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261499B - 通信基站 - Google Patents

通信基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261499B
CN112261499B CN202011131083.XA CN202011131083A CN112261499B CN 112261499 B CN112261499 B CN 112261499B CN 202011131083 A CN202011131083 A CN 202011131083A CN 112261499 B CN112261499 B CN 11226149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station
pouring plate
pouring
assembly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13108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261499A (zh
Inventor
刘俊
苗雪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Ailing Network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Ailing Network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Ailing Network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Ailing Network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131083.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261499B/zh
Publication of CN1122614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614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2614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6149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1/00Details of selecting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 H04Q1/02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Q1/035Cooling of active equipments, e.g. air duc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1/00Details of selecting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 H04Q1/02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Q1/04Frames or mounting racks for selector switches;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rame co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Building Environments (AREA)
  • Support Of Aeria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通信基站,其包括第一浇筑板、基站总成和第二浇筑板;其中,基站总成固定在第一浇筑板上;第二浇筑板浇筑形成在第一浇筑板和基站总成上,使基站总成固定嵌设在第二浇筑板中。本申请可以直接应用在各种装配式建筑中,第一、第二浇筑板可与装配式建筑融为一体,从而可以直接快速、高效地布置通信基站,替代了现有用于固定微基站的支架,节省了开发成本;其次,使基站总成与钢筋配筋直接连接,可以利用金属的热传导性,极大地提高了基站总成的散热效率。而由于提高了散热性能,布置同样功率的基站时,可以布置体积更小的基站箱,有利于降低材料成本;最后,由于散热效率提高,相同条件下基站的工作温度下降,有利于延长基站寿命。

Description

通信基站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信基站。
背景技术
通信基站应用非常广泛,现有通信基站绝大多数安装于铁塔上或基站杆上,并且大多数为宏基站。随着5G通信技术的普及,微基站的应用场景也逐渐多了起来,形成了宏基站和微基站共存的场景。5G通信技术在大流量、低延时和可靠性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因此被越来越多的用户接受,5G基站也被要求布置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中,如工厂、商用建筑、医院等。
由于装配式建筑具有绿色环保、建造速度快、受气候条件制约小,且节约劳动力、建筑质量比一般建筑更好等优点,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现代木结构等建筑上。随着5G技术的普及,在建筑内布置基站也成了一种趋势。在炎热的夏季,部分建筑室内温度比较高,且空气不流通,给现有基站的散热带来了非常大的挑战。现阶段室内布置基站通常采用以下两种方式:
1.把基站安装在专用支架上。这种方法的缺点是成本高,需要占用室内空间,室内空气流动性差,极端情况下基站散热不满足要求。
2.把基站固定在墙上。这种方法的缺点是施工繁琐,不美观,散热效果非常差。
基于以上现状,本申请研究了一种与墙体一体化的通信基站,可以在装配式建筑内快速、高效、低成本地布置5G基站,同时解决了散热问题和美观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信基站,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采用基站与墙体的一体化设计,达到优化基站散热性能,简化施工步骤,使基站能够应用于各种场景下的装配式建筑中。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通信基站,其中,包括:
第一浇筑板;
基站总成,所述基站总成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浇筑板上;
第二浇筑板,所述第二浇筑板浇筑形成在所述第一浇筑板和所述基站总成的侧围上,使所述基站总成固定嵌设在所述第二浇筑板中。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浇筑板中设置有多条钢筋配筋,所述钢筋配筋凸出于所述第一浇筑板的表面,所述基站总成固定设置在所述钢筋配筋上。
传统基站的散热路径为:芯片(发热源)-界面材料-导热结构件-内部空气-外壳-外部环境。由于空气的导热系数和比热容都比较小,所以内部空气和外部环境(空气),均极大地降低了总体散热效率。本申请基站的散热路径除了传统的散热路径,另增加了以下路径:芯片(发热源)-界面材料-导热结构件-外壳-水泥混凝土墙(内部配筋全部连通)-外部环境。散热性能提升的原因为:1.墙体内钢筋和混凝土的传热系数和热容值均比空气大,钢筋混凝土的热量传递速度比基站直接传到空气中要快。2.将墙体与基站一体化,由于墙体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比基站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大数百倍,实际上是将基站的散热面积放大了若干倍。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钢筋配筋包括第一配筋和第二配筋,所述第二配筋固定焊接在所述第一配筋上,所述第二配筋上设置有填料空间。
其中,基站总成可以与多个第二配筋相连,从而可以通过多个第二配筋增强对基站总成的散热效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基站总成与所述钢筋配筋焊接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基站总成通过螺栓、卡箍或钢丝中的一种与所述钢筋配筋固定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基站总成包括基站本体、基站后壳和基站顶盖;
所述基站后壳固定嵌设在所述第二浇筑板中,且所述基站后壳与所述第一浇筑板固定连接;
所述基站本体固定设置在所述基站后壳中;
所述基站顶盖固定扣设在所述基站后壳上,以将所述基站本体封闭在所述基站后壳中。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基站后壳上设置有过线孔。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浇筑板上形成有线槽,所述线槽在所述第二浇筑板上的设定位置处向所述第二浇筑板的一侧延伸并贯通。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基站后壳中设置有连接结构,所述基站本体通过所述连接结构固定设置在所述基站后壳中。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基站顶盖通过螺栓或卡扣与所述基站后壳固定连接。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提供的形成在墙体上的一体化式通信基站,可以直接应用在各种装配式建筑场景中。一方面,带有一体化基站外壳的预制墙体构件按照正常装配流程装配完成,则已经将基站后壳布置完成,不需要再单独设置安装支架或者在墙体上开槽打孔安装,极大地提高了安装效率,节省了安装成本;其次,通过使基站总成与钢筋配筋直接连接,可以充分利用金属的热传导性,同时提高了基站的散热面积,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基站总成的散热效率。另一方面,由于提高了散热性能,布置同样功率的基站,采用本申请的技术方法,则可以布置体积更小的基站箱,可以节省材料成本。最后,由于散热效率提高,相同条件下基站的工作温度下降,有利于延长基站寿命。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基站的侧面剖视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基站的爆炸图;
图3为第一浇筑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第二浇筑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基站后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基站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基站顶盖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第一浇筑板;
11-钢筋配筋;
111-第一配筋;
112-第二配筋;
2-基站总成;
21-基站后壳;
211-过线孔;
212-连接结构;
213-卡接凸起;
22-基站本体;
221-第二螺纹孔;
23-基站顶盖;
231-卡孔;
3-第二浇筑板;
31-线槽。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除非另有规定或说明,术语“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连接”、“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本说明书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描述的“上”、“下”等方位词是以附图所示的角度来进行描述的,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此外,在上下文中,还需要理解的是,当提到一个元件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时,其不仅能够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也可以通过中间元件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
如图1至图7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基站,其包括第一浇筑板1、基站总成2和第二浇筑板3;其中,基站总成2固定设置在第一浇筑板1上;第二浇筑板3浇筑形成在第一浇筑板1和基站总成2的侧围上,使基站总成2固定嵌设在第二浇筑板3中。
其中,第一浇筑板1可以为钢筋配筋11和混凝土形成的预制板。在第一浇筑板1形成后,可以将基站总成2固定在第一浇筑板1的表面,然后向第一浇筑板1上位于基站总成2周围的部分浇筑混凝土,混凝土可以填充覆盖在第一浇筑板1上和基站模块的侧围上,当混凝土固化后,可以形成上述第二浇筑板3,并将基站总成2固定嵌设在第二浇筑板3中,从而使基站总成2以及由第一浇筑板1和第二浇筑板3构成的叠合板墙体之间形成一种一体化式通信基站。
需要说明的是,微基站根据种类、功能等不同,一般集成的模块的数量、体积等均存在差异,使微基站具有大小不一的多种体积,较小的微基站一般为手掌大小,而较大的微基站与笔记本电脑的体积相当,现有技术中,少数的微基站集成在设备中,而大部分的微基站一般采用专用支架固定在建筑墙体外部的空间,或者采用膨胀螺栓固定在墙体上,因此,这种布置微基站的方式一方面会占用空间,另一方面,如果微基站固定在生活区的墙体的外侧,会对人们的工作生活造成不便,也会造成对微基站磕碰的风险。
由此,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形成在墙体上的一体化式通信基站可以直接应用在各种装配式建筑场景中。一方面,带有一体化基站外壳的预制墙体构件按照正常装配流程装配完成,则已经将基站后壳布置完成,不需要再单独设置安装支架或者在墙体上开槽打孔安装,极大地提高了安装效率,节省了安装成本;其次,通过使基站总成与钢筋配筋直接连接,可以利用金属的热传导性,极大地提高了基站总成的散热效率。另一方面,由于提高了散热性能,布置同样功率的基站,采用本申请的技术方法,则可以布置体积更小的基站箱,可以节省材料成本。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如图3所示,第一浇筑板1中可以设置有多条钢筋配筋11,钢筋配筋11凸出于第一浇筑板1的表面,基站总成2固定设置在钢筋配筋11上。
在浇筑第一浇筑板1时,可以在由木板等材料构成的模型中布置钢筋配筋11,再将混凝土浇筑在模型中,使混凝土填充在钢筋配筋11间的空心区域,同时,控制混凝土浇筑的量,以保证浇筑在模型中的混凝土形成的表面低于钢筋配筋11的上端面,当混凝土固化形成第一浇筑板1后,钢筋配筋11上浸没在混凝土中的部分可以与固化后的混凝土牢固结合,钢筋配筋11上凸出于第一浇筑板1表面的部分可以与基站总成2相连接。
其中,基站总成2固定在钢筋配筋11的上端面上,由此可以通过钢筋配筋11上凸出于第一浇筑板1表面的部分,使基站总成2和第一浇筑板1之间形成了多个浇筑空间,在对第二浇筑板3浇筑成型时,形成第二浇筑板3的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可以流动填充在基站总成2和第一浇筑板1之间的浇筑空间中,同时,受上述浇筑模型的限制,可以使混凝土浸没钢筋配筋11,使基站总成2、钢筋配筋11和形成第二浇筑板3的混凝土之间能够可靠结合,同时,通过控制混凝土浇筑的量,使混凝土可以浸没在基站总成2的部分或全部侧围,当混凝土固化形成第二浇筑板3后,可以使基站总成2可靠嵌设在第二浇筑板3中,使第一浇筑板1、第二浇筑板3和基站总成2形成一体结构,而由第一浇筑板1和第二浇筑板3形成的叠合板可以直接与建筑中的其它预制板结合使用,而在该叠合板融合到建筑中后,基站总成2也随之布置完成,无需再采用支架等结构对基站总成2单独设置,从而实现了通信基站的快速、高效的建立。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如图3所示,钢筋配筋11包括第一配筋111和第二配筋112,第二配筋112固定焊接在第一配筋111上,第二配筋112上设置有填料空间。
其中,第一配筋111从第一浇筑板1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多条第一配筋111在第一浇筑板1上均匀平行设置,基站总成2可以固定在多条第一配筋111上,使基站总成2均匀受力,保证基站总成2在第一浇筑板1上固定的稳定性。
同时,由于基站总成2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如果直接将基站总成2固定在混凝土中,会造成基站总成2难以及时散热,大量的热会随着时间的增长而积聚在混凝土中,进而影响基站总成2的性能。而钢筋配筋11具有优于混凝土的导热性,当基站总成2与钢筋配筋11连接后,热量可以通过第一配筋111及时散发,而不会造成大量热量在混凝土中积聚,从而保证了基站总成2正常工作。
在浇筑形成第二浇筑板3的过程中,混凝土可以填充在各个第一配筋111之间,同时还可以填充在第二配筋112上的填料空间中,混凝土与第一配筋111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方向垂直于第一配筋111延伸的方向,而混凝土与第二配筋112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方向与第一配筋111延伸的方向成一定的夹角,该夹角可以为锐角,由此,可以通过第一配筋111和第二配筋112的配合,使混凝土与第一配筋111、第二配筋112之间在各个方向的作用力较为均匀,避免混凝土仅受单一方向上的压力而导致钢筋配筋11变形,进而造成基站总成2连接松动而脱落。
其中,第二配筋112可以为V形,V形的第二配筋112的中间区域形成上述填料空间,当混凝土填充在该填料空间后,可以与填料空间的内壁之间产生相互作用力,该作用力的方向与第一配筋111和混凝土之间作用力的方向成一定夹角。
具体地,第二配筋112设置有多个,且多个第二配筋112在第一配筋111的一侧均匀分布,从而可以保证第一浇筑板1内部在各个位置受力的均匀性。
需要说明的是,基站总成2与多个第二配筋112相连,从而可以通过多个第二配筋112增强对基站总成2的散热效果,同时也可以保证基站总成2与第一浇筑板1之间固定的可靠性。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基站总成2可以与钢筋配筋11焊接连接。
基站总成2上可以设置有金属材质的壳体,通过将壳体与钢筋配筋11焊接连接,可以保证基站总成2与第一浇筑板1连接的可靠性,使基站总成2与第一浇筑板1形成一体结构,保证了该通信基站结构的稳定。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为了使基站总成2能够方便快速地预安装到第一浇筑板1上,基站总成2也可以通过螺栓、卡箍或钢丝中的一种与钢筋配筋11固定连接。在浇筑形成第二浇筑板3的过程中,混凝土可以将螺栓、卡箍或钢丝浸没,使螺栓、卡箍或钢丝成为第二浇筑板3的一部分,混凝土与螺栓、卡箍或钢丝之间产生相互作用力,可以提升基站总成2与混凝土之间结合的可靠性。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如图1、图2、图5、图6和图7所示,基站总成2具体可以包括基站本体22、基站后壳21和基站顶盖23;基站后壳21固定嵌设在第二浇筑板3中,且基站后壳21与第一浇筑板1固定连接;基站本体22固定设置在基站后壳21中;基站顶盖23固定扣设在基站后壳21上,以将基站本体22封闭在基站后壳21中。
基站后壳21具体可以固定在第一浇筑板1上的钢筋配筋11上,基站后壳21内设置有容置空间,当基站本体22安装在基站后壳21上时,基站本体22可以完全置于该容置空间中,并通过基站顶盖23将基站后壳21封闭,从而实现对基站本体22的有效保护。
在制造该通信基站过程中,可以先将基站后壳21固定连接至第一浇筑板1的钢筋配筋11上,然后浇筑形成第二浇筑板3,再依次将基站本体22和基站顶盖23固定到基站后壳21上,从而可以在浇筑形成第二浇筑板3的过程中不会将混凝土溅落在基站本体22或基站顶盖23上。
其中,为了保证基站后壳21与混凝土结合的可靠性,基站后壳21的材质可以为碳钢或合金钢。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如图5所示,基站后壳21上可以设置有过线孔211。
基站本体22上一般需要通过导线与外界接口相连,当基站本体22固定到基站后壳21中后,连接在基站本体22上的导线可以从基站后壳21上的过线孔211引出,以便于与外界接口连接。
其中,过线孔211可以为管状结构,过线孔211的截面可以为圆形、方形或其它形状,本实施例中,过线孔211优选为具有长方形截面的管状结构。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如图4所示,第二浇筑板3上可以形成有线槽31,线槽31在第二浇筑板3上的设定位置处向第二浇筑板3的一侧延伸并贯通。
需要说明的是,现有微基站一般固定在墙体的外侧,而连接基站的导线也布置在墙体的外侧,一般而言,导线自由悬置或者通过卡箍或胶固定在支架、设备或墙体表面,但是,裸露在墙体外侧空间中的导线易与其它设备的导线发生缠绕,也易被意外拉扯。
为此,本申请提供的通信基站在成型过程中,可以在浇筑形成第二浇筑板3时,预留出线槽31的空间,使混凝土浇筑在线槽31以外的第一浇筑板1上,当混凝土固化后,可以直接成型出线槽31。从基站总成2中引出的导线可以布置在线槽31中,同时,导线可以从线槽31在第二浇筑板3上贯通的一端引出,以便于连接外界端口,从而可以避免导线从第二浇筑板3的外部走线,实现了对导线的保护,同时也避免了拉扯导线而对基站总成2造成的不利影响,如基站总成2受拉力而削弱固定稳定性、与导线连接不良而造成性能不稳定等。
需要说明的是,在将导线布置在线槽31中后,可以使用混凝土填充在线槽31中,以使导线在线槽31中固定,避免导线窜动,同时还可以保证第二浇筑板3的表面平整,便于在各个场景中进行装饰,使用美观。
当然,线槽31也可以采用其他封装件进行填堵封装,如使用胶液进行胶封、使用实体板件密封等,对此本实施例不作限定。
进一步,线槽31可以与基站后壳21上的过线孔211的位置对齐,连接在基站本体22上的导线从过线孔211中引出后,可以直接布置在线槽31中,从而可以保证对导线的完整封装,保证了对导线的有效防护,同时提升了该通信基站的外观美观。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过线孔211中可以设置有隔板,隔板可以将过线孔211分隔出两个以上的空间,从而可以便于将基站本体22上不同类别的导线分别从过线孔211内不同的空间中引出,方便了对导线布线和管理。同时,线槽31也可以在第二浇筑板3上形成有多条,每一条线槽31可以对应过线孔211中的一个空间,以便对不同类别导线分别在对应的线槽31中布线。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如图5所示,基站后壳21中设置有连接结构212,基站本体22通过连接结构212固定设置在基站后壳21中。
该连接结构212可以为设置在基站后壳21中的凸起状结构,该凸起状机构可以加强与基站顶盖23的连接强度,保证基站顶盖23与基站后壳21之间的可靠连接。
具体地,如图5和图6所示,连接结构212可以为凸出于基站后壳21内壁面的管状结构,该管状结构中设置有第一螺纹孔,基站本体22上设置有第二螺纹孔221,螺栓可以依次穿过第二螺纹孔221和第一螺纹孔,从而能够通过螺栓、第一螺纹孔及第二螺纹孔221的配合使基站本体22和基站后壳21固定连接。
此外,基站本体22也可以铆接在基站后壳21中的连接结构212上。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如图5和图7所示,基站顶盖23通过螺栓或卡扣与基站后壳21固定连接,由此可以便于对基站顶盖23的拆装,方便了对基站本体22的维护。
其中,基站顶盖23的周向上设置有侧壁,侧壁上可以设置有多个第一螺孔,基站后壳21的侧壁上可以设置有第二螺孔,当基站顶盖23扣设在基站后壳21上时,基站顶盖23的侧壁的内表面可以与基站后壳21的侧壁的外表面抵接,同时第一螺孔可以和第二螺孔对齐,以便于螺栓依次穿过第一螺孔和第二螺孔后将基站顶盖23紧固在基站后壳21上。
当然,基站顶盖23上也可以设置有卡孔231,基站后壳21上可以设置有与卡孔231配合的卡接凸起213,在将基站顶盖23扣设至基站后壳21的过程中,通过对基站顶盖23施加适当的外力将卡孔231卡入至基站后壳21的卡接凸起213上,使卡接凸起213从卡孔231中穿出,以实现基站顶盖23和基站后壳21的固定。
其中,卡孔231也可以设置在基站后壳21上,而卡接凸起213可以设置在基站顶盖23上,具体的设置位置可以根据实际的设计需求而定,对此本实施例不作限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通信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浇筑板(1);
基站总成(2),所述基站总成(2)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浇筑板(1)上;
第二浇筑板(3),所述第二浇筑板(3)浇筑形成在所述第一浇筑板(1)和所述基站总成(2)的侧围上,使所述基站总成(2)固定嵌设在所述第二浇筑板(3)中;
所述基站总成(2)包括基站本体(22)、基站后壳(21)和基站顶盖(23);
所述基站后壳(21)固定嵌设在所述第二浇筑板(3)中,且所述基站后壳(21)与所述第一浇筑板(1)固定连接;
所述基站本体(22)固定设置在所述基站后壳(21)中;
所述基站顶盖(23)固定扣设在所述基站后壳(21)上,以将所述基站本体(22)封闭在所述基站后壳(21)中;
所述基站后壳(21)上设置有过线孔(211);
所述第一浇筑板(1)中设置有多条钢筋配筋(11),所述钢筋配筋(11)凸出于所述第一浇筑板(1)的表面,所述基站总成(2)固定设置在所述钢筋配筋(11)上;
所述基站总成(2)与所述钢筋配筋(11)焊接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配筋(11)包括第一配筋(111)和第二配筋(112),所述第二配筋(112)固定焊接在所述第一配筋(111)上,所述第二配筋(112)上设置有填料空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浇筑板(3)上形成有线槽(31),所述线槽(31)在所述第二浇筑板(3)上的设定位置处向所述第二浇筑板(3)的一侧延伸并贯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后壳(21)中设置有连接结构(212),所述基站本体(22)通过所述连接结构(212)DD202476I
固定设置在所述基站后壳(21)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顶盖(23)通过螺栓或卡扣与所述基站后壳(21)固定连接。
CN202011131083.XA 2020-10-21 2020-10-21 通信基站 Active CN11226149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31083.XA CN112261499B (zh) 2020-10-21 2020-10-21 通信基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31083.XA CN112261499B (zh) 2020-10-21 2020-10-21 通信基站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61499A CN112261499A (zh) 2021-01-22
CN112261499B true CN112261499B (zh) 2023-07-28

Family

ID=742638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131083.XA Active CN112261499B (zh) 2020-10-21 2020-10-21 通信基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261499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9064695A2 (en) * 1998-06-08 1999-12-16 Clegg James Hollings Formation and attachment of tilt-up concrete panels
EP1798884A4 (en) * 2004-10-07 2012-12-19 Sharp Kk BASE STATION DEVIC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RADIO TRANSMISSION METHOD
CN110062568A (zh) * 2019-05-24 2019-07-26 袁家和 一种散热效果好的防风5g微基站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063160A1 (en) * 2003-09-23 2005-03-24 Richard Ma Heat-dissipating plate module
JP5411037B2 (ja) * 2010-03-25 2014-02-12 三輝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鉄骨併用鉄筋コンクリート壁式構造建築物の断熱構造
CN207553715U (zh) * 2017-11-22 2018-06-29 河北电信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通信铁塔与机房组合式基站
CN109695246A (zh) * 2018-11-23 2019-04-30 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散热方法
CN110080478A (zh) * 2019-04-30 2019-08-02 夏阳 一种物联网智能建筑构件及其制作方法
JP6661138B1 (ja) * 2019-06-20 2020-03-11 有限会社都島興業 ユニット鉄筋及びユニット鉄筋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9064695A2 (en) * 1998-06-08 1999-12-16 Clegg James Hollings Formation and attachment of tilt-up concrete panels
EP1798884A4 (en) * 2004-10-07 2012-12-19 Sharp Kk BASE STATION DEVIC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RADIO TRANSMISSION METHOD
CN110062568A (zh) * 2019-05-24 2019-07-26 袁家和 一种散热效果好的防风5g微基站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61499A (zh) 2021-01-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960373B2 (ja) バッテリパック用の熱放散装置及びそれを使用したバッテリパック
CN212230488U (zh) 电池模组和具有其的电池包、电动车
CN112261499B (zh) 通信基站
CN210576120U (zh) 一种电芯高效散热加温模组
CN211320151U (zh) 电池模组及电动汽车
CN211376693U (zh) 具有液体冷却结构的汽车电池包
CN216085026U (zh) 电池包外壳及电池包
JP5821249B2 (ja) コンデンサ装置
CN211654889U (zh) 一种电池包
CN209402411U (zh) 一种车载充电器的结构
KR20100004444A (ko) 발열 거푸집 패널 제조방법
CN219066959U (zh) 液冷扁管和电池模组
CN204390880U (zh) 绕线架与应用该绕线架的磁性元件
CN215815497U (zh) 一种灌封式电感
CN219419347U (zh) 一种模组框架及电池模组
CN209896650U (zh) 一种高防护母线槽
CN216212759U (zh) 一种散热型磁芯结构
CN111224029A (zh) 电芯安装座及电池模组
CN218182317U (zh) 一种电池
JP3420947B2 (ja) 電気接続箱の放熱構造
CN219269242U (zh) 一种新型bms外壳
CN216134748U (zh) 一种光电转换器内部器件装载支撑体
CN221263299U (zh) 一种散热效果好的密集型母线槽
CN209562918U (zh) 功率模块组件
CN216288664U (zh) 一种锂电池铝合金外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