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197352A - 便携式制冷循环设备、制冷组件及其壳体和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便携式制冷循环设备、制冷组件及其壳体和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197352A
CN112197352A CN201910544690.XA CN201910544690A CN112197352A CN 112197352 A CN112197352 A CN 112197352A CN 201910544690 A CN201910544690 A CN 201910544690A CN 112197352 A CN112197352 A CN 11219735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refrigeration cycle
portable refrigeration
assembly
porta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54469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明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Qutu Thermal Control Syste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Qutu Thermal Control Syste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Qutu Thermal Control System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Qutu Thermal Control System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544690.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197352A/zh
Publication of CN1121973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9735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2Self-contained 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i.e. with all apparatus for treatment installed in a common casing
    • F24F1/04Arrangements for portability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DOUTERWEAR; PROTECTIVE GARMENTS; ACCESSORIES
    • A41D13/00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e.g. surgeons' gowns or garments protecting against blows or punches
    • A41D13/002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e.g. surgeons' gowns or garments protecting against blows or punches with controlled internal environment
    • A41D13/005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e.g. surgeons' gowns or garments protecting against blows or punches with controlled internal environment with controlled temperature
    • A41D13/0053Cooled gar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2Self-contained 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i.e. with all apparatus for treatment installed in a common casing
    • F24F1/028Self-contained 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i.e. with all apparatus for treatment installed in a common casing characterised by air supply means, e.g. fan casings, internal dampers or duc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2Self-contained 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i.e. with all apparatus for treatment installed in a common casing
    • F24F1/029Self-contained 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i.e. with all apparatus for treatment installed in a common cas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layout or mutual arrangement of components, e.g. of compressors or f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5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 F24F11/52Indication arrangements, e.g. display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89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0Casings or cov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0Casings or covers
    • F24F2013/202Mounting a compressor unit therei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hysical Education & Sports Medicin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Device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便携式制冷循环设备、制冷组件及其壳体和制造方法。该便携式制冷循环设备包括壳体,其上设置有出风口,并且可操作以附接至待降温的对象,以使出风口与对象上的气流流通通道连通;制冷组件,被布置在壳体内,并且可操作以由功率源驱动以冷却进入壳体的空气;以及循环组件,邻近出风口而布置,并且可操作以将经制冷组件冷却的空气从出风口排出到通道从而为对象降温。通过该便携式制冷循环设备,能够通过冷却的空气来为对象降温。这一方面使得使用该便携式制冷设备的人员无需再背负沉重的液体制冷介质,降低了人员的负担并提高了用户体验。另一方面,提高了降温的效率以及舒适体验。

Description

便携式制冷循环设备、制冷组件及其壳体和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的实施例总体上涉及一种制冷设备,更具体地,涉及一种便携式制冷循环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在炎热的夏季或者在一些高温作业环境中,通常使用室内空调来为整体环境降温从而改善生活或者工作环境。然而,在很多情况下,例如热源为点辐射,使用空调为整体环境降温不足以降低该热源附近的温度,从而在其附近工作的操作者仍然要遭受高温;此外,在有些情况下,处于高温环境的操作者可能需要在多个地点或者室外操作,因此,使用室内空调不能满足为操作者降温的要求。此外,有些情况可能只需要对某个点或者某个人员降温,这种情况下使用室内空调而进行整体降温也给资源带来了浪费。
考虑到在上述情况下室内空调的不足,已经开发出了一种穿戴在人员身上的空调衣。目前所开发的空调衣通过将供冷水、干冰、液氮等液冷介质循环的管道布置在衣服内来达到为人员降温的目的。然而这种空调衣由于使用液冷介质的冷却管道降温,会有降温不均匀的问题,即只有冷却管道经过的位置是冷的,而其他位置温度较高。这会使穿着空调衣工作的人员感到不适。此外,这种液冷式空调衣,并不能对人体产生的汗液蒸汽回收,会导致衣服内湿冷交杂,从而进一步降低穿着者的体验。此外,液冷介质本身的重量也会增加穿着者的负担。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便携式制冷循环设备,以解决或至少部分地解决传统中的空调衣的一些问题。
在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便携式制冷循环设备。该便携式制冷循环设备包括壳体,其上设置有出风口,并且可操作以附接至待降温的对象,以使出风口与对象上的气流流通通道连通;制冷组件,被布置在壳体内,并且可操作以由功率源驱动以冷却进入壳体的空气;以及循环组件,邻近出风口而布置,并且可操作以将经制冷组件冷却的空气从出风口排出到通道从而为对象降温。
在一些实施例中,便携式制冷循环设备还包括附接部,耦合至壳体并且适于将壳体附接至对象。
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通过至少部分地容纳在由附接结构所形成的空间内而附接至对象。
在一些实施例中,附接部包括至少一条附接带以及耦合至壳体的附接杆,附接带的一端可枢转地耦合至附接杆。
在一些实施例中,附接带内布置有电线,用于电连接功率源和制冷组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是半壳,并且便携式制冷循环设备还包括耦合至半壳的盖,出风口被布置在盖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盖被形成有弯折部,使得盖的形状匹配对象的轮廓。
在一些实施例中,盖靠近对象的一侧形成有至少一条缓冲带,以用于在壳体与对象之间提供缓冲。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便携式制冷循环设备还包括布置在壳体内的隔板,其将壳体的内部空间分隔成多个腔室,以用于分别容纳制冷组件和循环组件的各部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隔板被布置在盖上,并且盖和隔板的至少一个上还布置有卡接结构,适于在盖被耦合至半壳之前将制冷组件和循环组件中的至少一个固定在盖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卡接结构包括螺钉孔、卡槽和卡勾中的至少一个。
在一些实施例中,出风口被布置在壳体的与盖垂直的出风壁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的远离盖的壁还包括附接槽,以用于接纳功率源。
在一些实施例中,便携式制冷循环设备还包括指示灯带以及透光条,指示灯带被布置在隔板远离盖的周向上,并且透光条被布置在在壳体的与指示灯带对应的位置上,以将指示灯带所发出的光透出来指示便携式制冷循环设备的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便携式制冷循环设备还包括控制部件,用于控制制冷组件和循环组件,控制部件包括电路板,电路板与制冷组件和循环组件中的至少一个叠置地布置在盖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便携式制冷循环设备还包括限位部件,被布置在至少一个腔室内,以用于对被容纳的制冷组件和循环组件的部件提供限位。
在一些实施例中,制冷组件的部件包括压缩机、蒸发器和冷凝器,其中出风口被布置为邻近蒸发器。
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上还设置有冷凝器进风口;并且制冷组件还包括与冷凝器叠置的冷凝风扇;其中冷凝风扇或冷凝器被布置为邻近冷凝器进风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循环组件包括:循环风扇,邻近蒸发器而布置;以及出风道,被布置在循环风扇和出风口之间以供从循环风扇排出的气流通过至出风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循环组件还包括布置在出风口处的导风叶以使经冷却的空气均匀地排出到通道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上还设置有与通道连通的回风口,以用于将经通道循环后的空气排入至壳体内,其中蒸发器被布置为邻近回风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便携式制冷循环设备还包括磁吸装置,邻近出风口和回风口的至少一个而布置,以便于出风口和/或回风口与通道的相应接口对齐。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便携式制冷循环设备还包括控制部件,被布置在壳体内并分别耦合至并且控制制冷组件和循环组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便携式制冷循环设备还包括用于接收输入指令的输入接口,被布置在壳体上并耦合至控制部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便携式制冷循环设备还包括卡接部,布置在壳体上,以用于将功率源联接在壳体上。
在本公开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上述便携式制冷循环设备的壳体。该壳体包括出风口,适于与由便携式制冷循环设备降温的对象上的气流流通通道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隔板,其将壳体的内部空间分隔成多个腔室,以用于分别容纳便携式制冷循环设备的各部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限位部件,被布置在至少一个所述腔室内,以用于对被容纳的便携式制冷循环设备的部件提供限位。
在本公开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制造上述便携式制冷循环设备的方法。
在本公开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便携式制冷组件。该便携式制冷组件包括上述的便携式制冷循环设备以及与其耦合的气流流通通道。
应当理解的是,发明内容并不旨在确定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关键或基本特征,也并非旨在用于限制本公开的范围。通过下面的描述,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将变得容易理解。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附图更详细地描绘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本公开的上述目的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其中在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相同的附图标记通常表示相同的部件。
图1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便携式制冷循环设备的内部正视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设置有附接带的便携式制冷循环设备的正视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便携式制冷循环设备的内部立体视图;
图4A和图4B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不同的实施例的便携式制冷循环设备的立体分解视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便携式制冷循环设备的壳体的立体视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设置有附接带的便携式制冷循环设备的俯视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设置有附接带的便携式制冷循环设备的侧视图;
图8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设置有附接带的便携式制冷循环设备的立体视图;
图9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设置有附接带的便携式制冷循环设备的立体视图;
图10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设置有电池的便携式制冷循环设备的立体视图;
图11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附加的实施例的便携式制冷循环设备的立体分解视图;
图12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附加的实施例的各部件安装到盖上的立体视图;
图13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附加的实施例的便携式制冷循环设备的立体视图;以及
图14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附加的实施例的便携式制冷循环设备的立体视图。
贯穿附图,使用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来表示相同或相似的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几个示例实施例来描述本公开。应当理解,这些实施例仅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更好地理解并由此实现本公开,而不是对本公开技术方案的范围提出任何限制的目的来描述。
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包括”及其变体将被解读为意指“包括但不限于”的开放式术语。术语“基于”将被解读为“至少基于部分”。术语“一个实施例”和“实施例”应被理解为“至少一个实施例”。术语“另一实施例”应理解为“至少一个其他实施例”。术语“第一”、“第二”等可以指代不同或相同的对象。在下面可能包含其他明确的和隐含的定义。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术语的定义在整个说明书中是一致的。
传统的空调衣采用液冷介质布置在衣服内来为人员降温。然而这种空调衣由于使用液冷介质的冷却管道降温,会有降温不均匀的问题,即穿着者会感到只有冷却管道经过的位置是冷的,而其他位置温度仍然较高。这会使穿着空调衣工作的人员感到不适。此外,这种液冷式空调衣,并不能对人体产生的汗液蒸汽回收或排出,导致衣服内湿冷交杂,从而进一步降低穿着者的体验。此外,液冷介质本身的重量也会增加穿着者的负担并且还存在因泄露而导致的污染被冷却对象的风险。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便携式制冷循环设备100,适于穿戴在诸如人体的对象上,来通过冷却后的空气来为对象降温,以解决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传统空调或者空调衣的上述问题。现在将参照图1至图9来描述一些示例实施例。
图1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便携式制冷循环设备100的内部正视图;图2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设置有附接带1021的便携式制冷循环设备100的正视图;图3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便携式制冷循环设备100的内部立体视图以及图4A和图4B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不同的实施例的便携式制冷循环设备100的立体分解视图。
如图1所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便携式制冷循环设备100总体上包括壳体101、制冷组件103和循环组件104。壳体101用于至少部分地容纳制冷组件103和循环组件104。壳体101上设置有出风口1011。壳体101可以通过任意适当的方式附接到待降温的对象来使得出风口1011能够与对象上的气流流通通道连通。例如,壳体101可以通过附接部102而附接至对象或者通过至少部分地容纳在由附接结构所形成的空间内而附接至对象,这将在下文中做进一步阐述。
待降温的对象可以是在高温环境中工作或者操作的人员。在这种情况下,气流流通通道可以是缝制或者通过其他方式布置在人体衣服上的管道或者通道等。当然应当理解的是,上面所描述的关于气流流通通道设置在人体衣服上的实施例只是示例性的,并不旨在限制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任意其他适当的方式或者布置都是可能的。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气流流通通道可以是通过某种方式直接布置在人体上的通气管道等其他任意适当的通道。
在一些实施例中,待降温的对象也可以是需要降温的机器或者设备等。在这种情况下,气流流通通道可以是通过某种方式附接至机器或者设备上的管道或者覆盖物等。当然,应当理解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气流流通通道也可以是本身就设置在机器或者设备内的管道等。
气流流通通道可以均匀地布置在待冷却的对象上,以达到最佳的降温效果。当然应当理解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气流流通通道也可以只设置在待冷却的对象的重点降温位置来对该位置进行重点降温。
气流流通通道可以具有入风口,用来与该便携式制冷循环设备100的出风口1011相对接以使出风口1011与该气流流通通道联通。该入风口可以是设置在衣服上的开口。入风口的形状和出风口1011的形状可以相对应。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设置能够促进出风口1011和入风口对齐的结构或者布置。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出风口1011和入风口可以分别设置磁吸装置,使得在壳体101附接至对象上时,使出风口1011和入风口自动对齐。
当然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关于出风口1011和入风口设置磁吸装置的实施例只是示例性的,并不旨在限制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任意其他适当的布置或者结构都是可能的。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在出风口1011和/或入风口分别设置卡扣装置、粘扣等任意其他适当的结构或者布置。
制冷组件103能够由功率源来驱动来冷却进入壳体101内的空气,邻近出风口1011布置的循环组件104能够将冷却后的空气从出风口1011排出到布置在对象的通道中来为诸如人体或者机器的对象降温。制冷组件103所使用的功率源可以是可充电的电池。采用电池作为功率源可以使佩戴便携式制冷循环设备100的人员能够在高温区域移动地进行各种操作。当然应当理解的是,上面所描述的功率源是电池的实施例只是示例性的,并不旨在限制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任意其他适当的功率提供装置都是可能的。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功率源也可以是市电电源。这种情况适合为在高温固定区域长时间工作的人员降温。
通过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便携式制冷循环设备100附接至对象上并与气流流通通道连通后,能够通过冷却的空气来为对象降温。这一方面使得使用该便携式制冷设备100的人员无需再背负沉重的液体制冷介质,降低了人员的负担并提高了用户体验。另一方面,使用空气来为人员或者设备降温能够使降温更加均匀,提高了降温的效率以及舒适体验。此外,使用空气降温能够迅速将人体内散发的汗液蒸汽等及时地回收或者吹散,使人体保持干燥,进一步提高了用户体验。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图4A和图4B所示,制冷组件103可以包括压缩机1031、蒸发器1032和冷凝器1033。这些部件通过适当的管道等连接。在功率源是电池的情况下,该便携式制冷设备100还可以包括逆变电路,来将电池的直流电转换为驱动压缩机1031运转的交流电。出风口1011邻近蒸发器1032而布置以利于将蒸发器1032冷却后的空气排出。应当理解的是,制冷组件103包括上述部件的实施例只是示例性的,并不旨在限制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其他任意适当的方式或者布置都是可能的。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制冷组件103采用其他适当的方式来使进入壳体101内的空气冷却。
制冷组件103的上述部件和循环组件104可以通过各种适当的方式布置在壳体101内。例如,如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壳体101的内部,可以设置多个隔板1014来分隔出不同的多个腔室来分别容纳制冷组件103和循环组件104的各部件,如图3所示。以此方式,可以使制冷组件103和循环组件104的各部件在工作时能够相对独立,不会相互干扰。此外,隔板1014还能将壳体101内的冷区和热区分开,使得该便携式制冷循环设备100能够更高效地使对象降温。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腔室中可以设置多个限位部件1017来为布置在腔室内的制冷组件103进行限位,如图5所示。限位部件1017可以是设置在腔室内的根据部件的形状和尺寸而设置的凸起或卡位部。隔板1014和限位部件1017可以与壳体采用诸如塑料等的同样的材质通过模制的方式一体成形。这种方式形成的壳体101重量更轻,并且其中的隔板1014和限位部件1017还能够作为加强筋来增强壳体101的强度。
通过采用隔板1014和限位部件1017,循环组件104和制冷组件103中的诸如压缩机1031、蒸发器1032和冷凝器1033等部件可以通过单独的安装架或者卡扣结构简单且便捷地安装至壳体101内。这一方面使制冷组件103的各个部件能够更加容易地装配,降低了装配成本并进而提高了装配效率。另一方面,隔板1014和限位部件1017能够确保安装至其中的各个部件不会发生移位或者变形等,保证了便携式制冷循环设备100的使用安全。
图4A和图4B分别示出了制冷组件103中的压缩机1031、蒸发器1032和冷凝器1033和循环组件104安装至壳体101内的具体结构。从图中可以看出,壳体101上形成的出风口1011等开口会根据上述部件位置的不同而相应地调整。这种下文中将做进一步阐述。当然应当理解的是,图中所示出的关于上述部件在壳体101的位置的实施例只是示例性的,并不旨在限制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任意其他适当的方式或者布置也是可能的。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压缩机1031、冷凝器1033和蒸发器1032的位置以及相应的风扇的位置可以与图4A中所示的位置调换。
前文中提到了壳体101上除出风口1011外还形成有用于通风的或散热的各种开口。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A和图4B所示,在壳体101上形成有冷凝器进风口1015。在壳体101附接至对象上时,冷凝器进风口1015朝向远离该对象的方向。制冷组件103还包括与冷凝器相邻地布置的冷凝风扇1034。冷凝风扇1034和冷凝器1033邻接于冷凝器进风口1015布置。冷凝风扇1034可以相对于冷凝器进风口1015与冷凝器1033叠置的方式布置。这样布置能够使空间布局更加紧凑。当然应当理解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冷凝风扇1034可以相对于冷凝器进风口1015与冷凝器1033并排的方式布置。
当然,应当理解的是,在壳体101上的适当位置,还具有冷凝器出风口1020,如图3所示。例如,冷凝器出风口1020可以设置在弯折部1016,壳体101的下部等任何适当的位置。此外,冷凝器出风口1020也可以以孔、栅格或者其他任意适当的形式布置在壳体101上。
如图3、图4A和图4B所示,在一些实施中,循环组件104包括循环风扇1041和出风道1042。循环风扇1041与蒸发器1032邻接,能够将经蒸发器1032冷却的空气吹入到出风道1042中。出风道1042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一体成型的异形件,该异形件的管道具有过渡结构,能够以最小的风阻将从循环风扇1041吹出的空气导通到出风口1011。
循环风扇1041可以采用离心风扇,出风道1042设置在循环风扇1041的出风口。当然应当理解的是,循环风扇1041也可以采用轴流式风扇或其他任意适当的风扇。循环风扇1041和出风道1042可以通过任意适当的方式固定在壳体101中,例如包括但不限于卡扣连接、螺栓连接、过盈配合或者其他任意适当的方式。
为了使从出风口1011排出的风更加均匀地吹入到通道中,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出风口1011处还设置有导风叶1043,如图3、图4A和图4B所示。导风叶1043可以具有如图所示的能够将气流均匀地吹出的任意适当的结构。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导风叶1043可以通过卡扣连接、螺纹连接或者过盈配合等方式安装在出风口1011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壳体101上还设置有回风口1010。回风口1010被布置为与蒸发器1032相邻接,并且与气流流通通道连通,来使从气流流通通道循环后的空气排入到壳体101中进行冷却。这种布置能够进一步促进身体上的汗液蒸汽的回收,使身体保持干燥。与上文中所描述的出风口1011类似,回风口1010可以与气流流通通道的出口相对接。回风口1010与出口对接的方式可以采用与上文中提到的出风口1011和入风口对接类似的方式。
在回风口1010、冷凝器进风口1015上均设置有格栅。格栅一方面能够有利于气流更加均匀地进入或者排出壳体101。另一方面,格栅还能够保护人的手指或其他异物进入壳体101,保护人员的安全以及便携式制冷循环设备100的安全。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壳体101的适当位置,例如邻近冷凝器进风口1015的位置还可以设置有通气孔。通气孔能够促进壳体101内外的空气流通,从而提高冷却效率并为壳体101中的部件降温。
壳体101通过至少部分地容纳在由附接结构形成的空间内而附接至对象上。在一些实施例中,附接结构可以是用于至少部分地容纳壳体101的盒或者袋(未示出)。例如,当气流流通通道是设置在衣服上的通道时,该空间可以是缝制在衣服上的袋所形成的空间。也就是说,壳体101可以通过装在衣服上的袋上的方式而附接至人体。
当然,应当理解的是,上面所描述的关于盒或者袋的实施例只是示例性的,并不旨在限制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其他任意适当的结构或者布置都是可能的。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盒或者袋上面具有肩带和/或腰带,肩带和/或腰带可以穿过衣服上的孔或者缝而附接至人体上,并位于衣服和人体之间。与将肩带和/或腰带设置在衣服外部相比,这样设置可以有效地防止肩带和/或腰带将气流流通通道封闭。
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01通过附接部102而附接至对象上。附接部102可以包括附接带1021,如图6、图7、图8和图9所示。图中示例性地示出了具有两条附接带1021,每条附接带1021的一端耦合到壳体101上的附接杆1018的方式设置在壳体101上,如图3所示。附接杆1018可以通过任意适当的方式布置在壳体101上,例如包括但不限于,卡接、螺纹连接或者一体成型等方式。两条附接带1021可以通过任意适当的方式接合来将壳体101附接至对象上,例如包括但不限于,尼龙搭扣、钩孔、摩擦连接等方式接合在人体的腰间。
当然应当理解的是,图中所示出的附接带1021的实施例只是示例性的,并不旨在限制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其他任意适当的结构或者布置也是可能的。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附接带1021也可以采用双肩包所使用的肩带的结构或其他任意适当的结构。
除上面所描述的袋或者附接带1021的附接部102附接到对象的方式之外,附接部102还可以以任意其他适当的方式附接到对象上,只要能够使出风口1011能够与气流流通通道连通即可。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附接部102可以具有挂钩式结构,通过挂在对象上的方式而附接至对象。
在附接带1021的情况下,在一些实施例中,附接带1021上可以布置有用于将功率源和制冷组件103连接的电线1022,如图6所示。以此方式,诸如电池等的功率源的设置方式能够更加灵活。例如,电池可以布置在对象的任意适当的位置,只要通过电线1022将其与制冷组件连接即可。在一些实施例中,电线1022上可以具有插接到市电的插口,以直接用市电来驱动制冷组件103或者为电池充电。附接带1021可以采用任意适当的材料制成,例如橡胶、硅胶、真皮、编织品或塑料等材料制成。在附接带1021上可以设置孔或者凸筋等结构,以便于附接至人体上时便于人体散热。
在一些实施例中,诸如电池300等的功率源也可以直接设置在壳体101上,如图10所示。例如,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制冷循环设备100还包括布置在壳体101上的卡接部1050,以用于将诸如电池等的功率源联接到壳体101上。在这种情况下,壳体101的设置卡接部1050的对应位置可以设置有用于将诸如电池的功率源的电力或信号导通到壳体101内部的接口部。
接口部可以与功率源上的对应接口配合,例如通过磁性连接、插接等方式。在一些实施例中,功率源上也可以设置有与卡接部配合的配合部,以用于将联接到壳体101的功率源锁定在壳体101上。当然,应当理解的是,图10中所示出的关于卡接部1050的实施例只是示例性的,并不旨在限制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其他任意适当的方式也是可能的。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卡接部1050还可以也可以是粘扣、槽、钩或盒等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01可以是半壳1013,并且便携式制冷循环设备100还可以包括与之配合的盖1012。盖1012与半壳1013配合来形成容纳制冷组件103和循环组件104的空间。出风口1011、回风口1010可以布置在盖1012上。如图6和图8所示,在盖1012上还设置有缓冲带1019。缓冲带1019一方面能够提供壳体101与被冷却对象之间的缓冲,另一方面能够在附接至对象上时,使壳体101与对象之间的作用力更加均匀,以提高用户体验。
盖1012还可以形成有弯折部1016,如图8所示。该弯折部1016使得壳体101在附接到对象时,特别是人体上时能够匹配人体的形状。在一些实施例中,出风口1011可以设置在该弯折部1016上,并且回风口1010设置在盖1012的弯折部1016之间,如图8所示。盖1012和半壳1013在倒角位置可以设置圆弧过渡或者斜边过渡,以防止倒角碰伤人体。
半壳1013的形状可以根据其中所设置的部件的形状而进行相应地调整。例如,如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半壳1013中与压缩机1031对应的位置可以形成有凸起。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得在其他位置的壳体101较薄从而形成较为紧凑的壳体101结构。盖1012和半壳1013可以通过适当的方式耦合在一起,例如通过卡扣连接、螺钉连接或者胶粘等方式。在螺钉连接的情况下,在半壳1013和盖1012的相应位置可以分别设置螺钉座和用于供螺钉穿过的孔。
当然应当理解的是,上面所描述的关于盖1012和半壳1013的实施例只是示例性的,并不旨在限制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任意其他适当的结构或者布置都是可能的。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盖1012和半壳1013的位置与上面所描述的位置可以互换,即盖1012相对于半壳1013而布置为远离被冷却的对象。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隔板1014还可以被布置在盖1012上。在隔板1014和/或盖1012上还布置有用于固定诸如冷凝器1033、蒸发器1032和压缩机1031等的制冷组件103和循环组件104的卡接结构。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卡接结构可以是螺钉孔,如图11所示,冷凝风扇1034、循环风扇1041和布置在循环风扇1041和蒸发器1032之间的蒸发器罩1074可以通过螺钉孔而被布置在盖1012上。
卡接结构也可以是卡槽或者卡勾等结构。冷凝风扇1034和冷凝器1033之间的冷凝器罩1073可以通过卡槽或者卡勾结构布置在盖1012上。通过这种方式,制冷组件103和循环组件104可以先布置在盖1012上之后再与半壳1013耦合在一起以完成装配。这样能够显著地提高组装效率,降低组装成本。
通过设置蒸发器罩1074来容纳蒸发器1032,通过设置冷凝器罩1073来容纳冷凝器1033,能够进一步提高模块化率和组装效率。此外,循环风扇1041和冷凝风扇1034可以分别通过蒸发器罩1074和冷凝器罩107上相应的开口来进行空气流通,提高了空气流通的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出风口1011可以被布置在壳体101与盖1012垂直的出风壁上,如图11所示。在例如将便携式制冷循环设备100穿戴在配套的衣服上后,出风口1011基本处于竖直向上吹风的状态。这样设置能够更有利于气流的循环,而迅速使被冷却对象冷却。此外,由于循环风扇1041采用离心风扇,并且在这种情况下上面提到的出风道1042的结构也可以被省略。因此这样设置还进一步减小壳体在垂直于盖1012的方向上的厚度,进而使便携式制冷循环设备100更加紧凑。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壳体1013远离盖1012的壁上还设置有附接槽1077,如图11所示。附接槽1077可以用来容纳诸如电池300的功率源。以此方式,功率源被附接至壳体1013。在一些实施例中,功率源可以被设置为具有与壳体1013的外形相匹配的形状,这样在功率源被容纳在附接槽1077上后,壳体1013的整体外观将更加美观,如图13和图14所示。
如图11和图13所示,附接槽1077可以具有沿壳体1013的纵向中轴对称的两个附接槽1077,分别用来容纳功率源。这样设置能够使便携式制冷循环设备100使用更持久。
功率源可以通过快拆设计而被容纳在附接槽1077中。例如,如图11所示,在功率源上可以设置有卡扣1075,并且在壳体1013上可以设置用于卡扣钩挂的槽口和按钮。在功率源被容纳在附接槽1077中后,卡扣1075和槽口配合来完成功率源的附接。在需要取下功率源进行充电或者更换使,只需要按压按钮来使卡扣1075变形来使功率源脱离附接槽。以此方式,功率源将能够被更加便利地安装和拆卸,提高了用户体验。
壳体1013和盖1012之间的耦合也可以采用这种快拆结构来提高用户体验。为了便于制冷组件和循环组件的装配和拆卸,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设置便于上述组件拆卸的主机脱开连杆机构1076。在解除盖1012和壳体1013之间的耦合后,可以通过操作该主机脱开连杆机构1076来使至少一部分部件脱离,从而提高装配和维护效率。
当然,应当理解的是,这种卡扣式快拆结构只是示例性的,并不旨在限制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其他任意适当的结构或者布置也是可能的。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采用诸如磁吸等其他任意适当的快拆结构。在一些替代的实施例中,还可以直接采用螺钉连接或胶粘等非快拆结构的方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制冷循环设备100还包括控制部件105。控制部件105可以布置在壳体101内并分别耦合至制冷组件103和循环组件104以分别控制两者。通过设置控制部件105,可以更加智能地对被冷却对象进行降温。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部件105可以与布置在被冷却对象中或者附近的传感器连接,例如通过传感器所检测的人体的温度和人体附近的湿度来实时地控制制冷组件103和循环组件104,以进一步提高使用该便携式制冷循环设备100的体验。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空间利用率,控制部件105的电路板1051可以与制冷组件103相叠置的方式布置在盖1012上,如图12所示。通过这样布置,能够有效地提高空间利用率的同时,还能够为电路板降温,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
如图1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在隔板1014远离盖1012的周向上可以布置有指示灯带1071。指示灯带1071可以与电路板1051耦合来受控制部件105的控制。是LED灯带或者其他任意适当的灯带。在壳体101的相对应的位置,可以设置透光条1072。以此方式,可以将指示灯带1071所发出的光从透光条1072中向壳体101外透出从而指示便携式制冷循环设备100的状态。
当然,应当理解的是,指示灯带的实施例只是示例性的,并不旨在限制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其他任意适当的指示方式也是可能的。例如,在一些替代的实施例中,可以使用单个LED等或者声音指示的方式来指示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便携式制冷循环设备100还可以包括用于接收输入指令的输入接口106,如图9所示。该输入接口106可以与控制部件105耦合,以用于输入用于控制控制部件105的控制指令来个性化地控制便携式制冷循环设备100,例如包括但不限于控制该设备启动、停止或者控制在温度高于某个阈值时启动制冷组件103或者在低于某个阈值时停止制冷组件103等。该输入端口106可以是按钮、触摸屏或者可以用于输入指令的任意其他适当的部件。
应该理解的是,本公开的以上详细实施例仅仅是为了举例说明或解释本公开的原理,而不是限制本公开。因此,凡在本公开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代以及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同时,本公开所附的权利要求旨在覆盖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和边界的等同替代的范围和边界的所有变化和修改。

Claims (30)

1.一种便携式制冷循环设备(100),包括:
壳体(101),其上设置有出风口(1011),并且可操作以附接至待降温的对象,以使所述出风口(1011)与所述对象上的气流流通通道连通;
制冷组件(103),被布置在所述壳体(101)内,并且可操作以由功率源驱动以冷却进入所述壳体(101)的空气;以及
循环组件(104),邻近所述出风口(1011)而布置,并且可操作以将经所述制冷组件(103)冷却的空气从所述出风口(1011)排出到所述通道从而为所述对象降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制冷循环设备(100),还包括附接部(102),耦合至所述壳体(101)并且适于将所述壳体(101)附接至所述对象。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便携式制冷循环设备(100),其中所述壳体(101)通过至少部分地容纳在由附接结构所形成的空间内而附接至所述对象。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制冷循环设备(100),其中所述附接部(102)包括至少一条附接带(1021)以及耦合至所述壳体(101)的附接杆(1018),所述附接带(1021)的一端可枢转地耦合至所述附接杆(1018)。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便携式制冷循环设备(100),其中所述附接带(1021)内布置有电线(1022),用于电连接所述功率源和所述制冷组件(10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制冷循环设备(100),其中所述壳体(101)是半壳,并且所述便携式制冷循环设备(100)还包括耦合至所述半壳的盖(101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便携式制冷循环设备(100),其中所述盖(1012)被形成有弯折部(1016),使得所述盖(1012)的形状匹配所述对象的轮廓。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制冷循环设备(100),其中所述壳体(101)靠近所述对象的一侧形成有至少一条缓冲带(1019),以用于在所述壳体(101)与所述对象之间提供缓冲。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便携式制冷循环设备(100),还包括:
布置在所述壳体(101)内的隔板(1014),其将所述壳体(101)的内部空间分隔成多个腔室,以用于分别容纳所述制冷组件(103)和所述循环组件(104)的各部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便携式制冷循环设备(100),所述隔板(1014)被布置在所述盖(1012)上,并且
所述盖(1012)和所述隔板(1014)的至少一个上还布置有卡接结构,适于在所述盖(1012)被耦合至所述半壳之前将所述制冷组件(103)和所述循环组件(104)中的至少一个固定在所述盖(1012)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便携式制冷循环设备(100),所述卡接结构包括螺钉孔、卡槽和卡勾中的至少一个。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便携式制冷循环设备(100),所述出风口(1011)被布置在所述壳体(101)的与所述盖(1012)垂直的出风壁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便携式制冷循环设备(100),所述壳体(101)的远离所述盖(1012)的壁还包括附接槽(1077),以用于接纳所述功率源。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便携式制冷循环设备(100),还包括指示灯带(1071)以及透光条(1072),所述指示灯带(1071)被布置在所述隔板(1014)远离所述盖(1012)的周向上,并且所述透光条(1072)被布置在在所述壳体(101)的与所述指示灯带(1071)对应的位置上,以将所述指示灯带(1071)所发出的光透出来指示所述便携式制冷循环设备(100)的状态。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便携式制冷循环设备(100),还包括控制部件(105),用于控制所述制冷组件(103)和所述循环组件(104),所述控制部件(105)包括电路板(1051),所述电路板(1051)与所述制冷组件(103)和所述循环组件(104)中的至少一个叠置地布置在所述盖(1012)上。
16.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便携式制冷循环设备(100),还包括限位部件(1017),被布置在至少一个所述腔室内,以用于对被容纳的所述制冷组件(103)和所述循环组件(104)的所述部件提供限位。
17.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便携式制冷循环设备(100),其中所述制冷组件(103)的所述部件包括压缩机(1031)、蒸发器(1032)和冷凝器(1033),其中所述出风口(1011)被布置为邻近所述蒸发器(1032)。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便携式制冷循环设备(100),其中所述壳体(101)上还设置有冷凝器进风口(1015);并且
所述制冷组件(103)还包括与所述冷凝器(1033)叠置的冷凝风扇(1034);
其中所述冷凝风扇(1034)或所述冷凝器(1033)被布置为邻近所述冷凝器进风口(1015)。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便携式制冷循环设备(100),其中所述循环组件(104)包括:
循环风扇(1041),邻近所述蒸发器(1032)而布置;以及
出风道(1042),被布置在所述循环风扇(1041)和所述出风口(1011)之间以供从所述循环风扇(1041)排出的气流通过至所述出风口(1011)。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便携式制冷循环设备(100),其中所述循环组件(104)还包括布置在所述出风口(1011)处的导风叶(1043)以使经冷却的空气均匀地排出到所述通道中。
21.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便携式制冷循环设备(100),其中所述壳体(101)上还设置有与所述通道连通的回风口(1010),以用于将经所述通道循环后的空气排入至所述壳体(101)内,其中所述蒸发器(1032)被布置为邻近所述回风口(1010)。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便携式制冷循环设备(100),还包括磁吸装置,邻近所述出风口(1011)和所述回风口(1010)的至少一个而布置,以便于所述出风口(1011)和/或所述回风口(1010)与所述通道的相应接口对齐。
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制冷循环设备(100),还包括控制部件(105),被布置在所述壳体(101)内并分别耦合至并且控制所述制冷组件(103)和所述循环组件(104)。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便携式制冷循环设备(100),还包括用于接收输入指令的输入接口(106),被布置在所述壳体(101)上并耦合至所述控制部件(105)。
2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制冷循环设备(100),还包括卡接部,布置在所述壳体(101)上,以用于将所述功率源联接在所述壳体(101)上。
26.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25中任一项所述的便携式制冷循环设备(100)的壳体(101),包括出风口(1011),适于与由所述便携式制冷循环设备(100)降温的对象上的气流流通通道连通。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壳体(101),还包括隔板(1014),其将所述壳体(101)的内部空间分隔成多个腔室,以用于分别容纳所述便携式制冷循环设备(100)的制冷组件(103)和循环组件(104)的各部件。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壳体(101),还包括限位部件(1017),被布置在至少一个所述腔室内,以用于对被容纳的所述部件提供限位。
29.一种用于制造根据权利要求1-25中任一项所述的便携式制冷循环设备(100)的方法。
30.一种便携式制冷组件,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25中任一项所述的便携式制冷循环设备(100)以及与所述便携式制冷循环设备(100)耦合的气流流通通道。
CN201910544690.XA 2019-06-21 2019-06-21 便携式制冷循环设备、制冷组件及其壳体和制造方法 Pending CN11219735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44690.XA CN112197352A (zh) 2019-06-21 2019-06-21 便携式制冷循环设备、制冷组件及其壳体和制造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44690.XA CN112197352A (zh) 2019-06-21 2019-06-21 便携式制冷循环设备、制冷组件及其壳体和制造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97352A true CN112197352A (zh) 2021-01-08

Family

ID=740043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544690.XA Pending CN112197352A (zh) 2019-06-21 2019-06-21 便携式制冷循环设备、制冷组件及其壳体和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197352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11752A (zh) * 2022-03-23 2022-07-29 西屋空调(浙江)有限公司 一种户外空调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S2161584A1 (es) * 1998-08-13 2001-12-01 Bsh Fabricacion Sa Acondicionador de aire movil.
US7231777B1 (en) * 2004-10-26 2007-06-19 Henry Arnold Portable personal cooling device
CN105240951A (zh) * 2015-10-08 2016-01-13 中山联昌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空调及其过冷装置
CN106225101A (zh) * 2016-09-19 2016-12-14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空调器
CN106642368A (zh) * 2015-10-27 2017-05-10 朴钟根 空调
CN107477706A (zh) * 2017-10-17 2017-12-15 张均 一种一体式可移动空调
CN207688329U (zh) * 2018-01-05 2018-08-03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丽江供电局 半导体制冷装置及便携背负式半导体制冷空调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S2161584A1 (es) * 1998-08-13 2001-12-01 Bsh Fabricacion Sa Acondicionador de aire movil.
US7231777B1 (en) * 2004-10-26 2007-06-19 Henry Arnold Portable personal cooling device
CN105240951A (zh) * 2015-10-08 2016-01-13 中山联昌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空调及其过冷装置
CN106642368A (zh) * 2015-10-27 2017-05-10 朴钟根 空调
CN106225101A (zh) * 2016-09-19 2016-12-14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空调器
CN107477706A (zh) * 2017-10-17 2017-12-15 张均 一种一体式可移动空调
CN207688329U (zh) * 2018-01-05 2018-08-03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丽江供电局 半导体制冷装置及便携背负式半导体制冷空调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11752A (zh) * 2022-03-23 2022-07-29 西屋空调(浙江)有限公司 一种户外空调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549697B2 (en) Air cleaner including thermoelectric module
TW201542111A (zh) 散熱衣
KR101980175B1 (ko) 냉온방장치
CN112197352A (zh) 便携式制冷循环设备、制冷组件及其壳体和制造方法
CN106765848B (zh) 一种一体式换新风空调器
CN210407158U (zh) 一种可穿戴的制冷循环设备
TW201723392A (zh) 冷卻具及使用該冷卻具之人體用送風裝置
CN218376961U (zh) 一种便携式吹风装置
CN212212738U (zh) 一种便携式服装智能恒温仪
WO2020233621A1 (zh) 制冷循环设备
CN210382733U (zh) 可穿戴设备
CN210486148U (zh) 可穿戴的制冷循环设备
CN211932666U (zh) 一种空调衣
CN214050233U (zh) 防护服的通风结构及防护服
CN210241837U (zh) 吊顶中使用的冷风机
CN217685314U (zh) 空调器
CN217844242U (zh) 室内空调机
CN216620225U (zh) 集风组件和空调器组件
JP6482669B2 (ja)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内機
CN111955812A (zh) 可穿戴设备
CN218480695U (zh) 挂脖调温装置
CN111296919A (zh) 一种便携式服装智能恒温仪
CN217816994U (zh) 一种吹风式暖腿器
CN218721901U (zh) 移动空调
CN217844263U (zh) 移动空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108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