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177658A - 基于气幕送风方式的城市公路隧道高效通风和污染物治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基于气幕送风方式的城市公路隧道高效通风和污染物治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177658A
CN112177658A CN202011069056.4A CN202011069056A CN112177658A CN 112177658 A CN112177658 A CN 112177658A CN 202011069056 A CN202011069056 A CN 202011069056A CN 112177658 A CN112177658 A CN 11217765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air supply
air curtain
centrifugal
tu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06905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龙
周斌
高怡婷
马佳宁
殷玥
裘嘉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Tech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Tech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Tech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Nanjing Tech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011069056.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177658A/zh
Publication of CN1121776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7765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FSAFETY DEVICES, TRANSPORT, FILLING-UP, RESCUE, VENTILATION, OR DRAINING IN OR OF MINES OR TUNNELS
    • E21F1/00Ventilation of mines or tunnels; Distribution of ventilating currents
    • E21F1/003Ventilation of traffic tunne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46/00Filters or filte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modified for 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 B01D46/56Filters or filte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modified for 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with multiple filtering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utual disposition
    • B01D46/62Filters or filte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modified for 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with multiple filtering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utual disposition connected in seri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FSAFETY DEVICES, TRANSPORT, FILLING-UP, RESCUE, VENTILATION, OR DRAINING IN OR OF MINES OR TUNNELS
    • E21F1/00Ventilation of mines or tunnels; Distribution of ventilating currents
    • E21F1/04Air duc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FSAFETY DEVICES, TRANSPORT, FILLING-UP, RESCUE, VENTILATION, OR DRAINING IN OR OF MINES OR TUNNELS
    • E21F1/00Ventilation of mines or tunnels; Distribution of ventilating currents
    • E21F1/08Ventilation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air ducts, e.g. arrangements for mounting ventila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ochemistry & Mineralogy (AREA)
  • Geolog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Ventil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气幕送风和城市公路隧道通风系统和污染物治理的系统,属于隧道通风和污染物治理领域。本发明利用气幕送风的方式将隧道内由于汽车尾排而产生的污染物隔绝在其发生源位置,解决了污染物在隧道空间内扩散和隧道出口污染严重的问题。主要部件包括气幕送风口、气幕回风口、离心式风机、高效过滤器。本发明把气幕送风方式与城市隧道通风和污染物治理系统集合,通过气幕送风形成隔绝风道,将污染物隔绝在一定高度以下,并通过汽车运动的活塞效应将污染物向系统尾部运输,从而减小了系统对于风机风量的要求,实现了通风系统高效和节能化运行,并且尾部的集中净化处理达到了对于隧道出口高浓度污染区域的改善和城市生态环境的优化。

Description

基于气幕送风方式的城市公路隧道高效通风和污染物治理 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气幕送风和城市公路隧道通风系统和污染物治理的系统和方法,属于隧道通风和污染物治理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不仅在生活方式上变的丰富多彩,在生活水平上也是得到了质的飞跃,私家车变成了现代家庭生活的标配。截至2016年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已经达到2.9亿辆,其中汽车驾驶人已然超过3.1亿人,中国已经发展成为全世界私家车拥有量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之一。汽车在给人们带来生活上的便利的同时,也在污染着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我们周围环境的空气质量与我们的每个人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息息相关。
根据资料显示,各大主要城市的大气污染物来源比例中,由于汽车排放引起的交通源污染物占到20%~30%左右,其中南京市交通源污染占27.2%、合肥市交通源污染占29.8%、上海市交通源污染占22.2%等等。从数据中我们可以发现,交通源是大气污染物的贡献率的主要来源之一。对于交通源污染而言,城市隧道是汽车聚集程度极为严重的地段和区域,当交通建设遇到山脉、河流等难以逾越的障碍时,隧道的开通为城市交通提供了巨大的便利,同时地下隧道的建设也大大缓解了城市地上交通的压力。但是另一方面,由于隧道的结构特性,导致汽车尾排产生的污染物在隧道内大量的聚集而得不到有效的排放和处理。尤其是在行车高峰期,隧道内的车辆拥堵严重,汽车在怠速情况下的污染物排放量是可以达到正常匀速工况下的2倍,此时隧道内的污染物积聚情况更为严重,空气质量状况极差,如果不加以处理和排放,对于驾驶员的身体健康和周围大气的空气质量都会产生极大的影响。21世纪以来,在隧道建设方面,我国公路隧道建设的里程数的年增长率超过20%,已经发展成为世界上隧道建设个数和里程数最多,发展最快的国家,所以提出并实施合理、高效、稳定、节能、可行性高的隧道污染物治理方案是当下改善大气环境的重要课题。
在城市隧道的建设过程中,我们需要对隧道内的气流组织进行设计,需要针对隧道的建筑特征和地理特征进行通风系统设计。在隧道通风系统设计过程中,我们需要解决的不仅仅是隧道内的通风效率与污染物净化效率问题,更要考虑到在隧道出口,由于污染物的大量排放和积聚导致的对周围人居生态环境的影响。如专利CN201710013058.3采用在双向隧道中部墙体顶端加设通风箱体的方式,利用该通风箱体将两条隧道中的污染物从顶部排出,通过主动式和被动式通风混合的形式,将箱体系统安装于绿色景观之下,克服了城市隧道结构和通风系统技术上的难题,但是并不能解决污染物在整个隧道空间内无限蔓延和扩散的问题,并且本发明不仅解决了污染物的空间扩散问题,还可以将双向隧道的供回风进行系统整合,解决了隧道在建筑结构上送风来源和回风去向的难题。
本发明将气幕送风系统和城市隧道通风系统相结合,解决了城市隧道内由于机动车尾排而产生的污染物积聚问题。本发明利用了在隧道内壁两侧安装气幕式送风口的形式,在隧道内一定高度上形成隔绝气幕,将汽车尾排产生的污染物控制在其发生源位置,实现了污染物的源头控制,局部处理不扩散。在此基础上利用车辆运动的活塞效应将污染物通过下部风道向隧道尾部运输,进而在系统后半段采用回风口将地面上方低高度的污染物集中吸收处理。本发明利用高效过滤器实现了双向隧道的送回风互相补给,解决了隧道内通风系统在隧道结构上的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城市公路隧道提供简洁高效的通风系统方案和污染物治理方法。
该系统由第一气幕送风口1、第二气幕送风口2、第三气幕送风口3、第四气幕送风口4、第五气幕送风口5、第一气幕回风口6、第二气幕回风口7、第一离心式回风风机8、第二离心式回风风机9、第一离心式送风风机10、第二离心式送风风机11、第三离心式送风风机12、第四离心式送风风机13、第五离心式送风风机14、第六气幕送风口15、第七气幕送风口16、第八气幕送风口17、第九气幕送风口18、第十气幕送风口19、第三气幕回风口20、第四气幕回风口21、第一高效空气过滤器22、第二高效空气过滤器23、第五气幕回风口24、第六气幕回风口25、第十一气幕送风口26、第十二气幕送风口27、第十三气幕送风口28、第十四气幕送风口29、第十五气幕送风口30、第六离心式送风风机31、第七离心式送风风机32、第八离心式送风风机33、第九离心式送风风机34、第十离心式送风风机35、第三离心式回风风机36、第四离心式回风风机37、第七气幕回风风口38、第八气幕回风风口39、第十六气幕送风风口40、第十七气幕送风风口41、第十八气幕送风风口42、第十九气幕送风风口43、第二十气幕送风风口44组成;
离心式送风风机:其中第五离心式送风风机14有一个入口和两个出口,一个入口对应和第二高效过滤器23连接,通过风管接收来自经过高效过滤器处理的清洁空气,两个出口通过风管分别连接着第一气幕送风风口1和第十气幕送风风口15,提供等量的动力和风量来源;
离心式回风风机:离心式回风风机9有一个出口和两个入口,一个出口对应和第一高效过滤器22连接,通过风管将回风的污浊空气送至高效过滤器并进行净化处理,两个入口通过风管分别连接着第一气幕回风风口6和第三气幕回风风口20,为其提供一定量的动力并将隧道内的污浊空气吸入;
高效过滤器:其中第二高效过滤器23分别有一个入口和一个出口,一个入口通过三通风管连接着第三离心式回风风机36和第四离心式回风风机37,一个出口通过四通风管分别连接着第一离心式送风风机10、第二离心式送风风机11、第三离心式送风风机12、第四离心式送风风机13和第五离心式送风风机14;
其中第一气幕送风风口1只有一个入口,与第五离心式送风风机14相连;第一气幕回风风口6只有一个出口,与第二离心式回风风机9相连;
其中每个单向隧道内的基于气幕送风方式的城市公路隧道高效通风和污染物治理系统单元由十个气幕送风风口(第一气幕送风口1、第二气幕送风口2、第三气幕送风口3、第四气幕送风口4、第五气幕送风口5、第六气幕送风口15、第七气幕送风口16、第八气幕送风口17、第九气幕送风口18、第十气幕送风口19)、四个气幕回风风口(第一气幕回风口6、第二气幕回风口7、第三气幕回风口20、第四气幕回风口21、)、五组离心式送风风机(第一离心式送风风机10、第二离心式送风风机11、第三离心式送风风机12、第四离心式送风风机13、第五离心式送风风机14)和两组离心式回风风机(第一离心式回风风机8和第二离心式回风风机9)所组成;
其中整体双向隧道的基于气幕送风方式的城市公路隧道高效通风和污染物治理系统单元由2个单向隧道的系统单元、第一高效过滤器22和第二高效过滤器23组成。
本系统主要包括气幕送风、气幕回风和净化过滤三个子系统组成。
气幕送风系统:当气幕送风系统工作时(左右单向隧道对称相同布置,以左半边单向隧道为例),隧道两侧的第一气幕送风1和第六气幕送风口15与第五离心式送风风机14相连接,后面类似的第二气幕送风口2和第七气幕送风口16与第四离心式送风风机13相连接,第三气幕送风风口3第八气幕送风口17与第三离心式送风风机12相连接,第四气幕送风口4和第九气幕送风口18与第二离心式送风风机11相连接,第五气幕送风口5和第十气幕送风口19与第一离心式送风风机10相连接,通过离心风机的作用,从两侧气幕送风口送出低速气流以形成纵向断面的气幕。
气幕回风系统:当气幕回风系统工作时(左右单向隧道对称相同布置,以左半边单向隧道为例),隧道两侧的第一气幕回风口6和第三气幕回风口20与第二离心式回风风机9相连接,第二气幕回风口7和第四气幕回风口21与第一离心式回风风机8相连接,隧道内的污浊空气将在第一离心式回风风机8和第二离心式回风风机9的作用下,从四个气幕回风口被回收。
净化过滤系统:当净化过滤系统工作时(左右单向隧道对称相同布置,以左半边单向隧道为例),第二高效过滤器23通过四通风管与左边单向隧道的第一离心式送风风机10、第二离心式送风风机11、第三离心式送风风机12、第四离心式送风风机13、第五离心式送风风机14相连接,通过三通风管与右边单向隧道的第三离心式回风风机36和第四离心式回风风机37相连接,将右边单向隧道内通过第五气幕回风风口24、第六气幕回风风口25、第七气幕回风风口38、第八气幕回风风口39在第三离心式回风风机36和第四离心式回风风机37的作用下而吸收而来的污浊空气进行净化过滤,再通过第一离心式送风风机10、第二离心式送风风机11、第三离心式送风风机12、第四离心式送风风机13、第五离心式送风风机14的作用下,从第一气幕送风口1、第二气幕送风口2、第三气幕送风口3、第四气幕送风口4、第五气幕送风口5、第六气幕送风口15、第七气幕送风口16、第八气幕送风口17、第九气幕送风口18、第十气幕送风口19送至左边单向隧道内。同样的第一高效过滤器22也会将左边单向隧道的气幕回风系统和右边单向隧道的气幕送风系统连接起来,完成隧道内污浊空气的净化和送风再利用。
气幕送风风口:隧道内两侧的每一对气幕送风口必须连接一台离心式送风风机(例如第一气幕送风口1和第六气幕送风口15与第五离心式送风风机14相连接)以获得等量的风量送至隧道内形成气幕,并且每个气幕送风口的位置在隧道两侧墙壁的一定高度处,使得形成的气幕断面能覆盖大部分小型汽车顶部。
气幕回风风口:隧道内两侧的每一对气幕回风口必须连接一台离心式回风风机(例如第一气幕回风口6和第三气幕回风口20与第二离心式回风风机9相连接)以获得等量的风量来吸收气幕断面以下的污浊空气,并且每个气幕回风口的位置在隧道两侧的墙壁的一定高度以下的所有范围,使得回风口能吸收绝大部分的污浊空气;
隧道内的第一气幕送风口1和第六气幕送风口15的位置可以在隧道入口距离一定距离处,且每组气幕送风口之间的距离(例如第一气幕送风口1与第二气幕送风口2)是等距。
高效过滤器:第一高效过滤器22必须连接着左侧单向隧道的气幕回风系统和右侧单向隧道的气幕送风系统;第二高效过滤器23必须连接着左侧单向隧道的气幕送风系统和右侧单向隧道的气幕回风系统。
与现有的隧道通风系统相比较,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如下:本发明是一种利用气幕送风方式的隧道通风系统,在系统开启时,横向的气幕送风系统可以形成横向气幕隔绝面,从而从通风系统的结构解决了污染物在隧道内空间无限蔓延和扩散的系统问题,并且可以利用汽车运动产生的活塞效应使得污染物向系统尾部运输,进而减小了风机的风量要求,实现了高效节能。本发明的突出特点是,对于双向隧道的通风系统的进回风系统的一体化整合,解决了隧道内通风系统因建筑结构问题而难以实现的难题,该系统是一个可以单独工作的闭式环路系统,通过第一高效过滤器22和第二高效过滤器23将两个方向的单向隧道连接起来,并且可以根据实际隧道长度以及具体实际工况条件进行纵向的系统单元的叠加,以应对不同长度和工况的城市隧道。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的原理图。
附图1中的标号名称:1.第一气幕送风口、2.第二气幕送风口、3.第三气幕送风口、4.第四气幕送风口、5.第五气幕送风口、6.第一气幕回风口、7.第二气幕回风口、8.第一离心式回风风机、9.第二离心式回风风机、10.第一离心式送风风机、11.第二离心式送风风机、12.第三离心式送风风机、13.第四离心式送风风机、14.第五离心式送风风机、15.第六气幕送风口、16.第七气幕送风口、17.第八气幕送风口、18.第九气幕送风口、19.第十气幕送风口、20.第三气幕回风口、21.第四气幕回风口、22.第一高效过滤器、23.第二高效过滤器、24.第五气幕回风口、25.第六气幕回风口、26.第十一气幕送风口、27.第十二气幕送风口、28.第十三气幕送风口、29.第十四气幕送风口、30.第十五气幕送风口、31.第六离心式送风风机、32.第七离心式送风风机、33.第八离心式送风风机、34.第九离心式送风风机、35.第十离心式送风风机、36.第三离心式回风风机、37.第四离心式回风风机、38.第七气幕回风口、39.第八气幕回风口、40.第十六气幕送风口、41.第十七气幕送风口、42.第十八气幕送风口、43.第十九气幕送风口、44.第二十气幕送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基于气幕送风方式的城市公路隧道高效通风和污染物治理系统主要包括1.第一气幕送风口、2.第二气幕送风口、3.第三气幕送风口、4.第四气幕送风口、5.第五气幕送风口、6.第一气幕回风口、7.第二气幕回风口、8.第一离心式回风风机、9.第二离心式回风风机、10.第一离心式送风风机、11.第二离心式送风风机、12.第三离心式送风风机、13.第四离心式送风风机、14.第五离心式送风风机、15.第六气幕送风口、16.第七气幕送风口、17.第八气幕送风口、18.第九气幕送风口、19.第十气幕送风口、20.第三气幕回风口、21.第四气幕回风口、22.第一高效过滤器、23.第二高效过滤器、24.第五气幕回风口、25.第六气幕回风口、26.第十一气幕送风口、27.第十二气幕送风口、28.第十三气幕送风口、29.第十四气幕送风口、30.第十五气幕送风口、31.第六离心式送风风机、32.第七离心式送风风机、33.第八离心式送风风机、34.第九离心式送风风机、35.第十离心式送风风机、36.第三离心式回风风机、37.第四离心式回风风机、38.第七气幕回风口、39.第八气幕回风口、40.第十六气幕送风口、41.第十七气幕送风口、42.第十八气幕送风口、43.第十九气幕送风口、44.第二十气幕送风口。本系统分为气幕送风系统、气幕回风系统和净化过滤系统。
气幕送风系统:在距离隧道入口30-50m处作为系统初始位置,在隧道两侧壁面1.4~1.6m高度处安装气幕送风口,左右两侧对称安装,宽度为3~5m,在隧道顶部安装一台离心式送风风机,通过风管与两个气幕送风口相连接,为两个气幕送风口提供一定的动力和风量,以形成一定高度的气幕分界面。同一边壁面上的气幕送风口间距为5~8m。为了保证污染物的去除效率,每个通风系统单元设置5~10对气幕送风口。一般城市隧道宽度为十几米,通过气幕送风的形式来达到隔绝污染物从而阻止发散的目的,可以使用小送风量送风,形成稳定的分界面即可,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风机的能耗,实现经济高效的目的。
气幕回风系统:在该系统的尾端的隧道内壁两侧,对称安装气幕回风口,出于对隧道内风量和风压的平衡以及对污染物吸收面积和效率的考虑,回风口的尺寸应该设置为1.6m以下的全部高度,宽度为3~5m,在隧道顶部安装一台离心式回风风机,通过风管的形式与两个气幕回风口相连接,为其提供一定的风量和动力。同一壁面上气幕回风口的间距为5~8m。为了保证系统对污染物的去除效率,每个系统单元在系统尾部安装2~3对气幕回风口。
净化过滤系统:在双向隧道的中间隔墙位置同两侧离心风机高度上安装两台高效过滤器。通过风管的形式,其中一台将一侧的气幕送风系统与另一侧的气幕回风系统相连接。通过预先风量的设计技术,系统的送风风量与回风风量是平衡的,所以通过高效过滤器将送回风系统连接起来,从而解决了隧道通风系统的送风来源和回风去向的结构上的技术难题,通过高效过滤器的媒介将污浊的空气净化过滤后重复使用,实现了高效经济的目的。
隧道新风量:由于隧道是半封闭空间,所以收自然环境的影响较大,在隧道运行过程中,收到外界自然季风以及车辆运动导致的向隧道内活塞风的影响,从而为隧道内带来的自然新风足够满足短时间内驾驶人员的新风需求。
系统处理单元:由于通过气幕送风的形式将污染物隔绝在一定高度一下,但是随着污染物浓度的累积,隔绝效果会逐渐下降,于是本发明在长度上将100m~200m作为一个通风系统处理单元,实现了:(1)充分利用隧道前30~50m距离段污染物浓度较低,无需设置通风系统的优势,每个系统单元之间的间隔可以达到50m左右,在经济和施工层面上进行了优化;(2)可以根据不同的隧道长度及具体工况进行通风系统处理单元的设计,通过简单的系统处理单元的叠加即可完成通风系统的设计,从根本上简化了隧道的通风系统设计。

Claims (7)

1.基于气幕送风方式的城市公路隧道高效通风和污染物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该系统由第一气幕送风口(1)、第二气幕送风口(2)、第三气幕送风口(3)、第四气幕送风口(4)、第五气幕送风口(5)、第一气幕回风口(6)、第二气幕回风口(7)、第一离心式回风风机(8)、第二离心式回风风机(9)、第一离心式送风风机(10)、第二离心式送风风机(11)、第三离心式送风风机(12)、第四离心式送风风机(13)、第五离心式送风风机(14)、第六气幕送风口(15)、第七气幕送风口(16)、第八气幕送风口(17)、第九气幕送风口(18)、第十气幕送风口(19)、第三气幕回风口(20)、第四气幕回风口(21)、第一高效空气过滤器(22)、第二高效空气过滤器(23)、第五气幕回风口(24)、第六气幕回风口(25)、第十一气幕送风口(26)、第十二气幕送风口(27)、第十三气幕送风口(28)、第十四气幕送风口(29)、第十五气幕送风口(30)、第六离心式送风风机(31)、第七离心式送风风机(32)、第八离心式送风风机(33)、第九离心式送风风机(34)、第十离心式送风风机(35)、第三离心式回风风机(36)、第四离心式回风风机(37)、第七气幕回风风口(38)、第八气幕回风风口(39)、第十六气幕送风风口(40)、第十七气幕送风风口(41)、第十八气幕送风风口(42)、第十九气幕送风风口(43)、第二十气幕送风风口(44)组成;
离心式送风风机:其中第五离心式送风风机(14)有一个入口和两个出口,一个入口对应和第二高效过滤器(23)连接,通过风管接收来自经过高效过滤器处理的清洁空气,两个出口通过风管分别连接着第一气幕送风风口(1)和第十气幕送风风口(15),提供等量的动力和风量来源;
离心式回风风机:第二离心式回风风机(9)有一个出口和两个入口,一个出口对应和第一高效过滤器(22)连接,通过风管将回风的污浊空气送至高效过滤器并进行净化处理,两个入口通过风管分别连接着第一气幕回风风口(6)和第三气幕回风风口(20),为其提供一定量的动力并将隧道内的污浊空气吸入;
高效过滤器:其中第二高效过滤器(23)分别有一个入口和一个出口,一个入口通过三通风管连接着第三离心式回风风机(36)和第四离心式回风风机(37),一个出口通过四通风管分别连接着第一离心式送风风机(10)、第二离心式送风风机(11)、第三离心式送风风机(12)、第四离心式送风风机(13)和第五离心式送风风机(14);同样的第一高效过滤器(22)也会将左边单向隧道的气幕回风系统和右边单向隧道的气幕送风系统连接起来,完成隧道内污浊空气的净化和送风再利用;
其中第一气幕送风风口(1)只有一个入口,与第五离心式送风风机(14)相连;第一气幕回风风口(6)只有一个出口,与第二离心式回风风机(9)相连;
其中每个单向隧道内的基于气幕送风方式的城市公路隧道高效通风和污染物治理系统单元气幕送风风口、气幕回风风口以及离心式送风风机所组成;
其中整体双向隧道的基于气幕送风方式的城市公路隧道高效通风和污染物治理系统单元由2个单向的系统单元、第一高效过滤器(22)和第二高效过滤器(23)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气幕送风方式的城市公路隧道高效通风和污染物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过程:
本系统主要包括气幕送风、气幕回风和净化过滤三个子系统组成:
气幕送风系统:当气幕送风系统工作时(左右单向隧道对称相同布置,以左半边单向隧道为例),隧道两侧的第一气幕送风(1)和第六气幕送风口(15)与第五离心式送风风机(14)相连接,后面类似的第二气幕送风口(2)和第七气幕送风口(16)与第四离心式送风风机(13)相连接,第三气幕送风风口(3)第八气幕送风口(17)与第三离心式送风风机(12)相连接,第四气幕送风口(4)和第九气幕送风口(18)与第二离心式送风风机(11)相连接,第五气幕送风口(5)和第十气幕送风口(19)与第一离心式送风风机(10)相连接,通过离心风机的作用,从两侧气幕送风口送出低速气流以形成纵向断面的气幕;
气幕回风系统:当气幕回风系统工作时(左右单向隧道对称相同布置,以左半边单向隧道为例),隧道两侧的第一气幕回风口(6)和第三气幕回风口(20)与第二离心式回风风机(9)相连接,第二气幕回风口(7)和第四气幕回风口(21)与第一离心式回风风机(8)相连接,隧道内的污浊空气将在第一离心式回风风机(8)和第二离心式回风风机(9)的作用下,从四个气幕回风口被回收;
净化过滤系统:当净化过滤系统工作时(左右单向隧道对称相同布置,以左半边单向隧道为例),第二高效过滤器(23)通过四通风管与左边单向隧道的离心式送风风机相连接,通过三通风管与右边单向隧道的离心式回风风机连接,将右边单向隧道内通过气幕回风风口离心式回风风机的作用下而吸收而来的污浊空气进行净化过滤,再通过离心式送风风机的用下,从气幕送风口送至左边单向隧道内。同样的第一高效过滤器(22)也会将左边单向隧道的气幕回风系统和右边单向隧道的气幕送风系统连接起来,完成隧道内污浊空气的净化和送风再利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气幕送风方式的城市公路隧道高效通风和污染物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隧道内两侧的每一对气幕送风口必须连接一台离心式送风风机(例如第一气幕送风口(1)和第六气幕送风口(15)与第五离心式送风风机(14)相连接)以获得等量的风量送至隧道内形成气幕,并且每个气幕送风口的位置在隧道两侧墙壁的一定高度处,使得形成的气幕断面能覆盖大部分小型汽车顶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气幕送风方式的城市公路隧道高效通风和污染物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隧道内两侧的每一对气幕回风口必须连接一台离心式回风风机(例如第一气幕回风口(6)和第三气幕回风口(20)与第二离心式回风风机(9)相连接)以获得等量的风量来吸收气幕断面以下的污浊空气,并且每个气幕回风口的位置在隧道两侧的墙壁的一定高度以下的所有范围,使得回风口能吸收绝大部分的污浊空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气幕送风方式的城市公路隧道高效通风和污染物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隧道内的第一气幕送风口(1)和第六气幕送风口(15)的位置可以在隧道入口距离一定距离处,且每组气幕送风口之间的距离(例如第一气幕送风口(1)与第二气幕送风口(2))固定的。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气幕送风方式的城市公路隧道高效通风和污染物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高效过滤器(22)必须连接着左侧单向隧道的气幕回风系统和右侧单向隧道的气幕送风系统;第二高效过滤器(23)必须连接着左侧单向隧道的气幕送风系统和右侧单向隧道的气幕回风系统。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气幕送风方式的城市公路隧道高效通风和污染物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是一个可以单独工作的闭式环路系统,通过第一高效过滤器(22)和第二高效过滤器(23)将两个方向的单向隧道连接起来,并且可以根据实际隧道长度以及具体实际工况条件进行纵向的系统单元的叠加,以应对不同长度和工况的城市隧道。
CN202011069056.4A 2020-09-30 2020-09-30 基于气幕送风方式的城市公路隧道高效通风和污染物治理系统 Pending CN11217765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69056.4A CN112177658A (zh) 2020-09-30 2020-09-30 基于气幕送风方式的城市公路隧道高效通风和污染物治理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69056.4A CN112177658A (zh) 2020-09-30 2020-09-30 基于气幕送风方式的城市公路隧道高效通风和污染物治理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77658A true CN112177658A (zh) 2021-01-05

Family

ID=739485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069056.4A Pending CN112177658A (zh) 2020-09-30 2020-09-30 基于气幕送风方式的城市公路隧道高效通风和污染物治理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177658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08376A (zh) * 2022-01-28 2022-05-17 中国矿业大学 隧道智能化吹吸式空气幕防排烟装置及运行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189747A (ja) * 1998-12-28 2000-07-11 Fujita Corp トンネル内の汚染空気の浄化方法
CN101655012A (zh) * 2009-07-03 2010-02-24 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双洞隧道互补式网络通风的方法
CN102080559A (zh) * 2010-11-08 2011-06-01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院 一种道路隧道无排风井净化排风构造
CN209469452U (zh) * 2019-01-31 2019-10-08 长安大学 一种用于隧道施工除尘的自行自动降尘台车
CN209944682U (zh) * 2019-05-30 2020-01-14 湖南科技大学 一种用于地铁站的可控循环风气幕隔断净化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189747A (ja) * 1998-12-28 2000-07-11 Fujita Corp トンネル内の汚染空気の浄化方法
CN101655012A (zh) * 2009-07-03 2010-02-24 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双洞隧道互补式网络通风的方法
CN102080559A (zh) * 2010-11-08 2011-06-01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院 一种道路隧道无排风井净化排风构造
CN209469452U (zh) * 2019-01-31 2019-10-08 长安大学 一种用于隧道施工除尘的自行自动降尘台车
CN209944682U (zh) * 2019-05-30 2020-01-14 湖南科技大学 一种用于地铁站的可控循环风气幕隔断净化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08376A (zh) * 2022-01-28 2022-05-17 中国矿业大学 隧道智能化吹吸式空气幕防排烟装置及运行方法
CN114508376B (zh) * 2022-01-28 2023-01-10 中国矿业大学 隧道智能化吹吸式空气幕防排烟装置及运行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633777A (zh) 一种全热交换新风系统与室内净化耦合的空气净化装置
CN203777825U (zh) 空气净化装置
CN103017263A (zh) 多功能空调末端
CN104879839B (zh) 一种特长公路隧道洞内值班室组合式空气净化系统及方法
CN103884055A (zh) 车载室外空气净化器
CN203586421U (zh) 一种带热交换器的水膜式空气净化装置
CN105442408A (zh) 一种降解机动车尾气的沥青混凝土道路系统
CN112177658A (zh) 基于气幕送风方式的城市公路隧道高效通风和污染物治理系统
CN207350589U (zh) 一种新风净化装置
CN203964199U (zh) 可调出风面的空气净化器
CN105299830A (zh) 一种空气质量治理装置
CN106500187A (zh) 一种基于楼宇自然循环风的大气智能净化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CN102080559A (zh) 一种道路隧道无排风井净化排风构造
CN102080558A (zh) 一种道路隧道无排风井净化排风的方法
CN103830972A (zh) 雾霾净化车
CN203336738U (zh) 用于通风及空气净化的一体式风机装置
CN202927972U (zh) 具有热交换装置旁通阀的多功能空调末端
CN204502658U (zh) 一种依托建筑物的城市空气净化系统
CN104984643A (zh) 一种针对机动车尾气造成区域性污染的净化器
CN201843630U (zh) 一种道路隧道无排风井净化排风构造
CN203899373U (zh) 大范围开放式环境空气净化系统
CN215890070U (zh) 一种多级旁通型隧道通风净化系统
CN205593111U (zh) 一种大型地下停车场空气增氧设备
CN217462224U (zh) 一种具有空气净化功能的隧道
CN210229394U (zh) 汽车尾气和道路扬尘净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