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097011B - 管线管理装置及二维指向低温环路热管系统 - Google Patents

管线管理装置及二维指向低温环路热管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097011B
CN112097011B CN202011283646.7A CN202011283646A CN112097011B CN 112097011 B CN112097011 B CN 112097011B CN 202011283646 A CN202011283646 A CN 202011283646A CN 112097011 B CN112097011 B CN 11209701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le
pipe section
pipeline
management device
supporting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28364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097011A (zh
Inventor
郭元东
林贵平
李劲东
张红星
苗建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hang University
Beijing Institute of Spacecraft System Engineering
Original Assignee
Beihang University
Beijing Institute of Spacecraft System Engineerin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hang University, Beijing Institute of Spacecraft System Engineering filed Critical Beiha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011283646.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097011B/zh
Publication of CN1120970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970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0970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9701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PIPES; JOINTS OR FITTINGS FOR PIPES; 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MEANS FOR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57/00Protection of pipes or objects of similar shape against external or internal damage or wear
    • F16L57/02Protection of pipes or objects of similar shape against external or internal damage or wear against cracking or buckl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PIPES; JOINTS OR FITTINGS FOR PIPES; 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MEANS FOR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3/00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e.g. hangers, holders, clamps, cleats, clips, bracke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PIPES; JOINTS OR FITTINGS FOR PIPES; 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MEANS FOR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3/00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e.g. hangers, holders, clamps, cleats, clips, brackets
    • F16L3/16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e.g. hangers, holders, clamps, cleats, clips, brackets with special provision allowing movement of the pip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7STORING OR DISTRIBUTING GASES OR LIQUIDS
    • F17DPIPE-LINE SYSTEMS; PIPE-LINES
    • F17D1/00Pipe-line syste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7STORING OR DISTRIBUTING GASES OR LIQUIDS
    • F17DPIPE-LINE SYSTEMS; PIPE-LINES
    • F17D5/00Protection or supervision of install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15/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with the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in closed tubes passing into or through the conduit walls ; Heat-exchange apparatus employing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or bodies
    • F28D15/02Heat-exchange apparatus with the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in closed tubes passing into or through the conduit walls ; Heat-exchange apparatus employing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or bodies in which the medium condenses and evaporates, e.g. heat pip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Supports For Pipes And Cab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二维指向低温环路热管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管线管理装置及二维指向低温环路热管系统。管线管理装置包括支撑件、主动杆和多个从动杆;螺旋管线的第一圈管段通过主动杆与支撑件活动连接,其余圈层管段分别通过一个从动杆与支撑件活动连接。螺旋管线的起始端受力转动,第一圈管段发生形变和位移,并通过主动杆推动支撑件转动;随着支撑件的转动,支撑件能够先后推动第二圈管段至最后一圈管段,使第二圈管段至最后一圈管段发生形变和位移。从而通过管线管理装置对螺旋管线每一圈管段的形变量进行控制,通过每一圈管段较小程度的形变和位移的叠加,最终实现一个较大角度的转动,降低了螺旋管线因应力集中导致管线疲劳破裂的风险。

Description

管线管理装置及二维指向低温环路热管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二维指向低温环路热管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管线管理装置及二维指向低温环路热管系统。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二维指向低温环路热管中,为实现环路热管整体的二维指向运动,环路热管的主蒸发器和制冷器之间通常采用缠绕成螺旋状的管线进行连接,依靠螺旋管线能够发生形变即螺旋管在受力时能够沿径向收缩或扩张,使螺旋管能够产生位移,进而使得蒸发器和致冷器之间能够发生二维指向运动;但在主蒸发器相对于制冷器进行大角度转动的过程中,通常只有螺旋管线靠近载荷施加端的前1至3匝管线能够产生较大的形变和位移,而越远离载荷施加端的其余圈层的管线形变越小,从而大大限制了环路热管的最大指向角度;同时只有部分管线参与转动也极易使管线某处产生应力集中,导致管线快速达到疲劳极限而破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管线管理装置及二维指向低温环路热管系统,以充分利用螺旋管线的每圈管段的可形变与位移量,提高螺旋管线的可转动角度。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管线管理装置,用于对螺旋管线的形变进行管理;管线管理装置包括支撑件、主动杆和从动杆;所述螺旋管线形成有多圈管段,所述主动杆的一端与所述螺旋管线的第一圈管段相连接,所述主动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撑件活动连接;当所述螺旋管线的起始端绕所述螺旋管线的轴线转动时,所述第一圈管段能够发生形变并带动所述主动杆移动;所述支撑件上形成有推动部,所述主动杆能够移动至与所述推动部相抵靠,使得所述主动杆能够推动所述支撑件移动;所述从动杆的数量为多个,所述螺旋管线的第二圈管段至最后一圈管段分别与多个所述从动杆的一端一一对应并连接,多个所述从动杆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支撑件活动连接;所述支撑件上形成有多个抵靠部,多个所述抵靠部与多个所述从动杆一一对应;所述支撑件的移动能够使多个所述抵靠部先后与所述第二圈管段至所述最后一圈管段相对应的所述从动杆相抵靠,并通过所述从动杆先后推动对应的所述第二圈管段至所述最后一圈管段发生形变。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件形成有第一限位槽;所述主动杆朝向所述支撑件的一端插接于所述第一限位槽内,所述第一圈管段的形变能够带动所述主动杆在所述第一限位槽内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主动杆朝向所述支撑件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卡接部,所述主动杆通过所述第一卡接部限制于所述第一限位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推动部位于所述第一限位槽内,且所述推动部位于所述主动杆的移动方向的前端。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件形成有多个第二限位槽;多个所述第二限位槽与多个所述从动杆一一对应,且所述第一限位槽和多个所述第二限位槽沿所述螺旋管线的轴线方向间隔分布;多个所述从动杆朝向所述支撑件的一端分别插接于对应的所述第二限位槽内;所述支撑件的移动能够使所述从动杆在对应的所述第二限位槽内移动。
进一步地,每个所述从动杆朝向所述支撑件的一端均设置有第二卡接部,所述从动杆通过所述第二卡接部限制于对应的所述第二限位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抵靠部位于所述第二限位槽内,且所述抵靠部位于所述从动杆的移动方向的后端。
进一步地,所述抵靠部为所述第二限位槽的侧壁;多个所述第二限位槽的长度沿所述第二圈管段至所述最后一圈管段的方向依次增大。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件为支撑圆筒;所述支撑圆筒设置于所述螺旋管线内部,所述第一限位槽和多个所述第二限位槽设置于所述支撑圆筒的侧壁上,并沿所述支撑圆筒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二维指向低温环路热管系统,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管线管理装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提供的管线管理装置包括支撑件、主动杆和从动杆,螺旋管线形成有多圈管段,主动杆的一端为固定端,主动杆的固定端与螺旋管线的第一圈管段相连接,主动杆的另一端为活动端,主动杆的活动端活动连接于支撑件上;当螺旋管线的第一圈管段因受力发生形变并产生位移时,第一圈管段能够带动主动杆移动;支撑件形成有推动部,主动杆能够移动至与推动部相抵靠,从而通过主动杆推动支撑件随之运动。
从动杆的数量为多个,多个从动杆与螺旋管线除第一圈管段外的其余圈层的管段一一对应;从动杆的一端为固定端,从动杆的固定端与对应的一圈管段相连接,从动杆的另一端为活动端,从动杆的活动端活动连接于支撑件上,从动杆能够与支撑件发生相对运动。支撑件上形成有多个抵靠部,多个抵靠部与多个从动杆一一对应,随着支撑件的转动,多个抵靠部能够按预定次序先后与对应的从动杆相抵靠。
首先随着第一圈管段的形变,主动杆推动支撑件运动,随着支撑件的运动,与第二圈管段相对应的从动杆率先与对应的抵靠部相抵靠,支撑件继续运动将推动从动杆和对应的第二圈管段运动;随着第二圈管段的运动,第一圈管段将逐渐停止形变,第二圈管段发生形变,通过第二圈管段的形变产生的位移使第一圈管段和连接于螺旋管线荷载施加端的设备能够继续转动一定角度。然后随着支撑件的继续移动,与第三圈管段相对应的从动杆与对应的抵靠部相抵靠,支撑件将通过从动杆推动对应的第三圈管段运动并产生形变,第三圈管段的运动和形变使第二圈管段逐渐停止形变,通过第三圈管段形变产生的位移使第二圈管段、第一圈管段和连接于螺旋管线荷载施加端的设备再次转动一定角度;依次类推,直至支撑件推动最后一圈管段运动并产生形变,使连接于螺旋管线荷载施加端的设备完成一个较大角度转动。
综上,通过管线管理装置对螺旋管线的每一圈管段的形变量进行控制,使连接于螺旋管线两端的设备发生较大角度的转动时,能够使螺旋管线的每一圈管段均能够参与,通过每一圈管段的较小程度的形变和位移的叠加,最终实现一个较大角度的转动,降低了螺旋管线因应力集中导致管线疲劳破裂的风险。同时通过管线管理装置也对螺旋管线的每一圈管段进行支撑,避免螺旋管线出现相邻圈层管段的交叉问题,保证每一圈管段均能够顺利地发生形变并形成一定的位移量。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二维指向低温环路热管系统,包括所述的管线管理装置,因而所述二维指向低温环路热管系统也具有管线管理装置的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管线管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支撑件,2-螺旋管线,21-第一圈管段,22-第二圈管段,23-最后一圈管段,3-第一限位槽,4-第二限位槽,5-主动杆,6-从动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显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
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照图1描述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述的管线管理装置及二维指向低温环路热管系统。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管线管理装置,用于对螺旋管线2进行支撑并对螺旋管线2的形变进行管理。两个设备通过螺旋管线2相连通,当其中的一个设备受到驱动绕螺旋管线2的轴线转动时,即对螺旋管线2的一端施加荷载,螺旋管线2能够发生形变,螺旋管线2从靠近荷载施加端至远离荷载的每一圈管段能够逐圈沿径向收缩或扩张,使螺旋管线2的两端能够相对转动形成一定的位移,进而使螺旋管线2两端连接的设备能够发生相对转动。
如图1所示,管线管理装置包括支撑件1、主动杆5和从动杆6,螺旋管线2形成有多圈管段,且靠近荷载施加端(螺旋管线2的起始端)的一圈管段为螺旋管线2的第一圈管段21,然后依次为第二圈管段22、第三圈管段,直至最后一圈管段23。支撑件1设置于螺旋管线2的一侧或内部;优选地,支撑件1设置于螺旋管线2的内部。主动杆5的一端为固定端,主动杆5的固定端与螺旋管线2的第一圈管段21相连接,主动杆5的另一端为活动端,主动杆5的活动端活动连接于支撑件1上;当螺旋管线2的第一圈管段21因受力发生形变并产生位移时,第一圈管段21能够带动主动杆5移动,主动杆5的另一端能够在支撑件1移动。支撑件1在主动杆5运动的方向的前方形成有推动部,当主动杆5的活动端在支撑件1上移动一定距离后,主动杆5能够与推动部相抵靠,随着第一圈管段21形变继续带动主动杆5运动,第一圈管段21的位移将通过主动杆5传递至支撑件1,通过主动杆5推动支撑件1随之运动。
从动杆6的数量为多个,多个从动杆6与螺旋管线2除第一圈管段21外的其余圈层的管段一一对应;从动杆6的一端为固定端,从动杆6的固定端与对应的一圈管段相连接,从动杆6的另一端为活动端,从动杆6的活动端活动连接于支撑件1上,从动杆6能够与支撑件1发生相对运动。
支撑件1上形成有多个抵靠部,多个抵靠部与多个从动杆6一一对应,在初始状态时,抵靠部分别与对应的从动杆6间隔一定距离,随着支撑件1的转动,多个抵靠部能够按预定次序先后与对应的从动杆6相抵靠;首先随着第一圈管段21的形变,主动杆5推动支撑件1运动,随着支撑件1的运动,与第二圈管段22相对应的从动杆6率先与对应的抵靠部相抵靠,支撑件1继续运动将推动从动杆6和对应的第二圈管段22运动;随着第二圈管段22的运动,第一圈管段21将逐渐停止形变,第二圈管段22发生形变,通过第二圈管段22的形变产生的位移使第一圈管段21和连接于螺旋管线2荷载施加端的设备能够继续转动一定角度。然后随着支撑件1的继续移动,与第三圈管段相对应的从动杆6与对应的抵靠部相抵靠,支撑件1将通过从动杆6推动对应的第三圈管段运动并产生形变,第三圈管段的运动和形变使第二圈管段22逐渐停止形变,通过第三圈管段形变产生的位移使第二圈管段22、第一圈管段21和连接于螺旋管线2荷载施加端的设备再次转动一定角度;依次类推,直至支撑件1推动最后一圈管段23运动并产生形变,使连接于螺旋管线2荷载施加端的设备完成一个较大角度转动,如在±90°的范围内转动。
综上,通过管线管理装置对螺旋管线2的每一圈管段的形变量进行控制,使连接于螺旋管线2两端的设备发生较大角度的转动时,能够使螺旋管线2的每一圈管段均能够参与,通过每一圈管段的较小程度的形变和位移的叠加,最终实现一个较大角度的转动,降低了螺旋管线2因应力集中导致管线疲劳破裂的风险。同时通过管线管理装置也对螺旋管线2的每一圈管段进行支撑,避免螺旋管线2出现相邻圈层管段的交叉问题,保证每一圈管段均能够顺利地发生形变并形成一定的位移量。
关于主动杆5与支撑件1的活动连接,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支撑件1上形成有第一限位槽3,主动杆5的活动端能够插入第一限位槽3并穿过支撑件1;主动杆5的活动端设置有第一卡接部,第一卡接部能够与支撑件1相抵靠,从而通过第一卡接部将主动杆5限制于第一限位槽3内,使主动杆5不会与支撑件1脱离。第一限位槽3在支撑件1上沿螺旋管线2的缠绕方向具有一定的长度,从而使主动杆5能够在第一限位槽3内沿第一限位槽3的长度方向移动。
在该实施例中,优选地,推动部位于第一限位槽3内,且推动部位于主动杆5移动方向的前端。优选地,推动部可以为形成于第一限位槽3内的凸起,也可以为第一限位槽3的侧壁。当第一圈管段21发生形变时,第一圈管段21产生位移并带动主动杆5在第一限位槽3内移动,当主动杆5向前移动预定距离后,主动杆5将与推动部相抵靠,使第一圈管段21的位移通过主动杆5传递至支撑件1,以推动支撑件1移动。
关于从动杆6与支撑件1的活动连接,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支撑件1上形成有多个第二限位槽4,多个第二限位槽4与多个从动杆6一一对应,且第一限位槽3和多个第一限位槽3沿螺旋管线2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于支撑件1上。从动杆6的活动端能够插入第二限位槽4内并穿过支撑件1,从动杆6的活动端设置有第二卡接部,通过第二卡接部能够将从动杆6的活动端限制于第二限位槽4内,使从动杆6不与支撑件1脱离。每个第二限位槽4分别具有沿螺旋管线2的缠绕方向的预定长度,使从动杆6能够在第二限位槽4内沿第二限位槽4的长度方向移动。
在该实施例中,优选地,抵靠部位于第二限位槽4内,且抵靠部位于从动杆6移动方向的后端。抵靠部可以为形成于第二限位槽4内的凸起,在螺旋管线2处于初始状态时,多个从动杆6沿螺旋管线2的轴线方向间隔分布,每个从动杆6与对应的抵靠部之间的距离沿第二圈管段22至最后一圈管段23的方向依次增大,从而随着支撑件1的移动,能够使多个抵靠部先后与第二圈管段22、第三圈管段至最后一圈管段23相对应的从动杆6先后抵靠。
优选地,抵靠部也可以为第二限位槽4的侧壁,多个第二限位槽4沿螺旋管线2的轴线方向间隔分布,且多个第二限位槽4具有不同的长度,与第二圈管段22相对应的第二限位槽4长度最短,然后与其他圈层管段对应的第二限位槽4的长度依次增大,从而当支撑件1移动时,多个第二限位槽4的侧壁能够先后与第二圈管段22至最后一圈管段23相对应的从动杆6相抵靠。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支撑件1为支撑圆筒,支撑圆筒设置于螺旋管线2的内部,且支撑圆筒的长度方向沿螺旋管线2的轴线方向设置,并使支撑圆筒与螺旋管线2同轴设置。第一限位槽3和多个第二限位槽4开设于支撑圆筒的侧壁上,且第一限位槽3和多个第二限位槽4沿支撑圆筒的高度方向间隔分布。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二维指向低温环路热管系统,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的管线管理装置。
在该实施例中,二维指向低温环路热管系统包括管线管理装置,因此二维指向低温环路热管系统具有管线管理装置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管线管理装置,用于对螺旋管线的形变进行管理;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件、主动杆和从动杆;
所述螺旋管线形成有多圈管段,所述主动杆的一端与所述螺旋管线的第一圈管段相连接,所述主动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撑件活动连接;
当所述螺旋管线的起始端绕所述螺旋管线的轴线转动时,所述第一圈管段能够发生形变并带动所述主动杆移动;
所述支撑件上形成有推动部,所述主动杆能够移动至与所述推动部相抵靠,使得所述主动杆能够推动所述支撑件移动;
所述从动杆的数量为多个,所述螺旋管线的第二圈管段至最后一圈管段分别与多个所述从动杆的一端一一对应并连接,多个所述从动杆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支撑件活动连接;
所述支撑件上形成有多个抵靠部,多个所述抵靠部与多个所述从动杆一一对应;所述支撑件的移动能够使多个所述抵靠部先后与所述第二圈管段至所述最后一圈管段相对应的所述从动杆相抵靠,并通过所述从动杆先后推动对应的所述第二圈管段至所述最后一圈管段发生形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线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形成有第一限位槽;
所述主动杆朝向所述支撑件的一端插接于所述第一限位槽内,所述第一圈管段的形变能够带动所述主动杆在所述第一限位槽内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线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杆朝向所述支撑件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卡接部,所述主动杆通过所述第一卡接部限制于所述第一限位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线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部位于所述第一限位槽内,且所述推动部位于所述主动杆的移动方向的前端。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线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形成有多个第二限位槽;
多个所述第二限位槽与多个所述从动杆一一对应,且所述第一限位槽和多个所述第二限位槽沿所述螺旋管线的轴线方向间隔分布;
每个所述从动杆朝向所述支撑件的一端分别插入到对应的每个所述第二限位槽内;所述支撑件的移动能够使所述从动杆在对应的所述第二限位槽内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管线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从动杆朝向所述支撑件的一端均设置有第二卡接部,所述从动杆通过所述第二卡接部限制于对应的所述第二限位槽内。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管线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抵靠部位于所述第二限位槽内,且所述抵靠部位于所述从动杆的移动方向的后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管线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抵靠部为所述第二限位槽的侧壁;
多个所述第二限位槽的长度沿所述第二圈管段至所述最后一圈管段的方向依次增大。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管线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为支撑圆筒;
所述支撑圆筒设置于所述螺旋管线内部;
所述第一限位槽和多个所述第二限位槽设置于所述支撑圆筒的侧壁上,并沿所述支撑圆筒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
10.一种二维指向低温环路热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管线管理装置。
CN202011283646.7A 2020-11-17 2020-11-17 管线管理装置及二维指向低温环路热管系统 Active CN11209701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83646.7A CN112097011B (zh) 2020-11-17 2020-11-17 管线管理装置及二维指向低温环路热管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83646.7A CN112097011B (zh) 2020-11-17 2020-11-17 管线管理装置及二维指向低温环路热管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97011A CN112097011A (zh) 2020-12-18
CN112097011B true CN112097011B (zh) 2021-03-19

Family

ID=737846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283646.7A Active CN112097011B (zh) 2020-11-17 2020-11-17 管线管理装置及二维指向低温环路热管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097011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06335U (zh) * 1990-10-10 1992-06-03 上海交通大学 “直调生”直冷式电冰箱
CN201983572U (zh) * 2011-03-24 2011-09-21 郭俊 一种冷冻器
CN103134227A (zh) * 2013-02-26 2013-06-05 合肥美的荣事达电冰箱有限公司 制冷循环系统和具有其的单系统风直冷冰箱
WO2015050514A1 (en) * 2013-10-03 2015-04-09 Arcelik Anonim Sirketi A cooling device comprising a flow regulator
CN209744800U (zh) * 2019-03-12 2019-12-06 金华市益迪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生物组织冷冻台制冷系统
CN210242144U (zh) * 2019-04-17 2020-04-03 浙江星星冷链集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酒柜自动调节化霜功率的控制系统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06335U (zh) * 1990-10-10 1992-06-03 上海交通大学 “直调生”直冷式电冰箱
CN201983572U (zh) * 2011-03-24 2011-09-21 郭俊 一种冷冻器
CN103134227A (zh) * 2013-02-26 2013-06-05 合肥美的荣事达电冰箱有限公司 制冷循环系统和具有其的单系统风直冷冰箱
WO2015050514A1 (en) * 2013-10-03 2015-04-09 Arcelik Anonim Sirketi A cooling device comprising a flow regulator
CN209744800U (zh) * 2019-03-12 2019-12-06 金华市益迪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生物组织冷冻台制冷系统
CN210242144U (zh) * 2019-04-17 2020-04-03 浙江星星冷链集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酒柜自动调节化霜功率的控制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97011A (zh) 2020-12-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802737B2 (en) Helically coiled heat exchange array
US8224485B2 (en) Snaking robotic arm with movable shapers
EP3360490B1 (en) Flexible tube
US10396639B2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a winding of an electric machine
US20150352728A1 (en) Bendable, telescopic, and flexible continuum mechanical structure
CN112097011B (zh) 管线管理装置及二维指向低温环路热管系统
US20170105738A1 (en) In vivo indwelling member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same
US9901370B2 (en) Tube insertion device having end effector capable of changing direction
CN104330000B (zh) 一种伸缩致动器
US11596294B2 (en) Variable stiffness device and method of varying stiffness
CN102762930A (zh) 线圈支承构件
US11259690B2 (en) Variable stiffness apparatus
JP6473515B2 (ja) ヘアピン状の熱交換チューブ整列装置
CN112236692B (zh) 具有可变形透镜的透镜装置及包括该透镜装置的光学系统
CN111525450B (zh) 电缆敷设装置
JP5633754B2 (ja) 管体性能比較表示装置
JP6580584B2 (ja) パイプ支持システム
WO2016108281A1 (ja) 直動伸縮機構及びロボットアーム機構
EP2361721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ssembling of coils for exchangers
JP2013227884A (ja) 変位機構
RU2603803C2 (ru) Распределитель для жидкой или газообразной среды
WO2017181991A1 (en) Rotary actuator using shape memory alloy wires in traction
CN104880112A (zh) 少头螺旋盘管及其组装成大型多头螺旋盘管的方法
CN220765736U (zh) 移送机构及排架测试移送装置
RU2451875C1 (ru) Теплообменни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