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955812A - 可穿戴设备 - Google Patents

可穿戴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955812A
CN111955812A CN201910420925.4A CN201910420925A CN111955812A CN 111955812 A CN111955812 A CN 111955812A CN 201910420925 A CN201910420925 A CN 201910420925A CN 111955812 A CN111955812 A CN 11195581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uman body
wearable device
air
assembly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42092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储慧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Real Cool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Real Cool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Real Cool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Real Cool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420925.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955812A/zh
Priority to PCT/CN2020/091387 priority patent/WO2020233617A1/zh
Publication of CN1119558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5581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DOUTERWEAR; PROTECTIVE GARMENTS; ACCESSORIES
    • A41D13/00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e.g. surgeons' gowns or garments protecting against blows or punches
    • A41D13/002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e.g. surgeons' gowns or garments protecting against blows or punches with controlled internal environment
    • A41D13/005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e.g. surgeons' gowns or garments protecting against blows or punches with controlled internal environment with controlled temperature
    • A41D13/0053Cooled garm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DOUTERWEAR; PROTECTIVE GARMENTS; ACCESSORIES
    • A41D13/00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e.g. surgeons' gowns or garments protecting against blows or punches
    • A41D13/002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e.g. surgeons' gowns or garments protecting against blows or punches with controlled internal environment
    • A41D13/005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e.g. surgeons' gowns or garments protecting against blows or punches with controlled internal environment with controlled temperature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DOUTERWEAR; PROTECTIVE GARMENTS; ACCESSORIES
    • A41D27/00Details of garments or of their mak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DOUTERWEAR; PROTECTIVE GARMENTS; ACCESSORIES
    • A41D27/00Details of garments or of their making
    • A41D27/02Lin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2Ducting arrang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3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heat-exchang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5/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DOUTERWEAR; PROTECTIVE GARMENTS; ACCESSORIES
    • A41D2400/00Functions or special features of garments
    • A41D2400/10Heat retention or warming
    • A41D2400/12Heat retention or warming using temperature-controlled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hysical Education & Sports Medicine (AREA)
  • 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可穿戴设备。该可穿戴设备包括后背组件和前襟组件。后背组件包括底板和后壳。底板和后壳之间形成有适于容纳制冷设备的第一腔体。底板上设置有适于向人体提供经冷却的空气的出风口。前襟组件包括左前襟组件和右前襟组件。前襟组件中的至少一个包括:前襟内衬,设置有至少一个朝向人体的出风孔;前襟外壳,前襟内衬和前襟外壳之间形成有第二腔体;以及主风道连接管,被设置为适于将来自出风口的经冷却的空气提供至第二腔体,出风孔适于将第二腔体中的经冷却的空气提供至人体。该可穿戴设备可以为用户提供随身的冷却环境,并且能够使经冷却的空气在人体周围分布均匀。

Description

可穿戴设备
技术领域
本公开的实施例总体上涉及可穿戴设备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能够将制冷设备产生的经冷却的空气提供至人体的可穿戴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在炎热的夏季或者在一些高温作业环境中,通常使用室内空调来为整体环境降温从而改善生活或者工作环境。然而,在很多情况下,例如热源为点辐射,使用空调为整体环境降温不足以降低该热源附近的温度,从而在其附近工作的操作者仍然要遭受高温;此外,在有些情况下,处于高温环境的操作者可能需要在多个地点或者室外操作,因此,使用室内空调不能满足为操作者降温的要求。此外,有些情况可能只需要对某个点或者某个人员降温,这种情况下使用室内空调而进行整体降温也给资源带来了浪费。
考虑到在上述情况下室内空调的不足,已经开发出了一种穿戴在人员身上的空调衣。目前所开发的空调衣通过将供冷水、干冰、液氮等液冷介质循环的管道布置在衣服内来达到为人员降温的目的。然而这种空调衣在结构布置上的不合理,厚度过厚。此外,这种厚度过厚的空调衣的重量分布不均匀,影响人体的平衡和动作,导致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无法进行相应的动作或操作。这会使穿着空调衣工作的人员感到不适。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可穿戴设备,以至少部分地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该可穿戴设备包括后背组件和前襟组件。后背组件包括底板和后壳。底板和后壳之间形成有适于容纳制冷设备的第一腔体。底板上设置有适于向人体提供经冷却的空气的出风口。前襟组件包括左前襟组件和右前襟组件。前襟组件中的至少一个包括:前襟内衬,设置有至少一个朝向人体的出风孔;前襟外壳,前襟内衬和前襟外壳之间形成有第二腔体;以及主风道连接管,被设置为适于将来自出风口的经冷却的空气提供至第二腔体,出风孔适于将第二腔体中的经冷却的空气提供至人体。
以此方式,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可穿戴设备能够将来自制冷设备的经冷却的空气,以均匀地分布的方式提供至人体。该可穿戴设备可以为用户提供随身的冷却环境,具有重量轻、厚度薄的优点。用户穿戴该可穿戴设备后,在进行各种动作时受到的影响较小。
在一些实施例中,底板上在朝向人体的位置处还设置有适于空气进入第一腔体的进风口。可穿戴设备与人体相接触的各个边缘包括密封结构,从而经冷却的空气在经过人体后能够通过进风口而进入第一腔体的用于容纳制冷设备的蒸发器的部分。
在一些实施例中,后背组件还包括后背内衬,被设置在底板朝向人体的一侧上,其中后背内衬和底板之间形成有第三腔体,后背内衬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空气回流开口,从而经冷却的空气在经过人体后能够通过空气回流开口而进入第三腔体,并且进而通过进风口而进入第一腔体。
在一些实施例中,后背内衬在对应于人体后背两侧的位置处各设置有一个凹口,空气回流开口被形成在凹口与底板的边缘之间。进风口被设置在对应于人体后背上部的位置处,从而经冷却的空气在经过人体后能够进入空气回流开口,并且进而沿相对于人体向上的方向而进入进风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后背内衬设置有至少一个朝向人体后背的进风孔,使得经冷却的空气在经过人体后能够通过进风孔而进入第三腔体。
在一些实施例中,后背内衬设置有至少一个朝向底板的突起,从而避免后背内衬受压迫而与底板贴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后背内衬在对应于人体腰部的位置处设置有缓冲材料。
在一些实施例中,前襟内衬在朝向人体的一侧形成有突筋,在背离人体的一侧的对应位置处形成有凹槽,并且出风孔被设置在突筋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前襟内衬包括多条突筋,多条突筋中的至少一部分从对应于人体胸部的位置处,延伸至对应于人体腹部侧面的位置处。
在一些实施例中,左前襟组件和右前襟组件中的至少一个还包括主风道连接管支撑件,主风道连接管被设置在主风道连接管支撑件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主风道连接管支撑件在朝向人体的一侧上设置有缓冲材料。
在一些实施例中,前襟外壳在对应于人体腹部的位置处设置有柔性材料。
在一些实施例中,前襟内衬和/或前襟外壳由具有一定硬度的软质材料或者具有一定柔韧度的硬质材料而制成;并且底板和后壳由硬质材料制成。
在一些实施例中,后背组件、左前襟组件和右前襟组件为三个分立的部件。后背组件、左前襟组件和右前襟组件能够相互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后背组件、左前襟组件和右前襟组件之间相互连接的部分通过拉链而连接。至少一个拉链的拉链头上设置有拉绳,从而用户能够通过拉动拉绳而将拉链闭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后背组件还包括主风道,一端连接于出风口,另一端连接于主风道连接管,主风道适于将经冷却的空气从对应于人体后背上部的位置处的出风口引导至对应于人体肩部的位置处。
在一些实施例中,主风道连接管适于将经冷却的空气从对应于人体肩部的位置处引导至对应于人体胸部的位置处。
在一些实施例中,主风道用于与主风道连接管连接的一端设置有连接导向件,主风道连接管通过连接导向件与主风道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导向件包括导向壁,导向壁包括楔形的表面,主风道连接管适于通过楔形的表面与连接导向件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后壳包括被布置在对应于制冷设备的冷凝部分的位置处的后壳进风口和后壳出风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缓冲材料上设置有支撑件。支撑件适于与人体接触,以使得可穿戴设备能够适应于不同的人体体型。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穿戴设备与人体相接触的各个边缘包括柔性材料,柔性材料适于与人体接触。可穿戴设备与人体相接触的各个边缘还包括朝向人体延伸的密封唇缘。例如,柔性材料可以为硅胶。
应当理解,发明内容部分并非旨在标识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关键或重要特征,亦非旨在用于限制本公开的范围。本公开的其它特征将通过以下的描述变得容易理解。
附图说明
以下通过结合附图更详细地描绘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本公开的上述目的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其中在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相同的附图标记通常表示相同的部件。
图1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可穿戴设备的立体图;
图2从另一个角度示出了图1中的可穿戴设备的立体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可穿戴设备的分解的立体图,其中示出了从可穿戴设备的内侧观察的视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可穿戴设备的后背组件的分解的立体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可穿戴设备的后背组件的截面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可穿戴设备的左前襟组件的分解的立体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可穿戴设备的引导经冷却的空气的管道的分解的立体图;以及
图8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可穿戴设备的连接导向件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中所示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对本公开的原理进行说明。应当理解,这些实施例的描述仅仅为了使得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更好地理解并进一步实现本公开,而并不意在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公开的范围。应当注意的是,在可行情况下可以在图中使用类似或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类似或相同的附图标记可以表示类似或相同的功能。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容易地认识到,从下面的描述中,本文中所说明的结构和方法的替代实施例可以被采用而不脱离通过本文描述的本公开的原理。
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包括”及其变体将被解读为意指“包括但不限于”的开放式术语。术语“一个实施例”和“实施例”应被理解为“至少一个实施例”。术语“另一实施例”应理解为“至少一个其他实施例”。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可以指代不同或相同的对象,并且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应当被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对象的相对次序或重要性。
如上文已经简述的,本公开旨在提供一种便于用户穿戴和使用的、能够将来自制冷设备的经冷却的空气提供至人体的可穿戴设备。总体上,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可穿戴设备包括后背组件、左前襟组件和右前襟组件三个独立的部分。此外,该可穿戴设备内还设置有能够将制冷设备产生的经冷却的空气提供至人体的管道系统。通过该管道系统,经冷却的空气能够被均匀地提供至人体。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管道系统还能够构成“内循环”的系统,从而在人体和可穿戴设备之间形成了一个与外界环境相对隔绝的空间。现在参考图1至图8来描述根据本公开的可穿戴设备的一些示例性实施例。
可穿戴设备的总体结构
如图1至图3所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可穿戴设备10总体上包括后背组件100、左前襟组件200和右前襟组件300。为了描述的需要,在一些情况下,左前襟组件200和右前襟组件300也可以统称为“前襟组件”。可穿戴设备10被构成为类似上衣或马甲的样式,从而适合于被穿戴在用户的上身。
在以下的描述中,为了清楚与方便起见,将参照人体的各个部位(例如,胸、后背、腰部、腹部等)来描述可穿戴设备10的各个部件的位置。
此外,“前”、“前侧”、“后”、“后侧”、“上”、“向上”、“下”、“向下”、“左”、“右”、“内”、“外”等指示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也均是在可穿戴设备10被穿戴在人体上的状态下,参照人体的方向来限定的。例如,“相对于人体向上”是指相对于人体从脚到头部的方向。又例如,“前侧”是指人体身前胸部、腹部等位置。
后背组件100、左前襟组件200和右前襟组件300可以被构成为在被穿戴在用户身上的状态下和在未被穿戴的状态下均始终保持连接的形式。
备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例如参见图3,后背组件100、左前襟组件200和右前襟组件300还可以被构成为三个分立的部件。在这样的实施例中,当需要穿戴可穿戴设备10时,用户可以利用设置在上述三个部件100、200、300之间的相互连接的部分的连接部件而将它们连接在一起。在各种实施例中,连接部件可以包括拉链、磁力连接部件、纽扣、系带、粘扣、粘性材料等等,本公开在此方面不做出特别的限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部件可以为拉链的形式。在这样的实施例中,当需要脱下可穿戴设备10时,用户只需要对后背组件100、左前襟组件200和右前襟组件300施加拉扯力,即可以将拉链拉开。拉链连接结构便于可穿戴设备10的穿戴和脱下,便于用户一人完成可穿戴设备10的穿脱。
在各种实施例中,上述三个部件100、200、300之间的相互连接的部分(在本文中亦称为“接缝部”)可以对应于人体的任何部位。在一些实施例中,例如参见图1和图3,前襟组件与后背组件100的接缝部可以从人体后背的侧面沿着肩部、颈部下方、一直延伸至胸部中间位置。左前襟组件200和右前襟组件300的接缝部则可以类似于常规上衣的拉链或纽扣,位于人体前侧的中间位置,从胸部向下延伸至腹部下方。应当理解,图1和图3中所示的接缝部的位置仅为示例性的,可以根据需要将接缝部设置在其他的位置处,本公开在此方面不做出特别的限制。
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增加可穿戴设备10穿着的便利性和舒适性,可穿戴设备10与人体相接触的各个边缘(例如,后背组件100和前襟组件的下边缘与人体腰部接触的部位、可穿戴设备10围绕人体颈部的边缘、可穿戴设备10围绕人体左右手臂的上臂的边缘(即肩部周围的边缘))均可以设置有柔性材料(例如,硅胶)。
后背组件的组成和结构
下面结合图2、图4和图5来简要描述后背组件100的组成和结构。后背组件100包括底板110和后壳120。在底板110和后壳120之间形成有腔体130(在本文中亦称为“第一腔体”)。在腔体130中可以设置有制冷设备(未图示),用于为用户提供经冷却的空气。底板110上设置有出风口112-1、112-2(统称为出风口112)。制冷设备产生的经冷却的空气能够通过出风口112而被提供至人体。
在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底板110包括两个出风口112-1、112-2,分别被设置在大致对应于人体后背上部两侧的位置处。两个出风口112-1、112-2便于分别向左前襟组件200和右前襟组件300提供经冷却的空气。然而,应当理解,在一些实施例中,底板110上也可以仅设置有一个出风口112。在这样的实施例中,可以仅向左前襟组件200和右前襟组件300中的一个提供经冷却的空气,或者通过该一个出风口112向左前襟组件200和右前襟组件300两者提供经冷却的空气。此外,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底板110上还可以设置有三个以上的出风口112。本公开对于出风口112的数目不做出特别的限制。
为了给制冷设备提供稳定的安装和支撑,在一些实施例中,底板110和后壳120可以由具有一定强度和刚性的硬质材料制成。例如,底板110可以由ABS塑料制成,并且后壳120可以由ASA塑料制成。
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例如参见图2,后壳120可以设置有后壳进风口121和后壳出风口122。具体地,后壳进风口121和后壳出风口122可以被布置在对应于制冷设备的冷凝部分(未图示)的位置处,以方便冷凝部分的运行。
前襟组件的组成和结构
下面结合图3和图6来描述前襟组件的组成和结构。通常地,左前襟组件200和右前襟组件300可以为对称的结构。因此,以下将以左前襟组件200为示例进行描述。然而,应当理解,左前襟组件200和右前襟组件300也可以具有不同的组成和结构。
如图6所示,左前襟组件200包括前襟内衬210和前襟外壳220。在前襟内衬210和前襟外壳220之间形成有腔体230(在本文中亦称为“第二腔体”)。
在一些实施例中,前襟内衬210和/或前襟外壳220可以由具有一定硬度的软质材料或者具有一定柔韧度的硬质材料而制成。这样的材料可以使前襟组件具有必要的强度,同时又兼顾穿着的舒适性。
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前襟内衬210和/或前襟外壳220可以由PP(聚丙烯)板制成。例如,PP板的厚度可以为0.8至2mm。这样的材料使得前襟内衬210和/或前襟外壳220即具有一定的强度,又具有一定的柔软度。由此,一方面能够在前襟内衬210和前襟外壳220之间形成稳定的腔体230,另一方面又避免由于左前襟组件200硬度过高而影响穿戴的舒适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前襟内衬210的前边缘211和前襟外壳220的前边缘221可以与拉链一起被密封地压合。备选地或附加地,前襟内衬210的后边缘212和前襟外壳220的后边缘222也可以与拉链一起被密封地压合。前襟内衬210的下边缘213可以在前襟外壳220的下边缘223向上的位置处,与前襟外壳220胶粘粘合。在左前襟组件200的下边缘与人体接触的部位处还可以设置有软质材料封边240。软质材料封边240可以由硅胶制成。软质材料封边240可以沿着人体腰部的左半边延伸,并且与腰部贴合,由此使得左前襟组件200与人体腰部接合的部位更为舒适。
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软质材料封边240还可以包括朝向人体突出的密封唇缘241。类似地,密封唇缘241也可以由硅胶制成。密封唇缘241可以与人体腰部较为紧密地贴合,从而在人体和前襟内衬210之间形成一个与外界环境相对隔绝的密闭空间。
继续参见图6,前襟内衬210的上边缘可以分为两段,其中上边缘214-1大致对应于人体腋下的位置处,上边缘214-2大致对应于人体胸部的位置处。在这样的实施例中,上边缘214-1可以与前襟外壳220胶粘粘合,而上边缘214-2则可以被用作空气的接口,用来与之后介绍的主风道连接管250连接。
主风道连接管250被用来将来自出风口112的经冷却的空气输送至第二腔体230。具体地,主风道连接管250包括进风端251和出风端252。进风端251能够接收来自出风口112的经冷却的空气(例如,经冷却的空气从出风口112经过主风道180被输送至进风端251)。出风端252与前襟内衬210的上边缘214-2连接,从而将经冷却的空气输送至第二腔体230。
此外,前襟内衬210设置有朝向人体的出风孔(未图示)。由此,来自主风道连接管250的经冷却的空气能够通过出风孔吹出,最终被提供至人体,以实现对人体的冷却。应当理解,出风孔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其布置的方式可以根据需要而设置,本公开在此方面不做出特别的限制。
可见,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可穿戴设备10的后背组件100和前襟组件形成了一条从后背组件100的出风口112、经过前襟组件的腔体230、最终到人体的空气流动路径。通过该路径,经冷却的空气能够被输送至人体,以用于冷却人体。这样的可穿戴设备10可以为用户提供随身的冷却环境,并且具有重量轻、厚度薄的优点。用户穿戴该可穿戴设备10后,在进行各种动作时受到的影响较小。此外,通过合理布置前襟内衬210上的出风孔的位置,还可以使经冷却的空气以均匀地分布的方式被提供至人体,从而提高了冷却的舒适性。
以上部分描述了前襟组件的基本组成和结构。下面将继续描述前襟组件的若干备选的和/或附加的实施例。
在一些实施例中,例如参见图3和图6,前襟内衬210在朝向人体的一侧可以形成有突筋215。相应地,前襟内衬210在背离人体的一侧的对应位置处形成有凹槽216。在这样的实施例中,上述的出风孔被设置在突筋215的壁上。
如图3和图6所示,前襟内衬210上可以设置有多条突筋215,其中有三条突筋215从对应于人体胸部的位置处(即前襟内衬210的上边缘214-2)出发,一直延伸至对应于人体腹部侧面的位置处。在这样的实施例中,每条这样的突筋215上均可以设置有多个出风孔,并且这些出风孔可以沿突筋215的走向顺次排列。以此方式,出风孔可以被均匀地布置在对应于人体胸部、腹部正面、腹部侧面的各个位置处,从而为人体提供均匀的冷却。应当理解,突筋215的数目和布置方式可以根据需要而设置,本公开在此方面不做出特别的限制。
继续参见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左前襟组件200还可以包括主风道连接管支撑件260。在这样的实施例中,主风道连接管250可以被设置在主风道连接管支撑件260内,从而被牢固的固定在左前襟组件200内。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主风道连接管支撑件260在朝向人体的一侧上可以设置有缓冲材料261。缓冲材料261用来与人体(例如,人体的肩部)接触,从而提高了可穿戴设备10的穿戴舒适性。
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缓冲材料261上还可以设置有支撑件262。支撑件262适于与人体接触,并且可以由能够产生一定形变的材料制成。这样的支撑件262使可穿戴设备10能够适应于各种不同体型的使用者。此外,支撑件262还能够起到将可穿戴设备10支撑在人体上的作用,以减轻可穿戴设备10(尤其是其中的冷却设备)的重量对人体的压迫。
在一些实施例中,前襟外壳220在对应于人体腹部(特别是腹部正面)的位置处可以设置有柔性材料242。由于用户在弯腰时,腹部会在一定程度上弯曲,因此在对应于腹部的位置处设置柔性材料242可以便于用户的活动,从而提高了可穿戴设备10的穿戴舒适性。与软质材料封边240相类似地,柔性材料242也可以由硅胶制成。
在这样的实施例中,前襟外壳220的较硬的部分(例如,由PP板制成的部分)可以和柔性材料242密封地连接,并且柔性材料242的前边缘243和前襟内衬210的前边缘211可以与拉链一起被密封地压合。
如上所述,在穿戴可穿戴设备10时,后背组件100、左前襟组件200和右前襟组件300之间可以通过拉链而相互连接。为了便于拉动拉链头,在一些实施例中,拉链头上可以设置有拉绳(未图示)。用户通过拉动拉绳,可以方便地操作拉链头。拉绳的位置和拉动方式可以根据需要而设计,本公开在此方面不做出特别的限制。
空气流动路径的组成和结构
下面将详细地描述在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可穿戴设备10中,空气流动的路径及相关部件。
如上所述,可穿戴设备10包括一条从后背组件100的出风口112、经过前襟组件的腔体230、最终到人体的空气流动路径。
具体地,在一些实施例中,例如参见图4和图7,后背组件100还可以包括主风道180。主风道180的一端181连接于出风口112,另一端182连接于主风道连接管250的进风端251。主风道180可以为刚性管道,也可以为柔性管道。在一些实施例中,主风道180的形状和走向能够将经冷却的空气从出风口112引导至对应于人体肩部的位置处。在该位置处,主风道180的端部182与主风道连接管250的进风端251相互连接。
接下来,主风道连接管250则可以将经冷却的空气从对应于人体肩部的位置处引导至对应于人体胸部的位置处,并且最终进入前襟内衬210和前襟外壳220之间的腔体230。类似地,主风道连接管250也可以为刚性管道或者柔性管道。例如,主风道180和主风道连接管250可以均为刚性管道(例如,由PE-HD材料制成)。
在一些实施例中,主风道180的端部182可以与主风道连接管250的进风端251直接相连。备选地,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例如参见图7和图8,在主风道180的端部182处可以设置有连接导向件190。在这样的实施例中,主风道连接管250的进风端251可以通过连接导向件190与主风道180的端部182连接。
通常地,主风道180设置在后背组件100上,而主风道连接管250设置在前襟组件上。两者在可穿戴设备10未被穿戴的状态下可以是相互分离的。在穿戴可穿戴设备10的过程中,需要将主风道连接管250的进风端251连接至主风道180的端部182,以使得经冷却的空气能够从主风道180进入主风道连接管250。上述连接导向件190有助于主风道连接管250的进风端251与主风道180的端部182快速、可靠地连接,从而提高可穿戴设备10使用的便利性和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例如参见图8,连接导向件190可以包括端部191和192。端部191用于与主风道180的端部182连接,而端部192用于与主风道连接管250的进风端251连接。连接导向件190还可以包括导向壁193。导向壁193可以包括楔形的表面194。由此,端部192可以借助于楔形的表面194而被插入主风道连接管250的进风端251,从而便于连接导向件190与主风道连接管250的进风端251连接。
在图8所示的实施例中,连接导向件190包括三个导向壁193。然而,应当理解,连接导向件190也可以包括其他数目的导向壁193。本公开在此方面不做出特别的限制。
此外,连接导向件190可以由硬质塑料(例如,ABS塑料)制成。
之前介绍了从后背组件100的出风口112、经过前襟组件的腔体230、最终到人体的空气流动路径。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本公开的可穿戴设备10还可以包括其他的空气流动路径。以下将结合图4和图5来描述一些其他的示例性实施例。
在一些实施例中,例如参见图4和图5,底板110在朝向人体的位置处可以设置有进风口114。空气通过进风口114能够进入第一腔体130中,例如,第一腔体130中用于容纳制冷设备的蒸发器的部分。在这样的实施例中,可穿戴设备10与人体相接触的各个边缘(例如,后背组件100和前襟组件的下边缘、可穿戴设备10围绕人体颈部的边缘、可穿戴设备10围绕人体左右手臂的上臂的边缘)均可以设置有密封结构(例如,密封唇缘241)。密封结构可以包括密封圈、密封唇缘等。密封结构可以由柔性材料(例如,硅胶等)制成。这样的密封结构一方面在人体和可穿戴设备10之间形成一个与外界环境相对隔绝的密闭空间,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可穿戴设备10的穿戴舒适性。
通过上述进风口114和密封结构,从出风口112被输送至人体的经冷却的空气在经过人体后,能够通过进风口114而再次回到第一腔体130。以此方式,可穿戴设备10与人体之间建立了“内循环”的系统。在该“内循环”系统内流动的空气被与外界环境中的空间相对地隔绝,从而提高了冷却的效果。
继续参见图4和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后背组件100还可以包括后背内衬140。后背内衬140被设置在底板110朝向人体的一侧上,即后背内衬140被设置在底板110和人体之间。后背内衬140与底板110并非紧密贴合的,而是在其间形成有腔体150(在本文中亦称为“第三腔体”)。在一些实施例中,与底板110不同,后背内衬140可以由PP板制成。
在这样的实施例中,后背内衬140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空气回流开口。以此方式,经冷却的空气在经过人体后能够通过该空气回流开口而进入第三腔体150,并且进而通过进风口114而进入第一腔体130。
应当理解,在各种实施例中,空气回流开口可以被设置在后背内衬140的任何位置,只要空气能够通过该空气回流开口而进入第三腔体150,并且进而通过进风口114而进入第一腔体130即可。本公开的实施例对于空气回流开口的形状和位置不做出特别的限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例如参见图3和图4,后背内衬140可以在其左右两个边缘处、对应于人体后背两侧的位置处各设置有一个凹口141、142。空气回流开口可以分别被形成在凹口141、142与底板110的边缘之间。此外,如图4和图5所示,进风口114可以被设置在对应于人体后背上部的位置处。在这样的实施例中,例如图5中的箭头A所示,经冷却的空气在经过人体后能够进入凹口141、142,并且进而沿相对于人体向上的方向而进入进风口114。
上述的后背内衬140上的空气回流开口、第三腔体150和进风口114共同形成了一条引导气流回流到底板110的空气流动路径,或者称为空气回流路径。以此方式,空气能够被有效地引导回流到底板110,从而提高了空气“内循环”的效率。
备选地或附加地,在一些实施例中,经冷却的空气在经过人体后,还可以通过其他的路径而进入第三腔体150。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后背内衬140可以设置有至少一个朝向人体后背的进风孔(未图示)。通过该进风孔,经冷却的空气在经过人体后能够进入第三腔体150。
经冷却的空气在经过人体、并且向人体后背流动的过程中,温度会逐渐升高,并且在后背附近形成相对较弱的气流。以此方式,该相对较弱的气流一方面可以为后背提供冷却,另一方面又不会因为有冷风直吹后背而造成人体感觉不舒适。该相对较弱的气流最终将通过进风孔而进入第三腔体150。
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后背内衬140上可以设置有朝向人体后背的突筋145。突筋145可以起到加强筋的作用。
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后背内衬140可以设置有至少一个朝向底板110的突起143。以此方式,突起143能够避免后背内衬140受压迫(例如,来自人体后背的压力)而与底板110贴合,从而导致第三腔体150的堵塞。
在一些实施例中,例如参见图4,后背内衬140在对应于人体腰部的位置处可以设置有缓冲部144。在腔体130内安装有制冷设备的情况下,制冷设备和后背组件100的重量大部分由人体腰部来承受。缓冲部144有助于提高腰部与后背组件100接触时的舒适性。缓冲部144可以包括两层,分别由EVA材料和泡棉制成。
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后背组件100的下边缘处也可以设置有类似于软质材料封边240的部件160(例如,由硅胶材料制成),以实现后背组件100的下边缘与人体之间的密封。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空气流动路径的设计,包括主风道、主风道连接管以及前襟组件上的出风孔等形状、位置、布置方式以及走向等,使人体的腹部、肩颈等处的软组织、后腰、后背等不宜受风的部位均无冷风直吹,不会着凉,同时还提高了使用的舒适度。
应当理解,本公开的以上详细实施例仅仅是为了举例说明或解释本公开的原理,而不是限制本公开。因此,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代、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同时,本公开所附的权利要求旨在覆盖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和边界或范围和边界的等同物内的所有变化和修改。

Claims (24)

1.一种可穿戴设备(10),包括:
后背组件(100),包括底板(110)和后壳(120),所述底板(110)和所述后壳(120)之间形成有适于容纳制冷设备的第一腔体(130),所述底板(110)上设置有适于向人体提供经冷却的空气的出风口(112);以及
前襟组件,包括左前襟组件(200)和右前襟组件(300),所述左前襟组件(200)和所述右前襟组件(300)中的至少一个包括:
前襟内衬(210),设置有至少一个朝向人体的出风孔;
前襟外壳(220),所述前襟内衬(210)和所述前襟外壳(220)之间形成有第二腔体(230);以及
主风道连接管(250),被设置为适于将来自所述出风口(112)的经冷却的空气提供至所述第二腔体(230),所述出风孔适于将所述第二腔体(230)中的所述经冷却的空气提供至人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设备(10),其中
所述底板(110)上在朝向人体的位置处还设置有适于空气进入所述第一腔体(130)的进风口(114);并且
所述可穿戴设备(10)与人体相接触的各个边缘包括密封结构,从而所述经冷却的空气在经过人体后能够通过所述进风口(114)而进入所述第一腔体(130)的用于容纳所述制冷设备的蒸发器的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穿戴设备(10),其中
所述后背组件(100)还包括后背内衬(140),被设置在所述底板(110)朝向人体的一侧上,其中所述后背内衬(140)和所述底板(110)之间形成有第三腔体(150),所述后背内衬(140)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空气回流开口,从而所述经冷却的空气在经过人体后能够通过所述空气回流开口而进入所述第三腔体(150),并且进而通过所述进风口(114)而进入所述第一腔体(13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穿戴设备(10),其中
所述后背内衬(140)在对应于人体后背两侧的位置处各设置有一个凹口(141、142),所述空气回流开口被形成在所述凹口(141、142)与所述底板(110)的边缘之间;
所述进风口(114)被设置在对应于人体后背上部的位置处,从而所述经冷却的空气在经过人体后能够进入所述空气回流开口,并且进而沿相对于人体向上的方向而进入所述进风口(114)。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可穿戴设备(10),其中
所述后背内衬(140)设置有至少一个朝向人体后背的进风孔,使得所述经冷却的空气在经过人体后能够通过所述进风孔而进入所述第三腔体。
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可穿戴设备(10),其中
所述后背内衬(140)设置有至少一个朝向人体后背的突筋(145)。
7.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可穿戴设备(10),其中
所述后背内衬(140)设置有至少一个朝向所述底板(110)的突起(143),从而避免所述后背内衬(140)受压迫而与所述底板(110)贴合。
8.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可穿戴设备(10),其中
所述后背内衬(140)在对应于人体腰部的位置处设置有缓冲材料(144)。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穿戴设备(10),其中
所述前襟内衬(210)在朝向人体的一侧形成有突筋(215),在背离人体的一侧的对应位置处形成有凹槽(216),并且所述出风孔被设置在所述突筋(215)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穿戴设备(10),其中
所述前襟内衬(210)包括多条所述突筋(215),多条所述突筋(215)中的至少一部分从对应于人体胸部的位置处,延伸至对应于人体腹部侧面的位置处。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穿戴设备(10),其中
所述左前襟组件(200)和所述右前襟组件(300)中的至少一个还包括主风道连接管支撑件(260),所述主风道连接管(250)被设置在所述主风道连接管支撑件(260)内。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可穿戴设备(10),其中
所述主风道连接管支撑件(260)在朝向人体的一侧上设置有缓冲材料(261)。
1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穿戴设备(10),其中
所述前襟外壳(220)在对应于人体腹部的位置处设置有柔性材料(242)。
1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穿戴设备(10),其中
所述前襟内衬(210)和/或所述前襟外壳(220)由具有一定硬度的软质材料或者具有一定柔韧度的硬质材料而制成;并且所述底板(110)和所述后壳(120)由硬质材料制成。
1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穿戴设备(10),其中
所述后背组件(100)、所述左前襟组件(200)和所述右前襟组件(300)为三个分立的部件;并且
所述后背组件(100)、所述左前襟组件(200)和所述右前襟组件(300)能够相互连接。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可穿戴设备(10),其中
所述后背组件(100)、所述左前襟组件(200)和所述右前襟组件(300)之间相互连接的部分通过拉链而连接;并且
至少一个所述拉链的拉链头上设置有拉绳,从而用户能够通过拉动所述拉绳而将所述拉链闭合。
1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穿戴设备(10),其中
所述后背组件(100)还包括主风道(180),一端(181)连接于所述出风口(112),另一端(182)连接于所述主风道连接管(250),所述主风道(180)适于将所述经冷却的空气从对应于人体后背上部的位置处的所述出风口(112)引导至对应于人体肩部的位置处。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可穿戴设备(10),其中
所述主风道连接管(250)适于将所述经冷却的空气从对应于人体肩部的位置处引导至对应于人体胸部的位置处。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可穿戴设备(10),其中
所述主风道(180)用于与所述主风道连接管(250)连接的一端(182)设置有连接导向件(190),所述主风道连接管(250)通过所述连接导向件(190)与所述主风道(180)连接。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可穿戴设备(10),其中
所述连接导向件(190)包括导向壁(193),所述导向壁(193)包括楔形的表面(194),所述主风道连接管(250)适于通过所述楔形的表面(194)与所述连接导向件(190)连接。
2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穿戴设备(10),其中
所述后壳(120)包括被布置在对应于所述制冷设备的冷凝部分的位置处的后壳进风口(121)和后壳出风口(122)。
22.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可穿戴设备(10),其中
在所述缓冲材料(261)上设置有支撑件(262),所述支撑件(262)适于与人体接触,以使得所述可穿戴设备(10)能够适应于不同的人体体型。
2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穿戴设备(10),其中
所述可穿戴设备(10)与人体相接触的各个边缘包括柔性材料,所述柔性材料适于与人体接触;并且
所述可穿戴设备(10)与人体相接触的各个边缘还包括朝向人体延伸的密封唇缘(241)。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可穿戴设备(10),其中
所述柔性材料为硅胶。
CN201910420925.4A 2019-05-20 2019-05-20 可穿戴设备 Pending CN11195581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20925.4A CN111955812A (zh) 2019-05-20 2019-05-20 可穿戴设备
PCT/CN2020/091387 WO2020233617A1 (zh) 2019-05-20 2020-05-20 可穿戴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20925.4A CN111955812A (zh) 2019-05-20 2019-05-20 可穿戴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55812A true CN111955812A (zh) 2020-11-20

Family

ID=733580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420925.4A Pending CN111955812A (zh) 2019-05-20 2019-05-20 可穿戴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1955812A (zh)
WO (1) WO2020233617A1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823678B1 (en) * 2003-12-22 2004-11-30 Ferrotec (Usa) Corporation Air conditioner system for flexible material-based devices
EP1555489A2 (de) * 2004-01-16 2005-07-20 Entrak Energie- und Antriebstechnik GmbH & Co. Kg Kleidungsstück zur Personenklimatisierung
CN2843101Y (zh) * 2005-09-16 2006-12-06 王铁斌 通风降温服
KR20120077197A (ko) * 2010-12-30 2012-07-10 이순장 송풍팬을 구비한 조끼
CN104138074A (zh) * 2014-06-27 2014-11-12 张文娟 一种自动制冷衣服
CN203952509U (zh) * 2014-07-21 2014-11-26 西安科技大学 一种便携式空调衣
CN203986216U (zh) * 2014-05-28 2014-12-10 北京迈克芬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降温背心
CN107613801A (zh) * 2016-03-14 2018-01-19 彪马欧洲股份公司 运动服
US20180317572A1 (en) * 2015-07-01 2018-11-08 Entrosys Ltd. Personal air-conditioning system
CN210382733U (zh) * 2019-05-20 2020-04-24 江苏的确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可穿戴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7253419U (zh) * 2017-02-27 2018-04-20 侯西波 一种物理降温服
CN207948946U (zh) * 2017-12-20 2018-10-12 广州市德善数控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携带微型空调的保暖裤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823678B1 (en) * 2003-12-22 2004-11-30 Ferrotec (Usa) Corporation Air conditioner system for flexible material-based devices
EP1555489A2 (de) * 2004-01-16 2005-07-20 Entrak Energie- und Antriebstechnik GmbH & Co. Kg Kleidungsstück zur Personenklimatisierung
CN2843101Y (zh) * 2005-09-16 2006-12-06 王铁斌 通风降温服
KR20120077197A (ko) * 2010-12-30 2012-07-10 이순장 송풍팬을 구비한 조끼
CN203986216U (zh) * 2014-05-28 2014-12-10 北京迈克芬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降温背心
CN104138074A (zh) * 2014-06-27 2014-11-12 张文娟 一种自动制冷衣服
CN203952509U (zh) * 2014-07-21 2014-11-26 西安科技大学 一种便携式空调衣
US20180317572A1 (en) * 2015-07-01 2018-11-08 Entrosys Ltd. Personal air-conditioning system
CN107613801A (zh) * 2016-03-14 2018-01-19 彪马欧洲股份公司 运动服
CN210382733U (zh) * 2019-05-20 2020-04-24 江苏的确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可穿戴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0233617A1 (zh) 2020-11-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542111A (zh) 散熱衣
US11832660B2 (en) Garment having an internal airflow space between inner and outer fabrics and a separate heat insulation material in the internal airflow space
US20070118956A1 (en) Personal ventilating garment apparatus
US5217408A (en) Personal portable evaporative cooler
WO2021092573A1 (en) Cooling apparel
CN210382733U (zh) 可穿戴设备
KR20200132374A (ko) 냉풍조끼용 냉풍스트랩
CN111955812A (zh) 可穿戴设备
KR101698665B1 (ko) 에어 자켓을 위한 휴대형 냉각 기구
TW201723392A (zh) 冷卻具及使用該冷卻具之人體用送風裝置
KR20150001907U (ko) 에어 상의
CN205947179U (zh) 散热衣及其风扇装置
WO2023103544A1 (zh) 一种风冷降温衣
JP6963802B2 (ja) リュックサック型の人体用送風装置
CN214050233U (zh) 防护服的通风结构及防护服
CN112197352A (zh) 便携式制冷循环设备、制冷组件及其壳体和制造方法
KR102380033B1 (ko) 기능성 의복
CN210630679U (zh) 一种基于相变蓄冷原理的便携式气体空调服
US20220409935A1 (en) Air respirator and fireproof clothing worn with air respirator
CN213757062U (zh) 一种具有降温功能的穿戴包
CN211932666U (zh) 一种空调衣
CN212014511U (zh) 附接装置和空气循环设备
CN218588257U (zh) 一种带有便携式制冷仪的防护服
CN217743236U (zh) 一种防护服
CN219939767U (zh) 一种通风透气服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