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964409A - 滤波器装置以及多工器 - Google Patents

滤波器装置以及多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964409A
CN109964409A CN201780070643.5A CN201780070643A CN109964409A CN 109964409 A CN109964409 A CN 109964409A CN 201780070643 A CN201780070643 A CN 201780070643A CN 109964409 A CN109964409 A CN 10996440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ter
resonator
elastic wave
wave resonator
parall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7064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964409B (zh
Inventor
小中阳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99644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644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9644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6440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HIMPEDANCE NETWORKS, e.g. RESONANT CIRCUITS; RESONATORS
    • H03H9/00Networks comprising electromechanical or electro-acoustic devices; Electromechanical resonators
    • H03H9/46Filters
    • H03H9/64Filters using surface acoustic waves
    • H03H9/6423Means for obtaining a particular transfer characteristic
    • H03H9/6433Coupled resonator filter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HIMPEDANCE NETWORKS, e.g. RESONANT CIRCUITS; RESONATORS
    • H03H9/00Networks comprising electromechanical or electro-acoustic devices; Electromechanical resonators
    • H03H9/46Filters
    • H03H9/54Filters comprising resonators of piezoelectric or electrostrictive material
    • H03H9/56Monolithic crystal filters
    • H03H9/566Electric coupling means therefor
    • H03H9/568Electric coupling means therefor consisting of a ladder configuration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HIMPEDANCE NETWORKS, e.g. RESONANT CIRCUITS; RESONATORS
    • H03H7/00Multiple-port networks comprising only passive electrical elements as network components
    • H03H7/01Frequency selective two-port networks
    • H03H7/0153Electrical filters; Controlling thereof
    • H03H7/0161Bandpass filter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HIMPEDANCE NETWORKS, e.g. RESONANT CIRCUITS; RESONATORS
    • H03H9/00Networks comprising electromechanical or electro-acoustic devices; Electromechanical resonators
    • H03H9/0023Balance-unbalance or balance-balance networks
    • H03H9/0028Balance-unbalance or balance-balance networks using surface acoustic wave devices
    • H03H9/0085Balance-unbalance or balance-balance networks using surface acoustic wave devices having four acoustic track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HIMPEDANCE NETWORKS, e.g. RESONANT CIRCUITS; RESONATORS
    • H03H9/00Networks comprising electromechanical or electro-acoustic devices; Electromechanical resonators
    • H03H9/02Details
    • H03H9/125Driving means, e.g. electrodes, coils
    • H03H9/145Driving means, e.g. electrodes, coils for networks using surface acoustic wave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HIMPEDANCE NETWORKS, e.g. RESONANT CIRCUITS; RESONATORS
    • H03H9/00Networks comprising electromechanical or electro-acoustic devices; Electromechanical resonators
    • H03H9/02Details
    • H03H9/125Driving means, e.g. electrodes, coils
    • H03H9/145Driving means, e.g. electrodes, coils for networks using surface acoustic waves
    • H03H9/14538Formation
    • H03H9/14541Multilayer finger or busbar electrode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HIMPEDANCE NETWORKS, e.g. RESONANT CIRCUITS; RESONATORS
    • H03H9/00Networks comprising electromechanical or electro-acoustic devices; Electromechanical resonators
    • H03H9/46Filters
    • H03H9/64Filters using surface acoustic waves
    • H03H9/6423Means for obtaining a particular transfer characteristic
    • H03H9/6433Coupled resonator filters
    • H03H9/6483Ladder SAW filter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HIMPEDANCE NETWORKS, e.g. RESONANT CIRCUITS; RESONATORS
    • H03H9/00Networks comprising electromechanical or electro-acoustic devices; Electromechanical resonators
    • H03H9/46Filters
    • H03H9/64Filters using surface acoustic waves
    • H03H9/6489Compensation of undesirable effect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HIMPEDANCE NETWORKS, e.g. RESONANT CIRCUITS; RESONATORS
    • H03H9/00Networks comprising electromechanical or electro-acoustic devices; Electromechanical resonators
    • H03H9/70Multiple-port networks for connecting several sources or loads, working on different frequencies or frequency bands, to a common load or source
    • H03H9/72Networks using surface acoustic wave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HIMPEDANCE NETWORKS, e.g. RESONANT CIRCUITS; RESONATORS
    • H03H9/00Networks comprising electromechanical or electro-acoustic devices; Electromechanical resonators
    • H03H9/70Multiple-port networks for connecting several sources or loads, working on different frequencies or frequency bands, to a common load or source
    • H03H9/72Networks using surface acoustic waves
    • H03H9/725Duplex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Surface Acoustic Wave Elements And Circuit Networks Thereof (AREA)
  • Piezo-Electric Or Mechanical Vibrators, Or Delay Or Filter Circuits (AREA)

Abstract

滤波器装置(2)具备:梯型的第一滤波器(20),具有设置在端子间路径(CH1)上的串联谐振器(S1~S4)以及设置在连接路径(CH2)上的并联谐振器(P1~P4);第一弹性波谐振器(P21),与并联谐振器(P2)并联地设置;以及第二弹性波谐振器(P22),与串联谐振器(S2)并联地设置。第一弹性波谐振器(P21)的谐振点以及反谐振点均位于比第一滤波器(20)的通带靠低频侧或高频侧。第二弹性波谐振器(P22)的谐振点以及反谐振点均位于比第一滤波器(20)的通带靠低频侧或高频侧,且从第一滤波器(20)的通带观察,位于与第一弹性波谐振器(P21)的谐振点以及反谐振点所位于的一侧相同的一侧。

Description

滤波器装置以及多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梯型的滤波器的滤波器装置、以及具备该滤波器装置的多工器。
背景技术
对于近年来的便携式电话,要求用一个终端应对多个频带以及多种无线方式,即,所谓的多频段化以及多模式化。为了应对于此,在一个天线配置对具有多个无线载波频率的高频信号进行分波的多工器。作为构成多工器的滤波器装置,需要使通带以外的衰减特性提高,使得不会与其它通信设备引起电波干扰。
作为这种滤波器装置的一个例子,在专利文献1公开了包含具有多个串联谐振器以及并联谐振器的梯型滤波器的滤波器装置。在该滤波器装置中,与给定的串联谐振器以及并联谐振器并联地连接有电容器。此外,例如,已知通过与并联谐振器并联地连接电容器,从而能够进行衰减极的调整。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14717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专利文献1公开的滤波器装置中,能够形成的衰减极的数目有限制,因此存在如下情况,即,通带以外的给定的频带中的衰减特性不充分,与其它通信设备引起电波干扰。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通带以外的给定的频带中的衰减特性的滤波器装置等。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涉及的滤波器装置具备:第一端子以及第二端子;梯型的第一滤波器,具有串联谐振器以及并联谐振器,所述串联谐振器设置在将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第二端子连结的端子间路径上,所述并联谐振器设置在将所述端子间路径上的给定的连接点和接地连结的连接路径上;第一弹性波谐振器,在所述连接路径上,与所述并联谐振器并联地设置;以及第二弹性波谐振器,在所述端子间路径上,与所述串联谐振器并联地设置,所述第一弹性波谐振器的谐振点以及反谐振点均位于比所述第一滤波器的通带靠低频侧或高频侧,所述第二弹性波谐振器的谐振点以及反谐振点均位于比所述第一滤波器的通带靠低频侧或高频侧,且从所述第一滤波器的通带观察,位于与所述第一弹性波谐振器的谐振点以及反谐振点所位于的一侧相同的一侧。
据此,能够通过第一弹性波谐振器以及第二弹性波谐振器在第一滤波器的通带的低频侧或高频侧形成衰减带。由此,通过使该衰减带与第一滤波器的通带外的给定的频带重叠,增大插入损耗,从而能够提高滤波器装置的给定的频带的衰减特性。
此外,也可以是,在滤波器装置中,由设置在所述连接路径上的所述第一弹性波谐振器以及设置在所述端子间路径上的所述第二弹性波谐振器形成梯型的第二滤波器,由所述第二滤波器的衰减极或衰减带形成的通过抑制频带位于比所述第一滤波器的通带靠低频侧或高频侧。
据此,能够通过第一弹性波谐振器以及第二弹性波谐振器形成通过抑制频带,并使该通过抑制频带与第一滤波器的通带外的给定的频带重叠,增大插入损耗,由此能够提高给定的频带的衰减特性。
此外,也可以是,所述第二滤波器为带通滤波器,所述通过抑制频带由所述第二滤波器的所述衰减极形成。
据此,能够通过带通滤波器的衰减极形成插入损耗大的通过抑制频带。通过使该通过抑制频带与第一滤波器的通带外的给定的频带重叠,增大插入损耗,从而能够提高滤波器装置的给定的频带的衰减特性。
此外,也可以是,所述第二滤波器为带阻滤波器,所述通过抑制频带由所述第二滤波器的所述衰减带形成。
据此,能够通过带阻滤波器的衰减带形成插入损耗的带宽宽的通过抑制频带。通过使该通过抑制频带与第一滤波器的通带外的给定的频带重叠,增大插入损耗,从而能够提高滤波器装置的给定的频带的衰减特性。
此外,也可以是,所述第一弹性波谐振器以及所述第二弹性波谐振器各自的谐振点以及反谐振点位于比所述第一滤波器的通带靠高频侧。
像这样,在使谐振点以及反谐振点位于比第一滤波器的通带靠高频侧的情况下,即使反谐振点的高频侧的激励效率变低,也能够减小对反谐振点的低频侧造成的影响,能够抑制第一滤波器的通带中的电力损耗。
此外,也可以是,所述第一弹性波谐振器以及所述第二弹性波谐振器各自在与谐振点以及反谐振点不同的频带中作为具有给定电容的电容器而发挥功能。
像这样,通过在与第一弹性波谐振器以及第二弹性波谐振器的谐振点以及反谐振点不同的频带中使第一弹性波谐振器以及第二弹性波谐振器分别作为电容器而发挥功能,从而能够拓宽比第一滤波器的通带靠低频侧的衰减带,此外,能够提高通带的高频侧的陡峭性。
此外,也可以是,所述第一滤波器具有多个所述串联谐振器和多个所述并联谐振器,所述第一弹性波谐振器与给定的所述并联谐振器并联地设置,所述第二弹性波谐振器与经由所述连接点连接于所述给定的并联谐振器的所述串联谐振器并联地设置。
据此,能够由给定的并联谐振器和与给定的并联谐振器直接连接的串联谐振器形成梯型的滤波器。由此,能够容易地形成衰减带,能够提高滤波器装置的衰减特性。
此外,也可以在所述连接路径上的所述并联谐振器与所述接地之间具有电感器。
据此,能够拓宽第一滤波器的通带宽度,或者能够使通带的高频侧高衰减化。
此外,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涉及的多工器具备:上述滤波器装置;第三端子;以及第三滤波器,设置在将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第三端子连结的路径上。
据此,能够提供使通带以外的给定的频带中的衰减特性提高并抑制了与其它通信设备的电波干扰的多工器。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滤波器装置能够提高通带以外的给定的频带中的衰减特性。此外,包含该滤波器装置的多工器能够抑制与其它通信设备的电波干扰。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1涉及的多工器以及滤波器装置的电路结构图。
图2是示意性地示出实施方式1涉及的滤波器装置的弹性波谐振器的IDT部的图,(a)是俯视图,(b)是剖视图。
图3是比较例1的滤波器装置的电路结构图。
图4是示出实施方式1以及比较例1的滤波器装置的频率特性和第二滤波器的频率特性的图。
图5是比较例2的滤波器装置的电路结构图。
图6是比较例3的滤波器装置的电路结构图。
图7A是示出比较例1~3的滤波器装置的频率特性的图。
图7B是将图7A的横轴(频率)放大显示的图。
图8A是示出实施方式1以及比较例1的滤波器装置的频率特性的图。
图8B是将图8A的横轴(频率)放大显示的图。
图9是示出实施方式2以及比较例1的滤波器装置的频率特性和第二滤波器的频率特性的图。
图10A是示出实施方式2以及比较例1的滤波器装置的频率特性的图。
图10B是将图10A的横轴(频率)放大显示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实施方式以及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另外,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均示出总括性或具体的例子。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示出的数值、形状、材料、构成要素、构成要素的配置以及连接方式等是一个例子,其主旨并不在于限定本发明。关于以下的实施方式中的构成要素之中未记载于独立权利要求的构成要素,作为任意的构成要素而进行说明。此外,附图所示的构成要素的大小或大小之比未必严谨。
(实施方式1)
[1-1.多工器以及滤波器装置的电路结构]
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多工器以及滤波器装置利用于便携式电话等通信设备。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多工器,列举Band1(发送通带:1920~1980MHz,接收通带:2110~2170MHz)的双工器为例进行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1涉及的多工器1以及滤波器装置2的电路结构图。
多工器1具备作为天线侧端子的第一端子11、作为发送侧信号端子的第二端子12、作为接收侧信号端子的第三端子13a以及13b、作为发送滤波器的第一滤波器20、和作为接收滤波器的第三滤波器30。第一滤波器20设置在将第一端子11和第二端子12连结的端子间路径CH1上,第三滤波器30设置在将第一端子11和第三端子13a、13b连结的端子间路径CH3上。端子间路径CH1以及CH3在连接点15汇聚在一起。第一端子11与天线50连接。
构成多工器1的滤波器装置2包含第一端子11、第二端子12以及第一滤波器20。第一滤波器20是将不平衡信号输出到第一端子11的非平衡型的滤波器,具体地,由梯型滤波器构成。第一滤波器20的通带例如为1920MHz~1980MHz。
第一滤波器20具有串联谐振器S1、S2、S3以及S4。串联谐振器S1~S4各自插入到设置在第二端子12与连接点15之间的端子间路径CH1上的串联臂25。
第一滤波器20具有并联谐振器P1、P2、P3以及P4。并联谐振器P1插入到与第二端子12和串联谐振器S1之间的连接点51连接的并联臂21。并联谐振器P2插入到与串联谐振器S1、S2间的连接点52连接的并联臂22。并联谐振器P3插入到与串联谐振器S2、S3间的连接点53连接的并联臂23。并联谐振器P4插入到与串联谐振器S3、S4间的连接点54连接的并联臂24。
此外,滤波器装置2包含第三端子13a、13b以及第三滤波器30。第三滤波器30由纵向耦合谐振器型弹性波滤波器构成。第三滤波器30为具有平衡-不平衡变换功能的平衡型的滤波器,从第三端子13a、13b输出平衡信号。
此外,多工器1具有电感器L1、L2、L3以及L4。电感器L1~L4各自插入到将并联谐振器P1~P4各自与接地连结的路径。另外,也可以将电感器L1~L4各自的一端汇聚在一起并与接地连接。此外,未必一定需要设置电感器L1~L4。例如,电感器L1~L4各自也可以由并联谐振器P1~P4各自具有的电感器分量构成。
此外,多工器1具有阻抗匹配用的电感器L5、L6。电感器L5插入到位于连接点15与第一端子11之间的连接点16和接地之间。电感器L6插入到位于连接点51与第二端子12之间的连接点56和接地之间。
本实施方式中的滤波器装置2具有第一弹性波谐振器P21和第二弹性波谐振器P22。
第一弹性波谐振器P21与设置在并联臂22的并联谐振器P2并联地连接。具体地,在将端子间路径CH1上的连接点52和接地连结的连接路径CH2中,与并联臂22并联地设置并联臂22a,并在该并联臂22a插入了第一弹性波谐振器P21。
第二弹性波谐振器P22与设置在串联臂25的串联谐振器S2并联地连接。具体地,在端子间路径CH1上的连接点52、53之间,与串联臂25并联地设置串联臂25a,并在该串联臂25a插入了第二弹性波谐振器P22。
即,第一弹性波谐振器P21以及第二弹性波谐振器P22连接为梯型,形成了成为带通滤波器的第二滤波器29。关于通过设置第一弹性波谐振器P21以及第二弹性波谐振器P22而得到的效果将后述。
[1-2.弹性波谐振器的构造]
第一弹性波谐振器P21以及第二弹性波谐振器P22各自由IDT(InterDigitalTransducer,叉指换能器)形成。
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弹性波谐振器P21、P22的IDT部520的图,(a)是俯视图,(b)是剖视图。另外,IDT部520用于说明弹性波滤波器的典型的构造,构成电极的电极指的根数、长度等并不限定于此。
IDT部520由具有梳形形状的IDT电极520a以及520b构成。如图2的(a)所示,在压电基板526上形成有相互对置的一组IDT电极520a以及520b。IDT电极520a由相互平行的多个电极指522a和连接多个电极指522a的汇流条电极521a构成。IDT电极520b由相互平行的多个电极指522b和连接多个电极指522b的汇流条电极521b构成。多个电极指522a、522b沿着与弹性波的传播方向正交的方向形成。即,电极指522a、522b在弹性波的传播方向上排列形成。
此外,如图2的(b)所示,IDT电极520a、520b成为密接层523和主电极层524的层叠构造。例如,作为密接层523,可使用Ti,作为主电极层524,可使用含有1%的Cu的Al。保护层525例如是以二氧化硅为主成分的膜,形成为覆盖IDT电极520a、520b。压电基板526例如由具有给定的切割角的LiTaO3压电单晶、LiNbO3压电单晶、或压电陶瓷构成。
在此,将多个电极指522a、522b的重复间距设为λ,将从弹性波的传播方向观察电极指522a和电极指522b的情况下的重复的电极指长度设为交叉宽度L,将电极指522a、522b的高度设为h,将电极指522a、522b的对数设为n。此外,将电极指522a、522b的线宽度设为W,将相邻的电极指522a与电极指522b之间的空间宽度设为S,将该情况下的W/(W+S)设为占空比D。在该情况下,弹性波谐振器P21、P22各自的谐振点(谐振频率)以及反谐振点(反谐振频率)由间距λ以及占空比D决定。
此外,弹性波谐振器P21、P22各自的电容由交叉宽度L、高度h、对数n、间距λ以及占空比D决定。另外,上述电容是弹性波谐振器P21、P22在谐振点以外以及反谐振点以外的频带中作为电容器而发挥功能的情况下的电容。关于弹性波谐振器P21、P22作为电容器而发挥功能的情况下的效果将后述。
[1-3.效果等]
以下,与比较例1的滤波器装置102进行比较而对通过实施方式1涉及的滤波器装置2得到的效果进行说明。
图3是比较例1的滤波器装置102的电路结构图。另外,第三滤波器30与滤波器装置2是同样的,省略说明。
比较例1的滤波器装置102(以及多工器101)成为如下的电路结构,即,滤波器装置2的第一弹性波谐振器P21置换为电容器C1,此外,第二弹性波谐振器P22置换为电容器C2。即,在滤波器装置102中,电容器C1与并联谐振器P2并联地桥接连接(bridge),电容器C2与串联谐振器S2并联地桥接连接。
图4是示出实施方式1以及比较例1的滤波器装置2、102的频率特性和第二滤波器29的频率特性的图。
如图4所示,在比较例1的滤波器装置102中,例如1.7GHz频带附近的插入损耗为大约36dB,未得到充分的衰减特性。相对于此,在实施方式1的滤波器装置2中,在1.7GHz频带附近存在第二滤波器29的通过抑制频带G,插入损耗成为大约56dB。
以下,对通过第二滤波器29的通过抑制频带G提高第一滤波器20的通带外的衰减特性的机理进行说明。
在实施方式1的滤波器装置2中,第一弹性波谐振器P21的谐振点fr1以及反谐振点fa1均位于比第一滤波器20的通带靠低频侧。第一弹性波谐振器P21的谐振点fr1与反谐振点fa1相比,频率变低。此外,第二弹性波谐振器P22的谐振点fr2以及反谐振点fa2均位于比第一滤波器20的通带靠低频侧。第二弹性波谐振器P22的谐振点fr2与反谐振点fa2相比,频率变低。
在此,通过将弹性波谐振器P21、P22设定为fa1≈fr2且fr1<fa2(例如,fr1=1693.84MHz,fa1=1750.39MHz,fr2=1753.33MHz,fa2=1811.96MHz),从而由弹性波谐振器P21、P22形成的第二滤波器29成为如图4的细线所示的带通滤波器。由该第二滤波器29的衰减极形成的频带成为前述的通过抑制频带G。
而且,通过使第二滤波器29的两个衰减极中的位于低频侧的通过抑制频带G与给定的频带重叠,从而增大给定的频带中的插入损耗。例如,如图4所示,通过使上述通过抑制频带G与1.7GHz频带重叠,从而增大1.7GHz频带附近的插入损耗,使衰减特性提高。
在本实施方式中,像这样,通过使由弹性波谐振器P21、P22形成的第二滤波器29的通过抑制频带G与想要使插入损耗增大的频带重叠,从而能够提高给定的频带的衰减特性。
另外,虽然在图4中,使第二滤波器29的两个衰减极中的位于低频侧的通过抑制频带G与给定的频带重叠,但是并不限于此,也可以使位于高频侧的衰减极的通过抑制频带与给定的频带重叠。
此外,在想要使衰减特性提高的频带存在于比第一滤波器20靠高频侧的情况下,例如,使谐振点fr1、反谐振点fa1、以及谐振点fr2、反谐振点fa2均位于比第一滤波器20的通带靠高频侧,在高频侧形成第二滤波器29。而且,通过使形成在高频侧的第二滤波器29的通过抑制频带G与想要增大插入损耗的频带重叠,从而能够提高给定的频带的衰减特性。
此外,在像这样使谐振点fr1、fr2以及反谐振点fa1、fa2位于比第一滤波器20的通带靠高频侧的情况下,即使在反谐振点的高频侧激励效率变低,也因为能够减小对反谐振点的低频侧造成的影响,所以能够抑制第一滤波器20的通带中的电力损耗(电力消耗)。
[1-4.总结]
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滤波器装置2具备:第一端子11以及第二端子12;梯型的第一滤波器20,具有串联谐振器S1~S4以及并联谐振器P1~P4,串联谐振器S1~S4设置在将第一端子11和第二端子12连结的端子间路径CH1上,并联谐振器P1~P4设置在将端子间路径CH1上的给定的连接点51~54和接地连结的连接路径CH2上;第一弹性波谐振器P21,在连接路径CH2上,与并联谐振器P2并联地设置;以及第二弹性波谐振器P22,在端子间路径CH1上,与串联谐振器S2并联地设置。第一弹性波谐振器P21的谐振点fr1以及反谐振点fa1均位于比第一滤波器20的通带靠低频侧或高频侧。此外,第二弹性波谐振器P22的谐振点fr2以及反谐振点fa2均位于比第一滤波器20的通带靠低频侧或高频侧,且从第一滤波器20的通带观察,位于与第一弹性波谐振器P21的谐振点fr1以及反谐振点fa1所位于的一侧相同的一侧。
据此,能够通过弹性波谐振器P21、P22在第一滤波器20的通带的低频侧或高频侧形成衰减带。因此,通过使该衰减带与第一滤波器20的通带外的给定的频带重叠,增大插入损耗,从而能够提高给定的频带的衰减特性。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弹性波谐振器P21与给定的并联谐振器P2并联地设置,第二弹性波谐振器P22与经由连接点52连接于给定的并联谐振器P2的串联谐振器S2并联地设置。但是,本实施方式并不限于此,第一弹性波谐振器P21也可以与并联谐振器P1、P3或P4并联地连接。第二弹性波谐振器P22也可以与串联谐振器S1、S3或S4并联地连接。即使在该情况下,也与上述同样地,能够提高第一滤波器20的通带外的衰减特性。
[1-5.实施方式1的其它效果等]
接下来,参照比较例1、2、3对实施方式1涉及的滤波器装置2的其它效果进行说明。
在比较例1的滤波器装置102中,像前述的图3那样,电容器C1与并联谐振器P2并联地桥接连接,电容器C2与串联谐振器S2并联地桥接连接。
图5是比较例2的滤波器装置202的电路结构图。图6是比较例3的滤波器装置302的电路结构图。
如图5所示,比较例2的滤波器装置202(以及多工器201)成为从比较例1的滤波器装置102除去了电容器C2的电路结构。即,滤波器装置202不具有电容器C2,仅电容器C1与并联谐振器P2并联地桥接连接。
如图6所示,比较例3的滤波器装置302(以及多工器301)成为从比较例1的滤波器装置102除去了电容器C1以及电容器C2的电路结构。即,滤波器装置302不具有电容器C1、C2。
在此,参照图7A以及图7B对滤波器装置2中的电容器C1、C2的效果进行说明。图7A是示出比较例1~3的滤波器装置102、202、302的频率特性的图。图7B是将图7A的横轴(频率)放大显示的图。
首先,参照比较例2、3对电容器C1的效果进行说明。
在比较例2中,成为在比较例3的并联谐振器P2桥接连接了电容器C1的结构。因此,与比较例3相比,与电感器L2连接的电容增加,位于比通带靠高频侧的副谐振点(由高次谐波引起谐振的频率)向频率变低的方向移动(图7A的箭头A1)。由此,第一滤波器20的通带外(高频侧)的插入损耗变大,衰减特性提高。
此外,在比较例2中,与比较例3相比,与电感器L2连接的电容增加,因此与电感器L2连接的并联谐振器P2的谐振点向频率变低的方向移动(图7B的箭头A2)。由此,第一滤波器20的通带外(低频侧)的插入损耗大的频带变宽,衰减特性提高。
接下来,参照比较例1、2对电容器C2的效果进行说明。
在比较例1中,成为在比较例2的串联谐振器S2桥接连接了电容器C2的结构。因此,与比较例2相比,与串联谐振器S2连接的电容增加,串联谐振器S2的反谐振点向频率变低的方向移动。由此,第一滤波器20的通带的高频侧的陡峭性提高(图7B的箭头A3),衰减特性提高。例如,在频率1995MHz与2007MHz之间,比较例2的插入损耗的增大量为6.86dB,相对于此,比较例1的插入损耗的增大量成为8.85dB,陡峭性变高。
接下来,参照实施方式1和比较例1对滤波器装置2的效果进行说明。
图8A是示出实施方式1以及比较例1的滤波器装置2、102的频率特性的图。图8B是将图8A的横轴(频率)放大显示的图。
如前所述,滤波器装置2具有第一弹性波谐振器P21以及第二弹性波谐振器P22。弹性波谐振器P21、P22各自在与谐振点以及反谐振点不同的频带中作为具有给定电容的电容器而发挥功能。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弹性波谐振器P21被设计为,在比自身的谐振点小且比反谐振点大的频带中具有与电容器C1相同的电容。此外,弹性波谐振器P22被设计为,在比自身的谐振点小且比反谐振点大的频带中具有与电容器C2相同的电容。因此,弹性波谐振器P21、P22各自在与自身的谐振点以及反谐振点不同的第一滤波器20的通带中作为电容器C1、C2而发挥作用。由此,滤波器装置2在前述的箭头A1、A2、A3的频带中示出与比较例1相同的特性。
具体地,在滤波器装置2中,如图8A所示,位于比通带靠高频侧的副谐振点向频率变低的方向移动(图8A的箭头A1),第一滤波器20的通带外(高频侧)的插入损耗变大,衰减特性提高。此外,如图8B所示,并联谐振器P2的谐振点向频率变低的方向移动(图8B的箭头A2),第一滤波器20的通带外(低频侧)的插入损耗大的频带变宽,衰减特性提高。此外,如图8B所示,串联谐振器S2的反谐振点向频率变低的方向移动,第一滤波器20的通带的高频侧的陡峭性提高(图8B的箭头A3)。例如,在频率1995MHz与2007MHz之间,插入损耗的增大量成为9.00dB,与比较例1同样地,陡峭性提高。
即,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滤波器装置2在与弹性波谐振器P21、P22的谐振点以及反谐振点不同的频带中具有与比较例1所示的效果同样的效果,并且能够在第一滤波器20的通带外增大给定的频带的插入损耗而提高衰减特性。
(实施方式2)
以下,对实施方式2的滤波器装置2进行说明。在滤波器装置2中,第二滤波器29成为带阻滤波器。实施方式2的滤波器装置2的电路结构是与实施方式1同样的电路结构,省略详细的说明。
图9是示出实施方式2以及比较例1的滤波器装置2、102的频率特性和第二滤波器29的频率特性的图。
如图9所示,在比较例1的滤波器装置102中,例如在1.55GHz以上且1.65GHz以下的插入损耗为大约35dB,未得到充分的衰减特性。相对于此,在实施方式2的滤波器装置2中,在1.55GHz以上且1.65GHz以下存在第二滤波器29的通过抑制频带G,插入损耗成为大约60dB。
在实施方式2的滤波器装置2中,第一弹性波谐振器P21的谐振点fr1以及反谐振点fa1均位于比第一滤波器20的通带靠低频侧。第一弹性波谐振器P21的谐振点fr1与反谐振点fa1相比,频率变低。此外,第二弹性波谐振器P22的谐振点fr2以及反谐振点fa2均位于比第一滤波器20的通带靠低频侧。第二弹性波谐振器P22的谐振点fr2与反谐振点fa2相比,频率变低。
在此,通过将弹性波谐振器P21、P22设定为fa2<fr1(例如,fr1=1501.5MHz,fa1=1548.3MHz,fr2=1627.6MHz,fa2=1681.5MHz),从而由弹性波谐振器P21、P22形成的第二滤波器29成为如图9的细线所示的带阻滤波器。由该第二滤波器29的衰减带形成的频带成为前述的通过抑制频带G。
而且,通过使第二滤波器29的通过抑制频带G与给定的频带重叠,从而增大给定的频带中的插入损耗。例如,如图9所示,通过使上述通过抑制频带G重叠在1.55GH~1.65GHz处,从而增大1.55GH~1.65GHz中的插入损耗,提高衰减特性。
在实施方式2中,像这样,通过使由弹性波谐振器P21、P22形成的第二滤波器29的通过抑制频带G与想要使插入损耗增大的频带重叠,从而能够提高给定的频带的衰减特性。
图10A是示出实施方式2以及比较例1的滤波器装置2、102的频率特性的图。图10B是将图10A的横轴(频率)放大显示的图。
即使在该滤波器装置2中,弹性波谐振器P21、P22各自也在与自身的谐振点以及反谐振点不同的第一滤波器20的通带中作为电容器C1、C2而发挥作用,示出与比较例1同样的特性。
即,实施方式2涉及的滤波器装置2在与弹性波谐振器P21、P22的谐振点以及反谐振点不同的频带中具有与比较例1所示的效果同样的效果,并且能够在第一滤波器20的通带外增大给定的频带的插入损耗而提高衰减特性。
(其它方式等)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滤波器装置2以及多工器1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例如,对上述实施方式实施了如下变形的方式也能够包含于本发明。
例如,作为想要得到衰减特性的频带,在实施方式1中列举1.7GHz频带附近为例进行了说明,在实施方式2中列举1.55GHz以上且1.65GHZ以下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限于此。也可以将本实施方式应用于想要得到衰减特性的频带由1.5GHz频带的频带构成的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频带。
例如,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将第一弹性波谐振器P21与并联谐振器P2并联地进行桥接连接的例子,但是并不限于此,也可以将第一弹性波谐振器P21与并联谐振器P2以及电感器L2并联地进行桥接连接。
例如,在由梯型滤波器构成了第三滤波器30的情况下,也可以将本实施方式应用于第三滤波器30。
例如,弹性波谐振器并不限于声表面波谐振器,也可以为声边界波谐振器。
例如,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多工器,列举双工器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多工器也可以是将多个发送滤波器汇聚在一起的多工器,还可以是将多个接收滤波器汇聚在一起的多工器。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能够作为能够应用于进行了多频段化以及多模式化的频率标准的滤波器装置以及多工器而广泛利用于便携式电话等通信设备。
附图标记说明
1:多工器;
2:滤波器装置;
11:第一端子;
12:第二端子;
13a、13b:第三端子;
15、16、51、52、53、54、56:连接点;
20:第一滤波器;
21、22、22a、23、24、26:并联臂;
25、25a:串联臂;
29:第二滤波器;
30:第三滤波器;
520:IDT部;
520a、520b:IDT电极;
521a、521b:汇流条电极;
522a、522b:电极指;
523:密接层;
524:主电极层;
525:保护层;
526:压电基板;
CH1、CH3:端子间路径;
CH2:连接路径;
G:通过抑制频带;
L1、L2、L3、L4、L5、L6:电感器;
P1、P2、P3、P4:并联谐振器;
P21:第一弹性波谐振器;
P22:第二弹性波谐振器;
S1、S2、S3、S4:串联谐振器。

Claims (9)

1.一种滤波器装置,具备:
第一端子以及第二端子;
梯型的第一滤波器,具有串联谐振器以及并联谐振器,所述串联谐振器设置在将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第二端子连结的端子间路径上,所述并联谐振器设置在将所述端子间路径上的给定的连接点和接地连结的连接路径上;
第一弹性波谐振器,在所述连接路径上,与所述并联谐振器并联地设置;以及
第二弹性波谐振器,在所述端子间路径上,与所述串联谐振器并联地设置,
所述第一弹性波谐振器的谐振点以及反谐振点均位于比所述第一滤波器的通带靠低频侧或高频侧,
所述第二弹性波谐振器的谐振点以及反谐振点均位于比所述第一滤波器的通带靠低频侧或高频侧,且从所述第一滤波器的通带观察,位于与所述第一弹性波谐振器的谐振点以及反谐振点所位于的一侧相同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波器装置,其中,
由设置在所述连接路径上的所述第一弹性波谐振器以及设置在所述端子间路径上的所述第二弹性波谐振器形成梯型的第二滤波器,
由所述第二滤波器的衰减极或衰减带形成的通过抑制频带位于比所述第一滤波器的通带靠低频侧或高频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滤波器装置,其中,
所述第二滤波器为带通滤波器,
所述通过抑制频带由所述第二滤波器的所述衰减极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滤波器装置,其中,
所述第二滤波器为带阻滤波器,
所述通过抑制频带由所述第二滤波器的所述衰减带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滤波器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弹性波谐振器以及所述第二弹性波谐振器各自的谐振点以及反谐振点位于比所述第一滤波器的通带靠高频侧。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滤波器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弹性波谐振器以及所述第二弹性波谐振器各自在与谐振点以及反谐振点不同的频带中作为具有给定电容的电容器而发挥功能。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滤波器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滤波器具有多个所述串联谐振器和多个所述并联谐振器,
所述第一弹性波谐振器与给定的所述并联谐振器并联地设置,
所述第二弹性波谐振器与经由所述连接点连接于所述给定的并联谐振器的所述串联谐振器并联地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滤波器装置,其中,
在所述连接路径上的所述并联谐振器与所述接地之间具有电感器。
9.一种多工器,具备:
权利要求1~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滤波器装置;
第三端子;以及
第三滤波器,设置在将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第三端子连结的路径上。
CN201780070643.5A 2016-11-22 2017-10-05 滤波器装置以及多工器 Active CN10996440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226698 2016-11-22
JP2016226698 2016-11-22
PCT/JP2017/036284 WO2018096799A1 (ja) 2016-11-22 2017-10-05 フィルタ装置およびマルチプレクサ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964409A true CN109964409A (zh) 2019-07-02
CN109964409B CN109964409B (zh) 2023-08-25

Family

ID=621949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70643.5A Active CN109964409B (zh) 2016-11-22 2017-10-05 滤波器装置以及多工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715108B2 (zh)
JP (1) JP6777161B2 (zh)
KR (1) KR102217438B1 (zh)
CN (1) CN109964409B (zh)
WO (1) WO2018096799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73018A (zh) * 2020-05-28 2020-12-11 诺思(天津)微系统有限责任公司 滤波器、双工器、多工器以及通信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377450B2 (ja) * 2019-07-29 2023-11-10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フィルタ回路及び複合フィルタ装置
JP7491087B2 (ja) 2019-12-11 2024-05-28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フィルタ装置
WO2022004190A1 (ja) * 2020-06-30 2022-01-06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マルチプレクサ、高周波回路及び通信装置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7023643A1 (ja) * 2005-08-23 2007-03-01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弾性波フィルタ
US20100109801A1 (en) * 2008-10-31 2010-05-06 Fujitsu Limited Acoustic wave filter, duplexer, communication module,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JP2011146768A (ja) * 2010-01-12 2011-07-28 Panasonic Corp ラダー型弾性波フィルタと、これを用いたアンテナ共用器
CN102334291A (zh) * 2009-03-10 2012-01-25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梯型弹性波滤波器
CN102362431A (zh) * 2009-03-30 2012-02-22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弹性波滤波器
US20120274416A1 (en) * 2011-04-27 2012-11-01 Taiyo Yuden Co., Ltd. Ladder filter, duplexer and module
JP2013110595A (ja) * 2011-11-21 2013-06-06 Taiyo Yuden Co Ltd フィルタおよび分波器
JP2014068123A (ja) * 2012-09-25 2014-04-17 Murata Mfg Co Ltd ラダー型フィルタ及び分波器
CN103959647A (zh) * 2011-11-30 2014-07-30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梯型弹性波滤波器和利用该梯型弹性波滤波器的天线共用器
CN104426501A (zh) * 2013-08-22 2015-03-18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弹性波滤波器装置以及双工器
CN104737447A (zh) * 2012-10-24 2015-06-24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滤波器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963824B2 (ja) * 2002-11-22 2007-08-22 富士通メディアデバイス株式会社 フィルタ素子、それを有するフィルタ装置、分波器及び高周波回路
US7535323B2 (en) * 2006-07-10 2009-05-19 Skyworks Solutions, Inc. Bulk acoustic wave filter with reduced nonlinear signal distortion
JP5036435B2 (ja) * 2006-09-01 2012-09-26 太陽誘電株式会社 弾性波デバイス、フィルタおよび分波器
JP2012034067A (ja) 2010-07-29 2012-02-16 Murata Mfg Co Ltd 弾性波フィルタ装置
JP2012147175A (ja) 2011-01-11 2012-08-02 Murata Mfg Co Ltd 弾性波分波器
DE102012108035B4 (de) * 2012-08-30 2016-06-16 Epcos Ag Kondensator mit verbessertem linearen Verhalten
JP2016136687A (ja) * 2015-01-23 2016-07-28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ラダー型フィルタ
JP6590760B2 (ja) * 2016-06-10 2019-10-16 太陽誘電株式会社 弾性波デバイス
KR101942731B1 (ko) * 2017-04-10 2019-01-28 삼성전기 주식회사 필터 및 필터 모듈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7023643A1 (ja) * 2005-08-23 2007-03-01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弾性波フィルタ
US20100109801A1 (en) * 2008-10-31 2010-05-06 Fujitsu Limited Acoustic wave filter, duplexer, communication module,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CN102334291A (zh) * 2009-03-10 2012-01-25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梯型弹性波滤波器
CN102362431A (zh) * 2009-03-30 2012-02-22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弹性波滤波器
JP2011146768A (ja) * 2010-01-12 2011-07-28 Panasonic Corp ラダー型弾性波フィルタと、これを用いたアンテナ共用器
US20120274416A1 (en) * 2011-04-27 2012-11-01 Taiyo Yuden Co., Ltd. Ladder filter, duplexer and module
JP2013110595A (ja) * 2011-11-21 2013-06-06 Taiyo Yuden Co Ltd フィルタおよび分波器
CN103959647A (zh) * 2011-11-30 2014-07-30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梯型弹性波滤波器和利用该梯型弹性波滤波器的天线共用器
JP2014068123A (ja) * 2012-09-25 2014-04-17 Murata Mfg Co Ltd ラダー型フィルタ及び分波器
CN104737447A (zh) * 2012-10-24 2015-06-24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滤波器装置
CN104426501A (zh) * 2013-08-22 2015-03-18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弹性波滤波器装置以及双工器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YANN CLAVET 等: "C-Band Multilayer Bandpass Filter Using Open-Loop Resonators With Floating Metallic Patches", IEEE MICROWAVE AND WIRELESS COMPONENTS LETTERS *
傅焕展 等: "附加传输零点的层叠式LTCC 带通滤波器设计", 元器件与应用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73018A (zh) * 2020-05-28 2020-12-11 诺思(天津)微系统有限责任公司 滤波器、双工器、多工器以及通信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8096799A1 (ja) 2019-07-18
US20190253037A1 (en) 2019-08-15
US10715108B2 (en) 2020-07-14
JP6777161B2 (ja) 2020-10-28
KR20190065401A (ko) 2019-06-11
CN109964409B (zh) 2023-08-25
KR102217438B1 (ko) 2021-02-19
WO2018096799A1 (ja) 2018-05-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253877B (zh) 梯型弹性波滤波器和天线共用器
US9806693B2 (en) Duplexer with a ladder filter portion and a specifically connected capacitor or elastic wave resonator
US9112478B2 (en) Duplexer
US9762209B2 (en) Duplexer with a series trap element and a specifically connected capacitance or elastic wave resonator
JP5322087B2 (ja) 周波数分岐回路
US9998098B2 (en) Band pass filter and duplexer
CN209881752U (zh) 弹性波滤波器装置以及多工器
US20150054597A1 (en) Elastic wave filter device and duplexer
EP1783901B1 (en) Surface acoustic wave device
CN109964409A (zh) 滤波器装置以及多工器
CN109417380B (zh) 多工器、高频前端电路及通信装置
WO2006040927A1 (ja) 分波器
CN110635779A (zh) 多工器
KR20200072526A (ko) 멀티플렉서
US20110187479A1 (en) Acoustic wave filter device
JPWO2006040923A1 (ja) 分波器
US10148246B2 (en) Multiplexer and radio-frequency (RF) front-end module
JP2014033377A (ja) アンテナ共用器
US11362642B2 (en) Acoustic wave filter device, composite filter device, and multiplexer
CN109690944A (zh) 弹性波滤波器装置以及复合滤波器装置
US10790803B2 (en) Radio-frequency module, multiplexer, and multi-filter
CN209517080U (zh) 复合多工器
KR102457196B1 (ko) 필터 및 멀티플렉서
JPH09252232A (ja) 弾性表面波装置
CN112953456A (zh) 滤波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