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230797A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230797A
CN112230797A CN202011091555.3A CN202011091555A CN112230797A CN 112230797 A CN112230797 A CN 112230797A CN 202011091555 A CN202011091555 A CN 202011091555A CN 112230797 A CN112230797 A CN 11223079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panel
layer
semiconductor layer
touch
l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09155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查宝
江淼
姚江波
张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091555.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230797A/zh
Priority to PCT/CN2020/131866 priority patent/WO2022077716A1/zh
Publication of CN1122307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3079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8Input devices, e.g. touch panel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06F3/04164Connections between sensors and controllers, e.g. routing lines between electrodes and connection pad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1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 H01L27/144Devices controlled by radiation
    • H01L27/146Imager structures
    • H01L27/14601Structural or fun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H01L27/14603Special geometry or disposition of pixel-elements, address-lines or gate-electrodes
    • H01L27/14605Structural or functional details relating to the position of the pixel elements, e.g. smaller pixel elements in the center of the imager compared to pixel elements at the peripher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1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 H01L27/144Devices controlled by radiation
    • H01L27/146Imager structures
    • H01L27/14601Structural or fun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H01L27/14609Pixel-elements with integrated switching, control, storage or amplification elements
    • H01L27/1461Pixel-elements with integrated switching, control, storage or amplification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photosensitive area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1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 H01L27/144Devices controlled by radiation
    • H01L27/146Imager structures
    • H01L27/14601Structural or fun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H01L27/14609Pixel-elements with integrated switching, control, storage or amplification elements
    • H01L27/14612Pixel-elements with integrated switching, control, storage or amplification elements involving a transisto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1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 H01L27/144Devices controlled by radiation
    • H01L27/146Imager structures
    • H01L27/14601Structural or fun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H01L27/14636Interconnect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40OLEDs integrated with touch scree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60OLEDs integrated with inorganic light-sensitive elements, e.g. with inorganic solar cells or inorganic photodiodes
    • H10K59/65OLEDs integrated with inorganic image sens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屏体以及设置于所述显示屏体上的感应层,所述感应层包括多个相间隔的集成感应单元,每一所述集成感应单元包括至少一个触控器件以及至少一个光控器件。通过在显示面板中同时集成触控器件和光控器件,需要通过触控操作对显示面板进行近距离操作,并可以通过光控操作对显示面板进行远距离操作,显示面板同时具备有触控功能和光控功能,可以同时满足客户所需的触控和光控功能,并且第一扫描线和第二扫描线的扫描方式是采用分行交替扫描的方式,即触控和光控分行交替扫描,触控操作和光控操作可以单独进行,从而可以避免触控电极与感光传感器的信号串扰。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为了降低成本,将各种传感器集成在显示面板之中成为行业内的主流趋势,如将触控传感器和光传感器集成在显示面板之中。
然而,现有的显示面板之中,一般仅集成有触控传感器或仅集成有光传感器,不能同时满足客户所需的触控和光控功能。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以解决现有的显示面板之中,一般仅集成有触控传感器或仅集成有光传感器,不能同时满足客户所需的触控和光控功能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
显示屏体;
设置于所述显示屏体上的感应层,所述感应层包括多个相间隔的集成感应单元,每一所述集成感应单元包括至少一个触控器件以及至少一个光控器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控器件包括感光传感器以及与所述感光传感器连接的第一开关管;所述触控器件包括触控电极以及与所述触控电极连接的第二开关管。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开关管包括第一栅极、第一半导体层以及与所述第一半导体层连接的第一源漏极层;所述第二开关管包括第二栅极、第二半导体层以及与所述第二半导体层连接的第二源漏极层,所述触控电极与所述第二源漏极层连接;所述感光传感器包括第三栅极、光敏半导体层以及与所述光敏半导体层连接的第三源漏极层,所述第三源漏极层与所述第一源漏极层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栅极与所述第二栅极以及所述第三栅极同层设置;所述第一半导体层与所述第一栅极位于不同层别,所述第一半导体层与所述第二半导体层、所述光敏半导体层以及所述触控电极同层设置;所述第一源漏极层设置于所述第一半导体层上,所述第二源漏极层设置于所述第二半导体层上,所述第三源漏极层设置于所述光敏半导体层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感应层还包括与所述第一栅极、第二栅极以及第三栅极同层设置的第一扫描线和第二扫描线,所述第一扫描线与所述第一栅极连接,所述第二扫描线与所述第二栅极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扫描线用于在第一时段接入第一扫描信号,所述第二扫描线用于在第二时段接入第二扫描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集成感应单元阵列分布,所述第一扫描线和所述第二扫描线均沿横向设置,多条所述第一扫描线沿纵向排布,多条所述第二扫描线沿纵向排布,一条所述第一扫描线与一行所述光控器件的第一开关管对应连接,一条所述第二扫描线与一行所述触控器件的第二开关管对应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半导体层与所述第二半导体层、以及所述光敏半导体层通过同一道工序形成,所述感应层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半导体层远离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的遮光层,所述遮光层在所述显示面板的表面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第一半导体层以及所述第二半导体层在所述显示面板的表面的正投影。
在一些实施例中,相邻两个所述集成感应单元之间的间距为0.3~11毫米。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一所述集成感应单元中,所述光控器件的数量大于或等于所述触控器件的数量。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光束发射器以及显示面板,所述光束发射器用于发射投射光束,所述显示面板上的光控器件用于感测投射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投射光束。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在显示面板中同时集成触控器件和光控器件,需要通过触控操作对显示面板进行近距离操作,并可以通过光控操作对显示面板进行远距离操作,显示面板同时具备有触控功能和光控功能,可以同时满足客户所需的触控和光控功能,并且第一扫描线和第二扫描线的扫描方式是采用分行交替扫描的方式,即触控和光控分行交替扫描,触控操作和光控操作可以单独进行,从而可以避免触控电极与感光传感器的信号串扰。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将使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及其它有益效果显而易见。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感应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集成感应单元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扫描线和第二扫描线的扫描时序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集成感应单元的排布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
图8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显示面板;20、显示屏体;21、阵列基板;22、彩膜基板;23、液晶层;24、框胶;30、感应层;40、集成感应单元;41、光控器件;411、感光传感器;411a、第三栅极;411b、光敏半导体层;411c、第三源漏极层;412、第一开关管;412a、第一栅极;412b、第一半导体层;412c、第一源漏极层;42、触控器件;421、触控电极;422、第二开关管;422a、第二栅极;422b、第二半导体层;422c、第二源漏极层;51、铜膜层;52、钼膜层;61、第一光学胶层;62、衬底基板;63、栅极绝缘层;64、钝化层;65、平坦层;66、封装盖板;67、导电金属层;68、遮光层;69、第二光学胶层;70、光束发射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申请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申请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申请。此外,本申请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申请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本申请针对现有的显示面板之中,一般仅集成有触控传感器或仅集成有光传感器,不能同时满足客户所需的触控和光控功能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如图1所示,所述显示面板10包括显示屏体20以及设置于所述显示屏体20上的感应层30。
如图2所示,所述感应层30包括多个相间隔的集成感应单元40,每一所述集成感应单元40包括至少一个触控器件42以及至少一个光控器件41。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触控器件42用于感应触控操作,以使得显示面板10具备触控功能;所述光控器件41用于感应光控操作,以使得显示面板10具备光控功能。
具体的,所述显示面板10还包括读取模块,所述读取模块可以为检测IC;所述读取模块与所述触控器件42和所述光控器件41连接,以用于读取触控器件42传输的触控感应信号以及光控器件41传输的光控感应信号。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在显示面板10中同时集成触控器件42和光控器件41,需要对显示面板10进行近距离触控操作时,通过手指或触控笔等设备点触显示面板10,显示面板10上对应位置处的触控器件42感应到的触控操作并输送触控感应信号给读取模块,读取模块根据触控感应信号控制显示面板10进行相应的响应,以实现触控功能。
需要对显示面板10进行远距离操作时,例如在会议室内通过显示面板10进行展示时,展示人员通过手持光束发射器70等发射投射光束的器件,光控器件41感应到投射在显示面板10上的投射光束时传输光控感应信号给读取模块,读取模块根据光控感应信号控制显示面板10进行相应的响应,以实现光控功能,显示面板10同时具备有触控功能和光控功能,可以同时满足客户所需的触控和光控功能,并且显示面板10可以实现短程触控和远程光控的功能,有利于提升显示面板10的复合功能。
具体的,所述光控器件41包括感光传感器411以及与所述感光传感器411连接的第一开关管412;所述触控器件42包括触控电极421以及与所述触控电极421连接的第二开关管422。
其中,所述读取模块与所述第一开关管412和第二开关管422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触控器件42为自容式触控器件42,触控电极421与地形成触控电容,当显示面板10受到手指触摸时,触摸位置处的触控电极421与手指电容耦合,相当于串联一个电容,导致触控电容的电容值会增大,可以通过读取模块检测出电容变化的位置,从而定位触摸点的坐标,以实现触控功能;当感光传感器411受到外界光照时,感光传感器411中的光敏半导体层411b产生载流子,可以通过读取模块检测到载流子,从而定位光控点的坐标,以实现光控功能;同时利用所述第一开关管412控制读取模块与感光传感器411的通断,利用第二开关管422控制读取模块与触控电极421的通断,触控电极421与感光传感器411可以单独工作,以避免触控电极421与感光传感器411相互干扰。
可以理解的是,一个所述光控器件41还可以包括更多的开关管和感光传感器411。
具体的,所述第一开关管412包括第一栅极412a、第一半导体层412b以及与所述第一半导体层412b连接的第一源漏极层412c。
所述第二开关管422包括第二栅极422a、第二半导体层422b以及与所述第二半导体层422b连接的第二源漏极层422c,所述触控电极421与所述第二源漏极层422c连接。
所述感光传感器411包括第三栅极411a、光敏半导体层411b以及与所述光敏半导体层411b连接的第三源漏极层411c,所述第三源漏极层411c与所述第一源漏极层412c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栅极412a与所述第二栅极422a以及所述第三栅极411a同层设置;所述第一半导体层412b与所述第一栅极412a位于不同层别,所述第一半导体层412b与所述第二半导体层422b、所述光敏半导体层411b以及所述触控电极421同层设置;所述第一源漏极层412c设置于所述第一半导体层412b上,所述第二源漏极层422c设置于所述第二半导体层422b上,所述第三源漏极层411c设置于所述光敏半导体层411b上,以降低感应层30的整体厚度,从而降低显示面板10的整体厚度。
其中,所述第一源漏极层412c包括第一源极和第一漏极,第二源漏极层422c包括第二源极和第二漏极,所述第三源漏极层411c包括第三源极和第三漏极。
在一实施方式中,第一栅极412a、第二栅极422a和第三栅极411a可以采用同样的材料并通过同一道工序形成,以减少制备工序,降低生产成本。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半导体层412b与所述第二半导体层422b、以及所述光敏半导体层411b采用同样的材料并通过同一道工序形成,所述第一半导体层412b与所述第二半导体层422b、以及所述光敏半导体层411b的材料可以为光敏半导体材料,如氢化非晶硅。
如图3所示,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源漏极层412c、第二源漏极层422c以及第三源漏极层411c采用同样的材料并通过同一道工序形成,所述第一源漏极层412c、第二源漏极层422c以及第三源漏极层411c均包括铜膜层51以及设置于所述铜膜层51的钼膜层52。
其中,钼膜层52可以作为缓冲层来增加铜膜层51与其他膜层的附着性,钼膜层52的制备材料可以为钼或钼合金,钼膜层52厚度可以为100~1000纳米。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触控电极421的制备材料可以为钼或钼合金,所述触控电极421与所述钼膜层52一体成型。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感应层30还包括衬底基板62、设置于所述衬底基板62上的栅极绝缘层63、设置于所述栅极绝缘层63上的钝化层64、设置于所述钝化层64上的平坦层65、以及设置于所述平坦层65上方的封装盖板66。
其中,所述衬底基板62可以通过第一光学胶层61粘接于所述显示面板10的出光侧上;所述第一栅极412a、第二栅极422a以及第三栅极411a设置于所述衬底基板62上,所述栅极绝缘层63覆盖所述第一栅极412a、第二栅极422a以及第三栅极411a;所述第一半导体层412b与所述第二半导体层422b、以及所述光敏半导体层411b设置于所述栅极绝缘层63上,所述钝化层64覆盖所述第一半导体层412b、所述第二半导体层422b、所述光敏半导体层411b、所述第一源漏极层412c、所述第二源漏极层422c、所述第三源漏极层411c、以及所述触控电极421;所述封装盖板66可以通过第二光学胶层69粘接于所述平坦层65上。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感应层30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平坦层65上的导电金属层67,所述导电金属层67通过贯穿所述平坦层65的通孔与所述第三源漏极层411c连接,所述读取模块与所述导电金属层67连接,以实现所述读取模块与所述感光传感器411的连接。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感应层30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半导体层412b远离所述显示面板10的一侧的遮光层68,所述遮光层68在所述显示面板10的表面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第一半导体层412b以及所述第二半导体层422b在所述显示面板10的表面的正投影,以避免外界光线照射至第一半导体层412b和第二半导体层422b上。
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感应层30还包括与所述第一栅极412a、第二栅极422a以及第三栅极411a同层设置的第一扫描线Gate1和第二扫描线Gate2,所述第一扫描线Gate1与所述第一栅极412a连接,所述第二扫描线Gate2与所述第二栅极422a连接。
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第一扫描线Gate1用于在第一时段t1接入第一扫描信号,所述第二扫描线Gate2用于在第二时段t2接入第二扫描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时段指的是一段时间,第一时段t1与第二时段t2位于不同的时间,利用第一扫描线Gate1传输的第一扫描信号控制所述第一开关管412的通断,利用第二扫描线Gate2传输的第二扫描信号控制所述第二开关管422的通断,第一扫描线Gate1和第二扫描线Gate2分别在不同的时段接入扫描信号,触控电极421与感光传感器411可以单独工作,以避免触控电极421与感光传感器411产生信号串扰。
具体的,所述第一扫描线Gate1和所述第二扫描线Gate2均沿横向设置。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感应层30还包括储存电容、沿横向设置的第一电源线SVGG、沿纵向设置的数据线Data、沿纵向设置的数据读取线RL、以及沿纵向设置的第二电源线SVDD。
具体的,所述第一开关管412的第一栅极412a与所述第一扫描线Gate1电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412的第一端与所述感光传感器411的第一端以及所述存储电容C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412的第二端与所述数据读取线RL电连接,所述感光传感器411的第三栅极411a与所述第一电源线SVGG电连接,所述感光传感器411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源线SVDD电连接,所述存储电容C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电源线SVGG电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管422的第二栅极422a与所述第二扫描线Gate2电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管422的第一端与所述数据线Data电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管422的第二端与所述触控电极421电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开关管412的第一端可以为第一源极或第一漏极中的一者,第一开关管412的第二端可以为第一源极或第一漏极中的另一者;所述第二开关管422的第一端可以为第二源极或第二漏极中的一者,第二开关管422的第二端可以为第二源极或第二漏极中的另一者;所述感光传感器411的第一端可以为第三源极或第三漏极中的一者,感光传感器411的第二端可以为第三源极或第三漏极中的另一者。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电源线SVGG接入第一电压,所述数据读取线RL与所述读取模块连接,所述第二电源线SVDD接入第二电压,所述第一电压和所述第二电压均为固定电压;感光传感器411始终处于导通状态,当显示面板10受到外界光照时,感光传感器411中的光敏半导体层411b产生载流子,产生的载流子通过储存电容进行存储,当第一扫描线Gate1接入第一扫描信号时,第一开关管412导通,读取模块通过数据读取线RL读取储存电容存储的载流子,并控制显示面板10产生相应的响应。
需要说明的是,数据线Data接入数据电压,第二扫描线Gate2接入第二扫描信号时,第二开关管422导通,从而使得触控电极421接入数据电压,当显示面板10受到手指触摸时,触摸位置处的触控电极421与地形成的触控电容的电容值发生变化,读取模块检测出电容变化的位置,并控制显示面板10产生相应的响应。
其中,所述第一电压和所述第二电压可以为-10~10伏特。
如图5和图6所示,所述集成感应单元40阵列分布,即所述触控器件42和所述光控器件41均阵列分布。
其中,多条所述第一扫描线(Gate11、Gate12.....Gate(1n))沿纵向排布,一条所述第一扫描线Gate1与一行所述光控器件41的第一开关管412连接。
具体的,多条所述第二扫描线(Gate21、Gate22.....Gate(2n))沿纵向排布,多条所述数据线(Data1.....Data(n))沿横向排布;一条所述第二扫描线Gate2与一行所述触控器件42的第二开关管422连接,一条所述数据线Data与一列所述触控器件42的第二开关管422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相较于传统的自电容传感器,采用有源矩阵分布的触控器件42可以解决“鬼点”问题。
具体的,所述第一扫描线Gate1与所述第二扫描线Gate2沿纵向交替排布,在一个扫描周期内,第一扫描线Gate1和第二扫描线Gate2采用分行交替的方式进行扫描;即在一个扫描周期内,第一条第一扫描线在T1时刻接入第一扫描信号,第一条第二扫描线在T2时刻接入第二扫描信号,第二条第一扫描线在T3时刻接入第一扫描信号,第二条第二扫描线在T4时刻接入第二扫描信号,依次类推,直至所有第二扫描线Gate2均接入第二扫描信号,其中T1、T2、T3和T4为依次相连的时间段,T1、T2、T3、T4.....Tn形成一个扫描周期,n为所述第二扫描线Gate2的数量。
需要说明的是,触控和光控采用分行交替扫描的方式扫描,这样可以保持光控和触控独立的工作,可以有效解决信号串扰问题,同时可以使得在进行光控和触控操作时保持高的扫描频谱和报点率,以满足产品的需求。
具体的,相邻两个所述集成感应单元40之间的间距为0.3~11毫米。
在一实施方式中,相邻两个所述集成感应单元40之间的间距为0.5~10毫米,如相邻两个所述集成感应单元40之间的间距可以为0.5毫米、1毫米、2毫米、5毫米、8毫米或10毫米。
具体的,每一所述集成感应单元40中,所述光控器件41的数量大于或等于所述触控器件42的数量。
在一实施方式中,每一所述集成感应单元40中,所述光控器件41的数量与所述触控器件42的数量之比为N:1,N为大于或等于1,并且小于或等于10的正整数。
如图7所示,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显示屏体20为液晶屏体,所述显示屏体20包括相对设置的阵列基板21和彩膜基板22,所述阵列基板21与所述彩膜基板22之间设置有框胶24和液晶层23,所述感应层30设置于所述彩膜基板22远离所述阵列基板21的一侧上。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液晶屏体也可以采用COA(Color On Array)架构,所述液晶屏体的显示模式可以为VA、IPS、TN或FFS等模式。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显示屏体20还可以为OLED、QLED、Mini LED或Micro LED等显示屏体20。
基于上述显示面板10,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如图8所示,所述显示装置包括光束发射器70以及如上述任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显示面板10,所述光束发射器70用于发射投射光束,所述显示面板10上的光控器件41用于感测投射在所述显示面板10上的投射光束。
其中,所述投射光束可以为可见光,可见光可以为红光、橙光、黄光、绿光、蓝光、青光、紫光或其他颜色光中的一种;所述投射光束也可以为不可见光,不可见光可以为红外光和紫外光中一种;以不可见光为红外光为例,不可见光的波长可以为980纳米、808纳米或850纳米等,可见光的种类和波长以及不可见光的种类和波长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中显示面板10上的感光传感器411的敏感区段进行设计。
需要说明的是,需要对显示面板10进行远距离操作时,例如在会议室内通过显示面板10进行展示时,展示人员通过手持光束发射器70,利用光束发射器70投射所述投射光束到显示面板10上,显示面板10上的感光传感器411感应到投射光束后向读取模块发送光控感应信号,读取模块根据光控感应信号确定投射光束在显示面板10上的投射位置并控制显示面板10做出相应的响应,例如,确定操作、手写操作、拖动光斑的操作等,即可实现对显示面板10的远距离的操作,方便快捷。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在显示面板10中同时集成触控器件42和光控器件41,需要通过触控操作对显示面板10进行近距离操作,并可以通过光控操作对显示面板10进行远距离操作,显示面板10同时具备有触控功能和光控功能,可以同时满足客户所需的触控和光控功能,并且第一扫描线Gate1和第二扫描线Gate2的扫描方式是采用分行交替扫描的方式,即触控和光控分行交替扫描,触控操作和光控操作可以单独进行,从而可以避免触控电极421与感光传感器411的信号串扰。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及其核心思想;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
显示屏体;
设置于所述显示屏体上的感应层,所述感应层包括多个相间隔的集成感应单元,每一所述集成感应单元包括至少一个触控器件以及至少一个光控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控器件包括感光传感器以及与所述感光传感器连接的第一开关管;所述触控器件包括触控电极以及与所述触控电极连接的第二开关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管包括第一栅极、第一半导体层以及与所述第一半导体层连接的第一源漏极层;所述第二开关管包括第二栅极、第二半导体层以及与所述第二半导体层连接的第二源漏极层,所述触控电极与所述第二源漏极层连接;所述感光传感器包括第三栅极、光敏半导体层以及与所述光敏半导体层连接的第三源漏极层,所述第三源漏极层与所述第一源漏极层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栅极与所述第二栅极以及所述第三栅极同层设置;所述第一半导体层与所述第一栅极位于不同层别,所述第一半导体层与所述第二半导体层、所述光敏半导体层以及所述触控电极同层设置;所述第一源漏极层设置于所述第一半导体层上,所述第二源漏极层设置于所述第二半导体层上,所述第三源漏极层设置于所述光敏半导体层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层还包括与所述第一栅极、第二栅极以及第三栅极同层设置的第一扫描线和第二扫描线,所述第一扫描线与所述第一栅极连接,所述第二扫描线与所述第二栅极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扫描线用于在第一时段接入第一扫描信号,所述第二扫描线用于在第二时段接入第二扫描信号。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成感应单元阵列分布,所述第一扫描线和所述第二扫描线均沿横向设置,多条所述第一扫描线沿纵向排布,多条所述第二扫描线沿纵向排布,一条所述第一扫描线与一行所述光控器件的第一开关管对应连接,一条所述第二扫描线与一行所述触控器件的第二开关管对应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半导体层与所述第二半导体层、以及所述光敏半导体层通过同一道工序形成,所述感应层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半导体层远离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的遮光层,所述遮光层在所述显示面板的表面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第一半导体层以及所述第二半导体层在所述显示面板的表面的正投影。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集成感应单元之间的间距为0.3~11毫米。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集成感应单元中,所述光控器件的数量大于或等于所述触控器件的数量。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包括光束发射器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所述光束发射器用于发射投射光束,所述显示面板上的光控器件用于感测投射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投射光束。
CN202011091555.3A 2020-10-13 2020-10-13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ending CN11223079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91555.3A CN112230797A (zh) 2020-10-13 2020-10-13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CT/CN2020/131866 WO2022077716A1 (zh) 2020-10-13 2020-11-26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91555.3A CN112230797A (zh) 2020-10-13 2020-10-13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30797A true CN112230797A (zh) 2021-01-15

Family

ID=741125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091555.3A Pending CN112230797A (zh) 2020-10-13 2020-10-13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2230797A (zh)
WO (1) WO2022077716A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99548A (zh) * 2021-03-02 2021-05-14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2799542A (zh) * 2021-03-02 2021-05-14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的驱动电路及显示面板
CN112882595A (zh) * 2021-01-20 2021-06-01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控制系统
CN112905051A (zh) * 2021-03-02 2021-06-04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437100A (zh) * 2021-06-15 2021-09-24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16173B (zh) * 2022-06-07 2023-12-15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80090662A (ko) * 2007-04-05 2008-10-09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발광 표시장치
CN103218076A (zh) * 2013-03-29 2013-07-24 合肥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内嵌式触摸屏及显示装置
CN106095211A (zh) * 2016-06-30 2016-11-0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WO2018214774A1 (zh) * 2017-05-26 2018-11-2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及其制备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11524917A (zh) * 2020-04-29 2020-08-11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94283B (zh) * 2013-05-17 2017-05-0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光学传感式内嵌触摸屏及显示装置
CN103887324A (zh) * 2014-04-14 2014-06-25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集成触控面板的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
KR102649567B1 (ko) * 2017-01-16 2024-03-21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광 센서 회로, 광 센서 화소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KR102512914B1 (ko) * 2018-12-28 2023-03-22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패널,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구동회로
CN111696494A (zh) * 2020-07-02 2020-09-22 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80090662A (ko) * 2007-04-05 2008-10-09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발광 표시장치
CN103218076A (zh) * 2013-03-29 2013-07-24 合肥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内嵌式触摸屏及显示装置
CN106095211A (zh) * 2016-06-30 2016-11-0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WO2018214774A1 (zh) * 2017-05-26 2018-11-2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及其制备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11524917A (zh) * 2020-04-29 2020-08-11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82595A (zh) * 2021-01-20 2021-06-01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控制系统
CN112882595B (zh) * 2021-01-20 2024-02-27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控制系统
CN112799548A (zh) * 2021-03-02 2021-05-14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2799542A (zh) * 2021-03-02 2021-05-14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的驱动电路及显示面板
CN112905051A (zh) * 2021-03-02 2021-06-04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2905051B (zh) * 2021-03-02 2023-09-26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2799548B (zh) * 2021-03-02 2024-01-26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2799542B (zh) * 2021-03-02 2024-03-01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的驱动电路及显示面板
CN113437100A (zh) * 2021-06-15 2021-09-24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077716A1 (zh) 2022-04-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230797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TWI723469B (zh) 觸控顯示裝置、觸控電路及驅動方法
CN112306304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KR101264728B1 (ko) 액정 표시 장치
CN203386194U (zh) 电极-窗口一体型触摸屏面板及触摸屏显示装置
CN101470290B (zh) 有源矩阵显示器与其前、后基板以及其感测方法
EP3493038B1 (en) Touch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KR20160063540A (ko) 터치 센서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및 그 구동 방법
CN112259581B (zh) 控制组件、显示屏以及控制装置
CN112214137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8766892B2 (en) Display device with display panel having sensors therein
WO2022073281A1 (zh) 触控面板
WO2013096860A1 (en) A capacitive touch sensor partially integrated with lcd display
CN104461191A (zh) 触控显示器结构
KR20210048323A (ko)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12905053B (zh) 触控显示面板
US10996778B2 (en) Display apparatus with integrated touch screen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the same
CN112799548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20170147144A1 (en) Electronic device
CN112415797B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14550610A (zh) 具有触控功能的led显示屏幕
CN112612381A (zh) 传感器件及显示装置
US20160195982A1 (en) Display device and touch sensor device
CN112684944B (zh) 一种感应基板及显示面板
US20240164173A1 (en) Display Panel,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115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