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073018A - 滤波器、双工器、多工器以及通信设备 - Google Patents

滤波器、双工器、多工器以及通信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073018A
CN112073018A CN202010468270.0A CN202010468270A CN112073018A CN 112073018 A CN112073018 A CN 112073018A CN 202010468270 A CN202010468270 A CN 202010468270A CN 112073018 A CN112073018 A CN 11207301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onator
frequency
filter
frequency filter
l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46827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073018B (zh
Inventor
边子鹏
庞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OFS Microsystem Tianji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OFS Microsystem Tianji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OFS Microsystem Tianjin Co Ltd filed Critical ROFS Microsystem Tianji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468270.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073018B/zh
Publication of CN1120730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73018A/zh
Priority to PCT/CN2021/095993 priority patent/WO2021238970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07301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7301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HIMPEDANCE NETWORKS, e.g. RESONANT CIRCUITS; RESONATORS
    • H03H7/00Multiple-port networks comprising only passive electrical elements as network components
    • H03H7/01Frequency selective two-port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HIMPEDANCE NETWORKS, e.g. RESONANT CIRCUITS; RESONATORS
    • H03H7/00Multiple-port networks comprising only passive electrical elements as network components
    • H03H7/46Networks for connecting several sources or loads, working on different frequencies or frequency bands, to a common load or sour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005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adapting radio receivers, transmitters andtransceivers for operation on two or more bands, i.e. frequency ranges
    • H04B1/0053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adapting radio receivers, transmitters andtransceivers for operation on two or more bands, i.e. frequency ranges with common antenna for more than one band
    • H04B1/0057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adapting radio receivers, transmitters andtransceivers for operation on two or more bands, i.e. frequency ranges with common antenna for more than one band using diplexing or multiplexing filters for selecting the desired ban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40Circuits
    • H04B1/401Circuits for selecting or indicating operating mod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urface Acoustic Wave Elements And Circuit Network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滤波器、双工器、多工器以及通信设备,该滤波器为梯形结构,包括1条串联路径和多个并联支路,该滤波器中的谐振器为声波谐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并联支路中包含1个SC电路,并且:该SC电路中包含1个谐振器和串联的电感器,该SC电路中的谐振器的主谐振频率和高次谐振频率均位于所述滤波器的通带以外;或者,该SC电路中包含谐振器组和串联的电感器,该谐振器组包含多个谐振器,其中至少有一个谐振器的谐振频率与其他谐振器的谐振频率不同,且其中每一个谐振器的主谐振频率和高次谐振频率均在所述滤波器的通带以外。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有助于提高滤波器和多工器的高次谐振的抑制度,同时提高多工器的隔离度。

Description

滤波器、双工器、多工器以及通信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滤波器技术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滤波器、双工器、多工 器以及通信设备。
背景技术
近年来的通信设备小型化和高性能趋势的加快,给射频前端提出了更 高的挑战。在射频通信前端中,一方面要通过减小芯片和封装基板的尺寸 来实现小型化,另一方面要通过减少损耗来源以及更好的谐振器配合设计 来实现更好的性能。在现有的滤波器结构中,用于匹配的无源器件较多, 同时用于改善特定性能比如滚降插损等也需要额外引入更多的电感、电容、 耦合等多种结构。
普通的滤波器的一种典型结构如图1所示,图1是根据现有技术中的 声波滤波器的一种结构的示意图。这种滤波器100中,输入端T1和输出 端T2之间有电感L1、L2以及多个谐振器(通常称作串联谐振器)S11~S14, 各串联谐振器的连接点与接地端之间的多个支路(通常称作并联支路)上 分别设置有谐振器P12~P14(通常称作并联谐振器),以及电感L3~L5。 各并联谐振器上添加有质量负载层,使并联谐振器的频率和串联谐振器的 频率具有差异从而形成滤波器的通带。
图2为传统的薄膜体声波谐振器的切面示意图。如图2所示,薄膜体 声波谐振器300中,31是半导体衬底材料,35是通过刻蚀得到的空气腔, 薄膜体声波谐振器的底电极33淀积于半导体衬底31之上,32为压电薄膜 材料,34为顶电极。虚线框选区域为35空气腔、34顶电极、33底电极和 32压电层的重叠区域,此为谐振有效区。其中,顶电极和底电极的材料可 以由金(Au)、钨(W)、钼(Mo)、铂(Pt)、钌(Ru)、铱(Ir)、钛钨(TiW)、 铝(Al)、或钛(Ti)等类似金属形成;压电层的材料可以为氮化铝(AlN)、 氧化锌(ZnO)、锆钛酸铅(PZT)、铌酸锂(LiNbO3)、石英(Quartz)、 铌酸钾(KNbO3)或钽酸锂(LiTaO3)等。压电薄膜的厚度一般小于10 微米。氮化铝薄膜为多晶形态或者单晶形态,生长方式为薄膜溅射 (sputtering)或者有机金属化学气相沉积法(MOCVD)。
图3为根据现有技术中的体声波谐振器(BAW)的阻抗频率特性示意 图。BAW谐振器的主谐振存在两个谐振频点:一个是谐振电路阻抗值达 到极小值时的fs,将fs定义为该谐振器的串联谐振频点;另一个是当谐振 电路阻抗值达到极大值时的fp,将fp定义为该谐振器的并联谐振频点。 如图3所示,由于BAW谐振器本身结构特点,BAW谐振器在产生主谐振的同时会在高频端产生高次谐振,这种高次谐振通常是不需要的并且应当 对其进行抑制。
图4为根据现有技术的双工器的电路架构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现 有技术中的一种双工器102中,虚线框D1为双工器低频滤波器芯片,虚 线框D2为双工器高频滤波器芯片。低频滤波器和高频滤波器均为梯型结 构压电滤波器。低频滤波器中包含串联谐振器S11至S14、并联谐振器P11 至P13。高频滤波器中包含串联谐振器S21至S24、并联谐振器P21至P24。 L1和L2为低频滤波器信号输入输出端电感,L5和L6为高频滤波器信号 输入输出端电感,L3和L4为低频滤波器的并联支路接地电感,L7和L8 为高频滤波器的并联支路的接地电感。LM为双工器天线端匹配电感。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滤波器、双工器、多工器以及通信设备, 利用特殊谐振器与电感串联形成的SC电路改善滤波器的带外抑制性能, 并改善双工器和多工器的隔离度。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滤波器。
本发明的滤波器为梯形结构,包括1条串联路径和多个并联支路,该 滤波器中的谐振器为声波谐振器,所述多个并联支路中包含1个SC电路, 并且:该SC电路中包含1个谐振器和串联的电感器,该SC电路中的谐 振器的主谐振频率和高次谐振频率均位于所述滤波器的通带以外;或者, 该SC电路中包含谐振器组和串联的电感器,该谐振器组包含多个谐振器, 其中至少有一个谐振器的谐振频率与其他谐振器的谐振频率不同,且其中 每一个谐振器的主谐振频率和高次谐振频率均在所述滤波器的通带以外。
可选地,所述1个谐振器或所述谐振器组的等效电容,与所述串联的 电感器形成的串联谐振的频率位于所述滤波器的带外抑制频段。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第一种双工器,该双工器包括低频滤 波器和高频滤波器,该双工器中的高频滤波器为本发明所述的滤波器。
可选地,所述主谐振频率在该双工器的高频滤波器的通带外。
可选地,所述SC电路中的谐振器或谐振器组设置在高频滤波器所在 芯片,该谐振器或谐振器组中的质量负载使该谐振器的主谐振频率或谐振 器组中各谐振器的主谐振频率在高频滤波器的通带外的低频端。
可选地,所述SC电路中的谐振器或谐振器组设置在低频滤波器所在 芯片,该谐振器或谐振器组中的各膜层厚度与低频滤波器中串联谐振器的 膜层厚度相同或相近,使该谐振器的主谐振频率或谐振器组中各谐振器的 主谐振频率在低频滤波器通带内。
可选地,高频滤波器中的SC电路连接于双工器的高频滤波器信号输 入/输出端或高频滤波器串联路径的某一个节点。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了第二种双工器,该双工器包括低频滤 波器和高频滤波器,该双工器中的低频滤波器为本发明所述的滤波器。
本发明的该双工器包括低频滤波器和高频滤波器,该双工器中的低频 滤波器为本发明所述的滤波器。
可选地,所述主谐振频率在该双工器的低频滤波器的通带外。
可选地,所述SC电路中的谐振器或谐振器组设置在低频滤波器所在 芯片,该谐振器或谐振器组中的质量负载使该谐振器的主谐振频率或谐振 器组中各谐振器的主谐振频率在低频滤波器的通带外的低频端。
可选地,所述SC电路中的谐振器或谐振器组设置在高频滤波器所在 芯片,该谐振器或谐振器组中的各膜层厚度与高频滤波器中串联谐振器的 膜层厚度相同或相近,使该谐振器的主谐振频率或谐振器组中各谐振器的 主谐振频率在高频滤波器通带内。
可选地,低频滤波器中的SC电路连接于双工器的低频端滤波器信号 输入/输出端或低频滤波器串联路径的某一个节点。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供了第三种双工器,该双工器包括低频滤 波器和高频滤波器,该双工器中的高频滤波器和低频滤波器皆为本发明所 述的滤波器。
可选地,低频滤波器中的所述SC电路的谐振器的主谐振频率或谐振 器组中各谐振器的主谐振频率位于低频滤波器通带外。
可选地,高频滤波器中的所述SC电路的谐振器的主谐振频率或谐振 器组中各谐振器的主谐振频率位于高频滤波器的通带外。
可选地,低频滤波器中的所述SC电路中的谐振器或谐振器组设置在 低频滤波器所在芯片,该谐振器或谐振器组中的质量负载使该谐振器的主 谐振频率或谐振器组中各谐振器的主谐振频率在低频滤波器的通带外的 低频端;高频滤波器中的所述SC电路中的谐振器或谐振器组设置在高频 滤波器所在芯片,该谐振器或谐振器组中的质量负载使该谐振器的主谐振 频率或谐振器组中各谐振器的主谐振频率在低频滤波器的通带内。
可选地,低频滤波器和高频滤波器中的所述SC电路中的谐振器或谐 振器组皆设置在低频滤波器所在芯片;低频滤波器的所述SC电路中的谐 振器或谐振器组中的质量负载使该谐振器的主谐振频率或谐振器组中各 谐振器的主谐振频率在低频滤波器的通带外的低频端;高频滤波器的所述 SC电路中的谐振器或谐振器组中的各膜层厚度与低频滤波器中串联谐振 器的膜层厚度相同或相近,使该谐振器的主谐振频率或谐振器组中各谐振器的主谐振频率在低频滤波器通带内。
可选地,低频滤波器中的所述SC电路中的谐振器或谐振器组,设置 在高频滤波器所在芯片并且各膜层厚度与高频滤波器中串联谐振器的膜 层厚度相同或相近;高频滤波器中的所述SC电路中的谐振器或谐振器组, 设置在低频滤波器所在芯片并且各膜层厚度与低频滤波器中串联谐振器 的膜层厚度相同或相近。
可选地,高频滤波器中的SC电路连接于双工器的高频滤波器信号输 入/输出端或高频滤波器串联路径的某一个节点;低频滤波器中的SC电路 连接于双工器的低频端滤波器信号输入/输出端或低频滤波器串联路径的 某一个节点。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多工器,该多工器包括本发明所 述的滤波器或双工器。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设备,该通信设备包括本发 明所述的滤波器或双工器。
附图说明
为了说明而非限制的目的,现在将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特别是 参考附图来描述本发明,其中:
图1是根据现有技术中的声波滤波器的一种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传统的薄膜体声波谐振器的切面示意图;
图3为根据现有技术中的体声波谐振器(BAW)的阻抗频率特性示意 图;
图4为根据现有技术的双工器的电路架构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用于抑制体声波谐振器高次谐振的电路 的基本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谐振器阻抗特性曲线与SC电路阻抗特 性曲线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的滤波器的电路结构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的滤波器的插损频率特性(实线)与作为 对比例一的现有技术所示滤波器的插损频率特性(虚线)的对比;
图9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的滤波器的插损频率特性(实线)与SC 电路的阻抗特性(虚线)的对比;
图10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的滤波器的电路结构的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双工器的电路结构的示意图;
图12是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双工器的电路结构的示意图;
图13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和第四实施例所示双工器电路的插损 频率特性的示意图;
图14是图13中的A区域放大的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和第四实施例与现有技术的隔离度特性对 比的示意图;
图16是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双工器的电路结构的示意图;
图17是本发明第五实施例所示双工器电路的插损频率特性的示意图;
图18是图17中A区域放大的示意图;
图19是图17中B区域和C区域放大的示意图;
图20是根据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双工器的电路结构的示意图;
图21是根据本发明第六实施例所示双工器电路的插损频率特性的示 意图;
图22是21的A区域放大的示意图;
图23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与现有技术中的双工器隔离度特性对比的 示意图;
图24是根据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双工器的电路结构的示意图;
图25是根据本发明第八实施例的双工器的电路结构的示意图;
图26是根据本发明第七实施例和第八实施例所示双工器电路的频率 插损特性的示意图;
图27是图26中的A-L区域和A-H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图28为本发明第七、第八实施例与现有技术中的双工器隔离度特性 对比的示意图;
图29是根据本发明第九实施例的双工器的电路结构的示意图;
图30是根据本发明第九实施例所示双工器电路的插损频率特性的示 意图;
图31是图30中的A-T区域和A-R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图32是本发明第九实施例与现有技术中的双工器隔离度特性对比的 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方式中,采用谐振器与电感串联的电路对体声波谐振器的 高次谐振进行抑制。这种电路的基本结构如图5所示,图5是根据本发明 实施方式的用于抑制体声波谐振器高次谐振的电路的基本结构示意图。在 以下的描述中,将图5中的电路称作SC电路。并且需要说明的是,为了 便于描述,当该电路应用于双工器中的高频滤波器时,该电路也称作HSC 电路,当该电路应用于双工器中的低频滤波器时,该电路也称作LSC电路。
图5中示出了SC电路包含1个谐振器P01和1个串联的电感(电感 器)LS。在实际应用时,该谐振器P01可以是多个谐振器连接(包括串联 和/或并联)构成的谐振器组,电感LS也可以是多个电感的串联和/或并联 体,这样,串联的电感则是指串联和/或并联体与单个谐振器串联或与谐振 器组串联。
利用SC电路对谐振器高次谐振进行抑制的原理可以参考图6,图6 是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谐振器阻抗特性曲线与SC电路阻抗特性曲线的 示意图。图中实线表示SC电路阻抗,虚线表示单个谐振器阻抗。SC电路 的特点在于SC电路中的谐振器P01的谐振频点(包括主谐振和高次谐振) 设置在滤波器通带以外。通过设置合适的谐振器P01的面积和电感值,使 得谐振器P01的平板电容和与之级联的LS电感形成的串联谐振频点发生 在滤波器需改善的带外抑制所在频段。在图6中,将该两个曲线置于同一 坐标系下进行对比,可以看出,实线所示SC电路的阻抗在谐振器P01的 平板电容和与之级联的LS电感形成的串联谐振频点附近为极小值,因此 SC电路在高频端产生的串联谐振可有效改善所在频段的抑制特性。
SC电路在串联谐振频点确定的前提下,谐振器P01的平板电容和与 之级联的LS电感的乘积就随之确定,平板电容越大LS以及电感越小时, SC电路对滤波器高频端带外抑制改善越明显,对通带插损影响越大;平 板电容越小以及LS电感越大时,SC电路对滤波器高频端带外抑制改善程 度越小,对通带插损影响越小。故谐振器P01的面积和LS电感需根据通 带插损和带外抑制指标权衡设计。
图7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的滤波器的电路结构的示意图。如图7所 示,滤波器600是主要由串联谐振器S11~S14、并联谐振器P12~P14和SC 电路组成的梯型结构压电滤波器。图中T1为信号输入端口,T2为信号输 出端口,L1和L2为输入端电感和输出端电感,L3、L4和L5为并联支路 接地电感。图中的SC电路一端接地,另一端可以连接在滤波器串联支路 中的任一节点。
图8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的滤波器的插损频率特性(实线)与作为 对比例一的现有技术所示滤波器的插损频率特性(虚线)的对比。由图8 可见,相比现有技术,第一实施例中的滤波器在A区域、B1区域、B2区 域和C区域处带外抑制均有明显改善。
图9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的滤波器的插损频率特性(实线)与SC 电路的阻抗特性(虚线)的对比。从图9可以看出SC电路是如何影响滤 波器性能。如图9所示,A区域对应SC电路中谐振器P01主谐振的串联 谐振频点附近频段,B1区域对应SC电路中谐振器P01第一高次谐振的串 联谐振频点附近频段,B2区域对应SC电路中谐振器P01第二高次谐振的 串联谐振频点附近频段,C区域对应SC电路中谐振器P01的平板电容和 与之级联的LS电感形成的串联谐振频点附近频段。即本发明中的SC电 路中谐振器的主谐振、高次谐振以及谐振器的平板电容和与之级联的电感 的串联谐振均被合理利用来提升器件的整体性能。
对于SC电路,如前所述,其中的谐振器可以是多个的连接体,这种 方式的具体应用示例于图10,图10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的滤波器 的电路结构的示意图。如图10所示,第二实施例第一实施例区别在于SC 电路中谐振器的结构。第二实施例将SC电路中的谐振器进行串联拆分, 可为等面积拆分亦可为非等面积拆分,但是谐振器P01和谐振器P02的主 谐振频率不同。对于双工器,其中的低频滤波器和/或高频滤波器可以应用 上述的包含SC电路的滤波器,以下具体进行说明。
图11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双工器的电路结构的示意图。如图 11所示,在高频滤波器中设置SC电路(HSC电路),HSC可以并联设置 在高频滤波串联路径的任意一个节点上,但是最好设置在如图11所示位 置,因为HSC电路距离双工器的天线端越远对双工器的收敛性影响越小。 HSC电路中的谐振器P02可以通过加质量负载进行移频,使其主谐振频率 设置在高频滤波器通带外的低频端,并且特别地,其主谐振频率可设置到 低频滤波器的通带内。
图12是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双工器的电路结构的示意图。如图 12所示,HSC电路中的谐振器P02亦可以设置在低频滤波器的芯片上, HSC电路中谐振器的堆叠结构(stack)中各膜层厚度与低频滤波器中串联 谐振器的膜层厚度相同或相近,使其主谐振频率在高频滤波器通带外的低 频端(包括低频滤波器通带所在频段)。
图13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和第四实施例所示双工器电路的插损 频率特性的示意图,并将实施例中高频滤波器的插损频率特性与作为对比 例二的现有技术的双工器中高频滤波器的插损频率特性进行了对比。图中, 小方框标示的实线为第三实施例、第四实施例以及现有技术中的低频滤波 器的插损曲线,因未添加SC电路,因此三者曲线一致。小圆圈标示的实 线为第三实施例、第四实施例的高频滤波器的插损曲线,虚线为现有技术中的高频滤波器的插损曲线,未带标示的实线为第三实施例和第四实施例 中HSC电路的阻抗频率特性,A区域抑制对应HSC电路中谐振器的主谐 振,B区域抑制对应HSC电路中谐振器的高次谐振,C区与抑制对应HSC 电路中谐振器P02的平板电容和与之级联的电感形成的串联谐振。由图可 见,对于第三实施例和第四实施例中的电路结构,由于设置HSC电路, 其高频滤波器的带外抑制特性在A区域、B区域和C区域均有明显改善。
图14是图13中的A区域放大的示意图,图15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 和第四实施例与现有技术的隔离度特性对比的示意图。如图14、图15所 示,如果HSC电路中谐振器的主谐振落设置在低频滤波器的通带内,可 以有效改善高频滤波器在低频滤波器通带所在频段的带外抑制特性(图14 中A区域所示)以及低频滤波器通带所在频段的隔离度特性(图15中D区域所示)。
图16是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双工器的电路结构的示意图。如图 16所示,在低频滤波器中设置LSC电路,LSC可以并联设置在低频滤波 串联路径的任意一个节点上,但是最好设置如图16所示位置,因为LSC 电路距离双工器的天线端越远对双工器的收敛性影响越小。LSC电路中的 谐振器P01可以通过设置质量负载进行移频,使其主谐振频率在低频滤波 器通带外的低频端。
图17是本发明第五实施例所示双工器电路的插损频率特性的示意图, 并将第五实施例中低频滤波器的插损频率特性与现有技术中低频滤波器 的插损频率特性进行了对比。图18是图17中A区域放大的示意图。图 19是图17中B区域和C区域放大的示意图。各图中,虚线为现有技术中 的低频滤波器的插损曲线,小方框标示的实线为第五实施例和现有技术中 的高频滤波器的插损曲线,小圆圈标示的实线为第五实施例中低频滤波器 的插损曲线,未带标示的实线为第五实施例中LSC电路的阻抗频率特性, A区域抑制对应LSC电路中谐振器的主谐振,B区域抑制对应LSC电路 中谐振器的高次谐振,C区与抑制对应LSC电路中谐振器P01的平板电容 和与之级联的电感形成的串联谐振。由图可见,第五实施例中的双工器, 由于设置LSC电路,其低频滤波器的带外抑制特性在A区域、B区域和C 区域均有明显改善。
图20是根据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双工器的电路结构的示意图。如图 20所示,在低频滤波器中设置LSC电路,LSC可以并联设置在低频滤波 串联路径的任意一个节点上,但是最好设置如图20所示位置。LSC电路 中的谐振器P01做在高频滤波器芯片上,LSC电路中谐振器的Stack各膜 层厚度与高频滤波器中串联谐振器的膜层厚度相同或相近,使其主谐振频 率在高频滤波器通带内。
图21是根据本发明第六实施例所示双工器电路的插损频率特性的示 意图,并将第六实施例中低频滤波器的插损频率特性与现有技术中低频滤 波器的插损频率特性进行了对比。图中虚线为现有技术中低频滤波器插损 曲线,小方框标示的实线为第六实施例与现有技术中高频滤波器的插损曲 线,小圆圈标示的实线为第六实施例中低频滤波器的插损曲线,未带标示 的实线为第六实施例中LSC电路的阻抗频率特性,A区域抑制对应LSC 电路中谐振器的主谐振,B区域抑制对应LSC电路中谐振器的高次谐振, C区与抑制对应LSC电路中谐振器P01的平板电容和与之级联的电感形成 的串联谐振。由图可见,第六实施例中的双工器由于设置LSC电路,其低 频滤波器的带外抑制特性在A区域、B区域和C区域均有明显改善。
图22是21的A区域放大的示意图。图23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与现 有技术中的双工器隔离度特性对比的示意图,图中虚线对应现有技术,小 圆圈标示的实线对应第六实施例。如图22和图23所示,谐振器P01的主 谐振频率在高频滤波器通带频段内,可以有效改善低频滤波器在高频滤波 器通带所在频段的带外抑制特性(图22中A区域所示)以及高频滤波器 通带所在频段的隔离度特性(图23中D区域所示)。
图24是根据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双工器的电路结构的示意图。如图 24所示,在低频滤波器中设置LSC电路,同时在高频滤波器中设置HSC 电路。LSC电路可以并联设置在低频滤波串联路径的任意一个节点上, HSC电路可以并联设置在高频滤波串联路径的任意一个节点上,但较佳的 方式是,LSC电路和HSC电路设置如图24所示远离双工器天线端位置,这样对双工器的收敛性影响较小。LSC电路中的谐振器P01做在低频滤波 器芯片上,通过加质量负载使其主谐振频率在低频滤波器通带外的低频端, HSC电路中的谐振器P02做在高频滤波器芯片上,通过加质量负载使其主 谐振在高频滤波器通带外的低频端,特别地,其主谐振频率可以设置到低 频滤波器通带内。
图25是根据本发明第八实施例的双工器的电路结构的示意图。与第 七实施例不同点在于,第八实施例中的HSC电路做在低频滤波器芯片上, HSC电路中谐振器的Stack各膜层厚度与低频滤波器中串联谐振器的膜层 厚度相同或相近,使其主谐振在低频滤波器通带内。
图26是根据本发明第七实施例和第八实施例所示双工器电路的频率 插损特性的示意图,并将其插损频率特性与现有技术中的双工器进行了对 比。由图可见,第七实施例和第八实施例的双工器由于设置LSC电路和 HSC电路,低频滤波器的带外抑制特性在A-L区域、B-L区域和C-L区域 均有明显改善,同时,高频滤波器的带外抑制特性在A-H区域、B-H区域 和C-H区域均有明显改善。
图27是图26中的A-L区域和A-H区域的放大示意图。图28为本发 明第七、第八实施例与现有技术中的双工器隔离度特性对比的示意图,图 中未标示的实线对应现有技术,小圆圈标示的实线对应第七实施例。如图 27和图28所示,谐振器P02的主谐振频率设置在低频滤波器通带频段内, 可以有效改善高频滤波器在低频滤波器通带所在频段的带外抑制特性(图 27中A-H区域所示)以及低频滤波器通带所在频段的隔离度特性(图28 中D-H区域所示)。
图29是根据本发明第九实施例的双工器的电路结构的示意图。如图9 所示,在低频滤波器中设置LSC电路,同时在高频滤波器中设置HSC电 路。LSC电路可以并联设置在低频滤波串联路径的任意一个节点上,HSC 电路可以并联设置在高频滤波串联路径的任意一个节点上,但是较佳的方 式是LSC电路和HSC电路设置如图29所示远离双工器天线端位置。LSC 电路中的谐振器P01设置在高频滤波器芯片上,HSC电路中的谐振器P02 设置在低频滤波器芯片上。特别地,LSC电路中谐振器P01的主谐振频率 设置在高频滤波器通带内,HSC电路中谐振器P02的主谐振频率设置在低 频滤波器通带内。
图30是根据本发明第九实施例所示双工器电路的插损频率特性的示 意图,并将其插损频率特性与现有技术进行了对比。图30中,短线状虚 线和点状虚线分别表示现有技术中的低频滤波器和高频滤波器插损,小方 框标示的实线和小圆圈标示的实线分别表示第九实施例的低频滤波器和 高频滤波器插损。由图可见,第九实施例由于设置LSC电路和HSC电路, 低频滤波器的带外抑制特性在A-L区域、B-L区域和C-L区域均有明显改 善,同时,高频滤波器的带外抑制特性在A-H区域、B-H区域和C-H区 域均有明显改善。
图31是图30中的A-L区域和A-H区域的放大示意图。图32是本发 明第九实施例与现有技术中的双工器隔离度特性对比的示意图,如图31 和图32所示,谐振器P01的主谐振频率设置在高频滤波器通带频段内, 可以有效改善低频滤波器在高频滤波器通带所在频段的带外抑制特性以 及高频滤波器通带所在频段的隔离度特性(图31中A-L所示区域和图32 中D-L所示区域),谐振器P02的主谐振频率在低频滤波器通带频段内, 可以有效改善高频滤波器在低频滤波器通带所在频段的带外抑制特性以 及低频滤波器通带所在频段的隔离度特性(图31中A-H所示区域和图32 中D-H所示区域)。
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在梯形滤波器的串联路径的某一个 节点上并联连接SC电路,SC电路中谐振器包括主谐振和高次谐振,该谐 振器主谐振频率和高次谐振频率都在滤波器通带以外,主谐振和高次谐振 的串联谐振点会在带外形成抑制零点,从而提升滤波器的带外抑制特性。 另外,谐振器的等效电容和与之级联的电感的串联谐振频点设置在需改善 的滤波器带外抑制所在频段附近(包括滤波器高次谐振所在频段)。在双 工器中低频滤波器和高频滤波器均可加入上述SC电路,低频滤波器中的 SC电路称为LSC电路,高频滤波器中的SC电路称为HSC电路。LSC电 路中的谐振器的主谐振频点和高次谐振频点要求在低频滤波器通带以外 (可在通带高频端亦可在通带低频端,在通带低频端时可通过在谐振器上 设置质量负载实现,在通带高频端时可通过把谐振器设置在高频滤波器所在芯片上),设置在高频滤波器所在芯片上时,可以实现对高频滤波器通 带频段隔离度的改善;HSC电路中的谐振器的主谐振频点和高次谐振频点 要求在高频滤波器通带以外(可在通带高频端亦可在通带低频端),HSC 电路中的谐振器设置在低频滤波器所在芯片上或通过所述谐振器上设置 质量负载使其主谐振频点在低频滤波器通带内,从而实现对低频滤波器通 带频段隔离度的改善。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技术 人员应该明白的是,取决于设计要求和其他因素,可以发生各种各样的修 改、组合、子组合和替代。任何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 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1)

1.一种滤波器,该滤波器为梯形结构,包括1条串联路径和多个并联支路,该滤波器中的谐振器为声波谐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并联支路中包含1个SC电路,并且:
该SC电路中包含1个谐振器和串联的电感器,该SC电路中的谐振器的主谐振频率和高次谐振频率均位于所述滤波器的通带以外;
或者,
该SC电路中包含谐振器组和串联的电感器,该谐振器组包含多个谐振器,其中至少有一个谐振器的谐振频率与其他谐振器的谐振频率不同,且其中每一个谐振器的主谐振频率和高次谐振频率均在所述滤波器的通带以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1个谐振器或所述谐振器组的等效电容,与所述串联的电感器形成的串联谐振的频率位于所述滤波器的带外抑制频段。
3.一种双工器,该双工器包括低频滤波器和高频滤波器,其特征在于,该双工器中的高频滤波器为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滤波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谐振频率在该双工器的高频滤波器的通带外。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双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SC电路中的谐振器或谐振器组设置在高频滤波器所在芯片,该谐振器或谐振器组中的质量负载使该谐振器的主谐振频率或谐振器组中各谐振器的主谐振频率在高频滤波器的通带外的低频端。
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双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SC电路中的谐振器或谐振器组设置在低频滤波器所在芯片,该谐振器或谐振器组中的各膜层厚度与低频滤波器中串联谐振器的膜层厚度相同或相近,使该谐振器的主谐振频率或谐振器组中各谐振器的主谐振频率在低频滤波器通带内。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工器,其特征在于,高频滤波器中的SC电路连接于双工器的高频滤波器信号输入/输出端或高频滤波器串联路径的某一个节点。
8.一种双工器,该双工器包括低频滤波器和高频滤波器,其特征在于,该双工器中的低频滤波器为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滤波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谐振频率在该双工器的低频滤波器的通带外。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双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SC电路中的谐振器或谐振器组设置在低频滤波器所在芯片,该谐振器或谐振器组中的质量负载使该谐振器的主谐振频率或谐振器组中各谐振器的主谐振频率在低频滤波器的通带外的低频端。
11.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双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SC电路中的谐振器或谐振器组设置在高频滤波器所在芯片,该谐振器或谐振器组中的各膜层厚度与高频滤波器中串联谐振器的膜层厚度相同或相近,使该谐振器的主谐振频率或谐振器组中各谐振器的主谐振频率在高频滤波器通带内。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工器,其特征在于,低频滤波器中的SC电路连接于双工器的低频端滤波器信号输入/输出端或低频滤波器串联路径的某一个节点。
13.一种双工器,该双工器包括低频滤波器和高频滤波器,其特征在于,该双工器中的高频滤波器和低频滤波器皆为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滤波器。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双工器,其特征在于,低频滤波器中的所述SC电路的谐振器的主谐振频率或谐振器组中各谐振器的主谐振频率位于低频滤波器通带外。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双工器,其特征在于,高频滤波器中的所述SC电路的谐振器的主谐振频率或谐振器组中各谐振器的主谐振频率位于高频滤波器的通带外。
16.根据权利要求13、14或15中任一项所述的双工器,其特征在于,
低频滤波器中的所述SC电路中的谐振器或谐振器组设置在低频滤波器所在芯片,该谐振器或谐振器组中的质量负载使该谐振器的主谐振频率或谐振器组中各谐振器的主谐振频率在低频滤波器的通带外的低频端;
高频滤波器中的所述SC电路中的谐振器或谐振器组设置在高频滤波器所在芯片,该谐振器或谐振器组中的质量负载使该谐振器的主谐振频率或谐振器组中各谐振器的主谐振频率在低频滤波器的通带内。
17.根据权利要求13、14或15中任一项所述的双工器,其特征在于,
低频滤波器和高频滤波器中的所述SC电路中的谐振器或谐振器组皆设置在低频滤波器所在芯片;
低频滤波器的所述SC电路中的谐振器或谐振器组中的质量负载使该谐振器的主谐振频率或谐振器组中各谐振器的主谐振频率在低频滤波器的通带外的低频端;
高频滤波器的所述SC电路中的谐振器或谐振器组中的各膜层厚度与低频滤波器中串联谐振器的膜层厚度相同或相近,使该谐振器的主谐振频率或谐振器组中各谐振器的主谐振频率在低频滤波器通带内。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双工器,其特征在于,
低频滤波器中的所述SC电路中的谐振器或谐振器组,设置在高频滤波器所在芯片并且各膜层厚度与高频滤波器中串联谐振器的膜层厚度相同或相近;
高频滤波器中的所述SC电路中的谐振器或谐振器组,设置在低频滤波器所在芯片并且各膜层厚度与低频滤波器中串联谐振器的膜层厚度相同或相近。
19.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双工器,其特征在于,
高频滤波器中的SC电路连接于双工器的高频滤波器信号输入/输出端或高频滤波器串联路径的某一个节点;
低频滤波器中的SC电路连接于双工器的低频端滤波器信号输入/输出端或低频滤波器串联路径的某一个节点。
20.一种多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滤波器或双工器。
21.一种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滤波器或双工器。
CN202010468270.0A 2020-05-28 2020-05-28 双工器、多工器以及通信设备 Active CN11207301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68270.0A CN112073018B (zh) 2020-05-28 2020-05-28 双工器、多工器以及通信设备
PCT/CN2021/095993 WO2021238970A1 (zh) 2020-05-28 2021-05-26 滤波器、双工器、多工器以及通信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68270.0A CN112073018B (zh) 2020-05-28 2020-05-28 双工器、多工器以及通信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73018A true CN112073018A (zh) 2020-12-11
CN112073018B CN112073018B (zh) 2022-02-25

Family

ID=736562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468270.0A Active CN112073018B (zh) 2020-05-28 2020-05-28 双工器、多工器以及通信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2073018B (zh)
WO (1) WO2021238970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238970A1 (zh) * 2020-05-28 2021-12-02 诺思(天津)微系统有限责任公司 滤波器、双工器、多工器以及通信设备
WO2022179619A1 (zh) * 2021-02-26 2022-09-01 诺思(天津)微系统有限责任公司 双工器、抑制双工器高次谐振的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CN117097297A (zh) * 2022-11-20 2023-11-21 北京芯溪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滤波器、双工器、多工器和通信设备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51436A (zh) * 2003-12-01 2006-03-22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滤波器装置
US20110210805A1 (en) * 2008-09-01 2011-09-01 Epcos Ag Duplexer and Method for Increasing the Isolation Between Two Filters
CN103959647A (zh) * 2011-11-30 2014-07-30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梯型弹性波滤波器和利用该梯型弹性波滤波器的天线共用器
CN109643987A (zh) * 2016-08-26 2019-04-16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弹性波滤波器装置、多工器、高频前端电路以及通信装置
CN109964409A (zh) * 2016-11-22 2019-07-02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滤波器装置以及多工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862192B2 (en) * 2010-05-17 2014-10-14 Resonant Inc. Narrow band-pass filter having resonators grouped into primary and secondary sets of different order
CN109787581A (zh) * 2018-11-28 2019-05-21 天津大学 具有带通和高通双重功能的基于体声波谐振器的滤波器
CN111147037A (zh) * 2020-01-07 2020-05-12 诺思(天津)微系统有限责任公司 调节体声波滤波器中谐振器频率的方法及体声波滤波器
CN111200419B (zh) * 2020-01-16 2021-08-10 诺思(天津)微系统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滤波器、双工器、高频前端电路及通信装置
CN112073018B (zh) * 2020-05-28 2022-02-25 诺思(天津)微系统有限责任公司 双工器、多工器以及通信设备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51436A (zh) * 2003-12-01 2006-03-22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滤波器装置
US20110210805A1 (en) * 2008-09-01 2011-09-01 Epcos Ag Duplexer and Method for Increasing the Isolation Between Two Filters
CN103959647A (zh) * 2011-11-30 2014-07-30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梯型弹性波滤波器和利用该梯型弹性波滤波器的天线共用器
CN109643987A (zh) * 2016-08-26 2019-04-16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弹性波滤波器装置、多工器、高频前端电路以及通信装置
CN109964409A (zh) * 2016-11-22 2019-07-02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滤波器装置以及多工器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238970A1 (zh) * 2020-05-28 2021-12-02 诺思(天津)微系统有限责任公司 滤波器、双工器、多工器以及通信设备
WO2022179619A1 (zh) * 2021-02-26 2022-09-01 诺思(天津)微系统有限责任公司 双工器、抑制双工器高次谐振的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CN117097297A (zh) * 2022-11-20 2023-11-21 北京芯溪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滤波器、双工器、多工器和通信设备
CN117097297B (zh) * 2022-11-20 2024-04-05 北京芯溪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滤波器、双工器、多工器和通信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73018B (zh) 2022-02-25
WO2021238970A1 (zh) 2021-12-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073018B (zh) 双工器、多工器以及通信设备
CN111200419B (zh) 一种滤波器、双工器、高频前端电路及通信装置
JP5072047B2 (ja) 弾性波フィルタ、それを用いたデュプレクサおよびそのデュプレクサを用いた通信機
US7825747B2 (en) Thin-film BAW filter, and a method for production of a thin-film BAW filter
US10249812B2 (en) Filter and multiplexer
CN109983696B (zh) 弹性波滤波器装置
JP4468185B2 (ja) 等しい共振周波数を有する共振器フィルタ構造体
US10756704B2 (en) Saw filter having suppressed shear mode
WO2021203761A1 (zh) 滤波器和多工器以及通信设备
US10608612B2 (en) Saw filter comprising an additional pole
JP2006513662A5 (zh)
CN111133678B (zh) 滤波器装置、多工器、高频前端电路以及通信装置
WO2021227941A1 (zh) 体声波谐振器组件及制造方法、滤波器及电子设备
WO2021147633A1 (zh) 一种滤波器、双工器、高频前端电路及通信装置
CN115473509A (zh) 滤波器、多工器和电子设备
WO2022022438A1 (zh) 滤波器设计方法和滤波器、多工器、通信设备
CN111628745B (zh) 信号传输线和双工器、多工器、通信设备
JP2019193220A (ja) バルク音響共振器を含むフィルター
CN110875727B (zh) 滤波器
WO2007129696A1 (ja) 送受切換器
WO2020078971A1 (en) Electro acoustic rf filter with impedance element having improved performance and multiplexer component comprising the filter
CN114978085A (zh) 双工器、抑制双工器高次谐振的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CN115694416A (zh) 多工器及提高其性能的方法、通信设备
CN110729980B (zh) 具有反谐振频率校正的滤波器
CN112600532B (zh) 弹性波滤波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130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2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