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223431B - 自动刨床 - Google Patents

自动刨床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223431B
CN112223431B CN201910633904.0A CN201910633904A CN112223431B CN 112223431 B CN112223431 B CN 112223431B CN 201910633904 A CN201910633904 A CN 201910633904A CN 112223431 B CN112223431 B CN 11222343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as
gas flow
flow path
motor
bran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63390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223431A (zh
Inventor
赵作秀
彭士璇
王彭生
温雄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kit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kit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kita Corp filed Critical Makita Corp
Priority to CN201910633904.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223431B/zh
Priority to DE102020118511.1A priority patent/DE102020118511A1/de
Priority to JP2020120978A priority patent/JP7456869B2/ja
Priority to US16/929,332 priority patent/US11504876B2/en
Publication of CN1122234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234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22343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2343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7WORKING OR PRESERVING WOOD OR SIMILAR MATERIAL; NAILING OR STAPLING MACHINES IN GENERAL
    • B27CPLANING, DRILLING, MILLING, TURNING OR UNIVERSAL MACHINES FOR WOOD OR SIMILAR MATERIAL
    • B27C1/00Machines for producing flat surfaces, e.g. by rotary cutters; Equipment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7WORKING OR PRESERVING WOOD OR SIMILAR MATERIAL; NAILING OR STAPLING MACHINES IN GENERAL
    • B27CPLANING, DRILLING, MILLING, TURNING OR UNIVERSAL MACHINES FOR WOOD OR SIMILAR MATERIAL
    • B27C1/00Machines for producing flat surfaces, e.g. by rotary cutters; Equipment therefor
    • B27C1/04Thicknessing machin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7WORKING OR PRESERVING WOOD OR SIMILAR MATERIAL; NAILING OR STAPLING MACHINES IN GENERAL
    • B27CPLANING, DRILLING, MILLING, TURNING OR UNIVERSAL MACHINES FOR WOOD OR SIMILAR MATERIAL
    • B27C1/00Machines for producing flat surfaces, e.g. by rotary cutters; Equipment therefor
    • B27C1/14Other details or accessor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7WORKING OR PRESERVING WOOD OR SIMILAR MATERIAL; NAILING OR STAPLING MACHINES IN GENERAL
    • B27GACCESSORY MACHINES OR APPARATUS FOR WORKING WOOD OR SIMILAR MATERIALS; TOOLS FOR WORKING WOOD OR SIMILAR MATERIALS; SAFETY DEVICES FOR WOOD WORKING MACHINES OR TOOLS
    • B27G3/00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bark-zones, chips, waste, or dust, specially designed for use in connection with wood-working machine or in wood-working plant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Forests & Forestry (AREA)
  • Milling, Drilling, And Turning Of Wood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自动刨床。在自动刨床中有助于控制器的冷却效率的进一步提高。该自动刨床具备:壳体;马达,其收容于壳体;控制器,其具有进行马达的驱动控制的控制基板;进气口,其设置于壳体;排气口,其设置于壳体;气体流路,其设置于壳体的内部,构成为能够供从进气口导入的气体经由马达朝向排气口流通;以及风扇,其用于产生从进气口经由气体流路而朝向排气口的气体流。控制器的特定区域配置于气体流路上。

Description

自动刨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动刨床。
背景技术
日本特许第4165917号公报中记载有:具备由控制器控制的马达的自动刨床。在该自动刨床中,为了对马达进行冷却,用于使从冷却风进入口导入的冷却风流通的风路被形成于主体的内部。形成风路用的部件使用了热传导性部件,在该热传导性部件的风路侧的相反侧,密接固定有:控制器所具备的半导体元件的发热部,由此,对半导体元件进行冷却。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416591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自动刨床中,具备半导体元件的控制器能够得到某种程度的冷却效果,在长时间连续使用的自动刨床中,期望能够进一步提高控制器的冷却效率。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自动刨床中有助于控制器的冷却效率进一步提高的技术。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案,提供一能够通过马达的驱动力对被切削部件进行切削的自动刨床。该自动刨床具备:壳体;马达,其收容于壳体;控制器,其具有进行马达的驱动控制的控制基板;进气口,其设置于壳体;排气口,其设置于壳体;气体流路;以及风扇。气体流路设置于壳体的内部,构成为能够供从进气口导入的气体经由马达而朝向排气口流通。风扇构成为:能够产生从进气口经由气体流路而朝向排气口的气体流(气流)。而且,在本方案的自动刨床中,控制器的特定区域配置于气体流路上。根据本方案,能够通过从进气口导入的气体而直接对马达、控制器的特定区域进行冷却,所以能够有助于控制器的冷却效率进一步提高。
另外,在本方案中,控制器的特定区域有代表性地是指:控制器中伴随有发热的区域、且存在有冷却需求的区域。例如,在控制器中设置有作为用于进行马达的PWM控制的开关元件的晶体管,而设置有该晶体管的区域就是:发热量多而冷却需求较高的区域。因此,在本发明的一个方案中,特定区域可以是:控制器中的设置有晶体管的区域。但是,特定区域并不限定于设置有用于进行PWM控制的晶体管的区域等这种冷却需求较高的区域,只要是存在有冷却需求的区域,也可以是其他区域。例如,设置有用于进行PWM控制的晶体管的区域以外的区域、且又设置有晶体管以外的半导体元件、或其他电路用部件的区域虽然没达到设置有晶体管的区域那种需求程度,但在马达的驱动时也伴随有发热,因此,也是存在有冷却需求的区域。因此,在本发明的一个方案中,特定区域可以是:设置有用于进行PWM控制的晶体管以外的半导体元件、或者其他电路用部件的区域。另外,在本发明的一个方案中,特定区域不限定于控制器的一部分的区域,可以是控制器的整个区域。例如,在用于PWM控制的晶体管分散配置于控制器的整个区域的结构中,控制器的整个区域成为存在有冷却需求的区域。在该结构中,特定区域成为控制器的整个区域。另外,在本发明的一个方案中,特定区域不限定于控制器中温度最高的最高温度区域,可以是以该最高温度区域为基准而温度变高的区域。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案中,排气口可以构成为兼用作喷出口,该喷出口用在朝向所述被切削部件被切削时所产生的切削屑喷出气体。根据本方案,无需在排气口之外再另外设置出朝向切削屑喷出气体的喷出口,因此,能够实现构造的简单化。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案中,马达可以具有定子和转子。而且,气体流路可以构成为:包含有定子和转子之间的间隙。根据本方案,气体在定子和转子之间的间隙流通,因此,能够有效地对马达进行冷却。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案中,气体流路可以在以气体流通的方向为基准而比马达更靠下游侧的位置具有分支部,该分支部将气体流路分支为多个分支流路。在气体流路中,将比分支部更靠上游侧的气体流路定义为主气体流路,将比分支部更靠下游侧的多个气体流路分别定义为分支气体流路,在这种情况下,第1分支气体流路可以构成为与排气口连通。第2分支气体流路可以构成为:连接于主气体流路的比分支部更靠上游侧的位置,使在气体流路流通的气体的一部分循环。特定区域可以配置于第2分支气体流路上。根据本方案,通过循环的气体来对特定区域进行冷却,因此,与气体不循环的结构相比,能够增加从进气口导入的每单位体积的气体与特定区域接触的时间,从而能够通过从进气口导入的气体而有效且重点地对特定区域进行冷却。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案中,第2分支气体流路可以连接于:所述主气体流路的比所述定子的下游侧端部更靠上游侧的位置。根据本方案,定子不仅被从进气口导入又在主气体流路流通的气体所冷却,还被从第2 分支气体流路朝向主气体流路循环的气体所冷却。因此,能够有效地对马达进行冷却。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案中,控制基板可以具有对流向马达的电流进行开关的晶体管。而且,特定区域可以包含设置有晶体管的区域。根据本方案,能够通过气体而有效且重点地对发热又容易变为高温的晶体管进行冷却。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案中,气体流路可以在以气体流通的方向为基准而比马达更靠下游侧的位置具有分支部,该分支部将气体流路分支为多个分支流路。而且,在气体流路中,将比分支部更靠上游侧的气体流路定义为主气体流路,将比分支部更靠下游侧的多个气体流路分别定义为分支气体流路,在这种情况下,第1分支气体流路可以构成为与作为排气口的第1排气口连通。第1排气口可以构成为兼用作喷出口,该喷出口用在朝向被切削部件被切削时所产生的切削屑喷出气体。第2分支气体流路可以构成为与作为排气口的第2排气口连通。特定区域可以配置于第2分支气体流路上。根据本方案,从进气口导入至主气体流路的气体在第1分支气体流路和第2分支气体流路流通,并被从第1排气口和第2排气口排出,因此,与具有一个排气口的结构相比,能够减轻与气体的排出相伴的风扇的负荷,并且能够直接对马达、控制器的特定区域进行冷却。另外,无需在排气口之外再另外设置出朝向切削屑喷出气体的喷出口,因此,能够实现构造的简单化。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案中,自动刨床还可以具备作为进气口的第1进气口、作为进气口的第2进气口。而且,气体流路还可以具有:第1气体流路,其构成为从第1进气口导入的气体能够流通;第2气体流路,其构成为能够供从第2进气口导入的气体流通;以及合流气体流路,其构成为使第1气体流路和第2气体流路合流,且能够供从第1进气口导入的气体和从第2进气口导入的气体朝向排气口流通。而且,第1气体流路可以构成为:包含有定子和转子之间的间隙。而且,特定区域可以配置于第2气体流路上。根据本方案,从第1进气口和第2进气口导入气体,因此,与具有一个进气口的结构相比,能够减轻与气体的进气相伴的风扇的负荷。另外,马达和特定区域分别通过从各个进气口导入的气体而被冷却,因此,能够有效地对马达和特定区域分别进行冷却。另外,气体在定子和转子之间的间隙流通,因此,能够有效地对马达进行冷却。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自动刨床的前侧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自动刨床的输送区域的立体图。
图3是自动刨床的主视图。
图4是表示自动刨床的后侧的立体图。
图5是自动刨床的后视图。
图6是左侧罩拆卸掉的状态的自动刨床的左视图。
图7是右侧罩拆卸掉的状态的自动刨床的右视图。
图8是表示电池组安装单元的配置位置的图。
图9是表示主壳体的内部结构的图。
图10是表示自动刨床的驱动机构的说明图。
图11是表示电池组安装单元的图。
图12是表示电池组的图。
图13是表示电池组的背面的图。
图14是表示收纳时的自动刨床的分解图。
图15是表示主壳体的剖面的说明图。
图16是表示芯片罩以及切削屑排出口的周边的说明图。
图17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主壳体的剖面的说明图。
图18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涉及的主壳体的剖面的说明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A、1B…自动刨床 10…主体单元
15…马达 19…残存电量显示部
21…刨床主体 30…主框架
31、33…输送辊 41…顶罩
43…工作台 44…前侧辅助工作台
45…后侧辅助工作台 46…左侧罩
47…右侧罩 48…升降手柄
50…电池组安装单元 51…安装部
51a…轨道部 51b…正极输入端子
51c…负极输入端子 51e…锁收容孔
52…电软线 60…电池组
61a…轨道承载部 61b…正极输出端子
61c…负极输出端子 61d…联轴器部
61e…锁定部件 61f…解锁按钮
71…主开关 72…杠杆开关
80…基座 100、100A、100B…主壳体
110…第1壳体 112…控制器
113…左侧下部区域 113A…右侧下部区域
114…控制基板 115…晶体管
118…右端壁部 121…进气口
122…进气口 125…排气口
126…排气口 130…气体流路
130A…气体流路 130B…气体流路
131…分支部 132…主气体流路
133…第1分支气体流路 134…第2分支气体流路
134A…第2分支气体流路 136…第1气体流路
137…第2气体流路 138…合流气体流路
145…切削屑排出口 151…定子
151a…下游侧端部 152…转子
153…马达轴 154、155…轴承
156…风扇 157…带轮
160…第2壳体 161~163…齿轮
164…驱动轴 166…齿轮
180…第3壳体 191、192…残存电量仪表
201…传动带 211…带轮
213、214…刨刀 215…螺钉部
301…链条 311…轴
312…齿轮 313…辊部
331…轴 332…齿轮
333…辊部 341~344…滑动部
345,346…升降螺纹孔部 350…芯片罩
351…螺钉部 352…螺钉部
411~414…支柱 415~418…螺钉部
420…避让形状 431…载置面
441…载置面 451…载置面
481…操作部 483…转动轴
485、486…升降螺丝轴 CA…切削区域
TA…输送区域 CM…被切削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5,对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自动刨床1的概略结构进行说明。
自动刨床1构成为:将载置于工作台43所具有的载置面431上的被切削部件CM输送至切削区域CA,能够对从切削区域CA通过的被切削部件CM的上表面进行切削。在本实施方式中,自动刨床1将载置于工作台 43上的被切削部件沿着图1所示的箭头的输送方向进行输送。
在下面的说明中,为了便于理解,将输送方向定义为前后方向,将输送自动刨床1的被切削部件CM的目的地侧定义为后侧,将相反侧定义为前侧。即,被切削部件CM从自动刨床1的前侧朝向后侧进行输送。另外,将与工作台43的用于载置被切削部件CM的载置面431相垂直的方向定义为上下方向,将上下方向中的从工作台43朝向切削部件的方向定义为上方,将上方的相反方向定义为下方。并且将与前后方向以及上下方向相垂直的方向定义为左右方向。在左右方向上,将朝向输送方向的左侧定义为左方,将朝向输送方向的右侧定义为右方。
如图所示,自动刨床1具备:具有切削功能的主体单元10。在主体单元10的上方配置有顶罩41,在下方配置有基座80。在基座80的上部配置有工作台43。另外,在主体单元10的左侧配置有左侧罩46,在右侧配置有右侧罩47。
在顶罩41设置有升降手柄48。升降手柄48构成为:能够绕着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转动轴进行转动。主体单元10构成为:能够通过使用者转动升降手柄48而使主体单元10相对于工作台43相对地进行上下方向升降。通过主体单元10进行升降,能够调整:由主体单元10、工作台43、左侧罩46和右侧罩47包围的切削区域CA的上下方向的长度。构成为:根据被切削部件CM的厚度(上下方向的长度),来对切削区域CA的上下方向的长度进行调整,由此自动刨床1能够对各种厚度的被切削部件CM进行切削。
前侧辅助工作台44以能够绕着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转动轴转动的方式支承于工作台43的前侧端部。另外,后侧辅助工作台45以能够绕着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转动轴转动的方式支承于工作台43的后侧端部。前侧辅助工作台44具有:能够载置被切削部件CM的载置面441。后侧辅助工作台45具有:能够载置被切削部件CM的载置面451。构成为:在前侧辅助工作台44以及后侧辅助工作台45处于水平状态(打开状态)时,载置面 441、载置面431和载置面451位于同一平面上。在处于前侧辅助工作台 44以及后侧辅助工作台45绕着转动轴而向上方侧转动的状态时,前侧辅助工作台44以及后侧辅助工作台45成为折叠到工作台43的前后端部上方的状态(闭合状态)。
此外,如上所述,将由主体单元10、工作台43、左侧罩46和右侧罩 47包围的区域定义为切削区域CA。另外,如图2所示,将被输送的被切削部件CM所通过的区域定义为输送区域TA。并且,如图3所示,将包含升降手柄48在内的比顶罩41更靠上方侧的区域定义为罩上方区域 CUA。将比主壳体100的上端更靠上方的区域定义为壳体上方区域HUA。将主框架30的下端至主壳体100的上端的区域定义为驱动机构配置区域 DMA。将比工作台43的载置面431更靠下方的区域定义为基座区域BSA。将比左侧罩46更靠左侧的区域定义为左侧区域LSA。将比右侧罩47更靠右侧的区域定义为右侧区域RSA。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比主壳体100更靠上方、且比顶罩41更靠下方的区域,安装有蓄电池组安装单元50。即,蓄电池组安装单元50安装于壳体上方区域HUA。具体而言,在顶罩41的下表面,通过多个螺钉部而紧固有蓄电池组安装单元50。蓄电池组安装单元50能够以可拆卸自如的状态安装有2个蓄电池组60。蓄电池组60通过相对于蓄电池组安装单元50 而滑动来进行装拆。
如图4以及图5所示,蓄电池组60相对于蓄电池组安装单元50而从自动刨床1的后方侧在前后方向上滑动来进行装拆。在顶罩41的后方侧,形成有弧形状的避让形状420。利用避让形状420,使得使用者进行蓄电池组60的装拆作业变得容易。
蓄电池组安装单元50和主体单元10通过电软线52而彼此实现电连接。本实施方式的自动刨床1的额定电压为36伏特。公称电压为18伏特的2个蓄电池组60以串联地电连接的方式安装于蓄电池组安装单元50。自动刨床1通过从安装于蓄电池组安装单元50的2个蓄电池组60供给来的电力而进行驱动。后面叙述蓄电池组安装单元50以及蓄电池组60的详情。
如图3所示,主体单元10包含主壳体100、以及主框架30。在主壳体 100设置有:对安装于蓄电池组安装单元50的2个蓄电池组60各自的蓄电池残存电量进行显示的残存电量显示部19。在残存电量显示部19配置有:残存电量仪表191和残存电量仪表192。残存电量仪表191对安装于蓄电池组安装单元50的2个蓄电池组60中的一者的蓄电池残存电量进行显示。残存电量仪表192对安装于蓄电池组安装单元50的2个蓄电池组60中的另一者的蓄电池残存电量进行显示。在残存电量仪表191上,以排列于一排的状态配置有3个LED灯。在与残存电量仪表191对应的蓄电池组60处于充满电的状态时,残存电量仪表191的3个LED灯点亮。随着该蓄电池组60的残存电量的减少,3个LED灯依次熄灭。残存电量仪表192的结构是与残存电量仪表191相同的构成,因此,省略对残存电量仪表192的结构的说明。
另外,在主壳体100设置有主开关71和杠杆开关72。通过使主开关 71处于接通状态,能够将电力供给至下述电路中的杠杆开关72为止,即该电路是:从安装于蓄电池组安装单元50的蓄电池组60至后述的马达15 为止的电路。将主开关71维持为接通状态,使杠杆开关72处于接通状态,由此,将电力供给至马达15,马达15开始旋转,自动刨床1处于能够对被切削部件CM进行切削的驱动状态。
主开关71是按压式的转换开关。断开状态的主开关71一旦被按压,就会从断开状态变为接通状态,并维持接通状态。另外,如果接通状态的主开关71一旦被按压,就会从接通状态变为断开状态,并维持断开状态。
杠杆开关72以能够绕着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转动轴转动的方式支承于主壳体100。断开状态的杠杆开关72如果绕着转动轴而向上方侧转动规定角度,就会变为接通状态,并维持接通状态。接通状态的杠杆开关72 如果绕着转动轴而向下方侧转动并返回至初始位置,就会变为断开状态,并维持断开状态。此外,在图1~图5所示的自动刨床1中,杠杆开关72 为断开状态。在本实施方式的自动刨床1中,构成为:将主开关71和杠杆开关72相邻地进行配置,由此使用者易于操作。
在主开关71以及杠杆开关72为接通状态、且对自动刨床1进行驱动的状态下,如果向切削区域CA输送被切削部件CM,则自动刨床1对被切削部件CM进行切削。通过自动刨床1对被切削部件CM进行切削而产生的切削屑就会被从在主体单元10的后方侧设置的切削屑排出口145排出去。从切削屑排出口145喷出气体。从切削屑排出口145喷出的气体会将从切削屑排出口145排出来的切削屑吹散,从而能够抑制:切削屑在切削屑排出口145附近蓄积。另外,在切削屑排出口145的上方,板状形状的芯片罩350通过螺钉部351和螺钉部352而被紧固于主框架30。芯片罩350 用于抑制从切削屑排出口145排出的切削屑的飞散。
参照图6~图10,对自动刨床1的详细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6、图7以及图8所示,在基座80的四个角,立起设置有:与载置面431相垂直的支柱411、支柱412、支柱413、支柱414。支柱411、支柱412、支柱413、支柱414的各上端部分别通过螺钉部415、螺钉部416、螺钉部417、螺钉部418而紧固于顶罩41。另外,在主框架30的4个角,设置有:能够相对于支柱411、支柱412、支柱413、支柱414而在上下方向下滑动的滑块部341、滑块部342、滑块部343、滑块部344。滑块部341、滑块部342、滑块部343、滑块部344分别具有贯通孔,支柱411、支柱412、支柱413、支柱414以能够滑动的方式插入于各贯通孔。
在基座80的左端部以及右端部,立起设置有:与载置面431相垂直的升降丝杠轴485、以及升降丝杠轴486,且该升降丝杠轴485、以及升降丝杠轴486借助载置面431所具备的轴承部件而能够转动。另外,升降丝杠轴485的下端部和升降丝杠轴486的下端部都向基座80的下方侧突出。在基座80的下方侧形成有空间(下方侧区域)。在基座80的下方侧区域,配置有: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转动轴亦即升降轴(省略图示)。升降丝杠轴485的下端部和升降丝杠轴486的下端部通过升降轴而连接起来。升降轴是为了使升降丝杠轴485的转动和升降丝杠轴486的转动同步而设置的。升降轴能够将绕着在升降丝杠轴485的上下方向上延伸的转动轴的转动变换为绕着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转动轴的转动,此外,变换为绕着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转动轴的转动而使升降丝杠轴486转动。
在主框架30的左端部以及右端部,设置有:升降螺纹孔部345、以及升降螺纹孔部346。升降螺纹孔部345以及升降螺纹孔部346具有:在上下方向上贯通的贯通口,升降丝杠轴485以及升降丝杠轴486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螺合于该贯通口。如图8所示,升降丝杠轴485的上端部贯通顶罩 41,并与升降手柄48连接。如果使用者驱使升降手柄48转动,则升降丝杠轴485与升降手柄48一体地转动。另外,升降丝杠轴486与升降丝杠轴 485的转动同步地转动。由于升降丝杠轴485以及升降丝杠轴486的转动,升降螺纹孔部345以及升降螺纹孔部346从升降丝杠轴485以及升降丝杠轴486承受上方或下方的力,主框架30则向上方或下方滑动。通过主框架 30向上方或下方滑动,主体单元10就会向上方或下方滑动,从而能够变更切削区域CA的上下方向的长度。这样,通过由使用者转动升降手柄48,从而对切削区域CA的上下方向的长度进行变更。
下面,对主体单元10的详情进行说明。
如图9所示,主壳体100具有第1壳体110、第2壳体160、以及第3 壳体180。在第1壳体110收容有马达15、控制器112。控制器112具有:对马达15的驱动进行控制的控制基板114。控制基板114具有:对向马达 15流动的电流进行开关的晶体管115。在本实施例中,作为晶体管115而采用FET(Field effect transistor)。控制基板114通过使用了晶体管115的PWM控制(Pulse Width Modulation)而对马达15的驱动进行控制。
马达15配置于控制器112的下方。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马达15而采用了:具备定子151、转子152、以及从转子152延伸设置的马达轴153 的无刷马达。左右方向上延伸的马达轴153以通过轴承154以及轴承155 而能够转动的方式被支承在左右端部。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马达15 以及轴承155组装于第1壳体110时,从第1壳体110所具有的右端壁部118的外侧朝向第1壳体110的内侧,而将马达轴153插入。在将马达轴 153插入至第1壳体110之后,轴承155以对马达轴153进行轴支承的方式,从右端壁部118的外侧被安装于第1壳体110。
在马达轴153的轴承154和转子152之间设置有风扇156。风扇156 是将马达轴153作为转动轴而与马达轴153一体地转动。在主壳体100设置有:进气口121和排气口125。另外,在主壳体100的内部形成有:将进气口121和排气口125连通的气体流路。风扇156产生从进气口121经由气体流路而向排气口125流通的气体流。流经于气体流路中的气体对马达15以及控制器112进行冷却。
在第2壳体160收容有:齿轮161、齿轮162、齿轮163。这3个齿轮构成为:能够绕着与马达轴153的转动轴平行的转动轴进行转动。马达轴 153的左端部向第2壳体160内突出,齿轮161与该突出的部分啮合。齿轮161与齿轮162啮合,齿轮162又与齿轮163啮合。在第3壳体180收容有驱动轴164,驱动轴164的右端部一体地连结于齿轮163。驱动轴164 构成为:能够绕着与马达轴153的转动轴平行的转动轴进行转动。驱动轴 164与齿轮163一体地转动。马达15的旋转动力借助齿轮161、齿轮162、以及齿轮163进行适当变速而传递至驱动轴164。如图10所示,在驱动轴 164的左端部连结有:与驱动轴164一体地转动的齿轮166。在齿轮166架设有链条301。在主框架30收容有:输送辊31以及输送辊33。链条301 架设于:输送辊31所具有的齿轮312,同时还架设于输送辊33所具有的齿轮332。驱动轴164的旋转动力借助齿轮166、链条301、齿轮312而传递至输送辊31,并且借助齿轮166、链条301、齿轮332而传递至输送辊 33。
如图10所示,在主框架30配置有:用于对被切削部件CM进行切削的刨床主体21、用于对被切削部件CM进行输送的输送辊31以及输送辊 33。输送辊31配置于刨床主体21的前方,输送辊33配置于刨床主体21 的后方。输送辊31具有:轴311、齿轮312、辊部313。轴311构成为:能够绕着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转动轴进行转动。在轴311的左端部,齿轮 312与轴311一体地连结。在轴311的转动轴周缘,环绕设置有:在对被切削部件CM进行输送时与该被切削部件CM抵接的辊部313。输送辊33 具有:轴331、齿轮332、辊部333。轴331构成为:能够绕着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转动轴进行转动。在轴331的转动轴周缘,环绕设置有:在对被切削部件CM进行输送时与该被切削部件CM抵接的辊部333。辊部313 以及辊部333构成为:将输送辊31以及输送辊33的转动力作为推进力而传递至被切削部件CM。
如图10所示,在马达轴153的右端部,以与马达轴153能够一体地转动的方式连结有带轮157。在带轮157架设有传动带201。传动带201架设于:刨床主体21所具有的带轮211。马达15的旋转动力借助带轮157、传动带201、带轮211进行适当变速而传递至刨床主体21。
刨床主体21构成为:能够绕着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转动轴进行转动。在刨床主体21的周缘,且在转动轴方向上平行地延伸设置有:刨刀213 以及刨刀214。刨刀213以及刨刀214通过多个螺钉部215而紧固于:刨床主体21的以转动轴为中心而呈对称的位置。在刨床主体21的右端部,以与刨床主体21能够一体地转动的方式连结有带轮211。如上所述,刨床主体21通过借助带轮157、传动带201、带轮211传递来的马达15的旋转动力而进行转动。刨床主体21的刨刀213以及刨刀214对通过输送辊31 以及输送辊33而从前方朝向后方被输送的被切削部件CM进行切削。
下面,参照图8、图11~图14,对蓄电池组安装单元50以及蓄电池组60进行说明。
蓄电池组60是公称电压为18伏特的蓄电池组。蓄电池组60能够用作自动刨床1的电源。并且,蓄电池组60也能够用作自动刨床1以外的其他电动工具的电源。作为自动刨床1以外的其他电动工具,例如,可以举出电动钻、电动改锥、电动扳手、电动研磨机、电动圆锯、电动往复式锯、电动线锯、电动锤、电动切割机、电动链锯、电动刨、电动固定工具、电动树篱修剪机、电动草坪修剪机、电动割草机、电动割草机、电动鼓风机、电动清洁器等电动工具。
蓄电池组60有时被称作蓄电池封装、或蓄电池包,其具有:外轮廓壳体,其形成为规定的尺寸;以及串联连接的5个锂离子蓄电池单体,它们收容于该外轮廓壳体内。蓄电池组60是能够进行再充电的蓄电池组,在作为自动刨床1以及其他电动工具的电源而被使用之后,还能够通过充电器 (省略图示)进行再充电。蓄电池组60是所谓滑动式的蓄电池组,能够以可拆卸自如的方式安装于自动刨床1所具有的蓄电池组安装单元50、或充电器。
如图12所示,在蓄电池组60设置有左右一对的轨道承受部61a。在以下的说明中,在蓄电池组60中,将配置有轨道承受部61a那侧设定为蓄电池组60的上方,将与蓄电池组60的上方相反的方向设定为蓄电池组60 的下方。在左右的轨道承受部61a之间,配置有:正极输出端子61b以及负极输出端子61c。在正极输出端子61b和负极输出端子61c之间配置有联轴器部61d,该联轴器部61d用于在通过充电器对蓄电池组60进行充电时在与充电器之间收发控制信号。另外,在蓄电池组60的上方部设置有锁定部件61e。另外,在蓄电池组60的框体内部且锁定部件61e的下方,配置有弹簧部件(省略图示)。该弹簧部件以将锁定部件61e向上方推起的方式进行施力。在蓄电池组60的背面配置有解锁按钮61f。如果将解锁按钮61f(参照图13)向下方侧按下,锁定部件61e就会向下方侧移动。
如图11所示,在蓄电池组安装单元50配置有2个安装部51。2个安装部51具备彼此相同的结构。2个安装部51以串联的方式电连接。因此,蓄电池组安装单元50能够将公称电压为18伏特的2个蓄电池组60串联连接。如上所述,自动刨床1的额定电压为36伏特。能够利用从安装有2 个蓄电池组60的蓄电池组安装单元50供给的电力对自动刨床1进行驱动。在安装部51设置有左右成对的轨道部51a。在左右的轨道部51a之间,配置有:正极输入端子51b和负极输入端子51c。另外,在安装部51设置有:供蓄电池组60的锁定部件61e卡合的锁定收容孔51e。
通过使蓄电池组60相对于安装部51而向安装方向滑动,轨道承受部 61a就会与轨道部51a卡合,从而将蓄电池组60安装于安装部51。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沿蓄电池组安装单元50的轨道部51a的方向定义为滑动方向。如果将蓄电池组60安装于安装部51,则安装部51所具有的正极输入端子51b以及负极输入端子51c就会与蓄电池组60所具有的正极输出端子61b以及负极输出端子61c电连接。另外,如果将蓄电池组60安装于安装部51,锁定部件61e就会与锁定收容孔51e卡合,变为蓄电池组60 不能沿着滑动方向移动而被固定的锁定状态。
如果由使用者将安装于安装部51上的蓄电池组60的解锁按钮61f按下,就会变为将锁定部件61e和锁定收容孔51e的卡合予以解除的状态(非锁定状态)。在非锁定状态下,通过使蓄电池组60相对于安装部51而向拆卸方向滑动,就会将蓄电池组60从安装部51卸下。由此,蓄电池组60 能够以可拆卸自如的状态安装于蓄电池组安装单元50所具有的安装部51。
下面,参照图8以及图14,对本实施方式的自动刨床1中供蓄电池组安装单元50安装的位置详细进行说明。
蓄电池组安装单元50是以使得蓄电池组安装单元50和蓄电池组60存在于避开了输送区域TA(参照图2)的位置的方式被配置于自动刨床1。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壳体上方区域HUA(参照图3)配置有:蓄电池组安装单元50和蓄电池组60。具体而言,蓄电池组安装单元50配置在:比主壳体100更靠上方、且比顶罩41更靠下方的位置。这里,如图1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自动刨床1中,主壳体100的前后方向的长度HL比主框架30的前后方向的长度FL还短。另外,主壳体100配置于主框架30的上方区域的前方侧。因此,在主框架30的上方区域的后方侧还存在有空间。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顶罩41的下表面,蓄电池组安装单元50通过多个螺钉部而被固定于该下表面的后方侧。通过采用这种结构,在主体单元10上升至相对于工作台43能够上升的最高位置时,由于蓄电池组60 以及蓄电池组安装单元50被收容于该空间,从而能够避免蓄电池组60以及蓄电池组安装单元50与主体单元10发生接触。
在本实施方式中,以使得安装部51、轨道部51a、正极输入端子51b、负极输入端子51c位于蓄电池组安装单元50的下方的方式,将蓄电池组安装单元50安装于顶罩41。即,轨道承受部61a、正极输出端子61b、负极输出端子61c朝向上方的状态下的蓄电池组60被安装于蓄电池组安装单元 50。
另外,如上所述,蓄电池组安装单元50和主壳体100通过电软线52 而被连接起来的。在本实施方式中,电软线52从蓄电池组安装单元50延伸出来的方向、和电软线52从主壳体100延伸出来的方向是处于扭曲错位的位置。具体而言,如图8所示,电软线52从蓄电池组安装单元50延伸出来的方向是左右方向,电软线52从主壳体100延伸出来的方向是前后方向。即,在从上方观察的情况下,电软线52从蓄电池组安装单元50延伸出来的方向和电软线52从主壳体100延伸出来的方向大致成直角。通过采用这种结构,在主体单元10相对于工作台43相对地上升而使得主壳体100 和蓄电池组安装单元50之间的距离变短的情况下,相对于主壳体100和蓄电池组安装单元50之间的距离而呈富余的电软线52就能够平缓地弯曲而避让到:位于主壳体100的后方、且蓄电池组安装单元50的左侧的空间中。通过采用这种结构,能够避免:在主体单元10上升的情况下电软线52以急剧的弯度弯折。
如图14所示,在对自动刨床1进行搬运的情况下、或进行收纳的情况下,前侧辅助工作台44以及后侧辅助工作台45绕着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转动轴而向上方侧转动,变为折叠于工作台43的前后端部上方的状态(闭合状态)。本实施方式的自动刨床1构成为:使得蓄电池组安装单元50 以及蓄电池组60的后端部位于比闭合状态的后侧辅助工作台45的后端部更靠前方侧(内侧)的位置。因此,在对自动刨床1进行搬运的情况下、或进行收纳的情况下,能够避免:蓄电池组安装单元50以及蓄电池组60 与作业者或周围设备等外部要素发生接触。
另外,在顶罩41的上表面设置的升降手柄48通过转动轴483而被支撑。如图4所示,在使用自动刨床1的情况下,升降手柄48以使升降手柄 48所具有的操作部481朝向上方的方式,绕着转动轴483而转动。另一方面,如图14所示,在对自动刨床1进行搬运的情况下、或进行收纳的情况下,升降手柄48以使升降手柄48所具有的操作部481朝向下方的方式,绕着转动轴483转动并折叠。在升降手柄48被折叠的情况下,升降手柄 48的上端位于比顶罩41的上端更靠下方侧的位置。通过采用这种结构,在对自动刨床1进行搬运的情况下、或进行收纳的情况下,能够避免:升降手柄48与作业者或周围设备等外部要素发生接触。
下面,参照图15以及图16,对用于冷却马达15以及控制器112的构造进行说明。
图15是表示主壳体100的剖面的说明图。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5 所示,在主壳体100的右侧面设置有进气口121,在主壳体100的底面设置有排气口125。在主壳体100的内部设置有:气体流路130,其构成为能够供从进气口121导入的气体经由马达15朝向排气口125流通;以及风扇 156,其用于产生从进气口121经由气体流路30而朝向排气口125的气体流。在气体流路130上配置有控制器112。下面,对本实施方式的结构的详情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气体流路130在以气体流通的方向为基准而比马达 15更靠下游侧的位置具有分支部131,该分支部131将气体流路130分支为多个分支流路。在气体流路130中,将比分支部131更靠上游侧的流路定义为主气体流路132,将比分支部131更靠下游侧的2个流路分别定义为第1分支气体流路133、第2分支气体流路134。即,气体流路130具有:主气体流路132、第1分支气体流路133、以及第2分支气体流路134。
在主气体流路132上配置有马达15,从进气口121导入的气体能够在马达15的定子151和转子152之间的间隙流通。换言之,主气体流路132 构成为:包含有马达15的定子151和转子152之间的间隙。
第1分支气体流路133构成为:经由风扇156而与排气口125连通。
第2分支气体流路134构成为:经由风扇156而连接于主气体流路132 上的比分支部131更靠上游侧的位置,使得在气体流路130流通的气体的一部分进行循环。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分支气体流路134连接于主气体流路132上的比定子151的下游侧端部151a更靠上游侧的位置。
在第2分支气体流路134上配置有控制器112。下面,对配置于第2 分支气体流路134上的控制器112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器112 的控制基板114具有:作为进行马达15的PWM控制用的开关元件的晶体管115,该晶体管115设置于控制器112的左侧下部区域113。因为在设置有晶体管115的左侧下部区域113,进行马达15的PWM控制用的晶体管115的开关动作,故而左侧下部区域113成为高温,因此,左侧下部区域113是冷却需求较高的区域。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器112中的冷却需求较高的左侧下部区域113配置于第2分支气体流路134上,通过在该第2分支气体流路134流通的气体,来对左侧下部区域113进行冷却。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6所示,在从排气口125排出的气体的流通前方目的地设置有用于防止切削屑飞散的芯片罩350。滞留于芯片罩 350内的切削屑会通过从排气口125排出的气体而被从切削屑排出口145 排出至外部。即,排气口125构成为兼用作喷出口,该喷出口用于朝向被切削部件被切削时所产生的切削屑喷出气体。
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主壳体100的内部设置有气体流路130,该气体流路130构成为:能够供从进气口121导入的气体经由马达15朝向排气口125流通。而且,控制器112的左侧下部区域113 配置于气体流路130上。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通过从进气口121 导入的气体,而直接对马达15、和控制器112的左侧下部区域113进行冷却。换言之,能够利用对马达15进行冷却用的气体,而直接对控制器112 的左侧下部区域113进行冷却,所以能够有助于控制器的冷却效率进一步提高。
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器112的左侧下部区域113配置于气体流路130的第2分支气体流路134上。因此,通过循环的气体而对控制器112的左侧下部区域113进行冷却,由此与气体不循环的结构相比,能够增加:从进气口121导入的每单位体积的气体与控制器112的左侧下部区域113接触的时间,从而能够通过从进气口121导入的气体而有效且重点地对控制器112的左侧下部区域113进行冷却。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分支气体流路134连接于主气体流路132 上的比定子151的下游侧端部151a更靠上游侧的位置,因此,定子151 不仅被从进气口121导入又在主气体流路132流通的气体所冷却,还被从第2分支气体流路134朝向主气体流路132循环的气体所冷却。因此,能够有效地对马达15进行冷却。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主气体流路132构成为:包含有定子151和转子152之间的间隙,因此,气体在定子151和转子152之间的间隙流通。所以,能够有效地对马达15进行冷却。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设置有晶体管115的左侧下部区域113 配置于第2分支气体流路134上,因此,能够通过气体而有效且重点地对因为发热而易于变为高温的晶体管115进行冷却。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排气口125构成为兼用作喷出口,该喷出口用于朝向被切削部件被切削时所产生的切削屑喷出气体,因此,无需在排气口125之外再另外设置出朝向切削屑喷出气体的喷出口,从而能够实现构造的简单化。
[第2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17,对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自动刨床1A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自动刨床1A所具备的主壳体100A以及气体流路130A的结构与第1实施方式的自动刨床1所具备的主壳体100以及气体流路130不同。下面,对于与第1实施方相同的结构,将图示以及说明省略或简化,参照附图,主要对不同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17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主壳体100A的剖面的说明图。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7所示,在主壳体100A的右侧面设置有进气口121和排气口126,在主壳体100A的底面设置有排气口125。在主壳体100A的内部设置有:气体流路130A,其构成为能够供从进气口121导入的气体经由马达15而朝向排气口125或者排气口126流通;以及风扇156,其用于产生从进气口121经由气体流路30而朝向排气口125或者排气口126的气体流。在气体流路130A上配置有控制器112。下面,对本实施方式的结构的详情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气体流路130A在以气体流通的方向为基准而比马达15更靠下游侧的位置具有分支部13,该分支部131将气体流路130A 分支为多个分支流路。而且,在气体流路130A中,将比分支部131更靠上游侧的流路定义为主气体流路132,将比分支部131更靠下游侧的2个流路分别定义为第1分支气体流路133、第2分支气体流路134A。即,气体流路130A具有:主气体流路132、第1分支气体流路133、第2分支气体流路134A。
在主气体流路132上配置有马达15,从进气口121导入的气体能够在马达15的定子151和转子152之间的间隙流通。换言之,主气体流路132 构成为:包含有马达15的定子151和转子152之间的间隙。
第1分支气体流路133构成为:经由风扇156而与排气口125连通。
第2分支气体流路134A构成为:经由风扇156而与排气口126连通。
在第2分支气体流路134A上配置有控制器112。下面,对配置于第2 分支气体流路134上的控制器112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器112 的控制基板114具有:作为进行马达15的PWM控制用的开关元件的晶体管115,该晶体管115设置于控制器112的左侧下部区域113。另外,在左侧下部区域113的右侧的区域亦即右侧下部区域113A,设置有:晶体管115以外的半导体元件、或其他电路用部件。这里,因为在设置有晶体管 115的左侧下部区域113,进行马达15的PWM控制用的晶体管115的开关动作,故而左侧下部区域113变为高温,因此,左侧下部区域113是冷却需求较高的区域。另外,设置有晶体管115以外的半导体元件、或其他电路用部件的右侧下部区域113A虽然没达到左侧下部区域113那种需求程度,但在马达15的驱动时也伴随有发热,因此,是以左侧下部区域113 为基准而存在有冷却需求的区域。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控制器112 中,冷却需求较高的左侧下部区域113、以及以左侧下部区域113为基准而存在有冷却需求的右侧下部区域113A配置于第2分支气体流路134上,通过在该第2分支气体流路134流通的气体,而对左侧下部区域113、以及右侧下部区域113A进行冷却。
排气口125构成为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兼用作喷出口,该喷出口用于朝向被切削部件被切削时所产生的切削屑喷出气体。
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在本实施方式中,主壳体100A的内部设置有气体流路130A,该气体流路130A构成为能够供从进气口121导入的气体经由马达15而向排气口125流通。而且,控制器112的下部区域113A配置于气体流路130A上。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通过从进气口121 导入的气体,而直接对马达15、和控制器112的下部区域113进行冷却。换言之,能够利用对马达15进行冷却用的气体,而直接对控制器112的下部区域113进行冷却。
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气体流路130A具有:与进气口121连通的主气体流路132、从主气体流路132分支而与排气口125连通的第1分支气体流路133、以及从主气体流路132分支而与排气口126连通的第2 分支气体流路134A,在主气体流路132上配置有:马达15,在第2分支气体流路134A上配置有:控制器112的左侧下部区域113以及右侧下部区域113A。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从进气口121导入至主气体流路132 的气体在第1分支气体流路133和第2分支气体流路134A流通,并被从2 个排气口(排气口125和排气口126)排出,因此,与具有一个排气口的结构相比,能够减轻与气体的排出相伴的风扇156的负荷,且能够直接对马达15、控制器112的左侧下部区域113以及右侧下部区域113A进行冷却。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设置有晶体管115的左侧下部区域113 被配置于第2分支气体流路134A上,因此,能够通过气体而有效且重点地对发热又容易变为高温的晶体管115进行冷却。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右侧下部区域113A配置于第2分支气体流路134上,因此,能够通过气体而有效且重点地对以左侧下部区域113为基准而存在有冷却需求的右侧下部区域113A进行冷却。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主气体流路132构成为:包含有定子151和转子152之间的间隙,气体在定子151和转子152之间的间隙流通。因此,能够有效地对马达15进行冷却。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排气口125构成为与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兼用作喷出口,该喷出口用于朝向被切削部件被切削时所产生的切削屑喷出气体,因此,无需在排气口125之外再另外设置出朝向切削屑喷出气体的喷出口,从而能够实现构造的简单化。
[第3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18对第3实施方式涉及的自动刨床1B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自动刨床1B所具备的主壳体100B以及气体流路130B的结构与第1实施方式的自动刨床1所具备的主壳体100以及气体流路130不同。下面,对于与第1实施方相同的结构,省略或简化图示以及说明,参照附图,主要对不同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18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涉及的主壳体100B的剖面的说明图。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8所示,在主壳体100B的右侧面设置有进气口121和进气口122,在主壳体100B的底面设置有排气口125。在主壳体100B的内部设置有:气体流路130B,其构成为能够供从进气口121或者进气口 122导入的气体经由马达15而朝向排气口125流通;以及风扇156,其用于产生从进气口121或者进气口122经由气体流路30而朝向排气口125 的气体流。在气体流路130B上配置有控制器112。下面,对本实施方式的结构的详情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气体流路130B具有:第1气体流路136,其构成为能够供从进气口121导入的气体流通;以及第2气体流路137,其构成为能够供从进气口122导入的气体流通。并且,气体流路130B具有:使第1 气体流路136和第2气体流路137合流用的合流气体流路138,且该合流气体流路138构成为:能够供从进气口121导入的气体和从进气口122导入的气体朝向排气口125流通。
在第1气体流路136上配置有马达15,从进气口121导入的气体能够在马达15的定子151和转子152之间的间隙流通。换言之,第1气体流路 136构成为:包含有马达15的定子151和转子152之间的间隙。
在第2气体流路137上配置有控制器112。下面,对在第2气体流路 137上配置的控制器112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器112的控制基板114具有:作为进行马达15的PWM控制用的开关元件的晶体管115,该晶体管115设置于控制器112的左侧下部区域113。另外,在左侧下部区域113的右侧的区域亦即右侧下部区域113A设置有:晶体管115以外的半导体元件、或其他电路用部件。这里,因为在设置有晶体管115的左侧下部区域113,进行马达15的PWM控制用的晶体管115的开关动作,故而左侧下部区域113变为高温,因此,左侧下部区域113是冷却需求较高的区域。另外,设置有晶体管115以外的半导体元件、或其他电路用部件的右侧下部区域113A虽然没达到左侧下部区域113那种需求程度,但在马达15的驱动时也伴随有发热,因此,是以左侧下部区域113为基准而存在有冷却需求的区域。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控制器112中,冷却需求较高的左侧下部区域113、以及以左侧下部区域113为基准而存在有冷却需求的右侧下部区域113A被配置于第2分支气体流路137上,通过在该第2分支气体流路137流通的气体,而对左侧下部区域113、以及右侧下部区域113A进行冷却。
合流气体流路138构成为:能够经由风扇156而与排气口125连通。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气体流路136和第2气体流路137是在以气体流通的方向为基准而比定子151的下游侧端部151a更靠上游侧的位置合流。
排气口125构成为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以及上述第2实施方式同样地,兼用作喷出口,该喷出口用于朝向被切削部件被切削时所产生的切削屑喷出气体。
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主壳体100B的内部设置有气体流路130B,该气体流路130B构成为:能够供从进气口121导入的气体经由马达15而朝向排气口125流通。而且,控制器112的左侧下部区域113以及右侧下部区域113A配置于气体流路130B上。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通过从进气口121导入的气体而直接对马达15、控制器112的左侧下部区域113以及右侧下部区域113A进行冷却。换言之,能够利用对马达15进行冷却用的气体而直接对控制器112的左侧下部区域113 以及右侧下部区域113A进行冷却。
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气体流路130B具有:第1气体流路136,其构成为能够供从进气口121导入的气体流通;以及第2气体流路137,其构成为能够供从进气口122导入的气体流通,在第1气体流路136上配置有:马达15,在第2气体流路137上配置有:控制器112的左侧下部区域113以及右侧下部区域113A。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从2个进气口(进气口121和进气口122)导入气体,因此,与具备一个进气口的结构相比,能够减轻与气体的进气相伴的风扇156的负荷。另外,马达15和控制器 112的左侧下部区域113以及右侧下部区域113A分别通过从各个进气口导入的气体而被冷却,因此,能够分别有效地对马达15、控制器112的左侧下部区域113以及右侧下部区域113A进行冷却。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有晶体管115的左侧下部区域113配置于第2气体流路137上,因此,能够通过气体而有效且重点地对发热又易于变为高温的晶体管115进行冷却。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右侧下部区域113A配置于第2分支气体流路134上,因此,能够通过气体而有效且重点地对以左侧下部区域113为基准而存在有冷却需求的右侧下部区域113A进行冷却。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气体流路136构成为:包含有定子151 和转子152之间的间隙,因此,气体在定子151和转子152之间的间隙流通。因此,能够有效地对马达15进行冷却。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排气口125构成为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以及上述第2实施方式同样地,兼用作喷出口,该喷出口用于朝向被切削部件被切削时所产生的切削屑喷出气体,因此,无需在排气口125之外再另外设置出朝向切削屑喷出气体的喷出口,从而能够实现构造的简单化。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气体流路136和第2气体流路137是在以气体流通的方向为基准而比定子151的下游侧端部151a更靠上游侧的位置合流,因此,在第2气体流路137流通的气体从定子151的一部分经过。因此,定子151不仅被从进气口121导入又在第1气体流路136流通的气体所冷却,还被在第2气体流路137流通的气体所冷却。因此,能够有效地对马达15进行冷却。
[变形例]
上述实施方式是单纯的例示而已,本发明涉及的自动刨床并不限定于所例示的自动刨床1、1A、1B的结构。例如,能够施加下述所例示的变更。另外,上述变更可以采用:将它们中的任意1个或多个、与实施方式所示的自动刨床1、1A、1B、或者各技术方案所记载的发明进行组合的方案。
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采用了第2分支气体流路134的末端分支为多个流路的结构。然而,也可以采用第2分支气体流路134的末端不分支的结构。
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采用了第2分支气体流路134的末端的多个流路全部连接于比定子151的下游侧端部151a更靠上游侧的位置的结构。然而,也可以采用:仅有第2分支气体流路134的末端的多个流路中的一部分流路连接于比定子151的下游侧端部151a更靠上游侧的位置的结构。
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采用了第2分支气体流路134连接于主气体流路132上的比定子151的下游侧端部151a更靠上游侧的位置的结构。然而,也可以采用:第2分支气体流路134连接于主气体流路132上的比定子151的下游侧端部151a更靠下游侧的位置的结构。
在上述第3实施方式中,采用了第2气体流路137的末端分支为多个流路的结构。然而,也可以采用第2气体流路137的末端不分支的结构。
在上述第3实施方式中,采用了:第1气体流路136和第2气体流路137是在以气体流通的方向为基准而比定子151的下游侧端部151a更靠上游侧的位置合流的结构。然而,也可以采用:第1气体流路136和第 2气体流路137是在以气体流通的方向为基准而比定子151的下游侧端部 151a更靠下游侧的位置合流的结构。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控制器112中的冷却需求较高的区域或者存在有冷却需求的区域设置于气体流路130上。具体而言,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采用了:控制器112的左侧下部区域113配置于气体流路130上的结构,在上述第2实施方式中,采用了:控制器112的左侧下部区域113 以及右侧下部区域113A配置于气体流路130A上的结构,在上述第3实施方式中,采用了:控制器112的左侧下部区域113以及右侧下部区域113A 配置于气体流路130B上的结构。即,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采用了:控制器112的一部分的区域配置于气体流路上的结构。然而,也可以采用:控制器112的整个区域配置于气体流路上的结构,例如,在控制器112的上方、下方、侧方全部设置有供气体流通的流路的结构。根据该结构,能够更进一步提高控制器112的冷却效率。根据上面所述,只要采用将控制器112的至少一部分的区域配置于气体流路上的结构即可,根据该结构,能够有效地对控制器112进行冷却。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作为马达15而采用了无刷马达,作为控制器 112而采用了具有执行该无刷马达的PWM控制的控制基板的控制器。然而,作为马达15,也可以采用其他种类的马达,作为控制器112,也可以采用:具有执行其他种类的马达的控制的控制基板的控制器。具体而言,例如,作为马达15,可以采用:有刷DC马达、三相感应马达、单层感应马达等,作为控制器112,可以采用:具有能够执行上述各种马达的控制的控制基板的各种控制器。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排气口125构成为兼用作喷出口,该喷出口用于朝向被切削部件被切削时所产生的切削屑喷出气体。然而,排气口125 也可以不是构成为:兼用作用于朝向被切削部件被切削时所产生的切削屑喷出气体的喷出口。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气体流路130、130A、130B构成为:包含有定子151和转子152之间的间隙。然而,气体流路130、130A、130B也可以构成为:包含有定子151和转子152之间的间隙。即,也可以构成为:在气体流路130、130A、130B流通的气体是在马达15的周缘进行流通的。
[对应关系]
下面示出上述实施方式的各结构要素和本发明的各结构要素的对应关系。自动刨床1、1A、1B分别是本发明的“自动刨床”的一个例子。主壳体100、100A、100B是本发明的“壳体”的一个例子。进气口121、122 分别是本发明的“进气口”的一个例子。进气口121是本发明的“第1进气口”的一个例子。进气口122是本发明的“第2进气口”的一个例子。排气口125、126分别是本发明的“排气口”的一个例子。排气口125是本发明的“第1排气口”的一个例子。排气口126是本发明的“第2排气口”的一个例子。马达15是本发明的“马达”的一个例子。定子151是本发明的“定子”的一个例子。下游侧端部151a是本发明的“下游侧端部”的一个例子。转子152是本发明的“转子”的一个例子。风扇156是本发明的“风扇”的一个例子。控制器112是本发明的“控制器”的一个例子。左侧下部区域113、右侧下部区域113A、整个区域分别是本发明的“特定区域”的一个例子。控制基板114是本发明的“控制基板”的一个例子。晶体管115是本发明的“晶体管”的一个例子。气体流路130、130A、130B 分别是本发明的“气体流路”的一个例子。分支部131是本发明的“分支部”的一个例子。主气体流路132是本发明的“主气体流路”的一个例子。第1分支气体流路133是本发明的“第1分支气体流路”的一个例子。第 2分支气体流路134、134A分别是本发明的“第2分支气体流路”的一个例子。第1气体流路136是本发明的“第1气体流路”的一个例子。第2 气体流路137是本发明的“第2气体流路”的一个例子。合流气体流路138 是本发明的“合流气体流路”的一个例子。

Claims (9)

1.一种自动刨床,其能够通过马达的驱动力而对被切削部件进行切削,其中,
所述自动刨床具有:
壳体;
马达,其收容于壳体;
控制器,其具有进行所述马达的驱动控制的控制基板;
进气口,其设置于所述壳体;
排气口,其设置于所述壳体;
气体流路,其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内部,构成为能够供从所述进气口导入的气体经由所述马达而朝向所述排气口流通;以及
风扇,其用于产生从所述进气口经由所述气体流路而朝向所述排气口的气体流,
所述控制器的特定区域配置于所述气体流路上,
所述气体流路在以所述气体流通的方向为基准而比所述马达更靠下游侧位置具有分支部,该分支部将所述气体流路分支为多个分支流路,
在所述气体流路中,将比所述分支部更靠上游侧的所述气体流路定义为主气体流路,将比所述分支部更靠下游侧的多个气体流路分别定义为分支气体流路,在这种情况下,
第1分支气体流路构成为:与所述排气口连通,
第2分支气体流路构成为:连接于所述主气体流路上的比所述分支部更靠上游侧的位置,使在所述气体流路流通的气体的一部分循环,
所述特定区域配置于所述第2分支气体流路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刨床,其中,
所述排气口构成为兼用作喷出口,该喷出口用于朝向所述被切削部件被切削时所产生的切削屑喷出气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自动刨床,其中,
所述马达具有定子和转子,
所述气体流路构成为:包含有所述定子和所述转子之间的间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刨床,其中,
所述马达具有定子和转子,
所述第2分支气体流路连接于所述主气体流路上的比所述定子的下游侧端部更靠上游侧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自动刨床,其中,
所述控制基板具有:对流向所述马达的电流进行开关的晶体管,
所述特定区域包含:设置有所述晶体管的区域。
6.一种自动刨床,其能够通过马达的驱动力而对被切削部件进行切削,其中,
所述自动刨床具有:
壳体;
马达,其收容于壳体;
控制器,其具有进行所述马达的驱动控制的控制基板;
进气口,其设置于所述壳体;
排气口,其设置于所述壳体;
气体流路,其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内部,构成为能够供从所述进气口导入的气体经由所述马达而朝向所述排气口流通;以及
风扇,其用于产生从所述进气口经由所述气体流路而朝向所述排气口的气体流,
所述控制器的特定区域配置于所述气体流路上,
所述气体流路在以所述气体流通的方向为基准而比所述马达更靠下游侧位置具有分支部,该分支部将所述气体流路分支为多个分支流路,
在所述气体流路中,将比所述分支部更靠上游侧的所述气体流路定义为主气体流路,将比所述分支部更靠下游侧的多个气体流路分别定义为分支气体流路,在这种情况下,
第1分支气体流路构成为:与作为所述排气口的第1排气口连通,
所述第1排气口构成为兼用作喷出口,该喷出口用于朝向所述被切削部件被切削时所产生的切削屑喷出气体,
第2分支气体流路构成为:与作为所述排气口的第2排气口连通,
所述特定区域配置于所述第2分支气体流路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动刨床,其中,
所述排气口构成为兼用作喷出口,该喷出口用于朝向所述被切削部件被切削时所产生的切削屑喷出气体。
8.根据权利要求6或者7所述的自动刨床,其中,
所述马达具有定子和转子,
所述气体流路构成为:包含有所述定子和所述转子之间的间隙。
9.根据权利要求6或者7所述的自动刨床,其中,
所述控制基板具有:对流向所述马达的电流进行开关的晶体管,
所述特定区域包含:设置有所述晶体管的区域。
CN201910633904.0A 2019-07-15 2019-07-15 自动刨床 Active CN11222343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33904.0A CN112223431B (zh) 2019-07-15 2019-07-15 自动刨床
DE102020118511.1A DE102020118511A1 (de) 2019-07-15 2020-07-14 Dickenhobel
JP2020120978A JP7456869B2 (ja) 2019-07-15 2020-07-14 自動かんな盤
US16/929,332 US11504876B2 (en) 2019-07-15 2020-07-15 Thickness planer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33904.0A CN112223431B (zh) 2019-07-15 2019-07-15 自动刨床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23431A CN112223431A (zh) 2021-01-15
CN112223431B true CN112223431B (zh) 2022-09-13

Family

ID=740934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633904.0A Active CN112223431B (zh) 2019-07-15 2019-07-15 自动刨床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504876B2 (zh)
JP (1) JP7456869B2 (zh)
CN (1) CN112223431B (zh)
DE (1) DE10202011851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73428B (zh) * 2021-01-22 2022-08-16 昆山市中裕包装物资有限公司 一种木质包装箱生产用单面木工压刨床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672172A (en) * 1951-12-04 1954-03-16 Stanley Works Electric plane
DE3406728A1 (de) * 1984-02-24 1985-08-29 Karl M. Reich Maschinenfabrik GmbH, 7440 Nürtingen Handhobelmaschine
JP4165917B2 (ja) * 1998-01-14 2008-10-15 日立工機株式会社 かんな盤
US6148879A (en) * 1999-08-05 2000-11-21 Liao; Juei-Seng Wood planing machine
TW530738U (en) * 2002-04-08 2003-05-01 Ruei-Sen Liau Bits and pieces discharging apparatus for carpentry planning machine
CA2384548C (en) * 2002-05-02 2010-02-16 Les Produits Gilbert Inc. Automated planer machine
TW551281U (en) * 2002-12-13 2003-09-01 Pei-Lie Jiang Protecting cover apparatus for carpentry planing machine
NL1022807C2 (nl) 2003-02-28 2004-08-31 Bosch Gmbh Robert Schaafmachine met verbeterde spaanafvoer.
EP1674213B1 (en) * 2004-12-23 2008-10-01 BLACK & DECKER INC. Power tool cooling
US20090020184A1 (en) * 2007-07-16 2009-01-22 Merhar Carl F Portable planing machine
JP5633940B2 (ja) * 2012-03-15 2014-12-03 日立工機株式会社 携帯用電気切断機
JP6129668B2 (ja) 2012-09-26 2017-05-17 株式会社マキタ 電動工具
DE102013208705A1 (de) * 2013-05-13 2014-11-13 Robert Bosch Gmbh Handhobelmaschine
JP6238064B2 (ja) 2013-12-27 2017-11-29 日立工機株式会社 電動かんな
EP3424647B1 (en) 2016-02-29 2021-04-21 Koki Holdings Co., Ltd. Power tool
JP6890965B2 (ja) * 2016-12-15 2021-06-18 株式会社マキタ 携帯用切断機
JP6985034B2 (ja) * 2017-06-21 2021-12-22 株式会社ディスコ 切削装置
JP6932620B2 (ja) 2017-11-15 2021-09-08 株式会社マキタ 携帯用カンナ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10016463A1 (en) 2021-01-21
JP2021014124A (ja) 2021-02-12
JP7456869B2 (ja) 2024-03-27
CN112223431A (zh) 2021-01-15
US11504876B2 (en) 2022-11-22
DE102020118511A1 (de) 2021-01-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518343B2 (en) Portable machining device
US9287751B2 (en) Electric cutting or drilling tools that use battery packs as power sources
JP6238064B2 (ja) 電動かんな
US11179824B2 (en) Electric working machine with heat radiation plate portion integrally formed with connection plate portion connected to terminal of battery pack to radiate heat generated at connection plate portion
US11097442B2 (en) Portable power tool
CN112223431B (zh) 自动刨床
CN112813897A (zh) 鼓风机
CN109909548B (zh) 电圆锯
CN212704725U (zh) 动力工具
US20140083729A1 (en) Power tools
JP2018187702A (ja) 電動工具
CN113649642A (zh) 电圆锯
US20200246998A1 (en) Electric working machine
US20200078876A1 (en) Portable cutting machine
CN112223432B (zh) 木工用定置式加工机
AU2020249745B2 (en) Battery-operated electric tool
CN214721118U (zh) 链锯
US11396111B2 (en) Thickness planer
CN213655199U (zh) 鼓风机
US20240298580A1 (en) Electric Working Machine
US20240300084A1 (en) Electric Working Machine
JP7529035B2 (ja) 電気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