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170945B - 一种双驱动双导杆上拉式内拉床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驱动双导杆上拉式内拉床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170945B
CN112170945B CN202010920618.5A CN202010920618A CN112170945B CN 112170945 B CN112170945 B CN 112170945B CN 202010920618 A CN202010920618 A CN 202010920618A CN 112170945 B CN112170945 B CN 11217094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iding plate
guide
double
chain
broa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92061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170945A (zh
Inventor
刘华洲
董亚
谭建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Nanfang Machine Too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Nanfang Machine Too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Nanfang Machine Tool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nan Nanfang Machine Too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920618.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170945B/zh
Publication of CN1121709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7094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17094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7094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DPLANING; SLOTTING; SHEARING; BROACHING; SAWING; FILING; SCRAPING; LIKE OPERATIONS FOR WORKING METAL BY REMOVING MATERIAL,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D41/00Broaching machines or broaching devices characterised only by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particular par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chine Tool Units (AREA)
  • Milling, Broaching, Filing, Reaming, And Oth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驱动双导杆上拉式内拉床,包括床身,两侧连接有导柱;第一滑板,上表面设有加工孔,第一滑板设有与导柱匹配的导向结构以沿导柱升降,两个导柱分别设置在加工孔的左右两侧,第一滑板两侧连接有能驱动其沿导柱升降的第一驱动装置,第一驱动装置位于导柱轴线和加工孔轴线共同形成的竖向平面内;提送刀装置,设于第一滑板上方,提送刀装置可拆卸连接有拉刀,可带动拉刀相对第一滑板升降以使拉刀伸入加工孔。根据本发明提供的双驱动双导杆上拉式内拉床,驱动装置施力点及导柱支点、加工受力点共面对称分布以避免产生颠覆力矩,提高工件的加工精度及稳定性,减少设备损耗。

Description

一种双驱动双导杆上拉式内拉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立式拉床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双驱动双导杆上拉式内拉床。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客户对被加工件工艺精度要求的提高、对设备高度自动化匹配的强烈需求,一种复合现代化工厂的高度匹配自动化要求的加工精度及加工精度稳定性更加优质的机床开发显得尤为重要。现有设备的固有结构上因驱动力及导轨支点、加工受力点三者不共面会产生颠覆力矩,使工件在加工时克服自身变形的同时,还会受到设备变形的影响,影响工件的加工精度及稳定性。且传统设备中的提送刀装置缺乏防坠装置,故障率高、风险规避不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双驱动双导杆上拉式内拉床,驱动装置施力点及导柱支点、加工受力点共面对称分布以避免产生颠覆力矩,提高工件的加工精度及稳定性,减少设备损耗。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一种双驱动双导杆上拉式内拉床,包括床身,两侧连接有导柱;第一滑板,上表面设有加工孔,第一滑板设有与导柱匹配的导向结构以沿导柱升降,两个导柱分别设置在加工孔的左右两侧,第一滑板两侧连接有能驱动其沿导柱升降的第一驱动装置,第一驱动装置位于导柱轴线和加工孔轴线共同形成的竖向平面内;提送刀装置,设于第一滑板上方,提送刀装置可拆卸连接有拉刀,可带动拉刀相对第一滑板升降以使拉刀伸入加工孔。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双驱动双导杆上拉式内拉床,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第一驱动装置在第一滑板上的施力中心位于导柱轴线和加工孔轴线共同形成的竖向平面内,两侧的第一驱动装置施力中心、两侧的导柱支点、加工受力点(加工孔)中心五心共面,可以避免产生颠覆力矩,减少设备损耗,提高加工过程中机床本身结构的稳定性。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两个导柱和两个第一驱动装置对称设置于加工孔的左右两侧。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提送刀装置朝向第一滑板延伸设有第一防撞杆,防止提送刀装置相对第一滑板升降时与第一滑板发生碰撞,第一防撞杆上套设有弹簧,用于缓冲碰撞冲力。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第一滑板上对应第一防撞杆的位置相向设有第二防撞杆,用于减小第一滑板碰撞时受到的冲击。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提送刀装置具有上刀夹,用于夹持拉刀上端。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提送刀装置包括辅滑板,上刀夹安装于辅滑板,辅滑板连接有第二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驱动辅滑板相对第一滑板升降。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第二驱动装置包括链轮和链条,链条与链轮啮合,链条与辅滑板连接,第二驱动装置连接有伺服电机,伺服电机驱动链轮转动可带动辅滑板上下移动。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提送刀装置还包括自动防坠组件,用于防止提送刀装置静止时下坠。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链轮传动连接有棘轮,自动防坠组件能与棘轮配合,使得棘轮只能单向转动,以防止工作停止时链轮转动导致辅滑板下坠。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自动防坠组件包括连杆、止坠销和支撑座,连杆中部铰接于支撑座,其中一端安装止坠销,另一端连接有单作用气缸,单作用气缸使连杆只能朝远离棘轮的方向运动,止坠销用于与棘轮单向啮合。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向视图;
图3是提送刀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分解状态示意图;
图5是防撞结构的剖面图;
图6是自动防坠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自动防坠组件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8是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驱动组件的剖面图;
图10是图9中B处的放大视图;
图11是驱动组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床身100,导柱110;
第一滑板200,加工孔210,第一驱动装置220,送料装置230;
提送刀装置300,拉刀310,下刀夹311,上刀夹312,第一防撞杆320,第一弹簧321,第二防撞杆330,辅滑板340,第二驱动装置350,链轮351,链条352,棘轮353,伺服电机354,收纳盒360,导向柱361,缓冲结构370,缓冲块371,缓冲杆372,缓冲槽373,缓冲弹簧374,信号杆375,传感器376;
自动防坠组件400,连杆410,止坠销420,支撑座430,单作用气缸440;
防撞结构500,固定底座510,螺栓511,预紧螺母512,螺栓头513,弹簧槽514,第三弹簧515,均压垫片516,第二导柱517,链条支座520,信号器53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至图2,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双驱动双导杆上拉式内拉床,包括床身100,第一滑板200,提送刀装置300。
床身100两侧连接有导柱110。第一滑板200上表面设有加工孔210,第一滑板200设有与导柱110匹配的导向结构以使其可沿导柱110升降,导向结构可以为导向孔或者与导柱110部分外壁匹配的导向槽。两个导柱110分别设置在加工孔210的左右两侧,第一滑板200两侧连接有能驱动其沿导柱110升降的第一驱动装置220,第一驱动装置220在第一滑板200上的施力中心位于导柱110轴线和加工孔210轴线共同形成的竖向平面内,两侧的第一驱动装置220施力中心、两侧的导柱110支点、加工受力点(加工孔210)中心五心共面,可以避免产生颠覆力矩,减少设备损耗。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装置220、导柱110和加工孔210沿床身100的外侧向内侧依次设置。
提送刀装置300设于第一滑板200上方,提送刀装置300可拆卸连接有拉刀310,可带动拉刀310相对第一滑板200升降以使拉刀310伸入加工孔210。
参照图1,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两个导柱110和两个第一驱动装置220对称设置于加工孔210的左右两侧,以提高加工过程中设备结构的稳定性。
参照图1,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提送刀装置300朝向第一滑板200延伸设有第一防撞杆320,防止提送刀装置300相对第一滑板200升降时与第一滑板200发生碰撞,第一防撞杆320上套设有第一弹簧321,用于缓冲碰撞冲力。
在本发明的进一步实施例中,第一滑板200上对应第一防撞杆320的位置相向设有第二防撞杆330,用于减小第一滑板200碰撞时受到的冲击。
参照图1,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提送刀装置300具有上刀夹312,用于夹持拉刀310上端。
在本发明的进一步实施例中,提送刀装置300包括辅滑板340,上刀夹312安装于辅滑板340,辅滑板340连接有第二驱动装置350,第二驱动装置350驱动辅滑板340相对第一滑板200升降。在本实施例中,辅滑板340升降设于床身100上部,且辅滑板340上设有与导柱110部分外壁匹配的导向槽以供辅滑板340沿导柱110滑动。
具体地,参照图2,第一滑板200上表面设有送料装置230,工作开始时,送料装置230将待拉削工件推至待拉削部位与加工孔210对齐,参照图1,上刀夹312夹持住拉刀310上端,辅滑板340在第二驱动装置350的驱动下带动拉刀310下移。床身100底部固定有下刀夹311,当辅滑板340下移至最低点时,下刀夹311夹持住拉刀310下端,此时拉刀310上端和下端均被夹住,相对于床身100固定。
第一滑板200在第一驱动装置220的驱动下带动工件向上移动。第一滑板200与辅滑板340即将接触前,上刀夹312松开拉刀310上端,第二驱动装置350驱动辅滑板340上移,在第一滑板200上方形成避让空间,第一滑板200带动工件上移至拉刀310上端。送料装置230将工件推离加工孔210。
第一滑板200在第一驱动装置220的驱动下回到初始位置,第二驱动装置350驱动辅滑板340下移,上刀夹312重新夹住拉刀310上端,下刀夹311松开拉刀310下端,第二驱动装置350驱动辅滑板340带动拉刀310同步上移恢复至初始位置,等待下一个加工周期。
在本实施例中,机床前后结构对称设置,有利于生产布局、布线,允许一侧人工上下料、一侧自动上下料,大大提高了设备的灵活性,利用率。
参照图3至图4,在本发明的进一步实施例中,第二驱动装置350包括链轮351和链条352,链条352与链轮351啮合,链条352与辅滑板340连接,第二驱动装置350连接有伺服电机354,伺服电机354驱动链轮351转动可带动辅滑板340上下移动。
参照图4,在本发明的进一步实施例中,提送刀装置300还包括自动防坠组件400,用于防止提送刀装置300静止时下坠,降低机器损坏率,提高安全性。
参照图4、图7,在本发明的进一步实施例中,链轮351传动连接有棘轮353,自动防坠组件400能与棘轮353配合,使得棘轮353只能单向转动,以防止工作停止时链轮351转动导致辅滑板340下坠。
参照图6,在本发明的进一步实施例中,自动防坠组件400包括连杆410、止坠销420和支撑座430,连杆410中部铰接于支撑座430,其中一端安装止坠销420,另一端连接有单作用气缸440,单作用气缸440使连杆410只能朝远离棘轮353的方向运动,止坠销420用于与棘轮353单向啮合。
具体的,单作用气缸440仅在上端设有活塞杆,活塞杆连接有活塞,活塞底部连接有第二弹簧,活塞杆一侧设有通气口。工作时,从通气口向单作用气缸440内通气,可以产生气压向下推动活塞使连杆410顺时针转动,止坠销420与棘轮353脱离,使得棘轮353可以顺时针转动,链轮351顺时针转动,辅滑板340下降。工作停止时,气压消失,第二弹簧推动活塞复位,连杆410逆时针转动,止坠销420与棘轮353单向啮合,使得棘轮353顺时针转动受限,从而阻止辅滑板340下降。
参照图3至图4,优选的,链条352与辅滑板340之间连接有防撞结构500,当拉刀310朝下碰触到障碍物时,防撞结构500能阻止第二驱动装置350继续驱动辅滑板340下降,降低了拉刀310被损坏的风险,使拉刀310的更换次数降低,降低生产加工的成本。
参照图5,在本发明的进一步实施例中,防撞结构500包括固定底座510、链条支座520与信号器530,固定底座510与辅滑板340连接,链条支座520与链条352连接,固定底座510挂接在链条支座520下方,且链条支座520可相对固定底座510向下滑动,信号器530与固定底座510连接,信号器530可以为红外传感器。具体地,如图4所示的状态下,拉刀310正常运动,链条支座520高于信号器530感应端高度位置;当拉刀310下降碰到障碍物时,固定底座510会随辅滑板340停下,而链条支座520继续向下滑动,当链条支座520下滑至与信号器530高度平齐时,信号器530立即发出信号,由主控系统发出指令,使伺服电机354停止转动,不再驱动辅滑板340移动,避免拉刀310与障碍物碰撞被损坏。
优选的,防撞结构500还包括螺栓511,螺栓511上端穿过固定底座510与链条支座520螺纹连接。螺栓511上部套设有预紧螺母512,预紧螺母512可旋拧至与链条支座520相抵;螺栓511底部设有螺栓头513,螺栓头513用于承载固定底座510。
固定底座510螺纹连接有第二导柱517,第二导柱517上端穿过链条支座520,且链条支座520可沿第二导柱517滑动。
优选的,固定底座510在螺栓511的周侧开设有弹簧槽514,螺栓511位于弹簧槽514内的部分套设有第三弹簧515,弹簧槽514下侧开口,用于装设第三弹簧515。弹簧槽514下侧开口处设有均压垫片516,均压垫片516与固定底座510底面相贴,且均压垫片516上设有可供螺栓511穿过的安装孔,当固定底座510靠接在螺栓头513上时,均压垫片516与螺栓头513相抵,可以分散螺栓511的压力。由于第三弹簧515在弹簧槽514内始终处于压缩状态,当固定底座510碰撞到障碍物而停止时,链条支座520在伺服电机354的驱动下继续下降,第三弹簧515在该过程中,始终通过螺栓511给链条支座520施加向下的拉力,链条支座520受到向下拉力使链条352向下绷直,防止链条352发生错位,使链条352处于稳定传动的状态。
参照图8,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第二驱动装置350还包括收纳盒360,链条352远离辅滑板340的一端连接在收纳盒360内,链条352在收纳盒360内的延伸路径呈U型。
在本发明的进一步实施例中,收纳盒360对应链条352U型延伸路径的两外侧均匀排列有导向柱361,链条352与导向柱361相贴且置于两侧导向柱361之间,防止链条352在传动过程中错位。优选的,收纳盒360设置在所述链轮351下方,方便操作。
参照图9,在本发明的进一步实施例中,收纳盒360上部对应链条352U型排列的中间开口处设置有缓冲结构370,防止链条352随辅滑板340快速下降使链条352尾部迅速绷直而崩断。
参照图9至图11,在本发明的进一步实施例中,缓冲结构370包括缓冲块371和缓冲槽373,缓冲槽373开设于收纳盒360上,缓冲块371滑动设置于缓冲槽373内;缓冲块371与收纳盒360之间设有缓冲弹簧374,以对链条352尾部绷直时缓冲块371的滑动进行缓冲。具体地,参照图11,缓冲块371连接有缓冲杆372,缓冲杆372滑动连接于收纳盒360,缓冲弹簧374套设在位于收纳盒360和缓冲块371之间的部分缓冲杆372上。
参照图11,缓冲杆372远离缓冲块371的一端连接有信号杆375,信号杆375一侧设有传感器376,缓冲块371随链条352尾部上移而向上滑动,缓冲杆372与信号杆375随之一起滑动,当信号杆375上滑至与传感器376高度平齐时,传感器376发出信号,由主控系统发出指令,使伺服电机354停止转动,链轮351停止转动。
优选的,导向柱361和缓冲块371外部套设有海绵垫,防止磨损链条352。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7)

1.一种双驱动双导杆上拉式内拉床,其特征在于包括:
床身(100),两侧连接有导柱(110);
第一滑板(200),上表面设有加工孔(210),所述第一滑板(200)设有与所述导柱(110)匹配的导向结构以沿所述导柱(110)升降,两个所述导柱(110)分别设置在所述加工孔(210)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一滑板(200)两侧连接有能驱动其沿所述导柱(110)升降的第一驱动装置(220),所述第一驱动装置(220)位于所述导柱(110)轴线和所述加工孔(210)轴线共同形成的竖向平面内;
提送刀装置(300),设于所述第一滑板(200)上方,所述提送刀装置(300)可拆卸连接有拉刀(310),可带动所述拉刀(310)相对所述第一滑板(200)升降以使所述拉刀(310)伸入所述加工孔(210);所述提送刀装置(300)具有上刀夹(312),用于夹持所述拉刀(310)上端;所述提送刀装置(300)包括辅滑板(340),所述上刀夹(312)安装于所述辅滑板(340),所述辅滑板(340)连接有第二驱动装置(350),所述第二驱动装置(350)驱动所述辅滑板(340)相对所述第一滑板(200)升降;
所述第二驱动装置(350)包括链轮(351)和链条(352),所述链条(352)与所述链轮(351)啮合,所述链条(352)与所述辅滑板(340)连接,第二驱动装置(350)连接有伺服电机(354),所述伺服电机(354)驱动所述链轮(351)转动可带动所述辅滑板(340)上下移动;所述第二驱动装置(350)还包括收纳盒(360),所述链条(352)远离所述辅滑板(340)的一端连接在所述收纳盒(360)内,所述链条(352)在所述收纳盒(360)内的延伸路径呈U型;所述收纳盒(360)上部对应所述链条(352)U型排列的中间开口处设置有缓冲结构(370),防止所述链条(352)随所述辅滑板(340)快速下降使所述链条(352)尾部迅速绷直而崩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驱动双导杆上拉式内拉床,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导柱(110)和两个所述第一驱动装置(220)对称设置于所述加工孔(210)的左右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驱动双导杆上拉式内拉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提送刀装置(300)朝向所述第一滑板(200)延伸设有第一防撞杆(320),防止所述提送刀装置(300)相对所述第一滑板(200)升降时与所述第一滑板(200)发生碰撞,所述第一防撞杆(320)上套设有第一弹簧(321),用于缓冲碰撞冲力。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驱动双导杆上拉式内拉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板(200)上对应所述第一防撞杆(320)的位置相向设有第二防撞杆(330),用于减小所述第一滑板(200)碰撞时受到的冲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驱动双导杆上拉式内拉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提送刀装置(300)还包括自动防坠组件(400),用于防止所述提送刀装置(300)静止时下坠。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双驱动双导杆上拉式内拉床,其特征在于:所述链轮(351)传动连接有棘轮(353),所述自动防坠组件(400)能与所述棘轮(353)配合,使得所述棘轮(353)只能单向转动,以防止工作停止时所述链轮(351)转动导致所述辅滑板(340)下坠。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双驱动双导杆上拉式内拉床,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防坠组件(400)包括连杆(410)、止坠销(420)和支撑座(430),所述连杆(410)中部铰接于所述支撑座(430),其中一端安装所述止坠销(420),另一端连接有单作用气缸(440),所述单作用气缸(440)使所述连杆(410)只能朝远离所述棘轮(353)的方向运动,所述止坠销(420)用于与所述棘轮(353)单向啮合。
CN202010920618.5A 2020-09-04 2020-09-04 一种双驱动双导杆上拉式内拉床 Active CN11217094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20618.5A CN112170945B (zh) 2020-09-04 2020-09-04 一种双驱动双导杆上拉式内拉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20618.5A CN112170945B (zh) 2020-09-04 2020-09-04 一种双驱动双导杆上拉式内拉床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70945A CN112170945A (zh) 2021-01-05
CN112170945B true CN112170945B (zh) 2021-12-31

Family

ID=739248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920618.5A Active CN112170945B (zh) 2020-09-04 2020-09-04 一种双驱动双导杆上拉式内拉床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170945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047662A1 (de) * 2000-09-26 2002-04-18 Aumat Maschb Gmbh Senkrechtinnen-Räummaschine
CN2845984Y (zh) * 2005-11-30 2006-12-13 林绿高 一种用于立式拉床提送刀的辅助装置
CN201046515Y (zh) * 2007-04-20 2008-04-16 林绿高 立式内拉床护送刀装置
CN103978330A (zh) * 2014-05-22 2014-08-13 无锡华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杆件焊接机焊臂升降机构
CN205551626U (zh) * 2016-02-26 2016-09-07 玉环奔成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拉床的提送刀防撞装置
CN210059978U (zh) * 2019-04-13 2020-02-14 浙江畅尔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导柱双伺服立式内拉床
CN210795424U (zh) * 2019-10-16 2020-06-19 宁夏精盛输送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无损提升机防止倒转装置
CN210944676U (zh) * 2019-11-30 2020-07-07 丁意 一种土建施工用小型升降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5615830U (zh) * 2016-05-08 2016-10-05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一种新型装箱机构
TWM561117U (zh) * 2018-02-08 2018-06-01 Li zhao feng 具鍊條收納之圍欄柱
CN108482465A (zh) * 2018-05-31 2018-09-04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宜阳县供电公司 一种供电公司电网用气瓶运输小车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047662A1 (de) * 2000-09-26 2002-04-18 Aumat Maschb Gmbh Senkrechtinnen-Räummaschine
CN2845984Y (zh) * 2005-11-30 2006-12-13 林绿高 一种用于立式拉床提送刀的辅助装置
CN201046515Y (zh) * 2007-04-20 2008-04-16 林绿高 立式内拉床护送刀装置
CN103978330A (zh) * 2014-05-22 2014-08-13 无锡华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杆件焊接机焊臂升降机构
CN205551626U (zh) * 2016-02-26 2016-09-07 玉环奔成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拉床的提送刀防撞装置
CN210059978U (zh) * 2019-04-13 2020-02-14 浙江畅尔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导柱双伺服立式内拉床
CN210795424U (zh) * 2019-10-16 2020-06-19 宁夏精盛输送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无损提升机防止倒转装置
CN210944676U (zh) * 2019-11-30 2020-07-07 丁意 一种土建施工用小型升降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70945A (zh) 2021-01-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08489B (zh) 一种机器人冲压自动化生产线的重力对中台
CN211386492U (zh) 一种电机端盖冲裁设备
US5878789A (en) Mechanical press machine for forming semiconductor packages
CN112170945B (zh) 一种双驱动双导杆上拉式内拉床
JP3495240B2 (ja) 鍛造プレス用トランスファフィーダ
CN215359253U (zh) 一种环形金刚线立式单晶开方机
CN112170946B (zh) 一种拉床提送刀装置
US4916951A (en) A press, having a substructure with vertical spring supports
EP2285526B1 (en) Consistent rigidity construction arrangement for a machine tool
CN114932183B (zh) 一种有保护装置用于汽车锻件的压铸设备
CN205217837U (zh) 一种冲床取件机械手
CN215755153U (zh) 一种柔性折弯中心用基于机械手的上下料机构
US4422628A (en) Clamping apparatus
CN113618395B (zh) 一种鼓风机装配设备
JPH08103898A (ja) トグル式パンチプレスの異常検出装置
CN112589514B (zh) 一种用于螺栓球加工定位固定装置
CN111571186B (zh) 高精度多工位螺母铆压机
CN212794231U (zh) 一种单臂铁路轴承套圈磨床上下料机构
CN113666107A (zh) 一种桁架机器人
CN220427462U (zh) 多轴协同自动锁螺丝机
CN112122643A (zh) 数控自动上料双排钻孔机
CN218051573U (zh) 一种数控车床的刀库防撞机构
CN215700073U (zh) 一种锻件机加工车床
CN116329404B (zh) 一种冲床偏摆自动送料机
CN112875214B (zh) 一种送料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