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干衣设备,以解决现有的干衣设备干衣系统压力波动较大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技术方案的基本构思是:
一种干衣设备,包括干衣系统,干衣系统包括干燥筒、向干燥筒内部提供热量的加热结构、导出干燥筒内部蒸汽的排气风道,干衣设备还包括控制干衣系统内部和外部连通和分隔的稳压结构,使干衣系统内部压力升高至第一压力值或超过第一压力值时,干衣系统内部和外部相连通,干衣系统内部压力降低至第二压力值或低于第二压力值时,干衣系统内部和外部相分隔。
进一步地,排气风道出口与干燥筒外部相连通,加热结构包括设于干燥筒外部的干衣风道、换热器和设于排气风道上的压缩机,干衣风道的进口和出口分别与干燥筒相连通,换热器的第一流道设于干衣风道上,换热器的第二流道设于压缩机下游的排气风道上,稳压结构控制排气风道出口的开闭,以控制干衣系统内部和外部连通和分隔。
进一步地,干衣设备还包括具有气液进口、气体出口和液体出口的气液分离结构和集液结构,气液进口和气体出口设于排气风道上,且气体出口构成排气风道出口,液体出口与集液结构相连通,使稳压结构与气液分离结构相配合。
进一步地,气体出口设于气液分离结构顶部,稳压结构在气体出口径向上的宽度大于气体出口内径并具有一定质量,使稳压结构压设在气体出口上方并封闭气体出口,且干衣系统内部压力升高至第一压力值时,稳压结构被顶起,使气体出口开启,干衣系统内部压力降低至第二压力值时,稳压结构回落,使气体出口再次封闭。
进一步地,稳压结构包括第一质量块,第一质量块一侧中部具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轴线与气体出口轴线呈同向延伸,第一凹槽内径大于气体出口端面外径,第一凹槽具有一定深度,使第一凹槽底壁在气体出口端面插入至第一凹槽中后与气体出口端面相贴合并封闭气体出口,第一凹槽侧壁在气体出口端面插入至第一凹槽中后与设于气体出口上游的气液分离结构侧壁之间具有供气体排出的缝隙并可与设于气体出口上游的气液分离结构侧壁相限位接触。
进一步地,第一凹槽侧壁中部设有至少一个轴线与第一凹槽轴线呈垂直设置的第一气孔,以提高排气速度;
优选的,第一凹槽侧壁上设有环绕第一凹槽轴线设置的多个第一气孔。
进一步地,稳压结构包括第二质量块,第二质量块一侧中部具有第二凹槽,第二凹槽轴线与气体出口轴线呈同向延伸,第二凹槽内径等于气体出口端面外径,第二凹槽具有一定深度,设于气体出口上游的气液分离结构侧壁上设有至少一个轴线与气体出口轴线呈垂直设置的、构成气液分离结构第二气体出口的第二气孔,第二气孔与气体出口在气体出口轴向上的距离小于第二凹槽的深度,使第二凹槽底壁在气体出口端面插入至第二凹槽中后封闭气体出口,第二凹槽侧壁在气体出口端面插入第二凹槽中后封闭第二气孔并在稳压结构被顶起时避让第二气孔;
优选的,设于气体出口上游的气液分离结构侧壁上设有环绕气体出口轴线设置的多个第二气孔。
进一步地,干衣设备还包括与稳压结构相连接的调节结构,使稳压结构在干衣系统内部压力升高至大于或小于第一压力值的压力值时控制干衣系统内部和外部相连通。
进一步地,调节结构与稳压结构相互独立设置,调节结构具有一定质量,调节结构压设在稳压结构上方,使调节结构与稳压结构相接触连接,并使稳压结构在干衣系统内部压力升高至大于第一压力值的压力值时控制干衣系统内部和外部相连通。
进一步地,干衣设备还包括设于稳压结构外部的消音结构,以降低稳压结构工作产生的噪音;
优选的,消音结构为罩设于稳压结构的消音罩。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设置稳压结构,使干衣系统内部压力升高至第一压力值时,干衣系统内部和外部相连通,干衣系统内部压力降低至第二压力值时,干衣系统内部和外部相分隔,从而使干衣系统内部压力保持在一定范围内,干衣系统压力较为稳定,避免了干衣系统压力波动较大导致的损耗,保证了干衣系统的稳定运行。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2-7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介绍了一种干衣设备,包括干衣系统,干衣系统包括干燥筒1、向干燥筒1内部提供热量的加热结构、导出干燥筒1内部蒸汽的排气风道3,干衣设备还包括控制干衣系统内部和外部连通和分隔的稳压结构8,使干衣系统内部压力升高至第一压力值或超过第一压力值时,干衣系统内部和外部相连通,干衣系统内部压力降低至第二压力值或低于第二压力值时,干衣系统内部和外部相分隔。其中,干衣设备为干衣机或洗干一体机,干衣设备为干衣机时,干燥筒1为滚筒,干衣设备为洗干一体机时,干燥筒1为内筒。本发明通过设置稳压结构8,使干衣系统内部压力升高至第一压力值时,干衣系统内部和外部相连通,干衣系统内部压力降低至第二压力值时,干衣系统内部和外部相分隔,从而使干衣系统内部压力保持在一定范围内,干衣系统压力较为稳定,避免了干衣系统压力波动较大导致的损耗,保证了干衣系统的稳定运行。
参阅图2,本实施例中,排气风道3出口与干燥筒外部相连通,加热结构包括设于干燥筒外部的干衣风道5、换热器6和设于排气风道3上的压缩机2,干衣风道5的进口和出口分别与干燥筒相连通,换热器6的第一流道设于干衣风道5上,换热器6的第二流道设于压缩机2下游的排气风道3上,稳压结构控制排气风道3出口的开闭,以控制干衣系统内部和外部连通和分隔。其中,干衣风道5内部设有风机4,以实现气体流动。
参阅图2,本实施例中,干衣设备还包括具有气液进口、气体出口和液体出口的气液分离结构和集液结构,气液进口和气体出口设于排气风道上,且气体出口构成排气风道出口,液体出口与集液结构相连通,使稳压结构与气液分离结构相配合。其中,气液分离结构包括轴线呈竖直延伸、径向端面呈圆环形的分离腔,分离腔上方设有轴线呈竖直延伸、径向端面呈圆环形的气管,气管下端与分离腔顶部中心相连通,气管上端构成气体出口,分离腔底部中心设有液体出口,分离腔侧部中段设有气液进口,气液进口轴线与分离腔侧部相切。本发明通过上述设置使稳压结构与气液分离结构中配合生产。
参阅图3,本实施例中,气体出口设于气液分离结构顶部,稳压结构8在气体出口径向上的宽度大于气体出口内径并具有一定质量,使稳压结构8压设在气体出口上方并封闭气体出口,且干衣系统内部压力升高至第一压力值时,稳压结构8被顶起,使气体出口开启,干衣系统内部压力降低至第二压力值时,稳压结构8回落,使气体出口再次封闭。本发明通过上述设置,使稳压结构8更易布置,降低了装配难度。一些实施例中,稳压结构8并非在重力作用下封闭气体出口,而是在一些结构(如可弹性伸缩的结构)的抵压作用下封闭气体出口。一些实施例中,稳压结构8为阀门结构,其呈关闭状态时封闭气体出口。
参阅图3,本实施例中,稳压结构包括第一质量块9,第一质量块9一侧中部具有第一凹槽10,第一凹槽10轴线与气体出口轴线呈同向延伸,第一凹槽10内径大于气体出口端面外径,第一凹槽10具有一定深度,使第一凹槽10底壁在气体出口端面插入至第一凹槽10中后与气体出口端面相贴合并封闭气体出口,第一凹槽10侧壁在气体出口端面插入至第一凹槽10中后与设于气体出口上游的气液分离结构侧壁之间具有供气体排出的缝隙并可与设于气体出口上游的气液分离结构侧壁相限位接触。优选的,第一凹槽10底壁和/或气体出口端面上设有缓冲垫。
本实施例中,干衣设备还包括设于稳压结构8上方的第一限位结构,第一限位结构与稳压结构8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凹槽10的深度。优选的,第一限位结构底面和/或稳压结构8顶面上设有缓冲垫。本发明通过上述设置使稳压结构8不会被顶起至大于第一凹槽10的深度的高度,从而避免了稳压结构8掉落。
参阅图4,本实施例中,第一凹槽10侧壁中部设有至少一个轴线与第一凹槽10轴线呈垂直设置的第一气孔11,以提高排气速度;优选的,第一凹槽10侧壁上设有环绕第一凹槽10轴线设置的多个第一气孔11。
参阅图6,本实施例中,稳压结构8包括第二质量块13,第二质量块13一侧中部具有第二凹槽14,第二凹槽14轴线与气体出口轴线呈同向延伸,第二凹槽14内径等于气体出口端面外径,第二凹槽14具有一定深度,设于气体出口上游的气液分离结构侧壁上设有至少一个轴线与气体出口轴线呈垂直设置的、构成气液分离结构第二气体出口的第二气孔15,第二气孔15与气体出口在气体出口轴向上的距离小于第二凹槽14的深度,使第二凹槽14底壁在气体出口端面插入至第二凹槽14中后封闭气体出口,第二凹槽14侧壁在气体出口端面插入第二凹槽14中后封闭第二气孔15并在稳压结构8被顶起时避让第二气孔15;优选的,设于气体出口上游的气液分离结构侧壁上设有环绕气体出口轴线设置的多个第二气孔。
本实施例中,干衣设备还包括设于稳压结构8上方的第二限位结构,第二限位结构与稳压结构8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凹槽14的深度。优选的,第二限位结构底面和/或稳压结构8顶面上设有缓冲垫。本发明通过上述设置使稳压结构8不会被顶起至大于第二凹槽14的深度的高度,从而避免了稳压结构8掉落。
参阅图5,本实施例中,干衣设备还包括与稳压结构相连接的调节结构,使稳压结构在干衣系统内部压力升高至大于或小于第一压力值的压力值时控制干衣系统内部和外部相连通。本发明通过设置调节结构12以满足不同的要求,提升体验效果。
参阅图5,本实施例中,调节结构12与稳压结构8相互独立设置,调节结构12具有一定质量,调节结构12压设在稳压结构8上方,使调节结构12与稳压结构8相接触连接,并使稳压结构8在干衣系统内部压力升高至大于第一压力值的压力值时控制干衣系统内部和外部相连通。其中,调节结构12为配重块,优选的,配重块包括多个,多个配重块的重量不同,上述条件适用于稳压结构8在重力作用下封闭排气风道3出口的情况。本发明通过上述设置,使调节结构更易布置,降低了装配难度。稳压结构8在非重力作用(如抵压作用)下封闭排气风道3出口时,调节结构12为调压结构,稳压结构8为阀门结构时,调节结构12为控制模块。
参阅图7,本实施例中,干衣设备还包括设于稳压结构8外部的消音结构16,以降低稳压结构8工作产生的噪音;优选的,消音结构16为罩设于稳压结构8的消音罩。其中,消音罩包括限定出开口向下的凹腔,消音罩罩设于稳压结构8外部时,凹腔开口与稳压结构8外壁之间具有供气体排出的缝隙。优选的,消音罩内壁上铺设有隔音棉。本发明通过上述设置降低了稳压结构8的工作噪音,提升了用户体验。
参阅图2,本实施例中,气液分离装置与换热器6之间的排气风道3上设有水箱7。
如图9-12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介绍了一种干衣设备,包括干燥筒1、向干燥筒1内部提供热量的加热结构、导出干燥筒1内部蒸汽的排气风道3,干衣设备还包括辅助加热结构,以将干衣设备的各部件运行时发散至自身外部的热量回收、并将回收的热量供应至干燥筒1内部。其中,干衣设备为干衣机或洗干一体机,干衣设备为干衣机时,干燥筒1为滚筒,干衣设备为洗干一体机时,干燥筒1为内筒。排气风道3将干燥筒1内部的蒸汽排至干衣设备外部。本发明通过设置辅助加热结构,以将干衣设备的各部件运行时发散至自身外部的热量回收、并将回收的热量供应至干燥筒内部,加快了干衣设备的烘干速度,缩短了干衣设备烘干衣物耗时,同时还实现了资源的有效利用,节约了能源。
参阅图10,本实施例中,排气风道3的出口与干燥筒1外部相连通,加热结构包括干燥筒1外部设有干衣风道5、换热器6和设于排气风道3上的压缩机2,干衣风道5的进口和出口分别与干燥筒1相连通,换热器6的第一流道设于干衣风道5上,换热器6的第二流道设于压缩机2下游的排气风道3上,辅助加热结构将压缩机2运行时发散至自身外部的热量回收、并将回收的热量供应至干燥筒1内部。其中,干衣风道5内部设有风机4,以实现气体流动。
参阅图10,本实施例中,辅助加热结构包括第一辅助加热风道18,第一辅助加热风道18的外壁与压缩机2相贴合,第一辅助加热风道18的出口与干燥筒1相连通,使压缩机2运行时因损耗而产生的热量传递给辅助风道内部的气体后随气体供应至干燥筒1内部。其中,第一辅助加热风道18内部设有第一辅助加热风机19,以实现气体流动。
参阅图10,本实施例中,第一辅助加热风道18的进口与干燥筒1相连通。
本实施例中,第一辅助加热风道18的进口与干燥筒1外部相连通,使干燥筒1外部的气体在流经压缩机2时对压缩机2进行降温。
参阅图10,本实施例中,第一辅助加热风道18呈环状包裹于压缩机2外部。本发明通过上述设置实现了对压缩机2运行时因损耗而产生的热量的充分利用。
本实施例中,辅助加热结构包括第二辅助加热风道,压缩机2至少部分设于第二辅助加热风道内部,第二辅助加热风道的出口与干燥筒1相连通,使压缩机2运行时因损耗而产生的热量传递给辅助风道内部的气体后随气体供应至干燥筒1内部。其中,第二辅助加热风道内部设有第二辅助加热风机4,以实现气体流动。本发明通过上述设置提高了对压缩机2运行时因损耗而产生的热量的利用率。
本实施例中,第二辅助加热风道的进口与干燥筒1外部相连通,使干燥筒1外部的气体在流经压缩机2时对压缩机2进行降温。
参阅图9,本实施例中,加热结构还包括至少部分设于干燥筒1内部的加热器20,以提高干燥筒在干衣设备开始运行时的内部温度。
参阅图11,本实施例中,加热结构还包括与干燥筒1外壁相贴合的、换热器6下游的排气风道3。其中,换热器6下游的排气风道3呈环形包裹于燥筒外壁。
本实施例中,干衣设备还包括驱动干燥筒旋转的电机,辅助加热结构将电机运行时发散至自身外部的热量回收、并将回收的热量供应至干燥筒内部。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利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提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方案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