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103011A - 一种立式成缆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立式成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103011A
CN112103011A CN202011011688.5A CN202011011688A CN112103011A CN 112103011 A CN112103011 A CN 112103011A CN 202011011688 A CN202011011688 A CN 202011011688A CN 112103011 A CN112103011 A CN 11210301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heel
wire
disc
fixedly connected
ca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01168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103011B (zh
Inventor
周章银
范杨
李跃
卢飞
晏利宝
钱刚
王淼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fei Smarter Technology Grou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Hefei Smarter Technology Grou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fei Smarter Technology Group Corp filed Critical Hefei Smarter Technology Group Corp
Priority to CN202011011688.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103011B/zh
Publication of CN1121030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030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1030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0301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conductors or cables
    • H01B13/02Stranding-up
    • H01B13/0207Details; Auxiliary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conductors or cables
    • H01B13/02Stranding-up
    • H01B13/0235Stranding-up by a twisting device situated between a pay-off device and a take-up device
    • H01B13/0257Stranding-up by a twisting device situated between a pay-off device and a take-up device being a perforated disc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conductors or cables
    • H01B13/22Sheathing; Armouring; Screening; Applying other protective layers
    • H01B13/26Sheathing; Armouring; Screening; Applying other protective layers by winding, braiding or longitudinal lapp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conductors or cables
    • H01B13/22Sheathing; Armouring; Screening; Applying other protective layers
    • H01B13/26Sheathing; Armouring; Screening; Applying other protective layers by winding, braiding or longitudinal lapping
    • H01B13/2613Sheathing; Armouring; Screening; Applying other protective layers by winding, braiding or longitudinal lapping by longitudinal lapp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Unwinding Of Filamentary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立式成缆方法,该成缆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将粗线缆放置在转盘上,将细线缆放置在放线轮上,将粗线缆的一端穿过第一导线轮、第二穿线孔并从第三穿线孔穿出,将细线缆的一端穿过第一穿线孔后从固定线轮上方绕至移动线轮后从固定线轮的下方绕出;传感器感应到与感应板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时,将信号传输至放线轮的电机,控制放线轮的放线速度,实现移动块向左或向右移动,调整了移动线轮相对固定线轮之间的距离值,即调整了放线轮恒张力放线,之后细线缆通过第二导线轮并从第三穿线孔穿出;第二驱动电机工作实现转盘的转动,本发明采用立式线缆绞合的方式实现了对线缆的加工。

Description

一种立式成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成缆机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立式成缆方法。
背景技术
成缆机是一种用于各种截面的多芯橡套电缆、塑力电缆、交联电缆、电话电缆、控制电缆的成缆、装铠用的电线电缆设备,然而现有的成缆机一般都不便对无接头长线缆的加工,即现有的成缆机在加工的过程中增加了局限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立式成缆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现有的成缆机不便对无接头长线缆的加工,即现有的成缆机在加工的过程中增加了局限性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立式成缆方法,该成缆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将粗线缆放置在转盘上,将细线缆放置在放线轮上,将粗线缆的一端穿过第一导线轮、第二穿线孔并从第三穿线孔穿出,将细线缆的一端穿过第一穿线孔后从固定线轮上方绕至移动线轮后从固定线轮的下方绕出;
传感器感应到与感应板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时,将信号传输至放线轮的电机,控制放线轮的放线速度,实现移动块向左或向右移动,调整了移动线轮相对固定线轮之间的距离值,即调整了放线轮恒张力放线,之后细线缆通过第二导线轮并从第三穿线孔穿出;
第二驱动电机工作实现转盘的转动,在转盘转动的过程中实现对粗线缆的放线处理,第一驱动电机工作实现转动底板的转动,在转动底板转动的过程中实现第一圆盘、第二圆盘和第三圆盘的转动,在第一圆盘、第二圆盘和第三圆盘转动的过程中实现对粗线缆和细线缆的绞合,之后通过绕包机对线缆进行绕包处理,牵引机将线缆的牵出。
该成缆方法使用到成缆机,成缆机包括转动底板以及在转动底板上表面转动连接的转盘;
授权公告号CN 210640061 U中公开了一种立式成缆机转盘结构,本申请的转动底板结构与授权公告号CN 210640061 U中公开的一种立式成缆机转盘结构完全相同。
所述转动底板的上表面安装有放线轮,所述转动底板的中央处朝上固定连接有立柱,所述立柱自下而上依次固定连接有第一圆盘、第二圆盘和第三圆盘,所述第一圆盘上开设有第一穿线孔,所述第一圆盘上安装有第一导线轮,所述第二圆盘上开设有第二穿线孔,所述第二圆盘上安装有第二导线轮,所述第三圆盘上开设有第三穿线孔。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转动底板的下方设置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上固定连接有用于驱动转动底板的第一驱动电机,第一驱动电机工作实现转动底板的转动。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转盘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中间筒和护栏,所述中间筒位于转盘上表面中央位置并竖直朝上设置,所述护栏位于转盘上表面的圆周侧壁处,当粗线缆放置在转盘的上方时,由于护栏的作用防止粗线缆在转盘上方松落;
所述转动底板上固定连接有用于驱动转盘的第二驱动电机,第二驱动电机工作实现转盘的转动。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护栏包括竖杆,所述竖杆的底端固定连接在转盘圆周外侧壁上,所述竖杆上固定连接有环形杆,由于护栏的设置实现了将线缆局限在转盘的上方,同时由于竖杆和环形杆之间预留有空隙,因此便于工作人员观察转盘内线缆的剩余量。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转盘包括中间板,所述中间板的两端拆卸式连接有侧板,便于实现侧板和中间板之间的安装与拆卸。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侧板和中间板的相邻侧壁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之间通过固定螺栓连接,通过固定螺栓实现了连接板之间的安装与拆卸。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侧板和中间板的下表面均固定连接有梯形钢,所述梯形钢与连接板的连接处垂直设置,所述梯形钢呈辐射状设置,从而增加了转盘的强度,使转盘的直径为13.5米能满足载荷1200吨的要求,从而可以实现无接头线缆的加工。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立柱的上方还设置有绕包机和牵引机,绕包机实现了对线缆的绕包处理,牵引机便于将线缆的牵出。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还包括在第二圆盘上上设置的支架,还包括固定线轮和移动线轮;所述固定线轮转动连接在支架上,所述支架上移动连接有移动块,所述移动线轮转动连接在移动块上。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支架上传动连接有同步带,所述移动块固定连接在同步带上;
所述支架上固定连接有第三驱动电机,所述支架上转动连接有主动轮和从动轮,所述同步带通过主动轮和从动轮传动连接,所述第三驱动电机的驱动轴与主动轮固定连接;
所述支架上倾斜固定连接有感应板,所述移动块上固定连接有与感应板相对应的传感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在立柱上设置第一圆盘、第二圆盘和第三圆盘,第一圆盘上开设有第一穿线孔,第一圆盘上安装有第一导线轮,第二圆盘上开设有第二穿线孔,第二圆盘上安装有第二导线轮,第三圆盘上开设有第三穿线孔,便于实现对粗线缆和细线缆的绞合,第二驱动电机工作实现转盘的转动,在转盘转动的过程中实现对粗线缆的放线处理,第一驱动电机工作实现转动底板的转动,在转动底板转动的过程中实现第一圆盘、第二圆盘和第三圆盘的转动,因此在第一圆盘、第二圆盘和第三圆盘转动的过程中实现对粗线缆和细线缆的绞合,之后通过绕包机对线缆进行绕包处理,牵引机将线缆的牵出。
通过在侧板和中间板的下表面均固定连接有梯形钢从而增加了转盘的强度,使转盘的直径为13.5米能满足载荷1200吨的要求,从而可以实现无接头线缆的加工。
通过在转盘上设置护栏,栏包括竖杆,竖杆的底端固定连接在转盘圆周外侧壁上,竖杆上固定连接有环形杆,由于护栏的设置实现了将线缆局限在转盘的上方,同时由于竖杆和环形杆之间预留有空隙,因此便于工作人员观察转盘内线缆的剩余量。
这种立式成缆方法采用立式线缆绞合的方式实现了对线缆的加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图一;
图2为本发明的侧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立体图二;
图4为本发明中第二圆盘和第三圆盘的连接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俯视图;
图6为本发明中转盘和护栏的连接示意图一;
图7为本发明中转盘和护栏的连接示意图二;
图8为本发明中转盘的仰视图;
图9为本发明中固定线轮和移动线轮连接时的侧视图;
图10为本发明中固定线轮和移动线轮连接时的俯视图;
图中:1、转动底板;2、转盘;3、放线轮;4、立柱;5、第一圆盘;6、第二圆盘;7、第三圆盘;8、第一穿线孔;9、第一导线轮;10、第二穿线孔;11、第二导线轮;12、第三穿线孔;13、第一驱动电机;14、中间筒;15、护栏;16、竖杆;17、环形杆;18、中间板;19、侧板;20、连接板;21、梯形钢;22、绕包机;23、牵引机;24、固定环;25、第二驱动电机;26、支架;27、固定线轮;28、移动线轮;29、同步带;30、第三驱动电机;31、主动轮;32、从动轮;33、感应板;34、传感器;35、移动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10,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立式成缆方法,该成缆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将粗线缆放置在转盘2上,将细线缆放置在放线轮3上,将粗线缆的一端穿过第一导线轮9、第二穿线孔10并从第三穿线孔12穿出,将细线缆的一端穿过第一穿线孔8后从固定线轮27上方绕至移动线轮28后从固定线轮27的下方绕出;
传感器34感应到与感应板33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时,将信号传输至放线轮3的电机,控制放线轮3的放线速度,实现移动块35向左或向右移动,调整了移动线轮28相对固定线轮27之间的距离值,即调整了放线轮3恒张力放线,之后细线缆通过第二导线轮11并从第三穿线孔12穿出;
第二驱动电机25工作实现转盘2的转动,在转盘2转动的过程中实现对粗线缆的放线处理,第一驱动电机13工作实现转动底板1的转动,在转动底板1转动的过程中实现第一圆盘5、第二圆盘6和第三圆盘7的转动,在第一圆盘5、第二圆盘6和第三圆盘7转动的过程中实现对粗线缆和细线缆的绞合,之后通过绕包机22对线缆进行绕包处理,牵引机23将线缆的牵出。
该成缆方法使用到成缆机,成缆机包括转动底板1以及在转动底板1上表面转动连接的转盘2;
转动底板1的上表面安装有放线轮3,转动底板1的中央处朝上固定连接有立柱4,立柱4自下而上依次固定连接有第一圆盘5、第二圆盘6和第三圆盘7,第一圆盘5上开设有第一穿线孔8,第一圆盘5上安装有第一导线轮9,第二圆盘6上开设有第二穿线孔10,第二圆盘6上安装有第二导线轮11,第三圆盘7上开设有第三穿线孔12。
转动底板1的下方设置有固定环24,固定环24上固定连接有用于驱动转动底板1的第一驱动电机13,第一驱动电机13工作实现转动底板1的转动。
转盘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中间筒14和护栏15,中间筒14位于转盘2上表面中央位置并竖直朝上设置,护栏15位于转盘2上表面的圆周侧壁处,当粗线缆放置在转盘2的上方时,由于护栏15的作用防止粗线缆在转盘2上方松落;
转动底板1上固定连接有用于驱动转盘2的第二驱动电机25,第二驱动电机25工作实现转盘2的转动。
护栏15包括竖杆16,竖杆16的底端固定连接在转盘2圆周外侧壁上,竖杆16上固定连接有环形杆17,由于护栏15的设置实现了将线缆局限在转盘2的上方,同时由于竖杆16和环形杆17之间预留有空隙,因此便于工作人员观察转盘2内线缆的剩余量。
转盘2包括中间板18,中间板18的两端拆卸式连接有侧板19,便于实现侧板19和中间板18之间的安装与拆卸。
侧板19和中间板18的相邻侧壁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板20,连接板20之间通过固定螺栓连接,通过固定螺栓实现了连接板20之间的安装与拆卸。
侧板19和中间板18的下表面均固定连接有梯形钢21,梯形钢21与连接板20的连接处垂直设置,梯形钢21呈辐射状设置,从而增加了转盘2的强度,使转盘2的直径为13.5米能满足载荷1200吨的要求,从而可以实现无接头线缆的加工。
立柱4的上方还设置有绕包机22和牵引机23,绕包机22实现了对线缆的绕包处理,牵引机23便于将线缆的牵出。
还包括在第二圆盘6上上设置的支架26,还包括固定线轮27和移动线轮28;固定线轮27转动连接在支架26上,支架26上移动连接有移动块35,移动线轮28转动连接在移动块35上。
工作人员将线芯通过从固定线轮27上方绕至移动线轮28后从固定线轮27的下方绕出,由于移动块35移动连接在支架26上,因此在调整移动块35在支架26上的位置时,即调整了移动线轮28和固定线轮27之间的距离,从而调整了绕设在固定线轮27和移动线轮28之间线芯的张力。
支架26上传动连接有同步带29,移动块35固定连接在同步带29上;
支架26上固定连接有第三驱动电机30,支架26上转动连接有主动轮31和从动轮32,同步带29通过主动轮31和从动轮32传动连接,第三驱动电机30的驱动轴与主动轮31固定连接;
支架26上倾斜固定连接有感应板33,移动块35上固定连接有与感应板33相对应的传感器34。
支架26上倾斜固定连接有感应板33,移动块35上固定连接有与感应板33相对应的传感器34,当固定线轮27和移动线轮28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时,传感器34感应到与感应板33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时,将信号传输至放线轮3的电机,控制放线轮3的放线速度,从而实现移动块35向左或向右移动,调整了移动线轮28相对固定线轮27之间的距离值,即调整了放线轮3恒张力放线。
工作人员将放线轮3上的线芯通过从固定线轮27上方绕至移动线轮28后从固定线轮27的下方绕出,当固定线轮27和移动线轮28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时,传感器34感应到与感应板33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时,将信号传输至放线轮3的电机,控制放线轮3的放线速度,从而实现移动块35向左或向右移动,调整了移动线轮28相对固定线轮27之间的距离值,即调整了放线轮3恒张力放线。
本发明在使用时,工作人员将粗线缆放置在转盘2上,将细线缆放置在放线轮3上,将粗线缆的一端穿过第一导线轮9、第二穿线孔10并从第三穿线孔12穿出,将细线缆的一端穿过第一穿线孔8后从固定线轮27上方绕至移动线轮28后从固定线轮27的下方绕出,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时,传感器34感应到与感应板33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时,将信号传输至放线轮3的电机,控制放线轮3的放线速度,从而实现移动块35向左或向右移动,调整了移动线轮28相对固定线轮27之间的距离值,即调整了放线轮3恒张力放线,之后细线缆通过第二导线轮11并从第三穿线孔12穿出。
第二驱动电机25工作实现转盘2的转动,在转盘2转动的过程中实现对粗线缆的放线处理,第一驱动电机13工作实现转动底板1的转动,在转动底板1转动的过程中实现第一圆盘5、第二圆盘6和第三圆盘7的转动,因此在第一圆盘5、第二圆盘6和第三圆盘7转动的过程中实现对粗线缆和细线缆的绞合,之后通过绕包机22对线缆进行绕包处理,牵引机23将线缆的牵出。
在本发明中所描述的“固定连接”表示相互连接的两部件之间是固定在一起,一般是通过焊接、螺钉或胶粘等方式固定在一起;“转动连接”是指两部件连接在一起并能相对运动。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及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第一”、“第二”仅由于描述目的,且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因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多个该特征。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以上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发明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发明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发明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立式成缆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成缆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将粗线缆放置在转盘(2)上,将细线缆放置在放线轮(3)上,将粗线缆的一端穿过第一导线轮(9)、第二穿线孔(10)并从第三穿线孔(12)穿出,将细线缆的一端穿过第一穿线孔(8)后从固定线轮(27)上方绕至移动线轮(28)后从固定线轮(27)的下方绕出;
传感器(34)感应到与感应板(33)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时,将信号传输至放线轮(3)的电机,控制放线轮(3)的放线速度,实现移动块(35)向左或向右移动,调整了移动线轮(28)相对固定线轮(27)之间的距离值,即调整了放线轮(3)恒张力放线,之后细线缆通过第二导线轮(11)并从第三穿线孔(12)穿出;
第二驱动电机(25)工作实现转盘(2)的转动,在转盘(2)转动的过程中实现对粗线缆的放线处理,第一驱动电机(13)工作实现转动底板(1)的转动,在转动底板(1)转动的过程中实现第一圆盘(5)、第二圆盘(6)和第三圆盘(7)的转动,在第一圆盘(5)、第二圆盘(6)和第三圆盘(7)转动的过程中实现对粗线缆和细线缆的绞合,之后通过绕包机(22)对线缆进行绕包处理,牵引机(23)将线缆的牵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立式成缆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成缆方法使用到成缆机,成缆机包括转动底板(1)以及在转动底板(1)上表面转动连接的转盘(2);
所述转动底板(1)的上表面安装有放线轮(3),所述转动底板(1)的中央处朝上固定连接有立柱(4),所述立柱(4)自下而上依次固定连接有第一圆盘(5)、第二圆盘(6)和第三圆盘(7),所述第一圆盘(5)上开设有第一穿线孔(8),所述第一圆盘(5)上安装有第一导线轮(9),所述第二圆盘(6)上开设有第二穿线孔(10),所述第二圆盘(6)上安装有第二导线轮(11),所述第三圆盘(7)上开设有第三穿线孔(1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立式成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底板(1)的下方设置有固定环(24),所述固定环(24)上固定连接有用于驱动转动底板(1)的第一驱动电机(13)。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立式成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盘(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中间筒(14)和护栏(15),所述中间筒(14)位于转盘(2)上表面中央位置并竖直朝上设置,所述护栏(15)位于转盘(2)上表面的圆周侧壁处;
所述转动底板(1)上固定连接有用于驱动转盘(2)的第二驱动电机(2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立式成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护栏(15)包括竖杆(16),所述竖杆(16)的底端固定连接在转盘(2)圆周外侧壁上,所述竖杆(16)上固定连接有环形杆(17)。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立式成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盘(2)包括中间板(18),所述中间板(18)的两端拆卸式连接有侧板(19)。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立式成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19)和中间板(18)的相邻侧壁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板(20),所述连接板(20)之间通过固定螺栓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立式成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19)和中间板(18)的下表面均固定连接有梯形钢(21),所述梯形钢(21)与连接板(20)的连接处垂直设置,所述梯形钢(21)呈辐射状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立式成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4)的上方还设置有绕包机(22)和牵引机(23)。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立式成缆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第二圆盘(6)上上设置的支架(26),还包括固定线轮(27)和移动线轮(28);所述固定线轮(27)转动连接在支架(26)上,所述支架(26)上移动连接有移动块(35),所述移动线轮(28)转动连接在移动块(35)上;
所述支架(26)上传动连接有同步带(29),所述移动块(35)固定连接在同步带(29)上;
所述支架(26)上固定连接有第三驱动电机(30),所述支架(26)上转动连接有主动轮(31)和从动轮(32),所述同步带(29)通过主动轮(31)和从动轮(32)传动连接,所述第三驱动电机(30)的驱动轴与主动轮(31)固定连接;
所述支架(26)上倾斜固定连接有感应板(33),所述移动块(35)上固定连接有与感应板(33)相对应的传感器(34)。
CN202011011688.5A 2020-09-23 2020-09-23 一种立式成缆方法 Active CN11210301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11688.5A CN112103011B (zh) 2020-09-23 2020-09-23 一种立式成缆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11688.5A CN112103011B (zh) 2020-09-23 2020-09-23 一种立式成缆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03011A true CN112103011A (zh) 2020-12-18
CN112103011B CN112103011B (zh) 2022-03-01

Family

ID=737559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011688.5A Active CN112103011B (zh) 2020-09-23 2020-09-23 一种立式成缆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103011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134627A (ja) * 1995-11-07 1997-05-20 Nichifu Co Ltd 電線撚り機
CN201946388U (zh) * 2011-01-17 2011-08-24 安徽长江精工电工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双托盘式主动放线立式成缆机
CN206282664U (zh) * 2016-11-18 2017-06-27 合肥合宁电工设备有限公司 笼绞机的放线架主动放线张力控制系统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134627A (ja) * 1995-11-07 1997-05-20 Nichifu Co Ltd 電線撚り機
CN201946388U (zh) * 2011-01-17 2011-08-24 安徽长江精工电工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双托盘式主动放线立式成缆机
CN206282664U (zh) * 2016-11-18 2017-06-27 合肥合宁电工设备有限公司 笼绞机的放线架主动放线张力控制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03011B (zh) 2022-03-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613386B (zh) 一种电力电缆生产的成缆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12103011B (zh) 一种立式成缆方法
CN112141819A (zh) 一种立式成缆水平式储线方法
CN212292346U (zh) 一种动力线缆放线架
CN210245153U (zh) 一种用于电缆线的绞合成缆设备
JP2001518276A (ja) 巻線を取り付ける方法および装置
JPS6185715A (ja) ケーブルに金属線を鎧装する装置
CN217881002U (zh) 一种可带动多个带盘同时绕包的绕包机
CN217955549U (zh) 一种电缆张力控制绞线机
CN112615306A (zh) 一种便于铺设电缆的电缆支架及方法
CA2078022C (en) Method of drawing large-size elongate cable for installation
CN217229725U (zh) 一种电缆生产用放线架
CN212076037U (zh) 一种通信工程施工用电缆收线筒
CN112164531B (zh) 一种卧式成缆机专用绕包方法
CN219136016U (zh) 一种带有卷收结构的电线电缆生产用成缆机
CN219553325U (zh) 一种多芯电缆成缆装置
CN217837931U (zh) 一种电缆多盘铰线装置
CN220085738U (zh) 一种电缆成缆机的放线绞体
CN218918518U (zh) 一种电线电缆用分段成圈装置
CN218664733U (zh) 一种镀铜钢绞线收卷装置
CN218491149U (zh) 一种便于搬运的电力线缆收卷装置
CN220449331U (zh) 高强度地下电缆铺设的放卷机
CN214755196U (zh) 一种便于铺设电缆的电缆支架
CN219393034U (zh) 用于电缆制作的间歇式绞制装置
CN212062021U (zh) 一种用于单绞机配合可对调节绕包带的放带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