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236039A - 白粉病的防治方法 - Google Patents

白粉病的防治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236039A
CN112236039A CN201980036467.2A CN201980036467A CN112236039A CN 112236039 A CN112236039 A CN 112236039A CN 201980036467 A CN201980036467 A CN 201980036467A CN 112236039 A CN112236039 A CN 11223603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powdery mildew
nanobubble
plant
bubbl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3646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田中裕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qua Solution Co ltd
Aquasoluti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qua Solu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qua Solu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Aqua Solution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22360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3603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7/00Botany in general
    • A01G7/06Treatment of growing trees or plants, e.g. for preventing decay of wood, for tingeing flowers or wood, for prolonging the life of pla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25/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s, or by their non-active ingredients or by their methods of application, e.g. seed treatment or sequential application; Substances for reducing the noxious effect of the active ingredients to organisms other than pests
    • A01N25/02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s, or by their non-active ingredients or by their methods of application, e.g. seed treatment or sequential application; Substances for reducing the noxious effect of the active ingredients to organisms other than pests containing liquids as carriers, diluents or solv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7/00Botany in general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59/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elements or inorganic compound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Agronomy & Crop Science (AREA)
  • Dentistry (AREA)
  • Plant Pathology (AREA)
  • Pest Control & Pesticides (AREA)
  • Ecolog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Forests & Forestry (AREA)
  • Toxicology (AREA)
  • Botan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 Cultivation Of Plants (AREA)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 Apparatus For Disinfection Or Sterilis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通过简便的操作即可实现高防治效果的白粉病的防治方法。本发明的白粉病的防治方法是对植物体施用纳米气泡水的白粉病的防治方法。

Description

白粉病的防治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白粉病的防治方法。
背景技术
白粉病是由属于白粉菌科的子嚢菌导致的植物病害的总称,已知若白粉病发病,则叶或茎如撒上乌冬面粉那样地变白。
此外,在白粉病的防治中,以往使用唑系杀菌剂等。
然而,这些杀菌剂在对于人和植物体的安全性问题的基础上,还存在出现病原菌的抗药性这一显著问题。
对于这种问题,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由含有桉树叶提取物和水溶性壳聚糖作为白粉病感染防止用和/或发病防止用有效成分的水溶液形成的白粉病防治用液体组合物”([权利要求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01901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人针对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白粉病防治用液体组合物进行研究时发现:需要恰当地管理水溶液所含的桉树叶提取物和水溶性壳聚糖的浓度。
因而,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通过简便的操作即可实现高防治效果的白粉病的防治方法。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人为了实现上述课题而进行深入研究,结果发现:通过对植物体施用纳米气泡水,能够对于白粉病获得高防治效果,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即,本发明人发现:通过以下的构成能够实现上述课题。
[1]一种白粉病的防治方法,其中,对植物体施用纳米气泡水。
[2]根据[1]所述的白粉病的防治方法,其中,实施使用了上述纳米气泡水的喷洒和使用上述纳米气泡水进行了稀释的农药的散布中的至少一者。
[3]根据[1]或[2]所述的白粉病的防治方法,其中,上述纳米气泡水所含的气泡的众数粒径为10~500nm。
[4]根据[1]~[3]中任一项所述的白粉病的防治方法,其中,上述纳米气泡水所含的气泡包含选自由氧、氮、二氧化碳和臭氧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气体。
[5]根据[1]~[4]中任一项所述的白粉病的防治方法,其中,上述纳米气泡水具有1×108~1×1010个/mL的气泡。
[6]根据[1]~[5]中任一项所述的白粉病的防治方法,其中,上述植物体为果蔬类。
[7]根据[6]所述的白粉病的防治方法,其中,上述植物体为茄科植物或蔷薇科植物。
[8]根据[7]所述的白粉病的防治方法,其中,上述植物体为青椒或蔷薇。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提供通过简便的操作即可实现高防治效果的白粉病的防治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纳米气泡生成装置的一例的示意图。
图2A是表示试验区1-1中的1株青椒的整体的图像。
图2B是试验区1-1中的1株青椒的叶的图像。
图3是试验区1-2中的1株青椒的叶的图像。
图4A是示出试验2中轻度发生白粉病的例子的蔷薇的叶的图像。
图4B是示出试验2中轻度发生白粉病的例子的蔷薇的叶的图像。
图5A是示出试验2中重度发生白粉病的例子的蔷薇的叶的图像。
图5B是示出试验2中重度发生白粉病的例子的蔷薇的叶的图像。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针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以下记载的构成要素的说明有时是基于本发明的代表性实施方式而进行的,但本发明不限定于这种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使用“~”而示出的数值范围是指包含“~”的前后记载的数值作为下限值和上限值的范围。
本发明的白粉病的防治方法(以下也简写为“本发明的防治方法”)是对植物体施用纳米气泡水的白粉病的防治方法。
此处,“白粉病”如上所述是指由属于白粉菌科的子嚢菌导致的植物病害的总称。
作为白粉病,具体而言,可列举出例如麦类的白粉病(Blumeria graminis)、苹果的白粉病(Podosphaera leucotricha)、梨类的白粉病(Phyllactinia mali)、葡萄的白粉病(Uncinula necator)、柿子的白粉病(Phyllactinia kakicola)、西瓜的白粉病(Sphaerotheca fuliginea)、黄瓜的白粉病(Erysiphe polygoni、Sphaerothecacucurbitae)、哈密瓜的白粉病(Sphaerotheca fuliginea)、南瓜的白粉病(Sphaerothecacucurbitae)、茄子的白粉病(Erysiphe cichoracerum、Oidiopsis sicula)、西红柿的白粉病(Oidium lycopersici)、青椒的白粉病(Oidiopsis sicula)、草莓的白粉病(Sphaerotheca aphanis)、胡萝卜的白粉病(Erysiphe heraclei)、烟草的白粉病(Erysiphe cichoracearum)、蔷薇类的白粉病(Sphaerotheca pannosa)和向日葵的白粉病(Erysiphe cichoracearum)等。
本发明中,如上所述,通过对植物体施用纳米气泡水,从而能够获得对于白粉病的高防治效果。
其详情尚不明确,但本发明人如下推测。
即可认为这是因为:在后述实施例中,考虑到对于白粉病已发病的植物体(青椒)喷洒了纳米气泡水的试验区1-1中的白粉病的症状得以改善时,本发明中,通过对植物体施用纳米气泡水,能够利用纳米气泡水所具有的清洗或表面活性作用而洗掉植物体的茎叶上附着的病原菌,此外,能够使存在于土壤或培养基或植物体的根周围的病原菌死亡。
以下,针对本发明的防治方法中使用的纳米气泡水和任选成分进行详述。
〔纳米气泡水〕
本发明的防治方法中使用的纳米气泡水是包含直径小于1μm的气泡的水,是混入有上述气泡的水。需要说明的是,“混入有上述气泡的水”是指:不包括因用于生成纳米气泡水的水(例如包含杂质的井水)等而不可避免地包含的上述气泡的水的含义。
此处,纳米气泡水所包含的气泡的直径(粒径)、以及后述气泡的众数粒径和气泡的个数是使用纳米颗粒追踪分析法测定水中的气泡的布朗运动移动速度而得的值,本说明书中,采用通过纳米颗粒分析系统NanoSight系列(NanoSight公司制)而测得的数值。
需要说明的是,利用纳米颗粒分析系统NanoSight系列(NanoSight公司制),能够计测颗粒的布朗运动速度,并由其速度算出直径(粒径),众数粒径可通过由存在的纳米颗粒的粒径分布以众数径的形式来确认。
本发明中,从进一步提高白粉病的防治效果的理由出发,上述纳米气泡水所含的气泡的众数粒径优选为10~500nm、更优选为30~300nm、进一步优选为70~130nm。
构成上述纳米气泡水所含的气泡的气体没有特别限定,从长时间残留在水中的观点出发,优选为除氢之外的气体,具体而言,可列举出例如空气、氧、氮、氟、二氧化碳和臭氧等。
这些之中,从进一步提高白粉病的防治效果的理由出发,优选包含选自由氧、氮、二氧化碳和臭氧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气体,尤其是,从植物体的生长变得良好且气泡能够更长时间残留的理由出发,更优选包含氧。
此处,包含氧是指以比空气中的氧浓度更高的浓度来包含。氮和二氧化碳也相同。需要说明的是,针对氧的浓度,优选为气泡中的30体积%以上、更优选超过50体积%且为100体积%以下。
从进一步提高白粉病的防治效果的理由出发,上述纳米气泡水优选具有1×108~1×1010个/mL的气泡,尤其是,从气泡的生成时间与气泡残留性的平衡变得良好的理由出发,更优选具有多于1×108个/mL且少于1×1010个/mL的气泡,进一步优选具有5×108~5×109个/mL的气泡。
作为上述纳米气泡水的生成方法,可列举出例如静态混合器法、文丘里法、气穴法、蒸气聚集法、超声波法、涡流法、加压溶解法和微细孔法等。
此处,本发明的防治方法可以具有在施用上述纳米气泡水之前先生成上述纳米气泡水的生成工序。即,本发明的防治方法可以是具有如下工序的防治方法:例如,将水从储水罐、井或农业用水等水源取入至纳米气泡生成装置中,生成纳米气泡水的生成工序;以及施用所生成的纳米气泡水的施用工序。需要说明的是,作为将来自水源的水取入至纳米气泡生成装置的方法,可列举出例如下述方法:使用桶或泵等将从水源打来的水供给至纳米气泡生成装置的方法;以及将在水源与纳米气泡生成装置之间铺设的流路连接于纳米气泡生成装置,并将水从流路直接送入纳米气泡生成装置的方法等。
此外,作为上述纳米气泡水的生成方法,优选为使用了不会主动产生自由基的装置的生成方法,具体而言,可列举出例如使用日本特开2018-15715号公报第[0080]~[0100]段中记载的纳米气泡生成装置来生成的方法。需要说明的是,将上述内容援引至本说明书中。
作为不主动产生自由基的其它纳米气泡生成装置,可列举出例如下述微细气泡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具有:将水喷出的液体喷出机;将气体加压并使其混入从上述液体喷出机喷出的水的气体混入机;以及通过将混入有气体的水通入内部而在水中生成微细气泡的微细气泡生成器,上述气体混入机将气体加压并使其混入至在上述液体喷出机与上述微细气泡生成器之间以加压状态朝向上述微细气泡生成器流动的液体。具体而言,可列举出使用图1所示的纳米气泡生成装置而生成的方法。
此处,图1所示的纳米气泡生成装置10在其内部具备液体喷出机30、气体混入机40和纳米气泡生成喷嘴50。
此外,液体喷出机30由泵构成,其取入纳米气泡水的原水(例如井水)并喷出。气体混入机40具有封入有压缩气体的容器41和大致筒状的气体混入机主体42,在将从液体喷出机30中喷出的水流入至气体混入机主体42内的同时,向气体混入机主体42内导入容器41内的压缩气体。由此,在气体混入机主体42内生成气体混入水。
此外,纳米气泡生成喷嘴50通过在其内部流通气体混入水而按照加压溶解的原理使气体混入水中产生纳米气泡,作为其结构,可以采用与日本特开2018-15715号公报中记载的纳米气泡生成喷嘴相同的结构。在纳米气泡生成喷嘴50内生成的纳米气泡水从纳米气泡生成喷嘴50的前端喷出后,从纳米气泡生成装置10流出,在未图示的流路内流通并向规定的利用部位供水。
如上那样,在纳米气泡生成装置10中,气体混入机40使压缩气体混入至在液体喷出机30与纳米气泡生成喷嘴50之间以加压状态朝向纳米气泡生成喷嘴50流通的水(原水)中。由此,能够避免在液体喷出机30的吸入侧(抽吸侧)使气体混入水时产生的气穴等不良情况。此外,气体在加压(压缩)的状态下混入至水中,因此,能够使气体抵抗气体混入部位的水压并混入。因此,即使在气体混入部位不特别产生负压,也能够使气体适当地混入至水中。
进而,在液体喷出机30的抽吸侧连入从井或自来水等水源供给的水的流路,在该流路中,从液体喷出机30的上游侧向液体喷出机30流入的水压(即抽吸侧的水压)为正压即可。此时,上述构成变得更有意义。即,在液体喷出机30的上游侧的水压(抽吸压力)呈现正压的情况下,在液体喷出机30的下游侧会使气体混入至水中,因此,即使在液体喷出机30的下游侧也能够使气体适当混入至水中的纳米气泡生成装置10的构成变得更显眼。
此外,用于生成上述纳米气泡水的水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使用例如雨水、自来水、井水、农业用水和蒸馏水等。
这种水可以是在供于产生纳米气泡水之前先实施了其它处理的水。作为其它处理,可列举出例如pH调整、沉淀、过滤和灭菌(杀菌)等。具体而言,例如使用农业用水时,典型而言,可以使用实施沉淀和过滤中的至少一者后的农业用水。
本发明中,对植物体施用上述纳米气泡水的方式因植物体的栽培方法而异,没有特别限定,可列举出例如如下方式:在土耕栽培中喷洒上述纳米气泡水的方式、在土耕栽培中散布被上述纳米气泡水稀释的农药的方式、在养液栽培(水栽、喷雾栽种或固态培养基栽种)或养液土耕栽培(灌水同时施肥栽培)中将被上述纳米气泡水稀释的培养液供给至培养基的方式、以及在养液土耕栽培中单独喷洒(灌水)上述纳米气泡水的方式等。
这些之中,从通过更简便的操作即可实现高防治效果的理由出发,优选为实施使用了上述纳米气泡水的喷洒和使用上述纳米气泡水进行了稀释的农药的散布之中的至少一者的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作为施用的一个方式的“喷洒”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在栽培方法为土耕栽培的情况下,可列举出例如对植物体整体散布水的方法、对一部分植物体(例如茎或叶等)散布水的方法、以及对种植有植物体的土壤散布水的方法等。此外,在栽培方法为养液土耕栽培的情况下,如上那样可以为基于灌水的喷洒。
此外,在本发明中,对植物体施用上述纳米气泡水的时期因施用方式和植物体的种类而异,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在对果蔬类进行土耕栽培的情况下,可以是从播种至收获为止的全部期间,也可以仅在一定期间(例如播种和育苗期)进行施用。
<农药>
作为使用上述纳米气泡水进行稀释的农药,可以使用在白粉病的防治方法中使用的现有公知的药剂。
作为这种药剂,具体而言,可列举出例如丙环唑(propiconazole)、丙硫菌唑(prothioconazole)、三唑醇(triadimenol)、咪鲜胺(prochloraz)、戊菌唑(penconazole)、戊唑醇(tebuconazole)、氟硅唑(flusilazole)、烯唑醇(diniconazole)、糠菌唑(bromuconazole)、氟环唑(epoxiconazole)、苯醚甲环唑(difenoconazole)、环唑醇(cyproconazole)、叶菌唑(metconazole)、氟菌唑(triflumizole)、氟醚唑(tetraconazole)、腈菌唑(microbutanil)、腈苯唑(fenbuconazole)、己唑醇(hexaconazole)、氟喹唑(fluquinconazole)、灭菌唑(triticonazole)、联苯三唑醇(bitertanol)、抑霉唑(imazalil)、粉唑醇(flutriafol)、硅氟唑(simeconazole)和种菌唑(ipconazole)等唑系杀菌剂。
本发明中,从对于人和植物体的安全性等观点出发,使用农药时的用量相对于上述纳米气泡水100质量份优选为0.00001~10质量份、更优选为0.00005~5质量份。
<其它成分>
上述纳米气泡水中,除了包含上述任意的农药之外,可以进一步包含其它成分。
作为上述其它成分,可列举出例如肥料、表面活性剂、防冻剂、消泡剂、防腐剂、抗氧化剂和增稠剂等。其它成分的种类和含量没有特别限定,可根据目的来选择。
其中,在本发明中,作为上述其它成分,优选在上述纳米气泡水中实质上不含自由基。需要说明的是,“实质上不含自由基”并不是指排除因用于生成上述纳米气泡水的水(例如包含杂质的井水)等而不可避免地包含自由基的含义,而是排除混入因某种操作而生成的自由基的含义。
〔植物体〕
本发明中,施用上述纳米气泡水的植物体只要是白粉病可发病的植物体就没有特别限定。
作为这种植物体,可列举出例如茄科植物(例如茄子、茄瓜、番茄(包含小番茄)、树番茄、辣椒、甜椒、哈瓦那辣椒、青椒、红辣椒和五彩椒等)、五加科植物(例如日本萸叶五加等)、葫芦科植物(例如南瓜、西葫芦、黄瓜、刺角瓜、越瓜、苦瓜、冬瓜、佛手瓜、丝瓜、葫芦、西瓜、哈密瓜和甜瓜等)、锦葵科植物(例如秋葵等)、蔷薇科植物(例如蔷薇和草莓等)等果蔬类;
稻、麦和玉米等谷物类;
芜菁、萝卜、小萝卜、山葵、辣根、牛蒡、螺丝菜、生姜、胡萝卜、藠头、莲藕和百合根等根菜类;
蜜柑、苹果、桃、梨、西洋梨、香蕉、葡萄、樱桃、沙枣、木莓、蓝莓、覆盆子、黑莓、桑、枇杷、无花果、柿子、木通、芒果、鳄梨、枣、石榴、鸡蛋果、凤梨、香蕉、番木瓜、杏、梅、李、桃、猕猴桃、木瓜、杨梅、栗子、神秘果、番石榴、杨桃和西印度樱桃等果树类等。
这些之中,从本发明的防治方法的有用性变高的理由出发,优选为果蔬类,更优选为茄科植物或蔷薇科植物,进一步优选为青椒或蔷薇。
实施例
以下,列举出实施例来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以下实施例所示的材料、用量、比例、处理内容和处理步骤等可以在不超脱本发明主旨的范围内适当变更。因此,本发明的范围不受以下所示的实施例的限定性解释。
〔试验1〕
<试验1的内容>
试验在日本熊本县熊本市南区栽培的青椒(品种:艾斯青椒(S-pimento))的农业大棚中根据以下分区来实施。
试验区1-1:在包含30株白粉病已发病的青椒的合计2100株的农业大棚中,在2017年的10月~12月每2天进行1次的20分钟的对土壤(根)的喷洒使用下述方法中生成的纳米气泡水。
试验区1-2:在包含200株白粉病已发病的青椒的合计2100株的农业大棚中,在2017年的10月~12月每2天进行1次的20分钟的对土壤(根)的喷洒使用井水,未使用纳米气泡水。
需要说明的是,喷洒量按照常规方法,根据青椒的生长状况和天气等来适当变更,但两个试验区以大致相同的方式进行调整。
<纳米气泡水的生成方法>
纳米气泡水通过使用纳米气泡生成装置〔KAKUICHI制作所Aqua Solution事业部(现:Aqua Solution公司)制、200V、40L/min类型〕,通过加压溶解方式使水中产生气泡(纳米气泡)来生成。
需要说明的是,在纳米气泡水的生成用途中使用的水使用了井水,构成气泡的气体使用了氧(工业用氧、浓度:99.5体积%)。
此外,关于使用上述纳米气泡生成装置来产生纳米气泡的条件,在基于纳米颗粒分析系统NanoSight LM10(NanoSight公司制)的分析结果达到以下的条件下进行。
·每1mL水的气泡数:5×108个/mL
·气泡的众数粒径:100nm
<白粉病的防治评价>
在各试验区中,将试验前白粉病就已发病的青椒的全株作为对象,通过目视来确认叶的表面和背面。以下示出结果。
试验区1-1:在所有株中,白粉病的症状均得以改善(参照图2A和图2B)。尤其是,观察图2B时,确认不到图3所示的叶子中可观察到那样的白霉菌的斑点。
试验区1-2:在所有株中,白粉病的症状均未改善(参照图3)。
〔试验2〕
<试验2的内容>
试验在2018年4月~2019年1月在日本静冈县挂川市栽培的蔷薇(品种:阿尔法星辰(α·Stardust))的农场中根据以下分区来实施。各试验区设定在同一个塑料大棚内。
试验区2-1:在塑料大棚栽培中,喷洒使用自来水,未使用纳米气泡水。
试验区2-2:在塑料大棚栽培中,喷洒使用每1mL水的气泡数调整至5×108个/mL的纳米气泡水。
需要说明的是,各试验区中分别栽培50株蔷薇。
此外,喷洒的频率和量按照常规方法,根据蔷薇的生长状况和天气等来适当变更,但两个试验区之间以大致相同的方式进行调整。
此外,试验2中,两个试验区均散布有农药,但农药的稀释未使用纳米气泡水。
<纳米气泡水的生成方法>
纳米气泡水通过使用纳米气泡生成装置(Aqua Solution公司制、100V、10L/min类型),通过加压溶解方式使水中产生气泡(纳米气泡)来生成。
需要说明的是,在纳米气泡水的生成用途中使用的水使用了自来水,构成气泡的气体使用了氧(工业用氧、浓度:99.5体积%)。
此外,关于使用上述纳米气泡生成装置产生纳米气泡的条件,在基于纳米颗粒分析系统NanoSight LM10(NanoSight公司制)的分析结果如下的条件下进行。
·每1mL水的气泡数量:5×108个/mL
·气泡的众数粒径:100nm
<白粉病的防治的评价>
针对各试验区,对于各50株,在栽培期间中(2019年1月16日)按照下述基准评价从植物体的上部区域(将距离地表的高度设为1时规定出的从上方起1/3的区域)任意选择的10片叶的白粉病的发病程度,调查符合各评价分区的株数。
[评价分区]
“未发病”:10片叶均未确认到白粉病的发病
“轻度发病”:10片叶之中,1~3片叶可确认到白粉病的发病,白粉病的发病区域为1片叶的表面面积的1/10以下
“重度发病”:10片叶之中,4片以上的叶可确认到白粉病的发病,白粉病的发病区域为1片叶的表面面积的1/5以上
各试验区的评价结果如下述表2所示。此外,作为符合“轻度发病”这一分区的株的照片,将试验区2-1中栽培的蔷薇的叶示于图4A和图4B,作为符合“重度发病”这一分区的株的照片,将试验区2-1中栽培的蔷薇的叶示于图5A和图5B。
[表1]
表1 试验区2-1 试验区2-2
未发病 33 45
轻度发病 13 5
重度发病 4 0
由上述评价结果可以明确:施用了纳米气泡水的试验区2-2若与未施用纳米气泡水的试验区2-1相比,则重度发病的株消失,轻度发病的株数也达到半数以下。
综上所述,由试验1和试验2的试验结果可明确基于纳米气泡水的白粉病的防治效果。
附图标记说明
10 纳米气泡生成装置
30 液体喷出机
40 气体混入机
41 容器
42 气体混入机主体
50 纳米气泡生成喷嘴

Claims (8)

1.一种白粉病的防治方法,其中,对植物体施用纳米气泡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粉病的防治方法,其中,实施使用了所述纳米气泡水的喷洒和使用所述纳米气泡水进行了稀释的农药的散布中的至少一者。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白粉病的防治方法,其中,所述纳米气泡水所含的气泡的众数粒径为10~500nm。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白粉病的防治方法,其中,所述纳米气泡水所含的气泡包含选自由氧、氮、二氧化碳和臭氧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气体。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白粉病的防治方法,其中,所述纳米气泡水具有1×108~1×1010个/mL的气泡。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白粉病的防治方法,其中,所述植物体为果蔬类。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白粉病的防治方法,其中,所述植物体为茄科植物或蔷薇科植物。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白粉病的防治方法,其中,所述植物体为青椒或蔷薇。
CN201980036467.2A 2018-05-30 2019-05-29 白粉病的防治方法 Pending CN11223603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03059 2018-05-30
JP2018-103059 2018-05-30
PCT/JP2019/021266 WO2019230789A1 (ja) 2018-05-30 2019-05-29 うどんこ病の防除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36039A true CN112236039A (zh) 2021-01-15

Family

ID=686972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36467.2A Pending CN112236039A (zh) 2018-05-30 2019-05-29 白粉病的防治方法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20210204540A1 (zh)
EP (1) EP3804520B1 (zh)
JP (1) JP6827592B2 (zh)
KR (2) KR20210136177A (zh)
CN (1) CN112236039A (zh)
ES (1) ES2952544T3 (zh)
TW (1) TW202002757A (zh)
WO (1) WO201923078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40946A (zh) * 2020-12-30 2021-05-04 江苏大学 一种基于花卉废弃物的处理物防治温室作物病害的方法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175921A (ja) * 1994-12-22 1996-07-09 Idemitsu Kosan Co Ltd 農園芸用殺菌剤組成物
JP2010094117A (ja) * 2008-10-16 2010-04-30 Gunjiro Higashitani 無農薬農作物栽培方法及びそれに利用する土壌改善剤
JP2011073988A (ja) * 2009-09-29 2011-04-14 Japan Techno Co Ltd 植物病害防除機能剤、及びそれを用いて植物を生育させる方法
JP2011206689A (ja) * 2010-03-30 2011-10-20 Mie Univ 微細気泡形成装置。
CN102470335A (zh) * 2009-08-06 2012-05-23 株式会社协和机设 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640668A (zh) * 2012-04-26 2012-08-22 中国农业大学 一种防治温室气传病害的方法
CN102668932A (zh) * 2012-04-26 2012-09-19 中国农业大学 一种土壤的消毒方法
CN102765797A (zh) * 2012-07-13 2012-11-07 北京中农天陆微纳米气泡水科技有限公司 灌溉水增氧设备
CN103800925A (zh) * 2013-10-12 2014-05-21 北京农业智能装备技术研究中心 增氧消毒装置及方法
JP2016053004A (ja) * 2014-09-03 2016-04-14 サンスター株式会社 希釈農薬の調整方法及び希釈農薬
CN105593363A (zh) * 2013-12-27 2016-05-18 水活力株式会社 含纳米气泡的组合物及其用途
CN107347919A (zh) * 2017-08-14 2017-11-17 南阳市农业科学院 一种防治小麦赤霉病的复配杀菌剂
JP2018002646A (ja) * 2016-06-30 2018-01-11 山田 修 植物用薬剤
JP2018075240A (ja) * 2016-11-10 2018-05-17 国立大学法人 東京大学 微生物の殺菌・静菌および昆虫や病害虫の防除を行う数気圧の加圧により大気に開放された水中に発生させるco2マイクロ・ナノバブル水
CN109068640A (zh) * 2016-04-15 2018-12-21 石原产业株式会社 芳基苯基酮系杀菌剂的植物病害防除效果的增强方法及植物病害防除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019011A (ja) 2007-07-12 2009-01-29 Oji Paper Co Ltd うどんこ病防除剤及び防除方法
JP6129390B1 (ja) 2016-07-28 2017-05-17 株式会社カクイチ製作所 ナノバブル生成ノズル及びナノバブル生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175921A (ja) * 1994-12-22 1996-07-09 Idemitsu Kosan Co Ltd 農園芸用殺菌剤組成物
JP2010094117A (ja) * 2008-10-16 2010-04-30 Gunjiro Higashitani 無農薬農作物栽培方法及びそれに利用する土壌改善剤
CN102470335A (zh) * 2009-08-06 2012-05-23 株式会社协和机设 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JP2011073988A (ja) * 2009-09-29 2011-04-14 Japan Techno Co Ltd 植物病害防除機能剤、及びそれを用いて植物を生育させる方法
JP2011206689A (ja) * 2010-03-30 2011-10-20 Mie Univ 微細気泡形成装置。
CN102668932A (zh) * 2012-04-26 2012-09-19 中国农业大学 一种土壤的消毒方法
CN102640668A (zh) * 2012-04-26 2012-08-22 中国农业大学 一种防治温室气传病害的方法
CN102765797A (zh) * 2012-07-13 2012-11-07 北京中农天陆微纳米气泡水科技有限公司 灌溉水增氧设备
CN103800925A (zh) * 2013-10-12 2014-05-21 北京农业智能装备技术研究中心 增氧消毒装置及方法
CN105593363A (zh) * 2013-12-27 2016-05-18 水活力株式会社 含纳米气泡的组合物及其用途
JP2016053004A (ja) * 2014-09-03 2016-04-14 サンスター株式会社 希釈農薬の調整方法及び希釈農薬
CN109068640A (zh) * 2016-04-15 2018-12-21 石原产业株式会社 芳基苯基酮系杀菌剂的植物病害防除效果的增强方法及植物病害防除方法
JP2018002646A (ja) * 2016-06-30 2018-01-11 山田 修 植物用薬剤
JP2018075240A (ja) * 2016-11-10 2018-05-17 国立大学法人 東京大学 微生物の殺菌・静菌および昆虫や病害虫の防除を行う数気圧の加圧により大気に開放された水中に発生させるco2マイクロ・ナノバブル水
CN107347919A (zh) * 2017-08-14 2017-11-17 南阳市农业科学院 一种防治小麦赤霉病的复配杀菌剂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徐伟忠等编著: "《物理农业——电磁声波场及纳米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 31 August 2006, 台海出版社 *
李学峰等: "大庆地区观光长廊栽培管理技术", 《蔬菜》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02757A (zh) 2020-01-16
WO2019230789A1 (ja) 2019-12-05
JP6827592B2 (ja) 2021-02-10
EP3804520C0 (en) 2023-08-02
EP3804520A1 (en) 2021-04-14
EP3804520B1 (en) 2023-08-02
KR20200141515A (ko) 2020-12-18
EP3804520A4 (en) 2021-07-28
US20210204540A1 (en) 2021-07-08
JPWO2019230789A1 (ja) 2021-02-25
ES2952544T3 (es) 2023-11-02
KR20210136177A (ko) 2021-1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218521A (zh) 肥料吸收率的提高方法
CN112218520A (zh) 土壤的改良方法
KR102494395B1 (ko) 미세 기포 발생 장치
CN112236039A (zh) 白粉病的防治方法
CN105028411B (zh) 含抗倒酯与壳寡糖或壳聚糖的组合物
JP7324747B2 (ja) 斑点細菌病の防除方法
WO2019230776A1 (ja) 根こぶ病の抑制方法
TW202002758A (zh) 鎂缺乏症的防治方法
CN112203499A (zh) 叶螨类的防治方法
WO2019230777A1 (ja) 収穫期の延長方法
WO2019230766A1 (ja) トマト果実の形状制御方法
CN104879862A (zh) 高压细水雾降温防疫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115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