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118713A - 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118713A
CN112118713A CN202011015724.5A CN202011015724A CN112118713A CN 112118713 A CN112118713 A CN 112118713A CN 202011015724 A CN202011015724 A CN 202011015724A CN 112118713 A CN112118713 A CN 11211871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panel
air
sub
air outlet
heat dissip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01572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118713B (zh
Inventor
张晓音
何永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015724.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118713B/zh
Publication of CN1121187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187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1187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1871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954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for display panels
    • H05K7/20972Forced ventilation, e.g. on heat dissipaters coupled to component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2Details
    • H05K5/0213Venting aperture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2Details
    • H05K5/03Cover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00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using a gaseous coolant in electronic enclosures
    • H05K7/20136Forced ventilation, e.g. by fans
    • H05K7/20145Means for directing air flow, e.g. ducts, deflectors, plenum or guide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954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for display panels
    • H05K7/20963Heat transfer by conduction from internal heat source to heat radiating structu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相对设置的显示面板和散热装置,其中,所述散热装置位于所述显示面板远离出光面的一侧,所述散热装置包括多个沿第一方向排布、第二方向延伸的叶片;所述散热装置还包括风道,所述风道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散热装置还包括出风口,所述出风口位于所述风道的一侧,在垂直于所述显示面板的方向上,至少部分所述叶片与所述出风口交叠,所述出风口的出风方向由所述出风口朝向所述叶片;所述散热装置还包括吹风装置,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风道位于所述吹风装置与所述出风口之间;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交。本发明提高了散热效果,减小了显示装置内部积灰。

Description

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用户对电子设备显示装置的要求越来越高,电子产品功能越来越多,对显示面板的要求也随之增加,如对显示面板的亮度、色彩等要求也逐渐提高,又如显示面板具有触控功能和指纹识别功能,显示面板内电子元件和走线也增多,这些都会使功耗增加,功耗增加则产生的热量也较多。
现有大功率显示面板散热多采用主动散热,即加装风扇类主动散热系统,但由于进出风口多采用敞开式设计,容易造成显示装置内部积灰,影响产品性能。
现有大功率显示面板的散热装置无法控制出风口开关状态,导致容易对附近区域电子件产生影响,从而降低产品可靠性。而散热器部分,也多采用敞开式设计,导致空气在前进时阻力较大,散热效率降低。
在主动散热系统中,散热器也多作为辅助散热器件,利用率较低。
因此,亟需提供一种能够降低内部积灰、提高散热效果的显示装置。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用以降低显示装置内部积灰,提高散热效果,提高产品稳定性。
本发明提供的显示装置,包括相对设置的显示面板和散热装置,其中,
所述散热装置位于所述显示面板远离出光面的一侧,所述散热装置包括多个沿第一方向排布、第二方向延伸的叶片;
所述散热装置还包括风道,所述风道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
所述散热装置还包括出风口,所述出风口位于所述风道的一侧,在垂直于所述显示面板的方向上,至少部分所述叶片与所述出风口交叠,所述出风口的出风方向由所述出风口朝向所述叶片;
所述散热装置还包括吹风装置,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风道位于所述吹风装置与所述出风口之间;
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交。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显示装置,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显示装置中散热装置位于显示面板远离出光面的一侧,对显示面板远离出光面的一侧进行散热;本发明的散热装置具有风道和出风口,出风口位于风道的一侧,散热装置包括多个叶片,在垂直于显示面板的方向上,至少部分叶片与出风口交叠,出风口的出风方向由出风口朝向叶片,散热装置还包括吹风装置,在第一方向上,风道位于吹风装置与出风口之间。本发明通过叶片的旋转控制出风口的开启和关闭,出风口开启时,显示面板产生的热量使风道内的冷风变为热风,热风通过风道从出风口排出,对显示面板产生的热量进行散热,保证散热效果,出风口关闭时减小显示装置内部积灰,使显示装置具有较好的防尘效果;同时本发明的叶片还可以作为散热媒介,相当于增加了散热面积,尤其当其为金属材料时散热效果更好,实现了被动散热,增强了散热效果。
当然,实施本发明的任一产品必不特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技术效果。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主视图;
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侧视图;
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又一种立体图;
图5是本发明提供的又一种显示装置的主视图;
图6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侧视图;
图7是图5中A-A’向的一种剖面图;
图8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分解图;
图9是图4中B-B’向的一种剖面图;
图10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散热装置的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提供的又一种显示装置的侧视图;
图12是本发明提供的显示装置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时的侧视图;
图13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电机和叶片的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13中M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图15是图13中N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图16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后视图;
图17是图16中D-D’向的一种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发明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参照图1、图2和图3,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主视图,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侧视图,图1-图3中散热装置处于关闭状态,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又一种立体图,图5是本发明提供的又一种显示装置的主视图,图6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侧视图,图7是图5中A-A’向的一种剖面图,图4-图7中散热装置处于工作状态。
显示装置包括相对设置的显示面板DP和散热装置RA,其中,散热装置RA位于显示面板DP远离出光面O的一侧,图1至图7中,显示面板DP和散热装置RA沿第三方向Z相对设置;
散热装置RA包括多个沿第一方向X排布、第二方向Y延伸的叶片1;
散热装置RA还包括风道F,风道F沿第一方向X延伸;
散热装置RA还包括出风口C,出风口C位于风道F的一侧,在垂直于显示面板DP的方向上,至少部分叶片1与出风口C交叠,出风口C的出风方向K由出风口C朝向叶片1;
散热装置RA还包括吹风装置2,在第一方向X上,风道F位于吹风装置2与出风口C之间;第一方向X与第二方向Y相交。
吹风装置2用于吹送冷风至风道F中,可选的吹风装置2为风扇,当然也可以为其它能够吹送冷风的装置,这里不做具体限定。
散热装置RA位于显示面板DP远离出光面O的一侧,显示面板DP的金属走线等一般设置在远离出光面O的一侧,显示面板DP产生的热量大部分集中在远离出光面O的一侧,通过散热装置RA可以释放显示面板DP的热量。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吹风装置2通过螺钉固定。
可以理解的是,图1至图6中仅示意性的示出了散热装置包括12个沿第一方向X排布的叶片,当然叶片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
本发明中在垂直于显示面板DP的方向上至少部分叶片1与出风口C交叠是指一个或多个叶片1与出风口C交叠,这样利用叶片1的旋转控制出风口C的开启和关闭,当叶片1与显示面板DP所在平面平行时出风口C关闭(如图1至3),当叶片1与显示面板DP所在平面具有一定夹角则出风口C开启(如图4至6),此时的出风方向是由出风口C朝向叶片1的。
散热装置还包括风道F,风道F延伸方向与第一方向X相同,风道F的终点与出风口C连通,在垂直于显示面板DP所在平面的方向上,风道F的起点与第1至7个叶片1相交叠,本实施例中第8至第12个叶片1与出风口C相交叠,当然也可以仅将叶片1与出风口向交叠而与风道F无交叠,这里不做具体限定。
从图1、图4和图7中可以看出通过第8至第12个叶片1的旋转控制出风口C的开启和关闭,当第8至第12个叶片1旋转控制出风口C开启时(参照图4至图7),吹风装置2吹送冷风到风道F中,此时显示面板DP产生的热量使风道F内的冷风变为热风,由于风道F与出风口C连通,所以风道F内的热风从出风口C排出,由此实现了将显示面板DP产生的热量进行散热,保证散热效果;当出风口C关闭时(参照图1至图3),能够减小显示装置内部积灰,使显示装置具有较好的防尘效果;同时本发明的叶片1还可以作为散热媒介,相当于增加了散热面积,可选的,叶片为金属材料时,由于金属热导率高,散热效果更好,实现了被动散热,增强了散热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显示装置,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显示装置中散热装置RA位于显示面板DP远离出光面O的一侧,对显示面板DP远离出光面O的一侧进行散热;本发明的散热装置RA具有风道F和出风口C,出风口C位于风道F的一侧,散热装置RA包括多个叶片1,在垂直于显示面板DP的方向上,至少部分叶片1与出风口C交叠,出风口C的出风方向由出风口朝向叶片1,散热装置RA还包括吹风装置2,在第一方向X上,风道位于吹风装置与出风口之间。本发明通过叶片1的旋转控制出风口C的开启和关闭,出风口C开启时,显示面板DP产生的热量使风道F内的冷风变为热风,热风通过风道F从出风口C排出,利用风道内气体流动带动热量从出风口进行散热,既对显示面板DP产生的热量进行散热,保证散热效果,出风口C关闭时减小显示装置内部积灰,使显示装置具有较好的防尘效果;同时本发明的叶片1还可以作为散热媒介,相当于增加了散热面积,尤其当其为金属材料时散热效果更好,实现了被动散热,增强了散热效果。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结合图4以及图8,图8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分解图,散热装置还包括底板3,底板3位于在显示面板DP远离出光面的一侧,底板3包括沿第一方向X排布的第一部4和第二部5;
第一部4包括沿第二方向Y相对设置的固定板6,固定板上设有凹槽7,叶片1的两端分别可转动连接在凹槽7中;
参照图4,第一部4远离显示面板DP的一侧还包括挡风板8;
风道F包括第一侧板9、第二侧板10、第三侧板11和第四侧板12,显示面板DP远离出光面O的一侧复用为第一侧板9,固定板6复用为第二侧板10和第三侧板11,挡风板8复用为第四侧板12;
第二部5远离显示面板DP的一侧包括吹风装置2,吹风装置2产生的冷风进入风道F。
可选的,挡风板8可以通过螺钉与固定板6相连接,当然也可以通过其它方式实现连接,这里不做具体限定。
本发明通过复用显示装置中已有的显示面板DP远离出光面O的一侧作为风道F的第一侧板9、复用固定板6作为风道F的第二侧板10和第三侧板11、复用挡风板8作为风道F的第四侧板12,这样无需额外再增设结构制作风道F节省了制作工艺,而且显示面板DP产生的热量能够通过显示面板DP远离出光面P的一侧直接进入风道F,提高了散热效率。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参照图4、图8和图9,图9是图4中B-B’向的一种剖面图,风道F包括多个子风道F0,子风道F0至少包括沿第二方向Y排布的第一子风道F1和第二子风道F2,第一子风道F1包括第一子侧壁F11、第二子侧壁F12、第三子侧壁F13和第四子侧壁F14,第二子风道F2包括第五子侧壁F21、第六子侧壁F22、第七子侧壁F23和第八子侧壁F24;
第一部3还包括至少一个沿第二方向Y排布第一方向X延伸的固定导风条13,固定导风条13位于固定板6之间;
显示面板DP远离出光面O的一侧复用为第一子侧壁F11,其中之一固定板6复用为第二子侧壁F12,其中之一固定导风条13复用为第三子侧壁F13,挡风板8复用为第四子侧壁F14;
显示面板DP远离出光面O的一侧复用为第五子侧壁F21,其中之一固定板6复用为第六子侧壁F22,其中之一固定导风条13复用为第七子侧壁F23,挡风板8复用为第八子侧壁F24。
图4和图9中仅示出了具有6根固定导风条13将风道F分为7个子风道F0的情况,当然固定导风条13的数量还可以为1个-5个或者大于6个,这里不做具体限定,即固定导风条13的数量为i个,则子风道F0的数量即为i+1个。
本实施例中通过至少一个固定导风条13将风道F分隔为至少两个子风道F0,这两个子风道F0至少第一子风道F1和第二子风道F2,通过多个子风道F0同时对显示面板DP进行散热,可以理解的是吹风装置2进入到风道F内的冷风,在冷风量相同时横截面积越小风的强度越大,则散热效果越好,本实施例中风道F在第二方向Y上分为多个子风道F0,相当于减小了横截面积,则散热效果更好。
本实施例中通过复用显示面板DP远离出光面O的一侧复用为第一子侧壁F11,其中之一固定板6复用为第二子侧壁F12,其中之一固定导风条13复用为第三子侧壁F13,挡风板8复用为第四子侧壁F14;显示面板DP远离出光面O的一侧复用为第五子侧壁F21,其中之一固定板6复用为第六子侧壁F22,其中之一固定导风条13复用为第七子侧壁F23,挡风板8复用为第八子侧壁F24,这样无需额外再增设结构制作子风道F0节省了制作工艺,而且显示面板DP产生的热量能够通过显示面板DP远离出光面P的一侧直接进入多个子风道F0中,提高了散热效率。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结合图4和图10,图10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散热装置的底板的结构示意图。底板3包括沿第一方向X排布的第一部4和第二部5,在叶片1远离第一部4的一侧还包括隔板14,隔板14之间包括通孔14a,吹风装置2产生的风通过通孔14a进入风道F。
可以理解的是,在叶片1远离第一部4的一侧设置隔板14可以起到防尘的作用;当然,吹风装置2产生的风量相同时,进入风道F时的横截面积越小,则风的强度越大,在隔板14上设有通孔14a,则相当于减小了进入风道14a的横截面积,所以进入到风道F中的风的强度增大了,有利于提高散热效果。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继续参照图4,第一部4还包括支杆15,叶片1固定在支杆15上,支杆15可转动连接在凹槽7中,支杆15旋转带动叶片1旋转。
当然支杆15旋转带动叶片1旋转只是控制叶片1旋转的其中一种方式,也可以采用其它的形式来控制叶片1的旋转,这里不做具体限定。
本实施例的支杆15沿第二方向Y延伸,叶片1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支杆15上。支杆15在凹槽7中旋转带到叶片1旋转,通过叶片旋转1控制出风口C的开启和关闭,结构简单易实现。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继续参照图4和图8,图8中每个固定导风条13包括第一固定导风条131和第二固定导风条132,第二固定导风条132位于第一固定导风条131靠近吹风装置2的一侧,在垂直于底板3的方向上,第二固定导风条132的高度小于第一固定导风条131的高度。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固定导风条132的位置对应的是风道F的位置,而第一固定导风条131的位置对应的是出风口C的位置,显示面板DP产生的热量使风道F内的冷风变为热风,热风通过风道F从出风口C排出,在垂直于底板3的方向上,第二固定导风条132的高度小于第一固定导风条131的高度,即风道F的横截面积较小,则热风在风道F内的强度较高,再经过出风口C时,出风的面积较大,有利于将热风排除,提高散热效果。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继续参照图1至图6,在垂直于显示面板DP的方向Z上,风道F与叶片1部分交叠。
本实施例中在垂直于显示面板DP所在平面的方向上,风道F的起点与第1至7个叶片1相交叠。此时叶片1还可以作为散热媒介,相当于增加了散热面积,实现了被动散热,增强了散热效果。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参照图11,图11是本发明提供的又一种显示装置的侧视图,在垂直于显示面板DP所在平面的方向上,即图11中的第三方向Z上,与风道F相交叠的叶片1的排布密度大于与出风口C相交叠的叶片1的排布密度。
可以理解的是,在第三方向Z上叶片1与风道F相交叠的作用是作为散热媒介,增大散热面积,实现被动散热,所以与风道F相交叠的叶片1排布密度越大,则散热面积也就越大,辅助散热的效果也越好;在第三方向Z上叶片1于出风口C相交叠的作用是控制出风口C的开启和关闭,此时经过出风口C的有效出风面积等于出风口C自身的面积减去叶片1占用的面积,所以与出风口相交叠的叶片1的排布密度越小,则在出风口C开启时,有效出风面积才越大,出风效率越高,能够提高散热效果。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参照图12,图12是本发明提供的显示装置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时的侧视图。
显示装置包括第一状态K1和第二状态K2,其中,
第一状态K1下,散热装置RA工作,在垂直于显示面板DP所在平面的方向上,与风道F重叠的叶片1的数量之和、与出风口C重叠的叶片数量之和的比为A;
第二状态下,散热装置RA不工作,在垂直于显示面板DP所在平面的方向上,与风道F重叠的叶片1的数量之和、与出风口F重叠的叶片数量之和的比为B;
其中,A>B。
可以理解的是,图12中,示意性的示出了,第一状态K1下,散热装置RA工作,在垂直于显示面板DP所在平面的方向上,与风道F重叠的叶片1的数量之和为9个、与出风口C重叠的叶片数量之和为3,A=9/3=3;在第二状态K2下,散热装置RA不工作,在垂直于显示面板DP所在平面的方向上,与风道F重叠的叶片1的数量之和为7、与出风口C重叠的叶片数量之和为5,B=7/5,A大于B。
可以理解的是,在风道F远离显示面板DP的一侧可以包括可伸缩或者可拆卸或者可移动的机构,使散热装置RA在开启后处于工作下,叶片1打开并且叶片1可以沿第一方向X上向第二部5的方向移动,这样可以改变出风口C的出风量,提高散热效率。
当然,还可以采用其它结构或方式改变出风口的出风量,例如可以提高叶片1的开合速率、吹风装置的出风量、或者出风口和风道的面积比等,提高散热效果,这里不做具体限定。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继续参照图4、图8、图13和图14,图13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电机和叶片的组合结构示意图,图14是图13中M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图8中底板3还包括第三部16,沿第二方向Y,第二部5与第三部16相邻设置,第三部16还包括电机17;
图8中示出了电机17上设有第一齿轮18,每个支杆15的一端设有第二齿轮19,参照图13和图14,距离电机17最近的支杆15还包括第三齿轮20,第三齿轮20位于第二齿轮19远离叶片1的一侧,第三齿轮20与第一齿轮18啮合;
还包括带轮21,带轮21套合在第二齿轮19的外层,带轮21包括多个凸齿22,第二齿轮19与凸齿22之间的间隔一一对应且咬合。
电机17启动后,其上的第一齿轮18旋转,则与第一齿轮18啮合的第二齿轮19转动,则距离电极17最近的支杆15开始转动,由于带轮21套合在第二齿轮19外侧,所以带动全部支杆15转动,叶片1也随之转动。
本发明通过多齿轮啮合机构,驱动叶片1旋转,叶片1旋转可控制出风口C的开启和关闭,结构设计简单易于实现。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参照图15,图15是图13中N区域的局部放大图。从图15中可以看出,显示装置还包括位于第二齿轮19远离叶片1的一侧的限位法兰23,用于对带轮21进行限位。
带轮21在运行过程中在叶片1延伸的方向上会发生位移,通过在第二齿轮19远离叶片1的一侧设置限位法兰23,对带轮21进行限位,可保证带轮21在运动时不会发生偏移和脱落。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继续参照图4、图8和图10,第一部4还包括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固定座24,位于叶片1靠近电机17的一侧,固定座上包括定位孔26,电机17上轴承位于定位孔26内。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电机17通过胶水以及定位孔26将其固定在底板3上。
通过将电机17上轴承位于定位孔26内,这样能够防止电机17在工作过程中由于发生振动使设备不稳定。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继续参照图4、图8和图10,固定座24包括侧面,侧面垂直于底板3所在平面的方向设置,侧面包括多个第二方向Y排布的限位柱25,限位柱25垂直于侧面设置,用于防止带轮21变形。
带轮21为弹性橡胶材料,长期运行会发生形变,通过叶片1上第二齿轮19及固定座24上的限位柱25可将带轮21固定在一定范围内,反之其发生变形。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继续参照图1至图7,叶片1的材料为金属。
本发明中,在垂直于显示面板DP所在的方向上,与风道F相交叠的的叶片1还可以作为散热媒介,相当于增加了散热面积,当叶片1的材料为金属时,由于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所以散热效果更好,实现了被动散热,增强了散热效果。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继续参照图1至图8,显示装置还包括电路板27,电路板27位于第三部16靠近显示面板DP的一侧,第三部16还包括散热片161,用于对电路板27进行散热。
电路板27与显示面板DP和散热装置RA均实现电连接,而散热片161可以对电路板27产生的热量进行散热,提高电路板27的可靠性。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继续参照图4、图8、图13、图14和图16,图16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后视图,显示面板DP包括检测装置28,检测装置28用于检测显示面板DP的使用时长,当使用时长超出预设时长时,发送触发信号给散热装置RA,散热装置RA将显示面板DP产生的热量从出风口C散出。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检测装置可位于显示面板DP的驱动芯片中,当然检测装置还可以位于显示面板DP的非显示区的任意位置,这里不做具体限定,只要能够检测显示面板DP的使用时长即可,通过使用时长来判断产生的热量多少,当使用时长超出预设时长时,说明产生的热量较多,那么就发送触发信号给散热装置RA,主要是发送触发信号给散热装置RA的电机17,电机17启动后,驱动叶片1发生旋转,控制出风口C开启,将热量释放出去。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参照图1、图16和图17,图17是图16中D-D’向的一种剖面图,显示面板DP包括衬底基板40和位于衬底基板40远离散热装置RA一侧的阵列层41和发光层42,阵列层41包括数据线43,检测装置28用于检测数据线43的使用率和/或用于检测发光层42的发光时间;
当检测装置28检测到数据线43的使用率大于预设值时和/或检测到发光层42的发光时间大于预设值时,发送驱动信号给电机17,电机17工作。
图17中仅示意性的示出了阵列层41中数据线43的数量。
本发明通过位于显示面板DP中的检测装置28检测数据线43的使用率和/或用于检测发光层42的发光时间,检测到数据线43的使用率大于预设值时和/或检测到发光层42的发光时间大于预设值时,发送驱动信号给电机17,电机17工作后叶片1旋转,出风口C开启,显示面板DP产生的热量使风道F内的冷风变为热风,热风通过风道F从出风口C排出,对显示面板DP产生的热量进行散热,保证散热效果,出风口C关闭时减小显示装置内部积灰,使显示装置具有较好的防尘效果。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继续参照图1、图16和图17,数据线43的使用率的预设值、和发光层42发光时间的预设值为自动设置或手动设置。
可以理解的是在显示面板DP中可以自动设置出数据线43的使用率的预设值、和发光层42发光时间的预设值,也可以通过设置对话框,手动设置出数据线43的使用率的预设值、和发光层42发光时间的预设值。
通过位于显示面板DP中的检测装置28检测数据线43的使用率和/或用于检测发光层42的发光时间,检测到数据线43的使用率大于预设值时和/或检测到发光层42的发光时间大于预设值时,发送驱动信号给电机17,电机17工作后叶片1旋转,出风口C开启,显示面板DP产生的热量使风道F内的冷风变为热风,热风通过风道F从出风口C排出,对显示面板DP产生的热量进行散热,保证散热效果,出风口C关闭时减小显示装置内部积灰,使显示装置具有较好的防尘效果。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继续参照图16,显示面板DP包括绑定区BD,在平行于显示面板DP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绑定区BD位于显示面板DP远离第二部的一侧,在垂直于显示面板DP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绑定区BD与出风口C相交叠。
可以理解的是,显示面板DP上的绑定区BD中通常设有较多的金属走线,在显示面板DP在使用时会集中产生较多的热量在绑定区BD,绑定区BD与出风口C相交叠,绑定区BD产生的热量能够快速的从出风口C排出,提高散热效率。
通过上述实施例可知,本发明提供的显示装置,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显示装置中散热装置位于显示面板远离出光面的一侧,对显示面板远离出光面的一侧进行散热;本发明的散热装置具有风道和出风口,出风口位于风道的一侧,散热装置包括多个叶片,在垂直于显示面板的方向上,至少部分叶片与出风口交叠,出风口的出风方向由出风口朝向叶片,散热装置还包括吹风装置,在第一方向上,风道位于吹风装置与出风口之间。本发明通过叶片的旋转控制出风口的开启和关闭,出风口开启时,显示面板产生的热量使风道内的冷风变为热风,热风通过风道从出风口排出,对显示面板产生的热量进行散热,保证散热效果,出风口关闭时减小显示装置内部积灰,使显示装置具有较好的防尘效果;同时本发明的叶片还可以作为散热媒介,相当于增加了散热面积,尤其当其为金属材料时散热效果更好,实现了被动散热,增强了散热效果。
虽然已经通过例子对本发明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例子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Claims (19)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相对设置的显示面板和散热装置,其中,
所述散热装置位于所述显示面板远离出光面的一侧,所述散热装置包括多个沿第一方向排布、第二方向延伸的叶片;
所述散热装置还包括风道,所述风道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
所述散热装置还包括出风口,所述出风口位于所述风道的一侧,在垂直于所述显示面板的方向上,至少部分所述叶片与所述出风口交叠,所述出风口的出风方向由所述出风口朝向所述叶片;
所述散热装置还包括吹风装置,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风道位于所述吹风装置与所述出风口之间;
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装置还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位于在所述显示面板远离所述出光面的一侧,所述底板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布的第一部和第二部,其中,
所述第一部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相对设置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设有凹槽,所述叶片的两端分别可转动连接在所述凹槽中;
所述第一部远离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还包括挡风板;
所述风道包括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所述显示面板远离出光面的一侧复用为所述第一侧板,所述固定板复用为所述第二侧板和所述第三侧板,所述挡风板复用为所述第四侧板;
所述第二部远离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包括所述吹风装置,所述吹风装置产生的冷风进入所述风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包括多个子风道,所述子风道至少包括沿第二方向排布的第一子风道和第二子风道,所述第一子风道包括第一子侧壁、第二子侧壁、第三子侧壁和第四子侧壁,所述第二子风道包括第五子侧壁、第六子侧壁、第七子侧壁和第八子侧壁;所述第一部还包括至少一个沿第二方向排布第一方向延伸的固定导风条,所述固定导风条位于所述固定板之间;
所述显示面板远离出光面的一侧复用为所述第一子侧壁,其中之一所述固定板复用为所述第二子侧壁,其中之一所述固定导风条复用为所述第三子侧壁,所述挡风板复用为所述第四子侧壁;
所述显示面板远离出光面的一侧复用为所述第五子侧壁,其中之一所述固定板复用为所述第六子侧壁,其中之一所述固定导风条复用为所述第七子侧壁,所述挡风板复用为所述第八子侧壁。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远离所述第一部的一侧还包括隔板,所述隔板之间包括通孔,所述吹风装置产生的风通过所述通孔进入所述风道。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还包括支杆,所述叶片固定在所述支杆上,所述支杆可转动连接在所述凹槽中,所述支杆旋转带动所述叶片旋转。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固定导风条包括第一固定导风条和第二固定导风条,所述第二固定导风条位于所述第一固定导风条靠近所述吹风装置的一侧,在垂直于所述底板的方向上,所述第二固定导风条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一固定导风条的高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垂直于所述显示面板的方向上,所述风道与所述叶片部分交叠。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垂直于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与所述风道相交叠的所述叶片的排布密度大于与所述出风口相交叠的所述叶片的排布密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包括第一状态和所述第二状态,其中,
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散热装置工作,在垂直于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所述风道重叠的叶片的数量之和、与所述出风口重叠的叶片数量之和的比为A;
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散热装置不工作,在垂直于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所述风道重叠的叶片的数量之和、与所述出风口重叠的叶片数量之和的比为B;
其中,A>B。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还包括第三部,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二部与所述第三部相邻设置,所述第三部还包括电机;
所述电机上设有第一齿轮,每个所述支杆的一端设有第二齿轮,距离所述电机最近的所述支杆还包括第三齿轮,所述第三齿轮位于所述第二齿轮远离所述叶片的一侧,所述第三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
还包括带轮,所述带轮套合在所述第二齿轮的外层,所述带轮包括多个凸齿,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凸齿之间的间隔一一对应且咬合。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二齿轮远离所述叶片的一侧的限位法兰,用于对所述带轮进行限位。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还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固定座,位于所述叶片靠近所述电机的一侧,所述固定座上包括定位孔,所述电机上轴承位于所述定位孔内。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包括侧面,所述侧面垂直于所述底板所在平面的方向设置,所述侧面包括多个第二方向排布的限位柱,所述限位柱垂直于所述侧面设置,用于防止所述带轮变形。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的材料为金属。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位于所述第三部靠近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所述第三部还包括散热片,用于对所述电路板进行散热。
16.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显示面板的使用时长,当所述使用时长超出预设时长时,发送触发信号给所述散热装置,所述散热装置将所述显示面板产生的热量从所述出风口散出。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基板和位于所述衬底基板远离所述散热装置一侧的阵列层和发光层,所述阵列层包括数据线,所述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数据线的使用率和/或用于检测所述发光层的发光时间;
当所述检测装置检测到所述数据线的使用率大于预设值时和/或检测到所述发光层的发光时间大于预设值时,发送驱动信号给所述电机,所述电机工作。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线的使用率的预设值、和所述发光层发光时间的预设值为自动设置或手动设置。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绑定区,在平行于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所述绑定区位于所述显示面板远离所述第二部的一侧,在垂直于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所述绑定区与所述出风口相交叠。
CN202011015724.5A 2020-09-24 2020-09-24 显示装置 Active CN11211871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15724.5A CN112118713B (zh) 2020-09-24 2020-09-24 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15724.5A CN112118713B (zh) 2020-09-24 2020-09-24 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18713A true CN112118713A (zh) 2020-12-22
CN112118713B CN112118713B (zh) 2022-10-18

Family

ID=738005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015724.5A Active CN112118713B (zh) 2020-09-24 2020-09-24 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118713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35081A (zh) * 2021-03-31 2021-06-25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3178135A (zh) * 2021-04-30 2021-07-27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13450651A (zh) * 2021-06-29 2021-09-28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面板散热装置及其应用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14724462A (zh) * 2022-03-31 2022-07-08 湖北长江新型显示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119288A (ja) * 2004-10-20 2006-05-11 Sony Corp 投射型表示装置
US20080083527A1 (en) * 2006-10-04 2008-04-10 Sunonwealth Electric Machine Industry Co., Ltd. Combined backlighting and heat-dissipating module for flat panel display
US20110019363A1 (en) * 2009-07-23 2011-01-27 Scott Vahlsing Field serviceable display device
CN205720980U (zh) * 2016-04-29 2016-11-23 深圳市晶联讯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显示屏散热系统
CN107103852A (zh) * 2017-07-13 2017-08-29 安徽大鸿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防水散热led显示屏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119288A (ja) * 2004-10-20 2006-05-11 Sony Corp 投射型表示装置
US20080083527A1 (en) * 2006-10-04 2008-04-10 Sunonwealth Electric Machine Industry Co., Ltd. Combined backlighting and heat-dissipating module for flat panel display
US20110019363A1 (en) * 2009-07-23 2011-01-27 Scott Vahlsing Field serviceable display device
CN205720980U (zh) * 2016-04-29 2016-11-23 深圳市晶联讯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显示屏散热系统
CN107103852A (zh) * 2017-07-13 2017-08-29 安徽大鸿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防水散热led显示屏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35081A (zh) * 2021-03-31 2021-06-25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3178135A (zh) * 2021-04-30 2021-07-27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13178135B (zh) * 2021-04-30 2023-08-29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13450651A (zh) * 2021-06-29 2021-09-28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面板散热装置及其应用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14724462A (zh) * 2022-03-31 2022-07-08 湖北长江新型显示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18713B (zh) 2022-10-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118713B (zh) 显示装置
JP2006189850A (ja) 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TWI496992B (zh) 散熱裝置
US8089761B2 (en) Computer
KR101218797B1 (ko) 디스플레이 장치용 백라이트 유닛의 광원장치
CN206895092U (zh) 无人飞行器风路散热系统
CN201654637U (zh) 电脑系统
CN203870550U (zh) 一种改进分区散热的电脑机箱
CN1309962C (zh) 散热扇结构
TW201248371A (en) Heat dissipating system for computer
JP6997652B2 (ja) 光源装置
CN112306191A (zh) 一种具备局域散热的计算机机箱
CN216131902U (zh) 一种高效散热的led驱动电源
CN111309122A (zh) 便携式计算机的散热器
CN215808095U (zh) 一种防水帕灯
KR20060091898A (ko)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100649212B1 (ko)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210373965U (zh) 一种双重除尘环保集成装置的风幕出风机构
CN219741075U (zh) 一种伺服驱动器散热结构
CN218772782U (zh) 散热装置及机箱
CN219305145U (zh) 一种高密度小间距led高清显示屏
CN213784013U (zh) 一种散热型镁合金压铸箱
EP1480503B1 (en) Heat-dissipating fan module of electronic apparatus
KR100589325B1 (ko)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장치
US11259440B1 (en) Computer cas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