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249334A - 一种核动力不落地飞机系统及其摆渡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核动力不落地飞机系统及其摆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249334A
CN112249334A CN202011108172.2A CN202011108172A CN112249334A CN 112249334 A CN112249334 A CN 112249334A CN 202011108172 A CN202011108172 A CN 202011108172A CN 112249334 A CN112249334 A CN 1122493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craft
ferry
machine
airport
ma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10817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耀平
张政
燕鹏君
王宏伟
赵文杰
李胜善
青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ji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Xiji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ji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Xiji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011108172.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249334A/zh
Publication of CN1122493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4933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DEQUIPMENT FOR FITTING IN OR TO AIRCRAFT; FLIGHT SUITS; PARACHUT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OWER PLANTS OR PROPULSION TRANSMISSIONS IN AIRCRAFT
    • B64D5/00Aircraft transported by aircraft, e.g. for release or reberthing during fligh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FGROUND OR AIRCRAFT-CARRIER-DECK INSTALLAT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CONNECTION WITH AIRCRAFT; DESIGNING,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CLEAN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AIRCRAF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HANDLING, TRANSPORTING, TESTING OR INSPECTING AIRCRAFT COMPON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4F1/00Ground or aircraft-carrier-deck installa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hip Loading And Unload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核动力不落地飞机系统及其摆渡方法,目的在于,提高摆渡效率,提升航空运力,减少航空资源的浪费,降低对环境的污染,本发明包括母机和多个摆渡机,所述母机为核动力飞机,所述母机作不落地环球飞行或者沿设定的航线区域不落地往返飞行,所述摆渡机在所述母机和地面机场之间往返飞行,当所述母机临近地面机场空域时,地面机场的所述摆渡机能够搭载地面机场的乘客起飞并与所述母机对接,所述摆渡机与所述母机对接后,所述摆渡机内的乘客能够进入所述母机内搭乘,以及,所述母机内的乘客进入所述摆渡机内,所述摆渡机能够搭载所述母机内的乘客与所述母机分离并降落至地面机场。

Description

一种核动力不落地飞机系统及其摆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航空运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核动力不落地飞机系统及其摆渡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远程民航飞机都利用航空燃油作为飞行动力,一些大型洲际航班起飞时的载油量通常几十吨甚至上百吨,不仅增加运输成本,降低远程航行经济性,而且大量航空燃油消耗是造成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
飞机起飞时需要开全加力模式,是飞机单位时间内耗油最多的一个环节,大型客机起飞油耗通常5吨左右。起飞油耗高的另一个原因是,起飞时载油量最大,使得起飞重量在起飞时也最大。另外,过多的燃油携带是影响飞行安全的重要因素。飞机起飞后不久,有时会因突发故障,或目的地机场临时通知不能降落,而需要返航。然而飞机降落时对总重和载荷都有要求,不能太大,因此刚刚起飞就返航的飞机都先在机场上空盘旋耗油,或者直接往空中排放燃油,直到燃料低于降落限值时才着陆。
过多的燃油携带有时也成为恐怖分子实施恐怖袭击的目标和手段,美国911恐怖袭击损失和伤亡残重,其中一个原因就是,飞机刚刚起飞,机上燃油很多。高油耗是航空运输的痛点,如何从根本上降低油耗是航空界不断探索和待解的命题。
一些需要长时间提供强大动力的装置,如航空母舰、潜艇,已经使用核能替代燃油,核动力航母和核动力潜艇是现代化海军的发展趋势。因此核动力成为一种传统燃油飞机动力的理想替代方式。另外,传统的飞机摆渡方式是点到点运行,全球运行飞机数量巨大,运力不均匀,摆渡效率低,造成了资源的大量浪费,且环境污染严重。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核动力不落地飞机系统及其摆渡方法,提高了摆渡效率,提升了航空运力,减少了航空资源的浪费,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核动力不落地飞机系统,包括母机和多个摆渡机,所述母机为核动力飞机,所述母机作不落地环球飞行或者沿设定的航线区域不落地往返飞行,所述摆渡机在所述母机和地面机场之间往返飞行,当所述母机临近地面机场空域时,地面机场的所述摆渡机能够搭载地面机场的乘客起飞并与所述母机对接,所述摆渡机与所述母机对接后,所述摆渡机内的乘客能够进入所述母机内搭乘,以及,所述母机内的乘客进入所述摆渡机内,所述摆渡机能够搭载所述母机内的乘客与所述母机分离并降落至地面机场。
进一步地,所述母机设置有第一对接装置,所述摆渡机设置有第二对接装置,所述第一对接装置和所述第二对接装置均具有通道,当所述摆渡机与所述母机对接后,所述第一对接装置与所述第二对接装置对接,两者的所述通道连通且密闭锁紧,乘客能够通过所述通道在所述母机和所述摆渡机之间换乘。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对接装置与所述第二对接装置对接后形成竖直设置的所述通道,所述通道内设置有电梯和/或步行台阶。
进一步地,所述母机设置有能够搭载起降所述摆渡机的平台,当所述母机临近地面机场空域时,所述摆渡机能够从地面机场起飞并降落至所述平台与所述母机对接,以及所述摆渡机与所述母机分离后,所述摆渡机能够从所述平台起飞并降落至地面机场。
进一步地,还包括多个大区空域,多个所述大区空域按照全球区域划分,每个所述大区空域包括多个相邻近的地面机场,所述母机能够沿设定航线在多个所述大区空域之间飞行。
进一步地,还包括母机机场,所述母机能够在所述母机机场起飞降落。
进一步地,所述母机的载客量为1000~5000人。
进一步地,包括多个所述母机,多个所述母机间隔环球飞行;或者,包括多组所述母机和多条设定的航线,每条设定的航线对应一组所述母机,每组包括多个所述母机,每组的多个所述母机沿对应的设定的航线间隔飞行。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如上述的核动力不落地飞机系统的摆渡方法,包括:所述母机不落地环球飞行或者沿设定的航线区域不落地往返飞行,当所述母机临近第一地面机场空域时,第一地面机场的所述摆渡机空载或搭载第一地面机场的乘客起飞并与所述母机对接,所述摆渡机与所述母机对接后,所述母机内的乘客进入所述摆渡机内,和/或所述摆渡机内的乘客进入所述母机内搭乘,所述摆渡机与所述母机分离并降落至第一地面机场。
本发明还提供了另一种如上述的核动力不落地飞机系统的摆渡方法,包括:所述母机不落地环球飞行或者沿设定的航线区域不落地往返飞行,当所述母机临近第一地面机场空域时,第一地面机场的所述摆渡机空载或搭载第一地面机场的乘客起飞并与所述母机对接,所述摆渡机与所述母机对接后,所述母机内的乘客进入所述摆渡机内,和/或所述摆渡机内的乘客进入所述母机内搭乘,所述摆渡机与所述母机分离,所述摆渡机自行飞行降落至第二地面机场;或者,所述摆渡机与所述母机对接并搭载所述母机飞行至临近第二地面机场空域时,所述摆渡机与所述母机分离并降落至第二地面机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母机为核动力飞机,摆渡机也可以选择为核动力飞机,采用核动力作为清洁能源,避免了燃油动力对环境的污染,能够使母机长时间续航飞行,以使母机不落地环球飞行或者沿设定的航线区域不落地往返飞行,母机作为主要载客工具,空间较大,适宜长途飞行,且基本在平流层飞行,飞行平稳,能够提高乘客出行的舒适度,而摆渡机只需在母机和地面机场之间往返飞行摆渡乘客,仅在母机临近地面机场空域时,地面机场的摆渡机可以空载或搭载地面机场的乘客起飞并与母机对接,摆渡机与母机对接后,摆渡机内的乘客能够进入母机内搭乘,同时母机内的乘客进入摆渡机内,摆渡机能够搭载母机内的乘客与母机分离并降落至地面机场,摆渡机仅实现摆渡功能,无需长途飞行,从而能够减少现有全球飞机的架次,提高了乘客摆渡效率,提升了航空运力,减少了航空资源的浪费,降低了运行成本,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摆渡方式示意图一;
图2是本发明的摆渡方式示意图二;
图3是本发明的摆渡方式示意图三;
图4是本发明的摆渡方式示意图四;
图5是本发明的摆渡方式示意图五;
图6是本发明的摆渡方式示意图六;
图7是本发明的摆渡方式示意图七;
图8是本发明的摆渡方式示意图八;
图9是本发明的摆渡方式示意图九;
图10是本发明的摆渡方式示意图十;
图11是本发明的摆渡方式示意图十一;
其中,1是母机;11是第一母机;12是第二母机;2是摆渡机;21是第一摆渡机;22是第二摆渡机;23是第三摆渡机;24是第四摆渡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解释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核动力不落地飞机系统,包括母机1和多个摆渡机2,母机1为核动力飞机,母机1作不落地环球飞行或者沿设定的航线区域不落地往返飞行,摆渡机2在母机1和地面机场之间往返飞行,当母机1临近地面机场空域时,地面机场的摆渡机2能够搭载地面机场的乘客起飞并与母机1对接,摆渡机2与母机1对接后,摆渡机2内的乘客能够进入母机1内搭乘,以及,母机1内的乘客进入摆渡机2内,摆渡机2能够搭载母机1内的乘客与母机1分离并降落至地面机场。
可以理解的是,母机1为核动力飞机,摆渡机2可选为核动力飞机,采用核动力作为清洁能源,避免了燃油动力对环境的污染,能够使母机1长时间续航飞行,以使母机1不落地环球飞行或者沿设定的航线区域不落地往返飞行,母机1作为主要载客工具,可以类似一个空间站,空间较大,功能区较多,适宜长途飞行,且基本在平流层飞行,飞行平稳,能够提高乘客出行的舒适度,而摆渡机2只需在母机1和地面机场之间往返飞行摆渡乘客,仅在母机1临近地面机场空域时,地面机场的摆渡机2可以空载或搭载地面机场的乘客起飞并与母机1对接,摆渡机2与母机1对接后,摆渡机2内的乘客能够进入母机1内搭乘,同时母机1内的乘客进入摆渡机2内,摆渡机2能够搭载母机1内的乘客与母机1分离并降落至地面机场,摆渡机2仅实现摆渡功能,无需长途飞行,从而能够减少现有全球飞机的架次,提高了乘客摆渡效率,提升了航空运力,减少了航空资源的浪费,降低了运行成本,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当然,摆渡机2也可以是燃油飞机等方式,此时摆渡机2无需过多燃油需求,只要满足起降和短途飞行的需求即可,降低燃油消耗。
母机1飞近始发机场(有始发乘客)上空时,搭载有乘客的摆渡机2起飞,在始发机场上空空域内跟母机1对接,乘客离开摆渡机2进入母机1,摆渡机2脱离母机1,返回始发机场,母机1载着乘客飞往目的地;当母机1到达目的地空域时,目的地机场的空载的摆渡机2起飞,跟母机1对接,到达乘客离开母机1进入摆渡机2,摆渡机2脱离母机1,返回目的地机场;母机1空载,或载着其他乘客继续飞行,前往下一个机场空域。
搭载有乘客的摆渡机2在始发机场上空空域内跟母机1对接,始发乘客离开摆渡机2进入母机1,母机1内的到达乘客离开母机1进入摆渡机2,摆渡机2脱离母机1,返回机场,这时该机场对始发乘客而言是始发机场,对到达乘客而言是到达机场/目的地机场,母机1载着乘客向前飞往其他机场空域或目的地,其优点是,摆渡飞机起飞时搭载出发乘客,返回时搭载到达乘客,提升了摆渡飞机的利用效率。
具体地,母机1设置有第一对接装置,摆渡机2设置有第二对接装置,第一对接装置和第二对接装置均具有通道,当摆渡机2与母机1对接后,第一对接装置与第二对接装置对接,两者的通道连通且密闭锁紧,乘客能够通过通道在母机1和摆渡机2之间换乘。第一对接装置与第二对接装置设置为中空通道结构,且设置有气密锁紧门,对接锁紧后气密性良好,乘客通过通道从摆渡机2到达或离开母机1的内部空间,其类似于空间站的对接结构和人员在各舱室之间来往的操作方法。第一对接装置可以设置在母机1的上方,第二对接装置可以设置在摆渡机2的下方,摆渡机2起飞后飞到母机1上方进行对接,形成背驮式搭载方式。当然,第一对接装置可以设置在母机1的下方,第二对接装置可以设置在摆渡机2的上方,摆渡机2起飞后飞到母机1下方进行对接,形成衔挂式搭载方式。
优选地,第一对接装置与第二对接装置对接后形成竖直设置的通道,通道内设置有电梯和/或步行台阶。电梯一次可搭载3~10人,母机1与摆渡机2之间通道对接锁紧,气密锁紧门打开后,常备在母机1的通道内的电梯则可上下运行,摆渡机2内的出发乘客搭乘电梯上行到母机1内,母机1内的到达乘客搭乘电梯下行到摆渡机2内。气密锁紧门打开后,母机1与摆渡机2的步行台阶同时完成对接,乘客通过步行台阶上下,实现母机1与摆渡机2之间的乘客交换。
当然,母机1设置有能够搭载起降摆渡机2的平台,当母机1临近地面机场空域时,摆渡机2能够从地面机场起飞并降落至平台与母机1对接,以及摆渡机2与母机1分离后,摆渡机2能够从平台起飞并降落至地面机场。此时母机1的结构类似航空母舰,可以同时搭载数架摆渡机2。
本发明包括多个大区空域,多个大区空域按照全球区域划分,每个大区空域包括多个相邻近的地面机场,母机1能够沿设定航线在多个大区空域之间飞行。根据地球上世界各地机场的集中度,按大区域划分空域,即把相对靠近、相对集中的若干机场划分到一个大区空域,当母机1进入大区空域时,最临近的机场的摆渡机2起飞,跟母机1对接,进行乘客交换,即摆渡机2上出发乘客进入母机1,母机1内到达乘客进入摆渡机2,摆渡机2跟母机1对接时,母机1适当减速,以便顺利完成对接,提高对接安全性;对接完成后,搭载有摆渡机2的母机1加速前进,直到接近该大区域内的下一个机场,然后适当减速,以备前一机场的摆渡机2脱离母机1降落,以及迎接当前机场起飞的摆渡机2;在摆渡机2在起飞机场空域上空跟母机1完成对接一直到下一机场空域上空脱离母机1的过程中,完成乘客交换;按此方法依次重复进行,不断完成后续机场的乘客摆渡任务,为乘客提供快速、便倢、舒适的航空运输服务。
按地面大区域划分原则,在部分具备条件的大区域建设可供核动力不落地的母机1起降的超大型机场,母机1起飞后,长时间作环球飞行,一次起飞后连续飞行数月,甚至数年;大区域内各机场的摆渡机2起飞,跟母机1对接,完成乘客交换,客机2脱离母机1,返回原机场或到达临近机场;如此循环往复,完成航空旅客运输任务。
母机1的载客量为1000~5000人,其上可以设置餐厅、卧室、娱乐室、休闲运动等场所,充分提升出行舒适度。摆渡机2的载客量不需较大,满足乘客摆渡需求即可,一般载客量可为50~200人即可,利于摆渡机2的小型化、机动化。
为提高客运能力,缩短旅行时间,可以包括多个母机1,多个母机1间隔环球飞行;或者,可以包括多组母机1和多条设定的航线,每条设定的航线对应一组母机1,每组包括多个母机1,每组的多个母机1沿对应的设定的航线间隔飞行,即增加母机1密度,实现公交化运营,提高运力。
本发明还提供了核动力不落地飞机系统的摆渡方法,包括:母机1不落地环球飞行或者沿设定的航线区域不落地往返飞行,当母机1临近第一地面机场空域时,第一地面机场的摆渡机2空载或搭载第一地面机场的乘客起飞并与母机1对接,摆渡机2与母机1对接后,母机1内的乘客进入摆渡机2内,和/或摆渡机2内的乘客进入母机1内搭乘,摆渡机2与母机1分离并降落至第一地面机场。
本发明还提供了另一种核动力不落地飞机系统的摆渡方法,包括:母机1不落地环球飞行或者沿设定的航线区域不落地往返飞行,当母机1临近第一地面机场空域时,第一地面机场的摆渡机2空载或搭载第一地面机场的乘客起飞并与母机1对接,摆渡机2与母机1对接后,母机1内的乘客进入摆渡机2内,和/或摆渡机2内的乘客进入母机1内搭乘,摆渡机2与母机1分离,摆渡机2自行飞行降落至第二地面机场;或者,摆渡机2与母机1对接并搭载母机1飞行至临近第二地面机场空域时,摆渡机2与母机1分离并降落至第二地面机场。
具体地,本发明提供了三种客运模式:
模式一:参见图1、图2和图3,图1中所示为机场A仅有出发旅客,而母机1上无到达A机场乘客的情形,其中母机1刚刚接近A机场空域,载有乘客的摆渡机2刚刚从A机场起飞;图2中所示为摆渡机2跟母机1对接,乘客已经从摆渡机2进入母机1;图3中所示为摆渡机2跟母机1脱离并返回A机场,载有乘客的母机1往前飞向目的地空域。
模式一为独立客运机场模式下的一种摆渡方法,该独立客运机场模式是指地球上若干类似机场A的客运机场相对独立,分散分布,当母机1经过该机场空域时,载有出发乘客的摆渡机2起飞,跟母机1对接,乘客进入母机1,空载的摆渡机2跟母机1脱离,返回机场A,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1:母机1飞近始发机场A(有始发乘客)上空,如图1所示;
步骤2:搭载有乘客的摆渡机2从机场A起飞,在机场A上空空域内跟母机1对接,如图2所示;
步骤3:乘客离开摆渡机2进入母机1;
步骤4:摆渡机2脱离母机1,返回始发机场A,母机1载着乘客飞往目的地机场,如图3所示;
步骤5:载有乘客的母机1到达目的地机场空域,目的地机场的空载的摆渡机2起飞,跟母机1对接;
步骤6:到达乘客离开母机1进入摆渡机2(客机),摆渡机2(客机)脱离母机1,返回目的地机场;
步骤7:母机或空载,或载着其他乘客继续飞行,前往下一个机场空域。
依上述步骤不断重复进行,周而复始地在某一母机1的航线范围内完成各个机场之间的航空旅客运输任务。
模式二:参见图4、图5和图6,图4中所示为机场A有出发旅客,且母机1上有到达A机场乘客的情形,其中母机1刚刚接近A机场空域,载有出发乘客的摆渡机2刚刚从A机场起飞;图5中所示为摆渡机2跟母机1对接,摆渡机2上的出发乘客跟母机1上的到达乘客进行交换;图6中所示为载有到达乘客的摆渡机2跟载有出发乘客的母机1脱离并返回A机场,载有乘客的母机1往前飞向下一个目的地空域。
模式二为独立客运机场模式下的另一种乘客摆渡方法,当载有到达机场A的乘客的母机1经过机场A空域时,载有出发乘客的摆渡机2起飞,跟母机1对接,进行乘客交换,即出发乘客进入母机1,到达乘客进入摆渡机2,载有到达乘客的摆渡机2跟母机1脱离,返回机场A,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1:母机1飞近始发机场A(有始发乘客)上空,如图4所示;
步骤2:搭载有乘客的摆渡机2从机场A起飞,在机场A上空空域内跟母机对接,如图5所示;
步骤3:进行乘客交换,即出发乘客离开摆渡机2进入母机1,到达乘客离开母机1进入摆渡机2;
步骤4:载有到达乘客的摆渡机2脱离母机1,返回始发机场A,母机1载着乘客飞往目的地机场,如图6所示;
步骤5:载有乘客的母机1到达目的地机场空域,目的地机场的摆渡机2起飞,跟母机1对接;
步骤6:到达乘客离开母机1进入摆渡机2,摆渡机2脱离母机1,返回目的地机场;
步骤7:母机(载着其他乘客)继续飞行,前往下一个机场空域。
依上述步骤不断重复进行,周而复始地在某一母机1航线范围内完成各个机场之间的航空旅客运输任务。摆渡机2起飞时搭载出发乘客,返回时搭载到达乘客,提升了摆渡飞机的利用效率。
模式三:参见图7至图11,图7中所示某一大区空域有A、B、C三个机场,载有到达B机场乘客的第一母机11刚刚进入大区空域,接近A机场,A机场载有出发乘客的第一摆渡机21起飞,飞向第一母机11;图8中所示第一摆渡机21跟第一母机11完成对接,一起向前飞往B机场,同时进行乘客交换,载有出发乘客的第二摆渡机22从B机场准备起飞;图9中载有到达乘客的第一摆渡机21脱离第一母机11飞向B机场降落,第二摆渡机22跟第一母机11完成对接,一起向前飞往C机场,同时进行乘客交换,载有出发乘客的第三摆渡机23从C机场准备起飞,后续的第二母机12到达该大区域邻近空域,载有出发旅客的第四摆渡机24准备从A机场起飞;图10中载有到达乘客的第二摆渡机22脱离第一母机11飞向C机场降落,完成对接的第一母机11和载有出发乘客的第三摆渡机23正在C机场上空飞行,同时进行乘客交换,载有到达乘客的第四摆渡机24脱离第二母机12飞向B机场降落,载有其他乘客的第二母机12继续向前飞行;图11中载有其他乘客的第二母机12继续向前飞行,完成乘客摆渡发送的第三摆渡机23脱离第一母机11返回C机场,载有其他乘客和出发乘客的第一母机11离开该大区域飞向另一个大区域。
模式三为大区域机场模式,即根据地球上世界各地机场的集中度,按大区域划分空域。把相对靠近、相对集中的若干机场划分到一个大区空域。本实施例的大区空域包含A、B、C三个机场,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步骤1:在先的第一母机11进入包含A、B、C三个机场大区空域,最临近的机场A的第一摆渡机21起飞,跟第一母机11对接,如图7所示,第一摆渡机21跟第一母机11对接时,第一母机11适当减速,以便顺利完成对接,提高对接安全性;
步骤2:进行乘客交换,即第一摆渡机21上出发乘客进入第一母机11,第一母机11内到达B机场的乘客进入第一摆渡机21,如图8所示,这一过程中第一摆渡机21连同第一母机11一起继续向前飞向B机场;
步骤3:对接有第一摆渡机21的第一母机11到达B机场空域;
步骤4:载有以B机场为目的地乘客的第一摆渡机21脱离第一母机11飞向B机场降落,载有B机场出发乘客的第二摆渡机22起飞飞向第一母机11,跟第一母机11对接,进行乘客交换,即第二摆渡机22上出发乘客进入第一母机11,第一母机11内到达C机场的乘客进入第二摆渡机22,如图9所示,这一过程中在后的第二母机12到达此大区内A机场空域,载有出发旅客的第四摆渡机24准备从A机场起飞;
步骤5:载有以C机场为目的地乘客的第二摆渡机22脱离第一母机11飞向C机场降落,C机场载有出发乘客的第三摆渡机23起飞,跟第一母机11对接,第三摆渡机23中的出发乘客进入第一母机11,如图10所示,同时第四摆渡机24与第二母机12对接完成乘客交换,载有到达乘客的第四摆渡机24脱离第二母机12飞向B机场降落,载有其他乘客的第二母机12继续向前飞行;
步骤6:完成出发乘客摆渡的第三摆渡机23脱离第一母机11,空载的第三摆渡机23返回C机场,载有上述大区域内出发乘客的第一母机11离开该大区域,飞向下一个大区域,在后的第二母机12完成上述大区域内的乘客交换任务后随后也飞向下一个大区域,如图11所示。
上述方法与步骤的特征是,摆渡机2跟母机1完成对接后,挂载有摆渡机2的母机1适当加速前进,直到接近该大区域内的下一个机场,然后适当减速,以备前一机场的摆渡机2脱离母机1降落和迎接当前机场起飞的摆渡机2。在摆渡机2在起飞机场空域上空跟母机1完成对接一直到下一机场空域上空脱离母机1的过程中,完成乘客交换。提供乘客摆渡服务的摆渡机2不离开各自所属的大区域,在各自的大区域内周转。多个母机1和多个大区空域的情形与上述过程类同,不再一一列举。
按此方法依次重复进行,完成全球各大区域之间的旅客运输任务,为乘客提供快速、便倢、舒适的航空运输服务。
该模式按地面大区域划分原则,在部分具备条件的大区域建设可供核动力不落地的母机1起降的超大型机场。母机1起飞后,依靠核动力长时间作环球飞行,或大区域之间的不落地往返飞行,一次起飞后连续飞行数月,甚至数年。大区域内各机场的摆渡机2起飞,跟母机1对接,完成乘客交换,摆渡机2脱离母机1,返回原机场或到达临近机场。如此循环往复,完成航空旅客运输任务。
例如:在北半球以某一纬度线为核动力不落地的母机1的航线,将北半球划分为北美大区、亚洲大区和欧洲大区,在某一大区或某几个大区建设母机1专用机场。母机1从北美东海岸某专用机场起飞,沿该航线往西作不落地环球飞行。经过北美上空时,航线范围内北美各机场摆渡机2起飞,跟母机1对接,进行乘客交换。北美区域内短途乘客在本区内搭乘摆渡机2并通过乘客交换完成北美大区内旅行,前往亚洲的乘客在母机1内休息、办公或娱乐,当母机1到达亚洲大区空域时,目的地为日本、韩国等国的乘客通过该国及其附近机场的摆渡机2抵达日本、韩国等国,当母机1飞过中国空域时,到达中国各机场以及东南亚各国的乘客通过摆渡机2抵达。同时,这些亚洲大区内出发的乘客通过摆渡机2离开亚洲前往欧洲大区。同时,亚洲区域内的短途乘客通过摆渡机2和母机1完成亚洲区域内的短途航行,其他依次类推。
为提高客运能力,缩短旅行时间,按上述方法与步骤增加其他航线,如:为母机1增加由西向东航线,或者同一航线上增加母机1密度。
本发明可以把全世界划分成若干大区空域,当母机1进入某大区时,摆渡机2起飞,跟母机1对接,完成乘客交换,摆渡机2在同一大区内母机航线上前方机场降落,大区内摆渡任务完成后,母机1沿航线巡航到下一大区,再摆渡使出发乘客进入母机1,到达乘客降落,摆渡机2不离开所属大区域,在各自大区内周转。本发明的优点是,摆渡机2不跟随母机1进行巡航飞行,仅执行对乘客的摆渡功能,减少全世界航空界对飞机的需求总量;母机1巡航飞行中仅挂载少量摆渡机2,降低无效载荷,减少摆渡机2对母机1的空间占用;为增加巡航母机数量创造条件,从而增加摆渡机2起降密度,直至实现公交化起降,降低乘客旅行时间,提高航空旅行效率,提升了航空运力,减少了航空资源的浪费,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核动力不落地飞机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母机(1)和多个摆渡机(2),所述母机(1)为核动力飞机,所述母机(1)作不落地环球飞行或者沿设定的航线区域不落地往返飞行,所述摆渡机(2)在所述母机(1)和地面机场之间往返飞行,当所述母机(1)临近地面机场空域时,地面机场的所述摆渡机(2)能够搭载地面机场的乘客起飞并与所述母机(1)对接,所述摆渡机(2)与所述母机(1)对接后,所述摆渡机(2)内的乘客能够进入所述母机(1)内搭乘,以及,所述母机(1)内的乘客进入所述摆渡机(2)内,所述摆渡机(2)能够搭载所述母机(1)内的乘客与所述母机(1)分离并降落至地面机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核动力不落地飞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母机(1)设置有第一对接装置,所述摆渡机(2)设置有第二对接装置,所述第一对接装置和所述第二对接装置均具有通道,当所述摆渡机(2)与所述母机(1)对接后,所述第一对接装置与所述第二对接装置对接,两者的所述通道连通且密闭锁紧,乘客能够通过所述通道在所述母机(1)和所述摆渡机(2)之间换乘。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核动力不落地飞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对接装置与所述第二对接装置对接后形成竖直设置的所述通道,所述通道内设置有电梯和/或步行台阶。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核动力不落地飞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母机(1)设置有能够搭载起降所述摆渡机(2)的平台,当所述母机(1)临近地面机场空域时,所述摆渡机(2)能够从地面机场起飞并降落至所述平台与所述母机(1)对接,以及所述摆渡机(2)与所述母机(1)分离后,所述摆渡机(2)能够从所述平台起飞并降落至地面机场。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核动力不落地飞机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大区空域,多个所述大区空域按照全球区域划分,每个所述大区空域包括多个相邻近的地面机场,所述母机(1)能够沿设定航线在多个所述大区空域之间飞行。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核动力不落地飞机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母机机场,所述母机(1)能够在所述母机机场起飞降落。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核动力不落地飞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母机(1)的载客量为1000~5000人。
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核动力不落地飞机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所述母机(1),多个所述母机(1)间隔环球飞行;或者,包括多组所述母机(1)和多条设定的航线,每条设定的航线对应一组所述母机(1),每组包括多个所述母机(1),每组的多个所述母机(1)沿对应的设定的航线间隔飞行。
9.一种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核动力不落地飞机系统的摆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母机(1)不落地环球飞行或者沿设定的航线区域不落地往返飞行,当所述母机(1)临近第一地面机场空域时,第一地面机场的所述摆渡机(2)空载或搭载第一地面机场的乘客起飞并与所述母机(1)对接,所述摆渡机(2)与所述母机(1)对接后,所述母机(1)内的乘客进入所述摆渡机(2)内,和/或所述摆渡机(2)内的乘客进入所述母机(1)内搭乘,所述摆渡机(2)与所述母机(1)分离并降落至第一地面机场。
10.一种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核动力不落地飞机系统的摆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母机(1)不落地环球飞行或者沿设定的航线区域不落地往返飞行,当所述母机(1)临近第一地面机场空域时,第一地面机场的所述摆渡机(2)空载或搭载第一地面机场的乘客起飞并与所述母机(1)对接,所述摆渡机(2)与所述母机(1)对接后,所述母机(1)内的乘客进入所述摆渡机(2)内,和/或所述摆渡机(2)内的乘客进入所述母机(1)内搭乘,所述摆渡机(2)与所述母机(1)分离,所述摆渡机(2)自行飞行降落至第二地面机场;或者,所述摆渡机(2)与所述母机(1)对接并搭载所述母机(1)的乘客飞行至临近第二地面机场空域时,所述摆渡机(2)与所述母机(1)分离并降落至第二地面机场。
CN202011108172.2A 2020-10-16 2020-10-16 一种核动力不落地飞机系统及其摆渡方法 Pending CN11224933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08172.2A CN112249334A (zh) 2020-10-16 2020-10-16 一种核动力不落地飞机系统及其摆渡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08172.2A CN112249334A (zh) 2020-10-16 2020-10-16 一种核动力不落地飞机系统及其摆渡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49334A true CN112249334A (zh) 2021-01-22

Family

ID=742442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108172.2A Pending CN112249334A (zh) 2020-10-16 2020-10-16 一种核动力不落地飞机系统及其摆渡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249334A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02992A (zh) * 2015-03-17 2015-07-29 张峰 悬拖挂载式飞天航母
CN109823509A (zh) * 2019-01-21 2019-05-31 西京学院 核动力不落地摆渡飞机及运行方法
CN110851933A (zh) * 2019-11-08 2020-02-28 四川航空股份有限公司 航班智能规划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02992A (zh) * 2015-03-17 2015-07-29 张峰 悬拖挂载式飞天航母
CN109823509A (zh) * 2019-01-21 2019-05-31 西京学院 核动力不落地摆渡飞机及运行方法
CN110851933A (zh) * 2019-11-08 2020-02-28 四川航空股份有限公司 航班智能规划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836065B2 (en) Distributed airborne transportation system
CN109229390B (zh) 一种多地不停站陆空一体化货物运输系统
US10544599B2 (en) Integrated, multi-level airport terminal system
CN109823509A (zh) 核动力不落地摆渡飞机及运行方法
EP2799335A1 (en) A modular aircraft
Choi et al. Scenario-based strategic planning for future civil vertical take-off and landing (VTOL) transport
Patterson Advanced air mobility (AAM): An overview and brief history
CN112249334A (zh) 一种核动力不落地飞机系统及其摆渡方法
CN114548531A (zh) 共享飞的全自动飞行运营系统的构建与运行管控方法及系统
Duwe et al. Quo vadis 3D mobility
JP2019001397A (ja) 飛行機械、輸送システム、および、輸送システムの運用方法
CN112173123A (zh) 一种核动力不落地飞机物流快递运输系统及方法
Li et al. Initial Research on The Vertiport for The Urban Air Mobility
CN217557904U (zh) 一体化多功能地下飞机场
Kyser The aerial relay system: An energy-efficient solution to the airport congestion problem
CN115116274B (zh) 一种机场集群结构划设的方法
Deri Drive through Airport: The ultimate hub airport—airlines’ dream coming true
Blair-Smith Aviation mandates in an automated fossil-free century
CN209870746U (zh) 飞行器
CN118025515A (zh) 一种积木式多栖eVTOL以及其运行方法
Marshallsay Horses for Courses Which future transportation mode would you bet on?
KYSER The aerial relay system-An energy-efficient solution to the airport congestion problem< 149> using cruise liner aircraft for in-air passenger transfer
CN116146017A (zh) 一种机场空侧高效的航站楼构型
Theriault Compound Helicopter as a Short-Haul Transport
Williams The Future of Short-Haul Transport Aircraf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