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189116B - 具有流动控制的移除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具有流动控制的移除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189116B
CN112189116B CN201980034875.4A CN201980034875A CN112189116B CN 112189116 B CN112189116 B CN 112189116B CN 201980034875 A CN201980034875 A CN 201980034875A CN 112189116 B CN112189116 B CN 11218911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ow
channel
removal device
control member
diversion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3487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189116A (zh
Inventor
E·J·霍恩德尔坎普
H·雷齐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lamco BV
Original Assignee
Flamco BV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lamco BV filed Critical Flamco BV
Publication of CN1121891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891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1891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8911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19/00Degasification of liquids
    • B01D19/0042Degasification of liquids modifying the liquid flow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1/00Separation of suspended solid particles from liquids by sedimentation
    • B01D21/0009Settling tanks making use of electricity or magnetis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3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USING LIQUIDS OR USING PNEUMATIC TABLES OR JIGS; MAGNETIC OR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FROM SOLID MATERIALS OR FLUIDS; SEPARATION BY HIGH-VOLTAGE ELECTRIC FIELDS
    • B03CMAGNETIC OR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FROM SOLID MATERIALS OR FLUIDS; SEPARATION BY HIGH-VOLTAGE ELECTRIC FIELDS
    • B03C1/00Magnetic separation
    • B03C1/02Magnetic separation acting directly on the substance being separated
    • B03C1/28Magnetic plugs and dipsticks
    • B03C1/288Magnetic plugs and dipsticks disposed at the outer circumference of a recipien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DDOMESTIC- OR SPACE-HEATING SYSTEMS, e.g.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DOMESTIC HOT-WATER SUPPLY SYSTEMS; ELEMENTS OR COMPONENTS THEREFOR
    • F24D19/00Details
    • F24D19/0092Devices for preventing or removing corrosion, slime or sca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DDOMESTIC- OR SPACE-HEATING SYSTEMS, e.g.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DOMESTIC HOT-WATER SUPPLY SYSTEMS; ELEMENTS OR COMPONENTS THEREFOR
    • F24D19/00Details
    • F24D19/08Arrangements for drainage, venting or aerating
    • F24D19/082Arrangements for drainage, venting or aerating for water heating systems
    • F24D19/083Venting arrang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3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USING LIQUIDS OR USING PNEUMATIC TABLES OR JIGS; MAGNETIC OR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FROM SOLID MATERIALS OR FLUIDS; SEPARATION BY HIGH-VOLTAGE ELECTRIC FIELDS
    • B03CMAGNETIC OR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FROM SOLID MATERIALS OR FLUIDS; SEPARATION BY HIGH-VOLTAGE ELECTRIC FIELDS
    • B03C2201/00Details of magnetic or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 B03C2201/18Magnetic separation whereby the particles are suspended in a liqui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3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USING LIQUIDS OR USING PNEUMATIC TABLES OR JIGS; MAGNETIC OR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FROM SOLID MATERIALS OR FLUIDS; SEPARATION BY HIGH-VOLTAGE ELECTRIC FIELDS
    • B03CMAGNETIC OR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FROM SOLID MATERIALS OR FLUIDS; SEPARATION BY HIGH-VOLTAGE ELECTRIC FIELDS
    • B03C2201/00Details of magnetic or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 B03C2201/20Magnetic separation whereby the particles to be separated are in solid form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Pipe Accessories (AREA)
  • Degasification And Air Bubble Elimination (AREA)
  • Fuel Cell (AREA)
  • Cleaning In General (AREA)
  • Quick-Acting Or Multi-Walled Pipe Joi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从液体管道系统中的液体移除气泡和/或污物粒子的移除装置,其中所述移除装置包括:用于主液流的主通道,所述主通道具有配置成连接到所述管道系统的入口和出口;壳体,其限定内部空间,其中所述壳体布置在所述主通道附近;至少一个供应通道,其从所述主通道延伸到所述内部空间;至少一个返回通道,其从所述内部空间延伸回到所述主通道;液流分流控制构件,其定位于所述主通道中,所述液流分流控制构件可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第一位置上,所述液流分流控制构件构造成使所述流入主液流的至少一部分经由所述供应通道分流到所述内部空间中,在所述第二位置上,所述液流分流控制构件构造成使所述流入主液流的至少一部分经由所述供应通道分流到所述内部空间中,其中在所述第一位置上,相比于在所述第二位置上,所述液流分流控制构件构造成使所述流入主液流的更多的部分经由所述供应通道分流到所述内部空间中。

Description

具有流动控制的移除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从液体管道系统中的液体移除污物粒子和/或气泡的移除装置。
背景技术
许多在其中输送液体的管道系统都存在液体中具有污物粒子或气泡的问题。闭合回路尤其这样,在闭合回路中,液体可被循环很长一段时间周期。举例来说,此类系统用于加热的目的。随时间的推移,气泡或污物粒子可能污染液体且可能使闭合回路的功能劣化,例如这是因为系统堵塞,或因为阀不能很好地运作。还有可能气泡积聚在闭合回路的某些部分中,从而导致分流堵塞,即,导致了闭合回路液流受阻的部分。由于气泡而产生的空穴对泵和阀造成损坏,此外对使用者造成噪声。
随时间的推移,已经开发用于移除气泡和/或污物粒子的不同的装置。通常,在将此类移除装置连接到液体管道系统之前,所述管道系统中的液体已具有相对较高的污染水平,其中特别地,相对较高数量的较大污物粒子和/或气泡存在于系统中。污物粒子可包括磁体粒子,所述磁体尤其会损坏泵,而泵提供液体在管道系统中的循环。因此需要尽快从液体管道系统移除这些磁体粒子。还需要使用较少的能量使液体循环通过液体管道系统,因为这对泵的寿命周期有益且降低功率消耗的成本。
发明内容
在第一方面中,本发明的一个目标是提供一种移除装置,其提供更有效和/或更高效的方式来从液体管道中的液体移除气泡和/或污物粒子。通过一种用于从液体管道中的液体移除气泡和/或污物粒子的移除装置来实现此目标,所述移除装置包括:
-主通道,其用于主液流,所述主通道具有配置成连接到管道系统的入口和出口,
-壳体,其限定内部空间,其中壳体布置在主通道附近,
-至少一个供应通道,其从主通道延伸到内部空间,
-至少一个返回通道,其从内部空间延伸回到主通道,
-液流分流控制构件,其定位于主通道中,所述液流分流控制构件可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在第一位置上,液流分流控制构件构造成使流入主液流的至少一部分经由供应通道分流到内部空间中,在第二位置上,液流分流控制构件构造成使流入主液流的至少一部分经由供应通道分流到内部空间中,其中在所述第一位置上,相比于在所述第二位置上,液流分流控制构件构造成使流入主液流的更多的部分经由供应通道分流到内部空间中。
所述移除装置的优点是,液流分流控制构件提供相对于流入主液流的被分流部分的灵活性。在所述第一位置上,更多的部分被分流,这可使得较快移除污物粒子,尤其是较大污物粒子。当移除装置刚刚安装且液体管道系统中存在相对较多数目的较大污物粒子和气泡时,第一位置可能是有利的。第一位置允许较快移除这些较大污物粒子和气泡,这是因为流入主液流的较大部分被分流到内部空间中,在该内部空间中可移除所述粒子和气泡。因此,在第一位置上,该移除装置可几乎就像作为单次通过式移除装置那样进行运作,即,其中液体只需循环通过移除装置一次就可移除污染。
另一优点是,当处于第二位置上时,流入主液流的较小部分被分流到内部空间中,因此相比于第一位置,流入主液流的较大部分将大体上不受阻碍地流动穿过主通道。第二位置类似于经济模式(ECO-mode),其中相比于第一位置,需要较少功率即可使液体循环通过系统。
因此,液流分流控制构件允许移除装置在初始的时间周期内移除较大污物粒子和气泡。在此初始的时间周期之后,需要在正常操作使用期间具有最小量阻力的情况下继续操作。这在液流分流控制构件处于第二位置上时实现,其中较小粒子和气泡有更多时间分别沉降下来,上升。
在移除装置的一个实施方案中,液流分流控制构件配置成当液流分流控制构件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时逐步地减小流入主液流的分流的部分,且当液流分流控制构件从第二位置移动至第一位置时逐步地增加流入主液流的分流的部分。
逐步增加和减小的优点是,液流分流控制构件具有多个可实现的位置,从而产生更灵活的移除装置。
在移除装置的一个实施方案中,在第一位置,液流分流控制构件构造成使大体上100%的流入主液流分流到内部空间中。
使大体上100%的流入主液流分流具有可实现高移除速率的优点。
在移除装置的一个实施方案中,在第二位置上,液流分流控制构件构造成使10-30%的流入液流分流到内部空间中。
仅使10-30%的流入主液流分流到内部空间中的优点是,内部空间内的流速将相对低,这允许在内部空间内污物粒子沉降且气泡上升。已发现此分流百分比在液流分流控制构件处于第二位置上时提供最佳结果。
在移除装置的另一个实施方案中,在第二位置上,液流分流控制构件构造成使流入液流的30-70%,特别地40-60%,更特别地大体上50%分流到内部空间中。
使流入液流的30-70%,特别地40-60%,更特别地大体上50%分流到内部空间中具有如下优点:可实现更高的移除速率,同时需要较少功率使液体循环通过液体管道系统。
此实施方案或者可与先前的实施方案一起提供,使得移除装置包括第一位置、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在第二位置上,液流分流控制构件分流10-30%,且在第三位置上,液流分流控制构件分流30-70%。这样,提供大体上三个模式。在第一模式中使流入主液流的最大部分分流,具有最高移除速率的优点。在第二模式中移除速率仍相对较高,但功率消耗相对较低。以及在第三模式中移除速率是三个模式中最低的,但其中功率消耗也是三个模式中最低的。
在移除装置的一个实施方案中,液流分流控制构件包括供应通道和返回通道。
在移除装置的一个实施方案中,主通道为直的,且其中在第二位置上时,液流分流控制构件构造成允许流入主液流的一部分直线流动穿过主通道,而不会分流。
允许流入主液流的一部分直线流动具有如下优点:存在较少阻力,因此具有较低的压降。这样做的优点是,需要较少功率来使液体循环通过液体管道系统。
在移除装置的一个实施方案中,液流分流控制构件可围绕枢转轴线枢转。
在移除装置的一个实施方案中,液流分流控制构件可经由可手动操作的调整部件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这允许使用者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进行选择,以及选择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的其它位置。
在移除装置的一个实施方案中,壳体经由可枢转联接件连接到主通道,所述可枢转联接件包括调整部件。
所述实施方案的一个优点是紧凑的构造。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移除装置包括由孔壁限定的圆柱形孔,所述圆柱形孔具有大体上垂直于主通道的方向延伸且朝向内部空间延伸的第一中心轴线,所述圆柱形孔具有主液流在其中进入孔的孔入口和主液流在其中离开孔的孔出口,所述圆柱形孔具有第一长度和第一内径,其中所述液流分流控制构件定位在孔内部且可围绕枢转轴线枢转,所述枢转轴线与圆柱形孔的第一中心轴线同轴。
在移除装置的一个实施方案中,液流分流控制构件包括由主通道壁限定的可枢转主通道部分,所述主通道部分配置成当液流分流控制构件处于第二位置上时为主液流的行进的部分提供在入口与出口之间的直线流动路径,其中所述主通道部分大体上垂直于枢转轴线延伸。
在移除装置的一个实施方案中,液流分流控制构件包括一个或多个壁,其沿着枢转轴线延伸一定距离且限定至少第一通道部分和第二通道部分,其中当液流分流控制构件处于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上时第一通道部分从孔入口延伸到内部空间并限定供应通道,且其中当液流分流控制构件处于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上时第二通道部分从内部空间延伸到孔出口并限定返回通道。
在移除装置的一个实施方案中,液流分流控制构件包括调整部件,其配置成当由使用者操作时使液流分流控制构件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枢转。
在移除装置的一个实施方案中,当液流分流控制构件围绕枢转轴线枢转时,主通道部分、第一通道部分和第二通道部分共同枢转。
所述实施方案提供一种用户友好型的有效的移除装置。调整部件进一步允许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的容易定位。
在移除装置的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一个或多个壁限定:
-所述第一通道部分,
-所述第二通道,
-第三通道部分,以及
-第四通道部分,
其中当在枢转轴线的方向上观看时,第一通道部分、第二通道部分、第三通道部分和第四通道部分围绕枢转轴线定位,且特别地形成围绕枢转轴线的类似象限的区域,
其中在液流分流控制构件的第一位置上,第一通道部分和第三通道部分定位于孔入口处且形成供应通道,且第二通道部分和第四通道部分定位于孔出口处且形成返回通道,且其中在液流分流控制构件的第二位置上,第一通道部分和第四通道部分定位于孔入口处且形成供应通道,且第二通道部分和第三通道部分定位于孔出口处且形成返回通道。
这样,移除装置始终提供供应通道和返回通道,由此允许液体从入口到出口液流穿过移除装置。
在移除装置的一个实施方案中,液流分流控制构件相对于沿着枢转轴线延伸的至少一个平面对称,特别地相对于沿着枢转轴线延伸的两个平面对称。
此对称相对于液流分流控制构件中的压力差是有利的。对称性所固有的相同的尺寸防止这些压力差。
对称相对于枢转方向也是有利的。由于对称性,液流分流控制构件可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顺时针或逆时针枢转,且反之亦然。
在移除装置的一个实施方案中,液流分流控制构件包括沿着枢转轴线延伸一定距离的中心主体,其中主通道部分延伸穿过所述中心主体,其中第一通道部分、第二通道部分、第三通道部分和第四通道部分由从中心主体延伸径向距离并沿着枢转轴线延伸一定距离的第一壁、第二壁、第三壁和第四壁限定,其中第一通道部分、第二通道部分、第三通道部分和第四通道部分位于所述中心主体周围,其中特别地,第一通道部分、第二通道部分、第三通道部分和第四通道部分中的每一个具有呈饼状或四分之一环形的形状的形式的横截面。所述实施方案提供了简单的构造。
在移除装置的一个实施方案中,调整部件位于可枢转联接件处,特别地位于圆柱形孔的端部与壳体的端部之间,其中壳体可相对于限定圆柱形孔的孔壁枢转,且调整部件可相对于限定圆柱形孔的孔壁和壳体的端部两者枢转。
可枢转联接件允许壳体定位于所需定向上,而与主通道的定向的定向无关。可能的情况是,主通道必须连接到具有倾斜定向的管道。在此情况下,壳体相对于主通道和管道枢转使得壳体具有其所需定向。这将通常是大体上竖直定向。
在移除装置的一个实施方案中,第一通道部分和第二通道部分大体上平行于枢转轴线延伸,且通过所述一个多个壁彼此分隔。
在移除装置的一个实施方案中,液流分流控制构件包括径向远离枢转轴线延伸且平行于枢转轴线延伸的四个分隔壁,其中所述四个分隔壁限定四个类似象限的区域。
在移除装置的一个实施方案中,液流分流控制构件配置成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枢转90°的角度。
在移除装置的一个实施方案中,液流分流控制构件包括定位于主通道中的阀,其中所述阀包括枢转轴线,所述阀可通过调整部件围绕所述枢转轴线而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枢转,所述枢转轴线垂直于主液流方向延伸,其中在第一位置上,阀限定用于使大体上100%的流入主液流分流的至少两个供应通道,和一个返回通道,且其中在第二位置上,阀限定供应通道、返回通道和一个主通道部分,所述主通道部分配置成为主液流的一部分提供在入口与出口之间的大体上未受阻挡的直线流动路径。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移除装置包括单个液流分流控制构件。
具有单一一个液流分流控制构件的优点是,当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切换时,使用者仅须执行单一一次动作。
在移除装置的一个实施方案中,中空部件设置于内部空间中,所述中空部件从壳体的底部部分延伸到内部空间中,特别地延伸到供应通道上方,其中内部磁体设置于中空部件内部,所述内部磁体可经由开口从中空部件移除。
在移除装置的一个实施方案中,当液流分流控制构件处于第一位置上时,移除装置配置成以磁体粒子与污物粒子的第一比率移除磁体粒子和污物粒子,所述第一比率高于当液流分流控制构件处于第二位置时磁体粒子与污物粒子的第二比率。
在移除装置的一个实施方案中,当液流分流控制构件处于第一位置上时,移除装置配置成在内部空间中形成涡流,且当液流分流控制构件处于第二位置上时,移除装置配置成基本不会在内部空间中形成涡流。
因为在第一位置上流入主液流的大部分被分流到移除装置的内部空间中,因此由于到内部空间中的较高的液流速率而形成涡流。在第二位置上,到内部空间中的液流速率较低,使得基本不会形成涡流。
涡流的特征在于中心附近的液体速度较低,由此气泡可容易地上升;以及另一方面,外侧为较高的液体速度,由此较重污物粒子通过离心力被迫到外壁之外,且因此容易被移除。
由于涡流的缘故,所有磁体粒子引导在磁体的影响范围内,且被朝向磁体拉动。涡流的涡眼处的低流速促使磁体在磁体的中空部件上增长。
本发明进一步涉及一种从液体移除气泡和/或污物粒子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提供根据权利要求1-30中任一项所述的移除装置,
-将液流分流控制构件定位在第一位置上,
-引导液体流穿过移除装置,
-将液流分流控制构件定位在第二位置上,
-引导液体流穿过移除装置。
在第二方面中,本发明的目标是提供一种移除装置,其提供从液体管道系统中的液体移除污物粒子和/或气泡的改进的方式。此目标通过移除装置来实现,所述移除装置包括:
-主通道,其用于主液流,所述主通道具有配置成连接到管道系统的入口和出口,
-壳体,其限定内部空间,其中壳体布置在主通道附近,
-至少一个供应通道,其从主通道延伸到内部空间,
-至少一个返回通道,其从内部空间延伸回到主通道,
-第一弯曲壁和第二弯曲壁,其设置在内部空间中且位于距壳体壁一定距离处,其中第一弯曲壁和第二弯曲壁在其之间限定中心区,其中沉降区入口通道限定在第一弯曲壁与壳体壁之间,且其中沉降区返回通道限定在第二弯曲壁与壳体壁之间,其中第一弯曲壁具有迎向经由供应通道进入内部空间的流入供应液流的前部边缘,
-所述移除装置进一步包括:
ο下部沉降区,其位于内部空间的下部区中,其中在使用中液体在下部沉降区中比在主通道中具有实质上更小的流速,所述下部沉降区配置成用于使污物粒子沉降,所述移除装置包括用于排放沉降的污物粒子的污物排放出口,其中所述污物排放出口位于壳体的下端处,和/或
ο上部上升区,其位于内部空间的上部区中,其中在使用中液体在上部上升区中比在主通道中具有实质上更小的流速,所述上部上升区配置成允许气泡上升,所述移除装置包括用于排放上升的气泡的气体排放出口,其中所述气体排放出口位于壳体的上端处,
其中第一弯曲壁的前部边缘配置成将流入供应液流分成:
ο中心液流,其流到中心区中,以及
ο沉降区进入液流,其流到沉降区入口通道中且穿过沉降区入口通道并从沉降区入口通道进入下部和/或上部上升区,
其中沉降区返回通道配置成从下部和/或上部上升区朝向返回通道引导沉降区返回液流,其中合并位置限定在第二弯曲壁的后部边缘与返回通道之间,在合并位置上,来自中心区的中心液流与沉降区返回液流合并,且合并液流从所述合并位置流向并进入返回通道,
其中中心区具有大体上圆柱形形状。
此第二方面可独立于第一方面来考虑。
在移除装置的一个实施方案中,当中心液流的流速超出阈值时,中心区配置成充当中心离心区,用于基于离心作用移除污物粒子和气泡,且其中当中心液流的流速低于所述阈值时,中心区配置成充当用于污物粒子和气泡的中心沉降区。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移除装置的优点是,两个污物和气体移除原理可组合,即沉降和离心。圆柱形中心区促进涡流的形成,从而迫使污物粒子到涡流的外围,同时迫使气泡到涡流的中间或涡眼处。较大污物粒子和气泡将较容易受涡流所引发的离心力的影响,这对于移除那些较大粒子和气泡是有利的。
沉降区入口通道提供用于沉降区进入液流减慢的路径,由此朝向壳体的下端延伸污物粒子的沉降路径。并且,通过沉降区入口通道延伸朝向壳体的上端的用于气泡的上升路径。这对于污物粒子的沉降速率以及气泡的上升速率是有利的。
在移除装置的一个实施方案中,阈值为0.6m/s。
在移除装置的一个实施方案中,第一弯曲壁与第二弯曲壁相对于内部空间的中心轴线成镜像定位。
在移除装置的一个实施方案中,沉降区入口通道包括:
-沉降区入口通道进入口,其限定在第一弯曲壁的前部边缘与壳体壁之间,以及
-底部出口,其通向下部沉降区,所述底部出口限定在第一弯曲壁的下端与壳体壁之间;和/或上部出口,其通向上部上升区,所述上部出口限定在第一弯曲壁的上端与壳体壁之间,
且其中沉降区返回通道包括:
-沉降区返回通道出口,其限定在第二弯曲壁的后部边缘与壳体壁之间,以及
-底部入口,其提供从下部沉降区到沉降区返回通道中的进入口,所述底部入口限定在第二弯曲壁的下端与壳体壁之间;和/或上部入口,其提供从上部上升区到沉降区返回通道中的进入口,所述上部入口限定在第二弯曲壁的上端与壳体壁之间。
在移除装置的一个实施方案中,第一弯曲壁和第二弯曲壁的一侧处具有远离供应通道和返回通道定位的边缘,其中所述边缘接触壳体壁且在边缘处将沉降区入口通道和沉降区返回通道闭合。
在移除装置的一个实施方案中,第一弯曲壁和第二弯曲壁大体上平行于壳体壁延伸,且特别地竖直地延伸。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移除装置进一步包括内部顶壁和内部底壁,其中内部顶壁在第一弯曲壁和第二弯曲壁的上端之间延伸,其中内部底壁在第一弯曲壁和第二弯曲壁的下端之间延伸,其中内部顶壁和内部底壁分别限定中心区的上端和下端。
内部顶壁和内部底壁进一步限定中心区,这具有如下优点:仅在弯曲壁与内部顶壁及内部底壁之间引发涡流。下部沉降区和上部上升区大体上不受涡流影响,由此提供安静的沉降和上升区,继而提供较高的沉降速率和上升速率。较高的沉降和上升速率对于污物和气体移除是有利的。
在移除装置的一个实施方案中,内部底壁包括用于使污物粒子传递到位于中心区下方的下部沉降区的底部通孔,且其中内部底壁特定地倾斜以便朝向底部通孔引导污物粒子,和/或
其中内部顶壁包括用于使气泡传递到位于中心区上方的上部上升区的顶部通孔,且其中所述内部顶壁特定地倾斜以便朝向顶部通孔引导气泡。
在移除装置的一个实施方案中,通孔设置在内部底壁和/或内部顶壁的中心处。
内部顶壁中的中心处的通孔具有如下优点:被迫到涡流的中心或涡眼处的气泡直线向上移动穿过通孔到达上部上升区。
在移除装置的一个实施方案中,中空部件设置在内部空间中,中空部件从壳体的底部部分延伸到内部空间中,特别地延伸到中心区的上端,其中内部磁体设置在中空部件内部,所述内部磁体可经由开口从中空部件移除。
磁体吸引磁体粒子,由此使磁体粒子与管道系统中的液体分离。磁体延伸到中心区中的优点是,中心液流紧密地接触所述磁体,这允许磁体粒子经由中空部件紧密地附着到磁体。
在移除装置的一个实施方案中,中空部件延伸穿过底部通孔,其中中空部件的横截面面积小于底部通孔的横截面面积,由此在中空部件与底部通孔之间限定间隙,从而允许污物粒子通过所述间隙。
在移除装置的一个实施方案中,外部磁体设置在壳体的外表面上,特别地,在与供应通道和返回通道相对的位置处。
在本发明的第三方面中,可将根据第一和第二方面两者的移除装置的实施方案组合,由此彼此补充。
在所述组合实施方案中,当液流分流控制构件处于第一位置上时,供应液流进入内部空间的流速高于当液流分流控制构件处于第二位置上时供应液流进入内部空间的流速,其中在第一位置上,中心区充当离心区,且其中在第二位置上,中心区充当沉降区。
本发明进一步涉及一种从液体移除气泡和/或污物粒子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提供根据权利要求18-30或权利要求32-62中任一项所述的移除装置,
-引导供应液流穿过供应通道进入内部空间,
-用第一弯曲板的前部边缘将供应液流分成中心液流和沉降区进入液流,
-引导沉降区液流进入到下部沉降区和/或上部上升区,且允许污物粒子在下部沉降区中沉降和/或气泡在上部上升区中上升,以及
-在中心区中允许污物粒子沉降且气泡上升。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方法包括:
-将液流分流控制构件定位在第一位置上,其中污物粒子和/或气泡基于离心作用而与中心区中的中心液流分离,以及
-将液流分流控制构件定位在第二位置上,其中污物粒子和/或气泡基于沉降而与中心区中的中心液流分离。
附图说明
仅以示例的方式并参考所附示意图来描述系统和方法的实施方案,在示意图中,相应附图标记表示相应的部件,且附图中:
图1以立体图示意性地示出根据第一且组合发明的移除装置的实施方案的分解视图。
图2示意性地示出图1的移除装置的实施方案的横截面图。
图3示意性地示出图1的移除装置的另一实施方案的横截面图。
图4示意性地示出根据第一且组合发明的移除装置的实施方案的横截面侧视图,其中液流分流控制构件处于第二位置上。
图5示意性地示出根据第一且组合发明的移除装置的实施方案的横截面侧视图,其中液流分流控制构件处于第一位置上。
图6示意性地示出根据第一且组合发明的移除装置的实施方案的横截面俯视图,其中液流分流控制构件处于第二位置上。
图7示意性地示出根据第一且组合发明的移除装置的实施方案的横截面俯视图,其中液流分流控制构件处于第一位置上。
图8A和8B示意性地示出根据第一且组合发明的移除装置的另一实施方案。
图9示意性地示出根据第二且组合发明的移除装置的实施方案的横截面图。
图10示意性地示出图9的移除装置的实施方案的横截面俯视图。
图11示意性地示出图9的移除装置的实施方案的横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转向图1、2和3,示出根据第一发明的用于从液体管道系统(未示出)中的液体移除气泡和/或污物粒子的移除装置1。
移除装置1包括用于主液流3(图4)的主通道2。主通道2具有配置成连接到管道系统的入口4和出口5。壳体6限定内部空间7,所述壳体6布置在主通道2附近。至少一个供应通道8从主通道2延伸到内部空间7。至少一个返回通道9从内部空间7延伸回到主通道2。液流分流控制构件10定位在主通道2中。所述液流分流控制构件10可在第一位置11(如图3和5中所示出)与第二位置12(如图1、2和4中所示出)之间移动。相比于在第二位置12上,液流分流控制构件10在第一位置11上构造成,经由供应通道8使流入主液流3的较大部分分流到内部空间7中。
液流分流控制构件10配置成当液流分流控制构件10从第一位置11向第二位置12移动时逐步地减小流入主液流3的分流的部分,并且当液流分流控制构件10从第二位置12向第一位置11移动时逐步地增加流入主液流3的分流的部分。
在第一位置11上,液流分流控制构件10使大体上100%的流入主液流3分流到内部空间7中。
在第二位置12上,液流分流控制构件10使30-70%的,特别地40-60%的,更特别地大体上50%的流入液流分流到内部空间7中。
主通道2是直的。这样,流入主液流3的未分流的部分从入口4直线流动到出口5。在第二位置12上,液流分流控制构件10因此允许流入主液流3的一部分直线流动通过主通道2,而不会分流。
液流分流控制构件10包括供应通道8和返回通道9。
液流分流控制构件10经由可手动操作的调整部件15可在第一位置11与第二位置12之间移动。可通过使液流分流控制构件10围绕枢转轴线14枢转来移动液流分流控制构件10。这样,实际上,调整部件15枢转,由此使液流分流控制构件10枢转。
移除装置1包括由孔壁18限定的圆柱形孔17。圆柱形孔17具有大体上垂直于主通道2的方向延伸且朝向内部空间7延伸的第一中心轴线19(图4)。圆柱形孔17具有其中主液流3进入孔17的孔入口20,和其中主液流3离开所述孔17的孔出口21。圆柱形孔17具有第一长度L1和第一内径D1(图5)。
液流分流控制构件10定位在孔17内部且可围绕枢转轴线14枢转。枢转轴线14与圆柱形孔17的第一中心轴线19同轴。
壳体6经由可枢转联接件16连接到主通道2。可枢转联接件16包括调整部件15。
调整部件15位于可枢转联接件16处,特别地位于圆柱形孔17的端部45与壳体6的端部46之间。壳体6可相对于限定圆柱形孔17的孔壁18枢转,且调整部件15可相对于限定圆柱形孔17的孔壁18和壳体6的端部45两者枢转。
可枢转联接件16允许壳体6定位在所需的定向中,而与主通道2的定向的定向无关。可能的情况是,主通道2必须连接到具有倾斜定向的管道。在此情况下,壳体6相对于主通道2和管道枢转使得壳体6具有其所需定向。通常这将是大体上为竖直的定向。
液流分流控制构件10进一步包括由主通道壁25限定的可枢转的主通道部分24。因此,当液流分流控制构件10处于第二位置12上时,所述主通道部分24为主液流3的行进的部分27提供入口4与出口5之间的直线流动路径26。主通道部分24大体上垂直于枢转轴线14延伸。
转向图1、4和5。液流分流控制构件10具有一个或多个壁28,其沿着枢转轴线14延伸一定距离且限定至少第一通道部分30和第二通道部分31。当液流分流控制构件10处于第一位置11或第二位置12上时,第一通道部分30从孔入口20延伸到内部空间7并限定供应通道8。当液流分流控制构件10处于第一位置11或第二位置12上时,第二通道部分31从内部空间7延伸到孔出口21并限定返回通道9。
所示出的液流分流控制构件10具有多个壁28,所述多个壁28限定了第一通道部分30、第二通道部分31、第三通道部分34和第四通道部分35。在图4的视图中(即,枢转轴线14的方向),第一通道部分30、第二通道部分31、第三通道部分34和第四通道部分35围绕枢转轴线14定位且特别地形成围绕枢转轴线14的类似象限的区域。
图4示出液流分流控制构件10定位于第二位置12上。在所述第二位置12中,第一通道部分30和第四通道部分35定位于孔入口20处且形成供应通道8。第二通道部分31和第三通道部分34定位于孔出口21处且形成返回通道9。
液流分流控制构件10相对于沿着枢转轴线14延伸的至少一个平面47,特别地相对于沿着枢转轴线14延伸的两个平面47、48对称。
图5示出液流分流控制构件10定位于第一位置11上。第一通道部分30通道部分和第三通道部分34定位于孔入口20处且形成供应通道8,且第二通道部分31和第四通道部分35定位于孔出口21处且形成返回通道9。
这样,移除装置1始终提供供应通道8和返回通道9,由此允许液体从入口4流动通过移除装置1到达出口5。
由于其对称性,液流分流控制构件10可相对于枢转轴线14顺时针或逆时针枢转。在图4和5中,液流分流控制构件10从第一位置顺时针枢转到第二位置。然而,如果枢转从如图5所示的第一位置开始逆时针进行,则第二通道部分31和第三通道部分34将在第二位置上形成供应通道8。第一通道部分30和第四通道部分35则将形成返回通道9。
液流分流控制构件10可具有沿着枢转轴线14延伸一定距离的中心主体36。主通道部分24延伸穿过所述中心主体36。第一通道部分30、第二通道部分31、第三通道部分34和第四通道部分35由第一壁38、第二壁39、第三壁40和第四壁41限定。所述四个壁38、39、40、41从中心主体36延伸一定的径向距离,且沿着枢转轴线14延伸一定距离。第一通道部分30、第二通道部分31、第三通道部分34和第四35通道部分位于所述中心主体36周围。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通道部分中的每一个具有呈饼状或四分之一环形的形状的形式的横截面。
液流分流控制构件10还包括调整部件15,其配置成当由使用者操作时使液流分流控制构件10在第一位置11与第二位置12之间枢转。当液流分流控制构件10围绕枢转轴线14枢转时,主通道部分24、第一通道部分30和第二通道部分31共同枢转。
液流分流部件可以是包括上述部件的一体式主体。
在图4和图5中,液流分流控制构件10定位在圆柱形孔17内部。液流分流控制构件10包括径向远离且平行于枢转轴线14延伸的四个分隔壁28。所述四个分隔壁28限定四个类似象限的区域。在所示出的实施方案中,四个分隔壁28中的两个实际上为双重壁39、41。然而,这些双重壁充当一个分隔壁。
第一通道部分30和第二通道部分31大体上平行于枢转轴线14延伸,且通过分隔壁28彼此分离。
液流分流控制构件10配置成在第一位置11与第二位置12之间枢转90°的角度。图4示出液流分流控制构件10定位于第二位置12上。图5示出第一位置11,其中液流分流控制构件10的主通道部分24相对于主通道2横向定位。在所述第一位置11上,大体上100%的流入主液流3经由供应通道8分流到内部空间7中。所述供应通道8由两个通道部分30、35形成。
图6和7示出分别针对第二位置12(图6)和第一位置11(图7)的穿过移除装置的流动路径。在图6中,主液流3经由入口4进入移除装置。主液流3的部分58朝向出口5直线流动穿过主通道部分24。剩余部分59经由供应通道8分流且朝向内部空间7引导。返回液流60经由返回通道9从内部空间朝向出口5流回,在所述返回通道9处返回液流60与主液流3的部分58合并。
图6A和6B分别示出不同的分流百分比,其中图6A中的液流分流部件分流30-70%之间,而其中在图6B中液流分流控制构件分流10-30%之间。这通过主通道部分24的直径D1、D2的差显示出来。在图6A中,第一直径D1小于图6B中(在图6B中主通道部分24具有第二直径D2)的直径。这还通过朝向出口5直线流动穿过主通道部分24的主液流3的部分58示出。在图6A中,所述部分58少于图6B中的部分58。
图7示出液流分流控制构件10在第一位置11中,其中大体上100%的流入主液流3被分流且引导到内部空间7。返回液流60经由返回通道9从内部空间7流回到主通道2。
转向图8A和图8B,示出了移除装置1的不同实施方案,其中液流分流控制构件10包括定位于主通道2中的阀49。阀49包括枢转轴线50,阀49可围绕枢转轴线50在第一位置11(图8A)与第二位置12(图8B)之间枢转。枢转由调整部件执行,所述调整部件设置在主通道(未示出)外部,特别地设置在主通道的外表面上。枢转轴线50相对于主液流方向横向地延伸。在第一位置11上,阀49限定用于使大体上100%的流入主液流3分流的至少两个供应通道51、52,以及一个返回通道53。在第二位置12中,阀49限定供应通道51、返回通道53和一个主通道部分56。主通道部分56为主液流3的部分58提供在入口4与出口5之间大体上未受阻挡的直线流动路径。
在所述不同实施方案中,第一壁61位于主通道2中。第一壁61具有大体上平行于主通道2延伸的第一部分62。第一壁61的前部边缘63面朝流入主液流3,由此将流入主液流3分成第一液流部分和第二液流部分。第一液流部分大体上未受阻挡地流经第一壁61。第二液流部分经由第一壁61的第二部分63分流到移除装置1的内部空间7中,所述第二部分63从主通道2朝向内部空间7延伸。
第二壁64定位在第一壁的下游,且从主通道2朝向内部空间7延伸。第二壁相对于主通道的方向横向延伸。阀49定位在第二壁64的端部65处。
第一壁61和第二壁64将壳体入口66分成三个通道。第一通道51充当供应通道,第三通道53充当返回通道。当阀49处于第一位置11时,第二通道52可充当供应通道。当阀49处于第二位置12时,第二通道52既不充当供应通道,也不充当返回通道。
本发明进一步涉及一种从液体移除气泡和/或污物粒子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提供根据权利要求1-30中任一项所述的移除装置1,
-将液流分流控制构件10定位在第一位置11上,
-引导液体流穿过移除装置1,
-将液流分流控制构件10定位在第二位置12上,
-引导液体流穿过移除装置1。
如上文描述的第一发明是一项独立的发明。然而,其可与第二发明组合,从而产生具有协同作用的组合发明。第二发明在下文描述,且也是一项独立的发明。
第二发明在图9-11中示出,且也涉及移除装置100。所述移除装置100具有用于主液流102的主通道101。主通道101具有配置成连接到管道系统(未示出)的入口103和出口104。移除装置100包括限定内部空间106的壳体105。壳体105布置在主通道101附近。至少一个供应通道107从主通道101延伸到内部空间106。返回通道108从内部空间106延伸回到主通道101。
移除装置100包括第一弯曲壁109和第二弯曲壁110。所述壁设置在内部空间106中且定位成距壳体壁112一定距离111。第一弯曲壁109和第二弯曲壁110在其之间限定中心区113。中心区113具有大体上圆柱形形状。
沉降区入口通道114限定在第一弯曲壁109与壳体壁112之间。沉降区返回通道115限定在第二弯曲壁110与壳体壁112之间。第一弯曲壁109具有前部边缘116,所述前部边缘116迎向经由供应通道107进入内部空间106的流入供应液流117。
移除装置100进一步包括位于内部空间106的下部区119中的下部沉降区118。在使用中,液体在下部沉降区118中具有比主通道101中实质上更小的流速。这是因为下部沉降区118配置成用于使污物粒子沉降。移除装置100包括用于排放沉降的污物粒子的污物排放出口120。所述污物排放出口120位于壳体105的下端121处。
移除装置100具有位于内部空间106的上部区123中的上部上升区122。尽管所示出的实施方案具有上部上升区122和下部沉降区118两者,但还有可能仅具有这些区中的一个。在使用中,液体在上部上升区122中具有比主通道101中实质上更小的流速。上部上升区122配置成允许气泡上升。为了排出上升的气泡,移除装置100包括气体排放出口124。气体排放出口124位于壳体105的上端125处。
第一弯曲壁109的前部边缘116配置成将流入供应液流117分成中心液流126和沉降区进入液流127。中心液流126流到中心区113中。沉降区进入液流127流到沉降区入口通道114中并穿过沉降区入口通道114,且从沉降区入口通道114进入下部沉降区118和/或上部上升区122。
沉降区返回通道115配置成从下部和/或上部上升区122朝向返回通道108引导沉降区返回液流128。合并位置129限定在第二弯曲壁110的后部边缘130与返回通道之间。在该合并位置129处,来自中心区113的中心液流126与沉降区返回液流128合并,合并液流从所述合并位置129流向并进入返回通道108。
当中心液流126进入内部空间106的流速超出阈值时,则中心区113充当中心离心区,用于基于离心作用来移除污物粒子和气泡。在此情况下,将流入的中心液流126在中心区113中引发涡流。这在图7中示出。弯曲壁109、110促进涡流的形成。当中心液流126的流速低于所述阈值时,中心区113配置成充当用于污物粒子和气泡的中心沉降区。所产生的液流在后一情况下由图10中的箭头159示出。
阈值为0.6m/s。
转向图10,特别地,以俯视图示出移除装置100的横截面。第一弯曲壁109和第二弯曲壁110相对于内部空间106的中心轴线131成镜像定位。
沉降区入口通道114包括限定在第一弯曲壁109的前部边缘116与壳体壁112之间的沉降区入口通道进入口132。底部出口(未示出)通向下部沉降区118(图9),所述底部出口限定在第一弯曲壁109的下端134与壳体壁112之间。上部出口(未示出)通向上部上升区122(图9),所述上部出口限定在第一弯曲壁109的上端136与壳体壁112之间。
沉降区返回通道115包括限定在第二弯曲壁110的后部边缘130与壳体壁112之间的沉降区返回通道出口137。底部入口(未示出)提供从下部沉降区118到沉降区返回通道115中的进入口。底部入口140限定在第二弯曲壁110的下端139与壳体壁112之间。上部入口140(图9)提供从上部上升区122到沉降区返回通道115中的进入口。上部入口140限定在第二弯曲壁110的上端142与壳体壁112之间。
第一弯曲壁109和第二弯曲壁110在其一侧144处具有边缘143,其定位成远离供应通道107和返回通道108。所述边缘143接触壳体壁112且在边缘143处将沉降区入口通道114和沉降区返回通道115闭合。
第一弯曲壁109和第二弯曲壁110大体上平行于壳体壁112延伸。特别地,弯曲壁109、110竖直地延伸。
移除装置100进一步包括内部顶壁145和内部底壁146。内部顶壁145在第一弯曲壁109和第二弯曲壁110的上端136、142之间延伸。内部底壁146在第一弯曲壁109和第二弯曲壁110的下端134、139之间延伸。内部顶壁145和内部底壁146分别限定中心区113的上端147和下端148。
内部底壁146包括用于使污物粒子传递到位于中心区113下方的下部沉降区118的底部通孔149。特定地内部底壁146是倾斜的以便朝向底部通孔149引导污物粒子。
内部顶壁145包括用于使气泡传递到位于中心区113上方的上部上升区122的顶部通孔150。特定地内部顶壁145是倾斜的以便朝向顶部通孔150引导气泡。
通孔设置于内部底壁146和/或内部顶壁145的中心151处。
图11示出包括有设置在内部空间106中的中空部件152的移除装置100。中空部件152从壳体6的底部部分153延伸到内部空间106中,特别地延伸到中心区113的上端147。内部磁体155设置于中空部件152内部。内部磁体155配置成吸引经由沉降区入口通道114进入中心区113和/或下部沉降区118的磁体粒子。内部磁体155可经由开口60从中空部件152移除。为了移除内部磁体155,壳体105可在底部部分153处打开。在移除内部磁体155之后,附着到中空部件152的磁体粒子将朝向内部空间106的底部沉降。污物排放口120允许排放磁体粒子。
中空部件152延伸穿过底部通孔149。中空部件152的横截面面积小于底部通孔149的横截面面积。这允许污物粒子通过间隙,这是因为间隙156限定在中空部件152与底部通孔149之间。
可代替于内部磁体155或与内部磁体155一起提供外部磁体157。外部磁体157设置在壳体6的外表面158上,特别地在与供应通道107和返回通道108相对的位置处。
内部磁体155和/或外部磁体157也可在第一发明中提供,如图3中所示出。
磁体155、157与液流分流控制构件10的不同位置11、12的组合提供移除装置的高的灵活性。当液流分流部件处于第一位置11上时,流入主液流的较大部分分流到内部空间中。流入主液流的所述较大部分以比当液流分流控制构件10处于第二位置上时分流到内部空间中的部分更高的流速而流到内部空间中。将大部分分流具有如下优点:流体中的磁体粒子的大部分将被分离。
此外,由于较高的流速,当在如图7中所示出的俯视图中观看时,可在大体上圆形的内部空间7内部形成涡流。还可在没有弯曲壁109、110的情况下形成涡流。涡流的优点是,流体中的磁体粒子可经过磁体155、157多次,这增加了所述磁体粒子附着到磁体155、157的概率。
当液流分流控制构件10处于第二位置12上时,相比于第一位置11,流入主液流的较小部分分流到内部空间7中。因此,分流到内部空间中的部分的流速将会较低。这导致内部空间中形成较少涡流乃至不形成涡流。因此,第二位置上移除的磁体粒子的量相比于第一位置将较低。然而,第二位置12的优点是,由于内部空间7内部的较低速度,污物粒子能够较好地沉降,且气泡能够较好地上升。
通过在第一位置11与第二位置12之间调整液流分流控制构件10,使用者因此能够在磁体分离模式(第一位置)与污物分离模式(第二位置)之间进行选择,在磁体分离模式中磁体粒子与污物粒子的比率相对较高,在污物分离模式中磁体粒子与污物粒子的所述比率相对低,即低于第一位置上的所述比率。
第二发明进一步涉及一种从液体管道系统中的液体移除气泡和/或污物粒子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提供根据权利要求18-30、32-62中任一项所述的移除装置100,
-引导供应液流117穿过供应通道107进入内部空间106,
-用第一弯曲板的前部边缘116将供应液流117分成中心液流126和沉降区进入液流127,
-引导沉降区进入液流127进入下部沉降区118和/或上部上升区122,并且允许污物粒子在下部沉降区中沉降和/或气泡在上部上升区122中上升,以及
-在中心区113中允许污物粒子沉降且气泡上升。
如所陈述,根据第一发明和第二发明两者的移除装置1、100的实施方案可以组合,从而彼此补充。
在所述组合的实施方案中,连同弯曲壁一起提供液流分流控制构件10。还可提供内部顶壁145和内部底壁146。当液流分流控制构件10处于第一位置11上时,供应液流进入内部空间106的流速高于当液流分流控制构件10处于第二位置12上时供应液流进入内部空间106的流速,特别地高于阈值。由于当液流分流控制构件处于第一位置11时供应液流进入中心液流126或中心液流126的流速高于阈值,所以中心区113充当离心区。当液流分流控制构件处于第二位置12上时,中心区113充当沉降区,这是因为供应液流或中心液流126将低于阈值。
因此,在液流分流控制构件10处于第一位置11上时,移除装置100从通过引发涡流而实现的供应液流的高流速获益。涡流将迫使较大污物粒子到涡流的外侧,并使较大气泡到涡流中心或涡眼处。因此,可移除较大量的较大污物粒子和气泡。尤其紧接在安装移除装置100之后,此模式是有利的。
组合发明还涉及一种从液体管道系统中的液体移除气泡和/或污物粒子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将液流分流控制构件10定位在第一位置11上,其中污物粒子和/或气泡基于离心作用而与中心区113中的中心液流126分离,以及
-将液流分流控制构件10定位在第二位置12上,其中污物粒子和/或气泡基于沉降作用而与中心区113中的中心液流126分离。
根据需要,本文中公开了本发明的详细实施方案;然而,应理解,所公开的实施方案仅示例本发明,本发明可以各种形式体现。因此,本文中公开的特定结构和功能细节不应被解释为限制性的,而仅仅是作为权利要求书的基础并且作为教导本领域技术人员以几乎任何适当的详细结构来以不同方式采用本发明的代表性基础。此外,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及短语并不旨在成为限制性的,而是提供对本发明的可理解描述。
如本文所使用,术语“一”被定义为一个或超过一个。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多个”被定义为两个或多于两个。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另一”被定义为至少第二个或更多个。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包含和/或具有被定义为包括(即,开放性用语,不排除其它元件或步骤)。权利要求书中的任何附图标记都不应被解释为限制权利要求书或本发明的范围。
显然地,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将了解,可在不脱离权利要求书中限定的范围的情况下对根据本发明的系统和方法作出各种修改。
本发明进一步涉及以下条款:
1.一种移除装置(1),其用于从液体管道系统中的液体移除气泡和/或污物粒子,所述移除装置包括:
-主通道(2),其用于主液流(3),所述主通道具有配置成连接到所述管道系统的入口(4)和出口(5),
-壳体(6),其限定内部空间(7),其中所述壳体布置在所述主通道附近,
-至少一个供应通道(8),其从所述主通道延伸到所述内部空间,
-至少一个返回通道(9),其从所述内部空间延伸回到所述主通道,
-液流分流控制构件(10),其定位于所述主通道中,所述液流分流控制构件可在第一位置(11)与第二位置(12)之间移动,其中在所述第一位置上,相比于在所述第二位置上,所述液流分流控制构件构造成经由所述供应通道而使所述流入主液流的较大部分分流到所述内部空间中。
2.根据条款1所述的移除装置,其中所述液流分流控制构件配置成当所述液流分流控制构件从所述第一位置移动至所述第二位置时逐步地减小所述流入主液流的分流的部分,且当所述液流分流控制构件从所述第二位置移动至所述第一位置时逐步地增加所述流入主液流的分流的部分。
3.根据条款1或2所述的移除装置,其中在所述第一位置上,所述液流分流控制构件构造成使大体上100%的所述流入主液流分流到所述内部空间中。
4.根据前述条款中任一条款所述的移除装置,其中在所述第二位置上,所述液流分流控制构件构造成使10-30%的所述流入主液流分流到所述内部空间中。
5.根据前述条款中任一条款所述的移除装置,其中在所述第二位置或替代地第三位置上,所述液流分流控制构件构造成使所述流入液流的30-70%,特别地40-60%,更特别地大体上50%分流到所述内部空间中。
6.根据前述条款中任一条款所述的移除装置,其中所述液流分流控制构件包括所述供应通道和所述返回通道。
7.根据前述条款中任一条款所述的移除装置,其中所述主通道为直的,且其中在所述第二位置上,所述液流分流控制构件构造成允许所述流入主液流的一部分直线流动通过所述主通道,而不会分流。
8.根据前述条款中任一条款所述的移除装置,其中所述液流分流控制构件能够围绕枢转轴线(14)枢转。
9.根据前述条款中任一条款所述的移除装置,其中所述液流分流控制构件可经由可手动操作的调整部件(15)而在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10.根据条款8或9所述的移除装置,其中所述壳体经由可枢转联接件(16)而连接到所述主通道,所述可枢转联接件包括所述调整部件。
11.根据条款8-10中任一条款所述的移除装置,其包括由孔壁(18)限定的圆柱形孔(17),所述圆柱形孔具有大体上垂直于所述主通道的方向延伸且朝向所述内部空间延伸的第一中心轴线(19),所述圆柱形孔具有所述主液流在其中进入所述孔的孔入口(20)和所述主液流在其中离开所述孔的孔出口(21),所述圆柱形孔具有第一长度(L1)和第一内径(D1),其中所述液流分流控制构件定位在所述孔内部且可围绕所述枢转轴线枢转,所述枢转轴线与所述圆柱形孔的所述第一中心轴线同轴。
12.根据前一条款所述的移除装置,其中所述液流分流控制构件包括由主通道壁(25)限定的可枢转主通道部分(24),所述主通道部分配置成当所述液流分流控制构件处于所述第二位置上时为所述主液流的行进的部分提供所述入口与所述出口之间的直线流动路径(26),其中所述主通道部分大体上垂直于所述枢转轴线延伸。
13.根据条款11或12所述的移除装置,其中所述液流分流控制构件包括一个或多个壁(28),所述一个或多个壁(28)沿着所述枢转轴线延伸一定距离且限定至少第一通道部分(30)和第二通道部分(31),其中当所述液流分流控制构件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或所述第二位置上时,所述第一通道部分从所述孔入口延伸到所述内部空间且限定供应通道,并且其中当所述液流分流控制构件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或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通道部分从所述内部空间延伸到所述孔出口且限定返回通道。
14.根据条款11-13中任一条款所述的移除装置,其中所述液流分流控制构件包括所述调整部件,所述调整部件配置成当由使用者操作时使所述液流分流控制构件在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之间枢转。
15.根据条款11-14中任一条款所述的移除装置,其中当所述液流分流控制构件围绕所述枢转轴线枢转时,所述主通道部分、所述第一和第二通道部分共同枢转。
16.根据条款11-15中任一条款所述的移除装置,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壁限定:
-所述第一通道部分,
-所述第二通道部分,
-第三通道部分(34),以及
-第四通道部分(35),
其中当在所述枢转轴线的方向上观看时,所述第一通道部分、第二通道部分、第三通道部分和第四通道部分围绕所述枢转轴线定位,且特别地形成围绕所述枢转轴线的类似象限的区域,
其中在所述液流分流控制构件的所述第一位置上,所述第一通道部分和第三通道部分定位于所述孔入口处且形成所述供应通道,且所述第二通道部分和第四通道部分定位于所述孔出口处且形成所述返回通道,且其中在所述液流分流控制构件的所述第二位置上,所述第一通道部分和第四通道部分定位于所述孔入口处且形成所述供应通道,且所述第二通道部分和第三通道部分定位于所述孔出口处且形成所述返回通道。
17.根据前一条款所述的移除装置,其中所述液流分流控制构件包括沿着所述枢转轴线延伸一定距离的中心主体(36),其中所述主通道部分延伸穿过所述中心主体,其中所述第一通道部分、第二通道部分、第三通道部分和第四通道部分由第一壁(38)、第二壁(39)、第三壁(40)和第四壁(41)限定,所述壁从所述中心主体径向延伸一定距离且沿着所述枢转轴线延伸一定距离,其中所述第一通道部分、第二通道部分、第三通道部分和第四通道部分位于所述中心主体周围,其中特别地,所述第一通道部分、第二通道部分、第三通道部分和第四通道部分中的每一个具有呈饼状或四分之一环的形状的形式的横截面。
18.根据条款9-17中任一条款所述的移除装置,其中所述调整部件位于所述可枢转联接件处,特别地位于所述圆柱形孔的端部(45)与所述壳体的端部(46)之间,其中所述壳体可相对于限定所述圆柱形孔的所述孔壁枢转,并且所述调整部件可相对于限定所述圆柱形孔的所述孔壁和所述壳体的所述端部两者枢转。
19.根据条款11-18中任一条款所述的移除装置,其中所述第一通道部分和所述第二通道部分大体上平行于所述枢转轴线延伸,且通过所述一个或多个壁彼此分离。
20.根据条款18或19所述的移除装置,其中所述液流分流控制构件包括径向远离且平行于所述枢转轴线延伸的四个分隔壁,其中所述四个分隔壁限定四个类似象限的区域。
21.根据条款15-20中任一条款所述的移除装置,其中所述液流分流控制构件配置成在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之间枢转90°的角度。
22.根据条款9所述的移除装置,其中所述液流分流控制构件包括定位于所述主通道中的阀(49),其中所述阀包括枢转轴线(50),所述阀可通过所述调整部件围绕所述枢转轴线(50)在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之间枢转,所述枢转轴线垂直于主液流方向延伸,其中在所述第一位置上,所述阀限定用于使大体上100%的所述流入主液流分流的至少两个供应通道(51、52),和一个返回通道(53),且其中在所述第二位置上,所述阀限定供应通道(51)、返回通道(53)和一个主通道部分(56),所述主通道部分配置成为所述主液流的一部分(58)提供在所述入口与所述出口之间的大体上未受阻挡的直线流动路径。
23.根据前述条款中任一条款所述的移除装置,其包括:
-第一弯曲壁(109)和第二弯曲壁(110),其设置在所述内部空间中且定位成距壳体壁一定距离(111),其中所述第一弯曲壁和所述第二弯曲壁在其之间限定中心区(113),其中沉降区入口通道(114)限定在所述第一弯曲壁与所述壳体壁之间,且其中沉降区返回通道(115)限定在所述第二弯曲壁与所述壳体壁之间,其中所述第一弯曲壁具有前部边缘(116),所述前部边缘(116)迎向经由所述供应通道进入所述内部空间的流入供应液流,
-所述移除装置进一步包括:
ο下部沉降区(118),其位于内部空间的下部区(119)中,其中在使用中液体在下部沉降区中比在主通道中具有实质上更小的流速,所述下部沉降区配置成用于使污物粒子沉降,所述移除装置包括用于排放沉降的污物粒子的污物排放出口(120),其中所述污物排放出口位于壳体的下端(121)处,和/或
ο上部上升区(122),其位于所述内部空间的上部区(123)中,其中在使用中液体在所述上部上升区中比在所述主通道中具有实质上更小的流速,所述上部上升区配置成允许气泡上升,所述移除装置包括用于排放上升的气泡的气体排放出口(124),其中所述气体排放出口位于所述壳体的上端(136)处,
其中所述第一弯曲壁的所述前部边缘配置成将所述流入供应液流分成:
ο中心液流(126),其流到所述中心区中,以及
ο沉降区进入液流(127),其流到所述沉降区入口通道中且穿过所述沉降区入口通道并从所述沉降区入口通道进入所述下部和/或上部上升区中,
其中所述沉降区返回通道配置成从所述下部和/或上部上升区朝向所述返回通道引导沉降区返回液流(128),其中合并位置(129)限定在所述第二弯曲壁的后部边缘(130)与所述返回通道之间,在所述合并位置上,来自所述中心区的所述中心液流与所述沉降区返回液流合并,且合并液流从所述合并位置流向并进入所述返回通道中,
其中所述中心区具有大体上圆柱形形状。
24.根据条款23所述的移除装置,其中当所述中心液流的流速超出阈值时,所述中心区配置成充当中心离心区,用于基于离心作用来移除污物粒子和气泡,且其中当所述中心液流的流速低于所述阈值时,所述中心区配置成充当用于污物粒子和气泡的中心沉降区。
25.根据条款24所述的移除装置,其中所述阈值为0.6m/s。
26.根据条款23-25中任一条款所述的移除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弯曲壁和第二弯曲壁相对于所述内部空间的中心轴线(131)成镜像定位。
27.根据条款23-26中任一条款所述的移除装置,其中所述沉降区入口通道包括:
-沉降区入口通道进入口(132),其限定在所述第一弯曲壁的所述前部边缘与所述壳体壁之间,以及
-底部出口,其通向所述下部沉降区,所述底部出口限定在所述第一弯曲壁的下端(134)与所述壳体壁之间;和/或上部出口,其通向所述上部上升区,所述上部出口限定在所述第一弯曲壁的上端(136)与所述壳体壁之间,
且其中所述沉降区返回通道包括:
-沉降区返回通道出口(137),其限定在所述第二弯曲壁的所述后部边缘与所述壳体壁之间,以及
-底部入口,其提供从所述下部沉降区到所述沉降区返回通道中的进入口,所述底部入口限定在所述第二弯曲壁的下端(139)与所述壳体壁之间;和/或上部入口(140),其提供从所述上部上升区到所述沉降区返回通道中的进入口,所述上部入口限定在所述第二弯曲壁的上端(142)与所述壳体壁之间。
28.根据条款23-27中任一条款所述的移除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弯曲壁和第二弯曲壁在其一侧处具有远离所述供应通道和返回通道定位的边缘(143),其中所述边缘接触所述壳体壁且在所述边缘处将所述沉降区入口通道和所述沉降区返回通道闭合。
29.根据条款23-28中任一条款所述的移除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弯曲壁和第二弯曲壁大体上平行于所述壳体壁延伸,且特别地竖直地延伸。
30.根据条款27-29中任一条款所述的移除装置,其进一步包括内部顶壁(145)和内部底壁(146),其中所述内部顶壁在所述第一弯曲壁和第二弯曲壁的所述上端之间延伸,其中所述内部底壁在所述第一弯曲壁和第二弯曲壁的所述下端之间延伸,其中所述内部顶壁和所述内部底壁分别限定所述中心区的上端(147)和下端(148)。
31.根据前一条款所述的移除装置,其中所述内部底壁包括用于使污物粒子传递到位于所述中心区下方的所述下部沉降区的底部通孔(149),并且其中所述内部底壁特定地倾斜以便朝向所述底部通孔引导污物粒子,和/或
其中所述内部顶壁包括用于使气泡传递到位于所述中心区上方的所述上部上升区的顶部通孔(150),且其中所述内部顶壁特定地倾斜以便朝向所述顶部通孔引导气泡。
32.根据前一条款所述的移除装置,其中所述通孔设置在所述内部底壁和/或内部顶壁的中心(151)处。
33.根据条款23-32中任一条款所述的移除装置,其中中空部件(152)设置在所述内部空间中,所述中空部件从所述壳体的底部部分(153)延伸到所述内部空间中,特别地延伸到所述中心区的所述上端,其中内部磁体(155)设置于所述中空部件内部,所述内部磁体可从所述中空部件移除。
34.根据前一条款所述的移除装置,其中所述中空部件延伸穿过所述底部通孔,其中所述中空部件的横截面面积小于所述底部通孔的横截面面积,由此在所述中空部件与所述底部通孔之间限定间隙(156),从而允许污物粒子通过所述间隙。
35.根据前述条款中任一条款所述的移除装置,其中外部磁体(157)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外表面上,特别地设置在与所述供应通道和返回通道相对的位置处。
36.一种从液体移除气泡和/或污物粒子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提供根据条款1-35中任一条款所述的移除装置,
-将所述液流分流控制构件定位在所述第一位置上,
-引导液体流穿过所述移除装置,
-将所述液流分流控制构件定位在所述第二位置上,
-引导液体流穿过所述移除装置。
37.一种移除装置(100),其用于从液体管道系统中的液体移除气泡和/或污物粒子,所述移除装置包括:
-主通道(101),其用于主液流(102),所述主通道具有配置成连接到所述管道系统的入口(103)和出口(104),
-壳体(105),其限定内部空间(106),其中所述壳体布置在所述主通道附近,
-至少一个供应通道(107),其从所述主通道延伸到所述内部空间,
-至少一个返回通道(108),其从所述内部空间延伸回到所述主通道,
-第一弯曲壁(109)和第二弯曲壁(110),其设置在所述内部空间中且定位成距壳体壁(112)一定距离(111),其中所述第一弯曲壁和所述第二弯曲壁在其之间限定中心区(113),其中沉降区入口通道(114)限定在所述第一弯曲壁与所述壳体壁之间,且其中沉降区返回通道(115)限定在所述第二弯曲壁与所述壳体壁之间,其中所述第一弯曲壁具有前部边缘(116),所述前部边缘(116)迎向经由所述供应通道进入所述内部空间的流入供应液流(117),
-所述移除装置进一步包括:
ο下部沉降区(118),其位于所述内部空间的下部区(119)中,其中在使用中液体在所述下部沉降区中比在所述主通道中具有实质上更小的流速,所述下部沉降区配置成用于使污物粒子沉降,所述移除装置包括用于排放沉降的污物粒子的污物排放出口(120),其中所述污物排放出口位于所述壳体的下端(121)处,和/或
ο上部上升区(122),其位于所述内部空间的上部区(123)中,其中在使用中液体在所述上部上升区中比在所述主通道中具有实质上更小的流速,所述上部上升区配置成允许气泡上升,所述移除装置包括用于排放上升的气泡的气体排放出口(124),其中所述气体排放出口位于所述壳体的上端(125)处,
其中所述第一弯曲壁的所述前部边缘配置成将所述流入供应液流分成:
ο中心液流(126),其流到所述中心区中,以及
ο沉降区进入液流(127),其流动到所述沉降区入口通道中且穿过所述沉降区入口通道并从所述沉降区入口通道进入所述下部和/或上部上升区,
其中所述沉降区返回通道配置成从所述下部和/或上部上升区朝向所述返回通道引导沉降区返回液流(128),其中合并位置(129)限定在所述第二弯曲壁的后部边缘(130)与所述返回通道之间,在所述合并位置上,来自所述中心区的所述中心液流与所述沉降区返回液流合并,且合并液流从所述合并位置流向并进入所述返回通道中,
其中所述中心区具有大体上圆柱形形状。
38.根据条款37所述的移除装置,其中当所述中心液流的流速超出阈值时,所述中心区配置成充当中心离心区,用于基于离心作用来移除污物粒子和气泡,且其中当所述中心液流的流速低于所述阈值时,所述中心区配置成充当用于污物粒子和气泡的中心沉降区。
39.根据条款38所述的移除装置,其中所述阈值为0.6m/s。
40.根据条款37-39中任一条款所述的移除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弯曲壁和第二弯曲壁相对于所述内部空间的中心轴线(131)成镜像定位。
41.根据条款37-40中任一条款所述的移除装置,其中所述沉降区入口通道包括:
-沉降区入口通道进入口(132),其限定在所述第一弯曲壁的所述前部边缘与所述壳体壁之间,以及
-底部出口,其通向所述下部沉降,所述底部出口限定在所述第一弯曲壁的下端(134)与所述壳体壁之间;和/或上部出口,其通向所述上部上升区,所述上部出口限定在所述第一弯曲壁的上端(136)与所述壳体壁之间,
且其中所述沉降区返回通道包括:
-沉降区返回通道出口(137),其限定在所述第二弯曲壁的所述后部边缘与所述壳体壁之间,以及
-底部入口,其提供从所述下部沉降区到所述沉降区返回通道中的进入口,所述底部入口限定在所述第二弯曲壁的下端(139)与所述壳体壁之间;和/或上部入口(140),其提供从所述上部上升区到所述沉降区返回通道中的进入口,所述上部入口限定在所述第二弯曲壁的上端(142)与所述壳体壁之间。
42.根据条款37-41中任一条款所述的移除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弯曲壁和第二弯曲壁在其一侧处具有远离所述供应通道和返回通道定位的边缘(143),其中所述边缘接触所述壳体壁且在所述边缘处将所述沉降区入口通道和所述沉降区返回通道闭合。
43.根据条款37-42中任一条款所述的移除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弯曲壁和第二弯曲壁大体上平行于所述壳体壁延伸,且特别地竖直地延伸。
44.根据条款41-43中任一条款所述的移除装置,其进一步包括内部顶壁(145)和内部底壁(146),其中所述内部顶壁在所述第一弯曲壁和第二弯曲壁的所述上端之间延伸,其中所述内部底壁在所述第一弯曲壁和第二弯曲壁的所述下端之间延伸,其中所述内部顶壁和所述内部底壁分别限定所述中心区的上端(147)和下端(148)。
45.根据前述条款所述的移除装置,其中所述内部底壁包括用于使污物粒子传递到位于所述中心区下方的所述下部沉降区的底部通孔(149),且其中所述内部底壁特定地倾斜以便朝向所述底部通孔引导污物粒子,和/或
其中所述内部顶壁包括用于使气泡传递到位于所述中心区上方的所述上部上升区的顶部通孔(150),且其中所述内部顶壁特定地倾斜以便朝向所述顶部通孔引导气泡。
46.根据前一条款所述的移除装置,其中所述通孔设置在所述内部底壁和/或内部顶壁的中心(151)处。
47.根据条款37-46中任一条款所述的移除装置,其中中空部件(152)设置在所述内部空间中,所述中空部件从所述壳体的底部部分(153)延伸到所述内部空间中,特别地延伸到所述中心区的所述上端,其中内部磁体(155)设置于所述中空部件内部,所述内部磁体可从所述中空部件移除。
48.根据前一条款所述的移除装置,其中所述中空部件延伸穿过所述底部通孔,其中所述中空部件的横截面面积小于所述底部通孔的横截面面积,由此在所述中空部件与所述底部通孔之间限定间隙(156),从而允许污物粒子通过所述间隙。
49.根据条款37-48中任一条款所述的移除装置,其中外部磁体(157)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外表面(158)上,特别地在与所述供应通道和返回通道相对的位置处。
50.根据条款37-49中任一条款所述的移除装置,其包括定位于所述主通道中的液流分流控制构件(10),所述液流分流控制构件可在第一位置(11)与第二位置(12)之间移动,其中在所述第一位置上,相比于在所述第二位置上,所述液流分流控制构件构造成经由所述供应通道使所述流入主液流的较大部分分流到所述内部空间中。
51.根据条款50所述的移除装置,其中所述液流分流控制构件配置成当所述液流分流控制构件从所述第一位置移动至所述第二位置时逐步地减小所述流入主液流的分流的部分,且当所述液流分流控制构件从所述第二位置移动至所述第一位置时逐步地增加所述流入主液流的分流的部分。
52.根据条款50或51所述的移除装置,其中在所述第一位置上,所述液流分流控制构件构造成使大体上100%的所述流入主液流分流到所述内部空间中。
53.根据条款50-52中任一条款所述的移除装置,其中在所述第二位置上,所述液流分流控制构件构造成使所述流入液流的30-70%,特别地40-60%,更特别地大体上50%分流到所述内部空间中。
54.根据条款50-53中任一条款所述的移除装置,其中所述液流分流控制构件包括所述供应通道和所述返回通道。
55.根据条款50-54中任一条款所述的移除装置,其中所述主通道为直的,且其中在所述第二位置上,所述液流分流控制构件构造成允许所述流入主液流的一部分直线流动穿过所述主通道,而不会分流。
56.根据条款50-55中任一条款所述的移除装置,其中所述液流分流控制构件可围绕枢转轴线(14)枢转。
57.根据条款50-56中任一条款所述的移除装置,其中所述液流分流控制构件可经由可手动操作的调整部件(15)而在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58.根据条款56或57所述的移除装置,其中所述壳体经由可枢转联接件(16)而连接到所述主通道,所述可枢转联接件包括所述调整部件。
59.根据条款56-58中任一条款所述的移除装置,其包括由孔壁(18)限定的圆柱形孔(17),所述圆柱形孔具有大体上垂直于所述主通道的方向延伸且朝向所述内部空间延伸的第一中心轴线(19),所述圆柱形孔具有所述主液流在其中进入所述孔的孔入口(20)和所述主液流在其中离开所述孔的孔出口(21),所述圆柱形孔具有第一长度(L1)和第一内径(D1),其中所述液流分流控制构件定位在所述孔内部且可围绕所述枢转轴线枢转,所述枢转轴线与所述圆柱形孔的所述第一中心轴线同轴,其中所述液流分流控制构件包括:
-可枢转主通道部分(24),其由主通道壁(25)限定,所述主通道部分配置成当所述液流分流控制构件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为所述主液流的行进的部分(27)提供所述入口与所述出口之间的直线流动路径(26),其中所述主通道部分大体上垂直于所述枢转轴线延伸,
-一个或多个壁(28),其沿着所述枢转轴线延伸一定距离且限定至少第一通道部分(30)和第二通道部分(31),其中当所述液流分流控制构件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或所述第二位置上时,所述第一通道部分从所述孔入口延伸到所述内部空间并限定供应通道,且其中当所述液流分流控制构件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或所述第二位置上时,所述第二通道部分从所述内部空间延伸到所述孔出口并限定返回通道,
-所述调整部件,其配置成当由使用者操作时使所述液流分流控制构件在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之间枢转。
其中当所述液流分流控制构件围绕所述枢转轴线枢转时,所述主通道部分、所述第一通道部分和第二通道部分共同枢转。
60.根据条款50-59中任一条款所述的移除装置,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壁限定:
-所述第一通道部分,
-所述第二通道部分,
-第三通道部分(34),以及
-第四通道部分(35),
其中当在所述枢转轴线的方向上观看时,所述第一通道部分、第二通道部分、第三通道部分和第四通道部分围绕所述枢转轴线定位,且特别地形成围绕所述枢转轴线的类似象限的区域,
其中在所述液流分流控制构件的所述第一位置上,所述第一通道部分和第三通道部分定位于所述孔入口处且形成所述供应通道,且所述第二通道部分和第四通道部分定位于所述孔出口处且形成所述返回通道,且其中在所述液流分流控制构件的所述第二位置上,所述第一和第四通道部分定位于所述孔入口处且形成所述供应通道,且所述第二通道部分和第三通道部分定位于所述孔出口处且形成所述返回通道。
61.根据前述条款所述的移除装置,其中所述液流分流控制构件包括沿着所述枢转轴线延伸一定距离的中心主体(36),其中所述主通道部分延伸穿过所述中心主体,其中所述第一通道部分、第二通道部分、第三通道部分和第四通道部分由第一壁、第二壁、第三壁和第四壁(38、39、40、41)限定,所述壁从所述中心主体径向延伸一定距离且沿着所述枢转轴线延伸一定距离,其中所述第一通道部分、第二通道部分、第三通道部分和第四通道部分位于所述中心主体周围,其中特别地,所述第一通道部分、第二通道部分、第三通道部分和第四通道部分中的每一个具有呈饼状或四分之一环的形状的形式的横截面。
62.根据条款58-61中任一条款所述的移除装置,其中所述调整部件位于所述可枢转联接件处,特别地位于所述圆柱形孔的端部(45)与所述壳体的端部(46)之间,其中所述壳体可相对于限定所述圆柱形孔的所述孔壁枢转,且所述调整部件可相对于限定所述圆柱形孔的所述孔壁和所述壳体的所述端部两者枢转。
63.根据条款60-62中任一条款所述的移除装置,其中所述第一通道部分和所述第二通道部分大体上平行于所述枢转轴线延伸,且通过所述一个或多个壁彼此分离。
64.根据条款61-63所述的移除装置,其中所述液流分流控制构件包括径向远离且平行于所述枢转轴线延伸的四个分隔壁,其中所述四个分隔壁限定四个类似象限的区域。
65.根据条款59-64中任一条款所述的移除装置,其中所述液流分流控制构件配置成在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之间枢转90°的角度。
66.根据条款57所述的移除装置,其中所述液流分流控制构件包括定位于所述主通道中的阀(49),其中所述阀包括枢转轴线(50),阀可通过所述调整部件围绕所述枢转轴线(50)在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之间枢转,所述枢转轴线垂直于主液流方向延伸,其中在所述第一位置上,所述阀限定用于使大体上100%的所述流入主液流分流的至少两个供应通道(51、52),和一个返回通道(53),且其中在所述第二位置上,所述阀限定供应通道(51)、返回通道(53)和一个主通道部分(56),所述主通道部分配置成为所述主液流的一部分(58)提供在所述入口与所述出口之间的大体上未受阻挡的直线流动路径(57)。
67.根据前述条款中任一条款所述的移除装置,其中当所述液流分流控制构件处于所述第一位置上时,所述供应液流进入所述内部空间的流速高于当所述液流分流控制构件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供应液流进入所述内部空间的流速,其中在所述第一位置上,所述中心区充当离心区,且其中在所述第二位置上,所述中心区充当沉降区。
68.一种从液体移除气泡和/或污物粒子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提供根据条款23-35、37-67中任一条款所述的移除装置,
-引导供应液流穿过所述供应通道进入所述内部空间中,
-利用所述第一弯曲板的所述前部边缘将所述供应液流分成中心液流和沉降区进入液流,
-引导所述沉降区进入液流进入所述下部沉降区和/或所述上部上升区,且允许污物粒子在所述下部沉降区中沉降和/或气泡在所述上部上升区中上升,以及
-在所述中心区中允许污物粒子沉降且气泡上升。
69.根据条款68所述的方法,其包括:
-将所述液流分流控制构件定位在所述第一位置上,其中污物粒子和/或气泡基于离心作用而与所述中心区中的所述中心液流分离,以及
-将所述液流分流控制构件定位在所述第二位置上,其中污物粒子和/或气泡基于沉降而与所述中心区中的所述中心液流分离。

Claims (41)

1.一种移除装置(1),其用于从液体管道系统中的液体移除气泡和/或污物粒子,所述移除装置包括:
-主通道(2),其用于主液流(3),所述主通道具有配置成连接到所述管道系统的入口(4)和出口(5),
-壳体(6),其限定内部空间(7),其中所述壳体布置在所述主通道附近,
-至少一个供应通道(8),其从所述主通道延伸到所述内部空间,
-至少一个返回通道(9),其从所述内部空间延伸回到所述主通道,
-液流分流控制构件(10),其定位于所述主通道中,所述液流分流控制构件能在第一位置(11)与第二位置(12)之间移动,在所述第一位置上,所述液流分流控制构件构造成使流入主液流的至少一部分经由所述供应通道分流到所述内部空间中,在所述第二位置上,所述液流分流控制构件构造成使所述流入主液流的至少一部分经由所述供应通道分流到所述内部空间中,其中在所述第一位置上,相比于在所述第二位置上,所述液流分流控制构件构造成使所述流入主液流的更多的部分经由所述供应通道而分流到所述内部空间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除装置,其中所述液流分流控制构件配置成当所述液流分流控制构件从所述第一位置移动到所述第二位置时逐步地减小所述流入主液流的分流的部分,且当所述液流分流控制构件从所述第二位置移动到所述第一位置时逐步地增加所述流入主液流的分流的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移除装置,其中在所述第一位置上,所述液流分流控制构件构造成使100%的所述流入主液流分流到所述内部空间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除装置,其中在所述第二位置上,所述液流分流控制构件构造成使所述流入主液流的10-30%分流到所述内部空间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除装置,其中在所述第二位置或替代地第三位置上,所述液流分流控制构件构造成使所述流入液流的30-70%分流到所述内部空间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除装置,其中所述液流分流控制构件包括所述供应通道和所述返回通道。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除装置,其中所述主通道为直的,且其中在所述第二位置上,所述液流分流控制构件构造成允许所述流入主液流的一部分直线流动穿过所述主通道,而不会分流。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除装置,其中所述液流分流控制构件能围绕枢转轴线(14)枢转。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除装置,其中所述液流分流控制构件能经由可手动操作的调整部件(15)在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移除装置,其中所述壳体经由可枢转联接件(16)连接到所述主通道,所述可枢转联接件包括所述调整部件。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移除装置,其包括由孔壁(18)限定的圆柱形孔(17),所述圆柱形孔具有垂直于所述主通道的方向延伸且朝向所述内部空间延伸的第一中心轴线(19),所述圆柱形孔具有所述主液流在其中进入所述孔的孔入口(20)和所述主液流在其中离开所述孔的孔出口(21),所述圆柱形孔具有第一长度(L1)和第一内径(D1),其中所述液流分流控制构件定位在所述孔内部且能围绕所述枢转轴线枢转,所述枢转轴线与所述圆柱形孔的所述第一中心轴线同轴。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移除装置,其中所述液流分流控制构件包括由主通道壁(25)限定的可枢转主通道部分(24),当所述液流分流控制构件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主通道部分配置成为所述主液流的行进的部分提供所述入口与所述出口之间的直线流动路径(26),其中所述主通道部分垂直于所述枢转轴线延伸。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移除装置,其中所述液流分流控制构件包括一个或多个壁(28),所述一个或多个壁(28)沿着所述枢转轴线延伸一定距离且限定至少第一通道部分(30)和第二通道部分(31),其中当所述液流分流控制构件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或所述第二位置上时,所述第一通道部分从所述孔入口延伸到所述内部空间且限定供应通道,且其中当所述液流分流控制构件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或所述第二位置上时,所述第二通道部分从所述内部空间延伸到所述孔出口且限定返回通道。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移除装置,其中所述液流分流控制构件包括所述调整部件,所述调整部件配置成当由使用者操作时使所述液流分流控制构件在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之间枢转。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移除装置,其中当所述液流分流控制构件围绕所述枢转轴线枢转时,所述主通道部分、所述第一通道部分和第二通道部分共同枢转。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移除装置,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壁限定:
-所述第一通道部分,
-所述第二通道部分,
-第三通道部分(34),以及
-第四通道部分(35),
其中当在所述枢转轴线的方向上观看时,所述第一通道部分、第二通道部分、第三通道部分和第四通道部分围绕所述枢转轴线定位,
其中在所述液流分流控制构件的所述第一位置上,所述第一通道部分和第三通道部分定位于所述孔入口处且形成所述供应通道,且所述第二通道部分和第四通道部分定位于所述孔出口处且形成所述返回通道,且其中在所述液流分流控制构件的所述第二位置上,所述第一通道部分和第四通道部分定位于所述孔入口处且形成所述供应通道,且所述第二通道部分和第三通道部分定位于所述孔出口处且形成所述返回通道。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移除装置,其中所述液流分流控制构件包括沿着所述枢转轴线延伸一定距离的中心主体(36),其中所述主通道部分延伸穿过所述中心主体,其中所述第一通道部分、第二通道部分、第三通道部分和第四通道部分由第一壁(38)、第二壁(39)、第三壁(40)和第四壁(41)限定,所述壁从所述中心主体径向延伸一定距离且沿着所述枢转轴线延伸一定距离,其中所述第一通道部分、第二通道部分、第三通道部分和第四通道部分位于所述中心主体周围。
18.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移除装置,其中所述调整部件位于所述可枢转联接件处,其中所述壳体能相对于限定所述圆柱形孔的所述孔壁枢转,且所述调整部件能相对于限定所述圆柱形孔的所述孔壁和所述壳体的端部两者枢转。
19.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移除装置,其中所述第一通道部分和所述第二通道部分平行于所述枢转轴线延伸,且通过所述一个或多个壁彼此分离。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移除装置,其中所述液流分流控制构件包括径向远离且平行于所述枢转轴线延伸的四个分隔壁,其中所述四个分隔壁限定四个类似象限的区域。
21.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移除装置,其中所述液流分流控制构件配置成在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之间枢转90°的角度。
2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移除装置,其中所述液流分流控制构件包括定位于所述主通道中的阀(49),其中所述阀包括枢转轴线(50),所述阀能通过所述调整部件围绕所述枢转轴线(50)在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之间枢转,所述枢转轴线垂直于主液流方向延伸,其中在所述第一位置上,所述阀限定用于使100%的所述流入主液流分流的至少两个供应通道(51、52),和一个返回通道(53),且其中在所述第二位置上,所述阀限定供应通道(51)、返回通道(53)和一个主通道部分(56),所述主通道部分配置成为所述主液流的一部分(58)提供在所述入口与所述出口之间的未受阻挡的直线流动路径。
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除装置,其包括单个液流分流控制构件。
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除装置,其包括:
-第一弯曲壁(109)和第二弯曲壁(110),其设置在所述内部空间中且定位成距壳体壁一定距离(111),其中所述第一弯曲壁和所述第二弯曲壁在其之间限定中心区(113),其中沉降区入口通道(114)限定在所述第一弯曲壁与所述壳体壁之间,且其中沉降区返回通道(115)限定在所述第二弯曲壁与所述壳体壁之间,其中所述第一弯曲壁具有前部边缘(116),所述前部边缘(116)迎向经由所述供应通道进入所述内部空间的流入供应液流,
-所述移除装置进一步包括:
○下部沉降区(118),其位于所述内部空间的下部区(119)中,其中在使用中液体在所述下部沉降区中比在所述主通道中具有更小的流速,所述下部沉降区配置成用于使污物粒子沉降,所述移除装置包括用于排放沉降的污物粒子的污物排放出口(120),其中所述污物排放出口位于所述壳体的下端(121)处,和/或
○上部上升区(122),其位于所述内部空间的上部区(123)中,其中在使用中液体在所述上部上升区中比在所述主通道中具有更小的流速,所述上部上升区配置成允许气泡上升,所述移除装置包括用于排放上升的气泡的气体排放出口(124),其中所述气体排放出口位于所述壳体的上端(136)处,
其中所述第一弯曲壁的所述前部边缘配置成将所述流入供应液流分成:
○中心液流(126),其流到所述中心区中,以及
○沉降区进入液流(127),其流到所述沉降区入口通道中且穿过所述沉降区入口通道并从所述沉降区入口通道进入所述下部和/或上部上升区,
其中所述沉降区返回通道配置成从所述下部和/或上部上升区朝向所述返回通道引导沉降区返回液流(128),其中合并位置(129)限定在所述第二弯曲壁的后部边缘(130)与所述返回通道之间,在所述合并位置上,来自所述中心区的所述中心液流与所述沉降区返回液流合并,且合并液流从所述合并位置流向并进入所述返回通道,
其中所述中心区具有圆柱形形状。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移除装置,其中当所述中心液流的流速超出阈值时,所述中心区配置成充当中心离心区,用于基于离心作用移除污物粒子和气泡,且其中当所述中心液流的流速低于所述阈值时,所述中心区配置成充当用于污物粒子和气泡的中心沉降区。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移除装置,其中所述阈值为0.6m/s。
27.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移除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弯曲壁与第二弯曲壁相对于所述内部空间的中心轴线(131)成镜像定位。
28.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移除装置,其中所述沉降区入口通道包括:
-沉降区入口通道进入口(132),其限定在所述第一弯曲壁的所述前部边缘与所述壳体壁之间,以及
-底部出口,其通向所述下部沉降区,所述底部出口限定在所述第一弯曲壁的下端(134)与所述壳体壁之间;和/或上部出口,其通向所述上部上升区,所述上部出口限定在所述第一弯曲壁的上端(136)与所述壳体壁之间,
且其中所述沉降区返回通道包括:
-沉降区返回通道出口(137),其限定在所述第二弯曲壁的所述后部边缘与所述壳体壁之间,以及
-底部入口,其提供从所述下部沉降区进入到所述沉降区返回通道中的进入口,所述底部入口限定在所述第二弯曲壁的下端(139)与所述壳体壁之间;和/或上部入口(140),其提供从所述上部上升区到所述沉降区返回通道中的进入口,所述上部入口限定在所述第二弯曲壁的上端(142)与所述壳体壁之间。
29.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移除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弯曲壁和第二弯曲壁在其一侧处具有远离所述供应通道和返回通道定位的边缘(143),其中所述边缘接触所述壳体壁且在所述边缘处闭合所述沉降区入口通道和所述沉降区返回通道。
30.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移除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弯曲壁和第二弯曲壁平行于所述壳体壁延伸。
31.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移除装置,其进一步包括内部顶壁(145)和内部底壁(146),其中所述内部顶壁在所述第一弯曲壁和第二弯曲壁的所述上端之间延伸,其中所述内部底壁在所述第一弯曲壁和第二弯曲壁的所述下端之间延伸,其中所述内部顶壁和所述内部底壁分别限定所述中心区的上端(147)和下端(148)。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移除装置,其中所述内部底壁包括用于使污物粒子传递到位于所述中心区下方的所述下部沉降区的底部通孔(149),和/或
其中所述内部顶壁包括用于使气泡传递到位于所述中心区上方的所述上部上升区的顶部通孔(150)。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移除装置,其中所述通孔设置在所述内部底壁和/或内部顶壁的中心(151)处。
34.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移除装置,其中中空部件(152)设置在所述内部空间中,所述中空部件从所述壳体的底部部分(153)延伸到所述内部空间中,其中内部磁体(155)设置于所述中空部件内部,所述内部磁体能经由开口(60)而从所述中空部件被移除。
3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移除装置,其中所述中空部件延伸穿过所述底部通孔,其中所述中空部件的横截面面积小于所述底部通孔的横截面面积,由此在所述中空部件与所述底部通孔之间限定间隙(156),从而允许污物粒子通过所述间隙。
3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除装置,其中外部磁体(157)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外表面上。
3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除装置,其中中空部件(152)设置在所述内部空间中,所述中空部件从所述壳体的底部部分(153)延伸到所述内部空间中,其中内部磁体(155)设置于所述中空部件内部,所述内部磁体能经由开口(60)而从所述中空部件被移除。
38.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移除装置,其中当所述液流分流控制构件处于所述第一位置上时,所述移除装置配置成以磁体粒子与污物粒子的第一比率移除磁体粒子和污物粒子,所述第一比率高于当所述液流分流控制构件处于所述第二位置上时磁体粒子与污物粒子的第二比率。
39.一种从液体移除气泡和/或污物粒子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提供根据权利要求1-38中任一项所述的移除装置,
-将所述液流分流控制构件定位在所述第一位置上,
-引导液体流穿过所述移除装置,
-将所述液流分流控制构件定位在所述第二位置上,
-引导液体流穿过所述移除装置。
40.一种从液体移除气泡和/或污物粒子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提供根据权利要求24-35以及38中任一项所述的移除装置,
-引导供应液流穿过所述供应通道进入所述内部空间中,
-通过所述第一弯曲壁的所述前部边缘将所述供应液流分成中心液流和沉降区进入液流,
-引导所述沉降区进入液流进入所述下部沉降区和/或所述上部上升区,且允许污物粒子在所述下部沉降区中沉降和/或气泡在所述上部上升区中上升,以及
-在所述中心区中允许污物粒子沉降且气泡上升。
41.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方法,其包括:
-将所述液流分流控制构件定位在所述第一位置上,其中污物粒子和/或气泡基于离心作用与所述中心区中的所述中心液流分离,以及
-将所述液流分流控制构件定位在所述第二位置上,其中污物粒子和/或气泡基于沉降与所述中心区中的所述中心液流分离。
CN201980034875.4A 2018-03-29 2019-03-29 具有流动控制的移除装置 Active CN11218911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NL2020690A NL2020690B1 (en) 2018-03-29 2018-03-29 Removal device with flow control
NL2020690 2018-03-29
PCT/NL2019/050198 WO2019190326A2 (en) 2018-03-29 2019-03-29 Removal device with flow control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89116A CN112189116A (zh) 2021-01-05
CN112189116B true CN112189116B (zh) 2022-11-01

Family

ID=621678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34875.4A Active CN112189116B (zh) 2018-03-29 2019-03-29 具有流动控制的移除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951418B2 (zh)
EP (1) EP3775705A2 (zh)
CN (1) CN112189116B (zh)
NL (1) NL2020690B1 (zh)
WO (1) WO2019190326A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K9474Y1 (sk) * 2021-06-13 2022-04-13 Protherm Production S.R.O. Hydraulický modul pre vykurovacie zariadenie s tepelným čerpadlom

Family Cites Families (3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62236A (en) * 1913-05-20 Eva R Templeton Gasolene-filter trap.
US2845948A (en) * 1953-12-01 1958-08-05 Stephen C Peplin Mixing valve
US3105044A (en) * 1960-03-14 1963-09-24 Bird Machine Co Separator
US3283354A (en) * 1965-04-28 1966-11-08 Sun Oil Co Plug valve for flow lines
US3907688A (en) * 1971-04-05 1975-09-23 Carborundum Co Valve for a filter
US3935106A (en) * 1974-01-23 1976-01-27 Lipner Herbert D Water filter assembly
US3982520A (en) * 1975-08-14 1976-09-28 Wheeler Bill L Oil filter mounting means
US4105555A (en) * 1976-12-06 1978-08-08 Tolo, Incorporated Multi-port valve
US4379053A (en) * 1981-06-12 1983-04-05 Brane Earl P Filter bypass valve assembly
DE3126507A1 (de) * 1981-07-04 1983-01-20 Surculus AG, Vaduz "armatur"
US4731183A (en) * 1987-01-27 1988-03-15 Ametek, Inc. Filter with valve-in-head construction
US4933080A (en) * 1989-01-13 1990-06-12 Associated Mills Inc. Housing with replaceable filter cartridge for use with shower head
SE467121B (sv) * 1990-07-27 1992-05-25 Global En Ab Saett och anordning foer oevervakning och rekonditionering av vaetskefloedet i vaerme- och kylsystem
US5107896A (en) * 1991-07-09 1992-04-28 John J. Gianfrancesco Multi-functional valve
JP3127008B2 (ja) * 1991-07-30 2001-01-22 日本ラバル株式会社 サクション型固液分離装置
GB9312843D0 (en) * 1993-06-22 1993-08-04 Spirax Sarco Ltd Condensate traps
DK90694A (da) * 1994-08-03 1996-02-04 Heco International A S Filter, især magnetfilter, til kontinuert drift
IT1302517B1 (it) * 1998-11-05 2000-09-05 Luigi Minichiello Filtro per fluidi
IT1306666B1 (it) * 1999-06-01 2001-10-02 Luigi Minichiello Filtro per fluidi
US6347644B1 (en) * 2000-03-03 2002-02-19 Chemical Engineering Corporation Bypass valve for water treatment system
US6766856B1 (en) * 2002-01-28 2004-07-27 Schooner Petroleum Services, Inc. Large particulate removal system
US7261117B2 (en) * 2003-10-17 2007-08-28 Access Business Group International Llc Diverter valve assembly
DE102004008879A1 (de) * 2004-02-18 2005-09-15 Hydac Filtertechnik Gmbh Filtervorrichtung
DE102006004575A1 (de) * 2005-02-02 2006-11-30 Spx Corporation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für ein Filtersystem mit Bypass-Ventil-Strömungssteuerung
US7736500B2 (en) * 2005-12-22 2010-06-15 Awtp, Llc Bypass valve with blending feature
US7849877B2 (en) * 2007-03-01 2010-12-14 Zodiac Pool Systems, Inc. Diverter valve
US9332969B2 (en) * 2009-01-06 2016-05-10 Carefusion 207, Inc. Fluid flow control apparatus and patient fluid sampling method
US8888998B2 (en) * 2010-08-09 2014-11-18 Paragon Water Systems, Inc. Bypass valve for water filter system
DE102010044567B4 (de) 2010-09-07 2021-04-15 Aew Wassertechnologie Gmbh Vorrichtung und System zum Konditionieren von Wasser für wasserführende Kreislaufsysteme
GB2486172B8 (en) * 2010-12-01 2015-06-24 Adey Holdings 2008 Ltd Water and dirt separator
NL2009588C2 (en) * 2012-10-08 2014-04-14 Flamco Bv Removal device.
GB2509714A (en) * 2013-01-09 2014-07-16 Intaco Ltd Plumbing diverter component
CN204910903U (zh) * 2015-07-16 2015-12-30 马玉生 一种带气液分离功能的旋流除污器
US10584040B2 (en) * 2017-10-06 2020-03-10 Whirlpool Corporation Filter cartridg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9190326A2 (en) 2019-10-03
EP3775705A2 (en) 2021-02-17
US20210008466A1 (en) 2021-01-14
CN112189116A (zh) 2021-01-05
US11951418B2 (en) 2024-04-09
WO2019190326A3 (en) 2019-10-31
NL2020690B1 (en) 2019-10-07
RU2020135322A (ru) 2022-04-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945328B1 (en) Hydrocyclone
EP2408533B1 (en) Improved combined gas removal, dirt removal and contaminating liquid removal device
EP1600215A1 (en) In-line cyclone separator
EP2127715A1 (en) Horizontal-tube sedimentation-separation apparatus
CN112189116B (zh) 具有流动控制的移除装置
KR102253000B1 (ko) 용존공기부상장치 분리조 하부에 구비되는 헤더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용존공기부상장치
WO2010149787A1 (en) Phase separator
CN103629369A (zh) 具有导流装置的阀装置
US10844874B2 (en) Inlet device for a vertical pump and an arrangement comprising such an inlet device
EP0992725A2 (en) Fluid diverter system
CN102787699B (zh) 用于落水管的支管件
JP2010509042A (ja) 液体のuv消毒時の混合を改善するための装置および方法
US20210077922A1 (en) Removal device
US11492872B2 (en) Low shear control valve
MX2015005541A (es) Camara de arenilla tipo-vortice.
NL2023920B1 (en) Removal device with flow control
RU2787854C2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удаления с управлением потоком
RU167820U1 (ru) Гидроциклон
NL2009588C2 (en) Removal device.
CN210240149U (zh) 成型机
KR200302157Y1 (ko) 유량제어용 볼텍스 밸브
NL2008106C2 (en) Removal device.
JP7186936B1 (ja) 異物除去装置
FI98048B (fi) Laitteisto öljyn erottelemiseksi vedestä meanderin muotoisella läpivirtauksella
NL2008479C2 (en) Removal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