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141975B - 体液采集容器的制造方法以及打塞装置 - Google Patents
体液采集容器的制造方法以及打塞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141975B CN112141975B CN202010453396.0A CN202010453396A CN112141975B CN 112141975 B CN112141975 B CN 112141975B CN 202010453396 A CN202010453396 A CN 202010453396A CN 112141975 B CN112141975 B CN 112141975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jig
- stopper
- collection container
- fluid collection
- body flui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7—OPENING, CLOSING OR CLEANING BOTTLES, JARS OR SIMILAR CONTAINERS; LIQUID HANDLING
- B67B—APPLYING CLOSURE MEMBERS TO BOTTLES JARS, OR SIMILAR CONTAINERS; OPENING CLOSED CONTAINERS
- B67B1/00—Closing bottles, jars or similar containers by applying stopp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losures For Containers (AREA)
- Sealing Of Jars (AREA)
- Measurement Of The Respiration, Hearing Ability, Form, And Blood Characteristics Of Living Organisms (AREA)
- Medical Preparation Storing Or Oral Administra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打塞装置,能够抑制塞本体与盖部件的嵌入不良,并且在使用所得到的体液采集容器进行采液时,能够抑制采液量的不均。本发明的打塞装置具备:第一夹具,其在第一表面具有凹部;第二夹具,其具有依次设置有锥状部、小径部以及内径比该小径部大的大径部的贯通孔;所述第一夹具是用于将所述盖部件以相对于所述第一表面突出的方式配置在所述凹部的内侧的夹具,所述第二夹具是用于使所述塞本体相对于所述贯通孔移动的夹具,所述第二夹具的所述锥状部以内径朝向所述第二夹具的所述小径部变小的方式倾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体液采集容器的制造方法。并且,本发明涉及为了制造体液采集容器而使用的打塞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采集血液等体液,广泛使用安装有塞体的体液采集容器(例如采血管)。一般来说,塞体具备橡胶塞等塞本体和安装于该塞本体的盖部件。
例如,如以下专利文献1所示,这样的体液采集容器通过在将塞本体插入到盖部件的内侧而得到塞体后将所得到的塞体真空打入体液采集容器本体而制造。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32198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作为塞本体与盖部件的组合,会使用塞本体的最大径比盖部件的开口端的内径大的组合。
然而,在上述塞本体的最大径比上述盖部件的开口端的内径大的情况下,在将塞本体插入到盖部件的内侧时,在盖部件的开口端部分,塞本体被压缩,并且被压缩的塞本体容易倾斜。
因此,如果使用现有的打塞装置对这些塞本体和盖部件进行打塞,则盖部件容易发生变形或破损等,容易发生塞本体与盖部件的嵌入不良。并且,如果使用现有的打塞装置将该塞本体和盖部件打入体液采集容器本体,则塞本体略微倾斜地打入体液采集容器本体,由此所得到的体液采集容器的内压会发生变化,在多个体液采集容器中容易产生内压的不均。在使用这样的体液采集容器进行采液的情况下,取决于体液采集容器,采液量会发生不均。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体液采集容器的制造方法和打塞装置,能够抑制塞本体与盖部件的嵌入不良,并且在使用所得到的体液采集容器进行采液时,能够抑制采液量的不均。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大的方面,提供一种具备塞体和体液采集容器本体且所述塞体具备盖部件和塞本体的体液采集容器的制造方法,所述盖部件在一端具有顶板部、在另一端具有开口端,所述塞本体具有把持部和外径比所述把持部小的小径部,所述塞本体的最大外径比所述盖部件的所述开口端的内径大,该体液采集容器的制造方法具备:配置工序,使用在第一表面具有凹部的第一夹具,以使所述盖部件的所述开口端侧相对于所述第一夹具的所述第一表面突出的方式将所述盖部件配置在所述第一夹具的所述凹部的内侧;嵌合工序,使用具有依次设置有锥状部、小径部以及内径比该小径部大的大径部的贯通孔的第二夹具,将所述第二夹具的所述大径部嵌合于所述盖部件的突出的部分;第一打塞工序或第二打塞工序;在所述第一打塞工序中,具备将所述塞本体从所述第二夹具的所述锥状部侧压入所述盖部件的内侧而得到所述塞本体从所述盖部件的所述开口端伸出的状态的塞体的工序、以及将所述塞本体从所述盖部件的所述开口端伸出的状态的塞体打入所述体液采集容器本体的开口端的工序这两个工序,在第二打塞工序中,具备将所述塞本体打入所述体液采集容器本体的开口端而得到所述体液采集容器本体与所述塞本体的连接体的工序、以及以使所述连接体中的所述塞本体从所述第二夹具的所述锥状部侧压入所述盖部件的内侧的方式将所述盖部件打入所述连接体中的所述塞本体的工序这两个工序,所述第二夹具的所述锥状部以内径朝向所述第二夹具的所述小径部变小的方式倾斜,所述第二夹具的所述小径部的内径比所述盖部件的所述开口端的内径小。
在本发明的体液采集容器的制造方法的某一特定的方面中,具备所述第一打塞工序。
在本发明的体液采集容器的制造方法的某一特定的方面中,具备所述第二打塞工序。
在本发明的体液采集容器的制造方法的另一特定的方面中,所述第二夹具的所述锥状部相对于所述第二夹具的所述贯通孔的贯通方向,以15度以上且30度以下的倾斜角度倾斜。
在本发明的体液采集容器的制造方法的又一特定的方面中,所述第二夹具的所述锥状部的深度与所述第二夹具的所述小径部的深度的比为0.75以上且3.5以下。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大的方面,提供一种用于将具备塞本体和盖部件的塞体安装在体液采集容器本体的开口端的打塞装置,具备:第一夹具,其在第一表面具有凹部;第二夹具,其具有依次设置有锥状部、小径部以及内径比该小径部大的大径部的贯通孔;所述第一夹具是用于将所述盖部件以相对于所述第一表面突出的方式配置在所述凹部的内侧的夹具,所述第二夹具是用于使所述塞本体相对于所述贯通孔移动的夹具,所述第二夹具的所述锥状部以内径朝向所述第二夹具的所述小径部变小的方式倾斜。
本发明的打塞装置的某一特定的方面中,所述第二夹具的所述锥状部相对于所述第二夹具的所述贯通孔的贯通方向,以15度以上且30度以下的倾斜角度倾斜。
在本发明的打塞装置的另一特定的方面,所述第二夹具的所述锥状部的深度与所述第二夹具的所述小径部的深度的比为0.75以上且3.5以下。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的体液采集容器的制造方法是具备塞体和体液采集容器本体、上述塞体具备盖部件和塞本体的体液采集容器的制造方法。在本发明的体液采集容器的制造方法中,上述盖部件在一端具有顶板部、在另一端具有开口端,上述塞本体具有把持部和外径比上述把持部小的小径部,上述塞本体的最大径比上述盖部件的上述开口端的内径大。本发明的体液采集容器的制造方法具备配置工序,使用在第一表面具有凹部的第一夹具,以使上述盖部件的上述开口端侧相对于上述第一夹具的上述第一表面突出的方式将上述盖部件配置在上述第一夹具的上述凹部的内侧。本发明的体液采集容器的制造方法具备嵌合工序,使用具有依次设置有锥状部、小径部、内径比该小径部大的大径部的贯通孔的第二夹具,将上述第二夹具的上述大径部嵌合于上述盖部件的突出的部分。本发明的体液采集容器的制造方法具备以下第一打塞工序或以下第二第一打塞工序。第一打塞工序是具备将上述塞本体从上述第二夹具的上述锥状部侧压入上述盖部件的内侧而得到上述塞本体从上述盖部件的上述开口端伸出的状态的塞体的工序、以及将上述塞本体从上述盖部件的上述开口端伸出的状态的塞体打入上述体液采集容器本体的开口端的工序这两个工序的工序。第二打塞工序是具备将上述塞本体打入上述体液采集容器本体的开口端而得到上述体液采集容器本体与上述塞本体的连接体的工序、以及以使上述连接体中的上述塞本体从上述第二夹具的上述锥状部侧压入上述盖部件的内侧的方式将上述盖部件打入上述连接体中的上述塞本体的工序这两个工序的工序。在本发明的体液采集容器的制造方法中,上述第二夹具的上述锥状部以内径朝向上述第二夹具的上述小径部变小的方式倾斜,上述第二夹具的上述小径部的内径比上述盖部件的上述开口端的内径小。在本发明的体液采集容器的制造方法中,由于具备上述构成,因此能够抑制塞本体与盖部件的嵌入不良,并且在使用所得到的体液采集容器进行采液时,能够抑制采液量的不均。
本发明的打塞装置是用于将具备塞本体和盖部件的塞体安装在体液采集容器本体的开口端的打塞装置,并且具备:第一夹具,其在第一表面具有凹部;第二夹具,其具有依次设置有锥状部、小径部以及内径比该小径部大的大径部的贯通孔。在本发明的打塞装置中,上述第一夹具是用于将上述盖部件以相对于上述第一表面突出的方式配置在上述凹部的内侧的夹具,上述第二夹具是用于使上述塞本体相对于上述贯通孔移动的夹具。在本发明的打塞装置中,上述第二夹具的上述锥状部以内径朝向上述第二夹具的上述小径部变小的方式倾斜。在本发明的打塞装置中,由于具备上述构成,因此能够抑制塞本体与盖部件的嵌入不良,并且在使用所得到的体液采集容器进行采液时,能够抑制采液量的不均。
附图说明
图1的(a)和(b)是用于对使用了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打塞装置的打塞方法进行说明的立体图。
图2的(a)和(b)分别是第一夹具的俯视图和剖视图。
图3的(a)和(b)分别是第二夹具的俯视图和剖视图。
图4是用于对第二夹具中的锥状部的倾斜角度进行说明的图。
图5的(a)和(b)分别是用于对配置工序和嵌合工序进行说明的剖视图。
图6的(a)和(b)是用于对在第一打塞工序中将塞本体配置于管体的开口端的工序进行说明的剖视图。
图7的(a)、(b)以及(c)是用于对在第一打塞工序中得到塞本体从盖部件的开口端伸出的状态的塞体的工序进行说明的剖视图。
图8的(a)和(b)是用于对在第一打塞工序中将塞本体从盖部件的开口端伸出的状态的塞体打入上述体液采集容器本体的开口端的工序进行说明的剖视图。
图9的(a)、(b)以及(c)是用于对第二打塞工序进行说明的剖视图。
图10的(a)和(b)是表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体液采集容器的制造方法和打塞装置中使用的盖部件的正视图和正面剖视图,图10的(c)是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体液采集容器的制造方法和打塞装置中使用的塞本体的正面剖视图。
1…第一夹具;1a…第一表面;2…第二夹具;2a…第一表面;2b…第二表面;3…支架部件;4…盖部件;4a…顶板部;4b…开口端;4c…凸部;4d…肋部;5…塞本体;5a…把持部;5b…小径部;51a…凹部;7…体液采集容器本体;8…血清或血浆分离用组成物;9…塞体;10…打塞装置;11a…凹部;20…体液采集容器;21…贯通孔;21a…锥状部;21b…小径部;21c…大径部;30…板状部件;30a…贯通孔;40…管体;40a…开口端;41a…开口;50…支架部件;51a…凹部;51b…前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详细地进行说明。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具体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首先,对在本发明的体液采集容器的制造方法和打塞装置中使用的盖部件和塞本体进行说明。
图10的(a)和(b)是表示在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体液采集容器的制造方法和打塞装置中使用的盖部件的正视图和正面剖视图。图10的(c)是表示在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体液采集容器的制造方法和打塞装置中使用的塞本体的正面剖视图。
盖部件4在一端具有顶板部4a、在另一端具有开口端4b。盖部件4具有从顶板部4a的周缘向下方延伸的侧面部。顶板部4a在中央具有圆形的开口41a。因此,顶板部4a的外形为环状。
盖部件4在内表面上具有凸部4c。凸部4c在盖部件4的内表面上设置为环状,是环状凸部。由于盖部件具有凸部,因而难以将塞本体从盖部件拔出。
盖部件也可以不具有凸部。并且,凸部可以在盖部件的相同高度的位置设有多个。在盖部件的相同高度位置设有多个凸部的情况下,该凸部与环状凸部不同。
盖部件4在侧面部的外表面上具有向盖部件4的径向外侧突出的多个肋部4d。由于盖部件具有肋部,因此能够防止盖部件和塞体等的滚动,能够使操作性提高。
塞本体5在一端侧具有把持部(大径部)5a、在另一端侧具有小径部5b。把持部5a的外径比小径部5b的外径大。通过把持部5a和小径部5b形成台阶。塞本体5在把持部5a具有最大径。塞本体5具有在一端具有凹部51a的表面。即,把持部5a在上表面具有凹部51a。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将盖部件4的上述一端(顶板部4a)和上述另一端(开口端4b)连接的方向为盖部件4的长度方向,与盖部件4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为盖部件4的径向。并且,在本说明书中,将塞本体5的上述一端和上述另一端连接的方向为塞本体5的长度方向,与塞本体5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为塞本体5的径向。
在体液采集容器的制造前,塞本体5的最大径比盖部件4的开口端4b的内径大。塞本体5自身的最大径比盖部件4的开口端4b的内径大。
在盖部件4中,开口端4b的侧面部的厚度最小。因此,盖部件4在开口端4b具有最大内径。在本发明的体液采集容器的制造方法中,在盖部件4在开口端4b具有最大内径的情况下,能够抑制塞本体与盖部件的嵌入不良。
此外,盖部件4可以不在开口端4b具有最大内径。
盖部件4的开口端4b的内径优选为13mm以上、更优选的是14mm以上,优选为18mm以下、更优选的是17mm以下。如果盖部件4的开口端4b的内径为上述下限以上且上述上限以下,则能够有效地抑制盖部件的变形和破损,并且能够良好地作为5cc用采血管、7cc用采血管以及10cc用采血管等各尺寸采血管的塞体使用。
从使盖部件的操作性良好的观点出发,盖部件4的长度优选为11mm以上,更优选的是15mm以上,优选为25mm以下,更优选的是20mm以下。
从使盖部件的操作性良好的观点出发,盖部件4的顶板部4a的厚度优选为0.5mm以上,更优选的是1mm以上,优选为3mm以下,更优选的是2mm以下。
从有效地抑制盖部件的变形和破损的观点出发,盖部件4的侧面部的最大厚度优选为0.3mm以上,更优选的是0.4mm以上,优选为2mm以下,更优选的是1mm以下。
从有效地抑制盖部件的变形和破损的观点出发,塞本体5的最大径优选为比盖部件4的开口端4b的内径大0.1mm以上,更优选的是大0.5mm以上,优选为大3mm以下,更优选的是大2mm以下。
从有效地抑制盖部件的变形和破损的观点出发,优选塞本体5的最大径比盖部件4的最小内径大0.5mm以上,更优选的是大1mm以上,优选为大4mm以下,更优选的是大3mm以下。
从提高体液采集针的刺通性的观点出发,在把持部5a的上表面设置的凹部51a的下端与塞本体5的下端的距离优选为3mm以上,优选为7mm以下。
从有效地抑制将体液采集针从塞本体拔下时的体液的飞散的观点出发,在把持部5a的上表面设置的凹部51a的深度优选为4mm以上,优选为8mm以下。
接着,参照图1~图9,对体液采集容器的制造方法和打塞装置进行说明。
图1的(a)和(b)是用于对使用了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打塞装置的打塞方法进行说明的立体图。在图1的(a)中表示的是打塞中的情形,在图1的(b)中表示的是打塞后的情形。
如图1的(a)所示,打塞装置10具备第一夹具1、第二夹具2和支架部件3。在支架部件3配置有体液采集容器本体7。如后所述,第一夹具1在第一表面(图1的(a)中第二夹具2侧的表面)具有凹部,第二夹具2具有依次设置了锥状部、小径部和内径比该小径部大的大径部的贯通孔。在打塞时,在第二夹具2的上述大径部侧配置有第一夹具1。在打塞时,在第二夹具2的上述锥状部侧配置有支架部件3。如后所述,在第一夹具1的内侧和第二夹具2的内侧配置有盖部件和塞本体,通过使第一夹具1和第二夹具2向下方移动而打入体液采集容器本体。需要说明的是,该打塞为真空打塞。打塞后,第二夹具2向下方移动到支架部件3的表面。
如图1的(b)所示,通过除去第一夹具1,能够得到在体液采集容器本体7的开口端安装有具备塞本体和盖部件的塞体9的体液采集容器20。
在现有的打塞装置中不具备第二夹具。在本发明中,由于使用了具有特定的构造的第二夹具,因此即使在塞本体的最大径比盖部件的开口端的内径大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塞本体与盖部件的嵌入不良,并且在使用所得到的体液采集容器进行采液时,能够抑制采液量的不均。并且,一般来说,虽然在盖部件的厚度薄的情况下容易发生塞本体与盖部件的嵌入不良,但在本发明中,即使在盖部件的侧面部的厚度薄的情况下,也能够有效地抑制塞本体与盖部件的嵌入不良。
[第一夹具]
图2的(a)和(b)分别是第一夹具的俯视图和剖视图。图2的(b)是沿着图2的(a)中的A-A线的剖视图。
第一夹具1在第一表面1a具有凹部11a。第一夹具1是用于将盖部件以相对于第一表面1a突出的方式配置在凹部11a的内侧的夹具。第一夹具1是用于将盖部件的开口端侧以相对于第一表面1a突出的方式配置的夹具。
第一夹具1在第一表面具有圆柱状的凹部11a。第一夹具1在第一表面1a具有24个凹部11a。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夹具中的上述凹部的数量没有特别的限制。第一夹具中的上述凹部的数量优选为多个。该凹部的数量越多,能够同时制造越多的体液采集容器。
第一夹具的上述凹部的形状只要能够将盖部件配置在该凹部的内侧就没有特别的限制。第一夹具的上述凹部的形状可以是多棱柱状。
第一夹具的上述凹部的内径和深度能够根据盖部件的大小而适当地改变。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夹具的上述凹部的形状为多棱柱状的情况下,第一夹具的凹部的内径表示的是多棱柱状中与多边形内接的圆的直径。
凹部11a的内径优选为比盖部件的最大外径大。
第一夹具1的凹部11a的内径优选为比盖部件的最大外径大0.1mm以上,更优选的是大0.5mm以上,优选为大1.5mm以下,更优选的是大1.0mm以下。如果第一夹具1的凹部11a的内径为上述下限以上,则能够在第一夹具1的凹部11a的内侧良好地配置盖部件。如果第一夹具1的凹部11a的内径为上述上限以下,则能够有效地抑制在将盖部件配置在第一夹具1的凹部11a的内侧之后该盖部件的松动。
第一夹具1的凹部11a的深度优选为5mm以上,更优选的是7mm以上,优选为20mm以下,更优选的是15mm以下。如果第一夹具1的凹部11a的深度为上述下限以上,则能够将盖部件良好地配置在第一夹具1的凹部11a的内侧。如果第一夹具1的凹部11a的深度为上述上限以下,则能够有效地抑制在将盖部件配置在第一夹具的上述凹部的内侧之后该盖部件的松动。
第一夹具1的凹部11a的深度与盖部件的长度的比(第一夹具的凹部的深度/盖部件的长度)优选为0.25以上,更优选的是0.3以上,优选为低于1,更优选的是0.75以下。如果上述比(第一夹具的凹部的深度/盖部件的长度)为上述下限以上,则能够将盖部件良好地配置在第一夹具的上述凹部的内侧。如果上述比(第一夹具的凹部的深度/盖部件的长度)为上述上限以下(或低于上述上限),则能够有效地抑制在将盖部件配置在第一夹具的上述凹部的内侧之后该盖部件的松动。
需要说明的是,与第一夹具1的凹部11a的深度方向正交的方向是凹部11a的径向。
[第二夹具]
图3的(a)和(b)分别是第二夹具的俯视图和剖视图。图3的(b)是沿着图3的(a)中的A-A线的剖视图。
第二夹具2具有贯通孔21。贯通孔21是贯穿第二夹具2的第一表面2a和第二表面2b的孔,具有锥状部21a、小径部21b以及大径部21c。大径部21c的内径比小径部21b的内径大。在贯通孔21中,锥状部21a是大致圆锥台状的孔,小径部21b是大致圆柱状的孔,大径部21c是大致圆柱状的孔。
在贯通孔21中依次设置有锥状部21a、小径部21b以及大径部21c。在第二夹具2的第二表面2b侧设有锥状部21a,在第二夹具2的第一表面2a侧设有大径部21c,在锥状部21a与大径部21c之间设有小径部21b。
第二夹具2是用于使塞本体相对于贯通孔21移动的部件。更具体地说,第二夹具2是用于使塞本体相对于贯通孔21从锥状部21a侧朝向大径部21c移动的夹具。需要说明的是,在由第一夹具1的凹部11a和第二夹具2的大径部21c构成的空间中收纳有盖部件。在收纳于该空间的盖部件的内侧压入有相对于贯通孔21移动的塞本体。
第二夹具2的锥状部21a以内径朝向第二夹具2的小径部21b变小的方式倾斜。因此,锥状部21a在第二夹具2的第二表面2b具有最大径。
第二夹具2具有24个贯通孔21。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夹具中的上述贯通孔的数量没有特别的限制。第二夹具中的上述贯通孔的数量优选为多个。该贯通孔的数量越多,能够同时制造越多的体液采集容器。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与第二夹具2的贯通孔21(锥状部21a、小径部21b以及大径部21c)的贯通方向正交的方向是贯通孔21(锥状部21a、小径部21b以及大径部21c)的径向。
第二夹具2的锥状部21a的最大径可以比第二夹具2的大径部21c的内径大,也可以比第二夹具2的大径部21c的内径小。
第二夹具2的锥状部21a的最大径优选为比塞本体5的最大径大。
第二夹具2的锥状部21a的最大径优选为比塞本体的最大径大0.5mm以上,更优选的是大1mm以上,优选为大4mm以下,更优选的是大3mm以下。如果第二夹具2的锥状部21a的最大径为上述下限以上和上述上限以下,则能够良好地配置塞本体。
第二夹具2的锥状部21a的最大径优选为16mm以上,更优选的是18mm以上,优选为22mm以下,更优选的是20mm以下。如果第二夹具2的锥状部21a的最大径为上述下限以上和上述上限以下,则能够良好地配置塞本体,并且能够抑制塞本体与盖部件的嵌入不良。
第二夹具2的大径部21c的内径比盖部件4的最大外径大。
第二夹具2的大径部21c的内径优选为比盖部件4的最大外径大0.1mm以上,更优选的是大0.5mm以上,优选为大1.5mm以下,更优选的是大1.0mm以下。在这种情况下,能够有效地抑制盖部件的松动。
第二夹具2的大径部21c的内径比第二夹具2的小径部21b的内径大。
第二夹具2的大径部21c的内径优选为比第二夹具2的小径部21b的内径大0.5mm以上,更优选的是大1mm以上,优选为大4mm以下,更优选的是大3mm以下。在这种情况下,能够有效地抑制盖部件的松动。
第二夹具2的大径部21c的内径优选为16mm以上,更优选的是17mm以上,优选为22mm以下,更优选的是20mm以下。如果第二夹具2的大径部21c的内径为上述下限以上和上述上限以下,则能够有效地抑制盖部件的变形和破损。
第二夹具2的小径部21b的内径比盖部件4的开口端4b的内径小。
第二夹具2的小径部21b的内径优选为比盖部件4的开口端4b的内径小0.1mm以上,更优选的是小0.3mm以上,优选为小1mm以下,更优选的是小0.8mm以下。在这种情况下,在塞本体5从第二夹具2的小径部21b向盖部件4的开口端4b移动时,能够有效地抑制塞本体5的倾斜,并且能够有效地抑制盖部件的变形和破损。
第二夹具2的小径部21b的内径比塞本体5的最大径小。
第二夹具2的小径部21b优选为比塞本体5的最大径小0.5mm以上,更优选的是小1mm以上,优选为小3mm以下,更优选的是小2mm以下。在这种情况下,能够有效地使塞本体5变形,能够有效地抑制盖部件的变形和破损。
第二夹具2的小径部21b的内径优选为13mm以上,更优选的是14.5mm以上,优选为18mm以下,更优选的是16.5mm以下。如果第二夹具2的小径部21b的内径为上述下限以上和上述上限以下,则不能有效地抑制盖部件的变形和破损。
图4是用于对第二夹具中的锥状部的倾斜角度进行说明的图。
在图4中表示的是第二夹具2的剖视图,放大表示了第二夹具2的一个贯通孔部分。
在图4中,P为第二夹具2的贯通孔21的贯通方向,Q为第二夹具2的锥状部21a的倾斜方向。第二夹具2的锥状部21a的倾斜角度θ是相对于第二夹具2的贯通孔21的贯通方向P、第二夹具2的锥状部21a所倾斜的角度。需要说明的是,如图4所示,倾斜角度θ是通过贯通方向P的直线和锥状部的倾斜方向Q形成的角度中较小的角度。因此,倾斜角度θ的最大值为90度。需要说明的是,锥状部未倾斜的情况下的倾斜角度为0度。在本发明中,倾斜角度θ大于0度且小于90度。
相对于第二夹具的贯通孔21的贯通方向P,优选锥状部21a以15度以上的倾斜角度θ倾斜,更优选的是以18度以上的倾斜角度θ倾斜,优选为以30度以下的倾斜角度θ倾斜,更优选的是以25度以下的倾斜角度θ倾斜。如果上述倾斜角度θ为上述下限以上和上述上限以下,则能够有效地抑制盖部件的变形和破损。
在图4中,X为锥状部21a的深度,Y为小径部21b的深度,Z为大径部21c的深度。锥状部21a、小径部21b以及大径部21c的深度方向与第二夹具2的贯通孔21的贯通方向P对应。
第二夹具2的锥状部21a的深度X与第二夹具2的小径部21b的深度Y的比(锥状部21a的深度X/小径部21b的深度Y)优选为0.75以上,更优选的是1.3以上,优选为3.5以下,更优选的是2.5以下。如果上述比(锥状部21a的深度X/小径部21b的深度Y)为上述下限以上和上述上限以下,则能够有效地抑制塞本体与盖部件的嵌入不良。
第二夹具2的锥状部21a的深度X与第二夹具2的大径部21c的深度Z的比(锥状部21a的深度X/大径部21c的深度Z)优选为0.2以上,更优选的是0.3以上,优选为1.4以下,更优选的是1以下。如果上述比(锥状部21a的深度X/大径部21c的深度Z)为上述下限以上,则能够有效地抑制打塞工序时第二夹具的移动。如果上述比(锥状部21a的深度X/大径部21c的深度Z)为上述上限以下,则能够有效地抑制塞本体与盖部件的嵌入不良。
第一夹具1的凹部11a的深度与第二夹具的大径部21c的深度Z的和优选为比盖部件4的长度大。第一夹具1的凹部11a的深度与第二夹具的大径部21c的深度Z的和优选为比盖部件4的长度长0.1mm以上,更优选的是长0.3mm以上,优选为比盖部件4的长度长2mm以下,更优选的是长1mm以下。在这种情况下,能够有效地抑制塞本体与盖部件的嵌入不良。
[支架部件]
优选打塞装置具备支架部件。支架部件是用于配置体液采集容器本体的部件。作为支架部件,能够使用以往公知的支架部件。
接着,参照图5~图9,对体液采集容器的制造方法和打塞装置更详细地进行说明。
[配置工序]
本发明的体液采集容器的制造方法具备以下所示的配置工序。
图5的(a)是用于对配置工序进行说明的剖视图。
在图5的(a)中,放大表示第一夹具1的一个凹部11a部分。
如图5的(a)所示,在配置工序中,使用在第一表面1a具有凹部11a的第一夹具1,以盖部件4的开口端4b侧相对于第一夹具1的第一表面1a突出的方式将盖部件4配置在第一夹具1的凹部11a的内侧。在上述配置工序中,以盖部件4的顶板部4a侧处于第一夹具1的凹部11a的底面侧的方式将盖部件4配置在第一夹具1的凹部11a的内侧。
[嵌合工序]
本发明的体液采集容器的制造方法具有以下所示的嵌合工序。
图5的(b)是用于对嵌合工序进行说明的剖视图。
在图5的(b)中,放大表示第一夹具1的一个凹部11a部分和第二夹具2的一个贯通孔21部分。
如图5的(b)所示,在上述嵌合工序中,使用具有依次设置有锥状部21a、小径部21b以及大径部21c的贯通孔21的第二夹具2,将第二夹具2的大径部21c嵌合于盖部件4的突出的部分。在嵌合工序后,在由第一夹具1的凹部11a和第二夹具2的大径部21c构成的空间中收纳有盖部件4。
[打塞工序]
在本发明的体液采集容器的制造方法中,作为打塞工序,具备以下第一打塞工序或以下第二打塞工序。上述打塞工序(第一打塞工序和第二打塞工序)是将上述塞本体从上述第二夹具的上述锥状部压入上述盖部件的内侧而得到体液采集容器的工序。
<第一打塞工序>
上述第一打塞工序是具有以下工序(1)和工序(2)双方的工序。(1)将塞本体从上述第二夹具的上述锥状部侧压入上述盖部件的内侧,得到上述塞本体从上述盖部件的上述开口端伸出的状态的塞体的工序(以下记作压入工序(1A))。(2)将塞本体从盖部件的开口端伸出的状态的塞体打入上述体液采集容器本体的开口端的工序(以下记作打塞工序(1A))。
由此,能够在体液采集容器本体的开口端安装具备塞本体和盖部件的塞体,能够得到具有体液采集容器本体和具备盖部件和塞本体的塞体的体液采集容器。在第一打塞工序中,打塞次数为一次。
图6~图8是用于对第一打塞工序进行说明的剖视图。
压入工序(1A):
在压入工序(1A)中,优选压入上述盖部件之前的塞本体配置在管体的开口端。
图6的(a)和(b)是用于对在第一打塞工序中将塞本体配置于管体的开口端的工序进行说明的剖视图。
在图6的(a)中,塞本体5配置于具有贯通孔30a的板状部件30的该贯通孔30a中。贯通孔30a为圆柱状的孔。贯通孔30a的内径比塞本体5的把持部的外径小并且比小径部的内径大。并且,贯通孔30a的内径比管体40的外径大。管体40与体液采集容器本体不同。
管体40配置于支架部件50。管体40的开口端40a的内径比塞本体的把持部的外径小并且比小径部的径大。管体40的开口端40a的内径为能够不压入塞本体5地将塞本体5的小径部插入该开口端40a的大小。
使板状部件30的贯通孔30a与管体40的开口端40a相对,使配置有塞本体5的板状部件30向下方移动,由此能够如图6的(b)所示地将塞本体5配置于管体40的开口端40a。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打塞工序中的将塞本体配置于管体的开口端的工序可以在上述配置工序前进行,也可以在上述配置工序后进行,还可以在上述嵌合工序前进行或是在上述嵌合工序后进行。
图7的(a)、(b)以及(c)是用于对在第一打塞工序中得到塞本体从盖部件的开口端伸出的状态的塞体的工序进行说明的剖视图。
在图7的(a)中,放大表示第二夹具2的一个贯通孔21部分等。
如图7的(a)所示,使通过嵌合工序得到的第一夹具1、第二夹具2以及盖部件4的构造体中的第二夹具2的锥状部21a与在管体40的开口端配置的塞本体5相对,使该构造体向下方移动,由此将塞本体5的把持部5a配置在第二夹具2的锥状部21a的内侧。
接着,如图7的(b)所示,使第一夹具1、第二夹具2以及盖部件4的构造体向下方移动,将塞本体5从第二夹具2的锥状部21a向盖部件4的内侧压入到塞本体5的小径部5b的前端51b不比盖部件4的开口端4b位于顶板部侧的位置。例如,通过在压入方向上设置气缸而使其启动,能够使第一夹具1、第二夹具2以及盖部件4的构造体向下方移动到规定的位置。
这样,如图7的(c)所示,能够得到塞本体5从盖部件4的开口端4b伸出的状态的塞体。塞本体5从盖部件4的开口端4b伸出的状态的塞体收纳在第一夹具1和第二夹具2的内侧。在塞本体5从盖部件4的开口端4b伸出的状态的塞体中,塞本体5的前端51b可以存在于锥状部21a的内侧,也可以存在于外侧。
塞本体5在把持部5a具有凹部51a。在压入工序(1A)中,塞本体5具有凹部51a,由此在通过第二夹具2的小径部21b时能够有效地变形。
在压入工序(1A)中,首先,塞本体5通过第二夹具2的锥状部21a。塞本体5在通过锥状部21a时逐渐被压缩,因此塞本体5难以倾斜。接着,塞本体5通过第二夹具的小径部21b。塞本体5在通过小径部21b时进一步被压缩,从内侧向外侧产生力。然而,塞本体5在通过小径部21b时上述从内侧向外侧的力某种程度上被缓和。接着,塞本体5到达盖部件4的开口端4b,塞本体5进一步向盖部件4的内侧被压入到塞本体5的小径部5b的前端51b不比盖部件4的开口端4b位于顶板部侧的位置。塞本体5容易直接插入到盖部件4的内侧,并且在塞本体5通过小径部21b时上述从内侧向外侧的力某种程度上被缓和,因此即使使用塞本体5的最大径比盖部件4的开口端4b的内径大的塞本体和盖部件,也能够抑制塞本体与盖部件的嵌入不良。
打塞工序(1A):
图8的(a)和(b)是用于对在第一打塞工序中将塞本体从盖部件的开口端伸出的状态的塞体打入上述体液采集容器本体的开口端的工序(打塞工序(1A))进行说明的剖视图。
在图8的(a)中,在支架部件3配置有体液采集容器本体7。支架部件3放置在载置面上。在体液采集容器本体7的底部收纳有血清或血浆分离用组成物8。
如图8的(a)所示,将塞本体5从盖部件4的开口端4b伸出的状态的塞体打入体液采集容器本体7的开口端。使第一夹具1、第二夹具2、盖部件4以及塞本体5的构造体中的第二夹具2的锥状部21a与体液采集容器本体7的开口端相对,使该构造体向下方移动,由此能够进行打塞。
打塞后,第二夹具由于自重而向下方移动。
打塞后,通过拆下第一夹具1、第二夹具2以及支架部件3,能够得到图8的(b)所示的体液采集容器20。体液采集容器20具备体液采集容器本体7以及具有盖部件4和塞本体5的塞体9,在体液采集容器本体7内收纳血清或血浆分离用组成物8。体液采集容器20是血液采集容器,即采血管。
打塞工序(1A)中的打塞优选为真空打塞。
在具备上述配置工序、上述嵌合工序以及上述第一打塞工序的上述体液采集容器的制造方法中,能够将塞本体和盖部件同时打入体液采集容器本体的开口端,真空打塞的次数为一次。因此,与具备上述配置工序、上述嵌合工序以及第二打塞工序的体液采集容器的制造方法相比,能够缩短制造时间。
在具备上述配置工序、上述嵌合工序以及上述第一打塞工序的上述体液采集容器的制造方法中,尽管塞本体的最大径比盖部件的开口端的内径大,但即使将塞本体和盖部件同时打入,也能够抑制塞本体与盖部件的嵌入不良。并且,由于塞体倾斜打入的频度极低,因此所得到的体液采集容器的内压难以发生变化,在使用该体液采集容器进行采液时,能够抑制采液量的不均。
<第二打塞工序>
上述第二打塞工序是具备以下工序(1’)和(2’)双方的工序。(1’)将上述塞本体打入上述体液采集容器本体的开口端,得到上述体液采集容器本体与上述塞本体的连接体的工序(以下记作打塞工序(2A))。(2’)以使该连接体中的上述塞本体从上述第二夹具的上述锥状部侧被压入上述盖部件的内侧的方式将上述盖部件打入该连接体中的上述塞本体的工序(以下记作打塞工序(2B))。
由此,能够将具备塞本体和盖部件的塞体安装在体液采集容器本体的开口端,能够得到具备体液采集容器本体以及具有盖部件和塞本体的塞体的体液采集容器。在第二打塞工序中,打塞回数为两次。
图9的(a)、(b)和(c)是用于对第二打塞工序进行说明的剖视图。
打塞工序(2A):
在打塞工序(2A)中,如图9的(a)所示,将塞本体5打入体液采集容器本体7的开口端,得到体液采集容器本体7与塞本体5的连接体。打塞工序(2A)中的打塞是不使用第一夹具和第二夹具的打塞。在图9的(a)中,表示的是打塞后的塞本体5和体液采集容器本体7(体液采集容器本体7与塞本体5的连接体)。支架部件3放置在载置面上。体液采集容器本体7与塞本体5的连接体配置于支架部件3。在体液采集容器本体7的底部收纳有血清或血浆分离用组成物8。
作为将塞本体5打入体液采集容器本体7的方法,能够使用以往公知的打塞方法。打塞工序(2A)中的打塞优选为真空打塞。
需要说明的是,打塞工序(2A)可以在上述配置工序前或上述配置工序后进行,也可以在上述嵌合工序前或上述嵌合工序后进行。
打塞工序(2B):
在打塞工序(2B)中,如图9的(b)所示,以使通过打塞工序(2A)得到的体液采集容器本体7与塞本体5的连接体中的塞本体5从第二夹具2的锥状部21a侧被压入盖部件4的内侧的方式将盖部件4打入该连接体中的塞本体5。具体地说,将收纳于在嵌合工序中得到的第一夹具1的凹部11a和第二夹具2的大径部21c所构成的空间中的盖部件4(图5的(b))打入体液采集容器本体7与塞本体5的连接体中的塞本体5。使第一夹具1、第二夹具2以及盖部件4的构造体(图5的(b))中的第二夹具2的锥状部21a与打入体液采集容器本体7的开口端的塞本体5相对,使该构造体向下方移动,由此能够将盖部件4打入体液采集容器本体7与塞本体5的连接体中的塞本体5。在打塞工序(2B)中,相对于在打塞工序(2A)中打塞的塞本体进一步打入盖部件。
打塞后,第二夹具由于自重而向下方移动。
在打塞工序(2B)中,首先,塞本体5通过第二夹具2的锥状部21a。塞本体5在通过锥状部21a时逐渐被压缩,因此塞本体5难以倾斜。接着,塞本体5通过第二夹具2的小径部21b。塞本体5在通过小径部21b时进一步被压缩而从内侧向外侧产生力。然而,在塞本体5通过小径部21b时,上述从内侧向外侧的力某种程度上被缓和。接着,塞本体5到达盖部件4的开口端4b,塞本体5进一步压入到盖部件4的内侧。塞本体5容易直接插入盖部件4的内侧,并且,在塞本体5通过小径部21b时,上述从内侧向外侧的力某种程度上被缓和,因此即使使用塞本体5的最大径比盖部件4的开口端4b的内径大的塞本体和盖部件,也能够抑制塞本体与盖部件的嵌入不良。
打塞后,通过拆下第一夹具1、第二夹具2以及支架部件3,能够得到图9(c)所示的体液采集容器20。体液采集容器20具备体液采集容器本体7以及具有盖部件4和塞本体5的塞体9,在体液采集容器本体7内收纳有血清或血浆分离用组成物8。体液采集容器20为血液采集容器,即采血管。
打塞工序(2B)中的打塞优选为真空打塞。
在具备上述配置工序、上述嵌合工序、上述第二打塞工序的上述体液采集容器的制造方法中,进行打塞工序(2A)中的打塞和打塞工序(2B)中的打塞,真空打塞的次数为两次。
在具备上述配置工序、上述嵌合工序、上述第二打塞工序的上述体液采集容器的制造方法中,通过预先将塞本体打入体液采集容器本体,能够使所得到的体液采集容器的内压难以发生变化。并且,尽管塞本体的最大外径比盖部件的开口端的内径大,但即使相对于该塞本体打入盖部件,也能够抑制塞本体与盖部件的嵌入不良。并且,塞体倾斜的频度极低,因此所得到的体液采集容器的内压难以发生变化,在使用该体液采集容器进行采液时,能够抑制采液量的不均。
(其他细节)
盖部件的材料优选为树脂。可以仅使用上述树脂的一种,也可以使用两种以上。
作为上述树脂,能够举出聚乙烯、聚丙烯、聚酯以及聚碳酸酯等。
构成上述盖部件的上述顶板部、上述侧面部、上述凸部以及上述肋部分别可以使用同一材料,也可以使用不同的材料。从使成型容易的观点出发,优选上述顶板部、上述侧面部、上述凸部以及上述肋部使用同一材料。
上述塞本体的材料优选为弹性体。如果塞本体的材料是弹性体,则在塞本体通过第二夹具的锥状部和小径部时能够良好地变形。上述塞本体的材料可以仅使用一种,也可以共用两种以上。
作为上述弹性体,能够举出热固性弹性体和热塑性弹性体等。作为上述热固性弹性体,能够举出异戊二烯橡胶、丁基橡胶、丁二烯橡胶以及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橡胶等。作为上述热塑性弹性体,能够举出苯乙烯类弹性体等。
在塞本体的材料为上述弹性体的情况下,上述塞本体为橡胶塞。优选上述塞本体为橡胶塞。
作为上述第一夹具和上述第二夹具的材料,能够举出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聚碳酸酯、丙烯酸树脂以及聚四氟乙烯等。上述第一夹具和上述第二夹具的材料分别仅使用一种即可,也可以共用两种以上。并且,上述第一夹具和上述第二夹具的材料可以分别相同,也可以彼此不同。
由于强度优异,优选上述第一夹具的材料为聚乙烯、聚氯乙烯、聚碳酸酯或聚四氟乙烯。
由于强度和滑动性优异,上述第二夹具的材料优选为聚乙烯、聚氯乙烯、聚碳酸酯或聚四氟乙烯,更优选的是聚四氟乙烯。
作为上述体液采集容器,能够举出采血管等血液采集容器。作为上述采血管,能够举出5cc用采血管、7cc用采血管以及10cc用采血管等。
以下,例举实施例对本发明更详细地进行说明。本发明并不是仅受以下实施例限定。
(实施例1)
盖部件的制造:
向具备以下所示的盖部件尺寸的模具中注入树脂组成物(聚乙烯)而进行成型,制造图10所示的形状的盖部件。
长度:20mm
顶板部的厚度:1.6mm,侧面部的厚度:0.4mm
开口端的内径:16.5mm
最小内径:15.5mm
最大外径:17.2mm
肋部的长度:17mm,肋部的高度:0.1mm
环状凸部的高度:0.2mm,环状凸部的宽度:1.8mm,环状凸部与顶板部的距离6mm
塞本体:
准备图10所示的形状,具有以下所示的尺寸的橡胶塞(材料:丁基橡胶)。
最大径(把持部的最大径):17mm
小径部的内径(小径部的最大径):14.2mm
凹部的深度:5mm
体液采集容器本体:
准备开口端的内径为13.5mm的PET管(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管)。
管体:
准备开口端的内径为14.3mm的PET管(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管)。
板状部件:
准备具有100个贯通孔(内径16.2mm)的板状部件(截面的外形为图6的(a)所示的形状)。
第一夹具的制造:
向具备以下所示的第一夹具尺寸的模具中注入树脂组成物(聚碳酸酯)而进行成型,制造图2所示的形状(其中,凹部的个数为100个)的第一夹具。
凹部的内径:18.0mm,凹部的深度:11mm,凹部的个数:100个
第二夹具的制造:
向具备以下所示的第二夹具尺寸的模具注入树脂组成物(聚四氟乙烯)而进行成型,制造图3所示的形状(其中,贯通孔的个数为100个)的第二夹具。
锥状部的最大径:19mm,锥状部的深度X:5mm,锥状部的倾斜角度θ:20度
小径部的内径:15.8mm,小径部的深度Y:3mm
大径部的内径:18.0mm,大径部的深度Z:10mm
贯通孔的个数:100个
支架部件:
准备能够配置管体和血液采集容器本体的支架部件。
配置工序:
以盖部件的开口端侧与第一夹具的上表面相比向上侧突出的方式在第一夹具的凹部的内侧配置盖部件(图5的(a))。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夹具的100个的凹部分别配置盖部件。盖部件的开口端侧相对于第一夹具的上表面向上侧突出约10mm。
嵌合工序:
使第二夹具的大径部与盖部件的突出的部分嵌合(图5的(b))。
第一打塞工序:
(压入工序(1A))
在支架部件配置100个管体(PET管)100。分别将塞本体配置于板状部件的100个贯通孔(图6的(a))。接着,使配置有塞本体的板状部件向下方移动而将塞本体配置在管体的开口端(图6的(b))。
使通过嵌合工序得到的第一夹具、第二夹具以及盖部件的构造体中的第二夹具的锥状部与在管体的开口端配置的塞本体相对,通过使该构造体向下方移动,将盖部件的把持部配置在第二夹具的锥状部的内侧(图7的(a))。
接着,在压入方向设置气缸而使其启动,由此使第一夹具、第二夹具2以及盖部件的构造体向下方移动到塞本体的小径部的前端不比盖部件的开口端位于顶板部的位置,将塞本体从第二夹具的锥状部压入盖部件的内侧,得到塞本体从盖部件的开口端伸出的状态的塞体(图7的(b)和(c))。
(打塞工序(1A))
在支架部件配置100个体液采集容器本体(PET管)。使通过嵌合工序得到的第一夹具、第二夹具、盖部件以及塞本体的构造体中的第二夹具的锥状部与体液采集容器本体的开口端相对,使该构造体向下方移动。这样,将塞本体从盖部件的开口端伸出的状态的塞体真空打入体液采集容器本体的开口端,制造100个体液采集容器(图8的(a)和(b))。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配置工序和嵌合工序。
第二打塞工序:
(打塞工序(1B))
在支架部件配置100个体液采集容器本体(PET管)。分别在体液采集容器(PET管)的开口端对100个塞本体进行真空打塞,得到体液采集容器本体与塞本体的连接体(图9(a))。
(打塞工序(2B))
使通过嵌合工序得到的第一夹具、第二夹具以及盖部件的构造体中的第二夹具的锥状部与打入体液采集容器本体的开口端的塞本体相对,使该构造体向下方移动。这样,将在由第一夹具的凹部和第二夹具的大径部构成的空间中收纳的盖部件真空打入体液采集容器本体与塞本体的连接体中的塞本体,制造100个体液采集容器(图9的(b)和(c))。
(比较例1)
除了没有使用第二夹具之外,与实施例2同样地制造100个体液采集容器。
(评价)
<塞本体与盖部件的嵌入不良>
对于所得到的100个体液采集容器,目视确认盖部件的变形状态和破损状态,求出发生塞本体与盖部件的嵌入不良的比例。
<采液量的不均>
使用所得到的体液采集容器和在市面上销售的采血托架,从温水浴槽将温水采集到体液采集容器中。使用100个体液采集容器进行采液时的采液量的不均(CV值)通过下式求出。需要说明的是,在比较例1中,没有评价采液量的不均。
CV值(%)=(σ/X)×100
σ:向体液采集容器的采液量的标准差
X:向体液采集容器的采液量的平均值
构成和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Claims (8)
1.一种体液采集容器的制造方法,该体液采集容器具备塞体和体液采集容器本体,所述塞体具备盖部件和塞本体,该体液采集容器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
所述盖部件在一端具有顶板部、在另一端具有开口端,
所述塞本体具有把持部和外径比所述把持部小的小径部,
所述塞本体的最大外径比所述盖部件的所述开口端的内径大,
该体液采集容器的制造方法具备:
配置工序,使用在第一表面具有凹部的第一夹具,以使所述盖部件的所述开口端侧相对于所述第一夹具的所述第一表面突出的方式将所述盖部件配置在所述第一夹具的所述凹部的内侧;
嵌合工序,使用具有依次设置有锥状部、小径部以及内径比该小径部大的大径部的贯通孔的第二夹具,将所述第二夹具的所述大径部嵌合于所述盖部件的突出的部分;
第一打塞工序或第二打塞工序;
在所述第一打塞工序中,具备将所述塞本体从所述第二夹具的所述锥状部侧压入所述盖部件的内侧而得到所述塞本体从所述盖部件的所述开口端伸出的状态的塞体的工序、以及将所述塞本体从所述盖部件的所述开口端伸出的状态的塞体打入所述体液采集容器本体的开口端的工序这两个工序,
在第二打塞工序中,具备将所述塞本体打入所述体液采集容器本体的开口端而得到所述体液采集容器本体与所述塞本体的连接体的工序、以及以使所述连接体中的所述塞本体从所述第二夹具的所述锥状部侧压入所述盖部件的内侧的方式将所述盖部件打入所述连接体中的所述塞本体的工序这两个工序,
所述第二夹具的所述锥状部以内径朝向所述第二夹具的所述小径部变小的方式倾斜,
所述第二夹具的所述小径部的内径比所述盖部件的所述开口端的内径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体液采集容器的制造方法,其中,
具备所述第一打塞工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体液采集容器的制造方法,其中,
具备所述第二打塞工序。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体液采集容器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第二夹具的所述锥状部相对于所述第二夹具的所述贯通孔的贯通方向,以15度以上且30度以下的倾斜角度倾斜。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体液采集容器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第二夹具的所述锥状部的深度与所述第二夹具的所述小径部的深度的比为0.75以上且3.5以下。
6.一种打塞装置,用于将具备塞本体和盖部件的塞体安装在体液采集容器本体的开口端,该打塞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
第一夹具,其在第一表面具有凹部;
第二夹具,其具有依次设置有锥状部、小径部以及内径比该小径部大的大径部的贯通孔;
所述第一夹具是用于将所述盖部件以相对于所述第一表面突出的方式配置在所述凹部的内侧的夹具,
所述第二夹具是用于使所述塞本体相对于所述贯通孔移动的夹具,
所述第二夹具的所述锥状部以内径朝向所述第二夹具的所述小径部变小的方式倾斜。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打塞装置,其中,
所述第二夹具的所述锥状部相对于所述第二夹具的所述贯通孔的贯通方向,以15度以上且30度以下的倾斜角度倾斜。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打塞装置,其中,
所述第二夹具的所述锥状部的深度与所述第二夹具的所述小径部的深度的比为0.75以上且3.5以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9118705A JP7260121B2 (ja) | 2019-06-26 | 2019-06-26 | 体液採取容器の製造方法及び打栓装置 |
JP2019-118705 | 2019-06-26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141975A CN112141975A (zh) | 2020-12-29 |
CN112141975B true CN112141975B (zh) | 2023-02-17 |
Family
ID=738914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453396.0A Active CN112141975B (zh) | 2019-06-26 | 2020-05-26 | 体液采集容器的制造方法以及打塞装置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7260121B2 (zh) |
CN (1) | CN112141975B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2195474U (zh) * | 1986-05-30 | 1987-12-12 | ||
JPH061394A (ja) * | 1992-06-12 | 1994-01-11 | Sato Kasei Kogyosho:Yugen | 多数個の筒状容器にキャップを一挙に嵌める方法 |
JPH061395A (ja) * | 1992-06-12 | 1994-01-11 | Sato Kasei Kogyosho:Yugen | 多数個の管状容器にキャップを一挙に嵌める方法 |
JPH11321986A (ja) * | 1998-05-13 | 1999-11-24 | Sekisui Chem Co Ltd | 管状容器の打栓用治具及び打栓方法 |
JP3026003B1 (ja) * | 1998-10-15 | 2000-03-27 | 清水市農業協同組合 | 中栓取付検査方法及び中栓取付検査装置 |
JP4817856B2 (ja) * | 2006-01-31 | 2011-11-16 | テルモ株式会社 | プレフィルドシリンジ製造方法、プレフィルドシリンジ製造用治具およびプレフィルドシリンジ製造装置 |
JP5818698B2 (ja) * | 2012-01-18 | 2015-11-18 | 東罐興業株式会社 | キャップ組立体およびその打栓方法 |
JP6535487B2 (ja) * | 2015-03-18 | 2019-06-26 | あおい精機株式会社 | 閉栓装置、閉栓ユニット及び閉栓方法 |
FR3058395B1 (fr) * | 2016-11-04 | 2018-11-09 | Jalca | Procede et dispositif de conditionnement en pression d'un contenant a traiter et machine de conditionnement en pression associee |
-
2019
- 2019-06-26 JP JP2019118705A patent/JP7260121B2/ja active Active
-
2020
- 2020-05-26 CN CN202010453396.0A patent/CN112141975B/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7260121B2 (ja) | 2023-04-18 |
CN112141975A (zh) | 2020-12-29 |
JP2021003350A (ja) | 2021-01-1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5261392B2 (ja) | ロッキングピペットチップ及び取付けシャフト | |
US9955734B2 (en) | Electronic cigarette for convenient injection of cigarette liqui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cigarette liquid injection method thereof | |
US10246232B2 (en) | Septa | |
EP3065872B1 (en) | Pipette tip rack plates and process for manufacture | |
EP2815785A1 (en) | Cover for male member | |
JP4874623B2 (ja) | 採血ホルダー | |
EP2979716A1 (en) | Elastic cap and syringe assembly provided therewith | |
CN112141975B (zh) | 体液采集容器的制造方法以及打塞装置 | |
KR20150115391A (ko) | 피펫 장치 | |
KR20100091211A (ko) | 바이알 캡 187 | |
AU2017390255B2 (en) | Sample tube with integrated mixing plunger head | |
JP7148202B2 (ja) | 栓体の製造方法及び栓体組立装置 | |
CN111132617B (zh) | 帽盖部件、栓体及血液采取容器 | |
JP2019105528A (ja) | 分析プレートのセット用ホルダー、および分析キット | |
AU2017232770B2 (en) | Drug-filled synthetic resin ampule | |
US10369571B1 (en) | Micro-titration vessel | |
US9580217B2 (en) | Plug | |
CN115397557B (zh) | 移液器吸头 | |
JP5602874B2 (ja) | ボタンの製造方法及び雄スナップボタン | |
JP7179283B2 (ja) | 印鑑スタンド | |
CN111889152B (zh) | 一种反应试剂瓶 | |
WO2021149819A1 (ja) | トランスファーニードル | |
JPH0327938Y2 (zh) | ||
CN117865040A (zh) | 开孔工具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719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SEKISUI MEDICAL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SEKISUI MEDICAL Co.,Ltd. Patentee before: TOKUYAMA SEKISUI Co.,Ltd.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