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282986B - 废气再循环系统冷却效率的监测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废气再循环系统冷却效率的监测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282986B
CN112282986B CN202011188964.5A CN202011188964A CN112282986B CN 112282986 B CN112282986 B CN 112282986B CN 202011188964 A CN202011188964 A CN 202011188964A CN 112282986 B CN112282986 B CN 11228298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engine
intake
exhaust gas
exhau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18896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282986A (zh
Inventor
解亮
王云鹏
田国庆
孙伟莉
李超
刘海报
王乐
马勇
欧力郡
林园园
王晶晶
李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Grou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Grou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Group Corp filed Critical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Group Corp
Priority to CN202011188964.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282986B/zh
Publication of CN1122829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829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2829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8298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26/00Engine-pertinent apparatus for adding exhaust gases to combustion-air, main fuel or fuel-air mixture, e.g. by 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 [EGR] systems
    • F02M26/49Detecting, diagnosing or indicating an abnormal function of the EGR system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26/00Engine-pertinent apparatus for adding exhaust gases to combustion-air, main fuel or fuel-air mixture, e.g. by 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 [EGR] systems
    • F02M26/13Arrangement or layout of EGR passages, e.g. in relation to specific engine parts or for incorporation of accessories
    • F02M26/22Arrangement or layout of EGR passages, e.g. in relation to specific engine parts or for incorporation of accessories with coolers in the recirculation passage
    • F02M26/23Layout, e.g. schematics
    • F02M26/28Layout, e.g. schematics with liquid-cooled heat exchanger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废气再循环系统冷却效率的监测方法、系统和可存储介质,包括根据冷却器出口端的废气温度Tout、进气管的空气进气量m1和进气管的空气进气温度T1、发动机进气歧管的总进气体积V2和总进气压力P2,计算得到发动机进气歧管的进气温度T2;获取发动机转速和循环喷油量,并根据发动机转速和循环喷油量确定实时燃烧升温温度dT;根据实时燃烧升温温度dT和发动机进气歧管的进气温度T2计算得到发动机的排气歧管的排气温度T3;获取冷却器的进水温度TW;根据冷却器的进水温度TW、发动机的排气歧管的排气温度T3和冷却器出口端的废气温度Tout得到废气再循环系统冷却效率ε。该废气再循环系统冷却效率的监测方法具有制作成本低和算法简单的优点。

Description

废气再循环系统冷却效率的监测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废气再循环系统冷却效率监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废气再循环系统冷却效率的监测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废气再循环(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EGR)系统是现阶段汽车发动机降低NOx排放的主要手段,原理是将排气管中一部分废气引入进气歧管中,通过极低氧含量的废气降低进入发动机汽缸内的氧浓度,并使燃烧温度降低,达到低温低氧的燃烧环境,进而减少NOx的生成。
EGR系统一般会在EGR管路中加入一个冷却器(换热装置)以降低EGR气流温度,达到低温条件,对于EGR下游温度Tout要求不能太高,因此决定了EGR冷却器的冷却效率需要达到较高水平。EGR冷却器中间气体管路中流通废气,气体管路周围为冷却液,冷却液一般从发动机冷却水路中取水,再回到发动机冷却水路中,由于发动机冷却液温度显著低于废气温度,因此通过换热装置,可以将EGR废气冷却。
由上所述,EGR冷却器的冷却效率极大地影响EGR废气温度Tout,即影响进入发动机汽缸内总进气温度T2,进而会影响NOx的排放量。因此在国六法规中明确要求,OBD系统须对EGR部件中的EGR冷却效率进行监控,如冷却器失效,应及时报出故障代码,提示驾驶员排放系统故障。
现有技术中采用以下三种方式检测EGR冷却效率:
方式一:根据传统的换热器原理,可以通过在冷却器前后安装温度传感器,并测出冷却液流量、冷却液温度、废气流量等,根据换热效率公式,计算出EGR冷却器的冷却效率。但要求测量流量、温度等多个变量值,即只能在试验台中进行,无法轻松做到车上在线实时测量冷却效率,就决定了现有技术一不能成为现阶段OBD系统中监控EGR冷却效率的技术手段(OBD系统要求车载诊断、实时监控)。
方式二:通过机器复杂的数理统计方法,利用大量样本构建冷却器温度降模型,再利用温度将模型计算出冷却效率值,此技术温度降模型对于每个车型均要重新构建,需耗费大量资源,并不适用于工程实际。
现有技术三:采用双温度传感器计算冷却效率。根据效率方程η=(Tinlet-Toutlet)/(Tinlet-Tcoolant),在EGR冷却器的前后分别安装一个温度传感器,可以实现效率的实时计算,但双温度传感器方案会给整车成本带来负担。
综上,现有技术中采用的冷却效率检测方法存在方法复杂或者成本高的问题。
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型的废气再循环系统冷却效率的监测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以解决或至少缓解上述技术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废气再循环系统冷却效率的监测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冷却效率检测方法复杂或者成本高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废气再循环系统冷却效率的监测方法,包括:
分别获取冷却器出口端的废气温度Tout、进气管的空气进气量m1、进气管的空气进气温度T1、发动机进气歧管的总进气体积V2和总进气压力P2
根据所述冷却器出口端的废气温度Tout、进气管的空气进气量m1、进气管的空气进气温度T1、发动机进气歧管的总进气体积V2和总进气压力P2,计算得到发动机进气歧管的进气温度T2
获取发动机转速和循环喷油量,并根据发动机转速和循环喷油量确定实时燃烧升温温度dT;
根据所述实时燃烧升温温度dT和所述发动机进气歧管的进气温度T2计算得到发动机的排气歧管的排气温度T3
获取冷却器的进水温度TW
根据所述冷却器的进水温度TW、发动机的排气歧管的排气温度T3和冷却器出口端的废气温度Tout得到废气再循环系统冷却效率ε。
优选地,所述根据所述冷却器出口端的废气温度Tout、进气管的空气进气量m1和进气管的空气进气温度T1、发动机进气歧管的总进气体积V2和总进气压力P2,计算得到发动机进气歧管的进气温度T2,由以下预设公式(1)和(2)联合计算得到:
m*T2=m1*T1+(m-m1)*Tout; (1)
m*T2=R*P2*V2; (2)
其中,m为总进气流量,即流入进气歧管的空气量,为空气进气量m1和冷却器流入发动机的废气量之和;T2为发动机进气歧管的进气温度;m1为进气管的空气进气量;Tout为冷却器出口端的废气温度;R为预设常数;V2为发动机进气歧管的总进气体积;P2为总进气压力。
优选地,所述获取发动机转速和循环喷油量,并根据发动机转速和循环喷油量确定实时燃烧升温温度dT的步骤之前包括:
检测发动机在不同发动机转速和不同喷油量下,发动机的进气歧管内的进气温度和发动机的排气歧管内的排气温度;
计算不同发动机转速和不同喷油量对应的进气温度与排气温度的差为温度升高量;
存储不同发送机转速、不同喷油量和对应的温度升高量的映射关系;
所述获取发动机转速和循环喷油量,并根据发动机转速和循环喷油量确定实时燃烧升温温度dT的步骤包括:
获取发动机转速和循环喷油量,并根据映射关系确定该发动机转速和循环喷油量对应的实时燃烧升温温度dT。
优选地,所述根据所述实时燃烧升温温度dT和所述发动机进气歧管的进气温度T2得到发动机的排气歧管的排气温度的步骤包括:
将所述实时燃烧升温温度dT和所述发动机进气歧管的进气温度T2带入以下公式计算得到发动机的排气歧管的排气温度:
T3=T2+dT;
其中,T3为排气歧管的排气温度;T2为发动机进气歧管的进气温度;dT为实时燃烧升温温度。
优选地,所述根据所述冷却器的进水温度TW、发动机的排气歧管的排气温度T3和冷却器出口端的废气温度Tout得到废气再循环系统冷却效率的步骤包括:将所述冷却器的进水温度TW、发动机的排气歧管的排气温度T3和冷却器出口端的废气温度Tout带入以下公式计算得到废气再循环系统冷却效率:
ε=(T3-Tout)/(T3-Tw);
其中,ε为废气再循环系统冷却效率;T3为排气歧管的排气温度;Tout为冷却器出口端的废气温度;TW为冷却器的进水温度。
优选地,所述根据所述冷却器的进水温度TW、发动机的排气歧管的排气温度T3和冷却器出口端的废气温度Tout得到废气再循环系统冷却效率ε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根据预设时间t内多个连续的冷却效率ε计算平均冷却效率ε1;
判断平均冷却效率ε1是否小于预设失效阈值A;
当所述平均冷却效率ε1小于预设失效阈值A时,生成冷却器失效的提示信息。
优选地,所述判断平均冷却效率ε1是否小于预设失效阈值A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当所述平均冷却效率ε1大于或等于预设失效阈值A时,执行:根据预设时间t内多个连续的冷却效率ε计算平均冷却效率ε1的步骤。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废气再循环系统冷却效率监测系统,所述废气再循环系统冷却效率监测系统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和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所述的废气再循环系统冷却效率的监测方法的步骤。
优选地,所述废气再循环系统冷却效率监测系统还包括:发动机、分别与所述发动机连通的进气歧管和排气歧管、冷却器、分别与所述冷却器连通的进气回流管和出气回流管,所述进气歧管分别与空气进气管和所述出气回流管连通,所述排气歧管分别与空气排气管和所述出气回流管和所述进气回流管连通,所述出气回流管上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冷却器出口端的废气温度Tout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所述的废气再循环系统冷却效率的监测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中,废气再循环系统冷却效率的监测方法包括分别获取冷却器出口端的废气温度Tout、进气管的空气进气量m1、进气管的空气进气温度T1、发动机进气歧管的总进气体积V2和总进气压力P2;根据冷却器出口端的废气温度Tout、进气管的空气进气量m1和进气管的空气进气温度T1、发动机进气歧管的总进气体积V2和总进气压力P2,计算得到发动机进气歧管的进气温度T2;获取发动机转速和循环喷油量,并根据发动机转速和循环喷油量确定实时燃烧升温温度dT;根据实时燃烧升温温度dT和发动机进气歧管的进气温度T2计算得到发动机的排气歧管的排气温度T3;获取冷却器的进水温度TW;根据冷却器的进水温度TW、发动机的排气歧管的排气温度T3和冷却器出口端的废气温度Tout得到废气再循环系统冷却效率ε。上述方案中,计算废气再循环系统冷却效率ε的各参数中,实时燃烧升温温度dT由在发动机的进气歧管和排气歧管中安装的试验温度传感器,检测完成后可以拆除循环利用;而进气管的空气进气量m1、进气管的空气进气温度T1、发动机进气歧管的总进气体积V2和总进气压力P2、冷却器的进水温度TW均可由系统本身自带的检测装置获得。即上述方案中,仅需在冷却器的出口端增设一个温度传感器检测冷却器出口端的废气温度Tout,就可以达到实时监测冷却效率ε的目的,制作成本低。相比于现有技术而言,该实施例具有制作成本低和算法简单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废气再循环系统冷却效率的监测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废气再循环系统冷却效率的监测方法第二实施例的部分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废气再循环系统冷却效率监测系统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发动机;2、进气歧管;3、排气歧管;4、冷却器;41、进气回流管;42、出气回流管;5、空气进气管;6、空气排气管;7、空气流量计;8、进水管;9、出水管。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方式,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发明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并且,本发明各个实施方式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参见图1,本发明提供一种废气再循环系统冷却效率的监测方法,包括:
步骤S10,分别获取冷却器出口端的废气温度Tout、进气管的空气进气量m1、进气管的空气进气温度T1、发动机进气歧管的总进气体积V2和总进气压力P2
步骤S20,根据冷却器出口端的废气温度Tout、进气管的空气进气量m1和进气管的空气进气温度T1、发动机进气歧管的总进气体积V2和总进气压力P2,计算得到发动机进气歧管的进气温度T2
空气进气量m1是指从进气管进入的新鲜空气的质量,可以通过安装在进气管的空气流量计获得;空气进气温度T1是指从进气管进入的新鲜空气的温度,可以由设置在进气管内的温度传感器获得;总进气压力P2指进入发动机进气歧管的气体压力,由进气歧管内压力传感器测得;总进气体积V2,对于特定发动机,可以认为等于发动机排量,这个数值是已知的。可以通过在冷却器的出口端设置一温度传感器测量冷却器出口端的废气温度Tout。然后,通根据上述已知量就可以根据公式计算得到发动机进气歧管的进气温度T2
步骤S30,获取发动机转速和循环喷油量,并根据发动机转速和循环喷油量确定实时燃烧升温温度dT;
步骤S40,根据实时燃烧升温温度dT和发动机进气歧管的进气温度T2计算得到发动机的排气歧管的排气温度T3
发动机通过缸内燃烧产生热量,产生的热量使得空气升温。产生热量大小与进气温度T2、环境温度、发动机水温相关性较小,可以忽略考虑。可以认为实时燃烧升温温度dT只与当前的发动机转速和喷油量相关,而发动机运行过程中的转速和喷油量可以直接获得。然后根据步骤步骤S20获得的T2和实时燃烧升温温度dT就可以计算得到发动机的排气歧管的排气温度T3
步骤S50,获取冷却器的进水温度TW
步骤S60,根据冷却器的进水温度TW、发动机的排气歧管的排气温度T3和冷却器出口端的废气温度Tout得到废气再循环系统冷却效率ε。
冷却器的冷却水取自发动机冷却液,由于发动机冷却液流转至冷却器的过程中温度损失较小,因此冷却器的进水温度Tw,可以视同为发动机冷却液温度,而发动机冷却液温度发动机本身具有的水温传感器测得。然后根据冷却器的进水温度TW、发动机的排气歧管的排气温度T3和冷却器出口端的废气温度Tout,通过预设的计算公式即可得到废气再循环系统冷却效率ε。
上述实施例中,计算废气再循环系统冷却效率ε的各参数中,进气管的空气进气量m1、进气管的空气进气温度T1、发动机进气歧管的总进气体积V2和总进气压力P2、冷却器的进水温度TW均可由系统本身自带的检测装置获得;实时燃烧升温温度dT可由发动机转速和循环喷油量获得。即上述方案中,仅需在冷却器的出口端增设一个温度传感器检测冷却器出口端的废气温度Tout,就可以达到实时监测冷却效率ε的目的,制作成本低。可选地,当检测到的ε低于预设值时,系统及时报出故障代码,提示驾驶员排除系统故障。相比于现有技术中只能在实验室测量,或者需要在冷却器前后各安装一个温度传感器或者需要进行复杂的数学建模而言(相当于需要安装两个传感器),该实施例具有可以实时监测、制作成本低和算法简单的优点。
作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根据冷却器出口端的废气温度Tout、进气管的空气进气量m1和进气管的空气进气温度T1、发动机进气歧管的总进气体积V2和总进气压力P2,计算得到发动机进气歧管的进气温度T2,由以下预设公式(1)和(2)联合计算得到:
m*T2=m1*T1+(m-m1)*Tout; (1)
m*T2=R*P2*V2; (2)
其中,m为总进气流量,即流入进气歧管的空气量,为空气进气量m1和冷却器流入发动机的废气量之和(冷却器流入发动机的废气量记为m-m1);T2为发动机进气歧管的进气温度;m1为进气管的空气进气量;Tout为冷却器出口端的废气温度;V2为发动机进气歧管的总进气体积;P2为总进气压力;R为预设常数,取值R=0.3~0.4,优选地,取值R=0.348。
上述公式(1)是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获得,即总进气热量=空气进气热量+冷却器流入发动机的废气热量。上述公式(2)为理想气体方程,由公式(1)和(2)可以推导出T2的计算公式为:T2=(R*P2*V2)/[R*P2*V2+m1*(Tout-T1)],
可以注意到以上等式右边变量除冷却器出口端的废气温度Tout外,均为发动机现有传感器测得。因此,只需在冷却器出口端增加一个温度传感器,便可以计算得到T2的温度,该实施例计算方法简单方便,不需要复杂的数学建模过程。
作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获取发动机转速和循环喷油量,并根据发动机转速和循环喷油量确定实时燃烧升温温度dT的步骤之前包括:
检测发动机在不同发动机转速和不同喷油量下,发动机的进气歧管内的进气温度和发动机的排气歧管内的排气温度;
计算不同发动机转速和不同喷油量对应的进气温度与排气温度的差为温度升高量;
存储不同发送机转速、不同喷油量和对应的温度升高量的映射关系;
获取发动机转速和循环喷油量,并根据发动机转速和循环喷油量确定实时燃烧升温温度dT的步骤包括:
获取发动机转速和循环喷油量,并根据映射关系确定该发动机转速和循环喷油量对应的实时燃烧升温温度dT。
对于某一特定发动机,可以进行万有特性扫点,具体地:以发动机转速和循环喷油量表征一个工况点,测量该工况点的实时燃烧升温温度dT。作为实时燃烧升温温度dT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可以在发动机的进气歧管和排气歧管中各安装一个试验温度传感器,每个工况点测量进气温度和排气温度,并做差值,计算得到的差值即为发动机的产热引起的实时燃烧升温温度dT。扫点完成后就可以得到一个发动机实时燃烧升温温度dT与工况点的映射关系,存入车载电脑中。后续计算中,就可以根据工况点(即发动机转速和循环喷油量)获得实时燃烧升温温度dT。
作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根据实时燃烧升温温度dT和发动机进气歧管的进气温度T2得到发动机的排气歧管的排气温度的步骤包括:
将实时燃烧升温温度dT和发动机进气歧管的进气温度T2带入以下公式计算得到发动机的排气歧管的排气温度:
T3=T2+dT;
其中,T3为排气歧管的排气温度;T2为发动机进气歧管的进气温度;dT为实时燃烧升温温度。通过T2和dT相加就可以得到T3的温度值,计算简单。
作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根据冷却器的进水温度TW、发动机的排气歧管的排气温度T3和冷却器出口端的废气温度Tout得到废气再循环系统冷却效率的步骤包括:将冷却器的进水温度TW、发动机的排气歧管的排气温度T3和冷却器出口端的废气温度Tout带入以下公式计算得到废气再循环系统冷却效率:
ε=(T3-Tout)/(T3-Tw);
其中,ε为废气再循环系统冷却效率;T3为排气歧管的排气温度;Tout为冷却器出口端的废气温度;TW为冷却器的进水温度。
需要说明的是,冷却效率ε的原公式为ε=(Tin-Tout)/(Tin-Tw),Tin为EGR冷却器进气温度,EGR进气取自排气歧管,由于在一般设计中,EGR冷却器靠近发动机排气歧管,该取气管路较短,温度损失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可以认为Tin等于发动机排气温度T3。因此,将原冷却效率公式中的Tin替换为T3,即得到本实施例的计算公式:ε=(T3-Tout)/(T3-Tw)。并且该实施例计算方法简单,不需要复杂的数学建模。
参照图2,在第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提供了第二实施例,步骤S60之后,还包括:
步骤S70,根据预设时间t内多个连续的冷却效率ε计算平均冷却效率ε1;
步骤S71,判断平均冷却效率ε1是否小于预设失效阈值A;
步骤S72,当平均冷却效率ε1小于预设失效阈值A时,生成冷却器失效的提示信息。
考虑到发动机运行工况的瞬变性强,温度传感器测量的延迟性。本实施例还计算一段预设时间t内的平均冷却效率,以平均效率ε1为判断依据,诊断冷却器是否存在故障。这样判断结果更加准确,可以减少误判的状况。具体地,可以在车载电脑中预存失效阈值A,当平均冷却效率ε1小于预设失效阈值A时,生成冷却器失效的提示信息,提示驾驶员排出故障。可以每秒计算一次冷却效率ε的值,但预设时间t不可过长,不应超出OBD(On BoardDiagnostics,一种为汽车故障诊断而延伸出来的一种检测系统)法规要求的工作循环长度,如不能超过6min。对于失效阈值,还可以设置部分失效的阈值,如失效50%的阈值A1或失效75%的阈值A2,将这些阈值存入ECU(车载电脑)诊断系统中,便于后续监测。作为本实施例的又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可以用试验测得不同EGR废气流量下的阈值(根据经验,EGR废气流量对效率有一定影响),并一起存入ECU诊断系统中。
步骤S80,当平均冷却效率ε1大于或等于预设失效阈值A时,执行步骤S70。
当平均冷却效率ε1大于或等于预设失效阈值A,证明冷却器可以继续使用,系统继续执行循环计算步骤,实现冷却效率的实时监测。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废气再循环系统冷却效率监测系统,废气再循环系统冷却效率监测系统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和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废气再循环系统冷却效率的监测方法的步骤。
其中还可以包括通信模块,可通过网络与外部通讯设备连接。通信模块可以接收外部通讯设备发出的请求,还可以发送请求、指令及信息至所述外部通讯设备,所述外部通讯设备可以是其它检验系统、服务器等等。
存储器,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以及各种数据。存储器可主要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比如计算初始坐标与标定坐标之间的间隔距离是否大于预设静态距离)等;存储数据区可包括数据库,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系统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或信息等。此外,存储器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
处理器,是废气再循环系统冷却效率监测系统的控制中心,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废气再循环系统冷却效率监测系统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内的软件程序和/或模块,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0内的数据,执行废气再循环系统冷却效率监测系统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从而对废气再循环系统冷却效率监测系统进行整体监控。处理器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可选地,处理器可集成应用处理器和调制解调处理器,其中,应用处理器主要处理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等,调制解调处理器主要处理无线通信。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调制解调处理器也可以不集成到处理器中。
参照图3,进一步地,废气再循环系统冷却效率监测系统还包括:发动机1、分别与发动机1连通的进气歧管2和排气歧管3、冷却器4、分别与冷却器4连通的进气回流管41和出气回流管42,进气歧管2分别与空气进气管5和出气回流管42连通,排气歧管3分别与空气排气管6和出气进气回流管41连通,出气回流管42上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冷却器4出口端的废气温度Tout。当然,废气再循环系统冷却效率监测系统还包括进水管8和出水管9,进水管8连通发动机1和冷却器4,空气进气管5上设置有空气流量计7。该废气再循环系统冷却效率监测系统只需在冷却器4出口端出增设一个传感器,即可实时测得废气再循环系统的冷却效率,制作成本低,并且测量方法简单。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3中示出的废气再循环系统冷却效率监测系统结构并不构成对废气再循环系统冷却效率监测系统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图3的废气再循环系统冷却效率监测系统中的存储器,也可以是如ROM(Read-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RAM(Random Acce步骤S步骤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磁碟、光盘中的至少一种,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具有处理器的终端设备(可以是电视,汽车,手机,计算机,服务器,终端,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和替换,这些变化、修改和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在本发明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Claims (7)

1.一种废气再循环系统冷却效率的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分别获取冷却器出口端的废气温度Tout、进气管的空气进气量m1、进气管的空气进气温度T1、发动机进气歧管的总进气体积V2和总进气压力P2
根据所述冷却器出口端的废气温度Tout、进气管的空气进气量m1、进气管的空气进气温度T1、发动机进气歧管的总进气体积V2和总进气压力P2,计算得到发动机进气歧管的进气温度T2
检测发动机在不同发动机转速和不同喷油量下,发动机的进气歧管内的进气温度和发动机的排气歧管内的排气温度;
计算不同发动机转速和不同喷油量对应的进气温度与排气温度的差为温度升高量;
存储不同发送机转速、不同喷油量和对应的温度升高量的映射关系;
获取发动机转速和循环喷油量,并根据映射关系确定该发动机转速和循环喷油量对应的实时燃烧升温温度dT;
根据所述实时燃烧升温温度dT和所述发动机进气歧管的进气温度T2计算得到发动机的排气歧管的排气温度T3
获取冷却器的进水温度TW
根据所述冷却器的进水温度TW、发动机的排气歧管的排气温度T3和冷却器出口端的废气温度Tout得到废气再循环系统冷却效率ε;
根据预设时间t内多个连续的冷却效率ε计算平均冷却效率ε1;
判断平均冷却效率ε1是否小于预设失效阈值A;
当所述平均冷却效率ε1小于预设失效阈值A时,生成冷却器失效的提示信息;
当所述平均冷却效率ε1大于或等于预设失效阈值A时,执行:根据预设时间t内多个连续的冷却效率ε计算平均冷却效率ε1的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气再循环系统冷却效率的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进气管的空气进气量m1和进气管的空气进气温度T1,计算得到发动机进气歧管的进气温度T2,由以下预设公式(1)和(2)联合计算得到:
m*T2=m1*T1+(m-m1)*Tout;(1)
m*T2=R*P2*V2; (2)
其中,m为总进气流量,即流入进气歧管的空气量;T2为发动机进气歧管的进气温度;m1为进气管的空气进气量;Tout为冷却器出口端的废气温度;R为预设常数;V2为发动机进气歧管的总进气体积;P2为总进气压力。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气再循环系统冷却效率的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实时燃烧升温温度dT和所述发动机进气歧管的进气温度T2得到发动机的排气歧管的排气温度的步骤包括:
将所述实时燃烧升温温度dT和所述发动机进气歧管的进气温度T2带入以下公式计算得到发动机的排气歧管的排气温度:
T3=T2+dT;
其中,T3为排气歧管的排气温度;T2为发动机进气歧管的进气温度;dT为实时燃烧升温温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气再循环系统冷却效率的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冷却器的进水温度TW、发动机的排气歧管的排气温度T3和冷却器出口端的废气温度Tout得到废气再循环系统冷却效率的步骤包括:将所述冷却器的进水温度TW、发动机的排气歧管的排气温度T3和冷却器出口端的废气温度Tout带入以下公式计算得到废气再循环系统冷却效率:
ε=(T3-Tout)/(T3-Tw);
其中,ε为废气再循环系统冷却效率;T3为排气歧管的排气温度;Tout为冷却器出口端的废气温度;TW为冷却器的进水温度。
5.一种废气再循环系统冷却效率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气再循环系统冷却效率监测系统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和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废气再循环系统冷却效率的监测方法的步骤。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废气再循环系统冷却效率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气再循环系统冷却效率监测系统还包括:发动机、分别与所述发动机连通的进气歧管和排气歧管、冷却器、分别与所述冷却器连通的进气回流管和出气回流管,所述进气歧管分别与空气进气管和所述出气回流管连通,所述排气歧管分别与空气排气管、所述出气回流管和所述进气回流管连通,所述出气回流管上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冷却器出口端的废气温度Tout
7.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废气再循环系统冷却效率的监测方法的步骤。
CN202011188964.5A 2020-10-30 2020-10-30 废气再循环系统冷却效率的监测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228298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88964.5A CN112282986B (zh) 2020-10-30 2020-10-30 废气再循环系统冷却效率的监测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88964.5A CN112282986B (zh) 2020-10-30 2020-10-30 废气再循环系统冷却效率的监测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82986A CN112282986A (zh) 2021-01-29
CN112282986B true CN112282986B (zh) 2022-02-15

Family

ID=743542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188964.5A Active CN112282986B (zh) 2020-10-30 2020-10-30 废气再循环系统冷却效率的监测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28298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59765B (zh) * 2022-01-24 2023-09-29 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散热器冷却效率监测方法
CN114562396B (zh) * 2022-03-28 2022-12-20 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egr系统低温工况可靠性验证方法
CN114412650B (zh) * 2022-03-30 2022-06-21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发动机的排气热管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098710B1 (en) * 2008-03-04 2016-07-27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A method for estimating the oxygen concentration i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US9926866B2 (en) * 2015-05-07 2018-03-27 Deere & Company System and method for 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 flow correction using temperature measurements
CN106017968A (zh) * 2016-07-29 2016-10-12 无锡隆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egr冷却器换热效率检测系统
CN106092632A (zh) * 2016-08-01 2016-11-09 无锡隆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Egr冷却器冷却效率测试装置
CN106640344B (zh) * 2016-12-29 2018-12-14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计算发动机的进气温度、中冷器效率的方法及发动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82986A (zh) 2021-01-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282986B (zh) 废气再循环系统冷却效率的监测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04101625B (zh) 使用防冷凝加热器的湿度传感器诊断方法
US10550749B2 (en) Exhaust gas temperature sensor diagnostic system
JP2015500419A (ja) ガスセンサをダイナミック監視する方法および装置
US20060218895A1 (en) Method for operating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and device for executing the method
CN111024401B (zh) 一种egr冷却器故障诊断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9653860B (zh) 一种节温器合理性诊断方法
CN101435377B (zh) 进气温度合理性诊断
CN106224133B (zh) Egr管路故障检测方法
US20090320577A1 (en) Method for detecting faults in the air system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US7841173B2 (en) Conservation of energy catalyst monitor
CN113074869B (zh) Egr冷却液泄露检测系统及方法
CN101761377B (zh) NOx排放物估算系统及方法
CN113176050B (zh) 一种发动机后处理和排气管路的漏气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12267949B (zh) 一种柴油机大气压力传感器容错控制方法及控制系统
US20070266706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monitoring boost leak
CN111075586A (zh) 一种进气流量传感器检验方法
CN105223023B (zh) 一种egr气体温度及egr冷却器冷却效率的检测方法
CN110872996B (zh) 压力式进气流量传感器的结冰检测方法及设备
JP6125942B2 (ja) 排気系の状態検出装置
CN112945567B (zh) 一种低温柴油机车载法排放的预测方法及系统
CN112380707A (zh) 一种egr冷却器的冷却性能评估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
CN116447028A (zh) 发动机系统egr率的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7939510B (zh) 一种柴油机的中冷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2787887B (zh) 内燃机控制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