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201684A -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201684A
CN112201684A CN202011191195.4A CN202011191195A CN112201684A CN 112201684 A CN112201684 A CN 112201684A CN 202011191195 A CN202011191195 A CN 202011191195A CN 112201684 A CN112201684 A CN 11220168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sub
capacitor
pixel
pixel defi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19119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201684B (zh
Inventor
刘瑞
鲍建东
赖韦霖
周鹏
黄灿
任怀森
陈义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191195.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201684B/zh
Publication of CN1122016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016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2016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0168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60OLEDs integrated with inorganic light-sensitive elements, e.g. with inorganic solar cells or inorganic photodiod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01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2Pixel-defining structures or layers, e.g. bank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3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 H10K59/38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colour filters or colour changing media [CCM]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40OLEDs integrated with touch scree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该显示面板,包括:开关器件层,包括多个开关器件;像素定义层,设于开关器件层的一侧,具有多个间隔的开口区;感光电容单元,包括多个感光电容;感光电容,设于像素定义层远离开关器件层的一侧、且靠近开口区;每个感光电容,用于将采集的像素发光单元的实时光线亮度转换为实时亮度电平信号传输至开关器件的控制端,若实时亮度电平信号达到开关器件的阈值电平信号,则开关器件导通输出亮度调节信号至驱动单元,使得驱动单元基于亮度调节信号进行亮度补偿。本申请实施例能够改善或避免显示面板出现色彩变异和色偏严重的问题,延长显示面板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本申请涉及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简称为OLED),因具有高亮度、全视角、响应速度快等优点,已在显示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但是,OLED发光利用率不高一直都是业界关注的问题,同时在相关技术中的OLED显示面板,在不同视角下的显示也存在色偏现象,直接影响用户的视觉感受。
现有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像素发光单元一般由阳极、有机发光材料和阴极组成,设定R(Red,红色)G(Green,绿色)B(Blue,蓝色)像素发光单元,像素组合构成显示画面。但是,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像素发光单元发出的光线的亮度会衰减,降低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而且,由于RGB像素发光单元的不同颜色的光的性能存在差异,不同颜色的像素发光单元的光线亮度的衰减速率不同,组合画面可导致显示面板出现色彩变异和色偏严重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针对现有方式的缺点,提出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用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显示面板出现色彩变异以及色偏严重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
开关器件层,包括多个开关器件;
像素定义层,设于开关器件层的一侧,具有多个间隔的开口区;
像素发光单元,设于开口区内;
感光电容单元,包括多个感光电容;感光电容,设于像素定义层远离开关器件层的一侧、且靠近开口区;
每个感光电容,第一端用于与第一电平端电连接,第二端与对应的开关器件的控制端电连接,用于将采集的像素发光单元的实时光线亮度转换为实时亮度电平信号传输至开关器件的控制端,若实时亮度电平信号达到开关器件的阈值电平信号,则开关器件导通输出亮度调节信号至驱动单元,使得驱动单元基于亮度调节信号进行亮度补偿。
在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开关器件层包括层叠设置的栅极绝缘层、第一平坦化层和第一金属结构;
像素定义层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子像素定义层和第二子像素定义层;第一子像素定义层设于第一平坦化层远离栅极绝缘层的一侧;
栅极绝缘层、第一平坦化层、以及第一子像素定义层对应每个开关器件的栅极层处,开设有通孔;第一金属结构位于第一子像素定义层远离栅极绝缘层的一侧、覆盖并填充通孔,第一金属结构分别与感光电容的第二端、开关器件的栅极层电连接。
在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感光电容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感光层、第一电容基板、第一绝缘层和第二电容基板;
第一电容基板作为感光电容的第一端;
第二电容基板作为感光电容的第二端;
第二电容基板设于像素定义层远离开关器件层的一侧。
在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电容基板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
第二部分的一端与第一部分电连接,另一端用于与第一电平端电连接,第二部分与开关器件层所在的平面平行。
在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部分和第二电容基板对应呈曲面状;或,第一部分和第二电容基板均与开关器件层所在的平面呈预定夹角。
在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感光电容和像素发光单元之间设有透明的第二绝缘层,且第二绝缘层对应覆盖第一电容基板远离像素定义层的一侧。
在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像素定义层远离开关器件层的一侧设有像素支撑层;
像素定义层、像素支撑层和像素发光单元远离开关器件层的一侧设有封装层。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第一方面的显示面板。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又提供一种如第一方面的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包括:
在开关器件层远离基板的一侧,制备像素定义层的第一子像素定义层,并使得第一子像素定义层具有多个第一子开口区;开关器件层包括多个开关器件;
在开关器件层的栅极绝缘层、第一平坦化层、以及像素定义层的第一子像素定义层对应每个开关器件的栅极层处,开设通孔;
在第一子像素定义层远离基板的一侧制备多个第一金属结构,使得每个第一金属结构覆盖并填充对应的通孔;
在第一子像素定义层远离基板的一侧,制备第二子像素层,并使得第二子像素定义层对应每个第一子开口区处具有第二子开口区,形成多个开口区;
在每个第一金属结构和第二子像素定义层远离基板的一侧、且靠近对应的开口区处,制备感光电容,使得每个感光电容的第一端用于与第一电平端电连接,第二端与对应的第一金属结构电连接;
在各开口区内制备像素发光单元。
在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每个第一金属结构和第二子像素定义层远离基板的一侧、且靠近对应的开口区处,制备感光电容,使得每个感光电容的第一端用于与第一电平端电连接,第二端与对应的第一金属结构电连接,包括:
在每个第一金属结构和第二子像素定义层远离基板的一侧、且靠近对应的开口区处,制备第二电容基板,使得第二电容基板与对应的第一金属结构电连接;
在第二电容基板远离第一金属结构和第二子像素定义层的一侧,制备第一绝缘层;
在第一绝缘层远离第二电容基板的一侧,制备第一电容基板,使得第一电容基板的一部分作为引线与第一电平端电连接;
在第一电容基板远离第一绝缘层的一侧,制备感光层。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技术效果是:
本申请实施例在像素定义层远离开关器件层的一侧且靠近开口区的位置设置多个感光电容,通过每个感光电容将采集的像素发光单元的实时光线亮度转换为实时亮度电平信号传输至开关器件的控制端,可以实时监测光线亮度变化。若实时亮度电平信号达到开关器件的阈值电平信号,则开关器件导通输出亮度调节信号至驱动单元,使得驱动单元基于亮度调节信号进行亮度补偿,从而使得像素发光单元发出需要显示的光线的亮度,保证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而且,本申请实施例设置有多个感光电容,每个感光电容都能对应采集各开口区内的像素发光单元的光线亮度,从而根据不同颜色的像素发光单元的光线亮度的衰减情况,转换为对应的实时亮度电平信号,控制对应的开关器件的导通,使得驱动单元基于亮度调节信号进行亮度补偿。也就是,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根据不同颜色的像素发光单元的光线亮度的衰减情况,对应进行亮度补偿,改善或避免组合画面导致显示面板出现色彩变异和色偏严重的问题,延长显示面板的使用寿命,显示面板的寿命衰减也会随之得到补偿,从而延长显示面板的使用寿命。
本申请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这些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申请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感光电容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感光电容和开关器件实现亮度调节的原理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的流程图;
图6至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过程中,开关器件层1的一侧制备像素定义层2的各步骤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开关器件层、110-开关器件、111-栅极绝缘层、112-有源层、113-栅极层、120-第一平坦化层、130-第一金属结构、140-缓冲层、150-聚酰亚胺膜层;
2-像素定义层、201-第一子像素定义层、202-第二子像素定义层、203-开口区;
3-感光电容单元、30-感光电容、301-感光层、302-第一电容基板、3021-第一部分、3022-第二部分、303-第一绝缘层、304-第二电容基板、305-第二绝缘层;
4-像素支撑层;
5-像素发光单元、510-第一子像素发光单元、520-第二子像素发光单元、530-第三子像素发光单元、501-阴极层、502-发光层、503-阳极层;
6-封装层;
7-触控层;
8-彩膜单元、810-第一彩膜滤光单元、820-第二彩膜滤光单元、830-第三彩膜滤光单元;
9-第二平坦化层;
10-黑色阵结构;
11-驱动单元;
12-基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本申请的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部件。此外,如果已知技术的详细描述对于示出的本申请的特征是不必要的,则将其省略。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解释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另外定义,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的一般理解相同的意义。还应该理解的是,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该被理解为具有与现有技术的上下文中的意义一致的意义,并且除非像这里一样被特定定义,否则不会用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含义来解释。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特意声明,这里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所述”和“该”也可包括复数形式。应该进一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中使用的措辞“包括”是指存在所述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是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应该理解,当我们称元件被“连接”或“耦接”到另一元件时,它可以直接连接或耦接到其他元件,或者也可以存在中间元件。此外,这里使用的“连接”或“耦接”可以包括无线连接或无线耦接。这里使用的措辞“和/或”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的全部或任一单元和全部组合。
下面以具体地实施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以及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如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进行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参见图1所示,该显示面板包括:开关器件层1、像素定义层2、像素发光单元5和感光电容单元3。
开关器件层1包括多个开关器件110。
像素定义层(Pixel Define Layer,PDL)2设于开关器件层1的一侧,具有多个间隔的开口区203。
像素发光单元5设于开口区203内。
感光电容单元3包括多个感光电容30;感光电容30设于像素定义层2远离开关器件层1的一侧、且靠近开口区203。
结合图4所示,每个感光电容30的第一端用于与第一电平端A电连接,第二端与对应的开关器件110的控制端电连接,用于将采集的像素发光单元5的实时光线亮度转换为实时亮度电平信号传输至开关器件110的控制端,若实时亮度电平信号达到开关器件110的阈值电平信号,则开关器件110导通输出亮度调节信号至驱动单元11,使得驱动单元11基于亮度调节信号进行亮度补偿。
可选地,第一电平端A提供恒定的电平,可以与驱动单元11电连接,由驱动单元11输出恒定的电平信号,驱动单元11为驱动IC(Integrated Circuit,集成电路)。
可选地,感光电容30和开关器件110的信号传输电路独立于OLED驱动电路存在。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每个感光电容30将采集的像素发光单元5的实时光线亮度转换为实时亮度电平信号传输至开关器件110的控制端,可以实时监测光线亮度变化。若实时亮度电平信号达到开关器件110的阈值电平信号,则开关器件110导通输出亮度调节信号至驱动单元11,使得驱动单元11基于亮度调节信号进行亮度补偿,从而使得像素发光单元5发出需要显示的光线的亮度,保证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而且,本申请实施例的每个感光电容30都能对应采集各开口区203内的像素发光单元5的光线亮度,从而根据不同颜色的像素发光单元5的光线亮度的衰减情况,转换为对应的实时亮度电平信号,控制对应的开关器件110的导通,使得驱动单元11基于亮度调节信号进行亮度补偿。也就是,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根据不同颜色的像素发光单元5的光线亮度的衰减情况,对应进行亮度补偿,平衡不同颜色的像素发光单元5发出的光线,改善或避免组合画面导致显示面板出现色彩变异和色偏严重的问题,显示面板的寿命衰减也会随之得到补偿,从而延长显示面板的使用寿命。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2所示,开关器件层1包括层叠设置的栅极绝缘层(GateInsulato,GI)111、第一平坦化层((Planarization,PLN))120和第一金属结构130。
像素定义层2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子像素定义层201和第二子像素定义层202。图2中的虚线是为了便于示出第一子像素定义层201和第二子像素定义层202的分界线。
第一子像素定义层201设于第一平坦化层120远离栅极绝缘层111的一侧。
栅极绝缘层111、第一平坦化层120、以及第一子像素定义层201对应每个开关器件110的栅极层(Gate)113处,开设有通孔;第一金属结构130位于第一子像素定义层201远离栅极绝缘层111的一侧、覆盖并填充通孔,第一金属结构130分别与感光电容30的第二端、开关器件110的栅极层113电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3所示,感光电容30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感光层301、第一电容基板302、第一绝缘层303和第二电容基板304。
第一电容基板302作为感光电容30的第一端;第二电容基板304作为感光电容30的第二端。
第二电容基板304设于像素定义层2远离开关器件层1的一侧。
可选地,参见图3所示,感光层301选用感光硅片,第一电容基板302和第二电容基板304选用金属材料钼Mo,第一绝缘层303为耗尽层,可选用氮氧化硅层SiNx/SiOx材料。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2所示,第一电容基板302包括第一部分3021和第二部分3022。
第二部分3022的一端与第一部分3021电连接,另一端用于与第一电平端A电连接,第二部分3022与开关器件层1所在的平面平行。
可选地,第一电容基板302也可以只包括第一部分3021,第一部分3021与第二电容基板304对应形成电容。第二部分3022为金属导线,一端与第一部分3021电连接,另一端与驱动单元11电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2所示,第一部分3021和第二电容基板304对应呈曲面状。或者,作为另一种示例,第一部分3021和第二电容基板304均与开关器件层1所在的平面呈预定夹角。
可选地,在像素定义层2靠近开口区203刻蚀形成凹槽,在凹槽的表面制备第二电容基板304。凹槽的表面可以为斜面,此时对应依次制备形成的第二电容基板304和第一部分3021均与开关器件层1所在的平面呈预定夹角。凹槽的表面可以为呈曲面状,此时对应依次制备形成的第二电容基板304和第一部分3021对应呈曲面状。第二电容基板304和第一部分3021相匹配,形成电容。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2所示,图中感光层301未示出,感光电容30和像素发光单元5之间设有透明的第二绝缘层305,且第二绝缘层305对应覆盖第一电容基板302远离像素定义层2的一侧。第二绝缘层305的设置使得感光电容30与像素发光单元5绝缘,避免短路。
可选地,第二绝缘层305可以采用CVD(ChemicalVaporDeposition,化学气相沉积)工艺制备得到。
可选地,参见图2所示,每个像素发光单元5包括在第一平坦化层120远离开关器件层1的一侧,依次层叠设置的阴极层(CTD)501、发光层502和阳极层(Anode)503。
在一些实施例中,像素定义层2远离开关器件层1的一侧设有像素支撑层4。可选地,像素定义层2、像素支撑层4和像素发光单元5远离开关器件层1的一侧设有封装层6。
可选地,参见图1所示,作为一种示例,显示面板还包括:触控层7、彩膜单元8、黑色阵结构10和第二平坦化层9。
触控层7设于封装层6远离开关器件层1的一侧。
彩膜单元8和黑色阵结构10,设于触控层7远离封装层6的一侧。
第二平坦化层9,设于彩膜单元8和黑色阵结构10均远离触控层7的一侧。
可选地,参见图1所示,像素发光单元5包括第一子像素发光单元510、第二子像素发光单元520和第三子像素发光单元530。第一子像素发光单元510、第二子像素发光单元520和第三子像素发光单元530分别依次为R像素发光单元、G像素发光单元和B像素发光单元。
可选地,参见图1所示,彩膜单元8包括第一彩膜滤光单元810、第二彩膜滤光单元820和第三彩膜滤光单元830。第一彩膜滤光单元810、第二彩膜滤光单元820和第三彩膜滤光单元830分别依次为R彩膜滤光单元、G彩膜滤光单元和B彩膜滤光单元。
可选地,参见图2所示,开关器件层1设于基板12的一侧,开关器件层1的聚酰亚胺膜层(PI)150和缓冲层(Buffer)140依次层叠设于基板12的一侧,开关器件110的有源层112设于缓冲层140远离聚酰亚胺膜层150的一侧,
可选地,参见图2所示,栅极绝缘层111填充并覆盖在栅极层113的周围,栅极绝缘层111包括第一子栅极绝缘层和第二子栅极绝缘层。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的显示面板实现像素发光单元5的亮度可调,亮度调节的实现需要各组件之间的逻辑传输来完成。结合图1至图4所示,作为一种示例,本申请实施例的显示面板实现亮度可调的主要步骤如下:驱动单元11给信号后,像素发光单元5发光。像素发光单元5的光线照射感光电容30的感光层301时,在开关器件110的栅极层113附近的半导体体内产生电子—空穴对,其多数载流子被栅极层113的栅极电压排开,少数载流子则被收集在势阱中形成信号电荷。
信号电荷以电压的方式输出,W/R/G/B的设定电压分别为W0/R0/G0/B0(初始亮度),电压不作变化,则该开关器件110不会开启。
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R、G、B的亮度衰减速度不一致,输出的电压信号会有变化,开关器件110会接收信号,导致开关器件110开启,亮度差异≥2%的时候感光电容会通过开关器件110将信号传送到驱动单元11,从而驱动单元11的信号会作出相应的调整,使得R/G/B衰减速度维持在同一水平,等比例的补偿亮度,从而延长屏幕的使用时间。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本申请任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又提供一种如本申请任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参见图5所示,该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包括:
S501、在开关器件层1远离基板的一侧,制备像素定义层2的第一子像素定义层201,并使得第一子像素定义层201具有多个第一子开口区;开关器件层1包括多个开关器件110。
可选地,步骤S501之前,还包括:在基板12在的一侧制备开关器件层1。
S502、在开关器件层1的栅极绝缘层111、第一平坦化层120、以及像素定义层2的第一子像素定义层201对应每个开关器件110的栅极层113处,开设通孔。
S503、在第一子像素定义层201远离基板12的一侧制备多个第一金属结构130,使得每个第一金属结构130覆盖并填充对应的通孔。
S504、在第一子像素定义层201远离基板12的一侧,制备第二子像素层,并使得第二子像素定义层202对应每个第一子开口区处具有第二子开口区,形成多个开口区203。
可选地,每个开口区203包括第一子开口区和第二子开口区;每个开口区203中的第一子开口区与第二子开口区,沿垂直于基板12的方向叠加。
S505、在每个第一金属结构130和第二子像素定义层202远离基板12的一侧、且靠近对应的开口区203处,制备感光电容30,使得每个感光电容30的第一端用于与第一电平端A电连接,第二端与对应的第一金属结构130电连接。
S506、在各开口区203内制备像素发光单元5。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505中,在每个第一金属结构130和第二子像素定义层202远离基板12的一侧、且靠近对应的开口区203处,制备感光电容30,使得每个感光电容30的第一端用于与第一电平端A电连接,第二端与对应的第一金属结构130电连接,包括:
在每个第一金属结构130和第二子像素定义层202远离基板12的一侧、且靠近对应的开口区203处,制备第二电容基板304,使得第二电容基板304与对应的第一金属结构130电连接。
在第二电容基板304远离第一金属结构130和第二子像素定义层202的一侧,制备第一绝缘层303。
在第一绝缘层303远离第二电容基板304的一侧,制备第一电容基板302,使得第一电容基板302的一部分作为引线与第一电平端A电连接。
在第一电容基板302远离第一绝缘层303的一侧,制备感光层301。
可选地,参见图2所示,步骤S502中,在开关器件层1的栅极绝缘层111、第一平坦化层120、以及像素定义层2的第一子像素定义层201对应每个开关器件110的栅极层113处,开设通孔,包括:
采用CNT刻蚀栅极绝缘层111,进行一次打孔,形成第一子通孔。
对第一平坦化层120进行涂胶、曝光和显影,进行一次打孔,形成第二子通孔。
步骤S503至步骤S505中,在开关器件层1的一侧制备像素定义层2的过程,包括:
在第一平坦化层120远离基板12的一侧制备第一子像素定义层201,进行一次打孔,形成第三子通孔。第一子通孔、第二子通孔和第三子通孔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通孔。
沉积第一金属结构130,连通第二电容基板304和开关器件110的栅极层113,使得信号通道连通。
在第一子像素定义层201远离基板12的一侧制备第二子像素定义层202,形成图6所示的结构;
通过涂胶、曝光和显影制作像素定义PDL层的开口区203,形成图7所示的结构;
通过掩膜板对靠近开口区203的像素定义层2进行刻蚀,形成带有凹槽的像素定义层2,形成图8所示的结构。
可选地,像素定义层2可以是透明也可以是黑色。黑色的像素定义层2能够改善彩膜的色分离现象。
可选地,在步骤S505中,在每个第一金属结构130和第二子像素定义层202远离基板的一侧、且靠近对应的开口区203处,制备感光电容30包括如下步骤:
通过涂胶→曝光→显影→沉积感光电容30的第二电容基板304。
通过BP工艺和PECVD(Plasma Enhanced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等离子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沉积第一绝缘层303。
通过涂胶→曝光→显影→沉积第一电容基板302的第一部分3021和第二部分3022(即外接IC电路引线)。
在第一电容基板302远离像素定义层2的一侧制备感光层301。
感光电容30的感光层301远离像素定义层2的一侧覆盖第二绝缘层305,且在感光电容30和像素发光单元5之间也覆盖第二绝缘层305,作为像素发光单元5的隔绝层。
通过涂胶、曝光和显影制作像素支撑层4。
采用蒸镀技术制作像素发光单元5。
利用CVD及IJP(Ink Jet Printing,喷墨打印的薄膜)工艺制作封装层6。
采用涂胶、曝光和显影工艺制作触控层7。
采用涂胶、曝光和显影工艺制作彩膜单元8、第二平坦化层9和黑色阵结构10。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申请中已经讨论过的各种操作、方法、流程中的步骤、措施、方案可以被交替、更改、组合或删除。进一步地,具有本申请中已经讨论过的各种操作、方法、流程中的其他步骤、措施、方案也可以被交替、更改、重排、分解、组合或删除。进一步地,现有技术中的具有与本申请中公开的各种操作、方法、流程中的步骤、措施、方案也可以被交替、更改、重排、分解、组合或删除。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附图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其可以以其他的顺序执行。而且,附图的流程图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子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其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他步骤或者其他步骤的子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部分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开关器件层,包括多个开关器件;
像素定义层,设于所述开关器件层的一侧,具有多个间隔的开口区;
像素发光单元,设于所述开口区内;
感光电容单元,包括多个感光电容;所述感光电容,设于所述像素定义层远离所述开关器件层的一侧、且靠近所述开口区;
每个所述感光电容,第一端用于与第一电平端电连接,第二端与对应的所述开关器件的控制端电连接,用于将采集的所述像素发光单元的实时光线亮度转换为实时亮度电平信号传输至所述开关器件的控制端,若所述实时亮度电平信号达到所述开关器件的阈值电平信号,则所述开关器件导通输出亮度调节信号至驱动单元,使得所述驱动单元基于所述亮度调节信号进行亮度补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器件层包括层叠设置的栅极绝缘层、第一平坦化层和第一金属结构;
所述像素定义层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子像素定义层和第二子像素定义层;所述第一子像素定义层设于所述第一平坦化层远离所述栅极绝缘层的一侧;
所述栅极绝缘层、所述第一平坦化层、以及所述第一子像素定义层对应每个所述开关器件的栅极层处,开设有通孔;所述第一金属结构位于所述第一子像素定义层远离所述栅极绝缘层的一侧、覆盖并填充所述通孔,所述第一金属结构分别与所述感光电容的第二端、所述开关器件的栅极层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光电容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感光层、第一电容基板、第一绝缘层和第二电容基板;
所述第一电容基板作为所述感光电容的第一端;
所述第二电容基板作为所述感光电容的第二端;
所述第二电容基板设于所述像素定义层远离所述开关器件层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容基板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
所述第二部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部分电连接,另一端用于与第一电平端电连接,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开关器件层所在的平面平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电容基板对应呈曲面状;或,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电容基板均与所述开关器件层所在的平面呈预定夹角。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光电容和所述像素发光单元之间设有透明的第二绝缘层,且所述第二绝缘层对应覆盖所述第一电容基板远离所述像素定义层的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像素定义层远离所述开关器件层的一侧设有像素支撑层;
所述像素定义层、所述像素支撑层和所述像素发光单元远离所述开关器件层的一侧设有封装层。
8.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9.一种如权利要求2-7中任一项所述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开关器件层远离基板的一侧,制备像素定义层的第一子像素定义层,并使得所述第一子像素定义层具有多个第一子开口区;所述开关器件层包括多个开关器件;
在所述开关器件层的栅极绝缘层、第一平坦化层、以及所述像素定义层的第一子像素定义层对应每个所述开关器件的栅极层处,开设通孔;
在所述第一子像素定义层远离基板的一侧制备多个第一金属结构,使得每个所述第一金属结构覆盖并填充对应的所述通孔;
在所述第一子像素定义层远离所述基板的一侧,制备第二子像素层,并使得所述第二子像素定义层对应每个所述第一子开口区处具有第二子开口区,形成多个开口区;
在每个所述第一金属结构和所述第二子像素定义层远离所述基板的一侧、且靠近对应的所述开口区处,制备感光电容,使得每个所述感光电容的第一端用于与第一电平端电连接,第二端与对应的所述第一金属结构电连接;
在各所述开口区内制备像素发光单元。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每个所述第一金属结构和所述第二子像素定义层远离所述基板的一侧、且靠近对应的所述开口区处,制备感光电容,使得每个所述感光电容的第一端用于与第一电平端电连接,第二端与对应的所述第一金属结构电连接,包括:
在每个所述第一金属结构和所述第二子像素定义层远离所述基板的一侧、且靠近对应的所述开口区处,制备第二电容基板,使得第二电容基板与对应的所述第一金属结构电连接;
在所述第二电容基板远离所述第一金属结构和所述第二子像素定义层的一侧,制备第一绝缘层;
在所述第一绝缘层远离所述第二电容基板的一侧,制备第一电容基板,使得第一电容基板的一部分作为引线与第一电平端电连接;
在所述第一电容基板远离所述第一绝缘层的一侧,制备感光层。
CN202011191195.4A 2020-10-30 2020-10-30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 Active CN11220168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91195.4A CN112201684B (zh) 2020-10-30 2020-10-30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91195.4A CN112201684B (zh) 2020-10-30 2020-10-30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01684A true CN112201684A (zh) 2021-01-08
CN112201684B CN112201684B (zh) 2024-04-19

Family

ID=740121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191195.4A Active CN112201684B (zh) 2020-10-30 2020-10-30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201684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36597A (zh) * 2021-10-26 2022-01-1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显示设备及亮度补偿方法
WO2023092683A1 (zh) * 2021-11-25 2023-06-01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34605A (zh) * 2004-03-17 2007-03-21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电致发光显示器件
CN111653602A (zh) * 2020-06-17 2020-09-1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34605A (zh) * 2004-03-17 2007-03-21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电致发光显示器件
US20070241998A1 (en) * 2004-03-17 2007-10-18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Electroluminescent Display Devices
CN111653602A (zh) * 2020-06-17 2020-09-1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36597A (zh) * 2021-10-26 2022-01-1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显示设备及亮度补偿方法
CN113936597B (zh) * 2021-10-26 2023-08-2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显示设备及亮度补偿方法
WO2023092683A1 (zh) * 2021-11-25 2023-06-01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01684B (zh) 2024-04-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29667B (zh) 硅基顶发射有机发光微显示器及其制备方法
CN105006480B (zh) 像素阵列、光电装置及电气设备
CN107799555A (zh) 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3165650B (zh) 有机发光显示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JP5153825B2 (ja) 有機電界発光表示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7579171A (zh)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10364552A (zh) 显示设备和制造显示设备的方法
CN109728033A (zh) 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5742314A (zh) 光电装置以及其制造方法、电子设备
CN103824965A (zh)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09742200A (zh) 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2201684B (zh)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
WO2016095335A1 (zh) Oled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7068729A (zh) 像素结构及其制作方法、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CN109285493A (zh) 显示装置及其设计方法
CN112164709A (zh)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13991041B (zh) 一种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
CN102969452B (zh)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KR102583621B1 (ko) 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13644086B (zh) 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和显示面板
JP2015149231A (ja) 有機el表示装置
WO2018152933A1 (zh) 一种oled显示器件、其制备方法及oled显示器
CN114975507B (zh) 阵列基板和显示面板
CN107527941B (zh)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屏及其制造方法
KR102593451B1 (ko) 표시장치와 이의 제조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