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030411A - 一种无纺布的染色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无纺布的染色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030411A
CN112030411A CN202010893371.2A CN202010893371A CN112030411A CN 112030411 A CN112030411 A CN 112030411A CN 202010893371 A CN202010893371 A CN 202010893371A CN 112030411 A CN112030411 A CN 11203041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ller
plate
chain wheel
driven
roller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89337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海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10893371.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030411A/zh
Publication of CN1120304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30411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BTREATING TEXTILE MATERIALS USING LIQUIDS, GASES OR VAPOURS
    • D06B3/00Passing of textile materials through liquids, gases or vapours to effect treatment, e.g. washing, dyeing, bleaching, sizing, impregnating
    • D06B3/10Passing of textile materials through liquids, gases or vapours to effect treatment, e.g. washing, dyeing, bleaching, sizing, impregnating of fabric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BTREATING TEXTILE MATERIALS USING LIQUIDS, GASES OR VAPOURS
    • D06B15/00Removing liquids, gases or vapours from textile materials in association with treatment of the materials by liquids, gases or vapour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BTREATING TEXTILE MATERIALS USING LIQUIDS, GASES OR VAPOURS
    • D06B23/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apparatus or machin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eating of textile materials, not restricted to a particular kind of apparatus, provided for in groups D06B1/00 - D06B21/00
    • D06B23/20Arrangements of apparatus for treating processing-liquids, -gases or -vapours, e.g. purification, filtration, distillation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无纺布染色技术领域的一种无纺布的染色设备,包括染色缸,染色缸侧壁上固定设置有导向杆组,导向杆组包括第一导向轮、第二导向轮和第三导向轮,第二导向轮固定设置在第一导导向轮下端的染色缸侧壁,第三导向轮设置在第一导向轮及第二导向轮的右侧;导向杆组上缠绕有熔喷布,第二导向轮和第三导向轮之间的熔喷布经过脱水装置,脱水装置固定设置在染色缸内侧壁,本发明解决了无纺布除水效果差、能耗高、人工成本高和产品质量差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无纺布的染色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纺布染色领域,具体为一种无纺布的染色设备。
背景技术
一种不需要纺纱织布而形成的织物,只是将纺织短纤维或者长丝进行定向或随机排列,形成纤网结构,然后采用机械、热粘或化学等方法加固而成。纺织布强度和耐久性较差。不能像其他布料一样清洗。纤维按一定方向排列、所以容易从直角方向裂开等等。
目前无纺布染色过程大多采用两种方式,浸泡染色和喷涂染色,其中效果较好的为浸泡染色,大多数情况下现有设备将无纺布经过导向机构驱动运行进入到染缸内部,经过一定时间的浸泡后,再由导向机构将无纺布驱动送出进入下一个流程进行除水,此时的无纺布上存在大量的水分,现有很多设备采用挤压方式去除染色后的无纺布上所含的水分,去除的水分会残留在加压设备表面,从而影响加压设备的下一过程的除水,导致除水效果差。
基于此,本发明设计了一种无纺布的染色设备,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纺布的染色设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大多数情况下现有设备将无纺布经过导向机构驱动运行进入到染缸内部,经过一定时间的浸泡后,再由导向机构将无纺布驱动送出进入下一个流程进行除水,此时的无纺布上存在大量的水分,现有很多设备采用挤压方式去除染色后的无纺布上所含的水分,去除的水分会残留在加压设备表面,从而影响加压设备的下一过程的除水,导致除水效果差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无纺布的染色设备,包括染色缸,所述染色缸侧壁上固定设置有导向杆组,所述导向杆组包括第一导向轮、第二导向轮和第三导向轮,所述导向轮固定设置在向下导向轮下端的染色缸侧壁,所述水平导向轮设置在向下导向轮及导向轮的右侧;所述导向杆组上缠绕有熔喷布,所述倾斜导向轮和水平导向轮之间的熔喷布经过脱水装置,所述脱水装置固定设置在染色缸内侧壁;
所述脱水装置包括上挤压机构、下挤压机构、传动机构除水机构;所述上挤压机构和所述下挤压机构构通过一对安装板相对固定;所述安装板上还固定设置有传动机构;所述安装板内侧固定设置有除水机构;
所述上挤压机构包括支撑辊、上驱动辊和辅助辊、所述支撑辊、上驱动辊和辅助辊均穿过两侧安装板且与两侧安装板及染色缸内侧壁转动连接,所述上驱动辊上和辅助辊中间位置等距离均与设置有多个上压力辊子,所述上压力辊子之间相对位置通过调节板固定,且上压力辊子均与调节板侧壁转动连接;所述调节板两端的压力辊子均转动设置在安装板内侧;所有所述调节板、支撑辊、上驱动辊和辅助辊共同贴合设置在上压力带内壁,且上驱动辊和辅助辊之间对应的压力带外壁与所述熔喷布上表面贴合;
所述下挤压机构包括从动辊和动力辊,所述动力辊和从动辊均转动设置在两侧安装板内侧壁,所述从动辊和动力辊之间的位置等距离均匀设置有多个下压力辊,所述下压力辊之间的相对位置通过微调板固定,所述下压力辊均与微调板转动连接,所述微调板两端的下压力辊均转动设置在两侧安装板内侧壁;所有所述下压力辊、动力辊和从动辊共同贴合设置在下压力带内壁,且动力辊和从动辊之间对应的下压力带外壁与所述熔喷布下表面贴合;所述下压力带上开设有多个不规则孔洞,所述下压力辊的外径小于动力辊和从动辊的外径;
所述传动装置包括动力链轮,所述动力链轮固定设置在动力辊上,所述从动辊上固定设置有第一从动链轮,所述从动链轮和动力链轮之间下侧的染色缸侧壁上转动设置有转向板,所述转向板前端面转动设置有换向链轮和反转链轮,所述转向板上还开设有避让槽,且安装板上穿过避让槽转动设置有变向链轮,所述安装板上还转动设置有辅助链轮;所述上驱动辊的一端固定设置有凸轮,所述凸轮的边缘接触设置有凸轮杆,所述转向辊的另一端铰接在转向板上,所述凸轮杆通过滑动槽与安装板滑动设置,所述转向板的侧边上固定有拉伸弹簧的一端,所述拉伸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设在安装板上;所述从动链轮、动力链轮、变向链轮、反转链轮和辅助链轮通过链条啮合;所述从动辊一端固定设置有主动齿轮,所述上驱动辊一端固定设置有从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啮合状态;
所述除水机构包括丝杠,所述丝杠垂直转动连接在转向板内壁,所述转向板内壁转动设置有分别与和同轴固定的第三从动链轮,所述丝杠与转向板之间固定设置有第二从动链轮,第二从动链轮通过变速链条同时与和对应的动链轮连接,所述与的转动连接端和之间的连接轴上设置有变速器;所述丝杠另一端转动固定在安装板内壁,丝杠两侧固定有滑动杆,滑动杆与丝杠轴线平行,所述滑动杆和滑动杆上滑动设置有滑动块,所述滑动块与下压力带之间设置有除水板,所述除水板固定设置在滑动块上端。
为了解决大多数情况下现有设备将无纺布经过导向机构驱动运行进入到染缸内部,经过一定时间的浸泡后,再由导向机构将无纺布驱动送出进入下一个流程进行除水,此时的无纺布上存在大量的水分,现有很多设备采用挤压方式去除染色后的无纺布上所含的水分,去除的水分会残留在加压设备表面,从而影响加压设备的下一过程的除水,导致除水效果差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使用时:将无纺布穿过缸体进料槽绕过第一导向轮右上侧,然后穿过第二导向轮左下侧,再经过第三导向轮上侧后通过出料槽完成染色过程,在第二导向轮与第三导向轮中间的无纺布上(如图2),还设置有脱水装置,脱水装置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挤压机构,下层为下挤压机构,两个挤压机构间通过上压力带和下压力带工作过程中相互挤压无纺布,从而起到脱水的作用。当电机启动后,驱动动力辊转动,由于动力辊上固定安装有动力链轮,此时动力链条开始工作,动力链条内部啮合有从动链轮,从动链轮固定在从动辊一端,从动链轮的旋转会带动从动辊的旋转,从动辊旋转起来,由于下动力带套设在动力辊与从动辊上,当动力辊与从动辊转动起来后下压力带开始运动。由于从动辊的另外一端还固定安装有主动齿轮,主动齿轮开始旋转与电机旋转方向相同,主动齿轮边缘啮合有从动齿轮,从动齿轮固定安装在上驱动辊上,此时上驱动辊开始旋转,旋转方向与电机运动方向相反。由于上驱动辊、支撑辊和辅助辊外侧套设有上压力带,当上驱动辊开始旋转时,上压力带开始旋转。此时上压力带与下压力带旋转方向相反,其中驱动辊与辅助辊之间的上压力带外表面与动力辊和从动辊之间的下压力带外表面贴合在无纺布上,且相互挤压,从而起到了脱水的作用。由于下压力带上设置有很多不规则小孔,挤压出来的水会通过小孔流到下压力带的底部(如图2),由于水的附着力和张力,少部分的水会残留在下压力带的表面和下压力带不规则的小孔里,还设置了另外一套除水装置,由于上驱动辊的一端设置有远休止角与近休止角等大的凸轮(如图3所示),上驱动辊的转动,凸轮会连续的旋转,在凸轮的侧端面顶靠着有凸轮杆,凸轮杆另一端铰接在转向板上,凸轮杆通过安装在安装在安装板上滑动槽滑动,所以除水装置分为三个状态。状态一,当凸轮处于近休止端时(如图3),转向板受到固定在安装板上的拉伸弹簧作用,由于有变向链轮与辅助链轮的作用,链条的转动路线发生改变,此时反动力链条内侧的反转链轮与动力链条啮合,反转链轮开始旋转,反转链轮通过穿过转向板的轴与转向板内侧的第三从动链轮同轴连接,此时第三从动链轮开始旋转,第三链轮上啮合有变速链条,此时变速链条开始旋转并且带动变速链条内侧的第二从动链轮旋转,第三链轮通过变速器与丝杠进行连接,变速器驱动丝杠开始旋转,此时丝杠与电机转向相同,丝杠上螺纹连接有滑块,滑块上还套接有与丝杠平行的滑动杆,此时受到丝杠的作用力,滑块开始向一端开始运动,滑块上固定有刮水板,此时刮水板开始将下压力带表面和小孔内的附着水进行清理。状态二,当凸轮由近休止端转换成远休止端时,此时凸轮杆开始顺着滑动槽开始运动,凸轮杆克服拉伸弹簧拉力开始推动转向板,此时反转链轮脱离与动力链条的啮合,随着凸轮杆的进一步运动,转向板继续转动,随后动力链条外侧的换向链轮会与动力链条相结合。状态三,当凸轮处于远休止端时(如图3),转向板凸轮杆的作用,由于有变向链轮与辅助链轮的作用,链条的转动路线发生改变,此时动力链条外侧的换向链轮与动力链条啮合,换向链轮开始旋转,换向链轮通过穿过转向板的轴与转向板内侧的第三从动链轮同轴连接,此时第三从动链轮开始旋转,第三链轮上啮合有变速链条,此时变速链条开始旋转并且带动变速链条内侧的第二从动链轮旋转,第三链轮通过变速器与丝杠进行连接,变速器驱动丝杠开始旋转,此时丝杠与电机转向相反,丝杠上螺纹连接有滑块,滑块上还套接有与丝杠平行的滑动杆,此时受到丝杠的作用力,滑块开始向另一端开始运动,滑块上固定有刮水板,此时刮水板开始将下压力带表面和小孔内的附着水进行清理。
本发明通过上压力带与下压力带相互挤压过程,将从上压力带与下压力带中间通过的染色后的无纺布进行挤压脱水,通过简单的机械旋转挤压原理,将染色后的无纺布进行脱水;在压力带将水分挤出时下压力带上的多余的水分会出现挂壁,此时通过设置在下压力机构下方的刮水板在脱水结束后将下压力带上多余的水分进行刮落;刮水机构通过设置在上动力辊上的凸轮上的近休止端与远休止端的来回切换对从动链轮的旋转方向进行切换,在不通过改变设备原始运动的情况下达到使刮水板来回移动的效果,从而使刮水板能够来回不间断的进行除水,除水结束后无纺布被输送出,进行无纺布在不破坏其结构进行了脱水。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靠近上驱动辊的所述压力辊子两端穿过调节板分别转动设置在两侧安装板内壁,靠近辅助辊的所述压力辊子两端穿过调节板分别滑动设置在两侧安装板内壁(如图5);靠近下从动辊的所述下压力辊两端穿过微调板装在安装板内侧壁,靠近动力辊子的下压力辊两端穿过微调板滑动安装在安装板内侧壁,靠近下动力辊的所述下压力辊两端下侧面顶接有转动螺母,所述螺母螺纹连接在调节支架上,所述调节支架焊接在安装板外侧,所述调节支架套接在靠近辅助辊的压力辊子和靠近动力辊子的下压力辊两端。
机械运动时避免不了会出现机械磨损旷量或者无纺布厚度不同等问题,这些问题会导致本发明的使用效率下降,为克服这一技术问题,本部分使用时:当上压力带和下压力带旋转起来后,多个压力辊子和下压力辊受到上压力带和下压力带的作用开始旋转,压力辊子两端分别转动安装在调节板内壁上,调节板的一端转动安装在安装板内壁,另外一端滑动安装在安装板内壁,安装板上固定安装有调节支架,调节支架套接在调节板滑动安装的一端(如图5)。关于无纺布对称位置上安装有多个下压力辊,下压力辊与压力辊子相对应,下压力辊的两端分别转动安装在微调板上,微调板一端转动安装在安装板内壁,微调板另外一端滑动安装在安装板内壁,安装板上固定安装有调节支架,调节支架套接在微调板滑动安装的一端,在微调板滑动安装载体顶接有螺母且螺母螺接在调节支架上,由于安装板滑动端套接在调节支架内侧,使用时当脱水效果不理想时,通过调节螺母的长短顶着微调安装板绕着转动安装在安装板的一端向调节安装板运动,实现微调安装板与调节安装板之间距离缩小,上压力带和下压力带受到压力辊子与下压力辊的作用力从而挤压的更加紧密,从而实现压力棍子与下压力辊之间进行挤压,从而可以实现对无纺布施加压力的改变,起到调节脱水效果的目的。
本部分由于设置了可相对于安装板可转动的调节板,从而可以调整无纺布通过脱水机构时的松紧程度,从而达到适应性高,除水能力强,使用方便,调节速度快,可补偿磨损旷量的技术问题。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安装板内侧壁之间固定设置有防吸水机构,所述防吸水机构包括贴合板、扭力弹簧、转动轴和小刷板,转动轴两端转动连接在两个安装板中间,贴合板转动安装在转动轴上,两组扭力弹簧套接在转动轴上且两端分别固定在安装板内壁间,小刷板位于贴合板上侧表面固定安装在除水板的左端,所述贴合板上冲压除半圆小孔的孔洞。
在除水机构运动后,刮水板难免会出现磨损间隙,还是会有少部分水流到,脱水过程中水会流到下压力带上,机器旋转时会将水再次带到无纺布上,防吸水机构有效解决了这个技术问题,在机器运转时,上压力带和下压力带讲水挤出,水会随着重力滴落到下压力带上,除水机构的刮水板将水刮落,此时未除尽的残留水会顺着压力带再一次旋转结合到无纺布上,此时设置在从动辊下方的贴合板工作,将水滴刮落,水流顺着贴合板上的半圆小孔滴落到下侧,转动轴上的贴合板通过扭力弹簧紧压在下压力带上,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摩擦。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除水板与贴合板之间有小刷板(如图6)板位于贴合板上侧表面,所述小刷板固定安装在除水板的左端。
当机器运转时水顺着贴合板流下,难免会出现挂壁的现象,此时小刷板固定在刮水板上,通过刮水板的往复运动带动小刷板的往复运动,小刷板与贴合板产生相对位移,从而刷落贴合板上的水。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上压力辊子的两端采用减摩材料,在调节过程中减小了摩擦力。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染色缸的缸体底面对角倾斜,右前侧最低。这种设置方式更容易进行染液的跟换与收集。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中间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内部除水机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图3处A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除水机构内部结构示意图;(隐藏了安装板)
图6为本发明的图5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附图1-6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染色缸,2-导向杆组,3-脱水装置,4-挤压机构,5-下挤压机构,6- 传动机构,7-除水机构,8-熔喷布,9-防吸水机构,11-缸体,21-第一导向轮,22-第二导向轮,23-第三导向轮,31-安装板,41-支撑辊,42-上驱动辊, 43-辅助辊,44-上压力辊子,45-调节板,46-上压力带,51-从动辊,52-动力辊,53-下压力带,54-下压力辊,55-微调板,56-螺母,57-调节安装板, 61-转向板,62-凸轮杆,63-拉伸弹簧,64-动力链条,71-丝杠,72-第三从动链轮,73-第二从动链轮,74-变速链条,75-滑动杆,76-滑块,77-除水板, 78-替换片,91-转动轴,92-扭力弹簧,93-贴合板,94-小刷板,114-进料槽, 115-出料槽,421-凸轮,422-从动齿轮,511-从动链轮,512-主动齿轮,611- 换向链轮,612-反转链轮,613-避让槽,614-变向链轮,615-辅助链轮,621- 滑动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6,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1.一种无纺布的染色设备,包括染色缸1,染色缸1侧壁上固定设置有导向杆组2,导向杆组2包括第一导向轮21、第二导向轮22和第三导向轮23,第二导导向轮22固定设置在第一导导向轮21下端的染色缸侧壁,第三导向轮23设置在第一导导向轮21及第二导导向轮22的右侧;导向杆组2上缠绕有熔喷布8,第二导导向轮22和第三导向轮23之间的熔喷布8经过脱水装置,脱水装置3固定设置在染色缸 1内侧壁;
脱水装置3包括上挤压机构4、下挤压机构5、传动机构6和除水机构7;上挤压机构4和下挤压机构5构通过一对安装板31相对固定;安装板31上还固定设置有传动机构4;安装板31内侧固定设置有除水机构7;
上挤压机构包括支撑辊4141、上驱动辊42和辅助辊43、支撑辊4141、上驱动辊42和辅助辊43均穿过两侧安装板31且与两侧安装板31及染色缸1 内侧壁转动连接,上驱动辊42上和辅助辊43中间位置等距离均与设置有多个上压力辊子44,上压力辊子44之间相对位置通过调节板45固定,且上压力辊子44均与调节板45侧壁转动连接;调节板45两端的压力辊子44均转动设置在安装板31内侧;所有调节板44、支撑辊4141、上驱动辊42和辅助辊43共同贴合设置在上压力带46内壁,且上驱动辊42和辅助辊43之间对应的压力带56外壁与熔喷布8上表面贴合;
下挤压机构包括从动辊51和动力辊52,动力辊52和从动辊51均转动设置在两侧安装板31内侧壁,从动辊51和动力辊52之间的位置等距离均匀设置有多个下压力辊54,下压力辊54之间的相对位置通过微调板55固定,下压力辊54均与微调板55转动连接,微调板55的两端下压力辊54均转动设置在安装板31内侧;所有下压力辊54、动力辊52和从动辊51共同贴合设置在下压力带53内壁,且动力辊52和从动辊51之间对应的下压力带53外壁与无纺布8下表面贴合;下压力带53上开设有多个不规则孔洞,下压力辊54 的外径小于动力辊52和从动辊51的外径;
传动装置包括动力链轮521,动力链轮521固定设置在动力辊52上,从动辊51上固定设置有从动链轮511,从动链轮511和动力链轮521之间下侧的染色缸侧壁上转动设置有转向板61,转向板61前端面转动设置有换向链轮 611和反转链轮612,转向板61上还开设有避让槽613,且安装板31上穿过避让槽613转动设置有变向链轮614,安装板31上还转动设置有辅助链轮615;上驱动辊42的一端固定设置有凸轮421,凸轮612远休止角与近休止角相等,凸轮421的边缘接触设置有凸轮杆62,凸轮杆62的另一端铰接在转向板61 上,凸轮杆62通过滑动槽621与安装板31滑动设置,转向板61的侧边上固定有拉伸弹簧63的一端,拉伸弹簧63的另一端固定设在安装板31上;从动链轮511、动力链轮521、变向链轮614、反转链轮612和辅助链轮615通过动力链条64啮合;从动辊51一端固定设置有主动齿轮512,上驱动辊42一端固定设置有从动齿轮422,主动齿轮512与从动齿轮422啮合状态;
除水机构7包括丝杠71,丝杠71垂直转动连接在转向板61内壁,转向板61内壁转动设置有分别与611和反转链轮612同轴固定的第三从动链轮72,丝杠71与转向板61之间固定设置有第二从动链轮73,第二从动链轮73通过变速链条74同时与换向链轮611和612对应的动链轮72连接,丝杠71与转向板61的转动连接端和第二从动链轮73之间的连接轴上设置有变速器;丝杠71另一端转动固定在安装板31内壁,丝杠71两侧固定有滑动杆75,滑动杆75与丝杠71轴线平行,滑动杆75和滑动杆71上滑动设置有滑动块76,滑动块76与下压力带53之间设置有除水板77,除水板77固定设置在滑动块 76上端。
为了解决现有设备大多数情况下现有设备将无纺布经过导向机构驱动运行进入到染缸内部,经过一定时间的浸泡后,再由导向机构将无纺布驱动送出进入下一个流程进行除水,此时的无纺布上存在大量的水分,现有很多设备采用挤压方式去除染色后的无纺布上所含的水分,去除的水分会残留在加压设备表面,从而影响加压设备的下一过程的除水,导致除水效果差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使用时:将无纺布穿过缸体11进料槽绕过第一导向轮22右上侧,然后穿过第二导向轮23左下侧,再经过第三导向轮24上侧后通过出料槽完成染色过程,在第二导向轮23与第三导向轮24中间的无纺布8上(如图2),还设置有脱水装置3,脱水装置3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挤压机构4,下层为下挤压机构5,两个挤压机构间通过上压力带46 和下压力带53相互挤压无纺布,从而起到脱水的作用。当电机启动后,驱动动力辊转动41,由于动力辊52上固定安装有动力链轮521,此时动力链条64 开始工作,动力链条64内部啮合有从动链轮511,从动链轮511固定在从动辊51一端,从动链轮511的旋转会带动从动辊51的旋转,从动辊51旋转起来,由于下动力带53套设在动力辊52与从动辊51上,当动力辊52与从动辊51转动起来后下压力带53开始运动。由于从动辊51的另外一端还固定安装有主动齿轮512,主动齿轮512开始旋转与电机旋转方向相同,主动齿轮边缘啮合有从动齿轮422,从动齿轮422固定安装在上驱动辊42上,此时上驱动辊42开始旋转,旋转方向与电机运动方向相反。由于上驱动辊42、支撑辊 41和辅助辊43外侧套设有上压力带46,当上驱动辊42开始旋转时,上压力带46开始旋转。此时上压力带46与下压力带53旋转方向相反,其中上驱动辊42与辅助辊43之间的上压力带46外表面与动力辊52和从动辊51之间的下压力带53外表面贴合在无纺布8上,且相互挤压,从而起到了脱水的作用。由于下压力带53上设置有很多不规则小孔,挤压出来的水会通过小孔流到下压力带53的底部(如图2),由于水的附着力和张力,少部分的水会残留在下压力带53的表面和下压力带53不规则的小孔里,还设置了另外一套除水装置,由于上驱动辊42的一端设置有远休止角与近休止角等大的凸轮412(如图3所示),上驱动辊42的转动,凸轮412会连续的旋转,在凸轮的侧端面顶靠着有凸轮杆62,凸轮杆62另一端铰接在转向板61上,凸轮杆62通过安装在安装板31上滑动槽621滑动,所以除水装置分为三个状态。状态一,当凸轮412处于近休止端时(如图3),转向板61受到固定在安装板上的拉伸弹簧63作用,由于有变向链轮与辅助链轮的作用,链条的转动路线发生改变,此时动力链条64内侧的反转链轮612与动力链条64啮合,反转链轮612开始旋转,反转链轮612通过穿过转向板61的轴与转向板61内侧的第三从动链轮同72轴连接,此时第三从动链轮72开始旋转,第三链轮72上啮合有变速链条74,此时变速链条74开始旋转并且带动变速链条74内侧的第二从动链轮73旋转,第三链轮73通过变速器与丝杠71进行连接,变速器驱动丝杠 71开始旋转,此时丝杠71与电机转向相同,丝杠71上螺纹连接有滑块76,滑块上76还套接有与丝杠71平行的滑动杆75,此时受到丝杠71的作用力,滑块76开始向一端开始运动,滑块76上固定有刮水板43,此时刮水板43开始将下压力带53表面和小孔内的附着水进行清理。状态二,当凸轮62由近休止端转换成远休止端时,此时凸轮杆62开始顺着滑动槽621开始运动,凸轮杆62克服拉伸弹簧63拉力开始推动转向板61,此时反转链轮612脱离与动力链条64的啮合,随着凸轮杆62的进一步运动,转向板61继续转动,随后动力链条64外侧的换向链轮611会与动力链条64相结合。状态三,当凸轮处于远休止端时(如图3),转向板61凸轮杆62的作用,由于有变向链轮 614与辅助链轮615的作用,动力链条64的转动路线发生改变,此时动力链条64外侧的换向链轮611与动力链条64啮合,换向链轮611开始旋转,换向链轮611通过穿过转向板61的轴与转向板61内侧的第三从动链轮72同轴连接,此时第三从动链轮72开始旋转,第三从动链轮72上啮合有变速链条 74,此时变速链条74开始旋转并且带动变速链条74内侧的第二从动链轮73 旋转,第三从动链轮72通过变速器与丝杠71进行连接,变速器驱动丝杠71 开始旋转,此时丝杠71与电机转向相反,丝杠71上螺纹连接有滑块76,滑块76上还套接有与丝杠71平行的滑动杆75,此时受到丝杠71的作用力,滑块76开始向另一端开始运动,滑块76上固定有刮水板77,此时刮水板77开始将下压力带53表面和小孔内的附着水进行清理。
本发明通过上压力带与下压力带相互挤压过程,将从上压力带与下压力带中间通过的染色后的无纺布进行挤压脱水,通过简单的机械旋转挤压原理,将染色后的无纺布进行脱水;在压力带将水分挤出时下压力带上的多余的水分会出现挂壁,此时通过设置在下压力机构下方的刮水板在脱水结束后将下压力带上多余的水分进行刮落;刮水机构通过设置在上动力辊上的凸轮上的近休止端与远休止端的来回切换对从动链轮的旋转方向进行切换,在不通过改变设备原始运动的情况下达到使刮水板来回移动的效果,从而使刮水板能够来回不间断的进行除水,除水结束后无纺布被输送出,进行无纺布在不破坏其结构进行了脱水。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靠近上驱动辊42的压力辊子44两端穿过调节板44分别转动设置在两侧安装板31内壁,靠近辅助辊43的压力辊子44 两端穿过调节板44分别滑动设置在两侧安装板31内壁;靠近下从动辊51的下压力辊54两端穿过微调板55装在安装板31内侧壁,靠近动力辊子52的下压力辊54两端穿过微调板55滑动安装在安装板31内侧壁,靠近下动力辊 52的下压力辊54两端下侧面顶接有转动螺母56,螺母56螺纹连接在调节支架57上,调节支架57焊接在安装板31外侧,调节支架57套接在靠近辅助辊43的压力辊子44和靠近动力辊子52的下压力辊54两端。
机械运动时避免不了会出现机械磨损旷量或者无纺布厚度不同等问题,这些问题会导致本发明的使用效率下降,为克服这一技术问题,本部分使用时:当上压力带46和下压力带53旋转起来后,多个上压力辊子44和下压力辊54受到上压力带46和下压力带53的作用开始旋转,压力辊子两端分别转动安装在调节板45内壁上,调节板45的一端转动安装在安装板31内壁,另外一端滑动安装在安装板31内壁,安装板3上固定安装有调节支架57,调节支架57套接在调节板45滑动安装的一端(如图5)。关于无纺布8对称位置上安装有多个下压力辊子5,下压力辊54与上压力辊子44相对应,下压力辊 54的两端分别转动安装在微调板55上,微调板55一端转动安装在安装板31 内壁,微调板55另外一端滑动安装在安装板31内壁,安装板31上固定安装有调节支架57,调节支架57套接在微调板55滑动安装的一端,在微调板55 滑动安装载体顶接有螺母且螺母螺接在调节支架57上,由于安装板31滑动端套接在调节支架57内侧,使用时当脱水效果不理想时,通过调节螺母56 的长短顶着微调安装板31绕着转动安装在安装板31的一端向调节安装板31 运动,实现微调板55与调节安装板31之间距离缩小,上下压力带受到上压力辊子44与下压力辊54的作用力从而挤压的更加紧密,从而实现上压力辊子44与下压力辊54之间进行挤压,从而可以实现对无纺布8施加压力的改变,起到调节脱水效果的目的。
本部分由于设置了可相对于安装板31可转动的调节板45,从而可以调整无纺布通过脱水机构时的松紧程度,从而达到适应性高,除水能力强,使用方便,调节速度快,可补偿磨损旷量的技术问题。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安装板3131内侧壁之间固定设置有防吸水机构9,防吸水机构9包括贴合板93、扭力弹簧92、转动轴91和小刷板94,转动轴91两端转动连接在两个安装板3131中间,贴合板93转动安装在转动轴91上,两组扭力弹簧92套接在转动轴91上且两端分别固定在安装板31 内壁间,小刷板94位于贴合板94上侧表面固定安装在除水板77的左端,贴合板93上冲压除半圆小孔的孔洞。
在除水机构运动后,刮水板77难免会出现磨损间隙,还是会有少部分水流到,脱水过程中水会流到下压力带53上,机器旋转时会将水再次带到无纺布上,防吸水机构有效解决了这个技术问题,在机器运转时,上下压力带讲水挤出,水会随着重力滴落到下压力带53上,除水机构的刮水板77将水刮落,此时未除尽的残留水会顺着压力带再一次旋转结合到无纺布8上,此时设置在从动辊51下方的贴合板93工作,将水滴刮落,水流顺着贴合板93上的半圆小孔滴落到下侧,转动轴上的贴合板93通过扭力弹簧92紧压在下压力带53上,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摩擦。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除水板77与贴合板93之间有小刷板94,小刷板94位于贴合板93上侧表面,小刷板94固定安装在除水板77的左端。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上压力辊子的两端采用减摩材料从而起到减小摩擦的作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染色缸1的缸体11底面对角倾斜,右前侧最低,染色缸体11侧壁分别开有入料槽114和出料槽115。这种设置方式更容易进行染液的跟换与收集。
工作原理:当电机启动后,驱动动力辊52转动,由于动力辊52上固定安装有动力链条64,此时动力链条64开始工作,动力链条64内部啮合有从动链轮511,从动链轮511固定在从动辊51一端,从动链轮511的旋转会带动从动辊51的旋转,从动辊51旋转起来,由于下动力带套设在动力辊52与从动辊51上,当动力辊52与从动辊51转动起来后下压力带53开始运动。由于从动辊51的另外一端还固定安装有主动齿轮512,主动齿轮512开始旋转与电机旋转方向相同,主动齿轮512边缘啮合有从动齿轮422,从动齿轮 422固定安装在上驱动辊42上,此时上驱动辊42开始旋转,旋转方向与电机运动方向相反。由于上驱动辊42、支撑辊41和辅助辊43外侧套设有上压力带46,当上驱动辊42开始旋转时,上压力带46开始旋转。此时上压力带46 与下压力带53旋转方向相反,其中上动力辊52与辅助辊43之间的上压力带 46外表面与动力辊52和从动辊51之间的下压力带53外表面贴合在无纺布8 上,且相互挤压,从而起到了脱水的作用。由于下压力带53上设置有很多不规则小孔,挤压出来的水会通过小孔流到下压力带53的底部(如图2),由于水的附着力和张力,少部分的水会残留在下压力带53的表面和下压力带53 不规则的小孔里,还设置了另外一套除水装置,由于上驱动辊42的一端设置有远休止角与近休止角等大的凸轮421(如图3所示),上驱动辊42的转动,凸轮421会连续的旋转,在凸轮421的侧端面顶靠着有凸轮杆,凸轮杆另一端铰接在转向板上,凸轮杆通过安装在安装在安装板31上滑动槽滑动,所以除水装置分为三个状态。状态一,当凸轮421处于近休止端时(如图3),转向板受到固定在安装板31上的拉伸弹簧63作用,由于有变向链轮614与辅助链轮645的作用,动力链条64的转动路线发生改变,此时动力链条64内侧的反转链轮612与动力链条64啮合,反转链轮612开始旋转,反转链轮612 通过穿过转向板的轴与转向板内侧的第三从动链轮72同轴连接,此时第三从动链轮72开始旋转,第三链轮上啮合有变速链条74,此时变速链条74开始旋转并且带动变速链条74内侧的第二从动链轮73旋转,第三从动链轮72通过变速器与丝杠71进行连接,变速器驱动丝杠71开始旋转,此时丝杠71与电机转向相同,丝杠71上螺纹连接有滑块76,滑块76上还套接有与丝杠71 平行的滑动杆75,此时受到丝杠71的作用力,滑块76开始向一端开始运动,滑块76上固定有刮水板77,此时刮水板77开始将下压力带53表面和小孔内的附着水进行清理。状态二,当凸轮421由近休止端转换成远休止端时,此时凸轮杆62开始顺着滑动槽621开始运动,凸轮杆62克服拉伸弹簧63拉力开始推动转向板61,此时反转链轮612脱离与动力链条64的啮合,随着凸轮杆62的进一步运动,转向板61继续转动,随后动力链条64外侧的换向链轮 611会与动力链条64相结合。状态三,当凸轮421处于远休止端时(如图3),转向板61凸轮杆62的作用,由于有变向链轮与辅助链轮的作用,链条的转动路线发生改变,此时动力链条64外侧的换向链轮611与动力链条64啮合,换向链轮611开始旋转,换向链轮611通过穿过转向板61的轴与转向板61 内侧的第三从动链轮72同轴连接,此时第三从动链轮72开始旋转,第三链轮上啮合有变速链条74,此时变速链条74开始旋转并且带动变速链条74内侧的第二从动链轮73旋转,第三链轮通过变速器与丝杠71进行连接,变速器驱动丝杠71开始旋转,此时丝杠71与电机转向相反,丝杠71上螺纹连接有滑块76,滑块76上还套接有与丝杠71平行的滑动杆75,此时受到丝杠71 的作用力,滑块76开始向另一端开始运动,滑块76上固定有刮水板77,此时刮水板77开始将下压力带53表面和小孔内的附着水进行清理。
当上下压力带53旋转起来后,多个压力辊子和下压力辊54受到上压力带46和下压力带53的作用开始旋转,压力辊子两端分别转动安装在调节板 45内壁上,调节板45的一端转动安装在安装板31内壁,另外一端滑动安装在安装板31内壁,安装板31上固定安装有调节支架57,调节支架57套接在调节板45滑动安装的一端(如图5)。关于无纺布对称位置上安装有多个下压力辊54,下压力辊54与压力辊子相对应,下压力辊54的两端分别转动安装在微调板55上,微调板55一端转动安装在安装板31内壁,微调板55另外一端滑动安装在安装板31内壁,安装板31上固定安装有调节支架57,调节支架57套接在微调板55滑动安装的一端,在微调板55滑动安装载体顶接有螺母56且螺母56螺接在调节支架57上,由于安装板31滑动端套接在调节支架57内侧,使用时当脱水效果不理想时,通过调节螺母56的长短顶着微调板55绕着转动安装在安装板31的一端向调节安装板31运动,实现微调板55与调节安装板31之间距离缩小,上下压力带受到压力辊子与下压力辊 54的作用力从而挤压的更加紧密,从而实现上压力辊子44与下压力辊54之间进行挤压,从而可以实现对无纺布8施加压力的改变,起到调节脱水的目的。
在机器运转时,上下压力带将水挤出,水会随着重力滴落到下压力带53 上,除水机构的刮水板77将水刮落,此时未除尽的残留水会顺着下压力带53 再一次旋转到无纺布8上,此时设置在从动辊51下方的贴合板93工作,将水滴刮落,水流顺着贴合板93上的半圆小孔滴落到下侧,转动轴91上的贴合板93通过扭力弹簧92紧压在下压力带53上,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摩擦。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公开的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发明仅为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发明。本发明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Claims (6)

1.一种无纺布的染色设备,包括染色缸(1),所述染色缸(1)侧壁上固定设置有导向杆组(2),所述导向杆组(2)包括第一导向轮(21)、第二导向轮(22)和第三导向轮(23),所述第二导导向轮(22)固定设置在第一导导向轮(21)下端的染色缸侧壁,所述第三导向轮(23)设置在第一导导向轮(21)及第二导导向轮(22)的右侧;所述导向杆组(2)上缠绕有熔喷布(8),所述第二导导向轮(22)和第三导向轮(23)之间的熔喷布(8)经过脱水装置,所述脱水装置(3)固定设置在染色缸(1)内侧壁;
所述脱水装置(3)包括上挤压机构(4)、下挤压机构(5)、传动机构(6)和除水机构(7);所述上挤压机构(3)和所述下挤压机构(5)构通过一对安装板(31)相对固定;所述安装板(31)上还固定设置有传动机构(6);所述安装板(31)内侧固定设置有除水机构(7);
所述上挤压机构包括支撑辊(41)、上驱动辊(42)和辅助辊(43)、所述支撑辊(41)、上驱动辊(42)和辅助辊(43)均穿过两侧安装板(31)且与两侧安装板(31)及染色缸(1)内侧壁转动连接,所述上驱动辊(42)上和辅助辊(43)中间位置等距离均匀设置有多个上压力辊子(44),所述上压力辊子(44)之间相对位置通过调节板(45)固定,且上压力辊子(44)均与调节板(45)侧壁转动连接;所述调节板(45)两端的上压力辊子(44)均穿过调节板(45)转动设置在安装板(31)内侧;所有所述调节板(45)、支撑辊(41)、上驱动辊(42)和辅助辊(43)共同贴合设置在上压力带(46)内壁,且上驱动辊(42)和辅助辊(43)之间对应的压力带(56)外壁与所述熔喷布(8)上表面贴合;
所述下挤压机构包括从动辊(51)和动力辊(52),所述动力辊(52)和从动辊(51)均转动设置在两侧安装板(31)内侧壁,所述从动辊(51)和动力辊(52)之间的位置等距离均匀设置有多个下压力辊(54),所述下压力辊(54)之间的相对位置通过微调板(55)固定,所述下压力辊(54)均与微调板(55)转动连接,所述微调板(55)的两端下压力辊(54)均转动设置在安装板(31)内侧;所有所述下压力辊(54)、动力辊(52)和从动辊(51)共同贴合设置在下压力带(53)内壁,且动力辊(52)和从动辊(51)之间对应的下压力带(53)外壁与所述无纺布(8)下表面贴合;所述下压力带(53)上开设有多个不规则孔洞,所述下压力辊(54)的外径小于动力辊(52)和从动辊(51)的外径;
所述传动装置包括动力链轮(521),所述动力链轮(521)固定设置在动力辊(52)上,所述从动辊(51)上固定设置有从动链轮(511),所述从动链轮(511)和动力链轮(521)之间下侧的染色缸侧壁上转动设置有转向板(61),所述转向板(61)前端面转动设置有换向链轮(611)和反转链轮(612),所述转向板(61)上还开设有避让槽(613),且安装板(31)上穿过避让槽(613)转动设置有变向链轮(614),所述安装板(31)上还转动设置有辅助链轮(615);所述从动链轮(511)、动力链轮(521)、变向链轮(614)、反转链轮(612)和辅助链轮(615)通过动力链条(64)啮合;所述从动辊(51)一端固定设置有主动齿轮(512),所述上驱动辊(42)一端固定设置有从动齿轮(422),所述主动齿轮(512)与从动齿轮(422)啮合状态;所述上驱动辊(42)的一端固定设置有凸轮(421),所述凸轮(612)远休止角与近休止角相等,所述凸轮(421)的边缘接触设置有凸轮杆(62),所述凸轮杆(62)的另一端铰接在转向板(61)上,所述凸轮杆(62)通过滑动槽(621)与安装板(31)滑动设置,所述转向板(61)的侧边上固定有拉伸弹簧(63)的一端,所述拉伸弹簧(63)的另一端固定设在安装板(31)上;
所述除水机构(7)包括丝杠(71),所述丝杠(71)垂直转动连接在转向板(61)内壁,所述转向板(61)内壁转动设置有分别与换向链轮(611)和反转链轮(612)同轴固定的一对第三从动链轮(72),所述丝杠(71)与转向板(61)之间固定设置有第二从动链轮(73),第二从动链轮(73)通过变速链条(74)同时与换向链轮(611)和(612)对应的动链轮(72)连接,所述丝杠(71)与转向板(61)的转动连接端和第二从动链轮(73)之间的连接轴上设置有变速器;所述丝杠(71)另一端转动固定在安装板(31)内壁,丝杠(71)两侧固定有滑动杆(75),滑动杆(75)与丝杠(71)轴线平行,所述滑动杆(75)和滑动杆(71)上滑动设置有滑动块(76),所述滑动块(76)与下压力带(53)之间设置有除水板(77),所述除水板(77)固定设置在滑动块(76)上端。
2.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纺布的染色设备,其特征在于:靠近上驱动辊(42)的所述上压力辊子(44)两端穿过调节板(45)分别转动设置在两侧安装板(31)内壁,靠近辅助辊(43)的所述上压力辊子(44)两端穿过调节板(45)分别滑动设置在两侧安装板(31)内壁;靠近下从动辊(51)的所述下压力辊(54)两端穿过微调板(55)装在安装板(31)内侧壁,靠近动力辊子(52)的下压力辊(54)两端穿过微调板(55)滑动安装在安装板(31)内侧壁,靠近下动力辊(52)的所述下压力辊(54)两端下侧面顶接有转动螺母(56),所述螺母(56)螺纹连接在调节支架(57)上,所述调节支架(57)焊接在安装板(31)外侧,所述调节支架(57)套接在靠近辅助辊(43)的上压力辊子(44)和靠近动力辊子(52)的下压力辊(54)两端。
3.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纺布的染色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31)内侧壁之间靠近下压力带(53)下表面固定设置有防吸水机构(9),所述防吸水机构(9)包括贴合板(93)、扭力弹簧(92)、转动轴(91)和小刷板(94),转动轴(91)两端转动连接在两个安装板(31)中间,贴合板(93)转动安装在转动轴(91)上,两组扭力弹簧套接在转动轴(91)上且两端分别固定在安装板(31)内壁间,小刷板(94)位于贴合板(94)上侧表面固定安装在除水板(77)的左端,所述贴合板(93)上冲压除半圆小孔的孔洞。
4.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无纺布的染色设备,其特征在于:除水板(77)与贴合板(93)之间有小刷板(94),所述小刷板(94)位于贴合板(93)上侧表面,所述小刷板(94)固定安装在除水板(77)的左端。
5.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纺布的染色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压力辊子(44)的两端采用减摩材料。
6.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纺布的染色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染色缸(1)的缸体(11)底面对角倾斜,右前侧最低,所述染色缸体(11)侧壁分别开有入料槽(114)和出料槽(115)。
CN202010893371.2A 2020-08-31 2020-08-31 一种无纺布的染色设备 Withdrawn CN11203041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93371.2A CN112030411A (zh) 2020-08-31 2020-08-31 一种无纺布的染色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93371.2A CN112030411A (zh) 2020-08-31 2020-08-31 一种无纺布的染色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30411A true CN112030411A (zh) 2020-12-04

Family

ID=735863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893371.2A Withdrawn CN112030411A (zh) 2020-08-31 2020-08-31 一种无纺布的染色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030411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82100A (zh) * 2021-11-10 2022-01-04 江苏润云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染缸用导料机构
CN116411398A (zh) * 2023-06-12 2023-07-11 汕头市通艺织造业有限公司 一种拉链白坯布带环保节能自动浸润上色装置及上色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82100A (zh) * 2021-11-10 2022-01-04 江苏润云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染缸用导料机构
CN113882100B (zh) * 2021-11-10 2023-05-30 江苏润云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染缸用导料机构
CN116411398A (zh) * 2023-06-12 2023-07-11 汕头市通艺织造业有限公司 一种拉链白坯布带环保节能自动浸润上色装置及上色方法
CN116411398B (zh) * 2023-06-12 2023-08-01 汕头市通艺织造业有限公司 一种拉链白坯布带环保节能自动浸润上色装置及上色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030411A (zh) 一种无纺布的染色设备
DE10008214B4 (de) Lösch- und Reinigungsvorrichtung für zylindrische Oberflächen, insbesondere von Druckform- und Gummituchzylindern einer Druckmaschine
CN111928616A (zh) 一种无纺布生产用干燥设备
KR100330516B1 (ko) 합성수지 세사를 이용한 체인형 밸트프래스의 스러지 여과장치
CN111822225B (zh) 一种家纺织物的辊压系统
CN111114130B (zh) 一种扫描式纺织数码印花设备
CN209082169U (zh) 一种定型机的上料装置
CN112432481B (zh) 一种水刺无纺布快速脱水装置
CN214244904U (zh) 便于清理的轧车
CN110042593B (zh) 一种高效坯布清洁装置
CN212668401U (zh) 一种圆网印花机的传送带清洗装置
CN115449986B (zh) 棉织物节能处理装置
CN115560572A (zh) 一种布料烘干机及烘干方法
CN210341342U (zh) 一种高效坯布清洁装置
CN111114154B (zh) 一种扫描式纺织数码印花机
CN209082173U (zh) 一种定型机的上浆装置
CN208829903U (zh) 一种高效水洗机
CN112777907A (zh) 一种污泥脱水用卸料系统
CN206289412U (zh) 一种滤袋布防水和防油的处理系统
CN211571049U (zh) 一种绳状水洗机
CN220072201U (zh) 一种纺织用化纤面料涂胶装置
CN213256075U (zh) 一种自动喷水消防用水管清洁装置
CN214938432U (zh) 一种卷染机
CN113355817B (zh) 一种纺织品双面清洁设备
CN115159032B (zh) 一种双圆盘的前道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1204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