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210128A - 一种基于梯度嵌段锂系bir的轮胎胎侧胶料及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梯度嵌段锂系bir的轮胎胎侧胶料及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210128A
CN112210128A CN201910613189.4A CN201910613189A CN112210128A CN 112210128 A CN112210128 A CN 112210128A CN 201910613189 A CN201910613189 A CN 201910613189A CN 112210128 A CN112210128 A CN 11221012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ir
rubber
lithium
parts
gradient bl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61318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210128B (zh
Inventor
张建国
贺卉昌
李倍蕾
蒋文英
郭灵
朱建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Sinopec Baling Co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Sinopec Baling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Sinopec Baling Co filed Critical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Priority to CN201910613189.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210128B/zh
Publication of CN1122101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1012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21012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1012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7/00Compositions of natural rubb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00Ty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or the physical arrangement or mixture of the composition
    • B60C1/0025Compositions of the sidewal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9/00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njugated diene hydrocarb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0Use of in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18Oxygen-containing compounds, e.g. metal carbonyls
    • C08K3/20Oxides; Hydroxides
    • C08K3/22Oxides; Hydroxides of metals
    • C08K2003/2296Oxides; Hydroxides of metals of zinc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1/00Properties
    • C08L2201/08Stabilised against heat, light or radiation or oxyda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5/00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 C08L2205/03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containing three or more polymers in a blend
    • C08L2205/035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containing three or more polymers in a blend containing four or more polymers in a blend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80Technologies aiming to reduce greenhouse gasses emissions common to all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 Y02T10/86Optimisation of rolling resistance, e.g. weight reduction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 Tir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梯度嵌段锂系BIR的轮胎胎侧胶料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主要是以一种具有宽分布、高熔体弹性、高支化、高反式1,4‑加成单元含量和聚异戊二烯嵌段链长度呈现梯度分布的锂系BIR与天然橡胶并用来制备轮胎的胎侧用胶,该胎侧复合胶料具有优良的加工性能,复合硫化胶料体现出好的相容性、高强度、低生热、耐屈挠、抗龟裂、耐老化的特点。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梯度嵌段锂系BIR的轮胎胎侧胶料及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轮胎胎侧胶料,特别涉及一种以具有链长度呈有序梯度分布的多个聚异戊二烯嵌段、反式-1,4结构、宽分布等特点的梯度嵌段锂系BIR与天然橡胶等为主要组分的轮胎胎侧胶料及制备方法,属于轮胎橡胶领域。
背景技术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子午线轮胎从国外引进中国以来,轮胎胎侧用胶主要由50%的天然橡胶和50%的BR-9000组成。因BR-9000其Tg为-100℃,聚合物分子链高度的规整,有强烈的结晶趋势,在-35℃开始发硬,失去弹性,如果BR分子链中有少量的聚异戊二烯(IP)单元可降低共聚物的结晶,而因呈现出良好的耐低温性能,再者轮胎的带束层通常也用天然橡胶(NR)与BR并用,因二者不相容,制作的轮胎易产生龟裂,影响了轮胎的使用寿命。
聚丁二烯-异戊二烯(BIR)橡胶制作的催化体有过渡金属、锂糸和稀土等。Ti-Mg配位催化体系制备的TBIR具有低的压缩生热、耐疲劳性、抗撕裂、耐磨性和低噪音,而且生胶强度也很突出,是高性能轮胎理想的胶料,不足之处是单体转化率小于70%,并且生胶的自粘性较低,粘度较高时体现出加工性能差;现有的锂系催化合成的BIR在合成中,随着聚合温度的升高,丁二烯和异戊二烯1,4-加成含量增加,1,2-及3,4-加成物含量下降,但聚合物的分子质量分布过窄,生胶强度低,冷流大,加工性能不佳等不足。
中国专利CN103387641A介绍了一种反式-1,4-结构的丁二烯-异戊二烯共聚橡胶及其制备方法。采用MgCl2负载钛和有机铝化合物组成的Ziegler-Natta催化体系催化丁二烯和异戊二烯共聚合合成反式-1,4-结构大于90%的丁二烯-异戊二烯共聚橡胶,该共聚橡胶由摩尔分数为20~99.5%的异戊二烯单元和0.5~80%的丁二烯单元组成。该反式共聚橡胶具有生热低、耐磨性好、耐屈挠疲劳性能优异特点,适用于动态使用橡胶制品。中国专利CN106699966A提供了一种丁二烯-异戊二烯共聚橡胶及其制备方法。丁二烯-异戊二烯共聚橡胶的分子链由两段组成,一段为丁二烯均聚段,另一段为丁二烯-异戊二烯无规共聚段,此共聚橡胶具有优异的力学强度和耐曲挠龟裂性能。
在(“高反式-1,4-丁二烯-异戊二烯共聚橡胶的结构表征及其在轿车轮胎子口护胶中的应用研究”,高分子学报,2015.12(12期))一文中将TBIR应用于轮胎子口护胶,可使混炼胶结晶度、格林强度和硬度增大,硫化速度加快;含TBIR的共混硫化胶的其它性能保持不变,压缩温升显著降低,耐磨耗性能和耐老化性能明显提高;TBIR与NR的相容性优于BR。结果表明NR并用TBIR后,硫化胶中炭黑分散性更好,在轿车子午线轮胎子口护胶中应用20份左右的TBIR,其他力学性能保持在较高水平的同时,耐磨性、耐曲挠和耐老化性能显著提高,压缩温升明显降低。在(“反式-1,4-丁二烯-异戊二烯共聚橡胶改性的高性能轿车轮胎胎面胶的结构与性能”,高分子学报,2018年03期)描述了新一代合成橡胶-反式-1,4-丁二烯-异戊二烯共聚橡胶(TBIR)在高性能轿车轮胎胎面胶[溶聚丁苯橡胶/顺丁橡胶(SSBR/BR)]中的应用及SSBR/BR/TBIR共混胶的结构与性能。结果表明,相对于无定型的SSBR和BR,TBIR由于具有一定的结晶性而呈现出较高的生胶强度、模量和韧性。另外,在(“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对高反式1,4-丁二烯-异戊二烯共聚橡胶性能的影响”,橡胶工业,2010年12期)中研究相对分子质量(门尼粘度)及其分布对反式1,4-丁二烯-异戊二烯共聚橡胶(TBIR)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TBIR的塑炼、混炼性能随着门尼粘度的减小逐渐改善,门尼粘度大于60的TBIR混炼难度增大、加工性能变差;TBIR的综合物理性能随着门尼粘度的增大而提高,但当门尼粘度大于55之后胶料物理性能和动态性能改善效果不显著,TBIR胶料综合性能在门尼粘度为50~60时达到最佳。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呈双峰的TBIR生胶和硫化胶的拉伸性能、磨耗性能和生热性能较优;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呈单峰的TBIR硫化胶耐屈挠性能得到很大提高。
在(丁二烯-异戊二烯橡胶研究进展[J],当代化工,2011.40(2))中介绍了稀土催化制备的高顺式丁二烯-异戊二烯橡胶(cis-1,4=97%)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稀土BIR与顺丁橡胶接近,但不同于异戊橡胶,并认为BIR是顺丁橡胶改性的新型通用橡胶,BIR与天然橡胶并用时,除了顺丁橡胶的耐磨耗、弹性好、耐寒、生热小等优点外,在扯断力,抗撕裂力和半成品粘性以及混炼包辊性能方面均有明显的改善,特别是在绕曲龟裂性能方面表现的更为优异,稀土BIR与BR相比,更适合轮胎工业之需要,如用作轮胎胎面胶,预计会有更好的实际使用性能。另外还介绍了Goodyear公司开发出了BD/IP=20/80或50/50两个系列4个品种的稀土BIR,用作NR与BR的增容剂制作高性能轮胎,稀土BIR具有良好的加工性能及优异的并用性能,可用作载重汽车轮胎的胎侧胶;当将稀土BIR用于胎侧胶组成时,可提高轮胎的抗裂口增长性能。
日本专利JP2009287020A中公开了一种生热低高耐磨性胶料配方以及用其制备的轮胎。配方中采用半官能化改性的高聚丁二烯含量的组成的溶聚丁苯橡胶80份与20份NR、70份碳黑、30份未改性的丁苯橡胶、2份硬脂酸、2.5份氧化锌、1份抗氧剂、1.3份促进剂、1.5份硫磺组成,硫化胶体现出耐磨性好、低生热的特点,可用作胎面、胎面基部、胎侧或内衬层用胶。此项技术不足之处是NR与丁苯橡胶中的聚丁二烯段仍然有相容性不好的弊病。
中国专利CN104292511A介绍了轮胎胎侧和子口部位耐老化防护胶的制备和应用方法。描述了轮胎胎侧和子口部位耐老化防护胶,其组成重量份为:天然橡胶20~80份、溴化丁基胶10~40份、高顺式顺丁胶0~30份、三元乙丙胶10~40份、丁基再生胶0~60份、炭黑40~70份、硬脂酸0.5~2.5份、氧化锌2~5份、辛基酚醛增粘树脂1~4份、烃类树脂混合物2~6份、防护蜡0.5~3份、环烷油5~15份、硫磺0.5~2份、促进剂1~2.0份。
中国专利CN107474338A介绍了利用环保型高强力再生胶的轮胎胎侧胶胶料及其制备方法。是利用环保型高强力再生胶的轮胎胎侧胶胶料,其特征是配方比例按重量份计如下:天然橡胶45~50份、顺丁橡胶50~55份、环保型高强力再生胶10~30份、炭黑50~52份、氧化锌3.5~4.0份、硬脂酸2~3份、防老剂4~5份、微晶蜡2~3份、203树脂3~3.5份、芳烃油7~8份,硫磺1.5~1.9份、促进剂0.8~1.0份、防焦剂0.1~0.15份;其中,所述的天然橡胶和顺丁橡胶的总份数为100份。
上述两项现有轮胎胎侧配方中的基础用胶均离不开NR和BR。
当今,传统带束层、胎侧通常采用NR与BR作基体,胎面胶采用丁苯橡胶与BR作基体,钢丝或帘线层以NR作基体,即NR在轮胎中生胶的总质量份数不小于27%,BR在轮胎中各部位均需用到。在轮胎中总生胶用量不低于45%。轮胎各部位基体的复合胶料的粘连、硫化交联属于微交联,因NR与胎面胶中的BR相容性不佳,从宏观看轮胎各部位用胶是均相的;但从微观分析,硫化后BR与NR会出现相分离,易出现胎层撕裂、脱落及胎面出现龟裂、易老化等缺陷。这是不符合当今高性能绿色轮胎发展之需。
采用锂系较高反式-聚丁二烯-异戊二烯橡胶(T-BIR)在轮胎胎侧中的应用报到不为多见。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的轮胎胎侧中使用天然橡胶(NR)与之配合的BR相容性不佳,硫化胶中的NR与BR出现相分离现象,易导致胶料出现撕裂脱落和胎体出现龟裂、易老化等缺陷,或锂系催化合成的BIR分子量分布过窄、加工性能差、T-1,4含量低易结晶,或稀土催化制备的BIR微嵌段或嵌段链节分布不明显以及制备成本高,使其应用受到局限。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在于采用具有反式-1,4加成单元含量高、宽分子质量分布、长链支化的又有聚异戊二烯嵌段链长短呈现有序梯度分布嵌段的梯度嵌段锂系BIR与NR配合用作轮胎胎侧用的基础胶,该基础胶料制备的轮胎具有低生热、高回弹、高强度、耐屈挠疲劳、抗龟裂、耐撕裂、耐老化的子午线高性能轮胎,同时也适宜全钢轮胎。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操作简单、低成本制备所述高性能轮胎胎侧胶料的方法,该方法可以借鉴现有的成型工艺,有利于工业化生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梯度嵌段锂系BIR的子午线轮胎胎侧用胶,其包括NR、梯度嵌段锂系BIR和增粘树脂及助剂在内的原料;
所述梯度嵌段锂系BIR具有以下表达式;
R—B1ImB2Im-1……Bm-1I2BmI1D—F
其中,
R为引发剂残基(如异丁基、丁基等);
m为微嵌段个数;
B1……Bm为m个丁二烯均聚嵌段,且由B1至Bm的丁二烯均聚嵌段的链长度呈梯度递减;
I1……Im为m个异戊二烯均聚嵌段,且由I1至Im的异戊二烯均聚嵌段的链长度呈梯度递减;
D为二乙烯苯支化单元,平均支化度为1~2.5;
F为极性封端基团;
所述梯度嵌段锂系BIR的数均分子量Mn=15~25×104,分子质量分布指数为2.5~3.5。
优选的方案,所述梯度嵌段锂系BIR中丁二烯的1,2-加成单元和异戊二烯的3,4-加成单元的数量比例均小于10%,且聚异戊二烯和聚丁二烯单元的反式-1,4加单元的数量比例均高于75%。
优选的方案,所述梯度嵌段锂系BIR的生胶门尼粘度ML=50~70。
优选的方案,所述梯度嵌段锂系BIR的极性封端基团为包含锡、氮、氧、硅中至少一种元素的极性基团。
优选的方案,所述梯度嵌段锂系BIR的分子链末端含有极性封端基团。所述极性基团为包含锡、氮、氧、硅中至少一种元素的极性基团。极性封端基团使生胶与其它胶种组成的复合料与碳黑混炼易分散,降低复合材料硫化胎面胶的Payne效应,同时极性官能团还缩短了硫化后的网络大分子最终交联点到链端的惰性单元的长度和浓度,加大了大分子有效的弹性回复,因而在周期性的形变中产生的能量易转化为贮存能量,减少了轮胎的生热和滞后损失。
本发明的梯度嵌段锂系BIR含有多个聚异戊二烯嵌段,且嵌段的链长度呈现有规律的梯度分布,如此分子构型的BIR有益于与天然橡胶相容,硫化胶中BIR与NR不产生相分离。
优选的方案,所述助剂包括炭黑、橡胶软化油、白炭黑、硅烷偶联剂、防护蜡、氧化锌、硬脂酸、防老剂、促进剂和硫磺。
优选的基于梯度嵌段锂系BIR的子午线轮胎胎侧部用胶,包括以下质量份组分原料:NR30~60份,梯度嵌段锂系BIR 30~60份,炭黑40~70份,橡胶软化油10~13份,增粘树脂2~3份,白炭黑10~20份,硅烷偶联剂2.0~3.0份,防护蜡1.0~2.0份,氧化锌2.0~4.0份,硬脂酸1.5~2.5份,防老剂2.0~3.0份,促进剂2.0~4.0份,硫磺1.3~1.8份。
优选的方案,所述硅烷偶联剂包括Si-69和/或硅-75。
优选的方案,所述橡胶软化油包括TDAE、重芳烃油经氢化精制后的NAP-10及A1220中至少一种。
优选的方案,所述白碳黑的比表面积大于200m2/g。适当加入白碳黑以降低轮胎的滚动生热,其优选为绿色轮胎用高分散比表面积大于200m2/g白碳黑,如ZEOSIL1165。
优选的方案,所述促进剂包括促进剂NS和促进剂CZ。促进剂NS份与促进剂CZ的质量比优选为(1.0~1.5):(1.5~2.0)。复合胶料中选用较多品种和质量份数的促进剂有利于加快混炼胶的硫化速度,提高硫化胶的交联密度,增加胎基的定伸强度。
优选的方案,所述增粘树脂为辛基酚醛增粘树脂。
优选的方案,天然橡胶(NR)可选用行业内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市售3L号标胶等。
优选的方案,碳黑为行业内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市售中超耐磨炭黑。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基于梯度嵌段锂系BIR的轮胎胎侧胶料的制备方法,将包括NR、梯度嵌段锂系BIR、炭黑、橡胶软化油、增粘树脂、白炭黑、硅烷偶联剂、防护蜡、氧化锌、硬脂酸、防老剂、促进剂和硫磺在内的原料进行混炼I形成母炼胶;将母炼胶与硫磺进行混炼II,得到混炼胶;混炼胶进行硫化,即得。
优选的方案,所述混炼I是在密炼机中进行,在温度为130~150℃下混炼80~100s。
优选的方案,所述混炼II是在开炼机上进行,在50~60℃温度下进行混炼。
优选的方案,所述硫化是在160~170℃温度下硫化10~20min。
本发明的子午线轮胎胎侧胶料关键的改进是在于采用了一种支链含量低、反式-1,4加成单元含量高、具有宽分子质量分布、分子链长链支化、具有有序梯度分布的多嵌段聚丁二烯-异戊二烯橡胶(BIR),且该多嵌段聚丁二烯-异戊二烯橡胶丁二烯的1,2-加成单元和异戊二烯的3,4-加成单元含量均小于10%,聚异戊二烯和聚丁二烯单元的反式-1,4(T-1,4)加成单元含量均高于75%,旨在提高聚合物生胶的强度,降低基结晶度,提高其加工性能,与天然橡胶并用用于子午线轮胎胎侧,二者相容性好,强化了复合材料的抗老化、防龟裂,提高胎体受力和抗缓冲击,降低轮胎滚动阻力;特别是复合胶料具有与钢丝粘合性好、抗老化和抗掘绕疲劳等特点,取代传统带束层配方中的BR或现有的TBIR(因BR与NR二者相容性差,复合制作的基体易老化和龟裂的缺陷),可作为高性能绿色轮胎的基础材料。
本发明的梯度嵌段锂系BIR的合成方法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1)聚合反应:在聚合釜中加入定量的溶剂和重氮试剂,接下来将定量的丁二烯和异戊二烯同时加入聚合釜中,启动搅拌,用热水将聚合釜中的物料升至聚合引发温度,此时即可一次性地加入定量的正丁基锂进行单体引发和链增长的聚合反应,共聚反应从引发温度到聚合的最高温度所需时间为40~50min,所以在聚合反应及链增长期间还需要连续加入二乙烯基苯的已烷稀溶液,稀溶液连续加料时间为40~60min,当二乙烯基苯加完后,再继续反应20~30min。
2)封端反应:在聚合反应完成后,再在聚合釜中加入定量的能与聚合物分子链末端聚异戊二烯活性锂缩合的极性化合物进行封端反应,反应时间15~20min,即可。
3)凝聚干燥:聚合胶液从聚合釜中移出,并加入必要的抗氧剂混均后,经水蒸汽凝聚、干燥后即得生胶。
上述制备方法中,丁二烯与异戊二烯的质量之比为(20~80):(80~20)。
上述制备方法中,二乙烯基苯与烷基锂的摩尔比为(1.0~3.0):1。二乙烯基苯(DVB)作为梯度嵌段锂系BIR的长、短链分子枝化剂;其中,二乙烯基苯为丁二烯和异戊二烯总质量的0.08~0.16%。
上述制备方法中多嵌段聚丁二烯-异戊二烯橡胶的数均分子量Mn=15~25×104。其中聚合物的数均分子量Mn为丁二烯与异戊二烯质量之和除以引发剂烷基锂的摩尔数。
上述制备方法中,所述重氮试剂优选为1.5-重氮双环[4,3,0]-5-壬烯(DBN)或1,8-重氮双环[5,4,0]-7-十一烯(DBU)中的一种或它们的混合物,优选的重氮试剂/NBL(分子比)=0.5~1.6,进一步优选为重氮试剂/NBL(分子比)=0.8~1.3,这种受阻胺类重氮试剂与丁基锂或活性聚合物锂链结合,能有效阻止锂系阴离子聚合反应单体快引发和聚合链快增长的作用,从而加宽了聚合物的分子质量的分布级份,再加上聚合物活性链增长用的DVB支化作用提高了聚合物的重均分子质量,在重氮试剂和DVB二者的共同作用下,构建了聚合物的分子质量分布指数MW/Mn=2.5~3.5,从而提高了聚合物生胶的加工性能。
上述制备方法中,重氮试剂与烷基锂的摩尔比为(0.5~1.6):1。所述烷基锂优选为丁基锂。
上述制备方法中,引发温度及聚合反应在50~100℃范围内。优选的聚合温度为80~100℃,较高的聚合温度有利于提高反式-1,4加成的速率,降低1,2-加成和1,3-加成的比率。
上述制备方法中,所述阴离子聚合溶液体系中包含苯、甲苯、环已烷、正已烷中至少一种溶剂。优选为正己烷。
上述制备方法中,二乙烯基苯连续加入阴离子聚合溶液体系中的时间控制在40~80min范围内,二乙烯基苯加完后,继续聚合反应20~30min。本发明的多嵌段聚丁二烯-异戊二烯橡胶合成过程中,NBL一次加入聚合釜后,即可连续加入DVB的稀溶液,优选的DVB连续加入聚合釜中的加料时间为50~60min;当DVB加完后,再在优选在90~95℃温度下继续反应20~30min,以保证后期聚合体中的少量异戊二烯全部转化。
上述制备方法中,所述二乙烯基苯采用溶剂稀释后以稀溶液形式加入。稀释剂一般采用聚合溶剂。稀释的目的是控制二乙烯基苯缓慢加入,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和调节。
上述制备方法中,所述极性封端剂包含锡、氮、氧、硅中至少一种元素,且包含卤素、酮、酸、胺或酯中至少一种与活性锂进行反应的功能基团。本发明的极性封端剂为现有技术中常见的极性封端剂。极性封端剂优选为三丁基一氯化锡、N,N’-二甲基咪唑啉酮、三甲基一氯硅烷等含有锡、氮、氧、硅、硫等原子并含有卤素或酮或酸或酯类等能与活性锂加成或缩合的有机物中的至少一种或几种;最优选的是N,N’-二甲基咪唑啉酮和三丁基一氯化锡中的一种,或最优先选用N,N’-二甲基咪唑啉酮分子中的羰基与活性链锂进行加成形成[~O-Li+],然后再用三丁基一氯化锡与~O-Li+进行缩合封闭,封端试剂优选的加入量为活性锂的等分子质量。
上述制备方法中,所述封端反应的温度为50~90℃,时间为15~20min。
本发明采用阴离子聚合法,正丁基锂为引发剂、微量的重氮试剂为分子质量分布加宽剂、二乙烯基苯为分子链枝化和提高聚合物重均分子质量的调节剂,极性化合物为封端剂,在已烷为溶剂的聚合釜中将丁二烯、异戊二烯和微量二乙烯基苯的混合物进行无规共聚,最后将制成含活性锂的共聚胶液用极性基团封闭末端,即得的聚丁二烯段的乙烯基和聚异戊二烯的3,4-加成单元的含量低、反式-1,4加成单元含量高、具有宽分子质量分布、分子链长链支化的具有有序梯度分布的梯度嵌段锂系BIR。
本发明采用的重氮试剂为受阻胺咪,同时兼有路易斯碱的特质,受阻胺咪既是锂系聚合物的微观结构的调节剂,又是活性锂引发和聚合链增长的延迟剂,即能延缓丁二烯或异戊二烯的聚合速率,达到了丁二烯和异戊二烯两单体处于慢引发、引发的活性链又处于缓增长的目的,本发明的阴离子聚合体系中,重氮试剂对活性锂的阻止或延缓是随机性的,最终给予了最终合成的聚合物分子质量是宽分子级份和宽的分子质量分布。另外,在二乙烯基苯的连续加入聚合体系中,二乙烯基苯起到了缓慢支化和长链支化之作用,还能提高聚合物的重均分子质量,进一步加宽了共聚物的分子质量分布和分布级份,同时又增加了共聚物的熔体弹性和生胶的强度,有益于生胶的后续的加工。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二乙烯基苯因分子结构中的电子云分布的特殊性,其聚合速率远远高于丁二烯和异戊二烯,故二乙烯基苯不宜一次性加入引发或聚合环境中,否则二乙烯基苯会快速均聚或凝聚,起不到支化和加宽共聚物分子质量之目的。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行业内技术人员共知的在通常锂系催化作用下的丁二烯的竟聚率大于异戊二烯的竟聚率,在文献(“四氢呋喃为调节剂和异戊二烯共聚合的研究”,任艳等,大连理工大学高分子材料系)。描述了当THF/NBL=0.5时,竟聚率rBd=2.08,rIp=0.39,随着THF用量增加,rBd继续增大,rIp继续减少。另外,在美国专利US 4451576中报道了在重氮试剂作用下丁二烯可以全部转化,而苯乙烯的转化率不高于81%。而在本发明的重氮试剂的聚合环境中意外发现,在重氮试剂/NBL(丁基锂)分子比约为1.4:1时,将等质量的丁二烯和异戊二烯于85~95℃条件下分别进行聚合,当聚合时间为75min时,丁二烯可全部转化,而异戊二烯的转化率为87.4%;当聚合时间为90min时,异戊二烯才能全部转化。即在本发明的聚合体系中丁二烯的竟聚率大于异戊二烯。即在聚合的前期首先是大部分丁二烯先引发和扩链,仅只有少量的异戊二烯引发,当在共聚反应后期,丁二烯的相对浓度较低,异戊二烯的相对浓度较高,即共聚物分子链的前段主要是聚丁二烯的嵌段及少量异戊二烯与多数量的丁二烯参入的无规共聚,形成较高的聚丁二烯嵌段单元和微量的较低的聚异戊二烯的微嵌段单元;而在聚合的后期,共聚物的分子链末段主要是聚异戊二烯的较长均聚嵌段单元。即本发明的梯度嵌段锂系BIR属于有序有梯度分布的多嵌段共聚物。如此分子构型的共聚物有益于与天然橡胶相容。
本发明的梯度嵌段嵌段锂系BIR中,每个支化长链分子中丁二烯均聚嵌段及异戊二烯均聚嵌段的链长度均不相同,其不同的总和值决定了支化链段的分子质量,同时体现出了聚合物有不同的分子质量分布和分布级份。
本发明的梯度嵌段锂系BIR有些分子链中不含二乙烯基苯的支化单元,有些分子链中含有多个支化单元。
本发明的梯度嵌段锂系BIR的制备过程中不必使用路易斯碱作为活化剂。
本发明的梯度嵌段锂系BIR的制备过程中,通过固定丁二烯、异戊二烯和二乙烯基苯的投料比,在碳烃溶液中用丁基锂引发混合单体、反应具有不断引发、扩链、长-短链无规则支化的特点,同时单体扩链中1,2-加成和3,4-加成低,反式-1,4-加成高,共聚物分子链中具有梯度分布组成的微嵌段和较长嵌段的聚丁二烯和聚异戊二烯单元。
本发明所述的子午线轮胎胎侧部用胶的制备方法:
先将NR、梯度嵌段锂系BIR、炭黑、填充操作油、白碳黑、增粘树脂、防护蜡、偶联剂、硬脂酸、氧化锌、防老剂、促进剂等投入密炼机中进行混炼,待混炼胶在密炼机转子剪切、磨擦作用下产生热能,混合胶料温度升至130~150℃下再混炼90s后,此时复合混炼胶即可卸料形成母炼胶。然后将母炼胶投入开炼机上于50~60℃下,加入硫磺进行混炼,左右两边分别3/4处割刀三次,每刀间隔15s,然后将辊距调至0.8mm,交替地从每一端纵向薄通六次后,再将胶料压制成厚约2.2mm的胶片,即可下片制样进行硫化;轮胎胎侧混炼胶硫化按行业熟知的工艺条件下进行,即在150℃下硫化30min即可。成型后的硫化胶进行物理性能分析。
相对现有技术,本发明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轮胎胎侧用的复合胶料,选用梯度嵌段锂系BIR与现有的无官能化封端的通用高顺式1,4-BR相比,本发明的梯度嵌段锂系BIR不仅具有较宽的分子质量分布和高的熔体弹性,回避了传统锂系橡胶加工性能不佳的缺陷,体现在半成品粘性以及混炼包辊性能方面与窄分子质量分布的锂系BR或TBIR均有明显的改善;更主要的是梯度嵌段锂系BIR与天然橡胶并用体现出了优良的(与NR有部分相似的分子构造)相容性,硫化的复合胶料体现出了耐绕曲龟裂、耐裂口引发和抗裂口增长,同时还体现出高的弹性回复、抗臭氧、耐紫外线、生热小和抗老化等优点。
本发明选用的梯度嵌段锂系BIR和NR并用胶与TBIR和NR并用胶相比其物理性能不分伯仲;
本发明的胎侧复合胶料在与帘线层、胎面及胎基部常用的SSBR/BR或BR/NR等为基础胶的配方体系的硫化胶料体现出优良的互粘、相容并形成一个整体,不产生相分离,可作绿色、环保、高性能轮胎胎侧的理想胶料。
本发明的梯度嵌段锂系BIR来源制备和复合胶料制备方法简单,可以利用现有的成熟工艺来制作,易于控制和工业化。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用以下实施例进行说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范围或实施方法的限制。
下列实施例中采用INSTRON拉力机测定硫化胶的物理性能;采用DUNLOP功率损耗仪测定硫化胶的动态生热.
实施例1
在氮气保护下的10升聚合釜中加入正已烷7000mL和1.5-重氮双环[4,3,0]-5-壬烯(DBN)1.0mL,接下来加向聚合釜中用氮气压下1060g丁二烯和300g的异戊二烯,开启搅拌,再将聚合溶液升温至75℃,氮气保护压力0.35Mpa,然后加入0.72mol/L的NBL 13.5mL,紧接着向聚合釜中滴加9.5mmol的DVB已烷稀溶液,滴加时间45min,此时聚合反应物料经过45min后胶液温升至最高温95.6℃,其升温速率为0.46℃/min。然后再继续搅拌反应20min后,再向聚合釜中加入0.7mol/L的N,N’-二甲基咪唑啉酮13mL,于不高于90℃的温度下反应15~20min后,即可。
然后,将聚合胶液从聚合釜中移出,并加入3.5g的抗氧剂1076混合均匀后,胶液经水蒸汽凝聚、干燥后即得。
结果测得:生胶的数均分子量Mn=14.95×104、分子量分布指数为2.58;生胶中聚丁二烯单元中的1,2-加成单元含量8.94%,反式1,4-加成单元含量76.21%;聚异戊二烯单元中的3,4-加成单元含量8.75%,反式1,4-加成单元含量为74.86%;生胶的门尼粘度ML为51.6;Tg为-85.7℃。
实施例2
将实施例1中的相关工艺条件保持不变,仅只是加入的DBN 0.9mL,第一段用的混合单体由1100g丁二烯和350g的异戊二烯组成,加入的丁基锂为12mL、连续滴加用的二乙烯基苯10.8mmol、连续滴加时间为50min;第二段活性链锂封端用的N,N’-二甲基咪唑啉酮12mL。
结果测得:生胶的数均分子量Mn=16.78×104、分子量分布指数为2.74;生胶中聚丁二烯单元中的1,2-加成单元含量8.43%,反式1,4-加成单元含量为78.56%;聚异戊二烯单元中的3,4-加成单元含量6.42%,反式1,4-加成单元含量为81.86%;生胶的门尼粘度ML为58.5;Tg为-84.6℃。
实施例3
将实施例2中的相关工艺条件保持不变,仅只是加入的DBU 1.2mL,第一段用的混合单体由900g丁二烯和500g的异戊二烯组成,加入的丁基锂为10mL、连续滴加用的二乙烯基苯11.8mmol、连续滴加时间为48min。第二段活性链锂封端用的N,N’-二甲基咪唑啉酮10mL于85~90℃下反应20min后,再向聚合釜中加入0.7mol/L的三丁基氯化锡的已烷溶液9mL于80~85℃下反应20min后,即可。
结果测得:生胶的数均分子量Mn=19.24×104、分子量分布指数2.86;生胶中聚丁二烯单元中的1,2-加成单元含量7.46%,反式1,4-加成单元含量为78.94%;聚异戊二烯单元中的3,4-加成单元含量6.23%,反式1,4-加成单元含量为75.82%;生胶的门尼粘度ML为62.7;Tg为-83.4℃。
实施例4
将实施例3中的相关工艺条件保持不变,仅只是加入的DBU 1.3mL,第一段用的混合单体由800g丁二烯和600g的异戊二烯组成,其聚合引发起始温度为80℃,聚合的最高温控制不高于100℃,加入的丁基锂为9mL、连续滴加用的二乙烯基苯12.5mmol、连续滴加时间为45min;第二段活性链锂封端用的N,N’-二甲基咪唑啉酮8mL,三丁基氯化锡的已烷溶液8mL。
结果测得:生胶的数均分子量Mn=21.6×104、分子量分布指数D=3.12;生胶中聚丁二烯单元中的1,2-加成单元含量4.23%,反式1,4-加成单元含量为86.12%;聚异戊二烯单元中的3,4-加成单元含量5.12%,反式1,4-加成单元含量为84.56%;生胶的门尼粘度ML为66.7;Tg为-81.8℃。
实施例5
将实施例2中的相关工艺条件保持不变,第一段用的混合单体由1000g丁二烯和200g的异戊二烯组成,加入的DBU 1.4mL,其聚合引发起始温度为80℃,聚合的最高温控制不高于100℃,加入的丁基锂为9mL、连续滴加用的二乙烯基苯14.0mmol、连续滴加时间为50min;第二段活性链锂封端用的三丁基一氯化锡已烷溶液9mL。
结果测得:生胶的数均分子量Mn=18.4×104、分子量分布指数D=3.34;生胶中聚丁二烯单元中的1,2-加成单元含量4.63%,反式1,4-加成单元含量为87.94%;聚异戊二烯单元中的3,4-加成单元含量4.47%,反式1,4-加成单元含量为88.21%;生胶的门尼粘度ML为60.6;Tg为-83.7℃。
实施例6
将实施例5中的相关工艺条件保持不变,仅只是第一段用的混合单体由300g丁二烯和1200g的异戊二烯组成,加入的DBU 1.2mL,加入的丁基锂为8.5mL、连续滴加用的二乙烯基苯16.0mmol、连续滴加时间为50min;第二段活性链锂封端用的三丁基一氯化锡已烷溶液8mL。
结果测得:生胶的数均分子量Mn=24.8×104、分子量分布指数D=3.48;生胶中聚丁二烯单元中的1,2-加成单元含量4.92%,反式1,4-加成单元含量为84.94%;聚异戊二烯单元中的3,4-加成单元含量5.05%,反式1,4-加成单元含量为85.36%;生胶的门尼粘度ML为70.4;Tg为-82.4℃。
应用实施例(轮胎胎侧用胶)
将实施例1~6中制备的梯度嵌段锂系BIR和负载钛-AlR3催化制备的门尼粘度为62的TBIR(反式-丁戊橡胶)及BR-9000八个样品分别与NR配合,按本发明的轮胎胶侧配方及制备方法进行混炼、硫化,制得的轮胎侧部复合材料的物理性能见表1。
表1轮胎侧部复合材料的物理性能
Figure BDA0002123069970000141
Figure BDA0002123069970000151
注:
(1)TBIR山东华聚高分子材料科技公司制。
(2)实施例例1~6及对比样(TBIR或BR-9000替换多前段锂系BIR)配方:NR50份;梯度嵌段锂系BIR 50份;超耐磨炭黑55份;Si-69 2份;环保型橡胶油13份;ZEOSIL1165 20份;辛基酚醛增粘树脂2份;促进剂DM 2.0份;促进剂CZ 1.3份;氧化锌2.0份;硬脂酸1.5份;防老剂4010 1.2份;防老剂RD 1.5份;防护蜡1.5份;硫磺1.3份。
从表1中数据发现,本发明用梯度嵌段锂系BIR分别与TBIR和BR-9000相比而言,梯度嵌段锂系BIR、TBIR分别与NR并用,可以得到同比较高的拉伸强度和高硬度、高回弹、低生热、优异的耐老化性能同时兼备的轮胎胎侧部用胶料。

Claims (16)

1.一种基于梯度嵌段锂系BIR的轮胎胎侧胶料,其特征在于:包括NR和梯度嵌段锂系BIR、增粘树脂及助剂在内的原料;
所述梯度嵌段锂系BIR具有以下表达式;
R—B1ImB2Im-1……Bm-1I2BmI1D—F
其中,
R为引发剂残基;
m为微嵌段个数;
B1……Bm为m个丁二烯均聚嵌段,且由B1至Bm的丁二烯均聚嵌段的链长度呈梯度递减;
I1……Im为m个异戊二烯均聚嵌段,且由I1至Im的异戊二烯均聚嵌段的链长度呈梯度递减;
D为二乙烯苯支化单元,平均支化度为1~2.5;
F为极性封端基团;
所述梯度嵌段锂系BIR的数均分子量Mn=15~25×104,分子质量分布指数为2.5~3.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梯度嵌段锂系BIR的子午线轮胎胎面基部用胶,其特征在于:所述梯度嵌段锂系BIR中丁二烯的1,2-加成单元和异戊二烯的3,4-加成单元的数量比例均小于10%,且聚异戊二烯和聚丁二烯单元的反式-1,4加单元的数量比例均高于7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梯度嵌段锂系BIR的子午线轮胎胎面基部用胶,其特征在于:所述梯度嵌段锂系BIR的生胶门尼粘度ML=50~7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梯度嵌段锂系BIR的子午线轮胎胎面基部用胶,其特征在于:所述梯度嵌段锂系BIR的极性封端基团为包含锡、氮、氧、硅中至少一种元素的极性基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梯度嵌段锂系BIR的轮胎胎侧胶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助剂包括炭黑、橡胶软化油、白炭黑、硅烷偶联剂、防护蜡、氧化锌、硬脂酸、防老剂、促进剂和硫磺。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基于梯度嵌段锂系BIR的轮胎胎侧胶料,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质量份组分原料:NR30~60份,梯度嵌段锂系BIR 30~60份,炭黑40~70份,橡胶软化油10~13份,增粘树脂2~3份,白炭黑10~20份,硅烷偶联剂2.0~3.0份,防护蜡1.0~2.0份,氧化锌2.0~4.0份,硬脂酸1.5~2.5份,防老剂2.0~3.0份,促进剂2.0~4.0份,硫磺1.3~1.8份。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基于梯度嵌段锂系BIR的轮胎胎侧胶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增粘树脂为辛基酚醛增粘树脂。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基于梯度嵌段锂系BIR的轮胎胎侧胶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硅烷偶联剂包括Si-69和/或硅-75。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基于梯度嵌段锂系BIR的轮胎胎侧胶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软化油包括TDAE、重芳烃油经氢化精制后的NAP-10及A1220中至少一种。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基于梯度嵌段锂系BIR的轮胎胎侧胶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白炭黑的比表面积大于200m2/g。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基于梯度嵌段锂系BIR的轮胎胎侧胶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促进剂包括促进剂NS和促进剂CZ。
1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基于梯度嵌段锂系BIR的轮胎胎侧胶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增粘树脂为辛基酚醛增粘树脂。
13.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一种基于梯度嵌段锂系BIR的轮胎胎侧胶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包括NR、梯度嵌段锂系BIR、炭黑、橡胶软化油、增粘树脂、白炭黑、硅烷偶联剂、防护蜡、氧化锌、硬脂酸、防老剂、促进剂和硫磺在内的原料进行混炼I形成母炼胶;将母炼胶与硫磺进行混炼II,得到混炼胶;混炼胶进行硫化,即得。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一种基于嵌段分布锂系BIR的轮胎胎侧胶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混炼I是在密炼机中进行,在温度为130~150℃下混炼80~100s。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一种基于梯度嵌段锂系BIR的轮胎胎侧胶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混炼II是在开炼机上进行,在50~60℃温度下进行混炼。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一种基于梯度嵌段锂系BIR的轮胎胎侧胶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硫化是在160~170℃温度下硫化10~20min。
CN201910613189.4A 2019-07-09 2019-07-09 一种基于梯度嵌段锂系bir的轮胎胎侧胶料及制备方法 Active CN11221012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13189.4A CN112210128B (zh) 2019-07-09 2019-07-09 一种基于梯度嵌段锂系bir的轮胎胎侧胶料及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13189.4A CN112210128B (zh) 2019-07-09 2019-07-09 一种基于梯度嵌段锂系bir的轮胎胎侧胶料及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10128A true CN112210128A (zh) 2021-01-12
CN112210128B CN112210128B (zh) 2023-09-01

Family

ID=740473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613189.4A Active CN112210128B (zh) 2019-07-09 2019-07-09 一种基于梯度嵌段锂系bir的轮胎胎侧胶料及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210128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678127A (zh) * 2022-11-07 2023-02-03 广东粤港澳大湾区黄埔材料研究院 一种胎侧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029426A (en) * 1978-08-18 1980-03-19 Asahi Chemical Ind Isoprene-butadiene copolymers
US5612436A (en) * 1995-09-08 1997-03-18 The Goodyear Tire & Rubber Company Isoprene-butadiene diblock rubber
CN103387641A (zh) * 2012-05-08 2013-11-13 青岛科技大学 一种反式-1,4-结构的丁二烯-异戊二烯共聚橡胶及其制备方法
CN108610451A (zh) * 2018-04-28 2018-10-02 青岛科技大学 一种高反式-1,4-异戊二烯-丁二烯共聚物的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029426A (en) * 1978-08-18 1980-03-19 Asahi Chemical Ind Isoprene-butadiene copolymers
US5612436A (en) * 1995-09-08 1997-03-18 The Goodyear Tire & Rubber Company Isoprene-butadiene diblock rubber
CN103387641A (zh) * 2012-05-08 2013-11-13 青岛科技大学 一种反式-1,4-结构的丁二烯-异戊二烯共聚橡胶及其制备方法
CN108610451A (zh) * 2018-04-28 2018-10-02 青岛科技大学 一种高反式-1,4-异戊二烯-丁二烯共聚物的制备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678127A (zh) * 2022-11-07 2023-02-03 广东粤港澳大湾区黄埔材料研究院 一种胎侧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5678127B (zh) * 2022-11-07 2023-12-01 广东粤港澳大湾区黄埔材料研究院 一种胎侧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10128B (zh) 2023-09-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272220A (en) Process for preparing styrene-isoprene-butadiene rubber
US6458884B1 (en) Emulsion styrene-butadiene rubber
US6512053B1 (en) Emulsion styrene-butadiene rubber
CN103204973B (zh) 一种低分子量反式‑1,4‑聚二烯烃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US6812277B2 (en) Tire with component comprised of a blend of polybutadiene-rich rubber composition which contains a minor portion of styrene-rich styrene/isoprene elastomer
CN1935865A (zh) 非无规丁苯橡胶
US5096973A (en) Abc block copolymers based on butadiene, isoprene and styrene, process for their production and their use
CN1884328A (zh) 钼系催化制备支化高乙烯基聚丁二烯橡胶的方法
US4537936A (en) Diene rubber composition, method of preparing the same and tire employing said composition
CN113563685B (zh) 一种全钢载重子午线轮胎配方胶料及其制备方法
JP7285940B2 (ja) ゴム組成物、タイヤ用ゴム組成物及び靴底用ゴム組成物
CN112210128B (zh) 一种基于梯度嵌段锂系bir的轮胎胎侧胶料及制备方法
CN112210127B (zh) 一种高性能子午线轮胎胎面基部用胶及其制备方法
CN112210040B (zh) 一种宽分布聚丁二烯-异戊二烯橡胶及其制备方法
CN112210054B (zh) 一种基于嵌段分布锂系bir的轮胎胎侧胶料及制备方法
CN112210129B (zh) 一种抗龟裂耐老化子午线轮胎胎面基部用胶及制备方法
CN113736149B (zh) 一种全钢载重轮胎子午线轮胎胎侧胶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0818974A (zh) 一种低滚阻、低生热超高性能轮胎胎面胶配方及轮胎胎面胶的制备方法
CN112210053A (zh) 一种同时含微嵌段和长链嵌段的聚丁二烯-异戊二烯橡胶及其制备方法
EP3686031B1 (en) Rubber composition containing a specialized styrene/butadiene elastomer, vegetable oil and a traction resin
CN111892669A (zh) 一种氢化胺基官能化丁苯橡胶及其制备方法
US7884168B2 (en) Heterogeneous rubbery polymers having random, tapered, and block portions therein and methods of making same
EP3418073A1 (en) Rubber composition containing styrene/butadiene elastomer and silica reinforcement and tire
US20230167283A1 (en) High-performance tyre
JPH08143711A (ja) ゴム組成物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