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071888A - 显示屏、显示屏的制备方法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显示屏、显示屏的制备方法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071888A
CN112071888A CN202010983814.7A CN202010983814A CN112071888A CN 112071888 A CN112071888 A CN 112071888A CN 202010983814 A CN202010983814 A CN 202010983814A CN 112071888 A CN112071888 A CN 11207188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passing
emitting
display screen
black matri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98381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071888B (zh
Inventor
贾玉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ppo Chongqi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Oppo Chongqi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ppo Chongqi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Oppo Chongqi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983814.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071888B/zh
Publication of CN1120718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7188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07188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7188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60OLEDs integrated with inorganic light-sensitive elements, e.g. with inorganic solar cells or inorganic photodiodes
    • H10K59/65OLEDs integrated with inorganic image senso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6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contrast, e.g. preventing reflection of ambient light
    • H10K50/865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contrast, e.g. preventing reflection of ambient light comprising light absorbing layers, e.g. light-blocking lay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2Pixel-defining structures or layers, e.g. bank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3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 H10K59/35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red-green-blue [RGB] subpixels
    • H10K59/353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red-green-blue [RGB] subpixels characterised by the geometrical arrangement of the RGB subpixel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3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 H10K59/38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colour filters or colour changing media [CCM]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屏、显示屏的制备方法及电子设备。显示屏包括:发光面板及彩膜层,发光面板包括依次相邻设置的第一通光部、第一围接部和发光部;彩膜层设于发光面板的出光侧,彩膜层包括第二通光部、黑矩阵和滤光部,滤光部覆盖至少部分发光部,第一通光部与第二通光部相连通,黑矩阵覆盖至少部分第一围接部,以形成遮挡。电子设备包括显示屏和光学器件。本申请提供的显示屏的显示效果较好。

Description

显示屏、显示屏的制备方法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为实现电子设备较高的屏占比,继刘海屏、水滴屏之后,开孔屏成为屏下摄像头中应用较广泛的技术之一。然而,相关技术中,在显示屏内部开孔之后,由于工艺、误差等原因使得孔周围形成第一围接部,第一围接部的存在会降低显示屏的显示效果。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显示效果较好的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显示屏,包括:发光面板,所述发光面板包括第一通光部、第一围接部和发光部,所述发光部环绕于所述第一通光部的外围,所述第一围接部设于所述第一通光部与所述发光部之间;及
彩膜层,所述彩膜层设于所述发光面板的出光侧,所述彩膜层包括第二通光部、黑矩阵和滤光部,所述滤光部覆盖至少部分所述发光部,所述第一通光部与所述第二通光部相连通,所述黑矩阵覆盖至少部分所述第一围接部,以形成遮挡。
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所述的显示屏及光学器件,所述光学器件设于所述第一通光部背离所述第二通光部的一侧,所述光学器件经所述第一通光部和所述第二通光部接收和/或发射光线。
再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显示屏的制备方法,包括:
成型发光面板;
激光处理所述发光面板,使所述发光面板包括第一通光部、第一围接部和发光部,所述发光部环绕于所述第一通光部的外围,所述第一围接部设于所述第一通光部与所述发光部之间;
在所述发光面板上成型彩膜层,使所述彩膜层包括第二通光部、黑矩阵及滤光部,使所述滤光部覆盖至少部分所述发光部,所述第一通光部与所述第二通光部相互连通,所述黑矩阵覆盖至少部分所述第一围接部。
在发光面板设置第一通光部以用于实现屏下摄像头技术时,通过在发光基板上设置彩膜层,彩膜层的第二通光部与第一通光部相连通以形成光线通道,黑矩阵覆盖至少部分第一围接部,能够阻挡外部光线射于第一围接部,形成“亮边”,从而提升显示屏的显示效果。此外,滤光部覆盖至少部分发光部,可防止外部光线产生内部反射,从而提高显示屏的显示可视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电子设备的主视图;
图3是图2所示电子设备沿A-A线的剖视图;
图4是图1所示电子设备中显示屏的截面示意图;
图5是图4所示显示屏设有发光面板与彩膜层的截面示意图;
图6是图5所示发光面板设有第一通光部、第一围接部及发光部的截面示意图;
图7是图6所示发光面板的主视图;
图8是图6所示彩膜层设有第二通光部、黑矩阵及滤光部的截面示意图;
图9是图8所示发光面板的发光部设有第三像素的截面示意图;
图10是图9所示彩膜层的主视图;
图11是图8所示彩膜层的第二通光部与黑矩阵之间具有第二围接部的截面示意图;
图12是图9所示发光面板的第一通光部设有第一像素的截面示意图;
图13是图12所示显示屏设有封装膜的截面示意图;
图14是图13所示彩膜层黑矩阵与滤光部相邻设置的截面示意图;
图15是图8所示第一围接部及发光部围设形成收容空间的截面示意图;
图16是图15所示收容空间收容有驱动基板和驱动电路的截面示意图;
图17是图8所示显示屏设有触控板的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如图1所示,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100的结构示意图。电子设备100包括显示屏1及光学器件2。举例而言,电子设备100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桌面型计算机、膝上型计算机、电子阅读器、手持计算机、电子展示屏、笔记本电脑、上网本,以及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设备、媒体播放器、手表、项链、眼镜、耳机等具有显示屏1和光学器件2的设备。本申请实施例以手机为例进行说明。
请参照图1和图2,显示屏1可以为可弯曲的柔性屏,也可以为常规的硬质屏。显示屏1具有用于显示画面的显示区11。当然,显示屏1还可以具有设于显示区11一侧或多侧的非显示区12,可以理解的,非显示区12不用于显示画面。
以下实施例为便于描述,定义显示屏1的长度方向为X轴方向。定义显示屏1的宽度方向为Y轴方向。定义显示屏1的厚度方向为Z轴方向。
请参照图2和图3,光学器件2可以包括距离传感器、环境光传感器、前置摄像头、光学指纹识别模块以及人脸识别模块等任意一种或多种。以前置摄像头为例,前置摄像头可以设于显示屏1下,通过显示屏1的光线通道13获取外部的光线以实现拍照的功能。
可选的,显示屏1的光线通道13设于显示区11。光学器件2与光线通道13相对应设置。即光学器件2在显示屏1上的正投影与光线通道13至少部分重合。光学器件2经光线通道13获取外部环境光线,或者向外部环境发射光线,或者既向外部发射光线又接收外部反射回的光线,以实现其功能。可以理解的,通过将光学器件2设于显示屏1下,可以实现显示屏1较大的屏占比,以利于全面屏的发展。
请参照图3和图4,显示屏1包括发光面板101及设于所述发光面板101出光侧的彩膜层102。可以理解的,发光面板101朝向电子设备100的外部发光。在从电子设备100的角度看时,彩膜层102位于发光面板101上,更靠近电子设备100的外部。
可选的,如图5所示,发光面板101为有机发光显示(Organic Light EmittingDisplay,OLED)面板。一实施例中,在沿显示屏1的厚度方向上,发光面板101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电极层114、发光层115及第二电极层116。第一电极层114为阴极,第二电极层116为阳极。另一实施例中,发光面板101还可以包括位于发光层115两侧的空穴传输层或电子传输层,以提高发光效率。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发光面板101还可以包括分别位于发光层115相对两侧的空穴传输层和电子传输层。
请参照图6和图7,在沿显示屏1的长度方向上,发光面板101包括依次相邻设置的第一通光部110、第一围接部112及发光部113。在一种实施例中,第一围接部112环绕于第一通光部110的外围。其中,第一通光部110、第一围接部112及发光部113皆位于显示屏1的显示区11。
发光部113的尺寸较大,用于显示画面。
第一通光部110可以为贯穿发光面板101的通孔,也可以为发光面板101上的透明区域。可以理解的,第一通光部110用于形成光学器件2(参照图3)获取光线的通道,其尺寸较小,并与对应的光学器件2的尺寸相匹配。第一通光部110不用于显示画面。
第一围接部112为形成第一通光部110时由于工艺、误差等原因所形成的区域。第一围接部112同样不用于显示画面。第一围接部112的尺寸大小会影响显示屏1显示画面区域的大小、造成显示屏1的“亮边”等。可以理解的,当第一围接部112的尺寸较小时,显示屏1显示画面的区域会较大;当第一围接部112的尺寸较大时,显示屏1显示画面的区域会较小。当第一围接部112存在金属等易反光材质时,显示屏1外部的光线入射于其上造成的反射会影响用户的使用。当使用显示屏1时,若能够直接从外部看到第一围接部112,也会造成用户的视觉体验差。
举例而言,直接开孔时孔周围产生的裂纹区域、对位偏差形成的多余区域或者孔周围的绕线区域,都会在显示屏1中形成类似第一围接部112的区域。一技术方案中,在显示屏1上开孔,以形成通光孔,开孔时孔周围产生的裂纹形成第一边框区域。在显示屏1贴合偏光片的过程中,由于对位误差形成第二边框区域。在显示屏1背离偏光片的一侧设置驱动基板131以驱动显示屏1发光时,由于驱动基板131的金属线路环绕于通光孔的边缘而形成第三边框区域。第一边框区域、第二边框区域及第三边框区域共同形成孔的边框。其中,孔的边框达到0.6mm~0.8mm。孔的边框尺寸较大,即类似本方案中的第一围接部112的区域尺寸是较大的,造成显示屏1显示画面的面积减小。
本申请中通过在发光面板101的出光侧设置彩膜层102,彩膜层102可以阻挡外部环境光线射于发光面板101,从而能够防止反射光线射出,在应用于户外等场景时能够提高显示屏1的显示可视性。可以理解的,本申请中通过彩膜层102替换上述技术方案中的偏光片,可直接于发光面板101的表面通过涂层、曝光、显影工艺形成彩膜层102,而无需在发光面板101上贴合偏光片,从而可避免产生上述的第二边框区域。换言之,通过彩膜层102替换偏光片,可减小显示屏1位于光线通道13周侧的不用于显示画面的区域,从而使得显示画面的区域面积增加。
如图8所示,在沿显示屏1的长度方向上,彩膜层102包括第二通光部120、黑矩阵121和滤光部123。其中,第二通光部120、黑矩阵121和滤光部123皆位于显示屏1的显示区11。
请参照图8和图9,滤光部123覆盖至少部分发光部113。可选的,滤光部123覆盖部分或全部发光部113。一实施例中,发光部113设有多个阵列排布的第一像素单元1130。每个第一像素单元1130包括红色子像素、绿色子像素及蓝色子像素。滤光部123设有多个红色色阻、多个绿色色阻及多个蓝色色阻。其中,一个红色色阻与一个红色子像素相对应设置,一个绿色色阻与一个绿色子像素相对应设置,一个蓝色色阻与一个蓝色子像素相对应设置。可以理解的,红色色阻的数量、大小、排列方式分别对应第一像素单元1130中红色子像素的数量、大小、排列方式。绿色色阻的数量、大小、排列方式分别对应第一像素单元1130中绿色子像素的数量、大小、排列方式。蓝色色阻的数量、大小、排列方式分别对应第一像素单元1130中蓝色子像素的数量、大小、排列方式。当外部环境光线设于彩膜层102上时,大部分光线被红色色阻、绿色色阻和蓝色色阻吸收,从而能够防止光线反射。每个红色子像素、每个绿色子像素及每个蓝色子像素发出的光线可分别透过红色色阻、绿色色阻和蓝色色阻,以形成显示画面。
请参照图9和图10,当相邻的第一像素单元1130之间,单个第一像素单元1130的各子像素之间间隔设置,使得多个第一像素单元1130形成网格间隙时,滤光部123对应网格间隙的区域可以对应设置多个第一黑矩阵121a,多个第一黑矩阵121a在网格间隙的上形成遮挡,用于吸收外部光线,提高显示可视性。
第一通光部110与第二通光部120相连通。其中,第一通光部110与第二通光部120相连通可以理解为光线可穿过第一通光部110和第二通光部120。第二通光部120可以为贯穿彩膜层102的通孔,也可以为彩膜层102上的透明区域。举例而言,第一通光部110为贯穿发光面板101的第一通孔,第二通光部120为贯穿彩膜层102的第二通孔;或者,第一通光部110为设于发光面板101的透明区域,第二通光部120为彩膜层102上的透明区域;或者,第一通光部110为贯穿发光面板101的第一通孔,第二通光部120为彩膜层102上的透明区域;或者,第一通光部110为设于发光面板101的透明区域,第二通光部120为贯穿彩膜层102的第二通孔。其中,第一通光部110的大小与第二通光部120的大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举例而言,当第一通光部110和第二通光部120皆为圆形时,第一通光部110的直径可以大于、小于或等于第二通光部120的直径。
黑矩阵121覆盖至少部分第一围接部112,以形成遮挡。可选的,黑矩阵121围设于第二通光部120的周侧,黑矩阵121与第二通光部120间隔设置或相邻设置。换言之,黑矩阵121与第二通光部120之间可以具有间隙也可以直接接触。黑矩阵121覆盖部分或全部的第一围接部112。
一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第一通光部110、第一围接部112、发光部113依次相邻设置,第二通光部120、黑矩阵121、滤光部123依次相邻设置。第一通光部110在XY平面内的尺寸等于第二通光部120在XY平面内的尺寸。黑矩阵121覆盖全部的第一围接部112,滤光部123覆盖全部的发光部113。
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第一通光部110、第一围接部112及发光部113依次相邻设置。第二通光部120与黑矩阵121间隔设置,滤光部123与黑矩阵121远离第二通光部120的一侧相邻。第一通光部110在XY平面内的尺寸等于第二通光部120在XY平面内的尺寸。黑矩阵121覆盖部分第一围接部112,滤光部123覆盖全部的发光部113。
通过黑矩阵121覆盖第一围接部112以形成遮挡用于遮挡第一围接部112,避免第一围接部112反射光线,造成显示屏1出现较大的“亮边”。同时,还可以避免从显示屏1的外部看到第一围接部112,影响视觉体验。此外,黑矩阵121的设置还可以避免第二通光部120的周侧或者发光部113靠近第一围接部112的一侧出现漏光。
请参照图3和图8,第一通光部110与第二通光部120相连通以形成显示屏1的光线通道13,光学器件2可设于第一通光部110背离第二通光部120的一侧,并经该光线通道13接收、发射或者既接收又发射光线。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光学器件2还可以部分或全部位于第一通光部110内,以减小光学器件2获取光线的距离,提升其可靠性。
在发光面板101设置第一通光部110以用于实现屏下摄像头技术时,为形成第一通光部110,由于工艺、误差等原因则会在第一通光部110周侧形成第一围接部112,通过在发光面板101上设置彩膜层102,彩膜层102的第二通光部120与第一通光部110相连通以形成光线通道13,黑矩阵121覆盖至少部分第一围接部112,能够阻挡外部光线射于第一围接部112,形成“亮边”,从而提升显示屏1的显示效果。此外,滤光部123覆盖至少部分发光部113,可防止外部光线产生内部反射,从而提高显示屏1的显示可视性。
可选的,如图12所示,第一通光部110包括第三像素单元1100,第一围接部112包括第二像素单元1120,发光部113包括第一像素单元1130。第三像素单元1100为通过激光去除第一像素单元1130内的非透明材质形成。第二像素单元1120为激光处理第三像素单元1100时,第一像素单元1130受热形成。具体的,在基材上蒸镀以于基材的表面形成第一电极层114、发光层115及第二电极层116,发光层115具有多个阵列排布的第一像素单元1130,第一像素单元1130具有金属配线部等非透明材质。通过激光将目标区域内第一像素单元1130的金属配线部等非透明材质去除后,目标区域形成第一通光部110,目标区域内的原第一像素单元1130经激光处理后形成透明的第三像素单元1100。在目标区域形成第一通光部110时,激光的光斑对目标区域周侧具有热影响,该受热的影响区域形成第一围接部112。目标区域周侧的原第一像素单元1130受热影响而形成第二像素单元1120。可以理解的,第二像素单元1120可能是第一像素单元1130由于受热等原因失效而形成,也可能与第一像素单元1130相比未有明显的变化。其中基材可以为聚酰亚胺(Polyimide,PI)薄膜,PI薄膜具有优良的物理特性,作为基材时使得显示屏1具有较好的可挠性,从而能够制造可卷曲显示设备、可折叠显示设备等。
通过激光处理形成第一通光部110,可减小第一围接部112的尺寸,从而增加显示屏1上显示画面区域的面积。经激光处理形成第一通光部110后,第一围接部112在沿第一通光部110的径向上的尺寸小于或等于0.2mm。举例而言,当第一通光部110为圆形,其半径为r,第一围接部112为环形,第一围接部112的最小半径等于第一通光部110的半径r,第一围接部112的最大半径小于r﹢0.2mm。其中,第一通光部110的径向可参照显示屏1的长度方向。一实施例中,第一围接部112在沿显示屏1的长度方向上的尺寸大于或等于0.13mm,且小于或等于0.15mm。
进一步的,如图13所示,发光面板101的第一电极层114的表面设有封装膜103,通过在封装膜103背离发光面板101的一侧成型黑色矩阵(Black Matrix,BM)和彩色滤光(Color filter,CF)矩阵从而形成彩膜层102。
请参照图3和图13,成型彩膜层102时,在与第一通光部110相对应的区域预留空间形成第二通光部120,通过涂布、曝光、显影等工艺于第二通光部120的周侧形成黑矩阵121。由于工艺误差原因,黑矩阵121与第二通光部120间隔设置,黑矩阵121与第二通光部120之间形成第二围接部124。可以理解的,第二围接部124为成型后的黑矩阵121与第二通光部120的边缘之间的间隙区域。第二围接部124在发光面板101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位于第一通光部110。换言之,在成型彩膜层102时,使预留的第二通光部120在XY平面内的投影面积小于第一通光部110在XY平面的投影面积,使得第二围接部124、第二通光部120与第一通光部110相连通并形成显示屏1的光线通道13。一实施例中,第二围接部124在发光面板101上的正投影全部位于第一通光部110,此时,可使得黑矩阵121覆盖全部的第一围接部112。另一实施例中,第二围接部124在发光部113的正投影部分位于第一通光部110,另一部分位于第一围接部112,此时,黑矩阵121覆盖部分第一围接部112,可通过对第二围接部124的另一部分进行遮挡,以避免显示屏1外部出现“亮边”。
通过成型彩膜层102,以替代偏光片,会由于工艺误差的原因使得黑矩阵121与第二通光部120之间形成第二围接部124。但是,由于成型彩膜层102的工艺精度较高,可使得第二围接部124的尺寸较小。此外,仅需要在彩膜层102上与第一通光部110相对应的区域预留出第二通光部120的位置即可,而无需成型彩膜层102后挖孔形成第二通光部120,因为挖孔方式会于第二通光部120的周侧形成较大尺寸的裂纹区域。一实施例中,第二围接部124在沿第二通光部120的径向上的尺寸可小于或等于0.01mm,相较于对位偏光片所产生的第二边框区域减小,能够保证显示屏1具有较大的显示画面的面积。可选的,第二围接部124在沿第二通光部120的径向上的尺寸小于或等于0.005mm。其中,第二通光部120的径向可参照显示屏1的长度方向。本实施例中,形成第二通光部120与黑矩阵121的工艺简单,且精度高。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可在形成彩膜层102后,于黑矩阵121区域形成第二通光部120。从而避免产生第二围接部124。其中,可通过挖孔、刻蚀等方式于黑矩阵121区域内形成第二通光部120。
可选的,如图14所示,黑矩阵121与滤光部123相邻设置。换言之,黑矩阵121与滤光部123之间无间隙。一实施例中,滤光部123的红色色阻、绿色色阻及蓝色色阻依次排列,其中,红色色阻与黑矩阵121相邻设置。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绿色色阻或者蓝色色阻可以与黑矩阵121相邻设置。黑矩阵121与滤光部123之间形成第一连接面121a,第一围接部112与发光部113之间形成第二连接面112a,第一连接面121a与第二连接面112a齐平。具体的,黑矩阵121远离第二通光部120的一端与滤光部123的端面重合,重合区域形成第一连接面121a。第一围接部112远离第一通光部110的一端与发光部113的端面重合,重合区域形成第二连接面112a。第一连接面121a与第二连接面112a在沿显示屏1的长度方向齐平,或者第一连接面121a与第二连接面112a在沿显示屏1的宽度方向上齐平,或者第一连接面121a与第二连接面112a在沿显示屏1的长度和显示屏1的宽度方向上齐平。
进一步的,如图15所示,第一围接部112远离第一通光部110的一侧与发光部113背离滤光部123的一侧之间形成收容空间119。具体的,第一围接部112在沿显示屏1的长度方向上远离第一通光部110的一侧与发光部113在沿显示屏1的厚度方向上背离滤光部123的一侧之间形成收容空间119。换言之,发光部113与第一围接部112在沿显示屏1的厚度方向上错位设置以形成收容空间119。
请参照图15和图16,显示屏1还包括驱动基板131及连接所述驱动基板131的驱动电路132。驱动基板131及驱动电路132皆收容于收容空间119内。驱动基板131用于驱动发光部113发光。驱动电路132用于连接驱动基板131及主电路,以提供电源。其中,驱动基板131可以包括氢化非晶硅薄膜晶体管(Thin Film Transistor,TFT)、多晶硅TFT、有机TFT、氧化物TFT等。一实施例中,驱动电路132围设于驱动基板131的周侧,从而减少驱动基板131的对外接点,达到节省空间的目的。
如图16所示,第一围接部112与黑矩阵121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发光部113与滤光部123之间的距离。封装膜103封装于发光面板101的表面。封装膜103背离发光面板101的一侧为平面,以较好的成型彩膜层102。可以理解的,封装膜103具有第一封装部103a、第二封装部103b和第三封装部103c,第一封装部103a位于发光部113与滤光部123之间,第二封装部103b位于第一围接部112与黑矩阵121之间,第一封装部103a的厚度大于第二封装部103b的厚度。第三封装部103c覆盖第一通光部110,第三封装部103c透明。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封装部103a与第二封装部103b也可以为透明。
进一步的,如图17所示,显示屏1还包括触控板104,所述触控板104设于封装膜103与彩膜层102之间,触控板104对应第一通光部110的区域透明。其中,触控板104对应第一通光部110的区域可通过设置透明导电材料以使光线透过。
进一步的,请参照图3和图17,第二通光部120内设有补偿膜105,补偿膜105的透光率较好。补偿膜105用于增加第二通光部120的光线的透过率。一实施例中,成型彩膜层102后于第二通光部120内沉积补偿膜105,以提高显示屏1的光线通道13的透光率,以及调整光学器件2的采光效果。
此外,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显示屏的制备方法,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显示屏的制备方法至少包括以下步骤:
S101:成型发光面板;
S102:激光处理所述发光面板,使所述发光面板内形成依次相邻设置的第一通光部、第一围接部及发光部;
S103:在所述发光面板上成型彩膜层,使所述彩膜层包括第二通光部、黑矩阵及滤光部,使所述滤光部覆盖至少部分所述发光部,所述第一通光部与所述第二通光部相互连通,所述黑矩阵覆盖至少部分所述第一围接部。
其中,成型发光面板至少包括于基材上依次成型第二电极层、发光层及第一电极层。其中,基材可以为透明材质。
通过激光处理第二电极层、发光层及第一电极层,于第二电极层、发光层及第一电极层形成透光的第一通光部,受热影响的第一围接部,及用于显示画面的发光部。
在发光面板的表面预留出第二通光部,通过涂布、曝光、显影工艺形成黑矩阵和滤光部。滤光部覆盖发光部,以使发光部发出的光线可以通过以形成显示画面;外部的光线被吸收减少反射。第一通光部与所述第二通光部相互连通以形成光线通道,便于光学器件采光。黑矩阵覆盖第一围接部,以形成遮挡,避免外部光线发生反射。
以上是本申请的部分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2)

1.一种显示屏,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光面板,所述发光面板包括第一通光部、第一围接部和发光部,所述发光部环绕于所述第一通光部的外围,所述第一围接部设于所述第一通光部与所述发光部之间;及
彩膜层,所述彩膜层设于所述发光面板的出光侧,所述彩膜层包括第二通光部、黑矩阵和滤光部,所述滤光部覆盖至少部分所述发光部,所述第一通光部与所述第二通光部相连通,所述黑矩阵覆盖至少部分所述第一围接部,以形成遮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面板包括发光层,所述第一通光部为通过激光去除所述发光层中的非透明材质而形成的透光部,所述第一围接部为在激光处理以形成所述第一通光部的热影响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彩膜层还包括位于所述黑矩阵与所述第二通光部之间的第二围接部,所述第二围接部在所述发光面板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通光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黑矩阵远离所述第二通光部的一侧与所述滤光部相邻设置,所述黑矩阵覆盖所述第一围接部,所述滤光部覆盖所述发光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部包括多个第一像素单元,所述第一像素单元包括红色子像素、绿色子像素及蓝色子像素,所述滤光部包括红色色阻、绿色色阻及蓝色色阻,所述红色色阻与所述红色子像素相对应,所述绿色色阻与所述绿色子像素相对应,所述蓝色色阻与所述蓝色子像素相对应,所述红色色阻、所述绿色色阻及所述蓝色色阻中任意一者与所述黑矩阵邻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围接部在沿所述第二通光部的径向上的尺寸小于或等于0.01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围接部在沿所述第一通光部的径向上的尺寸小于或等于0.2mm。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围接部远离所述第一通光部的一侧与所述发光部背离所述滤光部的一侧之间形成收容空间,所述显示屏还包括驱动基板及连接所述驱动基板的驱动电路,所述驱动基板及所述驱动电路皆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内,所述驱动基板用于驱动所述发光部发光,所述驱动电路用于连接所述驱动基板与电源。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围接部与所述黑矩阵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所述发光部与所述滤光部之间的距离,所述显示屏还包括封装膜及触控板,所述封装膜、所述触控板及所述彩膜层依次成型于所述发光面板的表面,所述封装膜及所述触控板对应所述第一通光部的区域透明。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光部内设有增透膜,以增加光线的透过率。
1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0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屏及光学器件,所述光学器件设于所述第一通光部背离所述第二通光部的一侧,所述光学器件经所述第一通光部和所述第二通光部接收和/或发射光线。
12.一种显示屏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成型发光面板;
激光处理所述发光面板,使所述发光面板包括第一通光部、第一围接部和发光部,所述发光部环绕于所述第一通光部的外围,所述第一围接部设于所述第一通光部与所述发光部之间;
在所述发光面板上成型彩膜层,使所述彩膜层包括第二通光部、黑矩阵及滤光部,使所述滤光部覆盖至少部分所述发光部,所述第一通光部与所述第二通光部相互连通,所述黑矩阵覆盖至少部分所述第一围接部。
CN202010983814.7A 2020-09-17 2020-09-17 显示屏、显示屏的制备方法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11207188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83814.7A CN112071888B (zh) 2020-09-17 2020-09-17 显示屏、显示屏的制备方法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83814.7A CN112071888B (zh) 2020-09-17 2020-09-17 显示屏、显示屏的制备方法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71888A true CN112071888A (zh) 2020-12-11
CN112071888B CN112071888B (zh) 2023-04-18

Family

ID=736810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983814.7A Active CN112071888B (zh) 2020-09-17 2020-09-17 显示屏、显示屏的制备方法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071888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50177A (zh) * 2021-11-22 2022-02-15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229994A1 (en) * 2010-03-20 2011-09-22 Jung In-Young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device
CN109817665A (zh) * 2019-01-09 2019-05-28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像素结构和显示面板
CN110045533A (zh) * 2019-04-30 2019-07-23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0289286A (zh) * 2019-05-27 2019-09-2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电子设备
US20190326545A1 (en) * 2018-04-20 2019-10-24 Samsung Display Co., Ltd.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device
US20200075680A1 (en) * 2018-08-29 2020-03-05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Display panel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WO2020051809A1 (zh) * 2018-09-12 2020-03-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面板、液晶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US20200236259A1 (en) * 2017-05-22 2020-07-23 Sharp Kabushiki Kaisha Display device
US20200273927A1 (en) * 2019-02-21 2020-08-27 Samsung Display Co., Ltd. Display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11668265A (zh) * 2019-03-06 2020-09-15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设备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229994A1 (en) * 2010-03-20 2011-09-22 Jung In-Young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device
US20200236259A1 (en) * 2017-05-22 2020-07-23 Sharp Kabushiki Kaisha Display device
US20190326545A1 (en) * 2018-04-20 2019-10-24 Samsung Display Co., Ltd.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device
US20200075680A1 (en) * 2018-08-29 2020-03-05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Display panel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WO2020051809A1 (zh) * 2018-09-12 2020-03-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面板、液晶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CN109817665A (zh) * 2019-01-09 2019-05-28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像素结构和显示面板
US20200273927A1 (en) * 2019-02-21 2020-08-27 Samsung Display Co., Ltd. Display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11668265A (zh) * 2019-03-06 2020-09-15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设备
CN110045533A (zh) * 2019-04-30 2019-07-23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0289286A (zh) * 2019-05-27 2019-09-2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电子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50177A (zh) * 2021-11-22 2022-02-15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71888B (zh) 2023-04-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342390B2 (en) Display panel, display device and a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 display panel
CN111341806B (zh) 显示装置
CN111475042B (zh) 显示装置
WO2021088662A1 (zh) 屏幕组件及电子设备
KR101007719B1 (ko) 컬러필터기판 및 이를 갖는 액정표시장치
US20220199959A1 (en) Display panel and formation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apparatus
US20230247891A1 (en) Display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device
JPWO2020175235A1 (ja) 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2024045452A (ja) 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CN114447246A (zh) 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US20240032401A1 (en) Display device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CN112071888B (zh) 显示屏、显示屏的制备方法及电子设备
US20240334795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12820767A (zh) 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US11515511B2 (en) Light-emitting diode display panel including plurality of annular light-shielding structures surrounding sub-pixel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KR102674786B1 (ko) 멀티스크린 표시장치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JP2020061377A (ja) 電気光学装置、電気光学装置の製造方法、電子機器
JP2010231076A (ja) 光学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発光装置
CN112310328B (zh) 一种发光面板及发光装置
JP2003344851A (ja) 液晶表示装置
JP2005326578A (ja) 電気光学装置、その製造方法、電気光学パネルおよび電子機器
CN113725261A (zh) 显示装置
US11579473B2 (en) Display device having uniform reflectance
CN220733365U (zh) 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JP2010232087A (ja) 光学フィルムおよび発光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