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098018B - 一种碳罐试验系统及试验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碳罐试验系统及试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098018B
CN112098018B CN202010816221.1A CN202010816221A CN112098018B CN 112098018 B CN112098018 B CN 112098018B CN 202010816221 A CN202010816221 A CN 202010816221A CN 112098018 B CN112098018 B CN 11209801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bon tank
test
desorption
adsorption
working condi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81622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098018A (zh
Inventor
李响
秦学
焦森
万玉森
李保权
李洪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AW Grou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AW Grou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AW Group Corp filed Critical FAW Group Corp
Priority to CN202010816221.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098018B/zh
Publication of CN1120980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9801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09801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9801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3/00Investigating fluid-tightness of structures
    • G01M3/02Investigating fluid-tightness of structures by using fluid or vacuum
    • G01M3/26Investigating fluid-tightness of structures by using fluid or vacuum by measuring rate of loss or gain of fluid, e.g. by pressure-responsive devices, by flow detectors
    • G01M3/32Investigating fluid-tightness of structures by using fluid or vacuum by measuring rate of loss or gain of fluid, e.g. by pressure-responsive devices, by flow detectors for containers, e.g. radiators
    • G01M3/3236Investigating fluid-tightness of structures by using fluid or vacuum by measuring rate of loss or gain of fluid, e.g. by pressure-responsive devices, by flow detectors for containers, e.g. radiators by monitoring the interior space of the containers
    • G01M3/3272Investigating fluid-tightness of structures by using fluid or vacuum by measuring rate of loss or gain of fluid, e.g. by pressure-responsive devices, by flow detectors for containers, e.g. radiators by monitoring the interior space of the containers for verifying the internal pressure of closed container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7/00Analysing materials by measuring the pressure or volume of a gas or vapour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7/00Analysing materials by measuring the pressure or volume of a gas or vapour
    • G01N7/02Analysing materials by measuring the pressure or volume of a gas or vapour by absorption, adsorption, or combustion of components and measurement of the change in pressure or volume of the remainder
    • G01N7/04Analysing materials by measuring the pressure or volume of a gas or vapour by absorption, adsorption, or combustion of components and measurement of the change in pressure or volume of the remainder by absorption or adsorption alon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40Engine management system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sting Of Devices, Machine Parts, Or Other Structures Thereof (AREA)
  • Examining Or Testing Airtightnes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碳罐试验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碳罐试验系统及试验方法;由碳罐泄露检查模块、碳罐吸附模块、碳罐脱附模块、试验工况存储模块以及试验流程控制模块组成,利用该碳罐试验系统进行碳罐试验的方法,可实现在碳罐试验过程中,系统气体瞬时流量可变、试验步骤可自定义,且可以实现包括多个不同试验工况的循环;能够更加精确地对于整车的实际工作过程中碳罐的状态在台架上进行复现;此外,本试验系统可以减少操作人员干预次数,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开发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碳罐试验系统及试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碳罐试验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碳罐试验系统及试验方法。
背景技术
汽油车排放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尾气排放,主要成分为一氧化碳(CO)、氮氧化物(NOX)、碳氢化合物(THC和NMHC)和颗粒物(PM/PN);2)由汽油的挥发造成的蒸发污染物及加油过程污染物排放,主要成分为碳氢化合物(HC)。随着标准的不断加严,蒸发污染物和加油过程污染物排放的HC在汽车整车的排放中所占的比例不断增大,这部分的排放不但会造成车辆能源的损失,还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现行的《GB 18352.6-2016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六阶段)》(以下简称国六标准)相比于《GB18352.5-2013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五阶段)》(以下简称国五标准),在蒸发污染物排放的测试方法上,做了大幅度调整,且降低了蒸发污染物排放的限值,由2g降至0.7g。同时,也增加了加油过程污染物排放污染试验。加油过程污染物排放试验的限值为0.05g/test。为控制这两部分的排放,汽车上普遍采用活性碳罐来进行燃油蒸汽的吸附。
活性碳罐具备三个口,分别连接油箱、发动机的进气以及大气,相对应的,这三个口分别称为:吸附口,脱附口及通大气口。在加油过程以及由于外界环境变化导致油箱升温的过程中,油箱内气体会通过管路流经碳罐,其中的燃油蒸汽会被碳罐吸附,经过滤后的气体可通过碳罐通大气口排出。而反之,在油箱温度降低的过程中,由于油箱内压力降低,空气会通过通大气口流经碳罐补充到油箱中,因此活性碳罐可以起到收集燃油蒸汽和平衡油箱压力的作用。而在发动机运转时,由于碳罐通过管路与发动机进气相连通,在一些工况下,通过ECU的控制,可以使发动机进气与碳罐脱附口之间的电磁阀打开,在发动机进气负压的作用下,可使空气流经碳罐后进入发动机的进气,由于此过程发动机负压较大,空气的流速较高,会带走活性炭中吸附的大量汽油蒸汽,继而进入发动机中燃烧。此过程保证了碳罐工作能力的再生,对于碳罐持续具备工作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由于碳罐对于蒸发污染物和加油过程污染物的控制具有重要的作用,针对碳罐性能的标准也较为严格,在《HJ/T 390-2007环境保护产品技术要求汽油车燃油蒸发污染物控制系统(装置)》标准中,提出了对于碳罐性能的一系列要求,而对于碳罐吸附HC的能力方面,要求为碳罐初始丁烷工作能力BWC应大于7.0g/100ml,碳罐的终了丁烷工作能力BWC应大于5.6g/100ml。同时,在蒸发污染物排放试验和加油过程污染物排放试验过程及生产一致性检查中,均存在碳罐处理的步骤。
由于有上述试验需求,碳罐试验设备应运而生,从最初的脱附、吸附碳罐功能需由两套设备分别完成发展至今,现存的碳罐试验设备已能够利用一套气路来实现泄露检查、碳罐吸附、碳罐脱附以及初始工作能力和终了工作能力等测试功能。
在现阶段,碳罐试验设备在碳罐处理过程中能够实现以下功能:
1、碳罐泄露检查
碳罐通过软管与碳罐试验设备连接后,碳罐试验设备会利用压缩空气或氮气对于碳罐建立一个稳定的正压。在压力建立之后,关闭气源,使碳罐试验设备及碳罐处于密封状态,由设备内传感器测量此密闭系统的压降水平,从而判定碳罐是否存在漏点。
2、碳罐吸附
与正丁烷和氮气的气源连接后,启动程序,关闭碳罐脱附口,使混合气自碳罐吸附口流入,通大气口流出,试验碳罐的通大气口与试验设备中辅助碳罐的吸附口相连。在试验开始前,可以设定丁烷的质量流量以及丁烷在混合气中所占的体积比,且可选择吸附方式,例如:吸附固定时间或固定质量或吸附至某一质量击穿等。
3、碳罐脱附
与压缩空气气源连接后,启动程序,关闭碳罐吸附口,使干空气自通大气口流入,自脱附口流出。此过程开始前,可以设定压缩空气的体积流量,以及设定试验结束条件,例如:脱附特定时间或脱附特定体积。
4、碳罐初始/终了丁烷工作能力BWC测量
碳罐与碳罐试验系统连接后,启动程序,根据碳罐标准《HJ/T 390-2007环境保护产品技术要求汽油车燃油蒸发污染物控制系统(装置)》中的要求,设定吸附过程丁烷的质量流量及丁烷占混合气的体积比,并且设定脱附过程气体的体积流量和循环次数。试验设备可以反复执行吸附-脱附的循环。分别记录第5、6、149、150次循环内吸附过程结束时的质量与脱附过程结束时的质量之差M5,M6,M149,M150。M5、M6的平均值即为初始丁烷工作能力BWC,M149和M150的平均值即为终了丁烷工作能力BWC。
5、辅助碳罐脱附
在每次吸附试验后,辅助碳罐由于吸附了丁烷,需要进行脱附,在辅助碳罐吸附口关闭的情况下,使干空气自辅助碳罐通大气口流入,自脱附口流出,可达到脱附辅助碳罐的目的。
综上,现有碳罐试验系统,已具备对于碳罐泄露检查、吸附、脱附等功能,并且能够实现在一次试验中,循环进行吸附-脱附过程。但现有系统和试验方法存在两个问题,使试验程序受到极大的局限。
1、无法实现碳罐实际使用过程的复现
现有试验系统和试验方法只能满足使用恒定的吸附或脱附流量来进行碳罐试验和碳罐性能的探究,而在碳罐的实际使用过程中,碳罐的吸附或脱附过程流量在逐秒变化,利用现在的试验方法和设备无法还原碳罐实车使用时的工作状态。
2、在一次碳罐试验中,无法实现多个不同工况的自由组合
现有试验系统在一次试验中,若想实现循环功能,则只能实现以固定吸附流量吸附后,以固定流量进行脱附,或以固定流量脱附后,以固定流量进行吸附,交替进行预设次数的吸附/脱附过程。若一次试验中需要执行两个及以上不同工况的吸附或脱附步骤,则无法实现。例如,在试验中,如需对于碳罐先利用脱附工况P1对于碳罐进行脱附,再以吸附工况L1对于碳罐进行吸附,其后分别以脱附工况P2、脱附工况P3进行分段脱附,若利用现有碳罐处理系统,则这些步骤需要工作人员在每个阶段进行干预,对于试验的便利性和高效性具有极大的局限。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碳罐试验系统以及试验方法,利用本碳罐试验系统及试验方法,可实现在碳罐试验过程中,系统气体瞬时流量可变、试验步骤可自定义,且可以实现包括多个不同试验工况的循环;能够更加精确地对于整车的实际工作过程中碳罐的状态在台架上进行复现;此外,本试验系统可以减少操作人员干预次数,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开发效率。
一种碳罐试验系统,包括碳罐泄露检查模块、碳罐吸附模块、碳罐脱附模块、试验工况存储模块以及试验流程控制模块;其中:
碳罐泄露检查模块用于检查碳罐的气密性;
碳罐吸附模块用于进行碳罐吸附试验;
碳罐脱附模块用于进行碳罐脱附试验,包括试验碳罐和辅助碳罐的脱附;
试验工况存储模块用于建立、存储碳罐脱附或吸附试验工况曲线,吸附工况曲线体现逐秒变化的丁烷质量流量,脱附工况曲线体现逐秒变化的压缩空气体积流量;
试验流程控制模块通过调取试验工况存储模块中的试验工况曲线来定义碳罐试验流程以及控制试验流程的顺序。
一种应用上述碳罐试验系统进行碳罐试验的方法,具体内容如下:
步骤一,在试验工况存储模块中建立所需的试验工况曲线;
步骤二,碳罐与碳罐试验装置连接:其中碳罐的吸附口通过管路与碳罐试验装置中丁烷/氮气混合气相连,碳罐的脱附口通过管路与碳罐试验装置中干空气相连,碳罐的通大气口通过管路与碳罐试验装置中的辅助碳罐吸附口相连;
步骤三,碳罐泄露检查模块控制碳罐试验装置对碳罐进行气密性检查,判断碳罐是否存在泄露,若碳罐存在泄漏,则停止试验,若碳罐不存在泄漏,则继续按步骤四进行试验;
步骤四,试验流程控制模块读取试验工况存储模块中的试验工况曲线,并根据试验所需调取多个试验工况曲线,调取完成后,将调取的各试验工况曲线进行排序,并根据需要设置多次循环,最后控制碳罐试验装置按照指定顺序及循环的试验工况曲线进行试验;
步骤五,试验流程控制模块依据步骤四中设定顺序及循环次数的试验工况曲线依次调用相应的碳罐吸附模块或碳罐脱附模块控制碳罐试验装置进行相应试验。
所述步骤三中碳罐泄露检查模块对碳罐气密性检查,具体为:碳罐通过软管与碳罐试验设备密封连接,碳罐泄露检查模块控制碳罐试验设备向碳罐内通入氮气,使氮气冲注入碳罐中,当碳罐内部压力达到7bar时,停止向碳罐内通入氮气,测量碳罐内部在30s内的压降,若压降大于或者等于10%,则判定碳罐存在漏点,若压降小于10%,则判定碳罐不存在漏点。
所述碳罐的吸附口通过软管与碳罐试验装置中丁烷/氮气混合气源相连,碳罐的脱附口通过软管与碳罐试验装置中压缩空气气源相连,碳罐的通大气口通过软管与碳罐试验装置中的辅助碳罐吸附口相连。
所述步骤一中向试验工况存储模块中输入试验所需的脱附/吸附试验工况曲线,或向试验工况存储模块中导入实车采集的吸附/脱附试验工况曲线。
所述步骤四中试验流程控制模块调取试验工况存储模块中的吸附试验工况曲线后,再通过调取碳罐吸附模块控制碳罐试验装置对碳罐进行吸附试验,使得丁烷质量流量根据吸附试验工况曲线进行调节,以满足逐秒改变的吸附气体流量。
所述步骤四中试验流程控制模块调取试验工况存储模块中的脱附试验工况曲线后,再通过调取碳罐脱附模块控制碳罐试验装置对碳罐进行脱附试验,使得压缩空气体积流量根据脱附试验工况曲线进行调节,以满足逐秒改变的脱附气体流量。
若需要对辅助碳罐进行脱附,则试验流程控制模块调取试验工况存储模块中的辅助碳罐脱附试验工况曲线后,再通过调取碳罐脱附模块对辅助碳罐进行脱附试验,使得压缩空气体积流量根据辅助碳罐脱附试验工况曲线进行调节,以满足逐秒改变的脱附气体流量。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增加了气体瞬时流量可变、试验步骤可自定义两种能力,扩充了碳罐试验设备的试验能力,提高了碳罐试验系统的智能性,对于更多的路试和整车台架试验可以通过碳罐试验设备进行等效和模拟,缩短了开发成本,提高了开发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描述中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内容和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碳罐试验装置与碳罐之间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其中:1第一阀、2第二阀、3第三阀、4第四阀、5第五阀、6第六阀、7第七阀、8第八阀、9第九阀、10第十阀、11压力表、12第十二阀、13丁烷气源、14氮气气源、15压缩空气气源、16辅助碳罐、17测试天平、18辅助天平、19碳罐、20第十三阀、21第十四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一种碳罐试验系统,包括碳罐泄露检查模块、碳罐吸附模块、碳罐脱附模块、试验工况存储模块以及试验流程控制模块;其中:
碳罐泄露检查模块用于检查碳罐的气密性;
碳罐吸附模块用于进行碳罐吸附试验;
碳罐脱附模块用于进行碳罐脱附试验,包括试验碳罐和辅助碳罐的脱附;
试验工况存储模块用于建立、存储碳罐脱附或吸附试验工况曲线,吸附工况曲线体现逐秒变化的丁烷质量流量,脱附工况曲线体现逐秒变化的压缩空气体积流量;
试验流程控制模块通过调取试验工况存储模块中的试验工况曲线来定义碳罐试验流程以及控制试验流程的顺序。
一种应用上述碳罐试验系统进行碳罐试验的方法,具体内容如下:
步骤一,在试验工况存储模块中建立所需的试验工况曲线;
步骤二,碳罐与碳罐试验装置连接:其中碳罐的吸附口通过管路与碳罐试验装置中丁烷/氮气混合气相连,碳罐的脱附口通过管路与碳罐试验装置中干空气相连,碳罐的通大气口通过管路与碳罐试验装置中的辅助碳罐吸附口相连;
步骤三,碳罐泄露检查模块控制碳罐试验装置对碳罐进行气密性检查,判断碳罐是否存在泄露,若碳罐存在泄漏,则停止试验,若碳罐不存在泄漏,则继续按步骤四进行试验;
步骤四,试验流程控制模块读取试验工况存储模块中的试验工况曲线,并根据试验所需调取多个试验工况曲线,调取完成后,根据试验所需将调取的各试验工况曲线进行排序,并根据需要设置多次循环,最后控制碳罐试验装置按照指定顺序及循环的试验工况曲线进行试验;
步骤五,试验流程控制模块依据步骤四中设定顺序及循环次数的试验工况曲线依次调用相应的碳罐吸附模块或碳罐脱附模块控制碳罐试验装置进行相应试验。
所述步骤三中碳罐泄露检查模块对碳罐气密性检查,具体为:碳罐通过软管与碳罐试验设备密封连接,碳罐泄露检查模块控制碳罐试验设备向碳罐内通入氮气,即控制第二阀2、第三阀3打开,其余阀均关闭,使氮气冲注入碳罐中,读取碳罐上设置的压力表11的读数,当碳罐内部压力达到7bar时,关闭第二阀2、第三阀3,停止向碳罐内通入氮气,通过压力表11测量碳罐内部在30s内的压降,若压降大于或者等于10%,则判定碳罐存在漏点,若压降小于10%,则判定碳罐不存在漏点。
所述碳罐的吸附口通过软管与碳罐试验装置中丁烷/氮气混合气源相连,碳罐的脱附口通过软管与碳罐试验装置中压缩空气气源相连,碳罐的通大气口通过软管与碳罐试验装置中的辅助碳罐吸附口相连。
所述步骤一中向试验工况存储模块中输入试验所需的脱附/吸附试验工况曲线,或向试验工况存储模块中导入实车采集的吸附/脱附试验工况曲线。
所述步骤四中试验流程控制模块调取试验工况存储模块中的吸附试验工况曲线后,再通过调取碳罐吸附模块控制碳罐试验装置对碳罐进行吸附试验,使得丁烷质量流量根据吸附试验工况曲线进行调节,以满足逐秒改变的吸附气体流量。具体地说:试验流程控制模块控制第一阀1、第二阀2、第三阀3、第十三阀20、第七阀7、第九阀9、第十四阀21均打开,其余阀关闭,其中试验流程控制模块控制第一阀1以及第二阀2的开度,使得丁烷质量流量根据吸附试验工况曲线进行调节,以满足逐秒改变的吸附气体流量,即丁烷质量流量。
所述步骤四中试验流程控制模块调取试验工况存储模块中的脱附试验工况曲线后,再通过调取碳罐脱附模块控制碳罐试验装置对碳罐进行脱附试验,使得压缩空气体积流量根据脱附试验工况曲线进行调节,以满足逐秒改变的脱附气体流量。具体地说:试验流程控制模块控制第八阀8、第七阀7、第五阀5、第四阀4均打开,其余阀关闭,其中试验流程控制模块控制第五阀5的开度,使得压缩空气体积流量根据脱附试验工况曲线进行调节,以满足逐秒改变的脱附气体流量,即压缩空气体积流量。
若需要对辅助碳罐进行脱附,则试验流程控制模块调取试验工况存储模块中的辅助碳罐脱附试验工况曲线后,再通过调取碳罐脱附模块对辅助碳罐进行脱附试验,使得压缩空气体积流量根据辅助碳罐脱附试验工况曲线进行调节,以满足逐秒改变的脱附气体流量。具体地说:试验流程控制模块控制第十二阀12、第十阀10、第六阀6均打开,其余阀关闭,试验流程控制模块控制第十二阀12的开度,使得压缩空气体积流量根据辅助碳罐脱附试验工况曲线进行调节,以满足逐秒改变的脱附气体流量,即压缩空气体积流量。
如图1所示,其中碳罐试验装置包括丁烷气源13、氮气气源14、压缩空气气源15、辅助碳罐16、测试天平17和辅助天平18,其中丁烷气源13通过第一阀1与第三阀3连接,氮气气源14通过第二阀2与第三阀3连接,第三阀3通过管路与碳罐19的吸附口连接,碳罐19的脱附口通过管路与第四阀4连接,碳罐19下方设有测试天平17,碳罐19的通大气口分别通过管路与第五阀5和第十三阀20连接,第五阀5和第十三阀20分别通过管路与第七阀7连接,第七阀7通过管路与辅助碳罐16的吸附口连接,辅助碳罐16的通大气口分别通过管路与第十二阀12和第十四阀21连接,第十二阀12和第十四阀21均通过管路与第九阀9连接,第九阀9通过管路与第十阀10连接,第十阀10通过管路与压缩空气气源15连接,压缩空气气源15通过管路与第八阀8连接,第八阀8通过管路与辅助碳罐16的吸附口连接,辅助碳罐16的脱附口通过管路与第六阀6连接,第四阀4、第六阀6和第九阀9分别接入废气通道,碳罐19的吸附口处设有压力表11。
其中丁烷气源13通过管路与第一阀1连接,第一阀1通过管路与第三阀3连接,氮气气源14通过管路与第二阀2连接,第二阀2通过管路与第三阀3连接;
丁烷气源13用于进行碳罐吸附试验。
氮气气源14用于泄露检查和碳罐吸附试验。
压缩空气气源15用于碳罐脱附试验。
辅助碳罐16用于在进行碳罐吸附试验时,收集碳罐19通大气口处逸出的丁烷。
测试天平17用于测量测试碳罐19的质量。
辅助天平18用于测量辅助碳罐16的质量。
其中第一阀1、第二阀2、第五阀5、第十二阀12为流量控制阀,可实时控制气体的流速。第三阀3、第四阀4、第六阀6、第七阀7和第九阀9为闸阀,可控制管路的开关。第八阀8、第十阀10、第十三阀20、第十四阀21为单向阀,可控制气体单向流通。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发明的技术构思范围内,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发明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发明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发明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发明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1)

1.一种碳罐试验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内容:
步骤一,在试验工况存储模块中建立所需的试验工况曲线;
步骤二,碳罐与碳罐试验装置连接:其中碳罐的吸附口通过管路与碳罐试验装置中丁烷/氮气混合气相连,碳罐的脱附口通过管路与碳罐试验装置中干空气相连,碳罐的通大气口通过管路与碳罐试验装置中的辅助碳罐吸附口相连;
步骤三,碳罐泄露检查模块控制碳罐试验装置对碳罐进行气密性检查,判断碳罐是否存在泄露,若碳罐存在泄漏,则停止试验,若碳罐不存在泄漏,则继续按步骤四进行试验;
步骤四,试验流程控制模块读取试验工况存储模块中的试验工况曲线,并根据试验所需调取多个试验工况曲线,调取完成后,将调取的各试验工况曲线进行排序,并根据需要设置多次循环,最后控制碳罐试验装置按照指定顺序及循环的试验工况曲线进行试验;
步骤五,试验流程控制模块依据步骤四中设定顺序及循环次数的试验工况曲线依次调用相应的碳罐吸附模块或碳罐脱附模块控制碳罐试验装置进行相应试验;
所述步骤三中碳罐泄露检查模块对碳罐气密性检查,具体为:碳罐通过软管与碳罐试验设备密封连接,碳罐泄露检查模块控制碳罐试验设备向碳罐内通入氮气,使氮气冲注入碳罐中,当碳罐内部压力达到7bar时,停止向碳罐内通入氮气,测量碳罐内部在30s内的压降,若压降大于或者等于10%,则判定碳罐存在漏点,若压降小于10%,则判定碳罐不存在漏点;
所述碳罐的吸附口通过软管与碳罐试验装置中丁烷/氮气混合气源相连,碳罐的脱附口通过软管与碳罐试验装置中压缩空气气源相连,碳罐的通大气口通过软管与碳罐试验装置中的辅助碳罐吸附口相连;
所述步骤一中向试验工况存储模块中输入试验所需的脱附/吸附试验工况曲线,或向试验工况存储模块中导入实车采集的吸附/脱附试验工况曲线;
所述步骤四中试验流程控制模块调取试验工况存储模块中的吸附试验工况曲线后,再通过调取碳罐吸附模块控制碳罐试验装置对碳罐进行吸附试验,使得丁烷质量流量根据吸附试验工况曲线进行调节,以满足逐秒改变的吸附气体流量;
所述步骤四中试验流程控制模块调取试验工况存储模块中的脱附试验工况曲线后,再通过调取碳罐脱附模块控制碳罐试验装置对碳罐进行脱附试验,使得压缩空气体积流量根据脱附试验工况曲线进行调节,以满足逐秒改变的脱附气体流量;
若需要对辅助碳罐进行脱附,则试验流程控制模块调取试验工况存储模块中的辅助碳罐脱附试验工况曲线后,再通过调取碳罐脱附模块对辅助碳罐进行脱附试验,使得压缩空气体积流量根据辅助碳罐脱附试验工况曲线进行调节,以满足逐秒改变的脱附气体流量。
CN202010816221.1A 2020-08-14 2020-08-14 一种碳罐试验系统及试验方法 Active CN11209801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16221.1A CN112098018B (zh) 2020-08-14 2020-08-14 一种碳罐试验系统及试验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16221.1A CN112098018B (zh) 2020-08-14 2020-08-14 一种碳罐试验系统及试验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98018A CN112098018A (zh) 2020-12-18
CN112098018B true CN112098018B (zh) 2023-05-16

Family

ID=737536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816221.1A Active CN112098018B (zh) 2020-08-14 2020-08-14 一种碳罐试验系统及试验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09801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45779B (zh) * 2022-07-15 2023-11-14 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检测加油过程碳氢蒸发排放的实验方法及系统
CN115406790A (zh) * 2022-09-02 2022-11-29 英杰维特功能材料(珠海)有限公司 碳罐脱附测试装置的使用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340881A (ja) * 2000-06-01 2001-12-11 T & A Engineering:Kk 農薬廃液の処理方法及び処理装置
CN102401771A (zh) * 2010-09-21 2012-04-04 淮阴工学院 一种车用活性炭罐工作能力试验装置
CN105427404A (zh) * 2015-11-06 2016-03-23 清华大学 机动车实际工况油气生成及脱附车载数据采集系统与方法
CN109445408A (zh) * 2018-10-22 2019-03-08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测量汽车炭罐实时脱附流量的方法
CN109612872A (zh) * 2018-12-11 2019-04-12 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满足国六蒸发排放法规的碳罐开发方法
CN109900496A (zh) * 2019-03-15 2019-06-18 堀场仪器(上海)有限公司 碳罐试验系统及其操作方法
CN110441186A (zh) * 2019-09-05 2019-11-12 上海机动车检测认证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炭罐试验系统及其试验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340881A (ja) * 2000-06-01 2001-12-11 T & A Engineering:Kk 農薬廃液の処理方法及び処理装置
CN102401771A (zh) * 2010-09-21 2012-04-04 淮阴工学院 一种车用活性炭罐工作能力试验装置
CN105427404A (zh) * 2015-11-06 2016-03-23 清华大学 机动车实际工况油气生成及脱附车载数据采集系统与方法
CN109445408A (zh) * 2018-10-22 2019-03-08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测量汽车炭罐实时脱附流量的方法
CN109612872A (zh) * 2018-12-11 2019-04-12 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满足国六蒸发排放法规的碳罐开发方法
CN109900496A (zh) * 2019-03-15 2019-06-18 堀场仪器(上海)有限公司 碳罐试验系统及其操作方法
CN110441186A (zh) * 2019-09-05 2019-11-12 上海机动车检测认证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炭罐试验系统及其试验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98018A (zh) 2020-12-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152354B (zh) 一种车辆燃油蒸发系统泄漏诊断装置及其诊断方法
CN112098018B (zh) 一种碳罐试验系统及试验方法
US9297717B2 (en) Venting system, in particular for a fuel tank
CN110006607B (zh) 一种用于燃油蒸发系统泄漏检测的系统和方法
US9669705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etermining the integrity of a vehicle fuel system
CN109113897B (zh) 一种车辆燃油蒸发泄漏诊断装置及其诊断方法
CA2088030C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he automated testing of vehicle fuel evaporation control systems
US20010029776A1 (en) Method and arrangement for checking the tightness of a vessel
WO2013130399A1 (en) Turbocharged engine canister system and diagnostic method
CN103797240A (zh) 用于燃料箱的排气系统
KR101951619B1 (ko) 탱크 환기 시스템의 진단 방법
CN110031160A (zh) 燃油蒸发泄漏检测系统及方法
CN103711615A (zh) 发动机冷却系统电机驱动的真空泵
JPH1078372A (ja) 容器とくに自動車タンク系統の気密試験装置および方法ならびに差圧計
JP2004536998A (ja) 特に自動車の燃料タンク装置タンク通気弁の機能診断方法およびその制御装置
JPH09242633A (ja) 内燃機関付車両のタンク系統の気密試験方法
CN109580229A (zh) 一种相继增压系统联合平台试验装置
CN105781696A (zh) 一种汽车炭罐试验装置
CN108120654B (zh) 多功能碳罐试验系统及试验方法
CN106950016A (zh) 一种用于高压油管高压检漏的装置
CN106840554A (zh) 用于油箱泄漏诊断的装置和方法
JP3709854B2 (ja) リークチェックシステム
CN111442886B (zh) 一种汽车国六碳罐综合性能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
CN211954590U (zh) 油箱泄漏诊断模块及燃油蒸发排放泄漏诊断系统
CN210513996U (zh) 一种炭罐试验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