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186122A - 一种复合光学膜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复合光学膜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186122A
CN112186122A CN202011067506.6A CN202011067506A CN112186122A CN 112186122 A CN112186122 A CN 112186122A CN 202011067506 A CN202011067506 A CN 202011067506A CN 112186122 A CN112186122 A CN 11218612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inorganic
optical film
composite optical
monom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06750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186122B (zh
Inventor
孙庆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Huicai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Lanchuang Kexin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Lanchuang Kexin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Lanchuang Kexin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067506.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186122B/zh
Publication of CN1121861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8612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18612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8612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4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H10K50/846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comprising getter material or desicca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0Optical coatings produced by application to, or surface treat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5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 H10K50/858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comprising refractive means, e.g. lens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复合光学膜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S1:制备阻隔层,所述阻隔层至少包括第一无机层;S2:制备多孔基板,所述多孔基板位于所述阻隔层的第一表面,所述多孔基板包括呈阵列排布的多个凹孔;S3:制备无机纳米颗粒‑第一聚合物互穿网络,所述无机纳米颗粒通过表面改性剂与第一单体通过预聚合形成所述互穿网络;S4:制备填充层,在无机纳米颗粒‑第一聚合物互穿网络中加入第二单体形成混合前驱体溶液,将所述混合前驱体溶液填充于所述多孔基板的凹孔内,通过终聚合形成所述填充层,所述填充层为具有吸湿性能的有机‑无机杂化聚合物透明凝胶材料,所述凝胶材料吸湿后膨胀而从所述第二表面突起,形成微透镜阵列。本申请的复合光学膜的制备方法,在为AMOLED显示面板提供长期阻隔水汽和氧的能力的同时,还能弥补随着时间延长AMOLED发光器件中发光层劣化而导致的发光效率低的缺陷。

Description

一种复合光学膜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复合光学膜的制备方法,还涉及一种包括复合光学膜的AMOLED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主动矩阵有机电致发光器件(Active-Matrix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AMOLED)又称为有机电致发光显示、有机发光半导体。与传统LCD相比,OLED无需背光,当电流通过有机功能层时有机材料就能发光,大大降低了显示屏的厚度和能耗。OLED由于具有自发光、视角广、对比度高、低功耗、可实现柔性显示等优点,被应用于新一代手机屏幕、电脑显示器、全彩电视等领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目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大都是制备在刚性基板上,采用柔性基板材料可以制成完全柔性的显示器件。柔性OLED器件可弯曲、重量轻、便于携带、大拓宽了OLED的使用范围,是OLED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然而,由于OLED器件中包含的大量有机材料容易受空气中的水汽和氧的侵蚀,以及有机发光层不耐受高电压的性质,导致了目前AMOLED显示面板存在寿命低和发光效率差的缺陷,严重制约了AMOLED显示面板向高性能显示面板领域迈进。
目前本领域采用的封装方式并不能很好地解决水汽和氧渗透进入器件内部对有机层和金属层造成侵蚀的问题,尤其是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水汽和氧倾向于通过封装层的薄膜裂纹渗透进入器件内部,致使有机发光层逐渐出现劣化,进而导致发光层的发光性能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下降,甚至局部像素出现黑点,与初期使用的显示面板相比,显示效果的一致性出现了明显的差异。而为了解决发光效率差的问题,提出了多种方式来提高发光器件的外量子效率,然而这些方式都伴随着额外的光学薄膜的引入,增加了工艺制程的同时,不利于显示面板的柔性化。
前面的叙述在于提供一般的背景信息,并不一定构成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复合光学膜的制备方法,在为显示面板提供长期阻隔水汽和氧的能力的同时,还能弥补随着时间延长OLED发光器件中发光层劣化而导致的发光效率低的缺陷。
一方面,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复合光学膜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S1:制备阻隔层,所述阻隔层至少包括第一无机层;
S2:制备多孔基板,所述多孔基板位于所述阻隔层的第一表面,所述多孔基板包括呈阵列排布的多个凹孔;
S3:制备无机纳米颗粒-第一聚合物互穿网络,所述无机纳米颗粒通过表面改性剂与第一单体通过预聚合形成所述互穿网络;
S4:制备填充层,在无机纳米颗粒-第一聚合物互穿网络中加入第二单体形成混合前驱体溶液,将所述混合前驱体溶液填充于所述多孔基板的凹孔内,通过终聚合形成所述填充层,所述填充层为具有吸湿性能的有机-无机杂化聚合物透明凝胶材料,所述凝胶材料吸湿后膨胀而从所述第二表面突起,形成微透镜阵列。
优选的,所述阻隔层包括依次层叠的所述第一无机层、第一有机层和第二无机层。
优选的,所述第一有机层的材料为环氧树脂、丙烯酸酯树脂和聚氨酯丙烯酸酯树脂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第一无机层和所述第二无机层的材料为氧化硅、氧化铝、氮化硅、氮化铝、碳氮化硅、氮氧化硅或碳氧化硅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的,所述无机纳米颗粒为氧化锌、氧化硅、氧化铝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的,所述表面改性剂为乙二醇、乙二酸、1,3-丙二醇、羟基乙酸、巯基乙醇、胺基乙醇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的,所述第一单体为N-异丙基丙烯酰胺单体,所述第二单体为丙烯酸单体,其中丙烯酸单体与N-异丙基丙烯酰胺单体的质量比为9:1~1:9。
优选的,对于所述步骤S2,进一步包括对所述多孔基板的第二表面进行氧等离子体处理的步骤,所述第二表面为远离所述阻隔层的一侧。
优选的,在步骤S4之后,还具有在阻隔层的远离所述吸湿层的一侧贴敷离型层的步骤。
另一方面,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AMOLED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基板、第一电极、第一传输层、发光层、第二传输层、第二电极和前述复合光学膜。
优选的,所述AMOLED显示面板还包括微透镜阵列,所述微透镜阵列为所述凝胶材料吸收外界水汽后膨胀形成的突起结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复合光学膜的制备方法,通过采用表面改性的无机纳米颗粒作为互穿网络的连接位点,将具有亲水性的第一聚合物和第二聚合物彼此交联形成具有互穿网络结构的凝胶材料,并且填充在多孔基板的凹孔内,并与阻隔层形成复合光学膜。所述复合光学膜不仅具有吸湿性能,凝胶材料稀释后膨胀进而可作为微透镜阵列。将该复合光学膜用作AMOLED显示面板的保护膜时,不仅能够充分保护AMOLED显示面板,而且能够弥补随着时间延长而导致的发光亮度下降的缺陷,从而使AMOLED显示面板的出光效率和亮度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前后一致,大大提高了显示面板的亮度一致性。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图1为根据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所述的用于AMOLED显示面板的复合光学膜的第一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所述的用于AMOLED显示面板的复合光学膜的第二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申请第二实施例所述的AMOLED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图4为根据本申请第三实施例所述的用于AMOLED显示面板的复合光学膜的制备工艺流程图。
通过上述附图,已示出本申请明确的实施例,后文中将有更详细的描述。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是为了通过任何方式限制本申请构思的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申请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此外,本申请不同实施例中具有同样命名的部件、特征、要素可能具有相同含义,也可能具有不同含义,其具体含义需以其在该具体实施例中的解释或者进一步结合该具体实施例中上下文进行确定。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文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文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或"响应于确定"。再者,如同在本文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和“该”旨在也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中有相反的指示。应当进一步理解,术语“包含”、“包括”表明存在所述的特征、步骤、操作、元件、组件、项目、种类、和/或组,但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步骤、操作、元件、组件、项目、种类、和/或组的存在、出现或添加。此处使用的术语“或”和“和/或”被解释为包括性的,或意味着任一个或任何组合。因此,“A、B或C”或者“A、B和/或C”意味着“以下任一个:A;B;C;A和B;A和C;B和C;A、B和C”。仅当元件、功能、步骤或操作的组合在某些方式下内在地互相排斥时,才会出现该定义的例外。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其可以以其他的顺序执行。而且,图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子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其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他步骤或者其他步骤的子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采用了诸如S1、S2等步骤代号,其目的是为了更清楚简要地表述相应内容,不构成顺序上的实质性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具体实施时,可能会先执行S2后执行S1等,但这些均应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下面以具体地实施例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以及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如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进行详细说明。下面这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中不再赘述。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例进行描述。
本申请的第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AMOLED显示面板的复合光学膜,以下将结合图1予以详细说明。
图1位根据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所述的用于AMOLED显示面板的复合光学膜100的第一示意图。参见图1,所述复合光学膜100包括吸湿层102和阻隔层104。
作为所述吸湿层102,其包括多孔基板和填充层,所述多孔基板包括第一表面和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设置有所述阻隔层104,所述第二表面设置有呈阵列排布的多个凹孔201,所述凹孔201内填充有所述填充层。
优选的,作为所述多孔基板,其可采用聚合物柔性薄膜形成,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可采用厚度为100纳米~100微米的聚酰亚胺薄膜作为形成多孔基板的基础基板,通过刻蚀的方法在所述多孔基板的第二表面形成所述呈阵列排布的多个凹孔201,作为具体的刻蚀方法,可采用半导体制程工艺中公知的刻蚀方法,在此不再赘述。所述凹孔201的深度小于所述多孔基板的厚度,换句话说,所述凹孔201为非贯穿孔。
优选的,作为所述凹孔201,其在沿与所述第二表面平行的方向上的截面的形状为圆形、正方形、正三角形、正六边形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圆形的半径为100纳米~5微米,所述正方形、所述正三角形或所述正六边形的边长为100纳米~5微米,相邻的所述呈阵列排布的凹孔的中心点的间距为200纳米~10微米。上述凹孔201的形状参数是本发明人经过反复试验得出的最优范围,不仅考虑了后续形成得到的微透镜阵列的形状参数,还考虑了AMOLED显示面板中有机发光层的发光波长。
优选的,作为所述填充层,其包括第三表面和所述第三表面相对的第四表面,所述第三表面与所述凹孔201的底壁抵触,而所述第四表面、在所述复合光学膜100的制备初期、与所述多孔基板的第一表面在水平方向齐平。所述填充层的材料为具有吸湿膨胀性能的高折射率透明材料,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填充层的材料为有机-无机杂化聚合物透明凝胶材料,其折射率为1.5~2.0,所述凝胶材料在一段时间内持续吸收空气中的水汽而发生膨胀,导致所述填充层的第四表面从所述第二表面突起,形成微透镜阵列。
优选的,作为所述凝胶材料,采用具有表面改性的无机纳米颗粒作为连接位点,同时采用一种或多种具有大量亲水基团的弹性聚合物材料来形成互穿网络,从而为所述凝胶材料提供透明性、高吸湿性和膨胀性。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凝胶材料包括表面改性的无机纳米颗粒、第一聚合物和第二聚合物,所述表面改性的无机纳米颗粒与所述第一聚合物通过化学键连接,所述第一聚合物和所述第二聚合物形成网络结构。
作为所述表面改性的无机纳米颗粒,其用作所述互穿网络结构的连接位点,通常采用经表面改性剂改性过的无机纳米颗粒。优选的,无机纳米颗粒为氧化锌、氧化硅、氧化铝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无机纳米颗粒的粒径均一且小于1微米,从而保证其在凝胶材料中的透明性,同时还能对入射光线起到散射作用,增强光线的出射。作为所述表面改性剂,优选具有两个可反应基团的小分子表面改性剂,其中第一可反应基团用于接枝到所述无机纳米颗粒表面,第二可反应基团用于与所述第一聚合物形成化学键连接。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表面改性剂可选择乙二醇、乙二酸、1,3-丙二醇、羟基乙酸、巯基乙醇、胺基乙醇中的一种或多种,这些表面改性剂中的羟基、羧基、巯基、胺基作为所述第一可反应基团,剩余的羟基、羧基作为所述第二可反应基团。当采用所述表面改性剂对所述无机纳米颗粒进行表面改性后,所述无机纳米颗粒表面接枝了多个表面改性剂,因而可提供多个结合位点给所述第一聚合物,使得第一聚合物与表面改性剂连接和形成互穿网络结构。进一步地,所述凝胶材料中还具有第二聚合物,第二聚合物填充在所述网络结构的内部,形成互穿网络结构。
作为所述第一聚合物和所述第二聚合物,优选具备亲水性、透明性和弹性的聚合物材料,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聚合物和所述第二聚合物分别选自聚丙烯酸类、聚丙烯酰胺类、聚乙烯醇类聚合物。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聚合物可以为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所述第二聚合物可以为聚丙烯酸。进一步地,所述无机纳米颗粒可以为平均粒径为20nm的SiO2,所述表面改性剂可以为胺基乙醇。基于上述材料形成的凝胶材料,吸水后的折射率可达1.6,透光率大于80%,并且存在大量的亲水基团而具备显著的吸水性能,吸水后的凝胶材料出现明显的体积膨胀,膨胀率(吸水达到饱和后的凝胶材料的体积/未吸水的凝胶材料的体积)大于500%。因而当其用作AMOLED显示面板的光学膜中的填充层时,能够尽可能地吸收原本会侵入面板内部的水汽,并逐渐膨胀,膨胀后突起的部分同时具有高透过率和高折射率,因而能够作为显示面板的微透镜而显著增强出光效率。图2为根据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所述的用于AMOLED显示面板的复合光学膜100的第二示意图,其示出了原本凹孔201内的填充层由于吸湿(吸收水汽)而膨胀形成了微透镜202。
优选的,当所述填充层吸湿后,其内部含有的水一部分以结合水(指与所述凝胶材料具有作用力的水分子)的形态存在,另一部分则以非结合水(指仅以机械结合的方式存在于所述凝胶材料的互穿网络结构中的水分子)的形态存在。而由于非结合水易倾向于离开凝胶材料而对所述AMOLED显示面板形成不期望的影响,因而本申请的复合光学膜还具有所述阻隔层104,其设置于所述多孔基板的第一表面,因而当将本申请中的复合光学膜用于AMOLED显示面板中时,所述阻隔层位于所述吸湿层和OLED发光像素之间,用于进一步阻隔水汽和氧进入AMOLED显示面板内部而造成对OLED像素的侵蚀。
作为所述阻隔层104,其具有阻挡外界水汽和空气(尤其是氧气、二氧化碳、氨、二氧化硫)进入AMOLED显示面板内部的性能。在本实施例中,吸湿层能够起到一定的阻隔作用,而阻隔层则进一步起到阻隔吸湿层内已被吸收的水汽进一步渗透的作用。
优选的,所述阻隔层104至少包括第一无机层106,第一无机层106的材料为氧化硅、氧化铝、氮化硅、氮化铝、碳氮化硅、氮氧化硅或碳氧化硅中的一种或多种。第一无机层106的厚度为10纳米~500纳米。
优选的,所述阻隔层104还可进一步包括依次层叠的所述第一无机层106、第一有机层108和第二无机层110,所述第一有机层108的材料为环氧树脂、丙烯酸酯树脂和聚氨酯丙烯酸酯树脂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第二无机层的材料110为氧化硅、氧化铝、氮化硅、氮化铝、碳氮化硅、氮氧化硅或碳氧化硅中的一种或多种。采用层叠的无机层和有机层不仅能够显著提高阻隔性能,还可满足减薄阻隔层、实现柔性可弯曲的要求。
优选的,本申请的复合光学膜100还具有一离型层,其设置于所述阻隔层104的远离所述吸湿层102的一侧,其能够对复合光学膜起到保护作用。在使用复合光学膜100时,将离型层剥离后直接贴敷于AMOLED显示面板的出光侧即可。因此,本申请中的复合光学膜的制备工艺与AMOLED显示面板的制备工艺彼此独立,避免了复合光学膜的制备工艺中对AMOLED显示面板的影响,同时剥离离型层后可直接贴敷,可采用卷对卷制备工艺制造,有利于降低制备工艺成本。
根据本申请的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AMOLED显示面板的复合光学膜,充分利用吸湿层的吸湿作用和阻隔层的阻隔作用,对AMOLED显示面板作了全面的保护作用。同时,吸湿层在吸湿后会逐渐膨胀形成透明高折射率的微透镜,提高AMOLED显示面板的出光效率,尤其是随着时间的延长,水汽和空气总有少部分会侵入器件内部造成侵蚀作用,导致AMOLED显示面板的亮度逐渐降低,而吸湿层的引入则会弥补随着时间延长而导致的上述不足,从而使AMOLED显示面板的出光效率和亮度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前后一致,大大提高了显示面板的亮度一致性。
本申请的第二实施例还提供一种AMOLED显示面板300,如图3所示,所述AMOLED显示面板300包括:显示基板301,第一电极302,第一传输层303,发光层304,第二传输层305,第二电极306,阻隔层307,吸湿层308。其中,阻隔层307和吸湿层308构成本申请中的复合光学膜,该复合光学膜与本申请第一实施例中的复合光学膜相同,因而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该实施例中的吸湿层308的上表面(即远离发光层304的一侧)形成有微透镜阵列309,该微透镜阵列309为所述吸湿层308中用作填充层的凝胶材料吸收外界水汽后膨胀形成的突起结构,由于凝胶材料具有本申请第一实施例中介绍的特殊光学性能,因而该突起结构能够显著地提高AMOLED显示面板的出光效率。
本申请的第三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用于AMOLED显示面板的复合光学膜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适于制备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所述的复合光学膜。如图4所示,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制备阻隔层104;
如实施例一的描述,所述阻隔层104至少包括第一无机层106,第一无机层106的材料为氧化硅、氧化铝、氮化硅、氮化铝、碳氮化硅、氮氧化硅或碳氧化硅中的一种或多种。第一无机层106的厚度为10纳米~500纳米。
优选的,所述阻隔层104还可进一步包括依次层叠的所述第一无机层106、第一有机层108和第二无机层110,所述第一有机层108的材料为环氧树脂、丙烯酸酯树脂和聚氨酯丙烯酸酯树脂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第二无机层的材料110为氧化硅、氧化铝、氮化硅、氮化铝、碳氮化硅、氮氧化硅或碳氧化硅中的一种或多种。采用层叠的无机层和有机层不仅能够显著提高阻隔性能,还可满足减薄阻隔层、实现柔性可弯曲的要求。
优选的,所述第一无机层106和第二无机层110可采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PECVD)、原子层沉积(ALD)等本领域常用的薄膜沉积方法制备。所述第一有机层108可采用旋涂、刮涂、浇铸等本领域常用薄膜沉积方法制备。因上述薄膜制备工艺均为本领域常规的成膜工艺,因而对该步骤的具体工艺不再赘述。
S2:制备多孔基板;
如实施例一的描述,作为所述多孔基板,其可采用聚合物柔性薄膜形成,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可采用厚度为100纳米~100微米的聚酰亚胺薄膜作为形成多孔基板的基础基板,通过刻蚀的方法在所述多孔基板的第二表面形成所述呈阵列排布的多个凹孔201,作为具体的刻蚀方法,可采用半导体制程工艺中公知的刻蚀方法,在此不再赘述。
优选的,可以预先采用旋涂方法制备得到平整的大面积聚酰亚胺薄膜,然后通过反应性离子刻蚀(RIE)工艺对该聚酰亚胺薄膜进行刻蚀,从而在所述多孔基板的第二表面形成所述呈阵列排布的多个凹孔201。
S3:制备无机纳米颗粒-第一聚合物互穿网络
如实施例一的描述,作为所述表面改性的无机纳米颗粒,其用作所述互穿网络结构的连接位点,通常采用经表面改性剂改性过的无机纳米颗粒。优选的,无机纳米颗粒为氧化锌、氧化硅、氧化铝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无机纳米颗粒的粒径均一且小于1微米,从而保证其在凝胶材料中的透明性,同时还能对入射光线起到散射作用,增强光线的出射。作为所述表面改性剂,优选具有两个可反应基团的小分子表面改性剂,其中第一可反应基团用于接枝到所述无机纳米颗粒表面,第二可反应基团用于与所述第一聚合物形成化学键连接。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表面改性剂可选择乙二醇、乙二酸、1,3-丙二醇、羟基乙酸、巯基乙醇、胺基乙醇中的一种或多种,这些表面改性剂中的羟基、羧基、巯基、胺基作为所述第一可反应基团,剩余的羟基、羧基作为所述第二可反应基团。当采用所述表面改性剂对所述无机纳米颗粒进行表面改性后,所述无机纳米颗粒表面接枝了多个表面改性剂,因而可提供多个结合位点给所述第一聚合物,使得第一聚合物与表面改性剂连接形成网络结构。
优选的,可以采用平均粒径为200纳米的二氧化硅作为无机纳米颗粒,所述二氧化硅可采用Stöber法对TEOS进行水解得到,水解得到的二氧化硅颗粒表面具有大量的羟基。采用巯基乙醇对前述二氧化硅颗粒进行表面改性,二氧化硅表面的羟基与巯基乙醇的巯基发生缩合反应使巯基乙醇接枝到二氧化硅颗粒表面,进而二氧化硅颗粒表面带有了大量的羟基。通过离心、清洗、干燥等步骤得到改性的纳米二氧化硅粉末。
然后,配置第一聚合物的前驱体溶液,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可采用N-异丙基丙烯酰胺作为第一聚合物的第一聚合单体,采用水或苯作为溶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作为引发剂,同时加入改性的纳米二氧化硅粉末作为交联剂,从而预聚合得到所述无机纳米颗粒-第一聚合物互穿网络,其中所述聚合单体在前驱体溶液中的占比为30~80wt%,所述改性的纳米二氧化硅粉末在前驱体溶液中的占比为3~10wt%,所述引发剂在前驱体溶液中的占比为0.1~5wt%,余量为溶剂。
前述预聚合得到所述无机纳米颗粒-第一聚合物互穿网络是指单体和无机纳米颗粒之间仅发生低聚合度的聚合反应,预聚合后反应物仍保持流体状态,可通过控制反应时间、反应温度或引发剂在前驱体溶液中的占比来控制该预聚合的程度。预聚合过程中,N-异丙基丙烯酰胺自身发生聚合反应,同时还会与纳米二氧化硅表面的改性剂发生反应,使得由所述单体形成的第一聚合物与表面改性剂连接形成网络结构。
S4:制备填充层
如实施例一的描述,所述凝胶材料中还具有第二聚合物,第二聚合物填充在所述网络结构的内部,形成互穿网络结构。
优选的,采用丙烯酸单体作为第二聚合物的第二聚合单体,在制备过程中,将丙烯酸单体加入步骤S3得到的预聚合的无机纳米颗粒-第一聚合物互穿网络中,混合均匀后,丙烯酸单体能够充分分散在无机纳米颗粒-第一聚合物互穿网络内,形成混合前驱体溶液。其中丙烯酸单体与N-异丙基丙烯酰胺单体的质量比为9:1~1:9;另外,在加入丙烯酸单体时,还可加入适量的AIBN作为引发剂。
将混合前驱体溶液在步骤S2得到的多孔基板的具有多个凹孔的表面形成混合前驱体溶液薄膜,可以通过旋涂、刮涂、沉积等方式来形成该薄膜。在成膜过程中,混合前驱体溶液填充到多孔基板的多个凹孔内。进行终聚合,在终聚合过程中,第一聚合物和第二聚合物彼此交联,形成互穿网络结构。该互穿网络结构由于具备大量的亲水基团以及毛细孔,因而具备强吸湿性,可作为前述填充层。
进一步地,对于所述步骤S2,还可进一步包括对所述多孔基板的第二表面进行氧等离子体处理的步骤。通过所述氧等离子体处理工艺,不仅能够去除所述多孔基板表面的杂质,达到表面更清洁的作用;更能够使多孔基板上的凹孔的底壁和侧壁表面带有含氧基团,因而在所述终聚合过程中,第一聚合物和第二聚合物与所述含氧基团能够形成氢键和共价键,使得最终形成的凝胶材料与凹孔之间具有更强的结合力。
进一步地,在步骤S4之后,还具有在阻隔层的远离所述吸湿层的一侧贴敷离型层的步骤,离型层能够对复合光学膜起到保护作用。在使用复合光学膜时,将离型层剥离后直接贴敷于AMOLED显示面板的出光侧即可。
根据本申请的第三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AMOLED显示面板的复合光学膜的制备方法,通过采用表面改性的无机纳米颗粒作为互穿网络的连接位点,将具有亲水性的第一聚合物和第二聚合物彼此交联形成具有互穿网络结构的凝胶材料,并且填充在多孔基板的凹孔内,并与阻隔层形成复合光学膜。所述复合光学膜不仅具有吸湿性能,凝胶材料稀释后膨胀进而可作为微透镜阵列。将该复合光学膜用作AMOLED显示面板的保护膜时,不仅能够充分保护AMOLED显示面板,而且能够弥补随着时间延长而导致的发光亮度下降的缺陷,从而使AMOLED显示面板的出光效率和亮度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前后一致,大大提高了显示面板的亮度一致性。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申请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的实施例旨在涵盖本申请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申请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申请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申请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书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申请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来限制。

Claims (10)

1.一种复合光学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S1:制备阻隔层,所述阻隔层至少包括第一无机层;
S2:制备多孔基板,所述多孔基板位于所述阻隔层的第一表面,所述多孔基板包括呈阵列排布的多个凹孔;
S3:制备无机纳米颗粒-第一聚合物互穿网络,所述无机纳米颗粒通过表面改性剂与第一单体通过预聚合形成所述互穿网络;
S4:制备填充层,在无机纳米颗粒-第一聚合物互穿网络中加入第二单体形成混合前驱体溶液,将所述混合前驱体溶液填充于所述多孔基板的凹孔内,通过终聚合形成所述填充层,所述填充层为具有吸湿性能的有机-无机杂化聚合物透明凝胶材料,所述凝胶材料吸湿后膨胀而从所述第二表面突起,形成微透镜阵列。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光学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阻隔层包括依次层叠的所述第一无机层、第一有机层和第二无机层。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光学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有机层的材料为环氧树脂、丙烯酸酯树脂和聚氨酯丙烯酸酯树脂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第一无机层和所述第二无机层的材料为氧化硅、氧化铝、氮化硅、氮化铝、碳氮化硅、氮氧化硅或碳氧化硅中的一种或多种。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光学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机纳米颗粒为氧化锌、氧化硅、氧化铝中的一种或多种。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复合光学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改性剂为乙二醇、乙二酸、1,3-丙二醇、羟基乙酸、巯基乙醇、胺基乙醇中的一种或多种。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复合光学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单体为N-异丙基丙烯酰胺单体,所述第二单体为丙烯酸单体,其中丙烯酸单体与N-异丙基丙烯酰胺单体的质量比为9:1~1:9。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光学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所述步骤S2,进一步包括对所述多孔基板的第二表面进行氧等离子体处理的步骤,所述第二表面为远离所述阻隔层的一侧。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光学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4之后,还具有在阻隔层的远离所述吸湿层的一侧贴敷离型层的步骤。
9.一种AMOLED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基板、第一电极、第一传输层、发光层、第二传输层、第二电极和复合光学膜,所述复合光学膜为根据权利要求1-8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AMOLED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微透镜阵列,所述微透镜阵列为所述凝胶材料吸收外界水汽后膨胀形成的突起结构。
CN202011067506.6A 2020-10-06 2020-10-06 一种复合光学膜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Active CN11218612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67506.6A CN112186122B (zh) 2020-10-06 2020-10-06 一种复合光学膜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67506.6A CN112186122B (zh) 2020-10-06 2020-10-06 一种复合光学膜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86122A true CN112186122A (zh) 2021-01-05
CN112186122B CN112186122B (zh) 2022-07-15

Family

ID=739477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067506.6A Active CN112186122B (zh) 2020-10-06 2020-10-06 一种复合光学膜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186122B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041074A (ja) * 2005-07-29 2007-02-15 Mitsui Chemicals Inc 光学フィルム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発光デバイス
JP2010055861A (ja) * 2008-08-27 2010-03-11 Panasonic Corp 発光装置及び発光装置の製造方法
US20150185142A1 (en) * 2013-12-30 2015-07-02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LED Pane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Method For Inspecting Packaging Effectiveness
CN104979492A (zh) * 2015-05-28 2015-10-1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封装薄膜及其制作方法、发光器件、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5226198A (zh) * 2015-10-13 2016-01-0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防水增透型柔性oled器件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CN105390528A (zh) * 2015-12-24 2016-03-09 昆山工研院新型平板显示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高发光开口率的显示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CN105408775A (zh) * 2013-05-23 2016-03-16 三菱丽阳株式会社 光学薄膜、光学薄膜的制造方法以及面发光体
CN109728164A (zh) * 2019-01-03 2019-05-0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oled显示装置
CN208970564U (zh) * 2018-11-30 2019-06-11 广东聚华印刷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薄膜封装结构和显示面板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041074A (ja) * 2005-07-29 2007-02-15 Mitsui Chemicals Inc 光学フィルム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発光デバイス
JP2010055861A (ja) * 2008-08-27 2010-03-11 Panasonic Corp 発光装置及び発光装置の製造方法
CN105408775A (zh) * 2013-05-23 2016-03-16 三菱丽阳株式会社 光学薄膜、光学薄膜的制造方法以及面发光体
US20150185142A1 (en) * 2013-12-30 2015-07-02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LED Pane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Method For Inspecting Packaging Effectiveness
CN104979492A (zh) * 2015-05-28 2015-10-1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封装薄膜及其制作方法、发光器件、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5226198A (zh) * 2015-10-13 2016-01-0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防水增透型柔性oled器件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CN105390528A (zh) * 2015-12-24 2016-03-09 昆山工研院新型平板显示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高发光开口率的显示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CN208970564U (zh) * 2018-11-30 2019-06-11 广东聚华印刷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薄膜封装结构和显示面板
CN109728164A (zh) * 2019-01-03 2019-05-0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oled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86122B (zh) 2022-07-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40118463A1 (en) High transmission light control film
US8249409B2 (en) Light extraction film with nanoparticle coatings
EP2660891B1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 substrate for an 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
US8547015B2 (en) Light extraction films for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evices (OLEDs)
US9093666B2 (en) Light-emitt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7305161B2 (en) Encapsulated photonic crystal structures
JP6868978B2 (ja) プラスチック基板及びこれを含む表示装置
US20100110551A1 (en) Light extraction film with high index backfill layer and passivation layer
US8226852B2 (en) Method of forming phosphor film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light emitting diode package incorporating the same
WO2006095632A1 (ja) 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及び照明装置
WO2016204231A1 (ja) 積層フィルムおよび積層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WO2006093749A2 (en) Optical thin films with nano-corrugated surface topologies by a simple coating method
JP6577874B2 (ja) 波長変換フィルム
JP6437998B2 (ja) 散乱マトリックス上の真空蒸着屈折率マッチング層を含む光出力結合層スタック(ocls)を有する被覆製品及び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1145636A (ja) 低透湿率及び低透酸素率のフレキシブルディスプレイ基板の製造方法
CN112186122B (zh) 一种复合光学膜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TWI597874B (zh) 經塗覆物件及/或具有光學外部耦合層堆疊(ocls)之裝置及/或其等之製造方法
CN112186121B (zh) 一种用于amoled显示面板的复合光学膜
WO2022262450A1 (zh) 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CN115701257A (zh) 用于制造显示装置的方法及显示装置
JP2019532464A (ja) 光拡散機能を付与した封止層組成物及びこれを用いて製造された有機発光素子
KR20190102615A (ko) 고효율 광산란층의 제조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623

Address after: 518107 218, building C, Qiaode Science Park, No. 7, West District, Guangming Gaoxin Park, Tianliao community, Yutang street, Guangming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Shenzhen HUICAI Industry Co.,Ltd.

Address before: 266000 new energy R & D center, 402, 1st floor, building 4, Qianwan bonded port area, Qingdao area, China (Shandong) pilot Free Trade Zone, Qingdao City, Shandong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Qingdao lanchuang Kexin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