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072128B - 电芯端面成型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芯端面成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072128B
CN112072128B CN202010823068.5A CN202010823068A CN112072128B CN 112072128 B CN112072128 B CN 112072128B CN 202010823068 A CN202010823068 A CN 202010823068A CN 112072128 B CN112072128 B CN 11207212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ce forming
face
battery cell
cell
forming to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82306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072128A (zh
Inventor
曹海霞
杨琪
梁振辉
杨春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hai Higr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hai Higr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hai Higr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hai Higr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823068.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072128B/zh
Publication of CN1120721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7212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07212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7212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6/00Prim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6/14Cell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4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H01M10/0422Cells or battery with cylindrical casing
    • H01M10/0427Button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8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Sealing Battery Cases Or Jackets (AREA)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电芯端面成型装置,包括:极耳找正组件,所述极耳找正组件包括用于夹持电芯的电芯夹臂、用于检测被所述电芯夹臂夹持的电芯的极耳的极耳检测传感器以及用于旋转被所述电芯夹臂夹持的电芯的电芯旋转机构;电芯端面成型组件,所述电芯端面成型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面成型模具和第二端面成型模具,所述第一端面成型模块和所述第二端面成型模块可相对移动,从而压在位于两者间的电芯端面上或松开电芯;设置于所述第一端面成型模具和所述第二端面成型模具之间的成型夹取机械手,所述成型夹取机械手将电芯移动至所述第一端面成型模具和所述第二端面成型模具之间。本发明可以对电芯端面进行热成型处理,有利于减小电芯整体高度,方便电芯的组装。

Description

电芯端面成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锂电池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圆柱形纽扣式电芯的端面热成型装置。
背景技术
纽扣式电池(button cell)是外形像纽扣的电池,此类电池一般来说厚度较薄,而直径相对厚度要大。扣式电池的出现满足了电子信息产品及消费类电子产品对电池在轻、薄、小等方面的要求,市场潜力巨大。
现有的扣式电池制备工艺中,在电芯卷绕头下料工位之后会对卷绕完成的电芯进行热成型,但一般仅由热成型装置对电芯的中心孔进行热成型,没有对电芯端面进行热成型。如果能对电芯端面进行热成型处理,不仅有利于减小电芯整体高度,也方便电芯的组装。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对扣式电芯的端面进行热成型处理的电芯端面成型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如下的技术解决方案:
电芯端面成型装置,包括:极耳找正组件,所述极耳找正组件包括用于夹持电芯的电芯夹臂、用于检测被所述电芯夹臂夹持的电芯的极耳的极耳检测传感器以及用于旋转被所述电芯夹臂夹持的电芯的电芯旋转机构;电芯端面成型组件,所述电芯端面成型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面成型模具和第二端面成型模具,所述第一端面成型模块和所述第二端面成型模块可相对移动,从而压在位于两者间的电芯端面上或松开电芯;设置于所述第一端面成型模具和所述第二端面成型模具之间的成型夹取机械手,所述成型夹取机械手将电芯移动至所述第一端面成型模具和所述第二端面成型模具之间。
作为本发明电芯端面成型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极耳找正组件还包括找正组件升降驱动单元,所述找正组件升降驱动单元与一安装架相连、并可控制所述安装架沿竖直方向移动,所述电芯夹臂、极耳检测传感器、电芯旋转机构设置于所述安装架上,所述极耳检测传感器位于所述电芯夹臂的前侧或后侧。
作为本发明电芯端面成型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电芯旋转机构包括电芯滚轮和驱动所述电芯滚轮绕自身轴线转动的滚轮旋转驱动单元,所述电芯滚轮位于所述电芯夹臂的夹持端部的上方,电芯滚轮的底部可与电芯的外周面相接触;所述电芯夹臂的夹持端部与电芯相接触的表面为光滑表面。
作为本发明电芯端面成型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电芯夹臂的夹持端部设置有用于夹持电芯的轴承。
作为本发明电芯端面成型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第一端面成型组件包括第一端面成型工装,所述第一端面成型工装内设置有第一发热元件,所述第一端面成型工装的前端部设置有定位针收纳孔,所述定位针收纳孔从所述第一端面成型工装的前端面沿所述第一端面成型工装的轴向从前向后延伸,所述定位针收纳孔的轴线和所述第一端面成型工装的轴线重合;所述第二端面成型组件包括第二端面成型工装,所述第二端面成型工装内设置有第二发热元件,所述第二端面成型工装的前端部设置有定位针,所述定位针沿所述第二端面成型工装的轴向突出于第二端面成型工装的前端面,并可伸入至所述定位针收纳孔中;所述第一端面成型工装和/或所述第二端面成型工装上设置有极耳避让位。
作为本发明电芯端面成型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极耳避让位包括卷外极耳避让槽和/或卷内极耳避让槽;所述卷外极耳避让槽设置于所述第一端面成型工装前端部的外周壁上,并从所述第一端面成型工装的前端面沿与所述第一端面成型工装轴向相平行的方向从前向后延伸,和/或所述卷外极耳避让槽设置于所述第二端面成型工装前端部的外周壁上,并从所述第二端面成型工装的前端面沿与所述第二端面成型工装轴向相平行的方向从前向后延伸;所述卷内极耳避让槽为设置于所述第一端面成型工装前端部内的环形槽,该环形槽从所述第一端面成型工装的前端面沿与所述第一端面成型工装轴向相平行的方向从前向后延伸,和/或所述卷内极耳避让槽为设置于所述第二端面成型工装前端部内的环形槽,该环形槽从所述第二端面成型工装的前端面沿与所述第二端面成型工装轴向相平行的方向从前向后延伸。
作为本发明电芯端面成型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还包括一组件安装板,所述极耳找正组件、电芯端面成型组件及成型夹取机械手设置于所述组件安装板上;所述极耳找正组件可上下移动地设置于所述组件安装板上;所述成型夹取机械手包括夹持气缸、升降滑台以及升降驱动单元,所述夹持气缸设置于所述升降滑台上,所述升降滑台可上下移动地设置于所述组件安装板上,所述升降驱动单元控制所述升降滑台的上下移动。
作为本发明电芯端面成型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还包括一固定框架和设置于所述固定框架上的平移驱动单元,所述组件安装板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固定框架上,并可在所述平移驱动单元的控制下水平移动,所述组件安装板的移动方向和承载电芯的电芯输送带的移动方向一致。
作为本发明电芯端面成型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电芯端面成型组件还包括第一模具滑座、第二模具滑座、驱动所述第一模具滑座移动的第一滑座驱动单元和驱动所述第二模具滑座移动的第二滑座驱动单元;所述第一端面成型模具设置于所述第一模具滑座上,所述第一模具滑座可水平移动地设置于所述组件安装板上;所述第二端面成型模具设置于所述第二模具滑座上,所述第二模具滑座可水平移动地设置于所述组件安装板上;所述第一模具滑座和所述第二模具滑座可以相向移动或相背移动。
作为本发明电芯端面成型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电芯端面成型装置设置于电芯卷绕下料工位之后,设置于电芯输送带的上方。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的电芯端面成型装置可以对纽扣式电芯的两端面进行热成型处理,而且通过极耳找正组件,在端面成型之前准确找到电芯正、负极耳的位置,以便于在进行端面热成形处理时成形工装作避让处理,避免对电芯极耳造成损伤。在更具体的实施方案中,电芯端面成型装置设置于下料输送线之上,从而可以避免端面成型装置出现故障而影响卷绕工位正常运行的情况发生,不会造成卷绕设备停机,对生产带来不良影响。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简单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设置于电芯输送带上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设置于电芯输送带上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电芯端面成型组件的主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电芯端面成型组件的侧视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电芯端面成型组件的仰视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电芯端面成型组件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极耳找正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极耳找正组件的正面视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电芯夹臂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极耳找正组件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端面成型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端面成型模具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端面成型模具另一角度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4a和图14b分别为两种电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成型夹取机械手的结构示意图。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及优点能更明显,下文特举本发明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示,做详细说明如下。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电芯端面成型装置设置于电芯卷绕下料工位之后,卷绕好的电芯在完成上一工序(中心烫孔)后由电芯输送带100(下料输送线)向后输送,电芯102放置于电芯输送带100的电芯载具101上,并随着电芯输送带100移动经过电芯端面成型装置。电芯端面成型装置可设置一个或多个,以提高电芯端面成型的效率。
结合图1至图6,本实施例的电芯端面成型装置包括极耳找正组件1、电芯端面成型组件2、成型夹取机械手3、组件安装板4和固定框架5,固定框架5用于将电芯端面成型装置安装在电芯输送带100的上方,起整个装置的固定安装作用,组件安装板4设置于固定框架5上,极耳找正组件1、电芯端面成型组件2及成型夹取机械手3均设置于组件安装板4上。
极耳找正组件1用于通过电芯极耳的定位检测对电芯的位置进行调整,将电芯旋转至设定的位置,以方便电芯端面成型组件2对电芯端面进行热成型处理。参照图7、图8和图9,本实施例的极耳找正组件1包括一对电芯夹臂1-1、电芯滚轮1-2、极耳检测传感器1-3、找正组件升降驱动单元1-4、滚轮旋转驱动单元1-5以及夹臂驱动单元1-6。找正组件升降驱动单元1-4设置于组件安装板4上,本实施例的找正组件升降驱动单元1-4采用气缸,气缸的活塞杆与一安装架1-7相连,电芯夹臂1-1、电芯滚轮1-2、极耳检测传感器1-3、滚轮旋转驱动单元1-5及夹臂驱动单元1-6均设置于安装架1-7上,当找正组件升降驱动单元1-4动作时,可带动安装架1-7上下移动,从而使得电芯夹臂1-1可下降至电芯输送带100的上方,将电芯载具101上的电芯102夹起。电芯夹臂1-1在夹臂驱动单元1-6控制下可以打开或闭合,从而夹起电芯。本实施例的夹臂驱动单元1-6为气缸。作为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在电芯夹臂1-1的夹持端部设置有轴承1-8,夹持电芯时,电芯102被位于电芯夹臂1-1夹持端部的轴承1-8夹持。电芯滚轮1-2位于轴承1-8的上方,当电芯102被电芯夹臂1-1夹持的时候,电芯滚轮1-2的底部可与电芯102的外周面相接触。电芯滚轮1-2可由滚轮旋转驱动单元1-5带动绕自身的轴线旋转,当电芯滚轮1-2转动时,电芯滚轮1-2与电芯102外周面之间的摩擦力可带动由轴承1-8夹持的电芯转动,从而可以使电芯上的极耳随电芯转动到设定的位置,使极耳不会影响端面成型处理。本实施例的极耳检测传感器1-3采用光纤传感器,设置于电芯夹臂1-1的前方,用于检测电芯极耳的位置,并反馈信号给滚轮旋转驱动单元1-5,控制滚轮旋转驱动单元1-5的动作,使电芯旋转到设定的位置。极耳位置变化时,极耳检测传感器的位置也可相应改变。本实施例的滚轮旋转驱动单元1采用伺服电机,伺服电机和电芯滚轮1-2之间通过一对相啮合的伞齿轮传动(图10),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一伞齿轮1-5a相连,电芯滚轮1-2通过一过其轴心的联动轴1-5c与第二伞齿轮1-5b相连,第二伞齿轮1-5b设置于联动轴1-5c上,第一伞齿轮1-5a和第二伞齿轮1-5b相啮合。本实施例的电芯滚轮1-2和滚轮旋转驱动单元1组成了电芯旋转机构,用于将电芯旋转至设定的位置,便于端面热成型,在其他的实施例中,电芯旋转机构也可以采用其他的方式,如机械手等。此外,轴承1-8用于减小电芯旋转时的摩擦力,便于电芯的旋转,当电芯夹臂的夹持端部表面足够光滑时,也可以省略轴承。
极耳找正组件1的动作过程如下:
当电芯102随电芯输送带100移动至极耳找正组件1的下方时,找正组件升降驱动单元1-4动作,带动安装架1-7整体向下移动,设置于安装架1-7上的电芯夹臂1-1也一起向下移动,当移动到位后,夹臂驱动单元1-6控制电芯夹臂1-1闭合,夹起电芯,找正组件升降驱动单元1-4带动安装架1-7上移;电芯夹臂1-1夹起电芯后,电芯滚轮1-2和轴承1-8与电芯形成三点接触,滚轮旋转驱动单元1-5控制电芯滚轮1-2旋转,在电芯滚轮1-2的作用下,位于轴承1-8之间的电芯也绕自身轴线旋转;在电芯的转动过程中,极耳检测传感器1-3对极耳进行检测,当极耳随着电芯转动到设定位置时,极耳检测传感器1-3反馈检测信号,滚轮旋转驱动单元1-5停止动作,找正组件升降驱动单元1-4再次带动安装架1-7整体向下移动,松开电芯夹臂1-1,将调整好位置的电芯放回电芯载具上,继续流转至下一工位(端面热成型工位)。
如图3、图4、图5及图6,本实施例的电芯端面成型组件2包括第一端面成型模具2-1、第二端面成型模具2-2、第一模具滑座2-3、第二模具滑座2-4、第一滑座驱动单元2-5和第二滑座驱动单元2-6。第一端面成型模具2-1和第二端面成型模具2-2相对设置,且两者间可发生相对移动,从而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成型夹取机械手3位于第一端面成型模具2-1和第二端面成型模具2-2之间,当成型夹取机械手3将电池载具上的电芯夹起来后,向上移动至与第一、第二端面成型模具所在位置对应的高度,然后第一端面成型模具2-1和第二端面成型模具2-2相向移动,压在电芯的两端,即可对电芯的端面进行热成型处理。
本实施例的第一端面成型模具2-1设置于第一模具滑座2-3上,第一模具滑座2-3可移动地设置于组件安装板4上。第二端面成型模具2-2设置于第二模具滑座2-4上,第二模具滑座2-4可移动地设置于组件安装板4上。本实施例的第一模具滑座2-3和组件安装板4之间以及第二模具滑座2-4与组件安装板4之间采用导轨和滑槽的方式配合,组件安装板4上设置有导轨4a,第一模具滑座2-3和第二模具滑座2-4上设置有与导轨相配合的滑槽(未图示),从而第一模具滑座2-3和第二模具滑座2-4可沿导轨4a移动,从而带动第一端面成型模具2-1和第二端面成型模具2-2产生相对运动。本实施例采用伺服电机作为第一滑座驱动单元2-5和第二滑座驱动单元2-6,下面以第一滑座驱动单元2-5为例对第一滑座驱动单元2-5与第一模具滑座2-3之间的连接关系及动作过程进行说明,第二滑座驱动单元与第二模具滑座的连接结构相同。
第一滑座驱动单元2-5设置于组件安装板4上,本实施例采用丝杆作为传动部件,连接第一滑座驱动单元2-5和第一模具滑座2-3,伺服电机(第一滑座驱动单元2-5)的输出轴可直接或间接与丝杆2-7相连,本实施例通过一对同步轮及皮带连接伺服电机的输出轴和丝杆2-7,在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上设置一同步轮,在丝杆的端部设置另一同步轮,皮带绕过两个同步轮,当伺服电机启动时,可通过同步轮和皮带带动丝杆2-7转动。丝杆2-7上的丝杆螺母(未图示)与一连接板2-8相连,连接板2-8与第一模具滑座2-3相连,从而第一模具滑座2-3(第一端面成型模具2-1)可在第一滑座驱动单元2-5的带动下沿导轨4a移动。在其他的实施例中,第一滑座驱动单元也可以采用气缸等常规的驱动器件,在采用伺服电机作为驱动器件时,也可以采用链条、齿条、皮带等常规的机械传动结构进行传动。本实施例采用伺服电机+丝杆的组合结构驱动第一、第二端面成型模具,不仅可以兼容不同高度的电芯产品端面热成形;而且可以通过设定伺服电机的扭矩模式,对电芯热成形的压力进行精确控制,避免电芯受力过大导致压扁或受力过小成型效果不好。
作为本发明的又一优选的实施方式,组件安装板4可移动地设置于固定框架5上。如图6所示,在固定框架5上设置有滑轨5a,组件安装板4设置于滑轨5a上,在固定框架5上设置有平移驱动单元6,本实施例的平移驱动单元6为气缸,气缸的活塞杆通过连接臂7与组件安装板4相连(图4),当平移驱动单元6动作时,可带动组件安装板4沿电芯输送带的移动方向移动,从而在对电芯进行端面热成型的过程中,电芯和组件安装板4可以随电芯输送带一起同步移动,当电芯完成端面热成型处理后,可将电芯放回原来的电芯载具上。
第一端面成型模具2-1和第二端面成型模具2-2用于对位于两者间的电芯端面进行加热加压热成型。图11、图12和图13为本发明端面成型模具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1、图12和图13所示,第一端面成型模具2-1包括第一端面成型工装2-1a以及第一发热元件2-1b,第一发热元件2-1b可为发热管等常规的发热元件,发热元件的温度可调节。第一端面成型工装2-1a大体呈圆柱形,第一端面成型工装2-1a内设置有用于容纳第一发热元件2-1b的内腔(未标号),第一发热元件2-1b设置于第一端面成型工装2-1a内。在第一端面成型工装2-1a的前端部(与第二端面成型模具2-2相对的端部)的中心设置有一定位针收纳孔2-1c,定位针收纳孔2-1c沿第一端面成型工装2-1a的轴向从前向后延伸,定位针收纳孔2-1c同时也可以作为卷内中心极耳避让孔。在第一端面成型工装2-1a前端部的外周壁上设置有卷外极耳避让槽2-1d,卷外极耳避让槽2-1d沿和第一端面成型工装2-1a轴向相平行的方向从前向后延伸。
第二端面成型模具2-2包括第二端面成型工装2-2a、第二发热元件2-2b以及定位针2-2c。第二端面成型工装2-2a也是大体呈圆柱形,其内设置有容纳第二发热元件2-2b的内腔,第二发热元件2-2b也可以为发热管。定位针2-2c设置于第二端面成型工装2-2a的前端部,其和第二端面成型工装2-2a同轴设置,定位针2-2c沿其轴向突出于第二端面成型工装2-2a的前端部。在热成型处理时,定位针2-2c可穿过电芯中心的通孔,伸入至第一端面成型工装2-1a的定位针收纳孔2-1c中,对电芯进行定位。本实施例在第二端面成型工装2-2a上设置有卷内极耳避让槽2-2d,卷内极耳避让槽2-2d为设置于第二端面成型工装2-2a内的环形槽,卷内极耳避让槽2-2d从第二端面成型工装2-2a的前端面沿平行于其轴向的方向向内延伸,卷内极耳避让槽2-2d的尺寸及位置,如其宽度、深度、与第二端面成型工装中心间的距离可根据电芯的直径大小、电芯卷内极耳的位置、极耳的尺寸相应设置。
电芯的结构不同时,电芯上的极耳的数量及位置也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图14a和图14b为两种不同结构的电芯,图14a的电芯具有3个极耳:一个卷外极耳102a、一个卷内极耳102b和一个中心卷内极耳102c。图14b的电芯具有2个极耳:一个卷外极耳102a和一个卷内极耳102b,没有中心卷内极耳。因此,成型工装上的极耳避让位,如卷内极耳避让槽、卷外极耳避让槽可根据电池上的极耳结构相应设置,极耳避让位的位置、形状可根据电芯的直径大小、电芯极耳的位置相应设置。
第一端面成型模具2-1和第二端面成型模具2-2对位于两者间的电芯端面进行加热加压热成型时,成型夹取机械手3将电池载具上的电芯夹起,移动至第一端面成型模具2-1和第二端面成型模具2-2之间,第一端面成型模具2-1和第二端面成型模具2-2相向移动,第二端面成型模具2-2的定位针2-2c穿过电芯中心的通孔,并伸入至第一端面成型模具2-1的定位针收纳孔2-1c中(前道工序已对电芯完成中心烫孔),对电芯进行定位,第一端面成型模具2-1和第二端面成型模具2-2相互靠近并压紧在电芯的两端面上,第一端面成型模具2-1和第二端面成型模具2-2对电芯端面施加一定压力并保持一段时间,对电芯进行端面成形处理。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成型夹取机械手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一组电芯端面成型组件2中设置了两组第一端面成型模具2-1和第二端面成型模具2-2,从而可以一次对两颗电芯进行端面成型处理,对应的,成型夹取机械手包括一对夹持气缸3-1、升降滑台3-2及升降驱动单元3-3。升降驱动单元3-3设置于组件安装板4上,升降驱动单元3-3用于控制升降滑台3-2的上下移动。本实施例的升降驱动单元3-3采用气缸,气缸的活塞杆与升降滑台3-2相连,气缸动作时带动升降滑台3-2上下移动,移动到位时,夹持气缸3-1动作,夹取电芯或放开电芯。
以下是本发明电芯端面成型装置工作过程的说明:
完成上一工序的电芯由下料输送线(电芯输送带100)输送,当经过极耳找正组件1时,极耳找正组件1的电芯夹臂1-1将电芯从电芯载具上夹起,并转动电芯,利用极耳检测传感器1-3对电芯的极耳进行位置找正,将电芯转动到设定的位置后放回电芯载具上,为端面热成形处理做准备;
极耳找正后的电芯随下料输送线继续移动,当移动至电芯端面成型组件2所在位置时,成型夹取机械手3将电芯从电芯载具上夹起,移动至电芯端面成型组件2的第一端面成型模具2-1和第二端面成型模具2-2之间;
第一端面成型模具2-1和第二端面成型模具2-2相向移动并压紧电芯,对电芯进行端面成型;本实施例中,在电芯端面成型的过程中,平移驱动单元6带动电芯端面成型组件2(组件安装板4)随下料输送线同步移动,这不仅有利于增长电芯热成形的时间,同时可以避免下料输送线等待电芯热成形完成后再运行,影响生产效率;
电芯端面成型完成后,成型夹取机械手3将电芯放回下料输送线的电芯载具上,所有部件复位,重复以上步骤对其他电芯进行端面成型处理。
当然,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并不仅限于上述实施例,还可以依据本发明的构思得到许多不同的具体方案,例如,根据工艺要求的变化,可以增加数组电芯端面成形组件,分别对纽扣式电芯的两个端面进行热成形处理,本实施例的纽扣式电芯的正、负极耳之间的角度偏差约为15°,因此设置了两组电芯端面成型组件,分别对电芯正、负极耳找正后再进行热成形,尽可能地对除极耳外的位置进行热成形处理;端面成型工装上的极耳避让位也可以根据需求相应设置;诸如此等改变以及等效变换均应包含在本发明所述的范围之内。

Claims (9)

1.电芯端面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极耳找正组件,所述极耳找正组件包括用于夹持电芯的电芯夹臂、用于检测被所述电芯夹臂夹持的电芯的极耳的极耳检测传感器以及用于旋转被所述电芯夹臂夹持的电芯的电芯旋转机构;
电芯端面成型组件,所述电芯端面成型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面成型模具和第二端面成型模具,所述第一端面成型模块和所述第二端面成型模块可相对移动,从而压在位于两者间的电芯端面上或松开电芯;所述第一端面成型组件包括第一端面成型工装,所述第二端面成型组件包括第二端面成型工装,所述第一端面成型工装和/或所述第二端面成型工装上设置有极耳避让位,所述第一端面成型工装的前端部设置有定位针收纳孔,所述定位针收纳孔从所述第一端面成型工装的前端面沿所述第一端面成型工装的轴向从前向后延伸,所述第二端面成型工装的前端部设置有定位针,所述定位针沿所述第二端面成型工装的轴向突出于第二端面成型工装的前端面,所述第一端面成型工装和所述第二端面成型工装对电芯端面进行成型时,所述定位针伸入至所述定位针收纳孔中;所述极耳避让位包括卷外极耳避让槽和/或卷内极耳避让槽;所述卷外极耳避让槽设置于所述第一端面成型工装前端部的外周壁上,并从所述第一端面成型工装的前端面沿与所述第一端面成型工装轴向相平行的方向从前向后延伸,和/或所述卷外极耳避让槽设置于所述第二端面成型工装前端部的外周壁上,并从所述第二端面成型工装的前端面沿与所述第二端面成型工装轴向相平行的方向从前向后延伸;所述卷内极耳避让槽为设置于所述第一端面成型工装前端部内的环形槽,该环形槽从所述第一端面成型工装的前端面沿与所述第一端面成型工装轴向相平行的方向从前向后延伸,和/或所述卷内极耳避让槽为设置于所述第二端面成型工装前端部内的环形槽,该环形槽从所述第二端面成型工装的前端面沿与所述第二端面成型工装轴向相平行的方向从前向后延伸;
设置于所述第一端面成型模具和所述第二端面成型模具之间的成型夹取机械手,所述成型夹取机械手将电芯移动至所述第一端面成型模具和所述第二端面成型模具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端面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耳找正组件还包括找正组件升降驱动单元,所述找正组件升降驱动单元与一安装架相连、并可控制所述安装架沿竖直方向移动,所述电芯夹臂、极耳检测传感器、电芯旋转机构设置于所述安装架上,所述极耳检测传感器位于所述电芯夹臂的前侧或后侧。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芯端面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旋转机构包括电芯滚轮和驱动所述电芯滚轮绕自身轴线转动的滚轮旋转驱动单元,所述电芯滚轮位于所述电芯夹臂的夹持端部的上方,电芯滚轮的底部可与电芯的外周面相接触;所述电芯夹臂的夹持端部与电芯相接触的表面为光滑表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芯端面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夹臂的夹持端部设置有用于夹持电芯的轴承。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端面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面成型工装内设置有第一发热元件,所述定位针收纳孔的轴线和所述第一端面成型工装的轴线重合;所述第二端面成型工装内设置有第二发热元件。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端面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组件安装板,所述极耳找正组件、电芯端面成型组件及成型夹取机械手设置于所述组件安装板上;所述极耳找正组件可上下移动地设置于所述组件安装板上;所述成型夹取机械手包括夹持气缸、升降滑台以及升降驱动单元,所述夹持气缸设置于所述升降滑台上,所述升降滑台可上下移动地设置于所述组件安装板上,所述升降驱动单元控制所述升降滑台的上下移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芯端面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固定框架和设置于所述固定框架上的平移驱动单元,所述组件安装板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固定框架上,并可在所述平移驱动单元的控制下水平移动,所述组件安装板的移动方向和承载电芯的电芯输送带的移动方向一致。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芯端面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端面成型组件还包括第一模具滑座、第二模具滑座、驱动所述第一模具滑座移动的第一滑座驱动单元和驱动所述第二模具滑座移动的第二滑座驱动单元;
所述第一端面成型模具设置于所述第一模具滑座上,所述第一模具滑座可水平移动地设置于所述组件安装板上;
所述第二端面成型模具设置于所述第二模具滑座上,所述第二模具滑座可水平移动地设置于所述组件安装板上;
所述第一模具滑座和所述第二模具滑座可以相向移动或相背移动。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端面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端面成型装置设置于电芯卷绕下料工位之后,设置于电芯输送带的上方。
CN202010823068.5A 2020-08-17 2020-08-17 电芯端面成型装置 Active CN11207212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23068.5A CN112072128B (zh) 2020-08-17 2020-08-17 电芯端面成型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23068.5A CN112072128B (zh) 2020-08-17 2020-08-17 电芯端面成型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72128A CN112072128A (zh) 2020-12-11
CN112072128B true CN112072128B (zh) 2022-03-18

Family

ID=736614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823068.5A Active CN112072128B (zh) 2020-08-17 2020-08-17 电芯端面成型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072128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4885326U (zh) * 2015-06-26 2015-12-16 张贵萍 电芯卷绕体整形设备
KR20180061872A (ko) * 2016-11-30 2018-06-08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전극조립체 제조장치 및 전극조립체를 제조하는 방법
CN108428923A (zh) * 2018-05-15 2018-08-21 苏州迈展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芯下料成型装置及电芯下料成型方法
CN208384041U (zh) * 2018-07-06 2019-01-15 珠海华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芯短路测试装置及圆柱形电芯制片卷绕机
CN209056561U (zh) * 2018-11-06 2019-07-02 江苏联赢激光有限公司 一种电芯热压装置
JP2019135699A (ja) * 2018-02-05 2019-08-15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電池の製造方法
CN209912980U (zh) * 2019-07-25 2020-01-07 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芯热压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62098A (zh) * 2014-01-10 2014-04-30 宁波南车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芯卷绕成型装置及方法
CN207303250U (zh) * 2017-10-09 2018-05-01 中山市朗桥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芯装配集成自动化生产线
CN207541192U (zh) * 2017-12-20 2018-06-26 深圳市比克动力电池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电芯短路检测装置
CN207925592U (zh) * 2018-02-09 2018-09-28 深圳市海目星激光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动力电池的电芯入壳及顶盖焊接的生产系统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4885326U (zh) * 2015-06-26 2015-12-16 张贵萍 电芯卷绕体整形设备
KR20180061872A (ko) * 2016-11-30 2018-06-08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전극조립체 제조장치 및 전극조립체를 제조하는 방법
JP2019135699A (ja) * 2018-02-05 2019-08-15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電池の製造方法
CN108428923A (zh) * 2018-05-15 2018-08-21 苏州迈展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芯下料成型装置及电芯下料成型方法
CN208384041U (zh) * 2018-07-06 2019-01-15 珠海华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芯短路测试装置及圆柱形电芯制片卷绕机
CN209056561U (zh) * 2018-11-06 2019-07-02 江苏联赢激光有限公司 一种电芯热压装置
CN209912980U (zh) * 2019-07-25 2020-01-07 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芯热压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72128A (zh) 2020-12-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421582B (zh) 一种用于锂电池卷芯抓取配对的机械手装置
CN108717958B (zh) 电芯包膜机
CN112072128B (zh) 电芯端面成型装置
CN107742734B (zh) 一种电芯成型设备及电芯成型方法
CN116207931A (zh) 一种电机转子铁芯叠压设备
CN112072130A (zh) 电芯极耳找正机构
CN112072129B (zh) 电芯端面成型机构
CN212683068U (zh) 一种可对蜂鸣器进行声压电容检测的蜂鸣器组装设备
CN211660760U (zh) 一种电缆线芯拉丝装置
CN115781838B (zh) 一种生产弧形家具板的制备装置
CN209666174U (zh) 一种带有智能机械手的注塑机
CN109301306B (zh) 电芯预处理装置
CN203994683U (zh) 玻璃成品的吸附分离装置
CN112164819B (zh) 电芯端面热成型模具
CN117300017A (zh) 一种全自动卷簧工艺
CN113200197A (zh) 一种基于fpga技术的贴管机的吸管压臂驱动机构
CN116130785B (zh) 动力电池自动包胶设备及电池包胶方法
CN220092667U (zh) 一种锌离子电池滚槽机
CN218698889U (zh) 一种电池塑料外壳成品用抓取机械手
CN220672643U (zh) 热压机构
CN214639953U (zh) 一种锻造件加工用数控碾环机
CN219669358U (zh) 一种热压机平行翻转定位机构
CN217035734U (zh) 一种圆柱形锂电池高速制片卷绕入壳一体机
CN118357380B (zh) 一种铝制不粘锅制造设备及其制造工艺
CN211404650U (zh) 旋转式热缩电池套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