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045955A - 一种注塑脱模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注塑脱模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045955A
CN112045955A CN202010890223.5A CN202010890223A CN112045955A CN 112045955 A CN112045955 A CN 112045955A CN 202010890223 A CN202010890223 A CN 202010890223A CN 112045955 A CN112045955 A CN 11204595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transmission
rod
driving wheel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89022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西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10890223.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045955A/zh
Publication of CN1120459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45955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40Removing or ejecting moulded art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1769Handling of moulded articles or runners, e.g. sorting, stacking, grinding of runn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注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注塑脱模装置。本发明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注塑脱模装置。一种注塑脱模装置,包括有模具移动机构、控制屏、弹拍机构、收卷机构、扭转拔除机构和收集框;模具移动机构与控制屏相连接;模具移动机构与弹拍机构相连接;模具移动机构与收卷机构相连接;模具移动机构与扭转拔除机构相连接。本发明实现了将塑胶球自动回收,无需人工手动扣除;同时可以对上模进行上下废料的快速去除,无需人工手动去除,也无需探身危险操作;大大提高了塑胶球的生产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注塑脱模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注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注塑脱模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塑胶球在注塑时,由于模具不够精密,在注塑后会有大量的毛边,同时由于模具上下模分离时,注塑支路分离,注塑支路内的塑胶也会脱离,但是仍有部分粘粘的,现有一般采用人工操作去除,但是由于模具一般安装高度不高,上模复位后往往需要人弯腰探身操作,特别是上模底部位置,由于模具凹凸不平,其注塑废料难以清除去除,探身操作不仅麻烦,而且危险度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的塑胶球在注塑时,由于模具不够精密,在注塑后会有大量的毛边,同时由于模具上下模分离时,注塑支路分离,注塑支路内的塑胶也会脱离,但是仍有部分粘粘的,现有一般采用人工操作去除,但是由于模具一般安装高度不高,上模复位后往往需要人弯腰探身操作,特别是上模底部位置,由于模具凹凸不平,其注塑废料难以清除去除,探身操作不仅麻烦,而且危险度高的缺点,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注塑脱模装置。
一种注塑脱模装置,包括有模具移动机构、控制屏、弹拍机构、收卷机构、扭转拔除机构和收集框;模具移动机构与控制屏相连接;模具移动机构与弹拍机构相连接;模具移动机构与收卷机构相连接;模具移动机构与扭转拔除机构相连接;模具移动机构与收集框相连接。
可选地,模具移动机构还包括有外框架、第一侧护框、上顶架、第二侧护框、第一齿轮、第一传动杆、第一传动轮、第二传动轮、第二传动杆、第二齿轮、第三齿轮、第一丝杆、第一底座、第一定滑杆、第一直线导轨、第二直线导轨、第一滑座、第二滑座、下模、橡胶球、第三传动轮、第三传动杆、第四齿轮、第一电动推杆、第二电动推杆、第二定滑杆、第二丝杆、第三滑座、第四滑座和第十七传动轮;外框架一侧与第一侧护框进行螺栓连接;外框架另一侧与第二侧护框进行螺栓连接;第一侧护框与上顶架一侧进行螺栓连接;第一侧护框与上顶架另一侧进行螺栓连接;外框架与第一传动杆进行传动连接;外框架与第二传动杆进行传动连接;外框架与第三传动杆进行传动连接;第一传动杆外表面与第一齿轮进行转动连接;第一传动杆外表面与第一传动轮进行转动连接;第一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二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二传动轮轴心与第二传动杆进行转动连接;第二传动杆外表面一侧与第十七传动轮进行转动连接;第二传动杆外表面另一侧与第二齿轮进行转动连接;第二齿轮与第三齿轮相连接;第三齿轮轴心与第一丝杆进行转动连接;第一丝杆外表面与第一底座进行转动连接;第一底座与第一定滑杆进行插接;第一丝杆位于第一定滑杆上方;第一底座下方一侧与第一直线导轨相连接;第一底座下方另一侧与第二直线导轨相连接;第一丝杆和第一定滑杆外表面一侧与第一滑座相连接;第一丝杆和第一定滑杆外表面另一侧与第二滑座相连接;下模一侧与第一滑座相连接;下模另一侧与第二滑座相连接;下模放置有橡胶球;第十七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三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三传动轮轴心与第三传动杆进行转动连接;第三传动杆外表面与第四齿轮进行转动连接;上顶架下方一侧与第一电动推杆进行螺栓连接;上顶架下方另一侧与第二电动推杆进行螺栓连接;第二定滑杆一侧与第一电动推杆进行插接;第二定滑杆另一侧与第二电动推杆进行插接;第二丝杆一侧与第一电动推杆进行插接;第二丝杆另一侧与第二电动推杆进行插接;第二定滑杆和第二丝杆外表面一侧与第三滑座相连接;第二定滑杆和第二丝杆外表面另一侧与第四滑座相连接;上顶架与扭转拔除机构相连接;外框架与控制屏相连接;外框架与弹拍机构相连接;外框架与收卷机构相连接;外框架与扭转拔除机构相连接;外框架与收集框相连接;当第十七传动轮与第四齿轮啮合时,第十七传动轮被带动转动;当第十七传动轮与第四齿轮不啮合时,第十七传动轮不转动;第一齿轮与扭转拔除机构选择性啮合。
可选地,弹拍机构还包括有外套框、第一支撑架、第二支撑架、吸附机构、第四传动轮、第三丝杆、第五滑座、第五齿轮、第一齿杆、第一连杆、转辊、第六齿轮、第五传动轮、第四丝杆、第六滑座、第七齿轮、第二齿杆、第二连杆、第八齿轮、第一凸起层和第二凸起层;外套框下方一侧与第一支撑架进行螺栓连接;外套框下方一侧与第二支撑架进行螺栓连接;外套框内部与吸附机构进行螺栓连接;第一支撑架通过转轴与第五传动轮和第四丝杆进行转动连接;第二支撑架通过转轴与第四传动轮和第三丝杆进行转动连接;第三丝杆外表面与第五滑座进行转动连接;第五滑座通过转轴与第五齿轮和第一连杆进行转动连接;第五齿轮与第一齿杆进行啮合;第一连杆与转辊一侧进行转动连接;第四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五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四丝杆外表面与第六滑座进行转动连接;第六滑座通过转轴与第七齿轮和第二连杆进行转动连接;第七齿轮与第二齿杆进行啮合;第二连杆与转辊另一侧进行转动连接;转辊外表面一侧与第六齿轮进行转动连接,转辊外表面另一侧与第八齿轮进行转动连接;转辊外表面一侧设置有第一凸起层,转辊外表面另一侧设置有第二凸起层;第五齿轮与第六齿轮进行啮合;第七齿轮与第八齿轮进行啮合;外套框与外框架相连接;第四传动轮与扭转拔除机构进行传动连接。
可选地,收卷机构还包括有第一固定板、第三直线导轨、第四直线导轨、第二底座、第六传动轮、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第七传动轮、第九齿轮、第十齿轮、第八传动轮、第十一齿轮、第三齿杆、双向齿杆、第十二齿轮、第九传动轮、第十传动轮、第三连杆、第一橡胶辊、第一滑槽、第二橡胶辊、第十三齿轮、第十一传动轮、第十二传动轮、第四连杆、第三橡胶辊、第二滑槽和第四橡胶辊;第一固定板上方一侧与第三直线导轨进行螺栓连接;第一固定板上方另一侧与第四直线导轨进行螺栓连接;第三直线导轨和第四直线导轨上方均与第二底座进行螺栓连接;第二底座通过转轴与第六传动轮和第一锥齿轮进行转动连接;第二底座通过转轴与第八传动轮和第十一齿轮进行转动连接;第六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八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二底座通过转轴与第二锥齿轮、第七传动轮和第九齿轮进行转动连接;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进行啮合;第六传动轮与第八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二底座中部设置有第十齿轮;第十齿轮与第九齿轮相连接;第二底座与第三齿杆进行滑动连接;第二底座与双向齿杆进行滑动连接;第三齿杆与双向齿杆进行焊接;第三齿杆与第十一齿轮相连接;第二底座通过转轴与第十二齿轮和第九传动轮进行转动连接;第二底座通过转轴与第十传动轮进行转动连接;第九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十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十传动轮通过转轴与第三连杆进行转动连接;第三连杆通过转轴与第一橡胶辊进行转动连接;第二底座开设有第一滑槽;第二底座开设有第二滑槽;第一橡胶辊贯穿于第一橡胶辊内;第二底座通过转轴与第二橡胶辊进行转动连接;第二底座通过转轴与第十三齿轮和第十一传动轮进行转动连接;第二底座通过转轴与第十二传动轮进行转动连接;第十一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十二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十二传动轮通过转轴与第四连杆进行转动连接;第四连杆通过转轴与第三橡胶辊进行转动连接;第三橡胶辊第三橡胶辊内;第二底座通过转轴与第四橡胶辊进行转动连接;双向齿杆一侧与第十二齿轮进行啮合;双向齿杆另一侧与第十三齿轮进行啮合;第一固定板与外框架相连接;第七传动轮与扭转拔除机构进行传动连接。
可选地,扭转拔除机构还包括有第一滑杆架、第三电动推杆、U型滑座、电机、第十四齿轮、第四传动杆、第十五齿轮、第三锥齿轮、第四锥齿轮、第五传动杆、第五锥齿轮、第六锥齿轮、第十三传动轮、第十四传动轮、第十五传动轮、第十六传动轮、第十六齿轮、第十七齿轮、夹持机构、外套板、第四电动推杆、第五电动推杆和第二固定板;第一滑杆架与U型滑座进行滑动连接;U型滑座与第三电动推杆进行螺栓连接;U型滑座与电机进行螺栓连接;电机输出轴与第十四齿轮进行转动连接;电机上方设置有第四传动杆;第四传动杆外表面一侧与第十五齿轮进行转动连接;第四传动杆外表面另一侧与第三锥齿轮进行转动连接;第三锥齿轮与第四锥齿轮进行啮合;第四锥齿轮内部轴心与第五传动杆进行转动连接;第五传动杆外表面与第五锥齿轮进行转动连接;第五传动杆外表面与第十四传动轮进行转动连接;第五传动杆外表面与第十五传动轮进行转动连接;第五锥齿轮与第六锥齿轮进行啮合;第六锥齿轮通过转轴与第十三传动轮进行转动连接;第十五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十六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十六传动轮通过转轴与第十六齿轮进行转动连接;第十六齿轮与第十七齿轮进行啮合;第十七齿轮通过转轴与夹持机构进行转动连接;夹持机构与外套板进行套接;外套板上方一侧与第四电动推杆进行螺栓连接;外套板上方一侧与第五电动推杆进行螺栓连接;第四电动推杆和第五电动推杆上方均与第二固定板进行螺栓连接;第十四齿轮与第十五齿轮选择性啮合;第十四齿轮与第一齿轮选择性啮合;第十三传动轮与第四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十四传动轮与第七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
可选地,第二底座由一个上底板、液压推杆和一个上底板组成,并且液压推杆和上底板之间设置有轴承配合转动。
可选地,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槽道呈弯弧形。
可选地,夹持机构的外壳内设置有一个转板与第十七齿轮相连接;并且转板下方与外壳贯穿等距设置有三组夹板,三组夹板在外壳对应有一个弯弧形槽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一、本申请设计了模具移动机构,弹拍机构,收卷机构和扭转拔除机构;使用时先将注塑脱模装置放置在注塑模具前方,然后外接电源,接着外设网兜在注塑脱模装置前下方配合收集塑胶球,然后通过控制屏控制装置运行,当注塑模具注塑后,通过模具移动机构将上下模取出并且分离,分离后通过弹拍机构将塑胶球拍出收集,同时通过收卷机构将上模底部的注塑废料扯出,同时扭转拔除机构将上模上方的注塑废料扯出;通过收集框配合回收;收集后上下模复位重新注塑,如此往复;
二、本发明实现了将塑胶球自动回收,无需人工手动扣除;同时可以对上模进行上下废料的快速去除,无需人工手动去除,也无需探身危险操作;大大提高了塑胶球的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模具移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弹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第五滑座,第五齿轮,第一齿杆,第一连杆和第六齿轮组合的侧视图;
图5为本发明收卷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扭转拔除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夹持机构张开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夹持机构闭合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1:模具移动机构,2:控制屏,3:弹拍机构,4:收卷机构,5:扭转拔除机构,6:收集框,101:外框架,102:第一侧护框,103:上顶架,104:第二侧护框,105:第一齿轮,106:第一传动杆,107:第一传动轮,108:第二传动轮,109:第二传动杆,1010:第二齿轮,1011:第三齿轮,1012:第一丝杆,1013:第一底座,1014:第一定滑杆,1015:第一直线导轨,1016:第二直线导轨,1017:第一滑座,1018:第二滑座,1019:下模,1020:橡胶球,1021:第三传动轮,1022:第三传动杆,1023:第四齿轮,1024:第一电动推杆,1025:第二电动推杆,1026:第二定滑杆,1027:第二丝杆,1028:第三滑座,1029:第四滑座,1030:第十七传动轮,301:外套框,302:第一支撑架,303:第二支撑架,304:吸附机构,305:第四传动轮,306:第三丝杆,307:第五滑座,308:第五齿轮,309:第一齿杆,3010:第一连杆,3011:转辊,3012:第六齿轮,3013:第五传动轮,3014:第四丝杆,3015:第六滑座,3016:第七齿轮,3017:第二齿杆,3018:第二连杆,3019:第八齿轮,3020:第一凸起层,3021:第二凸起层,401:第一固定板,402:第三直线导轨,403:第四直线导轨,404:第二底座,405:第六传动轮,406:第一锥齿轮,407:第二锥齿轮,408:第七传动轮,409:第九齿轮,4010:第十齿轮,4011:第八传动轮,4012:第十一齿轮,4013:第三齿杆,4014:双向齿杆,4015:第十二齿轮,4016:第九传动轮,4017:第十传动轮,4018:第三连杆,4019:第一橡胶辊,4020:第一滑槽,4021:第二橡胶辊,4022:第十三齿轮,4023:第十一传动轮,4024:第十二传动轮,4025:第四连杆,4026:第三橡胶辊,4027:第二滑槽,4028:第四橡胶辊,501:第一滑杆架,502:第三电动推杆,503:U型滑座,504:电机,505:第十四齿轮,506:第四传动杆,507:第十五齿轮,508:第三锥齿轮,509:第四锥齿轮,5010:第五传动杆,5011:第五锥齿轮,5012:第六锥齿轮,5013:第十三传动轮,5014:第十四传动轮,5015:第十五传动轮,5016:第十六传动轮,5017:第十六齿轮,5018:第十七齿轮,5019:夹持机构,5020:外套板,5021:第四电动推杆,5022:第五电动推杆,5023:第二固定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实施例1
一种注塑脱模装置,如图1-8所示,包括有模具移动机构1、控制屏2、弹拍机构3、收卷机构4、扭转拔除机构5和收集框6;模具移动机构1与控制屏2相连接;模具移动机构1与弹拍机构3相连接;模具移动机构1与收卷机构4相连接;模具移动机构1与扭转拔除机构5相连接;模具移动机构1与收集框6相连接。
使用时先将注塑脱模装置放置在注塑模具前方,然后外接电源,接着外设网兜在注塑脱模装置前下方配合收集塑胶球,然后通过控制屏2控制装置运行,当注塑模具注塑后,通过模具移动机构1将上下模1019取出并且分离,分离后通过弹拍机构3将塑胶球拍出收集,同时通过收卷机构4将上模底部的注塑废料扯出,同时扭转拔除机构5将上模上方的注塑废料扯出;通过收集框6配合回收;收集后上下模1019复位重新注塑,如此往复;本发明实现了将塑胶球自动回收,无需人工手动扣除;同时可以对上模进行上下废料的快速去除,无需人工手动去除,也无需探身危险操作;大大提高了塑胶球的生产效率。
其中,模具移动机构1还包括有外框架101、第一侧护框102、上顶架103、第二侧护框104、第一齿轮105、第一传动杆106、第一传动轮107、第二传动轮108、第二传动杆109、第二齿轮1010、第三齿轮1011、第一丝杆1012、第一底座1013、第一定滑杆1014、第一直线导轨1015、第二直线导轨1016、第一滑座1017、第二滑座1018、下模1019、橡胶球1020、第三传动轮1021、第三传动杆1022、第四齿轮1023、第一电动推杆1024、第二电动推杆1025、第二定滑杆1026、第二丝杆1027、第三滑座1028、第四滑座1029和第十七传动轮1030;外框架101一侧与第一侧护框102进行螺栓连接;外框架101另一侧与第二侧护框104进行螺栓连接;第一侧护框102与上顶架103一侧进行螺栓连接;第一侧护框102与上顶架103另一侧进行螺栓连接;外框架101与第一传动杆106进行传动连接;外框架101与第二传动杆109进行传动连接;外框架101与第三传动杆1022进行传动连接;第一传动杆106外表面与第一齿轮105进行转动连接;第一传动杆106外表面与第一传动轮107进行转动连接;第一传动轮107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二传动轮108进行传动连接;第二传动轮108轴心与第二传动杆109进行转动连接;第二传动杆109外表面一侧与第十七传动轮1030进行转动连接;第二传动杆109外表面另一侧与第二齿轮1010进行转动连接;第二齿轮1010与第三齿轮1011相连接;第三齿轮1011轴心与第一丝杆1012进行转动连接;第一丝杆1012外表面与第一底座1013进行转动连接;第一底座1013与第一定滑杆1014进行插接;第一丝杆1012位于第一定滑杆1014上方;第一底座1013下方一侧与第一直线导轨1015相连接;第一底座1013下方另一侧与第二直线导轨1016相连接;第一丝杆1012和第一定滑杆1014外表面一侧与第一滑座1017相连接;第一丝杆1012和第一定滑杆1014外表面另一侧与第二滑座1018相连接;下模1019一侧与第一滑座1017相连接;下模1019另一侧与第二滑座1018相连接;下模1019放置有橡胶球1020;第十七传动轮1030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三传动轮1021进行传动连接;第三传动轮1021轴心与第三传动杆1022进行转动连接;第三传动杆1022外表面与第四齿轮1023进行转动连接;上顶架103下方一侧与第一电动推杆1024进行螺栓连接;上顶架103下方另一侧与第二电动推杆1025进行螺栓连接;第二定滑杆1026一侧与第一电动推杆1024进行插接;第二定滑杆1026另一侧与第二电动推杆1025进行插接;第二丝杆1027一侧与第一电动推杆1024进行插接;第二丝杆1027另一侧与第二电动推杆1025进行插接;第二定滑杆1026和第二丝杆1027外表面一侧与第三滑座1028相连接;第二定滑杆1026和第二丝杆1027外表面另一侧与第四滑座1029相连接;上顶架103与扭转拔除机构5相连接;外框架101与控制屏2相连接;外框架101与弹拍机构3相连接;外框架101与收卷机构4相连接;外框架101与扭转拔除机构5相连接;外框架101与收集框6相连接;当第十七传动轮1030与第四齿轮1023啮合时,第十七传动轮1030被带动转动;当第十七传动轮1030与第四齿轮1023不啮合时,第十七传动轮1030不转动;第一齿轮105与扭转拔除机构5选择性啮合。
当注塑好后,通过电机504带动第十四齿轮505转动同时啮合第一齿轮105转动,第一齿轮105转动带动外框架101上的第一传动杆106传动第一传动轮107转动,第一传动轮107转动传动第二传动轮108带动第二传动杆109转动,第二传动杆109转动带动第二齿轮1010转动,同时第一直线导轨1015和第二直线导轨1016同时带动第一底座1013向后滑动,同时使第三齿轮1011与第二齿轮1010啮合转动,第二齿轮1010转动带动第一丝杆1012转动,第一丝杆1012外表面设置为双螺纹,第一丝杆1012转动在第一定滑杆1014的配合下同时带动第一滑座1017和第二滑座1018相向转动将上下模1019夹住,然后第一直线导轨1015和第二直线导轨1016同时带动第一底座1013复位,接着第一侧护框102和第二侧护框104上的上顶架103下方两侧的第一电动推杆1024和第二电动推杆1025同时下降,带动第十七传动轮1030啮合第四齿轮1023,第二传动杆109转动带动第十七传动轮1030传动第三传动轮1021,带动第三传动杆1022传动第四齿轮1023带动第十七传动轮1030转动,第十七传动轮1030转动带动第二丝杆1027转动同时在第二定滑杆1026的配合下同时带动第三滑座1028和第四滑座1029相向转动,第二丝杆1027外表面同样设置为双螺纹,然后使第三滑座1028和第四滑座1029将上模夹起,然后下模1019和橡胶球1020位于第一滑座1017和第二滑座1018上,通过弹拍机构3将塑胶球拍出收集;实现了配合注塑模具取出上下模1019,同时将上下模1019分离的效果。
其中,弹拍机构3还包括有外套框301、第一支撑架302、第二支撑架303、吸附机构304、第四传动轮305、第三丝杆306、第五滑座307、第五齿轮308、第一齿杆309、第一连杆3010、转辊3011、第六齿轮3012、第五传动轮3013、第四丝杆3014、第六滑座3015、第七齿轮3016、第二齿杆3017、第二连杆3018、第八齿轮3019、第一凸起层3020和第二凸起层3021;外套框301下方一侧与第一支撑架302进行螺栓连接;外套框301下方一侧与第二支撑架303进行螺栓连接;外套框301内部与吸附机构304进行螺栓连接;第一支撑架302通过转轴与第五传动轮3013和第四丝杆3014进行转动连接;第二支撑架303通过转轴与第四传动轮305和第三丝杆306进行转动连接;第三丝杆306外表面与第五滑座307进行转动连接;第五滑座307通过转轴与第五齿轮308和第一连杆3010进行转动连接;第五齿轮308与第一齿杆309进行啮合;第一连杆3010与转辊3011一侧进行转动连接;第四传动轮305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五传动轮3013进行传动连接;第四丝杆3014外表面与第六滑座3015进行转动连接;第六滑座3015通过转轴与第七齿轮3016和第二连杆3018进行转动连接;第七齿轮3016与第二齿杆3017进行啮合;第二连杆3018与转辊3011另一侧进行转动连接;转辊3011外表面一侧与第六齿轮3012进行转动连接,转辊3011外表面另一侧与第八齿轮3019进行转动连接;转辊3011外表面一侧设置有第一凸起层3020,转辊3011外表面另一侧设置有第二凸起层3021;第五齿轮308与第六齿轮3012进行啮合;第七齿轮3016与第八齿轮3019进行啮合;外套框301与外框架101相连接;第四传动轮305与扭转拔除机构5进行传动连接。
在去除上模上下方的残余注塑废料前,外套框301上的吸附机构304启动运行,快速冷却使注塑废料形成类马氏体,呈现刚性降低可塑性,使其在脱膜过程中避免拉扯变形造成残留,然后由于脱模时上下模1019分离,上模下方的注塑支路在分离时会有部分或者大部分的注塑废料脱离,但仍有部分附着在上模上,此时通过收卷机构4配合去除上模的注塑废料,同时第四传动轮305传动第十三传动轮5013同时传动第五传动轮3013,同时带动第一支撑架302和第二支撑架303上的第三丝杆306和第四丝杆3014转动,第三丝杆306和第四丝杆3014转动同时带动第五滑座307和第六滑座3015移动,同时分别带动第五齿轮308啮合第一齿杆309带动第一连杆3010带动转辊3011转动,同时第七齿轮3016啮合第二齿杆3017带动第二连杆3018带动转辊3011转动,并且转辊3011转动时会同时带动第六齿轮3012和第八齿轮3019分别啮合第五齿轮308和第七齿轮3016,转辊3011在转动时还会自转,自转时带动第一凸起层3020和第二凸起层3021对塑胶球进行拍打,使其下模1019上的塑胶球脱离;实现了配合对上模的注塑废料快速降温,使其形成类马氏体,并且可以对下模1019进行内部塑胶球的快速去除。
其中,收卷机构4还包括有第一固定板401、第三直线导轨402、第四直线导轨403、第二底座404、第六传动轮405、第一锥齿轮406、第二锥齿轮407、第七传动轮408、第九齿轮409、第十齿轮4010、第八传动轮4011、第十一齿轮4012、第三齿杆4013、双向齿杆4014、第十二齿轮4015、第九传动轮4016、第十传动轮4017、第三连杆4018、第一橡胶辊4019、第一滑槽4020、第二橡胶辊4021、第十三齿轮4022、第十一传动轮4023、第十二传动轮4024、第四连杆4025、第三橡胶辊4026、第二滑槽4027和第四橡胶辊4028;第一固定板401上方一侧与第三直线导轨402进行螺栓连接;第一固定板401上方另一侧与第四直线导轨403进行螺栓连接;第三直线导轨402和第四直线导轨403上方均与第二底座404进行螺栓连接;第二底座404通过转轴与第六传动轮405和第一锥齿轮406进行转动连接;第二底座404通过转轴与第八传动轮4011和第十一齿轮4012进行转动连接;第六传动轮405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八传动轮4011进行传动连接;第二底座404通过转轴与第二锥齿轮407、第七传动轮408和第九齿轮409进行转动连接;第一锥齿轮406与第二锥齿轮407进行啮合;第六传动轮405与第八传动轮4011进行传动连接;第二底座404中部设置有第十齿轮4010;第十齿轮4010与第九齿轮409相连接;第二底座404与第三齿杆4013进行滑动连接;第二底座404与双向齿杆4014进行滑动连接;第三齿杆4013与双向齿杆4014进行焊接;第三齿杆4013与第十一齿轮4012相连接;第二底座404通过转轴与第十二齿轮4015和第九传动轮4016进行转动连接;第二底座404通过转轴与第十传动轮4017进行转动连接;第九传动轮4016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十传动轮4017进行传动连接;第十传动轮4017通过转轴与第三连杆4018进行转动连接;第三连杆4018通过转轴与第一橡胶辊4019进行转动连接;第二底座404开设有第一滑槽4020;第二底座404开设有第二滑槽4027;第一橡胶辊4019贯穿于第一橡胶辊4019内;第二底座404通过转轴与第二橡胶辊4021进行转动连接;第二底座404通过转轴与第十三齿轮4022和第十一传动轮4023进行转动连接;第二底座404通过转轴与第十二传动轮4024进行转动连接;第十一传动轮4023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十二传动轮4024进行传动连接;第十二传动轮4024通过转轴与第四连杆4025进行转动连接;第四连杆4025通过转轴与第三橡胶辊4026进行转动连接;第三橡胶辊4026第三橡胶辊4026内;第二底座404通过转轴与第四橡胶辊4028进行转动连接;双向齿杆4014一侧与第十二齿轮4015进行啮合;双向齿杆4014另一侧与第十三齿轮4022进行啮合;第一固定板401与外框架101相连接;第七传动轮408与扭转拔除机构5进行传动连接。
在去除上模下方的注塑废料时,由于脱模时上下模1019分离,上模下方的注塑支路在分离时会有部分或者大部分的注塑废料脱离下垂,但仍有部分附着在上模上,此时通过第十四传动轮5014传动第七传动轮408,在此之前第二底座404上的液压推杆上升,使第九齿轮409不啮合第十齿轮4010,然后第七传动轮408转动带动第二锥齿轮407啮合第一锥齿轮406带动第六传动轮405传动第八传动轮4011转动,同时带动第二底座404上的第十一齿轮4012转动,第十一齿轮4012转动会啮合第三齿杆4013带动双向齿杆4014同时啮合第十二齿轮4015和第十三齿轮4022;第十二齿轮4015和第十三齿轮4022同时带动第九传动轮4016和第十一传动轮4023同时传动第十传动轮4017和第十二传动轮4024;第十传动轮4017和第十二传动轮4024转动同时带动第三连杆4018和第四连杆4025分别带动第一橡胶辊4019和第三橡胶辊4026在第一滑槽4020和第二滑槽4027内滑动,同时分别配合第二橡胶辊4021和第四橡胶辊4028将注塑废料夹住,即第一橡胶辊4019和第二橡胶辊4021,第三橡胶辊4026和第四橡胶辊4028分别将注塑废料夹住,在此过程中,第一固定板401分别带动第三直线导轨402和第四直线导轨403带动第二底座404往上模下方移动,配合精准夹住,接着第二底座404上的液压推杆下降,使第九齿轮409啮合第十齿轮4010,第九齿轮409啮合第十齿轮4010转动带动第二底座404上的,上底板带动转动,此时第一橡胶辊4019和第二橡胶辊4021,第三橡胶辊4026和第四橡胶辊4028分别将注塑废料夹住扭转扯下,此时第十一齿轮4012和第三齿杆4013脱离;配合实现了上模下方的注塑废料扭转去除的效果,可以实现连带的下扯。
其中,扭转拔除机构5还包括有第一滑杆架501、第三电动推杆502、U型滑座503、电机504、第十四齿轮505、第四传动杆506、第十五齿轮507、第三锥齿轮508、第四锥齿轮509、第五传动杆5010、第五锥齿轮5011、第六锥齿轮5012、第十三传动轮5013、第十四传动轮5014、第十五传动轮5015、第十六传动轮5016、第十六齿轮5017、第十七齿轮5018、夹持机构5019、外套板5020、第四电动推杆5021、第五电动推杆5022和第二固定板5023;第一滑杆架501与U型滑座503进行滑动连接;U型滑座503与第三电动推杆502进行螺栓连接;U型滑座503与电机504进行螺栓连接;电机504输出轴与第十四齿轮505进行转动连接;电机504上方设置有第四传动杆506;第四传动杆506外表面一侧与第十五齿轮507进行转动连接;第四传动杆506外表面另一侧与第三锥齿轮508进行转动连接;第三锥齿轮508与第四锥齿轮509进行啮合;第四锥齿轮509内部轴心与第五传动杆5010进行转动连接;第五传动杆5010外表面与第五锥齿轮5011进行转动连接;第五传动杆5010外表面与第十四传动轮5014进行转动连接;第五传动杆5010外表面与第十五传动轮5015进行转动连接;第五锥齿轮5011与第六锥齿轮5012进行啮合;第六锥齿轮5012通过转轴与第十三传动轮5013进行转动连接;第十五传动轮5015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十六传动轮5016进行传动连接;第十六传动轮5016通过转轴与第十六齿轮5017进行转动连接;第十六齿轮5017与第十七齿轮5018进行啮合;第十七齿轮5018通过转轴与夹持机构5019进行转动连接;夹持机构5019与外套板5020进行套接;外套板5020上方一侧与第四电动推杆5021进行螺栓连接;外套板5020上方一侧与第五电动推杆5022进行螺栓连接;第四电动推杆5021和第五电动推杆5022上方均与第二固定板5023进行螺栓连接;第十四齿轮505与第十五齿轮507选择性啮合;第十四齿轮505与第一齿轮105选择性啮合;第十三传动轮5013与第四传动轮305进行传动连接;第十四传动轮5014与第七传动轮408进行传动连接。
第三电动推杆502往复时带动U型滑座503上的电机504带动第十四齿轮505在第一滑杆架501上滑动,滑动时当第十四齿轮505与第一齿轮105啮合时,第一齿轮105转动,此时第十五齿轮507不转,当第十四齿轮505与第十五齿轮507啮合时,第十五齿轮507转动,此时第一齿轮105不转;然后在第十五齿轮507转动时带动第四传动杆506传动第三锥齿轮508啮合第四锥齿轮509,第四锥齿转动带动第五传动杆5010传动第五锥齿轮5011啮合第六锥齿轮5012带动第十三传动轮5013传动第四传动轮305转动;同时第五传动杆5010传动第十四传动轮5014传动第七传动轮408转动;同时第五传动杆5010传动第十五传动轮5015传动第十六传动轮5016啮合第十六齿轮5017啮合第十七齿轮5018转动,第十七齿轮5018转动带动夹持机构5019转动,带动夹持机构5019转动的时候夹持住注塑支路分路头位置同时扭转取出注塑支路分路头,同时第二固定板5023同时带动第四电动推杆5021和第五电动推杆5022带动外套板5020伸缩,可以配合夹持机构5019不使用时的移动,防止阻碍装置运行;实现了对上模进行注塑支路分路头的扭转取出,同时联动模具移动机构1,弹拍机构3和收卷机构4运行。
其中,第二底座404由一个上底板、液压推杆和一个上底板组成,并且液压推杆和上底板之间设置有轴承配合转动。
第二底座404可以配合升降调节。
其中,第一滑槽4020和第二滑槽4027槽道呈弯弧形。
可以配合使第一橡胶辊4019和第三橡胶辊4026在移动时顺着第一滑槽4020和第二滑槽4027槽道滑动分别与第二橡胶辊4021和第四橡胶辊4028接触。
其中,夹持机构5019的外壳内设置有一个转板与第十七齿轮5018相连接;并且转板下方与外壳贯穿等距设置有三组夹板,三组夹板在外壳对应有一个弯弧形槽道。
可以配合在转动时将对于的塑胶夹持。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注塑脱模装置,包括有收集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模具移动机构、控制屏、弹拍机构、收卷机构和扭转拔除机构;模具移动机构与控制屏相连接;模具移动机构与弹拍机构相连接;模具移动机构与收卷机构相连接;模具移动机构与扭转拔除机构相连接;模具移动机构与收集框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注塑脱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模具移动机构还包括有外框架、第一侧护框、上顶架、第二侧护框、第一齿轮、第一传动杆、第一传动轮、第二传动轮、第二传动杆、第二齿轮、第三齿轮、第一丝杆、第一底座、第一定滑杆、第一直线导轨、第二直线导轨、第一滑座、第二滑座、下模、橡胶球、第三传动轮、第三传动杆、第四齿轮、第一电动推杆、第二电动推杆、第二定滑杆、第二丝杆、第三滑座、第四滑座和第十七传动轮;外框架一侧与第一侧护框进行螺栓连接;外框架另一侧与第二侧护框进行螺栓连接;第一侧护框与上顶架一侧进行螺栓连接;第一侧护框与上顶架另一侧进行螺栓连接;外框架与第一传动杆进行传动连接;外框架与第二传动杆进行传动连接;外框架与第三传动杆进行传动连接;第一传动杆外表面与第一齿轮进行转动连接;第一传动杆外表面与第一传动轮进行转动连接;第一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二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二传动轮轴心与第二传动杆进行转动连接;第二传动杆外表面一侧与第十七传动轮进行转动连接;第二传动杆外表面另一侧与第二齿轮进行转动连接;第二齿轮与第三齿轮相连接;第三齿轮轴心与第一丝杆进行转动连接;第一丝杆外表面与第一底座进行转动连接;第一底座与第一定滑杆进行插接;第一丝杆位于第一定滑杆上方;第一底座下方一侧与第一直线导轨相连接;第一底座下方另一侧与第二直线导轨相连接;第一丝杆和第一定滑杆外表面一侧与第一滑座相连接;第一丝杆和第一定滑杆外表面另一侧与第二滑座相连接;下模一侧与第一滑座相连接;下模另一侧与第二滑座相连接;下模放置有橡胶球;第十七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三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三传动轮轴心与第三传动杆进行转动连接;第三传动杆外表面与第四齿轮进行转动连接;上顶架下方一侧与第一电动推杆进行螺栓连接;上顶架下方另一侧与第二电动推杆进行螺栓连接;第二定滑杆一侧与第一电动推杆进行插接;第二定滑杆另一侧与第二电动推杆进行插接;第二丝杆一侧与第一电动推杆进行插接;第二丝杆另一侧与第二电动推杆进行插接;第二定滑杆和第二丝杆外表面一侧与第三滑座相连接;第二定滑杆和第二丝杆外表面另一侧与第四滑座相连接;上顶架与扭转拔除机构相连接;外框架与控制屏相连接;外框架与弹拍机构相连接;外框架与收卷机构相连接;外框架与扭转拔除机构相连接;外框架与收集框相连接;当第十七传动轮与第四齿轮啮合时,第十七传动轮被带动转动;当第十七传动轮与第四齿轮不啮合时,第十七传动轮不转动;第一齿轮与扭转拔除机构选择性啮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注塑脱模装置,其特征在于,弹拍机构还包括有外套框、第一支撑架、第二支撑架、吸附机构、第四传动轮、第三丝杆、第五滑座、第五齿轮、第一齿杆、第一连杆、转辊、第六齿轮、第五传动轮、第四丝杆、第六滑座、第七齿轮、第二齿杆、第二连杆、第八齿轮、第一凸起层和第二凸起层;外套框下方一侧与第一支撑架进行螺栓连接;外套框下方一侧与第二支撑架进行螺栓连接;外套框内部与吸附机构进行螺栓连接;第一支撑架通过转轴与第五传动轮和第四丝杆进行转动连接;第二支撑架通过转轴与第四传动轮和第三丝杆进行转动连接;第三丝杆外表面与第五滑座进行转动连接;第五滑座通过转轴与第五齿轮和第一连杆进行转动连接;第五齿轮与第一齿杆进行啮合;第一连杆与转辊一侧进行转动连接;第四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五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四丝杆外表面与第六滑座进行转动连接;第六滑座通过转轴与第七齿轮和第二连杆进行转动连接;第七齿轮与第二齿杆进行啮合;第二连杆与转辊另一侧进行转动连接;转辊外表面一侧与第六齿轮进行转动连接,转辊外表面另一侧与第八齿轮进行转动连接;转辊外表面一侧设置有第一凸起层,转辊外表面另一侧设置有第二凸起层;第五齿轮与第六齿轮进行啮合;第七齿轮与第八齿轮进行啮合;外套框与外框架相连接;第四传动轮与扭转拔除机构进行传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注塑脱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收卷机构还包括有第一固定板、第三直线导轨、第四直线导轨、第二底座、第六传动轮、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第七传动轮、第九齿轮、第十齿轮、第八传动轮、第十一齿轮、第三齿杆、双向齿杆、第十二齿轮、第九传动轮、第十传动轮、第三连杆、第一橡胶辊、第一滑槽、第二橡胶辊、第十三齿轮、第十一传动轮、第十二传动轮、第四连杆、第三橡胶辊、第二滑槽和第四橡胶辊;第一固定板上方一侧与第三直线导轨进行螺栓连接;第一固定板上方另一侧与第四直线导轨进行螺栓连接;第三直线导轨和第四直线导轨上方均与第二底座进行螺栓连接;第二底座通过转轴与第六传动轮和第一锥齿轮进行转动连接;第二底座通过转轴与第八传动轮和第十一齿轮进行转动连接;第六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八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二底座通过转轴与第二锥齿轮、第七传动轮和第九齿轮进行转动连接;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进行啮合;第六传动轮与第八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二底座中部设置有第十齿轮;第十齿轮与第九齿轮相连接;第二底座与第三齿杆进行滑动连接;第二底座与双向齿杆进行滑动连接;第三齿杆与双向齿杆进行焊接;第三齿杆与第十一齿轮相连接;第二底座通过转轴与第十二齿轮和第九传动轮进行转动连接;第二底座通过转轴与第十传动轮进行转动连接;第九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十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十传动轮通过转轴与第三连杆进行转动连接;第三连杆通过转轴与第一橡胶辊进行转动连接;第二底座开设有第一滑槽;第二底座开设有第二滑槽;第一橡胶辊贯穿于第一橡胶辊内;第二底座通过转轴与第二橡胶辊进行转动连接;第二底座通过转轴与第十三齿轮和第十一传动轮进行转动连接;第二底座通过转轴与第十二传动轮进行转动连接;第十一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十二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十二传动轮通过转轴与第四连杆进行转动连接;第四连杆通过转轴与第三橡胶辊进行转动连接;第三橡胶辊第三橡胶辊内;第二底座通过转轴与第四橡胶辊进行转动连接;双向齿杆一侧与第十二齿轮进行啮合;双向齿杆另一侧与第十三齿轮进行啮合;第一固定板与外框架相连接;第七传动轮与扭转拔除机构进行传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注塑脱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扭转拔除机构还包括有第一滑杆架、第三电动推杆、U型滑座、电机、第十四齿轮、第四传动杆、第十五齿轮、第三锥齿轮、第四锥齿轮、第五传动杆、第五锥齿轮、第六锥齿轮、第十三传动轮、第十四传动轮、第十五传动轮、第十六传动轮、第十六齿轮、第十七齿轮、夹持机构、外套板、第四电动推杆、第五电动推杆和第二固定板;第一滑杆架与U型滑座进行滑动连接;U型滑座与第三电动推杆进行螺栓连接;U型滑座与电机进行螺栓连接;电机输出轴与第十四齿轮进行转动连接;电机上方设置有第四传动杆;第四传动杆外表面一侧与第十五齿轮进行转动连接;第四传动杆外表面另一侧与第三锥齿轮进行转动连接;第三锥齿轮与第四锥齿轮进行啮合;第四锥齿轮内部轴心与第五传动杆进行转动连接;第五传动杆外表面与第五锥齿轮进行转动连接;第五传动杆外表面与第十四传动轮进行转动连接;第五传动杆外表面与第十五传动轮进行转动连接;第五锥齿轮与第六锥齿轮进行啮合;第六锥齿轮通过转轴与第十三传动轮进行转动连接;第十五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十六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十六传动轮通过转轴与第十六齿轮进行转动连接;第十六齿轮与第十七齿轮进行啮合;第十七齿轮通过转轴与夹持机构进行转动连接;夹持机构与外套板进行套接;外套板上方一侧与第四电动推杆进行螺栓连接;外套板上方一侧与第五电动推杆进行螺栓连接;第四电动推杆和第五电动推杆上方均与第二固定板进行螺栓连接;第十四齿轮与第十五齿轮选择性啮合;第十四齿轮与第一齿轮选择性啮合;第十三传动轮与第四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十四传动轮与第七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注塑脱模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底座由一个上底板、液压推杆和一个上底板组成,并且液压推杆和上底板之间设置有轴承配合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注塑脱模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槽道呈弯弧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注塑脱模装置,其特征在于,夹持机构的外壳内设置有一个转板与第十七齿轮相连接;并且转板下方与外壳贯穿等距设置有三组夹板,三组夹板在外壳对应有一个弯弧形槽道。
CN202010890223.5A 2020-08-29 2020-08-29 一种注塑脱模装置 Withdrawn CN11204595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90223.5A CN112045955A (zh) 2020-08-29 2020-08-29 一种注塑脱模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90223.5A CN112045955A (zh) 2020-08-29 2020-08-29 一种注塑脱模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45955A true CN112045955A (zh) 2020-12-08

Family

ID=736080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890223.5A Withdrawn CN112045955A (zh) 2020-08-29 2020-08-29 一种注塑脱模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045955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72753A (zh) * 2021-03-17 2021-07-27 胡东 一种防松动人造石板生产网架挂钩框定处理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72753A (zh) * 2021-03-17 2021-07-27 胡东 一种防松动人造石板生产网架挂钩框定处理装置
CN113172753B (zh) * 2021-03-17 2023-08-08 山东联丰新型建材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防松动人造石板生产网架挂钩框定处理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738381A (zh) 一种自行车废旧轮胎全自动回收环保机器人
CN112045955A (zh) 一种注塑脱模装置
CN209534045U (zh) 一种具有切割功能的塑料模具
CN117960922A (zh) 一种便于脱模的汽车零部件模具加工用脱模装置
CN113681814A (zh) 一种多模益智产品生产设备及其使用方法
CN219466890U (zh) 一种注塑机自动下料机构
CN113369419B (zh) 一种用于钢纤维加工生产装置
CN111645305A (zh) 一种乒乓球热塑成型机
CN215039384U (zh) 一种聚氨酯滚筒注胶设备
CN111016071A (zh) 一种改性塑料制品的注塑装置
CN113385994B (zh) 一种碎料可回收的批量式药用包装软管精磨装置
CN221622837U (zh) 一种环保可回收的pvc注塑部件制造装置
CN112318343A (zh) 一种夹持稳定的注塑制品抛光机
CN111604750B (zh) 一种高分子材料制品加工装置
CN117961677B (zh) 一种汽车轮毂盖生产用螺栓孔打磨机及打磨方法
CN210285791U (zh) 用于回收塑料切粒装置的上料装置
CN214138131U (zh) 轮胎拆卸机
CN116277758B (zh) 一种高韧耐磨汽车轮毂保护圈生产装置及制备方法
CN221089211U (zh) 一种用于衬塑管加工的切割设备
CN218927920U (zh) 一种注塑件料棒切除回收结构
CN218425481U (zh) 一种新型滚轮移动悬臂式铸铁机
CN221089466U (zh) 一种电杆余浆收集装置
CN214082237U (zh) 一种热可塑性聚氨酯弹性树脂生产用制备装置
CN214239292U (zh) 一种便于注塑的塑胶外壳模具
CN217891731U (zh) 具有工字内抽脱模机构的摩托车复杂结构件注塑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