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704725U - 动力工具 - Google Patents

动力工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704725U
CN212704725U CN202021610574.8U CN202021610574U CN212704725U CN 212704725 U CN212704725 U CN 212704725U CN 202021610574 U CN202021610574 U CN 202021610574U CN 212704725 U CN212704725 U CN 21270472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flow
motor
battery pack
airflow
coo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610574.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兵建
张响亮
吉绍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ositec Power Tools Su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ositec Power Tools Su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ositec Power Tools Su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Positec Power Tools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610574.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70472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70472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70472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aw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动力工具,包括:电机;工具壳体,包括容纳电机的电机壳以及握持壳体;风扇,由所述电机驱动旋转产生冷却气流,所述工具壳体设有气流通道;气流通道包括相对独立的第一气流通道第二气流通道;电池包,用于给电机供电,包括外壳以及容纳在外壳中的电芯,外壳包括进气口和出气口,进气口和出气口连通形成电池包气流通道,当电池包结合至工具壳体时,电池包气流通道与所述第一气流通道连通;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电机,至少部分所述控制器设置在所述第二气流通道中。本实用新型所示的动力工具,将电池包和控制器分别通过两个独立的气流通道进行冷却,提高了冷却效率,满足了切割作业的要求。

Description

动力工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动力工具,尤其是一种用电池包供电的动力工具。
背景技术
电动工具目前被广泛应用到手工作业中。以圆锯为例,是较为典型的一种直流动力工具,采用电池包供电,对散热要求较高,电机通过传动机构驱动锯片进行锯割作业,工具内部还有控制器对电机进行控制,电池包、控制器以及电机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热量,导致温度过高,从而影响工具的使用性能,并且带来安全隐患。为解决上述问题,传统电圆锯设置有风扇以及进、出气孔,产生流动的冷却气流进行散热。然而在传统电圆锯中,用于电池包和控制器的空气在同一空气通道中流动,先前已经冷却了电池包且温度也随之升高的气流再来冷却控制器,降低了冷却效率。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动力工具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能有效冷却电池包和控制器,并且结构紧凑的动力工具。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动力工具包括:电机,驱动工作头进行工作;工具壳体,包括容纳所述电机的电机壳以及握持壳体;风扇,由所述电机驱动旋转产生冷却气流,所述工具壳体设有供所述冷却气流通过的气流通道;所述气流通道包括第一气流通道和第二气流通道,所述第一气流通道独立于所述第二气流通道;所述工具壳体设有与所述第一气流通道连通的第一冷却风口和与所述第二气流通道连通的第二冷却风口;电池包,用于给所述电机供电,包括外壳以及容纳在所述外壳中的电芯,所述外壳包括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进气口和所述出气口连通形成电池包气流通道,当所述电池包结合至所述工具壳体时,所述电池包气流通道与所述第一气流通道连通;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电机,所述控制器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二气流通道中。
本实用新型所示的动力工具,设有两个独立的气流通道用于分别冷却电池包和控制器,使得冷却电池包和控制器的两股气流互不影响,电池包和控制器都可被充分冷却,提高了冷却效率,满足了切割作业的要求。
优选的,所述电机为外转子型电机。采用外转子式电机,扭矩大,体积小,可在保证切割效率的同时进一步减小工具体积。
优选的,所述电机壳包括靠近所述工作头的第一端部和远离所述工作头的第二端部,所述风扇设置在所述第一端部内,在所述第一端部设有出风口,由所述电池包气流通道进入的冷却气流经所述第一冷却风口进入所述第一气流通道由所述出风口排出所述工具壳体;由所述第二冷却风口进入的冷却气流流径所述第二气流通道由所述出风口排出所述工具壳体。
优选的,所述电机壳包括靠近所述工作头的第一端部和远离所述工作头的第二端部,所述风扇设置在所述第一端部内,所述第二端部设有进风口,由所述进风口进入的冷却气流分别流径所述第一气流通道和所述第二气流通道,所述第一气流通道中的冷却气流经过所述第一冷却风口后由所述电池包气流通道排出;所述第二气流通道中的冷却气流经过所述控制器由所述第二冷却风口排出。
优选的,所述电机壳包括靠近所述工作头的第一端部和远离所述工作头的第二端部,所述风扇设置在所述第二端部内,在所述第二端部设有出风口,由所述电池包气流通道流经所述第一冷却风口进入所述第一气流通道的冷却气流和由所述第二冷却风口进入所述第二气流通道中的冷却气流经过所述电机后由所述出风口排出所述工具壳体。
优选的,所述工具壳体内设有分隔件,所述分隔件将所述气流通道分隔为所述第一气流通道和所述第二气流通道。
优选的,所述工具壳体内设有分隔件,所述控制器包括电路板、支撑并至少部分包围所述电路板的盒体,所述分隔件和所述盒体共同作用将所述气流通道分隔为所述第一气流通道和所述第二气流通道。
优选的,所述控制器包括电路板、支撑并至少部分包围所述电路板的盒体,所述盒体上设有分隔件,所述分隔件与所述盒体配合将所述气流通道分隔为所述第一气流通道和所述第二气流通道。优选的,所述握持壳体包括握持部、与所述握持部相连的安装部、以及连接部,其中所述安装部用安装所述电池包,所述气流通道至少部分位于所述连接部内。
优选的,所述第一冷却风口设置在所述安装部上,所述第二冷却风口设置在所述连接部上。
优选的,所述第一冷却风口和所述握持部之间设置挡板。挡板可以防止握持部与第一气流通道串风,使第一气流通道相对封闭,从而不会影响电池包的散热。
优选的,所述控制器的长边延伸方向与所述电机的电机轴延伸方向垂直。
优选的,所述分隔件与所述工具壳体的内表面相对固定,所述分隔件从所述第一冷却风口和第二冷却风口之间开始延伸至所述电机的外侧。优选的,所述安装部在切割方向上位于所述握持部的后方,在竖直方向上,所述握持部位于所述连接部的上方。
优选的,所述控制器位于所述连接部,所述控制器在切割方向上位于所述电机和所述电池包中间,在竖直方向上位于所述握持部下方。电池包在切割方向上位于握持部的后方,控制器在切割方向上位于电机和电池包中间,控制器在竖直方向上位于握持部下方,合理的利用了布局空间,使工具整体更加紧凑。
优选的,所述控制器设有散热片,所述散热片朝向远离所述第一气流通道的方向延伸。
优选的,所述控制器位于所述连接部,所述控制器在切割方向上位于所述电机和所述电池包中间,在竖直方向上位于所述握持部下方。
优选的,所述第一气流通道包括与第二气流通道平齐设置的气流通道。
优选的,所述安装部设有与所述电池包配合的滑轨,所述滑轨的延伸方向相对于所述连接部的延伸方向倾斜。
优选的,所述连接部设有与所述滑轨的延伸方向平行的外侧板,所述第二冷却风口设置在所述外侧板上。
优选的,所述安装部设有与所述滑轨的延伸方向平行的内侧板,所述第一冷却风口设置在所述内侧板上。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电动工具的立体图。
图2为图1所示电动工具的剖视图。
图3为图1所示电动工具的去掉部分握持壳体后的风道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电动工具的握持壳体的对半分开的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电动工具的控制器的剖视图。
图6为图1所示电动工具的部分剖视图。
图7为电动工具另一实施方式的去掉部分握持壳体后的风道示意图。
图8为电动工具另一实施方式的去掉部分握持壳体后的风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本实施方式中以电圆锯为例来阐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是本实用新型的动力工具并不局限于电圆锯,也可以是其他利用电池包供电的电动工具,如曲线锯等。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在本说明书中,以读者面对图1时竖直向上的方向为电圆锯100的上方,竖直向下的方向为电圆锯100的下方。
值得注意的是,本说明书中对各方向的定义,只是为了方便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说明,并不限定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圆锯在包括但不限定于使用、测试、运输和制造等等其他可能导致组件方位发生颠倒或者位置发生变换的场景中的方向。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如图1和图2所示,动力工具以电圆锯100为例。电圆锯包括电机10、收容电机10的工具壳体20、由电机10驱动旋转并进行切割作业的工作头11。在这里,工作头11为锯片,配接在驱动轴12上。由于锯片11具有一定的厚度,在下面的描述中,将锯片11理想化认为其厚度极小时,定义锯片11所在的平面为锯片平面。定义正常操作图1所示的电圆锯100时,锯片11的切割前进方向为切割方向F。
电圆锯100包括连接在工具壳体20上用于覆盖锯片11上半部分的固定护罩13,以及覆盖锯片11下半部分并可与锯片11的驱动轴12同轴旋转的活动护罩14。电圆锯100还包括与固定护罩13连接到底板15,其具有可在诸如木材的要被切割的材料表面上滑动的底面151以及锯片槽,锯片11能够穿过该锯片槽从底面151向下突出对工件进行切割。
固定护罩13可枢转的与底板15连接。固定护罩13相对于底板15围绕切深轴线X1转动,改变锯片11伸出底面151的距离,用于改变切割的深度。切深轴线X1平行于驱动轴12的轴线X2。电圆锯100还设有定深锁紧机构16,用于锁定固定护罩13相对于底板15的相对位置,亦是锁定锯片11的切割深度。
固定护罩13相对于底板15围绕斜切轴线(未图示)转动,从而改变锯片11相对底面151的倾斜角度,进行斜角切割。斜切轴线垂直于切深轴线X1,且平行于底面151。电圆锯100还设有斜切锁紧机构18,用于固定护罩13相对于底板15的相对位置,亦是锁定了锯片11的倾斜角度。
工具壳体20包括收容电机10的电机壳21、与电机壳21连接的握持壳体24。其中,电机壳21与固定护罩13固定连接。电机10包括电机轴101,电机轴101通过轴承103支撑在电机壳21内部。电机轴101的轴线102与锯片平面垂直设置,与驱动轴12的轴线X2平行设置。定义电机10靠近锯片11的一端为电机前端,远离锯片11的一端为电机尾端,在本实施方式中,风扇16位于电机尾端,并与电机轴101相对固定,由电机10驱动旋转产生冷却气流。本实施方式中风扇16为离心式风扇,可以在保证能够冷却效果的同时尽量减小工具体积。
传动机构位于电机10和驱动轴12之间,用于将电机10的动力传递至锯片11从而驱动锯片11做旋转运动。传动机构可以是齿轮传动,也可以是蜗轮蜗杆、带传动等。在本实施例中,传动机构是齿轮传动机构,包括设置在电机轴101上的小齿轮、以及设置在驱动轴12上的大齿轮。
电机10为外转子无刷电机,包括相对电机壳21固定的定子107以及围绕定子107外周旋转的转子105,转子105为两端通孔的套筒状,其后端周缘与风扇16的扇叶固定连接,风扇16与电机轴101固定连接,因此外转子105通过风扇16实现与电机轴101的固定连接。采用这种方式,不需要转子105有额外的后端侧壁连接至电机轴101,可以使电机10与风扇16的布局更紧凑。此外,风扇16可以是刚性金属材质,既能保证连接刚度,且散热效果更好。而外转子电机本身具有扭矩大、体积小的优势,应用在电圆锯上可进一步减小工具体积。当然,电机也可以采用内转子电机,同样可以驱动风扇旋转产生冷却气流。
握持壳体24包括用于操作握持的握持部23、位于握持部23下方的连接部27。握持部23上设有用于控制电机启动的开关组件231。连接部27纵长方向延伸,其延伸方向大致平行于锯片平面,且与电机轴101的轴线102垂直。在本实施方式中,电圆锯为直流电圆锯,包括电池包30,用于给电机10供电。握持部23的后侧设有用于安装电池包的安装部25。安装部25上设有滑轨(未示出),电池包10通过滑轨与握持壳体24滑移配接,滑轨的延伸方向相对于连接部的延伸方向倾斜,可以减少整机尺寸。当然,电圆锯也可以不采用电池包供电,而采用交流供电。握持部23可集成在工具壳体20上或作为独立元件与之相连。
再参见图3,为了对无刷电机10进行控制,电圆锯还应包括控制器40。控制器40至少包括驱动电路,其包括用于切换提供给无刷电机的电力的开关元件以及用于控制驱动电路的控制电路。为了对电池包30和控制器40进行冷却,工具壳体20还形成有供冷却气流通过的气流通道。具体的,气流通道包括第一气流通道71和第二气流通道73。其中第一气流通道71独立于第二气流通道73;第一气流通道71作为冷却电池包20的冷却路径,第二气流通道73作为冷却控制器40的冷却路径。工具壳体20上设有与外界连通的第一冷却风口61和第二冷却风口63,其中第一冷却风口61与第一气流通道71连通;第二冷却风口63与第二气流通道73连通。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第二冷却风口61和63为进风口,供冷却气流进入。从第一冷却风口61进入的气流沿箭头“A”的方向经过第一气流通道71流向风扇16,从第二冷却风口63进入的气流沿箭头“B”的方向经过第二气流通道73流向风扇16。在握持壳体24的连接部中,通过第一气流通道71的冷却气流不会与通过第二气流通道73的冷却气流混合。即冷却过电池包30的气流不会经过控制器40;冷却过控制器40的气流也不会经过电池包30。也就是说,冷却电池包30和冷却控制器40的均为冷空气,如此设置,电池包30和控制器40均可以被充分冷却,提高了冷却效果和效率。第一冷却风口61和第二冷却风口63可以是狭缝状或者孔状,只要能与外界冷空气连通,其形状和数量不做具体限制,为了防止异物被吸入,进风口处可以设置防尘网等结构,或者采用浮潜式进风口设计。
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冷却风口61设置在安装部25上,第一、第二气流通道71和73设置在安装部25和连接部27上。且第一气流通道71包括与第二气流通道73平齐设置的气流通道,如此布局,可以有效的利用连接部27的空间。安装部25上设有与滑轨的延伸方向大致平行的内侧板62,第一冷却风口61则设置在该内侧板62上。电池包30连接至安装部25时,电池包冷却气流在风扇16作用下通过第一气流通道71带走电池包30的热量。
具体的,电池包30包括若干电芯31以及用于容纳电芯的外壳33,外壳33还设有进气口331和出气口333。进气口331和出气口333连通形成电池包气流通道(未标号)。在这里,电池包气流通道包括各电芯31之间的间隙,电芯31与壳体33之间的间隙。当电池包30连接至安装部25时,出气口333与第一冷却风口61连通,电池包冷却气流经进气口331流入外壳33内,流经各电芯31表面,再经出气口333流出通过第一冷却风口61进入工具壳体20内的第一气流通道71,以使电池包30的热量在电池包冷却气流的作用下散热。
为增强电池包30的散热效果,还可考虑在进气口331和出气口333之间设置用于产生气流的风扇,电池包马达设置在外壳33内,用于驱动风扇转动。
第二冷却风口63设置在连接部27,控制器40布置在第二气流通道73中。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部27设有与滑轨的延伸方向平行的外侧板64,第二冷却风口63设置在外侧板64上。当然,第二冷却风口位于连接部27远离风扇16的一端,且靠近控制器40,可以保证气流流径整个控制器,提高冷却效率。当然,为了增加进风量,也可在连接部27上设置多个第二冷却风口,如连接部27的上部或连接部27的两侧均可设置第二冷却风口。
如图5所示,控制器40包括电路板41、支撑并包围电路板的盒体45,以及安装在电路板41上大致垂直于盒体45延伸的散热片43。具体的,盒体45为热的不导体,比如塑料。电路板41上的主要发热元件,如MOS管等,通过导热硅胶47与散热片43连接,确保将电路板产生的热量都传导至散热片43上,电路板41与盒体45之间、散热片43与盒体45之间都填充有隔热的密封灌胶49,热量不会传递到盒体45上。
如图3和图4、图6所示,控制器40的盒体45由工具壳体20内部的肋条29支撑并固定,位于第二气流通道73内。盒体45的长边451沿大致垂直于电机轴101的轴线方向延伸,且长边451基本与连接部27的延伸方向平行。在切割方向F上,控制器40位于电机10和电池包30之间,并且在竖直方向上位于握持部23和底板15中间,控制器40位于握持部23和底板15之间的高度位置的是由于控制器40在该位置上不会影响操作者的抓握操作。控制器40上的散热片43大致垂直于盒体45朝向底板15的方向延伸,第二冷却风口63设置在收容控制器40远离风扇16的一端,且靠近散热片43,因此可以保证冷却气流最大面积的接触散热片43,提高冷却效率。
如图3和图4所示,电圆锯100包括分隔件50,分隔件50与连接部27配合将气流通道分隔为第一气流通道71和第二气流通道73。在本实施方式中,分隔件50从第一冷却风口61和第二冷却风口63之间开始经过控制器盒体45的上方一直延伸到电机壳21处。电机壳21上设有通孔211,冷却气流分别通过第一气流通道71和第二气流通道73后都流至通孔211进入电机壳21内部。分隔件50则由安装部25一直延伸到电机壳21的通孔211处。
分隔件50可以是与工具壳体20的内表面集成为一体的延伸筋板,或者是固定于工具壳体20内表面并与之紧密配合的分隔板,当然分隔件50优选采用不导热的材料构成。分隔件50将气流通道分为上下两部分,即用于冷却电池包30的第一气流通道71在上面,用于冷却控制器40的第二气流通道73在下面。
如图所示4所示,本实施方式中,握持部23、安装部25以及连接部27作为一个整体集成,是左右对开的半壳式结构,分隔件50是从工具壳体20的内表面延伸的筋板,并且在两个半壳体上各有一半,当两个半壳体组装在一起时,两部分分隔件会接合在一起并发挥分隔气流的作用。这种设置方式便于工具的拆装和内部零件的更换。值得注意的是,控制器40在连接部27,开关组件231设置在握持部23,而开关组件231要与控制器40电连接,则必然需要在分隔件50上开设开孔51供电线穿过。在这种情况下,需要保证开孔51尽量小,且可以采用海绵或密封胶等措施进行密封。为了防止握持部23与第一气流通道71串风,影响电池包30的散热。在第一冷却风口61和握持部23之间设置挡板53,挡板23形成方式和材质可以同分隔件50一样,此处不再一一赘述。当然,挡板53上也开设有供电线穿过的开孔。但开孔尽量小,或采用海绵或密封胶等措施进行密封,进而保证第一气流通道71相对封闭。
电机壳21包括靠近锯片11(部分收容在固定护罩13中)的第一端部和远离锯片11的第二端部。出风口60设置在电机壳21的第二端部,即设在风扇16的径向外侧。当然,风扇也可以说是轴流风扇,那么出风口设置的位置也可以不是设在风扇的径向外侧,可以在风扇的轴向方向上设置出风口。第一气流通道71和第二气流通道73中的冷却气流通过通孔211进入电机壳21内部,在电机壳21内汇合,对电机10进行冷却。具体的,冷却气流经过转子105与定子107之间的间隙,对电机10进行散热。然后由电机壳21上的出风口60排出工具壳体20。
当然,电机壳21上也可以额外设置第三进风口(未示出),从第三进风口进入的冷空气专门对电机10进行冷却。为了提高冷却效率,可以在风扇16外围增加气流引导装置,例如蜗壳,引导空气流动,提高出风效率,从而增强冷却效果。
由于第一气流通道71和第二气流通道73彼此隔开,因此相互独立。第一气流通道71作为冷却电池包30的冷却路径,第二气流通道73作为冷却控制器40的冷却路径。因此,即可避免利用已经冷却了电池包30或控制器中40的一个的气流再去影响电池包30或控制器40中的另一个的情况,二者都可被充分冷却,提高冷却效率,防止因温度过高而导致的机器故障。
此外第一气流通道71和第二气流通道73仅通过分隔件形成;不涉及其他部件,因而第一气流通道71和第二气流通道73的形成成本低、结构简单。
此外,控制器40在加工方向上位于电机10和电池包30之间,在竖直方向上位于握持部23和底板15中间,并且长边451垂直于电机轴101的轴线102延伸。通过上述布局方式,既合理的利用整个工具的空间布局,又不会影响操作者的抓握操作结构紧凑,同时保证了控制器40的冷却效果。
此外,第一气流通道71中的气流和第二气流通道73中的气流可都由一个风扇16产生。因此,无需为工具中的各个空气通道和分别提供独立的风扇,可避免电圆锯的尺寸增加,以及可降低提供额外风扇的成本。
如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电圆锯100a。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电圆锯100相同,包括工具壳体20,工具壳体20包括收容电机(未图示)的电机壳21,及与电机壳21连接的握持壳体24。风扇(未图示)位于电机尾端,在电机壳21远离锯片11的第二端部设有出风口。出风口设置在风扇的径向外侧。在握持壳体24内设有第一气流通道71和第二气流通道73两个独立的气流通道,分别用于冷却电池包和控制器40。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冷却风口61、第二冷却风口63为进风口,且具体结构基本同第一实施方式,在此不再赘述。不同点在于,第一气流通道71和第二气流通道73之间的分隔件。在本实施方式中,分隔件50a延伸至控制器40的盒体45的端部,并紧密抵靠盒体45,分隔件50a和盒体45共同作用将气流通道分隔成两个。在这里,分隔件50a可以是与工具壳体20的内表面集成为一体的延伸筋板,或者是固定于工具壳体20内表面并与之紧密配合的分隔板;同样,分隔件50a优选采用由不导热的材料构成。
在分隔件50和盒体45共同作用下,电池包冷却气流在第一气流通道71中沿箭头“A”的方向流动,流经分隔件50和盒体45的上方,然后进入的电机壳21。电池包冷却气流在第一气流通道71中沿箭头“A”的方向流动,流经分隔件50和盒体45的上方,然后进入的电机壳21。从第二冷却风口63进入的气流沿箭头“B”的方向经过第二气流通道73流经分隔件50和盒体45的下方,对控制器40进行冷却,然后进入的电机壳21。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控制器的盒体45不导热,因此不会将电池包冷却气流中的热量影响控制器40,反之亦然,从而实现两个气流通道的相互独立。
该实施方式中,优选控制器的盒体45可以抵接电机壳21的外侧。当然也允许盒体45与电机壳21之间存在间隙,但该间隙不宜过大,优选不超过1cm,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该间隙比较接近风扇16,也就离风扇的负压中心越近,该处风扇吸引气流的能力越强,因此,来自第一气流通道71和第二气流通道73的冷却气流在较大的压力作用下将直接进入电机壳21,而不会互相干扰。
当然,盒体上也可以设有分隔件,分隔件与盒体配合将气流通道分隔为第一气流通道和第二气流通道。在这里,分隔件可以是与盒体一体成型;也可以是固定于盒体上的并与之紧密配合的分隔板;同样,分隔件和盒体优选采用由不导热的材料构成。
如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电圆锯100b。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电圆锯100相同,包括工具壳体20,工具壳体20包括收容电机(未图示)的电机壳21,及与电机壳21连接的握持壳体24。在握持壳体24内设有第一气流通道71和第二气流通道73两个独立的气流通道,分别用于冷却电池包30和控制器40。
所不同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风扇(未图示)位于电机前端,在电机壳21远离锯片11的第二端部设有进风口80b。该进风口80b可以设置在电机壳21远离锯片11的端面和/或电机壳21的周面上,可以增大进风量。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冷却风口61b、第二冷却风口63b为出风口,其中第一冷却风口61通过电池包上的进气口(未图示)与电池包气流通道连通。从进风口80b进入的气流会流径电机后分别进入第一气流通道71和第二气流通道73。其中,进入第一气流通道71的气流沿箭头“C”的方向流径第一冷却风口61b后进入电池包气流道道,对电池包30进行冷却,再由电池包30上的出气口333b排出。进入第二气流通道73的气流沿箭头“D”的方向流径控制器40,对控制器40进行冷却,最后由第二冷却风口63b排出工具壳体20。
在该实施方式中,虽然冷却电池包30和控制器40的冷却气流是冷却电机后的气流。但是由于电机在工作过程中,上升温度不会太高,而电池包30和控制器40温度很高,尤其是控制器40,温度可以上升到70度、80度;另外,在电机壳21远离锯片11的第二端部,可以在端面和电机壳21的周面上均可以设置进风口80b,进风量大。而且第一气流通道71的冷却气流与通过第二气流通道73的冷却气流相对独立,电池包30和控制器40均可以被充分冷却。因此,即使是采用冷却电机后的气流对电池包30和控制器40的进行冷却,但冷却效果也不受影响。
另一个实施方式中,风扇位于电机前端。在电机壳靠近锯片的第一端部上设有出风口。该出风口位于风扇的径向外侧。在电机壳的第二端部设有进风口,同样,进风口可以设置在电机壳远离锯片的端面和/或电机壳的周面上,在风扇作用下,冷却气体由设置在第二端部的进风口进入,流径电机,对电机进行冷却,再经风扇外侧的出风口排出工具壳体。在该实施方式中,同第一实施方式,第一气流通道和第二气流通道中的冷却气流通过通孔进入电机壳,但不同的是,通过通孔进入电机壳的冷却气流无需流径电机,而是直接经风扇外侧的出风口排出工具壳体。如此,在握持壳体内,同样设有第一气流通道和第二气流通道两个独立的气流通道,分别用于冷却电池包和控制器。另外冷却气流经由电机壳的第二端部进入电机壳用于冷却电机。也就是说,冷却电池包、冷却控制器及冷却电机的均为冷空气,如此设置,电机、电池包和控制器均可以被充分冷却,提高了冷却效果和效率。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但只要其实现的功能与本实用新型相同或相似,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工具包括:
电机,驱动工作头进行工作;
工具壳体,包括容纳所述电机的电机壳以及握持壳体;
风扇,由所述电机驱动旋转产生冷却气流,所述工具壳体设有供所述冷却气流通过的气流通道;所述气流通道包括第一气流通道和第二气流通道,所述第一气流通道独立于所述第二气流通道;所述工具壳体设有与所述第一气流通道连通的第一冷却风口和与所述第二气流通道连通的第二冷却风口;
电池包,用于给所述电机供电,包括外壳以及容纳在所述外壳中的电芯,所述外壳包括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进气口和所述出气口连通形成电池包气流通道,当所述电池包结合至所述工具壳体时,所述电池包气流通道与所述第一气流通道连通;
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电机,所述控制器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二气流通道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为外转子型电机。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壳包括靠近所述工作头的第一端部和远离所述工作头的第二端部,所述风扇设置在所述第一端部内,在所述第一端部设有出风口,由所述电池包气流通道进入的冷却气流经所述第一冷却风口进入所述第一气流通道由所述出风口排出所述工具壳体;由所述第二冷却风口进入的冷却气流流径所述第二气流通道由所述出风口排出所述工具壳体。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壳包括靠近所述工作头的第一端部和远离所述工作头的第二端部,所述风扇设置在所述第一端部内,所述第二端部设有进风口,由所述进风口进入的冷却气流分别流径所述第一气流通道和所述第二气流通道,所述第一气流通道中的冷却气流经过所述第一冷却风口后由所述电池包气流通道排出;所述第二气流通道中的冷却气流经过所述控制器由所述第二冷却风口排出。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壳包括靠近所述工作头的第一端部和远离所述工作头的第二端部,所述风扇设置在所述第二端部内,在所述第二端部设有出风口,由所述电池包气流通道流经所述第一冷却风口进入所述第一气流通道的冷却气流和由所述第二冷却风口进入所述第二气流通道中的冷却气流经过所述电机后由所述出风口排出所述工具壳体。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工具壳体内设有分隔件,所述分隔件将所述气流通道分隔为所述第一气流通道和所述第二气流通道。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工具壳体内设有分隔件,所述控制器包括电路板、支撑并至少部分包围所述电路板的盒体,所述分隔件和所述盒体共同作用将所述气流通道分隔为所述第一气流通道和所述第二气流通道。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包括电路板、支撑并至少部分包围所述电路板的盒体,所述盒体上设有分隔件,所述分隔件与所述盒体配合将所述气流通道分隔为所述第一气流通道和所述第二气流通道。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持壳体包括握持部、与所述握持部相连的安装部、以及连接部,其中所述安装部用安装所述电池包,所述气流通道至少部分位于所述连接部内。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流通道包括与第二气流通道平齐设置的气流通道。
CN202021610574.8U 2020-08-05 2020-08-05 动力工具 Active CN21270472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610574.8U CN212704725U (zh) 2020-08-05 2020-08-05 动力工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610574.8U CN212704725U (zh) 2020-08-05 2020-08-05 动力工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704725U true CN212704725U (zh) 2021-03-16

Family

ID=749137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610574.8U Active CN212704725U (zh) 2020-08-05 2020-08-05 动力工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704725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18845A (zh) * 2021-07-30 2021-11-09 江苏东成工具科技有限公司 电刨
CN113733249A (zh) * 2021-09-23 2021-12-03 江苏大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工具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18845A (zh) * 2021-07-30 2021-11-09 江苏东成工具科技有限公司 电刨
CN113733249A (zh) * 2021-09-23 2021-12-03 江苏大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工具
CN113733249B (zh) * 2021-09-23 2023-02-28 江苏大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工具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704725U (zh) 动力工具
CN106926096B (zh) 角磨机
US9718180B2 (en) Power tool having improved motor and controller cooling
US20180131058A1 (en) Battery pack and power tool
JP4557555B2 (ja) 電動工具
EP2234247A1 (en) Power tool
JP6238064B2 (ja) 電動かんな
US2989995A (en) Composite air-directing and heatdissipating gear housings
CN212704724U (zh) 切割工具
WO2013032372A1 (en) Battery driven handheld tool
US20080035361A1 (en) Electric hand-held power tool
CN109909548B (zh) 电圆锯
US20240090374A1 (en) Power tool
CN115042276A (zh) 作业机械
CN114054847A (zh) 动力工具
CN104245237A (zh) 带有通风装置的手持式工具机
CN212497594U (zh) 电动工具
JP2018187702A (ja) 電動工具
JP7456869B2 (ja) 自動かんな盤
JP2017132006A (ja) 電動工具
JP2020163780A (ja) 切断機
CN112117866A (zh) 电动工具
JP2018187699A (ja) 電動工具
CN113618845B (zh) 电刨
CN115365573A (zh) 手持式电圆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