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025841A - 一种模型智能制造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模型智能制造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025841A
CN112025841A CN202010861888.3A CN202010861888A CN112025841A CN 112025841 A CN112025841 A CN 112025841A CN 202010861888 A CN202010861888 A CN 202010861888A CN 112025841 A CN112025841 A CN 11202584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ly connected
manufacturing system
model
gear
b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86188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025841B (zh
Inventor
徐雪
车富奇
丁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rbi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Harbi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rbi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Harbi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010861888.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025841B/zh
Publication of CN1120258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2584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02584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2584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6HAND CUTTING TOOLS; CUTTING; SEVERING
    • B26FPERFORATING; PUNCHING; CUTTING-OUT; STAMPING-OUT; SEVERING BY MEANS OTHER THAN CUTTING
    • B26F1/00Perforating; Punching; Cutting-out; Stamping-out; Apparatus therefor
    • B26F1/24Perforating by needles or pi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6HAND CUTTING TOOLS; CUTTING; SEVERING
    • B26DCUTTING; DETAILS COMMON TO MACHINES FOR PERFORATING, PUNCHING, CUTTING-OUT, STAMPING-OUT OR SEVERING
    • B26D7/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utting, cutting-out, stamping-out, punching, perforating, or severing by means other than cutting
    • B26D7/01Means for holding or positioning work
    • B26D7/02Means for holding or positioning work with clamping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6HAND CUTTING TOOLS; CUTTING; SEVERING
    • B26DCUTTING; DETAILS COMMON TO MACHINES FOR PERFORATING, PUNCHING, CUTTING-OUT, STAMPING-OUT OR SEVERING
    • B26D7/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utting, cutting-out, stamping-out, punching, perforating, or severing by means other than cutting
    • B26D7/06Arrangements for feeding or delivering work of other than sheet, web, or filamentary form
    • B26D7/0616Arrangements for feeding or delivering work of other than sheet, web, or filamentary form by carriages, e.g. for slicing machine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模型制造领域,更具体的说是一种模型智能制造系统,包括侧条、弧槽、凸片、L形杆、挡销和横杆,本发明可以处理不同形状的柱体模型。所述侧条左右各设置有一个,两个侧条的相对面上均设置有弧槽,每个侧条的上下两端均竖向滑动连接有L形杆,每个侧条上均固定连接有两个凸片,侧条上的两个凸片上均固定连接有拉伸弹簧,两个拉伸弹簧的另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L形杆上,横杆上下各设置有一个,每个横杆的左右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挡销,位于上侧的横杆的左右两端分别滑动连接在位于上侧的两个L形杆上,位于下侧的横杆的左右两端分别滑动连接在位于下侧的两个L形杆上。

Description

一种模型智能制造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模型制造领域,更具体的说是一种模型智能制造系统。
背景技术
申请号为CN201911088032.0公开的一种用于工业设计模型制造工具,该发明涉及模型制造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用于工业设计模型制造工具,包括工作箱本体,所述工作箱本体内腔的底壁固定安装有旋转电机,所述工作箱本体内腔的顶壁固定安装有支撑板。该用于工业设计模型制造工具,通过将样板放置到工作板上之后,驱动旋转电机开始运行,当时输出轴旋转的时候,带动第二齿盘开始旋转,通过第二齿盘与第一槽齿盘相啮合,来带动螺纹杆进行旋转,通过第一限定块和第二限定块的大小与螺纹杆的大小相适配,使得螺纹杆旋转的时候更为稳定,在螺纹杆旋转的时候,左右两侧螺纹块相对运动,两侧活动杆随着螺纹块一起运动,最后防护块压在样板的左右两侧,而对其进行固定,达到了稳定性好的目的。但是该发明无法处理不同形状的柱体模型。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模型智能制造系统,其有益效果为本发明可以处理不同形状的柱体模型。
本发明涉及模型制造领域,更具体的说是一种模型智能制造系统,包括侧条、弧槽、凸片、L形杆、挡销和横杆,本发明可以处理不同形状的柱体模型。
所述侧条左右各设置有一个,两个侧条的相对面上均设置有弧槽,每个侧条的上下两端均竖向滑动连接有L形杆,每个侧条上均固定连接有两个凸片,侧条上的两个凸片上均固定连接有拉伸弹簧,两个拉伸弹簧的另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L形杆上,横杆上下各设置有一个,每个横杆的左右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挡销,位于上侧的横杆的左右两端分别滑动连接在位于上侧的两个L形杆上,位于下侧的横杆的左右两端分别滑动连接在位于下侧的两个L形杆上。
所述模型智能制造系统还包括门形架和电动推杆I,门形架上部的左右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电动推杆I,两个电动推杆I的内端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侧条的外侧。
所述模型智能制造系统还包括电机I、齿轮I、齿轮II和转筒,门形架上部的左右两端均转动连接有转筒,两个电动推杆I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转筒上,门形架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电机I,电机I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齿轮I,位于左端的转筒上固定连接有齿轮II,齿轮I与齿轮II啮合传动。
所述模型智能制造系统还包括底板、电机III和支架,底板的上侧固定连接有支架,支架上固定连接有电机III,门形架的下侧中部固定连接在电机III的上端输出轴上。
所述模型智能制造系统还包括凸板、竖滑杆、电动推杆II、条形座和针杆,支架的前侧固定连接有凸板,凸板上竖向滑动连接有竖滑杆,凸板上固定连接有电动推杆II,电动推杆II的活动端固定连接在竖滑杆的下部,竖滑杆的上部设置有两个条形座,两个条形座的上侧均固定连接有多个针杆。
所述模型智能制造系统还包括滑圆柱、横槽、铰接座、门形架和电动推杆III,竖滑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铰接座,两个条形座的内端分别铰接连接在铰接座的左右两端,两个条形座的前侧均设置有横槽,门形架竖向滑动连接在竖滑杆上,竖滑杆上部的左右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滑圆柱,两个滑圆柱分别滑动连接在两个横槽上,铰接座上固定连接有电动推杆III,电动推杆III的活动端固定连接在门形架上。
所述模型智能制造系统还包括轴承座、电机II、齿轮III、底轴、齿轮IV和圆筒,底板上设置有轴承座,底轴的下端转动连接在轴承座上,底轴的上端固定连接有齿轮IV,齿轮IV的上侧固定连接有圆筒,底板的上侧固定连接有电机II,电机II的上端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齿轮III,齿轮III与齿轮IV啮合传动。
所述模型智能制造系统还包括方杆、橡胶杆、圆挡片、滑套、竖轴和凸棱,竖轴上轴向设置有凸棱,竖轴和凸棱均竖向滑动连接在圆筒上,竖轴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方杆,方杆的上下两端均设置有圆挡片,方杆上滑动连接有两个滑套,两个滑套的左侧均固定连接有橡胶杆,方杆上套接有两个压缩弹簧,两个压缩弹簧分别位于两个滑套的外侧,两个压缩弹簧的外端分别压在两个圆挡片上。
所述模型智能制造系统还包括中杆、电动推杆IV、滑块和等长杆,方杆的中部固定连接有中杆,中杆上铰接有两个等长杆,两个等长杆的另一端分别铰接在两个滑套上,中杆的右端固定连接有电动推杆IV,电动推杆IV的左端压在滑块的右侧。
本发明一种模型智能制造系统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一种模型智能制造系统,本发明可以处理不同形状的柱体模型。将制造数学几何模型的模块放置在两个侧条之间,模块可以是泡沫等材料,使得两个侧条相互靠近将模块夹紧,由于四个拉伸弹簧给四个L形杆向内移动的力,所以使得四个L形杆压向模块,进而将模块的上下两侧也夹紧,进而便于对不同形状的柱体模块进行加工,将模块加工成数学几何模型。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法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模型智能制造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发明一种模型智能制造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侧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门形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凸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底轴和方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侧条1;弧槽101;凸片102;L形杆103;挡销104;横杆105;门形架2;电机I201;齿轮I202;齿轮II203;转筒204;电动推杆I205;底板3;轴承座301;电机II302;齿轮III303;电机III304;支架305;凸板4;竖滑杆401;电动推杆II402;条形座403;针杆404;滑圆柱405;横槽406;铰接座407;门形架408;电动推杆III409;底轴5;齿轮IV501;圆筒502;方杆6;橡胶杆601;圆挡片602;滑套603;中杆604;电动推杆IV605;滑块606;等长杆607;竖轴608;凸棱609。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具体实施方式一:
下面结合图1-7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发明涉及模型制造领域,更具体的说是一种模型智能制造系统,包括侧条1、弧槽101、凸片102、L形杆103、挡销104和横杆105,本发明可以处理不同形状的柱体模型。
所述侧条1左右各设置有一个,两个侧条1的相对面上均设置有弧槽101,每个侧条1的上下两端均竖向滑动连接有L形杆103,每个侧条1上均固定连接有两个凸片102,侧条1上的两个凸片102上均固定连接有拉伸弹簧,两个拉伸弹簧的另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L形杆103上,横杆105上下各设置有一个,每个横杆105的左右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挡销104,位于上侧的横杆105的左右两端分别滑动连接在位于上侧的两个L形杆103上,位于下侧的横杆105的左右两端分别滑动连接在位于下侧的两个L形杆103上。使用时,将制造数学几何模型的模块放置在两个侧条1之间,模块可以是泡沫等材料,使得两个侧条1相互靠近将模块夹紧,由于四个拉伸弹簧给四个L形杆103向内移动的力,所以使得四个L形杆103压向模块,进而将模块的上下两侧也夹紧,进而便于对不同形状的柱体模块进行加工,将模块加工成数学几何模型。横杆105的作用是保证位于上侧的两个L形杆103和位于下侧的两个L形杆103均可以同时上下移动,并且同一个横杆105上的两个L形杆103可以沿着横杆105相互靠近或者远离。
具体实施方式二:
下面结合图1-7说明本实施方式,所述模型智能制造系统还包括门形架2和电动推杆I205,门形架2上部的左右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电动推杆I205,两个电动推杆I205的内端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侧条1的外侧。两个电动推杆I205伸长或者缩短时可以分别带动两个侧条1左右移动,进而控制两个侧条1的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三:
下面结合图1-7说明本实施方式,所述模型智能制造系统还包括电机I201、齿轮I202、齿轮II203和转筒204,门形架2上部的左右两端均转动连接有转筒204,两个电动推杆I205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转筒204上,门形架2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电机I201,电机I201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齿轮I202,位于左端的转筒204上固定连接有齿轮II203,齿轮I202与齿轮II203啮合传动。电机I201可以带动齿轮I202转动,齿轮I202带动齿轮II203和转筒204转动,进而带动两个电动推杆I205分别以两个转筒204的轴线为轴转动,进而带动两个侧条1同时以两个转筒204的共同轴线为轴转动,进而带动两个侧条1之间的模型抬起或者落下,便于加工数学模型。
具体实施方式四:
下面结合图1-7说明本实施方式,所述模型智能制造系统还包括底板3、电机III304和支架305,底板3的上侧固定连接有支架305,支架305上固定连接有电机III304,门形架2的下侧中部固定连接在电机III304的上端输出轴上。电机III304的输出轴转动时可以带动门形架2以电机III304的输出轴为轴转动,进而带动两个侧条1之间的模型以电机III304的输出轴的轴线为轴转动,改变模型的水平朝向,便于加工数学模型。
具体实施方式五:
下面结合图1-7说明本实施方式,所述模型智能制造系统还包括凸板4、竖滑杆401、电动推杆II402、条形座403和针杆404,支架305的前侧固定连接有凸板4,凸板4上竖向滑动连接有竖滑杆401,凸板4上固定连接有电动推杆II402,电动推杆II402的活动端固定连接在竖滑杆401的下部,竖滑杆401的上部设置有两个条形座403,两个条形座403的上侧均固定连接有多个针杆404。电动推杆II402可以带动竖滑杆401上下滑动,进而带动两个条形座403以及两个条形座403上的多个针杆404上下滑动,使得多个针杆404刺向模块内,在模块表面刺处多个孔,便于在模块上涂抹和粘接石膏,制作复杂的数学几何模型。
具体实施方式六:
下面结合图1-7说明本实施方式,所述模型智能制造系统还包括滑圆柱405、横槽406、铰接座407、门形架408和电动推杆III409,竖滑杆40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铰接座407,两个条形座403的内端分别铰接连接在铰接座407的左右两端,两个条形座403的前侧均设置有横槽406,门形架408竖向滑动连接在竖滑杆401上,竖滑杆401上部的左右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滑圆柱405,两个滑圆柱405分别滑动连接在两个横槽406上,铰接座407上固定连接有电动推杆III409,电动推杆III409的活动端固定连接在门形架408上。电动推杆III409伸缩时可以带动门形架408上下移动,进而带动两个滑圆柱405同时上下移动,进而带动两个条形座403同时抬起或者落下,进而改变多个针杆404的方向,使得多个针杆404可以刺在弧面的模块上。
具体实施方式七:
下面结合图1-7说明本实施方式,所述模型智能制造系统还包括轴承座301、电机II302、齿轮III303、底轴5、齿轮IV501和圆筒502,底板3上设置有轴承座301,底轴5的下端转动连接在轴承座301上,底轴5的上端固定连接有齿轮IV501,齿轮IV501的上侧固定连接有圆筒502,底板3的上侧固定连接有电机II302,电机II302的上端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齿轮III303,齿轮III303与齿轮IV501啮合传动。电机II302带动齿轮III303转动时,可以带动齿轮IV501、底轴5和圆筒502以底轴5的轴线为轴转动。
具体实施方式八:
下面结合图1-7说明本实施方式,所述模型智能制造系统还包括方杆6、橡胶杆601、圆挡片602、滑套603、竖轴608和凸棱609,竖轴608上轴向设置有凸棱609,竖轴608和凸棱609均竖向滑动连接在圆筒502上,竖轴608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方杆6,方杆6的上下两端均设置有圆挡片602,方杆6上滑动连接有两个滑套603,两个滑套603的左侧均固定连接有橡胶杆601,方杆6上套接有两个压缩弹簧,两个压缩弹簧分别位于两个滑套603的外侧,两个压缩弹簧的外端分别压在两个圆挡片602上。圆筒502以底轴5的轴线为轴转动时可以带动竖轴608、方杆6、两个滑套603和两个橡胶杆601以底轴5的轴线为轴转动,使得两个橡胶杆601分别压在模块后部的上下两侧,两个压缩弹簧给两个橡胶杆601压向模块的力,当橡胶杆601向右转动时可以带动模块向后移动,进而使得模块不断向后传动,在模块上的不同位置刺孔。当模块的角度变化时,可以进一步在模块上的不同位置刺孔。
具体实施方式九:
下面结合图1-7说明本实施方式,所述模型智能制造系统还包括中杆604、电动推杆IV605、滑块606和等长杆607,方杆6的中部固定连接有中杆604,中杆604上铰接有两个等长杆607,两个等长杆607的另一端分别铰接在两个滑套603上,中杆604的右端固定连接有电动推杆IV605,电动推杆IV605的左端压在滑块606的右侧。电动推杆IV605伸长时可以带动滑块606沿着中杆604向左滑动,进而分别通过两个等长杆607带动两个滑套603和两个橡胶杆601相互远离,当两个橡胶杆601转动至靠后位置后,将两个橡胶杆601分开,将两个橡胶杆601转动至模块的靠前位置,再夹在模块上,然后两个橡胶杆601继续向后转动,继续带动模块向后移动。竖轴608可以在圆筒502上竖直滑动,进而使得方杆6的上下位置,当模块的角度变化时,方杆6上下移动,使得两个橡胶杆601可以适应模块的角度变化。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使用时,将制造数学几何模型的模块放置在两个侧条1之间,模块可以是泡沫等材料,使得两个侧条1相互靠近将模块夹紧,由于四个拉伸弹簧给四个L形杆103向内移动的力,所以使得四个L形杆103压向模块,进而将模块的上下两侧也夹紧,进而便于对不同形状的柱体模块进行加工,将模块加工成数学几何模型。横杆105的作用是保证位于上侧的两个L形杆103和位于下侧的两个L形杆103均可以同时上下移动,并且同一个横杆105上的两个L形杆103可以沿着横杆105相互靠近或者远离。两个电动推杆I205伸长或者缩短时可以分别带动两个侧条1左右移动,进而控制两个侧条1的位置。电机I201可以带动齿轮I202转动,齿轮I202带动齿轮II203和转筒204转动,进而带动两个电动推杆I205分别以两个转筒204的轴线为轴转动,进而带动两个侧条1同时以两个转筒204的共同轴线为轴转动,进而带动两个侧条1之间的模型抬起或者落下,便于加工数学模型。电机III304的输出轴转动时可以带动门形架2以电机III304的输出轴为轴转动,进而带动两个侧条1之间的模型以电机III304的输出轴的轴线为轴转动,改变模型的水平朝向,便于加工数学模型。电动推杆II402可以带动竖滑杆401上下滑动,进而带动两个条形座403以及两个条形座403上的多个针杆404上下滑动,使得多个针杆404刺向模块内,在模块表面刺处多个孔,便于在模块上涂抹和粘接石膏,制作复杂的数学几何模型。电动推杆III409伸缩时可以带动门形架408上下移动,进而带动两个滑圆柱405同时上下移动,进而带动两个条形座403同时抬起或者落下,进而改变多个针杆404的方向,使得多个针杆404可以刺在弧面的模块上。电机II302带动齿轮III303转动时,可以带动齿轮IV501、底轴5和圆筒502以底轴5的轴线为轴转动。圆筒502以底轴5的轴线为轴转动时可以带动竖轴608、方杆6、两个滑套603和两个橡胶杆601以底轴5的轴线为轴转动,使得两个橡胶杆601分别压在模块后部的上下两侧,两个压缩弹簧给两个橡胶杆601压向模块的力,当橡胶杆601向右转动时可以带动模块向后移动,进而使得模块不断向后传动,在模块上的不同位置刺孔。当模块的角度变化时,可以进一步在模块上的不同位置刺孔。电动推杆IV605伸长时可以带动滑块606沿着中杆604向左滑动,进而分别通过两个等长杆607带动两个滑套603和两个橡胶杆601相互远离,当两个橡胶杆601转动至靠后位置后,将两个橡胶杆601分开,将两个橡胶杆601转动至模块的靠前位置,再夹在模块上,然后两个橡胶杆601继续向后转动,继续带动模块向后移动。竖轴608可以在圆筒502上竖直滑动,进而使得方杆6的上下位置,当模块的角度变化时,方杆6上下移动,使得两个橡胶杆601可以适应模块的角度变化。
当然,上述说明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也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模型智能制造系统,包括侧条(1)、弧槽(101)、凸片(102)、L形杆(103)、挡销(104)和横杆(105),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条(1)左右各设置有一个,两个侧条(1)的相对面上均设置有弧槽(101),每个侧条(1)的上下两端均竖向滑动连接有L形杆(103),每个侧条(1)上均固定连接有两个凸片(102),侧条(1)上的两个凸片(102)上均固定连接有拉伸弹簧,两个拉伸弹簧的另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L形杆(103)上,横杆(105)上下各设置有一个,每个横杆(105)的左右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挡销(104),位于上侧的横杆(105)的左右两端分别滑动连接在位于上侧的两个L形杆(103)上,位于下侧的横杆(105)的左右两端分别滑动连接在位于下侧的两个L形杆(103)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型智能制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型智能制造系统还包括门形架(2)和电动推杆I(205),门形架(2)上部的左右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电动推杆I(205),两个电动推杆I(205)的内端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侧条(1)的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模型智能制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型智能制造系统还包括电机I(201)、齿轮I(202)、齿轮II(203)和转筒(204),门形架(2)上部的左右两端均转动连接有转筒(204),两个电动推杆I(205)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转筒(204)上,门形架(2)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电机I(201),电机I(201)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齿轮I(202),位于左端的转筒(204)上固定连接有齿轮II(203),齿轮I(202)与齿轮II(203)啮合传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模型智能制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型智能制造系统还包括底板(3)、电机III(304)和支架(305),底板(3)的上侧固定连接有支架(305),支架(305)上固定连接有电机III(304),门形架(2)的下侧中部固定连接在电机III(304)的上端输出轴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模型智能制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型智能制造系统还包括凸板(4)、竖滑杆(401)、电动推杆II(402)、条形座(403)和针杆(404),支架(305)的前侧固定连接有凸板(4),凸板(4)上竖向滑动连接有竖滑杆(401),凸板(4)上固定连接有电动推杆II(402),电动推杆II(402)的活动端固定连接在竖滑杆(401)的下部,竖滑杆(401)的上部设置有两个条形座(403),两个条形座(403)的上侧均固定连接有多个针杆(40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模型智能制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型智能制造系统还包括滑圆柱(405)、横槽(406)、铰接座(407)、门形架(408)和电动推杆III(409),竖滑杆(40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铰接座(407),两个条形座(403)的内端分别铰接连接在铰接座(407)的左右两端,两个条形座(403)的前侧均设置有横槽(406),门形架(408)竖向滑动连接在竖滑杆(401)上,竖滑杆(401)上部的左右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滑圆柱(405),两个滑圆柱(405)分别滑动连接在两个横槽(406)上,铰接座(407)上固定连接有电动推杆III(409),电动推杆III(409)的活动端固定连接在门形架(408)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模型智能制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型智能制造系统还包括轴承座(301)、电机II(302)、齿轮III(303)、底轴(5)、齿轮IV(501)和圆筒(502),底板(3)上设置有轴承座(301),底轴(5)的下端转动连接在轴承座(301)上,底轴(5)的上端固定连接有齿轮IV(501),齿轮IV(501)的上侧固定连接有圆筒(502),底板(3)的上侧固定连接有电机II(302),电机II(302)的上端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齿轮III(303),齿轮III(303)与齿轮IV(501)啮合传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模型智能制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型智能制造系统还包括方杆(6)、橡胶杆(601)、圆挡片(602)、滑套(603)、竖轴(608)和凸棱(609),竖轴(608)上轴向设置有凸棱(609),竖轴(608)和凸棱(609)均竖向滑动连接在圆筒(502)上,竖轴(608)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方杆(6),方杆(6)的上下两端均设置有圆挡片(602),方杆(6)上滑动连接有两个滑套(603),两个滑套(603)的左侧均固定连接有橡胶杆(601),方杆(6)上套接有两个压缩弹簧,两个压缩弹簧分别位于两个滑套(603)的外侧,两个压缩弹簧的外端分别压在两个圆挡片(602)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模型智能制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型智能制造系统还包括中杆(604)、电动推杆IV(605)、滑块(606)和等长杆(607),方杆(6)的中部固定连接有中杆(604),中杆(604)上铰接有两个等长杆(607),两个等长杆(607)的另一端分别铰接在两个滑套(603)上,中杆(604)的右端固定连接有电动推杆IV(605),电动推杆IV(605)的左端压在滑块(606)的右侧。
CN202010861888.3A 2020-08-25 2020-08-25 一种模型智能制造系统 Active CN11202584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61888.3A CN112025841B (zh) 2020-08-25 2020-08-25 一种模型智能制造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61888.3A CN112025841B (zh) 2020-08-25 2020-08-25 一种模型智能制造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25841A true CN112025841A (zh) 2020-12-04
CN112025841B CN112025841B (zh) 2021-03-19

Family

ID=735812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861888.3A Active CN112025841B (zh) 2020-08-25 2020-08-25 一种模型智能制造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025841B (zh)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373201A (en) * 1973-05-23 1974-11-06 Pates R Cutting or severing apparatus
DE2453249A1 (de) * 1974-11-09 1976-05-13 Georg Hoermann Schraubstock fuer bohrmaschinen oder dergleichen
DE3706796C2 (zh) * 1987-03-03 1988-12-15 Ludwig 5471 Wehr De Forster
CN209599060U (zh) * 2019-01-31 2019-11-08 江苏上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锂电池组生产组装用夹持工具
CN209717048U (zh) * 2019-01-05 2019-12-03 深圳市金沃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手机模型用多面旋转加工治具
CN209919707U (zh) * 2019-04-03 2020-01-10 兰州理工大学技术工程学院 一种新型电气部件的保护装置
CN111251152A (zh) * 2020-03-16 2020-06-09 赵可心 一种焊丝加工系统与加工方法
CN111300603A (zh) * 2020-02-19 2020-06-19 王若文 一种凹圆头桩制作设备与制作方法
CN111437714A (zh) * 2020-04-10 2020-07-24 王建华 一种甲醛清除剂及其制备系统与方法
CN211248158U (zh) * 2019-10-31 2020-08-14 成都市双流恒生锻造有限公司 一种锤击生产用固定翻转装置
CN111556658A (zh) * 2020-05-22 2020-08-18 北京无线电测量研究所 一种用于多规格印制板同时清洗的夹持工装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373201A (en) * 1973-05-23 1974-11-06 Pates R Cutting or severing apparatus
DE2453249A1 (de) * 1974-11-09 1976-05-13 Georg Hoermann Schraubstock fuer bohrmaschinen oder dergleichen
DE3706796C2 (zh) * 1987-03-03 1988-12-15 Ludwig 5471 Wehr De Forster
CN209717048U (zh) * 2019-01-05 2019-12-03 深圳市金沃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手机模型用多面旋转加工治具
CN209599060U (zh) * 2019-01-31 2019-11-08 江苏上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锂电池组生产组装用夹持工具
CN209919707U (zh) * 2019-04-03 2020-01-10 兰州理工大学技术工程学院 一种新型电气部件的保护装置
CN211248158U (zh) * 2019-10-31 2020-08-14 成都市双流恒生锻造有限公司 一种锤击生产用固定翻转装置
CN111300603A (zh) * 2020-02-19 2020-06-19 王若文 一种凹圆头桩制作设备与制作方法
CN111251152A (zh) * 2020-03-16 2020-06-09 赵可心 一种焊丝加工系统与加工方法
CN111437714A (zh) * 2020-04-10 2020-07-24 王建华 一种甲醛清除剂及其制备系统与方法
CN111556658A (zh) * 2020-05-22 2020-08-18 北京无线电测量研究所 一种用于多规格印制板同时清洗的夹持工装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25841B (zh) 2021-03-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288840U (zh) 一种工具刀库的换刀装置
CN112025841B (zh) 一种模型智能制造系统
CN112091651A (zh) 一种固定夹紧延伸式汽车零部件加工机床
CN213439810U (zh) 一种便于固定纸张的切纸机
CN212335709U (zh) 一种施工用道路整平装置
CN115194877B (zh) 一种一体式亚克力板切边切角装置
CN111668504B (zh) 翻转治具机构及电池
CN208946053U (zh) 一种铝门窗用组角工具
CN213764826U (zh) 一种智能立体车库载车板的高效生产设备
CN210732562U (zh) 一种编织袋切割装置
CN111687257A (zh) 折极耳机构及电池
CN112453460A (zh) 一种机械自动化精准定位钻孔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CN217192197U (zh) 一种用于300t冲床连续模具的计数自动推废料装置
CN214799073U (zh) 一种便于拆装的电机定子
CN213165546U (zh) 用于脱水胡萝卜加工的快速切割机构
CN217776026U (zh) 一种可拆便装的焊接台x轴限位组件
CN215065618U (zh) 一种免疫组化分析仪上新的玻片夹旋转结构
CN211438383U (zh) 一种自行车前叉生产用下料机
CN214340520U (zh) 用于金属纽扣生产的组装机
CN219650344U (zh) 一种电力线缆用废料回收装置
CN218557734U (zh) 一种橡胶制品制造用修边装置
CN215037763U (zh) 一种塑料薄膜袋生产加工用的切袋装置
CN214927287U (zh) 一种汽车内饰吸塑包覆件用收边装置
CN214866936U (zh) 一种弹簧拉钩拉直装置
CN211683615U (zh) 一种高精密重型冲床双曲轮轴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