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236993A - 摄像装置 - Google Patents

摄像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236993A
CN112236993A CN201980035394.5A CN201980035394A CN112236993A CN 112236993 A CN112236993 A CN 112236993A CN 201980035394 A CN201980035394 A CN 201980035394A CN 112236993 A CN112236993 A CN 11223699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strate
image pickup
external connection
connector
c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3539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今上悠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dec Copal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dec Copal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dec Copal Corp filed Critical Nidec Copal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22369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36993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5/00Special procedure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Apparatus therefo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2Bod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Camera Bodies And Camera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REA)
  • Lens Barrels (AREA)

Abstract

摄像装置具有:壳体;摄像元件,其对被摄体进行拍摄;第1基板,其固定于所述壳体;第2基板,其相对于所述第1基板位于所述被摄体的相反侧,并且该第2基板能够与所述第1基板卡合;以及弹性部,其对所述第2基板向所述被摄体侧施力,所述摄像元件搭载于所述第1基板和所述第2基板中的任意一方。

Description

摄像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涉及摄像装置等。
背景技术
以往,保持镜头的镜头镜筒和搭载有摄像元件的基板被收纳在壳体中的摄像装置被广泛采用,也可以搭载在汽车等上。作为与这样的摄像装置相关联的现有技术,公开了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装置等。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2236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近年来,要求小型和高功能的车载照相机。因此,有时车载照相机的安装部件变多,从而搭载电子部件的基板为多个。另外,要求小型且高密度的设计。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车载照相机中,设置有两个基板,这些基板通过FPC(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柔性印刷电路)等具有挠性的引线而连接。
在具有这样的两个基板的结构中,例如,考虑代替FPC而通过固定式的连接器连接两个基板的结构。在使用这样的固定式连接器的结构中,在将连接器连接到基板上时,因焊料量的不均而发生安装浮起,因此有时连接器相对于基板的突出量存在偏差。如果连接器的突出量存在偏差,则两个基板间的连接变得不完全、或者基板与其他部件在物理上发生干涉,因此要求一边吸收连接器的突出量的偏差一边固定两个基板的技术。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课题等而采用如下手段。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为了容易理解发明,用括号标注附图中的标号等,但本发明的各构成要素不限于这些标注的要素,应广泛地解释到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技术上能够理解的范围。
本发明的一个手段为摄像装置,其具有:
壳体(11);
摄像元件(23),其对被摄体进行拍摄;
第1基板(21),其固定于所述壳体;
第2基板(31),其相对于所述第1基板位于所述被摄体的相反侧,并且该第2基板能够与所述第1基板卡合;以及
弹性部(32a),其对所述第2基板向所述被摄体侧施力,
所述摄像元件搭载于所述第1基板和所述第2基板中的任意一方。
根据上述结构的摄像装置,通过对第2基板向被摄体侧施力,能够确保第2基板向接近第1基板或远离第1基板的方向移动的自由度。由此,例如在固定于第1基板的连接器与固定于第2基板的连接器卡合的结构中,由于第2基板的连接器移动而能够吸收第1基板的连接器的突出量的偏差,因此即使第1基板的连接器的突出量存在偏差,也能够使第1基板的连接器与第2基板的连接器正确地卡合。而且,能够避免第1基板和第2基板间的连接变得不完全、或者第1基板或第2基板与其他部件在物理上发生干涉。
在上述摄像装置中,优选的是,
该摄像装置还具有限制部(82a),该限制部限制所述第2基板向所述被摄体侧移动。
根据上述结构的摄像装置,在将壳体分解时和将壳体安装在主体或后壳体上时,能够防止被向被摄体侧施力的第2基板脱落。由此,能够高效地进行修理和组装等作业。
在上述摄像装置中,优选的是,
该摄像装置还具有镜头(15),该镜头固定于所述壳体,
所述第2基板能够向与所述镜头的光轴垂直的方向移动。
根据上述结构的摄像装置,即使在与光轴垂直的面内进行第1基板的位置调整的情况下,第2基板也能够移动而吸收基于该位置调整的第1基板的移动。由此,例如在为了使被摄体成像而进行摄像元件相对于镜头的位置调整的情况下,也能够使第1基板的连接器与第2基板的连接器正确地卡合。
在上述摄像装置中,优选的是,
该摄像装置还具有与所述壳体卡合的副壳体(12),
所述弹性部设置在所述副壳体与所述第2基板之间。
根据上述结构的摄像装置,由于能够将副壳体作为弹性部的支点,因此能够在壳体和副壳体内良好地对第2基板向被摄体侧施力。
在上述摄像装置中,优选的是,
所述弹性部是屏蔽板。
根据上述结构的摄像装置,例如通过对屏蔽板的一部分进行加工,能够形成作为弹性部发挥功能的板簧,因此能够在确保屏蔽性的同时对第2基板向被摄体侧施力。由此,能够减少部件数量,简化摄像装置的构造,因此能够防止摄像装置的制造工序复杂化,并且降低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从前侧观察本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从后侧观察本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的外观立体图。
图3是从前侧观察本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从后侧观察本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本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的剖视图。
图6是从后侧观察本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的前壳体的外观图。
图7是从前侧观察本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的后壳体的外观图。
图8是从前侧观察本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的后屏蔽板的外观立体图。
图9是从后侧观察本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的后屏蔽板的外观立体图。
图10是本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的后壳体的剖视图。
图11是本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的外部连接基板上的缺口孔附近的剖视图。
图12是本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的外部连接基板上的缺口孔附近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摄像装置的特征之一在于,该摄像装置构成为,具有:第1基板,其固定于壳体,搭载有摄像元件;以及第2基板,其相对于第1基板位于被摄体的相反侧,并且该第2基板能够与第1基板卡合,弹性部对第2基板向被摄体侧施力。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将镜头的中心位置即入射到摄像元件的光的中心位置称为“光轴”。将相对于镜头位于摄像元件的相反侧的摄像对象称为“被摄体”。将被摄体相对于摄像元件所处的方向称为“前侧”或“光轴方向前方”,将摄像元件相对于被摄体所处的方向称为“后侧”或“光轴方向后方”。
根据以下结构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是,以下所说明的实施方式只不过是本发明的一例,并非限定性地解释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另外,在各附图中,有时对相同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标号而省略其说明。
1.实施方式
2.补充事项
<1.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和图2是本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的外观图,图1是从前侧观察的图,图2是从后侧观察的图。图3和图4是本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从前侧观察的图,图4是从后侧观察的图。图5是本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的剖视图。
在各附图中示出了x轴、y轴以及z轴。将与镜头的光轴平行并且从摄像元件23朝向被摄体的轴定义为“z轴”。另外,将与z轴垂直并且朝向板簧32a排列的方向的轴定义为“x轴”。另外,将与z轴和x轴双方垂直的轴定义为“y轴”。这里,x轴、y轴以及z轴形成右手系的三维正交坐标。有时将x轴的箭头方向称为x轴+侧,将与箭头相反的方向称为x轴-侧,对于其他轴也是同样的。即,沿着z轴,z轴+侧为“前侧”或“光轴方向前方”,z轴-侧为“后侧”或“光轴方向后方”。
<摄像装置1>
如图1~图5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构成为包含前壳体11、后壳体12、线束13、镜头镜筒14、摄像元件基板21、前屏蔽板22、外部连接基板31以及后屏蔽板32。摄像装置1例如是搭载在车辆上的车载照相机。另外,摄像装置1也可以是数字照相机或监视照相机等其他种类的照相机。
<镜头镜筒14>
镜头镜筒14构成为包含镜头15。详细而言,镜头镜筒14是保持包含镜头15在内的一个以上的光学部件并沿光轴方向延伸的圆筒状的部件。由镜头镜筒14保持的光学部件除了一个以上的镜头15之外,还包含间隔件、口径板、光学滤镜等。镜头15由玻璃或塑料等具有透射性的原材料形成,使来自光轴方向前方的光一边折射一边向光轴方向后方透射过。间隔件是在光轴方向上具有适当的厚度的板状且圆环状的部件,调整各镜头的光轴方向的位置。间隔件在包含光轴的中心部具有开口部。口径板决定通过的光的最外位置。光学滤镜抑制或遮蔽规定的波长的光。光学滤镜例如包含抑制通过的红外线的红外线截止滤镜等。这些光学部件的数量和种类可以任意地变更。
<前壳体11>
图6是从后侧观察本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的前壳体的外观图。图6示出了前壳体11和后壳体12分解的状态并且示出了摄像元件基板21安装到前壳体11的状态。如图1~图6所示,前壳体11构成为包含外装壳体11a和镜头凸缘11b。前壳体11是与后壳体12一起形成摄像装置的框体的部件,由金属或树脂等形成。通过前壳体11和后壳体12连结,形成收纳镜头镜筒14、摄像元件基板21、前屏蔽板22、外部连接基板31以及后屏蔽板32等的内部空间。前壳体11和后壳体12分别是本发明中所说的“壳体”和“副壳体”的一个具体例。
<镜头凸缘11b>
镜头凸缘11b设置在外装壳体11a与后壳体12之间。镜头凸缘11b在光轴方向前方具有以光轴为中心并能够收纳镜头镜筒14的开口部。在镜头凸缘11b的光轴方向后方设置有方筒部11e,该方筒部11e覆盖光轴并向光轴方向后方延伸,能够与后壳体12连结。在方筒部11e的后侧的端面,收纳防水密封件17的密封槽11c以围绕该端面一周的方式形成(参照图6)。另外,在方筒部11e的后侧的端面上,在四角分别设置有能够与连结件84螺合的四个螺纹孔11d。镜头镜筒14收纳在镜头凸缘11b的开口部中。
<防水密封件16>
如图3~图5所示,防水密封件16是由橡胶等弹性部件形成的圆环状的部件,通过配置在前壳体11的外装壳体11a与镜头镜筒14之间,起到使前壳体11与镜头镜筒14没有间隙地连结的作用。在本实施方式中,防水密封件16设置成嵌入在镜头镜筒14的外周沿周向形成的槽中。
<外装壳体11a>
外装壳体11a具有与镜头凸缘11b卡合并能够从前侧按压镜头镜筒14的开口部。在组装状态下,外装壳体11a隔着镜头镜筒14通过连结件81与镜头凸缘11b连结,从而将镜头镜筒14固定在前壳体11上。
<后壳体12>
图7是从前侧观察本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的后壳体的外观图。图7示出了前壳体11和后壳体12分解的状态并且示出了外部连接基板31安装在后壳体12上的状态。如图1~图7所示,后壳体12与前壳体11卡合。如上所述,后壳体12与前壳体11连结,由此形成收纳镜头镜筒14、摄像元件基板21、前屏蔽板22、外部连接基板31以及后屏蔽板32等的空间。在后壳体12的光轴方向前方设置有向光轴方向前方延伸的能够与镜头凸缘11b连结的方筒部12g。在方筒部12g的前侧的端面形成有收纳防水密封件17且与密封槽11c大致相同形状的密封槽12c(参照图7、图10)。另外,在方筒部12g的前侧的端面上,在四角分别设有用于供连结件84贯通的四个贯通孔12d。后壳体12在光轴方向后方具有用于供线束13的连接器部13a贯通的贯通孔12f。在后壳体12与镜头凸缘11b之间配置有防水密封件17。
<防水密封件17>
防水密封件17是由橡胶等弹性部件形成的大致矩形状的部件,通过嵌入配置在镜头凸缘11b的密封槽11c和后壳体12的密封槽12c双方中,起到使镜头凸缘11b与后壳体12没有间隙地连结的作用。防水密封件17形成为沿着密封槽11c和12c的矩形状。
<线束13>
线束13在光轴方向前方具有连接器部13a,该连接器部13a用于与后述的外部连接基板31中的连接器部31e连结。连接器部13a朝向光轴方向前方呈筒状突出。在组装状态下,通过使连结件84与螺纹孔12e螺合而将线束13连结到后壳体12的光轴方向后方的外表面上。
<前屏蔽板22>
前屏蔽板22由具有比较高的导电性的原材料形成。优选的是,前屏蔽板22例如是金属。前屏蔽板22具有以光轴为中心的开口部。前屏蔽板22在镜头凸缘11b的方筒部11e的内部固定在镜头凸缘11b与摄像元件基板21之间。前屏蔽板22优选与接地电位电连接。
<摄像元件基板21>
如图3~图6所示,摄像元件基板21固定在前壳体11上,搭载摄像元件23。详细地说,摄像元件基板21是具有与镜头镜筒14对置的第1面和与外部连接基板31对置的第2面的刚性基板。换言之,摄像元件基板21的第1面和第2面分别朝向前侧和后侧。在摄像元件基板21的第1面的大致中央搭载有摄像元件23。摄像元件基板21是本发明中所说的“第1基板”的一个具体例。
在摄像元件基板21的第2面上搭载有向后侧突出的B to B(Board to Board:板到板)连接器21a。详细地说,B to B连接器21a通过焊料与摄像元件基板21电连接,并且物理地固定在摄像元件基板21上。此时,由于用于固定的焊料量的偏差,有时B to B连接器21a相对于第2面的向后侧的突出量存在偏差。另外,在摄像元件基板21的第1面和第2面上还可以搭载摄像元件23和B to B连接器21a以外的部件。
摄像元件基板21通过连结件85在镜头凸缘11b的方筒部11e的内部以使搭载于第1面的摄像元件23与镜头15对置的方式固定。详细地说,在摄像元件基板21上,隔着摄像元件23设置有两个缺口孔21b。连结件85例如是螺钉,具有外径比缺口孔21b的孔径小的螺纹部和外径比缺口孔21b的孔径大的头部。在连接件85的螺纹部穿过缺口孔21b之后,使该螺纹部与镜头凸缘11b宽松地螺合,由此摄像元件基板21以能够在xy面内移动的状态安装于镜头凸缘11b。在进行了摄像元件基板21的xy面内的位置调整以使来自被摄体的光线良好地成像在摄像元件23上之后,通过拧紧连结件85,摄像元件基板21被夹在镜头凸缘11b与连结件85的头部之间而固定于镜头凸缘11b。因此,摄像元件基板21在xy面内的位置、即B to B连接器21a在xy面内的位置有时根据镜头15的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摄像元件23>
摄像元件23是将所照射的光转换为电信号的光电转换元件,例如是C-MOS传感器或CCD等,但不限于此。摄像元件23接收通过镜头镜筒14中的镜头15的光。另外,在摄像装置中,也可以采用摄像元件23以外的需要摄像功能的摄像部。
<后屏蔽板32>
图8是从前侧观察本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的后屏蔽板的外观立体图。图9是从后侧观察本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的后屏蔽板的外观立体图。如图8和图9所示,后屏蔽板32构成为包含两个板簧32a、两个L字部32c、两个突出部32e、两个突出部32f以及板部32g。板簧32a是本发明中所说的“弹性部”的一个具体例。
后屏蔽板32由具有比较高的导电性的原材料形成。优选的是,后屏蔽板32例如是金属。后屏蔽板32优选与接地电位电连接。
后屏蔽板32的板部32g是与xy面平行的板,是缺了四角的大致正方形的板。在板部32g的大致中央形成有用于供连接器部31e和连接器部13a贯通的贯通孔32d。在板部32g的四条边中的隔着贯通孔32d对置的两条边分别设置有两个突出部32f。突出部32f是朝向前侧延伸的矩形的板状的部件。在板部32g的四条边中的被两个突出部32f夹持且隔着贯通孔32d对置的两条边分别设置有两个突出部32e。突出部32e是朝向前侧延伸的矩形的板状的部件。
在板部32g的四角中的位于对角的两个角分别设置有两个L字部32c。L字部32c在朝向前侧延伸之后,沿着y轴方向延伸而形成板状的接触部32h。即,接触部32h是相对于板部32g向前侧偏移且与板部32g平行的板状的部件。在接触部32h上形成有贯通孔32b。
图10是本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的后壳体的剖视图。图10示出了前壳体11和后壳体12分解的状态并且示出了外部连接基板31安装在后壳体12上且线束13被拆下的状态。如图8~图10所示,两个板簧32a在两个突出部32e之间以隔着贯通孔32d对置的方式设置。板簧32a是在向后侧延伸后向前侧延伸的“ㄑ”字状的具有弹性的板状的部件。
<外部连接基板31>
如图1~图10所示,外部连接基板31相对于摄像元件基板21位于被摄体的相反侧,并能够与摄像元件基板21卡合。在本实施方式中,外部连接基板31的B to B连接器31a与摄像元件基板21的B to B连接器21a卡合。外部连接基板31是具有与摄像元件基板21对置的第1面和与线束13对置的第2面的刚性基板。换言之,外部连接基板31的第1面和第2面分别朝向前侧和后侧。外部连接基板31是本发明中所说的“第2基板”的一个具体例。
在外部连接基板31的第1面上搭载有B to B连接器31a,该B to B连接器31a向前侧突出并能够与摄像元件基板21上的B to B连接器21a卡合。详细地说,B to B连接器31a通过焊料与外部连接基板31电连接,并且物理地固定在外部连接基板31上。此时,由于用于固定的焊料量的偏差,有时B to B连接器31a相对于第1面的向前侧的突出量存在偏差。
在外部连接基板31的第2面上搭载有向后侧突出的电子部件31f。在外部连接基板31的第2面的大致中央搭载有向后侧突出的连接器部31e。另外,在外部连接基板31的第1面和第2面上,还可以搭载B to B连接器31a、连接器部31e以及电子部件31f以外的部件。
摄像元件基板21和外部连接基板31通过B to B连接器21a与B to B连接器31a卡合而电连接。由摄像元件基板21上的摄像元件23获取的电信号在通过搭载在摄像元件基板21上的电子部件而被实施了规定的电处理或信号处理后,经由B to B连接器21a和31a被发送到外部连接基板31。在外部连接基板31中,从摄像元件基板21接收到的电信号在通过搭载在外部连接基板31上的电子部件而被实施了规定的电处理或信号处理后,从连接器部31e经由线束13作为图像数据输出到摄像装置的外部。
<外部连接基板31向后壳体12的安装>
外部连接基板31以即使B to B连接器21a在摄像元件基板21上的位置存在偏差,Bto B连接器31a和B to B连接器21a也会良好地卡合的方式设置在后壳体12的方筒部12g的内部。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和图4所示,在外部连接基板31上,隔着连接器部31e设置有两个缺口孔31b。板簧32a设置在后壳体12与外部连接基板31之间。详细地说,后屏蔽板32以使L字部32c的贯通孔32b与后壳体12的螺纹孔重叠且板簧32a的“ㄑ”字的前端与后壳体12相接的方式收纳在方筒部12g的内部。由此,后壳体12作为板簧32a的支点发挥作用。
图11是本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的外部连接基板上的缺口孔附近的剖视图。图11示出了摄像元件基板21与外部连接基板31卡合前的状态的一例。如图11所示,连结件82例如是螺钉,具有外径比缺口孔31b的孔径和贯通孔32b的孔径小的螺纹部82b和外径比缺口孔31b的孔径大的头部82a。
如图3~图11所示,板簧32a对外部连接基板31向被摄体侧施力。头部82a限制外部连接基板31向被摄体侧移动。外部连接基板31能够向与光轴垂直的方向移动。详细地说,在以缺口孔31b和L字部32c的贯通孔32b贯通的方式将它们的位置对准后,通过将外部连接基板31压入至后壳体12的方筒部12g的内部,板簧32a被压缩而成为对外部连接基板31向前侧施力的状态。头部82a是本发明中所说的“限制部”的一个具体例。
如图11所示,在使连结件82的螺纹部82b通过缺口孔21b和贯通孔32b后,使螺纹部82b与后壳体12螺合。在该状态下,板簧32a即后屏蔽板32对外部连接基板31向前侧施力,因此在连结件82的头部82a与外部连接基板31之间和外部连接基板31与接触部32h之间产生摩擦力。由此,如图7和图10所示,外部连接基板31和后屏蔽板32固定于后壳体12。
图12是本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的外部连接基板上的缺口孔附近的剖视图。图12示出了摄像元件基板21与外部连接基板31卡合后的状态的一例。如图5~图7所示,将组装有摄像元件基板21的镜头凸缘11b和组装有外部连接基板31的后壳体12隔着防水密封件17以使B to B连接器21a和31a卡合的方式进行组装。此时,如图12所示,成为外部连接基板31被压入至后壳体12的方筒部12g的内部的状态。由此,即使在B to B连接器21a或31a的突出量过剩或过少的情况下,由于外部连接基板31被板簧32a向前侧施力,因此能够通过外部连接基板31在z轴方向上的移动来吸收过剩或过少的突出量。
另外,即使在通过摄像元件23的位置调整而摄像元件基板21在xy面内的位置例如向y轴+侧偏移的情况下,由于螺纹部82b的外径比缺口孔31b的直径和贯通孔32b的直径小,因此能够使外部连接基板31在xy面内移动。由此,例如通过使外部连接基板31向y轴+侧移动,能够使B to B连接器21a和31a良好地卡合。另外,即使在摄像元件基板21在xy面内的位置向y轴+侧以外的其他方向偏移的情况下,也能够同样地使外部连接基板31移动而使B toB连接器21a和31a良好地卡合。
在B to B连接器21a和31a正常卡合后,镜头凸缘11b和后壳体12通过使连结件83穿过贯通孔12d并与螺纹孔11d螺合而连结。在该状态下,由于外部连接基板31被板簧32a向前侧施力,因此能够维持B to B连接器21a和31a良好地卡合的状态。
根据上述结构的摄像装置,通过对外部连接基板31向被摄体侧施力,能够确保外部连接基板31向接近摄像元件基板21或远离摄像元件基板21的方向移动的自由度。由此,例如在固定于摄像元件基板21的B to B连接器21a与固定于外部连接基板31的B to B连接器31a卡合的结构中,B to B连接器31a可以移动而吸收B to B连接器21a的突出量的偏差,因此,即使B to B连接器21a的突出量存在偏差,也能够使B to B连接器21a和B to B连接器31a正确地卡合。而且,能够避免摄像元件基板21和外部连接基板31间的连接变得不完全、或者摄像元件基板21或外部连接基板31与其他部件在物理上发生干涉。
在上述结构的摄像装置中,由于连结件82的头部82a限制外部连接基板31向被摄体侧移动,因此在将前壳体11和后壳体12分解时和将前壳体11安装在后壳体12上时,能够防止被向被摄体侧施力的外部连接基板31脱落。由此,能够高效地进行修理和组装等作业。
在上述结构的摄像装置中,由于外部连接基板31能够向与镜头15的光轴垂直的方向移动,因此即使在与光轴垂直的xy面内进行摄像元件基板21的位置调整的情况下,外部连接基板31也能够移动而吸收基于该位置调整的摄像元件基板21的移动。由此,例如,即使在调整摄像元件23相对于镜头15的位置以使被摄体成像的情况下,也能够使B to B连接器21a与B to B连接器31a正确地卡合。
在上述结构的摄像装置中,由于后壳体12与前壳体11卡合,板簧32a设置在后壳体12与外部连接基板31之间,因此能够使后壳体12成为板簧32a的支点,因此能够在前壳体11和后壳体12内良好地对外部连接基板31向被摄体侧施力。
在上述结构的摄像装置中,由于弹性部是后屏蔽板32,因此例如通过加工后屏蔽板32的一部分,能够形成作为弹性部发挥功能的板簧32a,因此能够在确保屏蔽性的同时对外部连接基板31向被摄体侧施力。由此,能够减少部件数量,简化摄像装置1的构造,因此能够防止摄像装置1的制造工序复杂化,并且降低制造成本。
<2.补充事项>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具体的说明。在上述说明中,只是作为一个实施方式的说明,本发明的范围不限于该一个实施方式,应被广泛解释到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掌握的范围。
在本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中,对外部连接基板31固定在后壳体12上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外部连接基板31例如也可以采用固定在搭载车载照相机的车辆主体上的结构。在该情况下,前壳体11与车辆主体卡合,板簧32a设置在车辆主体与外部连接基板31之间。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中,对使后屏蔽板32的一部分作为板簧32a发挥功能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采用与后屏蔽板32独立地具有弹性部的结构。具体而言,摄像装置1例如也可以采用具有线圈弹簧或橡胶等作为弹性部的结构。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中,对摄像元件23搭载在摄像元件基板21即第1基板上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摄像元件23也可以采用搭载在外部连接基板31即第2基板上的结构。在该情况下,例如在第1基板上设置以光轴为中心的开口部。而且,在固定于第2基板的摄像元件23中,来自被摄体的光线经由该开口部成像。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中,对连结件82的头部82a作为限制部发挥功能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例如也可以采用通过设置从后壳体12朝向光轴突出的突出部来限制外部连接基板31向被摄体侧移动的结构。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适合用作车载用的摄像装置等。
标号说明
1:摄像装置;11:前壳体;11a:外装壳体;11b:镜头凸缘;11c:密封槽;11d:螺纹孔;11e:方筒部;12:后壳体;12c:密封槽;12d:贯通孔;12e:螺纹孔;12f:贯通孔;12g:方筒部;13:线束;13a:连接器部;14:镜头镜筒;15:镜头;16:防水密封件;17:防水密封件;21:摄像元件基板;21a:B to B连接器;21b:缺口孔;22:前屏蔽板;23:摄像元件;31:外部连接基板;31a:B to B连接器;31b:缺口孔;31e:连接器部;31f:电子部件;32:后屏蔽板;32a:板簧;32b:贯通孔;32c:L字部;32d:贯通孔;32e:突出部;32f:突出部;32g:板部;32h:接触部;81、82:连结件;82a:头部;82b:螺纹部;83、84、85:连结件。

Claims (5)

1.一种摄像装置,其具有:
壳体;
摄像元件,其对被摄体进行拍摄;
第1基板,其固定于所述壳体;
第2基板,其相对于所述第1基板位于所述被摄体的相反侧,并且该第2基板能够与所述第1基板卡合;以及
弹性部,其对所述第2基板向所述被摄体侧施力,
所述摄像元件搭载于所述第1基板和所述第2基板中的任意一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装置,其中,
该摄像装置还具有限制部,该限制部限制所述第2基板向所述被摄体侧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摄像装置,其中,
该摄像装置还具有镜头,该镜头固定于所述壳体,
所述第2基板能够向与所述镜头的光轴垂直的方向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摄像装置,其中,
该摄像装置还具有与所述壳体卡合的副壳体,
所述弹性部设置在所述副壳体与所述第2基板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摄像装置,其中,
所述弹性部是屏蔽板。
CN201980035394.5A 2018-05-30 2019-05-20 摄像装置 Withdrawn CN11223699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04025A JP2019208190A (ja) 2018-05-30 2018-05-30 撮像装置
JP2018-104025 2018-05-30
PCT/JP2019/019900 WO2019230477A1 (ja) 2018-05-30 2019-05-20 撮像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36993A true CN112236993A (zh) 2021-01-15

Family

ID=686969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35394.5A Withdrawn CN112236993A (zh) 2018-05-30 2019-05-20 摄像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2019208190A (zh)
CN (1) CN112236993A (zh)
WO (1) WO201923047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896119B1 (ja) * 2020-01-24 2021-06-3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車載カメラ
JP2023108914A (ja) * 2022-01-26 2023-08-07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41523A (zh) * 2005-12-21 2009-01-07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图像显示装置
JP2013109188A (ja) * 2011-11-22 2013-06-06 Ricoh Co Ltd 撮像装置
US20140152888A1 (en) * 2012-06-07 2014-06-05 Complete Genomics, Inc. Imaging systems with movable scan mirrors
WO2018074204A1 (ja) * 2016-10-21 2018-04-26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撮像カメラおよび多眼撮像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197421B2 (ja) * 2009-02-17 2013-05-15 新光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JP5387046B2 (ja) * 2009-02-25 2014-01-15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JP2013081092A (ja) * 2011-10-04 2013-05-02 Ibiden Co Ltd 撮像素子実装モジュール
JP2015216444A (ja) * 2014-05-08 2015-12-03 Smk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JP6732438B2 (ja) * 2015-11-27 2020-07-29 京セラ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41523A (zh) * 2005-12-21 2009-01-07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图像显示装置
JP2013109188A (ja) * 2011-11-22 2013-06-06 Ricoh Co Ltd 撮像装置
US20140152888A1 (en) * 2012-06-07 2014-06-05 Complete Genomics, Inc. Imaging systems with movable scan mirrors
WO2018074204A1 (ja) * 2016-10-21 2018-04-26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撮像カメラおよび多眼撮像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9208190A (ja) 2019-12-05
WO2019230477A1 (ja) 2019-12-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430797B1 (en) Camera assembly with shielded imager circuit
WO2016017682A1 (ja) 撮像装置、光学機器、電子機器、車両および撮像装置の製造方法
JP7032103B2 (ja) 撮像装置
JPWO2006088051A1 (ja)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WO2018097053A1 (ja) 撮像装置
WO2019130969A1 (ja) 撮像装置
US11381719B2 (en) Imaging device
CN112236993A (zh) 摄像装置
WO2018181890A1 (ja) 撮像装置
JP6793581B2 (ja) 撮像装置
US10313571B2 (en) Imager module for vehicle
JP7161472B2 (ja) 撮像装置
CN110476409B (zh) 拍摄装置
JP2018164189A (ja) 撮像装置
US9825401B2 (en) Connector with a biasing elastic member
JP6343494B2 (ja) コネクタ
JP2008219427A (ja) 撮像装置
WO2019049538A1 (ja) 撮像装置
WO2023112365A1 (ja) 撮像装置
JP2008167279A (ja) 撮像装置
JP2023137191A (ja) 撮像構造、および、撮像装置
JP2023106172A (ja) 撮像装置
JP2010074666A (ja) 撮像装置
JP2006067147A (ja) 固体撮像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115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