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046367A - 后排座椅骨架 - Google Patents

后排座椅骨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046367A
CN112046367A CN201910492960.7A CN201910492960A CN112046367A CN 112046367 A CN112046367 A CN 112046367A CN 201910492960 A CN201910492960 A CN 201910492960A CN 112046367 A CN112046367 A CN 11204636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backrest
cushion
recliner
brack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49296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钱银超
丘伟栋
邱泽鑫
刘向征
陈东
谭东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492960.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046367A/zh
Publication of CN1120463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4636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68Seat fram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2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 B60N2/30Non-dismountable or dismountable seats storable in a non-use position, e.g. foldable spare seats
    • B60N2/3002Non-dismountable or dismountable seats storable in a non-use position, e.g. foldable spare seats back-rest movements
    • B60N2/3004Non-dismountable or dismountable seats storable in a non-use position, e.g. foldable spare seats back-rest movements by rotation only
    • B60N2/3009Non-dismountable or dismountable seats storable in a non-use position, e.g. foldable spare seats back-rest movements by rotation only about transversal axis
    • B60N2/3013Non-dismountable or dismountable seats storable in a non-use position, e.g. foldable spare seats back-rest movements by rotation only about transversal axis the back-rest being hinged on the vehicle fram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2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 B60N2/30Non-dismountable or dismountable seats storable in a non-use position, e.g. foldable spare seats
    • B60N2/3038Cushion movements
    • B60N2/304Cushion movements by rotation only
    • B60N2/3045Cushion movements by rotation only about transversal axis
    • B60N2/3047Cushion movements by rotation only about transversal axis the cushion being hinged at the back-res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68Seat frames
    • B60N2/682Joining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一种后排座椅骨架,包括靠背总成和坐垫总成,靠背总成包括第一靠背骨架和第二靠背骨架,第一靠背骨架和第二靠背骨架的下部分别通过第一调角器和第二调角器可转动地连接于坐垫总成上,坐垫总成包括坐垫骨架、弹性复位件和翻转支架,翻转支架固定在地板上,坐垫骨架靠近靠背总成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翻转支架,坐垫骨架包括乘坐状态和折叠状态,坐垫骨架绕着与翻转支架的连接处可以在乘坐状态与折叠状态之间转动,坐垫骨架与翻转支架的连接处设有弹性复位件,弹性复位件依靠弹力使坐垫骨架处于折叠状态。本发明的靠背总成和坐垫总成能相互独立的翻转,坐垫骨架可以实现乘坐状态与折叠状态,从而满足后排乘客的差异性需求和实现大物体的存放。

Description

后排座椅骨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座椅结构构造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后排座椅骨架。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汽车座椅的性能和舒适性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有一些车辆实现坐垫的翻转时,采用坐垫和靠背各设置一个解锁机构,在整个放倒过程中,需要两步完成,即,首先解锁靠背锁,实现靠背的折叠,再解锁坐垫上的锁机构实现坐垫的二级翻转的,整个折叠过程操作复杂,不能实现坐垫总成和靠背总成的相互独立的翻转。并且还有一些车辆不能实现坐垫的竖直折叠功能,后部储物空间有限,未能最大限度地提高空间利用率和满足差异性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后排座椅骨架,本发明的靠背总成和坐垫总成能相互独立的翻转,坐垫骨架可以在乘坐状态与折叠状态之间切换,既提高了空间利用率,又满足了乘客的差异性需求。
本发明提供一种后排座椅骨架,包括靠背总成和坐垫总成,所述靠背总成包括第一靠背骨架和第二靠背骨架,所述第一靠背骨架和所述第二靠背骨架的下部分别通过第一调角器和第二调角器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坐垫总成上,所述坐垫总成包括坐垫骨架、弹性复位件和翻转支架,所述翻转支架固定在地板上,所述坐垫骨架靠近所述靠背总成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翻转支架,所述坐垫骨架包括乘坐状态和折叠状态,所述坐垫骨架绕着与所述翻转支架的连接处可以在乘坐状态与折叠状态之间转动,所述坐垫骨架与所述翻转支架的连接处设有所述弹性复位件,所述弹性复位件依靠弹力使所述坐垫骨架处于折叠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坐垫总成还包括底座和连接支架,所述翻转支架固定于所述底座上,通过所述底座固定于所述地板上,所述坐垫骨架与所述连接支架连接,所述弹性复位件内套设有转动轴,所述连接支架通过所述转动轴与所述翻转支架连接。
进一步地,当所述坐垫骨架处于乘坐状态时,所述坐垫骨架沿水平方向设置,当所述坐垫骨架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坐垫骨架抵靠于所述靠背总成沿竖直方向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坐垫骨架的前部两侧均设有锁机构,所述锁机构包括锁体固定板和锁钩安装板,所述锁体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坐垫骨架,所述锁钩安装板固定连接于所述地板。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靠背骨架包括放倒状态、乘坐状态和后仰状态,当所述第一靠背骨架处于放倒状态时,所述第一靠背骨架与所述坐垫骨架之间夹角为0°~90°,当所述第一靠背骨架处于乘坐状态时,所述第一靠背骨架与所述坐垫骨架之间夹角为90°~130°,当所述第一靠背骨架处于后仰状态时,所述第一靠背骨架与所述坐垫骨架之间夹角为130°~190°。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调角器设于所述第一靠背骨架下方两侧,所述第二调角器设于所述第二靠背骨架内侧,所述第一调角器和所述第二调角器分别用于调节所述第一靠背骨架和所述第二靠背骨架相对所述坐垫骨架转动的角度,所述第一调角器和所述第二调角器均包括卷簧外挂板、涡卷弹簧和弹簧挂板,所述涡卷弹簧的中心套设有转轴,所述卷簧外挂板和所述涡卷弹簧通过所述转轴安装于弹簧挂板上。
进一步地,位于相邻的所述第一调角器和所述第二调角器的下方设有固定机构,所述第一靠背骨架和所述第二靠背骨架通过所述固定机构固定于所述坐垫骨架的后管梁上,所述固定机构包括两个上支架、两个连接轴和两个下支架,所述两个上支架相互平行设置,所述两个上支架的一端分别固定于相邻的所述第一调角器和所述第二调角器的下方,另一端通过所述两个连接轴固定于所述下支架的一端,所述下支架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后管梁上,所述连接轴的两端均贯穿所述上支架和所述下支架。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靠背骨架与每个所述第一调角器之间设有第一铰链支架,所述第一铰链支架连接所述第一靠背骨架与所述第一调角器,所述第二靠背骨架的外侧下方设有固定支架,所述第二靠背骨架与所述第二调角器之间以及所述第二靠背骨架与所述固定支架之间均设有第二铰链支架,所述第二铰链支架连接所述第二靠背骨架与所述第二调角器以及连接所述第二靠背骨架与所述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与所述坐垫骨架之间固定连接有坐垫骨架外支架。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铰链支架和所述第二铰链支架的一端均设有翻边,所述第一铰链支架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一调角器上,所述第二铰链支架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二调角器或固定支架上,所述翻边包裹所述第一靠背骨架和所述第二靠背骨架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调角器和所述第二调角器与所述第一靠背骨架和所述第二靠背骨架之间还分别设有第一靠背内侧加强板和第二靠背内侧加强板。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靠背骨架包括第一横管和第一斜管,所述第一横管与所述第一斜管之间形成第一角部,所述第一角部内设有第一靠背骨架加强板,所述第一靠背骨架加强板连接于所述第一横管和所述第一斜管之间,所述第二靠背骨架包括第二横管和第二斜管,所述第二横管与所述第二斜管之间形成第二角部,所述第二角部内设有第二靠背骨架加强板,所述第二靠背骨架加强板连接于所述第二横管与所述第二斜管之间。
本发明提供的后排座椅骨架的第一靠背骨架和第二靠背骨架的下部分别通过第一调角器和第二调角器可转动地连接于坐垫总成上,坐垫骨架通过弹性复位件可转动地连接于翻转支架,靠背总成和坐垫总成能相互独立的翻转,且能够实现坐垫骨架的乘坐状态与折叠状态,既提高了空间利用率,又满足了乘客的差异性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后排座椅骨架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后排座椅骨架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后排座椅骨架的坐垫总成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后排座椅骨架乘坐状态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后排座椅骨架的靠背放倒状态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后排座椅骨架的靠背后仰状态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后排座椅骨架的坐垫折叠状态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后排座椅骨架,应用于多用途汽车(MPV,multi-PurposeVehicles),如图1至图3所示,包括靠背总成1和坐垫总成2,靠背总成1包括第一靠背骨架11和第二靠背骨架12,第一靠背骨架11和第二靠背骨架12的下部分别通过第一调角器3和第二调角器4可转动地连接于坐垫总成2上,能实现靠背总成1的翻转。坐垫总成2包括坐垫骨架21、弹性复位件233和翻转支架234,翻转支架234固定在地板上,坐垫骨架21靠近靠背总成1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翻转支架234,坐垫骨架21包括乘坐状态和折叠状态,坐垫骨架21绕着与翻转支架234的连接处可以在乘坐状态与折叠状态之间转动,坐垫骨架21与翻转支架234的连接处设有弹性复位件233,弹性复位件233依靠弹力使坐垫骨架21处于折叠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坐垫总成2还包括底座231和连接支架232,翻转支架234固定于底座上231,通过底座231固定于地板上,坐垫骨架21与连接支架232连接,弹性复位件233内套设有转动轴(图未示),连接支架232通过转动轴与翻转支架234连接。具体地,底座231为一块平板,固定于汽车的车身上,翻转支架234为两块平行立板的结构,两块平行立板的底部通过连接螺栓固定于底座231上。该弹性复位件233为翻转扭簧结构,将翻转扭簧结构套设于转动轴上,该转动轴两端分别贯穿翻转支架234的两块平行立板,翻转支架234支承住转动轴,转动轴其中一端从靠近坐垫骨架21的翻转支架234的侧面穿出并与连接支架232固定连接,另一端设有外螺纹,从远离坐垫骨架21的翻转支架234的侧面穿出,并通过螺母紧固。
值得一提的是,当所述坐垫骨架21处于乘坐状态时,所述坐垫骨架21沿水平方向设置,当所述坐垫骨架21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坐垫骨架21抵靠于所述靠背总成1沿竖直方向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坐垫骨架21的前部两侧均设有锁机构24,锁机构24包括锁体固定板241和锁钩安装板242,锁体固定板241和锁钩安装板242为一体结构,锁体固定板241固定连接坐垫骨架21,锁钩安装板242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于车身地板。当需要坐垫骨架21由乘坐状态翻转至折叠状态时,松开锁钩安装板242的螺栓,坐垫骨架21通过连接支架232带动弹性复位件233产生扭力,进而通过转动轴顺时针转动带动坐垫骨架21实现朝靠背总成1方向翻转,坐垫骨架21翻转至靠背总成1方向即折叠状态下的极限位置,弹性复位件233进行锁死,从而固定。当需要从折叠状态下释放坐垫骨架21至平放的乘坐状态时,坐垫骨架21通过连接支架232带动转动轴逆时针转动,弹性复位件233释放弹力,使得坐垫骨架21由竖直的折叠状态回位更轻松,在坐垫骨架21释放到平放的乘坐状态时,再通过锁机构24进行固定连接于车身地板上。
如图7所示,在坐垫骨架21的竖直折叠状态时,能对车内的空间进行一个分割作用,并且后排座椅在储物空间上大大提升,相较于传统结构中坐垫骨架21不能折叠的情况,本实施例的储物空间增加了坐垫骨架21竖直折叠后腾出来的原坐垫骨架21的空间,实现了后排座椅在高度方向上的储物空间的最大转化,即储物高度由车身地板至车顶,有利于大物件物品的储存。进一步地,后排空间用来放置物品时,物品置于前后两排座椅之间,由于前后两排座椅皆设有海绵,有利于易损件物品的存放,降低易损件物品的损坏可能性,起到保护物品的作用。
如图1至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靠背骨架11包括放倒状态、乘坐状态和后仰状态,当第一靠背骨架11处于放倒状态时,第一靠背骨架11与坐垫骨架21之间夹角为0°~90°,当第一靠背骨架11处于乘坐状态时,第一靠背骨架11与坐垫骨架21之间夹角为90°~130°,当第一靠背骨架11处于后仰状态时,第一靠背骨架11与坐垫骨架21之间夹角为130°~190°。
具体地,第一调角器3和第二调角器4均包括卷簧外挂板31、涡卷弹簧32和弹簧挂板33,涡卷弹簧32的中心套设有转轴(图未示),并同卷簧外挂板31安装于弹簧挂板33上,需要调整第一靠背骨架11和第二靠背骨架12的转动角度时,转轴带动涡卷弹簧32产生扭力,转动到所需角度时,第一调角器3或第二调角器4内部的锁钩会进行卡死,进而固定第一靠背骨架11和第二靠背骨架12的转动角度。优选地,第一靠背骨架11通过下方两侧的第一调角器调节,除了能朝坐垫骨架21方向放倒折叠外,还能实现往后仰状态,通过将涡卷弹簧32在后仰极限状态时的刚度调小,能实现第一靠背骨架11的最大后仰角达190°,以更优化储物空间。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调角器3设于第一靠背骨架11下方两侧,第二调角器4设于第二靠背骨架12内侧,第一靠背骨架11和第二靠背骨架12的下部分别通过第一调角器3和第二调角器4可转动地连接于坐垫骨架21上,通过第一调角器3和第二调角器4分别带动第一靠背骨架11和第二靠背骨架12相对坐垫骨架21进行旋转,从而相互独立的调整第一靠背骨架11和第二靠背骨架12的转动角度以及第一靠背骨架11和第二靠背骨架12与坐垫骨架21之间的夹角,实现仅放倒第一靠背骨架11或第二靠背骨架12,达到乘坐和放物的两个目的,或将第一靠背骨架11和第二靠背骨架12皆放倒,腾出更多放物空间。在本实施例中,能实现第一靠背骨架11或第二靠背骨架12单独的放倒至坐垫骨架21,以及坐垫骨架21直接朝靠背总成1方向进行折叠,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实现将靠背总成1放倒至坐垫骨架21后,再将放倒折叠后的靠背总成1与坐垫骨架21一起翻转至竖直折叠状态。在实际应用中,乘员能根据实际需求,调整靠背总成1和坐垫总成2的不同翻转状态,从而满足差异性需求。
在本实施例中,位于相邻的第一调角器3和第二调角器4的下方设有固定机构22,第一靠背骨架11和第二靠背骨架12通过固定机构22固定于坐垫骨架21的后管梁211上。具体地,固定机构22包括两个上支架221、两个连接轴222和两个下支架223,两个上支架221相互平行设置在第一靠背骨架11和第二靠背骨架12内侧的第一调角器3和第二调角器4的下方,两个上支架221的一端分别固定于第一调角器3和第二调角器4的下方,另一端通过两个连接轴222固定于下支架223的一端,连接轴222的两端均贯穿上支架221和下支架223,且两个连接轴222相互平行设置,下支架223的另一端固定于后管梁211上。在上支架221和下支架223连接的端部增加了连接轴222,连接轴222的两端设有外螺纹,贯穿上支架221和下支架223后通过螺母进行拧紧,加强了上支架221和下支架223的端部结构,使固定机构22的刚度性能增强,不易发生连接结构因强度弱而变形的情况,从而增加了四六分背的侧向性能,有利于提高乘客舒适性和乘车安全性。
如图1所示,第一靠背骨架11与每个第一调角器3之间设有第一铰链支架114,第一铰链支架114连接第一靠背骨架11与第一调角器3,第二靠背骨架12的外侧下方设有固定支架5,第二靠背骨架12与第二调角器4之间以及第二靠背骨架12与固定支架5之间均设有第二铰链支架124,第二铰链支架124连接第二靠背骨架12与第二调角器4以及连接第二靠背骨架12与固定支架5,第二铰链支架124与固定支架5铰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调角器4设置在第二靠背骨架12内侧,固定支架5设置在第二靠背骨架12外侧,第二靠背骨架12通过与第二调角器4和固定支架5铰接,实现了翻转,也能实现放倒状态、乘坐状态和后仰状态,当第二靠背骨架12处于放倒状态时,第二靠背骨架12与坐垫骨架21之间夹角为0°~90°,当第二靠背骨架12处于乘坐状态时,第二靠背骨架12与坐垫骨架21之间夹角为90°~130°,当第二靠背骨架12处于后仰状态时,第二靠背骨架12与坐垫骨架21之间夹角为130°~180°,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在第二靠背骨架12下方两侧均设置第二调角器4,不以此为限。固定支架5与坐垫骨架21之间固定连接有坐垫骨架外支架6,固定支架5与坐垫骨架外支架6通过螺栓连接。
具体地,第一铰链支架114和第二铰链支架124的一端均设有翻边,第一铰链支架114的另一端固定于第一调角器3上,第二铰链支架124的另一端固定于第二调角器4和固定支架5上,翻边包裹第一靠背骨架11和第二靠背骨架12并固定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铰链支架114和第二铰链支架124为三角支架结构,在与第一靠背骨架11和第二靠背骨架12的下侧连接处形成斜撑板结构,以增大第一铰链支架114和第二铰链支架124对第一靠背骨架11和第二靠背骨架12的支撑面积,从而提高靠背总成1与坐垫总成2之间的连接强度。优选地,第一调角器3和第二调角器4与第一靠背骨架11和第二靠背骨架12之间还分别设有第一靠背内侧加强板115和第二靠背内侧加强板125,第一靠背内侧加强板115和第二靠背内侧加强板125也设有翻边,翻边包覆第一靠背骨架11和第二靠背骨架12的下方角部,其中,第一靠背内侧加强板115和第二靠背内侧加强板125通过螺栓分别安装在第一调角器3和第二调角器4上,进一步提高了支承靠背总成1的整体强度。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靠背骨架11包括第一横管111和第一斜管112,第一横管111与第一斜管112之间形成第一角部,第二靠背骨架12包括第二横管121和第二斜管122,第二横管121与第二斜管122之间形成第二角部,为了加强第一靠背骨架11和第二靠背骨架12角部的连接部位,第一角部内设有第一靠背骨架加强板113,第一靠背骨架加强板113连接于第一横管111和第一斜管112之间,第二角部内设有第二靠背骨架加强板123,第二靠背骨架加强板123连接于第二横管121与第二斜管122之间,有效提高了第一靠背骨架11和第二靠背骨架12的抗弯、抗扭及侧向、安全性能。
如图1,图3所示,优选地,第一靠背骨架11、第二靠背骨架12和坐垫骨架21均布设有纵横交错的钢丝7,同时坐垫骨架21还设有坐垫管梁21和坐垫背板9,增强了骨架结构的强度,防止了第一靠背骨架11、第二靠背骨架12和坐垫骨架21因为受力碰撞等原因发生变形。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靠背骨架11和第二靠背骨架12上方均设有头枕杆8,该头枕杆8通过卡套分别安装在第一靠背骨架11和第二靠背骨架12上,可以通过卡接结构上下调整,以满足不同乘客的需求,提高乘车舒适性。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后排座椅骨架的第一靠背骨架11和第二靠背骨架12的下部分别通过第一调角器3和第二调角器4可转动地连接于坐垫总成2上,第一靠背骨架11和第二靠背骨架12能相互独立的翻转,以及坐垫骨架21能通过弹性复位件233朝靠背方向进行翻转,实现了靠背总成1和坐垫总成2相互独立的翻转,且能够实现坐垫骨架21的乘坐状态与折叠状态,既提高了空间利用率,又满足了乘客的差异性需求,同时,在第一靠背骨架11和第二靠背骨架12与坐垫骨架21之间设置固定机构22,解决了坐垫骨架21与第一靠背骨架11和第二靠背骨架12之间连接结构较弱的问题,有利于提高座椅的强度、刚度和安全性能,并且在靠背总成1与第一调角器3和第二调角器4之间增加第一铰链支架114和第二铰链支架124,以及在第一靠背骨架11的第一角部和第二靠背骨架12的第二角部分别设有第一靠背骨架加强板113和第二靠背骨架加强板123,有利于降低拐弯工况对于靠背总成1的冲击,有利于提高侧向刚度及乘坐舒适性,且完全不会增加成本,在保证产品安全性的同时,增大经济效益。
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除了包含所列的那些要素,而且还可包含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后排座椅骨架,包括靠背总成(1)和坐垫总成(2),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总成(1)包括第一靠背骨架(11)和第二靠背骨架(12),所述第一靠背骨架(11)和所述第二靠背骨架(12)的下部分别通过第一调角器(3)和第二调角器(4)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坐垫总成(2)上,所述坐垫总成(2)包括坐垫骨架(21)、弹性复位件(233)和翻转支架(234),所述翻转支架(234)固定在地板上,所述坐垫骨架(21)靠近所述靠背总成(1)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翻转支架(234),所述坐垫骨架(21)包括乘坐状态和折叠状态,所述坐垫骨架(21)绕着与所述翻转支架(234)的连接处可以在乘坐状态与折叠状态之间转动,所述坐垫骨架(21)与所述翻转支架(234)的连接处设有所述弹性复位件(233),所述弹性复位件(233)依靠弹力使所述坐垫骨架(21)处于折叠状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排座椅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坐垫总成(2)还包括底座(231)和连接支架(232),所述翻转支架(234)固定于所述底座(231)上,通过所述底座(231)固定于所述地板上,所述坐垫骨架(21)与所述连接支架(232)连接,所述弹性复位件(233)内套设有转动轴,所述连接支架(232)通过所述转动轴与所述翻转支架(234)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排座椅骨架,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坐垫骨架(21)处于乘坐状态时,所述坐垫骨架(21)沿水平方向设置,当所述坐垫骨架(21)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坐垫骨架(21)抵靠于所述靠背总成(1)沿竖直方向设置。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排座椅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坐垫骨架(21)的前部两侧均设有锁机构(24),所述锁机构(24)包括锁体固定板(241)和锁钩安装板(242),所述锁体固定板(241)固定连接所述坐垫骨架(21),所述锁钩安装板(242)固定连接于所述地板。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排座椅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靠背骨架(11)包括放倒状态、乘坐状态和后仰状态,当所述第一靠背骨架(11)处于放倒状态时,所述第一靠背骨架(11)与所述坐垫骨架(21)之间夹角为0°~90°,当所述第一靠背骨架(11)处于乘坐状态时,所述第一靠背骨架(11)与所述坐垫骨架(21)之间夹角为90°~130°,当所述第一靠背骨架(11)处于后仰状态时,所述第一靠背骨架(11)与所述坐垫骨架(21)之间夹角为130°~190°。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后排座椅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角器(3)设于所述第一靠背骨架(11)下方两侧,所述第二调角器(4)设于所述第二靠背骨架(12)内侧,所述第一调角器(3)和所述第二调角器(4)分别用于调节所述第一靠背骨架(11)和所述第二靠背骨架(12)相对所述坐垫骨架(21)转动的角度,所述第一调角器(3)和所述第二调角器(4)均包括卷簧外挂板(31)、涡卷弹簧(32)和弹簧挂板(33),所述涡卷弹簧(32)的中心套设有转轴,所述卷簧外挂板(31)和所述涡卷弹簧(32)通过所述转轴安装于弹簧挂板(33)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后排座椅骨架,其特征在于,位于相邻的所述第一调角器(3)和所述第二调角器(4)的下方设有固定机构(22),所述第一靠背骨架(11)和所述第二靠背骨架(12)通过所述固定机构(22)固定于所述坐垫骨架(21)的后管梁(211)上,所述固定机构(22)包括两个上支架(221)、两个连接轴(222)和两个下支架(223),所述两个上支架(221)相互平行设置,所述两个上支架(221)的一端分别固定于相邻的所述第一调角器(3)和所述第二调角器(4)的下方,另一端通过所述两个连接轴(222)固定于所述下支架(223)的一端,所述下支架(223)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后管梁(211)上,所述连接轴(222)的两端均贯穿所述上支架(221)和所述下支架(223)。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后排座椅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靠背骨架(11)与每个所述第一调角器(3)之间设有第一铰链支架(114),所述第一铰链支架(114)连接所述第一靠背骨架(11)与所述第一调角器(3),所述第二靠背骨架(12)的外侧下方设有固定支架(5),所述第二靠背骨架(12)与所述第二调角器(4)之间以及所述第二靠背骨架(12)与所述固定支架(5)之间均设有第二铰链支架(124),所述第二铰链支架(124)连接所述第二靠背骨架(12)与所述第二调角器(4)以及连接所述第二靠背骨架(12)与所述固定支架(5),所述固定支架(5)与所述坐垫骨架(21)之间固定连接有坐垫骨架外支架(6)。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后排座椅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铰链支架(114)和所述第二铰链支架(124)的一端均设有翻边,所述第一铰链支架(114)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一调角器(3)上,所述第二铰链支架(124)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二调角器(4)或固定支架(5)上,所述翻边包裹所述第一靠背骨架(11)和所述第二靠背骨架(12)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调角器(3)和所述第二调角器(4)与所述第一靠背骨架(11)和所述第二靠背骨架(12)之间还分别设有第一靠背内侧加强板(115)和第二靠背内侧加强板(125)。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后排座椅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靠背骨架(11)包括第一横管(111)和第一斜管(112),所述第一横管(111)与所述第一斜管(112)之间形成第一角部,所述第一角部内设有第一靠背骨架加强板(113),所述第一靠背骨架加强板(113)连接于所述第一横管(111)和所述第一斜管(112)之间,所述第二靠背骨架(12)包括第二横管(121)和第二斜管(122),所述第二横管(121)与所述第二斜管(122)之间形成第二角部,所述第二角部内设有第二靠背骨架加强板(123),所述第二靠背骨架加强板(123)连接于所述第二横管(121)与所述第二斜管(122)之间。
CN201910492960.7A 2019-06-06 2019-06-06 后排座椅骨架 Pending CN11204636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92960.7A CN112046367A (zh) 2019-06-06 2019-06-06 后排座椅骨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92960.7A CN112046367A (zh) 2019-06-06 2019-06-06 后排座椅骨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46367A true CN112046367A (zh) 2020-12-08

Family

ID=736096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492960.7A Pending CN112046367A (zh) 2019-06-06 2019-06-06 后排座椅骨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046367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192479B1 (en) * 2020-09-11 2021-12-07 Lear Corporation Seat assembly having a telescoping tube joint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192479B1 (en) * 2020-09-11 2021-12-07 Lear Corporation Seat assembly having a telescoping tube joint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8036538A1 (zh) 一种汽车座椅前倾折叠调节装置
US8641141B2 (en) Vehicle seat, scissors-type stand with force transmission
CN106573553A (zh) 车辆座椅,特别是机动车辆座椅
JP5431422B2 (ja) 車両用シート
CN103085692B (zh) 折叠的车辆座椅
WO2023124193A1 (zh) 低坐姿的多向调节零重力座椅骨架
CN208149131U (zh) 翻折式车辆第三排三人座椅
CN106627264B (zh) 一种可折叠翻转的座椅及汽车
CN216636262U (zh) 一种多向调节零重力座椅骨架
JP7376826B2 (ja) 乗物用シート
CN109177832A (zh) 一种折叠座椅
CN112046367A (zh) 后排座椅骨架
CN210101419U (zh) 后排座椅骨架
CN107284296B (zh) 多功能汽车后排座椅
CN207860015U (zh) 一种坐垫和靠背可折叠汽车座椅装置
CN205836586U (zh) 多功能汽车后排座椅
CN109353254A (zh) 一种多方向调节的换向式汽车座椅
CN209454607U (zh) 一种汽车座椅坐垫翻转靠背折平结构
CN205273239U (zh) 集成三点式安全带的双人折叠式汽车座椅骨架
CN217515015U (zh) 一种碰撞快速回位的零重力座椅
CN205573675U (zh) 一种多功能汽车后排座椅
JP2003118457A (ja) 車両用シート
CN214874356U (zh) 一种翻转折叠座椅
CN107284295B (zh) 一种多功能汽车后排座椅
CN212861183U (zh) 车辆座椅骨架及车辆座椅和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