费力的问题,能够快速生成压板槽和加强筋,省去了大量的人工操作,提高了压板槽和加强筋的设计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压板槽和加强筋的设计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压板槽和加强筋的设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工作台模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工作台模型的俯视图。
图6为上模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压板槽和加强筋的设计效果图。
标号说明:1、获取模块;2、识别模块;3、确定模块;4、计算模块;5、生成模块;301、处理器;302、存储器;303、通信总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同时,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请参照图1,图1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的一种压板槽和加强筋的设计方法,用于对压板槽和加强筋进行设计,包括:
步骤S101,获取汽车覆盖件冲压模具的模具设计图及模具尺寸数据;
步骤S102,从模具设计图中识别得到机床T形槽位置;
步骤S103,根据机床T形槽位置和模具尺寸数据,结合预设的压板槽排布数量计算公式和预设的距离阈值,确定压板槽排布数量和压板槽排布位置;
步骤S104,基于模具设计图、机床T形槽位置和模具尺寸数据,结合预设的加强筋排布数量计算公式和预设的最小距离,计算得到加强筋排布数量、加强筋排布位置和加强筋高度;
步骤S105,根据压板槽排布数量、压板槽排布位置、加强筋排布数量、加强筋排布位置和加强筋高度,在机床T形槽位置的上方的压板槽基板生成压板槽和加强筋。
该压板槽和加强筋的设计方法,通过模具设计图、模具尺寸数据和机床T形槽位置,结合预设的压板槽排布数量计算公式、预设的距离阈值、预设的加强筋排布数量计算公式和预设的最小距离,生成压板槽和加强筋,解决传统的压板槽和加强筋的设计方法因使用人工方法而费时费力的问题,能够快速生成压板槽和加强筋,省去了大量的人工操作,提高了压板槽和加强筋的设计效率。
具体地,在步骤S101中,获取汽车覆盖件冲压模具的模具设计图及模具尺寸数据,其中,汽车覆盖件指的是构成汽车车身或驾驶室、覆盖发动机和底盘的异形体表面和内部的汽车零件,如车门、发动机盖、后备箱盖等零件,获取这些零件的冲压模具的模具设计图及模具尺寸数据,用以生成压板槽和加强筋,其中,模具设计图为三维仿真模型,包括冲压模具本体模型以及机床的工作台模型,冲压模具本体模型包括上模座和下模座,工作台模型包括工作台面、顶杆、顶杆孔及T形槽(机床T形槽)等结构,模具尺寸数据包括冲压模具的上模座结构数据和下模座结构数据,如下模座上表面和下表面的最大外形轮廓尺寸(通过下模座下表面的最大外形轮廓尺寸可以确定下模座总长度和下模座总宽度)、下模座高度、上模座上表面和下表面最大外形轮廓尺寸等数据。
具体地,在步骤S102中,从模具设计图中识别得到机床T形槽位置,包括:
从模具设计图中提取得到机床的工作台模型;
从工作台模型中识别得到机床的T形槽;
以工作台模型投影在垂直于冲压方向的平面的中心为机床坐标系原点,确定T形槽在机床坐标系的位置坐标,得到机床T形槽位置。
在步骤S102中,从模具设计图中提取机床的工作台模型,自动识别得到工作台模型中的机床的T形槽(可以使用现有的图像识别方法来进行自动识别,此处不对其进行限定),并且确定T形槽的数量,从工作台模型的俯视图的角度(冲压方向一般为竖直方向,工作台模型投影在垂直于冲压方向的平面相当于从工作台模型的俯视图的角度),以工作台模型的中心为机床坐标系原点,建立机床坐标系,根据T形槽与机床坐标系的位置关系,确定T形槽在机床坐标系的位置坐标,得到机床T形槽位置。其中,因为T形槽与横坐标轴垂直,且压板槽和加强筋需要设计在冲压模具表面,所以只需要计算T形槽中心位置到纵坐标轴的距离得到的横坐标即可。
如图4所示,图4为工作台模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a为T形槽,b为顶杆,c为顶杆孔,从图4中可以识别得到T形槽a。
如图5所示,图5为工作台模型的俯视图,其中,a1至a7为T形槽,c为顶杆孔,S1、S2、S3、S4、S5、S6、S7分别为T形槽a1至T形槽a7到机床坐标系的纵方向坐标轴的距离。从图5可以得知,T形槽为平行于纵坐标轴的线段,根据T形槽中心位置的各位置点到机床坐标系的纵方向坐标轴的距离,可以确定各T形槽中心位置各位置点的横坐标,以确定对应T形槽的位置坐标。
具体地,在步骤S103中,根据机床T形槽位置和模具尺寸数据,结合预设的压板槽排布数量计算公式和预设的距离阈值,确定压板槽排布数量和压板槽排布位置,包括:
根据机床T形槽位置,确定压板槽初步排布位置;
基于模具尺寸数据,结合预设的压板槽排布数量计算公式,计算得到压板槽排布数量;
从压板槽初步排布位置中筛选出与顶杆孔的距离大于预设的距离阈值的对应于压板槽排布数量的位置点,得到压板槽排布位置。
在步骤S103中,以工作台模型与冲压模具(汽车覆盖件冲压模具)的接触面的中点(该中点也是冲压模具下模座最大外形轮廓的中点和机床坐标系的原点)为原点建立模型坐标系(以机床坐标系的横坐标为模型坐标系的横坐标,以机床坐标系的纵坐标为模型坐标系的纵坐标,以冲压模具本体模型的高所在的方向为竖坐标,建立模型坐标系)。在设计压板槽时,需要将压板槽设置在机床T形槽位置的上方(即压板槽的横坐标与机床T形槽位置的横坐标相同),需要将压板槽设置在冲压模具的外表面,因此,在俯视图的角度上,将机床T形槽位置分别与下模座(或上模座,下模座与上模座在俯视图的角度上的尺寸相同)的上轮廓线和下轮廓线(该上轮廓线和下轮廓线平行于横坐标轴,纵坐标相同)的交点初步确定为压板槽的排布位置,得到压板槽初步排布位置。其中,在同一方向上(上轮廓线所在方向或下轮廓线所在方向)的压板槽的纵坐标相同,分别为上轮廓线的纵坐标加上压板槽宽度和下轮廓线的纵坐标加上压板槽宽度。
具体地,在步骤S103中,基于模具尺寸数据,结合预设的压板槽排布数量计算公式,计算得到压板槽排布数量,包括:
从模具尺寸数据中提取得到汽车覆盖件冲压模具的下模座总长度;
根据下模座总长度,结合预设的压板槽排布数量计算公式,计算得到压板槽排布数量。
在步骤S103中,从模具尺寸数据中提取得到冲压模具的下模座的最大外形轮廓尺寸,根据最大外形轮廓尺寸中的下模座在横坐标方向上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值,计算得到下模座总长度。
对于冲压模具来说,压板槽需要设置在冲压模具的前后两个方向的外表面(即冲压模具在俯视图的角度上的下轮廓线所在的表面和上轮廓线所在的表面,前方向为下轮廓线所在的表面的方向,后方向为上轮廓线所在的表面的方向),不需要设置在冲压模具的左右两侧,而前方向和后方向的外表面所设置的压板槽数量相同(即冲压模具在俯视图的角度上的下轮廓线所在的表面的压板槽数量和上轮廓线所在的表面的压板槽数量相同,但上模座与下模座的压板槽数量不一定相同),假设冲压模具的下模座在前方向的压板槽数量为N1,那么下模座在前后方向上的压板槽数量为2*N1,假设冲压模具的上模座在前方向的压板槽数量为N2,那么上模座在前后方向上的压板槽数量为2*N2,根据下模座总长度L,结合预设的压板槽排布数量计算公式,计算得到压板槽排布数量,压板槽排布数量计算公式具体为:
其中,N1为下模座在前方向(或后方向)的压板槽数量,N2为上模座在前方向(或后方向)的压板槽数量;L为下模座总长度,单位为毫米(mm)。
在步骤S103中,计算各个顶杆孔与各个压板槽初步排布位置的距离,并剔除与顶杆孔的距离小于或等于预设的距离阈值的压板槽初步排布位置,得到剔除后的压板槽初步排布位置,在剔除后的压板槽初步排布位置设置压板槽可以保证压板槽的固定强度,提高压板槽的安装稳定性;从剔除后的压板槽初步排布位置中选择与压板槽排布数量对应数量的位置点,得到压板槽排布位置,例如,在下模座(或上模座)的前方向(或后方向)的剔除后的压板槽初步排布位置中选择左右相对对称的位置点(即左位置点到纵坐标轴的距离与右位置点到纵坐标轴的距离的差值小于一定距离(该一定距离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且选择的左位置点的数量与右位置点的数量相等)为压板槽排布位置。其中,预设的距离阈值一般设置为40mm,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修改。
具体地,在步骤S104中,基于模具设计图、机床T形槽位置和模具尺寸数据,结合预设的加强筋排布数量计算公式和预设的最小距离,计算得到加强筋排布数量、加强筋排布位置和加强筋高度,包括:
根据机床T形槽位置和模具尺寸数据中的下模座总长度,结合预设的加强筋排布数量计算公式,计算得到加强筋排布数量;
根据加强筋排布数量,结合预设的最小距离,确定加强筋排布位置;
基于模具设计图、模具尺寸数据和加强筋排布位置,确定加强筋高度。
在步骤S104中,在设计加强筋(加强筋具体名称为压板槽周边加强筋,指的是压板槽周围的加强筋)时,机床T形槽位置与加强筋之间的距离需要大于预设的最小距离(最小距离一般设置为100mm,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修改),以避免压板槽与加强筋(因为压板槽设置在机床T形槽位置上)之间产生干扰。根据机床T形槽位置,初步确定加强筋的横坐标为S1- Dis,S2- Dis,S3- Dis,S4- Dis,………,其中,Dis为预设的机床T形槽位置与加强筋之间的最小距离,结合预设的加强筋排布数量计算公式和下模座总长度,计算得到加强筋排布数量N3
加强筋排布数量计算公式具体为:
其中,为加强筋排布数量;/>为下模座两端其中一端的端头宽度(两端的端头宽度相同);Dis为预设的最小距离;INT为向下取整函数,表示加强筋排布数量取小于计算结果的整数值。
在设计加强筋排布位置时,需要保证T形槽与加强筋之间的距离大于预设的最小距离,需要将加强筋设置在冲压模具的外表面,即加强筋的纵坐标为下模座(或上模座,下模座与上模座在俯视图角度上的尺寸相同)在俯视图角度上的下轮廓线(该下轮廓线平行于横坐标轴,纵坐标相同)在模型坐标系的纵坐标,以及下模座在俯视图角度上的上轮廓线(该上轮廓线平行于横坐标轴,纵坐标相同)在模型坐标系的纵坐标,因此,在保证T形槽与加强筋之间的距离大于预设的最小距离的前提下,根据加强筋排布数量,在冲压模具的外表面的两个T形槽位置之间的位置设置加强筋,以确定加强筋排布位置。
具体地,在步骤S104中,加强筋高度包括上模座加强筋高度和下模座加强筋高度;基于模具设计图、模具尺寸数据和加强筋排布位置,确定加强筋高度,包括:
确定模具尺寸数据中的下模座高度为下模座加强筋高度;
从模具设计图的冲压模具本体模型中提取得到上模座的下轮廓线;
在上模座的加强筋排布位置构建与竖坐标轴平行的平行直线;
根据下轮廓线和平行直线的交点,确定上模座加强筋高度。
在步骤S104中,对于下模座来说,下模座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为平面,因此,下模座的每一条的加强筋高度都一致,将下模座高度设置为下模座加强筋高度即可。其中,下模座的每一条加强筋的尺寸都一致(即每一条加强筋的高度相等、长度相等以及宽度相等),下模座的加强筋的侧面呈长方形。
对于上模座来说,上模座的上表面为平面,下表面为形状起伏的随形面(即下表面到上表面的距离不完全一致),从模具设计图的冲压模具本体模型中提取得到上模座的下表面的轮廓线(下轮廓线),在上模座的加强筋排布位置构建平行于竖坐标轴的平行直线,该平行直线与下轮廓线存在交点,该交点到上模座的上表面的距离即为上模座加强筋高度。其中,上模座的加强筋的侧面呈上宽下窄的倒三角形,且加强筋的高度不一定相同,但上宽一致(即上模座的所有加强筋在上表面位置处的长度和宽度都一致)。
但是,在实际应用中,会采用整5、整10操作去调整上模座加强筋高度(将上模座加强筋高度调整为5或10的整数倍数值),构建各个加强筋排布位置对应的与竖坐标轴平行的平行直线,得到多条平行直线,计算每条平行直线与上模座的下轮廓线的交点到上模座的上表面的距离,取距离中的最小值进行整5、整10操作,得到最小值对应的整5倍数值或整10倍数值,将所有上模座的加强筋统一设置为最小值对应的整5倍数值或整10倍数值,得到上模座加强筋高度(每个上模座加强筋的高度相同),如当最小值为111.5mm时,进行整5、整10操作后得到最小值对应的整5倍数值或整10倍数值为110mm;或者,对每条平行直线与上模座的下轮廓线的交点到上模座的上表面的距离进行整5、整10操作,将调整(操作)后的数值作为对应平行直线所对应的加强筋的高度,得到上模座加强筋高度(每个上模座加强筋的高度不同)。
如图6所示,图6为上模座的结构示意图,其中,L1、L2、L3、L4、L5、L6、L7为平行于竖坐标轴的平行直线,P为上模座的下轮廓线,P1、P2、P3、P4、P5、P6、P7为平行直线与下轮廓线的交点。从图6中可以看出,下轮廓线P为形状起伏的随形面,而交点P1、P2、P3、P4、P5、P6、P7到上模座上表面的距离不完全一致。
具体地,在步骤S105中,根据压板槽排布数量、压板槽排布位置、加强筋排布数量、加强筋排布位置和加强筋高度,在机床T形槽位置的上方的压板槽基板生成压板槽和加强筋,包括:
在模具设计图的下模座和上模座分别设置压板槽基板;
根据压板槽排布数量和压板槽排布位置,在压板槽基板中位于机床T形槽位置上方的位置生成压板槽;
基于加强筋排布数量、加强筋排布位置和加强筋高度,在压板槽基板对应的位置生成加强筋。
在步骤S105中,在模具设计图的下模座和上模座分别设置压板槽基板,其中,因为下模座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以及上模座的上表面都为平面(这三个表面的长度一致),所以只在下模座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以及上模座的上表面设置压板槽基板,因此,下模座的加强筋的侧面呈长方形,上模座的加强筋的侧面呈上宽下窄的倒三角形。其中,各个压板槽基板与压板槽的高度和宽度一致,压板槽基板的长度与对应表面的长度一致。
根据压板槽排布数量和压板槽排布位置,在下模座下表面和上模座的上表面的压板槽基板中位于机床T形槽位置上方的位置生成压板槽,下模座上表面不设置压板槽。
根据加强筋排布数量、加强筋排布位置和加强筋高度,在下模座下表面的压板槽基板与下模座上表面的压板槽基板之间设计加强筋,下模座的加强筋的侧面呈长方形;在上模座上表面的压板槽基板与交点(平行直线与下轮廓线的交点)之间设置加强筋,上模座的加强筋的侧面呈上宽下窄的倒三角形。
如图7所示,图7为压板槽和加强筋的设计效果图,其中,a为T形槽,A为压板槽,B为加强筋,C为压板槽基板,D为冲压模具,D1为上模座,D2为下模座,D3为冲压模具的前表面,D4为冲压模具的后表面。从图7中可以看出,在冲压模具D的前表面D3和后表面D4分别设置压板槽基板C、压板槽A和加强筋B,使得压板槽A在压板槽基板C的位置与机床T形槽a的位置匹配,使得加强筋B能够保证冲压模具D固定牢靠。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生成的压板槽或加强筋不符合预设的工件标准(或生产要求)时,只需要在设计软件上修改压板槽或加强筋的相关参数即可对压板槽或加强筋进行修改,无需重新执行以上步骤来创建新的压板槽或新的加强筋。
由上可知,该压板槽和加强筋的设计方法,通过获取汽车覆盖件冲压模具的模具设计图及模具尺寸数据,从模具设计图中识别得到机床T形槽位置,根据机床T形槽位置和模具尺寸数据,结合预设的压板槽排布数量计算公式和预设的距离阈值,确定压板槽排布数量和压板槽排布位置,基于模具设计图、机床T形槽位置和模具尺寸数据,结合预设的加强筋排布数量计算公式和预设的最小距离,计算得到加强筋排布数量、加强筋排布位置和加强筋高度,根据压板槽排布数量、压板槽排布位置、加强筋排布数量、加强筋排布位置和加强筋高度,在机床T形槽位置的上方的压板槽基板生成压板槽和加强筋;从而,通过模具设计图、模具尺寸数据和机床T形槽位置,结合预设的压板槽排布数量计算公式、预设的距离阈值、预设的加强筋排布数量计算公式和预设的最小距离,生成压板槽和加强筋,解决传统的压板槽和加强筋的设计方法因使用人工方法而费时费力的问题,能够快速生成压板槽和加强筋,省去了大量的人工操作,提高了压板槽和加强筋的设计效率。
参考图2,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压板槽和加强筋的设计装置,用于对压板槽和加强筋进行设计,包括:
获取模块1,用于获取汽车覆盖件冲压模具的模具设计图及模具尺寸数据;
识别模块2,用于从模具设计图中识别得到机床T形槽位置;
确定模块3,用于根据机床T形槽位置和模具尺寸数据,结合预设的压板槽排布数量计算公式和预设的距离阈值,确定压板槽排布数量和压板槽排布位置;
计算模块4,用于基于模具设计图、机床T形槽位置和模具尺寸数据,结合预设的加强筋排布数量计算公式和预设的最小距离,计算得到加强筋排布数量、加强筋排布位置和加强筋高度;
生成模块5,用于根据压板槽排布数量、压板槽排布位置、加强筋排布数量、加强筋排布位置和加强筋高度,在机床T形槽位置的上方的压板槽基板生成压板槽和加强筋。
该压板槽和加强筋的设计装置,通过模具设计图、模具尺寸数据和机床T形槽位置,结合预设的压板槽排布数量计算公式、预设的距离阈值、预设的加强筋排布数量计算公式和预设的最小距离,生成压板槽和加强筋,解决传统的压板槽和加强筋的设计方法因使用人工方法而费时费力的问题,能够快速生成压板槽和加强筋,省去了大量的人工操作,提高了压板槽和加强筋的设计效率。
具体地,获取模块1在执行时,获取汽车覆盖件冲压模具的模具设计图及模具尺寸数据,其中,汽车覆盖件指的是构成汽车车身或驾驶室、覆盖发动机和底盘的异形体表面和内部的汽车零件,如车门、发动机盖、后备箱盖等零件,获取这些零件的冲压模具的模具设计图及模具尺寸数据,用以生成压板槽和加强筋,其中,模具设计图为三维仿真模型,包括冲压模具本体模型以及机床的工作台模型,冲压模具本体模型包括上模座和下模座,工作台模型包括工作台面、顶杆、顶杆孔及T形槽(机床T形槽)等结构,模具尺寸数据包括冲压模具的上模座结构数据和下模座结构数据,如下模座上表面和下表面的最大外形轮廓尺寸(通过下模座下表面的最大外形轮廓尺寸可以确定下模座总长度和下模座总宽度)、下模座高度、上模座上表面和下表面最大外形轮廓尺寸等数据。
具体地,识别模块2在从模具设计图中识别得到机床T形槽位置的时候,执行:
从模具设计图中提取得到机床的工作台模型;
从工作台模型中识别得到机床的T形槽;
以工作台模型投影在垂直于冲压方向的平面的中心为机床坐标系原点,确定T形槽在机床坐标系的位置坐标,得到机床T形槽位置。
识别模块2在执行时,从模具设计图中提取机床的工作台模型,自动识别得到工作台模型中的机床的T形槽(可以使用现有的图像识别方法来进行自动识别,此处不对其进行限定),并且确定T形槽的数量,从工作台模型的俯视图的角度(冲压方向一般为竖直方向,工作台模型投影在垂直于冲压方向的平面相当于从工作台模型的俯视图的角度),以工作台模型的中心为机床坐标系原点,建立机床坐标系,根据T形槽与机床坐标系的位置关系,确定T形槽在机床坐标系的位置坐标,得到机床T形槽位置。其中,因为T形槽与横坐标轴垂直,且压板槽和加强筋需要设计在冲压模具表面,所以只需要计算T形槽中心位置到纵坐标轴的距离得到的横坐标即可。
如图4所示,图4为工作台模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a为T形槽,b为顶杆,c为顶杆孔,从图4中可以识别得到T形槽a。
如图5所示,图5为工作台模型的俯视图,其中,a1至a7为T形槽,c为顶杆孔,S1、S2、S3、S4、S5、S6、S7分别为T形槽a1至T形槽a7到机床坐标系的纵方向坐标轴的距离。从图5可以得知,T形槽为平行于纵坐标轴的线段,根据T形槽中心位置的各位置点到机床坐标系的纵方向坐标轴的距离,可以确定各T形槽中心位置各位置点的横坐标,以确定对应T形槽的位置坐标。
具体地,确定模块3在根据机床T形槽位置和模具尺寸数据,结合预设的压板槽排布数量计算公式和预设的距离阈值,确定压板槽排布数量和压板槽排布位置的时候,执行:
根据机床T形槽位置,确定压板槽初步排布位置;
基于模具尺寸数据,结合预设的压板槽排布数量计算公式,计算得到压板槽排布数量;
从压板槽初步排布位置中筛选出与顶杆孔的距离大于预设的距离阈值的对应于压板槽排布数量的位置点,得到压板槽排布位置。
确定模块3在执行时,以工作台模型与冲压模具(汽车覆盖件冲压模具)的接触面的中点(该中点也是冲压模具下模座最大外形轮廓的中点和机床坐标系的原点)为原点建立模型坐标系(以机床坐标系的横坐标为模型坐标系的横坐标,以机床坐标系的纵坐标为模型坐标系的纵坐标,以冲压模具本体模型的高所在的方向为竖坐标,建立模型坐标系)。在设计压板槽时,需要将压板槽设置在机床T形槽位置的上方(即压板槽的横坐标与机床T形槽位置的横坐标相同),需要将压板槽设置在冲压模具的外表面,因此,在俯视图的角度上,将机床T形槽位置分别与下模座(或上模座,下模座与上模座在俯视图的角度上的尺寸相同)的上轮廓线和下轮廓线(该上轮廓线和下轮廓线平行于横坐标轴,纵坐标相同)的交点初步确定为压板槽的排布位置,得到压板槽初步排布位置。其中,在同一方向上(上轮廓线所在方向或下轮廓线所在方向)的压板槽的纵坐标相同,分别为上轮廓线的纵坐标加上压板槽宽度和下轮廓线的纵坐标加上压板槽宽度。
具体地,确定模块3在基于模具尺寸数据,结合预设的压板槽排布数量计算公式,计算得到压板槽排布数量的时候,执行:
从模具尺寸数据中提取得到汽车覆盖件冲压模具的下模座总长度;
根据下模座总长度,结合预设的压板槽排布数量计算公式,计算得到压板槽排布数量。
确定模块3在执行时,从模具尺寸数据中提取得到冲压模具的下模座的最大外形轮廓尺寸,根据最大外形轮廓尺寸中的下模座在横坐标方向上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值,计算得到下模座总长度。
对于冲压模具来说,压板槽需要设置在冲压模具的前后两个方向的外表面(即冲压模具在俯视图的角度上的下轮廓线所在的表面和上轮廓线所在的表面,前方向为下轮廓线所在的表面的方向,后方向为上轮廓线所在的表面的方向),不需要设置在冲压模具的左右两侧,而前方向和后方向的外表面所设置的压板槽数量相同(即冲压模具在俯视图的角度上的下轮廓线所在的表面的压板槽数量和上轮廓线所在的表面的压板槽数量相同,但上模座与下模座的压板槽数量不一定相同),假设冲压模具的下模座在前方向的压板槽数量为N1,那么下模座在前后方向上的压板槽数量为2*N1,假设冲压模具的上模座在前方向的压板槽数量为N2,那么上模座在前后方向上的压板槽数量为2*N2,根据下模座总长度L,结合预设的压板槽排布数量计算公式,计算得到压板槽排布数量,压板槽排布数量计算公式具体为:
其中,N1为下模座在前方向(或后方向)的压板槽数量,N2为上模座在前方向(或后方向)的压板槽数量;L为下模座总长度,单位为毫米(mm)。
确定模块3在执行时,计算各个顶杆孔与各个压板槽初步排布位置的距离,并剔除与顶杆孔的距离小于或等于预设的距离阈值的压板槽初步排布位置,得到剔除后的压板槽初步排布位置,在剔除后的压板槽初步排布位置设置压板槽可以保证压板槽的固定强度,提高压板槽的安装稳定性;从剔除后的压板槽初步排布位置中选择与压板槽排布数量对应数量的位置点,得到压板槽排布位置,例如,在下模座(或上模座)的前方向(或后方向)的剔除后的压板槽初步排布位置中选择左右相对对称的位置点(即左位置点到纵坐标轴的距离与右位置点到纵坐标轴的距离的差值小于一定距离(该一定距离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且选择的左位置点的数量与右位置点的数量相等)为压板槽排布位置。其中,预设的距离阈值一般设置为40mm,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修改。
具体地,计算模块4在基于模具设计图、机床T形槽位置和模具尺寸数据,结合预设的加强筋排布数量计算公式和预设的最小距离,计算得到加强筋排布数量、加强筋排布位置和加强筋高度的时候,执行:
根据机床T形槽位置和模具尺寸数据中的下模座总长度,结合预设的加强筋排布数量计算公式,计算得到加强筋排布数量;
根据加强筋排布数量,结合预设的最小距离,确定加强筋排布位置;
基于模具设计图、模具尺寸数据和加强筋排布位置,确定加强筋高度。
计算模块4在执行时,在设计加强筋(加强筋具体名称为压板槽周边加强筋,指的是压板槽周围的加强筋)时,机床T形槽位置与加强筋之间的距离需要大于预设的最小距离(最小距离一般设置为100mm,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修改),以避免压板槽与加强筋(因为压板槽设置在机床T形槽位置上)之间产生干扰。根据机床T形槽位置,初步确定加强筋的横坐标为S1 - Dis,S2- Dis,S3- Dis,S4- Dis,………,其中,Dis为预设的机床T形槽位置与加强筋之间的最小距离,结合预设的加强筋排布数量计算公式和下模座总长度,计算得到加强筋排布数量N3
加强筋排布数量计算公式具体为:
其中,为加强筋排布数量;/>为下模座两端其中一端的端头宽度(两端的端头宽度相同);Dis为预设的最小距离;INT为向下取整函数,表示加强筋排布数量取小于计算结果的整数值。
在设计加强筋排布位置时,需要保证T形槽与加强筋之间的距离大于预设的最小距离,需要将加强筋设置在冲压模具的外表面,即加强筋的纵坐标为下模座(或上模座,下模座与上模座在俯视图角度上的尺寸相同)在俯视图角度上的下轮廓线(该下轮廓线平行于横坐标轴,纵坐标相同)在模型坐标系的纵坐标,以及下模座在俯视图角度上的上轮廓线(该上轮廓线平行于横坐标轴,纵坐标相同)在模型坐标系的纵坐标,因此,在保证T形槽与加强筋之间的距离大于预设的最小距离的前提下,根据加强筋排布数量,在冲压模具的外表面的两个T形槽位置之间的位置设置加强筋,以确定加强筋排布位置。
具体地,加强筋高度包括上模座加强筋高度和下模座加强筋高度;计算模块4在基于模具设计图、模具尺寸数据和加强筋排布位置,确定加强筋高度的时候,执行:
确定模具尺寸数据中的下模座高度为下模座加强筋高度;
从模具设计图的冲压模具本体模型中提取得到上模座的下轮廓线;
在上模座的加强筋排布位置构建与竖坐标轴平行的平行直线;
根据下轮廓线和平行直线的交点,确定上模座加强筋高度。
计算模块4在执行时,对于下模座来说,下模座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为平面,因此,下模座的每一条的加强筋高度都一致,将下模座高度设置为下模座加强筋高度即可。其中,下模座的每一条加强筋的尺寸都一致(即每一条加强筋的高度相等、长度相等以及宽度相等),下模座的加强筋的侧面呈长方形。
对于上模座来说,上模座的上表面为平面,下表面为形状起伏的随形面(即下表面到上表面的距离不完全一致),从模具设计图的冲压模具本体模型中提取得到上模座的下表面的轮廓线(下轮廓线),在上模座的加强筋排布位置构建平行于竖坐标轴的平行直线,该平行直线与下轮廓线存在交点,该交点到上模座的上表面的距离即为上模座加强筋高度。其中,上模座的加强筋的侧面呈上宽下窄的倒三角形,且加强筋的高度不一定相同,但上宽一致(即上模座的所有加强筋在上表面位置处的长度和宽度都一致)。
但是,在实际应用中,会采用整5、整10操作去调整上模座加强筋高度(将上模座加强筋高度调整为5或10的整数倍数值),构建各个加强筋排布位置对应的与竖坐标轴平行的平行直线,得到多条平行直线,计算每条平行直线与上模座的下轮廓线的交点到上模座的上表面的距离,取距离中的最小值进行整5、整10操作,得到最小值对应的整5倍数值或整10倍数值,将所有上模座的加强筋统一设置为最小值对应的整5倍数值或整10倍数值,得到上模座加强筋高度(每个上模座加强筋的高度相同),如当最小值为111.5mm时,进行整5、整10操作后得到最小值对应的整5倍数值或整10倍数值为110mm;或者,对每条平行直线与上模座的下轮廓线的交点到上模座的上表面的距离进行整5、整10操作,将调整(操作)后的数值作为对应平行直线所对应的加强筋的高度,得到上模座加强筋高度(每个上模座加强筋的高度不同)。
如图6所示,图6为上模座的结构示意图,其中,L1、L2、L3、L4、L5、L6、L7为平行于竖坐标轴的平行直线,P为上模座的下轮廓线,P1、P2、P3、P4、P5、P6、P7为平行直线与下轮廓线的交点。从图6中可以看出,下轮廓线P为形状起伏的随形面,而交点P1、P2、P3、P4、P5、P6、P7到上模座上表面的距离不完全一致。
具体地,生成模块5在根据压板槽排布数量、压板槽排布位置、加强筋排布数量、加强筋排布位置和加强筋高度,在机床T形槽位置的上方的压板槽基板生成压板槽和加强筋的时候,执行:
在模具设计图的下模座和上模座分别设置压板槽基板;
根据压板槽排布数量和压板槽排布位置,在压板槽基板中位于机床T形槽位置上方的位置生成压板槽;
基于加强筋排布数量、加强筋排布位置和加强筋高度,在压板槽基板对应的位置生成加强筋。
生成模块5在执行时,在模具设计图的下模座和上模座分别设置压板槽基板,其中,因为下模座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以及上模座的上表面都为平面(这三个表面的长度一致),所以只在下模座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以及上模座的上表面设置压板槽基板,因此,下模座的加强筋的侧面呈长方形,上模座的加强筋的侧面呈上宽下窄的倒三角形。其中,各个压板槽基板与压板槽的高度和宽度一致,压板槽基板的长度与对应表面的长度一致。
根据压板槽排布数量和压板槽排布位置,在下模座下表面和上模座的上表面的压板槽基板中位于机床T形槽位置上方的位置生成压板槽,下模座上表面不设置压板槽。
根据加强筋排布数量、加强筋排布位置和加强筋高度,在下模座下表面的压板槽基板与下模座上表面的压板槽基板之间设计加强筋,下模座的加强筋的侧面呈长方形;在上模座上表面的压板槽基板与交点(平行直线与下轮廓线的交点)之间设置加强筋,上模座的加强筋的侧面呈上宽下窄的倒三角形。
如图7所示,图7为压板槽和加强筋的设计效果图,其中,a为T形槽,A为压板槽,B为加强筋,C为压板槽基板,D为冲压模具,D1为上模座,D2为下模座,D3为冲压模具的前表面,D4为冲压模具的后表面。从图7中可以看出,在冲压模具D的前表面D3和后表面D4分别设置压板槽基板C、压板槽A和加强筋B,使得压板槽A在压板槽基板C的位置与机床T形槽a的位置匹配,使得加强筋B能够保证冲压模具D固定牢靠。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生成的压板槽或加强筋不符合预设的工件标准(或生产要求)时,只需要修改压板槽或加强筋的相关参数即可对压板槽或加强筋进行修改,无需重新执行以上步骤来创建新的压板槽或新的加强筋。
由上可知,该压板槽和加强筋的设计装置,通过获取汽车覆盖件冲压模具的模具设计图及模具尺寸数据,从模具设计图中识别得到机床T形槽位置,根据机床T形槽位置和模具尺寸数据,结合预设的压板槽排布数量计算公式和预设的距离阈值,确定压板槽排布数量和压板槽排布位置,基于模具设计图、机床T形槽位置和模具尺寸数据,结合预设的加强筋排布数量计算公式和预设的最小距离,计算得到加强筋排布数量、加强筋排布位置和加强筋高度,根据压板槽排布数量、压板槽排布位置、加强筋排布数量、加强筋排布位置和加强筋高度,在机床T形槽位置的上方的压板槽基板生成压板槽和加强筋;从而,通过模具设计图、模具尺寸数据和机床T形槽位置,结合预设的压板槽排布数量计算公式、预设的距离阈值、预设的加强筋排布数量计算公式和预设的最小距离,生成压板槽和加强筋,解决传统的压板槽和加强筋的设计方法因使用人工方法而费时费力的问题,能够快速生成压板槽和加强筋,省去了大量的人工操作,提高了压板槽和加强筋的设计效率。
请参照图3,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301和存储器302,处理器301和存储器302通过通信总线303和/或其他形式的连接机构(未标出)互连并相互通讯,存储器302存储有处理器301可执行的计算机程序,当电子设备运行时,处理器301执行该计算机程序,以执行上述实施例的任一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的压板槽和加强筋的设计方法,以实现以下功能:获取汽车覆盖件冲压模具的模具设计图及模具尺寸数据,从模具设计图中识别得到机床T形槽位置,根据机床T形槽位置和模具尺寸数据,结合预设的压板槽排布数量计算公式和预设的距离阈值,确定压板槽排布数量和压板槽排布位置,基于模具设计图、机床T形槽位置和模具尺寸数据,结合预设的加强筋排布数量计算公式和预设的最小距离,计算得到加强筋排布数量、加强筋排布位置和加强筋高度,根据压板槽排布数量、压板槽排布位置、加强筋排布数量、加强筋排布位置和加强筋高度,在机床T形槽位置的上方的压板槽基板生成压板槽和加强筋。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执行上述实施例的任一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的压板槽和加强筋的设计方法,以实现以下功能:获取汽车覆盖件冲压模具的模具设计图及模具尺寸数据,从模具设计图中识别得到机床T形槽位置,根据机床T形槽位置和模具尺寸数据,结合预设的压板槽排布数量计算公式和预设的距离阈值,确定压板槽排布数量和压板槽排布位置,基于模具设计图、机床T形槽位置和模具尺寸数据,结合预设的加强筋排布数量计算公式和预设的最小距离,计算得到加强筋排布数量、加强筋排布位置和加强筋高度,根据压板槽排布数量、压板槽排布位置、加强筋排布数量、加强筋排布位置和加强筋高度,在机床T形槽位置的上方的压板槽基板生成压板槽和加强筋。其中,存储介质可以由任何类型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设备或者它们的组合实现,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SRA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 简称EE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 简称E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ed-Only Memory, 简称PROM),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 简称ROM),磁存储器,快闪存储器,磁盘或光盘。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又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通信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另外,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既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再者,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模块可以集成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立的部分,也可以是各个模块单独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模块集成形成一个独立的部分。
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压板槽和加强筋的设计方法,用于对压板槽和加强筋进行设计,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获取汽车覆盖件冲压模具的模具设计图及模具尺寸数据;
从所述模具设计图中识别得到机床T形槽位置;
根据所述机床T形槽位置和所述模具尺寸数据,结合预设的压板槽排布数量计算公式和预设的距离阈值,确定压板槽排布数量和压板槽排布位置;
基于所述模具设计图、所述机床T形槽位置和所述模具尺寸数据,结合预设的加强筋排布数量计算公式和预设的最小距离,计算得到加强筋排布数量、加强筋排布位置和加强筋高度;
根据所述压板槽排布数量、所述压板槽排布位置、所述加强筋排布数量、所述加强筋排布位置和所述加强筋高度,在所述机床T形槽位置的上方的压板槽基板生成压板槽和加强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板槽和加强筋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从所述模具设计图中识别得到机床T形槽位置,包括:
从所述模具设计图中提取得到机床的工作台模型;
从所述工作台模型中识别得到所述机床的T形槽;
以所述工作台模型投影在垂直于冲压方向的平面的中心为机床坐标系原点,确定所述T形槽在机床坐标系的位置坐标,得到所述机床T形槽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板槽和加强筋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机床T形槽位置和所述模具尺寸数据,结合预设的压板槽排布数量计算公式和预设的距离阈值,确定压板槽排布数量和压板槽排布位置,包括:
根据所述机床T形槽位置,确定压板槽初步排布位置;
基于所述模具尺寸数据,结合所述预设的压板槽排布数量计算公式,计算得到所述压板槽排布数量;
从所述压板槽初步排布位置中筛选出与顶杆孔的距离大于所述预设的距离阈值的对应于所述压板槽排布数量的位置点,得到所述压板槽排布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板槽和加强筋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模具尺寸数据,结合所述预设的压板槽排布数量计算公式,计算得到所述压板槽排布数量,包括:
从所述模具尺寸数据中提取得到所述汽车覆盖件冲压模具的下模座总长度;
根据所述下模座总长度,结合所述预设的压板槽排布数量计算公式,计算得到所述压板槽排布数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板槽和加强筋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模具设计图、所述机床T形槽位置和所述模具尺寸数据,结合预设的加强筋排布数量计算公式和预设的最小距离,计算得到加强筋排布数量、加强筋排布位置和加强筋高度,包括:
根据所述机床T形槽位置和所述模具尺寸数据中的下模座总长度,结合所述预设的加强筋排布数量计算公式,计算得到所述加强筋排布数量;
根据所述加强筋排布数量,结合所述预设的最小距离,确定所述加强筋排布位置;
基于所述模具设计图、所述模具尺寸数据和所述加强筋排布位置,确定所述加强筋高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压板槽和加强筋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高度包括上模座加强筋高度和下模座加强筋高度;基于所述模具设计图、所述模具尺寸数据和所述加强筋排布位置,确定所述加强筋高度,包括:
确定所述模具尺寸数据中的下模座高度为所述下模座加强筋高度;
从所述模具设计图的冲压模具本体模型中提取得到上模座的下轮廓线;
在所述上模座的加强筋排布位置构建与竖坐标轴平行的平行直线;
根据所述下轮廓线和所述平行直线的交点,确定所述上模座加强筋高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板槽和加强筋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压板槽排布数量、所述压板槽排布位置、所述加强筋排布数量、所述加强筋排布位置和所述加强筋高度,在所述机床T形槽位置的上方的压板槽基板生成压板槽和加强筋,包括:
在所述模具设计图的下模座和上模座分别设置压板槽基板;
根据所述压板槽排布数量和所述压板槽排布位置,在所述压板槽基板中位于所述机床T形槽位置上方的位置生成压板槽;
基于所述加强筋排布数量、所述加强筋排布位置和所述加强筋高度,在所述压板槽基板对应的位置生成加强筋。
8.一种压板槽和加强筋的设计装置,用于对压板槽和加强筋进行设计,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汽车覆盖件冲压模具的模具设计图及模具尺寸数据;
识别模块,用于从所述模具设计图中识别得到机床T形槽位置;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机床T形槽位置和所述模具尺寸数据,结合预设的压板槽排布数量计算公式和预设的距离阈值,确定压板槽排布数量和压板槽排布位置;
计算模块,用于基于所述模具设计图、所述机床T形槽位置和所述模具尺寸数据,结合预设的加强筋排布数量计算公式和预设的最小距离,计算得到加强筋排布数量、加强筋排布位置和加强筋高度;
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压板槽排布数量、所述压板槽排布位置、所述加强筋排布数量、所述加强筋排布位置和所述加强筋高度,在所述机床T形槽位置的上方的压板槽基板生成压板槽和加强筋。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所述处理器可执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运行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压板槽和加强筋的设计方法中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运行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压板槽和加强筋的设计方法中的步骤。
CN202410308642.1A 2024-03-18 2024-03-18 压板槽和加强筋的设计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791014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308642.1A CN117910146B (zh) 2024-03-18 2024-03-18 压板槽和加强筋的设计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308642.1A CN117910146B (zh) 2024-03-18 2024-03-18 压板槽和加强筋的设计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910146A CN117910146A (zh) 2024-04-19
CN117910146B true CN117910146B (zh) 2024-05-28

Family

ID=906853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308642.1A Active CN117910146B (zh) 2024-03-18 2024-03-18 压板槽和加强筋的设计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910146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67209A (en) * 1994-12-01 1997-09-16 Shanview Patents Limited Clamping device for securely clamping a workpiece on a clamping table
CN107054578A (zh) * 2017-02-06 2017-08-18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倾角可调插拔式水面光伏发电系统及安装方法
CN114398702A (zh) * 2021-12-30 2022-04-26 广东三维家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门板生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67209A (en) * 1994-12-01 1997-09-16 Shanview Patents Limited Clamping device for securely clamping a workpiece on a clamping table
CN107054578A (zh) * 2017-02-06 2017-08-18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倾角可调插拔式水面光伏发电系统及安装方法
CN114398702A (zh) * 2021-12-30 2022-04-26 广东三维家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门板生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基于轮廓图的3D模型渐进式检索方法研究;骆雪松 等;情报科学;20080215;第26卷(第02期);第263-268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910146A (zh) 2024-04-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69521B (zh) 基于型面变形补偿的汽车覆盖件模具型面的设计方法
CN102672059B (zh) 根据仿真冲压工件厚度确定出模具凹凸模修改型面的方法
Lin et al. Application of an integrated CAD/CAE/CAM system for stamping dies for automobiles
CN103433380B (zh) 一种汽车覆盖件拉延模具的凸成形方法
CN104252566A (zh) 一种箱体结构的简化及装夹变形仿真分析方法
CN117910146B (zh) 压板槽和加强筋的设计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7145643B (zh) 一种钣金雕塑型面钢架的智能设计系统及设计方法
CN110489895B (zh) 一种基于bim技术的桥梁花瓶墩盖梁钢模板设计方法
CN115600296A (zh) 一种建筑幕墙bim正向设计方法
CN214813906U (zh) 汽车覆盖件翻边镶件
CN107066644A (zh) 一种异形吊顶自动造型方法
CN102722628B (zh) 基于ug软件的冲压模具斜楔导板设计模板及方法
CN207479374U (zh) 精密快速成型冲压模具
CN211304393U (zh) 金属按键整框冲切成品冲落模具
CN209272292U (zh) 一种细密网喇叭挡板折弯成型模具
CN106111798A (zh) 一种汽车挡泥板冲压成形模具
CN101408906A (zh) 切边零件自动生成系统及方法
CN101920285A (zh) 油箱半壳工件一次拉深成型的工艺方法
CN117786782B (zh) 一种紧固件孔位生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150637A (zh) 一种基于三次元坐标测量的修模快速改图方法
CN117910171B (zh) 下模随型筋补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7972815B (zh) 基于网格合并与分裂的冲压模具辅筋优化方法及相关设备
CN210435205U (zh) 一种用于试制汽车翼子板的侧翻边整形工装
CN113704904A (zh) 一种基于三维型材库建立型材零件的方法及系统
CN219233594U (zh) 一种多重折弯刀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